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8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学设计广东省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范敏瑜【学情分析】初三(2)班学生基础较好,课前能自主完成课前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教学设计 广东省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 范敏瑜 【学情分析】 初三(2)班学生基础较好,课前能自主完成课前复习,例如画思维导图和完成助学稿练习等。能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近期时事,开展时事报道。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 考纲要求 】 考点 51.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教学 目标】 1 .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2 .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考点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自觉为祖国的强大而发奋学习。
【 复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 【课时安排】 1 节课。
【教学准备】 1.编写助学稿,并印发给学生。
2.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复习(包括画思维导图和完成相应练习)。
3.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4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复习 ( 课前) ) 布置课前自主复习任务: 1 、 考点梳理 请完成《2019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背多分》P31——32“考点 51 的填空题”。
2 、 知识结构图 请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另用 A4 白纸) 3 、 中考预测 请完成《2019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P99“中考预测”。
独立完成自主复习任务 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初步构建考点的知识体系,并发现自己对考点不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录。
时事报道 (4 分钟) 点拨 小组代表报道时政信息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导入 新课 (2 分钟) 结合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的事例导入本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港澳大桥创造的奇迹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生兴趣。
复习目标 (1 分钟) 结合考点引导学生分析本课的复习目标。
了解复习的目标 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广东中考 (2 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近三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发现命题规律。
明确复习的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分析近三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发现命题规律,明确复习重难点。
考点梳理 (20 分钟) 1.提问。
2.点拨。
学生代表结合思维导图分析本课考点的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考点的知识结构。
限时训练 (15 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2.提问。
3.点评。
1、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
2.小组讨论。
3.学生代表展示、解疑。
巩固学生对本课考点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布置 作业 (1 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2019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课后作业》P36——40 的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2014 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 专题十二: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 一、 热点材料 1、 2013 年 6 月 10 日上午, “向阳红 09” 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省江阴市码头起航, 奔赴南海和太平洋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
2、 2013 年6 月 11 日 17 时 38 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 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 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3、 北京时间 6月 13 日 13 时 18 分,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天宫一号自 2011 年 9 月发射入轨以来, 第五次与神舟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4、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 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 54. 9 千万亿次,持续计算速度达到每秒 33. 86 千万亿次, 综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5、 2013 年 6 月 20 日上午,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
6、 中核集团 2013 年 6 月 21 日在兰州铀浓缩基地宣布, 我国核工业关键技术——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 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后, 自主掌握铀浓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
7、 2013 年 8 月 2 日电, 我国已进入“智力回流期” , 即人才外流率继续缓慢增加、 回流率同时迅速增加。
据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 109. 12 万人, 72. 38%的留学人员选择了学成后回国发展; 2012 年度与 2011 年度相比,留学回国人员增加 8. 67 万人, 增长了 46. 57%。
8、 当地时间 8 月 9 日 7 时(北京时间 8 月10 日凌晨 1 时) , “蛟龙” 号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 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应用下潜,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随“蛟龙” 号下潜至最大深度 5268 米, 成为我国大洋科考中第一位下潜的科学家。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 11 月 25 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科学论坛上,向中国科学家李象益颁发了“卡林加奖” 。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10、 北京时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 运载火箭, 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11、 12 月 25 日, 教育部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全面开展战略合作, 共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进程。
至此,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已全部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合作协议, 共同支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14 年 1 月 10 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 201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 并同他们热情握手, 表示祝贺。
1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出台后, 19 个被点名“领命”的重点大城市备受关注。
根据要求, 到 2015 年, 重点大城市 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14、 3 月 16 日至 22 日,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上海市申报的 17 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 进行督导检查, 认为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建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上海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上海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
二、 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并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 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 我们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 继续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 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 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因此, 我们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 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 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 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 全局性作用。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我国目前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科技、 教育, 是实现科技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 经济竞争、 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 我们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 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6、 怎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努力营造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 完善激励制度, 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多层次、 多渠道、 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 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
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7、 国家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必须把科技摆在突出地位;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必须全面深化科技、 教育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要加大对教育、 科技的重视和投入; 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 尊重科学、 尊重劳动、 尊重人才和创新的风气。
8、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②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科学技术已占第一位。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和 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无法实现国家的跳跃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教育创新的原因: ①当今世界, 各国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②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不断加强教育创新, 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才能培养大批量创新型人才, 才能推动科技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
10、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 政通人和, 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 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综合国力逐步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今天的中国, 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解放思想,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教育、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11、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是开拓、 带动、 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 全局性作用。
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 教育能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公民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只有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2、 经济发展要靠科技, 科技进步要靠人才, 培养人才要靠教育。
13、 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 当今世界,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我国有 13 亿多人口、 资源相对不足、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 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兴国的基础在教育。
教育对变人口为人才的作用: 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搞上去, 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教育对家庭和个人发展的作用: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 涉及千家万户, 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 教育获取知识, 知识改变命运, 为个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 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 接受良好的教育, 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 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14、 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 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人类历史上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变化的作用: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科学技术已占第一位。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和科技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15、 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举措: 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来推进科技发展; 设立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16、 青少年学生怎样为发展科学技术作贡献: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努力学习, 为将来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将来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做准备。
17、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大批人才, 进而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综合国力的增...
