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乡村振兴战略8篇

时间:2022-11-06 10:20:05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海门乡村振兴战略8篇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门乡村振兴战略8篇,供大家参考。

海门乡村振兴战略8篇

篇一: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iddot; ·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 9 月 16 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红色旅游资源是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记载了我国艰苦革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奋斗史,是对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警示的作用,达到革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义乌望道信仰线起于横塘村,经七一村、何斯路村,止于分水塘村,是义乌 10 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

 它用红色文化、山水景观、人文历史串起各个小村落,形成了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之路,让人们在红色旅游中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信仰的力量。

 它把“一株薰衣草”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故事与绿色自然生态相结合(何斯路村),把《共产党宣言》红色文化主题同休闲度假观光相结合(分水塘村),把中国最基层的红色党建精神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七一村),使得当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结合,并成为精神财富转化成物质财富的有效载体。

 义乌深度开发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致力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展现了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借鉴。一、义乌望道信仰线开发现状分析1920 年早春,陈望道在故乡分水塘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第一本汉译本翻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真理的味道特别甜”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2] 。

 义乌望道信仰线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其开发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成为了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义乌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1. 坚持党建统领,科学系统规划义乌望道信仰线开发的全过程,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引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基本准则。

 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庄基本实行党员十二分制等级制度, 成为严格规范党员、基层党组织的行为准则。

 “党员到户”是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庄的亮点,一个党员密切联系几家农户,解决农户实际的困难与问题。在红色资源开发前,党员积极联系农户,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广大农户献言献策,为望道信仰线的科学规划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开发进程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积极处理解决开发进程中的问题。

 在党的统领下,望道信仰线提前完工,并逐步成为红色教育基地。2. 密切区域联系,打造精品线路以“红色火种”分水塘村为核心,融合弘扬真理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的义乌精神、“一带一路”等旅游元素,打造“村村有看点、处处是景观”的“望道信仰”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党建样板七一村” 全面展示中国最基层的社会治理体系,“无中生有何斯路村”展示通过“一株薰衣草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故事,横塘村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推广“义乌经验”为主题,展现新农村建设等。

 望道信仰线串联的各个村落之间既相对独立发展,依靠自身特色最大限度地解决自身问题,又相互合作,将共同的红色文化系统整合, 将优势旅游资源互相串联打造整体旅游品牌。3. 聚焦信仰力量,传承红色文化望道信仰线的开发以陈望道故居为核心, 义乌城西街道以“一街一居一房一馆”为核心,改造分水塘村老街、修缮陈望道故居、复原柴房等工作,形成了以历史文化街巷、望道故居展示区、宣言纪念馆为核心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望道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在其沿线的各个村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更加是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文化支柱。

 这些红色文化的共同性促成了望道信仰线的形成, 为望道信仰线的红色精神注入了更多的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望道信仰线的妙处就在于集合各个村落的共性, 使之与各个村落的特色结合,“乡情山水”化作诗与远方,在望道信仰线上绘织美丽乡村新画卷。望道信仰线的开发,除了《共产党宣言》翻译精神之外,同样离不开系统整合“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等文化资源。( 1 )传统文化望道信仰线的开发以传承家风祖训传统文化为基础。

 中作者简介:程涛涛( 1996- ),男,安徽宿州人,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 以义乌“望道信仰线”为例程涛涛 (中国计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充分整合利用乡村红色旅游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义乌望道信仰线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生动案例。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1] 为目标,义乌望道信仰线从自然景观提升、产业植入、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带动沿线村庄取得了经济、文化、社会等效益。

 同时,望道信仰线的成功也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了充分的借鉴经验。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2021 年 6 月第 18 卷 第 6 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8 No.6Jun.202134

 · ·国的红色文化诞生于农村,红色文化因子中也蕴含着质朴、勤劳、坚毅的乡土气息。

 如今,红色文化以另外一种方式反哺着农村。

 望道信仰线沿线村落中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张贴着家风祖训,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传承家风祖训。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2016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 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 [3]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只有家风正,民风才会涥,政风才会清,国家才会昌盛,培养良好的家风是引领整个社会健康风气、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条件。( 2 )革命精神望道信仰线虽然是以陈望道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路线,但是在七一村、何斯路村、分水塘村等村落都有着在“信仰味道”下的深厚的抗战基础与革命精神。1942 年日军侵占义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义乌成立了抗日武装,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为壮大抗日队伍发展革命武装组织,望道信仰线沿线村民纷纷自觉自愿加入在何氏宗祠正式成立的抗日游击总队,从此这支队伍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保卫家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至今,何斯路村的文化礼堂门前依然矗立着抗日游击队成立纪念碑。此外,七一村香山小学发挥了更大的革命力量,东河香山小学是国共合作的第一个支部地点,传统文化的前身,周恩来总理曾亲到此地指导地下党工作,当时主要是有七个老师搞地下组织,发挥共产党引领抗战作用。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文化不仅依靠信仰的力量, 沿线各村的革命精神更加为望道信仰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深厚基础。( 3 )义乌精神中国·义乌—— — 世界小商品之都,是由货郎拿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超市”。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当地农民从事“鸡毛换售”的行业。一只拨浪鼓,一副货郎担,老一辈义乌人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从鸡毛换糖做起,一点一滴拓展商业疆土。

 由此,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为核心的义乌精神。

 这种义乌精神深深渗透进望道信仰线上的每个村庄。

 七一村时任书记何德兴指出七一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所以未来七一村的党建仍然要继续坚持创新发展,每年要有新的东西,新的亮点。

 何斯路的领导干部开拓进取、 村民踏实劳作, 这也是义乌精神最好的见证。

 分水塘村是陈望道故居的所在地,真理的味道、信仰的色彩在分水塘村已经扎根且根深蒂固。八十多岁的高龄老年人,在当地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如此健全的条件下依然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果实,不得不令人敬佩干在实处的义乌精神。义乌望道信仰线虽然是以真理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路,但依然是对“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的整合利用,使其融为一体。游客们学习红色精神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望道信仰线的红色传统。(二)义乌望道信仰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1. 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足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重提“真理味道特别甜”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望道信仰线,但是望道信仰线的宣传部门并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进行足够的宣传。当前, 望道信仰线的知名度不够高, 出了浙江省很少有人知道《共产党宣言》在哪里翻译,除了相关学者外普通民众少有了解“红色火种”由谁翻译等。其次,望道信仰线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从网络搜索出现的权威信息来看,望道信仰线并未建立有效的宣传推广体系,网络热度不高,新闻寥寥无几,致使游客多是在红色节日等纪念日才到此参观学习。

 且望道信仰线并未建设官网,没有详细规划旅行信息,红色旅游的直观产品特别是与当地结合的特色旅游如七一村的党建主题公园、 何斯路村的薰衣草庄园没有充分展示,难以吸引外地游客。2. 产学结合不够密切在望道故居参观的游客基本是开展党日主题活动的党政机关人员,游客大都以讲解员的讲解学习为主,讲解完也就学习结束,不能真正领悟“真理”的精神。望道信仰线应当深化产学结合,处理好红色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建立红色培育教育基地,提升红色教学吸引力。积极与高校、党校衔接,开发党性教育相关课程, 将传统的党性教育的形式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深度融合,积极拓宽多种形式的课程,形成生动化、主题化、多样化的红色教育基地。3. 人才基础薄弱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科学论断。

 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望道信仰线沿线村落老年人更为常见,村庄里的青年力量不足。

 何斯路村的民宿产业、薰衣草庄园大多吸引的是少数外地养老人员、 少部分青年人在本村就业;七一村的党建主题公园、党建生态园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党员及领导干部。

 村庄里的青年基本外出务工且没有新鲜血液注入, 人才基础薄弱, 因此导致旅游相关产业链如交通、餐饮、住宿、特色产品等带动不强,游客在参观时没有享受到周到的服务,使参观学习的心情大打折扣。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助推乡村振兴(一)义乌望道信仰线开发的效益望道信仰线作为当地特色红色旅游线路, 为当地村落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经济、社会效益。1. 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义乌精神”是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文化支柱,这些红色文化的共同性促成了望道信仰线的形成,为望道信仰线的红色精神注入了更多的力量。

