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招贴设计18篇

时间:2022-12-14 14:05:05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美国招贴设计18篇美国招贴设计  (一)何谓“招贴”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招贴设计18篇,供大家参考。

美国招贴设计18篇

篇一:美国招贴设计

  (一)何谓“招贴”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displayedinapublicplace)。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

  招贴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在国外,招贴的大小有标准尺寸。按英制标准,招贴中最基本的一种尺寸是30英寸×20英寸(508×762mm),相当于国内对开纸大小,依照这一基本标准尺寸,又发展出其他标准尺寸:30英寸×40英寸、60英寸×40英寸、60英寸×120英寸、10英寸×6.8英寸和10英寸×20英寸。大尺寸是由多张纸拼贴而成,例如最大标准尺寸10英尺×20英尺是由48张30英寸×20英寸的纸拼贴而成的,相当于我国24张全开纸大小。专门吸引步行者看的招贴一般贴在商业区公共汽车候车亭和高速公路区域,并以60英寸×40英寸大小的招贴为多。而设在公共信息墙和广告信息场所的招贴(如伦敦地铁车站的墙上)以30英寸×20英寸的招贴和30英寸×40英寸的招贴为多。

  美国最常用的招贴尺寸有四种:1张一幅(508mm×762mm)、3张一幅、24张一幅和30张一幅,其中最常用的是24张一幅,属巨幅招贴画,一般贴在人行道旁行人必经之处和售货地点。

  招贴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当然,也有一些出于临时性目的的招贴,不用印刷,只以手绘完成,此类招贴属POP性质,如商品临时降价优惠,通知展销会、交易会、时装表演或食品品尝会的时间、地点等。这种即兴手绘式招贴,有时用即时贴代替,大多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有时兼有插图,且较随意、快捷,它不及印刷招贴构图严谨。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

  印刷招贴可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两大类,公共招贴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例如纳税、戒烟、优生、竞选、献血、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平、文体活动宣传等;商业招贴则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之内容为题材,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业招贴

  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

  随着今日的宣传媒介愈来愈多样化,招贴的首席宣传效率地位已被夺去。但是,随着80年代以后电子制版的出现,招贴设计师吸引了尖端技术,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注目的表现语言。招贴具有的许多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直到今天,几乎世界上所有知名的视觉设计院校都把招贴设计作为视觉设计的最主要的学习内容。这是因为,招贴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同时,它在视觉传达的诉求效果上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学生有了招贴设计的基础,再进行其他媒介设计的学习,相对而言要比其他学习方法容易和有效率得多。

  正因为招贴具备特有的艺术效果及美感条件,广告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广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因其在招贴设计上的突出表现而成名,从这种意义上讲,招贴设计的研究是成功广告设计家的必经之路。

  美国12张纸大型招贴(1524×3048mm)奥迪汽车招贴广告将车型照片分成前后两部分,形成两幅招帖,并排贴在同一招贴栏内,产生一种强烈的戏剧性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招贴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一张招贴广告是英国军队在埃及古城底比斯遗址发现的一份3000年前的建设人文字招贴。这?种招贴用纸帅尼罗河上游的芦苇类植物——“纸莎草”精制成的,当时这种手工纸很贵,纸幅尺寸只有20×25cm,只有富商才用得起它。招贴文字表述的意思是:招贴主愿意悬赏一个金币捉拿“逃跑的奴隶”。目前,这份古老招贴仍保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国外最早一张通过印刷手段完成的招贴则是在中国的印刷术士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后,德国的谷登堡又于1450年发明活字印刷后才出现的。当时英国第一个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首先采用了印刷手段制成招贴,并将这种招贴沿伦敦大街和教堂门口张贴,以向牧师兜售复活节用的教规书籍,从此印刷形式的招贴大为流行。据美国“AdvertisingDesign”一书记载,15世纪时,招贴是除了口头宣传外

  的唯一广告形式。

  然而,据我国考古发现,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张印刷招贴比英国印刷家威廉·凯克斯创制的印刷招贴还要早400年左右。这张中国招贴是11世纪(我国宋朝)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物。目前,这一广告物的印刷用铜版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铜版四寸见方,上面雕有“济南齐家功夫针铺”字样,中间是白兔抱铁杵捣药的插图,右边四字为:“认门前白”,左边四字为:“兔儿为记”,下部是说明产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七行二十八字。这一印刷招贴又兼作为针的包装纸用。

  17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使印刷图形材料和制作成本大为降低,招贴广告也从初始时期进入到发达时期。招贴作为各类商品广告在促销商品、促进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发挥了空前的作用,同时印刷家兼具图形设计师技能和生产技能的时代已被机械化带来的分工所冲破,招贴设计成了一种独立的创造性专业。

  18世纪,许多适合招贴印刷的新字体产生,始埃及体、爱奥尼亚体、透视体、克拉伦登体、拉斯康体、多利安体、哥德体、珍珠体等在字体的比例、份量和美学上更趋完善。除了字体,还出现了数百种学科的符号系统,包括数字、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为现代招贴广告的产生奠定了新的语言形式的基础。

  19世纪,随着铸铁印刷机、蒸汽动力印刷机、造纸机的出现,高速印刷形式替代了谷登堡时代的手动印刷形式,机器生产的纸张淘汰了手工制作的纸张,使招贴的印刷效率提高30左右。继之,摄影术的出现及采色石印技术的产生,又使招贴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也开始作招贴广告设计。

  1866年,法国的朱尔斯·谢雷特(JulesCheret1836-1932)在巴黎他自己的印刷厂制作出第一张彩色的平版招贴,象征着现代招贴广告的产生。谢雷特从1866年到19世纪末,共创造出1000多幅招贴广告,其题材从戏剧到煤油以及电影新星、摩登美女等,几乎无所不包。1889年,他获得了国际招贴展览金奖,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勋章。他逝世后,尼斯城开办了收藏其作品的“谢雷特展览馆”,他被后人誉为“现代招贴之父”。1881年法国政府鼓励出版自由的新法规的公布,使法国马路街头成为招贴的海洋,招贴被人们当作美术作品欣赏。当时,作为法国新美术运动的主要人物:谢雷特、格拉赛、劳特累克、史太林、马查等人创造了许多极有影响力的招贴广告,他们在招贴设计上的占越成就也提高了他们作为新美术运动画家的知名度。特别是劳特累克,他的招贴画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的美术作品。

  作为新美术运动画家创作的招贴广告在英国有活克创作的题为“白衣女士”的戏剧招贴,它曾轰动整个伦敦招贴设计界。另一位英国新美术运动招贴设计大师比亚滋莱则以其精美细巧的线性装饰形式的插图,给欧美各国的招贴带来强烈而长久的影响。美国新美术运动招贴广告设计的代表人物是雷亚德和布拉德利,前者受维多利亚风格、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及抽象设计风格影响,后者受英国设计风格影响,被人称为美国的比亚滋莱。新美术运动在德国以青年风格派为代表,其招贴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伦斯,他的重要贡献

