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10篇

时间:2022-12-08 21:10:03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10篇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抽象COVID-19大流行导致社会压力和抑郁的整体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大学生在COVID-19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10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10篇

篇一: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抽象 COVID-19 大流行导致社会压力和抑郁的整体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大学生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影响其日常功能的因素。该研究侧重于四个主要方面,例如心理健康,性行为,对财务状况的担忧以及对医疗当局的信任。该研究基于一项专门设计的调查。该问卷是使用 Google 表单创建的,并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共享。共有 630 名学生参加了调查,由于数据不完整,17 项调查被排除在外,613 项调查(97.30%)被考虑进行最终分析。在隔离期间,68.0%的学生经历过害怕错过(FOMO)。共有 73.4%的人因在电脑前花费大量时间而感到沮丧。78.1%的受访者表示,研究动机显着下降。学生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明显不同。48.7%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财务状况。波兰经济状况令 86.4%的受访者感到担忧。共有 74.5%的学生表示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在大流行期间,59.0%的受访者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82.5%的受访者对疫苗接种的态度被描述为积极的。相对于 COVID-19 的整体流行病学状况,遭受负面心理影响的受访者比例令人不安。鉴于大流行的意外长度和严重性,我们建议更彻底地理解和解决学生的担忧。

 关键字:

 2019 冠状病毒病; 冠状病毒; 大流行;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对医疗当局的信任; 性行为; 财务问题 1. 引言 世卫组织于 2020 年 3 月 11 日将冠状病毒病定性为大流行[1]。COVID-19 大流行期间的心理健康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能涉及许多人[2,3]。时间表明,人类还没有为大流行的爆发做好准备。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已报告全球超过 4.86亿例 COVID-19 病例和 610 万例死亡(2022 年 4 月),不幸的是,这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4]。然而,COVID-19 大流行影响了所有人群,由于需要快速进步和自我发展,年轻人是遭受最严重痛苦的群体之一[5]。封锁和社会生活限制导致学生生活的三个重要领域发生变化 - 健康,财务和对当局的信任。

 从那时起,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3]。政府已经决定关闭边境和大学等公共建筑,从而迫使学生进行电子学习[6,7]。突然之间,他们失去了与其他学生的面对面接触。包括隔离在内的严格限制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增加了压力和孤独感[8,9]。

 新的现实对学生来说变得艰难,从那以后,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道路。仅在波兰,就有超过 750 万学生被剥夺了传统的教育模式[10]。大流行不仅对心理方面产生了影响,而且对经济方面也产生了影响[11]。这导致在大流行期间失去工作和就业机会的学生的财务状况发生变化[12,13]。就业机会的丧失导致经济不安全,导致心理健康紊乱[14,15]。

 尽管可以获得疫苗接种,但我们正面临即将到来的第六波 COVID-19 疫情,恢复到可能导致焦虑、压力和健康问题的限制[16]。需要彻底分析心理健康的紊乱,以避免在校学生和即将完全成熟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正在与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的情况。目前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一般的恐惧上,而不是多种因素,如心理健康、性行为、对财务状况的担忧和对当前流行病学状况的认识。在前几波 COVID-19 大流行中,焦虑和低生活满意度高风险的年轻人的患病率发生了显著变化[17]。生活习惯的负面变化以及坐在家中处于精神被动状态的时间增加可能与精神疾病的几率较高有关[18]。

 关于学生的一般健康状况,重要的是要评估他们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恐惧以及他们的身体活动(包括性行为)的状况。另一方面,为了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我们必须质疑他们对错过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的感受,他们的学习动机,对在线学习的看法,社交媒体消费,计算机使用,计算机设备对在线工作的充分调整以及对个人发展的担忧。

 必须解决的下一个因素是大流行爆发后学生的经济状况。为了评估这个问题,人们必须质疑他们自己的财务状况的变化,进一步质疑他们家庭成员的地位,并最终质疑他们所居住的国家(这里是波兰)的财务状况。在这部分研究中,由于政府对通货膨胀的管理以及该国的一般财富,各国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影响学生生活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对医疗当局的信任。在这里,我们包括学生对疫苗接种的态度,遵守 COVID-19 造成的国家限制以及有关大流行信息的一般状态。

 该研究旨在评估所有这些领域的变化,并突出每个病理领域中最突出的组成部分。这些研究可能对治疗师,管理人员和学生本身有用,通过针对和改善生活的特定领域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和社会剥夺。

 2. 材料和方法 2.1. 搜索方法

 使用快速复查方法收集证据[19]。该方法是适当的,因为这些综述旨在对 COVID-19 大流行等快速变化的情况进行及时和结构化的研究[20,21,22]。截至 2022 年 4 月 5 日,在 PubMed,Scopus 和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计算机化搜索。这些文章是从有大量研究文章的来源收集的,特别是关于教育机构的文章。Google 学术搜索用于仔细检查搜索结果,并搜索在原始数据库搜索过程中遗漏的任何相关研究。关键字搜索使用的术语包括 COVID-19 和学生,COVID-19 大流行或检疫,孤独感,心理健康和检疫,财务状况和大流行;这些是在标题,摘要和关键字部分中搜索的,作为先前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技术。关键字被定期使用,并使用高级搜索选项进行组合,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相关文章。布尔运算符(和,或)用于增加组合词的数量并提高搜索范围的有效性。对相关出版物的全文进行了审查,以纳入和排除,标准如下表 表 1 所述。在检索过程中,从数据库中提取了 79 篇文章。

 表 表 1.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参与者和数据收集程序

 我们的目标群体是至少自 2020 年 10 月以来一直接受高等教育的波兰大学学生。出于数据收集目的,学生被要求完成自我管理的在线问卷(Google 表单)。该研究的参与者通常是通过社交网络服务招募的。数据收集时间为 2021 年 4 月 30 日至2021 年 7 月 5 日。该研究对总共 630 名学生进行了研究 - 482 名女性(76.51%)和 148 名男性(23.49%)。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22.29 岁。(标准偏差 1.96)。与会者被告知,参与是自愿的,答案将保持匿名。研究组的特征如表 表 2 所示。答案从 Google Forms 转移到 Microsoft Excel;排除了 17 份不完整或不正确的问卷。因此,考虑了 613 项具有完整和正确答复的调查作为最终分析。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 StatSoft Inc.的 STATISTICA v. 13.3 软件用于确定所选响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表 2.学生群体的特征。

 在学生中,185 名(30.18%)学习医学和健康科学,21 名(3.43%)学习农业,兽医和生命科学,147 名(23.98%)技术和科学,260 名(42.41%)学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2.3. 调查的结构

 由 47 个(单选和多项选择题)组成的问卷分为 5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受访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大学,居住地和学习方式(1)。其余部分帮助收集了有关学生福祉(2),性取向(3),对财务状况的担忧(4)和对医疗当局的信任(5)的详细信息。学生可以选择五分 Likert 类型量表的答案,从“绝对是”到“是”,“我不知道”,“不”以“绝对不是”结尾。

 关于回答者信息的部分包括有关回答者的性别、年龄、大学、教师和研究年份的问题。我们询问了响应者目前居住的城市规模(<20,000,20,000-100,000 和>100,000 公民)。此外,我们询问了您所在大学的学习形式(固定,在线或混合),居住地(家庭住宅,住宿或宿舍)。