 望道信仰线的妙处就在于集合各个村落红色文化的共性, 使各个村落串联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陈望道完成了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本,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的大地上绽放光芒,使中国有了革命的“红色火种”,这个曾经在欧洲上空游荡的“幽灵”在中国得以传播。如今,陈望道的故居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得到修缮依然保存着,每年都有很多干部群众和学生到这里举行党员宣誓和革命教育活动, 并且已经成为义乌市级及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充分展示了陈望道先生的一生和中国百年变迁史,真正成为讲好真理的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望道信仰线的沿线村落几乎都有文化长廊与文化礼堂,且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注重发挥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4] 。家风家训、文化祠堂的修建与完善工作对于 “望道信仰线” 的开发至关重要,这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村规民约的教化,凝聚了全村的力量,提升“故乡”在村民心中的位置。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优秀35

 · ·传统文化, 是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及发展时期的义乌精神的红色文化之基。2.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望道信仰线的开发是同步发展酒店、民宿、休闲、党建、文创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积极拓宽旅游产业链,带动沿线村落村强民富。望道信仰线依托自然山水资源, 因地制宜开发乡土红色资源,全面改善各村落人居环境,拆除并改造危旧房和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 完成农房的外立面整治, 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坚持以民为本,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完成沿线村落入口景观提升,修缮道路、整治生态,推进村庄生态建设。何斯路村,村民以认股的形式参与薰衣草庄园的建设;七一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参股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党建文化广场与党建农业生态园;横塘村,展现新农村建设、陆港电商小镇产业发展等义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 铁路西站突出 “一带一路”义新欧始发站运营特色,凸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义乌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等等。这些沿线村落结合本村山水资源与特色,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旅游收入及产业收入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认股分红,使村民共同富裕起来。3.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望道信仰线沿线村落有着底蕴深厚的精神文明,“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大同社会理念在此得到充分展现,沿线各村落十分关心青年教育与老人养老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提升素质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望...

篇二: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18卷 第6期2020年11月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8 No.6Nov.2020   DOI :

 10.3969 / j.issn.2096 - 8256.2020.06.015“十四五”江苏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苗成斌 1a,1b,沙  勇1a , 1b ,李义良 2 ,赵扬波 3 ,彭大松 1a ,刘晓峰 1a(1.南京邮电大学a.人口研究院; b.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2 ;2.江苏海洋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 3.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乡村人力资源潜力巨大,然而在乡村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认识误区与观念滞后、育用脱节与结构失衡、行政缺位与短缺流失、机制障碍与政策缺失”等不足;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因素通常有社会经济、制度措施、组织管理和个人等四个方面。通过对江苏乡村人才发展实践的研究,探究论证“十四五”江苏乡村人才发展“三个五五”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从科学规划、系统培育、放权松绑、强化激励、优化环境等提出“十四五”乡村人才发展的对策措施。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人才;人才振兴;美丽乡村;江苏省;“十四五”中图分类号:

 C969 :S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 - 8256 ( 2020 )

 06 - 0132 - 13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本课题系统梳理中国乡村人才的理论脉络,全面总结江苏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江苏省“十四五”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框架和对策措施,力求使研究报告把握时代性、体现前瞻性、富有创造性、具有可行性,为江苏在“十四五”期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现乡村人才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乡村人才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分析(一)乡村人才振兴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乡村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人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 [1 ] 。落实这项紧迫任务的关键在人才,迫切需要培养一批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农业科技人才、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技术骨干、一批具有开拓精神且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管理者和一批专业性很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二是乡村人才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伴生的社会现象,也是人才流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土地产出率水平并* 收稿日期:

 2020 - 07 - 25 ;修订日期:

 2020 - 09 - 26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人才发展)立项重点课题( 18SRA - 03 )作者简介:苗成斌( 1959 —),男,江苏沛县人,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才发展战略。

 不低,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76% ,原因是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不足,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掌握和运用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不强。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三是乡村人才振兴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亟待补齐的最大短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江苏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薄弱的环节是乡村紧缺人才、留不住人才。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农村现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急缺人才,是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根本原因。(二)乡村人才的基本涵义与类型结构从我国乡村时代变迁看,近代以来,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三次产业”分类理论,才把乡村定义为农村。按照这种分类,乡村就变成了单一经济体,不具备承载现代化美好生活需要的功能,只被赋予了一个生产粮食的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明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维,表明把乡村重新还原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的中华文明载体 [2 ] 。从乡村人才概念属性看,乡村人才是一个植根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本土化概念,它包含四个方面属性。一是空间属性,指人才与乡村在空间意义上的关联,主要是服务乡村发展和在乡村工作的人才;二是社会属性,指人才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为职业、社会关系、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力等与农业和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是素质属性,主要指人才的知识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是价值属性,可以归纳为符合乡村现实发展需要 [3 ] 。从乡村人才结构布局看,乡村人才可以分为“在乡人才”“返乡人才”和“下乡人才”三个方面。“在乡人才”主要是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可进一步分为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以基层干部为主体的治理型人才。“返乡人才”主要是指有在外务工或接受高等教育经历,后返回并扎根乡村的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等 [4 ] 。“下乡人才”主要指身在城市,却以“智力”“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从乡村人才价值意蕴看,乡村人才可以归纳为“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干”和“自己独立干”三个大类 ① 。带领农民干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他们具有企业家的优秀品质,能发现商机、组织创新、配置资源,带领乡亲们致富。帮助农民干的人才主要是科技推广人员,他们帮助农民种得好、养得好、卖得好,对扶贫扶持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自己独立干的人才主要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综上所述,“乡村人才”可以简单地概述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为乡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或群体。(三)乡村人才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是人才发展的理论之源。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个人为研究的出发点,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研究的最终目标,形成了以人的需要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与环境理论、历史人物评价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在此推动下,出现了以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明赛尔等为代表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为乡村人才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参考。3 3 1   第6期苗成斌等:“十四五”江苏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①参见柯炳生:《乡村振兴 最重要的就是这三类人才》,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 2019年2月28日。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识才标准;任人唯贤、不拘一格的用才方略;尊重人才、团结人才的爱才思想;注重实践、全面发展的育才之道。邓小平高度重视和关心人才问题,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价值论;发展教育、优化环境的人才培养论;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的人才选用论等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人才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观、“两个全面发展”人才培育观、“三个关键环节”人才开发观和“四个尊重”人才环境观。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人才观,强调树立“三个观念”,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关于发现人才,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关于培养人才,指出“必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关于人才制度建设,强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于乡村人才,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这些重要论述 [5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思想,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江苏乡村人才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一)发展历程:从改革起步走向创新驱动一是从 1978 — 1985 年:改革破冰攻坚阶段。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乡村人才开始蓬勃发展,推动乡镇企业成为当时带动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6 ] 。在这一阶段,江苏召开全省科技大会,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干部“四化”方针,下放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人才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为乡村人才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二是从 1985 — 2005 年,孕育发展壮大阶段。江苏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继在拨款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994 年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把“科教兴省”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提出构筑江苏人才高地、加强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

 2003 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把人才强省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重大战略。三是从 2005 — 2016 年:系统全面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江苏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等一系列文件,一大批农业人才得到了培养。四是从 2016 年至今:乡村振兴带动阶段。

 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这一时期,江苏还在全国省级层面首次出台《关于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意见》,就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做出专门部署和安排。(二)实践模式:从人才管理走向现代治理1  农业科技人才驱动模式   农业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江苏各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作用,把人才、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一条农业科技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句容市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技艺技能人才,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特色科普知识培训、走出国门培训等形式,让一大批农民学到增收致4 3 1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1月

 富的一技之长,并涌现出一批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2  农民企业家引领模式   江苏各地坚持把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提供者,让其有效带动周边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发挥农业科技企业链接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两端的优势,探索了一种农民企业家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连云港市赣榆区西棘荡村在农民企业家钟佰均的带领下,从 1999 年建起村里第一个尼龙颗粒加工厂开始,到2017 年村里投资 1.2 亿元建起西棘荡农民创业园,西棘荡村人均年收入达到 3.01 万元。3  乡土人才“三带两助”模式 2017 年,江苏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以来,取得了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和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明显效果。连云港玉雕大师张玉成创办禄源精雕艺术工作室,带出一批国家级水晶雕刻名师。海门市 77 岁农民将 40 年精心培育的“海艳”猕猴桃无偿推广给村民种植,带动几千名农民共同富裕。泰兴远大集团党总支书记李相文,发展藤编产业,带动当地 4 600 多名老百姓就业致富。4  农业智慧型人才融合模式   运用“互联网 + ”思维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工业化装备水平,拓展依托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智慧型”农业产业链、人才链。泰州市由市供销社牵头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与“供销 e 家”、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去年实现农村电商交易 50 亿元。5  农业园区人才集聚模式   利用丰富农业资源,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把涉农高校与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创业载体、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科技人才集聚起来,打造区域农业科技产业发展高地。常熟市利用农业人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示范引领,以粮食、蔬菜、水产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线,各类特色园区协同发展的“一核三带多园区”格局。6  科技镇长团模式   “科技镇长团”从向企业派出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到校企联盟创新、全产业创新链、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成为对接大院大所的“直通车”、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力胶”、县域创新发展的“催化剂”、干部锻炼成长的“练兵场”。十年间,江苏省委组织部累计从省内外高校院所、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 5 228 名科研骨干,以县区为单位,组团累计 595个,挂职覆盖全省 105 个县区、开发区, 903 个乡镇。7  田园综合体示范模式 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被正式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针对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模式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给予了肯定。无锡市阳山镇是全国首个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拓展了吸引高端人才服务乡村发展新路子。8  乡村福祉人才定向培养模式   福祉人才培养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早,但在我国刚刚起步。江苏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组织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教育提升、健康乡村建设等行动。如从 2016 年起,省级层面统筹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9  新乡贤文化凝聚人才模式   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中,新乡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力量。连云港市东海县从2014年开始,设立文艺精品创...

