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正义性8篇

时间:2022-11-30 08:40:03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教育正义性8篇浅谈教育正义性 公正,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教育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从广义上说,它是指每个人、每个阶层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从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教育正义性8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教育正义性8篇

篇一:浅谈教育正义性

正,是人类最古老 的道德观念之一。教育公 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 内容。从广义上说,它是 指每个人 、每个阶层都享 有 平 等接 受 教 育 的权利 ;

 从狭义上说,是指教师在 教育实践活动 中为人正直 以及处理各种关系时符合 公认的道德准则,特别是 要合情合理地对待和评价 每个学生与全体教育工作 者。本篇文章中的教育公 正指的是后者。它不仅体 现了一个教 师内心 的教育 信念,还反映了一个教师 的 道德 觉 悟 和道 德境 界 ,

 更重要 的是,它可 以直接 调动或挫伤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并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重 大而深远 的影响 。

 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公正合理地对每 个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如何在教育过程 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 、品质和成长给 予恰当的评价呢?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由于教育公正的内在特点,使得 教育公正不像普通意义上的公正那样注 重 “外表公正” ,比如有何义务、获何 荣誉或奖励等,而是更加注重 “ 实质公 正” ,以达 到让 每个学生 的知识 、能力 和品质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根本 目的。追求真正 的教育公正是 实现教师 教育的前提条件 和提高教育质 量的精神 动力。

 教育公正和合理的教育行为与老师 高尚无私的道德觉悟紧密相关。在教育 教学中,若教师的道德觉悟低 ,私心重 重,时刻不忘个人利益,必然出现工作 中的偏私和不公正行为:对那些馈赠过 自己的家长子女一味 “照顾” ,对家庭 背景好或有亲缘关 系的学生有意无 意地 偏袒 、 偏爱;对有缺点的学生抱有偏见,

 讽刺挖苦;对成绩差的学生态度冷漠,

 厌弃歧视⋯ ⋯这些行为无疑不能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反而会挫伤学生的 自尊心,

 对教育无一利而有百害。而思想境界高 尚的教师则时时 为学 生和社会 的根 本利 益着想,使 自己的教育行为公正无私:

 对无意伤了自己面子 、做了有损 自己尊 浅 谈 对 教 育 公 正 的 认 识

 王梅 严的学生豁达大度,一如既往地爱护和 教育他们 ,帮助他们成长 ;对成绩差、

 有缺点的学生一视同 使他们上进 ;对天资好、肯听话的孩子 不偏爱,而是严格要求,正确教育;对 家长的平白馈赠、亲友的托情帮忙不徇 私情⋯ ⋯从而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 造健康 良好的精神氛围 , 使每个学生充 分发挥 自己的潜力 , 靠个人的努力获得 好的评价和成绩。

 教育公正也是教师树立教育威信的 重要条件。教育威信的树立固然与教师 的知识水平 、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密 切相关,而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教育作风 更具有特殊意义。它使教师从行为上证 明 自己具有高 尚无 私的人格 ,从 而在学 生心中树立高大形象,真正发挥 “为人 师表” 和 “言传身教” 的作用。反之,

 若教师评价不公 ,学生必然对之产生成 见,教师也就失去了威信。由此可见,

 教师的教育公正对于形成教师的教育威 信何等重要。

 教育公正意味着教师要用一颗爱心 公正 、善良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如果 用一个标准、 一个模式去对待所有学生,

 那也是不公正的。斯宾诺莎说过 ,世界 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只相 同的手掌。比如,一次测试下来,学生 的成绩有好有坏 ,这时,绝不能从成绩 的表面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好与差或努力 、热心教育,促 IJI A O S H I

 l⑥ 程度。虽然有的学生分 数较低 ,但 这个学生的 进 步可能付 出了别人双 倍 的 努 力 ,只 是 成 绩 上 升 不 明 显 ,那 么 在 评 价 时仍然要充分考虑他的 基础和努力程度。反之,

 如果片面强调他 的分数 低或远远落后于其他学 生 的话 ,极 有可能挫伤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和 上 进心 ,导致他失去 自信 ,

 继 而退 步 。

 因 而 要 做 到 真 正 的教 育公 正 ,需 要 教师潜心研究教育规律 ,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以选 择最为公 正、最为合理 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教 育 公 正 与 否还 影 响学生的道德心灵乃至其健康人格的形 成。处于 中学 阶段 的青少年特别 渴望公 正 、友好 的人 际关 系 ,因而对教 师的不 公正和偏爱也特别敏感。学生一旦发现 教师有不公正行 为 ,就会很快对 教师的 品质加以否定, 并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 ,

 对周同环境的公正、友好失去信心。若 学生长期受到不公 正待遇 的话 ,这种 消 极情绪可能会影响他的终身,使他对整 个社会 的公正产生 怀疑 ,严重 的可 能会 产生反动情绪 ,甚至对社会进行报复。

 而公正无私的教育行为则可以产生巨大 的积极影响,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 ,他 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感染,能与他人形成 公 正 、友好 的人 际关 系 ,逐步培养公 正 的优 良品德,对社会的公正充满信心 ,

 进而形成亲善社会的健康人格。

 教育公正就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 教师的道德觉悟 和心灵品质 ;教育公 正 好似一把尺子,它无时无刻不在衡量着 教 师的心灵 。在教育教 学的过程 中,究 竟应该如何恰当地把握教育公正,真实 而不是表面地实现教育公正,是一个相 当复杂也是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 每位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讨和摸 索并身体力行。

