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7篇

时间:2022-12-11 09:35:04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7篇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目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双减”下着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7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7篇

篇一: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目 录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双减”下着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思考 “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背景: 双减《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总体要求: A、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B、工作原则 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课堂作为师生有效互动的主要场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构建起一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是摆在每位教育 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学期,我们语文科组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策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属于人格和性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有自己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其对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故乡的元宵》这一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元宵节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在展示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元宵节的感受,以及元宵节时的布置、相关的活动和习俗,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元宵节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进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演变成课堂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可以将枯燥的教学知识生动、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运用视频、图片和音效等手段丰富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多媒体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功地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春天来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播放有关春天到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和鸟语花香的感觉,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展示几张春天美景的图片,将文章中的相关内容生动、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注重教学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而教学内容的导入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风格以及性格特点和教学经验不同决定了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以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爱好等为主导构建一种有效的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主要的课堂引入方法有谈话、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以及提问质疑等。例如,教师在对《对子歌》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学生经常看到的对子,也就是对联, 让学生欣赏,之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对子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会说出“字数一样”“声调和谐”等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当中,享受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好地学习。

   四、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探讨和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或者是途径,是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构建了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在对《蜻蜓和蚂蚁》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实施教学。首先,教师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文章有大体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讨论“本文主要讲述了蜻蜓与蚂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当中,当学生思路偏离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指正和点拨,之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学生回答,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 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要让课堂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让其成为学生可以自主和快乐学习的场所。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通过老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将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高效课堂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重新确立了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地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开展教学活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相关知识,进而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对于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感,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新策略,我们相信,小学语文一定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双减”下着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是师生之间、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过程,是一个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课堂效率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 40 分钟的师生互动,学生对知识、能力生成的程度,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序。

  就目前教育“双减”背景之下,要提高教学质量,既有预定目标,又要结合课堂实际,教师势必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故而把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

  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 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定位多媒体,让教学事半功倍。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是合理运用多媒体的一个先决条件。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起着互补的作用,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 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随意调度。在教学中,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怎样做、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若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可以让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靠多媒体展示,整节课都围绕着多媒体转,不停地按鼠标,按部就班地以多媒体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就喧宾夺主了,教师被多媒体束缚住了“手脚”,而学生看到的只是在大屏幕上的图片,听到也只是电脑的声音,缺少师生互动。这样势必造成了语文课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

   因此,教师要做好多媒体的定位。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起中介的作用;做好教师的定位,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定位,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

  教学设施再高档,也只有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时才具有效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件。教学需要多媒体,但教学不是为了多媒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搞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但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忽略,也要予以关爱,进行协调,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 别解决,以此促进差生的学习进程,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

   四、鼓励学生用心研读课文,激荡语文的情感浪花。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精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感官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的和谐共振。

   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思考 “双减”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更是为了减去学生在学习当中反复的练习过程,要求教师可以创建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探寻一条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尽量要把作业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唯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国家希望可以通过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双减的政策下,如何高效运用课堂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双减"之后的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依然还有一些教师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实际的教学现状如下:第一点,升学压力比较大。教师和学生依然在承受应试教育的压力。当前,教师依然还在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很难实施“双减政策”。当前小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书包也变得越来越重,拉杆式的书包的出现让社会感到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能机械 的刷题。

  第二点,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很难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后负担和校外辅导班,更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想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去达到“双减政策”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在课堂当中快速的去理解教材重难点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难有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到以上几点。多数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当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和学习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升学率压力下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预习。预习是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不断的去摸索。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

篇二: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双减”教学研究】浅谈“双减”下小学语文 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 2 篇 【摘要】“双减”政策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质增效,就要注重师生角色的换位,做到活动引领激发兴趣,教学目标要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和核心任务,创新优化作业设计,实施多元评价重过程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提质、增效、引领、作业设计、评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伊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课堂上的积极互动,课堂外的博览群书,勤奋下的自主学习,努力后的深度思考。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对小学语文的作业时间和数量、睡眠时间的严格限制,以及对课外培训机构的大幅关闭,尤其在语文早读取消并且每天不留书面作业后,给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和压力,使得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质增效”。经过两年的不断实践—归纳反思--再实践总结,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分享给大家,以便我们共同探讨和提升。

  一、活动引领激兴趣。

   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到“双减”政策之下,老师尽管克服了“独角戏”的本性,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有说有笑、热热闹闹,而是老师对学生随时进行思路引导、方法点拨、重点强调、拓展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来实现“提质增效”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作为老师,要有“绿叶衬红花,乐于当配角”的心态,更需要适时的激情演讲、得力的手势、动情的朗读,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一 )师 — 删繁就简多研究。

   我认真学习了课标,假期提前熟悉了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课堂上,我详细讲解了易错点和重难点,抓住学生认知中的“迁移能力”,对学生已经掌握会了的不讲,对学生能通过预习后自主消化的生字、词语、句子不讲,不能过分拔高或提前教学,避免挫伤学生兴趣。所以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时,我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活动。在课堂上我变成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羊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绵羊引领到青草地上,看着他们兴致盎然地按照自己的胃口和方式尽情地咀嚼着绿草中的养分。

  放眼四周,其实还有很多真实的课堂依旧传统且低效,因为老师讲授的风景尽管如海市蜃楼般美幻,但只仅仅陶醉了自己,却代替不 了学生的学。课堂上缺少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活动,就谈不上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无疑是和“双减”背道而驰的。

  (二)生 — 争先恐后巧展示。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天生的学习者,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提质增效”的核心也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并把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终身阅读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要善于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才华得以体现、能力得以培养、素养得以提升。

  比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主要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3 篇寓言故事。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常见的文体,运用类比的手法,依托意味深长的故事,蕴藏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课文篇幅不长,内容浅显而寓意深刻。我通过范读,学生自读,同桌对读,分角色伴读课文,比如说《坐井观天》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包括语文园地中的《刻舟求剑》也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蕴含道理,懂得一些思考问题的正确的方式方法,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易于消化多了。