篇三: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07-05 ──2022 年 3 月 24 日在汕头市潮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桂青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潮阳区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 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握政策取向,抢抓政策机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29.32 亿元,增长 5.8%(比去年同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2 亿元,增长 0.6%;第二产业增加值 305.05 亿元,增长 5.6%;第三产业增加值 191.95亿元,增长 7.2%,三次产业结构为 6.1:57.6:36.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44 亿元,下降 1.7%;其中税收收入 13.54 亿元,增长 0.6%。

 (一)

 经济运行稳固向好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我区积极应对旱情不利影响,抓早抓好春耕生产工作,粮食生产加快向规模化发展,生猪产能逐渐向好,水产品供应充足,渔业生产保持平稳,“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建设初见成效。全区粮食播种面积 37.44 万亩,产量 16.14 万吨。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 58.29 亿元,增长 3.2%。

 工业生产恢复态势良好。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54.88 亿元,增长 6.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1.44 亿元,增长 8.1%。传统支柱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实现总产值464.98 亿元,增长 4.8%;塑料制品业实现总产值 123.83 亿元,增长 0.2%。工业用电量 26.53亿千瓦时,增长 19.9%。

 促项目稳投资工作持续发力。用好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办公室工作例会、专项指挥部协调 3 个层次齐抓项目的工作机制,聚焦“落地、开工、投产、储备”,建立全区重点项目“储备、前期、在建”三个库,实行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挂图作战”,力促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 298.71 亿元。列入省、市 42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83.65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 109.29%;其中,6 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7.52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 128%,已有 26 个重点项目竣工。全区分三个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参与活

 动项目共 38 个、总投资额达 153.39 亿元。积极申报上级债券资金,全年共获得专项债资金14.55 亿元。

 (二)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主动对接融入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赋智赋能纺织服装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天浩锦纶 4 万吨功能性锦纶高分子材料项目、广东荣昌全自动纺纱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组织汕头市茂兴5G 内衣产业链协同示范项目、金叶 5G 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丰利达制板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等申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分步实施推进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谋划推动金浦街道、贵屿镇“工改工”示范项目。用好用足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措施,抓住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建设的重大机遇,争取资金 6000 多万元投入海门片区、金浦片区、贵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与粤港国际投资、新加坡丰树、TCL、深圳信利康、深圳科力远、正威等集团公司的产业合作项目正在推进洽谈中。

 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强化。全区新增商标注册 8729 件,新增授权专利 2495 件。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广东蕾琪化妆品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0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9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3 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办理技术改造备案项目共 92 项,计划总投资 26.11 亿元,推荐 106 家企业共 109 个项目申请设备事后奖励。

 (三)

 重点战略红利加快释放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组织实施《汕头市潮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计划总投资 20 亿元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和总投资 3.2 亿元的中深塑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等深汕协作项目分别落户金浦、海门重点产业片区,为深入推进深汕协作注入强心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现有 30 个单位、942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严格落实“一门式一网式”的工作要求,“一窗受理率”达 98.9%。政府服务事项 99%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入推进放权强镇,475 项区(县)级行政职权全部下放到镇(街道)实施。企业设立压缩至 0.5 个工作日,为全区新设立企业提供一次免费刻制公章服务。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12985 户,其中企业 1965 家,个体户升级为企业 164 家。促进惠企暖企政策效应全面释放,充分发挥潮阳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年共有 17 家企业获得贷款 3636 万元。严格落实普惠性减税政策,全年共有小规模纳税人 14048 户,享受减免增值税 4426.06 万元;小型微利企业 2397 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11396.14 万元。全力支持潮阳企业发展,组织动员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美博会等展会,帮助企业抢订单、保市场。

 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全力促消费稳外贸,贯彻落实市十大消费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7.59 亿元,增长 5.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52.78 亿元,增长 8.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 1.6 亿元,增长 4.2%。商品房销售面积 66.92 万平方米。积极打造“千年古县”旅游文化经济圈,全年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 55.3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613.6 万元。积极做好服务外贸发展工作,支持企业

 通过“宝奥城”试点平台开展市场采购业务。累计全区共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 544 家,年度新增(变更)备案 63 家。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8.97 亿美元,增长 2.2%;其中出口总额 8.2 亿美元,增长 2.7%,进口总额 0.77 亿美元,下降 2.5%。

 (四)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持续优化,汕湛高速公路金浦和平连接线、海门滨海大道园区段、环市东路(南段)提升改造等新建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潮惠高速公路谷饶连接线全线建成通车。陈南新线贵屿新建段已基本完成。汕南大道(潮阳段)、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47.78 公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城乡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北闸平交口、新兴广场、东山公园、东山西山“千年古县”核心风景区以及贵屿七星墩、金浦梅花湿地公园、和平大桥段滨河景观工程、金灶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一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相继建成。潮关污水处理厂、城区、和平、铜盂、贵屿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持续开展“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全年共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 114 处。练江流域二三级支流、入河(海)排污口等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达到 IV 类标准,练江污染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入选 2021 年“广东十大美丽河湖”。全区 310 个自然村已完成“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累计敷设管网 4256 公里、实施入户改造约 31 万户。

 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潮阳区粮丰、顺杰、锦沣被评为 2021 年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园内丝苗米注册商标 11 个,培育粮丰牌系列大米品牌 20 个,名牌产品 1 个,园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22.05 亿元。潮阳区特色水果产业园、潮阳区优质蔬菜产业园已列入第二批汕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21 年度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共 11 个,总投资1130.32 万元。167 个美丽乡村、省定贫困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和 12 个乡村风貌提升试点村项目、乡村振兴海门示范片加快推进。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全区100%乡村建成干净整洁村。

 (五)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洲榕南干渠抗旱应急引水工程仅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建设,年底引水成功,补足“两潮”供水缺口。人民医院院区整体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76.4%,潮阳区粮食储备仓库新建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65%。潮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挂牌成立,全区启动百场义医义诊、千名妇女公益健康体检活动。教育“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基层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区文化馆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评为二级馆,加大资金投入推动 13 个镇街文化站和 25 个基础薄弱村居的文化设施建设。非遗传承保护有序开展,今年新增“潮汕古建筑大木结构营造技艺”等区级项目12 个。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潮阳区被命名为 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潮阳笛套音乐)之乡”,棉北街道平北社区被命名为 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潮阳英歌舞)之乡”。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就业创业服务取得成效,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91%。建设潮阳区茂兴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和潮阳区微谷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扶持 55 家企业成功创

 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潮菜)”“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全区组织各类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7456 人次。落实就业创业补贴,共审批发放就业专项资金 1392.18 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85 笔共 2120 万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免申发放政策,共有 1917家企业受惠,涉及金额 145.5 万元。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年完成 35.1 万人社保征缴工作,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启动首批 6 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全年完成改造既有住宅增设电梯 19 个梯口。

 严防死守安全发展底线。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累计完成超过 280 万剂次疫苗接种。坚持“限电不拉闸”,科学安排企业有序用电,实现企业“错峰不减产”。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和农村涉土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扫黑除恶工作扎实推进。持续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等领域监管。抓好消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未发生亡人火灾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总的来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受疫情和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影响,运行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随着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汕湛高速、潮汕环线、印染园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或收尾,全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幅减少,在库投资项目数量不足,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力支撑。在历年来累积高基数效应叠加作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下降 26.6%,与市基本持平。二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动力不强,受疫情、融资、用工、物流、能源等诸多因素制约,抗风险能力不足,生存较为艰难。“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优质项目匮乏,建设资金不足、用地指标紧缺、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前期工作缓慢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收、土地出让等收入有限,刚性支出持续增长,财政供养负担沉重,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适应新阶段、抢抓新机遇、厚植新优势、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抢抓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战略性机遇期,聚焦产业转型、工业发展等重点问题,推动潮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区“十四五”规划目标,根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 2022 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以市下达为准)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 ——工业总产值增长 8.0%;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 9.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0%; ——农业总产值增长 3.5%;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 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0%;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紧紧围绕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要求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新”产业,培育壮大百亿元级纺织服装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创新示范区。推进潮阳和平 150 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争取引进风电装备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推进广东中深塑海门科技产业园、中天元外加剂生产研究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紧抓市推进临港大型工业园开发建设的重要机遇,利用深圳汕头深度协作等有利契机,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潮阳区纺织服装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动汕...