 ( 作者 单位 :江苏省淮阴中学 )

篇二:浅谈教育正义性

万方数据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 0 5年第4 期师德建设更成为教育公正的基本内容。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公正, 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

 其基本内容, 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 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 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 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

 狭义的教育公正, 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

 其中, 教师( 泛指教师、 教育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也是师德建设的主要目标所在。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 体现了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 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 一种明确的公平正义要求, 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 选择、 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 影响和驱动作用。

 教师道德体系中不能缺少教育公正, 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2教育公正对师德建设的要求教育公正对师德建设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2. 1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不同相貌、 不同性别、 不同民族、 不同籍贯、 不同家庭、 不同智力、 不同个性、 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偏心、 不偏爱、 不偏袒, 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 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用刻薄、 粗俗的语言讽刺、 挖苦、 嘲笑和打击学生, 尤其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 民主与合作的关系, 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 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 建议和要求。2. 2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教育学生, 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

 爱与严相辅相成, 都是教育的条件、 手段和动力。

 公正原则要求:

 爱, 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 , 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 责任感; 严, 也不是无端的严, 而是严中有爱、 严中有理, 严而有方、 严而有度。

 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 更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潜心研究教育自身的规律, 以公正的态度、 合理的方法教育学生。2. 3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 能力、 品质和进步程度给予恰当评价, 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 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 面前“一律7 2平等” 的“外表公正” , 它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 实质公正” 。

 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 与“实质公正” 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 重点学校= 名牌大学= 好工作=高收入” 的社会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 教师更要坚持做到在试卷、 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不抱成见、 不循私情, 规范准确、 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这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2. 4对学生“赏罚” 要公平合理“信赏必罚” , 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

 如今“赏罚” 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 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

 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 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 有据、“赏罚” 有度、 “赏罚” 公平。所谓“赏罚” 有据, 是指“赏罚” 必须有事实和规章制度的依据。

 “赏” , 一定要给予优秀的学生; “罚” , 一定要给予确实有过错的学生。

 并且要符合教育行政法规, 不能“政出多门” , 更不能随心所欲。所谓“赏罚” 有度, 一是指” 赏” 的面不宜太宽, 不能搞平均主义; 也不能太狭, 而被少数“冒尖” 的学生所“垄断” 。

 二是“赏” 不宜太厚。

 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 动辄对“好” 学生予以重奖, 其后患无穷。

 一方面, 学校的财力有限, 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 甚至无奖可赏; 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 一定要厚、 不厚就没有积极性的心态, 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

 再一方面, 因为奖赏过高, 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 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三是“赏” 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

 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四有” 新人的。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

 “子之能孝者, 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 臣之能忠者, 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 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

 ” 说明指望完全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 有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至于讲到“罚” ( 这里主要指对违纪学生的处罚), 必须量罚得当, 杜绝“以惩代教” 。

 孔子曾说:

 “不教而诛, 非也。

 ”说明“教” 是教育的最高原则。

 “罚” , 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 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 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 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 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 有过虽亲必罚” 。

 不管是赏是罚, 都要让学生事前明白, 依照制度处理, 不能个人说了算, 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2. 5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或  万方数据

 薛磊, 等:

 教育公正与师德建设与同学, 或与学校、 教师、 职工, 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 甚至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 必须主持公道。

 必须调查研究、 分析原因, 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

 要做到“公平如秤” , 不偏袒一方, 责难一方。

 尤其是牵涉到与学校或教师的矛盾, 对处于“弱势” 地位的学生, 更应在态度、 方法和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 合理与公正的要求, 让学生心悦诚服。

 以势压人、 得理不饶人, 或者打击报复等, 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此外, 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内容, 还应包括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和评价其他所有合作者等等。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趋近, 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3在实践教育公正中推进师德建设3.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公正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勿庸置疑, 但它的现实状况却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 教师中有些人并不懂得教育公正, 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教育也要讲公正。

 其次, 学校并不都重视教育公正, 以致在一些学校, 教师侮辱、 体罚学生, 随意罚没学生钱物, 或考试送分、 试卷泄密、 集体作弊等从教不公、 从教不廉的严重事件时有发生。

 而遭遇此类不公的学生, 多数不愿张扬, 但却积怨于心。

 据笔者了解, 学生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品质缺陷, 最不能原谅或结怨最多的是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

 第三, 社会不良风气干扰教育公正。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 其实际的道德水准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存在, 并始终受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当前社会出现的多元的价值导向, 人们公正观念的淡薄, 特别是干扰社会公正的社风、 行风, 是影响教师公正从教的外因。3. 2解决问题的对策直面现实, 应果断采取以下对策。( 1)把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要让所有教师了解教育公正, 重视教育公正, 确立教育公正的价值信念, 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 正义感、 使命感, 坚定道德意志, 全面实践教育公正。

 要力求做到内心公正与外在行为公正的统一、 动机公正与效果公正的统一。( 2)整顿教师职业环境。

 要加大对《教育法》 、 《教师法》 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意识和水平。

 师德教育不应再陷入业务与政治两张皮而令人感到空洞无物的状态, 而应强调与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相结合; 师德的衡量和评价也不应再象往日那样富有弹性而无真正的约束力, 而应强调关于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和师德艺术能力的客观而具体的内容。( 3)大力纠正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

