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2篇

时间:2022-11-12 21: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2篇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11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为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婚丧嫁娶观念,培育健康文明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2篇,供大家参考。

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2篇

篇一: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

移风易俗倡议书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 1 1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为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婚丧嫁娶观念,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我们倡议:

  一要厚养薄葬,丧事简办。自觉摈弃延长丧期、公共场所建灵棚、居民休息时段播放哀乐、灵车沿途撒纸钱放哀乐、大摆宴席等不良行为,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做社会新风的建设者!

  二是崇尚节俭,婚事新办。自觉摈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豪华婚车、大办宴席,力戒恶俗闹婚,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

  三要破旧立新,倡树新风。提倡在办理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事宜时,通过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杜绝滥发通知、收受礼金、大摆筵席,做净化风俗的推动者!

  四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爱护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坚决抵制大量张贴红纸、大肆燃放鞭炮、哀乐高音扰民、灵车阻碍交通等不良习俗,倡导绿色、文明、生态殡葬,做文明城市的创建者!

  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我们责无旁贷。各级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监督规范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修身明礼的表率。全社会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禹城贡献力量!

  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__年 4 月 25 日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 2 2

  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崇尚礼仪、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__年春节已经到来,为展现全国文明城市风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现发出如下倡议:

  一、文明节约,推进移风易俗

  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注重人文内涵和情感表达,提倡崇尚勤俭节约,坚决破除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严格控制各类宴请规模和档次,尽量减少宴请对象和范围,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

 宴席,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积极倡导崇德尚礼、健康节俭、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倡导婚事新办,不收或少收彩礼(聘礼),不搞豪华婚礼,不使用豪华车队,婚车行驶途中不燃放鞭炮,提倡举办集体婚礼、家庭婚礼、旅游婚礼等简朴、温馨、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倡导厚养薄葬。小孩弥月、过生日、参军、入学、乔迁、出院等喜庆事宜提倡不办。

  风

  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不良风气,不铺张浪费,不大办宴席,不借机敛财,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反对封建迷信和小赌怡情,自觉做移风易俗的表率,教育引导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养成婚事新办、喜事省办和丧事简办等良好风尚,争做倡导、养成文明新风的典范。

  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时代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共同建设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新武平!

  中共武平县纪委

  武平县委文明办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 3 3

  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市民朋友们: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新时期、新时代的社会风尚。近年来,我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群众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但一些地方丧葬陋俗再度回潮,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风气蔓延,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我区的生态环境、社会风气和对外形象。为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提升城区文明程度,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遵守操办婚丧事宜“双报告”制度,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管好自己、带好亲属、影响他人,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

  二、拒绝浪费,反对攀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既浪费物质资源,也影响社会风气,在群众中助长相互攀比的不良倾向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作文。要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加快在全区树立和形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习惯,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

 浪费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市民共识、“简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三、弘扬孝道,厚养薄葬。“百善孝为先”,尽孝当在老人健在时,丧礼奢侈的排场不能弥补孝道的缺失,更不该以自己的虚荣或私欲打扰逝者的安息。我们提倡厚养薄葬,子女在老人生前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日常起居,让老人幸福度过晚年。老人去世时,丧事从简,文明治丧。既不扰民,也不自扰。

  四、遵德守礼,文明行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不燃放烟花爆竹、杜绝火灾隐患,不高音喧哗、杜绝噪音扰民,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共建美好新家园。

  党员干部、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在传统孝道中取精华、去糟粕,积极行动,倡导新风,为巩固和提升我区文明创建成果,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 4 4

  市民朋友:

  在中元节到来之际,为保护环境,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弘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传统文化,开展绿色祭祀,做到理性祭奠、节俭祭奠,以环保、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改变焚烧纸钱等旧习,倡导献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清扫墓碑等现代文明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倡导环保祭祀方式。积极倡导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的祭祀方式,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影响他人生活。不在城区道路、城市广场、公共绿地、洱海边和河道两侧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抛撒冥币、燃放鞭炮,不向洱海及河道抛洒焚烧物、祭祀物,保护洱海“母亲湖”,维护优美整洁、空气清新的城乡环境。

