教育评价改革总结17篇

时间:2022-12-14 08:30:08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评价改革总结17篇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十三篇】  教师和教师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职业。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多种类型的教育幼儿教师、小学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评价改革总结17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评价改革总结17篇

篇一: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十三篇】

  教师和教师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职业。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多种类型的教育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大学教师等它一般也指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的文章13篇,欢迎品鉴!

  【篇1】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篇2】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202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份纲领性的文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督导事业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督学聘用和管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改什么、怎么改作出系统部署,通过完善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8个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督导权威性和严肃性,问责更加有力,对督学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意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推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督学队伍奠定了基础,为可靠高效的督学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源头活水和力量之本。作为督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督导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提升,才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要求。

  让政策根植于心。作为督学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学懂吃透,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同时更要立足本职,把丰城市教体局督导室对督导工作及对督学的各种制度要求办学标准,文档计划评估方案实施细则等牢记于心,心有标尺,做事才会尺度精准。

  增强使命紧迫感。认清形势弄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五项基本职能和八大督导任务,体会到做一名督学责任重大。督学重在监督与指导,关键是要落实责任。要在深入责任区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指导帮助责任区学校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过程中,扩大督导影响力,树立督学权威。创新思维,既要敢于监督,又必须善于指导,督出实情,导出实施。要善于选择督导内容和时机,内容要新,督导时机要准。科学把握督学分寸做到三抓四找五要即:专项督导抓落实、随机督导抓巩固、跟踪督导抓整改;日常工作找问题、创新工作找思路、延续工作找责任、落实工作找人才;过程督导要实、问题查摆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指导工作要新、问题整改要效。

  强化服务于督导。树立先服务,后督导的督导理念。先指导,后评估;先诊断,后建设的工作策略。坚持原则,察实情,讲实话。解决问题才是教育督导的生命力线。讲究方法,不摆架子,不找岔子,现场督查现场反馈。定期例会、定期通报、专题调研专题交流、三进二化解:即进班级、进各教研组、进宿舍和食堂;化解师生矛盾、化解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做到七个一。每月到责任区学校一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次;与老师谈心一次;与学生谈话一次;征求意见一次;发现一个问题;撰写一篇报告。事前备案,亮证督导,依法督导,现场反馈,总结汇报,跟踪整改。

  如果说文件要求是根植于心的标准,那么有温度的现场督导,才是最好的服务。今后我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解《意见》精神,要在督导评估实践中,立足自身专业特长,多观察、多思考,为不断创新督导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积极建言献策。

  【篇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篇8】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9】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在此次党章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支部为大家分享了很多党章党史的知识和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我们工作上,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市;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项目、公款吃喝的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

  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绝不设秘书挡驾。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幽默、宽容大度的风采。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黄成模,一名海南省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

  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生活和工作上,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市;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项目、公款吃喝的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绝不设秘书挡驾。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优秀代表。

  在我党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如黄成模同志一样兢兢业业、积极奋战在各战线上的优秀党员,他们的艰苦奉献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奉献一生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篇10】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这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一日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培养,更要关注思维发展,着力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做好启蒙,为未来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课题。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聪明懂事听话、学习名列前茅往往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长期以来都存在。记得寓言般的故事:有人问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这样答道: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答案,却道出了教育的根本——以德树人。

  新时代,智商、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五育均衡的观念尤为重要。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却无法正确的判断是非。都说扣好人生的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新型教育观为指导,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日常教育教学目标出发,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统领地位,全面把握德育教育方向盘,让每个孩子都能以德为基、以德树人,切忌强行用单一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幼儿个人的活动行为。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教、寓德于学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日常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向幼儿传递真善美,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确保德育成效。

  比如,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舞台表演、国旗下讲话、观看革命传统影片等方式,了解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熟知那些优秀党员的动人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又比如,可以利用雷锋日、重阳节等契机,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孝敬老人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培养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再比如,开展小熊请客、乘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感染到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篇11】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文档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篇12】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解了入园难问题。但学前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短板,特别是做好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努力应对人民群众好学的新期待,成为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新命题。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适应教育新发展,泉州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本地学前教育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致力于建立本地学前教育发展性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优质资源发展面,建立更公益普及的学前教育体制,我市申报了省级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基础上的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建设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掌握正确的方向,表现泉州模式的新思路。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要回归教育原点,主要以儿童发展为基础。泉州市以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为主,促进幼儿发展为主旨,构建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的评价构想。

  一是树立正确的理念。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实现幼儿园的自我反省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调查教育教育计划,了解工作安排,观察游戏组织战略等形式,在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物流保障方面的评价过程中,促进幼儿园和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确立正确的育儿观,实现以幼儿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核心价值。

