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整)

时间:2022-11-11 19: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整),供大家参考。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整)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1年10月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重大使命,是云南谋划推动工作的“纲”和“魂”。为深入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落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完成“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01

总体要求

重大意义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云南与全国同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万亿元、全国排位从“十二五”末的第23位提升到第18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迈入高铁时代,正在意气风发与全国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城镇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更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必须把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的行动和成效上,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以各州(市)发展新成效开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指导思想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锚定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鼓励各州(市)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奋勇争先,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扭住发展这个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根本,聚精会神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落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厚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扎实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三个定位”谋划好、落实好。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立足各州(市)定位,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强化州(市)主体责任,加强省级统筹,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系统性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整体合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破除制约云南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强大活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正确导向。贯彻落实***关于高质量发展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对标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指标体系、考评体系等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坚持统一指标体系和区域差异化权重相结合、客观指标为主和主观感受相结合,强化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引领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

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产业结构加快优化,世界一流“三张牌”走深走精走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各州(市)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发展空间得到较大拓展,打造形成1个万亿级、1个5千亿级及一批千亿级州(市),州(市)间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各州(市)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显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全国的差距显著缩小,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迈出新步伐。

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左右。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培育形成3个万亿级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基本形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法治政府、平安云南、“数字云南”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02

加快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各州(市)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差异较大,必须从区域层面扬优势、补短板、聚合力,推动滇中、沿边、滇东北、滇西四大板块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滇中崛起

充分发挥滇中地区对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都市圈为核心,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努力将滇中城市群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枢纽、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25年,城市群功能基本健全,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聚集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到2035年,基本建成支撑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功能品质更加完善,聚集全省55%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祖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现代化门户城市群。

沿边开放

充分发挥沿边地区区位优势,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产业园区等建设,提升边境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努力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重要支撑。到2025年,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边境城镇特色化发展成效明显,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村,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全面建成,边境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新篇章,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滇东北开发

充分发挥滇东北地区地处滇川黔交界、长江经济带上游、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通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际通道,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为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到2025年,基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本打通内外通达的省际通道,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全面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到2035年,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能源、物流枢纽,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滇西一体化

充分发挥滇西地区自然风光绮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筑牢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大滇西交通环线建设,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乡村经济、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区域协调发展开创新局面。到2035年,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等走在全省前列,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03

各州(市)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凝聚发展共识,鼓足发展干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扎实实抓出成效。

昆明市

发展基础。昆明市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发展的排头兵、火车头,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特殊责任。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734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排名第12位,常住人口846万人。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城市形象品质明显提升;2035年经济总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7万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任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抓紧培育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化工、稀贵金属、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能源材料等新材料,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健康农产品和保健品,加快打造“国际医疗健康城”,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在数字化上实现跨越,为“数字云南”建设带好头作示范。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力争3年实现工业投资翻一番,以工业的大突破带动昆明的大发展。大手笔改造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着力实施畅通工程、绿化工程、滇池绿道工程、新老城区一体化工程、城区内涝治理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程、亮化工程、城市设计工程、标准化管理工程,下决心解决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做好现代化大城市风貌管控,做好路、水、景、城市更新四篇文章,把城市建设得更美丽更宜居。以国际化为抓手推进对外开放,补齐城市经济、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国际化的短板,抓住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重大机遇,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际,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深化交流合作,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昆明集聚,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城市国际化水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滇池,坚持依法治湖,把滇池保护治理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跳出滇池谋发展,改变环湖开发格局,全面落实“退、减、调、治、管”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城区雨污分流问题,狠抓面源污染治理,抓好补水系统建设,让滇池重放“高原明珠”光彩。

曲靖市

发展基础。曲靖市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城市,工业基础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农业后劲足,人力资源丰富,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明显,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959亿元,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74位。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每1至2年提高1个百分点;2025年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元大关,进入全国地级城市65强;2035年经济总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2万亿元,进入全国地级城市50强,建成滇中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重点任务。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先进制造基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打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三个千亿级产业,“十四五”末产值达到4050亿元。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现代农业基地,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切实担负起全省粮食安全重任,打造一流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端水果蔬菜新兴产区,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到2035年再翻一番,突破2200亿元。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麒麟、沾益、马龙同城化发展,宣威、会泽振兴发展,富源、陆良、师宗、罗平一体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全省树立标杆、作出示范。推进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设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功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枢纽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群的大城市和西南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点。

玉溪市

发展基础。玉溪市产业实力较强,民营经济基础厚实,素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的美誉,拥有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的3个,抚仙湖是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万美元、居全省第一位。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33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2035年达到6200亿元左右、人均突破4万美元。

