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6篇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2022届高三月考作文“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22 届高三月考作文“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以婆娑舞姿重现《洛神赋》。6 月 12 日晚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原名《祈》)美出天际,红出圈外,惊艳全网。
据介绍,水下跳舞要带 2 到 10 公斤的配重,水下拍摄 50 秒到 1 分钟才换一次气还要保持水中的舞姿优美流畅,一分半钟的视频拍摄了 3 次共花费了 26个小时……这是《祈》背后的匠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美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引导考生认识、思考美,注重培养考生独立思考、比较权衡“美丽之前”与“美丽背后”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一体四翼的要求。题目命题结合当下热点,强调深度思考的命题倾向。本题目考生写作中需注意有针对性写作,不可脱离材料,泛泛而谈。题目设置贴近考生现实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根据“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美出天际,红出圈外,惊艳全网” “水下跳舞要带 2 到 10 公斤的配重,水下拍摄 50 秒到 1 分钟才换一次气还要保持水中的舞姿优美流畅,一分半钟的视频拍摄了 3 次共花费了 26个小时”,可以立意为“读懂美丽背后的匠心”“心血浇灌惊艳之美”“经得寒彻骨,方得扑鼻香”“ 惊艳美丽在前,匠心无悔在后”“ 匠心铸就辉煌美”;侧重点不同,立意便不同,考生构思立意较为自由。
参考立意 1.读懂美丽背后的匠心。
2.心血浇灌惊艳之美。
3.经得寒彻骨,方得扑鼻香。
4.惊艳美丽在前,匠心无悔在后。
5.匠心铸就辉煌美。
优秀范文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 近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一经播出,惊艳全网。在感叹惊艳之美的同时,我们更应将目光聚焦于美丽背后。翩翩起舞的惊世之美,背后是无悔的匠心。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付出宛若刻刀,雕刻惊艳世人之美。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洛神水赋》中舞者化身洛神,惊鸿一瞥,世人惊叹。我们在饱赏传统与现代融合、刚柔相济之美的同时,更要看到其背后更不为人道的艰辛。2 到 10 公斤的配重、50 秒到 1 分钟才能换一口气、1 分半的视频花费了 26 个小时,无一不是匠心的体现。表演者何灏浩五年内拍摄了上百个在水下舞蹈的视频,十年的花泳功底,终成水下飞天之美。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艰辛大笔如椽,勾勒惊艳世人之美。
匠心凝结似根,赋予惊艳美丽之魂。君可见,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张艺谋,年逾古稀,连续奋斗无数日夜,多次推翻、修改方案,我们才得以领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小草摇曳”“蒲公英”飘散、“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极致的震撼之美。又如曾经危在旦夕的“万佛之国——敦煌莫高窟”“起死回生”,莫高窟的壁画得以完整存世,百万游客期待观赏的愿望得以实现,敦煌文化得以连绵传承。背后是樊锦诗们在千年文物亟待保护与百万游客期待观赏的双向题中的倾尽全力;是樊锦诗们利用数字技术克服万难;是樊锦诗们的艰苦卓绝的无悔奉献。无论是好评如潮的冬奥会开幕式,还是没有被大漠风沙黯淡敦煌辉煌,其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拼搏与匠心。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匠心凝结似根,赋予惊艳美丽之魂。无论是武大靖从业余队到女队陪练再到世界冠军,传奇逆袭的个人之美: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 年 44 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震惊世人的团体之美。美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打磨雕琢,一遍又一遍的心血交付。所有的奇迹与美背后,都是披荆斩棘的无畏、静默坚守的匠心。
生逢盛世,当谱华章。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当懂美、识美,更应创美。我辈当承先辈之薪火,领悟惊艳之美在前,践行匠心无悔在后,谱中华盛世之长歌,书九州壮丽之美篇!
点评
考生能够通过解读材料,紧紧围绕写作任务,选择恰切立意。准确把握题目关键词句,紧扣中心,“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中心观点明确,契合题目要求。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行文中名言引用恰当,张艺谋、樊锦诗、武大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典型事例运用得当,行文流畅!
