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0篇

时间:2022-12-03 20:10:06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0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 案 (序63 ) 课题观察物体(1) 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12月5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0篇

篇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p>

  案

 (序 63

 )

 课题 观察物体(1)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2 月 5 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 第几层第几号、 第几 组第几个” 等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 或者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 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设计真实的情 景, 让学生亲自实践, 进行合作交流。

 3、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以实践活动为主开展学习活动, 并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

 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 实践性、 应用性很强的内容, 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 先尝试解决问题, 再组织同学间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生活动 备注

  A:

 1、

 同学们, 今天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 上课你们高兴吗? 比一比哪位的小朋友们表 现的最出色。

 表扬(××××)。

 老师表扬的 这些同学你们知道吗? 但客人老师不认识, 你 们有什么办法让客人老师也能认识他们呢?

 2、 同桌讨论:

 你想用什么办法向大家介绍?

 3、 交流:

 说说你有什么办法?

 4、 小结:

 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 的方法把 这些小朋友介绍给客人人老师。

 5、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确定位置

 B、 试一试:

 刚才几位同学的位置你会确定了, 那么你你自 己的位置会确定吗?

 1、 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2、 交流 3、 考考你 (

  )

 坐在第 3 组的第 5 个;

 坐在第 5 组的第 3 个是(

  );

 我们的班长坐在第(

  )

 组的第(

  )

 个。4、 找朋友(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

  一个学生说我的朋友在第几组的第几个, 另 一个学生说出你好朋友的名字。

 二、 联系实际、 巩固新知:

 三、 智力大闯关

  四、 找座位

 1、 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出示小猴子的话:

 问小猴子的第一排是指哪一排?

 同桌讨论:

  交流:

  听听小熊是怎样介绍的?

  提问:

 说说它是怎样数的?

 现在小猴指的第一排到究竟是哪一排?

 小结:

 在这里排数是从前往后数, 个数是从左往右数 打开书对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 交流:

 (1)

 教师点小动物, 学生说它在第几排的第几个。

 (2)

 教师说第几排的第几个, 学生上来点 2、 出示书架图

 谁能找一找小辣椒向我们介绍的新华词典在什么位置?

 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小结:

 在这里的层数是从下往上数, 本数从左往右数。

 同桌说说《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 分别 放在第几层第几本。

 交流:

 3、 出示小动物住宿图

 学生自由说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交流:

 图略。

  第一关:

 画▲(1)

 第 1 排第 3 个 ; (2)第 1 排第 5 个 ; (3)

 第 4 排第 2 个

  第二关:

 画○ (1)

 第 3 排第 1 个 ; (2)第 4 排第 3 个

  第三关:

 画★ (1)

 第 2 排第 4 个 ; (2)第 5 排第 5 个

  出示电影院:

 说说电影院里有些什么?

 座位号有什么特点? 单号从哪边走较快? 哪双号呢?

  五、 全课总结

 出 示两张电影票说说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那听好了报到座位号的的学生可以下课? 错的同学坐下来, 剩下的自我介绍自己的座位。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 64

 )

 课题 观察物体(2)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 1 2

 月 6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区分东、 南、 西、 北的方位, 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 创设情景, 认识生活中的东、 南、西、 北

 师生活动 备注

  二、 认识书面上的东、 西、南、 北。

 1、 认识南、 北 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 驾驶员是靠什么认清方向的?

 出示指南针:

 指针所指的方向是南面。

 那么它后面的是什么面?

  2、 认识东、 西

 每天太阳从( 升

 )

 面升起, 面对太阳, 你的后面是什么面? 是(西面)

  3、 说一说填一填 (1)

 观察教室说说教室东面、 西面、 南面、北面墙上分别有些什么?

 ( 2)

 面对南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

 ( 3)

 面对东面, 后面是(

  ), 右面是(

  )。

 1、 到操场观察

 (1)、 看操场的东、 南、 西、 北面各有什么?