  二是坚持科学方向。十三五以来,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线索,也是核定普惠民办幼儿园等级收费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幼儿园通过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将评价作为提高幼儿园质量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部门将各级示范幼儿园。

  评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这些举措确保了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体制。

  三是促进持续发展。2008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对示范园的评估采取了动态管理的模式,幼儿园被确认为示范园后,并不是终身享有这项荣誉,而是采取了省级抽查、市级评估的方式,不断深化和巩固示范园的创建成果,促进示范园可持续发展。泉州市2012年开始在示范园的复评工作中先行先试,以开放作为复评的手段,建立行政主导、教研协同的各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教学开放制度。

  二、创新评价指标,解读泉州模式新内涵

  泉州市评估工作是2009年参照福建省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制定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该标准已经无法顺应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新要求,我市对原有的评估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探索各级示范园创建的流程、指标以及标准说明,便于评估工作得以客观、高效开展。

  一是融进科学理念。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幼儿园举办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市对评估标准的评估要素核对,与时俱进地融进新理念、新思想,增加新时期学前教育过程中的新内容、新情况,力求让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体系与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接轨。

  二是推行减负评估。为切实减轻申报园所在创建迎评过程中的负担,不断丰富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内涵,推行减负评估,力求评估内容人本化,评估手段多样性,评估指标可操作性,评估方法创新性。在评估指标中增加了评估办法和目录索引,评估专家赴申报园所进行现场评估中,申报园不再按评估标准提供档案资料,而是侧重实地评估的现场,根据评估办法的要求提供目录索引,评估专家直接到园所的档案室、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进行查阅,逐步实现评估工作简化程序,从而使评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真正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标。

  三是聚焦评估实效。针对评估要素宽泛、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评估指标中我市增加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创建过程要怎么做,让评估工作更有实效性。我们倡导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过程,是以评估现场和幼儿表现为主旨,通过环境和活动看教师和幼儿,再通过师幼表现和园长汇报看幼儿园管理,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引导幼儿园不断改进和提升,从而真正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夯实评价过程,建立泉州模式新流程

  到2020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项重要的指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将提高到40%。为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我市充分注重两手抓:一手扩数量。2018年起,泉州市对当年创建省、市、县示范幼儿园分别给予20万、15万、10万进行奖励,永春县、晋江市、台商区等县(市、区)财政对民办园创建各级示范幼儿园给予奖励资金,以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园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一手抓质量。关注创建过程,注重前期核查和落实改进的程序,由原来的创建→申报→评估→确认流程,在县级提交申请报告后,增加了市级行政前期核查,拉手园帮扶指导,审核整改情况等过程,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前期核查指导。泉州市遵循以评促建的原则,更多在于扶持提升促发展,不断推动各地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申报幼儿园所属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级会实地初步核查幼儿园的自评和所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评定结果,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人员配备、班生数额、财政投入、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核查,确认申报资格。督促幼儿园所在辖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创建支持,积极为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创建提供必要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研员、高校专家、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幼儿园梳理办园成效,提升保教质量。

  二是拉手帮扶推进。为每所申报园量身定制,指定一所省级示范园或市直幼儿园作为拉手帮扶的单位,拉手帮扶园采取派驻骨干教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跟班学习、送教下乡、拉手教研等活动。针对幼儿园管理、一日活动的保教环节进行多次的业务指导,有效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梳理提炼成本园的特色文档,总结出独特、先进、稳定的办园经验。同时申报园的成员到拉手园进行跟班学习,通过边实践、边学习、互帮互学的形式,逐步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申评创建示范性幼儿园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注重后期整改。更多关注评估的过程,是开展评估创建的真正目的。注重幼儿园的后期整改是提升保教质量的关键,使幼儿园充分认识到接受评估不仅限于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对幼儿园自身成长产生的价值。在市级实地评估后,要求幼儿园针对评估过程中专家提出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症结所在,确立整改目标,促进幼儿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市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拉手帮扶园对申报园提供的整改方案,以回头看的形式指导其制定确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防止整改步骤浮于表面,树立质量意识,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开展示范园评估是教育督导职能中评估监测的重要项目。通过评估创建,指导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育人质量。泉州模式评估体系的建构正是一场基于质量评价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探索,一段基于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质量的追寻。截至2020年春季,泉州市创建与评估了级示范幼儿园391所,其中省级50所,市级63所,县级278所。《意见》的颁布,必将进一步引导泉州市学前教育在评估理念的领先性、管理指导的专业性、动态发展的科学性、评价体系的严密性、示范辐射的常规性等方面纵深发展。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二: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

