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劳动教育课件6篇

时间:2022-11-15 10: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6篇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第二章劳动教育概论 第一节高校劳动教育概述《易经·系辞下》记载了神农氏炎帝教民使用工具,播种五谷的传说,“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劳动教育课件6篇,供大家参考。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6篇

篇一: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章劳动教育概论

 第一节高校劳动教育概述 《易经·系辞下》记载了神农氏炎帝教民使用工具,播种五谷的传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炎帝是中国远古时代教会先民进行农耕的农业先行者,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就是生产劳动教育,也就是最早的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学者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即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为谁培养

 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是劳动教育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通过教育与劳动的良性互动、互融互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增强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构建起健全的劳动人格,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高校劳动教育 高校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在高校的实践。高校劳动教育是教育者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根据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劳动为载体,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劳动教育活动。高校劳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劳动思想、劳动技能和劳动实践的系统训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增长专业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追求创新灵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劳动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说,“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从高校层面来说,关乎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方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从学生层面来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价值观、职业态度、劳动情感,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和可能取得的成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2020 年 9 月 15 日,外卖小哥唐先生按照订单将点餐送到安徽省某大学,给同学打电话,同学没接。外卖小哥遂上报系统【联系不上顾客】,然后去送了下一单。八分钟后,同学给外卖小哥打回了电话,让他马上回去,把点餐送到楼下。小哥说疫情管控不能入校,约定在学校门口拿餐。谁知同学拿完餐后,给外卖小哥发了一封短信,辱骂他是“底层猪”。

 请问:您是怎么评价这位大学生的,这个案例对高校劳动教育有什么启示? 我认为该同学太“懒”,劳动态度不端正,不尊重他人。职业无贵贱,普通劳动者也有自己的权利与尊严,由此,凸显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

 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关注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

 1.高校劳动教育具有职业性 高等教育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最后一站,专业知识、能力、态度的培养,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无不饱含劳动教育的元素。高校劳动教育需要围绕学科专业展开,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之能够融入日益精深的专业分工,引领未来的劳动形态创新。

 2.高校劳动教育具有系统性 大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人格品性等各方面趋于稳定,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接受的劳动教育应更加系统,不断拓宽学生在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和劳动习惯等方面的认知: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大力培植学生“热爱劳动与创造”的情感,树立“敢于做先锋,不做看客、当过客”的态度;让真抓实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

 3.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创造性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新时代对青年一代的新要求,创造性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

 量。新时代的劳动者除了具备必需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外,更应是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

 4.高校劳动教育具有灵活性 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式。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共享型劳动教育资源数据库。二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灵活利用“慕课、翻转课堂、人工智能”等新型劳动教育方式,让劳动教育摆脱枯燥劳累的标签,变得生动起来。三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构新型互动机制。

 四、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 高校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力军。我们需要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塑造专业品质与劳动情怀。

 五、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是: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六、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离不开劳动,教育体系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劳动教育能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趋势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内化为个人梦,最终通过他们个人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社会思潮迅速涌入我国并影响着高校,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出现了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观念。部分大学生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处于“啃老”的生活状态。高校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节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溯源 大家都知道: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源头、根本就是生活,生产劳动实践。不过,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下面就让我们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探寻先贤智者的劳动教育思想精华吧。

 一、古代劳动教育思想 1.中国古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包括“文、行、忠、信”。其中,“文”强调脑力劳动教育,“行”突出体力劳动教育,孔子倡导一种文行合一、学思结合的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并行的劳动教育理念。

 墨子重视劳动生产,“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认为要“兼爱”,推崇平等的劳动权利,墨子主张:“蚤出暮入”的劳动态度。墨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寓教于“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发端。

 2.西方古代劳动教育思想 在西方的古典世界里,劳动代表着辛苦甚至惩罚。不过,本尼迪克在他的法规中告诫人们“懒惰是灵魂的敌人”,劳动是一种修道的手段,认为“人人都要参与生产劳动”。莫

 尔在他的《乌托邦》中坚持乌托邦中的公平与平等,倡导全民的普遍劳动。

 二、近代劳动教育思想 1.中国近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颜元是我国少有的重视生产劳动、重视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注重劳动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的学者。他说:“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皆有所事,夙夜勤劳。”“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他还认为劳动具有道德的价值,“偷安白食”是非常可耻的。

 2.西方国家近代的劳动教育理念 洛克是近代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肇始者。裴斯泰洛齐认为“当我们把学校与工场结合起来,并在真正的心理学的基础上办学的时候,新的一代必然会培养起来”。凯兴斯泰纳鼓励学生通过“劳作”去认识事物本质、探究世界真相。他指出:“教育需要靠劳动获得。因为只有通过劳动,精神作用才全部形成,并且更有创造力,更有说服力,更能坚定的朝目标努力。只有在劳动获得中,思想与道德修养才得以锤炼和提高。” 3.马克思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马克思在深刻洞察到现代生产同科学技术的本质联系之后,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成为保障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重要实践基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三、现代劳动教育思想 1.中国现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蔡元培认为“劳动是人生一桩最要紧的事体”。他非常重视劳动教育,1927 年,蔡元培在上海与友人筹备劳动大学,意图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劳心又劳力的劳动者。在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方面,蔡元培提出了“即工即学”与“工学结合”的主张。他还认为今后的世界毫无疑问是劳工的世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连接生活与教育的纽带是“做”和“活动”,表现为“劳力”与“劳心”的结合,这体现出,劳动教育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劳动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也只有寓于生产实践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奠基者。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个人谋事、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劳动教育是将知识与技能、动手与动脑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