  (2)、 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先确定哪个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总结

 方向?

  其它三个方向又是怎样确定的?

  2、 出示 P87 第 3 题

  创设情景:

 一天小明要到公园玩。

 可是在 十字路口他迷路了, 你能帮帮小明吗?

 看路标:

 说说百货大楼、 新华书店在哪个方向? 那么人民公园在哪个方向, 小明应向(

 )

 面走。

  3、 P87 第 4 题

 出示两张球票:

 观察思考说说这两个小孩 能坐在一起吗? 为什么?

  (1)

 从票面上的东区、 西区

 (2)

 从蓝球场图上看出

 P87 第 5 题

  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 65

 )

 课题 观察物体(3)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12

 月 7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简单的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了解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的方位, 会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并能简单描述行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认识简单的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了解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的方位, 会。

 教学难点:

 会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 回顾旧知

 师生活动 备注

 二、 创设情境

  1、 面向南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

  面向东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

 )。

 2、 观察我们的教室东、 南、 西、 北各有什么?

 3、 把看到的景物记下来要怎样记?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参观。

 1、

 出示挂图:

 说说动物园的北面有哪些动物馆? 南面呢?

  以孔雀馆鸽子馆为中心左面有些什么?右面有些什么?

  2、 小组讨论:

 狮子馆在老虎馆的(

  )

 面, 蛇馆的北面有(

  )

 馆。

 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为什么?

 3、 学生独立填写 从猴子馆向(

  )

 走, 到(

 )

 馆; 再向(

  )

 面走, 到(

 ); 再向(

 )

 走,到老虎馆。

 交流:

 指名说你是怎样填写?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 想一想:

 要参观所有的动物馆, 你想怎样走?

 三、 巩固新知

  四、 课堂小结

 同桌讨论:

 交流:

 说说你是是怎样走的?

 小结:

 (略)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出示图:

 看图自由说教学楼在食堂的(

 )

 面; 实验楼在食堂的(

  )

 面, 在花坛的(

 )

 面。

 集体评定:

 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是怎样想的?

  2、 第 2 题

 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评定: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填写的?

 指出:

 在填写时要注意各小题的参照物不同。第 1 题是以小兔为参照。

 第 2 题是以小鹿为参照。

 第 3、 4 题告诉我们方向的相对性。

 3、 第 3 题 以走廊和会议室为中心说说图上的东、 南、 西 、北。

 说说假如遇到紧急情况, 每个房间里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

 集体评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66

 )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4

 教时

 备课日期 12 月

 8 日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 进一步巩固确定位置的有关内容。

 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 基本题练习

 师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

 (图片)

 南瓜图片 萝卜图片 蘑菇图片 茄子图片 苹果图片 西瓜图片 菠萝图片 桃子图片 雨伞图片 闹钟图片 帽子图片 胶卷图片

 第 1 层第 1 个是雨伞。

 第 3 层第 2 个是

 。

 在第 2 层第 4 个。

 你还能怎样说?

 先同桌相互说说, 后集体交流。

 2、 按要求涂颜色。

  (1)

 在第 1 排第 3 格涂上黄色。

 (2)

 在第 2 排第 4 格涂上红色。

 (3)

 在第 4 排第 2 格涂上红色。

 (4)

 在其它格子里涂上黑色。

  二、 能力训练

  三、 课堂总结

 四、 布置作业

 先自己涂一涂, 后小组同学一起对答案。

 1、 观察公园示意图, 然后填空。

 (图略)

 (1)

 儿童乐园在寄畅园的(

  )

 面。

 (2)

 动物园在锡山的(

  )

 面。

 (3)

 从惠山向南走, 到(

  ); 再向东面走, 到(

 )。

 (4)

 从锡山向北面走, 到 (

 ); 再 向(

 )面走, 到(

 )。

 (5)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相互提一提。

  2、 完成练习与测试中的题目 , 并集体订正答案。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1、 在自己的房间里辨认东、 南、 西北。

 衣橱在(

 )

 面。

 床在(

  )

 面。

 门在(

 )

 面。

 窗户在(

  )

 面。

 桌子在(

 )

 面。

 你还能说些什么?