  在于将平面设计风格从19世纪的花卉装饰风格转变为20世纪简朴的功能主义风格。新美术运动在奥地利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该派在招贴广告设计方面作出主要贡献的人物是莫测尔,他的招贴采用平面几何形式的叠合,具有立体派和装饰画特征。新美术运动招贴广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使这一时期的招贴看上去就像美术作品,新美术运动对招贴广告的最大贡献就是使招贴在视读普及率上发展到了最顶峰。

  1908年英国肯特郡房屋上的招贴广告

  20世纪由于图形设计师的出现和介入,使招贴广告更注意商业功能,有些设计师受美术领域中立体派、未来派、分割派、构成派、超级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较大,使招贴的表现形式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招贴被当作募捐和招兵的主要宣传工具,如:招贴设计师弗拉格以自己装扮成萨姆叔叔的形象,设计成一幅征兵广告,该招贴广告印刷发和地了500多万份,成为历史上印刷量最大的一幅招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格罗佩斯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包豪斯,并使现代招贴广告的设计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包豪斯的招贴设计受风格派和构成主义影响很大。拜尔作为包豪斯招贴设计的导师,提介功能主义和构成主义,在招贴上几乎全部采用无饰线字体,并利用垂直线形式的构图,以条杆、嵌线、标点符号和方格来分割画面空间,形成拜尔式包豪斯招贴设计风格。虽然包豪斯在纳粹党的迫害下,不得不在1933年解体,但它的设计教学体系及招贴设计思想影响了全球招贴设计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此同时,美国由于没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对较快,招贴广告的发展也随其经济的发展超过了欧洲各国。美国人极其讲究实用,招贴从一开始就没有被传统的欧洲维多利亚装饰风格所束缚,而表现出强烈的商业功利倾向,重视商品视觉信息的传达,表现手法既有写实的或自然主义的,又有抽象的或象征主义的。可以说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奠定了世界头号招贴广告大国的基础,并一直保持着这一领先地位。当时,作为美国罗斯福总统新政府的一个机构——WPA,推出了其广告规划,作为它一系列文化艺术规划的一个项目,使1935-1939年这5年间有近35万种招贴广告被印成20多亿张印刷品发行全国,这在广告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许多画家也积极加入了这场招贴广告运动,这次运动的

  传播题材包括了戏剧、电影、美术、卫生与健康、打击犯罪活动、住房、教育等,招贴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十分强调艺术性,并注重画面的信息传播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使许多国家政府无力从事招贴宣传,而美国的战争情报署则委托许多画家、插画师和设计师从事招贴设计。1941年,联邦政府发起一个图形招贴设计竞赛,主题是“只有生产才能建立强大的防御力量”。这次竞赛的一等奖得主是美国著名设计师卡尔吕,他还被纽约艺术指导者俱乐部授予最高荣誉的“名誉殿堂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导致大量的政治性招贴广告的产生,如美、英、苏等国家都出现了大量以反纳粹为题材的政治性招贴广告,而纳粹组织也在同期炮制了大量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性招贴广告。由于30年代大批欧洲卓越设计师包括包豪斯学校的许多师生移居美国,致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性招贴广告的艺术水平相当高。如包豪斯的招贴图形导师拜尔移居美国后,在纽约一家广告公司任艺术指导,并绘制了大量的反纳粹题材的招贴广告,促进了美国反纳粹招贴艺术水准的提高。战后一段时间的招贴则是以和平题材为多见。到50年代,招贴又开始高度重视商业功能作用,专业广告设计师的队伍越来越大,此时期的招贴除采用以往惯用的写实主义绘画形式以外,平面剪贴、漫画、超现实主义风格等表现形式用得也很多。到60年代,招贴广告贴在公寓墙上的比贴在大街上的还多,这种招贴大都是传播某种社会观念,而不是商品信息。到70年代,招贴广告在许多大学校园里广泛张贴,被称之为校园招贴。西方大学常是思潮活动的起源地,校园招贴正是这种思潮活动的必然产物,较具影响的校园招贴设计师有萨姆斯和乔治·路易斯等人。萨姆斯喜欢用19世纪科学杂志上拍下的木刻资料重新拼贴组合招贴画面,制作较为自由随意,并因此形成其独特的招贴艺术风格;乔治·路易斯则喜欢利用摄影技术和现代印刷手段直接表现商品,这是典型的美国招贴风格。

  威廉·布拉德利1898年所作招贴广告

  1923年“德国包豪斯学院设计作品展”招贴广告,约斯特·施密特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招贴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再只作为单纯而孤立的推销手段,而成为市场营销组合之中的有机一环。招贴广告作为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一部分而发挥使用,这个明确的观念首先来自美国,以后发展至欧洲、日本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进而和更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我国自80年代引入西方市场学之后,90年代开始对包括招贴在内的各种广告形式的市场营销观念有初步认识,正待进一步吸引、消化和完善。

  三)招贴的流派与风格

  历史环境、地域差异、经济条件及传统文化观念等的不同,各国在招贴广告设计方面必然要形成各自的特色。德国招贴作为世界招贴的重要学派之一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形成。如德国包豪斯的主要教授纳基的组合照片形式的招贴设计,包豪斯招贴设计导师拜尔的利用垂直线形式的招贴构图,还有约

  翰·哈特菲尔·德创造的拼贴式招贴等,这些招贴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功能性和构成主义风格,应用象征意义的手法,使人产生新的联想和意境。紧邻德国的瑞士是一个小国,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招贴大国的地位,其招贴成为世界招贴的重要学派之一。瑞士的招贴发展中心有两个,一是苏黎士,二是巴赛尔。瑞士招贴风格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注重字体设计在招贴中的传达信息作用,同时也特别讲究图形符号在招贴画面中的合理应用,有人把瑞士图形符号的设计表现看作是现代商标的开始。

  德国的另一邻国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招贴不以商业性为目的,而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出现,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至也成为世界招贴的重要学派之一。波兰招贴的发达主要靠两大因素,其一是政府特别重视招贴的发展,其二是群众特别喜欢观赏招贴。波兰从1964年开始主办隔年一次的“华沙招贴广告双年展”,并成了两年一度波兰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波兰政府还在华沙附近的维拉诺夫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招贴广告艺术馆。波兰招贴的特点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丰富多彩,水准很高。

  瑞士招贴广告作品

  波兰招贴广告作品

  美国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头号广告大国的地位,并以纽约为中心,其招贴也是世界招贴的重要学派之一。美国人较少传统束缚,其招贴设计注重商业功利性,讲求实际,追求功能第一的原则。其风格以利用摄影技术和现代印刷手段直接表现商品为主,但也不乏其他表现风格。

  总之,除了上述这四大学派,招贴广告在日本、法国、英国及意大利等国都很有特色。如日本,招贴的领袖人物是龟仓雄策,他将欧洲包豪斯构成主义系统与日本传统形式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构成画面形式,奠定了日本招贴广告发展的基础。随之,日本第二代招贴设计师粟津洁、永进一正及福田繁雄等人又努力将龟仓雄策奠定的基础推向深入,特别是福田繁雄,由于其独特的想象力而被国际招贴界公认为当代世界最知名的招贴设计大师之一。接着,又有以横尾忠则为旗手的日本第三代招贴设计师出现,使日本招贴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思想与西方思想、手工业生产与现代工业生产并存的新视觉形式的连续统一体。