重点任务。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以建设全国烟草最优“第一车间”、打造工业4.0数字烟草、提升产品结构和品牌影响力、发展新型烟草、推动卷烟配套企业转型等为重点,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以发展数控机床、电子产品、高端储能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打造全省先进制造基地;以做大做强疫苗产业、发展中药和民族药、开发天然保健产品、建设医药产业平台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高地;以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为重点,打造数字产业新标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用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金字招牌,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推进“三湖”(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流域全面绿色有机转型,打造以新平褚橙、华宁柑桔、元江芒果等为重点的高端水果基地,全产业链提升蔬菜产业,打造精品“云花”产区,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严格按照“退、减、调、治、管”工作要求,推动“三湖”保护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打造田园综合体,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进美丽县城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楚雄州

发展基础。楚雄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禀赋优越,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十三五”期间,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新兴服务业成为全州三大支柱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372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2500亿元左右,占滇中地区比重达10%以上;203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6000亿元左右。

重点任务。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打好“绿色能源牌”,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打造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钒钛全产业链,到2025年,硅光伏产业、钛产业、钒钛钢铁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1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以上,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以上,打造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生物医药聚集区,培育行业性、标志性中药饮片大品种、大品牌,建设云南仿制药生产基地、全国一流的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亮点,高水平谋划建设一批高端景区、高端酒店、田园综合体,提升古镇景区,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2025年文旅产业总收入达到1700亿元以上。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集中打造一批高端蔬菜、精品花卉、世界级野生菌保育、冬繁育种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产业基地化率由11.6%提高到60%以上,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推动打造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州取得新成效。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城乡“两污”治理;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红河州

发展基础。红河州历史文化灿烂,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叠加,是农业大州、重要工业基地、旅游度假理想之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417亿元,位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4200亿元,2035年达到1万亿元以上。2025年异龙湖水质达到Ⅳ类以上,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

重点任务。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加快推进以稻谷、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畜禽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打造高端稻谷、干热河谷、高端果蔬、高端“云花”、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示范区,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全产业链重塑烟草制造业,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业,扩大食品加工业,打造世界级锡产业集群,建设世界最大的锡铟金属基地、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保护哈尼梯田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推动全域旅游高端发展。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坚决维护边境安全稳定,高标准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主动服务和积极参与中越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力争所有县(市)全部创建成为省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加快建设高水平滇南中心城市,做强个旧、开远、蒙自中心城市,推动弥勒泸西一体化、建水石屏一体化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绿色红河建设;狠抓异龙湖保护治理,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

保山市

发展基础。保山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区位优势独特、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053亿元,常住人口达2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5.09%。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胜地。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以上;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

重点任务。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高质量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国家水稻繁育基地,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和龙陵石斛产业,大力发展肉牛产业。高质量建设国际文化旅游胜地,打造文化体验目的地、田园综合体和温泉康养度假区,“十四五”期间迈入全省文旅产业第一梯队,2025年文旅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高质量建设绿色硅材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硅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延伸构建硅电子产业链,发展硅化工产业链,有序推进碳化硅产业链,“十四五”期间硅基材料产业链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打造千亿级硅产业。筑牢滇西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扎实开展高黎贡山保护行动、河道生态治理行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生态修复行动,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努力成为兴边富民示范区,提升强边固防能力,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打造沿边开放重要窗口;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争当政治安边、富民兴边、科技控边的示范区。

文山州

发展基础。文山州是云南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拥有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和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保障大幅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185亿元,常住人口350万人。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2400亿元以上,力争进入全省前5名;2035年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5000亿元,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世界“三七之都”和云南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

重点任务。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围绕绿色、创新,推动铝产业深加工、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降低综合能耗,到2025年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突出抓好高端稻谷、绿色有机蔬菜、道地药材、辣椒和肉牛等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3∶1以上;推动旅游转型发展,将普者黑打造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2025年接待游客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加快完善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文山至天保、广南至西林、河口至马关等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建设蒙自至文山、文山至靖西等铁路,到2025年,打通右江至珠江云南水路出省通道;扩大沿边开放水平,强化天保、都龙、田蓬3个国家一类口岸生产服务配套,争取把麻栗坡(天保)边境经济合作区升格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沿边城镇和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争5年内创建30个示范乡镇(街道)、300个精品示范村(社区)、1000个美丽村庄;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治理,加快推动盘龙河治理,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10万亩以上,营造林120万亩以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普洱市

