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
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有哪些_新冠肺炎疫情安全教育知识
目前我国疫情还是在常态化防控阶段,近期国内相继报道的本地疫情都能够快速应对,控制在局部范围内,而且全国从上至下有相对完整的应对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
1、科学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到医院就诊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自觉佩戴口罩。口罩佩戴要规范,让口罩紧贴面部、遮住口鼻。
2、保持社交距离
减少前往人群密集或相对密闭的场所,在公共场所内自觉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尤其要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近距离接触。
3、注意个人卫生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切勿用脏手触摸眼口鼻。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使用后的纸巾立即丢弃并洗手。
4、谨记食品卫生
始终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接触生鲜食材前后要及时洗手,未洗手不触摸眼口鼻;肉蛋海鲜类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
5、定时开窗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至少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转凉,气温日渐降低,开窗通风时也请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6、做好健康监测
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戴好医用口罩,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安全教育知识
放假即离校学生
1.提前了解家庭所在地的疫情情况。同学们离校前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庭所在地疫情状况。全国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校会根据疫情情况随时调整出入校管理措施,请同学们尽早离校返乡。
2.做好离校前安全防范工作。请大家在离校前做好宿舍安全检查,确保人走断电,拔下插头,锁好个人物品,关好门窗。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乡时要全程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在交通工具允许的情况下可携带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做好个人防护。
4.假期期间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减少不必要外出,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尽量不参加聚会、聚餐等集体活动,必须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5.假期期间与辅导员老师保持联系,做好健康打卡。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有确诊、密接等情况,请及时告知辅导员。
6.非必要不提前返校。离校同学如无特殊情况不提前返校。如有特殊原因需提前返校,请通过学生出入校系统向辅导员申请,批准后持七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入校。
7.开学返校若有新的要求和规定,学校会提前通知大家。
留校或暂缓离校学生
1.计划暂缓回家的同学,根据当地和家乡疫情情况尽可能提早回家,并及时告知辅导员行程变化。
2.留校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及时关注疫情防控信息,避免前往或经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尽可能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告知辅导员老师。
3.外出仍应按规定流程申报。当天出入校的,及时网上报备并按时返校;出校不离本市超过一天,需要按要求提前在网上申请,报辅导员审批;离本市后提前返校的,需提前在网上申请,报辅导员老师审批,审核通过后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入校。
4.入校时请自觉配合学校门卫做好个人证件、网上申报程序及其他相关信息证明核验,配合做好体温检测。
5.考虑到近期全国疫情情况变化,学校会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有关防控要求调整出入校园管控措施。如有政策,我们会及时发布通知,请大家密切关注并自觉遵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常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到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3.入室办公如何做?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必须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进行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若天气允许,保持会议室通风,若不允许,会议时间超过一小时,则开窗通风1次,每次30分钟
。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煮沸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至少消毒2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减少接触公共物表机会,可用随身携带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不参加聚会。
7.回到家中如何做?摘口罩前先做手卫生,摘掉口罩后严格六步法洗手。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外穿衣挂在入门处,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8.公务采购如何做?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9.工间运动如何做?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10.公共区域如何做?每日须对大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擦拭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1.医疗场所如何做?提前114或网上预约,减少候诊时间,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并带上手消液或酒精消毒湿巾,减少触摸医院物品,与其他就诊患者保持1米间隔,不与其他患
者同时进入诊室,离开医院后立即规范手卫生,消毒手机、医保卡等。
12.接收信函、快递如何做?戴医用口罩接收信函、快递,打开外包装弃去,然后及时洗手。
13.科学出行如何做?尽量错峰出行,提倡采用步行、骑行和私家车,减少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时应和其他行人保持适当距离,注意手部卫生;乘坐私家车时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多人乘坐应佩戴医用口罩,注意手部卫生,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洗手,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乘公共坐交通工具时分散就坐,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切记不可在车上吃东西,手不能乱摸车上物品,触摸公共用品后不触碰
眼口鼻。到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避免长时间逗留在候车大厅或者站台,旅途中如发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干咳)人员要远离并及时报告,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14.后勤人员如何做?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5.公务来访如何做?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进行扫码验码(健康宝、行程码)。无异常情况(发热、乏力、干咳、嗅觉减退、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此11类症状),且体温<37.3℃,方可入楼公干。
16.传阅文件如何做?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7.电话消毒如何做?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8.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19.正确洗手如何做?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CDC及WHO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刻需要洗手?(1)咳嗽或打喷嚏后
(2)照护病人时
(3)制备食品前、中、后
(4)饭前
(5)如厕后
(6)手脏时
(7)接触过动物后
20.口罩如何选?正确佩戴如何做?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潮湿立即更换
选择二:医用外科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潮湿立即更换
选择三: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6-8小时更换,遇湿或污染随时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口罩吗?(1)分里外:颜色深的是外面,较浅的一面是里面,紧贴皮肤
(2)分上下:有金属条的部分是口罩的上方,勿戴反
(3)双耳挂系带,鼻梁塑形,向下拉伸,覆盖口鼻及下巴
篇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到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必须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进行手卫生。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若天气允许,保持会议室通风,若不允许,会议时间超过一小时,则开窗通风1次,每次30分钟。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煮沸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至少消毒2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减少接触公共物表机会,可用随身携带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不参加聚会。
7、回到家中如何做?