篇四: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2018.12市县访谈SHI XIAN FANG TAN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部署,既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又符合“三农”发展的目标定位。江苏省海门市制定了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创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目标,加快“稳粮调油”种植业布局调整,深入推进农业六大产业结构性调整,做大做强海门山羊、四青作物、优质瓜蔬、特粮特经、花卉苗木、生态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步伐,新建 2 ~ 3 个重点科技型示范园区和生态主题农业园区。创新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联盟“三个全覆盖”试点建设,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示范。积极创建“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 90% 以上。优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现代农业“特”的文章,培育和壮大海门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与上海的农业合作交流,加强供沪农产品基地、入沪销售渠道和在沪销售门店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广“一村一品一店”,大力促进农产品基地、加工、流通之间的融合互动。坚持富民强村,彰显乡村振兴之本促进集体经济上水平。结合特色小镇培育、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大力发展各种业态的村级特色经济,全面推广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合作共享、入股分红等集体经济模式。动员和支持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建设社会化服务联盟等获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富民增收新空间。不断放大家纺、建筑、红木等特色富民产业优势,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升农民职业技能,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依托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加稳固的财产权。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物价补贴、社会保障等涉农政策,推动农民转移性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 陈 敢 / 江苏省海门市副市长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海门名片

 33 JIANGSU

 RURAL

 ECONOMY NO.402市县访谈SHI XIAN FANG TAN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重点解决好“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的问题,确保今年全市省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累计脱贫率超过 85%。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把扶贫与扶智、扶技结合起来,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着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注重兜底保障,在住房、医疗、健康、就业等保障政策之间实现有效集成、相互衔接。坚持城乡统筹,绘就乡村振兴之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路提档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快镇村路桥、农村公交、客运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区域治污管网建设,同步开展沿河、沿路“十个必接”和重要排污口截污纳管工程,着力提高镇村污水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农村光纤网络、无线局域网等建设,继续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民生实事。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推动教育、卫生、养老、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倾斜。积极发展农村教育,继续实施学校装备提升、校园安防提升等工程。不断深化医联体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镇村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抓好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姓舞台示范点建设,实施健身广场提档升级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和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居民医保等保障标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农村生态突出问题,结合省“263”专项行动,狠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投入品污染等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加快实现河道保洁、道路保洁、绿化管护、垃圾收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五位一体”长效管理。以创建“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市”为契机,完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以创建省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工程,大力推进沿江、沿海、沿河、沿路、沿铁路,家园、田园、农业园“五沿三园”的绿化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扩大“三务”公开,积极探索社区协商和“三社互动”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实施法治惠民工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区镇、文明社区等系列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弘扬新时期海门精神、乡贤文化和优良家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积极营造崇德向善、明礼守信的文明新风尚。坚持深化改革,激活乡村振兴之源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在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落实农村集体资产效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政经分离、完善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探索。根据《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推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化流通,阳光化运作,保障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数据库建设、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三项工作。农村土地流转数据库建设做到与国土地理信息数据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省级产权交易信息“三结合”,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机制注重事前、事中、事后“三把控”,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突出市财政与村、承保公司与村、市镇与保险公司“三联动”,争创全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创新示范县”。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参与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风险防控等机制,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开发适应新型经营主体和海门特色农业发展需要的险种。□

篇五: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书袁 骥,李 敏,刘 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南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320-324.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24.057新型合作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南通市为例袁 骥,李 敏,刘 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0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转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是其中的关键。新型合作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一种全新经营形态,具备诸多发展优势,目前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阐述目前由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配套建设采购平台、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南通市新型合作农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在产业发展、内部运行、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针对性提出了关于构建“农科所 +村集体”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深度融合”科技支撑新路径、增强“学科提升”科技助农新动能及探索“技术参股”科技发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型合作农场模式的成熟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合作农场;南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4-0320-04收稿日期:2020-09-29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软科学项目[编号:ZXR(20)009]。作者简介:袁 骥(1980—),男,江苏扬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研与管理研究。E-mail:83006909@ qq.com。通信作者:刘 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研与管理研究。E -mail:ntliuj@ sina.com。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市结合自身实际和先进地区的鲜活经验,大力试点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联盟 3项工作“全覆盖”[2] 。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3] ,从 2018年开始,江苏省南通市在全市推动新型合作农场建设,把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工程,并配套出台了多项培育激励措施。新型合作农场,就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联结村干部、农场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 [4-5] 。这种新型经营方式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趋势。1 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实践1.1 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2018年 10月,江苏省南通市“两办”发布《关于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市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的奖补政策,各县(市、区)也研究出台了不低于市级财政补助额度的配套奖补政策,个别地区对经济薄弱村还提高补助标准,支持新型合作农场的发展。以财政奖补为例,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20hm2 以上的新型合作农场给予补助。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建立新型合作农场,给予约1500元/hm2 的一次性补助;对新型合作农场,自创办之年起至 2022年,按其经营面积计算每年补助约1500元/hm2 。海安市出台文件,明确支持新型合作农场的 10项政策,2018—2022年,财政预算 1亿元左右,从启动资金、面积补助、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 10个方面给予优惠,用于扶持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海门区在南通市补助的基础上,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新 型 合 作 农 场 每 年 补 助 约 1500、6000元/hm2 ,经济薄弱村再给予 1500元/hm 2 补— 0 2 3 —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 48卷第 24期

 助 [6] 。如皋市鼓励经济薄弱村加快土地流转,集体规模经营面积达 33.3hm2 以上的,在享受原有农业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再补助 6000元/hm2 。启东市明确村集体规模经营面积在 20~33.3hm2 范围内的,给予每村 2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规模经营面积超过 33.3hm2 的,给予每村 3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同时南通市也明确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扶持资金向新型合作农场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南通市级财政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中安排 136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型合作农场给予补助,对村级集体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继续实行专项奖补。1.2 配套建设采购平台,解决农资采购实际问题新型合作农场作为村集体经营的一种模式,对于资金使用有着严格要求,生产资料采购流程较为复杂,按照以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都需要进行招投标,周期长,影响农业生产,不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成为制约新型合作农场的一个关键瓶颈。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率先开发海采平台,种子、化肥、农药等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上进行比价采购,挑选出价廉物美的商品,极大地减少了村集体经营农场生产资料采购流程,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因程序繁琐而贻误农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效率,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创造了条件。启东市政府农资采购网上商城也已正式上线,商城目前共入驻 20余个农资、农机具供应商,共有种子、肥料、农药和农机具等 4个大类 26个子类 500多种商品,基本满足了新型合作农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农资、农机具需要。单项或批量采购在 5万元以下的,合作农场可以在网上商城直接购买;单项或批量采购在 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不含 20万元)的,可以通过竞价的模式购买。采购订单一经确认,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时间将商品送达合作农场指定地点。南通市农资海采平台正逐步实现市域全覆盖,比起以前合作农场动辄半个月以上的农资采购流程,通过平台采购不仅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而且提高了价格透明度,降低了采购成本,不存在廉政风险,也不影响农时。1.3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合作农场发展路径新型合作农场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今后农村“谁种地”问题为目标,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建立包工定产机制、搭建干群交流平台、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土地流转费用和新型农场农业劳动结算薪酬,能够切实提高农民收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7]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南通各地的村集体顺势而为,利用自身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正在打造形成一批各具特点的新型合作农场。如皋市白蒲镇合兴村,集体流转土地 33.3hm2 ,围绕优质稻米、特色杂粮元麦开发,注册有“梓韵”商标,打造了有机、富硒等多元化多层次产品,通过在上海、南京等地名特农产品展销以及网店销售等,形成了较强社会影响力,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新品种新模式应用、高值产品开发,形成完整体系;如东县曹埠镇直港村,集体流转土地 20hm2 ,围绕优质稻米开发,利用“草甸土”独特土壤优势,注册完成“九遥香”商标,聚力打造高品质稻米品牌;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是传统的旱粮种植区,集体流转土地 113.3hm2 ,全部种植水稻、小麦,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大、标准高,基于规模化生产的机械作业要求,改旱田作物,种植水稻、小麦,重点提升稻麦种植水平。2018年度,南通市经县级初步认定的新型合作农场达到 106个。从种植规模看,全市新型合作农场村级集体经营面积达 4866.7hm2 ,种植小麦4733.3hm2 ,种植面积超过66.7hm 2 的有18个,规模最大的达到 220hm2 。从管理方式看,村级集体集中经营的有 76个,占 71.7%;村干部分片管理的有 9个,占 8.4%;聘请村能人管理的有 21个,占199%。从经营成效看,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106个新型合作农场村集体溢出面积达到 206.6hm2 ,带动本村农民就业 7876人。2019年在此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增长。2 新型合作农场发展难点2.1 产业发展方面南通市面上情况分析,村集体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是无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规划,目标不定,思路不明;二是大多处于作物生产阶段,产品主要以市售商品粮为主,增值增效空间有限;三是大多是稻麦种植,产品呈现同质化、单一性,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 1 2 3 —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 48卷第 24期