 2、 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或大门口, 看看东、 南、西、 北各有什么, 并记录下来。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篇二: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画 中 感 悟 数 学 的 美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与评析

 实验小学

  王静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 40—41 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通过观察、 比较、 辨认、 想象等活动,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室等的照片、 茶壶、 茶杯、 小熊玩具、 小猫玩具。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教材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变换视角观察周围的物体形状。

 新课程对小学第一阶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 标是: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也就是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 借助直观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 , 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 谈话引入, 观察照片。

 小朋友, 你们喜欢拍照吗? 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 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 让学生进

 行辨认, 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 想一想:

 拍的是同一个教室, 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 得出结论:

 同一个教室, 站在不同的位置, 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

 通过观察从自 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 ,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物体, 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

 二、

 观察实物, 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 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 给小熊“拍照”。

 指导“拍照” 方法:

 请小熊“坐” 在课桌中央, 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 用这个“相机” 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 下来。

 实地“拍照”:

 将小熊放在中间, 同学围坐在四周, 分三步进行观察。

 (1)

 定位观察。

 每位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 你看到了 小熊的哪一面? 看到了 什么?

 生:

 我看到了小熊的正面, 看到了小熊的完整的脸。

 生:

 我看到了小熊的背部, 看到了小熊的背部。

 生:

 我看到了小熊的侧面, 小熊的脸朝我的右面。

 生:

 我也看到了小熊的侧面, 但是小熊的脸朝我的左面。

 (2)

 换位观察。

 每个小组的同学顺时针交换位置进行观察, 你在这个位置上, 再看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从刚才位置看到的和现在位置看到的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

 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所看到的形状当然就不一样。

 请同学们用简笔画把你现在位置拍到的照片画出来, 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评析:

 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 引 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 引 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 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 角 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 通过引 导学生想一想照片 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 “印” 在自 己的脑子里, 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 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 什么, 从而提高了 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

 (3)

 辨认照片 。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在小熊的前、 后、 左、 右拍的照片, 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 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当学生辨认左、 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 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 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 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

 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 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 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

 让学生根据照片 判断拍摄位置, 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 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 解学生观察、 辨认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辨认左、 右两边拍的照片 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 突破这一难点, 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 的地再次进行观察, 并引 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 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

 2、

 给小猫“拍照”。

 (1)

 出示 4 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 4 张不同的照片。

 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在书上连一连。

 (2)

 核对结果。

 [评析:

 有了 上面给小熊“拍照” 的经历, 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让他们利用 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

 3、 观察茶壶。

 (1)

 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 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 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

 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 后、 左、 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 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在书上连一连。

 (4)

 小组内交流, 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

 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物体以后, 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 进一步体会从不同 角 度去观察物体, 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

 4、 观察茶壶和茶杯 (1)

 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 放在茶壶旁边。

 (2)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 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

 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

 4 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

 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 通过让学生实

 际观察并在小组内 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体会从不同 的角 度去观察, 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

 5、 反思总结, 加深体会 (1)

 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 想一想, 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

 在学生经历了 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 引 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活动过程、 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 进一步的解释, 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

 三、 观察图片 , 想象不同角 度看到的视图 1、 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 说明:

 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 引导学生想象:

 从大楼的前、 后、 左、 右去观察, 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 出示四张图片, 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

 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 想象大楼前、 后、 左、 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 学生需要综合应用 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 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里向学生提出 这一任务, 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

 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 再出 示各种视图, 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 另 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 反馈。

 ]

 四、 拓展延伸, 引 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 从不同的角

 度去观察, 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的样子? 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

 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 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 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

 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 反馈及时, 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 立足于用好教材, 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 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 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 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 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 做到既尊重教材, 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 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篇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单元 《 观察物体 》 复习 课 教案 教学目的:

 1、 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2、 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正确选择看到的图形,或根据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点回顾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 三个面。

 我们通常观察物体的 前面、右面和上面。

 1.先摆一摆,再看一看、画一画。

 出示下图,让学生照样子摆出下面的物体,在方格纸(见练习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交流三个面观察到的图形,说说每个面的图形怎样观察到的,哪两个面的图形是相同的。

 交流:能说说你观察物体不同面形状的体会吗?