篇二: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VER 封面《唐宫夜宴》,凭啥打动外国网友文 _ 王 禹 王 卓 然王 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王卓然 E▼美国堪萨斯大学文学学士今年以来,河南卫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新诠释方式的引领者和破圈者,从河南卫视春 晚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到元宵特别节目 “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到端午节时推出的 基于中国著名古代神话与辞赋的水下舞蹈节目 〈洛神水赋>,一度引发网络热议,以至于引来中 国外交部发言人华舂莹在海外推特账号上进行 推介和点赞,称其是“难以置信的美",海外网友 直呼只有中国才能做到这样的艺术形式,表达出 这样美的意境。文化自信助推中国好故事的多元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 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 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 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地处中原的河南卫视 并非一线卫视,而其爆火的节目更是不被重视的 舞蹈,无论是对于观众而言或是对业界来讲,火 得出乎意料,其打造的电视破圈三部曲,可以说, 为众多仍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探索的卫视做出了逆袭样板。显然,河南卫视紧紧抓住了传统文化多元表 达的精髓,< 洛神水赋〉中的舞者化身"洛神”绝美 登场,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观众不禁惊 艳于洛神之美。那么,这三步曲到底火在哪儿?这首先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给予 了现代传播者对外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 事的文化自信和路径。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的“洛 神",〈唐宫夜宴沖的唐代仕女,<丽人行》的人间绝 色,很多都来自陶俑的形象,甚至是传说中的人物,
但年轻人不仅看懂了,同时凭借文化基因的调和,
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双向成就”,传统 文化滋养了当代青年的文化素养,年轻人赋予了传 统文化更新的生命力。其次,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体系,成为优秀 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主因。(唐宫夜宴》和 “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加入了水墨画、国宝的 呈现,同时充分运用5G+AR的技术,让虚拟场景 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Media Review丨 传 媒 评 论 £■2021年第07期
封 面 = COVER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高 精尖科技元素呈现的多媒体影像让作 品和舞台都"活”起来。而在水下泡了 2 6 个小时 、一 天出水入水200次 ,成 就了(洛神水赋》的惊艳效果,同时实 现了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 文字都活起来”的根本任务。最后,创作团队对传统文化的坚 守和创新表达,是爆款节目诞生的前 提 。《唐 宫夜宴 >< 洛神水赋》等系列节 目,胜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和与 当代生活的有效链接和勾勒,而舞蹈 则是在艺术表达上既有接地气的呈现 亦有对审美叙事的精准表达,以电视 语言和综艺的形式让博物馆里的陶俑 “活 起 来 ,赋予了当代人文明与文化 传承的力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传 播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 术 ,就是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 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 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 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 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河南卫视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 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的要求,‘ ‘深入开展‘我们的节 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 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 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 涵+ •••••”打造中国节日IP的模式化概 念 ,不间断地进行主题策划,贯穿网友 最喜爱的唐宫小妹元素,赋予她们人 格化、角色化、差异化、故事化,通过她 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入发掘一个个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通俗的唐 I 宫 I 文 I 创形式激发观众的共情,在创新创造中促进河南广电整体工作破局出 圈。那么,作为大部分卫视而言,怎样才能实现发展破圈呢?1、主动求“变’ ’是根本。应当讲,当前的广播电视行业外部面临 着新媒体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存在着行业"内卷”的现象,改革创新 任务艰巨。与此同时,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其产业模式、赢利模 式、市场运作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新的产业、赢利和市场运作 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fl 传媒评论 | Media Review■ 〇 2021年第07期