  (三)师生 — 联系生活深挖掘。

   我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创设情境让他们扮演“井底之蛙和鸟”、“寒号鸟和喜鹊”、“种葫芦的人和邻居”,通过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来深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让他们对《井底之蛙》续写,描绘青蛙在跳出井底之后的反应和变化”;对《寒号鸟》的结局进行改写,“假如寒号鸟听了喜鹊的劝告后会如何去做,将来会怎样”;让孩子们回家采访父母,了解与葫芦有相同生长习性的黄瓜,是怎样种出来的,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语文在学习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们对自己写的内容主动改成课本剧,并找好同伴,私下练习,自己做头饰认真表演,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之间互相评论,大多数学生都能形动、心动、神动,在有趣活动下,对道理自然地进行内化,定然是乐在其中,受益匪浅。

  1. 自学是心声。

   在“提质增效”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因为我们都要提前预习,所以共同搜集了学习材料,确保了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我能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是“我要学”、“我一定要会学”、“我一定要学会”。而学生自学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我的导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自学。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自读、自解、自悟、自得中,熟练掌握规律、方法和技巧, 体验自我发现的快乐,感受自我能力的提升。

  比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家乡”,主要编排了2 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3 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读来读去似乎用热爱家乡就概括完了。实际上,中国版图虽然辽阔,民族众多,但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就连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都对祖国有着深切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所以不仅仅是热爱“家乡”,而是升华到祖国大好河山,必定要将“深爱祖国”,立德树人,弘扬热爱祖国的精神”作为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在有效的课堂中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的内容,这会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喜悦。

  2. 合作是力量 。

   新课标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班上的学生依据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分为 A、B、C 三个等级,将全班学生分成 6 个小组,搭建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小组组员按 AA、BB、CC 分层结成对子,兼顾成绩、性别、个性等差异因素,形成组与组之间相对公平的竞争格局。同组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课堂交流、展示;组间保持一定间距,使相互讨论不受干扰,也方便我随时个别指导。各组选出组长 1名,负责课堂纪律管理,记录员一周后轮换,主要负责收集各成员自主学习生成的问题并参与讨论,最后集体推荐组员展示小组合作学习 成果,检查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组织帮扶学困生等。小组实行捆绑前进,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功协调学优生与学困生关系,开展结对帮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使学生学会倾听、讨论、表达、合作和评价。

  二、单元目标聚教学。

  教师要更专注于备课,在精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尝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尤其是面对一个单元里众多的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善于整合取舍,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就是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比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与事物。《场景歌》勾勒出一幅清新生动的风景画,展现了少年儿童的阳光与活力;《树之歌》介绍了祖国大江南北常见的 11 种树木;《拍手歌》描写了新奇的动物世界,渗透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生态意识;《田家四季歌》用诗歌形式介绍了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生长情况,歌颂了农民们勤劳的精神,展现了农村幸福的生活。聚焦到教材的安排,也使形声字的识字教学活动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还编排了“部首查字法”,意在提醒学生查字典的练习要真正落实到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但是二年级的写话要求提升 了一个档次,更多地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引导进行写话。所以不要给学生定过高的要求,以培养兴趣为主,为以后的写作文奠定基础。我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中介绍实物的外形、特点、等方面,按照时间、空间顺序,以单元课文为例,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绘每个地方四季画面,总结写景基本规律,做好写作的指导。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目标聚焦,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将教学目标聚焦到指向于学生语言、思维、文化、审美方面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目标上来。

  三、优化作业重讲评。

   “双减”政策下的控制作业量,不是简单的减少题量的布置,而是要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依据所教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作业,要研究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可把作业题概括分类,如:基础性习题、难点性习题、生活性习题、趣味性习题、探究性习题、开放性习题、;也可以提倡自助套餐式作业,如:“自选作业”包括积累、背诵、预习;“必做作业”包括写话练习、课文内容梳理;“自觉作业”包括练字、阅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三种里面自由选择并组合,教师也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大致分为 3 个小组:优秀、良好、基础薄弱分层布置作业,以此保证各层次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同时,老师需要精准施策,强化作业对学习的正向反馈,对班内部分学生主动开展一对一讲评和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反馈订正,达 到补齐短板,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促发展。

   “双减”政策旨在转变“分数”唯上的思想,弱化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比如:制作评价量表,利用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等多维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评价注重作为“学生”所具有的发展潜能;要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学生“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阅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让评价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让学生健康快乐地享受童年时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教育应该有其理想,生活和学习都该寻求一份诗意,这就是明确了今天的教育“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后,要让我们更加全面且从容地对待每一天的教育生活。要让老师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也关注学生终生受益的精神品质和生活习惯。亲爱的老师们,从此刻起,不只关心孩子的现在,也把目光投向他的未来,站在未来的高度从事今天的教育吧! 【“双减”教学研究】三笔融合,语文素养作业在习作 单元的探究与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习作单元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最终完成一篇达成单元目标的习作,其实行之有效的作业也能是成果“催化剂”。如何能有效布置与评价习作作业,不拘泥于小练笔,设计单元整合作业,积累学生写作的“日素材”与兴趣,去帮助学生搭建框架、完成习作,这是需要努力研究实践的方向。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初步探讨围绕习作单元的素养作业布置的有效方式。

  一、聚焦笔下:设计作业扎根核心要素 首先,作业设计也需要紧扣学段目标与单元核心要素。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习作单元,其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有二: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二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可见,整体教学需头尾贯穿习作要素,了解例文呈现的表达方式,培育六年级学生感知生活、筛选素材、提炼写作能力,通过支配文字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体验。

   在了解单元的核心要素与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后,老师应将重点专门指向习作,指向表达,关注到课文之间的连续性,写作技巧的迁移提升。因此在作业的初步设计中,作业的内容与评价标准是可以参考目标、核心要素的,而不是机械性地布置“超量”、“超学情”、“超要求”的作业类型。

  例如,围绕单元重点设计一份习作单元整合记录单。通过“心情晴雨表”为突破口,记录一周的心情变化,把注意力转移到自我表达上。通过活动学生能获得丰富的表达材料,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这一单元目标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通过记录一周的心情晴雨表,将“大素材”化作“日积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摘与心情相关的好词,是为了理解“核心情绪”做铺垫,从记录今日之“最”里记录一些人与事,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凸显练笔:分层作业增进思维多样性 作业布置应该尽可能充分结合课后练习题。利用课中已学的方法 迁移到课后巩固、发展能力,教师可以把课后练习题进行模仿、改编、分 层 、 增 补 或 者 删 改 , 也 可 以 关 联 课 后 题 , 融 合 习 题 。

