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5篇

时间:2023-11-16 08:00:11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5篇

党员领导干部2023年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支部关于召开本次组织生活会要求,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这次组织生活会既是自我剖析的深化,又是听取意见、批评,加深认识的极好机会。希望同志们多对我开展批评、帮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的文章5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篇1

  xx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工作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力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和谐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xx贡献。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一、实施潜力挖掘工程,塑造稳产保供新优势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对接省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共同抓好粮食生产全过程管理,层层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把面积落实到户到田,将粮食生产面积、总产量等指标纳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乡村振兴等考核,建立田管分区包片目标工作机制,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巡回指导服务,引导涉农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倾斜,稳定粮食扶持政策和种粮效益,促进以优质稻米为代表的粮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提升菜果茶供给能力。以优质高效、特色精品为导向,推动蔬菜、果品、茶叶基地提档升级,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积极推广设施蔬菜示范应用抗病优质新品种和水生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确保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48万亩、年产量稳定在820万吨以上,其中设施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建设5个都市圈共建“菜篮子”基地,推动蔬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水果和茶叶增产行动,支持打造示范精品果园、生态茶园示范样板基地,辐射带动全市水果、茶叶产能提升,保障菜果茶等主要经济作物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处、市场合作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全产业链,建设2家数字化生猪养殖场,持续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稳固生猪基础能力,强化生猪市场行情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力安排生产,确保全市规模猪场(户)保有量稳定在206个以上、能繁母猪存栏数保持在11.19万头左右、生猪生产能力达到200.04万头。建设1家数字化家禽养殖场,推动家禽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市家禽年出笼量达到3801.01万羽、禽蛋产量达到11.94万吨。加快推进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工作。(责任单位:局畜牧兽医处,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四)做大做强现代渔业。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推进养殖证核发。大力推广池塘流道、零排放绿色圈养、集装箱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设施渔业,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新增改造治理面积2.2万亩。持续支持水产苗种基地建设和长江名优特色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提高水产良种供给能力和特色优质水产品种比重。持续支持农村水产电商发展,培育壮大本土农村水产电商企业和品牌。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科学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推动水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6.98万吨。(责任单位:局渔业渔政管理处,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五)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密切监测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确保全市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以上。加强水产病害防控监测。全面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十条措施;统筹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先打后补”;完成动物疫病监测15900份以上;持续推进非洲猪瘟、布病、结核病等重要动物疫病净化,创建2-3家省级以上动物疫病净化场或非洲猪瘟无疫小区。依法加强动物产地和屠宰检疫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调运、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责任单位:局种植业处、渔业渔政管理处、畜牧兽医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二、实施基础提升工程,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

  (六)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等原则,持续落实乱占耕地和撂荒地整治各项工作任务,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巩固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整改成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新建与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9万亩以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鼓励开展“小田并大田”。完成xx年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开展新一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全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完成50%以上农用地普查任务,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责任单位:局农田建设处、种植业管理处、发展规划处、合作经济处、科教与种业处)

  (七)加快推进xx农创中心建设。聚焦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智慧农业等领域,力争在重大农业科技方面实现突破。推动农创中心与洪山实验室、神农设施、华中农大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形成产学研推平台,聚集院士专家团队13个,建立3个农业创新联合体,引进1-3个创新性、标杆性的研发和总部项目,加速建设分子育种等4个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举办推介活动不少于60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入驻企业50家,登记(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0个以上,“四新”成果转化合同金额突破60亿元。(责任单位:局科教与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八)持续推进种业振兴。抓实种业振兴行动,支持多倍体水稻、水生蔬菜、种猪、淡水鱼等育种创新,培育产值过亿元种业企业10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支持5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建立精准评价体系。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新品种推广面积突破500万亩。办好xx种业博览会、水稻和油菜新品种田间观摩会,展示农作物新优品种4000个以上。强化种子市场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开展水稻南鉴南繁,鉴定繁育样品1000份以上。(责任单位:局科教与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九)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农机装备业。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场景,建成数字菜果茶基地3个、数字生猪养殖场2个、数字渔场3个,数字农业服务面积达240万亩。建设xx市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数字赋能乡村资产监管。推动种植、采收等特色适用农机具研发供给,打造农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农场,推进农机作业与北斗、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技术融合发展,中化MAP智慧化托管服务农作物10万亩。(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农机与农垦处,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十)全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充分利用xx城市大脑大数据能力平台,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加强低温冻害、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监测,指导做好主动避灾、科学抗灾和有效救灾。加强与水务部门协调,充分发挥水库、塘堰等水利工程作用,强化水源调度管理和水源保障。加快以农田灌溉排涝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冬春农田小水利建设,持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责任单位:局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实施转型提速工程,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十一)加强农业精准招商引资。加强部门协调与市区联动,创新开展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和协会联商,举办全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专场活动,力争签约一批预制菜产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产融合等重大项目,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突破300亿元。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和指导,完善通报、调度与督办机制,做好项目跟踪管理,推进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

  (十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聚焦蔬菜、水产、生猪、莲藕等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壮大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以“链园一体”方式,高标准打造1个市级农产品加工园,积极推动东西湖走马岭等6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50亿元。(责任单位:局乡村产业处)

  (十三)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制定实施xx市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范“中央厨房”建设标准,新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30个,培育、引进10家预制菜规模以上企业,打造1-2个“江城百臻”预制菜品牌、5-10个预制菜单品,预制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

  (十四)擦亮“江城百臻”农业品牌。打造“江城百臻”农产品集群,认定5个区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40个农产品授权使用“江城百臻”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推动授权企业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建立“江城百臻”微商城,在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大型商超建立“江城百臻”集中展示营销专区。组织参加高规格农业品牌展会和推介会,在央视、省市媒体、交通枢纽地段加强品牌形象宣传,提升“江城百臻”品牌认知度与购买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30亿元。(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