 调查的第二部分询问了孤独感的减少,学习的动机(包括学生之间的竞争),希望像大流行之前一样恢复学习。我们质疑学生是否更喜欢保留实践课程并在线讲座。通过质疑学生对自己健康和家庭成员福祉的恐惧来评估幸福感。我们询问了烟草和酒精的消费情况。接下来,我们询问了与同龄人和家人的联系。调查问卷询问了在社交媒体上和一般在线上花费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开始向响应者询问对错过的恐惧(FOMO)以及专家帮助的必要性。

 关于性行为的问题包括性活动,频率和满意度的变化。一个问题涉及参与者关系的状况。接下来,我们询问与伴侣的关系是否有任何变化。除了性活动和关系外,我们还询问了身体活动,爱好和空闲时间的变化。

 调查的第四部分询问了大流行的财务方面,包括在线学习硬件缺乏资金。我们还询问了对波兰的财务状况,未来职业发展以及响应者和响应者家庭的财务稳定性变化的担忧。此外,我们质疑就业状况和月收入的变化。

 最后,最后一部分与对医疗当局的信任有关。为此,我们询问了寻求与 COVID-19 相关的信息的来源和频率。此外,我们转向了波兰学生对疫苗接种的态度。我们质疑在学生中最受欢迎的疫苗类型。最后一个问题与免疫接种后的不良事件有关。

 最有趣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中。

 2.4. 卡方检验

 卡方 χ 2 test 用于确定变量是否相互依赖,比较这些变量的预期值和观测值以及它们之间的标准偏差。对差异的检查可以确定它们是否是主要差异,并得出结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影响[23]。获得的统计检验和自由度允许追踪统计显著性。根据变量的分布开发了一个应急表,可以确定有多少学生对一对问题以及其余不同答案组合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最后一步是选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响应(p 值不大于 0.05)。

 元分析和优势比( OR )

 Meta 分析是两项或多项独立研究结果的统计组合。对于荟萃分析的需求,答案已经转化为二分法的回答。“绝对是的”和“是的”被算作“肯定的”,其余的答案被算作“否定的”。在所提出的研究中,这些分析用于检查不同的变量如何影响特定的变量。选择 p 值低于 0.05 的那些。还有必要编制一个应急表。赔率被定义为成功与失败的比率。在这项研究中,成功被认为是“积极的”,失败被认为是“消极的”反应。比值比(OR)是两组(即被测试(暴露)组和参考(非暴露)组)的测试变异性中的比值比[24]。

 OR = P(A)1 − P(A)P(B)1 − P(B)

 (1) 哪里:

 P(A)

 = 测试组中的“阳性”; 1 − P(A)

 = 测试组中的“阴性”; P(B)

 = 参考组中的“阳性”; 1 − P(B)

 = 参考组中的“负”。

 OR 值越高,意味着变量越多,影响分析方面的可能性就越大。OR > 1 表示测试组的几率大于参考组的几率。目的是确定有多少变量影响所检查的方面。这在包含 OR、p 值、置信区间及其截止点的森林图中进行了说明。

 3. 结果 3.1. 学生的福祉

 与 COVID-19 相关的封锁措施导致 81.1%的受访者缺乏与同龄人的联系,并诱使 79.3%的受访者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更多时间。在隔离期间,68.0%的学生患有害怕错过(FOMO)的疾病,尤其是那些声称在社交网站上花费更多时间的学生(p <0.0001)。这组学生也缺乏与同龄人的联系(p <0.0001),并希望回到非远程学习(p < 0.0001)。此外,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更多时间与在电脑前花费更多时间的挫败感有关(p <0.0001)。一般而言,62.5%的受访者希望回到非远程课程,其中 73.4%的受访者因在计算机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感到沮丧。这种挫败感是与同龄人缺乏接触的远程学习者(p = 0.0166)的特征(p <0.0001),导致学习动机降低(p <0.0001),需要专家干预的精神恶化的主观感觉(p = 0.0003),并导致更频繁地检查有关波兰大流行的

 信息(p = 0.0009)。78.1%的受访者表示,研究动机显着下降。它还与 FOMO(p <0.0001)相关,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与平等者接触的需求(p <0.0001)和学生之间竞争的印象(p = 0.0006)。在研究小组中,19.4%的学生认为同事之间的竞争加剧,其中 36.4%的学生表示他们糟糕的心理健康需要专家干预。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还被问及他们在大流行期间如何度过空闲时间。其中 34.1%的人将其用于体育锻炼,45.9%的人将其用于爱好。声称从事业余爱好的受访者(46.0%)似乎也有身体活动(p = 0.0300),对回到非远程学习的兴趣较小(p = 0.0275)。所提出的研究表明,身体活动似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身体活跃的学生倾向于吸烟较少(p = 0.0497),他们感到不那么孤独(p = 0.0083)。在荟萃分析过程中,研究了孤独感对学生功能和福祉其他方面的影响(图 图 1)。

 图 图 1.孤独感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3.2. 性行为

 在调查中, 21 . 5% 的受访学生对更为有趣,其中 16 . 6% 的学生在大流行期间性生活更活跃, 14 . 2% 表示对自己的性生活更满意。另一方面,17.6%的受訪者對性活動感興趣較低,19.6%的受訪者聲稱性活動減少,16.3%的受訪者表示性滿意度較低。只有 6.5%的受访者在大流行期间结束了关系。共有 12.3%的学生在封锁期间宣布进入新的关系。共有 1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与当前伴侣的关系恶化,而 20.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与伴侣的联系有所改善。卡方检验证实,学生的性活动可能受到对其健康的担忧的影响(p = 0.0004)。对回应的分析表明,在肯定担心自己健康的受访者组中,对性活动的兴趣肯定降低了,但在自称相当担心的组中,对的兴趣有所增加。在宣布缺乏健康担忧的群体中,对的兴趣没有改变。对数据的荟萃分析显示,对性活动更感兴趣的人也倾向于吸烟更多(p = 0.0200),患有 FOMO(p = 0.0325),并对他们的计算机无法适应教育平台的要求感到沮丧(p = 0.0141)。

 对财务状况的担忧

 48.7%的受访者的个人财务状况令人不安。在大流行期间,76.0%的人失去了工作,26.4%的人表示与封锁前相比,他们每月花的钱更少。学生也担心家庭的经济状况(37.2%)。卡方测试和对回应的分析表明,不担心自己财务状况的人(25.4%的受访者)也不担心自己的健康(p = 0.0002)。对数据的荟萃分析证明,对个人财务状况的担忧会增加吸烟的烟草制品数量(p = 0.0214)和饮酒量(p = 0.0500)。然而,在大流行开始后,一般人群中酒精消费量的增加在统计学上并不显着(p >0.05)。这组...

篇二: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第19卷第3期 2021 年 6 月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 urna l

 o f

 J i nzh o u

 M e d i ca l

 U n i v ers it y (S oc i a l

 S c i en ce

 E d iti o n)

 V o l .