 2.2 内部运行方面在全市新型合作农场初成气候、初见亮点的同时,有些村干部对新型合作农场能否实现预期持续发展深感担忧。针对“担忧之说”,分析认为新型合作农场在运行机制上主要有“三缺”“三难”“三束缚”。“三缺”是指内生动力缺、人才保障缺、科技支撑缺。制度设计层面,其内部激励机制缺乏可操作性、激励作用不大,责任大于利益,内生动力不强;现行村级干部经营管理能力缺、专业知识面窄,人才保障度差;村级农技员形同虚设,镇级农技人员工作重点偏移,品种、肥料、农药等应用依赖于农资供应商,科技短板凸显。“三难”是指资金运作难、风险防控难、产业提升难。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经营的变数大,现行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金运作难度;稻麦生产种植效益下降的压力加大,一旦出现非盈利状态,风险防范束手无策;产业发展涉及到精准定位、要件配套、市场拓展以及设施设备建设等,这些仅靠村级层面无法实现。“三束缚”是指体制因素束缚、政策盲点束缚、要件碎片束缚。现行的模式与体制,监管、审批环节多,具体的村级管理者难以适应,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效率提升;新型合作农场刚起步,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政策盲点,使得村级干部束手束脚;由“生产”到“产业”、由“产业发展”到“产业兴旺”,需要不断地投入、积累、完善、配套、提升,而大多数仅处在土地流转、农田集体种植的最初级层面,产业要件碎片化,束缚着农产品的提挡升级,效益难以提升。2.3 科技支撑方面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新型合作农场发展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事实也证明,只要能够对接好新的科技成果,有相对稳定的科技服务人员,新型合作农场农业产业就有起色。例如:如皋市白蒲镇合兴村,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引进种植“苏裸麦 2号”元麦、“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通过农科所常态化的科技服务和白蒲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的跟踪指导,基本上实现了稻麦种植标准化、生产模式高效化、稻麦产品系列化,并参与获得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奖和南通市农技推广奖等科技成果,农业产业架构已经形成且良好运行。而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则依赖于社会能人、如东县曹埠镇直港村凭借村干部种田经验,进行稻麦的生产管理,农业新科技应用渠道不畅。类似保民村、直港村的情况,在南通市新型合作农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新型合作农场科技缺失,具体有以下 3方面:一是科技成果不到位。新型合作农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别于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在生产管理中要更多地与农业科技前沿接轨,体现出品种优势和技术含量。但在实际经营中,新型合作农场普遍存在种植品种科学搭配程度低、栽培技术主要依靠传统经验、规范化程度差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应用到位,科技成果最后“1公里”的障碍并没有从根本上打通,如何实现从“培训课堂 → 田间地头”的转变即实现由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已成为新型合作农场急需破解的瓶颈和障碍问题。二是科技信息不精准。新型合作农场的繁荣发展,必须实现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转变,应打造“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需要市场拓展与产业融合,对农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精准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新型合作农场发展中还是普遍存在科技信息渠道不畅,精准化程度低的情况,经营主体对最新市场信息以及农业品种和技术的了解往往滞后,不能及时调整种植类型和产业结构,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接市场需求。三是科技人员不专业。产业兴旺需要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有多元的专业人才,例如在产业融合方面,强调发展“互联网 +”农业等。而村级新型合作农场中,专业性科技人才缺少,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8] 。普通农户参与度低,职业农民培育滞后。成熟的新型合作农场不仅需要领头人,也需要一批掌握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职业农民,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将产业做兴旺。目前所调研的新型合作农场都是村干部等少数几个带头人忙前忙后,有一定农业知识和技术的田间管理者缺乏,特别是土地流转后的普通农户参与度低。3 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对策3.1 构建科技服务新模式改变以单个项目推广、单项技术应用的阶段式科技服务模式,拓宽科技服务内容,延展科技服务— 2 2 3 —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 48卷第 24期

 领域,构建“农科所 +村集体”科技服务新模式。集聚“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研究分析以新型合作农场为重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帮助制定产业发展和村级“一村一品、多规合一”规划,订制式解决农业绿色高质高值生产、全链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障碍,通过“团队化融入式对接,个性化订制式服务,长期化整体式合作”,快速补强村级科技短板 [4] 。3.2 拓展科技支撑新路径由专业对路的学科团队,建立村级科技服务工作站,贴地式开展全面服务,拓展“深度融合”科技支撑新路径。科技服务工作站的职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规划编制:研晰乡村振兴瓶颈障碍,明确主攻环节,进行“适时适用”规划编制。二是订制服务:针对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组织研究攻关,推进“即研即推”订制研发。三是培训咨询:围绕绿色丰产增效要求,组建服务小组,落实“因地因需”培训咨询。四是技术支撑:根据高质高效发展目标,协同项目实施,实现“全程全面”技术支撑。五是信息服务:跟踪现代农业高新成果,提升标准质量,开展“引智引资”信息服务 [9]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年 12月 28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中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篇六: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行政 2020 年第 4 期乡村振兴视域下健康乡村的内涵、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张 检 何中臣 唐贵忠

 推动健康乡村建设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据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健康乡村建设的内涵、现状及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解决农村卫生与健康问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政策参考。一、健康乡村的内涵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健康村”概念,将其定义为:具有较低传染病发病率,人人享有基本卫生设施和服务,社区和谐发展的农村 [2] 。2008 年,“卫十一项目”即“世行贷款/ 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开始在国内展开,项目结合我国国情将健康村定义为:具有卫生安全的物质和生活环境、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疾病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控制,能在保护和促进村民健康方面可持续性开展工作的行政村 [3] 。

 而新时代下,健康乡村的概念早已突破了医学的范畴,其要素在涵盖医疗服务、疾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健康教育等传统健康领域的基础上,外延至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康养产业等领域。笔者基于我国现阶段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对健康乡村的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延伸,将其定义为:从乡村规划、建设到管理多角度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具备健康人群及促进人群健康发展的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并以“健康”为生产要素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乡村有机整体。二、国内典型地区的健康乡村建设模式比较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村”概念以来,国内部分省市相继开展了类似创建活动,如:北京市的“健康促进示范村”创建活动(2005)、上海市的“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2006)、江苏省的“农民健康工程”活动(2006)等,开创了我国健康乡村建设的先河。

 2008 年,“健康村探索与创建”作为“卫十一项目”重点工程之一在江苏省海门市、重庆市九龙坡区、青海省大通县等项目地区广泛开展,在纳入“卫十一项目”的 745 个行政村中,截至 2013 年底,共有 468 个行政村达到建设标准并通过验收。