发展基础。普洱市民族文化灿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通往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发展站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生福祉显著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945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500亿元以上,碳达峰行动走在全省前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36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重点任务。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域提高基地化水平,建设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及中药材、水果、蔬菜基地,全面提升茶叶、咖啡、肉牛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到2025年基地化率提高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创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村庄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互联互通、加工贸易、通关服务等重点环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好边境小康村和抵边村寨建设,全面提升强边固防能力;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加快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创建和高端旅游度假区创建、重点康养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端景区、高端酒店;依托山水田园景观和在地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挖掘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打造一批高端旅游产品,打响“养在普洱”健康品牌。

西双版纳州

发展基础。西双版纳州自然生态优良,资源富集、物产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开发开放平台多、发展潜力大。“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快速改善,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民生福祉显著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4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5年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以上;2035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实现边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总量达到26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

重点任务。打造以热带雨林为依托、康养旅居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实施雨林保护、雨林修复、雨林回归、林城融合、环境治理“五大行动”,稳妥推进西双版纳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谋划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引培国内外一流市场主体,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全域打造世界康养旅游名城;抓实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碳中和示范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翻身仗”。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抓牢边防稳固,抓实跨境发展,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依托中老铁路,积极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建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载体平台,创新发展边境贸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和绿色高端“热带果园”,加快建设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基地,巩固提升“滇南粮仓”,大力发展肉牛等特色畜牧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

德宏州

发展基础。德宏州资源条件富集、开放区位重要、民族团结和睦、自然风光优美,是美丽的孔雀之乡、重要的热区宝地,是中国对缅交流交往的重要方向。“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4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575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中缅经济走廊重要一极;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2400亿元以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排头兵。

重点任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打造热区现代农业基地、“滇西粮仓”、高品质冬春蔬菜基地,全链条重塑蔗糖、蚕丝绸和咖啡产业,培育一批边境旅游文化型、边民互市贸易型、亚热带农业型特色小镇;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以上。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完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坚决筑牢边境安全屏障;推进面向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陆路枢纽、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和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建成四季康养旅游度假胜地、沿边全域旅游示范州、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沿边城镇带、边境小康村建设;构筑瑞丽江—大盈江水生态带和全域水生态网。

怒江州

发展基础。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四县(市)均为民族“直过区”,是世界级重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中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布中心之一。“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2025年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边疆安全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以上;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谋划好1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由“乡”到“城”的转变,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保障,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防止规模性返贫;加大转移就业力度,深入实施扶志扶智工程;聚焦特色发展种养业、打造中国“草果之乡”、培育有机食品品牌,以县为单位做强绿色香料、山地牧业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化、有机化、品牌化的绿色农业发展路子;率先把独龙江乡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打好社会事业发展持久战。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坚持“小众、特色、高端”发展定位,以国际标准打造世界级景点,规划建设“美丽怒江”、“户外怒江”、“康养怒江”、“自驾怒江”、“智慧怒江”,发展全域旅游,打响国际大峡谷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旅游胜地。筑牢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三大河流”(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两岸生态修复、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行动;2025年将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国家公园,努力将怒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基地、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示范区。

临沧市

发展基础。临沧市具有开放前沿、绿色之城、著名茶乡、民族团结等突出特点。“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实现历史性跨越,是建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821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30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政治安边、富民兴边、科技控边示范效应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35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建设、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取得显著进步。

重点任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巩固好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茶叶、蔗糖、坚果、肉牛等优势产业集中支持力度,打造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名牌产品和一流基地、企业、品牌,2025年茶叶、蔗糖、坚果综合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以上,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提升强边固防能力,推进智慧边境建设;深化对缅交流合作,全力打通云南—缅甸—环印度洋地区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打造“替代种植”升级版;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加快边境城镇带、小康村、抵边村建设,2025年所有沿边行政村全面建成小康村。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抓好澜沧江国家水电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澜沧江中下游“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充分发挥临沧地处大滇西旅游环线、沿边旅游带、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核心范围的区位优势,建设大美临沧;建设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深入实施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南汀河流域综合保护开发,加快边境地区跨界河流整治工作,筑牢国家边境生态安全屏障。

昭通市

发展基础。昭通市是云南的北大门,联接滇川黔渝四省市,历史文化深厚,区位优势突出,劳动力资源富集,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十三五”期间,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突破,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289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2300亿元;2035年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两番,突破5500亿元,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任务。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好“一平台、三机制”,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群众共同致富。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坚决扛起赤水河源头保护治理责任,全面加强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力争到2025年,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打造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基地,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链条重塑昭通农业。加快推进工业振兴,大力发展电力、绿色硅和绿色铝产业;2025年实现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超过2000亿元,电力产业产值突破380亿元,绿色硅产值突破300亿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水平建设昭鲁中心城市,加快县城建设改造,加强特色集镇建设,力争每年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打造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