 1 9

 N o . 3

  Jun. , 2021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锦州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孙铭 ,郝春艳,邸兴伟,李晓东,王熠 (锦州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摘 要】目的 调查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锦州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样法,选取

 2020 年 9 月 1 日 -2020 年 10 月 31 日锦州市 3 所高校内的大学生合计 1 500 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网络匿名填写问 卷的形式,包含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结果 共纳入有效问卷 1 45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6 . 8 % 。大学生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得分为(56 . 47±6 . 35)分。其中,无焦虑大学生

 808

 人(55 . 65% ),存在焦虑的大学生

 644

 人

 (44 . 3 5% ),包含轻度

 362

 人(56 . 2 1 % ),中度

 2 1 7

 人(33 . 70 % ),重度

 65

 人( 1 0 . 09% )。焦虑检出率为

 44 . 3 5% 。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 期间,锦州市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影响因素包括年级、专业、生源地、新冠肺炎了解程度、每周外出频次、睡眠质

 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和焦虑来源,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和针对性、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 395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 3068(202 1 )03 - 0065 - 05

  自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我国采取迅速而果断的封闭隔离举措应对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在短时间取得显著成效 [1] 。而面对当下依旧严峻的国外疫情形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是目前防控的重点所在 [2] 。随着国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锦州市高校大学生目前均已陆续复学复课。而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由于生源地的复杂性、人员流动密集性等原因,其校外活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加之经历了超长假期、线上授课 以及社交方式的变化,复学后导致各种矛盾交织, 学生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条件下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 [4] 。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有必要。本研究选择锦州市 3 所高校大学生共计 1 500 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旨在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 2020 年 9 月 1 日 -2020 年 10 月 31 日期间锦州市 3 所高校 大学生合计 1 500 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 龄≥18 周岁;自愿参与本研究。

 2.

 调查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生成网络问卷,由高校辅导员或任课教师将问卷链接发送到学生微信群或 QQ 群,并遵循保密性原则,全程匿名填写。为避免问卷重复,研究者应在后台禁止同一客户端问卷的二次提交。所有参与的学生均被详细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流程,在自愿参与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数据结束后,采用双人核对录入法,剔除逻辑不清的问卷,最终共纳入 1

 45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6 . 8% 。

 3.

 调查工具。一是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自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含性别、民族、年级、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新冠肺炎了解程度、对疫情防护态度等。该问卷初步拟定后经过 3 轮专家函询并修正,且在大规模发放前首先进行小范围的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 优化问卷内容,使其逐渐具备专业性和可操控性。

 二是焦虑自评量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 ing anxiety scale,SAS)

 [5] 判断学生的焦虑状态。该 量表最早由 Zung 等人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心理研究领域。包含 20 个条目,百分制计分,

 【收稿日期】

 2020-11-12 【作者简介】

 孙铭 ,女,1994 年生,辽宁盘锦人,助理实验师,硕士。

 【通讯作者】

 郝春艳,女, 1 963

 年生,辽宁锦州人,教授,硕士。

 66

 每条目均为 4 级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学生的焦虑程度越重。焦虑程度划分如下:<50 分为无焦虑; 50~59 分代表轻度;60~69 分代表中度;≥70 分代表重度。其

 C r o nb ach ’ s α = 0 . 832 ,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三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6] 评估大学生的睡眠情况。该问卷由 Buyss 等人设计、刘贤成等修订汉化而来,包含 18 项条目、7 个维度,分别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项维度计分范围在 0~3 分之间,最高得分 21 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其中, ≤7 分表示睡眠较好,>7 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经检验其

 Cr o nb ach ’ s α = 0 . 842 。

 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21.0 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 (%)

 表示,独立样本率的比较用 x 2 检验;影响因素分 析使用

 L og is ti cs

 回归模型;

  < 0 . 05

 表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详见 表 1。

  表 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

 性别

 男性

  742 51.10

 女性

  710 48.90 民族

 汉族

  1 087 74.86

 少数民族

  365 25.13 年级

 大一

  304 20.94

 大二

  294 20.25

 大三

  542 37.33

 大四 / 大五

  312 21.49 专业

 医学类

  413 28.44

 非医学类

  1 039 71.56 生源地 来自疫情区

 246 16.94 来自非疫情区

 1 206 82.83 家庭人均月收入 3000 元及以下

 473 32.58 3000~5000 元

 525 36.16 5000 元及以上

 454 31.27 疫情关注度 很关注

 506 34.85 一般关注

 753 51.86 不关注

 193 13.29 每周外出频次 0 次

 581 40.01 1~3 次

 725 49.93 > 3 次 146 10.06 自我防护态度 很好

 588 40.50 一般

 591 40.70 较差

 273 18.80 睡眠质量 较好

 928 63.91 较差

 524 36.09

 2.

 锦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本次调查结果中,大学生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得分为

 ( 56 . 47 ± 6 . 35 )

 分。其中,无焦虑大学生

 808

 人

 ( 55 . 65 % ),存在焦虑的大学生

 644

 人

 ( 44 . 35 % ),

 包含轻度 362

 人

 ( 56 . 2 1 % ),中度

 2 1 7

 人

 ( 33 . 70 % ),重度

 65

 人

 ( 1 0 . 09 % ),焦虑检出率为

 44 . 3 5% 。

 3.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影响高校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单因素分析。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可能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新冠肺炎了解程度、每周外出频次、睡眠质量下,学生的焦虑情况具有显著差异

 (

 < 0 . 05 )

 (见表

 2 )。

 67

 表 2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影响锦州高校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项目 焦虑

 4.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影响锦州高校大学生焦

 虑情绪的多因素分析。对表 1 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赋值 (见表 3)。然后以这些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学生是否存在焦虑作为因变量,进行 logis- tics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专业、生源地、新冠肺炎了解程度、每周外出频次、睡眠质量是疫

 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影响在校大学生焦虑产生的主要 因素

 (

 < 0 . 05 )

 (见表

 4 )。

 三、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存在

 焦虑的数量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可能为:高年级的

  表 3 分类变量赋值表

 自变量 赋值方式

  年 级 专 业 生源地

 新冠肺炎了解程度

 每周外出频次睡眠质量

 大一 =0,大二 =1 ,大三 =2,大四 / 大五 =3

 医学类 =0;非医学类 =1

 来自疫情区 =0,来自非疫情区 =1

 非常了解 =0,一般了解 =1 0 次 =0,1~3 次 =1 ,> 3 次 =2

 较好 =0,较差 =1

  是( =644)

 否 ( =808)

 统计值

 值

 性别

 男性

 326 ( 43 . 94 )

 4 1 6 ( 56 . 06 )

 0.107 0.744

 女性

 3 1 8 ( 44 . 79 )

 392 ( 55 . 2 1 )

 民族

 汉族

 473 ( 43 . 5 1 )

 6 1 4 ( 56 . 49 )

 0.700 0.403

 少数民族

 1 68 ( 46 . 03 )

 1 97 ( 53 . 97 )

 年级

 大一

 1 07 ( 35 . 20 )

 1 97 ( 64 . 80 )

 27.070 < 0.001

  大二

 1 20 ( 40 . 82 )

 1 74 ( 59 . 1 8 )

  大三

 大四 / 大五

 254 ( 46 . 86 )

 1 63 ( 52 . 23 )

 288 ( 53 . 1 4 )

 1 49 ( 47 . 77 )

 专业

 医学类

 1 5 1

 ( 36 . 56 )

 262 ( 63 . 44 )

 14.818 0.002

 非医学类

 493 ( 47 . 45 )

 546 ( 52 . 55 )

 生源地 来自疫情区

 1 43 ( 58 . 1 3 )

 1 03 ( 4 1 . 87 )

 22.779 < 0.001

 来自非疫情区

 家庭人均月收入 3000 元及以下

 50 1

 ( 4 1 . 54 )

