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时间:2023-05-05 11:40:06 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篇1: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发展毫不动摇,坚持抓稳定毫不放松,坚持抓执政能力建设毫不松劲,按照“开放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篇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

12篇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篇1: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发展毫不动摇,坚持抓稳定毫不放松,坚持抓执政能力建设毫不松劲,按照“开放兴工,以特取胜,扬优成势,小中求大”的总要求,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协调快速增长,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xx经济社会发展的奋力一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xx%;财政收入xx万元,增长xx%;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增长x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净增475元;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658个;支付养老保险金549万元,增长5.1%。今年我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1-5月份,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8亿元,同比增长17.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231.6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029.8万元,同比增长60.1%;全县实际引进内资29041万元,同比增长25.93%,引进外资360万美元,港币1000万元,同比增长47%;外贸出口61万美元,同比增长2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24万元,同比增长13.5%;全县工业用电1284万度,同比增长38.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96万元,同比增长64.1%;财政收入3984.5万元,同比增长26.8%;共投入6500多万元用于兴安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现开工投产企业3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60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5597万元,实现税金803万元。为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其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把扩大投入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1、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抓手,我们紧紧扭住招商引资这个扩大投入的“牛鼻子”,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确保全年引进内资5.5亿元,引进外资1250万美元。一是完善招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不断拓宽考核范围,创新考核方法,在重视考核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核项目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全民招商向全民安商转变,广泛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使招商引资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转变,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三是注重招商质量。放下架子去招商,提高门槛引项目,招商引资要“三讲三看”:即讲质量,看引进项目的履约率、实际进资数;讲效益,看引进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讲回报,看引进项目能为当地解决多少就业岗位,产生多少税收。四是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县级领导挂钩招商引资企业联系制、首问责任制,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2、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以参股、收购、租赁等各种形式,搞好兼并、联合,重点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教育两大产业的发展和国企改制,实现低成本、高速度扩张,走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壮大之路。力争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实现税收均较上年增长25%以上,新增民营企业53家,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增10家。

3、科学规划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XX高速公路挂线等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加快320国道、横铅公路的特色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进程;依托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积极策应XX大旅游战略,加快对XX革命旧址群和XX山生态旅游度假村开发建设步伐。

二、坚持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核心来抓

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载体来抓,不断提高产业聚集效益,逐步提高特色园区水平。

1、做强做特工业园区。一是加强园区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园区规划,留足发展空间;编制规划尽可能体现产业特色,避免重复布局。二是千方百计解决用地紧张的矛盾。进一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增加用地容量,逐步完善用地审批制度,采取由建设、国土、园区、招商等单位参与的联合审批方式,把土地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三是加快园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工程,同时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全面启动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入园规模企业20家。四是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足用好,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规模大小、带动作用、资金到位速度、集约用地水平排出用地顺序。五是做好入园企业跟踪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入园企业亟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围绕园区企业用地需求,加强对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解决好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2、培植壮大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找准产业定位,力争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即建材业重点扶持县XX窑水泥厂50万吨技改工程项目,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食品医药业重点扶持赣绿葛业和富达果胶、XX制药公司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并在原料供应上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金属加工业重点帮助锁业、铜材加工业做强做大,在劳动力供应和外部环境上尽全力支持;服装加工业重点抓好无极制衣有限公司的规模生产;有色金属矿业重点协助县钽铌矿完成技术改造,力争达到国家中型矿山标准,促进XX完成万元技改投入,提升生产加工能力;纺织器材业重点帮助长河公司全面完成迁建园区工作。

三、坚持把提升农村发展能力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

我们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农扶农政策的同时,一是继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舞龙头、建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带动农民发展X、猪、菜、油茶、果业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标准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改造XX高产示范基地2500亩;生猪饲养量新增10%,达到34万头;以XX食品、富达果胶龙头企业为依托,新增外向型蔬菜基地5000亩,建立日本天草、美国甜橙等果胶原料基地5000亩

二是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把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把富余劳动力输出去。提高劳务输出竞争力和组织化程度,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信息、传导功能,促进劳动力有序输出;进一步完善在外务工集中地成立办事处机构的机制,支持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三是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和内在活力。

坚定不移地落实支农扶农政策,用足用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正式启动总投资3000万元的黄源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和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着手实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努力抓好乡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村综合发展能力。

四是继续抓好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我们严格按照赣府发[]9号文件要求,制定了《XX县2004-深山区、库区移民扶岔搬迁安置规定》和《XX且深山区、库区移民扶名搬迁安置工作守施方案》,今年主要解决葛源、青板等乡镇地处深山区、库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群众实际困难,计划投入525万元,完成1500人的“移民搬迁目标,并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5797人的移民搬迁总任务。

四、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提升XX形象的目标来抓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城镇化,对优化招商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把新城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抓紧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好广电、移动公司、医院、汽车站等单位的迁建工程,启动新城区周边的房地产项目,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力争建成我县一流的示范住宅小区。二是搞好老城区包装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完成教育局、电影院、新华书店等办公大楼的置换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城区解放路改造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大绿化、亮化、美化资金投入,继续实施城区里弄小巷路面硬化和路灯亮化工程。三是搞活城市土地经营。做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及时将新城区和工业园区纳入修编体系,使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放开规划设计、建筑市场,提高规划设计和建筑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坚持适度从紧原则投放土地,减缓土地出让节奏,更好地发挥土地的聚财与杠杆作用。四是加强城市管理。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加大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力度,规划建设社会停车场,逐步完善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搞好住宅小区、商业小区物业管理,大力推进社区文明建设。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总抓手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快速提升XX对外新形象。抓紧投资400万元的320国道县城段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铁路立交桥扩孔,全面完成岑葛公路28公里的路面硬化、冷铺公路一期5.9公里硬化和二期路基工程,完成总投资720万元的葛新公路硬化;加快乡镇小城镇建设,完成30公里乡村公路硬化;全面完成城网改造二期工程,提高城网供电能力。

五、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打造和谐平安XX的根本来抓

1、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不断拓宽就业领域,进一步落实好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岗位和就业补贴等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强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解决好城乡部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和城镇特困群众低保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库区、深山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工程,配套开展致富帮扶服务,确保搬迁移民稳得住、能致富。

3、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稳定,继续抓好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着力抓好生产、交通、防火等三大领域的安全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精心抓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今年元月以来,我县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联系领导和市委驻XX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真正做到抓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实效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一要求贯穿于活动始终,结合实际,提出了“弘扬XX精神,争当崛起先锋”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利用XX红色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并认真实施开展了“十个一”系列活动。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文件,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召开座谈会,开门纳谏,主动向乡镇、县直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阶层人士征求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专题MZ生活H,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和评议,坚持边学、边议、边改,切实加强了党性锻炼;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通报了县委常委会专题MZ生活H的情况,并对整改提高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开展了“植红军树,做红军传人”,“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和群众心连心篝火晚会”,“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再现当年军民鱼水情”等系列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达到了学习与效果的统一,全县党员参学率达100%;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主要针对“观念不新、思路不清、作风不实、基层不强、环境不优”等六个方面,查摆问题337件,已整改问题165件,正在整改问题172件,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向纵深推进。

篇2: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稳增长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稳增长、促和谐”为全年经济工作主线,按照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帮扶企业发展,着力加快城乡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年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8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4.9亿元、125.7亿元、67.2亿元,增长3.5%、19.3%、11%;财政收入13.28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78元,均增长15%。

(二)项目投资效果显著。

针对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举措,“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51%。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及各类专项建设资金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城镇供水和污水管网、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环境、政法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申报XX年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40多个。成功争取市行政中心、s311、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污水处理厂城北先导区配套管网、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获省立项批准。加大项目招商、融资力度,共引进内资35.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落户亿元项目11个;新增银行贷款15亿元,政银企对接项目55个。用地报批成效显著,共批回新增建设用地129.5公顷;项目征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我们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把调结构与帮企业、扶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过60万吨,实现“九连增”,出栏肉猪200万头,建设良种高产油茶林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8家。工业经济继续壮大。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25.7%,尤其是园区经济实现新的跨越,经开区全年产估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51%,入园工业企业总数达到95家、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省级旅游强市创建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休闲旅游不断升温,东山书院、陈赓大将故居分别获评4a、3a景区;商贸持续繁荣,物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星、氨氨、氨氧化物排放总是分别削减16%、5%、3%、5.6%,出台并实施“xx”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四)城乡建设力度加大。

以四区(经开区、水府示范区、东山新区、城北先导区)为重点的发展平台加快打造。经开区扩区工作正在开展,项目建设持续掀起热潮,目前在建项目38个,其中企业项目28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完成征地XX亩;水府示范区正在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及水府庙水库流域保护规划,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成功落户,库区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东山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小康路、府前路即将竣工,滨河南路三期和西线工程加快建设,镇湘楼竣工,特别是行政中心如期启动,为新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城北先导区迅速起步,滨河北路五期至g320连接线、302道路、新夏梓桥路竣工通车,403道路、湘韶线城区段进展顺利。老城区提质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东山大桥维修改造、北正街、云门寺广场改造和33条社区道路硬化。市域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火车站即将通车营运,信息广场完成征拆,湘韶线、灰虞线、s209交工验收,易湘线年底将竣工,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加快推进,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长株潭外环高速已启动前期工作,g320、娄湘线、棋翻线、花灰线、湘青线大修改造正在实施;涟水综合治理列入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治理笼子;泉塘220千伏变电站扩改工程竣工投运,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中石化成品油管道进入扫尾阶段。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正式启动,城市格局和市域城镇体系格局将得到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7个,完成农网改造153个村,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1座,改造大山塘1600口,解决6.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同治,出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及行动计划,启动了棋梓、龙洞、东郊三个乡镇的示范试点建设。