  (十五)融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鼓励特色鲜明、模式新颖、水平领先的区、街(乡镇)、园区创建国家、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江夏未来家园、黄陂木兰花乡、新洲紫薇、汉南兰岛等10个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攻坚提质。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乡村休闲游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55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5亿元。(责任单位:局乡村产业处、发展规划处)

  (十六)加强都市圈协作与对口帮扶。推进xx都市圈及恩施、五峰联合打造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茶叶五大产业链,建设“菜篮子”产品保供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科创驱动、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增强优质农产品品牌联动,打造xx都市圈之“农旅圈”。建立健全跨区域农业综合执法监管联防联查制度和工作机制。鼓励采购、帮销恩施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特色优质农产品,组织开展对接帮扶活动,支持在汉帮销农业企业建设销地仓。(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科教与种业处、乡村产业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

  (十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融资方式,深化土地合作型、乡村服务型、资源开发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新增50个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村、20个年收入超5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0家、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30家。推动新洲区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指导黄陂区探索开展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试点。(责任单位:局合作经济处)

  (十八)做好“土特产”文章。突出资源、区域、产业等特色推动产业振兴,善于用好当地乡土资源,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业。突出辖区特色,积极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文化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加大农产品综合利用力度,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责任单位:局乡村产业处、发展规划处、市场合作处、种植业管理处)

  (十九)促进农民经营增效。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大力推广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7家。推广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模式,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改善农户生产经营条件。加大富农惠农政策力度,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责任单位:局农机与农垦处、合作经济处、计划财务处,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二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农户纳入产业发展之中,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聚焦经济欠发达街乡镇,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加大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在菜果茶基地提档升级、油菜轮作、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等项目资金投放予以重点倾斜。(责任单位:局发展规划处、种植业管理处、合作经济处、乡村产业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实施共同缔造工程,开辟生态宜居新空间

  (二十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高质量收官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成美丽村湾200个以上。研究出台和美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意见,组织指导各区谋划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拉练活动。组织争创一批美丽宜居村庄,促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带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局社会事业处)

  (二十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贯彻《xx市“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落实《关于扎实推进xx市“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巩固拓展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指导各区完成xx年度农村户厕建改任务,组织各区开展农村问题户厕整改,稳步提升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落实“五清一改两提升”行动,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总结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同缔造试点经验做法。(责任单位:局社会事业处)

  (二十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征集一批“一约四会”“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抓好优秀乡土文化宣传,积极发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策划打造一批以文化特色为主要特征的美丽乡村,扩大优秀农耕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开展“美丽乡村健康跑”等农民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责任单位:局社会事业处、市场合作处,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二十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协同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培育省级清廉村居示范村5个、市级清廉村居示范村15个。召开乡村治理清风行动现场会,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经验做法,深化探索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黄赌毒”、反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责任单位:局合作经济处、办公室,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六、实施保障扩容工程,夯实稳定发展新基线

  (二十五)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出台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推进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人才导流回乡工程”“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会同团市委、市妇联开展青联委员、巾帼英雄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引导人才下乡。探索建立xx农匠、十佳农民等人才评选机制,开展“xx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现代农民领域人才评选和乡村农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责任单位:局组织人事处、科教与种业处、乡村产业处,xx现代农业教育中心)

  (二十六)保障产业用地需求。盘活利用闲置农村宅基地和住房。规范和完善宅基地审批程序,加强服务指导,协调推进点状用地政策由“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转变,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用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局合作经济处、发展规划处)

  (二十七)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加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财政资金保障,争取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持续推进“惠农贷”“武农贷”“农业企业融资应急基金”等政策性金融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农产品开发,加快推动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运营和管理。加快推进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效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金额达到45亿元。(责任单位:局计划财务处、畜牧兽医处)

  (二十八)提高统计工作质效。全力支持配合统计调查部门,认真开展面积、产量、价格、成本等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统筹汇总工作。各行业部门对口加强服务指导,确保相关区准确掌握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值、增速等统计核算方法,实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全面掌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分析指标运行情况,为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种植业管理处、渔业渔政管理处、畜牧兽医处)

  七、实施安全升维工程,助推生产跃上新台阶

  (二十九)提高农业安全生产水平。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层层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农村能源、农药、畜牧、渔船、农机、农田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园区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落细落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安全宣教培训、隐患排查整治、打非治违、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防范等工作措施,确保全市农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合作经济处、乡村产业处、科教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农机与农垦处、农田建设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三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29万批次,确保农产品监测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大力实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加大重点品种农产品抽检频次,指导新洲、汉南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组织申报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0项,新增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主体10个,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30个。(责任单位:局质量安全监管处,xx农业检测中心)

  (三十一)集成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与防控治理,持续组织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集中灭除行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种养循环等行动,确保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3%、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7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推进“渔政天网”工程提档升级,全面开展长江汉江及通江支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执法巡查和渔政“亮剑”执法行动,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监管。加强水生生物旗舰物种保护,推动“数字江豚”项目实施。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责任单位:局科教与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管理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十二)认真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继续发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专班)作用,推动完善“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建强省统筹、市调度、区街(乡镇)村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实抓细新阶段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督察和调度,督促基层履行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属地责任。(责任单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

  (三十三)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以“八五”普法中期评估为抓手,大力推动普法活动与惠民助企有机结合,适时组织专题以案释法、以案说法讲座,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持续推进涉农立法调研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立改废”。聚焦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重点品种,加大农资及农产品质量执法检查力度,高质量推进“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大力开展市区联动、省际协同和部门联合执法合作,强化行刑衔接。认真履行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国家安全工作责任。(责任单位:局法规处、办公室,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八、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形成全面推进新态势