  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

  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2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

  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

  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

  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方案要求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方案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

  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

  二、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

  禁”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三、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方案提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当前,“唯论文”

  “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在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中还比较突出,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为引导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加快破除“唯论文”等突出问题,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进行了政策设计,强调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为克服人才评价中的“唯帽子”问题,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促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方案也提出了“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等具体举措。

  四、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

  方案提出,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

  为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探索建

  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在学业要求方面,方案提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在实习(实训)方面,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五、引导正确用人导向破除“

  “

  唯文凭”

  ”

  弊端

  社会选人用人对于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对于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等“唯文凭”做法,方案提出针对性改革举措。

  方案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

  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篇三: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多篇

  (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一篇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

  “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

  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二篇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

  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三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

  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

  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_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

  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篇四: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多篇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三篇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三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

  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

  条件。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

  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

  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2

  _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_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

  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3

  我校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长袁xx《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习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通过认真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之教育梦的重大部署,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策略,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理念。我们深化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校的生命化六育,进一步创新实现生命化德育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激发基层教师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学,加强各位教师的权责,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层级管理和民主建设,练好“内功”,积极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们期待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安教乐业,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二、业务素养方面:

  1、对自己选择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学习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学习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

  2、认真学习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虽然这几年,我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习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还认识到,作为基层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这次学习后使我明白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五: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三篇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

  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

  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三篇)。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

  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二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心得体会三篇)。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篇六: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经验是指经过阅读和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文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阅读笔记;经验是指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记录反映出所学的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

  /13

  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13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

  /13

  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3

  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

  /13

  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

  /13

  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

  /13

  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13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

  /13

  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

  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

  /13

  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11

  /13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

  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12

  /13

  13

  /13

篇七: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

  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

  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教学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学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突出了教育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的融合,强调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了四项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当然,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显着,但我国目前教育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有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数计算存在

  磨练问题、先进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教育部门、评学校、评教师的硬指标。选择人才重视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仍在一定范围内。高等学校还有教师重新科学研究轻教育,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论文模仿、数据伪造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脱离了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和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评估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估的目标和结果。教学价值观为教学评价提供尺度,教学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了教学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对教学行为的价值选择和追求。教学考核是教学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学考核通过价值导向,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学需求和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学价值观对人们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通篇渗透了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传播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效的完整体系。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固的疾病,从整体上巩固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总体性、协同性,对教学考核改革开展深度规划、系统设计、全方位布局,涉及教学实践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品类、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学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学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学评价一定要体现教学本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学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一样主体和不一样学段、不一样类型的教学特点,层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学评价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学行为,消除教学中的浮躁弊端,保障人才培养规格和品质,人才挑选和使用满足新时期教学价值观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学评价都包含了一定的价值

  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树立新时代教学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学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大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的教育合作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学考核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学考核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学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趋势的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创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建议建立以道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择机制,以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人才为导向,改变人才高消费的人才选择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有利于加快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活力,凝聚新力量,开辟新局面,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

  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篇八: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xx小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落实“双减”政策以来,我校构建“双减”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践,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一、“六项管理”落实情况

  1.在手机管理、睡眠监测、体质健康管理方面。

  通过家校联动的有效方式,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的表现,利用班会课时间及时总结表扬。体质管理中,除保证每天阳光大课间和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外,每月一张家庭体育锻炼记录单,实现学校锻炼与家庭锻炼有机结合。2021年我校体质检测合格率为78.49%,比上一年度提高4.23%。

  2.课外读物严格管理,形成制度,定期检查清理。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年、每学期都会向学生推荐上级教育部门允许的阅读书目,由学生家长自由选择购买或借阅。对于学生带入学校的读物,班主任对读物的内容严格把关,保证学生健康阅读。学校每学期会根据上级要求,对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的书目进行清理和补充。

  3.作业管理质量。

  学校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省各学科作业要求培训。形成作业设计教研机制,每一课的备课环节中必须要备出作业设计,每周进行作

  业公示,每月进行作业检查,对于优秀的作业设计进行校内共享,教师利用假期以学年为单位建立了下册数、语、外作业资源库。

  4.考试管理要求落实情况。

  学校按照2022新课标和市教育局全科考核的要求制定了《xx小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评价过程主要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这一方案在调研、完善阶段,成熟后实践,一、二年级无纸、综合化的考试评价每学期都在完善,已趋于成熟,学生喜欢、教师有成就感、家长满意,在学业评价中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二、“双减”工作落实情况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最为关键的是教师不断提高常态教学质量,我们通过教师的精备、深研、实上,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在40分钟课堂上收获、进步、成长。