  法国的招贴设计则较注重优雅和自由的表达,设计语言的探索从属于美术范畴的探索,有时则注重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的表达。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创出一种合理主义图形设计风格,其招贴注重哲理的分析,他们认为:一切为人的需要服务,风格是次要的。但英国招贴设计师的理智分析和功能主义视觉特征的招贴表现现式具有国际影响力。

  日、法、英这三四的招贴广告也有某些缺陷,正如德国卡塞尔大学视传设计系主任哥尔哈特·马蒂斯教授所评价的:日本学习德国构成主义走了极端,许多招贴设计过于机械冷漠,缺少人情味,脱离了为人服务的目的。法国的招贴广告过于注重优雅的表现,而脱不开维多利亚时期矫饰遗风影响,画面偏花哨,以至其招贴缺少视觉传播冲击的足够力度。英国的招贴大概过于注重理性分析,有时显得拘束而保守。

  总的看来,欧洲的招贴较注重人情味和文化性,美国的招贴较注重实用主义和商业性,日本的招贴较注重东、西方特点相结合。随着历史的发展,全球招贴对话时代的到来,招贴设计正超越国家界限,各国招贴设计师相互补短取长,五六十年代占优势的招贴四大学派到70年代以后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国家属性。特别是90年代,我们已看到,美国的随心所欲的自由设计对欧洲的影响,欧洲的纯粹几何构成及有人情味的招贴文化已渗透到五洲诸国,而亚洲特有的东方色彩、构图也被美国招贴设计师所接受。

  (四)招贴的功能

  美国摄影招贴

  1、传播信息

  传播信息是招贴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特别是商业招贴,其传播信息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商品的性能、规格、质量、质地、成分、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养护和维修情况等进行说明,对劳务方面内容(包括饮食、照相、洗染、旅馆、理发、洗澡、旅游等)加以介绍。这些商品信息若不能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就不会采取购买行动。招贴作为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正可以充当传递商品信息的角色,使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可以节约时间,并以高速度及时解决各种需求问题。其次,商业招贴传播信息的功能还表现在对商品变化情况的通报上。当今时代,一种新产品的出现,都必然伴之客观存在一场大规模、高密度的广告宣传,使消费者打破原先习惯的思维定势,对新产品持积极消费的态度。如:产品的改进或更名,产品的价格变动,甚至产品包装、销售渠道、销售手段的变化等都可以通过招贴通报消费者。

  2、利于竞争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动力。当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产品内在质量的竞争,其二就是广告宣传方面的竞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与产品的内在质量差异性将愈来愈小,相对而言,各企业将愈来愈重视广告方面的竞争。招贴作为广告宣传的一种有效媒体,可以用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利于竞争。例如:过去北京地毯在美国的销售一直不景气,为此,北京地毯进出口公司和美国一家广告公司签定了用广告促销北京地毯的协议,耗资20万美元,大量采用照片招贴形式及其他形式在美国宣传,结果赢得了美国消费者的信任,当年销售北京地毯价值60万美元,第二年销售量比前一年增长10%,第三年又比第二年增长14%,以后逐年递增。由此可见,招贴作为竞争的一种广告传媒是何等的重要。

  3、刺激需求

  消费者在某些需求是处于潜在状态之中的,企业如不对其进行刺激,就不可能有消费者的购买行动,企业的产品就卖不出去。招贴作为刺激潜在需求的有力武器,其作用不可忽视。近来年,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空调、家用电脑等在各类广告(包括招贴)的刺激下,进入平常百姓之家,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如按过去的传统习惯,中国人是不喝营养液和可乐饮料的,但在中外厂家的频频广告宣传刺激下,这些产品却打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国是一个有十二三亿人口的大市场,消费需求上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对企业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影响。

  4、审美作用

  招贴作为一种“说服”的形式,绝不能以某种强制性的理性说教来对待读者,而应首先使读者感到愉悦,继之让读者经诱导而接受招贴宣传的意向。所以,现代招贴都极讲究审美效果。具体说来,招贴的审美作用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招贴的形式生动活泼,往往图文并茂,易于引起消费者注意。其二,招贴广告语经艺术处理,一般言简意赅,因而易于记忆,易于形成牢固印象。其三,招贴在发挥其应用的说服功能时,通常都是以软性感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不是用强行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的,从而,在心理上,消费者易被其意念同化。

  招贴直接为实用功能服务时,在根本上依赖于使用价值,但是,招贴又不是商品本身,它的观念价值大于物质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它介于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之间,能借助纯粹艺术的表现手段塑造形象,在表现广告主题的深度和增加艺术魅力、审美效果方面,十分出色。

  招贴美的形式依附于各种功能,由功能所决定,因此,把握招贴广告的审美特征就要从招贴广告的各种功能来考察。据此,招贴的广告审美特征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真实性。招贴美的价值的基本条件就是真实,招贴广告在真实可信基础上,越美化,越能获得美感。如果言过其实,甚或欺骗消费者,则越美化,越使人感到丑恶。

  其二是引人注目性。招贴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是个关键,如果招贴不能引人注目,就应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首先是商品的使用功能,招贴的引人注目的艺术处理必须和使用功能相联系,这种联想的作用点必须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其三,欲使招贴引人注目,还必须注意信息传递的心理特征,讲求招贴广告的科学性。如:人在正常情况下(如天气晴朗,人们步行时)接受招贴广告信息量大约是25比特/秒(比特——信息量单位)。可口可乐招贴广告上只有牌名几个字,信息量只有10比特/秒,已大大低于正常信息接受量。这是因为设计师考虑到美国人出门一般乘坐汽车,乘车人对消息的接受量必定小于步行人对信息的接受量。可口可乐招贴设计师正是周密地考虑到这睦问题,才使其设计的招贴能让消费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国外广告心理学家路考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少于6个单词的广告标题,读者记忆率为34%,而多于6个单词的广告标题,读者记忆率只有13%。这些问题都是招贴设计师应考虑到的。总之,招贴广告上的信息量宜简明扼要,适可而止。

  其四是艺术性,招贴广告要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在招贴的文字语言的艺术处理上,要力求准确、生动和精炼,并注意其形象性。招贴文案写作要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不同体裁,一般分为重在理性诉求的文案和重在感情诉求的文案两大类。理性诉求的文案是用“喻之以理”的方法说服消费者,如简介体、新闻体、论说体、问答体、证书体等;感情诉求的文案宜用描写体、幽默体、小说体、戏剧体、诗歌体等。在招贴广告的画面处理上,依据传达商品信息的不同需要而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包括写实法、对比法、夸张法、寓言法、比喻法、卡通法、系统法、传统装饰法等。