(五)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在如期全面完成三年医改任务基础上,今年的各项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取消农业水费和农技服务费如期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篇3: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明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xx”规划中期评估之年,更是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民生更大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720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5%、4%、3%和6%。

(一)继续突出以项目为统领,加大项目主攻力度。

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更加注重优化项目结构,狠抓实体经济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同时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重点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全年计划重点项目不少于80个,年度投资80亿元左右;重大前期项目不少于40个。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帅、责任单位包干的工作责任制。强化进度管理,突出抓好项目审批、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强化项目调度,继续实行一月一进度通报、两月一对标考核、三月一集中讲评。着力解决问题,采取及时召开各种现场办公会、协调会、推进会、交办会等方式,重点解决好项目报批、征拆、环境等突出问题,对列为省、市的重点项目,要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和全程代办,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和开工建设。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和规划,跟踪国家在新的领域的政策动态,按照“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省投资计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笼子,形成谋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可持续推进格局。

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突出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形成大产业。全方位优化招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全年引进内资3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亿元项目10个以上。同时要努力激活民间投资,特别是大力引导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明年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的力度。要着力壮大融资平台,整合资源,扩大融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发布重大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在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大胆实践。加强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力争政银企签约项目50个,新增贷款17亿元,实现政府性融资10亿元。

(二)继续突出以工业为主导,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着眼于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市域经济活力,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把工业项目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切实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全市重点项目的比重。重点抓好湘氟含硫残渣综合利用和电子级氢氟酸、湘碱干胺和重质纯碱、成美水泥日处理600吨城市生活垃圾及旋窑技改、深思电工扩建、依微迪医疗器械、吉昌动漫玩具、巨强微晶板材、双胞胎饲料等一批项目,力争工业重点项目投资25亿元。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争取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奖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科技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年、企业服务年”活动,通过“抓大、壮小、扶微”,全年力争工业总产值4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亿元,其中经开区要努力实现160亿产值的目标。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组织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和“两型”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科教兴农体系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6座,建设高标准渠道100公里,加固涟水堤防1公里,实施胜前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土地整理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继续抓好虞唐河肖家河两条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小农水、移民后扶、农机推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

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扎实抓好水府创4a级景区、云门寺、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3a级景区工作。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等各项流通惠民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将xx打造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三)继续突出以四区为平台,加快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

明年要继续加快推进以四区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项目大开发、形象大提升,加快将四区打造成市域经济增长极。四区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力争超过50亿元。

经开区要加快扩区报批工作,加大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聚集力,建设特色园区、两型园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竣工投产企业20家。水府示范区要结合总规编制以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高起点策划一批项目,抓好水府示范新城、听泉园、汇景韶湖、绿洲度假村、攀岩度假村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东山新区开发步伐,建好行政服务区一期工程,全线拉通滨河南路,完成镇湘楼配套景观中心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城北先导区要拉通望春北路、车站南路,抓好万里行物流二期、湘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滨河北路西线、xx大桥匝道,提质改造城西路、南津路、夏梓桥路。

推进市域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为东进融城构建快速通道,抓好长株潭外环高速、灰虞线延伸至中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q320绕城线、s311、s312、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等项目,抓紧启动四大桥、水府大桥等项目,扎实推进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建设步伐,竣工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完成q320大修和仁翻线菖蒲塘至翻江段建设,完善市域和对外交通网络,促进旅游线路联网。抓紧涟水综合治理和复航前期工作。继续加大电力主网建设力度,启动棋梓22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完成梅坪、山枣11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实施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抓好垃圾中转场、城市路灯及防汛智能控制系统建设。建设数字城管。启动社区公园建设,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继续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城镇供水、集贸市场、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沼气、农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乡村公路、村部(社区服务站)建设以及城乡环境卫生同治、“百村示范、百村帮扶”工程等各项工作,完成农网改造100个村,新发展沼气1000户,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棋梓污水处理厂、月山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白田、虞唐自来水厂等项目。深化城乡统筹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对试点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篇4: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县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盛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发展毫不动摇,坚持抓稳定毫不放松,坚持抓执政能力建设毫不松劲,按照“开放兴工,以特取胜,扬优成势,小中求大”的总要求,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协调快速增长,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xx经济社会发展的奋力一跳。~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xx%;财政收入xx万元,增长xx%;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增长x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净增475元;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658个;支付养老保险金549万元,增长5.1%。今年我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1-5月份,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8亿元,同比增长17.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231.6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029.8万元,同比增长60.1%;全县实际引进内资29041万元,同比增长25.93%,引进外资360万美元,港币1000万元,同比增长47%;外贸出口61万美元,同比增长2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24万元,同比增长13.5%;全县工业用电1284万度,同比增长38.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96万元,同比增长64.1%;财政收入3984.5万元,同比增长26.8%;共投入6500多万元用于兴安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现开工投产企业3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60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5597万元,实现税金803万元。为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其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把扩大投入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1、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抓手,我们紧紧扭住招商引资这个扩大投入的“牛鼻子”,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确保全年引进内资5.5亿元,引进外资1250万美元。一是完善招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不断拓宽考核范围,创新考核方法,在重视考核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核项目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全民招商向全民安商转变,广泛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使招商引资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转变,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三是注重招商质量。放下架子去招商,提高门槛引项目,招商引资要“三讲三看”:即讲质量,看引进项目的履约率、实际进资数;讲效益,看引进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讲回报,看引进项目能为当地解决多少就业岗位,产生多少税收。四是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县级领导挂钩招商引资企业联系制、首问责任制,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使客商进得来、留得注能发展。

2、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以参股、收购、租赁等各种形式,搞好兼并、联合,重点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教育两大产业的发展和国企改制,实现低成本、高速度扩张,走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壮大之路。力争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实现税收均较上年增长25%以上,新增民营企业53家,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增10家。

3、科学规划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xx高速公路挂线等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加快320国道、横铅公路的特色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进程;依托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积极策应xx大旅游战略,加快对x革命旧址群和xx山生态旅游度假村开发建设步伐。

二、坚持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核心来抓

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载体来抓,不断提高产业聚集效益,逐步提高特色园区水平。

1、做强做特工业园区。一是加强园区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园区规划,留足发展空间;编制规划尽可能体现产业特色,避免重复布局。二是千方百计解决用地紧张的矛盾。进一步盘活存是,激活增最,增加用地容量,逐步完善用地审批制度,采取由建设、国土、园区、招商等单位参与的联合审批方式,把土地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三是加快园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工程,同时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全面启动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入园规模企业20家。四是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足用好,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规模大孝带动作用、资金到位速度、集约用地水平排出用地顺序。五是做好入园企业跟踪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入园企业亟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围绕园区企业用地需求,加强对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解决好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2、培植壮大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找准产业定位,力争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即建材业重点扶持县xx窑水泥厂50万吨技改工程项目,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食品医药业重点扶持赣绿葛业和富达果胶、xx制药公司提升产品质最,扩大生产规模,并在原料供应上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金属加工业重点帮助锁业、铜材加工业做强做大,在劳动力供应和外部环境上尽全力支持;服装加工业重点抓好无极制衣有限公司的规模生产;有色金属矿业重点协助县钽铌矿完成技术改造,力争达到国家中型矿山标准,促进xx完成XX万元技改投入,提升生产加工能力;纺织器材业重点帮助长河公司全面完成迁建园区工作。

三、坚持把提升农村发展能力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

我们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农扶农政策的同时,一是继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舞龙头、建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带动农民发展x、猪、菜、油茶、果业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标准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改造xx高产示范基地2500亩;生猪饲养量新增10%,达到34万头;以xx食品、富达果胶龙头企业为依托,新增外向型蔬菜基地5000亩,建立日本天草、美国甜橙等果胶原料基地5000亩。

二是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把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把富余劳动力输出去。提高劳务输出竞争力和组织化程度,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尝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信息、传导功能,促进劳动力有序输出;进一步完善在外务工集中地成立办事处机构的机制,支持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三是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和内在活力。

坚定不移地落实支农扶农政策,用足用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正式启动总投资3000万元的黄源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和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着手实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努力抓好乡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村综合发展能力。

四是继续抓好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我们严格按照赣府发[~]9号文件要求,制定了《xx县~年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安置规定》和《xx县~年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今年主要解决葛源、青板等乡镇地处深山区、库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群众实际困难,计划投入525万元,完成1500人的移民搬迁目标,并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5797人的移民搬迁总任务。