  学校以研训为切入点,制定了《新课标培训方案》,培训共八个阶段:课标初读、权威解读、重点研读、自主感悟、引领内化、课标考核、实践应用、经验分享。培训针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聚焦关键问题,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探索新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和服务功能,每个学习阶段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成果也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如记笔记、写学习感悟、利用微信群进行组内研讨等,在智慧平台的课标培训中,学校任课教师学时均达到要求,为提高学习效果,开学前学校对新课标进行了测试,测试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学校共99人参与了课标测试,客观题70分,主观题30分,全校平均分90.22。

  学校课标培训于9月1日进入第七阶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大单元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

  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和评价办法。根据上级文件社团服务不少于要求,为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开学初利用问卷星对上学期作业辅导和社团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工作群中公示,对教师社团内容的选择和作业辅导的实效性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要求加强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将“双减”真正落到实处。

篇九: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三篇】

  【xxxx--心得体会范文】

  经验是指经过阅读和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文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阅读笔记;经验是指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记录反映出所学的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

  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篇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

  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

  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

  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

  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篇十: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总结

  《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和20个关键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推进这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1、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打破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二、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采用灵活多

  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证据的手段。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改革分数评价机制,不把分数与智商、质量划等号,教师不能把分数当作控制学生学习的法宝和惩罚手段,而应把它作为诊断和激励的手段。另外,在考试方面,要改单一的笔试为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查,全面评价学生。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笔试,口头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建立《学生质量评价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把学期末学生已往的《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评价手册》。在素质评价手册中改变传统的评语模式,使之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真实写照,形成谈心式的评语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各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渐形成。教师评语的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综合评价体系,“等级评价”是核心,将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需努力”等四个方面,使大部分学生体验到当优秀生的快乐。特长评价,评学生最得意的事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评语评价,突出“三性”: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简短的评语,给学生以新的感受,点燃了孩子们希望之火,也融洽了师生感情,把学生从过去

  分数的重压下解救出来。

  总之,改革评价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只看到一方面,真正全面的评价一个老师、衡量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篇十一: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观文中学认真___教师们学习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泸州实验区项目实施方案》和《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古蔺县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___个方面和___个关键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当前推进这项改革意义重大,条件也更加成熟。但个人认为,教育评价改革不是一个层面能改革好的。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市县改革方案以及其它成功案例,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对学校评价和考核机制

  学校素质教育评价是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行总体的价值判断,即通过对多层次、多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从总体上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而不是片面的把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在由应试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要看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1、学校是否做好向导作用。学校领导首先要带头研究素质教育,提出新的实施方案,并带领教师认真实施,在目标上要坚持教育为___现代化服务的方向,使学生既在德、智、体诸方面打好基础,又充分发展个性。培养适应未来社___需的“合格+特长”的人才。对此学校要制定《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从而对教师、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2、教学常规是否规范化。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教研等方面要制定出一系列教学常规制度,并切实加强管理。

  3、质量是否提高。要通过竞赛和各种活动形式全面考查,看教师的素质是否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否提高(特别是特长是否得到发展)等方面进行衡量。

  4、校园文化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

  二、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1、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

  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___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平价主体的扩展,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自评与奖惩挂钩。

  3、打破___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即课

  堂教学评价的___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4、应从德、能、勤、绩上全面评价教师。建立一套教师考评工作和日常考核的方案,使教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在对教师“绩”的考核,要体现出:①既有教师成绩又有育人成绩。班队管理,个性发展(教师和学生)也纳入考核;②变成绩标准为效益标准;③教学成绩要面向全体。使学生愿学、勤学、乐学、会学。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勤练基本功,并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把素质教育推向纵深发展。

  三、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___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证据的手段。即___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2、建立《学生质量评价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把学期末学生已往的《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评价手册》。在素质评价手册中改变传统的评语模式,使之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真实写照,形成谈心式的评语模式。例如:

  “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

  当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抱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见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这么辛苦的长跑训练,并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字迹清秀端正,上课听讲认真,老师希望在课堂中能常常看到你高兴的小手,让你的发言来更好地表现你的聪明,好吗。这样的评语才能促进学生各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渐形成。教师评语的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四、改革分数评价机制

  1、不把分数与智商、质量划等号。教师不能把分数当作控制学生学习的法宝和惩罚手段,而应把它作为诊断和激励的手段。另外,在考试方面,要改单一的笔试为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查,全面评价学生。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笔试,口头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学生、教学质量作全面性的评价。

