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对党员管理教育不到位
党员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他们肩负着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责任。然而,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整改。本文将详细介绍党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党员存在的问题
1.党员纪律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对党的纪律要求缺乏清醒认识,对党组织的决策和部署不够服从,甚至违反党的纪律规定,违背党的宗旨和信仰。
2.党员参与度不高。一些党员对党的工作和组织活动缺乏积极性,不主动参与党的组织生活,不了解和关注党的方针政策,缺乏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党员作风不正。一些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懒散敷衍、消极怠工、贪污腐败等不良作风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4.党员教育培训不到位。一些党员缺乏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了解不深入,缺乏对党的事业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5.党员群众基础薄弱。一些党员缺乏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全面,无法有效代表群众利益,导致党群关系紧张。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增强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党课、理论研讨、书籍阅读等形式,提高党员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了解和掌握。
2.强化党员纪律意识。加强党员纪律教育,提高党员对党的纪律要求的认识和遵守。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参观纪念馆、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党员对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
3.提高党员参与度。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活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党员对党的组织生活的参与度。
4.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的党员管理制度,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通过建立党员档案、定期组织党员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5.加强党员群众联系。组织开展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活动,增强党员对群众需求的了解和解决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开展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党员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党员存在的问题,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基础。党员作为党的先锋模范,应该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篇二:对党员管理教育不到位
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内容缺乏及时性和贴近现实的性。党员教育已普遍存在内容比较过时、措辞不当等问题,与实际社会最新知识和形势需要有所出入,学习和消化上也给参加教育党员带来困扰。
二是教育管理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考核管理、安全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大量突出问题,影响教育有效性。
三是教育模式单一,学习形式落后。教育仍然比较以“听讲为主”,忽视“讲”“练”“学”的结合,偏重个别对个别的模式,学习思路局限,形式封闭,创新管理慢于头脑。
四是组织实施困难。党员教育涉及到众多参与者和技术专业,工作前的准备和后期的跟踪不到位,影响教育效果。
措施:
一是改革内容和形式。引进新的内容和形式,如以案例、游戏、沙盘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及时更新学习内容,让党员在不
断变化的形势下及时紧贴实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科学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完善审批和考核机制,用制度保证管理有效性
三是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新媒体、社交媒体、虚拟实训平台等新技术的运用,完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辐射效力,丰富党员能力培养等方式,加强党员教育质量。
四是加强组织实施任务。提高参与者的了解,增加参与者的技术实力,优化团队运行环节,提升党的教育质量。
篇三:对党员管理教育不到位
党员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担负着维护党的先进性和清纯性的重要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党员队伍的扩大,一些党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整改和解决,以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清纯性。
一、党员存在的问题:
1.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党的宗旨和党的理论认识不足,缺乏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忠诚度。
2.党员作风不纯:一些党员存在着懒散敷衍、消极怠工、违纪违规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党员队伍的凝结力。
3.党员参预度低:一些党员缺乏积极主动参预党组织的活动和工作,对党的事业缺乏热情和责任心。
4.党员教育不到位:一些党员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对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了解不深。
5.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党员队伍中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党性教育: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和忠诚度。
2.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组织管理,确保党员队伍的清纯性和先进性。
3.加强党员培训:通过开展党员培训班、理论学习等形式,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党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党员监督:建立健全党员互相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发现和纠正党员存在的问题。
6.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根据党员队伍的需要,合理调整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7.加强党员参预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活动,激发党员的参预热情,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党员存在的问题,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清纯性。党员作为党的中坚力量,应当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清纯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篇四:对党员管理教育不到位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
一、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够严谨,规章制度不完备,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对党员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不够严谨的情况,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完备,对党员的行为约束力不够,导致一些党员存在自由散漫、对党组织的约束不够严格,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态度不够认真的情况。党员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更在于促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不严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党的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2.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对党员的全面管理还不到位。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纪律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盲区,对党员的全面管理还不够到位。虽然在政治思想、党纪党规、组织生活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定,但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样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进一步影响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不力的问题,相关人员对制度的重视不够。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是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不力的问题,相关人员对制度的重视不够,导致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相关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不仅影响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影响了整个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
4.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不够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导致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不够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导致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出台是为了实现对党员的全面管理,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了一定的脱离实际,导致制度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
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原因分析
1.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备。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原因之一是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备。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完备之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不能有效约束和规范党员的行为。这就直接导致了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问题,进一步导致了相关工作的难以开展。