  在《匆匆》一课里,要求仿写第三段。第三段写了生活中各种与时间流逝有关的观察发现。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时光可能停留在哪些事物上,并从哪里过去,留下了什么。例如下面的思维导图,将仿写变成一副时光鱼骨图,上面的分支是,人在做什么事,下面分支是日子从(具体)地点(怎样地)过去。

  譬如:二次改编“分层课后题”。

   譬如:增补《那个星期天》、《阳光的两种用法》课后题。

   三、锤炼笔魂:实践作业促进个性化表达 (一)关联生活体验 在单元习作中出现了一副插图。虚线划分两种情绪: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

篇三: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 1 - 2021年教育“双减”优秀范文汇编 (含理论、评论、经验) 共50篇 2021年8月 - 2 - 目 录 一、理论 1.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系统发力加快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2.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大改革 3.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勇:“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4.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雷望红:“双减”让学校回归教育主阵地 5.马丁:“双减”政策之后,素质教育恰逢其时 6.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丁学东:“双减”落地还需学校给力 7.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俊鹏:推进“双减”也要做好“增”文章 8.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党支部书记杨洋:落实落细“双减”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9.中国旅游集团研究院游成:“双减”政策催生新需求研学旅行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评论 10.赵晓明:细化监管保障“双减”意见落地 - 3 - 11.王学义:“双减”政策落地也应盯紧需求侧 12.文汇报本报记者樊丽萍张鹏:“双减”要减的是对教育的急功近利之心 13.山西日报记者李林霞:“双减”让学习回归校园 14.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童彤:着力“双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5.杨三喜:以系统综合治理让“双减”见实效 16.每经记者姚亚楠唐如钰:“双减”之后:课后托管、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有广阔空间 17.方塘:“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 18.工人日报记者陈曦:“双减”落地,对校外培训影响几何 19.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落实“双减”让教育回归本真 20.昌平:为“双减”叫好 21.南方日报评论员: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22.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邓也:“双减”是回归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关键一步 23.张静雅:“双减”落地有助于教育回归本真 24.张博:通报制度让“双减”更有保障 25.新华日报评论员张博令:补课新花招提示“双减”须更深入 - 4 - 26.刘成龙:“双减”需持续发力 27.王世锋:应对“双减”花样频出不如多关注“需求侧” 28.穆明祥:综合施策落实“双减” 29.徐建中:落实“双减”需谨防家长“被裹挟” 30.杨玉龙:“双减”落地需综合发力持久发力 31.范荣:“双减”也是一次对社会心理的减负 32.朱力:落实“双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归学校课堂 33.“双减”后应加快教育公平政策落地 34.熊丙奇:做好“双减”工作需要标本兼治 35.“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有望迎来新格局 三、经验 36.华兴时报记者梁静:宁夏回族自治区课后服务“5+2”助推“双减”落地 37.福建日报记者庄严:福建省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38.安阳日报记者王箫:“双减”落地让教育回归“正轨” 39.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吴坤明: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工作 40.呼伦贝尔日报记者韩瑜:呼伦贝尔市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5 - 41.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刘铭:校外培训班还能上吗钱能退吗?厘清“双减”政策下五大问题 42.吴忠日报记者吴荣:吴忠市推进“双减”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43.西安日报记者程慧:“双减”政策落地记者调查 44.北京商报记者程铭劼赵博宇:北京版“双减”落地学校与机构这样改 45.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曹轶明:内蒙古全面落实“5+2”确保秋季学期课后服务全覆盖 46.陈春贤杨涵:“双减”之下校外培训机构如何顺应变化 47.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双减”后,校内教育如何“质效双增” 48.西安日报记者王燕: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西安打出“组合拳” 49.承德日报记者李海涛:承德市如何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 50.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上海基础教育减负政策效果初显 “双减”政策激发中小学的创意与活力 51.江门日报记者梁丽琴:谱写课后“双减”协奏曲 52.闽南日报记者戴岚岚:“双减”之下的漳州“算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寰邓翔沣:成都作为全国9个“双减”试点城市之一:既严格“双减”也配套“双提” - 6 -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郑邦山 (2021年8月) 河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双减” 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化综合改革,坚持素质教育,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是聚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市、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教育督导每年以随机抽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减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基础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整治。

  。

  二是促规范,健全制度体系。制订了《河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 明确了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在中小学减负中的责任,提出了具体措施。先后出台文件,强力规范治理学校办学行为、教师从教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监督管理有法可依,培训机构行为规范有序。

  三是严管理,抓好关键环节。狠抓作业管理,注重作业总量平衡;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各市县积极探索多元化和分层次布置作业,建立管控制度,探索实施家庭作业申报、班主任协调家庭作业总量和年级组统一布置家庭作业等创新举措。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各地各校积极统筹保障好学生睡眠。

   - 7 - 四是育特色,狠抓课后服务。河南省委领导把课后延时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具体要求。各地狠抓落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做好“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同向发力、久久为功。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学校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加强家校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社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

  一是进一步健全减负责任机制。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常态化监测制度, 科学制定中小学生负担评价指标。结合减负工作需要,调整督导内容,每年组织督查和暗访,将减负列入师德考核内容,工作不达标的,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一票否决。

  二是进一步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小学减负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广大群众切实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督促学校落实减负规定,对学生到校时间、作业量等作出明确规定。探索建立管控制度,健全完善家庭作业申报、年级组统一布置家庭作业制等制度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减负工作提供新动力、新方案。

  四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尤其是在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监管、合同使用、课程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孩子身心健康和家 - 8 - 长合法权益。

  五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资源,从减轻负担入手,编写浅显易懂的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

  六是进一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加快推进中考和高考综合改革。制订学校工作、教师工作和学生素质评估方案,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制订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切实为广大考生“减负”“降压”。

   - 9 - 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大改革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 刘建林 (2021年8月11日) 为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文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双减”文件如何在陕西落地?如何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如何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