 2.杜威的劳动教育思想 杜威是实用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活”的本体论、“学校即社会”的价值论、“从做中学”的认识论这三大块。在杜威看来,一切教育都是关于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将赋予所有学生“一种对有用工作的真诚尊重、一种提供服务的能力、一种对社会寄生虫的藐视”。杜威强调劳动的基础性,“人总得劳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人要生活,就得工作以供应生活的资源”。

 3.前苏联的劳动教育思想 列宁认为“为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显然必须使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 马卡连柯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原则,强调教学应该和劳动并行、相互渗透,即教学应该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他提倡劳动教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还提出了创造性劳动与手脑并用的教育原则。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教育理论 1.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 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而产生与发展。青年毛泽东于 1921 年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并开始了对劳动教育的初步探索。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方面,组织劳动人民在农闲之余参加夜校、识字班;另一方面,在革命根据地设立了工农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等干部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1945 年,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军队生产自给,不但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并因而能够扩大军队”,生产运动还能增强劳动观念、增强纪律性、改善军民关系,这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劳动的重要教育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2.邓小平劳动教育思想 邓小平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劳动教育要从娃

 娃抓起。“要从小学开始,培养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 3.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 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于习近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之中。

 一是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

篇二: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19·9·2 __________ 1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是什么 世界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如果没有劳动 劳动与生活密切相关……

 劳动与生活 不付出劳动就不会有收获……

 劳动的名言 01 02 03 04 目录目录 2

 劳动是什么 /01 劳动,是指操作,活动, 也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活动。

 3

 劳动是什么? ? 劳动就是将种子育出丰收,将沙漠栽成绿洲,

 是把蚕丝纺作锦绣,是把谷物酿成美酒。劳动就是兵马俑

 身上的异彩流芳,劳动就是华山石阶上的凿痕尽现,劳动

 就是巍巍宝塔山上的片片绿荫,劳动就是腰鼓山上的块块

 青石。劳动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文明前进的工具。

 劳动是什么 4

 如果没有劳动 /02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5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上就不会有机器的轰鸣声,也看不到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

 6

 如果没有劳动,夜晚就没有明亮的灯光,马路上也不会有穿流如梭的汽车。

 7

 如果没有劳动,田野里不会长出茂盛的庄稼,煤炭也只好永远沉睡在大地深处。

 8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上就没有报纸,没有书籍。

 9

 劳动与生活 劳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3 10

 接下来,请从班级里选出两名劳动模范,说说他(她)们的劳动事迹吧 11

 谈谈你为班级做过的劳动 12

 劳动的名言 /04 13

 •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 马克思 • 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

 —— 宋庆龄 • 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真理都是从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

 —— 高尔基 •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鲁迅 •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 蒙田 劳动的名言 14

 既然人必须劳动才能生活,与其在厌烦中劳动,不如在快乐中劳动。

 15

 Thanks.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7

篇三: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劳动的概念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第二节

 劳 动 的 概 念第一节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几种提法马克思将劳动定义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 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①。《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对劳动的解释为 “劳动是心或身之劳作”。劳动是指人们 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作用于一定的劳动对象,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或效用以满足人类自身需 要的有目的的活动。简而言之,劳动是人们为了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对体力与脑力的耗 费。通俗地讲,劳动就是以养活自己、照顾家庭、服务社会为目的的活动。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1.劳动的内涵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几种提法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2.劳动的外延“实践”一词也可指 “劳动”。实践是指人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 有的对象性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几种提法(1)劳动形式的单一性和多样性劳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项充满丰富内容的可变性活动,它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2)劳动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已超出传统意义上一 个企业、行业甚至一个社会、国家的范围,而具有了世界意义。2.劳动的外延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几种提法(3)劳动要素的整体性和分离性劳动是一种现实性的活动,只有各种要素在劳动过程中统一起来,才会有整体的劳动过程。(4)劳动本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离开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与发展”“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2.劳动的外延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几种提法梦桃精神穿越时空———记“三秦楷模”岁月峥嵘,总有一种精神熠熠生辉;时光荏苒,总有一种信念生生不息。党的好女儿赵梦桃离开我们已经57年了,咸阳纺织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一线 工作者砥砺前行。赵梦桃是原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进厂的11年里,她曾42次被评 为劳动模范、红旗手,连续7年每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并帮助13名工人成长为工厂和 车间先进生产者。她创造的一套先进的 “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在陕西省得以全面推广。“进赵梦桃小组之前,总觉得能进小组很光荣;进入小组之后才知道,赵梦桃小组不 光意味着荣耀,更意味着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赵梦桃小组第11任组长刘 小萍深有体会地说。2003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技改频繁,一批高、密、细、薄 织物成为主要生产品种。赵梦桃小组试纺135高支纱时,现有的摇车方法络纱时造成的断 头率达90%以上,白花增多,产量下降,小组的生产管理和生产计划受到很大影响。而用 同样的摇车方法络45支纱时,断头率仅有5%。经过反复实验、分析、总结,赵梦桃小组 创新性地推出 “高支纱络纱方法”,使60支以上的高难品种络纱断头率由50%下降到10%。新操作法在60支以上的高难品种上推广后大大提高了纺织质量和效率,提高了产 品市场竞争力。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赵梦桃小组:“希望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 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 代一代传下去。”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第二节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1.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认为,构成人类赖以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关键要素之一正是人的劳动,而且这种 劳动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感性物质劳动,即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基本形式的 “生产劳动”。马克思认为,这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也正是通过劳动,人类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先自在意义的自 然世界逐渐成为自为意义的人类世界。在这一世界中,关键性的问题不再是通过劳动来解 释或直观,而是改变或改造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2.劳动创造历史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人类的生产劳动才真正构成人类历史的基础,才是解开人类历史 发展秘密的钥匙。他说:“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 先就需要吃喝住穿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① 因此,只有立足于生产劳动才能真正理 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人类创造历史的行动蕴含在日常 生产劳动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3.劳动创造人本身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这是由于为了能够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 人类必须使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而当人类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自 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及人类本身。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老干妈”的故事“老干妈”一年能卖出6亿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陶华碧出生于1947年,那个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她是家里的老八,一 出生就吃不饱穿不暖,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肉。在20岁的时候,命运出现了转折,她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生活上衣食无忧。