四、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提升xx形象的目标来抓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城镇化,对优化招商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把新城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抓紧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好广电、移动公司、医院、汽车站等单位的迁建工程,启动新城区周边的房地产项目,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力争建成我县一流的示范住宅小区。二是搞好老城区包装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完成教育局、电影院、新华书店等办公大楼的置换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城区解放路改造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大绿化、亮化、美化资金投入,继续实施城区里弄小巷路面硬化和路灯亮化工程。三是搞活城市土地经营。做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及时将新城区和工业园区纳入修编体系,使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放开规划设计、建筑市场,提高规划设计和建筑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坚持适度从紧原则投放土地,减缓土地出让节奏,更好地发挥土地的聚财与杠杆作用。四是加强城市管理。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加大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力度,规划建设社会停车场,逐步完善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搞好住宅小区、商业小区物业管理,大力推进社区文明建设。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总抓手,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快速提升xx对外新形象。抓紧投资400万元的320国道县城段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铁路立交桥扩孔,全面完成岑葛公路28公里的路面硬化、冷铺公路一期5.9公里硬化和二期路基工程,完成总投资720万元的葛新公路硬化;加快乡镇小城镇建设,完成30公里乡村公路硬化;全面完成城网改造二期工程,提高城网供电能力。

五、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打造和谐平安xx的根本来抓

1、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不断拓宽就业领域,进一步落实好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岗位和就业补贴等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强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解决好城乡部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和城镇特困群众低保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库区、深山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工程,配套开展致富帮扶服务,确保搬迁移民稳得注能致富。

3、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稳定,继续抓好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着力抓好生产、交通、防火等三大领域的安全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精心抓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今年元月以来,我县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盛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联系领导和市委驻xx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真正做到抓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实效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一要求贯穿于活动始终,结合实际,提出了“弘扬xx精神,争当崛起先锋”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利用xx红色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并认真实施开展了“十个一”系列活动。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文件,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召开座谈会,开门纳谏,主动向乡镇、县直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阶层人士征求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专题MZ生活H,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和评议,坚持边学、边议、边改,切实加强了党性锻炼;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通报了县委常委会专题MZ生活H的情况,并对整改提高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开展了“植红军树,做红军传人”,“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和群众心连心篝火晚会”,“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再现当年军民鱼水情”等系列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达到了学习与效果的统一,全县党员参学率达100%;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主要针对“观念不新、思路不清、作风不实、基层不强、环境不优”等六个方面,查摆问题337件,已整改问题165件,正在整改问题172件,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向纵深推进。

篇5: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下面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报告20xx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半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十堰市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和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和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民生建设,在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占年计划68.2亿元的39.1%,同比增长7.3%;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占年计划13.6亿元的50%,同比增长8.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占年计划79.5亿元的53.6%,同比增长18%;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占年计划28.2亿元的45%,同比增长9.5%;

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占年计划4.2亿元的52.4%,同比增长14.6%;

实现外贸出口636.5万美元,占年计划1763.2万美元的36.1%,同比下降53.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7元,占年计划20358元的32.3%,同比增长9.1%。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2元,占年计划7500元的46.4%,同比增长10.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上述11项主要指标中,时间进度和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或接近同步的共有8项,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3项指标,未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二)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运行主要特点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29.9:45:25.1,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有所上升,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建、改造茶叶、药材、核桃等产业基地5.4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92个,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四级联创”示范场68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家庭农场18家、专业大户100家。二是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8.5%。蕃王酒业顺利投产,华驰医药技改扩能已完成,冷轧钢、风味食品、天翔坯绸和蚕蛹蛋白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祥瑞花炮股权托管成功增资扩股100万股、融资350万元;创艺接受注资1500万元,“黄姜加工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化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双竹食品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三是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初具规模,云浩电商体验城建成投入运营,亲家母高山食品、秦巴黑猪、泰和大鲵等一批网店迅速发展。新注册外贸出口企业3家。合和山旅游景区开工建设,鸡心岭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景点、景区建设加快,景区创A工作稳步推进,新增酒店3家,开通了竹溪魅力乡村旅游线路。全县接待游客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增长39.8%。

2、重点项目推进顺利。一是项目争取成效明显。100个重点上争项目已争取到位28个,到位项目资金3亿元。农网建设与改造、薄弱学校改造、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项目相继争取到位;鸳鸯池水库项目已进入国烟项目评审阶段;水坪镇和蒋家堰镇国有工矿棚户改造、东城新区及丰溪集镇供水等37个项目已申报到省;鄂坪集镇避灾搬迁、电源节能改造、346国道部分乡镇矿山复绿项目等34个项目正在做汇报衔接、编制文本等前期工作。二是项目实施强力推进。100个重点实施项目已开工复工69个,累计完成投资43.7亿元。左家湾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小河流治理蒋家堰段、水向公路兵营至天宝段等16个项目已基本完工;水向公路龙背湾段复建、天翔坯绸生产和蚕蛹系列产品深加工、两馆一中心等18个项目已完工过半;水向公路桃源至向坝段、牛头山生态城、重点贫困村整县推进等34个项目加紧实施。三是招商引资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了深圳、咸宁等系列招商活动,签订了矿泉水开发、电容器加工、电商运营中心、机顶盒生产等一批招商项目。上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额15.6亿元。四是对口协作工作不断深化。与密云县建立了互访机制,双方合作交流实现了良性互动,并取得成果。北京奥金达公司蜜蜂养殖项目挂牌落户;天翔茧丝产品进入北京国泰百货、鑫海韵通密云店销售;15个生态示范村援建项目扎实推进;启动了乡镇和部门对接工作。

3、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一是编制了相关规划。完成了中峰镇核心片区规划初步方案设计,编制了“智慧竹溪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总体方案。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西关街棚户区改造、牛头山生态城等片区建设进展顺利。幸福侧路路面铺油工程已完工。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泥巴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水向公路天宝段路面及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县河至黄龙一级路、水向公路水小段、桃向段加快建设。完成通村路改造121公里。天宝等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汇湾等乡镇(场)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鄂坪等乡镇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实施。竹溪河蒋家堰段河道治理、石庙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加快推进。三是集镇和片区建设力度加大。莲花、马家沟片区及大扒、瓦楼沟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制定了18个“生态家园”试点村详细创建实施方案,沙坝、明家湾、新生、绿之恋4个竹房城镇带片区启动建设。四是城镇管理日益规范。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持续推进“六大工程”和“十大专项整治”,落实领导包联部门帮建社区、村制度,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

4、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一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税收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2%,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67.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亿元,同比下降20.8%。二是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0.8亿元,比年初净增7.9亿元;其中完成储蓄存款64.4亿元,比年初净增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6.9亿元,比年初净增4.7亿元,社会融资达到9.6亿元。

5、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生态文明创建扎实开展。启动了“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水生态文明试点县规划。与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签订了《推进竹溪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竹溪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碳汇交易协作研究等工作。二是生态建设扎实有效。“绿满竹溪’和“三廊”建设推进顺利,完成造林、绿化9.25万亩。“绿色创建”成效明显,完成5个绿色乡镇、30个绿色示范村、10个绿色校园和100个园林绿化单位创建达标工作。生态创建深入推进,申报国家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镇4个、市级生态村55个。三是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快实施。规划内31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项目26个,完工率为84%;累计完成投资3.6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5%。四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上半年城区环境空气达标率为90.1%,龙坝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I类标准。

6、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精准扶贫整县推进全面启动,创新了金融扶贫模式,发放扶贫贷款2亿元,扶贫贷款贴息81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87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6%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39万人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思源学校、县二中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两馆一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在扫尾装修,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已启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个,申请专利57件。保障房项目加快建设。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条,新增通客车行政村42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20处。县政府“十件实事”推进顺利。

7、“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序进行。一是开展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20个重大课题,由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了研究成果。二是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初稿。年初,初步拟定了“十三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15个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也同步完成了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5月上旬,聘请国务院研究中心东方文化和城市发展研究所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同时,全县15个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规划初稿都已基本完成。三是策划了“十三五”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编制了“十三五”规划项目库,策划项目728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570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态势稳中向好,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指标完成差于预期。按照“双过半”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年度目标的39.1%,欠10.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欠进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欠1.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完成年度任务的39%,欠进度11个百分点;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年度任务的45%,欠进度5个百分点。二是投资拉动不足。从在建投资项目看,一方面大项目支撑不足,投资额过亿的在建项目不多;另一方面,100个重点建设项目上半年开工复工6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仅24个,还有31个项目未开工,投资增长受到影响;从招商引资项目看,新签约的项目少,新开工的项目少,招商引资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1.6%。三是社会消费和出口双下降。上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同比减少726.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3.3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支不平衡。我县优质财源不足,财政收入有限,保发展、保运转、保民生,特别保重点项目建设的持续投入较大,入不敷出,财政收支不平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宏观形势的影响,工业增速、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社会消费、商贸物流等反映三产业指标增速也明显下降,导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差于预期。二是部分经济指标基数过高。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基数相对较高,增速长期高位运行,导致完成目标任务压力增大。三是外贸出口总量较小。受国家市场影响,板石等传统出口产品近几年出口几乎为零;人福生物医药、力莱、满华等出口优势主导企业还未达到正常出口状态。加之缺乏外贸出口专业人才、营销渠道不畅、营销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县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产业不强,二产业不稳,三产业不活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观;以水电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受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掉产严重;以旅游、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带动作用不明显;住宿、餐饮业整体营业额下滑,呈现负增长。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半年再加压力,再鼓干劲,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不动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切实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年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抓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围绕“四个百万”和“四个一批”工程,持续抓好以茶叶、魔芋、核桃、中药材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二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确保秦巴光电、治铮魔芋、人福科技园二期、蚕蛹蛋白提取、冷轧钢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华驰资产重组,促进人福、创艺等企业扩能提效。加快完善金铜岭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力莱、满华等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新视界投产达效。三是积极培育第三产业。完成农贸广场、小商品城、县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以"竹溪蒸盆”为主的饮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努力破解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融资的难题。努力推进景区创A建设,加快推进合和山景区、牛头山生态旅游城景观示范区工程和旅游服务中心后续建设。

