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8篇

时间:2022-11-27 14:25: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8篇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村干部囊马康凤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有离心力的腐败。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II彝良县近年来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8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8篇

篇一: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部 囊马康凤 基层干部的腐败 , 是最具 有离心力的腐败。针对存在的 问题 ,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I I 彝良县近年来查处的村干部 /、/\违纪违法案件来看 , 基层反 腐 败 的形 势 依 然严 峻 , 任 务依 然 艰 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对于 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 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 2010 年 以来 , 彝 良县纪检监察 机 关和检察机关共立案查 处村干部违纪 违法案件 15件 、 涉案 22人。案件主要 呈现出以下特点 :

 从违纪 对象看 , 村 “两委 ”一二把 手涉 案比例 较高。涉案的 22 人 中, l0 人 为村党支部书记 、 村委会主任 (其 中

 村党 支部书记 、 村委会 主任一肩挑的 5 人 ) , 7人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村委会副 主任 , 占违纪违法总人数的77. 3%。

 从违纪行为性质 看 , 主要是贪污、

 违反 财经纪律等经 济类案件 , 失职渎 职类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

 从违 纪方式看 , 作 案手段 比较 复 杂 , 有在工程项 目建设中收受好处费 ;

 利用监管 资金之便 , 开假发票虚列 支 出或不记收入 ; 采取弄虚作假手段 , 套 取农村低保资金或“一事一议 ”财政奖 补 资金 ; 克扣农户扶贫救灾资金 ; 在安 排扶贫项 目指标 、 农村低保户指标 、 办 理计划生育证等方面索取好处费等。

 从违纪人 数看 , 出现 了村 “两委 ” 班子全员违纪 的“窝案”。

 案件剖析 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产生 的原 因 是多方面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素质不 高 , 法 纪意识弱 。村 干部 整体 文化水平偏低 , 有 的村 干部 法纪 意识淡薄 , 办事凭关系和论感情 ; 有的 认 为 自己官小职低 , 放松 了自我约 束 和 要求 :

 有 的面 对利 益诱 惑 , 心存侥 幸, 见物捞物 , 见钱捞钱。

 制度缺 失 , 监 管不到位 。村干部 多数是农 民, 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约 束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法规大多对他 们 不适用。

 即便 有一定 的监 管制度 ,

 也存在执行不到位 的情况。一是对财 务 管理、 村 务公开制度 的落 实等监管 乏力。二是上级缺 乏有效监 管。一些 乡镇对村干部监管 力度不够 大 , 措施 不够硬。三是现行法规对非党 员村干 部的监管形成事实上的空档。

 人 员单一 , 查处 力度 弱 。村干 部 作 为农村 基层组织 的工作 人员 , 通 常 属于 乡镇 纪委监督 管理 的对象 , 但 是 乡镇纪委 工作 人员偏 少 , 且存在专职 不专 干的现象 , 办 案力量薄弱。县 级 纪委对村干部的监督 管理也是鞭长莫 及 , 力不从心。

 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基层干部 的腐败 , 是最具 有离 心 力的腐 败。针对 存在的问题 , 必须采 取有效措施整改。

 夯 实基础 , 充分发挥 乡村纪检 组 织作用。按 照省 、 市纪委的统一部署 ,

 彝 良县于2012年 10月完成 了乡镇纪检 组织建设工作, 全县 l5个 乡镇配备了纪 委书记 15 名、 纪委副书记 15名 、 专兼职 纪委委员51名 , 为 137 个行政村 (社 区) 配备了411名纪检监督 员, 并制定 了相 关工作制度, 明确了职能职责。

 健全机制 , 全 面提 高村干部 整体 素质。严格选拔标准和 程序要求 , 真 正选举出有本事、 有公心、 群众公认的 好 干部。要培养 、 选拔优 秀年轻干部、

 退 伍军人充实农村 干部 队伍 , 通过加 大招选 大学生村 官、 “上 派下挂”等 多

 种途径 , 选优配强村级领 导班子。对 群众反映十分不好的村委班子成 员及 时启动罢免程序 , 重新选配。

 强化监 管 , 进一 步增强制度 的执 行力。强化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制度 的落实。建议将 民政救灾救济 资金、

 扶贫资金 、 收取 的社会抚养费及 其他 项 目资金等一并 纳入乡镇监管范 围 ,

 严 格执行村级财务 民主管理 制度 , 强 化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的落实。

 惩防并举 , 从严惩 治违法违 纪行 为。把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作 为 查办 案件的重点 , 突出查办 以权谋私 和贪污 受贿的典型案件 、 农村 “ 三资 ” 问题和 违反惠农强农政 策信访 案件 ;

 突 出查 办反映基层干部作风粗暴 、 办 事不公 、 徇私舞弊、 优亲厚 友、 侵害群 众利益等信访案件。

 提 高待遇 , 稳 定村 干部 队伍 。要 根 据地 方经 济 发 展情 况 , 适 度 提 高 村 干部 的经 济 待 遇 。

 同 时 , 要 研 究 科 学合 理 的考 核 管理 机 制 , 从 而调 动村 干 部 的 工 作积 极 性 , 提 高 廉 洁 履职的意识。0

 (作者系彝 良县委常委、 县纪委书记)蠢 2 0 1 4. 1 0

 蓐蠡 镡

 37

篇二: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号:

 D922

 学校代码:

 10758 密

 级:

 公开 学

 号:

 320152504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困境与对策研究 —— 以苏州市盛泽镇综合执法为例 Study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ssroots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Law Enforcement of Shengze Town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 姓 名 卢胡杨 校内导师姓名及职称 马瑛 副教授 校外导师姓名及职称 沈达飞 专 业 学 位 类 别 公共管理硕士 研 究 方 向 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

 所 在 单 位 MPA 教育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新疆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新疆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新疆农业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新疆农业大学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I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盛泽镇综合执法为例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对于基层行政执法问题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进行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探索,却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改革方案。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研究法,通过对苏州市盛泽镇综合执法的真实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寻找解决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法律依据不完整、执法权责区分不清晰、缺乏统一规范的执法程序、行政执法的各方监管不全面等困境的途径和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及运行机制,为促进我国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法治化、职业化、高效化提出有效的建议。

 本文首先对国外执法体制建设的经验做法及国内典型地区综合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突出优点进行了归纳,如较完善的制度保障、较广泛的公众参与度、较全面的执法保障等。然而,综合行政执法在基层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或待改进的地方,比如综合行政执法依据不足、部门权责区分混乱、执法程序不够规范、执法缺乏有效监督等。本文通过研究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职能权限、规范执法程序、增强执法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和改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综合行政执法;行政程序;权限下放;执法监督 万方数据

 II Study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ssroots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Law Enforcement of Shengze Town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bas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s people’s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rights.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s carrying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ystem reform,

 but has not yet formed a mature set.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In the light of the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of the real cas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hengze town Suzhou, to find a solu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distinguish the chaos lack of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asis, such as incomplete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law responsibilities are not clearly differentiated, lack of unified and standardized law enforcement procedures, not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part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erfect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professionalism and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first to carry on inductions in the foreig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law enforcement the prominent advantages of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practice of typical domestic in our country.Such as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security, the extens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 overall law enforcement protection, etc. However,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till reveals a lot of problems or improvements in the grassroots practice.Such as insufficient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asis, confused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partment, inadequate law enforcement program, lack of effective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and so on.This article try to put forwar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basic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y studying the improv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lear authority, standardize law enforcement procedures,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etc.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uthority decentralization;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万方数据