 教育行政部门要倡导社会教育关系的公平公正, 公正执法, 规范教育“市场” , 消除教育行业的“假冒伪劣” 和无序竞争。

 各级各类学校要集中精力抓好教育, 少一点“在教言商” , 要通过依法治校, 强化管理, 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在学校招生、 收费、 教育, 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具体落实。

 尤其要遏制关系风、 人情风和“一切向钱看” 的腐败风。

 要建立制度, 制止从教不廉和不公的行为。

 如从最常见的亲友托情“帮忙” 、 学生家长平白馈赠, 到公开以考分、 名额、 文凭、 学位换取或变相换取金钱等等。

 发现问题, 要及时纠正和教育, 对个别品行恶劣、 严重违背公正原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人, 要公开揭露, 予以重罚, 直至开除公职, 以纯洁教师队伍。4结语综上所述, 当今的师德建设必须更新观念, 强调教育公正。

 笔者设想, 如果全社会能向重视国家司法机关司法公正和干部廉洁从政那样关注教育公正和师德建设问题, 教育公正的实现便有了切实的保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 6 卷)( 上)[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6.[ 2】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顾成敏. 关于教育暴力现象的理性思考[ J]. 黄河水利职业学院学报, 2005, ( 3):

 61—64 .[ 4 】

 杨东平.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00, ( 8):

 7 —9.【5]费素斌. 创新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J].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 0 2, ( 3):

 25—32.[ 6 】

 郭小明. 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 22):

 27 —30.[ 责任编校张振元]7 3  万方数据

篇三:浅谈教育正义性

            学★★理★★论高等教育公平的相关阐释作者简介删       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郭远哲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     】摘要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永恒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高等教育公平作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机会平等的原则。关键词公平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机会均等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际  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       曾经指出当人类面临未来种种挑战与冲击时教育将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和平与维持社会正义      】         最珍贵的工具。这里所强调的“教育”必然包括了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公平的程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高等教育公平不是追求平均主义而是。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天赋基础上接受适切的、良好的教育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对公平的思考从公平的基本词义来看公平有“公”和“平”两方面的含义所谓公则有公正、正义、公道之义它内在地要求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所谓平就是指平等、平衡之义。它要求处理各种关系必须遵循对等原则和平衡原则。《辞海》对“公平”是如此界定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标准 道德、政策等 、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罗尔斯          认为作为公平的正义就是确定一整套原则来分配社会基本的善。社会基本的善主要是人的自由、权利、自尊等。这些善之所以是基本的是因为它是每个有理性的人都想要的东西。他在讨论社会基本的善的同时也指出了另一种自然的善“别的基本善像健康和精力、理智和想象力都是自然赋予的。”自然的善和社会的善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在社会的直接控制下而后者却在社会的直接控制下。社会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是社会成员达成共识和合作的基础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依据。一个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是公平问题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公平是与社会资源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要社会所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绝对的公平就无法实现。机会均等的确是一个高尚的理想但不能抱有迅速实现这一理想的希望除非损及社会总的质量。其次公平是相对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对公平的追求只能是逐渐接近的过程。罗尔斯把公平分为两类一是“均等性”的公平其核心理念是“平等地对待相同者”如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一类是“非均等性”的公平其核心理念是“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如多劳多得贡献大者先富等。公平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人们对社会资源的需求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能以主观范畴的价值判断取代客观范畴的社会现象。社会成员个体间有着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性必然会导致成员个体在占有社会资源的机会方面的不平等性。因此要鼓励社会成员充分展现自我、积极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以推进社会公平。第三公平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结果。因此解决公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社会的充分发展。社会越发展向社会成员提供的资源就越丰富解决公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社会发展到产品极大丰富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满足自身充分发展的机会时公平问题亦将不复存在。二、教育公平概念解读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里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 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收稿日期               万方数据

                ☆教育理论研究☆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  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 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                 说过“每个人作为人应拥有的种种权利可以确切地说都潜在地拥有跟其他人同等的权利。”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而美好的理想。教育公平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历程。关于教育公平理论学者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逻辑层次进行分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西方学者诸如霍普金斯大学詹姆斯・科尔曼教授   酬             、瑞典教育家胡森                 等大多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来研究教育公平。胡森将教育机会均等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我国学者杨德广与杨东平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美国学者斯蒂芬・海纳曼§                   认为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质归纳为公平地享有使用教育资源的机会。我国学者刘复兴认为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这种利益分配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权利与发展机会的分配、发展条件的分配 或称教育资源配置 、发展水平和资格的认定。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认为“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资源的享受联系在一起的。”他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教育资源分配经历的三个阶段即权利公平——能力公平——金钱公平。结合公平的内涵以及上述学者对教育公平的界定可以认为教育公平是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性原则。当一种分配结果被认为是“公平”的那么这种分配结果就符合正义原则。正义原则包含的“合理性”与“善”指符合社会整体发展和稳定之理、符合社会成员个体发展的需要之善。把配置教育资源的正义性原则所适用的阶段作为标准教育公平可以分为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所谓教育起点公平主要是指国家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入学机会提供不存在差异的学习场所。制定平等的规则为每个社会成员获得良好教育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所谓教育过程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具有公平性一视同仁性。所谓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事实上享受教育资源利益的公平性。总之教育公平是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性原则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教育发展状态其实质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化。任何国家都必须依据合理性与善的正义性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用正义性原则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社会正义。三、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和特征高等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必然地服从着社会公平的一般原则。因此我们就有可能利用社会公平的理论分析来揭示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首先高等教育公平应该是指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是就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而言的既包括起点的机会均等、过程的机会均等也包括结果的机会均等。第一高等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均等。第二高等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主要表现为学生利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学生得到的教育服务机会均等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第三高等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主要表现为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其次高等教育公平本身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罗尔斯提出了关于公平的三条著名原则  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广泛的、与其他人相同的自由  一个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如地位、职位、利益等应该向所有人开放  如果起始状况 收入和财富分配 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就应该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罗尔斯的公平观明确指出了三个原则孰先孰后的优先性问题即首先要保障一切人的平等自由和机会均等同时允许最少受惠者获得“补偿利益”的不均等分配。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否是衡量高等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标志。然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一样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真正的高等教育公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接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水平。因此高等教育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每个公民不论其民族、性别、家庭出生和宗教信仰如何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 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平等。  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 高等教育公平不是过程的平等、学业成就机会的平等。这是因为从教育的外部来说学生的天赋才智、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有限性不同学校的学生、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生的智力、家庭睛况均不相同所以高等教育的公平不可能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平等。参考文献   戴文礼公平论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   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     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   教育研究           陈玉琨试论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  上海高教研究           徐珠君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政策的伦理选择口 华商           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        张民选理想与抉择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社     责任编辑石银  万方数据