(二)抓有效投资,努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争取工作。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7、8、9三个月项目争取的关键时期,做好重大项目包装和策划工作,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开展项目争取汇报攻坚活动,努力提高项目争取成效。二是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保拉动投资稳定增长。加快推进小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三堰段、老消防队至职校道路改造、国烟扶贫、思源实验学校、绿之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加快完成水向公路水小段、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彩票公益金、中小河流治理泉河段、金铜岭安置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养殖、生物医药、新能源、商贸旅游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重点抓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招商工作,努力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四是扎实推进对口协作工作。按照与密云县签订的框架协议,落实好“1+5”对接工作,扎实推进援建项目及合作项目的实施,力争在政务对接、商务对接、人才交流和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三)抓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西关街棚户区改造、牛头山生态城等片区建设;加快推进长安大道和幸福路交叉路口、南二环、城区公厕等市政工程和烧田农贸市场、鄂陕大道西头延伸、跃进桥至三堰桥道路、东城新区路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城中村及背街小巷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县河至黄龙段路基路面、桥梁建设任务,抓好花桥寺至关垭段、水向公路水小段、兵天段、桃向段等项目建设,新建水向公路五峰垭隧道、天瓦段和桐树沟至太平、泗水至界梁二级公路,启动10.2公里的二级路路面大修工程;抓好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农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加大集镇和片区建设力度。继续抓好沙坝、明家湾、新生、绿之恋4个片区建设,完成莲花、马家沟片区及大扒、瓦楼沟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建设。三是深入推进“六城联创”。继续加大“六大工程”和“十大专项整治”力度,扎实开展“向灰尘宣战行动”,确保顺利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验收。

(四)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双修”工程。进一步深化“外修生态、内修人文”重大方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生态县规划、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和自然资产负债表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二是持续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清水行动,加大龙坝水库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完成县河段河道综合整治、堵河干流竹溪段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项目,积极谋划研究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三是持续推进“绿满竹溪”行动。继续推进“三廊”建设,抓好秋冬补植补造,鼓励民营企业、造林大户和干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返租承包、转让租赁等形式广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着力打造346国道、高速公路、竹溪河三条生态景观带。四是持续抓好“生态家园”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关镇郭家梁村、蒋家堰镇中原村、龙坝镇肖家边村、中峰镇汤家坝村等18个市级“生态家园”试点村建设。五是持续抓好生态创建。继续开展绿色乡镇、绿色示范村、绿色校园、园林绿化单位创建达标工作,努力建成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

(五)抓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收费清单,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建设。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探索推广运用PPP模式。抓好投资储备,构建“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完成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体系。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预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制定盘活财政存盘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完成“营改增”任务。四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工作,开展金融扶贫和“四双”驻村帮扶,改革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五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疗综合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六是深化生态体制改革。出台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开展生态责任审计试点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工作。

(六)抓民生改善,全力增进百姓福祉。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整县推进,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实施“销号式”扶贫,确保如期完成年度任务。不断完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抓好新农合、新农保、社会保险参保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管理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深化均衡教育成果,加快思源学校建设、县医院综合楼改造、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和“两馆一中心”建设,推进殡仪馆迁建、烈士陵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龙坝、新洲、洛河福利院建设以及农村散居五保危房改造。加快推进政府“十件实事”,确保全面完成任务。抓好国防动员、人口与计生、消防安全、食药监管、社会稳定等工作。

(七)抓规划谋长远,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高标准完成基本思路和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对已经形成的“十三五”基本思路和重点课题成果,进行再研究、再论证、再深化,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基本设想,明确“十三五”战略定位、主体功能、发展方向和重大举措。二是高质量地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集思广益,及时修改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突出规划的政策化、项目化和资金化,确保规划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强的操作性。三是高水平地完成项目库谋划工作。根据未来政策走向,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增补一批重要项目,确保最终入库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500亿元,积极争取较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项目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心无旁骛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篇6: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引建,打造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经济发展发展加速、后劲增强,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成绩喜人。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排在全市第2位;比20xx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

一、坚持抓园区、搭平台,增强聚集发展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来抓,加大力度推进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环大亚经济区惠东区发展。其中作为全省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之一的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至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8亿元,累计签订入园合同项目98宗,涉及总投资201.95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3宗,投资额82.3亿元。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8亿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2.4%。环大亚湾惠东区域包含我县沿海以及白花共8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保护等产业。目前,区内的白花长塘工业园区、中航谟岭工业园区,铁涌小屯工业园以及铁涌、黄埠、吉隆鞋业为主的女鞋生产基地等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我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20xx年,8镇累计完成固定资投资138.7亿元,占全县比重6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0.4%,占全县比重46.0%。

二、坚持抓引资、建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抓发展”的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多场招商选资推介会,组织参加广东-澳洲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做到既招商,又交流;发挥与大亚湾联建机制,实施县区联动招商;组织招商队伍,开展有针性招商;发挥商会、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动外出乡贤、企业家以及世界500强、国企等,开展定向招商等方式,全方位抓好招商选资,20xx年,全县外引内联项目共104宗,合同投资总额236.49亿元。其中,内联项目92宗,合同利用资金234.93亿元,履约率83.70%;外资签约项目12宗,签约总额1.56亿元。20xx年在谈重点项目共8宗,预计投资额943.06亿元人民币。二是着力抓好生产性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县内资项目库和工业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落实县领导挂点推进签约项目落户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工业投资,20xx年以来在建、续建、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有飞泰科数字装备、鹏程彩印、洋林电子科技、华源轩家具生产基地等86宗,累计完成投资额为51.2亿元;铭源健体自行车、美万家家具、雨辰鞋厂、飞步鞋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三、坚持抓产业、调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实力。针对惠东工业“短板”问题,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着重加强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农业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已具规模,平海电厂20xx年产值达50多亿元,国电风电项目、国储石油项目加快建设,广控风电年内进入试运行阶段,惠州核电、华能LNG等项目启动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京兰新源能汽车、斯堪维亚智能机器、深科达气动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和派瑞特塑业、永明兴塑料包装、惠东县电子感光油墨等新材料项目,以及飞科泰科技、彩讯,液晶电视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有效地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xx年,全县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92.9%。制鞋、制衣等民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xx年,全县制鞋、制衣等民营经济增加值257.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58.5%。特别制鞋产业,今年上半年鞋产是达4.7亿双,产值达138亿元。农业深加工业产业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其中列入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12家,市级29家,东进农牧公司成为我县首家挂牌上市企业。20xx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0.4%。

四、坚持抓创新、促升级,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一是实施名企、名家、名品培育战略。在名企培育方面,组织实施了“个十百亿元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亿元、十亿元、百元亿元产值企业成长梯队,进行重点培育;开展了小升规、个转企攻坚行动,助力企业成长发展。至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数增至247家,比20xx年增加73家;亿元企业数发展有54家,是20xx年的2倍;合计产值39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80.3%。20xx年,拟新上小升规、个转企企业120家和130家。在名家培育方面,通过强化人才引进和对接、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支持鼓励企业主参加MBA等教育培训、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不断增强企业主素质,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名品培育方面,建立创品牌奖励制度,组织名质产品参加国内外不同类型展销会,加强与阿里巴巴、东京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建“淘品牌”等,提升“惠东智制”知名度。至目前,全县发展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共19个,市级品牌55个。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创新驱动新优势。组织召开全县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会议,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建设。至目前,全县组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7个,省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有效地增强了产品研发水平。20xx年全县产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508、559、69件,分别增长27%、19%、25%。20xx年以来,三年累计申请专利3514项、获授权1028项。三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了工业投资增长。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扩大“两化”融合水平。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年以来,重点抓好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龙模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扩产增效投入近20亿元;抓好澳达树熊、铂科磁材等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试点工作;并以格讯科技项目运营为突破口,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服务项目,推动一批传统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交流对接,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形成智能制造服务发展新业态。