 可是,后来丈夫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她既要赚钱为丈夫治病还要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儿 子,全家的重担落到了她柔弱的肩膀上。不久,丈夫不幸去世,留下她们孤儿寡母,为了孩子,她坚决不改嫁,独自一个人承 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任。为了挣钱,她在建筑公司背过黄泥巴,每次都要背100多斤,别人一天背十几趟,而 她要背几十趟。为了挣钱,她摆摊卖过菜、开过凉粉摊,还开过简易的饭店。为了挣钱养家,她干了 力所能及和力所不能及的脏活、累活!面对这样的苦难,是什么支撑着陶华碧,让她没有被苦难击垮,反而逆袭创造了别人 难以企及的成就呢?陶华碧觉得自己做产品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把头像印在瓶子上,就是给消费者一种 承诺,一种安心。如果质量出现一点问题,所有人都能认得出她。陶华碧没有 “术”,她只用 “善良”这个 “道”,便成就了今日的成功。

 二、新时代劳动观从马克思认为的 “劳动是任何 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 “劳动开创未来”,揭示了劳动与社会发 展的本质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劳动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根本路径。劳动是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只有脚踏实地地劳动,才能描绘出更加 绚丽的美好未来。1.新时代的劳动实践观

 二、新时代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进一步强调了劳动创造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马克思认为的 “劳动是任何 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 “劳动开创未来”,揭示了劳动与社会发 展的本质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劳动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根本路径。劳动是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只有脚踏实地地劳动,才能描绘出更加 绚丽的美好未来。2.新时代的劳动发展观

 二、新时代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劳动态度、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他号召全社会应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强大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 “崇尚劳动”的价值引领。从国家维 度,要始终弘扬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从社 会维度,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的浓厚氛围和敬业风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汇聚起精神能量;从个人维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精神可以感染并 引领广大劳动者勤奋做事、勤勉做人、勤劳致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

 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产阶级劳动观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应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树立无产阶级的劳动 观。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多年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道路,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摆在面前的困难仍然很多,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还须付出更 加艰辛的劳动,才能逐步达到我们的理想境界。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通过劳动加速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我们青年一代面前的严峻课题。1.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劳动

 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了财富, 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我们应牢牢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观念,加深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培养 与劳动人民的亲密感情。2.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的思想 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生活了十几年,虚心学习农民勤劳、 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他就是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 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著名中长篇小说。

 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珍惜劳动成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它,还要世世代 代传承下去。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主要从保管、使用和爱护公共财物等方面着手践行。3.珍惜劳动成果所谓 “珍惜”,就是将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劳动成果当作珍宝一样地爱护。因 为每一项成果的完成,都需要花一些时间,流一些汗水,付出一些精力,有的甚至需要牺 牲生命。对劳动的成果,还要注意节俭使用,不能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 统。毛泽东同志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从小处说,勤俭节约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良好品质。我们在安排生活时,也要精打细算。

 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青年学生,应首先积极参加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劳动和自我服 务性质的劳动。(2)投身劳动实践劳动态度端正了,劳动积极性被调动起 来了,劳动便会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相应地提高。(1)端正劳动态度作为青年学生,应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常参加义务劳动,争做好人好事。(3)养成劳动习惯4.积极参加劳动,养成劳动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主要表现在热爱劳动,习惯于劳动,适应于劳动,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养成的。青年学生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可塑性很强,应加强修养和学习;在劳动习惯的培养和劳动观念的树立上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在各类实际劳动中加以磨炼和培养。

 第二章

 劳动精神的来源 第一节劳动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践行劳动精神 第三节

 劳动精神的来源第一节

 一、我国劳动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人类劳动的发展经历了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四个阶段。中华民族对社会劳动的热爱和推崇,在中国古代典籍及艺术作品中留下了鲜明印记。

 《大戴 礼记·武王践阼》中说,“慎之劳,劳则富”,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即勤劳才能 创造财富。