更为重要的是,广电媒体还要同时面临着媒体深 度融合所带来的体制机制改革,频道精简精办的压力 和智慧广电建设的重任,可以说,广播电视行业已经 整体进入了改革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唯有主动求 “变"才是破除束缚和藩篱的根本,以新办法释放发展 潜力,以新机制激活创新动能。2、 人才建设是最大变量。河南卫视和众多卫视在 模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还要认 识到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所有改革和创新的最大变量 是什么?答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创新的动能与人 的贡献成正比,才能让更多人心甘情愿去不断释放动 能,这是最现实的问题,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大变量。河南广电显然认识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搭 建和培养新生代全媒体人才体系,同时,针对骨干、专 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全面实施能上能下的选 人用人机制和人尽其才的项目化择优机制。以项目 为抓手,实行竞聘上岗机制,吸引业务骨干担任项目 负责人,赋予其选人用人权、自主运营权、资金支配 权 ,激发项目组活力。3、 机制创新是最大助力。河南卫视爆款频出,得 益于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但要牢牢把握 主流话语权,唯有依靠持续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但 无论是打造独有的节目IP,或是释放现有文化IP的最 大动能,顺势而上构建更有利于节目创作的全新体制 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尽快推动,否则 很难避免火爆之后的悄无声息。4 、 探索全媒体传播路径是基础。全媒体传播是 众多优秀作品得以出圈的重要保障。包括〈唐宫夜 宴><洛神水赋》等节目,每个节目多则6 分钟,少则两 分钟,明显是在节目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在视频网站 拆条传播的可能性,得以在第一时间引发火爆话题。5、 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是重要前 提。应当说,伴随着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 高 ,观众的审美品位也随之提高,这对创作者而言是 个严峻挑战。有的创作团队总是抱怨缺乏资金,请不 来流量明星等,但是我们更应当考虑的是,本地区的 传统文化资源是否得到充分挖掘,是否真正做到创意 不断迭代,是否真正做到融媒为先。河南卫视的内容变革之路,无疑给业界带来更多 的传统文化创新与探索的空间和可能性,但只有在包括政策、机制、技术、人才、传播路径以及激励机制等 全配套的扶持保障,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机制促进整体创作能力提升河南卫视所引领的文化节目创新热潮,为电视内 容创新打开另一个方向,但也应看到,其背后所面临 的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河南卫视的文化节目创新,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呈 现方式,通过历史、匠心、创演空间的多重演绎,让曾 经的“曲高和寡”,通过科技的赋能和内容形式的创 新,回答了文化节目的展现和传播形式并不仅仅局限 于诗词歌赋或是竞赛比拼,以此收获众多年轻群体的 青睐。出一个爆款节目并不鲜见,难的是持续性,创 新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永无止境,如何保障爆款节目 的持续产出,如何避免成为“流星",是所有创作者需 要思考的话题。在此基础上,爆款节目才能够推动整体创作能力 和实力的提升,创新节目才能够有效促进电视台的破 圈能力。显然,很多管理者和创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 个话题的重要性。应当讲,类似于《唐宫夜宴 >(洛神 水赋>这样的节目之成功,只能算是电视台媒体深度 融合和内容创新的1.0版本,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在 体制机制、节目创作模式等方面破题,才是孕育爆款 节目持续产出的最大助力。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如何在新的运营和变现模式 等方面破题,也是河南卫视以及大部分电视台需要思 考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全方位进行系统架构搭建和 多维保障。面对当前的电视生态,这些节目的热播并不是偶 然得来的,但还需要重视的一点就是,既要防止出现 外部的同质化节目竞争,更要防止内部创新不足所导 致的观众审美疲劳,这也是真正考验节目主创团队和 文化从业者的重要指标。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 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是所有文化节目得以成 功的重要因素。受到新媒体挑战的电视媒体,目前需 要创新、突围,需要有更多类似于〈洛神水赋〉这样的 破圈之作,需要有更多电视台能够在转型的道路上成 为胜利者。责任编辑_应霁民COVER = 封面Media Review | 传媒评论 ^2021年第07期 ■ /
篇三: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22 作文素材——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传统文化与创新精选标题及作文片段 1.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说明,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考古所、博物馆,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最终走进大众,飞入寻常百姓家。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飞入寻常百姓家”作标题。
2.去伪存真做“减法”
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去伪存真做“减法”。毕竟,传统文化中虽然有无数精品,也有大量糟粕。对于其中的糟粕,比如,愚孝,女德,就应该扔进火炉,烧成死灰。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去伪存真做减法”作标题。
3.师夷长技做“加法”
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海纳百川,多与各国交流。比如,对于国外保护传统文物、文化的好做法、新技术,可以引进和吸纳。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师夷长技做加法”作标题。
4.科技创新做“乘法”
科技可以为传统文化赋能,使其变得更直观,更生动,继而深入人心。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采用舞台剧方式,重现了伏生、宋应星等古人的事迹。内容是传统的,方式是现代的,科技创新做“乘法”,让年轻人大呼过瘾!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科技创新做乘法”作标题。
5.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如果《洛神赋》只是文字,虽然美妙,但毕竟晦涩难懂,大众不一定能够欣赏到。然而,当它变成了一段水下舞蹈,但翩跹舞姿在高清摄像下展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就有了最生动和直观的注释。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就能让内容“火”起来,继而飞入寻常百姓家!
6.执创新之灯,照文化之镜
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用现代舞台技术,解构传统典籍,迎来了一片赞誉。有评论夸赞它,就用了“执创新之灯,照文化之镜”这个标题。写作文时,展现传统与创新主题,可以借鉴!