  一、深刻理解“双减”的育人价值 刘建林认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立即行动起来,全面扎实做好“双减”工作,是陕西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要深刻理解“双减”的育人价值。“双减”是全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大改革,着力保障义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可谓目标明确,发力精准。陕西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既要把“双减”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又要充分认识“双减”工作 - 10 - 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和价值所在,要通过落实“双减”任务,大力营造全省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推进陕西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8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文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立即停止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学科类培训。同时, 陕西省教育厅从妥善做好收退费管理、严格审批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培训行为、开展联合专项治理、加强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入手,还教育生态清风。

  二、全面落实“双减”的重点环节 刘建林表示,陕西省正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在“双减”工作中的三个重点 环节上同时发力。

  一是强化作业的育人功能,抓好作业管理工作。陕西紧盯作业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予以纠正,要求学校在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强化作业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坚决落实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和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的要求,开展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活动,深化作业管理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是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作用,抓好学校课后服务。始终把课后服务作为学校全面育人的保障。不断强调学校是学生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优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责,把开展课后服务作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治理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办班和克服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的有效路径。

  三是优化课后培训的育人环境,抓好培训机构治理。近年来,我们把规范的校外培训作为家校共同育人的补充,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 - 11 - 门会同相关部门, 着力构建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强化专项治理与常态治理,坚持全面谋划、政策引领、多点发力,严格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积极构建起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专项治理工作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遏制了校外培训乱象。

  三、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上做足文章 刘建林认为:减轻学生负担不仅要全面系统做好校内外减负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在主阵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上做足文章,做到内外兼修、增减并重,减负增效,确保学校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此,陕西省提出以打造“三个课堂”,实施“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全面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教育厅在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和教室、校园和校外三维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并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三个课堂”,顾名思义是三种形式的课堂,是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能发展与人格养成的3种类型场所。“三个课堂”按照学习内容和时空分布进行划分设置,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内课堂,也不全是教师授课的课堂,而是综合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内容,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实施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通过“三个课堂”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的一体化课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是对传统意义课堂 概念的深化和变革。

  “三个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共同构建了“大课堂”概念,虽定位不同、各有侧重,但相互融合,使得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课内 - 12 - 与课外、师生与社会课堂参与者、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发力。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传授学生应有知识、深化学生学习内容、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熏陶学生艺术审美、养成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为把“三个课堂”建设和“课堂革命”做出成效,陕西设计出了系统的分层活动载体进行推动,将“三个课堂”的实施载体序列化、层次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丰富深化课程改革的内涵,厚植“双减”工作的课程内涵,让课程成为实现“双减”目标的内驱力,让“陕西行动”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

   - 13 - “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张志勇 (2021年8月12日)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

篇四: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之家校共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 要:“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的推进与落实中会出现系列问题,学校要制定家校共育的方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家长进行教育共育方面的指导工作,家校携手共育,从而解决系列问题。学校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节日、亲子阅读、亲子锻炼、亲子社会实践等系列亲子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豐富多彩,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施展。从而落实“双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绿色学生时代。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综合素养 ;绿色学生时代 一、背景 所谓“双减”政策就是主要针对减轻中小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外培训班的政策。“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腾出学生的课外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时间和学习的主人,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显然,“双减”政策落实好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能给学生更多亲近大自然和发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彰显他们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提升提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共育之亲子节日活动 有人说“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各节假日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家校共育活动,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尊老爱幼等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校教育,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1.家校共育之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月国庆节这三个重要节日开展好家校共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七一”建党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了解身边的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宣讲优秀党员的故事,各班开展“优秀党员故事视频大赛”。“八一”建军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了解建军节的由来,了解红军、新四军、解放军等的相关知识,观看建军节的系列节目。十月“国庆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阅兵式,一起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特别关注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班开展“庆国庆”手抄报评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了解并亲近中国共产党、亲近自己的祖国,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而折服,为自己祖国的辉煌历史与蓬勃发展、繁荣昌盛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 豪。进而从小就从内心自发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这个美丽而和谐的社会。当然,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会自发地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助推社会的和谐发展。

   2.家校共育之劳动教育。“五一”劳动节,学校安排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学习全国劳模的故事,宣讲身边劳模的故事。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并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根据学生年段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每周完成一项劳动技能的学习。一二年级:整理书包、叠衣服、洗袜子、洗红领巾、扫地、洗碗、择菜、淘菜、浇花、购买日用品等。三至六年级:整理书包和自己的房间、叠衣服和被子、扫地和拖地、买菜煮饭、洗碗、种花浇花、购买生活用品等。通过这些劳动实践活动的安排,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学会了必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真可谓一举多得。

   3.家校共育之尊老爱幼。“六一”节,学校安排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给孩子买一本喜欢的书籍做为节日礼物。这样的亲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与家人浓浓的爱。“三八”节和“重阳”节,学校安排学生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洗脚、捶背、讲故事、洗碗、手工制作卡片等。让学生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回报父 母家人。“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教师安排学生与家人一起了解节日的由来与习俗,家人团聚,和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欢度节日,这些亲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那浓浓的亲情。父母也能从学校安排的这些活动中自发地培养孩子从小懂得尊老爱幼,当然家长自己也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关爱自己的孩子。

   三、家校共育之亲子阅读活动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回家基本没有书面作业,只有阅读与社会实践,怎样才能解决学生无事可做而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远离网络自觉阅读呢?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每天 30 分钟的亲子阅读,开展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教师会推荐文学类书籍、科技类书籍、科幻书籍,人文历史类,还会推荐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类书籍。这就需要家长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每天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陪伴,受到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洗礼,从书中寻找学习的乐趣,从书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从书中享受成功的获得感……亲子阅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校教育,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四、家校共育之亲子体锻活动 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健康学习与生活的保障,我们学校切实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除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保证每天 10 小时睡眠之外,还安排学生周末开 展一分钟跳绳、打羽毛球、打篮球、散步等亲子体育锻炼。让学生与家人一起锻炼身体,既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又有助于推进健康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学校在“双减”政策下,要制定好家校共育的方案,切实加强家校共育的指导与沟通工作。让每一位家长都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摆正自己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只有家校合力教育,才能让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高效运用课余时间,才能切实落实“双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绿色学生时代。

  