  (三十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宣讲活动,聚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健全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抓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认真配合抓好市委巡察工作,务实有效推进巡察反馈意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审计问题和民主生活会意见建议整改工作,做好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民互动、信访维稳等工作,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强力推进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责任单位:局机关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科教与种业处)

  (三十五)全面加强乡村振兴督导考核。强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职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日常调度机制,协调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组织开展中央和省委、市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综合督查,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委农办秘书处、局机关党委)

  (三十六)加强“三农”宣传和典型培育。围绕年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策划组织重大主题报道活动,全面提升“xx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大地周刊”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三农”宣传,建立健全典型培育推介机制,多渠道讲好“三农”故事,培树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三农”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局市场合作处,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篇2

  xxxx年,市委农办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x号文件精神,紧扣建设农业强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认真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职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扎实推进重点工作。

  一、当好决策参谋

  (一)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全面做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精心承办好市委农村工作会、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以及农口系统“拼开局、抢进度”、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三农”工作中期推进会等重要会议。

  (二)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系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主攻方向,牵头起草市委x号文件、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创先争优年度方案、市委和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年度任务清单等系列指导文件,配合做好建设农业强市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组织开展“三农”重大问题研究,牵头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完成中央农办、省委农办和市委、市政府安排的调研任务和全市“三农”领域重点课题调研,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智库和“三农”专家参与机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四)加强全市“三农”工作信息掌握、情况综合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推广xx方案,及时向省委农办《三农要情》报送经验做法,就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二、做好统筹协调

  在做好统筹联络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全市“三农”重点任务,研究协调“三农”领域重点问题等工作基础上,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等工作统筹协调。

  (一)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协调。会同市乡村振兴局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落实举措、健全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动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地区发展。

  (二)加强乡村建设统筹协调。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执行好不同类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建设指引及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推进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建设。组织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

  (三)加强乡村治理统筹协调。牵头会同有关方面,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深化“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提升“心连心”服务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经验做法,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打造充满活力、稳定有序的善治乡村。

  (四)加强农村改革统筹协调。牵头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综合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深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xx年、农村宅基地制度、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等改革试点。

  (五)加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协调。严格对照省下目标任务,组织市级有关部门科学分解细化指标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落实“月跟踪、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研判会和涉农统计部门联席会议,分析形势,查找差距,对标补短,力求实效,确保一产产值、一产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稳中有进、稳步提升。

  三、加强政策指导

  (一)牵头会同有关方面,按照职责分工,对《xx市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xx粮仓”任务分工方案》和xxxx年市委x号文件、乡村振兴年度实施方案等“三农”重要文件进行政策解读。

  (二)审核把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拟出台的重要涉农政策文件,按程序提交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三)加强对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导,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把好政策关,对好的做法经验予以推广,对错误的做法予以纠正。

  四、推动工作落实

  (一)研究制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x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x号文件以及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x号文件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将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

  (二)定期调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视情况予以通报。

  (三)牵头会同有关方面做好省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工作,深化市领导联系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制度。

  (四)组织市级有关部门按规定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

  组报告本部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工作计划和执行情况。组织县(市、区)按规定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五)按时完成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向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年度述职各项工作。组织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向上一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年度工作述职。

  五、强化督导考核

  (一)牵头会同有关方面,做好迎接中、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考评各项工作。

  (二)推动落实xxxx年度乡村振兴考核考评结果运用。总结评估xxxx年乡村振兴考核考评工作,完善考核考评办法,制定xxxx年乡村振兴考核考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考核考评实效。

  (三)健全乡村振兴督查工作机制,完成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督查事项,督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贯彻落实领导小组有关“三农”工作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加强对巩固脱贫成果、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涉农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三农”重点工作督导检查,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督查工作情况。

  六、加强党委农办系统队伍建设

  (一)加强市委农办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市委农办工作规则、市委农办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市委农办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门内设机构工作制度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二)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要求,指导各县(市、区)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党委农办人员力量配备,推动工作高效规范运转。

  (三)开展“三农”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专题培训,总结交流经验,加强政策解读,开展实践锻炼,逐步提高全市农办系统干部履职能力。

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篇3

  xx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局局长会议部署,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以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紧抓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多种粮种好粮,推广精耕细作,提升耕整地质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910万亩以上、总产70亿斤以上。健全遴选发布粮食作物主推品种制度,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推进“按图索粮”,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推广低茬收割技术,降低粮食机收损耗,提升粮食单产。统筹抓好优化粮食种植品种结构和秋种茬口合理衔接,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减少晚熟水稻面积。着力提高大豆和油料产能。落实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开展大豆种植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完成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以开发利用冬闲田为重点扩种油菜16万亩。适度发展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木本油料生产,落实油茶扩种面积1.3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3.6万亩。落实生猪产能分级调控责任,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8.8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保有量666个。稳定家禽生产,推动牛羊扩群增量。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3万亩,新改造标准化养殖池塘2500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84.87万亩。加快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实现产量5.6万吨。(责任科室、单位:市种植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渔业渔政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渔业发展中心,完成时限:xx年年底。)

  二、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30份。持续推进舒城县常规稻、霍山县石斛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选育和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等品种提纯复壮,加快选育一批高产稳产、专用特用的新品种(新品系)。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应用大数据监测技术,发展智慧观光农业、线上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数字赋农行动,推进金寨县、霍山县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责任科室、单位:市种植业局、市畜牧兽医局、科教和信息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完成时限:xx年12月底。)