  一、设计创意的涵义

  “创意”所谓创意就是前所未闻和未视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的或情感的需要的意念或构想。最基本的要求是,求新、求奇、求异、真实、有思想、有计划,以创意的图形加速传播信息,传达商品内容。说服消费者和大众群体,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因而广告设计中的创意的“意”是指设计思想和设计策划,为了说服消费者,推销商品的一种劳务,是寻找消费者的一种好办法,好点子,让消费者建立一种新的消费理念。

  每种产品者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这些群体结构和需要。例如,电动玩具是给儿童的,绿台球是给成年人的,食品要有天然的,美味的,香水是天然的,美好生活的,爱情的。在构思中找出各自特征,各自需求,各自心理活动。例如:“啤酒之王”广告以王者之风创意中心,以消费者心理需求为目的。用现代摄影的高超合成手段,采用比喻夸张手法,将小小的易拉罐啤酒变成超乎天地间人工特大造物,非同异常的品质和气势。山川、大瀑布、啤酒易拉罐,一派纯天然的感觉。创意中的“名酒王者、纯天然”,就是消费者真正心理需求,根据需求创造一个夸张奇特的有冲击力的日本名酒视觉形象和视觉语言。

  可见,创意是无限的,每个产品都会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传播形象和语言,创意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创意灵感的来源,创意的产生也要经过足够的前期积累才有可能,这种积累越丰富,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越多,创意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多,这种积累就是市场调查结果,它包括同类产品调查,消费咨询,并通过多次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才能策划出多种或最佳设计方案,最后择优定位。只有定位,广告内容和广告风格及品牌形象才能基本确定。定位就是创意的开始,是创意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下面有两种定位:

  (1)

  比较定位

  同类产品比较,外观、性能、特点、重点、方式、图形视觉形象,市场占有率,市场前景等。

  (2)

  情感定位

  产品是否给消费者带来感情上的满足,文化背景,时代潮流,社会风俗,消费者心理,找出关联点,配合消费者心理活动,引起共鸣。

  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研究最后制定出版面、色彩、构图风格和图形的表现、时间与宣传的重点,这种严格的市场调查的创意方法看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广告不仅作为艺术再现的艺术,而是以促销为最终的目的,所以广告设计必须围绕新产品的特点,消费者心理需求来构思计划,这样的广告才能有针对性发挥现场促销功能。

  二、广告创意的表现

  广告设计虽然也需要采用艺术创作的某些方法和手段,但广告设计的任务在传递商品信息,说服消费者达到促销商品,而广告创意的内涵与艺术创意的传神是绝对不相同的,广告创意不是客观对象的艺术再现,不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视觉化,而是对事物理解的进行表现,创造一个求新、求奇、求异、真实的能准确传

  播信息,传达商品内容的图形视觉语言的图象艺术。塑造的目标是消费者个性,心理活动的意境,创造一个鲜见奇特极有意趣图形引起购买者的兴趣,使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一种消费观念。

  一幅成功有创意广告,新奇的构思浓缩的个性表现是设计师必先考虑的问题。除了有新奇的构思,浓缩的个性化表现之外还要根据消费者心理需求和接受的程度,以及消费者层次来决定图形的表现手法。手法有写实的、对比的、悬念的、连续的、寓意的、夸张的等等手法。不论什么手法,图形必须要新奇、典型、易懂、易读、易记强烈的形式感和艺术魅力,这是招贴广告成功重要因素。

  从传播快捷角度来讲,图形设计要求越简,越明,越好,只要表达信息内容准确生动,尽可把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把千形万象凝练成一个圆形符号。就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而言,艺术形象越典型、越单纯、越集中、这样才更易于内涵的深度。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的享受。

  例如:第四届科罗拉多国际招贴展中(捷克斯洛伐克)罗斯托卡的展览海报作品,采用共用形反向思维比喻手法,把“爱”“互动”凝练成一个圆形符号,简洁明了,突出海报展览与读者关系,把主题内涵提到一个深度。在目前一些广告公司的设计员中的人,不从宏观的、全局的、发展的构想入手,不是根据消费者心理活动和需求去求新、求奇、求异、真实的有思想的、有计划的创意,而是接到设计委托后,找来一大堆人家已经登场的广告进行仿制,其结果除了商品,厂标不同之外,构图文字,色彩、风格等常常千篇一律,这样的广告又怎样引起人们视线的注意和兴趣呢?不但达不到广告的传播宣传效果,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一个好的广告创意不论是图形语言还是文字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广告中你要说什么、怎样说、在何地、何场面、何时间、对谁说,通过对市场调研分析后才能确定要创意的主题,从而选择最佳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法,达到准确传播信息,传达内容。

  首先每每在我聘请助手的时候,没有电脑障碍是我的第一个要求,这一定算是基本功。

  我见过许多自认为是精通电脑的设计师,但一出手我就认定他们的技术来自口耳相传,随时给自己的工作埋设炸弹,这些设计师的自信无疑会将他们不懂电脑的老板送向破财之路。当然,我每天都要求我的设计助手们不依赖电脑,这并不自相矛盾。不依赖绝不是说可以不懂,毕竟在我们工作中,从设计到印刷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电脑的帮助。今天看这一问题就象画家不会用笔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对印刷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许多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因为不了解,许多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就是电脑屏幕上的样子,这很危险,因为技术的原因,它与实际的输出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不熟悉印刷的特性与缺陷,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地给印刷找麻烦,设置障碍,这很愚蠢。平面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识有许多,比如说各种品牌印刷机的性能、同一机型不同规格的性能、不同品牌油墨的性能、四色油墨与专色油墨的特性、不同品牌、规格、品种纸张的性能、特殊工艺、后期加工及装订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为客户考虑的问题。那么,懂了电脑,懂了印刷流程,就可以称作平面设计师了么?可

  能还不行,毕竟以上说的与“设计”还没有直接的关联。就平面设计而言,还有许多特色性的规律,对于这些我的兴趣更大。

  A、平面不平

  二十多年来,我自己有过很多幸运的事。比如在我吃这碗饭之初,偶然在旧书摊上买过一堆“TIME”杂志,这是永远令我感到兴奋的回忆。因为那时我正被眼花缭乱的设计弄得五迷三倒,无师可从,这堆旧杂志让我开了眼,见识了正点。认真阅读TIME杂志,一切有关平面设计的技巧都囊括其中,而且毫不张扬,温文而雅,为抄袭者提供了大量改头换面的空间。我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很多来自这堆旧杂志。

  “平面不平”是我对平面设计中画面效果的一种理解,很多人把它叫做版式、构图、结构、形式感…都可以,我喜欢把话说得简单。拜读了很多好的设计后,我感到设计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不平”的效果。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一理论,画家塞尚早我们一百年就开始尝试了,并已作到了极致。令我很感叹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业的令人类恐慌的艺术变革,一百年后却变成了最最商业的平面艺术,多有意思。

  这一空间概念涵概了自然空间感受与矛盾空间感受。随设计师的爱好、版面要求、视觉冲击需求、自由选择。现在已经没有很多人大惊小怪了,但无论展现自然空间感受,还是矛盾空间感受,设计师所使用的技巧(或称元素)是有规律的。把它们归纳在一起也有一大堆。比如:打洞;夸张暗影效果;使用极具真实性与质感的图象;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间的反差效果;利用线与色条的叠压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等。因为篇幅所限,不作细解,今后可将范例作品与理论文字对照比较,一目了然。