 2 1 7 ( 45 . 88 )

 705 ( 58 . 46 )

 256 ( 54 . 1 2 )

  4.197

 0.123 3000~5000 元

 5000 元及以上

 24 1

 ( 45 . 90 )

 1 86 ( 40 . 97 )

 284 ( 54 . 1 0 )

 268 ( 59 . 03 )

 新冠肺炎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488 ( 47 . 20 )

 546 ( 52 . 80 )

 11.760 0.001 一般了解

 1 56 ( 37 . 32 )

 262 ( 62 . 68 )

 疫情关注程度 很关注

 232 ( 45 . 85 )

 274 ( 54 . 1 5 )

 4.468 0.107 一般关注

 3 1 6 ( 4 1 . 97 )

 437 ( 58 . 03 )

 不关注

 每周外出频次 0 次

 96 ( 49 . 74 )

 285 ( 49 . 05 )

 97 ( 50 . 26 )

 296 ( 50 . 95 )

  8.928

 0.012 1~3 次

 > 3 次 302 ( 4 1 . 66 )

 57 ( 39 . 04 )

 423 ( 58 . 34 )

 89 ( 60 . 96 )

 自我防护态度 很好

 243 ( 4 1 . 33 )

 345 ( 58 . 67 )

 3.729 0.155 一般

 276 ( 46 . 70 )

 3 1 5 ( 53 . 30 )

 较差

 1 25 ( 45 . 79 )

 1 48 ( 54 . 2 1 )

 睡眠质量 较好

 37 1

 ( 39 . 98 )

 557 ( 60 . 02 )

 19.935 < 0.001

 较差

 273 ( 52 . 1 0 )

 25 1

 ( 47 . 90 )

 68

 表 4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影响锦州高校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自变量

 β

 W a ld

 P

 OR

 年级 大一

 —

 — —

 — —

 1

 大二

 0.220 24.372 < 0.001

 1.246 大三

 0.466 25.515 < 0.001

 1.594 大四 / 大五

 0.573 27.263 < 0.001

 1.773 专业

 0.342 12.641 < 0.001

 1.408 生源地

 - 0.770 20.724 < 0.001

 0.463 新冠肺炎了解程度

 0.478 13.591 < 0.001

 1.613 每周外出频次 0 次

 — —

 — —

 —

 1

 1~3 次

 - 0.327 7.283 0.007 0.721 > 3 次 - 0.364 6.927 0.008 0.695 睡眠质量

 0.421 17.506 < 0.001

 1.524

 学生会面临毕业、考研、择业等多重压力,加之受疫情因素影响,各大高校教学进度难免放缓,教学方式多由线下教学改为部分线上教学 [7] ;同时部分 单位岗位招聘信息延迟发布,以及岗位数量较往年有限等,学生面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压力,导致其 焦虑情绪较往年加重 [8] 。学校相关部门应做到急学 生之所急,完善临近毕业学生与社会岗位的对接工 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招聘信息和就业渠 道,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数。辅导员老师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工作,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减少学生在择业方面的心理压力。

 来自疫情区的大学生因为家乡疫情仍然存在, 担心无法顺利返校、忧心家人等原因,压力有所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区学生的发生焦虑比重明显高于非疫情区学生(

 < 0 . 05 )。高校要及时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切实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同时保证其如期完成线上教学进度,减少其因与校内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造成的心理落差。同时,研究证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焦虑程度明显轻于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可能由于医学专业学生出于职业本能,更加重视对疫情动态的了解,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懂得如何应对,因此伴随更加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睡眠质量好坏也与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 3 亿余人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其中,3/4 入睡时间超过晚间 11 点,1/3 在凌晨 1 点以后入睡 [9] 。而当下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压力,睡眠障碍问题更加严重。

 研究表明,超过 1/5 的大学生存在入睡困难症状 [10]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学生长时间居家,虽然大部分学生睡眠时间有所增多,但入睡时间整体延迟了 2~3h [11] 。复学后学生短时间内无法调整自 己的生物钟,导致白天无法高质量完成课业任务, 使学生的负性情绪不断积攒,进一步影响夜间睡眠,形成恶性循环。辅导员可引导学生逐步调整作息时间,并鼓励其向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寻求帮助,找出导致失眠的压力来源,排解不良情绪。

 在针对“新冠肺炎了解程度”这一项调查中, “非常了解”人数为 1 034 人,在总调查人数中占比高达

 75 . 2 1 % 。这表明经过国家数月内的有效防 治和宣传,大学生对新冠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对 国家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普遍积极的态度。当然,在 对疫情“一般了解”的大学生中,其焦虑程度比重 仍会明显高于对疫情充分了解的大学生,说明对新冠的有限或错误认知,仍会诱导学生形成消极情绪,要注意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宣教,可以通过引导并督促学生每日固定时间收听新闻联播、阅读“学习强国”APP 等不同渠道加深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理解。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每周外出频次减少, 大学生存在心理焦虑的人数比例逐渐升高。大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外,丰富的校外娱乐和社会活动构成了当下大学生普...

篇三: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人们的生理健康已经得到基本保障的时候,却发现失去了心灵的寄托,失去了心理上的健康。我们大学生虽然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也面对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指导大学生学会多种调试方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们,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

 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

 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然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大学里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感觉好孤独。’有的同学从未离开国家,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的较少,而另一个方面,学生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在“目前,你感到最苦恼的事”的调查中,有 80%的学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

 三、自卑与自负两级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导致这种大学生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合心理上的潜力。

 综上所论,我们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并给予同学们一定程度上的关照与呵护。

  在面对烦恼,爱情,宿舍的小摩擦,被这些烦恼牵扯,似乎心思就全被拉过去,全世界都是烦心事。而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学会谅解,试着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学会舍得,也会得到心灵上的安然。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养成的必要条件。在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对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面对价值观念多元,面对新闻舆论冲击,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泰然处之。我们的心理也要拿起武器,端起一把 AK-47,横扫那些能克服的人性弱点,把勇气拿出来,把好心态摆出来,然后乐观积极的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同时,这也将会是对心理的最严峻的考验!

  化学**班

篇四: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生心理健康

 1. 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A、金钱 B、时间

 C、生命( ( 正确答案) )

 D、自由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 正确答案) ) B.提升应对问题技能( ( 正确答案) )

 C. 促进心理健康水平( ( 正确答案) )

 3. 心理健康与学生成才的关系

 A.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 正确答案) ) B.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 正确答案) )

 C.心理健康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基本需求( ( 正确答案) )

 4.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方法有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等。

 对( ( 正确答案) ) 错

 5. 提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A.柏拉图 B.路桑斯( ( 正确答案) )

 C.班杜拉

 D.马斯洛

 6. 最具个性的、別人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每个人所拥有的

 A.经济资本 B.人力资本

 C.社会资本

 D.心理资本( ( 正确答案) )

 7. “瓶子中的跳蚤”“被铁链拴住的大象”等故事可以启发个体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习得性无助( ( 正确答案) )

 C.记忆偏差

 D.马太效应

 8. 人生发展的资本是

 A.经济资本( ( 正确答案) ) B.人力资本( ( 正确答案) )

 C.社会资本( ( 正确答案) )

 D.心理资本( ( 正确答案) )

 9. 心理资本的要素是

 A.自信( ( 正确答案) ) B.希望( ( 正确答案) )

 C.乐观( ( 正确答案) )

 D.韧性( ( 正确答案) )

 10. 心理资本的作用是

 A.增强个体自我意识( ( 正确答案) ) B.提升个体竞争优势( ( 正确答案) )

 C.推动个体自身发展( ( 正确答案) )

 11. 如何开发心理资本?