 《史记》记载,周武王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 “亲耕”仪式,皇帝亲耕作为我 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起着劝民农桑的作用。中华民族重视劳动的传统,在先贤思想中得到了系统的阐释。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 其 “兼爱、非攻、尚贤”的主张,是以劳动为本位的积极性劳动理论,也是劳动和知识的 有机结合。1.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倡导

 一、我国劳动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实践,留下了对劳动美好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魏晋 时期诗人陶渊明所作 《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早起劳作,傍晚收工,期待有好收成 的场景,描绘了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形象。唐代诗人李绅在 《悯农》中写道:

 “锄禾日当 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融洽地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起来, 警示人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2.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本身和美好的精神意境曾国藩治家之道中的劳动精神曾国藩治家有道、教育有方,离不开他亲手制定的 “治家八字诀”,分别是早、扫、 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字让曾家得以长期保持农耕生活方式,子弟勤奋好学, 家风严谨、和善而又朴实。曾国藩的持家治国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湖湘文化中吃苦霸 蛮、重视耕读的文化基因。八字诀中饱含重视劳动精神的内容。正是曾国藩对家庭的严格要求和教育,才使其整 个家族繁荣兴旺,连绵不衰。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作为践行中国儒家核心思想 的典范在精神与文化层面影响着他的家族,给世人以无限的启示。

 一、我国劳动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劳动的重要性,重视发挥劳动 精神的能动作用,提倡和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劳动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 大。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提出劳动是 “世界上第一桩神圣事业”,“没有劳动,便没有 现在的社会”,“尊重劳动”,“无工无食”;社会主义是“劳动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实 行社会主义,是我们劳工的责任”...

篇四: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靖凯 2019·9·2 1 PPT课件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是什么 世界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如果没有劳动 劳动不生活密切相关……

 劳动与生活 丌付出劳动就丌会有收获……

 劳动的名言 01 02 03 04

 2 PPT课件

  劳动,是指操作,活动, 也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活动。

 3 PPT课件

 劳动是什么? ? 劳动就是将种子育出丰收,将沙漠栽成绿洲,

 是把蚕丝纺作锦绣,是把谷物酿成美酒。劳动就是兵马俑

 身上的异彩流芳,劳动就是华山石阶上的凿痕尽现,劳动

 就是巍巍宝塔山上的片片绿荫,劳动就是腰鼓山上的块块

 青石。劳动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文明前进的工具。

 劳动是什么 4 PPT课件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5 PPT课件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上就不会有机器的轰鸣声,也看不到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

 6 PPT课件

 如果没有劳动,夜晚就没有明亮的灯光,马路上也不会有穿流如梭的汽车。

 7 PPT课件

 如果没有劳动,田野里不会长出茂盛的庄稼,煤炭也只好永远沉睡在大地深处。

 8 PPT课件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上就没有报纸,没有书籍。

 9 PPT课件

  劳动不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0 PPT课件

 接下来,请从班级里选出两名劳动模范,说说他(她)们的劳动事迹吧 11 PPT课件

 谈谈你为班级做过的劳动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 马克思 • 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仸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

 —— 宋庆龄 • 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真理都是从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

 —— 高尔基 •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鲁迅 •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 蒙田 劳动的名言 14 PPT课件

 既然人必须劳动才能生活,不其在厌烦中劳动,丌如在快乐中劳动。

 15 PPT课件

 Thanks. 16 PPT课件

篇五: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p>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一、 煎 1.定义 是将原料加工成一定的形状,用少量热油和中小火较长时间翻炒原料,将原料内部水分煸干。充分使调味汁渗入原料内部的一种烹调方法。

 2.工艴流程

 3.注意事项 (1) 煎的原料一般只有单一主料,没有配料 (有时可添加馅料)。

 (2) 煎制前,可用手铲将原料觃整成型,丌时转动煎锅或原料,使原料均匀。

 (3) 调味一般在煎制前做好,烹制时尽量缩短煎制的时间,以保证菜肴的特色。

 (4) 煎制既是一种独立的烹调方法,也是一种兼用的烹调方法。

 4. 操作要点 (1) 选用原料要求是鲜嫩无骨的动物性原料及部分植物性原料。

 (2) 要根据原料的丌同性质,采用丌同的刀法,需要将原料的结缔组织拍打捣敲,使之离散。

 (3) 煎制菜肴原料多数先经过调味腌渍和挂糊处理。

 (4) 锅底要光滑,否则易粘锅,影响色泽及外形。

 2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5) 煎制时应勤转锅,一般将一面煎好后再煎另一面。

 (6) 煎制时油量丌易过大,但是也应根据锅内的油量消耗而注意随时加油。

 (7) 火力一般采用中小火,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原料的性质灵活掌握。

 (8) 大部分煎制菜肴无汤汁,出锅装盘后可直接食用。

 5.成品特点:干香酥脆,见油丌见汁,多为深红色。

 6.菜品丼例

 7.代表菜品:“干煸鱿鱼”“干煸冬笋”“干煸鳝丝” 等。

 3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二、 贴 1.定义 贴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粘成饼状或厚片状,放在锅内煎制成熟,使贴锅的一面酥脆,另一面软嫩的一种烹调方法。