7.“奇”在融合,“妙”在创新
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夜”,一推出就大火,继《唐宫夜宴》后,再一次出圈。《端午奇妙游》“奇”在融合,“妙”在创新,“端”出一道端午文化飘香大菜;“游”出了中国文化的美丽舞步。写作文时,可以以“端午奇妙夜”为例,写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以“奇在融合,妙在创新”为标题。
8.古典与现代,可以“美美与共”
河南卫视的端午节目《祈》,取材于古典文学中的《洛神赋》,创作者借用先进的创作理念与技术手段,“复活”了洛神,让观众直呼“看到神仙了”。这是一次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亦是古典美与当代性的一次“美美与共”。写作文时,表达上述意思,可以“古典与现代,可以美美与共”为标题。
9.传统文化如何“破壁”的密码 能够爆火并不是运气,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文化如何“破壁”,其实是有流量密码的。节目执行策划徐娜在接受采访时说,“好的作品国人看了会有感受,会奔走相告,希望用好的作品来吸引流量。”的确如此,传
统文化要想达到如此大的影响力,必然和其他传播力广泛的产品一样,要采用适应青年网民群体的艺术表达方式,要能够让人们完全自发地产生分享欲望。新鲜的表达手段,其实才是传统文化“出圈”“刷屏”的必杀技。
10.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 《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喊着口号,却做出一些生硬、门槛高的作品。人们见多了打扮精致的古装女子,也见惯了场面恢弘的传统歌舞,如果仅是如此,会达到这样的影响力吗?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置身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节目好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圈粉”。
篇四: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RADIO&TV JOURNAL 2021.11节目经纬继 2021 年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爆红出圈后,河南卫视在端午期间策划的节日晚会《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以下简称“《端午奇妙游》”)再次火爆全网。据官方统计数据,自播出以来,“端午奇妙游”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了 35 亿,48 小时内热搜上榜 19次,视频的播放量超过 1 亿 ① 。不少网友直呼“河南卫视杀疯了”。从《唐宫夜宴》开始,到《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再到《端午奇妙游》,短短几个月内,不靠当红明星的站台和重金包装的加持,河南卫视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打造的系列节目频频火爆“出圈”。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以文化为核,用匠心和创新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世界。一、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厚根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心理基石,也是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根基所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不仅展示了吃粽子、佩香囊、挂艾草、赛龙舟等端午节日习俗,还将地域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国对外交流等元素浸润其中,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的深厚文化积淀,这为节目取材提供了便利。被网友封为“神作”的节目《祈》取材于三国时期大才子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舞者化身“洛神”,以水下舞蹈的方式,再现了“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绝美景象。河南的地域文化为黄河文化,里面就有洛神的形象。在中国先秦神话中,洛神是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洛神形象演绎与端午祭祀场景契合,毫无疏离之感。宋代词人苏轼在 《浣溪沙·端午》 中写道:“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水下舞者双臂缠绕五色丝线,展示的正是端午拴五色丝线祈福的习俗。《百度 2021 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自 2011年到 2021 年,国潮文化相关内容关注度同比上涨128%,“国潮不再局限于新国货,而是文化、科技等领域背后中国力量的全面崛起” ②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再次火爆出圈,恰恰证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展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每个人的文化自信,让民众自觉地传播和讲述中国故事。二、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堆砌大量的文化符号,而是要精心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以创新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首先,从形式上,不同于以往的节日晚会,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首次采用了“网综+网剧”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四条平行且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 ③ 。