  以新的感受,点燃了孩子们希望之火,也融洽了师生感情。把学生从过去分数的重压下解救出来。

  总之,改革评价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果仅仅是看到一方面,不能真正全面的评价一个老师,衡量一个学生。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王栋生老师给我们指出的理想的教育。

  第二篇: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心得体会

  天兴中学

  罗甬

  近期我校___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我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我觉得教育质量改革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改革将对教学改革起

  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

  。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

  。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身体形态机能、健___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

  。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

  。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

  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其目的主要侧重于选拔,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___。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过分___成绩、业绩和升学率;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分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___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所以教育改革以成为现在不可不执行的趋势。

  现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___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___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___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___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天兴中学的人民教师,我将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的思想,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___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三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改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改在新时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孩子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___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极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质量改革的浪潮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思则变,变则通,要多读教育专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篇:(英语组)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学习《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心得体会

  英语组易林英近日,我们英语教研组认真学习了《___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意见指出今后将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方面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当中,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现状,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___活生生的人,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到底评什么,怎么评。对于基础教育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真实性、公平性如何保障。

  综合素质评价特别强调写实记录,不鼓励简单直接地打一个分数,也不鼓励证书大战,而是希望如实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要求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写实记录并做整理,然后选出具有标志性的方面。每一个孩子可以把认为反映自己这一个学期、这一个学年、这___年的具有标志性的事件筛选出来。筛选出来之后要有一个公示审核,使它的公众性得到保证。

  这个文件的出台给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一些可行的策略。比如:从思想政治的角度,一个学生参加党团活动,对他参与的程度,如参与的次数、时间,参与过程中间他的状态等,通过写实性的描述,得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还有社会责任感,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业余的时间,为周边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或未成年儿童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记录这种服务的次数、时间、投入的程度,具体做了哪些事情。通过记录这些内容,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孩子基本的状态。

  过去我们只能看到学生在课堂里面学习课程的状态,现在希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够了解到学生思想品德、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的情况。原来单一的只看最后的高考成绩,现在不仅要看高考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而且还要看学生高中三年里综合素质的发展成长记录。在这个意义上讲,综合素质评价实际上是针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一个很重要的解决手段和措施。虽然目前还存在着各地评价的标准不

  一、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但是它一定是一项很有生命力的制度。但是,如果没有一定强制性的措施,没有可操作性,很多人就会敷衍了事。

  我们都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考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___呢。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高考只考语数外三门了,里面的数学不分文理科了,英语一年能够考两次了。这样在这三科里面,英语和数学上学习的压力会减轻。此外在其他的几门选考科目里面,在高考记入总分的时候,是按照等级呈现分数的,也就是说学生不必分分计较了。因此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个也是考生和家长要___的方面。

  现在的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___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___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___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___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___.26.

  第五篇: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读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有感

  ___沙土小学

  王玉芬

  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如何衡量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呢。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开展教育目标评价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有利于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目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出台,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对课堂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

  的等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只看重学生的知识,把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___。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功利化倾向,过分___成绩、业绩和升学率,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你看别人??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___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

  新的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___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___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___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___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尽管我国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领域较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在评价技术和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我们仍需加强和提升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能力。

  作为千万教师中的一员,我们需随时做好准备,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推动与实施奉献我们的力量。

篇十二: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二)天兴中学

  罗甬

  近期我校___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我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我觉得教育质量改革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改革将对教学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

  。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

  。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身体形态机能、健___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

  。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

  。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

  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其目的主要侧重于选拔,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___。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过分___成绩、业绩和升学率;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分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___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所以教育改革以成为现在不可不执行的趋势。

  现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篇十三: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我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我觉得教育质量改革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改革将对教学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

  1.品德发展水平。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

  2.学业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3.身心发展水平。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

  4.兴趣特长养成。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

  5.学业负担状况。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

  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

  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

  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其目的主要侧重于选拔,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极端。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过分关注成绩、业绩和升学率;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分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所以教育改革以成为现在不可不执行的趋势。

  现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天兴中学的人民教师,我将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的思想,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篇十四: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三篇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__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__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__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

  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__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

  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__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

  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_____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_____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__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_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____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__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篇十五: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滨海国际学校小学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22号)、《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潍教办字〔2014〕10号)、《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潍滨公函〔2014〕7号等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做好我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现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品德发展水平方面

  小学阶段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公民素养、提升人格品质、奠定理想信念四个关键点入手,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切入,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着力提高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组织,形成制度,规范运行。