篇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科教兴 国、人 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辫证思考短 抢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辩证思考文丰安 蒋利佳摘要 当前我国科教兴国这个战略的确立是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而人才强国这个战略就是是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做 出的重大决策。
文化强国是国家强盛的重大标志。
当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重要意义 , 它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具有机遇和挑战 , 当前只有抓住机遇 , 迎接挑战, 才能积极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关键词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文化强国 战略加速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 , 关键是要加速建立并科学优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机制 。首先是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要真正确立知识分子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确立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地位 ,其次要加大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步伐 ,以此加速推动并全面落实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以及文化教育强国的战略。
这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先进生产力”思想和 “人才资源理论 ”的必然结论 ,也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论前提 、实践需要和关键所在。一 当前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 国与文化强 国三大战略的重要意义早在 年 ,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明确的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也是伟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要全面复兴 , 中国要繁荣昌盛 ,都要坚持这三大战略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以及文化强国的基本国策 , 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途径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信息的使用 、知识信息的分配 、知识信息的传播和知识信息的生产作为基础 ,用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作为依托 ,以高新科技方面的产业以及以智力作为支柱的经济的一全新的形态 。
其发展主要依靠就是知识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给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命运和前途将取决于是否与知识经济以及新科技相结合。二 三大战略的提 出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科教兴国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一直以来中国工人阶级就始终是中国的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 , 同时也是中国新生产关系真正的建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新时期以来 ,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较大的变化 ,新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当前坚持好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 , 并对科技知识分子作为第一生产力以及先进生产力中的主体的地位之确定 ,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促使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动性 , 这样就使得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其一就是它的政治主导作用 其二就是它的经济主导作用 其三就是它的思想文化主导作用 。此外 ,加强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 实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史必然人才 , 单纯是开拓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 , 而且在他们身上, 体现出现鲜明的时代意识 、真诚的忧患意识 、紧迫的使命意识 、严肃的批判意识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 ,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良心和真理的化身。
在科技实践中 , 知识科技人才与知识真理的距离越近 , 就意味着其 与主体的价值 、人类利益的真理越近 。在探索特殊真正通往普遍真正的道路上 ,知识分子的特有的科学气质 、理性批判精神以及主体创造能力等均会得到不断的升华 ,其理性思考 、逻辑思考无论是从方式上 , 还是内容上 , 都更趋于一个成熟的阶段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科技人才向着更宽广的领域发展 ,趋干更高的真理标准 , 实现更大的价值 ,做出更加合理的价值判断 。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活动 、社会责任以及价值准则做出经常性的审视与自省 ,将价值观念调整到一个更合理的程度 ,对已形成的价值指向 、行为规范做进一步矫正。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知识人才既要面对自己从事的专业 , 又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 即在从事社会职业的过程中, 超出这个界限 ,深人更加广泛的哲学思考 、价值追求以及终极关怀。文化强国 , 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以文化全面创新为根本 。而所谓的文化创新 , 则是指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 ,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 ,基于文化结构层次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行重新构建 ,所提出的文化理论既要比中国古代文明所进步 ,而且要与西方现代文化理论有所区别 因为无论传统文化多么的丰富多彩 , 西方文化多么的辉煌灿烂 , 如果离开了赋予其生命力的时代的土壤 ,都无法存活。我们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 , 受到一定启发 , 探索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方式 , 而要向着这种生存方式改变 , 就要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文化模式 ,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创新的整体性思维模式。
要进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仅仅依赖继承 、发扬中西文化精华的模式是无法实现最终目标的 。这是由于无论哪种文化和文明 , 其本质均是以个体化理解为支点的整体 , 而无论哪个整体 , 都存在一定的正 、负效应 , 任何一种思想 、一个理论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 与文化整体的正负效应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如果与特定的文化整体脱节 , 其作用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一些古典主义 、现代理论 , 比如我国的儒家 、道家的思想 , 均是产生于特定的实际与背景下 , 而且在作用于实际的问题后 , 可以产生非常久远的影响 。
由此可见 ,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 ,都是以特定实际为基础的, 如果单纯的从材料意义上进行精华与糟粕的判断是不客观的。
因此 , 建设文化强国所需的文化创新模式 , 不是新瓶 装老酒式的外在改造 ,更不是借鉴西方理论进行走马灯式的应用 , 而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 ,真正从文化结构 、文化内容上进行整体创新 。文化创新的自信。改革开放 年来 , 中国学术界的话语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 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发展 、强大 ,足以为构建一个强势必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明显的例子 , 从简体汉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看出 。而且 ,西方文化即使再先进 ,也还存在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 , 因为它毕竟是泊来品而缺少了土生土长的原汁原味。
所以我国的学述界要有足够的自信 ,针对 自身存在的问题用 自己的话语来解决 , 只有拥有 自信心的文化创新 , 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与创造力。文化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鼓励 。
首先 , 科学文化或者其他的精神生产 , 均需要一个自由的 、开放的 、宽松的发展环境 ,使得文化创造真正摆脱权威 、偏见以及其它常规习俗的约束 。而且在文化产业中 ,有些部分会对社会的生产秩序产生不 良影响 , 因此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管制 。不过这种管制要掌握一定的度 , 要以不违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基础 , 尽量兼顾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其次 , 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 ,创新只有得到保护才会进一步发展 ,而且通过排斥低水平复制也可以提高创新的水平与效果。最后, 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扶持发展文化生产 , 比如教育 、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等等 。三 三大战略的关系分析及时代性科教兴国是实现 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科技 、教育和人才既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的根本 , 必须要始将其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以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全体社会都要加强对知识人才的爱护与关心 , 主要从以下 个方面着手 第一 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 要能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科技人才战略以及科技发展的地位 , 理解它们内在的关系 , 知识分子是每一生产力以及先进生产力的主体要进一步明确 。第二 ,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之中 , 更要全面地落实好知识分子的政策 , 为知识科技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对其工作环境 、生活条件、薪资待遇等方面要进行切实的改善 ,要注重发现人才 ,善于用人 ,并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形成一个大胆创新 、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的良好的新风尚, 将知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创造性及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满足其对社会做出贡献后的成就感 , 以及获得社会认可后的荣誉感 。第三 , 要建立 、完善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现 。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关于人才方面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体制“对在某此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那些知识分子要给予着重奖励 ,形成制度并建立长效机制”。
使科学精神能够深人人心 , 大力提升科技知识分子的地位 。人 才强 国战 略的实施 有利于更 好 的贯 彻落实科 教兴国战略国家要进行科技创新 , 其中人才就是最为关键之因素。
我们要在创新活动中培育 、识别 、凝聚人才 ,造就德才兼备和国际一流创新人才队伍 , 建立技术更强 、学识更广 、素质更高的创新队伍 。为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建立并完善创新机制 ,并大力推动人才创新 , 营造好氛围, 让广大科技知识分子为《管理世界 》 月刊年第 期国工作 、奉献 , 同时在其中使其 自我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能从根本上体现上述两者的实施成果 , 而且还能为两者的贯彻和落实提供坚实的基础 。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 。要大力完善好体制和机制 ,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 。