五、坚持抓环境、优服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我县十分重视发展环境创建工作,在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的同时,坚持把领导精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招商服务等方面向工业经济发展集中,全力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活动,每月6月份定为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骨干企业活动,现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深化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简化审批项目和流程,实行行政网上联审联批、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一站式”办事、“一口价”标准、“一窗口”收费和“一条龙”服务,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惠东45条”、“四上企业奖励制度”、品牌创建奖励制度、技术改造实施意见以及在项目用地、招商引资、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和服务资源要素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持杠杆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健全政府部门组织推进工业发展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部门统筹协调职能机制、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责任分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六大机制”,夯实政府服务保障基础。

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我们将坚持围绕“构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思路,突出抓好园区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成长,扎实推进互联网+、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工作,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惠州核电工业园区“三大发展平台”,加快清洁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鞋制衣传等传统产业以及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业等“六大产业”发展,致力打造“惠东智制”新品牌。

篇7: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深入探讨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是-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工业发展意识,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企业全面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县工业经济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县新上、技改、扩建工业项目80个,其中建成投产的项目66个。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8.8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1.4亿元,比20xx年增长2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3.2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0.1亿元,比20xx年增长21.8%;20xx年1一6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30.1%(按可比价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9.05亿元,同比增长63%;工业品产销率为9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1588万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5090万元,同比增长2.1倍。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4元,比20xx年增长22.1%,是的3.7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20xx年增长21.5%,是20的3.9倍;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20xx年增长23.4%,是年的4.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比20xx年增长19.4%,是2005年的4.28倍。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实施和培育发展壮大了隆基硅公司4800吨单晶硅、瀛海天祥公司100万吨水泥熟料、兴尔泰公司2x31500KVA电石炉、12万吨硫酸、天元公司7.2万吨金属锰、华夏特钢公司40万吨硫酸、30万吨镍铁、宁夏红、早康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使全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新材料、电力、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瀛海天祥公司、嘉盛公司等企业跻身于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增强了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预计到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家、过5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三)工业结构更趋优化。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工业结构,使全县工业结构由单一逐步走向多元化。以早康、恒兴、赢嘉、杞芽、兴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而且引领了工业结构调整的趋向;积极引导县内电解铝、电石、金属锰、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使企业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以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中宁,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淘汰关停了污染严重、耗能高、工艺落后的8家小炼铁、7家小造纸企业和4条立窑生产线、两条电解金属锰生产线;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煤炭、电解铝、铁合金、水泥、枸杞干果等向碳化硅、金属锰、金属镁、单晶硅、枸杞果酒、枸杞茶、枸杞多糖、果汁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四)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群:一是以宁夏红、早康、恒兴、杞芽、杞乡生物、兴宁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枸杞果酒、枸杞原汁、枸杞豆奶粉、枸杞芽茶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二是以寒马公司、瀛海集团为龙头,形成了水泥生产、建材预制为主的建筑建材产业群;三是以兴尔泰、新世纪为龙头,形成了合成氨、硫酸钾、电石、枸杞专用肥为主的化工产业群;四是以秦毅集团、天元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集电解铝、铁合金、金属镁、金属锰为主的冶金产业群;五是以中宁电厂、天能天吴公司为龙头,形成了煤炭开采、发电精洗煤、碳化硅为主的能源产业群;六是以隆基硅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以单晶硅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五)非公企业发展迅速。20xx年在全县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0家,占96.8%;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完成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9.5%和89%;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GDP的106%和33.7%.非公企业已成为中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xx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8亿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1.5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3%。20xx年1-6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917万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达1158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3%。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非公企业税收收入在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可达到32%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7%;全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2.7万人。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预计20xx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34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3家,占97.06%。

(六)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科学规划了“一园四区”,将石空区定位为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瀛海区定位为建材区,宁新区定位为高新及物流区,红梧区定位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加快园区水,电、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平整土地3万余亩,新修园区道路61.2公里,修建蓄水池5座,铺设上水管道42公里,栽植防风林带和道路绿化树木7万株,新建330KV、220KV、110KV变电所5座,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4800吨单晶硅、100万吨彩钢、70万吨铝镁合金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20xx年,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4.2%;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可达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企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2.3%。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承载区和工业发展的基地。

(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xx年全县地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197.8万吨标准煤,增长6.5%;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66吨标准煤,比20xx年的5.14吨标准煤下降9.33%;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148.9万吨标准煤,比20xx年增加1.5万吨标准煤,增长1%;每万元增加能耗为7.38吨标准煤,下降24.2%。20xx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的5.592吨标准煤下降16.67%,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下降20%目标任务的83.5%。预计20xx年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417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1%。狠抓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淘汰落后产能。20xx年,化学富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811吨和2334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预计20xx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二、当前中宁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工业结构整体看,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速度快,轻工业发展滞后,传统高载能企业多,高新科技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结构单一,偏重于能源、基础性材料,初级原料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工业产品精深加工的少、附加值低;从资产结构看,工业企业优良资产少,资产变现难度大,致使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增大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难度,导致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力。优质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不够,加工转化能力还不强,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极不适应;三是工业企业总最还不大,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少。工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还不大、经济总量偏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

(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一些企业仍然处在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阶段,血缘、地缘、人缘管理代替了科学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给金融部门信用评估、发放贷款制造了障碍;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法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人才匮乏。

(四)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工业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资金支持,缺乏自身滚动发展能力。由于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银行抵押方式单一.且抵押物打折率过低、手续过于繁琐、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信誉低下等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扶持能力弱。个体、私营企业谋求向民间融资,缺乏中介组织,且利息远高于国家贷款利率,使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篇8: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一、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稳增长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稳增长、促和谐”为全年经济工作主线,按照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帮扶企业发展,着力加快城乡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年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8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4.9亿元、125.7亿元、67.2亿元,增长3.5%、19.3%、11%;财政收入13.28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78元,均增长15%。

(二)项目投资效果显著。针对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举措,“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51%。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及各类专项建设资金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城镇供水和污水管网、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环境、政法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申报XX年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40多个。成功争取市行政中心、s311、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污水处理厂城北先导区配套管网、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获省立项批准。加大项目招商、融资力度,共引进内资35.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落户亿元项目11个;新增银行贷款15亿元,政银企对接项目55个。用地报批成效显著,共批回新增建设用地129.5公顷;项目征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们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把调结构与帮企业、扶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过60万吨,实现“九连增”,出栏肉猪200万头,建设良种高产油茶林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8家。工业经济继续壮大。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25.7%,尤其是园区经济实现新的跨越,经开区全年产值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51%,入园工业企业总数达到95家。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省级旅游强市创建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休闲旅游不断升温,东山书院、陈赓大将故居分别获评4a、3a景区;商贸持续繁荣,物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氣、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6%、5%、3%、5.6%,出台并实施“xx”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在如期全面完成三年医改任务基础上,今年的各项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取消农业水费和农技服务费如期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五)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把稳增长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让城乡居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更公平的实惠。就业较快增长,新增城镇就业68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起付线外全报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47元/月和106元/月。建立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助、老年人高龄津补贴制度。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今年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较多,外需疲弱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亏损面扩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短期内难以到位,特别是我市一些企业受下游需求减少的影响很大,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价格倒挂。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未来较长时间仍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上升阶段,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面临的机遇,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趋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有利,国省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建设加快推进,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阶段,通过近年的努力,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四区平台加快打造,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只要我们抓住和用好机遇,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谱写xx赶超讲位、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二、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明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xx”规划中期评估之年,更是新一届市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六次精神,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民生更大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720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o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5%、4%、3%和6%。

(一)继续突出以项目为统领,加大项目主攻力度。

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更加注重优化项目结构,狠抓实体经济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同时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重点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全年计划重点项目不少于80个,年度投资80亿元左右;重大前期项目不少于40个。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帅、责任单位包干的工作责任制。强化进度管理,突出抓好项目审批、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强化项目调度,继续实行一月一进度通报、两月一对标考核、三月一集中讲评。着力解决问题,采取及时召开各种现场办公会、协调会、推进会、交办会等方式,重点解决好项目报批、征拆、环境等突出问题,对列为省、市的重点项目,要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和全程代办,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和开工建设。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和规划,跟踪国家在新的领域的政策动态,按照“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省投资计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笼子,形成谋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可持续推进格局。

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突出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形成大产业。全方位优化招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全年引进内资3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亿元项目10个以上。同时要努力激活民间投资,特别是大力引导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明年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的力度。要着力壮大融资平台,整合资源,扩大融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发布重大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在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大胆实践。加强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力争政银企签约项目50个,新增贷款17亿元,实现政府性融资10亿元。

(二)继续突出以工业为主导,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着眼于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市域经济活力,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把工业项目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切实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全市重点项目的比重。重点抓好湘氟含硫残渣综合利用和电子级氢氟酸、湘碱干胺和重质纯碱、成美水泥日处理600吨城市生活垃圾及旋窑技改、深思电工扩建、依微迪医疗器械、吉昌动漫玩具、巨强微晶板材、双胞胎饲料等一批项目,力争工业重点项目投资25亿元。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争取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奖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科技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年、企业服务年”活动,通过“抓大、壮小、扶微”,全年力争工业总产值4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亿元,其中经开区要努力实现160亿产值的目标。