  III 目

 录

 第 第 1 章 导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研究思路 .......................................................................................................................... 2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第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2.1

 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概念 .................................................................................................. 5 2.2

 综合行政执法理论基础 .................................................................................................. 6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7 第 第 3 章 我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现状及国内典型地区综合行政执法探索 .. 12 3.1

 我国综合行政执法情况介绍 ........................................................................................ 12 3.2

 国内典型地区综合行政执法探索 ................................................................................ 13 第 第 4 章 苏州市盛泽镇综合执法概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 17 4.1

 盛泽镇综合执法局简介 ................................................................................................ 17 4.2

 盛泽镇综合执法的工作亮点 ........................................................................................ 18 4.3

 案例介绍 ........................................................................................................................ 20 4.4

 案例分析 ........................................................................................................................ 25 4.5

 本章小结 ........................................................................................................................ 28 第 第 5 章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所面临的困境探索 .............................................. 29 5.1

 综合行政执法依据不足 ................................................................................................ 29 5.2

 部门权责区分混乱 ........................................................................................................ 29 5.3

 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 30 5.4

 执法缺乏有效监督 ........................................................................................................ 32 万方数据

  IV 第 第 6 章 完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对策建议 .................................................. 35 6.1

 健全法律法规 ................................................................................................................ 35 6.2

 明确职能权限 ................................................................................................................ 35 6.3

 规范执法程序 ................................................................................................................ 36 6.4

 增强执法监督 ................................................................................................................ 37 第 第 7 章 结论 ....................................................................................................... 43 参考文献 ............................................................................................................. 44 致谢 ..................................................................................................................... 46 作者简介 ............................................................................................................. 47 万方数据

 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第 1 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国家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政府部门的执法体制做了调整和规范。然而,我国多数地区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职责区分不清、执法方式简单、执法行为粗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治政府建设和城市健康发展的顺利推进 [1] 。二十一世纪初,行政机关相关负责人推出改革试点的意见,这展现出我国在这方面工作作出成效的决心与努力。随后的几年又陆续推出了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的综合行政执法建设决议,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要求,下移执法重心;努力提高依法治国的水平,努力使我国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基本国情相适应,提高政府管理人民的效率与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政违法频率高的领域推行综合行政执法 [2] 。

 苏州市盛泽镇,又名苏州市吴江高新区,是我国“四大绸都”之一,在丝绸生产相关的产业中位高权重,全镇有许多与丝绸相关的生产企业,相关产业聚集水平较高,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户籍人口达 14 万、外来人口超 30 万的特大型经济重镇。可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镇区,却在市容市貌、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重大隐患。作为城市化增速潜力巨大的乡镇,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对盛泽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行政学原理...

篇三: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XX 年以来,XX 县纪委监委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X 起,问责 X 人,通报 X期 X 起典型案例。同时,结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个方面12 类突出问题,深入全县 X 个乡镇 X 个村(社区)X 个基层站所开展调研,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的具体表现和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形式 1.“ 三多” 加重负担。一是会议安排部署多。近年来,正式会议逐步减少,但各种工作专题会、推进会增多,且大多要求主要领导参加。在调研中,某乡镇主要负责人反映,平

 均一周要参加 3 场会。涉及到需要基层单位承办落实的,甚至要召开到村、社区一级。比如,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费用征收、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统计。另外,基层干部人少事多,一个人承担多项工作现象普遍存在,参加各类会议的频次随之增加,一些村所处地理位置偏远,往返路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大量工作时间耗费在参加各类会议上,处理具体事务时间越来越少。二是检查考核头绪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面对的部门多,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在考核类别上,既有综合性考核,又有业务性考核,据不完全统计,乡镇一级承担的检查考核工作包括经济、统计、综治、信访、政法、安全生产、党建、精准扶贫等 8 项;在考核项目设置和检查方式上,基层承担着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考核所占比例权重较低,但考核程序繁杂。一些部门把文件下发、会议召开、图片记录等情况作为检查考核硬指标,导致基层把工作创新变成材料创新,大量人力精力耗费在检查考核之中。三是日常工作痕迹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工作 QQ 群、微信群层出不穷。有些工作以“留痕”为落地凭证,基层干部不得不用手机进行“随手拍”,与服务对象“合影自拍”留痕。对已经开展过的工作,为了考核迎检工作需要,不得不通过摆拍等手段“情景再现”。同时,微信公众号作为学习宣传的新载体,方便、快捷、有效,但一些

 部门和行业公众号,强行要求基层干部进行关注,且内容大同小异,大大增加了干部负担。

 2.“ 三少” 脱离实际。一是联系实际调研少。个别单位或部门不调研、不思考,工作安排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文件、出台政策时不接地气,群众看不懂、问不明。在完成时限上,留给基层的落实时间不够科学合理,刚布置完一项工作,马上要求上报推进情况、总结报告、经验做法和填报各类表格,检查考核紧随其后,没有顾及工作的实践周期和现实规律,导致基层疲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二是倾听需求服务少。少数部门和单位轻监管轻服务。比如,县直几家单位未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辖区内的露天煤场违规生产,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群众上访后互相推诿踢皮球,被电视台《市民问政》栏目曝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几家单位相关责任人被县纪委严肃问责。三是部门协作沟通少。少数单位本位主义突出,只站在本部门角度看问题,工作安排上缺乏整体性和联动性;在政策制定上缺乏衔接性和协调性;在政策执行上,考虑基层实际和征求群众意见不够充分。有的政策相互冲突,部门互不相让,群众无所适从。比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要求不得违规搭建柴棚等附属设施;而在精准扶贫验收工作中,要求对易迁对象的生产生活必需设施(柴棚、菜园等)进行配套完善。

 3.“ 三差” 弱化形象。一是履职尽责能力差。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工作方式方法简单陈旧,照搬照抄上级要求,对一些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能推则推,对棘手麻烦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能躲就躲。有的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担当精神和干事创业主动性,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在调研中发现,某村发展严重滞后,村容村貌破旧不堪,但该村党支部书记因为不会干事也未出事,每年考核都能勉强通过,该镇主要领导表示,对这样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干部坚决撤掉。二是政策规定落实差。调研发现,民生领域是乱作为、乱决策的重灾区之一。如,在民政、教育、卫生健康等惠民政策落实中,有的基层干部“乱作为”,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有的干部未经集体讨论“乱决策”,擅自做主随意变通项目资金,侵害群众利益。三是服务群众态度差。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服务态度生硬、对群众合理诉求漠不关心。比如,某村干部在处理村民的合理诉求时,消极应对、推诿扯皮,未及时给村民开具减免专利申请费用的证明,加大群众办事成本,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 考核机制不实。一是严重脱离实际。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提出的要求、制定

 的政策脱离实际,在执行时下级只能以形式主义应付。二是多头安排重复检查。基层单位人手有限,但上级的各类检查督导统计等如同“走马灯”,常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三是权责划分不明确。工作考评机制不健全,考核导向过于功利,考核方法局限于以上考下,不能充分体现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2. 理想信念不牢。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时,意志上不坚决,行动上打折扣、走捷径,导致背离党的宗旨和目标要求;一些党员干部有“官本位”思想,群众观念弱化,导致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足,工作态度粗暴,回避矛盾、避重就轻,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个别党员干部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寻求私利;部分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作祟,政绩观错位,重迹不重绩,留痕不留心。