  弘扬厚养薄葬传统美德。厚养薄葬,做到老人在世尽孝心、多关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世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让逝者安息,生者无憾。

 广大市民朋友,移风易俗、传承文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以实际行动共同建设清新、优美、文明、幸福的美好家园。

  大理市文明办

  20__年 8 月 11 日

  最新移风易俗倡议书 5 5

  全村广大群众: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提倡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特发倡议如下:

  一、控制规模,提倡喜事俭办。提倡婚事新办,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节俭适度、仪式简朴、氛围温馨。尽量控制宴请的规模、档次。

  二、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倡导厚养薄葬,弘扬勤俭节约,自觉抵制纸钱乱撒、随地焚烧纸扎冥币、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丧事餐饮做到不宴请,伙食一律采用“四大桶”,即炒面、炒米粉、两锅汤;其它奠仪尽量以简办俭办为宜。

  三、破旧立新,提倡移风易俗。倡导村庄传统节庆、社戏期间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办酒席宴请,自觉抵制跟风攀比。倡议在举办生儿育女、升学、入伍、生日庆典、乔迁新居等喜庆事宜时,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四、倡树新风,提倡文明过节。节假日提倡文明健康的娱乐方式,做到不酗酒、不赌博、不沉迷网络、不搞封建迷信。提倡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抵制“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提倡低碳文明的出行方式,开车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出行。

  以上倡议书自 20__年 6 月 1 日起施行,希望全村群众互相转告,认真遵守执行,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富美高层。

  高层村村民委员会(宣)

篇二:福鼎市移风易俗文件

央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自2004 年以来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些重要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根”、发展之“魂”。乡贤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因此,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2〕 。所以,应该充分挖掘乡贤文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奠定注入精神动力。一、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而乡贤文化是“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力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在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和制度、大力建设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应该高度重视传统乡贤文化的创新性建设和创造性发展。(一)乡贤文化是繁荣乡村文化的生力军乡贤是指当地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深受民众尊崇的古今贤人。过去,乡贤主要指的是对有作为的官员,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如今,新乡贤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还乡官员、耕耘故土的贤人志士、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品德高尚的道德楷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榜样人物、精英人物、先进人物〔3〕 。而乡贤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 以 福 建 省 漳 州 市 为 例周锦红(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福建 漳州 363000)〔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乡贤是农村人才资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时代乡贤文化正被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当前乡村治理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等很多难题,乡贤文化的“安全阀”和“助推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福建省漳州市致力于乡贤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需要挖掘整合乡贤文化、活态传承乡贤文化、不断汇聚乡贤力量、打响乡贤文化品牌,通过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打造有乡愁、有颜值、有活力、有产业的新乡村。〔关键词〕 乡贤文化;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5-0035-06〔收稿日期〕2021-08-30〔基金项目〕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2020年度研究项目“弘扬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思考 — —以漳州为例”(202030),主持人周锦红。〔作者简介〕周锦红(1988-),女,福建漳州人,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科社党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第 5期 总第 8期三晋基层治理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2021年10月 Oct.2021No.5 Sum 835