大理州

发展基础。大理州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交通区位优越,是滇西重镇、滇西枢纽。“十三五”期间,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洱海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484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未来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2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4%以上,旅游业综合增加值占比提高到1/3,洱海流域率先实现绿色发展;2035年经济总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6000亿元。

重点任务。打造世界级的文旅产业,高水平制定国际旅游名城规划,率先把苍山洱海打造成5A级景区、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愁带,提升苍山洱海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文旅项目,推进“一带三道”康旅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文艺项目,加快高A级旅游景区建设和传统景区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全面推进旅游智能化,率先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旅游管理机制,实现最佳旅游体验。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名牌产品;打造一批田园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振兴制造业,加快重点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建好云南省信创(大理)产业园,积极参与世界一流“中国铝谷”建设,大力发展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发挥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和保健食品产业,打造全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创新样板。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十大工程,划定苍山洱海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水生态系统修复,建设连片互通湿地系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优化人口、产业布局,把洱海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湖泊保护治理的样板,把苍山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丽江市

发展基础。丽江市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历史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优美,资源禀赋独特,民族团结进步。“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旅游革命成效明显。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513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民生保障等取得新进展,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持全省前列,天蓝地绿水清的丽江之美更加彰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左右。

重点任务。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对标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推动旅游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实现一流资源、一流保护、一流服务,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擦亮“古城”名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先行区;2025年创建5A级景区4个以上、4A级景区15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以上,所有A级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景区,建成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运营半山酒店70家以上;2025年接待游客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高品质道地中药材、马铃薯种薯、芒果产业、特色畜牧业等产业基地,发展高效经济林果,建设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打造“丽江高山丽系中药”品牌,打造滇西北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城市、电商及跨境电商中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河(湖)保护治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绿色能源开发等专项行动,打造金沙江绿色生态廊道,抓好“三湖”(泸沽湖、程海、拉市海)、“一江”(金沙江)、“两山”(玉龙雪山、老君山)生态环境保护。

迪庆州

发展基础。迪庆州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类型多样的生态资源,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马古道”四大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十三五”期间,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民族宗教工作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发展的有效性、群众的获得感、发展的高质量,在全国涉藏州县中走在前头,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任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产业帮扶、集体经济、就业帮扶全覆盖;高质量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基地、打造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创建1—2个省级田园综合体。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按一流标准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建设“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和徒步旅游线;按一流标准推动“七望梅里”设想落地,提升一批高A级景区,建设一批高端酒店,打造一批大型精品剧目,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按一流标准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持续整治旅游市场。守护好雪域高原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功能区建设、森林保护和绿化、湿地草原保护、“两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6个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筑牢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领域重点问题整治、重点场所管理、重点人员管教、重点活动管控,引导宗教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正能量。

04

保障措施

加快建立健全省委、省政府统筹、州(市)负总责抓落实、部门全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政策体系,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折不扣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州(市)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到位。

压实州(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州(市)现场办公会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发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导向,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落地。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亲自研究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部署任务落实工作,亲自谋划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亲自抓好重点招商引资任务。按年度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建立任务清单和台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地,务求取得实效。树牢鲜明的学习导向、结合导向、力行导向、落实导向,确保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好干部标准,加强正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在抓落实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

建立高位统筹机制

成立省委、省政府重大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重大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省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各州(市)经济工作汇报会,听取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及推进情况汇报。省政府定期梳理各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弱项、排出重大产业项目清单,每月调度一次。每年上半年选择一个任务完成较好的州(市),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典型经验;下半年选择一个任务推进较慢的州(市),召开现场分析会,形成奖优罚劣、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态势。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树牢抓“放管服”改革就是抓营商环境、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实施保障机制

省级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全力做好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统筹保障,及时帮助州(市)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省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协调推进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部署任务的落实,分别研究制定支持“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指导性文件。

健全督查考评机制

落实***关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有关文件要求,每年开展一次综合绩效评价,引导各地区切实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要求。优化完善对州(市)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建立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牵头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对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明确的任务和事项,持续跟踪督办。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将相关结果纳入州(市)和省级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建立进展情况报告机制

各州(市)和相关职能部门每半年一次,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成效情况,有关省委专题会议明确的重大事项任务分工方案落实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和省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