国家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 注重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 , 建立健全创新增值 、鼓励创新 、绩效优先 、协同发展 、竞争向上的资源分配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建设 ,优化资源的配置 ,使资源向科技知识方面进行倾斜 , 支持企业创新 。
要坚定不移地切实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来实现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
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能够深人人心。四 当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是机遇 。现阶段 , 国际竟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 ,而其制高点更是指 向高新技术 。世界很多大国 、强国都在对 自身的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规划做出新的调整 ,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 国力 , 从而在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
而我国在这种环境下 , 还相对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
只有投人更多的科学教育 , 才能使得国民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 , 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 才能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 同时只有不断加强我们 自身文化的建设 ,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在国际竞争中从而使们能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竞争 , 最终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 。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还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这需要全世界人民的不断努力 ,使得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高于资本主义 , 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其次是挑战 。
当代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告诉我们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向着社会经济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 , 其对于社会经济 、生活的发展进程有着 日益深刻的影响 。这种趋势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 个方面 第一 , 由于一些高新技术革命 , 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 促使高科技加快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换速度 , 使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 高新技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 ,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 各国之间的科技 、经济交流越来越多 , 产业技术的升级越来越快 , 国际经济结构进行重组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 在这个环境下 ,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体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第三 ,科技革命创新了组织形式 ,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积极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总之 ,科教兴国战略是依据“科学技术是第 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做出的重大决策 , 人才强国战略是根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做出的重大决策。
文化强国是国家强盛的重大标志 。深人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三大战略 ,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一
篇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1 【 科技工作体会文章 】感悟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走好科技事业新长征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总结百年科技建设经验的思想精华,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百多年来,党始终把发展科技摆在重要位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令世人振奋、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绘就了科技强国的百余年恢弘画卷。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确认识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辉煌成就,才能更好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 2 主义正确道路坚定走下去。
(一) 近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并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引发一系列以科技革命为核心的社会变革。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动荡、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科技人才匮乏。但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产生了对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进行了有效实践。
军工、电讯是红军最先发展的两大技术领域。红军军事工业起步于井冈山时期,1927 年在茅坪步云山办修械所,1928 年在茨坪办红四军军械处。1931 年 1 月,红军利用战斗中缴获的无线电器材,建立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对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形成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理念。在革命根据地,迫于形势需要,党优先发展农业、军工等战争急需的科技领域。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作为当前的紧急任务。1940 年,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并开学,开创了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先河。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对发展科技事业有着深切的紧迫感,重视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1949 年 6 月,党中央组织召开“中华 3 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成立大会,指出中国要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科学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客观条件限制,当时革命根据地强调为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需要发展科技事业。科学技术研究除推动生产建设外,还要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这一时期孕育而生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党成功开展科技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国内仅有 30 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科学技术专业人员不超过 5 万人。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科学院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正式开启党领导全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956 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年初,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年,《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两弹一星”成功研制,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核 4 潜艇正式下水,洲际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展计划有序开展;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958 年试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无线电弹道测量和安全控制系统、光电经纬仪、大型相控阵雷达、超远程跟踪雷达、核辐射测量仪等装备先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创立并发展“陆相生油”理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
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创新,我国加快了科技在经济社会的推广应用。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国产飞机试飞,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转。米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成功育成,并在全国推广,大幅提升了我国水稻产量。成昆铁路穿越千山万水,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机器、电力、化肥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
在党的坚强带领下,我国逐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门类齐全、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有力保卫了国家安全,科技事业于艰苦奋斗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大会通过了《1978—1985 年全国科 5 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88 年,他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为起点,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极大解放了科技生产力。我国渐次启动了“星火计划”“863 计划”“丰收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973 计划”等,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两系法杂交水稻等技术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研究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等取得极大进展,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传播大踏步进入光与电的时代;核能技术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开工建设,快中子增殖堆进入建设准备阶段。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使我国逐渐迈入世界科技大国行列,造福了千家万户。
1995 年,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2002 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重视人才作为第一创新要素的突出作用。2006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发布了面向 2020 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标志着全党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 这一时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随着一系列科技规划、科技计划的实施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从总体结构上趋于优化,科技事业迎来发展新局面,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方针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作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部署。