 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和联结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文化传统、凝聚乡土中国民间社会各阶层、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和主要的精神文化力量。(二)乡贤文化是乡村社会治理的稳定剂《墨子·尚贤》中有言,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主张“贤德”,提出“尚贤”是“为政之本”的观点。传统村落中的乡约、族规和家训等,都由当地的乡贤参与制定、带头遵守,其内容也是关于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修身养德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认可度。新乡贤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有机契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对接的新型文化形态〔4〕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5〕 。所以,充分发挥古今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推动乡村发展等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乡村治理模式和乡村文化生态。(三)乡贤文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乡贤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在乡村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威望性和话语权,他们孜孜不倦地挖掘乡村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元素,对乡村的发展更有想法和思路,这些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新的亮点。发挥乡贤的作用,鼓励他们直接对接乡村建设项目,也可以借助其渠道推广优质项目,吸引带动乡村产业投资,借助业界人士更宽阔的思维、良好的经济头脑,为家乡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引领乡民致富,引导和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二、漳州市弘扬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农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乡贤文化、乡土气息、乡愁情结等传统文化的各类要素形态。近年来,漳州市致力于乡贤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注重挖掘和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广泛发挥优秀历史文化名人的积极影响力,以优秀企业家、知识分子、道德模范、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新乡贤力量正在全市的乡村广泛汇聚,乡贤文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一)激活固态古迹价值,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一是激活固态古迹。打造传播乡贤文化教育阵地,活态传承古村落文化遗产。漳州市多个部门联合打造了融合古村落、山水风光、名人故居于一体的综合性古村落,形成了一系列乡贤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漳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先后修复和保护10位漳籍名人故居,如云霄县秋瑾故居、东山县黄道周故居等。平和县成立武榜眼文化书院,先后聘请了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泰县充分挖掘“千年古县,状元故里”文化资源,完成旧庙宇、祠堂的改造建设,使之成为传播乡贤文化教育阵地。二是乡贤文化与建筑文化充分融合。南靖县“乡贤馆”开设在建于清朝年间的张家大院廷云楼,主要展示特色党建、庙会文化、家训家规、村规民约、一村一品、乡贤风采等内容。龙海市在埭美古村修建“家风堂”,把祠堂变讲堂,把家训变教材。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将一座三进式的郑氏祖厝改成“乡愁馆”。三是赋予宗祠祠堂新“使命”。漳州市一些地区把宗祠作为文化阵地、乡愁地标、乡风课堂,使其延续文脉、焕发生机。龙文区湘桥村古祠堂定期开设湘桥讲堂、举行宗祠成年礼、设立乡贤榜、成才榜,设立教育基金或慈善基金,并充分利用祠堂场地,有利于宗族家风的传承。长泰县岩溪镇珪塘叶氏家庙追远堂传承了“惟贤是登” “见贤思齐”的家风家训,堂内不仅展示宣传先贤的事迹、陈列实物,还布置科普书报栏、乒乓球桌等文体设施,定期举办舞龙舞狮、灯谜竞猜、书画联展等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诏安县深桥镇华表村修缮后作为“家风家训馆”的追远堂,既保留了古朴特征,又展示了叶氏先贤模范、家规家训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村民们在此参观游览、流连忘返。(二)活态传承文化遗产,充实乡村“精神粮仓”一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市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做好非物质文36