  三、推进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重点向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倾斜。大力培育农机作业龙头企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集中调配和使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手中闲置设施设备、农机具等生产物资,提高农机作业覆盖面。深入开展农机需求调查,抓好丘陵山区和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农机领域头部企业合作,编制农机需求和研制清单,完成果菜茶采摘、中药材初加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化利用等领域机械研发任务5项。深入实施农机补短板“4321”工程,加快补齐“四机具”短板,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新建育秧中心90个、烘干中心2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机服务中心12个。推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烘干、加工、储藏及运销全过程机械化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4%,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22%。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和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0个、新增库容6000立方米。(责任科室、单位:市农机局、科教和信息科、市农业机械和发展中心,完成时限:xx年年底。)

  四、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复耕撂荒耕地。坚持“一编二审三尽”工作流程,优先把淠史杭灌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投入不低于2500元,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改造提升20万亩,实现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实施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灌溉站402座、塘坝7948座、排涝站45座等。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责任科室、单位:农田建设管理科、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完成时限:xx年12月底。)

  五、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增强乡村产业韧性。分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细化推进举措,因地制宜打造县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每年发布特色产业发展报告。新培育带头人4500人左右。全面实施徽茶、江淮小龙虾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金融+科技”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金寨县中医药大健康、霍山县大别山生态食品、舒城县预制菜等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295亿元,累计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0个,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实现加工业产值297亿元,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亿元以上10家,新纳统入规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左右。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7亿元。聚力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全市招引绿色食品加工领域项目协议引资额不少于220亿元,各县区招引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不少于1家。纵深推进对口合作,推动签约5个以上xx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xx投资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和精深加工项目,实现对沪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5%以上。(责任科室、单位:农业产业化指导科、农村经营管理科、科教和信息科,完成时限:xx年年底。)

  六、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工程,开展xx脆桃、xx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申创工作,新增有效认证绿色食品30个、有机农产品20个,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3%、83%,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提升至83%、80%。组织开展省级绿色能源示范小镇创建工作。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对土壤污染严重、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探索休耕。完善耕地、林地、湿地、水生生物等生态补偿政策。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水域专项执法、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行政执法行动。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坚决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入侵阻击战。坚持管行业必管安全,切实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科室、单位:科教和信息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畜牧兽医局、市种植业局、市渔业渔政局、农田建设管理科、市农村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渔业发展中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完成时限:xx年12月底。)

  七、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37297户年度改厕任务,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短板,完成4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7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以上。加快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完成14条纳入国家、省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45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新申报建设9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新建11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两整一改”行动。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集市、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示范创建活动。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xx庆祝活动。(责任科室、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农村经营管理科、市委农办秘书科、市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完成时限:xx年年底。)

  八、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小田变大田”改造31万亩,结合“大托管”、主体引领等改造17万亩。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服务主体+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开展全程托管,鼓励开展整乡镇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1900个,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25万亩。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推动组建农业独资公司、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左右,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万个左右,家庭农场达2.7万家以上。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2%,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40%。稳妥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裕安区狮子岗乡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试点工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市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超过20%,强村收益分红率100%。(责任科室、单位:农村经营管理科、农田建设管理科、市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完成时限:xx年12月底。)

  九、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继续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常态化组织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行动,稳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民实际补贴。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责任科室、单位:农村经营管理科、农业产业化指导科、市种植业局、市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时限:xx年12月底。)

  十、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思想防线,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特别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从政治上抓“三农”工作,压实工作责任,逐项逐级推进。强化作风建设,做到“一改两为五做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农业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按时销号化解主要纠纷。健全完善领导包案、带案下访,阅批群众来信、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开展重复举报专项治理。拉高工作标杆,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紧抓重点工作奋力赶超。(责任科室、单位:局办公室、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农村经营管理科、农业产业化指导科、市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等相关科室、单位,完成时限:xx年年底。)

  局办公室、人事科、局机关党委、局机关纪委将按照重点工作完成时间节点,定期开展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监督督办,督办情况定期报局党组。

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篇4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统揽,以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为主线,以打造xx大粮仓、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发展定位,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工作,加快建设综合产能强、科技装备强、产业主体强、功能效益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强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多做“三农”贡献。

  二、主要目标

  瞄准 “苏北走在前、省内创示范、全国有影响”,推动兴旺之乡基础更加坚实、富民之乡成果更加丰硕、美丽之乡色彩更加绚丽、善治之乡标识更加鲜明、活力之乡动能更加充沛,具体实现三个方面目标:

  ——聚焦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跃升。协同推进稳产保供和能级提升,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食品加工、畜禽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不低于20个,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940亿元。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协同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县(区)1个,完成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农村段建设项目投资150亿元以上。

  ——聚焦富裕富足,富民强村水平再上新台阶。协同推进成果巩固和富民增收,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超过10%。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工作统筹调度,增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力

  1.优化乡村振兴组织推进。加强统筹协调,每季度组织1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请领导小组研究、调度、会办“三农”重点工作。建立市直部门乡村振兴联络员制度,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搭建常态化多层级多领域协同推进体系。加强推进落实,牵头组织召开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现场评比,进一步激发各地比学赶超热情。建立乡村振兴联络点制度,推动市级领导联络到镇、县级领导联镇带村。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乡村振兴软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2篇以上、力争省级奖项2项以上,组织推进业务条线调查研究形成成果10个以上。(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市委农办秘书处、发展规划处、办公室、政策改革处)

