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3篇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形势与策论精选汇报材料010篇 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形势与策论精选 前沿科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长沙科技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形势与策论精选 汇报材料 0 10 篇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形势与策论精选
前沿科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长沙科技创新的步履强劲,新技术为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长沙是国内第五个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城市,今天开始,长沙派发的 4000 万数字人民币红包陆续到达市民账中。近日,长沙两个产业园被授予全国首批“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应用创新基地”。这两个场景,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长沙科技创新的步履强劲,新技术为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同步发力,胜于一秒之高。近两年,长沙积极抢占区块链发展制高点,先后发布实施《长沙市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长沙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2020—2022 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初步形成以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为主的“一城两园”发展格局。在《2020 年中国城市区块链综合指数报告》中,长沙区块链综合指数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排名第六,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时下,聚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仅能形成新的增长点,也能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长沙大科城布局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长沙)测试区,率先探索智能城市、智能驾驶、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大科城建设软件产业生态圈,引进了华为鲲鹏、腾讯云等一批重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龙头企业,可谓其势已成。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行,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通过专家论证,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落地,也将为长沙乃至湖南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标先进,见贤思齐,省会城市充分彰显引领示范作用。在正在探索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长沙分享了相关政策,联合株洲、湘潭正式发布长株潭都市圈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项目清单,签订了《长株潭政务外网区块链服务网络平台共建共享战略合作协议》。同行快,众行远。区块链协同探索,不仅能更好地服务长株潭地区群众,还将更好地赋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湖南数字经济规模已达 1.15 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 12,发展增速排全国第 4。前沿科技在我省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强的带动力、快的增值力,必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形势与策论精选 谱写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一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党中央对云南建设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
为新时代云南实现跨越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云南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云南发展的根本遵循,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云南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通过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讨、干部培训等方式,推动这一科学理论在七彩云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结合起来,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质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原文原著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读物,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
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深化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始终将其作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云南省情特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2020 年,云南实现赶超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从 2015 年的第 23 位跃升到第 18 位。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旗帜,是党和人民的思想意志之魂,是云岭儿女拼搏奋斗的思想灯塔,只要始终坚持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用光辉思想指引方向、照亮前程,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坚定不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云南发展的根本目标,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云南抓建设谋发展,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的利益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经过接续奋斗,云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 个贫
困村全部出列,11 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落实,就业容量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6.15%,129 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健康云南”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并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社保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 连调”,工伤保险三项长期待遇标准实现“15 连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比“十二五”末提高 47%。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的亲切关心指导下,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强大动力。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
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坚持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烟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点培育“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推进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材料、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数字云南、智慧云南,稳步推进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和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件照库、自然资源库建设,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充分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辐射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物流、信息、能源枢纽建设,打通跨境产业、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堵点,努力实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增强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始终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云南发展的根本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