 A. 赋予成功体验,开发自我效能感( ( 正确答案) ) B.规划职业生涯,对生活充满希望( ( 正确答案) )

 C.积极认知和归因,促成乐观心态( ( 正确答案) )

 D.理性应对逆境,增强个体韧性( ( 正确答案) )

 12.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心态

 对( ( 正确答案) )

 错

 13. 体验成功是开发大学生自信的有效方法

 对( ( 正确答案) ) 错

 14. 乐观归因训练的核心思想是学会重新解释和接受过去的失败、错误和挫折。

 对( ( 正确答案) ) 错

 15. “来者不拒,去者不究”遵循了( )原则。

 A.信息保密 B.来访自愿( ( 正确答案) )

 C.价值中立

 D.启发预防

 16. 最常见、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咨询形式是( )。

 A.面询(门诊咨询)( ( 正确答案) ) B.电话咨询

 C.信件咨询

 D.互联网咨询

 17. 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姆

 D.弗洛伊德( ( 正确答案) )

 18. 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华生( ( 正确答案) )

 D.班杜拉

 19.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华生

 D.班杜拉( ( 正确答案) )

 20.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

 A.健康人群( ( 正确答案) ) B.病态人群

 C.精神病人

 D.存在心理问题的“灰色”人群( ( 正确答案) )

 21. 心理健康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A.精神分析理论( ( 正确答案) ) B.行为主义理论( ( 正确答案) )

 C.人本主义理论( ( 正确答案) )

 D.认知心理理论( ( 正确答案) )

 22. 潜意识包括( )

 A.原始冲动( ( 正确答案) ) B.各种本能( ( 正确答案) )

 C.欲望( ( 正确答案) )

 D.习惯

 23.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 )构成。

 A.灵我 B.自我( ( 正确答案) )

 C.超我( ( 正确答案) )

 D.本我( ( 正确答案) )

 24.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斯金纳 B.马斯洛( ( 正确答案) )

 C.班杜拉

 D.罗杰斯( ( 正确答案) )

 25. 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精神病

 对 错( ( 正确答案) )

 26.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

 对( ( 正确答案) ) 错

 27. 阿尔波特.埃利斯提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对( ( 正确答案) ) 错

 28. 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仅要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还要解决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对 错( ( 正确答案) )

 29.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

 对( ( 正确答案) ) 错

 30.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斯金纳 B.罗杰斯

 C.詹姆斯

 D.冯特( ( 正确答案) )

 31. 俗而言,心理健康是在同等环境下,( )的人

 A.更坚强 B.更快乐

 C.活得更久( ( 正确答案) )

 D.生活水平更高

 32. 在同一时空下,周围人都没有的感觉,可是当事人有,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妄想 B.幻觉( ( 正确答案) )

 C.想象

 D.意淫

 33. 健康包括( )。

 A.身体健康( ( 正确答案) ) B.心理健康( ( 正确答案) )

 C.道德健康( ( 正确答案) )

 D.社会适应良好( ( 正确答案) )

 34. 心理现象包括( )

 A.心理过程( ( 正确答案) ) B.意识过程

 C.个性心理( ( 正确答案) )

 35. 个性心理包括( )。

 A.认知过程 B.个性心理特征( ( 正确答案) )

 C.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 ( 正确答案) )

 36.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需要 B.能力( ( 正确答案) )

 C.气质( ( 正确答案) )

 D.性格( ( 正确答案) )

 37. 心理健康的评价原则包括( )。

 A.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 ( 正确答案) ) B.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 ( ( 正确答案) )

 C.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 ( 正确答案) )

 D.人格(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 正确答案) )

 38. 浙江大学心理学者马建青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A.智力正常 ( ( 正确答案) ) B.情绪稳定( ( 正确答案) )

 C.意志健全 ( ( 正确答案) )

 E.人格完整协调 ( ( 正确答案) )

 F.自我评价正确( ( 正确答案) )

 G.人际关系良好( ( 正确答案) )

 H.能适应社会( ( 正确答案) )

 39. 妄想的主要表现有( )

 A.被害妄想 ( ( 正确答案) ) B.自我妄想

 C.关系妄想

 D.夸大妄想( ( 正确答案) )

 40. 情绪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属于高级心理现象。( )

 对 错( ( 正确答案) )

 41. ( )是自我认识的核心部分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 ( 正确答案) )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悟

 42.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是

 A.自我调控( ( 正确答案) ) B.自我把关

 C.自我认识

 D.自我体验

 43. 情商高自控能力强,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哪一部分?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理想自我 ( ( 正确答案) )

 D.心理自我

篇五: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下的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疫情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未正式开学前,个别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提到议事日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利用网络资源对所有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及时疏解孩子们心理的郁积。但是,这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这是一个值得学校、老师、家长

  都应细细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疫情 心理健康 安全教育 锻炼意志 化解郁积 2020 年注定不平凡。一场新冠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党中央部署,举全国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致敬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人

 们,致敬后方大爱无疆的支援者。

 疫情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未正式开学前,个别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提到议事日程,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利用网络资源对所有学生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辅导,及时疏解了孩子们心理的郁积。但是,这 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居家学习期间,

 很多良好行为习惯都丢失。这是一个值得学校、老师、家长都应细细思考的问题。

 学校复学后,某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向学校反映,有个孩子隔三差五的不来上。因其父亲较为笨拙,母亲为弱智, 所以无法和其父母联系,每次都是和村干部联系,麻烦村干部去她家看看。幸好,每次都是在家里。问其原因,要么是因为下雨没有伞,要么是因为修路无法通过,要么是其他原

 因。总之,该名孩子最终未到校上学。某天,该名孩子的班主任再次反映该名孩子未到校上学。班主任再次联系村干部,村干部回话说早晨看到其父亲和该名孩子及其妹妹已经离家。经班主任多方打听,该名孩子的妹妹已经到了幼儿园,

 但该名孩子就完全没有消息了,此时也联系不上其父亲。所以,在学校决定,组织部分老师在校园周边附近寻找。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仍为找到。此时,在学校带班的另一名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已经到校。我们就奇怪了,我们在校园周边到处都未能找到,她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经过后面询问, 她是在面馆吃了面条后才到学校,到学校时离学校规定的到校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中午时分,学校校长、分管领导、心理健康老师、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对该名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仔细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因其父母能力有限, 对其管理不到位,也管不住。加之疫情期间的居家影响,让 其形成了散懒、拖拉的性格,没有时间观念,比较随心所欲。

 学校相关老师从心理方面、性格方面、习惯方面等对其进行了教育。该名孩子也爽快地答应了,表示以后要按时到校、认真学习。

 复学期间,某村小负责人报来一消息,五年级某女生在上学途中被一陌生人猥亵,学校校长、相关负责人、心理健康老师等马上到该村小核实情况。村小负责人口述当天该名女生未到校,班主任联系其家长,家长说早上就出门去了。村小负责人马上和班主任等老师去该名女生家附近寻找,当到了其家附近时,该名女生从柑橘树林冲出来,双手被绑,