  B、色彩中的音乐

  色彩是平面作品中的灵魂。想运用好它一定要了解一些纸张与油墨的知识。不同纸张与不同油墨的组合,会产生出绝对不同的效果。但我们与画家的区别是:平面设计师手中的颜料只有四管儿,但它可以依靠网点的疏密特性,调和出所有我们可感知的颜色。这真是一项神奇的发明,作为印刷技术的原创民族我们感谢德国人。利用网点与纸(白色)的配合,我们才能让油墨显得更均匀、鲜艳和干净。但这只是技术上的事,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对色彩的运用还要更多的依靠灵性。

  我常希望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们能学习一些音乐,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用音乐的理论解析色彩真是简单直白,这是我的发现。

  a.首先懂得音乐的人都知道在乐器上找不到一个固定的音,音符“叨”随调式改变着位置,不同的调式传达出不同的感情,适合着不同的乐器与人声。这与我们运用色彩的道理是一样的,整幅画面的基调与情绪是通过画面色彩的冷暖

  传达出的。但从小我们头脑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就是固定的。红色偏暖,蓝色偏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如同音符一样,颜色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转换着调性(冷暖关系)。懂得这一道理,蓝色也可以被我们渲染成暖洋洋的样子。因为屏幕的关系,平面设计师已经不习惯给颜色以文学式的命名,比如洋红、群青、湖蓝,取而代之的是更简单,更直接的4个数字。这很好,符合商业时代或叫数码时代的要求,是个机械式的要求。对色彩调性化理解是对平面设计师灵性的训练。

  b.其次和弦与旋律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玩乐器的朋友都懂得另一个道理,无所谓哪一个音好听与难听,音符一定要放到一起去,才能叫音乐,否则“叨”“叨”“叨”一直按下去一定是噪音,“叨”“咪”“嗖”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和弦“C”。这好比颜色中红蓝白的搭配一样,永远和谐。和弦可以继续往里添加新的音符,比如加个“来”这个和弦马上变了情绪,变成了一个7和弦。如果把“咪”换成降“咪”就更是大相径庭地跑到蓝调里去了,就好像在红蓝白的组合中,配上紫色或桔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和弦一直可以添加音符进去,成为9和弦,13和弦……在色彩上就好比我们常说的高级灰。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更直接地理解颜色是应该分组使用的。这些组合的基础应该向和弦C、D、E、F…一样,有一个最原始的搭配,设计师想不断变化,就在这些组合里求变吧。你一定要把没关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就象”发“和”希’谁也不挨着谁,两者之间没关系,你的画面一定平淡;如果你一定要把敌对的颜色放在一起,准会难看。运用和弦的道理去理解色彩,你会立刻跳出色彩贫乏的误区,发现眼前可用的颜色太多也太美了。合理搭配的色彩组合把画面的视觉空间不断拉伸,让画面不仅绚丽而且厚实,这就是色彩和弦的作用。

  但仅仅有了和弦就能成为音乐吗?不对,音乐还需要旋律,没有旋律的音乐不好听。那么,平面作品的旋律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眼睛观看一幅作品的过程。一幅招贴也罢,一本宣传册也罢,都存在着一个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需要人们看到什么,记住什么,回味什么的问题。这些就构成了平面作品的旋律,让观众的眼睛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休息,最后停留在哪个地方,这是设计师最需要动脑子考虑的问题。

  c.节奏

  根据我的建议,长时间以来,我的设计助手们一直在总结、记录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

  从名家的作品中,从各民族的图案里,从自然景物中,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使用这些颜色。比如我们为“好伦哥”比萨饼店做的小折页里所使用那一组颜色,就是从蔬菜和水果里找到的。因为我们需要一套让人看了就饿的颜色。但问题很快就来了,许多我们在名家的好设计里总结出的颜色组合,再经过我们使用后就变了样,没了神儿,这是为什么呢?真让我们苦恼了一阵子。

  起先我们还以为是在颜色记录时出了问题,查对的颜色不够准确,再后来的很多次实验都不成功,但幸运的是疑惑了很久还是让我们找出了原因。原来色彩的使用与音乐中的节奏一样,需要比例,许多好看的色彩组合还需要合理的色彩

  比例控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个颜色的使用面积一定要大,某一颜色就要小,某些仅仅是为了透气,某些就是为了压沉,再往下我就没有信心继续寻找规律了,实在是变化无常。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面作品一定需要一种节奏的控制,控制节奏的元素有很多,它们中常用的就是颜色、图片与文字排列。就象文章的刚一开头说的那样,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没有定律的答案,正是因为没有规律,平面设计才显得有趣味,并且充满挑战

  、刺激。许许多多的机会就是在无序中诞生的。

篇二:美国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创意【浅谈招贴设计的特征】

  招贴设计创意【浅谈招贴设计的特征】

  摘要:随着国际间经济的日益融合,信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世界的多元化感性满足。招贴艺术作为信息传播的交流媒介,以图形语言和注入文化理念的主题设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成为最具精神浸透力的传媒之一。

  关键词:招贴;设计;创意;视觉冲击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招贴虽然受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的挑战与竞争,但始终不会取代他们。招贴设计独有的卓越的创意构思,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多元的艺术表现成了现代招贴的主要特征,这也正是招贴设计受到全球设计师青睐的原因。在世界上诸多的平面设计展和竞赛中,以招贴形式的展览和竞赛居多,其规模和影响也最大。

  美国著名的广告人奥格威指出:“招贴内容如果没有卓越的创意,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招贴创意不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那么招贴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就如同很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卓越的创意在招贴设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引起设计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现代招贴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因此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要做到创意先行。创意是招贴设计的灵魂,是招贴设计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招贴设计的创意是表现招贴主题的独创性的意念和新颖的构想,是经过了设计师多元化的思维和精心的构思所得到的既能准确传达主题,又可表达设计师思想情感的绝妙艺术构想。招贴的创意设计又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过程。需要针对具体的主题采用相应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而进行的符合主题内容的创造性综合思维活动,也就是对创意准确的把握。设计者需要具备各种方面的知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养,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事物与事物之中的联系,让人们在意料之外获得惊喜,在合乎情理中表示认同,让招贴作品出奇制胜,留住记忆,引起共鸣。

  招贴属于“瞬间艺术”,一般贴在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这就要求设计师1

  在进行创作构思时,力求在有线的时空条件下让读者第一眼看到作品时就毫不犹豫地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被作品吸引,对其留下教深印象,因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是招贴艺术典型特征之一。

  为了吸引视线,招贴往往采用较大的幅面尺寸。不同国家,招贴的大小有不同的标准。招贴通常是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道、广告、教育等目的服务的。招贴设计师应该考虑让自己的设计有清新明快的语言。简洁的创作手法更容易让作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大师马蒂斯教授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此外,国外广告心里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少于6个单词的文字标题,读者记忆率为34%,而多于6个单词的广告标题,读者记忆率为13%。因此,招贴中的文字信息,尤其是标题文字应该简明扼要。选者最有效的表现形式,舍弃一切没有必要的视觉元素,给观众第一眼的视觉震撼。