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扎实抓好水府创4a级景区、云门寺、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3a级景区工作。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等各项流通惠民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将xx打造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三)继续突出以四区为平台,加快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

明年要继续加快推进以四区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项目大开发、形象大提升,加快将四区打造成市域经济增长极。四区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力争超过50亿元。

经开区要加快扩区报批工作,加大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聚集力,建设特色园区、两型园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竣工投产企业20家。水府示范区要结合总规编制以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高起点策划一批项目,抓好水府示范新城、听泉园、汇景韶湖、绿洲度假村、攀岩度假村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东山新区开发步伐,建好行政服务区一期工程,全线拉通滨河南路,完成镇湘楼配套景观中心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城北先导区要拉通望春北路、车站南路,抓好万里行物流二期、湘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滨河北路西线、xx大桥匝道,提质改造城西路、南津路、夏梓桥路。

推进市域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为东进融城构建快速通道,抓好长株潭外环高速、灰虞线延伸至中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g320绕城

线、s311、s312、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等项目,抓紧启动四大桥、水府大桥等项目,扎实推进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建设步伐,竣工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完成g320大修和仁翻线菖蒲塘至翻江段建设,完善市域和对外交通网络,促进旅游线路联网。抓紧涟水综合治理和复航前期工作。继续加大电力主网建设力度,启动棋梓22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完成梅坪、山枣11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实施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抓好垃圾中转场、城市路灯及防汛智能控制系统建设。建设数字城管。启动社区公园建设,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四)继续突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各项民生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服务,企业用工服务等工作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XX户,新增廉租住房补贴80户,公租房863套,加快德和廉租小区、氟化学和韶峰工矿棚户区、棋梓桥水泥厂煤矿棚户区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使用监管机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36所合格学校、7所公办幼儿园、一职新校区、昆仑桥中心小学、湘铝实验小学、特教学校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育段、龙洞、东郊、虞唐、金石、毛田、栗山、梅桥等乡镇卫生院和二医院、中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村卫生室施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新增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城区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完成李卓然故居修缮,修复褚公祠、洗笔池。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好国防教育、“xx”普法、人防、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强化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继续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管理,确保“xx”中期目标全面完成。

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机制,重点对投资、消费、出口、工业、财税、金融、招商引资以及节能减排等指标定期进行调研分析,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与调度,努力缓解要素供给矛盾。加强与上级各项规划的对接,同时认真搞好我市“xx”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将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篇9: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规划是党的*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的第一一个五年规划 ,是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的关键五年规划,也是道外区区划调整后,重新整合资源,谋求大发展、快发展,实现”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规划好我区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特制定《*市道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组织和推进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期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届和*届*全会的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全面完成了区总面积256.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0.6平方公里,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乡一镇,人口70万。新的“*”计划目标和任务,特别是*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全道外区成为三大中心城区之一,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形成了开放的区位优势,东部半径辐射40多个地县(市),西部半径连接7个城区和双城市,是贯通全省东西的必经之地,辐射面广,具有极大的物资集散能力;形成了优越的交通优势,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哈同公路,同三高速、环城高速贯穿全区,两大火车站、两大公路客运站、松花江最大的港口、码头,154条铁路专用线,五横八纵六节点十八出口的路网分布构成了十分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丰富的资源优势,天恒山、松花江、阿什河、马家沟河等自然资源独具魅力。天恒山是哈尔滨市城郊唯一一座自然山脉,森林覆盖率70%,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肺和氧吧;形成了突出的产业优势,产业互为补充,集中了原有两区“大商贸、大工业”的产业发展特点,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物流商贸体系不断壮大,全区拥有的35家大型专业市场占全市70%以上,中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哈制药六厂等大型企业和老鼎丰,老仁义等老品牌独具特色。尤为重要的是,我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按照“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实施老城区改造和哈东新区开发战略的重要思想,得到了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为“*”期间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年末,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比*年增长154.1%,年均增长21%,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年均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7亿元,年均增长1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5亿元,年均增长21.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55.2: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9亿元,比*年增长87.5%,年均增13.4%。

农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期间,我区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本着“调优、调强、调新、调活”的原则,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完善了6个种畜禽场,形成了蛋鸡、肉羊、奶牛和生猪四大饲养区,顺利实现了农业主辅产业换位。到*年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特色农业稳步推进;林果业、垂钓业初具规模;胡萝卜基地、圆葱基地、果品基地基本形成;省级无公害基地面积达到6.4万亩,占耕地面积55.7%,其中省级无公害食品胡萝卜基地生产规模达到1.2万亩,“沃参”牌胡萝卜、“石人沟”牌李子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正冷冻加工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主乡“人畜饮水”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6500延长米主干线和13.5万延长米支干线铺装任务,解决了1200余户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41元。

工业经济调整改造步伐加快。“”期间,以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工业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形成了以双太电子城、胜意印刷厂、裕昌食品、老鼎丰等为代表的规模骨干企业群体,红光锅炉、团结锅炉两大锅炉厂已由c型锅炉生产企业提升到a型锅炉生产企业。电子、机械、化工、建材、食品成为工业经济的五大优势行业。12项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实施进程加快,其中3项列入国家专项计划,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期间,第三产业形成了以红旗家具装饰材料城、先锋石材、先锋建材、生产资料等6大类专业市场群体为龙头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全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各类大型市场62个、物流中心6个、大型超市达到4个。家具装饰材料、陶瓷、石材、钢材、木材、农资兽药、中药材市场成为全省最大的专业市场,家乐福是全市最大的超市。北环灯饰、太古陶瓷水暖器材、品牌汽车街、名小吃街等13条专业街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先锋路汽车专营街建设成效显著,汽车品牌店发展到46个,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

全力实施哈东开发战略。坚持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开发相结合,积极搭建城乡统筹发展、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平台,大力启动哈东开发。科学合理制定哈东开发整体发展蓝图,市规委会和市政府已对哈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批复,控详规划和专项规划正在申报中。哈东开发申请年度用地指标2.05平方公里,并列入省土地用地规划中。天鹅湖建设项目正在申报立项,哈东新区一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全市第二批申请国家开行贷款重点建设项目,哈东国际工贸区d号线、6号线道路工程招投标和被拆迁居民安置小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天恒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完成审批,滑雪场、卧龙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全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签约仪式上,与新加坡裕廊公司签订了哈东开发规划设计协议书,目前已形成哈东国际工贸区规划中期成果,为哈东开发争取列入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哈东新区逐渐成为加快老城改造和承接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的有效载体。

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企业改革“三清四联动”的工作部署,突出解决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采取多种形式,强力推进区属企业改革,积极为企业争取贷款打包、改制扶持资金、并轨资金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者参与改革,多渠道筹集企业改制成本,探索股份制改造、整体转让出售、兼并重组等改革途径,确保改制一户,搞活一户,进一步增强了体制活力。累计完成企业改制727户,改制面达88.6%,其中国有企业401户,集体企业326户。完成企业并轨166户,并轨人员达32446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力精简和规范了行政审批项目。以事业单的位改革为牵动,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事业单位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迈出了关键的步伐。以实现“四个转变”为目标,妥善地推进事业是单位改革,累计完成了130家事业我单位改革,事业单位人员精简比例达14.1%。卫生改革工作不断深化,顺利完成了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期间,以提高非公有经济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为突破口强化特色产业群、专业市场和品牌专营街载体牵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进行领域、技术、人才、制度创新,重点培育发展牵动力强的特色骨干企业群体,全区非国有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发展。黑天鹅家电、一手食品、裕昌食品在国内14个城市发展了近百家连锁店,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圣中集团、双太电子、仁皇药业成为我市“小巨人”企业俱乐部成员。海升龙房地产开发集团、宏大房地产开发公司等民营企业对区级财政增长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到年末,我区私营企|中有限韦仟八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发展到2410户、区个体乱营业户预计汰75066户,注册资金达到40.94亿元,其中非公有企业预计发展到3597户,非公有经济预计实现总产值169.4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67.3%。非公有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期间,把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作为道外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积极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中心城区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拆除危房棚户区26片,拆迁面积311.4万平方米,新建成居住小区23个,新建面积422.9万平方米,42300户居民迁入新居。综合治理改造16条路151310平方米,完成58条土路改造265415平方米,完成27条背街巷改造119035平方米,维修养护街路415条230515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增加101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增加191万平方米,绿地率由11.94%提高到13.41%,公共绿地面积增加13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每人3.6平方米提高到每人5.07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对以廊桥为中心的4.3万平方米区域进行改造,建成了维也纳音乐广场、啤酒文化广场及清真寺广场,保障街、黎华街市民休闲广场,彰显特色文化,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为打造太平商业圈奠定了基础。结合城市危房区改造,完成哈尔滨道台府工程的修复建设,已成为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树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扩建靖宇公园广场4000余平方米,靖宇公园成为全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突出汽车文化主题,对先锋路沿街建筑、绿地等进行改造,为先锋路汽车文化一条街大规模招商建设、形成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期间,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位居全市第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第12中学圆满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研评。素质教育成果显著,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校舍15所,全面改造30所校舍,建设教师住宅114760平方米,为1245户教师解决了住房困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三次获得德育先进区称号,连续4年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获全省联检第一名,我区在全市综合督导评估中名列第一名。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构建、完善了“五位一体”的劳动力动态管理服务模式,开发社会岗位8万个,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6万人次,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5万人次,社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8.5万人、2.6万人、5.2万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实现了“四五”普法规划中提出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新组建了道外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病工作得到加强,代表黑龙江省接受国家计划免疫综合审评,荣获全国牙病防治先进区称号。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全面发展,累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新建民营医院10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开展生殖保健,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人口和生育文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86%以内,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的良好态势。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优质服务工作通过国家检查,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的光荣称号。