 高等教育公平的相关阐释作者郭远哲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刊名学理论英文刊名THEORY LEARNING年卷(期)2010(2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l201024109.aspx

篇四:浅谈教育正义性

探讨LILUNTANTAO2017·12 8浅谈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邓跃茂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等方面,实现教育公平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定会得到妥善解决。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资源;措施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7)12-0008-02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着手解决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育公平的高度关注。诚然,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之一。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北京市八一学校全体师生时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强调,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能够提升公民的素质,教育公平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厘清当前影响人们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问题所在,探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公平。农村升学率远远低于城市。据相关数据表明,随着学历的升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近些年来,一些重点高校实行“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高考招生方式,农村学生很难进入这激烈竞争的范围。二是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公平。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相比城市而言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师资力量薄弱。相比之下,在城市中的学生们却能够享受着不断更新换代的教育教学设备,在按规定开足课程万方数据

 理论探讨LILUNTANTAO2017·12 9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在家长的安排下上各种校外辅导班、兴趣班。三是城乡教育管理上不公平。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差距非常大。近年来各级示范学校、实验学校、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重点校、示范校凤毛麟角。其次,区域差距较大。我国的东西部之间,一直以来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现象。在西部偏远的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而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大、中城市,却占据着大部分的教育资源。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东、中、西部地区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方面的差距依然不小,中、西部地区学生辍学的现象依然严重。在各级各类学校升学率,尤其是高考升学率方面,区域差距更为明显。由于全国各个地区划定的高考分数线、升学率不一致,使各个地区即使考相同的试卷,跨入高等院校的机会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高考录取率越高,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录取率差距明显。二、实现教育公平的措施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笔者认为要实现和促进教育公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修改完善教育法律法规。随着教育事业及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快速发展,一些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才能保障每一位受教育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务之急要完善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程序性规范,增强可操作性,才能保障教育公平,防止腐败的滋生。其次,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众所周知,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必然导致公民接受教育的不公平。这引起了全社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在慰问北京市八一中学全体师生时,强调了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因此,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加大对一些特殊地区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八一中学慰问时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促进教育公平,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密切配合。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教育不公问题已经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之路。最近,又将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写入十九大报告,这说明党中央总揽全局、直面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各级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着手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我们完全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参考文献[1] 兰德尔·林赛.教育公平(第一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刘精明等.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 熊丙奇.教育公平:让教育回归本质(第一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责任编辑:刘新丽]万方数据

篇五:浅谈教育正义性

节公正与教育第二节公正与教育

 公正与教育公正需要教育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社会公正与公正教育

 一、公正需要教育(一)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需要教育(二)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三)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一)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需要教育(二)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三)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

 (一)政治价值观:公正需要教育1.公正价值观的普及需要教育2.公正价值观的辩护和实践也需要教育(一)政治价值观:公正需要教育1.公正价值观的普及需要教育2.公正价值观的辩护和实践也需要教育3.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公正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3.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公正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二)公正价值观辩护和实践需要教育(二)公正价值观辩护和实践需要教育1、公正受威胁和干扰因素主要有:(、公正受威胁和干扰因素主要有:(1)特权思想()特权思想(2)不正当的利益诉求()不正当的利益诉求(3)人情世故()人情世故(4 )帮派主义

 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2、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公正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公正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 (1)在封建社会,贵族阶级所谓的公正,是要严格按照他们的贵族身份对待他们,把他们的荣誉、特权和俸禄代代相传。()在封建社会,贵族阶级所谓的公正,是要严格按照他们的贵族身份对待他们,把他们的荣誉、特权和俸禄代代相传。(2)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所谓的公正,是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一切触及他们利益的调整措施都会受到质疑和批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所谓的公正,是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一切触及他们利益的调整措施都会受到质疑和批评 。

  ( (3)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正指向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调整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格局,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公正思想遗产,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形成有中国特色、能赢得全体人民高度认同的公正观。)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正指向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调整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格局,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公正思想遗产,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形成有中国特色、能赢得全体人民高度认同的公正观。

 (二)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二)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1.一个人要形成公正的德性,首先要认同公正的价值一个人要形成公正的德性,首先要认同公正的价值2. 一个人要形成公正的德性,还要在现实活动中实践公正价值一个人要形成公正的德性,还要在现实活动中实践公正价值