治党力度空前。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红旗飘飘”工程、边疆党建长廊等工作,组织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等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云岭铁军”。注重强化全面从严的力度和决心,围绕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建设,打出“组合拳”,构建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气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百年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一往无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形势与策论精选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更好发
挥文化产业的作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点突破、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文化服务相对缺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
篇二: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22 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模板习近平总书记 xx 年来 xx 考察时提出追赶超越要求,并嘱咐我们要发挥好“两个明显优势”、破解“一个明显制约”;xx 年要求我们“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并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摆在“五项要求”首位;去年又明确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些要求既一以贯之、又深化拓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具体化,本质都是要求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阶。近年来,**县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 xx 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更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五个并重”,落实“五项要求”,用干劲、韧劲、拼劲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
一、坚持“合理增长”与“稳步提质”并重,打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始终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之基,按照“园区融合发展、景区龙头带动、城区功能承载”的思路,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双轮”驱动大产业格局。一是聚焦绿色发展明方向。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路径,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引领、全域旅游带动、融合农业富民、特色工业强县”发展战略,
明确把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作为首位产业、生态康养旅游作为第二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和旅游景区有效整合,“一县一策”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举措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二是加快转型升级优结构。坚持“增油气、促转化”思路不动摇,全力支持油气生产企业增产达效,一体推进集气站、撬装站、气调站和天然气净化厂、西北 LNG 交易中心等强链集成项目建设,抢抓机遇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加速推进400 兆瓦风电、600 兆瓦光伏项目,全力争取引进延长油气勘探公司25 亿立方米天然气净化厂项目,推动能源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扩规提质以菜畜果为主导的“3+X”特色现代农业,有序扩大朝天椒、食用菌、时令水果、豆类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8 个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认证,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 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xx 果集团、荣华农业、大 xx 北果业、**农投万只湖羊繁育等涉农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式、全体系方向迈进。三是培育新兴产业转方式。立足打造西北地区生态康养旅游引领区目标,以**大峡谷、石门豆腐小镇、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景区为牵引,打响叫亮“绿色康养游、长征洗礼游、民俗体验游、历史活化游、休闲定制游”五大特色名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保障,**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充分利用“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围绕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布局医疗保健、森林康养等健康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点“绿”
成金、转型发展新路子,被央视《春天里的中国》栏目深度报道。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 358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9.8 亿元。四是延链补链强链增动能。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平台承载作用,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成标准化厂房 5 万平方米,现已形成以八千里豆腐干、婆姨汉鲜豆腐、新迎纳豆为引领的系列豆制品加工,劳山鸡蛋干、洛河川椒麻鸡为支撑的禽蛋制品加工,美水酒业、刺榆酿造、甘美矿泉水为示范的饮品加工,近 30 家加工企业 7 大类 25 种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工业园区正在向聚集效应突显的农副产品、应急食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快速迈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晋级百亿级产业园区。深化与中铁西安局集团合作,工业园区生产的矿泉水、豆制品、肉制品杂粮制品和聚全消耗用品等系列产品“坐”上高铁、远销全国。充分发挥**智慧物流产业园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集采购物流、仓储配送、电商经济、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平台化、多元化、一站式供应链服务,中通、韵达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圆通、极兔、EMS 等物流企业正在集聚落户,为打造全省智慧物流示范县、跨境电商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并重,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而言,开放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聚力推动思想解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实践难题,用创新的理念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突破,努力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一是释放改革活力。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小切口改革释放大活力。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以亩论英雄、以
棚论英雄”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推进惠企便民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式管理,2021 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744 户,同比增长 8.77%。特别是韵达电商产业园建设,从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仅用了 2 个月时间,创造了新时代“**速度”。二是深挖引资潜力。摒弃“拾到篮子都是菜”的思维,将“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结合起来,聚焦产业链进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聚全消耗用品、绿能植物工厂、甘农仓储冷链等企业建成投产,**小米精深加工、xx 果苹果产业后整理、绿筷子菌业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丁丁喆扣酵素饮料、优布劳(**)精酿啤酒、**致道农业苹果起泡酒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聚焦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采取“重大项目办+专业咨询机构+项目申报单位”的办法,成功争取到地方专项债券、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等 13 类 178 个项目,到位资金 5.7 亿元;累计争取到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示范县建设资金 2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国家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后,我们闻风而动,提早谋划包装项目,在 2.98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旅游建设资金中,仅我县长征历史步道(**段)建设项目就争取到 6880 万元资金。三是激活项目动力。坚持以高质量产业项目论英雄,按照“谋划论证一批、前期推进一批、重点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思路,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深度谋划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优