2.制度执行不力,相关人员对制度的重视不够。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原因之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相关人员对制度的重视不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是保证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执行存在不力的情况,相关人员对相关制度的重视和推进程度不够,导致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3.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不了解党员的实际需求。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原因之三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不了解党员的实际需求,导致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了一定的脱离实际,导致制度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
4.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对党员的全面管理还不到位。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原因之四是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对党员的全面管理还不到位。在管理制度中存在一定的盲区,对党员的全面管理还不够到位,导致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进一步影响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才能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党员的行为提供有效的约束和规范。
2.加大规章制度的修订力度,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
规章制度的修订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要加大规章制度的修订力度,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关注党员的思想、政治、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好的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保证制度能够有效执行,从而有效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
3.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相关人员对制度的推进程度。
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相关人员对制度的推进程度是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重要保障。要尽可能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相关人员对制度的重视和推进程度要得到有效加强,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提供制度的效力,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能够顺利的进行。
4.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
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是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保证党员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结语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问题是当前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规章制度的修订力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才能有效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严的问题,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能够顺利进行,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要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履行党员的职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五:对党员管理教育不到位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务工,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一、基本趋势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流动党员出现了3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以佘家坪乡为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1995年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354人,年递增31.3%。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流动的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上广;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3)流动的时间更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位置难掌握
由于外出,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一是有的下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熟悉不到位,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流入和流出党员无登记,使部分党员“来去自由”。二是有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心态和家庭等情况对党组织报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举动难开展
一是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二是流动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不说自己是党员。有的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不能正常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到位
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派的事情,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请求难以落实。
四)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接转组织关系程序较多,繁多的接转程序导致党员不情愿心态,有的成为了口袋党员。
五)身份难确定
一是要了解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靠本人自己说,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公营企业务工,由于事情时间紧和事情量大原因,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举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
三、原因分析
1、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方式的封闭性与流动党员的开放性不适应。过去基层党组织往往局限在地开展工作,与外界联系很少,封闭性较强,而流动党员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需要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承担起党员管理的责任。现实情况是,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配合不够密切,沟通少,信息不顺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地
衔接起来。这样,出现了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流入地党组织无人管”的现象。
2、传统的党员管理思路存在局限性。传统的党员管理工作对行政组织的依赖性很大,而流动党员远离行政组织,表现出了一定的松散性:时间不固定,目的地不固定,工作性质不固定。从而很难对流动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是否履行党员的权利义务也很难进行有效监督。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党员管理方法侧重于静态管理,具有固定性、稳定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而要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必须实行动态管理,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流动党员的不同需求,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3、传统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工作理念比较落伍,有的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开展和衡量新时期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满足于自我封闭抓党建,工作领域狭窄,缺乏社会影响力。工作机制比较陈旧,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和行业划分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明显不适应党员流动性增强和的特点。组织生活形式不够新颖,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对流动党员缺少吸引力。
四、对策措施
一)高度重视,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
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老态龙钟,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辈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加才干,提高致富才略;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带双创”作用的充分施展。因此,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义务感,切实做到“两个消除”:一是努力消除熟悉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急的错误熟悉,和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事情存在的畏难情绪。二是实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践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事情摆上紧张议事日程,牢牢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二)优选载体,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定要从实践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施展先锋模范作用。
1、定期“回审”管理。在农民党员中开展以“增素质、增收入、增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增”责任制度,对农村外出的党员实行定期“回审”管理。即:党支部与外出党员签订“三增”责任书,向外出党员发放《党员回审手册》,《手册》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增”责任内容的落实情况记录、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记录、交纳党费情况记录和党组织督促审核情况记录等,要求流动党员返乡时,必须将《党员回审手册》交回原党支部进行审核,并由原党支部签署审核意见,同时向党支部汇报在外期间的思想、研究和工作情况。未返乡的流动党员,每半年将《党员回审手册》寄回党支部进行审核;尔后,由原党支部再将《党员回审手册》寄给外出党员本人。