 2013年,应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建美丽乡村”要求,我国于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发展、兼具区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如“安吉模式”“猴坑模式”等 [4] ,具体见表 1。表 1 国内典型地区健康乡村建设模式比较项目 启动时间 主要建设领域 筹资来源 亮点 局限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村”创建2005健康教育、生活环境未明确规定 项目直接负责制无固定经费来源、建设领域局限、居民积极性不强佛山市南海区“健康村建设工程”2008生活环境、公共安全、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村镇投入+项目专项经费+区级奖励明确的规划引领;“健康村等级评审制”未实现生态综合治理、健康产业未得到促进、居民积极性不强海门市“健康村创建活动”2009人居环境、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村镇投入+项目专项经费+市级奖励开展社会动员;三项保障体系;三项创新机制未实现生态综合治理、健康产业未得到促进湖州市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创建2008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乡村文化村镇投入+项目整合资金+市级奖励整合 支 农 项 目 资金;一二三产业联动;建设乡村文化改善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的缺失黄山市猴坑村“健康猴坑”建设2012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产业村镇投入+项目整合资金+企业资本+村集体经济 + 村民出资建设领域广泛;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融合型健康产业;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长效化治理机制、示范带动机制亟待完善4 5万方数据

 创新社会治理

 三、健康乡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理论研究缺失,研究视角和主体立场单一学界对于健康乡村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整体上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

 研究内容上,文献大多数都是描述型案例分析和居民健康现况调查,缺乏典型经验比较和建设路径探索,更缺乏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对一般化抽象规律的提炼。

 从学科视角看,文献多以健康教育、医疗服务、疾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单一学科角度展开分析,缺少多学科综合视角的研究。

 而从主体立场看,文献中有关观点及政策建议,多是站在政府和学者的立场上提出,很少是基于基层干部和村民视角的调查与研究。(二)工作机制不健全,健康治理模式局限政府各部门间合作度低,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度低,卫生与健康部门单打独斗始终是阻碍健康乡村建设推进的关键瓶颈。

 资金保障上,健康乡村建设资金尚未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缺乏项目资助、企业捐款的良性机制,卫生筹资渠道狭窄和资金总量不足并存 [5] 。

 社会资本的参与力度远远不够,折射出民营企业进入农村健康领域可能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运行机制上,缺少全国或区域统一的健康乡村建设规划引领,评价指标与监督体系也正在探索构架中。

 治理模式上的局限同样制约着健康乡村建设的开展。

 伴随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人口攀升、医疗费用高涨和居民疾病谱改变,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尤其是对优质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且巨大,传统的以改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心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三)健康资源转换增值受阻,健康产业发展缓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寓意是运用科学合理的要素转换方式,可实现健康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互换增值。

 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卫生与健康工作对健康资源与产业经济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表现为重视农村卫生资源和要素的投入与配置,忽视了将农村自然生态优势、特色中医药医疗服务、养生文化等健康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带动农村融合型健康产业的突破发展。(四)建设主体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不足我国健康乡村建设的进程中,通常采用政府推动,由所在区域行政部门创建健康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以项目为龙头,进行统一的组织、倡导和协调,这种自上而下的建设体制有利于目标分解、层层落实,但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组织及居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健康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深入新时代健康乡村的理论研究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出发,组织并扶持专业研究队伍及人员系统地开展健康乡村理论研究。

 运用多学科视角,在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对微观主体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厘定健康乡村的基本概念及外延,梳理健康乡村的内在发展规律,厘清健康与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夯实健康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二)建立健全“四位一体”战略保障机制健康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涉及多领域的长期工程,应尽快建立健全涵盖组织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评估考核体系的“四位一体”战略保障机制。

 见图 1。

 建议研究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立法,建立健康乡村领导机构,全局层面统筹协调。

 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健康总投入的同时,设立健康乡村建设专项基金。

 在社会资本准入范围和投资环境上进一步优化,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健康乡村建设,弥补政府在技术支持和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局限。

 创新落实健康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有效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破解“人才瓶颈”的制约,汇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投身健康乡村建设。

 实施严格有效的考核奖惩制,激活内力,推动建设进程优质高效运行。(三)构建“五领域一中心”健康治理模式通过健康乡村健康治理模式的构建,实现健康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促进农村卫生与健康事业同农村产业经济的齐步发展。

 为此,构建“以培育健康人群为中心,营造健康环境为前提,优化健康服务为基础,促进健康文化为纽带,发展健康产业为突破”的“五领域一中心”健康治理模式,如图 1 所示。图 1 战略保障机制与健康治理模式5 5万方数据

 重庆行政 2020 年第 4 期1. 培育健康人群。

 “人人享有健康”是“健康中国”与“健康乡村”的共同价值诉求。

 健康人群的特征包括身心健康和社会状态良好两个层面,前者可通过提高农村健康服务与保障水平而获得,而后者更倾向于通过文化渲染、促进增收和改善民生予以实现 [6] 。2. 营造健康环境。

 面对不容乐观的农村生态现状,应彻底切断牺牲农村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恶性链条,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尤其在垃圾分类处理、农药化肥污染整治、天然林保护等突出问题上加强技术与模式创新,完善多维机制,杜绝恶化,推动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建设。3. 优化健康服务。

 从扩大农村健康服务供给总量和优化供给结构两方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扩大供给总量应以扩大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为重心,优化供给结构应以改善健康服务的消费结构、投入要素和产业结构为抓手,推动健康服务模式由“以疾病防治为中心”向“综合健康管理”转变。4. 促进健康文化。

 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统率居民健康行为,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文化建设,其主要手段是健康教育 [7] 。

 基层医疗机构和学校作为健康教育最直接、最重要与最理想场所,应在服务和教育的各阶段,渗透健康知识、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的相关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针对农村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薄弱的问题,则需要着重开展专项健康教育计划 [8] 。5. 发展健康产业。

 “大健康时代”催生的“大健康产业”为农村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的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

 各地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尽快补齐农村公共交通、水利、居住条件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短板,构筑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现实基础 [9] 。

 结合乡村发展规划和特色,引入市场化机制,发展“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教育”等融合型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10] 。(四)重塑建设主体的主体意识农村居民是健康乡村建设的主体,村民小组、学校、农企、合作社和家庭作为居民广泛参与健康乡村建设的极好平台,应积极推进“健康村民小组”“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工程,以营造建设氛围并构筑健康乡村的微观基础 [11] 。同时,加大对宣传教育资金的投入,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广播等多样化的宣传方式,结合社交软件、媒体、乡村文化网站等现代传媒技术,促进居民主体意识的形成。

 此外,对有基础及条件发展区域特色健康产业的农村,在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要使居民充分认识到“健康”与“经济”间的互换增值链,变“要你健康”为“我要健康”,激发其投身建设健康乡村的内生动力。参考文献:[1]张检,唐贵忠,何中臣. 新时期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01):40-44.[2]于法稳. 基于健康视角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问题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2018(04):6-15.[3]张巍,田向阳. 健康村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2010(07):541-545.[4]刘钟明,潘伟,栗瑞. 新农村的健康之路———健康村建设的政策设计与初步效果[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11):21-25.[5]陈秋红,于法稳.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 学习与实践,2014(06):107-116.[6]王鸿春,盛继洪.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7:001-024.[7]李东方,刘二鹏. 社会支持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03):149-156.[8]王中灿,程雪莲,何中臣,等.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健康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 中国健康教育,2018(02):189-191.[9]薛莉萍,范慧,郭静.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17(09):771-774+796.[10]郑玮,董葱,黄志辉,等. 卫生健康经济视域下健康乡村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05):593-598.[11]夏文澜. 对重庆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建议[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01):85-86.[12]张检,唐贵忠,何中臣. 逻辑与路径:社区治理视域下的健康文化建设[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3):33-39.作

 者:张 检,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唐贵忠,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何中臣,重庆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局长责任编辑:钟学丽6 5万方数据

篇七: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ull; 百家述评229用好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城市——正余“机器人小镇”建设的经验与意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近代人类的生产力是工业能力,而工业能力的进步主要通过工业革命,所以工业革命是理解近代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一个视角。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反观中国,我们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即计算机革命的“网络化”阶段,这是今天中国崛起的技术基础。当前,我国政府始终大力支持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措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指出要持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并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后,以智能化为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正余镇“充分依托机器人产业,推动制造企业‘机器人革命’,让正余镇成为机器人应用的‘试验田’,实现机器人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研究机器人小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分析了机器人小镇建设经验与意义,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议,旨在助力我国智慧城市的良性发展。1