篇五: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关于“双减”学习贯彻落实论文五篇 目录 关于“双减” 学习贯彻落实 研讨发言 合集 ........................... 1 “双减”后应加快教育公平政策落地 ............................ 1 “双减”也是一次对社会心理的减负 ............................ 5 “双减”政策落地也应盯紧需求侧 .............................. 14 落实“双减”让教育回归本真 ...................................... 17 落实“双减”需谨防家长“被裹挟” .......................... 20 “双减”后应加快教育公平政策落地 在决策层发布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后,近期 xx 等地陆续公布相关配套措施。不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也应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双减”是上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名为减负,并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负担问题。因为,大范围过度培训将直接影响教育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还挤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违背。

   所以针对校外培训,各地政策几乎一致。除了都强调“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及“外资不得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等监管要求,xx 还在 xx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且不得“分红”。此外,教育部 xx 日在官网发布校外教育培训违规行为处理典型案例,涉及省市包括 xx、xx、xx、xx、xx 等,主要涵盖问题包括“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无证办学”“培训机构违规收费”“发布虚假广告”和“内外勾结、监管失职”等违规行为。

   可见,随着各地“双减”配套措施落地,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学科培训的生存空间大为压缩。不过要消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这样似乎还不够。

   其实,一直以来校外培训也令不少家长头痛,既花钱花精力,又被迫卷入“别人孩子都上,自己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的内卷状态,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陷入囚徒困境,当下全面整顿可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从校外培训诞生的背景看,承担了公立学校部分教学任务无疑是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公立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初衷是为学生减负,结果却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更有甚者,部分公立学校教师“默认”并参与校外培训创收。

   因此,各地在严打校外培训之际,还应该将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摆在重要位置,让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多地在校园内完成。如 xx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将实现三个“全覆盖”: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x 个小时,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可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

   另一重要方向是全面践行教育公平。对此,消灭学区房、填补义务教育洼地是目前最为迫切的。过去两年,各大城市对学区房的追捧有目共睹,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学区房越受捧,基础教育资源便越倾向于“按财富分配”,并最终导致“菜小愈菜”,严重违背教育公平原则。同时也会让买不起学区房的家长陷入焦虑,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会想方设法寻求各种相对学区房成本更低的校外培训。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量让每一个孩子的起跑线都一样,包括多校划片、公民同摇、名额到校、优质教师强制流动等方式,都应该被利用起来,目的是消灭所谓的“差校”,弱化“学区”,从而均衡教育资源配置。xx 日,xx宣布新学期起将推动大面积、大比例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此举让所谓优质学校的师资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

   换言之,“双减”政策背景下对校外培训的整治顺时应势,但填补校外培训缺口及全面践行教育公平的举措也需要尽快落地,目的是让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双减”也是一次对社会心理的减负 遍地开花的培训班补习班大大加剧着教育焦虑,更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乱象。强大的“剧场效应”下,家长和学生被裹挟其中,可许多花钱堆出来的所谓教育,其实是一种无效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给家庭支出“减压”,更是一次对高度焦虑的社会心理的必要校正。

   继国家层面出台《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本市近日也拿出了具体的“双减”措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受到各方诟病。越来越重 的书包、奔波赶场的培训,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针对这一病灶,从中央到地方没少出政策,而如今“双减”出台,统筹校内和校外对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做出全面部署,更进一步戳到了症结、抓住了裉节儿。就拿 xx 的一揽子举措来说,在校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出台 x 项举措深化培训机构治理,有力祛除资本炒作的虚火。减负与治乱齐抓,校内与校外共管,标本兼治、长短结合,体现出对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的系统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家庭最看重的就是孩子,最重视的就是教育。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前途,也是天下父母的朴素期待。但这份对教育的“重视”,这些年却大有被绑架、被异化之势,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补习+报班”喧宾夺主,“课堂不学、课外补课”“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十分严重。放眼望去,遍地开花的培训班补习班大大加剧着教育焦虑,更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乱象。比如培训幼龄化,咿呀学语的婴童就被家长带去早教班上起了“情商课”;比如内容超前化,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竟被要求掌握上千英文词汇,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得似懂非懂地“啃奥数”起跑线不断提前,内卷化愈发激烈,强大的“剧场效应”下, 家长和学生被裹挟其中,很多人只能被迫报班以求心安。而随着“鸡娃”之风蔓延,在“不给孩子报班就对不起孩子”的强大心理暗示下,家庭教育投入水位一直被抬升,养娃俨然成为“投入无上限”的军备竞赛。

   教育领域被浓重的焦虑裹挟,搅得各方苦不堪言。可许多花钱堆出来的所谓教育,其实是一种无效负担。市面上蜂拥产生的大量培训,名目花哨却大同小异,含金量极其有限,多是在营销上极尽所能。广告推介铺天盖地,无非就是拿“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之类夸张话语渲染竞争、唬人入坑。久而久之,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螺旋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不仅家长和孩子身心俱疲,而且教培市场的畸形膨胀,也滋生出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等问题,“退费难”“卷钱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

   乱象频仍、焦虑蔓延,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从此番“双减”政策的具体指向看,一大关键就是对校内校外的角色与责任进行了厘清,以正本清源稳定社会预期,给广大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向,清晰可感的操作路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度,让各方充分感知到了国家坚定为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决心,有助于引导家长从被迫“鸡娃”的赛道上走出来。人为制造的内卷焦虑少了,高度紧绷的神经就能慢慢松弛下来,全社会的教育心态也会更加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给家庭支出“减压”,更是一次对高度焦虑的社会心理的必要校正。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年龄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需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揠苗助长填鸭漫灌只能是徒劳无功。

   这些年,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能“唯分数论”,但教育领域“以分数论英雄”的倾向依然明显,这也使得在德智体美劳中,社会对学科教育的关注远甚于其他。超强的学习负荷之下,孩子们的世界也少了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这显然有违教育初心。以“双减”为契机,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引导孩子在全面教育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持续学习的能力、探索未知的兴趣,善莫大焉。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破解沉疴也非一日之功。相关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应不一,有些培训机构表面上偃旗息鼓,却暗自换上马甲、化整为零、转入地下,这种现象值得警惕,需要查处和处罚及时跟进。而更为根本的,还是切实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不断完善课后服务保障,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将孩子和家长都从教育焦虑的锁链中解放出来,让减负不再“雷声大雨点小”,应当有所作为,也非常值得期待。