  2.推动乡村振兴责任制落地落实。完善考核体系,在省考指标基础上,科学设置县(区)、市直部门指标体系,探索构建针对涉农乡镇(街道)的乡村振兴特色考核体系,压紧压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要求,细化分解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加强考核督办,开展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专项督查,建立乡村振兴实绩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终述职评议的压茬推进机制,针对短板弱项进行动态交办、专项督办。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正向激励、反向督促的“双向”评价体系,开展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荐评选。(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市委农办秘书处)

  (二)紧盯xx大粮仓定位,增强产品供给保障力

  3.全力夺取粮食丰收。稳定粮食生产面积。逐级压实粮食油料生产面积,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以及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等面积完成省定任务。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围绕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坚持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推广“种粮一体化”生产经营机制,用好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建设55个以上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深化粮食节约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减损;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体系,推进草害综合治理,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万吨以上。落实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政策,落实针对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养老保险补贴政策,提升种粮农民受惠度。(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种植业处、农机行业发展处、农技中心、农机推广站)

  4.提升果蔬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8个省级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34万亩,确保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520万吨左右。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积极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植物工厂,新增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5个,改造提升老旧设施蔬菜基地和老旧果园1万亩。(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种植业处、农技中心)

  5.保障畜禽产品供给。稳定生猪产能,建立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6万头左右,年出栏量保持在250万头左右。提升肉禽产能,以宿豫区为重点,加大肉禽笼养基地建设,新增肉鸡笼养能力2500万羽。推行健康养殖,以集约高效为主线,加快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先进适用装备应用,创建国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家。加强疫病防控,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和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深入推进畜间布病防控五年行动,申报创建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5个。(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畜牧兽医处、畜牧兽医站)

  6.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稳定养殖面积。建立健全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试点稳步推进,确保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28万吨左右。拓展发展空间。启动洪泽湖、骆马湖大水面生态渔业试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45万亩。发展健康养殖。实施水产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改造标准化池塘8.3万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渔业渔政处、水产技术推广站)

  7.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级创建,推动宿豫区创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宿城区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规范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乡镇农产品监管站、村级服务点星级评定,推荐2家五星级监管站参与省级评选,进一步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加强产地准出服务,持续组织开展重点品种“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治理,支持规模主体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建立服务站点86个,为农民提供自助快检、自助开证等服务。加大风险监测预警力度,推进专项监督抽检与例行监测相结合,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总量稳定在1.7批次/千人以上,全市农产品定量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新争取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1个,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9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

  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全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以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万亩。超前谋划2024年度项目,全面推行“先建后补”。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压实乡镇属地管护责任,督促推动市县两级财政按年度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经费;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涉及高标准农田的,应及时补充。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创新开展综合示范区建设、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数字化农田建设试点。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农田建设管理处、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站、农业资源开发规划设计评审中心)

  (三)提升科技现代化水平,增强科技装备支撑力

  9.深化种业振兴行动。实施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稻麦、蔬菜、食用菌、肉鸭等种质资源库(圃)建设,新培育农作物自主品种8个以上。实施良种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种子(苗)繁育基地建设,建设稻麦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以上、蔬菜种苗繁育基地10万平方米以上、河蟹良种繁育基地1.8万亩,支持泗洪县、宿城区创建省级种业产业园。实施种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制定现代种业“招才引智”计划,建立省10强种业企业培育清单,瞄准国内50强种业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力争在国内领军型种业企业招引上实现突破。实施种业发展环境提升工程,大力推行“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家庭农场(大户)”“种业企业+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大户)”模式。加快数字种业和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强化种子质量市场监管。(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

  10.加快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持续推进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着力补强特色农机短板,大力推进“宜机化”生产技术条件在农田建设、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力争创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2个、示范基地(园区)6个。加快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推行“互联网+农机”,大力推广智能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积极推进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开展监测结果应用试点。建设智能农机应用场景 3个,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 400万亩,生态型犁耕深翻作业面积 12 万亩。(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农机行业发展处、农机推广站、农田建设管理处、种植业处)

  11.开展农业数字化整市推进试点。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拓展市级大数据平台功能,开放县(区)数据采集应用平台,积极对接“苏农云”平台,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共建共享共用的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动园区数字化提档升级,以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强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建设产业园互联互通共享大数据处理中心、一体化智能运营管理系统、智能化监测系统,建设“管理智能化、生产物联网化”智慧农业园区3个。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建设,开展现代农业“智改数转”示范,高水平打造一批智慧农场(渔场、牧场),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基地40个、特色产业链数字化试点县2个。(牵头推进落实单位:信息中心、种植业处、渔业渔政处、畜牧兽医处、发展规划处)

  12.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4000个以上,确保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将村级和社会化服务人员纳入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范畴,培训各类农技推广人员600人次以上。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结合产业特色,提高小班化教学比例,做好高素质农民典型的选树和宣传,新培训高素质农民1.2万人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各类主体建设集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疫病防控、肥水管理、市场信息、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一站式”区域性农业生产性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市级示范组织50家。(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科教处、合作经济指导处、农机行业发展处、农机推广站、农技中心)

  13.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两化”减量行动,开展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新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5个、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0个。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农田退水治理。加强“两废”回收管理,加快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一体化回收站乡镇全覆盖,建设农膜回收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四新”示范点15个,示范推广“一膜两用”“一膜多用”等地膜减量茬口优化模式,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100%(其中当年处置率达80%)。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启动环洪泽湖稻渔共作、骆马湖沿线净水渔业、花木果蔬优势片区农牧循环三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生态渔业回补试点,实施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工程5个,创建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2个。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巩固提升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种植业处、科教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农技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