 正余机器人小镇方兴未艾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不断提高,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技术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尖端的科技会推动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产业链升级,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首要地位可以说科技发展对一国的外贸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科技创新,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速度和效果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全球都在努力发展的产业,对推动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的机器人市场规模都在持续增长。我国已经连续 5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销售额和保有量均为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即将进入万亿 GDP 俱乐部,“但由于交通的制约,南通城市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人才流动呈现单向性。”张二震教授认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通车,为南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苏南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契机。从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通不再“难通”,如今的南通,不仅通江达海,而且四通八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顺利通车,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它串起了常熟、太仓、张家港等百强县。”张二震认为,随着大桥的通车,沪苏通经济圈成为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区、“铁三角”。大桥通车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通了,更多的交流、交融、合作、竞争也随之而来。未来,沪苏通经济圈高水平、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将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并与宁镇扬经济圈呼应。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并且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断抢滩上岸,通过建设机器人特色小镇,把握当前机器人发展的新风口,可以将机器人产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聚集起来,打造规模经济,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同时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有非常大的促进重要。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着智能制造行业的不断推进和制造业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机器人产业成为了智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发展机器人特色小镇战略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中国制造2025》《中国机器人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中国机器人发展的目标和基本路径,发展机器人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基本战略,要把智能制造最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今年以来,正余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正余镇机器人产业的优势,政企联手、联合创新、先行先试,掀起了制造企业“机器人革命”,提升了企业综合发展能级,困扰企业的招工难尤其是特殊工种招工难问题迎刃而解,生产效率提高 3 倍以上,产品成品率 100%。此外,员工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度,生产环境更安全、更环保。□

 文 /陈新新 王倩倩 强宇宁摘要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到来,全球掀起了一股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各国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与建设模式,是城镇化发展后期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发展下的重要产物,也是城市文明高度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发展智慧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正余“机器人小镇”建设的经验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启示与经验。关键词

 机器人小镇 ; 智慧城市 ; 意义

 百家述评 •2302019 年 10 月 26 日,江苏省南通市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南通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高层次双创人才倍增计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江海英才“一卡通”服务实施细则》的通知,其中提到人才落户零门槛,建职工宿舍,给予双创人才最高 150 万元购房补贴,南通市内外高校学生即使是见习(实习)学员也按照南通市最低工资 75% 的标准每月给予生活性补贴,并可申请一年半免租金的人才公寓。《双创人才倍增计划》包括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倍增计划和高水平企业创新人才倍增计划。在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倍增计划方面,南通市计划大力引进培养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为特征,来南通创新创业的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双创团队、双创人才等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到 2020 年,南通市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数量达到 500 名。产业是机器人小镇的支撑,正余镇探索“中心 + 平台 +先导区”的发展新模式,以创新中心为引擎,以国家级服务平台为支撑,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成果产业化先导区。“放大振康创新优势,在正余打造海门机器人特色小镇,将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海门地标性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正余镇党委书记俞军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企业家联合创新沙龙,搭建机器人制造商与应用商合作交流平台,并在市里扶持企业技改投入的基础上,出台了激励机器人应用的奖励政策。经过多年的积累,正余镇形成了工业机器人、高端汽配、建筑装备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三大特色主体产业快速壮大,是正余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振康公司与中联建设的合作就是正余镇产业互补发展的典型代表。小镇将依托国家级平台,创新性载体,积极探索“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先导区”的发展新模式,培育一批优质标杆示范项目,建设一批项目平台载体,形成智能创新应用先导示范区,从而有力促进机器人创新成果产业化,产业装备智能化,形成机器人全链条产业。在做强工业机器人的同时,布局服务机器人市场,高质量建设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地位、全球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特色小镇和机器人研发制造高地。正余机器人小镇将推进园区平台建设。推进提升配套功能。加快推进澳新无人智能酒店、小镇客厅、5G 无人农场、5G 智慧课堂、5G 医疗网络诊断平台建设。建成后的正余机器人小镇核心规划区1.24平方公里,通过“一心两轴、一带四片”的规划结构,规划、打造智造园区、智慧镇区、智能景区,实现“一体两翼、三区联动、产城融合”的小镇蓝图。小镇将以“产业化、多样化、高端化、集成化、区域化”为战略定位,打造“一个核心、三大支撑”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发展,打造“产城人文智”五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发展典范。2

 正余机器人小镇建设的优势与不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2015-201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2019 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 18.69 万套,同比增长 27%。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受到冲击,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2020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负增长。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189 亿美元,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虽然近两年有所下滑,但是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据统计,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 57.3 亿美元,随着 2020 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复苏,国产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据机经网,从2015 年至 2019 年,在国内六轴机器人市场,国产机器人销量从不到 8000 台,提高至近 2.4 万台;国产的市占率也从2015 年的 16.4% 提升到 2019 年的 24.1%。当前,直接覆盖南通市的国家战略主要有 4 个,分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首先,南通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其次,南通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成员、上海“1+6”大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未来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与上海同城化的进程中打造Ⅱ型大城市。再次,南通是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陆海统筹发展成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让南通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也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多重的“利好”和强有力的支撑。2019 年底建成沪通长江大桥、2021 年开通高铁后,南通到上海只需要 40 分钟左右,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在对接服务上海上,南通市提出着力建设“三个基地”,即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与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完全吻合,各县(市)区可以凭借建设上海“北大门”这股东风,响应“三个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但是,在发展中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不足。首先,对比国内同类兄弟城市,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缺乏先发优势。在 2016 年 10 月住建部公布的首批 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南通市无一镇入选,2017 年 5 月江苏省发改委公布首批 25 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南通只占 2 席,少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其次,然近年来,南通市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入驻小镇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既缺乏知名度高、带动性好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也缺乏科技研发性等高端型企业。再次,从目前南通市在建的特色小镇来看,南通市及各县(市)区并没有制定相应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措施,而其他兄弟城市在推进特色小镇发展方面,均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该市制定了新增财政收入按比例返还、优先保障用地、优先申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等政策,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扶持。

 • 百家述评231大以来,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单独成节专门阐述科技创新问题,足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开放促进发展、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合作实现共赢,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形成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势在必行。几乎在每一个工业品领域,品牌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其中的第一个原因是,几乎在每个领域,市场所能提供的选择都是爆炸性的增长。从软件到钢铁,能够提供产品的潜在供应商数量都非常之多。顾客不可能对数量如此之多的供应商都一一了解。互联网又给购买者、决策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只要轻击鼠标,各种选择随之而来。如果没有可信赖的品牌作为试金石,购买者可能被自己寻找的信息所淹没。然而,品牌的作用远不止是在初次接触发挥作用,它可以给顾客提供许多利益和优势。在全球化的今天,品牌还扮演着“大使”的角色。第二个原因是,品牌不仅抵达你的顾客,同时也抵达你的股东、投资者、雇员、合作伙伴、供应商、竞争对手、规则制订者,或你的社区成员。通过良好的品牌管理,一个企业可以在证券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借鉴之处智慧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其主要原则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企业以及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处。其中,智慧城市理念专注于打造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生、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商业发展等方面。智慧城市的理念就在于通过完善、新兴的发展模式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互联网沟通交流体系。智慧城市体系的建立为该理念的普及提...

篇八:海门乡村振兴战略

社科

 Human Resources & Social Sciences232

  ︱才智·Ability And Wisdom ︱ 2018 ︱一、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海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既有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取得的成绩基础,也有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扎实工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持续的努力。1. 海门目前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基础(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引擎。海门围绕“减油量、增稻麦、稳蔬菜、控畜禽”目标,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54.2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67.8%,智能温室面积发展到 16 万平方米,瓜蔬播种面积 60.5 万亩次,总产量 122 万吨,成立农村合作社 249 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111 家,形成了星期七休闲农业园、智谷绿海现代农业园、“羊家乐”田野风光游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村营收入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截止 2017 年底,海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 1.86 亿元,同比增长 8.3%,其中村营收入 35 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50 万元以上村 190 个,70 万元以上村 105 个,村均达到 77.78 万元。2017 年海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25 万元,同比增长 9.3%,高于城镇居民 0.3 个百分点,南通市增长率第二,增量、总量第一。(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17 年 5 月,海门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 100 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是江苏 6 个试点单位之一。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海门改革试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积极推进,基础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4 月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身份确认。(4)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重要目标和根本保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最重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海门在农村党组织建设方面形成“支部 + 合作社”“强村带弱村”的党建新模式,形成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群议事半月谈”的党建新机制,形成“365党建服务站点”的党建新品牌,全市形成“党建引领筑碉堡 乡村振兴促发展”的浓厚氛围。2. 海门近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剪影(1)总引领和细指导:海门制定《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主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组织保障四大方面做了总规划,该行动计划详细列出 59 项三年重点任务清单。2018 年海门还印发了《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支部建设规范工程的意见》两项文件,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等,都是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体现。(2)引进来与走出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转变观念,积极谋划,引进来,吸引投资,走出去,扩大知名。今年 4 月 9 日海门以经贸投资洽谈会为平台,举办了农旅招商推介会暨乡村振兴研讨会。4 月 26 日海门在上海国际农展中心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海门已经成功举办了 6 次农业对接服务上海合作交流活动,邀请在沪客商来海考察交流 500 余人。(3)座谈会和大讲坛:

 2017 年 12 月 7 日海门召开了村党组织书记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交流。2018 年 4 月 23 日,举办了为期十多天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培训班期间举行了乡村振兴大讲坛,市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学员做一名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二、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基层典型——海门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从乡村振兴实践者而言,村党组织书记的付出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质量,乡村振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多任书记的接力奋战;从海门农村工作来讲,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出现了一批典型。肯定基层典型,发挥示范引领,是乡村振兴道路上重要的力量源泉。案例一:见证改革开放 40 年农村变化的“最美村书记”不忘初心永葆党员本色戴美英,一个在“在农村滚打摸爬了近四十年”的村干部,做了 13 年群团干部,3 年村委会主任,21年村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戴书记见证、参与、亲历了海门农村 40 年的发展。戴书记有一次在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讲过自己入党时的初心,小时候雷锋、董存瑞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偶像,成为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做村党组织书记就要为村民谋福。2003 年戴美英回到长圩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奉献了美好的年华,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将海门长圩村建设成大家熟知的小康村、美丽村。过去长圩村是后进村,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村级经济薄弱,群众观念落后,班子威信低,群众信访矛盾突出,戴书记带头创办了亮奥体育用品厂,带领班子成员兴办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致富项目,种植蔬菜大棚,创办家庭农场、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里建设的 2000 亩蔬菜基地,亩均产值达万元以上,户均收 3000 多元。先后在村里建设住宅小区,农民公园,文化长廊,建造长安陵园,进行污水管网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实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典型和经验启示——发挥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 范利利 【摘要】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海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粮食产量实现连增目标,农业接轨上海成效显著;打造特色小镇因地制宜,足球小镇、科技小镇等初见成效;今年成功引进国开金融市民农庄、多利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村党组织书记,他们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不计名利,为海门农业农村发展,为服务农民做出重要贡献,为乡村振兴海门发展提交优秀答卷。【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典型;村党组织书记 【作者简介】范利利,女,1984 年 8 月出生,江苏海门人,汉族,职务:教师(讲师),单位:中共海门市委党校, 万方数据

 人资社科

 Human Resources & Social Sciences︱才智·Ability And Wisdom ︱ 2018 ︱ 233

  施精准扶贫,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案例二:扎根农村 10 年的年轻大学生女村官用“真情爱心”倾注农村服务村民2008 年是江苏大学生村官招录的第一年,第一批志愿服务农村的大学生经过组织上面试考察后被分配到所在地,如今1987 年出生的建南村党总支书记范晶晶回想起来,在农村工作已经 10 年了,从 10 年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如今独当一面的村书记,回想10年的工作心路历程,从不能被接受到被群众信赖,从不能融入村干部队伍到领导班子成员齐心协力。2016 年 8 月在“两委”换届中,范晶晶来到建南村,面对经济薄弱、班子软弱、基础脆弱的“三弱”村,如何开展工作,改变现状,从请教有经验的村书记,到抓好组织建设,到发展村营经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三弱”村的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里成功引进红星美凯龙项目,启动实施“亮晶晶爱之益关爱行动”项目,针对性开展关爱行动志愿服务,关爱“两癌”母亲,留守儿童,外来民工子女,扶贫帮困,解决矛盾纠纷,真切的温暖民心。说起“亮晶晶爱之益关爱行动”项目,范书记深深的愧疚着自己的家人,多年的村干部工作,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倾注于农村,自己的父亲也是癌症患者,却没有很好的照顾陪伴他,如今关爱行动项目每月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探望“两癌”母亲,带来她们参观张謇纪念馆,坐画舫游濠河等活动,让她们感受家乡变化,重拾生活信心。案例三:派驻农村的镇机关干部任村支部书记以创新开阔的思路建设美好镇兴村2016 年 2 月悦来镇镇兴村来了一名镇机关干部,叫任海健,对于组织的这项任命,任海健深感责任与压力。镇兴村是“十三五”期间南通市经济薄弱村,面对基础脆弱、经济薄弱的现状,任海健没有畏惧,没有退缩,目标是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村容村貌,甩掉薄弱村的帽子。在镇兴村的便民服务大厅,可以显明的看到“真抓实干 勇于创新”的镇兴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任海健的带领下的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镇兴之路。形成“五心促五美”的党建引领道路,即“强核心,增旗帜之美;抓中心,成创业之美;聚信心,领风尚之美;暖民心,绘生态之美;持公心,促和谐之美”。带领班子积极探索党群教育模式,创办了全市首份村级简报,每月一期,目前印制 24 期,结合互联网 +,开通“空中课堂”,推广“美好镇兴”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村情动态。建立以芋艿为主导产业的“党群致富合体”,与江苏农科院探索榉树林下套种芋艿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帮带 56 户农户搭上电商快车,100 多户农户加入营销队伍,帮助25 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年增收 3500 元。2017 年镇兴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 2.65 万元。三、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经验启示——发挥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海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一定阶段的成绩,离不开一批理念坚定,作风务实,能力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的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以此同时,必须看到,对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海门还有较大差距,在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过程中,必须要有一支坚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持续发挥好“领头雁”作用。

 1. 村党组织书记要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抓好党建主责主业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核心在基层党组织书记,海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村书记,他们带领班子成员,把村部建设搞得红红火火,欣欣向荣,关键就是在他们带领下形成一支坚强有力的班子队伍。而纵观一个经济薄弱村,要摆原因一定在某个阶段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一个好的村书记带领建设班子队伍。作为扎根农村 10 年的年轻大学生女村官范晶晶,如今作为市里先进典型,调研取经的纷纷而来,最大的感触是班子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班子队伍的战斗力,需要班子成员的凝聚力,要从党组织建设主责主业抓起,建南村坚持每月一次党课,书记带头讲,班子成员轮流讲,邀请专家讲,党课坚持做到内容新、形式活、效果实;定期开展党员主题会,召开支委会,党内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搞的有声有色。2. 村党组织书记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抓好村级经济发展目前,村干部队伍中,除了大学生村官较为年轻外,其他大多数在 40 至 50 岁之间,农村工作琐碎繁重,压力大,部分村书记工作按部就班,习惯传统固有思维解决问题。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思想解放,思路开拓,村要顶得住琐碎繁重的工作压力,跳得出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保持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多创造学习交流调研的机会,不断开拓眼界、提高胆识,以新的思路促转型、以新的办法解难题。之前镇兴村是南通市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在任海健书记带领下,一年多时间里,2017 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经达到 101.72 万元,说起村级经济发展成绩,任海健书记有一本自己的工作经,就是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已有成绩基础上,镇兴村明确了2018年的工作思路,创新打造乡村振兴“红色联盟”,建立部门联办、实事联盟、产业联创的共建共享机制。3. 村党组织书记要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做好惠民福祉根本“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引好千条线,当好一根针,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心系群众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认真落实党的政策,把惠民利民的消息送到农民家中;认真做好扶贫帮困,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以真诚热情关心关怀困难群众;大力整治村庄环境,保护农村生态和历史文化,为百姓创造宜居环境;提高村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尽好责、履好职。说起现在的长圩村,是江苏省民主法治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农业示范村、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海门市“双带”五星村党组织等,这些荣誉取得背后,是长圩村党组织书记戴美英几十年来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戴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做群众工作,田间户头是他们的办公室,,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做到困难群众、单亲家庭、信访户、下岗失业户、军烈属、党员模范 6 必访,党的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搜集、文明新风倡导、家庭困难探访、矛盾纠纷调解、不良行为批评 6 上门,切实开展“共建美丽长圩、共谋长圩发展、共办民生实事、共创健康生活、共扬志愿精神、共举文明旗帜、共享书香之乐、共增文化素养”8 共系列行动,让群众更加信任村党组织,由衷的为村党组织书记点赞。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