 口中被塞杂草,背部也粘染上很多泥土,把在场老师吓了一跳。马上联系当地派出所,并带到派出所进行安抚、询问。学校相关人员会同村小老师一同来到村小办公室根据村小

 负责人口述、班主任口述以及该名女生与班主任的通话记录和通话详情进行分析,发现该名女生所述遭受猥亵的过程似乎有些漏洞,从早上离开家就遇到陌生人,该陌生人威胁该名女生先向班主任请假然后再回去遭受该名陌生人的猥亵

 等等。通过在场老师的不断分析,不断假设,发现了该事件中有时间不合,部分事件不合乎常理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该名女生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一切要以派出所调查为准。中午时分,派出所打来电话,一切调查清楚,整个事件是由该名女生自编自导自演。问其原因,说是想妈妈了, 想妈妈回来。后来,在班主任的了解中,该名女生父母离异多年,一直在家由其父亲照顾,母亲基本上没有回来看望。特别是疫情期间居家,不能外出,该名女生的心态就更加不稳,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母亲回来看看。在众多事件的影响下,最终导致该名女生做出了冲动的事情。后面,通过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心理健康老师的耐心疏导,再和母亲电话连线,慢慢将她的心理疏导开了,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了。

 疫情期间,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各种聚会取消, 也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更不能随便离家,还要佩戴口罩,

 学校也推迟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 恐慌的心理。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 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在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家庭关爱的缺失。一个是有完整家庭,但是父母无法给出完整的关爱,

 一个是离异家庭,母亲无法给到更多的关爱。本身家庭关爱就缺

 失,再遇到疫情期间的影响,会造成部分孩子产生各种 各样的心理压力。居家期间,可能不会将这种压力释放出来,

 复学后,又遇到了学习的压力,学习时间缩短,导致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无法承受。最终压跨了心理的最后一道屏障。进而做出一些让家人、老师无法理解的事情。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教育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远大理想、磨砺坚强意志、培育进取精神、形成优秀品格等。

 让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惧怕任何负面、消极的情绪。

 不惧怕任何困难险阻。一是提供高质量餐饮,让孩子感受享受美食的愉悦。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就是我的家,在学校的时光就是享受的时光。忘记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二是设置优美的广播铃声,保持每天十首以上的爱国歌曲、儿童歌曲和京剧乐曲。让孩子心灵得到升华,抵御各种不良之风。三是开展三练活动。练胆量,敢于破胆。形式为过独木桥、登台表演等。练力量,冲刺极限。形式可以是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气量,提升境界。通过孩子在接收老师批评中提升境界。通过三种活动,让孩子的身体、精神上得到极大锻炼。四是坚持天天呼口号。国旗下讲话、用午餐、运动锻炼等时段集体呼号。锻炼孩子产生强大的气场。五是各个班级设立 “ 心灵驿站 ” 。每班教室都设立 “ 心灵驿站 ” :我和你说句心里话。

 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消除误解、隔阂,增进友谊、互信。也便于发现部分孩子的异常苗头,及时干预,化解郁结。六是在学校醒目位置增加提示语。入校提示牌正反面设 置 “ 今天,我要微笑面对 ” 、 “ 今天,我微笑面对了吗 ” 温馨提示 语。每天照照镜子。在学生出入位置安装的镜子上贴有 “ 照一照 笑一笑 ”温馨提示语,用以察仪表、笑一笑缓释压力、警 示 “ 吾日三省吾身 ” 。让孩子在学校感受一天的美好时光。七 是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用演讲、歌唱、绘画、手抄报、手工作品等方式展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尽情挥洒、宣泄情绪、缓释压力。八是用好心理辅导咨询室。心理辅导 咨询室可以取

 名为 “ 暖心室 ” ,室内色调平静、温馨、暖和, 除温馨文化墙、温暖提示语外,购买电脑沙盘、宣泄人、毛绒卡通玩具、沙发、儿童座椅、绿色植物、糖果等。通过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让孩子忘记疫情期间带来的影响,也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孩子明白虽然有家庭的不辛,但是在学校,有关爱你的老师,有关心你的朋友,有一群大朋友,小朋友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的成长。孩子,你的童年, 并不孤单。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浅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4 年 43 期. 【2】、刘建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 年 34 期. 【3】、付刚.中小学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贵州教育》.2007 年 16 期.

篇六: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方式

 2019 年年末以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灾难般地出现在全球各个地区。新冠疫情持续未除,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化,在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时间段有所不同,大学生也正处于生理、心理与社会认知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产生心理危机的状况也比其他年龄更加高频,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在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常态化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引发了许多新的心理问题,其中由于生活学习方式转变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了高校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由应急转化为常态化,但全国仍有多点小规模爆发疫情,在应急状态到防控常态化阶段期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疫情常态化的政策变化进行的频繁调整,使得大学生学习状态、生活方式、社交形式多向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开始出现强烈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批年轻群体,比任何阶段的人群都更多的接触互联网。疫情期间我国每天的疫情变化都无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到高等教育且思维较为开阔的群体,对国家每日疫情的变化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有着民族危难意识。与此同时也有着一份对待国家性的困境不能做出自己贡献的无力感、焦灼感。

 上网课有效果差、环境差,从而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同时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管教,部分学生出现应付、轻视、松垮的学习态度,而这样管控封闭下的假期收获颇少。入学后学习压力更加尤甚,大三、大四学生中出现学业预警人数占比偏高,临近毕业因学分不足等较多等原因达不到毕业要求,面临着延毕的风险。对此学生压力大,但应得到的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精神支撑却并不多。部分学生失去明确的目标计划。与此同时线上教学存在不稳定因素,如网络质量差、老师选择的教学平台不一、无法实现线下学术交流等情况,都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或深造的压力也日益显著。大四学生受疫情影响,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就直接影响着其在疫情下的未来发展。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疫情原因考研复试延期,漫长的等待使得学生心理出现各种焦躁、伤感的情绪,各大院校因疫情原因延迟开学,在家不能专心复习考研,考研复习也很有压力。而对于有就业目标和想法的学生,因疫情中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则出现了恐慌不安的心理。

 疫情的频发,使得新的教育模式--网课出现并成为常态化的教育学习模式,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宿舍里都导致大学生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长时间脱离监管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陆续开始出现轻视线上课堂学习的情况,学习效率日渐下降。同时长时间的封闭管理模式致使大学生无法走出家门或宿舍,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而这样的娱乐模式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的情绪变得极端、暴躁、作息紊乱、精神疲惫、食欲不振。

 无论是居家还是宿舍的隔离,都使大学生更少接触外界,接触不

 同的同学、老师,原本内向的学生会更加包裹住自己的内心,甚至出现拒绝社交的问题。

 封闭隔离情况下的线上学习方式,学生无法及时沟通较难的问题,老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学生未在监管下进行的学习也有缺乏自控能力的问题,种种均会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在封闭管理隔离期间,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的宿舍,都有不可控的影响学习的外界因素影响。家中家庭成员、宿舍舍友的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不一致、长时间同居下情绪的崩溃而导致的争吵、情绪低迷。

 年级心理辅导站、各班心理委员及班干部要做好心理科普宣传工作和心理情况的动态日报制度,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给辅导员,辅导员做好统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心理辅导站。学校则要提前做好应对,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心理预警库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及时发现学生情况,提供求助渠道,采取有效措施舒缓学生的焦虑心境。学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尽早走出内心世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为大学辅导员和心理辅导站则应及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及日常教育中增加预防传染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在常规的心理筛查工作中做好日常监查,同时增加针对疫情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工作。动态掌握好因疫情而造成的各种大学生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及时跟进、及时处理。