  1.首先是建立了课题组织网络,成立了“三位一体”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小组。由小学部负责人牵头,学生部负责落实,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其次是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根据课题开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学校抽查→学生部督查→全体老师参与的管理模式。学校制定各级管理层的具体实施“细则”与“条例”,定期检查、评价各老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把检查的结果作为年度领导考评、年度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3.分年级段制定相应的要求及标准,使课题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强化活动的实施力度

  我校从“一看”——“二听”——“三诵”——“四学”——“五做”——“六评”

  ——“七沟通”七个环节入手,着力打造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

  “一看”:即创设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氛围。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把《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规范》挂在醒目的地方;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围绕学生校内外、课内外各种习惯表现,定期定主题更换黑板报内容,让学生接受教育。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展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公民素养、提升其人格品质、奠定其理想信念的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听”:即搞好“科科联手”及“学校社会联手”教育活动。我校利用班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品德水平的提高。邀请校外知名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革命传统、安全防范、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三诵”:即“诵国学经典,促养成教育”。我校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中养成教育的深刻内涵,把经典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每周的传统文化课上诵读经典、在诗文月赛中诵读经典、在一年一度的校艺术节上诵读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到其中关于做人、做事、礼仪、爱国等方面的道理,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四学”:即学校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编写供一到五年级使用的五册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好习惯向前进——二百步》,每周学习一步,用时一课时。让学生从教材的故事中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做,从而行有所依,言有所归。

  “五做”:即反复训练,将养成教育根植到学生的心中。我校制订《小学生品德发展教育各年级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训练阶段,确定相应的训练重点。并引导各班对“课间活动”“出操集会”“离校路队”“自理自护”“课前准备”“班级器具摆放”“读书写字”等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了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较好地实现学生不良习惯的三个转化,即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六评”:就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我校印发《品德发展水平评价细则》并以此为依据,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进行星级达标评价,在月末、学期末评选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学生,并把表彰情况记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记录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中。以激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七沟通”:通过“亲子共成长”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品德教育习惯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与合作,促进家校合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家长”评选工作,让家长把自己教子的科学方法及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做法用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并请教育专家和优秀家长代表为全校家长作报告。家长通过撰写征文、听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技能提高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又能促进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

  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三、产生的效益

  我校先后开发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好习惯向前进——二百步》、《生活教育活动课程》三套校本课程,分别荣获潍坊市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滨海区政府成果二等奖;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其中《生活即教育》研究还荣获区第五届教学成果政府奖三等奖。在此基础上,我校将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随着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各种良好品德习惯已经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一种素质。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声誉日益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二部分:学业发展水平方面

  建立以促进发展为旨归的质量评价机制是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必然选择,在这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程中,我校教师探索实施了“3+2”的学业发展评价机制,其中“3”代表了评价的三原则,“2”代表了评价既重学业过程又重学业结果。

  一、评价的三原则:

  1.评价中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学习愿望和能力、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平时与考试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二、评价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对学生学业状况形成过程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业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终结性评价来完成。其中终结性评价又主要通过展示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结合完成。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发展状况、情感、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主要实施的方式:

  成立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四人一组,分为平时学习评价和考试评价。(1)平时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被评价者在课堂上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上课专心程度、作业按时完成情况及习惯养成这四方面。考

  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月月底由小组长和组员商议给每位同学进行评价。平时评价占整个形成性评价的30%;(2)考试评价。分为单元测试评价和期末评价,期末测试占40%,单元评价占30%,这样做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了学习过程;既关注了一般要求,又关注了个体差异。考试评价的内容有基础知识类的内容、也有实践检测类的内容。

  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

  学生展示分为必展内容和创新内容。其中必展内容包括:语文,课本、作文本(中高年级)、写作小练笔、课堂练习本、生字本(低年级)、古诗文诵读档案、单元测试卷、手抄报;数学,课本、课堂练习本、预习本、单元测试卷、单元知识整理报、数学手抄报、预习测试卷;科学:课本、实验报告册;美术:课本、课堂练习作品;综合实践:课本、课堂练习作品;微机:日常学习成果,如: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电子报刊设计、网页制作等;体育:日常体育达标训练档案册。创新内容:课外阅读档案、读书笔记、书法练习、优秀作文选、学科活动有关材料等。

  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3.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要在把握好难易程度的情况下,全面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师应教的“双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发展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

  水平性评价结果呈现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能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第三部分:身心发展水平方面

  从考试优秀到成长优秀,现代教育提出了当今小学生的最优发展观。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身体形态机能方面:

  1.学校每年都对所有学生进行免费体检。

  体检内容包括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身体运动能力等,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进行视力状况检查。对各年级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将近视,龋齿,体质达标等结果反馈给老师,学生和家长。对于有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治