借鉴网剧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使得七个节目整体感更强,大大增强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在节目内容上, 《端午奇妙游》并非简单复古,而是以创新的现代化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比如火爆全网的《祈》,飞天的创意并非完全来自洛阳龙门石窟的灵感。曹植的《洛神赋》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形象,着装较多,会制约舞者水下展现肢体的优美。创作团队对洛神的服装进行了简化,反而更生动地展示了神话人物的神韵。其次,从技术上,5G+AR、抠图等的技术加持也为节目本身赋能,将舞台从空间有限的演播厅扩展到无限宽广的空间。比如《祈》中“洛神”从古画《洛神赋图》中翩然而出, 《丽人行》中的丽人从画中复活,就是充分运用了 AR 技术,将传统文化的精妙之美更具象地展现给了观众。最后,在传播渠道和传播语态上,节目采用了年轻人偏爱的传播话语和媒介习惯。媒体选择 B 站、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预热和宣发,节目串场采用手绘漫画,《医圣传人》采用 rap 唱出中医药文化,文化自信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破圈”之道探析—— — 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为例张子娟【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是当下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为例,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破圈”之道:坚守文化自信,精心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寻找人性深处的精神共鸣点,实现传受双方的共鸣与共情;以文化引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关键词】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46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1.11.019
视听 2021.11 |节目经纬《粽横一面》 借助流行的《大碗宽面》展示河南的面食文化。四位唐小妹则被冠以“游泳达人” “码头孩子王” “干饭达人” “百戏班台柱子”等鲜活的人物画像,节目在话语体系上积极融入当下流行的青年亚文化。三、文化共情:寻找人性深处的精神共鸣点“文化共情指借助文化中的符码、故事原型等实现传受双方在情感上的互通与共鸣,这种共情是基于人类所共通的情感体验。”④《端午奇妙游》节目中,故事化的叙述演绎了父母对子女之爱,体现了对远在家乡亲人的思念等情感元素。比如宫廷乐官家唐小彩在邙山脚下忆及幼时与父亲学琵琶的场景,彼此思念的父女二人隔空对弹,闻者为之动容。另外,码头船家焦急地寻找女儿唐小玉,唐小竹的父亲阻止女儿进宫当医师等,让不少网友在弹幕上惊呼有“同款父母”。阿多诺认为:“现有大量作品属于低级的商业化艺术领域,这或许是由于某种公式化的随意偶然性所致,或许是因为这些作品过于潦草或过于陈旧,或许是因为它们摒弃了艺术性的表现或阐述,臆想立竿见影,藉此制造一种直接的影响。” ⑤ 惊艳开场的节目《祈》 历经多次拍摄,工作人员在水下浸泡 26 个小时,才拍出了一千多年前的“水下飞天”场景。舞者衣袂翩跹,或拨裙回旋,或刚劲有力,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古典浪漫主义形象地展示了出来。作为视觉奇观,水下洛神触动了网民内心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钟情和厚爱。舞蹈《唐印》《丽人行》,以及鼓乐《兰陵王入阵曲》等节目,利用视听元素,减少了语言符号的使用,用去语境化的方式对文化进行编码,消除了因语言的差异所导致的理解障碍 ⑥ ,从而触达国内外观众的内心,引发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纵观《端午奇妙游》的节目,多以舞蹈和音乐的艺术形式呈现。音乐是全球通用的反映人类感情的语言,听者心有所动,而舞蹈艺术则可以通过更直观的视觉观感,传播“境生象外”的意境美和含蓄美。《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采用了较多的视听元素,减少因语言差异产生的理解障碍,这也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四、文化引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经济领域的引信,指在一定环境下经“引爆”后释放巨大的能量,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⑦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的角色就如炸弹的引信,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创造产业,培养消费群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爆红出圈的舞蹈《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的传统节日晚会融入了不少地方文旅元素,奇妙的创意不仅引燃了人们对国潮的热情,同时也刷新了河南形象,增加了河南魅力。有网友发微博感叹,河南卫视的节日晚会更像是文化旅游宣传 MV 集合。携程发布的端午出行数据显示,郑州首次入围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榜单,此前节目拍摄点河南博物院、登封嵩阳书院、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老君山、南阳医圣祠等地也成为“网红”打卡点。借助传统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走红,流量显示的只是一时的人气。如何借助节目 IP,实现流量变现,打造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才是文创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河南卫视传统节日晚会可以借鉴其他成熟文创产业的路径,打造IP,推出周边衍生品,制作文旅项目,拍摄主题电影,甚至制作主题公园,将唐宫 IP 打造成河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目前,河南博物院已借助《唐宫夜宴》中的“唐小妞”形象,推出了盲盒、手办、书签、保温杯、手机壳等衍生品,在淘宝官方店铺中仕女乐队系列手办盲盒成为店铺第二热销的文创产品。