   “双减”政策催生新需求研学旅行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x 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不再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笔者认为,虽然研学旅行等非学科类培训不在要求范围内,但作为强相关行业,研学旅行市场面临以下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研学旅行作为健康教育生态重要组成部分,会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政策引导下,研学旅行发展迅速。20xx 年我国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xx 年,又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同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发布,对研学旅行进行了界定:“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等为主题,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课程。政策鼓励下,研学活动成为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赛道之一。20xx 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约为 xxx 亿元,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 企业有 xxxx 多家。

   研学旅行有机衔接了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旅行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教育方式不断多元化,研学旅行既把学习融入旅行体验中,也把旅行上升成为学习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认可。

   第二,“双减”促使研学旅行新需求充分释放。“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市场可能由学校主导向家庭主导转变。目前市场上的研学产品按照活动形式主要分为游学类研学和营地类研学。游学类研学旅行以参观、学习和交流为目的,以“游”为核心,注重体验;营地类研学旅行包括各类人文艺术、科技文化以及军事体育等主题式营地教育产品。这两类产品主要由学校主导。随着新政策的落实,孩子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家长们必然会寻找替代“补习”的产品,寓教于乐的研学产品需求将大大上升,以家庭亲子为主体的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容。

   家庭亲子对研学旅行产品的要求更高,兼有休闲度假和研学双重需求。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便捷化、个性化、品质化和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新需求特征都将影响未来的研学旅行市场。家庭亲子消费者将更注重产品理念、行程内容、服务品质、费用性价比、师资力量等。研学产品的丰富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亲子市场和研学市场的界限可能进一步模糊。

   第三,“双减”倒逼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减”政策下,培训机构进入研学旅行市场的可能性大幅上升,行业竞争加剧。从业务相关性看,教育培训机构由课程培训转型研学业务的难度较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资本、有师资、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培机构涌入研学赛道,加剧行业竞争。但同时,竞争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长远来看,引导政策持续出台,可能从根本上影响研学产品结构和供给模式。

   一是“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可能有大量的潜在配套政策和持续的严格监管。是否对非学科培训制定实施指导价尚不明确,如果未来对非学科教育也有非营利要求,那么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研学旅行产品,可能面临就业门槛,也将带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

   二是企业资质、教师资格、课程内容等监管或将趋严。虽然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市场,但仍存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研学旅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针对企业资质、教师资格以及课程内容的监管有望逐步完善。

   旅游企业要在研学旅行市场培育竞争优势,唯有不断创新,加快产品更新迭代。

   其一,要加强上游资源挖掘和整合,推动产品创新,将文化元素和科技要素融入研学产品中,提升学习体验,实现“游”与“学”的有机融合,建立自身产品研发和设计优势。

   其二,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通过公益活动、研学论坛等方式建立联系,深化与教育领域的交流,组织中小学老师开展研学旅行考察踩线,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研学旅行的综合吸引力和品牌认知度。

   其三,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要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为研学游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产品,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学到知识,收获智慧,提升能力。

   “双减”政策落地也应盯紧需求侧 最近,“双减”政策出台引发全民关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

篇六: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篇一: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双减政策”下的思考与收获 前一段大家都在热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政策:一是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小学生的校外辅导负担。国家从政策方面来管制,促进教育更好发展。于我个人的职业而言,也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巨大挑战。

  我们学校在这一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是一直践行,不断反思,逐步优化,今天就想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双减政策的切实参与者和执行者,我想从教师角度聊聊我在“双减政策”下的“喜忧参半”。

  作为教师的我。喜在每天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多了,对于班级学生的观察更细致了,比如作业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面批,能够及时处理学生的作业问题,学生作业质量上去了,知识记得更牢固了;再比如对待班级待优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帮助她了;当然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了,很是热情高涨。忧在那些班级里的“小调皮”身上,于他们而言,仿佛只是在学校里玩的时间更长了;忧在本就不经常督促学生学习的家长更不再过问了,甚至在学校完成作业的学生开始在上学日打游戏了;忧在家长认为把学生彻底的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而学生连刚刚培养好的读书、写字等习惯得不到加强而松懈了! 甚至听到其他老师说,家长打电话问为什么孩子的作业为什么没有写完,近而指责老师不作为等情况!想到这里,我是害怕的!我怕我班的家长们对“双减政策”进行想象的解读,怕他们再不理解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意义,陷入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全都交给老师就可以的 奇怪思想;幸好!他们没有!幸好!学校就“双减政策”向所有的老师进行了详细解读,制定了一些列的相关要求和措施。也幸好!我遇到的家长们如此的配合!让我们在这一教育政策下能够家校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真是感谢我那一群可爱的家长们!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教师这样做: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或“个性化”作业等; 2、课后延时过程中,为让学生劳逸结合,健康成长,还有了“营养一杯奶”的活动; 3、把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内驱力,让学生懂得取舍;学生在当天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相应活动:阅读、画画、五子棋、飞行棋等…… 家长这样做: 1、积极主动地协助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习惯; 2、重视对孩子的陪伴,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助力孩子成长; 3、与学校相互配合,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遇到问题积极沟通,有效解决! 在理念引导下的行动,学生的成长是看得见的!这更是家校共育的结果。“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开 展的过程。”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闪现着各种美妙的火花,家长在学着做更好的家长,老师在学着做更专业的老师,学生在学着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二: 对“双减”政策的一些看法 “双减”政策发布时,我的补习班正好上完了,所以不能完全享受“双减”所以我唯一享受到的也只有暑假往前的"教育机构不得布置作业”了,其实这个政策根本没有起到效果,当时老师一本正经的说:“同学们,虽然政策下来了,但我觉得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所以以后的作业正常写。”就这一句软话,我们班的同学照样写起了作业。

  现在的作业非常少,之前周末作业好歹要 1 个小时吧,现在周末作业半小时搞定。

  因为我没有真正的体验“双减”中关于补习班的部分所以说我问了问我身边能真切体验“双减”中关于补习班的限制的朋友。

  第一位是深受补习班伤害的李子明(为防止报复,故用化名),因为补习班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空余时间,而且他所上的数学班比较坑人,收较高的资料费(好像是全国统一操作,我们补习班也是一样)。为了让补习班不再影响自己,他举报了这个补习班。现在他过得比之前好多了。