  疗和预防。

  2.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康理念,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量。

  (1)认真组织好每天的两操活动——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大课间活动以及各班特色训练。

  (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3开展兴趣体育竞赛活动,如游戏、拔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项活动。

  二

  健康生活方式方面

  1.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学校定期举行防火,防震,防踩踏等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培养孩子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的要求:

  (1)衣着干净整齐。不要到处乱坐乱挨,保持衣服的干净与整洁,勤换勤洗。

  (2)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

  (3)注意睡眠习惯。要按时睡觉,并且保证睡眠时间应充足,每天在九小时以上。睡眠的姿势要正确,不要俯卧,不要蒙头睡觉。

  (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量进餐,定时进食,少食或不食零食,不要过多地吃甜食。

  (5)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水果,生吃瓜果要洗净或消毒等。

  (6)注重牙齿健康。早晚要刷牙,每次饭后要漱口。刷牙方法十分重要。

  (7)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8)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3.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体育、娱乐活动。

  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都报名参加了自己的兴趣班,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更愉快,更快乐的成长。

  三、审美修养方面

  我校地处乡镇地区。学生绝大部分为农民子弟学生,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素质有待于提高。为此,学校制订了一些列教育举措。

  1.创建走廊文化,提升校园艺术氛围。利用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装饰校园

  走廊的墙面以及橱窗布置。通过这样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充满自信,激发学生的对艺术的热爱。

  2.定期在校内开展“我是小小艺术家”展示、评选活动,使一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少年脱颖而出。组织学生现场作画比赛,让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升华。

  3.举行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的兴趣。如:举办书法、绘画或剪纸作品展;开展校园小歌手、器乐小能手的评比活动。

  四.情绪行为调控方面

  1.学生对自己行为约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受到家长万般溺爱,导致在学校里稍不符合心意就乱发脾气,耍性子,不遵守上课纪律,随便讲话,做事不积极,碰到难处就轻言放弃。为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帮助学生实施自我锻炼。让学生们定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出上学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赶超对象,督促他们自我认识、自我锻炼。

  ②开展中队活动课多交流。

  ③加强家校同步教育形成合力。加强家校同步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教师家访、校讯通等途径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明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并教给家长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并随时调节控制学生的情绪。

  2.应对和克服学习、生活上困难的态度

  (1)树立榜样,提高耐挫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首先要教育学生以从小就能立下远大志向的杰出人物为榜样,还有用学校或班级里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榜样。

  (2)通过实践磨炼,提高耐挫能力。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受挫情境。这类活动形式颇多,如我校每学年还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以及各种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锻炼,人人参加。除了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之外,还与挫折教育结合,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开展主题活动,深化耐挫教育

  对小学生来说,少先队活动是深化耐挫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可利用晨会课开展专题讨论,如说说你心中的名人,谈谈考试不理想怎

  么办?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队会,如“今天我落选了”、“认识我自己”等,利用假日开展实践活动,如上街劳动,远足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受到触动,真正地理解并体会到了挫折教育的内涵,许多同学改掉娇气和骄气,更加踏实勤奋了。

  4、培养坚强意志,提升挫折教育。

  五、人际沟通方面:

  学校非常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运用了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1.营造班级“微社会”环境,促进同伴间的交往。

  2.疏通交往渠道,培养交往的基本技能。

  3.拓宽交往范围,与不同年龄层次人群进行交往。

  4.在生活中,增强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和别人交往。

  5.鼓励小学生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6.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用一些技巧作为情感的润滑。

  第四方面:兴趣特长养成方面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针对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为依据,潍坊滨海国际学校举行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培养,并利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堂和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和比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学校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学校高度重视,配备优秀师资

  为了更好地提高滨海国际学校小学部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经领导商议决定,从国际学校初中部为我们小学部配备了一些最优秀的音体美和信息技术老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多维度、多层次发展学生能力

  1.音乐教育方面。学校购买了各种乐器,如:二胡、笛子、唢呐、钢琴、古筝、打击乐、扬琴等基本乐器;成立了合唱团,选拔爱好唱歌和有这方面的特长的的孩子参加;成立了舞蹈队,有民族舞、拉丁舞和街舞等。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和舞蹈节目编排。对学生的体形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课上进行选学,学校经常举行各种合唱和七月、舞蹈比赛,并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和艺术节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加表演,有很多学生参加开发区和市、省里的比赛,获得了很好的名次,这些都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