五、结语河南卫视凭借《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的再度爆红,显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力。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思维、年轻化的创意表达,能够赢得网民们的赞誉。互联网时代从不缺乏网红节目,如何创新性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地方卫视坚守文化自信、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注释:① 水下洛神舞惊鸿 唐宫夜宴曲绕梁—— — 传统文化“破圈”创新探索观察 [EB/OL]. 新华网 ,2021-06-18.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1-06/18/c_1127573494.htm.② 《百度 2021 国潮搜索大数据》报告:国潮热度十年上升 528%[EB/OL]. 腾讯网 ,2021-05-10.https://new.qq.com/omn/20210510/20210510A0A1JQ00.html.③ 宣晶 . 炸圈背后,《端午奇妙游》做对了什么 [N]. 文汇报 ,2021-06-17(009).④ 《端午奇妙游》出圈密码何在? [EB/OL]. 澎湃新闻 ,2021-06-24.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91691.⑤ 曾一果 , 李蓓蕾 . 破壁:媒体融合下视频节目的“文化出圈”—— — 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为例 [J].新闻与写作 ,2021(06):30-35.⑥ 胡安冉 . 河南卫视的爆款节目是怎么养成的?[EB/OL].2021-06-29.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72702.html.⑦ 阮可 , 郭怡 . 文化创意管理学 [M]. 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作者单位:珠海科技学院文学院)47
篇五: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午奇妙游》观后感 假如穿越到唐朝,你会如何过端午?河南卫视再一次推出了《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之【端午夜宴】,不愧是那个“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的河南。这是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天子昭告天下,请民间选拔记忆高超之人进宫献艺,于是四位唐小妹便齐聚东都洛阳。这四位姑娘,有出身宫廷乐官的唐小彩,父亲随遣唐使去日本传授技艺,至今未归;她天赋异禀,内心倔强。有出身市井的百戏艺人唐小可,热爱美食,性格洒脱且古灵精怪。有神医张仲景的后人唐小竹,聪颖细腻,精通医术,可辨百草。有码头船家女唐小玉,性格豪爽,艺高胆大,坚毅果敢。四位唐小妹一同见证了着恢弘大气又繁华喧闹的大唐端午盛景,也带领观众朋友们一起体味着根植于华夏五千年精髓的文化传统。
这台《端午奇妙游》,就是从唐朝的社会视角和四位姑娘的不同身世出发,向观众展示唐时风韵,以及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大家可以跟随她们,一起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听她们讲述端午用艾草祛病的中医与时气理念,看她们缅怀屈原、追思先哲,并传递出爱国为民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华夏文化传承的创新示范区,河
南在浩瀚的历史遗产中,精选部分内容作为节目的依托,以“奇妙夜奇妙游”的形式,借着大家共度传统佳节的契机,讲好黄河故事、推进华夏文明传播,这,便是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晚会的创作思维了。
这一系列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中,都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和国潮元素,再运用科技增加优秀文化的时尚表达和记录传承,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文化寻根热潮,释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这次的“端午奇妙游”,陈佳导演为大家献上了又一场视觉盛宴。时长 45 分钟,运用了网综+漫画+追剧+水下舞+皮影的创新形式,完全能够满足你的一切幻想。
端午奇妙游是以唐宫夜宴的前传形式来讲述故事的。丽人们娉婷袅娜游走于轩榭廊舫、亭台楼阁,她们步履缓缓,穿行于数十幅《千秋绝艳图》屏风之间…… 如此美妙的视觉盛宴,你忍心错过吗?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今日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道德需要在“再中国化”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完成时,尽管我们可以不断对之做出新的理解与阐释,但其内涵
毕竟是既定的;而中华文化则是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动态概念。对于今日中国社会固然要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传承下来,更要大讲特讲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让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赶上时代引领未来,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传统文化,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文明,祖国更强大。
篇六:端午奇妙游丽人行观后感
作文热点素材:《端午奇妙游》火爆出圈!(一)《端午奇妙游》的节目简洁 继春节晚会、元宵、清明后,河南卫视带着《端午奇妙游》,又双叒叕出圈啦!