多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我 7 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统揽全局,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搭建起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在人才培养、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推出新举措、新方略、新政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捷报频传,天和核心舱搭载着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嫦娥探月工程圆满揽月,北斗导航、载人深潜不断取得重大进步。首个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竣工,自主研发建造的 10 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下线,港珠澳大 8 桥正式通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掘进装备、高速铁路、杂交水稻等跻身世界前列。
综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创新指数排名从 2012年的第 34 位快速上升至 2021 年的第 12 位,是唯一跻身前 15 位的发展中国家,并在知识和技术产出、商业成熟度等多维度排名居世界前列。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 2.7 万亿元,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差距持续缩小,R&D 人员全时当量、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快速增长,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多年排世界第二位。科技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布局加速推进。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迅速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规模高速发展,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等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成为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科技瓶颈的前沿阵地。
9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 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开辟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征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必将继续指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必须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党的奋斗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 10 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实际的科技创新道路。要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筹各类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着力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紧紧抓住问题要害,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的活力。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八个坚持”的重要论断,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11 必须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探索新形势下的科技合作模式和机制,有效利用和组合全球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提升斗争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12 切实把学习贯彻成果转...
篇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1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 11 篇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1 ) 陈延年先生曾言:“少年的肩上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当今时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如今这样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扛起身上的重担,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和开拓者。
我们在宏图中展望新时代的伟大教育前景,始终都要坚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落实人才培养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教师,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引领,坚定信念,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热爱事业更要关爱学生;自觉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技能和新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2 )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在京隆重召开,习总书记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列出为一部分,可见其中重要。同时 2 对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青年教师中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可以说没有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爱的教育自然也不可或缺。自从立德树人四个大字作为党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即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以来,我们都时刻以此督促自己。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出一份力!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根植于日常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合理利用与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尝试不同课堂活动;更加严格要求自身,以自身来带动学生,教育事业才能走向更高台阶。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时代在呼唤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3 )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在线上观看了开幕式。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万众期 3 待、举世瞩目,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我真切体会到新时代下的各种变化。当听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句话的时候,我顿时非常感动,一时间潸然泪下。这一句话不仅让我坚信自己选择教师教书育人这条路不仅是正确的,更是在见证孩子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让我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教育是国之大计,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更要培养好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遵法守法意识,落实立德树人,让学生都能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好少年。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引导与教育作用的就是教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也将继续向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努力。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也会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在怀揣仰望星空梦想的同时,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把本身的工作做好,把自身的热情与对学生的爱转化为把课讲好的动力与责任。
之后我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研究、大力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去,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技能,锤炼业务能力,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不负韶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4 ) 党的二十大是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 4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习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报告突出了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素质教育,为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注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责任倍感重大。
今日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今日的中国是奋斗的中国,今日的中国已然也是焕然一新的中国。而我们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当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理念方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我思想感悟,将个人的小我融合至民族,国家的大我放在心中。同时,我们也应当树立创新理念,发扬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的精神贯彻落实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作为青年班主任,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对党的二十大进行学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坚持爱国主义,坚定爱国信念。
作为青年,我们恰逢盛世,责任在肩,练好教学基本功、坚定信念、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是我们前行的目标。作为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一届一份答卷,是我们的教育信仰。以吾辈之青春,谱教育之乐章,护中华之盛世,相信祖国的未来,将更加辉煌璀璨。
5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5 )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感到无比振奋。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展望未来发展之路,我们要自信自强、勇毅前行。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教师便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我作为青年教师,要做到“立足机遇看挑战”“立足思想看实践”要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兴趣的获得、更要强化德育,帮助孩子全面地成长。要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奋斗。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思想代代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6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教育战略作为独立报告部分,着重表达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重要地位。此次报告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其闪烁真理光芒的论断给予了我们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使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我备受鼓舞,催人奋进。