 学校及家庭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生个人则应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在日

 常的进步中认识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常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如有封控隔离的情况,则寻找云同伴正向利用起互联网,形成相互监督、鼓励、进步的常态化积极状态。在专业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寻求同学、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的引导与先锋带头的模范作用,调动党员及学生干部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和生活的关怀。引导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放在学习上,重视自身的未来发展问题、主动提升个人多方面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外正规的考试,取得更多的成绩及证书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引导大三学生进行人生目标规划,不论是在考研考公还是创新创业,都应有一个合理准确的认知,提前熟悉就业市场以及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引导大四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解决好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冲突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做好所有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篇七: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近年来,随着就业、升学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深入分析自身在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并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进行预防,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助力其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其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用积极向上的方式和方法给人以心理暗示,通过心理暗示改善或消除人們的消极情绪,激发人们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中强有力的助推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半以上直接或间接与家庭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因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其一,家庭关系复杂。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或从小未跟父母生活等原因,缺乏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畸形关系给学生造成心理上先天的性格问题,亲情的缺失或情感的打击使学生在情感方面极度敏感,父母之间感情不和、家庭环境成员间关系不融洽都是学生性格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二,经济条件差。大学校园不同于高中,学生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水平各不相同,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来到学校后会感受到消费水平、生活习惯方面的明显差异,虽然国家助学政策日益完善,学校会给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补助,但对于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的大学生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家庭条件的差异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和嫉妒心理,不同层次的消费水平也会使学生很难融入“圈子”,而大多数农村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久而久之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其三,突发家庭变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家庭变故,父母一方突然离世或身患绝症,家庭成员失业或突然失去唯一收入来源。重大家庭变故会使学生精神上遭受重大打击,当学生发现现阶段自己无法为家庭提供有效帮助时,自身会产生无力感,会自我否定,从而影响个人学习生活。

 (二)生活环境变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大多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有父母家人、亲戚朋友的照顾,一个城市的同学有基本相同的生活习惯,即使住校每周或每月基本都能与家人团聚。老师的关心、父母的照顾成为学生时代的一种习惯。到了大学,独自一人,远离曾经的家人朋友,与生活习惯迥异的同学们住在 4 个人甚至 6 个人的宿舍,自理能力差异、生活习惯差异都成为宿舍矛盾的导火索,复杂的宿舍关系不仅会引发学生间的相互排挤和冷暴力,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异常症状。更为典型的是,这样的宿舍关系不仅会影响双方当事人,也会影响整个室友的身心健康。笔者在校工作时就遇到宿舍同学因作息和生活习惯问题不和,分成两个帮派的状况,有位女生每天身处两方的矛盾争吵中,因不愿参与两方争端、不站队而被同学孤立,无故被扯进宿舍矛盾中。长期处在不和睦的宿舍环境下,该同学渐渐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三)学习压力 大学学习方式与高中大不相同。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老师每天高压式的知识输入和高强度的作业量占据了整个高中阶段,在人生最重要的三年时间,家长对孩子也是关怀备至,时刻关注孩子动态。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听到高中老师说过类似这样的话:“高中三年一定要努力学习,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在学生印象中,大学生活就是自由自在,就是严进宽出,学生考上大学抱着一种自由解脱的心态,像脱缰的野马。然而,迥然不同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自暴自弃。据笔者了解,部分学生在高中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在考入国内名牌大学后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名牌大学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尖子生,这些在老师、家长聚光灯下长大的孩子在大学期间已不是曾经的人中龙凤,沦为年级的中等生甚至后

 几名的学生,巨大的成绩落差使他们难以接受成绩上的不如意,从而导致心理疾病。此类现象近年来在知名大学中频繁发生。

 (四)就业、升学压力 大学毕业生面临最难的人生选择是考研还是就业。一些同学考上大学后突然没有了奋斗目标,对未来一片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合理规划生活。又因大学课堂管理较为宽松,个别同学将大量时间用在聚会、打游戏、看直播等方面,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时光;到了毕业关口,看着身边同学,有的考研成功、有些找到心仪的工作,突然发现自己既没有优秀的成绩,也没有丰富的校园经历,这才幡然醒悟。目前,各大高校学生都将考研定为大学期间的主要学习目标,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一期间就开始着手准备研究生考试,而研究生考试人数和复试分数线也随着人数的增长而水涨船高,2022 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 457 万,比 2021 年增加了 80 万,部分大四毕业生在考研前夕因升学压力患上抑郁症,需要定期服用药物进行心理疏导。同时,部分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压力逐渐显现,有一份优异的简历仅是应聘路上的一块敲门砖,而想要得到理想的工作,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通的履历都成为现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也由此逐渐显现。

 三、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现实中,大多数学校未达到这一比例,一位辅导员的带生比例一般是规定的 2~3 倍。巨大的带生数量使辅导员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了解所有学生,甚至部分学生大学四年从来没有与老师有过交流。辅导员在校期间的工作较为繁忙,党务、资助、三评、就业等学生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应接不暇,难以抽出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身兼数职的辅导员再次冲锋在前,可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心理指导人员,专业知识储备有限,一些复杂问题只能依靠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或建议学生校外就医。近年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当部分同学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时,高校专业老师人员不足,配备人员和专业测试设备不足,学生无法及时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单靠几位心理咨询老师远远无法解决当前严峻的形势。

 (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较弱 全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新生进校伊始就会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随后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等活动。虽然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部分同学鉴定自身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定帮助,但宣传教育形式的参差不齐、宣传形式的单一化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且效果大打折扣,多数身心健康的同学往往认为这样的讲座是在浪费时间,未能有针对性地对有需求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而对于真正需要心理辅导的同学而言,他们的情况并不能依靠单纯的宣传教育得以解决,而是需要更加符合自身的精准化引导和治疗,这样的讲座和辅导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针对性,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多数同学的问题无法在校内解决,还要依靠医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三)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都由每个学院自行设立,每个院系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大不相同,甚至有些学校并未设立相关机制。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家长不愿让学校知道学生病史或相关情况,寝室同学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经常出现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但无人知晓的状况。以笔者的一位学生为例,该生学习成绩优异,在日常学习中,其室友、班干部、老师都未发现异常,通过校医院心理咨询室老师沟通才了解到她近期状态不佳,主动去咨询室就医。联系家长才得知她很早就有抑郁症,家长希望老师不要告知寝室同学。由此可见,如何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加强专业心理健康輔导教师团队建设

 在辅导员师生比例严重不均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尤为重要。现阶段高校各院系的辅导员身兼数职,即使在业余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学习及培训,但由于心理学属于较为系统的专业,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心理辅导需要。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贴心人,应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往来,给学生以信任感和安全感。因此,学校既要加强对全体辅导员在心理健康知识层面的培训,提高全校老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需要在院系辅导员中选拔较为出色的老师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团队的一员,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化指导和培训。培训后的辅导员老师相对于普通辅导员,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储备,能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上的一般问题。同时心理健康辅导员应下沉至学院,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学院建立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补齐各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