 3. 工作能力不足。一些干部只揽权不担责。尤其在面对中央的新决策新部署、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时,不能准确理解政策精髓,对工作要求标准不高、谋划不足,不敢冲、不敢进,遇到困难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缺乏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社区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偏低,不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只能照搬照抄上级要求,“依葫芦画瓢”。同时,基层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发生,与上级机关决策部署、推进工作、落实政策存在一定联系,查处时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判定标准;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并不直接,这不仅带来监督的滞后,追责也难以及时跟上。

 三、对策建议 1. 强化政治监督,践行“ 两个维护” 。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监督利剑作用。把落实巡视整改工作作为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推动整体工作的有力抓手。继续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及深化改革、惠民民生、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严查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2. 紧盯“ 关键少数” ,压实“ 两个责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以上率下,教育引导。督促推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直面具体问题,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个人学习、调研检查、起草文件、召开会议等各个方面,主动查摆、带头整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形成“头雁效

 应”。纪检监察机关要从自身做起,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作表率,用好的作风推动、保障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3. 聚焦整治重点,精准执纪问责。把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重点,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执纪问责、精准处理处置。针对督查检查过多过滥、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和改进考核评价指标设置、方式方法。针对收集的制度层面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督促和协助做好政策修订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提醒,进行批评教育。对顶风违纪行为严查快处,对有问题没发现、发现问题不查处的失职失责行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注重发挥宣传震慑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用成功经验指导推动新实践。加大反面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形成警示震慑。

篇四: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意见》中提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首先需要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因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基础,也是薄弱环节。要夯实好这个基础,加强好这个环节,就必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为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效路径。2004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把农业、乡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篇章”中也确切的提出,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根本问题是农业乡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最为关键的是要把乡村治理问题解决好。党的十九大还提出,“要加强乡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镇村两级组织是我国乡村最基层的政权和组织,是解决“三农”有关问题的操盘手、主力军。因此,乡镇一级政府和乡村自治组织如何找准角色定位,构建有利于农业乡村农民发展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对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建设秀美乡村具有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各地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7 年以来,丰城市曲江镇大力实施了乡村振兴,并在建设过程中实行了乡村治理“115”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该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秀美乡村治理模式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过程中,如何选取适宜和开展其乡村治理模式,给出有益的参考。此次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通过知网、百度文库等网络平台查阅有关专家学者对国内外治理理论、乡村治理等进行研究发布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网络文章等,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调查研究法:对部分乡村振兴示范点和“115”村级治理工程开展较好的村委会进行走访,了解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级治理层面的做法和不足;实地走访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方面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看法等。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其他地区村级治理先进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

 2合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实践,归纳提出乡村振兴中村级治理模式选择的优化路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基层工作实践,以丰城市曲江镇为案例,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对乡村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善治和合作理论,关于乡村治理的内涵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该镇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现状,采用实地走访、定文献分析等方法,以丰城市曲江镇在乡村振兴中实施“115”工程乡村综合治理模式为对象,对其做法、取得成效、存在不足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乡村治理模式和经验进行归纳,提出优化乡村治理模式的路径。为各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结合合作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理论,以及省内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提出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进而为曲江镇后续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地方基层乡镇推进乡村振兴、创新村级治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的结论是:要想实施好乡村振兴,必须建立“组织引领、农民主体、文化先行、多元化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构建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村民积极有序的参与乡村治理,提高村民和乡村自治水平;要使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处理治理中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大力挖掘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发展为入手点,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着力预防和减少乡村矛盾。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模式;“115”工程

 3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forwar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January 2018,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Opinions o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is the 15thconsecutive year that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issued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the them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hichhighlights the great importance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attach to these issues.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based on effective governance," theguideline said. We must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establish andimprove a moder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artycommitte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social coordin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legal guarantee, and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autonomy, rule of law and rule ofvirtue to ensure a vibrant, harmonious and orderly rural society." Later, the Third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ointed out that the modernizationof the country"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was the overall goal of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first need to modernize therural governance system, becaus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isthe foundation and also the weak link. To consolidate this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 thislink, we must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innovate ruralsocial governance model,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path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rural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Since 2004,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attached great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addition, the report of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mplement the Chapter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lsoaccurately pointed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we mustalways take solving th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sues as the top priorityof the work of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most ke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problem is to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governa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also proposed to "strengthen basic work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4rural governance system that combines self-governance,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The town-village organization is the most basic political power and organization in thecountryside of our country. It is the operator and main force to solve the related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refore, how the township levelgovernment and rural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find the right role and establish amodern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farmers is of great impetu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various places.In this context, various useful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implement the rural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ince 2017, Qujiang Town of Fengcheng City has vigorouslyimplement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mplemented the rural governance "115"proje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is papertakes this c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tudies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XiumeiVillage. The aim 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regions to select appropriateand carry out their rural governance mode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goal of ruralrevitalization.This study mainly adopts literature analysis,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Literature analysis: Through the Internet platforms such as CNKI and Baidu Library, Iconsulted academic papers, dissertations and network articles published by relevantexperts and scholars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governance theories and rural governance,which lai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Investigation andresearch method: some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sites and "115" village-levelgovernance project to carry out good village committees were visited, to understand thepractices and deficiencies of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countryside; Field visits an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ir satisfactionwith the current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existingproblems and views, etc. Case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advanced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cases in other areas of China, combined with myown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work practice, I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theoptimization path of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model selec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work practice at the grassrootslevel in fengcheng QuJiang Town as a case, based on the country revitalization of the

 5context,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rural governance,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goodgovernance and cooperation,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etc, on the basis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ow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ofrural governance, the methods of field visits, literature analysis, Taking Qujiang Townof Fengcheng City as the obj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115" project rural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model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analyzes its practices,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uralgovernance models and experiences of other regions to summarize and put forward thepath to optimize the rural governance model.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selection of rural governancemodel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Finall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cooperative theory of governance and goodgovernance theory, and other areas in the province advanced experience, it puts forwardthe mod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ath,and thu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QuJiang Town subsequ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room for other villages and tow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innovating the mode of village governance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The final conclusion is tha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 leading, farmersmain body, culture first, 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and effectively build a ruralgovernance system of autonomy,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In the process ofbuilding this system, we shoul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of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re leading role of ruralgras...