  (四)坚持农业群链式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14.壮大农业群链经济。加快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三群四链”做大做强,新竣工群链农业重大项目80个以上,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940亿元。河蟹产业集群重点扩大良种繁育供给能力,强化“霸王蟹”核心基地建设,健全河蟹养殖生产、质量管控和冷链物流体系,集群综合产值突破75亿元;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群重点加快提升菌种制备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积极突破以干制品和生物制品为主的后端加工链,集群综合产值突破65亿元;花木产业集群重点加快高端精品花木替代,积极突破后端加工提纯环节,巩固提升花木电商产业链和园林工程产业链,集群综合产值突破230亿元;稻米产业链重点扩大沭阳高墟、宿豫来龙、泗洪孙园加工集中区产能,提升精制大米加工能力,适度发展有机稻米和功能米产品,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90亿元;果蔬产业链重点提升冻干蔬菜、果蔬罐头、休闲食品、功能性酵素等精深加工能力,完善规模基地冷链仓储配套,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90亿元;肉禽制品产业链重点推动“中央厨房”、速冻食品等项目投产达效,扩大调理品、熟食品和宠物食品生产规模,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5亿元;猪肉食品产业链重点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快形成低温冷鲜肉、速冻保鲜肉和风味肉食品产能优势,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85亿元。(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合作经济指导处、乡村产业处、发展规划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农技中心)

  15.做强农业园区经济。坚持现代农业发展主阵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核心区定位,按照“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健全、平台功能齐全、设施装备先进、辐射成效明显”要求,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提级扩面。完善园区布局体系,健全完善以国家级园区为重点、省级园区为骨干、市级园区为基础的“三级园区”体系,稳步向西南岗生态循环果蔬片区、黄河廊道中段绿色果蔬片区、洪泽湖现代渔业片区、沂东北稻米片区覆盖,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1个。做强园区主导产业,按照“一园一主业”“规模+特色”的路径,推动园区优势产业规模化、片区化、全链条发展,市级以上园区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服务赋能三类平台市级以上园区全覆盖,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配套,支撑项目驻园、主体入园、要素聚园,推动现有6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档升级。(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发展规划处、乡村产业发展处)

  16.育强农业品牌经济。做响“宿有千香”品牌,持续扩大“霸王蟹”品牌影响力,加快做响稻米、小龙虾、葡萄等重点单品,提升品牌产品支撑力。组织“宿有千香”农产品大集市、 “霸王蟹”开捕仪式、“宿有千香”农产品(xx)展销会等宣传推介活动,确保品牌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建强农产品电商发展基础,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鼓励县(区)在果蔬、肉类、水产等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电商协同仓,新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个,争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1个。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促进电子商务、直销直供、冷链配送、社区拼购等新业态发展,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突破210亿元。做靓农旅融合品牌,聚焦“一廊一环多点”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积极争创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区,举办好“苏韵乡情”宿迁专场等系列节庆活动,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达到45亿元。做优乡土特色品牌,围绕县(区)优势产业体系,依托乡土资源打造 “一镇一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产村、产镇深度融合,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个。遴选市级土特产,优先纳入“宿有千香”品牌推广系列。(牵头推进落实单位:乡村产业处、信息中心)

  17.建强农业经营体系。实施龙头企业壮大行动,完善“一库四清单”工作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鼓励中小企业走“专新特精”发展道路,推动大型企业向“链主”企业迈进,年内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实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巩固“空壳社”专项清理成果,建立重点扶持名录,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引领型合作社,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力争获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大育强行动,建立健全示范家庭农场省市县三级联创机制,扩大家庭农场随手记推广应用覆盖面,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家,建成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5个。(牵头推进落实单位:乡村产业处、合作经济指导处)

  18.加大群链招商力度。夯实招商基础,出台《xx年全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方案》,编制《全市农业产业用地“一张图”》,为项目招引奠定基础。突出招商重点,聚焦20万吨级精制米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果蔬食品加工、生猪制品加工等四类项目招引,积极拓展预制菜、“中央厨房”等新领域。优化招商组织,加强与驻外招商局、招商服务中心协作,实行信息共享、项目共引,织密全方位招商网络。实施农业招商引资“春季竞赛”“秋季攻势”行动,全市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20场,招引农业重大项目190个以上。加强项目帮办,建立重大项目报备、会审制度,严格落实“五个一”挂钩帮办机制,确保项目开工率达70%以上,全年新竣工农业重大项目110个以上。(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招商服务中心,发展规划处、种植业处、渔业渔政处、畜牧兽医处、乡村产业处等处站)

  (五)聚焦改革试验区引领,增强创新发展源动力

  19.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立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联席会议制度,聚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依托国家和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立改革项目库,力争新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1个,新增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1个。强化农村改革系统推进和成果集成运用,力争3项以上改革事项获省级以上推广。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2.0版”,推动空间治理范围在镇区、园区、社区深入拓展。全面开展资源资产确权颁证与权能拓展,大力推广“小田变大田”等零散资源有效整合路径,加快推进园区“腾笼换鸟”、产业混合用地供给,扩大农业重大项目与空间资源有效衔接途径,全面提升乡村空间资源利用水平。扎实做好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大力推进自然村庄“五改善”,强化农业农村生态整治与修复,构建系统提升的空间环境整治机制。全面推广“五心”工作法和图表工作法,严格落实乡村空间管护“六有”要求,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问题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和销号,不断提高空间规划管控能力、集体经济治理能力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年内,基本完成空间长效管理机制、空间高效利用机制等子项目的改革,形成2.0版综合性改革经验。(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政策改革处、市委农办秘书处)