2、专人联系管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对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需实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德律风号码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联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事情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肉体、党支部的举动安排及作出的抉择和对他们的请求;通报支部事情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事情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定期实时向外出党员寄送《员》及有关教育培训等研究资料,供他们自学使用。
3、接转关系管理。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特别是对一些担心组织关系转出后、与原单位接触更少而失去原单位关心的离退休党员,党组织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离退休后在外地定居党员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定居地方的党组织,确保其虽然工作离退休,但党员组织生活不退。与此同时,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应实质性做好该做的各项接转工作。
4、建立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因此,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很有意义。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作为选配的主要标准。
5、实行“持证”管理。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管理的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这种措施请求党员外出前,必需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临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需办理使用《流动党员举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实时将《流动党员举动证》交给外出地点地党组织,接受外出地点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真检验《流动党员举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再者,对外出时间3个月以内的,外出党员必需开具《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凭《党员证明信》,主动接受外出地点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对持有《流动党员举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应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举动。
三)狠抓落实,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是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前提。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有关党组织必须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外出党员春节返
乡期间,有关党组织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应突出针对性,贴近他们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着重抓好XXX理论、“、《党章》、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党纪国法等教育,力求做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通过教育培训,使流动党员达到"五牢记"要求,即牢记党员称号、牢记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纪国法、牢记家乡建设。
其次,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保障激励和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各有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同时,各有关党组织要多关心流动党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对外来党员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党员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对流动党员的组织考察和表彰、处置
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要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流动党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第三、要重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事情的督促落实。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难点,必需对这一事情高度重视,狠抓“五管联动”措施的落实,尽快扭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事情薄弱的状况。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要带头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事情,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实时研究和解决事情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义务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事情机制。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经常坚持联系、互通情况,坚决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下层党组织要逐级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逐个建立档案,随时掌握去向变化,对党员流动情况做到胸有定见。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一批分歧类型、各具特色、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强的先辈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事情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我县注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通过“规范程序”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的问题,通过“争创星级”破解党员作用发展难的问题,通过“综合评价”破解党员成绩评价
难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规范程序”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党员事情程序,严格党员入口关;实行流动党员定期回访制度,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流向;制定党员一样平常教育管理意见,从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强化党员一样平常教育培训、夯实“三会一课”制度等方面规范各项事情流程,使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常化、规范化。
争创星级”破解党员作用发展难的问题。针对以往党员作用难发挥、形式化等问题,在全县开展“争创星级党组织、争当星级党员”活动,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职能和党员特点,按照“统一创评、分类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要求,以创建“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活动为载体,依照“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五带头”(带头研究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标准,通过分类设星使工作目标形象直观。努力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星级党组织”,挖掘一批具有典型带头作用的“星级党员”。
综合评价”破解党员成绩评价难的问题。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的“五评”机制,对党员所做出承诺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议。通过细化评议方法,使党员工作有目标、评议有标准、监督见实效,有效提升了每名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测评结果和党员的现实表现,分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对评出的优秀党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评议中确定的不合格档次的党员,按照程序进行组织处理。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陇西县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两学一做”研究教育的一项重点事情,坚持加强联系、强化研究、厚实载体、健全机制、搭建平台,着力破解“去向难掌握、教育难开展、举动难组织、党员难管理、作用难施展”五难问题,全面构建城乡流动党员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一是加强联系,破解“去向难掌握”问题。以开展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为契机,针对流动、较分散的特点,深入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党员双找”举动,采取乡村便民服务站点平台查找、县直相关部门联合查找、县乡党建网站在线查找等多种方式,先后排查联系流动党员800多名,逐一建立了流动党员档案,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二是强化研究,破解“教育难开展”问题。建立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1+1”结对联系机制,采取德律风、QQ、微信等方式,实行每月至少推送1次研究资料、每季度至少了解1次思想动态、每半年至少交流总结1次研究成效的“三个一”定期研究联系模式,为流动党员搭建研究、交流平台,确保每名流动党员研究教育全掩盖、不落伍,使他们“离乡不离党”。
三是丰富载体,破解“活动难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流出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对流出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情况进行督查,了解其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对参加活动不经常的党员,落实流动党员回乡补课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对个别流动党员家庭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党组织及时确定邻居、亲戚或辖区内学校教师结成帮扶对象,最大限度地帮助流动党员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工作、安心创业提供了保障。
四是健全机制,破解“党员难管理”问题。制定出台《陇西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办法》,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明确党员流出地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结对联系人员直接责任人职责,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同时,实行流入地、流出地双重动态
管理,加强与流入(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与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