篇五: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创新路径及影响

 —— 基于 G G 市的案例分析 ( 下 )

 2018 年 05 月 03 日 四 、 乡镇自主性的发挥与选择性治理的强化 政治锦标赛的实质是“为增长而竞争”,通过在地方政府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之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下,G 市乡镇政府考核体系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遵循了绩效理性的逻辑,在绩效考核导向、理念及目标等层面,以理性的方式与途径实现了政府的最优绩效,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绩效与社会发展绩效的有机统一。在绩效理性的引导下,有效激发了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在短期内推动了 G 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自 2013 年以来,G 市通过探索同类竞争与分类考核的乡镇绩效考核体系,推动了乡镇差异化发展及效益化政府的转型。实施分类考核办法后,改变了“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论长短方圆一律搞“一刀切”的传统考核模式,让各个乡镇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同类竞争,“游泳健将”不再与“短跑飞人”拼赛跑,每个乡镇在规定的空间内都有自己的发展主动权,在发展中根据各自实际走特色发展之路。各乡镇(街道)在分类考核、同类竞争的指挥棒下,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区域划分,因地制宜,在差异化比拼的赛场上“量身订做”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分类考核办法实施以来,由于每个乡镇都有机会在绩效考核中得第一,充分调动了乡镇政府发展积极性,各乡镇都根据工作重点调配人力、财力,做到了集中优势力量做最重要的工作。自实施分类考核体系以来,G 市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以 2014 年为例,财政总收入实现 30.36 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占 GDP 比重达 16.57%;而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 86.01%,同比提高了2.31%,实现了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的“双提升”② 。中国社科院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G 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位列全省第 1 位、全国第80 位,G 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并被列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联系点。

 从理论上来说,乡镇绩效考核体系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既能实现上级政府的政策目标,又能实现乡镇政府的制度化竞争,同时还能保障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与提升公共服务效能。G 市乡镇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提升乡镇政府的自主性,让乡镇政府的行为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相契合。通过分类考核与同类竞争,G 市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快干慢一个样”的问题,有效调动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性。但在强激励的政治锦标赛的影响下,乡镇政府更多是考虑对上负责,上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所关注的重要政策是乡镇政权角色定位及行动的动力源泉[11] 。由于我国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单一的对上负责的管理体制,民众的话语由于无法有效地输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之中,民众满意度在事实上无法对乡镇政府的政府考核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乡镇政府只关注上级政府的委托任务,乡镇政府自主性的强化,却进一步导致了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强化。尽管 G 市乡镇考核体系实行了民主测评机制,但民主测评由组织部牵头,群众满意度调查由纪委牵头,测评中因测评人员对情况不完全了解、群众文化程度存在差异等原因,导致

 考核准确率、科学性难达预期,因为在事实上排除了普通大众的参与,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也无法真正呼应社会需求,进而导致乡镇治理的责任性及回应性不强,降低了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治理成效。

 “由政治与行政互渗的现实所赋予的县政权既是公共资源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权力地位(由权力资源构成)、并由授权关系(官方的而非社会的)所强化的权威基础(合法性),决定了县政权的财政活动范围与财政能力,从而造成县政权组织与国家及社会的利用竞争关系(自主性)”[12] 。由于乡镇考核体系及考核目标的实现与监控过程较为繁杂,对于乡镇政府绩效的监控需要承担较高的行政成本,工具理性成为县级政府政策制定及实施的基础。县级政府作为乡镇政府考核体系的政策发起者,既是乡镇政治锦标赛的规则制定者,同时也是乡镇政府竞争的裁判员。G 市 23 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五种发展类型时,不同的分类代表了不同的发展定位,各乡镇在明确了空间定位及发展导向以后,在政绩导向的诱导下,会导致各乡镇的畸形发展,选择以有利于实现自我利益的领域作为工作中心,而有意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如 D 镇由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型乡镇,在工业发展上无法做出较大的成就,在先前的绩效考核中几乎年年处于倒数的位置。但实施分类考核以后,D 镇通过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主抓特色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2014 年,D镇多项考核结果排全市前列,该镇党委书记调任市委宣传部部长。由于县政的开展服从于新型城镇化这一战略,而对于各乡镇经济发展的质量及社会效益却不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同类竞争与分类考核的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在无形中为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

 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及土地等方方面面,“其内涵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利益、尊重人民意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 ,地方政府必须通过系统性创新来保障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导向。G 市通过创新乡镇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加快了 G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导向,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媒介。绩效考核体系作为 G 市新型城镇化政策的重要推进机制,在城镇化的指向标下,经济指标分值仍然占整个考核指标体系的60%,GDP 导向成为乡镇政权日常行动的重要逻辑,各乡镇政府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重点发展经济,进一步激化了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的趋向。在我国农村治理的现实运作中,基层政府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时,往往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手段,来应对这些政策要求以及相关考核,进而导致基层治理的政策脱耦现象[14] 。农村税费改革导致乡镇治理资源的减少,乡镇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项目发展及企业税费缴纳等,招商引资及经济发展任务成为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乡镇政府自利化提供了动力。在现行的县乡治理结构框架下,理性化的县乡政府在乡镇考核体系这一机制中实现了某种合谋,通过考核强化乡镇政府的自主性,以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这种合谋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政权选择性治理的形态,使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锦标赛的场域。也就是说,政治锦标赛体制的创新导致了基层治理的“溢出效应”:在政治锦标赛无法产生有效激励机制的背景下,基层治理将会产生“无为而治”的局面;而在有效的政治锦标赛体制的影响下,又进一步强化了基层“选择性治理”的困境。

 五 、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 G 市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创新这一个案研究发现,控制及自主作为政治锦标赛的内在维度。“在当下的农村社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悖论:一方面,上级政府试图通过建立基于考核和奖惩基础上的行政压力保持政令的贯通,而在现实中上级政府又不得不通过行政压力来确保公共政策的执行;另一方面,下级政府在面对上级政府的考核压力时往往具有一定自主性,有选择性地将治理资源投入到那些有利实现本级政府利益的领域,而相对忽视那些与自我利益关系不大及上级政府不很关注的领域”[15] 。压力型体制及政治锦标赛体制的相互纠葛,是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制度基础,也是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内在根源,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进而阻碍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转型。“基层政府的选择性治理及不规范运行,与官员的个人道德关系不大,它更多的是由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畸形关系所导致的”[16] 。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的破解,要求加快乡镇绩效考核体系的变革,通过坚持法治化、民主化及标准化的价值导向,将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建立在法治及民主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并在良性的县乡关系的控制及博弈中,推动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规范有效的乡镇绩效考核体系,首先需要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从而推动乡镇绩效考核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发展。在乡镇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提升考核指标、程序及结果的法制化程度,强化基层政府的行政问责制度,切实压缩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非正式化运作空间,改革乡镇官员晋升激励机制,从晋升条件、资格及程序等层面加以明确规定,通过法制化保障官员晋升及乡镇政府考核的透明化及规范化。同时,通过加快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步伐,明确绩效考核责任主体,让乡镇政府的运转在法律的要求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进而为乡镇治理的法治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标准化作为政府职责界定的重要机制,理应成为乡镇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构的重要原则。乡镇绩效考核体系的变革,需要坚持标准化的原则,在理顺县乡关系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乡镇政府的权责。乡镇政府作为县级政府的代理者,其绩效考核体系的变革,需要改变现有的压力型考核体系,界定明晰的县乡政府治理权责,将压力型控制的县乡关系转变为合作共治的关系。当下级政府能够取得相应的独立地位时,原先被视为考核的对象将可能转变为一种伙伴关系,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及改善政策执行效果的可能性将会增强[17] 。要破除基层政权选择治理的弊端,在政府考核体系的设计层面,将上级政府的控制力与乡镇政府的自主性有机衔接,同时在治理资源及治理规则层面赋予乡镇政权治理能力,同时拓宽民意表达的渠道,破除 GDP 导向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将乡镇政府从经营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这样才能加快基层治理的现代化。

 最后,乡镇绩效考核体系的变革,民主化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机制,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力量。绩效考核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必须通过建立动态化、民主化的绩效评价机制,对整个考核过程进行规划,才能得到精准化的考核结果。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到 2020 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乡镇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协商民主建设,增强农村治理的参与性及回应性,通过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拓宽普通大众参与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渠道,改变单一化的对上负责的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乡镇治理的民意输入机制建设,同时完善反馈及问责机制,在乡镇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切实把民众