  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

  2.美术教育方面。学校设立了国画、色彩画、线描等美术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年级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学校定期举行绘画展览,并进行了科幻画和画出心中最美的家乡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并有多名学生在开发区,省、市比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体育教育方面。学校给学生配备了多种专门的体育器材,并修建了最新式的体育场,有篮球场地和足球场地,还有单杠,双杠,成立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拔河、一分钟跳绳、踢毽子、踢沙包,花样跳绳等,并利用课上和业余时间进行各种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室,购置了多台新式电脑,保证人手一机,并且都能上网,利用信息技术课教学生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并成立了打字、电脑绘画、动漫制作等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且定期举行一些比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方面。

  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学习手工编织,折纸、剪纸、古诗背诵、英语情景剧表演、口才、钢笔字、口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和收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很好地促进。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同学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关心科技信息的习惯,提高了综合素质。第五方面:学业负担状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此,我校深入研究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采取多种措施,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从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多方面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我校首先通过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并从中提炼出有关学业负担方面的共性问题。针对共性问题,我校大胆尝试,引导广大教师对考法、教法、学法进行教研更新,致力于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从教师面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造条件。具体做法如下:

  1.转变观念,领导重视。

  我校首先调整了长期以来以听话,老实就是好孩子的育人观,克服德育工作把学生统死、管严,看住才是实效的工作观。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一把手负责制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职责上分、目标上合,形成了条块结合、层层有人抓、处处有落实、全方位育人的网络。

  2.加强培训,造就科研型教师,推动学校教研工作上水平。

  为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尽快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对教育科研理论、教育技术的操作、应用等进行全方位培训。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质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提高认识是关健,制订相应的制度是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核心。我校采取“四控”、“两调整”的措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四控”即:一控制作业量,并将这一内容作为期末考核指标。二控制考试次数。三控制第一课堂时间,增加第二课堂时间,严格执行省颁发的《课程方案》,开齐科目,开足课时。四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建立清校制度。“两调整”即:一是调整各学科教学质量衡量的硬指标设控,加强五育全格率指标考核。学校客观上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导向教师配合抓后进生,使所有学科都达到合格。二是调整考试和成绩评定方法。考试采取:①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相结合;②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4.进行《引领学生自主设计评价作业深化研究》的课题研究,并且把本项实验与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实验促进学校整体改革深化。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了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实现了学生是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由机械的完成老师设计的作业,变为再创造性学习活动;由被动的完成任务,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由苦学变为乐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应用类化等能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进一步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实践证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能促使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能克服“应试教育”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弊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系统,这是我们今后要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的方向。

篇十六: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教育评价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读书、实践后写的感觉文字。语言类阅读心得与数学笔记相似的体验是将学习的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反省学习内容并记录的文字,类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本站共享的教育评价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帮助!

  教育评价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落幕,本次大会主要涉及各方面改革,其中教育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我们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类、各种改革措施,充分表现了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的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什么力量和信息?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障碍,提高自信。

  一年来,改革信息频繁传来,改革措施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城市工作人员转移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建立流动花当地入学考试的长期机制的电子学籍系统,一人一天,终身不变的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的小学生负十条规定剑指负顽疾

  新改革措施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约束教育事业科学开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一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切实推进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

  2.使大学教育更加公平普及。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重点和难点。审慎科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民族未来。

  /6

  9月,入学初,十几年没离开家乡的王成指挥来到清华大学,成为大一新生。王成命令来自朴素封闭的中美边境小城云南腾冲,可以进入清华大学于面向贫困地区的方向性招生特别方案的改革措施。和他一样,全国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生实现了大学的梦想。

  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遥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屡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根底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那么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公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6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根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开展环境,江苏省_制约民办教育开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工程;完善均衡开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根底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开展水平、学业开展水平、身心开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开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公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时

  /6

  机,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时机,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开展。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质量改革的浪潮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思那么变,变那么通,要多读教育专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育评价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缺乏,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开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表达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开展事业效劳,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表达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气氛,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

  /6

  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开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表达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开展、向培养人的价值表达开展。

  《方案》表达了学生成长开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决、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开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表达了对学生开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那么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表达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

  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6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开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开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根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开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开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开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开展进行评价、立足根底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开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表达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方案,充满智慧和坚决。方案明确了执行方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开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

  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开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开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开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

  /6

篇十七:教育评价改革总结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修总结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修总结

  2021年6月27日、7月4日,我参加了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行政管理层的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我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积极参与线上讨论,完成当天的作业。经过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了考试,得分96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提出。

  习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二、懂得了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核心。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

  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懂得了教育改革评价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1.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2.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3.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4.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5.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6.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