"*”期间,虽然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展不快,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支撑能力较弱,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商贸业层次不高、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工业优势不明显、效益较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二是承接项目的空间不大,土地"瓶颈”问题制约了项目的进入,大项目建设的生成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沉重、无力支付改革成本等矛盾较为突出,企业改革难度大。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城区复兴改造任务仍很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还不能完全让群众满意。对这些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日世目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是按照党的*大和*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奋力前进的五年,也是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有利条件,抓住战略机遇时期,在高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更是我们全力“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道外拼搏奋斗的五年。

从国内外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使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为“”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内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家继续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加速区域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省、市以“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为主题,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建设,为我们抢抓机遇、加快产业和空间发展布局调整、更大限度地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区情分析,我区也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是哈东新区建设已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二是天恒山、天鹅湖具备了开发条件,将为打造新兴旅游大区奠定基础;三是随着两个商圈的提升壮大和三马地区改造、哈尔滨老城恢复保护、沿江经济带开发等项目的实施,老城复兴改造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四是我区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十分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在设施、人才等方面独具优势,推动区域加快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这些都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改变城乡面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新道外,打造中心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篇10: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县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以减负、保护、规范、服务为目的,通过加强领导、创新制度、强化监督、刹风治乱,全力清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元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机制。近几年,我县先后开展了“整顿思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活动、“集中整治企业经营环境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成果,我县今年多次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研究环境工作。大家一致认为,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地区特别是作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的经济发展快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重视这项工作,就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入世”带来的新挑战,实现“以T业且”的战略日标也天注守抑认统后且还且政府成立了高抓权的代业经济发显环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并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体系,与单位的主要领导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钩,为优化环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立足制度创新,强化保障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使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优化环境的新方法。一是降门槛。我们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下大力气清理废止与“入世”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性文件,简化、规范审批程序,不断改进政府职能部门对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二是勤服务。本着“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原则,成立县、乡行政服务中心,将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投资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运转的快速道路。该中心自今年月份运行以来,窗口共计收件件,已办结件,占总收件的。三是禁索取。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你发财,我发展”的高度,认真落实“五不准”,坚持杜绝开门招商,关门宰客,杀鸡取卵等现象,千方百计为业主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企业检查收费许可证制度,凡挂牌保护的企业,不经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同时,实行了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有奖投诉举报制度、企业负责人失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了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搞好效能监察,强化监督机制。我们坚持以行政效能监察为主体,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配合,努力构筑全方位监督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中心的职能作用,实行高权威监督、全方位受理的工作机制。同时,为方便群众监督,我们在县城繁华地段、交通要道和醒目设置了举报箱,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深化政务公开。各级各部门将收费依据、服务承诺、岗位职责制成版面在办公楼前公开;同时,组织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单位一把手,就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电视上公开承诺服务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法人代表中聘请了名行风评议代表,定期不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明查暗访,对执纪执法部门和服务单位进行评议,加大了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特别是重要岗位的监督力度。今年,我们不仅在个职能部门中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而且注重评议结果的运用,在对去年民主评议排在前名的单位给予表彰的同时,对排在后名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组织调整,引起被评议单位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行业作风转变。

四、狠抓刹风治乱,强化惩处机制。查办案件,是优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危害环境、败坏鄢陵形象、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重拳施治,严惩重处,才能把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引向深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谁干扰破坏发展环境,就是与县委、县政府过不去,县委、县政府就给谁过不去。对干扰破坏经济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有案必接、有案必查、查案必严、快查快结、案案有果。一是领导监察,现场办案。县领导对查力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对影响较大的案件,主要领导亲自批示、亲自过问,促进案件查办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县主要领导在建材大世界遭到多家收费一案时,责令纪检监察机关迅速查处,将不合理收费如数退还企业;分管经济环境工作的县领导听到县城东区一家新入驻企业,在建设厂房时,因当地群众阻挠,无法正常施工时,迅速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现场办公,保证了该企业的正常施工。二是加强办案力量,突出治理重点。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确定一个时期工作重点,组织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联手共治,扫清经济发展障碍。三是广辟案源,主动出击。设立了经济环境””电话,做到了举报电话,做到了举报电话响,工作到现场。同时,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个体商户、企业及案件易发区排线索,对排查出的案件,做到了快查快结。三年来,全县共立案查处破坏经济环境案件余起,党政处理人,其他处理余人,为企业和商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四项机制”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淡漠平,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我县的吸引力,使成为一方投资兴业热土。今年元月份,全县新上技改投资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个;引进外资亿元;个投资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篇11:区委国民经济发展通知

区委国民经济发展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风景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区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区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下达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责任,确保完成统筹建设资金收入计划。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4000万元由规划分局负责落实;教育费附加2580万元、城市建设维护费4686万元由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土地收益13650万元由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征收落实;污水处理专项收入300万元和超标排污费分成收入300万元(不含两家电厂市返还)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征收落实;水资源费计划收入868万元(其中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征收落实572万元、镇政府负责征收落实296万元),区分成收入521万元(其中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征收落实343万元、镇政府负责征收落实178万元),扣除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人员工资经费120万元,区统筹收入401万元;人防设施建设费777万元(区统筹700万元)由区人民防空管理办公室负责征收落实;污水处理费1156万元由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征收落实400万元,区自来水公司负责征收落实600万元,镇政府负责征收落实156万元;河道管理费15万元由区水务局负责征收落实。各征收单位在年度计划下达后,要采取有力措施,应收尽收,确保年度收入计划任务的完成。各有关单位每季度统筹资金收入情况要于季度次月10日前报区发改局,区发改局汇总后报区政府。年终完不成收入任务计划的.单位,要向区政府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由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二)严格执行项目投资计划,完善项目建设手续。项目承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建设,严禁擅自提高标准、扩大规模。项目投资额超过计划投资额5%以上必须重新上报审批。对在项目建设中不按程序调整投资计划,超出投资计划的部分,一律按超概算处理,不再安排资金计划。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手续,确保项目建设合规合法。

(三)加大统筹建设资金支出监管力度。区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程序支出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前拨付资金不超过投资计划的70%,项目竣工后一个月内,向区发改局提出验收申请,报政府投资审计专业部门审计,经验收合格并审计后,根据审计决算拨付至项目实际决算投资的90%,剩余10%作为保证资金预留,一年后一次性付清。对资金计划拨付超出实际投资部分,由区财政部门收回或纳入次年资金计划予以安排;对当年计划安排资金与实际投资不足部分,在以后年度统筹建设还款资金计划中予以考虑。投资项目审计由区财政局和区审计局负责,区财政局负责投资50万元以下项目审计;区审计局负责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审计。审计费用按审减额的5%由区财政支付。区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对政府投资项目一律进行审计,杜绝资金浪费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将严肃处理。

(四)对政府投资项目占用土地租金实行分级负担。政府投资项目占用土地租赁资金,按占用土地面积,由区、镇两级财政负担,年以前占用土地租金区承担400元/亩,不足部分由所在镇、经济开发区承担;年以后占用土地租金按合同标准划分区、镇承担比例。各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严格执行补偿标准,确保土地租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篇12:县工作汇报