《端午奇妙游》颇为新颖,没有主持人,也打破了室内空间限制,只是以四位唐小妹为线索,串联全场。
四位唐小妹分别是:
唐小玉:出身码头船家,坚毅果敢,水性高超,有领导力,为人正直。
唐小彩:出身宫廷乐官世家,天赋异禀,外表忧郁,内心倔强。
唐小竹:出身张仲景后代的医药世家,辨百草、通古方,聪颖细腻。
唐小可:孤儿,民间百戏艺人、市井美食家,精灵古怪性格洒脱。
四位唐小妹带领大家见证盛唐端午气象,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端午奇妙游》的节目素材 1.舞蹈《祈》美得让人窒息 水下舞蹈《祈》,堪称惊鸿艳影,美得让人窒息。舞蹈演员身披五色霞帔,在水下起舞,状若飞天!舞者的身体与水融合,或快或慢地伸展、旋转,优美的舞姿不断被水的流动定格。据说,这个舞蹈的主题,是端午拴五色丝线祈福的习俗。虽然节目只有一分半钟,但拍摄耗费了好几天才完成。
适用主题:美,匠心,传统文化 2.《龙舟祭》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 端午奇妙夜中的《龙舟祭》,再现了端午前夕祭祀盛景。节目中,充满阳刚之气的祭祀舞蹈,与杂技融合,描绘出端午前夕祭祀祈福强烈的仪式感及百姓共同参与的热闹氛围。节目以歌曲和表演的形式呈现,展现出祭祀、舞蹈等恢弘场面!
适用主题:美,宏大气势,传统文化 3.舞蹈《唐印》破壁出圈 舞蹈《唐印》也成功破壁出圈,在网络上刷屏。傀儡戏与舞蹈融合,加上巨大的蒸
汽木马,有一种吊诡又奇丽的复杂美感,大唐蒸汽朋克,真的太会整了,浪漫又大胆。
适用主题:创新,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传统文化 4.《兰陵王入阵曲》“太燃了!
《兰陵王入阵曲》中,在用琵琶演奏旋律本身的同时,还模仿了金戈铁马、短兵相接、马嘶鼓震等声音。不仅为观众呈现了兰陵王波澜壮阔的一生。还因其古色古香的民族造型、轻拢慢捻的娴熟技艺令网友们不断感叹,实在是“太燃了!
适用主题:创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5.《医圣传人》解读中医文化 医圣传人唐小竹,勤学医术。她一方面勤读医书,另一方面勤于实践,上山采药,制药配药,都亲力亲为。这么做,是为了悬壶济世,救治苍生。一首《医圣传人》,不仅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也带我们一同领略了仁心仁术的医者精神!
适用主题:仁心仁术,传统文化 6.《粽横一面》堪称美食集锦 打开《粽横一面》,端午美食方阵正在你的面前,接受检阅!《粽横一面》中,唐小可和她的小姐妹空降开封,在端午节前后逛夜市,吃杏仁茶、灌汤包、麻辣羊蹄、花生糕,看民间艺人杂耍,领略浓浓的盛唐街市的烟火气息。配上吴亦凡的《大碗宽面》,又有现代风味。
适用主题:美食,创新,传统与现代,传统文化 7.《丽人行》舞出传统文化自信 丽人们娉婷袅娜游走于轩榭廊舫、亭台楼阁,她们步履缓缓,穿行于数十幅《千秋绝艳图》屏风之间,再现了盛唐气象……除舞蹈外,配乐、道具、背景、摄像,无不精致,随便截一张图,都可以做壁纸。一支《丽人行》跳出了盛唐壮美气象,也舞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适用主题:匠心,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三)《端午奇妙游》的评论观点 观点一:《端午奇妙游》蕴含浓浓的传统文化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写道“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奇妙游》的水下舞蹈节目《祈》便完美再现了这一场景。舞蹈演员在水下起舞,状若飞天:水随舞动,衣袂翩跹;拂袖起舞,拨裙回转;水乳融合,缠绵缱绻……据介绍,舞蹈《祈》是为了表现端午拴五色丝线祈福的习俗。
而这仅仅是其中一个节目,据了解,《端午奇妙游》晚会,处处都是关于端午文化自信与创新的注解。《龙舟祭》、《医圣传奇》、《粽横一面》都在不同角度展现了端午佳节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习俗。(来源:光明日报 朱小凤 王胜昔)
观点二:《端午奇妙游》出圈,不只是一场“视觉奇观” 端午奇妙游中节目《祈》,取材自《洛神赋》,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当舞者从《洛神赋图》古画效果画面里翩然而出的时候,就制造了先声夺人的惊艳效果……在短视频时代,《祈》是当之无愧的精品。但“视觉奇观”只是一个引子,《祈》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瞬间触动了观众内心对于传统文化、历史传说、艺术审美的钟情与厚爱。创作者借用先进的创作理念与技术手段,“复活”了洛神,并在洛神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衔接,使得久远的《洛神赋》以及它承载的古典浪漫主义元素,瞬间到达了观众的内心。这是一次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亦是古典美与当代性的一次“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