  20.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制,优化农村承包地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机构向乡镇延伸。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探索逐步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21.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强宅基地审批监管,强化乡镇政府宅基地联审联批办公室工作职能,推动建成集“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农房设计、施工监管、违法巡查”为一体的工作机构。扩大宅基地信息库建设试点经验,探索运用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农村宅基地及农房“上图入库”,加快宅基地“一张图”建设进程,在1个县(区)启动宅基地全域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路径。完成宅基地执法权委托乡镇实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和“谁执法、谁负责”的工作机制,推动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有关农村宅基地行政执法的执法权委托给乡镇人民政府行使,明确县级农业农村局和乡镇的责任分工,做到权责统一。探索宅基地盘活利用路径,开展宅基地有偿退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衔接,推广直接入市、作价入股,自建出租、联合经营、“共享工厂”等盘活利用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新增省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县1个。(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政策改革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22.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改革制度体系,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组织好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推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确权登记颁证。规范交易市场建设,坚持市级抓统筹、县级负主责、镇级强服务,以“扩大交易品种、提升交易规模、规范交易程序、拓展交易服务”为目标,强化xx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应用,进一步加快县乡两级实体市场标准化建设,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前、中、后全流程数字化试点,探索扩大农村产权交易范围、农村产权交易保证保险、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路径、建立农村产权评估和处置机制“四项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高质量发展。(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政策改革处、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23.创新金融惠农产品。强化“政银企”三方互动,持续研发细分领域专属贷款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贷款抵押物、质押物范围,破解农业贷款难题。继续推进“园区贷”等产品扩面,加大设施产权抵押贷覆盖,力争经营主体贷款余额45亿元。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积极开展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持续扩大水稻收入保险试点,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提升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持续推进“生猪+期货”试点。深化专项资金统筹整合,统筹整合市级以上专项资金和政策,优化任务和绩效设定,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支持机制。(牵头推进落实单位:计划财务处)

  24.加强农业农村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拓展示范镇村覆盖面,力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取得突破,深化探索“以镇为核、带动片区,辐射扩面、梯次跟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着力构建“示范县带动、点面结合、全面促进”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力争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创建上取得新突破。(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发展规划处)

  (六)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

  25.统筹和美乡村建设。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突出“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作用,集成改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河道建设等项目资源,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县1个、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万户。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严格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要求,建立市县两级专项任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联合办公机制,调度推进乡村建设。编制乡村建设行动年度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库,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细化分解到县到乡,逐项推进落实。深化乡村治理创新,健全完善“清单制”管理制度,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项,进一步明确农民在集体组织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加大“积分制”推广,全市运用积分制管理的村达200个以上。(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扶贫开发处、政策改革处)

  26.推进黄河廊道建设。统筹项目布局,对照“1+7”规划体系,聚焦“八大工程”,以道路贯通、水土整治、产业提质、生态提升为重点,精心编排实施农村段年度重点项目135个以上。推进连片提升,以沿廊道两侧500米范围为重点,整合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道路连通、生态环境提升等项目资源,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廊道面貌。优化廊道片区优质稻麦、高效渔业、绿色蔬菜和精品林果四大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片区串联成线、拓展成面、连片提升,构建强村富民农业产业集群。打造集成样板,以湖滨新区霸王蟹产业园、宿城国家农业公园、洋河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泗阳高质量农业示范园等片区为重点,集成项目资源,建设片区集成样板2个。深化政策集成,围绕“六大机制”创新,编制年度研究任务清单和政策文件制定清单,力争出台政策2项。(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廊道办)

  27.守住共同富裕底线。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健全“三发现”机制,常态开展“五看一查一帮助”活动,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早发现、尽保障。精准落实帮促政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帮促政策,对“十三五”原建档立卡户继续执行市级“三代一补一资助”政策;保持防返贫小额信贷投放量和惠及面持续稳定,全年发放贷款不低于8亿元。深化挂村帮促工作,加强省、市、县帮促工作队的服务和管理,优化完善市直机关乡村振兴帮促水平考核机制,确保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推进片区开发,抓好省人大重点督办项目落实,实施100个以上关键基础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加快提升片区发展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三大帮促片区向乡村振兴先行区迈进。开展“消费帮促助农增收集中行动”,制定行业促振兴工作计划清单,打造行业促振兴工作品牌10个,推动帮扶帮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型。(牵头推进落实单位:社会扶贫促进处、扶贫开发中心)

  28.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振兴,深入实施四项工程。实施资产倍增工程,全面完成帮扶资产和公共空间治理回收资产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及时确权量化财政资金形成的村级经营性资产,确保权属明确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固化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跨村整合存量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商业公寓、仓储库房等项目,保持经营性资产持续增长态势。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省级星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建,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飞地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组建经营性公司,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产地流通服务、农事综合服务、物业服务、劳务服务以及生产托管、物业租赁等经营项目,全市新增“三社”共建示范村10家,全市村均经营性收入增幅超 10%。实施管理提优工程,建立健全会计委托代理、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审计监督、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四项制度”,推广使用农村集体资产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轮训,鼓励有条件的村居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施暖心富民工程,逐步健全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和帮扶济困机制,促进强村与富民同步发展。(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29.补强共同富裕短板。围绕农民收入十年倍增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健全产业富民机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推广订单生产、二次分红、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拓展改革富民成果,持续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盘活农村闲置低效土地、宅基地,多渠道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完善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度,保障农民作为集体经济成员各项权益。(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发展规划处、乡村产业处、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指导处)