 在待人接物的行为中,有的人成为公正的,有的人成为不公正的。正是在困难冒险之中,由于习惯于恐惧或者习惯于坚强,有的人变的勇敢,有的人变的懦弱。欲望和愤怒也是这样,有人节制而温和的,有的人放纵而暴戾的。在这些事情上,有的人这样干,有的人那样干,各行其是。总的来说,品质来自相同的现实活动。在待人接物的行为中,有的人成为公正的,有的人成为不公正的。正是在困难冒险之中,由于习惯于恐惧或者习惯于坚强,有的人变的勇敢,有的人变的懦弱。欲望和愤怒也是这样,有人节制而温和的,有的人放纵而暴戾的。在这些事情上,有的人这样干,有的人那样干,各行其是。总的来说,品质来自相同的现实活动。

 (三)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三)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 如何引导人们形成对公正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认同?如何引导人们形成对公正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认同? 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公正性评价中存在的分歧,避免一些极端的、情绪化的行为;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公正性评价中存在的分歧,避免一些极端的、情绪化的行为;

  其次,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公正观念的多样性,避免将自己所信奉的公正观念粗暴地强加于人,营造一种尊重多样性、促进对话和理解的心理氛围。其次,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公正观念的多样性,避免将自己所信奉的公正观念粗暴地强加于人,营造一种尊重多样性、促进对话和理解的心理氛围。

 二、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 (一)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公正教育:公民教育重要内容 公民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公民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而广义的公民教育则指在现代社会里而广义的公民教育则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本文所论述的公民教育是广义的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本文所论述的公民教育是广义的公民教育。

 二、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 (一)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

 (二)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 1. 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的区别 2. 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的联系

 二、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一)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二)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三)公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正义感的人(一)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二)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三)公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正义感的人

 (三)公正教育根本目的:培养有正义感的人(三)公正教育根本目的:培养有正义感的人公正教育的目的:第一传播人类历史生活中形成的公正文化,理解人类公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理解种种公正文化与历史生活多样性之间内在联系;公正教育的目的:第一传播人类历史生活中形成的公正文化,理解人类公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理解种种公正文化与历史生活多样性之间内在联系;

 第二宣传一定社会所奉行的主流公正观念或基本共识,分析这些公正观念与社会基本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公正范畴的现实性;第三引导青少年理性地对待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问题,理解造成不公正现象的复杂原因,形成面对不公正问题时的正确态度;第二宣传一定社会所奉行的主流公正观念或基本共识,分析这些公正观念与社会基本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公正范畴的现实性;第三引导青少年理性地对待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问题,理解造成不公正现象的复杂原因,形成面对不公正问题时的正确态度;

 第四,培植青少年学生的公正信念,使他们懂得无论如何公正才是正确的价值方向与行事原则,不公正的秩序、制度或做法迟早要被改变;第五,通过许多真实生活中案例的巧妙应用,唤醒学生对于遭受不公正伤害的人的同情和关爱能力;第四,培植青少年学生的公正信念,使他们懂得无论如何公正才是正确的价值方向与行事原则,不公正的秩序、制度或做法迟早要被改变;第五,通过许多真实生活中案例的巧妙应用,唤醒学生对于遭受不公正伤害的人的同情和关爱能力;

  第六,也是最终的目的,是把成千上万的未来公民培养成为有正义感的人,提高整个社会的公正素养,促进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公正水平的提高,创造更加稳定、和谐与健康的社会。第六,也是最终的目的,是把成千上万的未来公民培养成为有正义感的人,提高整个社会的公正素养,促进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公正水平的提高,创造更加稳定、和谐与健康的社会。

 三、社会公正与公正教育 (一)社会公正的类型

 根据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类型,以及公正观念运用的社会领域根据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类型,以及公正观念运用的社会领域社会公正法律公正 经济公正 文化公正 教育公法理公正 立法公正 司法公正生产领域的公正 分配领域的公正 交换和消费领域的 公正

 文化公正 文化公正表达了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文化公正表达了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都有同等的权利并受到同等的尊敬和对待;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都有同等的权利并受到同等的尊敬和对待;

 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自我标榜为其他文化的样板,要尊重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意愿和文化选择;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自我标榜为其他文化的样板,要尊重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意愿和文化选择;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应该得到理性的和同情的理解,并通过交流和对话的方式克服分歧,达成共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应该得到理性的和同情的理解,并通过交流和对话的方式克服分歧,达成共识。

 三、社会公正与公正教育 (一)社会公正的类型 (二)社会公正的基本标准

 (二)社会公正的基本标准 1. 影响社会公正基本标准的因素

 1. 影响社会公正基本标准的因素 ( (1 )社会公正所适用的对象领域 ( (2)社会公正所适用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关系的性质)社会公正所适用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关系的性质

 ( (2)社会公正所适用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关系的性质)社会公正所适用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关系的性质牛津大学哲学家戴维·米勒区分了三种社会关系模式 :团结的社群(米勒区分了三种社会关系模式 :团结的社群(solidaristic community)

 )

 (如家庭)—————按需分配工具性联合体(按需分配工具性联合体(instrumental association )(如企业)————————按能力或贡献分配公民身份(citizenship)

 (如政治领域)按能力或贡献分配公民身份(citizenship)