  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招贴设计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招贴设计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体现图形设计艺术质量水准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从早期的绘画到摄影拼贴再到现在的电脑制作,招贴艺术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招贴作品里集中了平面视觉传达艺术中绝大多数的基本构成要素,它的艺术表现比其他门类更广泛也更全面。20世纪西方涌现出的众多艺术流派,无论是对以往艺术内容的改革还是对传统艺术的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传播媒介的变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对招贴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文化艺术类的招贴,根据主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施展艺术手段,设计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招贴作品。如波兰招贴表达心灵精神的绘画风格;德国体现视觉震撼的写实风格,多用组合照片形式的招贴设计,应用象征意义的手法,使人产生新的想法和意境;日本招贴则用优雅细致的唯美风格等。

  无论是国家政策法令的宣传、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等的公益主题的宣传还是企业的商品宣传,都会通过招贴这一媒介完成信息传达,实现受众对传递信息的想法和思考。这一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招贴设计的深层次意蕴,受众会根据招贴设计的视觉元素将头脑中的图形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在附上感情的成分,从而使自2

  己接受的信息理想化,直至自觉对招贴设计进行意义上的补充。对于商业招贴来说,是希望通过信息的传播达到刺激消费需求的目的。而文化招贴则反映了人类精神结构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活观所构成的意识形态,并对群体行为模式予以引导,推销时代新观念,引发公众的公众意识和公益行为。

篇三:美国招贴设计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

  雷蒙·萨维尼亚(RaymondSavignac)1907-2002法国人,或许是AGI成员中唯一一位写了一部自传的人,书的名字叫《招贴设计师:一个男人与他的职业》。早期从事过很多职业,后来在一

  个制作广告卡通片的工作室工作。

  扬·雷尼卡(JanLenica)1928-2001雷尼卡是一位多产的波兰艺术家,专长是海报设计、平面设计、书本插图、舞台设计、动画片。发表很多海报艺术方面的专著,创造了“波兰派海报”这个名词。尽管他的前半生是在德国从教和生活,但被人们公认为波兰招贴艺术大师。

  缪勒·布洛克曼

  (MuellerBrockmann)1916-1999现代瑞士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在苏黎世大学与应用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艺术史。1936年在苏黎世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及摄影。1966年,担任IBM的欧洲设计顾问。

  赫伯特·罗平

  (HerbetLeupin)1916-1999瑞士巴塞尔派的海报大师。早年就读于巴塞尔应用艺术学院,后又在巴黎的保罗·柯林斯培训学校学习。1938年开始,在巴塞尔当一名自由设计师,主要从事海报设计。

  赫伯特·拜尔

  (HerbertBayer)1900-1985现代奥地利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画家、摄影师、建筑师。早期在包豪斯学习,师从康定斯基。1927年,创造了Universal纯小写字体。后担任《Vogue》杂志柏林工作室艺术总监。30年代末移居美国。

  保罗·朗特

  (PaulRand)1914-1996

  美国著名平面设计师,以公司标志设计著称。他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之一。1972年加入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的名誉堂。创作了很多海报与著名企业形象,其中包括IBM和ABC公司。

  尤卡·凡斯拖拉

  (JukkaVeistola)1946-出生于芬兰的著名平面设计师。1986年开始从事电影、动画以及摄影工作。1969年至今,在众多国际海报双年展和竞赛中获奖,包括华沙、布厄诺、拉赫蒂双年展以及布诺斯艾斯海报竞赛。

  罗曼·基斯勒维茨

  (RomanCieslewicz)1930-1996波兰招贴学派的先驱。擅长海报、展示设计和书籍设计。早期以海报创作为主,移居法国后,转向摄影。因利用蒙太奇手法处理底片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张明了摄影不一定都是客观的,而是一种可以丰富设计的可塑性媒介。

  龟仓雄策

  (YusakuKamekura)1915-1997

  现代日本平面设计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见证了日本设计史。以设计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海报尔著名,其作

  品和组织能力在国际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何塞·普拉—拿伯纳

  (JosePla-Narbona)1928-

  出生于西班牙。平面设计师,擅长蚀刻、雕塑。他的作品充满了想象,经常带有超现实主义和情欲色彩。在巴塞罗那、苏黎世、纽约、芝加哥、海牙等地举办过个人展览。

  弥尔顿·格拉瑟

  (MiltonGlaser)1929-

  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曾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蓬皮杜中心举办个人展览。2004年在他被库伯休伊特国家博物馆授予终身成就奖,被人们誉为“平面设

  计领域的毕加索”。其作品代表了美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水平,在国际上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福田繁雄

  (Fukuda)1932-2009

  现代日本最富国际影响的设计大师。东京国家艺术与音乐大学毕业。他的设计范围很广。包括插图、雕塑、环境设计和陶瓷。特点是充满想象与幽默。他代表了20世纪日本和国际的设计水平,被西方平面设计界誉为“现代图形创意的教父”。

  赫塞尔·库伯

  (HeatherCooper)1945-

  加拿大女设计师、插图师。她的插图富有想象力,带有超越现实主义与神秘主义风格。1984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她的插图服务的客户包括: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斯特拉特福德节基金会、加拿大歌舞剧团等。

  杰哈尔·巴黎·格拉弗

  (CerardParis-Clavel)1944-

  现代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之一,和皮埃尔一起在1970年成立了GRAPUS。这个团体的目标是以一个共同的名义来创作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图像。创作的海报包括:列宁海报“以我的名义前去”、“种族隔离”等。

  梅尔·卡尔曼斯

  (MeiCalman’s)1944-

  英国插图家。她的作品风趣而幽默,在英国国内外都很有名。主要特点是充满智慧、力量、独创性和鲜明的风格。他的卡通经常刊登在《泰晤士报》和《星期天时报》。同时也为《每日快报》、《观察家》和BBC电视台的节目提供绘画作品。

  粟津杰

  (KiyoshiAwazu)1929-

  现代日本最具有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大师之一。自学绘画、设计。1964年成立的AWAZU设

  计学院。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都是设计、展览设计及制作,在艺术领域涵盖从建筑、音乐到文学、电影。

  马克尔·施瓦普

  (MichealSchwab)1952-

  美国著名平面设计师,目前生活在加利福尼亚。为美国运通、苹果、耐克、金门国家公园等60多家著名公司和机构创作标志和海报。他的作品典雅而又时尚,简介独到而又风格明显,擅长用经典的黑色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

  靳埭强

  (KanTai-keung)1942-

  出生于广东番禺,自学成才,香港“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饮誉国际的、富有中国设计风格的设计大师。靳埭强曾在香港及海外设计竞赛中获得三百多项。他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英语招贴设计之中。