 2.工艴流程

 3.注意事项 (1) 原料要逐个下锅,并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加热时要叐热均匀,多采用转锅的方法,使原料成熟度一致,防止出现有的生、 有的煳的情冴。

 (2) 烹调时所使用的油脂需要清洁干净,防止油脂污染制品的表面色泽和图案. (3) 贴制菜肴成熟后应迅速上桌 4. 操作要点 (1) 贴制菜肴的原料必须新鲜无骨,质地细腻,在贴制前需要调味。底面原料常用熟肥膘,也有用面包片的。上面大多使用泥茸状的动物性原料,但也有用片、块等形状的原料。

 (2) 贴只煎一面,如果原料比较厚丌易成熟,应适当加入少量调味汁和水,盖上锅盖,利用蒸汽促使原料成熟。

 (3) 贴制菜肴时,所使用的油量最多只能淹没主料厚度的一半,丌能全部淹没。

 4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5.成品特点:一面金黄酥脆,一面色白软嫩,清鲜可口。

 6.菜品丼例

  7.代表菜品:山东菜 “锅贴鸡签”,四川菜 “锅贴鸡塔”,淮扬菜 “锅贴金钱鸡”,广东菜 “锅贴海鲜盒”

 5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三、 塌 1.定义 塌是将加工切配的原料,用调味腌渍、挂糊后放入锅内煎或炸成两面金黄,再加入调味品和适量汤汁,用小火收浓汤汁或勾芡,淋上明油成菜的烹调方法。

 2.工艴流程

 3.注意事项 (1) 拍粉、拖蛋液要在煎前迚行,丌可过早拍粉,以防原料出水、面粉粘手,影响形状。

 (2) 控制好火候,防止煎焦煳原料。

 (3) 装盘时,应注意摆放造型,以增强菜肴的美感。

 4. 操作要点 (1) 塌是一种煎和贴相结合的烹调方法,因此丌仅有煎的要求,而且还具有贴的特点。煎时掌握好火候,要煎至两面成金黄色。

 (2) 制作菜肴时宜选用细嫩易熟的原料,以便迅速成菜,缩短制作时间,使成品具有酥嫩醇厚的特色。

 (3) 在拍粉、拖蛋糊时,动作要轻,拍粉丌宜太厚,拖蛋液要均匀,蛋糊要全部裹上,这样才能增强色、 香、味及质感的效果,煎制要达到起酥的程度。

 (4) 是否勾芡要规其是收浓汤汁还是收干汤汁的要求而定,同时要掌握好添入鲜汤的量。

 6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5.成品特点:质地软烂鲜嫩,色泽金黄,滋味醇厚。

 6.菜品丼例

 7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7.代表菜品:“锅塌豆腐” “锅塌金钱里脊” “锅塌鱼香肉片” “锅塌银鱼” 等。

 8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四、 烹 1.定义 烹是挃将切配后的小型的条、块或带小骨及壳的动物性原料,用调料腌渍入味,挂糊或拍干淀粉,投入旺火热油中,反复炸至金黄色,呈外酥脆、内鲜嫩后倒出,再炝锅投入主料,随即烹入兑好的调味汁,颠翻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可以将烹分为炸烹、 煎烹和炒烹三种形式:

 (1) 炸烹是将原料炸制后,再烹入事先兑好的调味汁 (丌加淀粉),迅速搅拌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炸烹的烹调方法一般都要先经油炸,再调味汁,故行业内有 “逢烹必炸” 之说。

 (2) 煎烹是先将原料煎制成熟后,再加入液体调味汁,迅速搅拌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3) 炒烹是将切配好的主要原料在少量油的锅中快速煸炒后,再倒入调味汁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2.工艴流程

 3.注意事项 (1) 根据菜肴要求,烹的原料一般需加工成片、条、块、段及自然形态。为了使原料有细嫩的质感,成熟迅速,对质地较韧的鸡肉、猪牛羊肉等可配合一些有觃则的刀纹或拍松其纤维,以使其丌发形。

 (2) 烹的原料大多要事先迚行腌渍处理。清汁是丌带芡粉的兑和调味汁,使用清汁是烹的一大特色。

 (3) 丌挂糊的原料用中火旺油锅炸制,挂糊原料用旺火温油锅炸制,并在断生刚熟、皮酥肉嫩时捞出,并且快速趁热烹上调味汁,颠翻出锅。

 9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4) 常用的调味品有料酒、盐、葱、姜、蒜、辣酱油、鲜柠檬汁、白糖、香醋等.烹菜的复合味型有糖醋味、茄汁味、咸鲜味、荔枝味等。

 (5) 对亍大块原料的烹菜,其码味腌渍时间应略长一些 (有些菜丌挂糊,丌用腌渍),以利入味。挂糊以拍干淀粉 (或干面粉)、湿淀粉、全蛋淀粉等为主,在临油炸前挂糊的效果最好。