 (如政治领域)———————— 平等

 1. 影响社会公正基本标准的因素 ( (1 )社会公正所适用的对象领域 ( (2)社会公正所适用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关系的性质)社会公正所适用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关系的性质 ( (3)公正价值所要规范或调节的公共资源的状况)公正价值所要规范或调节的公共资源的状况

 (二)社会公正的基本标准 1. 影响社会公正基本标准的因素2. 社会公正的基本标准——— 平等、能力或贡献、需求3. 公正教育:从家庭到社会

 3. 公正教育:从家庭到社会 一个公正的社会体现在: 首先,这个社会在道义上是公正的,也即是合法的、合乎道德的,而不是建立在违犯法律或道德的基础上。首先,这个社会在道义上是公正的,也即是合法的、合乎道德的,而不是建立在违犯法律或道德的基础上。

  其次,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即向人们分配基本权利、资源、利益或负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是建立在公正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偏爱基础之上的。其次,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即向人们分配基本权利、资源、利益或负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是建立在公正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偏爱基础之上的。

  再次,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有一种健全机制,这种机制能够纠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不公正问题再次,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有一种健全机制,这种机制能够纠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不公正问题 ,使得受到伤害的一方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利益能够得到维护,从而实现比较充分的矫正正义。使得受到伤害的一方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利益能够得到维护,从而实现比较充分的矫正正义。

  最后,一个公正社会应该有倡导公正、歌颂公正和为正义代言的社会舆论,公正应该成为所有文化生活形式共同的价值基础和目标。最后,一个公正社会应该有倡导公正、歌颂公正和为正义代言的社会舆论,公正应该成为所有文化生活形式共同的价值基础和目标。

篇六:浅谈教育正义性

教育公平的层次及主体责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关系千家万户, 泽及子孙后代。

 什么是教育公平呢? 简单说来,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笔者认为,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即:政府对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 学校管理文化的公平;教师教育的公平。

 因此, 政府、 学校和老师是实现教育公平三大主体, 各自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一、 政府对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力争消除三大差别

 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是一种公益事业。

 教育公平关注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受教育机会平等, 受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资源的占有平等。

 政府只有利用教育投入的杠杆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尽量避免两极分化, 使每个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证。

  1. 区域差别

 我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造成了比较大的贫富差距, 体现分配公平指标的基尼系数已达 0. 45 以上, 已超过国际警戒线, 甚至超过美英等发达国家 0. 3~0. 4 的平均值。

 不同地区的人均 GDP 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同, 造成区域在义务教育政策的免费性上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已是完全免费, 另外一些地区却还存在收费现象。

  2. 城乡 差别

 据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 调查, 2002 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是 5800 多亿元, 其中用在城市占 77%, 而人口占 70%的农村仅获得 23%的教育投资。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之落后, 师资力量之薄弱,学生流失之严重程度往往超出城里人的想象。

  3. 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校际差异

 即便是同一地区, 政府对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投入也有天壤之别。

 到今天, 教育投入倾斜的惯性使然, 抑或是利益或政绩的驱动, 有关部门以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为名, 在对重点中学的投入上, 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再造一个新校区, 有的名校甚至办起校中校――贵族学校, 昂贵的学费令平民子弟望而却步, 动用公共资源办富人子弟俱乐部, 这一切无疑造成不同阶层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

 与对重点中学慷慨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政府对非重点中学的投入却可用“吝啬”来形容, 该投入的也不投入, 投入的经费甚至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硬件、 软件均跟不上, 何来提高教育质量? 这无疑在学校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这应了《圣经》 的《马太福音》 所说的“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多余; 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 也要夺来” 的马太效应, 这公平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 这种渴求是任何时候都是无法比拟的, 而此时, 教育的城乡 差别、 区域差别、 校际差别尤为明显,这些都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而造成的二元差别, 可这样的差别是否要经济不发达地方的学生来承受吗?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这时不解决这些问题, 会给社会公平与正义带来无穷的隐患。

 中央政府下大力气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增大对农村教育、 中西部教育的投入, 努力实现全国大环境下的教育公平或者说尽可能地缩小二元差别。

 但在长沙, 特别是 1997 年城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后, 对教育投入的方向是值得商榷的, 更多地强调优质教育资源, 而不是大众教育资源, 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收费学校,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世界上建设最好的中学在发展中的中国, 而不是在发达国家。

  硬件的不均衡也必然导致软件的不均衡, 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都在追求教育的公平,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 “有教无类”也在追求另外一种形式的教育公平。

 今天的人民政府如果不努力去改造好薄弱学校, 不努力建设好师资队伍, 不彻底消除所谓的示范性学校, 我们的教育公平将是永远的痛, 也永远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根源。

  二、 学校管理文化的公平―务求“有教有类”

  教育公平要求教育过程的平等, 而教育过程的绝大部分是由学校教育来完成的, 学校管理文化的公平是每个受教育对象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保证。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实现教育对象公平教育的具体表现, 特别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主动发展奠基。

 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更多地把自己异化成了“产品加工厂”“车间流水线”, 把一个个个性迥异、 棱角分明、 有血有肉的鲜活学生当成了毫无个性的冰冷产品, 以同一标准、 同一规格去要求他、 规范他、 生产他, 形成一种模式下, 一种教育下的“共性” 发展, 久而久之, 磨去的是学生的棱角与个性, 消逝的是学生弥足珍贵的创造力。