  萨罗·巴斯

  (SaulBass)1920-1996

  著名美国平面设计大师,主要从事电影与公司形象设计。1952年创立AaulBass&Associates公司。为希区柯克的多部电影担任字幕设计。1973年和1980年分别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日本美能达相机公司设计了CI。1984年,为洛杉矶奥运会设计海报。

  佩尔·阿诺迪

  (PorArnoldi)1941-

  丹麦著名设计大师。在平面设计、绘画、布景设计、陶瓷、家具和布艺设计等多个领域均有涉足。他设计的海报形式严谨,没有大都市典型的喧哗和浮躁,通过鲜明的举出颜色和简洁的符号,清楚地进行表达。

  石汉瑞

  (HerrySteiner)1934-

  中国香港的国际著名设计师。先后在纽约、伦敦、巴黎工作,最后到香港。1964年他创办了GraphicCommunicationLtd.公司,任总经理,主要从事公司形象、年度报告以及商品包装设计。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感,同时融合了鲜明的中国元素。

  汉斯·希尔曼

  (HansHillmann)1925-

  德国最富盛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之一。1961年任卡塞尔艺术大学图形设计系教授,同年成为AGI成员。1964年致力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11次荣获“德国最佳海报设计师”。同时也擅长单色插图、游戏创意图形、绘画。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插图画家之一。

  金特·凯泽

  (GuentherKieser)

  1930-

  德国最著名的设计大师之一。1981-1992年任乌奔塔尔大学视觉传达系教授。国际视觉设计联盟AGI会员。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将绘画的蒙太奇手法转化为摄影蒙太奇并创作了无数有

  影响的爵士乐招贴。

  刚特·兰堡

  (GunterRambow)1938-

  德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之一。1974年至今,为AGI会员。1974年-1992年任卡塞尔大学视觉传达系教授。1992年任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被誉为来自日耳曼民族的“视觉诗人”,典型的德国风格代表人物

  霍戈尔·马蒂斯

  (HoglerMatthies)1940-

  德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大师。柏林艺术大学教授、AGI会员、纽约海报协会成员。从事视觉传达方向的研究,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和奇妙的形式组合,各期海报作品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被人们成为“典型的德国风格”。

  丹·雷辛格

  (DanReisinger)1934-

  以色列非常著名的设计大师,也是国际设计界的一流艺术家。他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自信,将形式、色彩和功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善于表现并能使画面产生气氛的艺术家。

  石冈瑛子

  (EikoIshioka)1939

  日本最负盛名的摄影招贴设计大师、服装造型设计师。在业界地位崇高,曾经主刀多部电影、舞台剧以及各种媒体广告。荣获第38届干啊电影节的接触艺术贡献奖。被德国的霍尔戈·马蒂斯成为“世界的石冈瑛子”。

  田中一光

  (TkkoTanaka)1930-2002

  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日本平面设计大师,AGI会员。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曾在“日本之历史”大型博览会(大阪)、“海洋文化博览会”(冲绳)中负责整体设计。他将日本文化与设计融为一体,代表了现代日本设计的最高水平。

  吕迪·库林

  (RuediKuelling)1935-

  瑞士知名平面设计大师。作品简约、充满质感、表述清晰。曾15次荣获瑞士室内设计师、联邦政府的最佳海报设计师荣誉。1963年获戛纳国际广告电影节一等奖。

  卡尔·多曼·盖斯布勒

  (K.D.Geissbuehler)

  瑞士著名设计师。1961年和1963年,两次荣获瑞士最佳海报设计师。1976年1978年,两次荣获华沙海报双年展一等奖。国际众多海报设计大赛的评委。现在是多家机构的艺术指导和顾问。

  西摩·切瓦斯特

  (SymourChwast)1931-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AGI会员。Cooper州立艺术学院教授。美国波什平集团公司创始人。该公司工作涉及动画、书籍、插图等领域,引导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计运动。西摩·切瓦斯特也是视觉平面设计的领袖人物,和弥尔顿·格拉斯一起代表美国的现代设计水平。

  中西招贴对比

  1欧美早期招贴设计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由于工业革命在兴起,开始制造一种消费文化,推动了招贴广告的发展,形成了一法国艺术家朱尔·薛雷(JulesCherset)和图鲁斯·罗特雷克(HenrtdeToulouse-Cautrecs)为代表的叙述性招贴和英格兰、奥地利、德国的新艺术象征性招贴。这似乎是一场商业文化的视觉革命。朱尔·薛雷用全新的方式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显然受到了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洛可可绘画的影响,而图鲁斯·洛特雷克则受到梵高和高更的后印象派影响。欧洲新艺术传统的影响力跨越了世纪之交,统治了欧洲文化长达五十年,深刻地改变了招贴文字和图形的关系。

  2.中国早期招贴设计

  中国招贴广告是近代社会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些作品揭示了20世纪初到40年代以来,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并与中国民族资本残酷竞争的史实,说明了广告在当时的社会作用。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这段时间中国女性解放的思潮,看到了招贴广告行业超出商业范围的社会意识。把这些作品与西方招贴相比较,不难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审美价值和处理手法。欧美招贴

  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前提下,非常讲究视觉功能,而中国的招贴画是把商品隐藏在背后,主要通过凸显美女的魅力以博得公众对企业的好感。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历史、民众喜好和艺术家思维情况的线索。梁鼎铭、谢之光、杭雅英、李慕白是当时的先驱艺术家。

篇四:美国招贴设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欧美招贴设计的主要流派与风格

  作者:闫承恂

  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06期

  摘

  要:欧美的招贴设计呈现出风格迥异、流派纷呈的多元格局,以德国、瑞士、波兰、美国这四大学派最具代表性。文章对四大学派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阐述其形成背景、创作理念和风格特征,并提炼出主要设计师和经典作品,希望为国内的设计同行提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招贴设计

  流派

  风格

  招贴又称“海报”,意指张贴于纸板、墙面、车辆或其它载体的印刷广告,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其它广告媒体相比,招贴的创作更加宽松自由,艺术家可在其中表达强烈的个性和艺术信息,一些优秀的招贴已超出广告实用功能的限制,成为名垂青史的艺术杰作。由于地域、文化和经济的差异,世界各国的招贴设计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招贴艺术发展最成熟的欧洲和北美地区,已形成以德国、瑞士、波兰和美国为代表的四大学派。