  (七)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营造“三农”发展良好环境

  30.持续加强农业农村法治保障。实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聚焦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政治能力、指挥能力、专业能力、实战能力、创优能力“五个能力”提升,持续开展农资打假、私屠乱宰、非法捕捞、农机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举办全市首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基本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建设,确保上级交办督办、群众投诉举报、巡查检查发现和移送线索的案件做到100%核查、100%反馈、100%结案。落实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农业农村“谁执法·谁普法”系列活动,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推进综治平安建设和平安乡村联创,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违法行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阳光信访”系统运用,健全信访维稳形势研判和联系工作机制。(牵头推进落实单位:办公室、法规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31.持续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整治。深入推进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推动涉渔“三无”船舶动态清零,全面推行农机安全网格化监管,持续推动农业、渔业、畜禽屠宰行业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深入开展农田机耕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加大饲料加工、农村户用沼气整治力度。广泛开展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宣教活动,强化安全形势研判分析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处置。加大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常态化抓好问题整改,保持重大农业安全事故零发生。(牵头推进落实单位:质监处、渔业渔政处、农机监管处、畜牧兽医处、种植业处、科教处、农田建设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技中心)

  32.持续加强农业农村系统党建工作。完善“五级联学”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农业农村大讲堂”10期以上。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处站一亮点”培育工作,打造特色机关党建品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挺纪在前,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狠抓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常态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抓好民族宗教、统一战线、文明创建、双拥和老干部工作,努力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大局多做“三农”贡献。(牵头推进落实单位:机关党委、人事处、信息中心)

市委农办2024年度工作要点篇5

  xx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xx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统一部署,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改革发展质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1.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完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任务152.1万亩,产量稳定在58.4万吨以上。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水稻112万亩以上,占播种面积的96%,早稻种植面积达27万亩,再生稻面积达4.5万亩。严格落实《xx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坚决杜绝毁粮割青、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精耕细作改革,提升粮食单产。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全市油菜种植面积41.5万亩,大豆种植面积6.9万亩,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大豆油料生产任务。

  2.加快畜牧业发展。全市肉蛋奶总产稳定在8万吨,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1.2万头、规模猪场(户)保有量80个,生猪出栏30万头,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推进水产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增速4%以上,产量达11.5万吨,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新增面积3.5万亩,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0.62万亩。

  4.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切实加强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蔬菜总产量达到36.57万吨,播种面积达19.92万亩,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50亩。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到0.62万吨,产值0.7亿元。

  二、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

  5.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实与xx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组建“两强一增”研究院,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5%。

  6.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善4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鉴定评价。争取或制定奖励政策优化良种繁育基地1个,扶优扶强种子企业1个以上,种业产值增速达8%。

  7.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新建(含改建、扩建)数字农业工厂4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10个。深入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农村农产品网络销售额8亿元。

  8.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巩固提升“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实效,推深做实1个市级标杆点、4个县区样板点和36个稳定帮扶点。新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300名,培育高素质农民450人。

  三、推进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

  9.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完成4项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特色农业机械等农机装备研制任务。加快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力争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提高到22%。农机制造年主营收入达1.5亿元。

  10.提升特色农产品机械化水平。提升水稻、油菜机械化种植和生姜等特色农产品机械化采收水平。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持续提升农机鉴定能力。新增育秧中心3个、烘干中心8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

  11.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1个、库容1万立方米。

  四、夯实农业设施建设基础

  12.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逐步把117.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改造提升5.5万亩,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2500元。统筹推进0.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塘坝926座。

  13.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8.5万亩。落实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占补平衡,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明确耕地利用的优先序,确保良田粮用,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5%。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到应种尽种、能种尽种。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五、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14.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用好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xx农交会、xx农交会“一会两展”等平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力争xx年绿色食品十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60亿元。全市在省“双招双引”平台录入金额不低于320亿元。力争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1个。

  1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创建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88:1。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5亿元。

  16.大力发展品牌建设。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1个、产品品牌3个。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35个。支持枞阳白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争创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力争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7.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分别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精品民宿4个、20个,乡村旅游业年经营收入达53亿元。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12亿元。

  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18.深入推进农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56%以上,农药、化肥利用率达42%、42.3%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不低于95.3%。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96.54%。深入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83.5%、80%。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完成1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施减量化行动。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农村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支持省级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创建。

  19.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量不低于2700批次。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犯罪行为。

  20.深入开展生物保护行动。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完成全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持续加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

  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9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8个,完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1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8.7%。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引导农户实现“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

  22.加快宜居村庄建设。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1个,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21个,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创建。

  23.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建设农村四好公路93.375公里。实施农村供水支管网改造延伸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6%。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85%。续建或新建排涝站6个。

  24.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覆盖率达100%。统筹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5%。完成9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障在岗村医收入。争创省级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3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由32.5%提高到43%。

  25.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和枞阳县平安农机创建,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

  八、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26.推广“小田变大田”及农村“大托管”服务改革。全面启动“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推动改造新增“小田变大田”12.2万亩,其中结合项目带动实现“小田变大田”7.7万亩,结合“大托管”、主体引领等改造实现“小田变大田”4.5万亩,逐步解决农田细碎化问题。探索多种形式“大托管”服务模式,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4万亩(复种)。

  27.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达到72%,300亩左右集中连片流转占比达到57%。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持续全面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民住宅盘活利用。

  28.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达到93.5%。

  29.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新增家庭农场30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600个,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

  30.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到37%以上,12万元以下村庄清零,开展集体经济收入分红的村占比达到21%。

  九、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

  31.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推动“121”本地就业计划、“8+1”综合救助体系、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一揽子稳就业促增收举措落实。

  32.落实农民增收保障措施。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省级对符合条件的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工作。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十、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33.推动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确保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9.6%。持续推动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确保全年涉农贷款增幅达10%以上,力争全年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全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9429万元,增长率不低于4.6%。农林水大类支出较上年正增长,且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

  34.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全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全日制招生规模达1000人以上,建设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校企共建共享的涉农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村医委托培养项目,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35.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各县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季度开展重点工作调度通报。“五大振兴”专项小组要建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县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与所履行的职能要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