  说明:观察不同的面,位置要选正确。从不同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不一定相同。

 2、看图形,摆物体。

 出示:下面是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面看到的图形,同桌合作摆出这个物体。

  上面

  右面

 前面 交流摆出的物体,说说摆物体时的想法。

 二、练习 一、口算。12 分 5×12=

  125+62=

 4×16=

 2×30=

  50×8=

  72÷8=

 144÷12=

  56+24=

  15×6=

 26×2=

 480÷80=

 29×3=

  二、看一看 8 分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个面。

 2、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3、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

 三、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 分 1、从正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2、下面(

 )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3、从上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4、从右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

 5、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 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① 4

  ② 6

  ③ 9 】

  四、按要求做。20 分 (18 分)

 1、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

 )面

  (

 )面

 (

  )面

 (

 )面

  (

 )面

 (

  )面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

 12 分

 正面 右面 左面

 3、找一找 (10 分)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

  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

 (

  )

  (

 )

 (

 )

 (

 )

 (

 )

 五、仔细看图,填图号. 8 分 分( (21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 C 的有(

 )

 (2)从侧面看到的是 B 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

 六、下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8 分

 (

  )个

  (

 )个

 (

  )个

 (

 )个 四、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8 分)

  A B C

  七、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

 么?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18 分 分( (18 分)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篇四: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课前导 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

 观察物体

 返回 课前导 入

 站 在老师的前面,你能看到什么?

 我能看见老师的脸,眼睛,鼻子和嘴巴。

 返回 课前导 入

 站 在老师的后面,你能看到什么?

 我能看见老师的后背。

 返回 探究新知

 1 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返回 探究新知

 1 这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因为可以看见课桌的前面和椅子靠背的正面。

 返回 探究新知

 1 这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因为可以看见课桌的抽屉、讲台和国旗。

 返回 2 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小青

 小梅

 小玲

 小明

 小梅

 小玲

 小青

 小明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1. .

 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的?哪 一张是 在学校里面拍的?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1. .

 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这一张照片是 在学校里面 拍的。因为可以 看见外面的小区和马路。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1. .

 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这一张照片是 在学校外面 拍的。因为可以 看见学校的校名和教学楼。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2.

 右边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3. .

 四人一组,照下面的样子看飞机模型,说说你看到的是右边的哪一幅图。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4. . 小 明看到的是哪副图,在括号里打“ √ ”

 。

 √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5. .从A、B、C、D四个位置看到的茶壶分别什么样子。

 A D B C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6. . 连一连。

 返回 想想做做

 课堂练习

 7. . 连一连。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会了观察物体。

 可以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课堂小结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可能不一样。

 课堂小结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补充习题中选取。

 返回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练习 十五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观察物体

 返回 复习旧知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知识。

 你能从哪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我能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物体。

 返回 复习旧知

 从四个方向看到的物体一样吗?

 从四个方向看到的 物体不一样。

 返回 1 1. . 站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分别看一看,说说有什么不同。

 站在 教室 前面,可以 看见课桌的前面和椅子靠背的 正面,还能看见黑板报。

 站在教室后面, 可以看见课桌的抽屉 、投影幕布、讲台 和国旗。

 巩固练习

 返回 2 2. . 想一想,连一连。

 返回 2 2. . 想一想,连一连。

 返回 3 3. . 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下面的3 3 幅图编号吗?