6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上,教育始终承担着的光荣的使命、重大的责任。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观念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切实扛起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历史使命大旗,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我坚信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广大同我一样的青年教师们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同时间赛跑、以实干奋进,以满腔热情灌溉新时代的希望之花。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愿我们每个青年教师在葳蕤蓬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用奉献之力引导社会进步,用奉献之火完成国家复兴,用奉献之光汇入时代江河。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7 ) 从我刚上班,我们学校就发给了我《四有好教师》这套书,我相信,这是学校希望我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些年来我也时刻用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
我们要优先发展教育,不仅因为教师要教书育人,我觉得教师 7 还是心灵工程师、品格塑造师。因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要注重育人,坚持以德立身,努力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人格,引领他们从心底向上向正。
我深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所以我的工作是帮助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感受到了担子的重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应该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我们的执着追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策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我一定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率先垂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好让学生、家长、学校、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 会(8 ) 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通过聆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做到认真对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重要要求,树立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锤炼勇毅前行的作风意志。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履行自己的本 8 职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信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拼劲,致广大而尽精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对着问题去、向着困难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紧盯目标,“干”字当头,以钉钉子精神抓细抓实抓紧抓快各项学生工作,不骄不躁、不忘初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我们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人民情怀,勇担历史重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好、担任好历史地使命,为中华民族地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地一己之力,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9 )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寄语青年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细致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在第一时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宿舍、进头脑,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9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10 )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从 2012到 2022,十年间,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中国人民书写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时代篇章。二十大的召开,将让中国人的心里更踏实,让中国迈出的步伐更稳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国家发展再创更大辉煌。我要不断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努力做贡献。
教师 学习二十大 心得体会(11 )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抱有远大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的学 10 习来适应社会,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的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篇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背景材料] 1、2006 年 5 月 21 日,为期一周的 2006 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展开。本届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
2、2006 年 8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3、2006 年 12 月 4 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向媒体发布,经过 4 年多攻关,由国防科技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软件重大专项课题“服务器操作系统内核”取得重要成果。科研人员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了目前我国通过认证的安全等级最高的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操作系统。
4、2006 年 12 月 16 日,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召开。授予来自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 50 名同志全国“杰出人才”荣誉称号。
5、2007 年 2 月 27 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四个最重要的奖项首次出现四大奖项无一空缺的局面。在小麦育种领域和我国粮食发展战略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李振声院士获得 200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3 名普通工人农民榜上有名,摘得 3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温家宝总理在奖励大会上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可以使社会生产力产生革命性的飞跃。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 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发展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造就大批杰出人才。
6、2007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 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的支出分别为 774 亿元、536亿元,比上年增长 29.2%、39.4% 。
[ 专题训练] 1、材料一:2007 年 2 月 27 日,2006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向获得 200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颁发证书。
材料二:下面是记者和李振声院士的一段对话。
记者: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您觉得获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是什么? 李振声:回顾 50 多年来的历程,我感到有四点在我的工作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第二,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常想到顾炎武的名言“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我认为它对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第四,要依靠集体和团队。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对李振声的奖励说明了什么? 国家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和奖励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体现了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从李振声与记者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为一个公民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每个人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要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2、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最高科技奖,设立于 1999 年。2000 年度: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两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首届最高科技奖;2001 年度:两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两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2002 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巨型计算机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金怡濂院士;2003 年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2004 年度: 最高科技奖空缺; 2005 年度:九十高龄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和八十四岁的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2006 年: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迄今共有 10 人获此殊荣,每人 500 万元的高额奖金。
(1)、国家为什么要重奖科技工作者? ①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②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表明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③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关键在人才,重奖科学家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励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防止人才流失,有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重奖科学家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要举措。
(2)、我们青少年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切关注祖国的前任和命运;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学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为将来从事科技工作打好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中努力提高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等。
3、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温家宝说,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继续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 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1)、为什么必须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 答:①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⑤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⑥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体现教育公平。等等。