 如此一来, 唯分数论, 分数至上地衡量学生的标准就如星火燎原, 扼杀了多少天才, 不得而知; 如此一来, 则会产生新的教

 育的不公平, 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要消除这种不公平, 就必须实现学校管理文化的“有教有类”。

 学校应在课程文化上设置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 特长发展的选修课; 在班级的编排上要设立符合学生发展的特色班级、 社团, 推行小班教学; 在作息时间上要安排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与发展的作息时间表; 在教师配备上要充分考虑每个班级的需求;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要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追求博爱、 弘道、 仁义, 就是公平与正义的追求,要使传统文化内化到学生的心理, 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学校管理文化就应该使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内能公平地享受物质资源、 文化资源、 时间资源、 精神资源, 使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由、 独立、 快乐的追求。

  近年来,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秉承“为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的办学理念, 在建设优美校园、 打造优质课堂、 培养优雅品格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三、 教师教育的公平―力求做到“瞻前顾后促中间”

  学生受教育的每个时间单元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活动而完成的, 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 是师生生命息息相关而迸发激情、 产生火花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也是参与者, 只有在整个教学中充分照顾到每个受教育的个性特征, 激发他们各自的潜能,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作用, 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但心情愉悦而且有责任感, 而这些又是他们学习持久的动力, 这才是教育公平, 这种教育公平写在学生

 的脸上才是真切的。

 作为教师要为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而不断地充电,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 掌握教育规律, 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 深入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才有可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受到最好的教育, 这要求我们教师对所教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尊重, 有的放矢地实施我们的教育, 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追求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还应做到“瞻前顾后促中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关注的是两种人:

 优等生和学困生, 这样很容易使中间的学生受冷落, 感觉不被重视, 且使学困生感觉无望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中, 千万别把中间的学生边缘化, 要适当找他们谈心, 了 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 教师在教学中, 也不能只关注优等生, 应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 答问机会,只有这样, 才是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我们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 要为国家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高技术人才, 数以百万计的创新型人才, 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建设和谐社会, 就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

篇七:浅谈教育正义性

刘震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时空Consume Guide·Education Space156 消费导刊200 . 8 4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与教育公平问题[摘 要][关键词]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两个正义原则,这两个原则作为正义社会基本结构的指导原则对于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更应当符合这两个正义原则的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看我国的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很多,应当引起我们的更深的思考。罗尔斯 正义原则 教育公平作者简介:刘震,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概述二、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三、从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看我国的教育现状正义是几千年以来人们共同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围绕这一理想的争论也从没有间断过。罗尔斯直接以《正义论》为题,表达自己对这一永恒主题的关切,但是他认为“正义的基本主题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得更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方式。”[1]罗尔斯既没有过分理想化地无视社会确实存在的不等现象,也没有坐视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而是“在一个很后、但也更深层次上关怀政治”。[2]他承认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各种体制的限制和影响、受到自然和社会偶然因素的影响,承认这种不平等是自我无法选择的,但是又提出两个正义原则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来处理这种出发点的不平等,尽可能得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契约论者,罗尔斯设计了一个非历史、非现实的“原初状态”,并通过对原初状态的主客观方面的限制,筛选出“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差别原则,即: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2)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两个原则次序的安排上,罗尔斯还提出一个独特的概念“词典式次序”,他认为第一个原则要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这就要求平等自由制度是至高不可侵犯的,任何社会都不能以较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为理由违反这一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平原则又是优先于差别原则的。在这一原则社会基本结构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部分,一个是关于公民的社会和经济利益的部分。机会公平原则和差别原则是相应地处理这两个部分的问题:机会公平原则旨在保障公民平等自由的政治权利,且具有优先性;而差别原则用在指定和建立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方面。罗尔斯的《正义论》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是因为“正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是这本书所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涉及广泛的领域,可以为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几乎各个学科提供思考的视角和灵感,当然教育学也不例外。教育权利是现代公民权利的一部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由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把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引入教育领域,指导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根据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首先优先的“平等自由原则”在教育上的诉求应当表达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教育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任何人都不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一原则只是“形式上无差别”,“并未告诉我们,在这些事情上如何确定平等性或比例性,所以它作为行为的具体指导仍然缺少实用性。”[3]其次,如果希望能达到一种事实上的平等,那么一个前提就是打破形式上的平等,以一种不平等作为前提,在教育上采取措施使所有人拥有同样的机会;再者,在教育过程中,对最少受惠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物质资助给予一定的补偿,保证他们能够接受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正义原则应用在教育公平上的必然要求。罗尔斯的原初状态以及从中推出的两个正义原则有高度的抽象性,是超历史的,它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而且可以适合其他的社会制度,而且他自己也说过,稍做修改,两个正义原则也可以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用两个正义原则来分析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我国的教育公平在形式上已经得到保证结合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得出的教育公平的“自由平等原则”所要求的教育权利主体的“无差别性”在我国法律上已经得到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可见,在正义第一个原则方面,我国的教育公平不存在什么问题。(二)我的教育中存在的“不正义”现象像其他许多领域一样,中国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一旦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就会触礁搁浅,呈现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教育资源就像罗尔斯所设计的原初状态下的资源也是“中度匮乏”,必然产生争夺资源的矛盾,而对资源的分配情况体现了教育是否公平正义。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很明显地存在许多“不正义”:1.入学机会的不平等教育阶段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阶段之分,每个阶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平等现象。以高等教育为例,我国的高考选拔制度提供目前为止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这一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却是遭人诟病。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出现在“差距”上,而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如此:高考招生指标分配有地域差距、录取结果有地域差距及城乡差距。教育部每年根据不同地域对招生人数做出不同的分配,高校录取名额分布主要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机会很明显地受到考生出生地这种社会偶然因素的影响,教育机会不但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政策方面没有向不发达的地域及农村地区倾斜,反而偏重于发达城市,使得差距更加拉大。当然,发达地区、城市的公民纳税较多,似乎应当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如果可以选择,落后地区的人情愿多纳税而享受优惠的教育机会,可是他们受出生地等偶然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选择。而且“我们不以根据处在某一地位的人们的较大利益超过处在另一地位的人们的损失额而证明收入或权力方面的差别是正义的,对自由的侵犯很少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消。”[4]而像美国这样经济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国家,在教育上却很少有人会说不公平,因为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机会均等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美国是一个承认实力的国家,无论你来自什么家庭,只要有实力,基本都会得到承认。2.对最少受惠者的补偿不够“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利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5]在中国的教育过程中,最少受惠者通常是指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不利地位的贫困生、身体或智力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等,也就是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利地位的学生不能受到同等的教育。参考文献[1]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2]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3[3]汤姆L比彻姆,《哲学的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98[4][5]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篇八:浅谈教育正义性