  第二位朋友感受到了更好的效果:之前他周末下午都没空,现在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现在我们同学一起玩的时候一般都有他。

   如此可见,双减政策十分奏效,现在国家是真刀真枪的和补习班干起来了,但如此轻松真的好吗? 我认为有一些补习班还是有必要的,比如英语。大概三年级时我学习英语很吃力,虽然知道大概怎么做,但总是不明所以,只是知道要这么做。后来我报了一个英语班,搞清楚了怎么做,怎么记住,为什么这样做,对我帮助很大。但其实真的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吗?未必,也就只是每周五的 2 小时,每周 2-3 小时的作业罢了,这些补习班并非一无是处,如果能在学生的手中控制,按照学生的意愿,还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的政策把补习班封死了,我认为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篇三: “双减”政策之我见 “双减”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教育界新一轮全面改革犹如一声炸雷突然地出现在世人眼前。

  我们国家政策的制定需要适应国情,适应社会发展。那么双减政策中提到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作业负担,也就意味着现在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那么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仰,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着天道酬勤,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教育中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长在骨肉里的;我们的焦虑、以及被贩卖利用的焦虑,让我们争斗的心被挑起,这是留在血液里的;在教育资源 有限,增量不足,整个社会对存量资源争夺加剧的国情下的不得不,是写在我们脸上的。

  应该说,此政策出台配合上新高考改革,是 1977 年高考恢复以来对教育界影响最为深刻的变革。为什么呢?首先,此次变革直接导致了一个行业的消失。其次,它会改变中国接下来上百年的社会结构格局。

  少子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家庭教育支出过重、社会结构问题等一些列社会矛盾下,“双减”政策应运而生。

  对学生而言,减少的课业负担会给素质的全面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生活不仅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更有诗和远方等艺术品鉴。全面的素质培养也会造就更多各行各业的人才,更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对我而言,双减政策无疑让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减少作业的布置,并不减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更强的专业能力,更能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或者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听课习惯和自学习惯。

  在摆脱了繁重的作业压力下,如何让学生爱上我的学科,将它运用到实际中,将它作为生活的伙伴,将它成为幸福的助力,是我探求的终极目标。如果我能做好这些,那么我感觉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成为一名更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四: 双减政策下英语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同时也能够让老师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在现如今的双减政策形势下,学生的作业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就我们自己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在作业设计上,少一些机械设计,多一些灵活运用,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对于单词的默写和句子的背诵是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更形象的方法来记忆,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个单词进行描述,数量不要求多,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养成多样化学习的方式,对于重点的句子除了机械的抄写之外可以让学生通过举例子、仿写的形式对内容进行巩固学习,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布置作业要具有全面性,在授完一堂课之后,布置作业是必要的,但是作业要适量,针对英语方面的学习,需要书面知识和口语练习相结合,在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的同时,口语方面的输出也很重要,尽管双减下典范英语的课程取消,但是可以通过绘本与 PEP 教材的融合以及绘本的自学,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以及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全面的让学生掌握英语方面的知识。

  第三: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随着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学习难度的增加,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明显,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又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的差异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针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拓展练习,可以增加一些对典范英语的学习以及关于重点句子和对话的仿写来提高,对于中等 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握助基本的学习要求,对于单词的默写要熟练以及课文的背诵要流利,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对于单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认出这个单词的意思,对于课文的背诵可以要求这一部分的学生先进行一个朗读,能够流利的把句子读下来并了解对话的意思,这样可以兼顾全体的学生,对于后进生需要多关注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都能够有成就感,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权利、有机会去思考,选择,实践,创造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指导者、参谋者。

  在新的背景下,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即达到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轻松学习而又不厌烦,这是我们应该解决的一个难题,作业布置的好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求质不求量。

   篇五: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2021 年暑假对教育来说,关注度和话题的讨论度也比较高,国家的双减政策出台,有些教师过了一个清闲的暑假,以往的新生军训也取消了,应该说,今年有了一个超长的暑假,也就是本来的暑假。只不过因为疫情,许多外出的计划都给取消了。

  在家的时间多了,可以多多的陪陪家人,暑假结束后,家人们也要跟着一起忙活了,想要安心的做好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帮助,比如每天接送孩子,也不单单是接送孩子,在遇到周末考试等情况下, 家人还要帮忙在家看着孩子,陪着孩子去上辅导班。在双职工的家庭里,帮忙的家人只有“老人”。

  作为教师,暑假更多的是充电,有统一要求的培训,还有教师自发的阅读等学习。其实,暑假里教师的阅读这种方式是多数教师的选择,日常的教学工作是教育的实践,那么,暑假的阅读就是教育理论的补充,这一年的工作与假期正好组成了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的一位同事,利用暑假读了十五本书,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网络为学生及家长做了两场报告,还参与了外校的讲座,对这位同事来说,这个暑假显然是充实的,比至于那些忙着做家教的小部分教师来说,作为这位教师的学生,在学习上显然是幸运的。

  在暑假里,在学习上,与我的这位同事显然相差太大,教学中的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看着学生学业上的成绩,有差距,我们也知道学生学业成绩差距产生的原因,我们也不厌其烦的指引着学生取得学业成绩上的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差异,等同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教师该做学生的表率。

  上午,为学生的假期训练画上句号。

  暑假前有几个新入队的学生要利用暑假时间训练,为了满足他们的训练热情,暑假里,我们顶着大太阳练了一段时间。学生的表现很不错,起码没有人请过假,按点、准时训练。他们也被晒黑了许多。

  在离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在公众号发了这么一个消息,学生们讨论的是作业的问题,还剩一周的时候,提到孩子,好像基本都在家里忙作业,提前将作业写完的,不知道有多少学生。那些在家充电的老 师,应该将自己学习的事,时时与学生分享,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引领,也是老师们给学生营造的一个氛围吧。

  随着上班时间的临近,2021 年的暑假也正渐渐远走,接下来就该是忙碌的教学工作了,期待明年的暑假。

   篇六: 我心中的双减 “双减”到底是什么呢?“双减”就是指我们写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会减少许多,减轻我们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当这个政策出现的时候,我们辅导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辅导班要么停课,要么上网课,所以现在我们在学校都在讨论一些关于辅导课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问,你们辅导班上课吗?线上还是线下?你妈妈给你报的辅导班,现在还在上吗?在哪上? 双减也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出去玩耍,开阔视野。还可以用空余时间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