(2)、做为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做?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学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4、你为当地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答:(1)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2)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镇(区、市)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3)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 (4)建立科技工业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业; (5)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5、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提建议) 答:(教育角度)①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②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③落实义务教育。
(科技角度)①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④抓住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⑤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青少年)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确立正确成才目标,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具体行动: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 实施重 大科技工程,促进空间科学迅速发展 2005 年 10 月 12 日 9 时 39 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 F 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10 月 17 日 4 时 32 分,神舟六号飞船,在平安飞行115个小时32分后重返神州,在内蒙古成功着陆,两位翱翔太空的航天员平安出舱——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谈一谈你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认识。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伟大的创业实践离不开伟大的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③“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④我们青少年必须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肩负起振兴民族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2)“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①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②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主动局面。③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④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攀登。
(3)请你谈谈如何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答:①我们要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必须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勇于 担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不断创新,永不自满、懈怠。③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
(4)“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体现了课文中的哪些理论? 答: A、说明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载人航天发射的圆满成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勇于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C、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大科技工作人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忘我工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决定性因素。E、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F、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基本路线的正确,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G、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神舟号飞船的研制、发射,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
(5)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 答: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说明了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表明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表明我国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势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表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表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精神等。
(6)、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答:载人航天精神包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神州六号发射成功的原因。
答: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方针策略。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推进对外开放,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神六”成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高新科技,为“神六”成功提供科技支持。⑤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
篇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第29 期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教 学 研 究 2o12 科技馆与学校共同培养刨新型人才浅议 @刘运 筑 摘要: 我们如何利用科技馆的科普资源为校外科学教育服务, 在学校和科技馆之间进行科学教育互动, 开展科技活动, 共同打 造科普平台, 将学校教育与科技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达到增强学 生的创新 意识和 实践 能力的 目的? 本文对此进行 了论 述。
关键词 : 科技馆; 学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992— 771 1(201 2)29— 0050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明确指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引 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建 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社会 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 II”。“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开展科 学教育与培训”。我们如何利用科技馆的科普资源为校外科学教育服 务, 在学校和科技馆之间进行科学教育互动, 开展科技活动, 共同打造 科普平台, 将学校教育与科技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仓 0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了解目前学校 教育和科技馆科普教育现状, 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一、我 国 目前 的教育现状 1.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校仍然是学生获取 知识的主战场, 并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随着社会的 发展, 国家越来越需要更多创新型、 复合型人才, 应试教育有很大 的局限性, 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要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 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2. 现行学校教育按照教学大纲, 无论是课程设置、 课时安排 还是教学评价都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 分数是教师和学生制胜的 法宝。
特别是高考 、 中考毕业班的学生业余时间少得可怜 , 几乎没 有寒暑假、 双休 日。为了追求升学率 , 教师“满堂灌” , 甚至利用加 课、 补课等来完成教学任务 , 学生被动地去接受, 学生成天埋头在 题海里 , 根本没有时间亲近大 自然、 没有时间关注和了解社会现 象和思考课本以外的知识, 而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综合素 质欠缺 , 兴趣 被扼杀 , 思想被束缚 , 学生全 面发展失衡 。
3. 现阶段为了培养创新型 ^、 才, 素质教育成为一种趋势被提到议 事日 程。笔者认为,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先从 教师抓起, 从教师的素质 教育培iJII 开始。但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承担的课时多, 每学期还有不 定时的听课交流活动, 他们很少有时问和精力参加素质教育的学 习培训。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无从谈起, 创新型人 才从何培养? 二 、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 1. 科技馆是学校知识的延伸 首先, 目前学校教育以理论为主, 学生基本上是从书本上获 取知识。如果学校与科技馆联手 , 将课本知识与科技馆的科技展 项联合, 把科技馆的科普知识作为课外教育的补充, 通过展馆带 给学生感观 、 视觉冲击并辅之以动手练习, 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 和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 , 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如 : 学习初中物理课本里的定滑轮、 动滑轮原理 , 让学生到 科技馆的展项“ 自己拉 自己” 的实践中去亲身体验, 哪一种省力 , 哪一种不省力的感受不言而喻。再比如: 展馆里的“光纤传像” 的 实验能够很直观地告诉我们通过光的反射形成一个回路 , 这时就 可以看见图像, 反之则不能的原理。
其次, 展馆内种类繁多的展项, I回 由于其涉及面广 , 都可以按不同兴趣学生所好 , 寓教于乐 , 既可提 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长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又可以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
所以说科技馆是学校知识的延伸。
正规教育必须辅以非 正规教育渠道 ,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 科技前沿性、 科普的导向性和流动性 科 技馆 总是力求把最先进 的科学技术呈现给 观众 , 让观众在 惊叹之余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感受到科普给人类生 活带来的好处, 从而引导观众学科学、 爱科学 , 让观众不 自觉地拥 有参与科学的进步意识 , 让科学技术融人百姓生活。科技馆的临 时展览和科普大篷车能根据社会热点及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灵 活更换展品内容, 扑捉社会热点 , 将百姓想了解的热点知识及时 展现给大家。
它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不失为 科普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具有参与性、 互动性、 科学性和趣味性 科技馆的展项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和精挑细选的, 由于其 涉及面广, 又具有参与性、 互动性 、 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正好 弥补 了学校教育过于单一的不足。