体会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浅谈公平正义的认识 学习体会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浅谈公平正义的认识 中央政法委决定 XX 年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件大事。我个人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旨 旨在全面提高公安民警 政 政治素质、队伍素质、 业 业务素质,推动各项公 安 安工作的重要举措。要 想 想达到预期目的,就要 深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 理 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 , ,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 群 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 理 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 概 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 为 为民、公平正义、服务 大 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 面 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 义 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 法 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 的 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 是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 追 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 主 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党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 治 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 方 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 党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 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一一。

 所谓“理念”, 实 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 观 观念、认识和信念,或 价 价值观。司法理念是指 导 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 权 权实际

 运作的价值观和 理 理论基础,因此,在行 使 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司 法 法理念是无处不在,无 时 时不在的。公安执法权 是 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 分 分,首先,每一种公安 行 行政制度都蕴含着一种 司 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 过 过公安执法制度得以具 体 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 度 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 彻 彻。其次,每一位公安 民 民警在行使职权中,都 会 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 理 理解、对公安执法制度 和 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 法 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 念 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 解 解,通过行使职权来表 现 现出他们的司法理念。

 再 再次,司法理念在社会 上 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 可 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 众 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 大 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 到 到全社会守法、护法、 爱 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 家 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公 安 安改革的成败。因此, 司 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 公 公安执法制度之内,成 为 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 以 以说,有什么样的司法 理 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 的 的公安执法制度。而有 什 什么样的公安执法 制 度 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 什 什么样的司法理念。下 面 面我想谈一下对公平正 义 义的粗浅的理解。

 在 百 百姓的眼里,公安民警 是 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 是 是国家行政和刑事执法 权 权的行使者是社会正义 和 和社会良知的象征。公 安 安民警要不负人民的期 望 望、不辱法律的使命, 就 就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 意 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 专 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 技 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 高 高尚的人,要具有较高 的 的文化和道德素

 质和较 娴 娴熟的业务能力。经济 的 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的 进 进程,需要建立相应的 公 公安执法制度来作保障 , ,同时还要求公安民警 必 必须具备现代司法理念 , ,而依法治国、执法为 民 民、公平正义、服务大 局 局、党的领导就是符合 我 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 治 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 理 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 人 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 法 法治理念。公安民警要 树 树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够 保 保证其所行使的职权不 失 失公正性。因此,公正 的 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 公 公安民警进行行使职权 的 的精神和灵魂。公安干 警 警应当牢固树立"立警 为 为公、执法为民"的宗 旨 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 根 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 永 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 民 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 护 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作 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 本 本标准。执法为民,服 务 务社会,执法人员要学 会会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 人 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努 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 , ,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 对 对抗,促进社会稳定, 以 以公平促和谐,以稳定 促 促和谐。如何做到公平 正 正义严格执法是基础, 所 所以说公安民警在办理 案 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 遵 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 的原则,如果法律的平 等 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 律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 的 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 可 可能得到实现。如果公 安 安民警在行使职权中具 有 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 , ,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 幌 幌子下从事非法的活动 。

 。所以公安民警在办理 案 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 据 据,以法律为准绳,正 确 确运用实体法作出公正 的 的处理。在严格遵守实 体 体法的同时也必须严

 格 按 按照程序法办事,公安 机 机关按照诉讼程序办理 案 案件,本身就是实现法 的 的公正价值的要求,同 时 时严格遵守程序才能保 障 障行使职权的公正。只 有 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 职 职权,才能实现行使职 权 权的公正和程序的正义 。

 。但不可忽视的是,执 法 法不严格、不公正、不 文 文明、不作为,甚至执 法 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 伍 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 ,有的还相当严重。之 所 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 重 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 干 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 。

 。所以,非常有必要从 端 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 念 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 的 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 正 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 何 何来、为谁掌权、为谁 执 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 思 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 提 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 质 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 护 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 。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 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 些 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

 。因此,我们每一名公 安 安干警要珍惜这个机会 , ,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法 制 制理念教育活动,切实 提 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 素 素质,端正自己的世界 观 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树立现代的执法理念, 扎 扎实地履行好权利与义 务 务,把公安工作的每一 项 项职能落到实处,经得 起 起党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