 1 2 3

 返回 4 4. . 小华站在桥上,看见一只小船从远处划来。按时间顺序给下面的3 3 幅图编号。

 1 2 3

 返回 5 5. . 连一连。

 返回 6 6. .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返回 7. 连一连。

 返回 8 8. .

 在桌上放一个书包,再分别从四个方向看一看,每次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每次看到的形状不相同。

 返回 9.

 想一想,每个人会看到什么形状。

 返回 下面的4 4 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 我们学会了观察物体。

 课堂小结

 2. 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3 3. . 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物体 ,分别看到什么形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4 4. . 如果 观察的物体有两个,要注意看清楚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补充习题中选取。

篇五: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说课稿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一、 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 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能正确找、 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 实践操作的能力,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 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认识对称现象, 能正确找、 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

 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 通过观察玩具小狗, 用游戏猜一猜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 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

 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 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 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

 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 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 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 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 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 使学生感受对称美, 学会欣赏数学美, 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 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 引导同学仔细观察、 动手折一折、 比一比、 画一画,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 再次引导观察发现。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 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 亲历探索过程。

 三、 说学法

  《课标》 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 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 发展自己的智慧。

 因此,在 教学例 1 时, 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 通过动手画, 亲

  身感知、 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 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 时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 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如, 教学对称图形时, 学生在折、 画、 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 比较、 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 1 观察物体及例 2 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 教学例 1 时, 观察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 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 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

 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

 观察探究,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 激疑引入, 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 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 明确位置 ,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 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 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 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

 教师从正面、 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 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同样一只小狗, 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

 最后引导小结:

 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 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 全面观察, 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 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 并引导总结出:

 要认识一个物体, 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 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 4 名同学分别坐在 4 个方向, 观察同一物体, 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然后组织质疑明理, 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

 合作探究, 认识对称图形

  1、 引导分类, 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 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

 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 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 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 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 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 老虎、 蝴蝶、 树叶、 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 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 操作, 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

 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 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 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 (接着)

 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 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 比一比, 看一看后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 比较、 分析, 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亲历探索过程。

 同时突出重点, 突破了难点。

 )

 (三)

 联系生活实际

  1、 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

 创作,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 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

 五 、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学生乐学, 爱学, 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 我会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六: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一)

 观察立体图形

 一、复习引入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小朋友们,还记得

 这些立体图形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

 立体图形的知识。

 点此播放课堂视频

 左面 上面 观察长方体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英

 小刚

 小强

 观察长方体

  长方体 不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图形可能全是 长方形, 也可能有 正方形 。

 左面 上面 观察正方体

 观察正方体

 点此播放视频

 正方体 不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图形都是 相同的正方形 。

 左面 上面 观察圆柱

 观察圆柱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圆柱 从上面和下面看到的是 相同的圆 ,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都是 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左面 上面 观察球

 观察球

 点此播放视频

 球 不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图形都是 相同的圆 。

 归纳总结

 从 不同的方向 观察 同一个立体图形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相同的 ,也可能是 不同的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立方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球 长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圆

 圆

 圆

 圆

 (一)连一连

 知识运用

 ( 二 )填一填

 ①

 ②

 ③

 ④

 我从上面看,看到

 的是图 (

 ) 。

 我从正面看,看到

 的是图 (

 ) 。

 ④ ④ ② ② 知识运用

 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摆出上面的组合图形,并从不同方向观察。

 摆一摆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因为, 我是从立体图形的上面看的。

 我是从立体图形的侧面看的。

 我是从立体图形的正面看的。

  哦,我明白了。因为我们各自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以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我来总结吧: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形 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 可能同 不同.

  为什么说可能不同呢 ?

  因为, 有特殊的立体图形,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比如:

 专业资料 正面 上面 左面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什么图形?