 (二)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强学生人格培养 学生人格培养极其重要,许多心理健康异常学生往往有家庭教育或父母引导上的不足和缺失,先天不足需后天弥补,辅导员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就扮演了这一重要角色。辅导员作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存在,有机会成为学生交心的朋友。其一,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可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或环境变化时,不应消极懈怠,躲避退缩,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发现学生的自身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锻炼品格,以良好的状态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已经发生的问题,从而改善因家庭等先天因素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其二,家庭成员也应与老师积极配合,认识自身不足,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尽量将家庭方面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其三,对于学生而言,积极进行自我改变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面对问题及时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勇于面对问题,不怕困难。当出现学业与就业问题时,直面问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发生内在改变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当前,各高校愈发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管理机制,在学生工作考核中对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考核比重也逐渐增加。但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大多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入校初期的心理健康筛查和每年定期的心理健康排查可以初步将较为严重和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筛选出来。辅导员应当在学年内逐一与所带年级同学进行一次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可初步将性格内向或特殊家庭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了解情况。其二,应建立学院、班级、宿舍、家庭、个人为一体的 5 级心理健康联络制度,每一级均设立专门负责人,同时明确个人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发生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其三,及时跟踪反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因此,要对特殊学生建立工作台账,利用 5 级心理健康网络制度实时更新信息,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定期与学生及家长谈话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最新信息,做到事前预防,事后反馈。

 (四)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方向就是将人类情绪体验、个性品质与社会环境进行联系。学生虽然是独立个体,但仍然处于社会大环境中,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除定期举办具有针对性的讲座、知识问答等活动外,可主要从两个方面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抛弃以往一味地填鸭式教育,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空间,让部分有需求的学生能实时全面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针对不同时间节点的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提前干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QQ 群、微信群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心理教育专栏,让学生与老师及时在媒体平台上互动。与此同时,可搭建线上咨询平台,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也能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五、结语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点,更应当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老师,其有责任在学生心理健康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篇八: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

 极 X 案例

  不久前 XX 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 XX 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X 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XX 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 X 行为的发生。

  2

 ■减压无术

 极 X 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3

  极 X 案例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 2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 X 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

  4 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篇九: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下的心理健康 1 、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声音也开始出现,比如说质疑目前公开的病例数, 对网上的谣言深信不疑,这是否算是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 面对不断变化中的新型肺炎疫情,待在家中的社会大众,尤其是身处武汉的人们,可能很多人都是压力山大。一边关心着疫情的动态,一边心里也十分担心自身以及周边的亲友被感染。在这种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质疑和谣言作为如今现实社会中一种传播现象,在网络时代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普通大众在缺乏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公布的病例数产生质疑或相信网络上的谣言,出现例如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及情绪问题,我们不能盲目的给这部分人盖上“心理问题”的标签,但不排除少部分人可能在疫情、工作等压力下产生了心理问题,但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由专业人员作出诊断,相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完善,大众对于疫情防控信心也会不断增强,谣言和质疑都会不攻自破,各种不良情绪也会逐渐消失。

 2 、 如何判断已经出现心理恐慌? 大众在面对疫情隔离及亲人罹患等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特别是面对疫情的日益严峻,部分个人或群体可能会出现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甚至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同时

 自身感觉到痛苦。

 3 、 心理恐慌都有哪些表现? 人们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较易引起恐慌发作,有强烈害怕或不适感受,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心跳加速或心悸、紧张出汗、冷颤或脸潮红、胸痛不适、发抖或颤栗、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恶心或腹部不适或反胃、头痛、不稳感、头昏沉、或快晕倒的感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失去现实感、感觉事物不真实,失去自我感甚至濒死感。

 4 、 在目前的情况下,出现这些恐慌心理是否正常? 人类在遇到重大的灾害性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不安、恐惧、惊慌等负性情绪反应,产生退缩和逃避等行为,这些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生存预警和保护机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来避免并抗击外界对生命健康的威胁。但是,如果恐慌心理过度,持续时间过长,或者恐慌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目前疫情形势虽然依然很严峻,但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定能战胜疫情。但在这过程中,少数人由于面对疫情高压或各种谣言出现一定的恐慌心理也是正常的,这部分人需要做的是科学的认清防治形势,做好自身防护,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要培养乐观积极的应对态度,相信医生和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增加与亲友的交流或寻求专业帮助,排解恐慌情绪。

篇十: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

防控常态化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不松懈、不麻痹,避免过度恐慌与焦虑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松懈思想、麻痹大意,目前国内还是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是一个重要前提,也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我们要真正改变一些必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

  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重点关注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说,心理卫生工作服务面广,涉及部门多,影响人群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更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弱势群体。

  日前中国教育部指出,已经约有一半的学生返校开学。学校和家长不要期望孩子一踏进校门就能很快适应,学校在做好校园防控的同时,要向家长、学生宣传到位,减少担忧;家长和学生也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尽快调整好作息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在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下,尽快度过适应期。

  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积极调适

  目前,中国国内还有大约 5000 名集中隔离人员。随着国内疫情的总体回落,隔离人员数量有所下降,但局部疫情

 的反弹,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相应的隔离。

  隔离人员要理解被隔离的必要性,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的必然要求,目的是为了保障他人和自身的安全。

  对于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的抵触心理,工作人员要有耐心,对操作流程要给予详细的解释,对于情绪特别激动的,可以根据情况由隔离点管理人员或心理救援团队接手处理,告诉工作对象会对他们的个人信息保密,被隔离人员反馈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

  拓展: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很多人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作为普通群体的我们,了解一些促进心理健康的小常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负面心理应激反应。

  (1)偏执。看问题狭窄、偏激、认死理,平时理智的人变得固执、钻牛角尖,蛮不讲理。也可表现为过分自我关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观念等内部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

  (2)灾难化。表现为过度夸大应激事件的潜在和消极后果。

  (3)强迫思维。脑子里反复回想与疫情相关的.事情,越想摆脱,越难以控制,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此外,还可能出现绝对化思维(非黑即白),选择性关注消极信息,敏感多疑,选择性遗忘等。

  行为变化:伴随心理应激反应,如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行为,无助与自怜。

  躯体症状: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更多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如恶心、呕吐、尿频、失眠、厌食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应对方式包括:

  1、正视疫情信息。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状态。

  2、适度活动、情绪宣泄。尽管你的生活空间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过安排一些活动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和愉悦的感受。

  3、营造安全感。尽管疫情依然很严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是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帮助自己重建安全感,可以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4、保持放松。如果你想使自己保持平静,请使用简单的方式,例如:深呼吸,从 1 数到 4,然后缓慢地呼出气。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5、接纳心理反应。尝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允许这些反应的出现,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6、保持人际联系、激发内在力量。虽然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内,但是内心要和外界保持连接。

  常见心理问题包括:

  (1)担心恐惧

  (2)过劳枯竭

  (3)紧张焦虑

  (4)委屈无助

  (5)挫败自责

  (6)激动亢奋

  (7)抑郁悲伤

  (8)压抑愤怒

  常见精神问题包括:

  (1)急性应激反应 。

  (2)急性应激障碍。

  (3)创伤后应激反应。

  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

  ①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②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③警觉性增高: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容易被惊吓,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怎样调节自己的应激反应呢?

  (1)放松训练:最常用的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放松每组肌肉群,最后使全身达到放松状态。

  (2)情绪调节:

  ①表达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②倾诉 。可以向同事、家人、亲友尽情表达内心的感受,获取心理支持。

  ③寻求专业帮助。当无法进行自身调节,或出现严重情况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