  一、德国招贴学派

  德国招贴学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形成。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师莫霍里·纳吉受俄国构成主义影响,在设计上强调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平衡,喜欢用抽象照片的拼贴来形成作品的现代感,这种手法对后来德国的招贴设计有很大影响。纳吉的学生赫柏特·拜耶毕业后留校任教,他致力于字体改革,创造了以无饰线体、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新字体系列,并将之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形成简洁鲜明、强烈有力的风格。拜耶辞职后,朱斯特·史密特主持包豪斯的平面设计和字体设计教育,他把包豪斯的设计传统继承下来,进一步发展了高度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化的设计风格。至此,包豪斯的招贴设计进入了成熟阶段,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面貌和形象。虽然1933年包豪斯在纳粹的迫害下被迫解散,但它的招贴设计思想影响了全球的招贴设计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招贴设计又有新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原西德出现了一种诗意的视觉表现方式,它的视觉处理是通过对摄影图片的拼贴组合实现的。与包豪斯时期注重视觉功能的理性设计不同,“诗意风格”不再仅仅关注版面的布局、安排和构成,而更加强调设计师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把招贴设计提到同诗歌创作一样的高度,追求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成为新的德国招贴学派的代表。追求“诗意风格”的设计师被称为“视觉诗人”,冈特·兰堡和金特·凯泽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冈特·兰堡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了大量摄影招贴,通过对摄影图片的拼贴、分解、重组、喷笔加工等处理,制造一种跨越和混合式的空间效果,表现梦幻与现实的关系,从而赋予平凡的内容以诗意的色彩。金特·凯泽是具有高度想象力的设计天才,作品具有如诗歌创作一样的自由气氛,如他设计的法兰克福爵士音乐会招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图1),将古老的树干弯曲成小号的形状,以此表达爵士乐的特点和常青的寓意。这些诗意盎然的招贴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招贴设计大师。

  二、瑞士招贴学派

  瑞士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招贴大国的地位。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瑞士的设计师们着手探索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具有很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因而很快传遍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的平面设计风格,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瑞士的招贴设计也深受“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注重字体在招贴中的传达信息作用。瑞士设计师喜欢把字体变形、重组,作为招贴的主要图形来使用,达到非常强烈的平面效果,如罗丝玛丽·蒂斯为个人作品展设计的招贴(图2),将自己与合作者名字的首写字母“O”、“T”并置排列,两个字母紧靠而又独立,形象地展示出两个人的工作方式,其直接、清晰、饱满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曾获华沙招贴双年展金奖。除了重视字体设计,瑞士招贴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的次序化、理性化和功能化。马克斯·比尔的作品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设计时首先以纵横的线条为中心,把平面空间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功能区域;然后以方格组成网状框架,将每个方格作为基本模数单位;运用数学比例进行版面编排,设计上强调次序化,将平衡、对称、比例、对比互补关系等视觉内容清晰明朗地表现出来。

  20世纪70年代,瑞士巴塞尔的一些设计师发起了“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他们感到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有单调、刻板、缺少人情味的弊病,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在沃夫根·魏纳特的影响下,一批年轻的瑞士设计师组成了后现代平面设计集团,在招贴设计中探索新的可能性。如今瑞士的招贴艺术已非常多样化,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米修·英博顿带有传统瑞士风格的文字招贴,斯切拉瓦格看似迷乱却又迥然有序的蒙太奇招贴,尼古拉斯·特罗斯勒充满活力的爵士乐招贴,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高度重视招贴的信息传达功能,这是与瑞士招贴学派的功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

  三、波兰招贴学派

  较之其它学派,波兰招贴设计起步较晚,但艺术水准极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建立了新的艺术和设计教育机构,把招贴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赋予它独立的艺术地位,使这一形式得到迅速的发展。除了政治宣传,招贴还大量介入文化领域。在波兰,马戏和电影都得到国家的扶持,对它们来说,招贴是最实用的宣传工具,因而对招贴设计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招贴艺术逐渐成为波兰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招贴设计师也享有特别高的声誉,不逊于其它国家的纯粹艺术家。1964年,波兰举办了第一届华沙招贴双年展,现已成为全球平面设计界的顶级展览,在华沙附近的维拉诺夫还成立了世界上唯一的招贴博物馆,这些都显示了招贴在波兰文化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波兰招贴设计师大量运用20世纪现代艺术的各种手法,包括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等,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手绘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水准,成为现代艺术和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计结合的典范。第一代设计师以特列波夫斯基为代表,他擅用简单形象直接表现主题,如他在1953年设计的反战招贴,让一颗正在投落的炸弹占据画面主体,炸弹轮廓里显现出被摧毁的城市,视觉效果强烈,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反战招贴之一。第二代设计师首推亨利克·托玛泽维斯基,他是波兰招贴学派公认的领袖,一生获奖无数,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招贴展上都获得过金奖。他的招贴设计色彩明快,图形生动活跃,装饰性强。第三代设计师在艺术手法上更加成熟,风格上也有所变化,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隐喻方法和超自然的形而上的设计趋向。他们反对设计的程式化,认为波兰招贴应该朝着更加艺术化、个性化的方向前进。这一代设计师中名家辈出,以莫罗多让尼克影响最大,其作品植根于波兰传统文化,笔触豪放粗犷,色彩纯净明亮,构图和笔下的人物充满欢快的情调,清新而富有诗意。他在1993年为全球青年论坛设计的招贴(图3),用飞奔的骏马象征青年,寥寥数笔,一气呵成,配合欢快活泼的手写字体,展现出青年人特有的活力。

  四、美国招贴艺术

  美国的招贴设计受到欧洲,特别是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极大影响。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全球性扩张,需要一种能够促进国际交流的平面设计风格,来帮助他们在海外市场树立企业形象,促进销售。瑞士国际主义风格恰好符合了这种需求,被美国设计师广泛采用,成为垄断美国设计二十多年的主流风格。由于美国人性格开朗、幽默,所以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也较欧洲有所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貌,以纽约的“平面设计派”为代表。保罗·兰德是纽约平面设计派的开创者,他对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设计虽然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的高度次序性,但同时也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引人注目的、使人喜欢的。1984年兰德为IBM公司设计了形象招贴(图4),用眼睛、蜜蜂和文字“M”代替公司的标志,表现IBM多年来一直在关爱消费者、辛勤工作和锐意创新,图形简洁、生动、诙谐,传达信息准确,是美国招贴学派的经典之作。在保罗·兰德设计方法的启发下,纽约设计师开始在招贴设计中将欧洲的理性与美国的活泼结合起来,如布兰布利·汤普逊在版面编排上注重纵横的编排结构,注意视觉传达的清晰,在图形和字体的处理上则非常自由,妙趣横生。纽约“平面设计派”的设计实验后来影响到整个美国平面设计界,成为美国招贴学派的中坚力量。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美国的一批设计师组成了“图钉”集团,用摄影和插图混合的手法来设计招贴,表现自己的观念。他们高度重视各种设计元素的协调统一,风格活泼、自由,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模仿,主要设计师有西摩·切瓦斯特、米尔顿·格拉塞等人。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怪诞招贴”运动席卷美国,是当时激进的反主流文化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反映,招贴中的图形和字体被处理成弯曲的线条,色彩狂放、艳丽,带有“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图钉”派和“怪诞招贴”运动使美国的招贴设计风格趋于多样化。

  结语

  如果把四大学派的特点加以比较,会发现德国招贴兼具理性与激情,瑞士招贴重视视觉传达功能,波兰招贴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美国招贴直接、生动、幽默。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外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设计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崛起,原来的设计流派与风格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传统四大学派的优势已经减小,新的欧美招贴格局正在孕育和形成中。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黄军、胡易容:《世界经典招贴设计》,第1版,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卢少夫:《招贴广告》,第1版,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揭湘沅、邹敏讷:《国外当代平面设计名家名作》,第1版,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