 画一画。

 专业资料 练一练1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哪个图形? 连一连。

 。

 上面 左面 正面 ① ① ② ② ③ ③

 下面图形是从那个面看到的。

 前面 侧面 上面

 专业资料 做一做 :正面画“√ ”,上面画“

  ”,侧面画“

 ”。

 √

 专业资料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前面 上面 右面

  正面

 侧面

 上面

 专业资料 3 、 把从下列方向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左面 面 正面正面 上面 面

 专业资料 上面 正面 侧面 连线

 填一填。(找出从 正面 , 侧面 , 上面 看到的形状)

 从(

  )看 从(

  )看 从(

  )看 正面 侧面 上面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简单推理

 一个面是正方形。

 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推理小游戏。

 可能是

 。

 还可能是

 还可能是

 。

 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你们真棒,再来猜一个。

 还可能是 圆柱 。

 可能是 长方体 。

 导学提示 :

 根据题目意思,自己想一想再回答。

 从 正面 看到的图形是 长方形 。

 • 从它的 正面、侧面、上面 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正面和上面 侧面

 从它的 正面、侧面、上面 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上面和侧面 正面

 专业资料 A: B: 从 侧面看是A图的有 从 正面看是B图的有 ① ② ③ ④ ② ③ ① ④

 作业:第 第71 页练习十六,第5题 题 。

 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摆组合图形,

 并从不同方向观察。

 四、课堂作业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观察立体图形 谢谢

篇七: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再在已经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情境中,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的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合作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景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4、教学准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本课我借助以下教具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娃娃、图片、茶壶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I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件出示一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扣子、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师:为什么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是胡萝卜了?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者的位置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领悟新知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学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这时有些细心的孩子会率先回答老师的提问,并根据刚才的师生共同小结来阐述判断理由。

  [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于思考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来!老师跟你握握手……

 2、由两个方位到多个方位,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娃娃吧!

  组长拿出娃娃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学生摸摸娃娃的小脸蛋、小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娃娃各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娃娃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娃娃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信封,学生选择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这也符合了新课标理念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题体要求。)

  [经过交流发现,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侧面却颇费周折,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这就说明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老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学生用动作说明

  大约 70%的学生会说:我是拿着图片到娃娃身上比一比的

 II

 而有十多个学生则说:自己是根据娃娃左右耳朵来判断的

  这时我会鼓励他们说: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而其他的同学也会因此踊跃发言:娃娃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等等……

  老师引导优化方法。

 再组织学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我将本节的练习《认茶壶》,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学生自行观察,画一画你看到的形状。

 《2》找一找 组织作品展,找找你和同学作品中的相异点。

  《3》连一连 做 95 页第 3 题,连一连实物图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课外延伸题: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从前、后、左、右观察家中一只茶杯,并把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III

篇八: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察物体》教学设计宿豫区实验小学 彭海罗【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90-92 页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基本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的从形状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物体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选择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猜她是谁!(穿与平时不同的衣服,梳与平时不同的发型)

 视频出示老师的背面图,问:这是谁呢?请你猜猜看!

 视频出示老师的右侧面,师:再来看看她的左侧面。视频再出示老师的前面,师:看看她的正面,现在我们能肯定她是?大声喊出来!

 师: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单看一面,我们还得要全面地观察。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出示教室照片: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请仔细观察,拍的是什么地方?(我们的教室)

 2.问:同一个教室,拍得照片一样吗?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会不一样? 追问: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教室的前面拍能拍到教室后面的场景。

 问: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为什么呢? 3.小结:你们真会观察。同一个教室,分别从前面和后面看,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4.练习 下面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的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的里面拍摄的? 学生判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学校的外面拍摄能看到学校里面的场景)

 三、自主观察,构建新知 1.出示小熊。问:你们喜欢小熊吗?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

 请你悄悄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追问:你刚才对小熊说了什么?

  (生回答)

 问:谁还坐在小熊的右边,向老师挥挥手!

  谁还坐在小熊的左边,像小兔子一样蹦一蹦!