质项目,“十四五”期间,我们累计谋划储备 12 大类 252 个项目,总投资 524.45 亿,形成了项目储备充分、接替有序、良性循环的运转机制。推行“链长”责任制、专班负责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和评估打分制度,对今年安排的 59 个重点项目严把安全环保和项目质量关,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健全优势产业“晋级”和“双高”项目淘汰机制,筛选 6 个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户,4 个僵尸企业实现了“腾笼换鸟”,以高质量项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实践。
三、坚持“源头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格局。我们不仅要把保护自然生态作为发展责任,更要作为政治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是构筑最强生态屏障。坚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加大雨岔、岳屯、府村川等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龙咀沟水库项目,走上了一条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发展之路。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继续推进洛河川、劳山川、东沟川“三川”绿化带,公路、铁路“两线”及甘志路、石万路“四廊”景观带建设,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花海景观带,构筑起了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二是实施最大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
保卫战。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 333 天,“**蓝”成为朋友圈晾晒新内容。严格落实“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常态化开展“巡河、清河”行动,扩大城区雨污分流覆盖面,北洛河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达标。扎实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持续用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三是择选最优发展路径。严格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以最小化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化的单位产出。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大能耗企业“煤改气、煤改电”力度,促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倡导“挤出十分钟、步行上下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时尚。
四、坚持“兜牢底线”与“增进福祉”并重,彰显高质量发展幸福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升群众获得指数。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建立“三三五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落实产业、就业、兜底、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各项政策,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米家沟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下寺湾镇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
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应保尽保,抓好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让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二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深入推进医共体和“健康**”建设,健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转换机制,建立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长效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突出旅游城市功能定位,把县城当作景区来打造,健全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市容市貌、文明秩序、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充分利用“中国民间文学之乡”国字号招牌,深挖书法、剪纸、说书等文化内涵,“冰墩墩”“雪容融”剪纸成为追捧的“爆款”产品。三是提升群众安全指数。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拓展“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创新推出乡村治理联动联创机制,建立“信用**”农村居民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打造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经验”。
五、坚持“党建引领”与“正风肃纪”并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我们既要保持自然生态山清水秀,也要做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每年 11月 5 日确定为“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滋养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提升组织力。深挖“美水党建”内涵,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先后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村 8 个,红色美丽乡村 2 个,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第一书记崔院强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用活“三项机制”,做足“引才育才留才”文章,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正向激励体系,努力锻造一支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厚植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三是持之以恒正风纪。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持续开展水电气暖、教育医疗、房产开发、养老社保、食药安全等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抓工作,着力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篇三: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报告(2021 年 11 月)
2021 年以来,XX 工业园区在州、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结合州委确定的 XX盆地城市群中心科学定位,县委提出的东扩南连“一核心五节点”和 XX 盆地“六个中心”建设,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疫情防控、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各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增。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共 94 家,其中规上企业 13 家。1—9 月,XX 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43 亿元,同比增 31.5%;实现增加值 2.39 亿元,同比增长 31.3%;固定资产投资 3.08 亿元,同比增长 2.2%。预区全部企业全年实现产值 19 亿元,增长 11.7%以上,实现增加值 4.3 亿元,增长 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3.85 亿元,增长 1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以来,园区持续加大基础建设力度。目前,标准化厂房项目收尾工程基本完成,对园区标准化厂房道路硬化、绿化已完成;标准化厂房小区燃气铺设方案已确定,计划实施。园区食堂通过招商引资形式成功引入河北省企业巴州冀利疆入驻食堂运营,在食堂建成
现状基础上进行优化,目前园区食堂已于 9 月中下旬营业;商业服务设施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目前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吸纳有实力企业运营管理。河北巴州生态产业园临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 13000 万元,目前该项目 10 公里供排水管道及道路油面已铺设完成,连接线部分油面以铺完,一体化提升泵站、路灯变压器已安装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施工单位已到位,已完成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调试工作,塔什店及巴州监狱至园区污水厂污水管网已接通;酿酒葡萄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河北援建标准化厂房示范项目 2 期、河北巴州生态产业园供排水项目审计、验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北区 2.3 公里绿化管网铺设工作,3000棵杏树于春季完成种植。