 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015年,在市区府埕老街开设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2018 年 1 月,市政府公布了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充实“精神粮仓”。漳州市在古城、 “五馆一歌”等地开设歌仔戏、木偶头雕刻技艺、八宝印泥、木版年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点和传习中心,推出木偶剧《侨女英魂》、芗剧《谷文昌》、歌曲《东山歌册》等优秀作品。漳浦县举办了首届孝子文化节,开拍了微电影《汝端寻母》,打造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文学、书画等精品力作。(三)发挥乡贤精神价值,加强“乡愁记忆”建设一是深度挖掘乡贤精神价值。漳州市积极挖掘朱子文化、道周文化、元光文化的价值内涵,利用名人纪念馆、主题公园开展主题展览等方式展示道德故事和名人典故,加强乡愁记忆建设,推动乡贤文化发展。龙文区编辑出版了《朱熹在漳州》《陈淳研究》《朱门高弟陈北溪》等书籍。漳浦县整理出首部漳州传统家规家训《黄道周家规》。二是以典型凝聚榜样力量。漳州市充分发挥黄道周、林偕春、蔡新等著名乡贤的榜样影响力。同时,选树“新乡贤”,如全国道德模范“知心法官”黄志丽、全国模范检察官刘龙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筹办谷文昌干部学院,进一步弘扬谷文昌执政为民精神。大力实施“两优一先”示范引领工程,在全市各领域选树先进典型和帮带对象,推动形成“一个典型一面旗,一批典型带全局”的良好氛围。三是乡贤力量助推“风俗之治”。华安县组织热心公益、曾在县里芗剧团工作的村民组成移风易俗宣传队,到各乡镇义务演出,用地道闽南语快板《移风易俗“好代志”》传播“忠、孝、礼、义”正能量。南靖县组织一批由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移风易俗劝导宣讲队,深入农村普及“移风易俗应知应会”知识。平和县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宗亲联谊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每村成立一支“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深入开展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推进丧葬改革、树立时代风尚等宣传工作。(四)激发乡贤爱乡热情,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以制度优势集聚人才。漳州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漳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吸引和凝聚了海内外的各方乡贤回乡投资,加强农村“六大员”① 队伍建设。漳州市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和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全覆盖,并积极鼓励乡贤人士、企业家等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台农业产业对接,鼓励台商、台农引进推广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引导漳台农业产业向上下游延伸,突出乡村旅游、精致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华安县沙建镇上樟村针对扶贫工作“量身定制”,举办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业大专班,为村里的后备干部培养提供人才储备。二是创新平台凝聚乡贤力量。漳州市进一步整合乡贤群英优势,有效激发乡贤整体活力,不断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定期举办厦门市漳州商会会员大会,借力乡贤力量为推动“花样漳州”旅游宣传营销。南靖县通过举办“金色丰田机械小镇”经济文化节、 “靖商大会”等特色活动,搭建乡贤联络平台。平和县深入实施“桑梓人才”计划、建立“人才之家”活动场所、构建“3+1”外出人才服务网络、举办乡贤奖教奖学活动。2020 年 12 月,福州市平和商会成立庆典暨平和县招商推介会在福州举行,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平和县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三是选拔乡贤充实村级组织。从致富带头人、农民经济人、优秀大学生中选拔人才,充实村级班子,提升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如漳州95 后“网红”女村长张燕珠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卖兰花发展当地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让乡村迸发新活力。三、漳州市弘扬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前,漳州市在弘扬乡贤文化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农村人才流失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良好的生活环境、较高的经济收入、完备的教育资源配置等优质资源,不断吸引乡村中的优秀人才流向城市、留在城市,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37

 象,以及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一些难题,传统的乡村社会格局遭到冲击。(二)思想认识有待提升有些地方对乡贤文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对乡贤文化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乡贤文化的影响力有待提升。一些干部仍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错误认识,乡村建设只注重“面子”,而忽视了乡村的“里子”,抓乡贤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缺少系统谋划。由于经费不足和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部分优秀民俗、节庆文化散落民间,缺乏代际传承和有效的抢救保护措施。(三)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目前,很多乡村依然缺少乡贤文化制度化保障平台,没有很好地统一协调各方面力量,导致乡贤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不宽敞、渠道不通畅,难以充分发挥乡贤的才智,也起不到乡贤对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桥梁、带动、示范和协调作用。(四)挖掘宣传不够到位有些地区挖掘、整理、宣传古今乡贤人物事迹不够深入,乡贤文化的宣传方式不够新颖,宣传力度不够。少数乡镇虽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网站乡贤宣传专栏,但发布期数少,更新速度慢,宣传的方式方法不够创新、内容不够吸引人,乡贤文化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四、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乡贤文化与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把乡贤文化做“精”、做“活”、做“实”,使乡贤文化真正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剂”、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动机”,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时代课题。(一)挖掘整合乡贤文化,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乡村特色不能丢,乡愁记忆不能忘,乡村的灵魂才能得以延续。通过不断挖掘乡村农耕文化、习俗文化精髓,让乡贤文化维系乡村情愫,让离乡贤人志士难舍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