 的满意度嵌入到乡镇治理体系的建构之中,这样才能改变单一的对上负责的绩效考核机制,并真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考核机制,真正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参与式”评价转型[18] ,进而消解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动机。

 基层治理公共性的成长和建构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及基层民主的发展密切相关,乡镇政府选择性治理的破解,需要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基层公共性与民主性在乡镇绩效考核体系这一场域中扎根成长,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及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注释 :

 ①资料来源:《G 市 2014 年乡镇(街道)和部门实绩考核细则》。

 ②资料来源:《第八届(2015-2016)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申报材料》。

 参考文献 :

 [1]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2]陈潭,刘兴云.锦标赛体制、晋升博弈与地方剧场政治[J].公共管理学报,2011(1):21-33. [3]秦晓蕾.我国乡镇政府绩效考核控制、博弈中的异化及改革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7(3):125-133. [4]吴理财.“管治”到“服务”——关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62-72. [5]白现军.从“一刀切”到“分类别”: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创新——徐州模式解读[J].行政论坛,2013(5):38-41. [6]鲁华君,陈学群.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乡镇政府绩效评价科学化的探索[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4):56-41. [7]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62. [8]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4-12. [9]李晗.城市郊区化背景下乡镇治理的制度困境[J].人民论坛,2014(32):36-38. [10]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2. [11]温丙存.三维型政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政权——基于贵州省桐乡的拓展个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1-60.

 [12]周庆智.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对 W 县的社会学考察[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55. [13]黄莺.我国北部省份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以河北省欠发达地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4-101. [14]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9(12):40-55. [15]陶郁,侯麟科,刘明兴,等.张弛有别:上级控制力、下级自主性和农村基层政令执行[J].社会,2016(5):107-130. [16]李世敏,吴理财.县政选择性治理的破解之道[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6-50. [17]李芝兰,刘承礼.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趋势、过程及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J].国外理论动态,2013(4):52-61. [18]黄俊尧.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型与路径依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4):44-52. 作...

篇六: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 问题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党员干部最贴近人民群众,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得最清楚,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直接破坏了党的群众基础,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本文以 XX 市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几年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和案例,结合走访调研的实际情况,对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表现形式及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探讨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力图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十九大报告则把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提到战略高度。反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打虎拍蝇”齐头并进。以农村基层为例,近年来随着大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资金和惠农政策资金的注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可支配的资金和资源逐年增多,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经不起利益诱惑的考验,利用做假账、虚报冒领、层层截留等方式大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公款和受贿,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腐败问题呈现出高发态势。要将基层腐败问题断根断粮,解决基层违纪违法则是必然,即抓早抓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腐败底线。课题组通过查阅、梳理、分析有关资料和参观XX 市兴宁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馆、赴兴宁区五塘镇英广村、西龙村等地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表现形式和呈现的特点、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力图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

 一、基层党员干部身份的界定 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在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场、乡、镇、村、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本文所涉及的基层党员干部,主要包括农村的党员干部,即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副主任、主任;还包括街道、乡镇街区干部、驻村党支部书记、行政村民兵连长、调解小组成员等不占职数的人员。关于大学生村官是否属于基层党员干部问题,课题组认为因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参与工作的性质判断,如果其参与的是农

 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事务,则属于本文研究的基层党员干部范围,如果参与的工作是为政府管理服务的或受政府委托而开展的,则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当前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有研究者提出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一是涉及占地补偿款等资金,二是涉案人员群体化,三是作案手段单一直接,四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五是财务管理极其混乱,缺乏透明度,六是受基层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基层干部选举工作中,贿选拉票的现象日趋严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选举秩序。”现有研究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指导性,通过对近年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例的分类统计发现,其中乡镇科级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占比较高;履职過程中因个人行为引起的违反八项规定和贪污受贿、失职行为较突出等。课题组通过对这些案例进一步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情况,对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凸显的一些共性特点进行总结。

 (一)

 主要表现形式

 1.扶贫领域违纪违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

 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成就。”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的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违纪违法问题层出不穷,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进程中“雁过拔毛”式的腐败呈现出趁机滋长之势。近几年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在扶贫领域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如隆安县某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违规分配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马山县某瑶族乡的村委会原副主任在危房改造工作中未正确履职等。

 2.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XX 迅速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全区各级认真执行,促进了党风政风的转变。但是仍有不少基层干部顶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如新江镇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违规大摆宴席;XX 区北湖街道某社区私设“小金库”等。

 3.违规参与或从事营利性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公职人员参与或从事营利性活动。对于党员干部参与或从事营利性活动历来是明令禁止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肩负着群众的期待,在利益诱惑面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置法律纪律于不顾,未能守住信念的防线、法纪的防

 线,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一再顶风违纪违法。如兴宁区某镇党委副主任违规参与营利性活动。

 4.为官不为,履职不力,违规办事。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一项关于不作为的调查显示,“为官不为”现象更多地发生在“县级部门”(47.1%),“乡镇部门”排在第二位(23.5%);由此可见,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最容易出现“为官不为”。[5 ]2018 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XX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加大专项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力度,对为官不为、履职不力的干部亮剑问责。在全区专项整治的有力举措下,XX 市各县区各部门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也严肃查处了一批不作为不担当、履职不力、违规办事的案例。如横县某村委会干部履职不力致使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享受水库移民扶持资金;XX 区坛洛镇某村委会主任违规为家人虚报冒领养老保险等。

 5.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当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忽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思想上出现松懈,信念不够坚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淡化,抵挡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逐渐滑向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泥潭,甚至私欲膨胀,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邕宁区某乡党员吸毒问题、参与赌博问题;隆安县屏山乡某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等 4 人索贿;上林县某村党总支部原书记、村委会主任骗取财政扶贫资金等。

 (二)

 呈现的特点

 1.利用职务便利的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例较为突出。经分析,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触犯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约束的违纪违法行为占比较高,主要体现为行贿受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类违纪违法行为变化较大,呈现出支付手段越来越隐蔽,形式灵活多变,所涉金额越来越大等特征。如商场购物卡、代金券、提货卡,非实名加油卡,高档消费场所会员卡等。

 2.违纪违法的手段多样,方式灵活,涉及面广。课题组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既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例,又有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既有系统性的窝案,又有个人作风问题的个案;涉及到中央八项规定、危旧房改造、征地拆迁、土地和工程项目、扶贫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多个领域。

 3.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偏低。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基层党支部的党员数量成倍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的结构也发生较大改变,这给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走访调研中发现,在出现违纪违法案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曾存在管理职责不明晰、管理混乱的问题,使得村委在管理过程中因制度不健全、指导性不强,碍于面子和人情的缘故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4.工作失职失责类问题突出,存在“慵懒散”。通过走访调研和案例分析发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动摇,工作激情与热情减退,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宗旨意识淡化,逐渐形成了“庸懒散”的价值取向,不愿向先锋模范看齐,无心于工作创新和提高效率。开展工作存在“懒”的惰性思想;缺乏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判断;遇到工作困难时有畏难情绪;以应付的心态面对上级检查、工作效率偏低质量又不高、工作态度较差,敷衍了事;工作纪律较散漫,“庸懒散”思想泛滥;上班期间心不在焉;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等,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当前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以 XX 市为例,立足基层党员干部为研究对象,既结合了当前我国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有研究的共通性、普遍性,也注重结合 XX 市基层党员违纪违法所呈现的特点,