 2.小结:你们分别坐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手势)

 3.问:从你的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身体坐正,头不要歪,手不要碰小熊,仔细观察。大家互相说一说。

  生讨论,回答。

 4.指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熊的一面。前面与后面同学交换位置,左面和右面同学交换位置。(生起身换位置)

  追问:现在你又坐在它的哪一面,看到了它的什么?(生观察,回答)

  追问:采访刚才坐在小熊前面的同学,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小熊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追问:采访刚才坐在左、右两边的同学,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一样吗?

  (有的生认为一样,有的生认为不一样)

  继续追问:哪儿不一样?

  生回答,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的是小熊的左耳、左手和左腿。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的是小熊的右耳、右手、右腿。(学生在回答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到对应位置指一指)

 5.请同学们下位,再到小熊的左右两边观察观察,看到的小熊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 6.小结:从小熊的前面和后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在小熊的左边看到的是小熊的左耳、左手和左腿。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的是小熊的右耳、右手、右腿。(手指出)

 7.指出:坐在这个位置上只能看到它的一面。如果把小熊的各个面都看仔细了,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 在小组中讨论并试一试。

 请学生展示他们的集体智慧:把小熊转一圈 四位同学围着桌子转一圈。

 请学生选定一种方法,从前、后、左 右来观察小熊。

 问: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看到的小熊不一样呢?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要求: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睛平视。照完后在屏幕上找出哪一张是你拍的照片。

 分别指出哪些同学拍出屏幕上的照片? 追问:你们拍的是同一只小熊,为什么拍出来的小熊模样不一样?(生发言)

 小结:因为坐在小熊不同的位置,所以拍到的也不一样。

 8.游戏: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小熊的照片,学生认为站在小熊的哪一边可以拍出这样的照片,就迅速地跑到对应得位置。熊不能动。

 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三位同学同时观察一辆汽车,他们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他们分别看到的什么样子的? 2.出示一组动物的照片。问:从哪一面拍的? 3.出示观察茶壶情景。问这一幅图是哪一位小朋友看到的? 出示茶壶顶和茶壶底照片,问:这又是从哪看到的?可以怎样看到茶壶这个样子?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生活中的物体千差万别,仅凭一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观察、观察再观察,把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的名言送给大家!

 

篇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第2课时 练习十五

 课时目标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过程,能根据动态物体出现时所观察到的不同情形,辨别图片表示的前后顺序。

 1. 站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分别看一看,说说有什么不同。

 2. 想一想,连一连。

 3. 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下面的3 3 幅图编号吗?

 1 1

 2 2

 3 3

 4. 小华站在桥上,看见一只小船从远处划来。按时间顺序给下面的3 3 幅图编号。

 1 1

 2 2

 3 3

 5.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6. 在桌子上放一个书包,再分别从四个方向看一看,每次看到的性质相同吗?

 7.

 课 堂 小 结

 汽车:前面 — 侧面 — 后面

 小船:从远到近,物体逐渐变大。

 从近到远,物体组件变小。

篇十: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位置。

 教法、学法 引导答疑法,探究交流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数学成语、数学笑话、口算 二、预习检测:

 1、说一说正方体有几个面? 2、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词?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再见”。)

 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是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小熊猫。)

 (课件出示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拍摄的熊猫照片。)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学生交流:

 (1)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2)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指名学生回答。

 2.换位观察。

 提出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引导: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是因为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就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四、课堂检测:

 1、连一连(完成教材第 68 页“做一做”)

 2、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 1 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课件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小猴看到了正面,小鸟看到了上面,袋鼠看到了侧面,小熊看到了后面。

 3、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 3 题。)

 (学生操作,并完成练习。)

 4、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 2 题。)

 课件依次呈现圆罐子的图片(后面——前面——侧面),说说这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大练习册 54 页第 1、2 题。

 2、预习:课本 69 页例 2,怎样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