极具趣味性 的展项可 以让学生 找到学习的乐趣; 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 , 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无 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项浓郁的科学性, 使学生求知、 探索、 创 造 的能力在科技馆得到升华 。
4. 科技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 要坚持把推动 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 工作的突出位置, 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 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实践 中走 出一条具有 中国特色 的科技创新 的路子 。
在 1999 年召 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 李岚清强调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 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科技馆的科 普教育在素质教育 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
科技 馆在提高学生科学 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具有 自己独特的优势 , 可以弥补学校科 学教育不完善的地方 , 从而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 科技馆与学校如何共同打造科普平台 鉴于学校教 育和科技馆科普教育 的特点 , 如何将二者进行 整 合, 培养出更加适合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 政府组织 , 全面协调 国家大力投资兴建科技馆 , 具有全方位发挥科普作用 、 全面 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长远规划和意义。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孩 子的可塑性极强, 从娃娃抓起 , 培养出更多适合于国家和社会所 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 我们 要从长计议 , 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全面协调 , 组织省科协、 教育 厅、 科技馆、 学校共同协商, 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 , 发挥科技馆的 作用, 为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共同打造科普平台, 这是 “ 十 年树人, 百年树木”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好事。
我们科普工作者和 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 为创造科普事业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1 2. 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 一天二 十四小时学生至少 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那么科技馆怎样才能发挥好 自己的辅助作用呢? 首先, 必须依照现行的教育体制, 通过协商, 组织一定范围内学校的教学任务相对较轻的科技辅导类教师到 万方数据 2o12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教 学 研 究 第29 期 科技馆参观交流 , 了解哪些展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 可否将这 类课由教师按照完整的教学环节组织到科技馆来上。如: 我们馆 就常有作文教师 自己组织学生来参观, 教师讲 了参观要求后, 学 生自己去感悟和观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到实地的亲身体验 , 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进一步融会贯通,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法。其次, 还可以打时间差, 在开学、 放假及周五下午学习任 务相对较轻时按照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 关 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 精神, 组织科技馆活动 进校园的活动, 达到科技馆与学校互动, 学生参与, 科技馆的科学 性和艺术性凸显, 使科技馆的展示功能充分体现, 还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爱科学、 用科学、 崇尚科学的精神。
3. 举办科普讲座 科普讲座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课外知识的方式之一, 它 对学生繁重的学习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每期科普讲座可以和各个 学校联 系 , 分 配一定名额 , 由学校 根据各 自情况 自行安排 班级和 学生。
邀请在社会上有声望的学术权威及资深人士不定期在科技 馆举办相关的科普讲座, 以精心策划, 选题考究的、 精彩的科普讲 座呈现给学生,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好的科普讲座往往能起到激 发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热情、 催人奋进和一种对科学执着的态度。
科技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 一,我们科普工作者责无旁贷, 把推进 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 首要任务 , 围绕学校这个主体充分发挥 自己的辅助作用 , 以学校 通力协作 , 为实现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个共同目 标 而努力奋 斗 ! 参 考文献 : 【 1] 刘文利. 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非正规学习f J 1 . 教育科学, 2007(1). (作者单位: 贵州科学技术馆550001) (上接第 43 页)均用力 , 负担过重; 系统性不强。相反 , 能够贯彻质 量并重, 逐层加深 , 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 , 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 集中分散, 交替互补的原则和方法。同时还能使词汇的意义和用 法的教学、 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 使学生学习 英语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时感到有条理、 有规律 , 从而调动学生 学 习英语 的积极性 。
四、 词汇教 学成 果的巩 固 学生了解了单词词义和用法, 词汇学习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学 习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这些词汇, 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 习,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会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同时, 词汇学习不可能 是一劳永逸的, 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 要和“遗忘”作斗争就得时常 复习。所以, 练习和复习是巩固词汇教学成果不容忽视的两个环节。
1. 设置语境化练习 ,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汇 “练 习”是一种有 目的 、 有步骤 、 有 指导的活动 , 它不是 简单 机 械的重复。
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检验学习的效果 , 才能发现问题。
要 学好词汇就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练习在时间上应 该有适当的分配。一般来说 , 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练习 优越。关于练习的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 目标 , 选择适合的类 型, 并尽量地使它多样化。
2. 运用记忆规则减少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 : 遗忘进程 并不是均衡的, 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 后来逐渐缓慢, 到一 定 的时间 , 几乎不再遗 忘。
因此 , 对刚学过 的词汇应及 时不断 重 现 , 不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 , 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 而 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
对刚学过的材料应该 及时多加复习, 复习的本身就是重复。
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 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间隔的时间可逐渐加长。重复的次数 越多 , 忘得 越慢 。
复习词汇时还要注 意词 汇之 间的联系 。
如果把单 词仅看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单位来学习 , 那 就会 “ 只见树 木 , 不见森林” , 记忆难度大 。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 , 不仅可 以帮助记 忆, 还可以引发联想 , 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我们可把与“看”相关的 词汇归结为 look , watch, gaze, glance, glare, stare, glimpse 等。定期 归纳和总结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
总之,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遵循认知 规律的前提下,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 略, 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词汇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 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 【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 . 北京: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 2003. [2] 李爱云. 训练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探讨【 J ].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3). [3】 张献 臣. 课 程理 念下 中学英语词 汇教 学的 问题 与对 策『 J 1 . 中小 学外语教学, 2007(7).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大安中学748213) (上接第 48 页)个人 利益、 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 社会义务之间的关系; 能够 自 觉地摆脱依赖意识, 学会负责, 处处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 如: 原来回家举手不动的学生, 能主动干些洗衣、 扫院子等力所能及的活; 看到地面有纸屑, 能自 觉弯腰捡起; 原来常违纪的学生, 能自觉守纪了。
整个 匝 级呈现出以德为先、 谦让、 理貌、 团结、 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二, 要引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 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
自我管理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 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 判断决定 、 负责任 的能力 、 意 志和态度 。引导学 生 自我管理 , 凭 自 己的才能和力量去解决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让学生独 立完成作业 , 独立地做出选择, 独立地思考问题 , 独立地办每一件 事情。
为此, 我们利用课外活动、 节假日、 星期天组织了“ 社会爱心 队” 、 “校 内卫生义务队” 、 “校 内美化义务队”等 活动 。
通过社会爱心活动, 提高了学生关心社会 、 关心他人的意识, 理解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 祖国就会变成美好的春天” 的真 谛 。通过卫生义务活动和美化义务活动 , 加强 了学生讲究卫生和 环保意识 , 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 , 促动了学生积极向上 的思 万方数据想 , 人人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 , 尽义务, 献光彩。
第三, 让学生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伟人的可贵, 令人敬佩 , 身边 的榜样 , 最让人鼓舞。
笔者认为, 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 既是很 好的行为导向, 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 、 可望而不可 及的偏见。
于是 , 笔者重视把各种 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 活动前重视指导 , 阐明如何尽到 自己责任的目标; 活动中重视点 评 , 利 用及 时激 励方式强化 学生 ...