(三)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以来,园区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及中巴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作用,坚持“招商第一要事”,细化指标任务,制定招商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推介会加大宣传。园区围绕重点主导产业,精准招商、紧盯勤跑,先后参加外出招商活动 8场次,来访考察团 7 个、客商企业 60 余家、200 余人次,成功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8 月 27 日,园区与 13 家优质企业签署了 XX 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协议书,签约金额达 7.96亿元。9 月园区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对接华裕农业、九知农业、中创冷链、新世纪博雅等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计划年底来园区实地考察,并签订投资协议;与中国农大、北青商学院对接洽谈,中国农大在富硒产业规划和技术指导相关事宜
上已同意在 XX 设立教授工作站,和北青商学院吴树江院长达成合作意向,商定定期组织学员来疆做投资考察,并设立新疆商品展示专柜,推广销售农特产品。采取六种模式广泛招商。①探索“金融招商”,积极对接基金公司、投资公司,为园区谋划对接项目;②开展“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园区企业自身优势,挖掘自身力量,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方式,内育外引、精准招商,利用企业家人脉资源广、商务渠道多等优势,结合我县资源禀赋积极宣传推荐,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来园区兴业;③利用商(协)会招商,积极对接新疆河北商会、兵团河北商会及江浙沪河北商会,与河北省民政厅管辖的社会团体官方管理平台紧密对接,与近 300 家社会团体、企业协会编织一张宣传推介广大网路;④以媒招商,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媒体资源,围绕食品深加工、葡萄酒酿造、装备制造发展思路,探索开展以媒招商;⑤利用平台招商,与“E 投在线”招商平台达成协议,按照项目落地情况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非落地前期不支付任何费用;⑥利用科研院所招商,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院、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保利集团发酵品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产业研究院信息技术优势,点对点针对性开展招商。
(四)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持续为企业做好精准服务,落实园区干部“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重点对正在审批和建设的企业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全面落实“保姆式”服务理念,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协调政办、发改、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从手续跑办、
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全方位服务。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等工作,每周至少 1 次对在建项目进行现场督导,通过现场办公、协调主管部门等方式解决项目建设中用工、用电、用气、用水等各类问题。严格落实自治区能耗“双控”工作会议要求,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用能摸排,掌握了企业用能底数。针对重点用能企业新疆华诚水泥有限公司进行重点任务推进,企业已形成节能降耗方案,从设备更新、技术操作调整、提升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快节能降耗工作步伐,能够按计划完成节能降耗既定任务。全力做好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及困难,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联系,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6 家金融机构与 12 家企业签约,总贷款 6.62 亿元。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狠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结合园区“一区三园”现状,3 个局对应包联各产业园,主动靠前服务,压实工作责任,领导干部与所有企业实行干部包联制度,企业疫情防控、政策落实实行周报制,每周外环境采样、核酸采集、疫苗接种等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落实举措,消除隐患。按照各级疫情指挥部工作要求,做到有任务,早落实、早反馈,及时向疫情指挥部上报各类推送落实情况,以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组织企业扎实做好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三是突出重点,拉网排查。强化排查内防扩散,对所有来自疆外及疫情较重地区的人员排查不停、管控不停、报告不停,落实企业每日体温筛查报告制和落实干部包联帮
扶企业责任,坚决防止漏管失控,确保防控面无缝隙、无盲区、无空白,杜绝疫情防控发生。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以重点项目工作为抓手,项目工作周调度、月分析,采取日常工作专项督办、工程施工问题现场办公等工作运行和推进机制,形成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良好机制。今年园区实施重点项目 15 个,总投资 11.47 亿元,2021 年计划投资 5.32 亿元,截止 10 月已完成投资 3.3 亿元。4 月以来因钢材、建材价格上涨,建设进度受到一定影响。其中,续建项目 10 个,计划总投资 10.06 亿元,今年计划投资 4.13 亿元,已完成投资 2.18 亿元;新建项目 5 个,计划总投资 1.41 亿元,今年计划投资 1.26 亿元,已完成投资 0.96 亿元;9 月新开工建设项目 4 个,总投资 1.37 亿元,共进建材年产 100 万平方米复合保温外模板项目,1#厂房钢结构安装完成,2#厂房基础完成,部分设备已订购;祥通建材水泥制品项目,厂房钢结构安装完成,宿舍主体建设完成,部分设备已到位;西睿金属钢结构及金属零配件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根力源液体肥生产项目 90%设备已到位。
(三)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为充分认识做好园区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明确责任,将《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巴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境保护法》《新疆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规划建议自然资源部分摘录与解析》《产业园用地情况总调查暨 2021 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等内容列入党
工委扩大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通过组织多次学习,使园区领导干部清楚的认识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树立“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生态立州”“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硬约束”理念,形成“强化源头控制、集中处置”“政府统筹、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思路。一是加强对入园企业的环境管理,严把环境保护准入关,坚持环保优先,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不允许入园。二是组织园区规划建设环保局与县生态环境部门对接,对园区企业进行环保督查检查,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提出指导意见。三是积极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环保方面相关手续,并要求入园企业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进行建设。
(四)扎实做好化解风险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密防范企业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商业银行全融风险。一是按时报送化解报表。每月按时在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监测平台系统内填报园区下属 5 个部门(含国有公司)政府债务化解月度报表。二是积极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为完成化债年度任务,园区多次与县财政及债权人对接债务化解工作,解决债务化解中遇到的困难。对涉及资金支付的债务,按要求收集完备化债资料,对房产抵账的债务,积极会同债权人办理房产抵账、资产公证等手续。三是做好化债资料报备和上传。及时向县审计、发改部门备案化债资料,并将其扫描上传在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监测平台系统。四是继续强化零举债意识。园区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律实行资金落实后再行实
施,坚决杜绝园区新增债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