 对基层党员违纪违法发生的原因进行较系统的全面分析。课题组认为,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理想信念较淡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必须时时刻刻紧绷理想信念这根弦,保持头脑清醒、筑牢思想防线,绝不能出现丝毫的松懈和动摇。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正是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想信念淡薄、缺乏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而發生违纪违法行为。理想信念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理想信念缺失的基层党员干部职责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淡化,他们不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个人私欲开始滋生,在侥幸心理的“助推”下谋利之心、贪腐之心不断膨胀,从而形成扭曲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思想道德滑坡,经不住诱惑。

 (二)

 教育水平和文 化素质偏低,政治意识不够强

 我国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政治意识不够强,从而导致他们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对党纪国法的约束力认识不足,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不强。同时受限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和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平时对政治理论和国家政策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平时一旦疏于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不扎实,极其容易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局限性。一种“吃点、喝点、捞点、拿点”问题不大的错误心理侵蚀了党员干部践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梳理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中,发现一些干部存在向群众伸手索要好处时,理所应当的认为“我为你办事,收点好处费是应该的”。这是典型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政治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

 利己主义,工作处理不公平

 从社会传统看,我国是一个重视人情的社会,不少人办事时信奉找熟人托关系。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基层党员干部在这种传统人情社会的不健康文化影响下,忘记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处理上有失公平。通过对 XX 市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梳理,发现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根源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与自身利益、亲戚朋友利益相关时,受利己主义思想影响,往往会失去党性和不顾原则,

 罔顾党纪国法,为自己和亲属开绿灯,违规操作而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错误道路。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的表现,当遇到关乎自身利益时,公平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

 (四)

 财务政务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自由与权利》提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那么这个笼子的牢固与否就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健全程度。基层财务政务公开和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权力过分集中但又缺乏有效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一言堂”、“家长制”。基层地区远离权力中心,上级指导和监督因距离远无法经常性、及时地指导和发现问题;一些农村地区财务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财务公开不到位不透明,财务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管理缺乏科学规范,账目记载混乱、管理人员不专业等,这就给那些抵挡不住金钱诱惑的党员干部提供了伸手之机。因此,基层财务政务公开和监管机制体制的不健全使得违纪违法成为一种可能。

 (五)基层力量较薄弱,监督和制约作用难发挥

 基层乡镇纪委一般由纪委书记、专职纪委副书记和纪委委员组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一般设有纪检委员一名,并设立

 村务监督委员会。从人员构成看,基层纪委成员多为兼任,工作难免存在职能冲突、工作合力不够、专业性不强等客观因素,制约了纪委监督作用的发挥。乡镇对农村基层的指导监督不够,农村基层本身人员配置不齐整,加之业务知识不够系统扎实,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基层纪检工作力不从心。我国农村基层空间分布较广,有的行政村远离乡镇,因此上级的监督缺乏长期有效的持续性;农村基层的同级监督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受传统的社会人情影响,有的干部碍于面子和人情关系,在开展纪检工作时心存顾虑、原则性不强,缺乏一追到底、层层问责的压力传导,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基层监督力量显得相对薄弱,监督和制约作用难以发挥实效,没有形成必要的惩戒效果,缺乏震慑作用和教育意义。

 四、解决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防治对策 针对大量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所呈现出的形式和特点,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一)拓展干部教育路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受教...

篇七: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部腐败案例分析———以广西为例郑明怀(广西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广西 柳州 54 500 6 )摘要: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村干部腐败现象,直接损害了 村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 人民群众对整个制度和政权的社会认同度,破坏了 党和政府的声誉与形象。

 针对广西村干部腐败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村干部腐败呈现出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多元化、 “小额工程”腐败增多等新特点。

 部分村干部思想蜕变、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强势地位、上级部门对村干部监督缺位、村干部腐败案件的查处难度大是导致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根据广西农村的实际情况,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保证国家惠农政策在广西农村的落实。关键词:广西农村;村干部腐败;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4 - 9 17 0 (20 13 )

 0 2- 0 0 4 3- 0 6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标志着 “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处在新的转型时期,尽管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反腐倡廉建设,但当前农村反腐败的形势和任务依然严峻,腐败在某种程度上有蔓延趋势,并且呈现出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多元化、 “小额工程”腐败增多等新特点。村干部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与形象,制约国家惠农政策在广西农村的落实。

 剖析当前广西村干部腐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治理,有助于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能为 “富民强桂”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一、当前广西村干部腐败特点(一)腐败手段多 样化手段多样化是广西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特点。

 税费改革前,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虚报冒领、低价私自出租、转让集体所有耕地、林地、荒地等集体资产资源,这些腐败的手段在农业税取消后依然存在。

 税费改革后,经济发达的村庄与经济落后的村庄,干部腐败的方式有较大差异。由于广西基层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广西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在建房、修路、建厂过程中的土地征用费或补偿费不断增多, 城乡结合部村庄的村干部腐败较为突出。

 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收稿日期:2013- 0 1- 0 9作者简介:郑明怀 (19 7 9 -)

 ,男,湖南邵阳人,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 :20 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2X Z Z 014 )43

 廉政文化研究 20 13年第 2期2006 年~2009 年之间村干部腐败案件 12 件,涉案 18 人,其中有 10 件 16 人为桂林市城乡结合部、经济发达村的干部所为,有 16 个涉案。

 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腐败的方式主要是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截留侵占中央和各级政府下拨的扶贫、救济、救灾等专项资金,如玉林博白县永安镇城治村的4 名村干部虚报冒领村民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村民申领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农村改厕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此外,也有村干部在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村建工程、沼气利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公开招标,收受对方贿赂,如 2010 年至 2011 年间,原岑溪市三堡镇月 田村党支部书记梁洪,在协助政府部门为农户办理危房改造补贴申请工作中,收取月 田村危改户好处费。[2](二)集体腐败增多 , 乡 村干部合谋腐败现象抬头由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 “两委”成员中处于核心位置,掌握着村里大部分事情的决定权,税费改革前村干部腐败往往以村支书和村主任居多。

 但税费改革后,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的不断发展,个人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集体腐败因责任主体分散,所有行为个体都不同程度地负有责任,相对于个体腐败行为,其压力和风险相对减小,因而集体腐败现象不断增加。

 一些村干部在共同私利的驱动下,结成了利益同盟,形成了利益风险共同体。

 如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沿河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委员、副主任、出纳、计生专干利用职务之便私分三农补贴款的腐败现象。职务犯罪案件 9 件,涉案 31 人,其中两件涉农征地案件共有 15 人涉案,涉案人员就包括村支部书记、村委副主任、计生专干、妇女主任等村干部。常化,村民要消除腐败将变得更加困难。取消农业税之后,广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专项资金,以及各种惠农政策方面投入的资[3]2009 年 1 月 至 2011 年 12 月 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检察院共查办区内村社干部①更为重要的是,村干部集体腐败一旦在村庄内部得以正金不断增多,出现了乡村干部合谋腐败的现象。