  其次就是,以前的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而现在很快就可以完成所有科老师布置的作业。

  最后,因为现在辅导课的课程减少了,所以爸爸妈妈的经济上也减轻了极大的负担。

  虽然双减政策有许多优点,但世上的事情并不是都是十全十美的,双减政策也一样,他也有缺点。第一点是:双减,让一些本来就不用心学习的人,觉得不用太努力了。但实际上学校减轻了压力,但 现实中的中考,高考的压力都还存在,为了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我们要努力,不能松懈,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给自己一些前进的动力;第二点就是:那些学习不好的人,可能报的有补习班,还可以再学一点,但是双减政策一下来,那些学习不好的也上不了辅导班,学习就会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利大于弊,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减负后的学习生活,就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就像古话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小船,如果在你驶向成功的彼岸。所以我们要勤奋刻苦的学习,不要因为双减而退回起点。

   篇七: “双减”政策学习心得 为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化落实中央“双减”政策精神,加强教学管理,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双减”政策的学习。下面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双减”是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具体指:加强“五项管理”(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小学一...

篇七:有关双减的教育论文

目 录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论文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 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命题策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作业的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形式枯燥、单调、僵化;作业评价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等,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正确地看待作业改革,努力探讨如何布置能有效布置作业,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整体把握,明确作业设计原则 通过作业改革,我们希望数学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找出现状和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和调整教学进度;通过作业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之中去。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 明确了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是目标与作业的一致性原则。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价值融入到作业的内容设计中去。

  二是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是适度性与多样性的原则。作业设计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作业内容要适当,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要多样,应体现拓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要求。

  三、形式多样,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设计的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前置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置型作业是指教师预先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前置型作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鼓励学生在家自己借助图 形动手拼摆,学生带着初步了解的图形密铺知识进课堂学习,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数学的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围绕现实问题,我们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教学“1-10 各数的认识”后,设计“找找生活中的数字”实践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通过有趣的找数、认数活动既巩固了 10 以内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再比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设计“家庭作息时间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既巩固了时分秒的知识,又能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三)复习型作业,整体建构知识体系。复习是学生系统完善、深化知识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内化基础知识,建立网状、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设计复习型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会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问题。我校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整体建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制作活动,学生在学完每个大单元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设计这样的复习型作业,一方面可以使原本散乱的知识变得 清晰、完整,从而使复习更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复习的实效;另一方面将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能使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条理化、结构化的思维。

  四、改进评价,保证作业设计实效 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对作业的态度、书写及格式的规范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再次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式、解题技巧与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数学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中展开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数学学习。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原本是教师学校日常教学的“小事”,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要事。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如何立足“作业”,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在作业目标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同时需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要从学科本位学生立场系统设计作业。对数学学科,要确保学科难度不超标、内容不超量。“双减”文件明确分类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在政策范围内,数学学科所能用的时间有了大致的范围,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该做怎样的作业?如何“少而精”,如何体现“能力为重,素养为本”? 比如:布置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作业。刚刚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张天孝主编对此特别有经验。他罗列了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 369 道算式。一般来看,16+7 和 17+6 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在他看来却不一样。像 748X7 这样的算式会用到进位加法算 式 28+5 和 49+3,但是不会出现 28+7 和 49+8 这样的进位加法。所以同样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只在加法当中用到,但是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 369 道当中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有 60 道。所以对于作业设计来说,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当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

  二、在作业内容上,处理好“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关系 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帮助学生找到“题海”已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成长的“题组”。“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要面向所有人。对于那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可以归为探究型作业。在“双减”之下,为什么还要布置探究型作业呢? 顾泠沅教授有一项研究,将认知目标及其对应能力表现水平描述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的四层次框架。在组织的大样本区域小学数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操作、了解 类的目标达成度较好,而领会和探究的目标相对不足。

  也就是说,我们常在低水平的层次高频训练,却在高阶思维水平层次低频发展。适当降低这种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

  探究性作业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再根据单元的基础性练习内容剖析学生还需要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探究性作业,不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比如,人教版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我们经过分析发现这一单元的习题已经把本单元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和生长点都涉及到了。但是,课题组觉得还可以加强习题的开放度,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设计了一个探究型作业:“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丢丢道理?请画一画写一写,说明白你的道理”。

  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呈现,创新火花层出不穷,作品处处现惊喜。这是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做不到的。数学家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的,不仅仅只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可以 STEM,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让数学因为作业的形式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三、在作业评价上,处理好“作业批改”与“作品展示”的关系 作为日常教学来说,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双减”文件对此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作业的批改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老师批改的一个简单的分或者“X”,反映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收获,还会掩盖学生作业过程火热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

  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也主张结合现实生活,要与其他学科 跨学科融合。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上也要与之相匹配,原本单一的“作业”从某种程序开始转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制作的学具”“一次精彩的成果报告”“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一次项目学习的成果”,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的作品。

  如果我们保持欣赏的眼光,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简单的习题。如在认识圆柱之后,设计“圆柱与长、正方体有异同之处?”这一问题。学生展现出了以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思考路径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要大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用毛线绕出一朵花、用小木棒搭出一座桥、用纸箱板造出一幢小房子……是数学项目组的作业,也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作品,如下图(略)。

  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业,要提高作业的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未来,如果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大数据的作业设计将会更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充分的成长。

   双减论文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验,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以前,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很多数学学科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观念“题海战术”,让学生练的越多见的题型就越多,对知识记忆越牢。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的作业几乎是: 1、作业量越来越大,应试色彩浓厚。

  2、内容陈旧,缺少精心设计。

  3、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4、主张统一,忽视个别差异。

  5、强调本位,不讲学科整合。

  因此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然而,再用以往的作业观来对待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与课改精神相符,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应加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我有以下做法: 一、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必须安排在课堂中完成,课后作业与学科之间做好相互沟通协调,保证在 1 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

  二、分层布置作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我一般将教材练习难易程度分为 A、B、C 三个层次。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 C,中等生可选B,稍差生可选 A。同步解析与测评作业同样分层,把每课时的探究与交流、课堂达标和课后练习分成 A 类,把个性拓展分成 B类。稍差的学生可以只选 A 类完成,成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