县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是XX全县上下团结奋进、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的一年,是XX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市委“一手抓产业培育促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开创了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9.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4元,比(下同)分别增长16.8%、18.5%、28.9%、23.8%、14.3%。我们集中精力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我们按照市委提出的“全力抓产业,重点抓工业”的要求,着力做强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了工业经济新突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72%;销售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73.3%;工业增加值6.28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利润3395万元,同比增长208.3%;入库税金4650万元,同比增长31.7%。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北京荷田、四川七环、天杰普华、重庆熠晖等6户工业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达4.9亿元。二是培育产业支柱。做大电力产业,优化重组马电公司,加强企业管理,企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总发电量首次突破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0%,入库税金3577万元,同比增长25.1%;加快金溪电站建设,创造了嘉陵江梯级开发效益最佳、环境最优、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佳绩,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税金3500万元;积极争取核电项目,四川核电首选厂址已落户我县三坝。做大机械冶金产业,公开竞卖嘉宝公司国有股份,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引进遂宁客商天府兴贵公司兴建变速器生产项目,引进成都金鹰公司成功控股金坛电化,全年机械冶金产业共创产值7.24亿元,入库税金478万元。做大农产品加工业,成功引进北京荷田著类、四川七环肉食品、天杰普华饲料等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并加紧建设,建成投产后全县肉食品加工能力将达130万吨,年可创产值15亿元;葛薯加工能力将达50万吨,年可创产值16亿元,入库税金1500万元;饲料加工能力将达45万吨,年创产值8.8亿元;水果加工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三是加大技改力度。全年完成重点技改项目7个,完成技改投资1.25亿元。新华药业公司投资万元GMP达标技改、航星钢铁公司投资1500万元规范化改造、齐祥食品公司投资3000万元分割肉生产线改造全面完成。四是完善服务体系。采取县财政统筹安排一点、入会企业投一点的办法,壮大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为入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6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二、强化龙头带动,培育四大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按照市委“农业要在产业化上求突破”的总体要求,我们确定了生猪、葛业、水果、蚕桑四大特色产业,并集中领导力量,县四大班子牵头各抓一个产业,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生猪产业快速壮大,全年出栏生猪67万头,畜牧业产值达8.8亿元;水果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水果产量7000万公斤,实现产值1亿元;葛薯产业迅,速启动,规划了30个葛根基地乡镇,落实了种植面积5600亩,做好了技术培训、种苗引进等准备工作;蚕桑产业逐步复苏,全年发种3万张,基地乡镇调整到12个。同时,深度开发劳务产业,全县输出劳务17.9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一是培育龙头兴产业。引进四川巨农实业公司投资3850万元兴建起了常年饲养纯外血缘种猪2500头、年产合格LY母猪1万头、DLY仔猪4万头的生猪良繁基地;引进四川七环猪种改良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兴建生猪良繁场,投资6000万元在工业园区新建肉食品深加工企业;引进全国知名企业北京荷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落户XX,投资3亿元新建薯类脱毒育苗基地和加工厂,将带动薯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创新机制兴产业。创新融资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和农业产业化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业主大户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成功探索出“企业托养”、“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企业、农户成了“利益共同体”,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快速扩张、产业基地的稳步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探索农业产业保险,规避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给企业和大户带来的损失。三是完善链条兴产业。巨农公司、四川七环、齐祥食品和天杰普华,结成了集生猪良繁、规模养殖、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巨农实业公司投资建设水果基地和水果气调保鲜库,与鲜果加工的可口爽公司建起了产、供、销紧密相联的水果产业链;北京荷田、重庆钰锋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串起了葛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丝绸加工企业赛克斯公司收购乡镇茧站,自建基地,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产业链。

三、打造“嘉陵第一桑梓”,激活商贸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实现发展新突破

年,我们不断推进商贸企业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消费亮点,深度开发旅游业,促进了商贸旅游大发展。一是深化商贸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商贸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公益性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了农机、船舶建材、蚕业、电影院、中新房地产等6个企事业单位改制,共盘活存量资产4306万元;全面启动了糖酒公司、种子公司、燃建公司等10户企事业单位的改制。二是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了城乡市场的整体规划,加快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农村专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农资、粮食、水果、建材等物流中心已具雏形;餐饮、娱乐、住房等消费持续升温,形成了以相如广场为中心的黄金消费圈。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整顿,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间接出口783万美元,同比增长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亿元,同比增长18.5%。四是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将我县纳入嘉陵江旅游开发三大重点之一的机遇,大力发展以打造“嘉陵第一桑梓”为重点的旅游经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邻旦开子茨立了夺斗师身土管门和且体去什人安排了去巧次全由请北市绿维显抑划设计院专家,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四、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我们坚持大开放促大招商、大招商促大发展的思路,全年共招引项目67个,到位资金7.3亿元。-是领导带头抓招商。在落实重大招商项目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临一线,先后10多次带队赴北京、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定点招商,促成了一批产业项目落户XX。二是突出重点抓招商。积极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在招商地域上,将重点区域锁定沿海和成渝两地;在招商项目上,既注重大企业的引进,又注重劳动密集型、机制灵活、市场潜力大的小企业的引进,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抓招商,成功引进北京荷田、四川七环、重庆今普、天杰普华、合川钰峰等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企业落户XX。三是优化环境抓招商。坚持对已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落实专人跟踪,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对近两年凡是符合政策的逐一兑现落实,切实维护了外来企业合法权益,树立了良好的政府诚信。

五、完善城市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城市实现新突破

我们创新经营理念,把城市作为资源来开发,作为产业来发展,加快了建设山水园林精品城市进程。一是完成城市修编。完成了县城控制区总规修编方案的编制,完成了锦屏新区6.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完成了县城规划区1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二是强化城市资源资产经营。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100%招拍挂,商业用地100%公开竞价拍卖,出让土地8宗,实现土地经营收益8000万元,经营矿权收益761万元,经营城市市政设施收益570万元。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73万元,先后完成了城东大道路基工程、供水供气管网建设工程、小东街建设、嘉陵路改造、工业园区主干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龙角山公园旅游景点和配套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启动了24.7万平方米的住宅建设。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城区市场秩序、卫生秩序、交通秩序管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启动了木桥河综合治理,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抢抓发展机遇,对接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们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在项目包装、申报和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积极包装、上报和争取项目。积极论证、上报、争取了西部县级公路改造、农村卫生院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24个,争取补助资金7719.5万元。发扬“敢为人先、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共谋发展”的精神,以最开明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千方百计争取到四川核电站首选厂址落户XX,该项目一、二期工程总投资达770亿元,建设中每年可贡献地方税收达6000多万元,工程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95亿元,税收37.5亿元,地方可分成税收13亿元。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我县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秘书单位责任制,确定了县级领导具体抓落实,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金溪航电枢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淹没补偿工作进展较快。工业园区建设征地、安置补偿工作进展顺利,已有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园区。河舒龙蚕油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南渠路XX段已实现道路畅通;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华(蓥)南(充)500kv输变电工程等重点建设顺利启动。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400多万元,完成小(二)型水库标准化整治13座,建成集中供水站6处;全面完成县疾控中心建设和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建油路22.3公里,新、改建村社道公路152公里;建成了长梁乡中坝村等一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的农民新村。

七、坚持开源节流,强化监管,财税工作实现新突破

我们坚持固本强管、开源节流,做活生财、聚财、管财文章,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8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25%,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全面加强财源建设。以马电、嘉宝、航星等企业为重点,培植骨干财源;以海峡丝绸、寒克斯、齐祥食品等民营企业为重点,培植纳税大户;以基建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三产项目为重点,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强化税费征管。积极开展欠税清缴,抓住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税种不放松,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缓税的行为,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积极探索税收征管新办法,切实做到了应收尽收。三是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严格执行“银行代收制”、“会计集中核算制”、“政府采购制”,继续推行财政直接支付制、项目资金报帐制,强化财政监管,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八、坚持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

全年完成科技兴工、兴农项目24个,科技成果转化率逐步提高。改造中小学危房5.71万平方米,教育“双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强了村广播站和社区、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加快广电事业体制改革,组建了12个广电网络公司,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快速推进,成功防控了生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等重大疫情。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1%。

九、解决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着力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大力推广下河街社区“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基本作法,县委常委带头,县级机关党员干部与1800多户城乡特困家庭结成“1+1”帮扶对子,实现了乡、村、社区帮扶全覆盖。统筹财政、社保等各方面资金5000多万元,着力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实施“十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培训城乡劳动力5.8万人次,绝大多数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643人;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现了社会化管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2万名中小学生免交书费、学杂费273万元;建成6个场镇集中供水站;启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行路、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困难。二是探索建立了关爱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建立特困群众低保制度,将城乡5626名特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建立特困家庭医保制度,将全县首批3000户城乡特困家庭纳入医保;建立扶持助学制度,设立“圆梦助学基金”,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乡帮村包户”制度,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和社会保障公示栏,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严格按照“一岗三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建立安全稳定工作档案和每月挂牌制度,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安全稳定工作的情况汇报,对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予以严肃处理和帮助教育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强化隐患整治,加大监管力度,全县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一般事故比上年明显减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强信访工作,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了各类事件,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十、加强典型培育,强化示范引导,党的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们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教育出发,着力建群众满意的班子,带群众满意的队伍,培育了一支务实苦干、创新奋进、清正廉洁、群众满意的执政骨干。一是认真践行“三句话”,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县委常委带头喊响并自觉践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全县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培育了中坝村、下河街的全国先进典型,迎来了全省农村基层D建工作XX现场会的召开。深入开展“三满意”活动,努力探索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向深入。二是突出选好“一把手”这个关键,狠抓班子建设。坚持“三重两不”的用人标准,采取“选、派、引”三种方式,突出选好“一把手”。分乡镇、学校、医院和非公企业等四种类型,成功进行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公推直选试点;大力开展“百村十居示范”活动,下派110名机关干部到村和社区担任支部书记;积极鼓励优秀退役军人、回乡大学生、打工能人回村(社区)担任“三职”干部。同时县财政新增支出300多万元,切实解决基层干部报酬偏低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三是抓住“民心考核”这个根本,树立正确导向。2005年底,组织村(社区)支部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级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共769人对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工作进行了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较高;严格执行“三重两不”的用人原则,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同时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XX过去一年在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和抓产业培育促发展、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领导、同志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我县各级干部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但是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县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改革、助农增收、招商引资、重点建设、经营城市等工作,努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