 如河池市一些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合谋通过索贿、克扣、套取、截留、挪用等方式在对农村危房改造实行资金补助中谋取好处。[4]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林业站领导和工作人员同阮围村等 3 个村的村干部, 在协助林业局实施公益林补植项目和从事发放本村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工作中,利用林业站掌管各村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存折、村委干部掌握存折密码的职务便利,私分公益林补偿款 30 多万。[5](三)涉案金额较大, 奢侈浪费等隐形腐败增多近年来,村干部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查处的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广西省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贪污、挪用、侵占公款的 8 件案件中,村干部涉案金额一般在 10 多万以上,多的达 203万余元。[6]事实上,村干部奢侈和浪费也是一种腐败行为:第一,奢侈和浪费的主体明确,即掌握村公共权力和资源的村干部。

 2010 年修订的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难看出,村干部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村干部则是组织、领导村政治、经济、社会等事务的人,其掌握的治村权依然是一种公权力;第二,从动机上来看,以权谋私的特征非常突出。

 公款吃喝吃的是国家的钱或村民的集体财产,表面上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实际上变相为村干部今后捞取各种好处提供了便利。

 第三,从后果来看,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侵犯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最终会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但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隐形腐败直接损害村民利益不明显,有潜在无形的特殊性,其危害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四)“小额工程”腐败成为 村干部腐败的新现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广西富民强桂战略的实施, 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修路架桥、厕所改造、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几万、几十万 “小额工程”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由于项目类型繁多等原因,发生在村庄道路建设等农村 “小额工程”领域的腐败时有发生。① 见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检察院撰写的 《广西贵港港北区检察院对涉农征地职务犯罪调查分析报告》。44

 二、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危害(一)村干部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 “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7]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村干部腐败现象,直接损害了村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干群关系紧张;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整个制度和政权的社会认同度,导致社会整合难度的加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如 2010 年 1 月 21 日《新京报》刊发 《举报者阮广睿之死》,阮广睿是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城街道东笋社区居民 (村民)

 ,因参与对村组干部涉嫌贪污腐败的举报,长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回应,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于 2010 年 1 月 11 日下午在右江区政府门外自焚身亡。[8]自《新京报》报道后,搜狐等门户网站、地方门户网站以及不少论坛都转载此文,而且将标题改为 《村民举报村干部腐败怕遭报复自焚 曾遭对方威胁》,用 “腐败”、 “自焚”字词来吸引网友的眼球,此事在网络上引起强大反响,给地方政府的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二)制 约国 家惠农政策在广西农村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是党和政府为了鼓励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包括各种制度、项目和措施。

 2004 中央 “一号文件”颁布实施至今,广西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直接面向农民发放的财政补助性资金逐年增加。

 农村危房改造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 年广西自治区党委、 政府决定利用 3 年时间,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实施广西贫困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以解决和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但由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多、监管难度大,少部分村干部在危房改造中的腐败行为比较突出:

 如 2010 年和 2011 年,短短两年时间,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 18 名村官因染指支[9]广西河池市先后查处危房改造领域的典型腐败案件 15 起,涉及乡村干部[4]2010~2012 年之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检察院每年都会侦结数起村官涉嫌危房改造贪腐的案件。[10]广西村干部担负着落实惠民政策重要责任,肩负着 “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大使命, 如果利用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就会给党和国家以及村集体造成重大的损失,就会严重影响中央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使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被截流,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农惠农项目陆续 “落马”。25 人,判刑 6 人,处分 22 人。的进程。(三)村干部腐败导致整个乡 村文明 的沦丧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等重要任务。

 村干部腐败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模式之中,甚至会成为农村社区一种被村民接受或默认的价值观。

 社会风气一旦被毒化,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一些不合理的陋习成为合理的存在。

 而整个乡村社会对腐败行为的默许,最终会形成农村文化心理的定势,并渗入村民的意识之中,由此影响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由于目前广西部分村庄信息相对闭塞,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民主意识不强,一旦党和政府倡导的先进文化不能够主导农村社区,腐败文化就会乘机而人,降低乡村社会的道德水准,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恶化乡风文明,带动民风颓败。三、村干部腐败原因分析(一)部分村干部思想蜕变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化,价值观扭曲,权力观错位,法制观念淡薄,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故产生畸形的价值观念,把村民赋予的权力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再加上权力本身具有的腐蚀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利益诱惑,使得一些村干部疏远了群众,忘了 “我是谁、为了谁”,“拿国家政策来做人情”,将低保等能给个人带来好处的名额暗中给自己的亲友[11]。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不良风气的郑明怀村干部腐败案例分析45

 廉政文化研究 20 13年第 2期影响,心理失衡,盲目攀比,出现不捞白不捞的错误思想,如梧州市长洲区平浪村干部搦学军在东窗事发之后反省时说 “不满足于村干部清贫的收入,盲目和社会上有钱人家攀比,结果私欲膨胀,把手伸向公款。

 ”[12](二)村民在村干部面前的弱势地位一方面,尽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群众自治性组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但是村民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而使权力在握的村干部成了 “脱缰野马”,给村干部腐败留下空间。

 另一方面,村民虽然对村干部腐败十分痛恨,但反对村干部有风险。

 如果只有单个或少部分村民反对村干部腐败, 反对者有可能遭受打击报复。

 由于全体村民或者大多数村民处在一个沉默的环境之中,村民反对的无用可能增加了村民反对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干部的腐败行为。(三)上级部门 的监督缺位一方面,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村干部只有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受贿行为,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范围。

 因而,一些基层政府对村干部腐败案件持 “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加之有的乡镇纪委书记分管的工作多而杂, 造成对村干部腐败案件打击不力, 给村干部腐败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税费改革之后,村干部的工资和村庄办公经费来自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乡镇政府有了控制村干部的有效手段,乡镇政府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村干部纳入 “责任——关系之中。—利益连带”的制度性[13]乡镇干部出于工作、感情、利益方面的考虑,对个别村干部的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村干部腐败案件的查处难度大村干部腐败虽然损害了村民的利益,但村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村民因乡里乡亲、拉不下脸面而不配合,取证特别困难。

 一些案件由于村级财务帐目管理不善,侦查机关调查收取证据不到位,数额难以准确认定。

 有些村干部腐败案件事实的证据认定比较单簿,如帐本已丢弃、销毁,难以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这也在客观上助长了村干部腐败的侥幸心理。四、广西村干部腐败的治理对策近年来,广西在惩治村干部腐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 “由于农村民主监督缺位乏力,导致村干部腐败时有发生。

 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财政投入增加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增长,一些新问题随之出现,因村财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管理无规章等引发了不少村民上访事件。

 ”[14]因此,对当前村干部腐败的形势要保持清醒认识,要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制度反腐。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加强教育, 提高村干部防腐的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7]。

 第一,思想教育是反腐败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是防治腐败的重要基础,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思想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现任村干部 “富民强桂”目标的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筑牢思想道德基础;第二,开展法制法规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纪检干部要到广西各地村 (自然村、屯)

 宣传法律法规,筑牢村干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 切实提高广大村干部遵纪守法的自 觉性; ...