摘口罩前先做手卫生,摘掉口罩后严格六步法洗手。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外穿衣挂在入门处,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8、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9、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10、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大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擦拭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1、医疗场所如何做?
提前114或网上预约,减少候诊时间,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并带上手消液或酒精消毒湿巾,减少触摸医院物品,与其他就诊患者保持1米间隔,不与其他患者同时进入诊室,离开医院后立即规范手卫生,消毒手机、医保卡等。
12、接收信函、快递如何做?
戴医用口罩接收信函、快递,打开外包装弃去,然后及时洗手。
13、科学出行如何做?
尽量错峰出行,提倡采用步行、骑行和私家车,减少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时应和其他行人保持适当距离,注意手部卫生;乘坐私家车时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多人乘坐应佩戴医用口罩,注意手部卫生,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洗手,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乘公共坐交通工具时分散就坐,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切记不可在车上吃东西,手不能乱摸车上物品,触摸公共用品后不触碰眼口鼻。到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避免长时间逗留在候车大厅或者站台,旅途中如发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干咳)人员要远离并及时报告,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14、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
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5、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进行扫码验码(健康宝、行程码)。无异常情况(发热、乏力、干咳、嗅觉减退、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此11类症状),且体温<37.3℃,方可入楼公干。
16、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7、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8、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19、正确洗手如何做?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CDC及WHO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
充分洗手。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咳嗽或打喷嚏后
(2)照护病人时
(3)制备食品前、中、后
(4)饭前
(5)如厕后
(6)手脏时
(7)接触过动物后
20、口罩如何选?正确佩戴如何做?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潮湿立即更换
选择二:医用外科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潮湿立即更换
选择三: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6-8小时更换,遇湿或污染随时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口罩吗?
(1)分里外:颜色深的是外面,较浅的一面是里面,紧贴皮肤
(2)分上下:有金属条的部分是口罩的上方,勿戴反
(3)双耳挂系带,鼻梁塑形,向下拉伸,覆盖口鼻及下巴
篇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
新冠疫情防疫小知识内容
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防控疫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新冠疫情防疫小知识。
1.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工具之一。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传播。在佩戴口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口罩,一般建议使用医用口罩或N95口罩;
(2)佩戴口罩时,应该将口罩紧贴面部,避免留有空隙;
(3)佩戴口罩时,应该避免触摸口罩的外表面,以免污染口罩。
2.勤洗手
洗手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流动水将双手湿润,取适量肥皂搓揉双手,包括手心、手背、指缝、指尖等部位,搓揉20秒以上,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3.保持社交距离
保持社交距离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公共场所,应该尽量
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此外,还应该避免参加人员密集的聚会和活动。
4.注意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2)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3)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室内通风。
防控疫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传播。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上述新冠疫情防疫小知识,共同抗击疫情。
篇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知识
新冠肺炎防控的知识大全
在心态上,做到既不恐慌,也不松懈,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加强科学防疫知识的学习,做好个人的常规防护,把防护措施做成习以为常的良好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冠肺炎的疫情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新冠肺炎小知识
?直接传播:
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
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
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体温检测
疫情防控,从我做起。进入冬季,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蠢蠢欲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仍在继续。常态化疫情防控还需大家的坚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防护。请各位家长坚持为幼儿每日监测体温(一日三测),并及时关注园所动态。不跨省域长途旅行,如离开居住地的,严格履行请假报告制度,孩子离开本市必须向本班老师请假,请假时需报告外出的时间和行程,如需出省,请自觉居家隔离14天,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在公共场所不触碰公共物品,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
居家
做好体温计、口罩及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的储备。
主动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建议早晚测量体温。
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及时清理室内垃圾。
室内通风换气,室内温度适宜时,尽量采取开窗通风方式。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衣被等经常清洗晾晒。
加强营养,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使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
及时做好手卫生。自室外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烹饪或准备食物前,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公共交通工具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免洗洗手液等物品。
乘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注意手卫生,减少不必要的触摸,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
在室外公交站台等候时,若人员稀少可不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乘车高峰期在室内公交(地铁)站台时,应佩戴口罩。
出租车、网约车载客期间乘客和司机全程佩戴口罩,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勤开窗通风。
骑行共享单车前,建议用消毒湿纸巾擦拭车把和坐垫部分,可不佩戴口罩。
尽量使用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摘下口罩,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将外穿衣物置于通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