篇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感悟
第四课 了 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主线: 国情→国策(战略) →目的 ◎了 解我国在科技、 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 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感受科技创新、 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国在科技、 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及其现实意义。●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1. 我国在科技、 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3. 优先发展教育有什么意义?4.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5.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什么现实意义?6. 青少年应怎样落实科教兴国战略?6. 青少年应怎样落实科教兴国战略7. 我国为什么要重视人才?8. 请你为如何培养人才为国家提几条合理化建议?9.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有哪些?10. 青少年应如何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六、 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1、 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1) 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 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优势,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发展科技、 教育, 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4、 如何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和现实意义?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
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 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P62整理的 科技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依靠依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把经济建设转伟目标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人才竞争人才竞争依靠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 归根到争和科技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一个民族族的未来,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最根本的事业 针对人口、 资源、 环境形势, 我们应该坚持的国策和战略及树立的意识:2 坚持节约资源2.坚持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战略;3.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科学发展观、 两型社会(树立人口、 资源、 环境意识, 应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材料一: 据统计, 在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
目前在世界品牌价值前20名排行榜中, 属于计算机、 电子、 软件等高科技领域的品牌约占一半。
美国生产率的提高, 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IT) 的迅猛发展。材料二: 党中央、 国务院从2000年起, 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国家名义对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材料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材料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速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公民创新教育的研究。
欧盟强调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 以图抢占科技“制高点” ; 日本正在实施培养“四合一” 人才计划; 加拿大、 印度、 韩……“创新” 成了 这些国家最热门的话题和最现实的行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速1) 材料一说明了 什么? (1分)2) 材料二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1分) 请你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3分)3) 材料三表明了 什么问题? (1分) 我们应该如何做? (2分) 材料一说明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1) 材料一说明了 什么?2) 材料二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请你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表明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因素, 成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 材料三表明了 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做?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③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 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 努力创业, 实现自我价值, 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采取了 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科技的发展。
如实施“863” 计划、 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等。
回答1~2题。1. 实施“863” 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B. 增强国家竞争力C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C. 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D. 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2. 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表明我们国家( )①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展科技作为根本任务④鼓励知识分子先富起来A. ①③B. ③④C. ②④( )②鼓励科技创新③把发D. ①② 3. 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 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A.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B. “两弹” 的成功研制C.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D.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4.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①反映了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①反映了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体现③是国际合作的结果④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A. ②③④B. ①②③5. 钱学森经常告诫科技工作者: “如果不创新, 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 这启迪我们A. 没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B.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就一定能成功C. 国家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培养创新型人才D. 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 )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C. ①③④D. ①②④( ) 6. 2011年,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再一次展示了 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
两项成果从设计之初, 科技人员就不断创新, 最终使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表明了A. 我国已经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工作B. 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已是世界先进水平C. 应把成为航天员作为每个青少年的理想D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 巨大成就D.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 巨大成就7. 目前, 一汽集团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并提出增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品牌的研发水平。
这一做法( )A. 不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B. 说明创新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C.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D. 表明我国汽车领域的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BDADC DC 17. 分析材料, 简要回答材料一: 从2011年开始, 我国正式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 》 。
在《纲要》 的序言中说: “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回答网友有关“中国崛起”的问题时指出: “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 , 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 但我以为‘中国崛起’ 的标志是在人才、 是在教育。
”阅读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1) 上述材料体现了 我国的什么发展战略?(2分)(2) 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 的理解。
(三点即可)(3分)(3) 为了 “中国崛起” 你应该怎么做?(三点即可)(3分)(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①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②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能改变个人的命运; 教育是关系国家、 民族发展的根本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③教育是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的需要; ④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必然需求。(3)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拼搏() 20. 聚焦科教, 分析说明材料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 》 确定到2012年实现教育投入达到4% 的目 标。材料二: 《国家“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指出, “十二五” 期间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将大幅提高, 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由“十一五” 的1. 75% 增长到2. 2% 。(1) 两则材料表明了 什么?(2分) 制定上述目标的依据有哪些?(2分)(2) 实现两则材料中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作用?(3) 为实现两则材料中的目标, 还需做好哪些事情?(1)表明国家重视发展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据: 我国科技水平、 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知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据: 我国科技水平、 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经济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弱, 极大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有助于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促进生产力发展,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我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3)还应做到尊重知识、 尊重劳动、 尊重创造、 尊重人才;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与评比机制, 做到人尽其用; 鼓励企业创新,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经济, 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加强科普宣传,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等。 (2011年)融人社会, 分析说明材料一: 全国人口 普查主要数据(单位: 万人)图一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人)图二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示意图 材料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 2020年) 》在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 标时指出, 到2020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 4年提高到13. 5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 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 5年提高到11. 2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 ,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1) 图一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一变化令我们“忧” ?简要说明理由 由。(2) 图一、 图二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些变化令我们“喜” ?出现这些可喜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 谈谈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人口总量仍有较大增加。
理由: ①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我国的资源、 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④影响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2)①人口增速减缓。
②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
原因: ①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我国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或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①有助于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3)①有助于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促进生产力发展,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我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