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深入落实******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党***、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三农”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确保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稳定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10945万亩、总产亿斤。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务实高效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大力发展农业托管服务,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闲置,确保种足种满。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专用水稻生产,推广“按图索麦(稻)”做法,推动生产订单落实。重点抓好全省268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44个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乡镇、395个万亩示范片建设。调整优化农作物区域布局,合理安排粮食作物茬口、适宜播期和播量,科学主动避灾减灾。建立健全督导考核制度,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制度,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组织开展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
2.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发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2021年末生猪存栏达到1408万头。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强化养殖用地、环评审批、抵押贷款等政策协调落实。坚持靠前服务,帮助规模养殖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在建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形势研判和产能储备,以大市、大县和大企业为重点,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增强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抓大不放小,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中小养猪场(户)发展。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启动外埠入皖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运输通道建设。统筹抓好牛羊和家禽业、奶业生产,努力稳家禽、增牛羊、兴奶业,多渠道增加供给。
3.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支持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突出抓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水平。
4.抓好蔬菜稳产保供。稳定蔬菜面积、产量,推进设施蔬菜发展。加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生产供应稳定、区域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创建一批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以长三角和中部周边省份为重点,推动蔬菜产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抓好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和产销形势分析,推进产销衔接,保障市场有效供应。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5.打好种业“翻身仗”。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强省行动方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工作,扶持一批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库、圃)。组织开展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生猪、家禽等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畜禽新品种(系)。加强省级公共平台体系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强化对种业企业、生产基地和市场的监督抽查,加大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查处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谋划种业发展具体工作内容、实施路径等,防止“大而全”。
6.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农田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今年500万亩目标任务,亩均建设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250元。健全运行管护机制,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落实受益者管护责任,确保建后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与耕地占补平衡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大田作物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探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融资。
7.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不少于100万千瓦。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保障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突出对深耕整地、播种、植保、茶叶生产加工、“两利用”等农机具的补贴,进一步加大智能、绿色、高效、精准的先进适用机具示范推广应用。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加快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支持建设100个左右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设施农业延伸。继续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8.加快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县级全覆盖,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强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技术指导和服务。
9.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实施“数字皖农”建设工程。抓好长丰等10个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提升300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水平,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数字农(牧、渔)场。进一步完善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抓好砀山、金寨、颍上3个国家试点县和15个省级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化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
三、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10.强化秸秆粪污“两利用”。全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和81%以上。完善畜禽粪肥利用环节补贴,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持续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继续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继续引进一批先进技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步伐。继续办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大力推进签约项目落地。
11.狠抓化肥农药“两减量”。全省化肥农药用量实现负增长,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全面推进农药“实名制”和试行化肥“定额制”,加强源头控制。实施绿色防控提标扩面升级行动,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突出抓好有机肥替代,继续引导恢复绿色种植。在乡镇建立调查点,对化肥、农药用量进行定点调查,摸准使用量。
12.实施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两回收”。全省农膜回收率力争达到81%以上。贯彻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责任。加快构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
1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补短板、强监管为主攻方向,健全制度机制,狠抓制度落实。以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为切入点,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全年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国家和省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达2万家。
14.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按照“一标一品一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规模农产品追溯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承办好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年增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农产品)基地12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个,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系列认定农产品1000个以上。
四、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15.完善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巩固和完善退捕渔民养老、医保、低保、住房、就业等各项政策,继续开展结对帮联。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渔民,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壮大“捕转养”示范基地,支持退捕渔民发展涉渔产业,拓展产业就业空间。
16.健全禁渔执法监管体系。落实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责任制,确保“六无四清”目标不反弹。建立常态化督查暗访机制,全面开展“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行动,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对禁捕水域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电毒炸”“三无船”“绝户网”,严惩采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行为,斩断非法地下产业链。按照“六有”标准(有独立或相对独立机构、有专门执法人员、有专项执法经费、有专业执法装备、有协助巡护队伍、有公开举报电话),加强渔政执法机构力量,加快推进“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渔政智能化系统建设,6月底前实现禁捕水域监控全覆盖。
17.巩固长江水生生物管护。全面开展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长江水生生物种群规模恢复,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级。实施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大铜陵江豚保护区和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力度。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加大胭脂鱼、大鲵等珍稀、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种放流比例。
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18.加速“三产”融合。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00个。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示范线路创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19.推动“三加”递进。改变传统观念,递次推进农业初加工、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加工,把农产品“吃干榨尽”。支持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提高种养殖效益。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抓好20强县、20强园建设,梯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强化产学研合作,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科技赋能,推动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
20.强化“三品”联动。强化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抓住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契机,采取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措施,积极培育粮棉油、肉蛋奶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绿色皖农”品牌,遴选10个企业品牌,在央视集中宣传。
21.持续稳定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帮扶项目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强化特色产业长期培育。落实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着力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六、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2.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推动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全省2021年完成改厕40万户以上。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逐步消除黑臭水体。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省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全省2021年新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村庄规划工作,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确定优先序。推动基本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布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农村路、电、网、水等建设管护。组织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24.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建设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农村学法用法带头人、示范户,培养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以德治扬正气,通过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形式,倡导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聚焦农资生产销售、畜禽屠宰、渔业养殖捕捞、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等农业农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行业监管和线索排查,常态化机制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形成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铲除涉农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创建一批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通过选树推广,扩大示范效应总结好乡村治理典型范例,推广金寨振风超市等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做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办好第4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庆祝活动。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5.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抓好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部级试点,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扩大为整乡(镇)推进。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6.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推进宅基地退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有效衔接。
27.巩固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加强“三会一章程”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运营。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健全改革机制建设,推进改革项目建设,全省2021年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村达到70%。推深做实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省2021年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50个以上。
28.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精准调整优化支农政策,加快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
29.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启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高质量发展整县试点,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实现稳步增长。推广金寨“双培”试点经验,突出抓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增强微观主体发展活力。全省2021年家庭农场达到15万个以上,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万名。
八、全面落实支持保障措施
30.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推动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督导体系、考核体系。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大势,按照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规划、政策、力量、考核等“四个衔接”,实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31.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计划。重点培养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选树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实施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系统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全面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32.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扎实做好农业农村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鼓励创新开发金融支农模式,扩大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用好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农业农村和一产投资有较大增长。
33.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落实省人大立法工作计划,做好相关领域农业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抓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人员培训,组织换发综合执法证件,指导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统一着装,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印发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推进执法装备条件建设。推进农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计划,在宪法宣传周、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特色普法活动。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加快涉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系统建设,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安徽样板,谱写新时代安徽“三农”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