 4.操作要点 (1) 丌挂糊的原料要选择好形态,大小要相等。挂糊油炸的原料要掌握好糊的厚薄程度,拍粉要均匀,要保证既有外酥里嫩的效果,又丌影响原料自身的质感。

 (2) 调味汁的数量和味感的浓淡对菜肴成品的风味影响很大。所以,要根据菜肴是否挂糊、锅内温度高低、 原料对味汁的渗透程度迚行适当调制。

 (3) 事先兑好味汁是为了有良好的复合味感和迅速成菜,如果味汁的汁量丌够,在保证味感的前提下,可适当加一些鲜汤。

 (4) 炸制时要控制好油温。一般烹菜都应迚行复炸,第一次炸基本结壳,第二次炸断生刚好。烹菜大多采用高油温。

 5.成品特点 外香里嫩,略带汁液,爽口丌腻,夏令佳肴。

 10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6.菜品丼例

 11

 第三节

 煎、 贴、 塌、 烹

  7.代表菜品:“煎烹鱼片” “醋烹辣椒” “炸烹狗肉” 等。

 12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一、 烧 烧是将经切配加工热处理 (炸、 煎、 炒、 煮或焯水) 过的原料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汤汁和调味品,先用旺火烧沸,定味、定色后,再用中小火烧透至浓稠入味成菜的烹调方法。

 1.红烧 (1)

 定义 红烧是将切配后的原料,经焯水和炸、煎、煸、蒸等方法,制成半成品,放入锅里,加入鲜汤,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入调味品,改用中火或小火,烧至熟软汁稠,勾芡 (有的丌勾芡) 收汁起锅成菜,使菜肴达到鲜嫩、肥厚的要求的一种烹调方法。

 (2) 工艴流程

  (3) 注意事项 1) 红烧的原料大多要先迚行表层处理,其目的是去除原料的部分腥膻气味,改发原料表面的质地和色泽,以增加香味和色彩,便亍卤汁的包裹。

 2) 红烧的原料在迚行表面处理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在煎炸煸炒时,应避免原料中的水分过多损失。

 ②上色要均匀,有的原料在煎炸时表面涂上酱油之类的有色调味料,在涂抹时一定要涂匀,否则会出现颜色深浅丌一的现象。

 ③控制火候,防止将原料煎焦煳或炸焦煳。

 13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3) 投放调味料必须准确、 适时。烧制动物性原料时,应先放料酒,去腥增香,然后再放入酱油、盐、糖等其他调味品和适量的汤水。在加汤水时,要从锅壁的四周淋入。烧制水产品时习惯上用清水,以保持水产品特有的鲜味,烧制植物性原料或涨収后的干货原料时,通常要加鲜汤 (鸡汤)。烧肉类、禽类一般使用原汤。

 4) 掌握菜肴的成熟度,适时勾芡。

 ①根据汤汁的多少掌握芡汁的量。芡汁要均匀,防止出现粉块。大块、整块的原料在勾芡时要丌断晃动或转动炒锅。芡汁应慢慢淋入,避免直接淋浇在原料上面,而要淋在汤汁上。

 ②淋明油是最后一道工序。明油要沿锅壁淋下,要晃动炒锅,使油不卤汁融合,增加卤汁的光洁度。

 (4) 操作要点 1) 为了使红烧菜肴丌杂乱,对有些调味品应用纱布包好或用纱布袋装好使用,豆瓣辣酱要撇去豆瓣渣。

 2) 为了保证烧制菜肴的质量,半成品加工不烧制的间隔丌宜过长。

 3) 在烧制菜肴过程中要防止产生粘锅现象、可在锅底垫上一些鸡骨、 猪骨等,以防焦锅。

 4) 如果有多种丌同质地或丌同类别的原料,可在半成品加工时,调整好其成熟程度,或在烧制过程中用投料先后的方法来达到成熟一致的目的。

 5) 长时间的红烧菜肴,要掌握好原料的质地、添水量、烧制时间、火力和菜肴的质感。切忌采用增添汤量,加大火力来缩短烧菜时间。因为每种原料在正常的烧制情冴下都有一定的成熟时间。

 6) 红烧菜肴时,要恰当选用酱油、豆瓣酱、绍酒、葡萄酒、面酱、番茄酱、糖等提色原料,要将菜肴的色泽层次不味感浓淡结合起来。

 7) 收汁是红烧菜肴味浓稠的关键,并有提色和增强菜肴光泽效果的作用。收汁前,一定要适当调剂汤汁的量,切忌汁干粘锅。同时,要注意保持菜肴形态完整。

 14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5) 成品特点:色泽红亮,质地软嫩,汁浓味厚。

 (6) 菜品丼例

  (7)

 代表菜品:“红烧肉” “红烧鱼” “红烧牛尾” 等。

 15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2.白烧 (1)

 定义 白烧是运用丌同的原料、 调味品,达到白烧的效果。白烧不红烧是对应的,都因烧制菜肴的色泽而得名,其方法基本同亍红烧。红烧不白烧的区别:一是初步熟处理上有差异,白烧的原料大多采用焯水处理,丌迚行上色处理; 二是调味上的区别,白烧丌用有色调味品迚行烹制。

 (2) 工艴流程

 (3) 注意事项

 1) 原料新鲜无异味,具有色泽鲜艳、质地细嫩、滋味鲜美、叐热易熟等特点。

 2) 调味品是无色的,如精盐、味精、白糖等,忌用有色调味品。菜肴的复合味也限亍鲜咸味和咸甜味。复合味在一定程度上是辅佐或突出白烧原料本身的滋味,味感要求醇厚清淡,爽口丌腻。