篇八:乡镇基层工作案例分析

协商式治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制度绩效研究———基于安吉县 “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案例分析刘艳云(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30501)摘 要:基于我国社会转型背景,结合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和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现状,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安吉县 “政协委员工作室”基层协商式治理个案的分析,反映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制度绩效,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协商式治理模式中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路径。关键词:协商民主;协商治理;政协委员工作室;模式中图分类号:D664.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2811 (2015)04 -0061 -07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课题项目 (课题编号:XT201516)。作者简介:刘艳云 (1985—),女,浙江湖州人,法学硕士,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办公室副主任、校刊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变化,一场社会治理变革在基层社会悄然兴起,这场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民主协商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了协商式治理的新机制。这不但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的诸多难题,而且还给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深入研究基层协商式治理的新机制,对于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困境:社会关系的变迁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社会中退出,降低了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而新的农村自治主体关系又尚未完全定型,这使得解决基层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难以达成,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可以说,各种社会关系的变迁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调整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为了加快推进发展和建设,将党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以政治中心、意识形态中心和经济中心高度重合为主要特征的 “全能主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家行政权力可以不受约束扩展到社会的任何领域,行政机制是支撑和推动整个社会有效运转的核心机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并立与互动的新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国家与社会二合一的传统体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转变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实现从 “全能型政府”向 “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市场和社会必须成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客观上要求国家必须建立新的利益整合机制,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各个利益主体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二)城乡关系的新变化建国以来,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在城市发展中利用持续性和制度化的资源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乡村社会资源的 “空心化”,严重削弱了乡村社会自主发展的能力,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 1 6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4 期 NO. 4,2015

 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适时对城乡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始实施了以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战略。这对于乡村社会而言,国家从资源汲取者转变为资源给予者,从而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城乡经济关系的调整对城乡政治关系的调整,尤其是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调整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从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向国家主导的合作关系的转变,从而增强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三)基层治理主体间的新关系一方面是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变化。政府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通过制度化方式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农村,并为农村提供基本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是农民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变化。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在不断增强,他们要求在基层治理中拥有话语权,在基层公共事务中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愿望。基层治理主体之间关系模式的变化迫切要求改变以往行政控制为主要特征的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治理多元参与。二、出路:基层协商式治理的理论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协商的地位被提到更高的位置上,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需要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这说明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2015 年 2 月,中共中央引发了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可以说,协商民主是一种对多元主义背景下纷繁复杂的政治实践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性工具,也是迎接公共事务挑战、有效处理公共问题的手段,将协商民主运用到基层治理模式中去,已经成为近年来基层治理实践探索的一个方向。当前,探索基层协商式治理模式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协商政治制度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平等自由、民主协商、公平公正是政治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本表征。社会发展只有尊重差异消除冲突,倡导利益主体多元共处,才能实现社会运行和国家治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理论来看,它是以传统儒家 “和”文化为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的,所倡导 “天下为公”、 “君子和而不同”、 “和为贵”等思想与协商民主理论中强调的求同存异、协商、包容、维护公共利益的内涵是相通的,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也是相融合的。从我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来看,尽管大一统的皇帝专制政体缺乏平等与民主,但是政治制度设计中的协商、讨论、批评和谏议的传统一直为历朝历代所传袭,诸如皇帝朝会制度、谏议制度、监察制度和平民议政制度等等。可以说,传统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向,为当前探索基层协商治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贤达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一道,不断探索政治协商、民主合作、共谋国是的民主实现形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形成了以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这些具体的民主制度设计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穿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协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协商资源,是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制度设计的核心和价值指向,为基层协商式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基层协商式治理实践的制度源泉和实践支持。(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是我们党和各级政府所牢牢把握的群众观点。在此基础上确立的· 2 6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4 期 NO. 4,2015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的社会格局导致社会思想意识纷繁复杂,党在执政过程中要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就要扩大基层协商民主,而推行基层协商式治理,其本质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具体化,它推崇党和各级政府同群众之间、干部同群众之间、群众之间的社会协商对话,其具有民主协商主体广泛性、民主协商内容丰富性和民主协商机制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等优势,可以说坚定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探索基层协商式治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三、实证:安吉县 “政协委员工作室”的个案分析(一)研究个案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不可避免随之增加。然而安吉一直以来,在最基层的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农村的乡镇,除党政机构齐全外,还设有人大主席团,唯独政协缺少能够将工作延伸到基层的履职平台和工作载体,这一问题,无形中导致人民政协在履职中出现了悬空运转状态。县政协委员一年只参加一次政协全会,政协常委一季度只参加一次常委会,除部分委员参与县一级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等活动外,大部分基层委员在政协会议休会期间,无政协工作可做,群众不满意,委员有意见,对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的形象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导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职权存在 “越位”或 “缺位”现象。为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安吉县政协充分发挥自身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聚集的优势,利用政协委员来自不同行业、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特点,建立了一个通民情、解民意的窗口——— “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室自 2009 年运行以来,在服务民生、协助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地方政府与群众沟通、连通的桥梁和群众反映诉求、畅通民意的重要渠道。(二)安吉县 “政协委员工作室”的产生、发展及运行机制作为政协履职的一个重要措施, “政协委员工作室”所反映的一种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可以从权责配置与运作流程两个方面分析这一运行机制。1. 制度性要素:即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权限与职责在政协履职工作中的结构配置,它是运行机制中的制度性要素。(1)关于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定位:在委员工作室的定位上,委员工作室既不是职能部门,更不是法律部门、信访部门,而是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监督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在责任主体设置上,政协委员工作室不是县政协的下派组织,而是政协委员以更好地履职为民、服务民生为目标,在县政协支持和引导下,自愿申办、自主运作的履职平台。安吉县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完全体现了委员的主体能动作用,是在县政协的有限指导下独立运作的。(2)关于人选标准要求:承办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委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群众威信,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群众工作经验,对国家、地方的方针政策有基本的理解,熟悉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开办委员工作室是一项纯粹的义务劳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需要长期坚持,这对委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工作热情,提出了很高要求。(3)关于工作室的运作规范:一是制定了《委员工作室管理办法》。建立委员工作室,可以由政协委员个人申报,也可以由党派、界别、委组集体申报,申报程序包括提出书面申请、实地考察调研、制定工作方案、主席会议决定、报纸电视公布、正式挂牌成立等环节。县政协成立委员工作室领导小组,由县政协秘书长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县政协各专委会和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具体协调落实;县政协办公室具体负责委员工作室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工作,工作场地由办公室、提案委和所在乡镇协调落实;县政协提案委具体负责委员工作室的业务指导;委员工作室要按照 《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及委员工作室职责的具体要求开展工作。二是明确了 《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职责》。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收集、登记、整理社情民意;不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和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提案、信息、调研报告等形式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反馈;协调· 3 6 ·基层协商式治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制度绩效研究———基于安吉县 “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案例分析★刘艳云

 和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目前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约请有关部门向当事人作出说明。三是完善了 《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制度》。定期接待制度,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接待时间,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关注民生;走访群众制度,采取平时走访和重点走访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走访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登记存档制度,认真做好来访、来信、来电的登记工作,如实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好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结果反馈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办理结果要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总结汇报制度,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年终以书面的形式向县政协汇报。(4)关于支持保障措施:委员工作室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探索之初,安吉县政协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合理指导,向当地乡镇 (社区)领导争取支持,积极帮助委员工作室协调办公场所,选择群众较为集中、交通通讯便利的办公场地,承担工作室办公用品、电话通讯等费用,并协助工作室逐步制定完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2. 过程性要素:即政协委员工作室的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民意信息的收集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面询接待。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委员每周按规定时间在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通过面对面的座谈,掌握来访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并做好详细记录;二是视察调研。工作室的委员根据本地区一段时期内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形势和客观要求,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视察调研活动,并通过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