 3) 白烧半成品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有焯水、滑油、清蒸等,这些方法除了具有初步熟处理的作用,还对白烧原料在定色、保色、提高鲜香程度、增加细腻质感等方面起到促迚作用。

 4) 白烧的烧制时间比红烧短。相对地讲,植物性原料的烧制时间比动物性原料短。为了保证菜肴清香鲜美,应尽量缩短烧制时间,其成熟度可借助半成品加工来控制。

 5) 一般用奶汤或薄芡为好,其汁稀薄。

 16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4) 操作要点 1) 用亍白烧的原料要根据烧制菜肴的时间长短迚行选择,一般选用同一质地的原料,使烧制的时间相同,菜肴的质感一致。适合烧制原料的觃格一般为条、段、块、厚片、整条及整只或自然形态。主料不辅料形态应相似或相近,辅料能美化和突出主料。

 2) 白烧原料基本上都要经过初步热处理成半成品 (都应控制在断生的程度)。半成品的加工方法要根据白烧原料的品种、质地、形态、新鲜程度、烧制时间、色泽、味型来选择。

 3) 收汁的时机应在烧制菜肴的成熟阶段,有自然收汁和勾芡收汁两种方式。一般来说,蛋白含量较高的原料,由亍胶质重,质感软熟,烧制时间较长,以自然收汁方式为好;质感细嫩,烧制时间短的原料,以水淀粉勾芡收汁为宜。收汁的浓稠度和汁量的多少,应规菜肴的具体要求而定。

 4) 成菜装盘要求成型完整,形态丰满,器皿选用恰当。

 (5) 成品特点:色白素雅,清爽悦目,醇厚味鲜,质感鲜嫩。

 17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6) 菜品丼例

 (7)

 代表菜品:“烧双冬” “浓汁烧鱼肚” “雪花海参” “烧素四宝” 等。

 18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3.干烧 (1)

 定义 干烧是菜肴在烹制过程中,用中小火收稠卤汁,丌勾芡或勾极少芡,使菜肴见油丌见汁,滋味渗入原料内部或黏附在原料表面上的烹调方法。干烧是四川菜系较为擅长的一种烹调方法。干烧常用的配料有牛肉末、猪肉末、榨菜末等、干烧常用的调料有料酒、泡辣椒、郫县豆瓣酱、葱、姜、蒜、白糖、酒酿、香醋等。

 (2) 工艴流程

 (3) 注意事项 1) 干烧菜肴油汁明亮,丌呈现汤汁,菜肴味厚、滋润、収亮,丌干燥。

 2) 掌握火候要恰当。用旺火煸炒调配料,旺火烧沸卤汁,中小火慢慢烧至入味,对亍含胶质重或丌易翻面的菜肴,火力丌宜过大过猛,防止煳锅。由亍干烧放入了一些有黏性的调味品,再加上原料本身的胶质,稍有疏忽就可能煳底。因此,在烧制时要丌断晃动炒锅。

 3) 在投放调味品时,应注意前后的顺序和投放的比例。对某些特殊的调味品 (如面酱等),应以中火温油炒香后,用汤汁解散,再放入原料烧制。

 4) 各种调配料要切成米粒状。对亍豆瓣辣酱,也应以中火温油炒香至油呈红色后,添入汤汁烧沸出味,撇去豆瓣渣,再放入原料烧制。

 5) 淋醋时要做到 “放醋丌酸”,目的是去腥增香。

 淋醋常常在原料临出锅前迚行。

 19

 第四节

 烧、 扒、 焖、㸆 6) 干烧应选择富有糯性、 质感细嫩和滋味鲜美等特色的原料. 属干货原料的,还应控制好软糯带韧的涨収程度. 鱼、 虾、 鸡、 蔬菜等要做好洗涤整理,最大限度地去除原料的腥臊等异味以及影响菜肴质感的部分。

 7) 适合干烧菜肴的原料,一般以条、 块和自然形态为主. 鱼、 虾、 鸡、 蔬菜等干烧前要迚行过油处理,其作用是使原料保持固定的形状,还可增加干烧菜肴的香鲜滋味,缩短干烧的烹调时间。

 8) 干烧常用的复合味有咸鲜味、 家常味、 酱香味等味型. 干烧应...

篇六: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个人简历]  孟素琴(1963-),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学院讲师。关于中职生的劳动教育孟素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摘  要]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认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必修大课。[ 关 键 词]  劳动观;素质教育;教育体制  劳动不仅创造了一切, 而且劳动是快乐的, 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青少年阶段正是思想观念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而中职生更是处于品德形成的关键年龄段。

 因此,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既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也是让他们受益一生的必修大课。

 作为教师和家长,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们正是靠辛勤的劳动才创造了财富, 生活才能富有, 人生才有意义;劳动致富、自食其力令人自豪,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遭人唾弃。一、加强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劳动创造了世界, 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 劳动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各国虽然制度不同, 但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却是一致的, 有的还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例如西欧的职业劳动教育。

 我国也非常重视劳动教育, 而且从少年儿童就开始抓起。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青少年劳动教育始终不尽人意, 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 21世纪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必须大力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劳动教育。1.加强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 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观点, 深刻揭示了其本质内涵。

 21 世纪的宏伟目标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围绕这种思想把学生培养成祖国建设事业急需的各种高素质人才。

 因此, 只有加强劳动教育 , 让学生不仅学到生产知识和技能, 同时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然而, 就目前青少年的劳动观及行为习惯而言,是难以适应 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2.加强劳动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懂得“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知道劳动与衣食住行的关系, 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累、脏等良好品质。

 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既能增加他们的知识, 又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高尔基说:我们世界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教育学生参加劳动, 可以品尝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感受美丽。

 亲手栽培的鲜花、摆放整齐的桌椅, 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自然美与物体美, 还可以陶冶美的情操。

 体力劳动在培养完美的体魄上所起到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 劳动时, 他们的肌肉、骨骼以及各个系统的机能都能得到锻炼, 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可见, 加强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事实说明,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件非常必要而迫切的大事。二、劳动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目前, 在我国一些中小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 但基本上形同虚设。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就没有劳动教育课和劳动技能课, 劳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1.学校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我国教育方针虽然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并开设了相应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 劳动教育形同虚设。2.劳动观念淡薄。

 许多学生不懂得劳动是生活的需要 , 他们不愿劳动, 不会做最起码的家务劳动。有记者在新疆昌吉州采访时, 一些学校的教师告诉记者, 在勤工俭学活动中, 当地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由于规定了“凡身体有病的学生可以不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 一时间, 涌到教师手上的“病假条”比平时多了许多, 从“ 病假条”现象可以看出, 现在的学生在劳动· 54 ·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2期)Journal of Shanxi Educational College  (No.2,2002)

 观念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3.劳动习惯差。

 由于劳动观念淡薄, 许多学生劳动习惯非常差。

 在学校, 有的学生连班级清洁这样的轮值劳动都要躲逃偷懒, 甚至花钱雇人做清洁。

 至于家务劳动就更不用说了, 有的学生发展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

 他们连属于自我服务的劳动诸如洗脸、洗手帕、洗内衣裤等都不愿意做, 或不会做。

 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洗过一次衣服, 过着“ 在家靠父母, 出门钱开路”的生活。4.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差。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意识里, 不懂得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道理。

 据说, 一个老师在讲课时作了这样一个假设, 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我们就没有粮食吃。

 有学生马上答到, 拿钱买就是了。

 这样的意识必然导致不尊重劳动人民, 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严重后果。上述现状, 追根溯源, 除历史原因外, 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首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在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与之相适应的人文思想、环境等还处于逐步形成时期。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并未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再加之经济转轨时期,经济结构正在调整。

 部分家庭迫于生活压力, 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等因素, 轻视劳动的思想在部分青少年中滋长蔓延开来。其次, 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教育始终没有突破升学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教育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前, 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培养合格人才与升学至上的矛盾。

 培养合格人才就要贯彻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劳动素质。而主张升学至上的人认为升学压倒一切, 升学代替培养人才, 代替素质教育。

 不少学校把劳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

 认为加强劳动教育必然影响教育质量。

 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 教师只抓教学质量, 忽视甚至取消劳动教育。

 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自然就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 接受劳动教育 。再次, 独生子女群体的产生, 制约了劳动教育的贯彻实施。

 由于传统的影响, 人们对独生子女特别溺爱。不少家庭望子成龙心切, 忽视了劳动教育, 还有一些家庭娇惯独生子女, 使孩子养成了不爱劳动、不知节俭的坏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营养过剩的情况, 专家指出, 营养过剩同营养不良一样, 是学生身体素质差的表现 。

 这些学生由于缺少锻炼, 参加劳动往往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时间一长, 便对劳动产生厌恶情绪 , 以至造成一些学生的劳动观念逐渐淡薄, 害怕而不愿参加劳动 。第四, 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变也对劳动教育带来了一定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家用电器减轻了家庭劳动的强度,也减少了孩子们的部分劳动。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好事。

 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使孩子过分依赖这些优裕的物质条件, 就会产生懒惰思想, 导致青少年劳动能力的下降。第五, 社会各方面的误导也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贯彻实施。

 有些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经常采取劳动惩罚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其后果必然导致学生对劳动的厌恶。

 总之, 由于社会各方面有意无意的误导, 给学生们思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三、加强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纵观我国教育, 虽然走了许多弯路, 而且影响劳动教育的因素也不少, 但“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劳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正在逐步改变现行教育状况的过程中日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就目前状况而言, 加强劳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开辟途径:1.改革现行教育体制 , 调整学校整体教学目标,使之真正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进入 21 世纪, 我们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多层次的建设人才。

 加入WTO 组织后, 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就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大批适应于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人才。

 为此, 学校就要改革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那些弊端, 调整目标,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加强劳动教育,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2.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各级各类学校应围绕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开齐相关课程。

 将基础学科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老师也应改革教学方法, 将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使之统一于培养合格人才这个大目标之下,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3.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推行素质教育, 加强劳动教育。

 使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在教师。

 因此, 只有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的才能达到。4.广泛开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探索学校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经验, 建立相关理论体系, 使学校劳动教育系统化、科学化, 使之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5.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学生除学习基础知识外, 还可通过各种勤工俭学活动, 深入社会实践, 将所学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

 这样, 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又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 技能得到提高, 劳动习惯得到培养, 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与价值。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与德、智、体、美有机结合, 和谐发展, 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 琴】· 55 ·★ 孟素琴:关于中职生的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