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7篇)

时间:2024-09-07 09: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惠企纾困工作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围绕惠企纾困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惠企纾困政策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企业能够稳定经营。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内容,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我们促使它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企业的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惠企纾困工作组,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企业找准发展方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企业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我们建立了健全的惠企纾困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和改进政策措施,确保惠企纾困工作取得实效。

  总的来说,我们在惠企纾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惠企纾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渡过难关,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篇二: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纾困政策落实的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扶持政策。然而,我们认为现有的政策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本文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望政府能够更好地落实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政策。

  首先,我们建议政府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并明确资金的使用途径和监管机制。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贷款和补贴资金,以满足其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政府应严格审查,确保资金被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其次,政府应推动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税收负担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一大压力源,对于提升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进一步降低税收税率,减免税费,提高起征点等,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此外,政府还应提供相关的税收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理解税收政策,并合理规避风险。

  第三,建议政府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便利程度。当前,由于缺乏抵押品、信用评级不高等原因,许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小微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例如,设立专门的融资担保机构,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成功率。

  第四,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培训和咨询支持。许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能力不强,无法应对市场竞争和经营管理等问题。因此,政府应积极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活动,提供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运营和管理水平。

  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纾困政策的落实效果。当前,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反映政策执行不到位,或存在执行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定期对纾困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并及时修订和完善。

  综上所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纾困政策落实提出了一些建议。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培训和咨询支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等,以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政府能够高度重视这些建议,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三: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关于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思考

  作者:叶佩玉

  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07期

  惠企政策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有利于有效发挥政策杠杆效应、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本文通过对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意义、落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建议,对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要求在2022年底前,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醒目位置设置惠企政策专区;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积极推动地方和部门构建惠企政策移动端服务体系。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供。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统领,打造惠企政策文件库和“企业画像”库双向匹配、贯穿惠企政策全链服务、移动端网页端互通的一体化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增加企业获得感、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实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意义

  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已超过了2500万户,2022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创造了70%的创新成果,创造了60%的GDP,贡献了50%的税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人才短缺、成本上升等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惠企政策是指由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包括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税收优惠、产业扶持、人才激励等各类政策,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惠企政策的高效、精准落实,使惠企政策的助企、纾困、促发展初衷得以实现,从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决心,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惠企政策落实的现状

  在数字化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对政府为企业服务能力、质量及效率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致力于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和高效兑现,以期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发挥惠企政策杠杆效应。《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

  环境评估报告》显示,80%受访企业知晓惠企政策,70%受访企业享受或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70%受访企业对政策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助企纾困政策宣传普及和落地实施效果较好。

  (一)强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企沟通

  建立健全涉企政策机制,在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行业协会商会、相關部门、咨询机构和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提升惠企政策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实效性。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提出,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以适当方式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或者通过政府部门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并在书面审查结论中说明征求意见情况。湖南省《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指出,制定涉及企业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有关专项政策,应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二)创新惠企政策宣传

  传统的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方式包括:召开政策宣讲会、入企宣讲惠企政策、组织惠企政策宣讲沙龙活动、发放惠企政策汇编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的加速推进,各地政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政务抖音、政务微信等政务新媒体推送政策,采用专设栏目、关键词检索、政策拆解、智能问答等形式解读政策。如深圳开发的“政策计算器”汇集各级部门发布的资金扶持事项,企业登录“深i企”可实现快速浏览、系统智能匹配扶持事项;福建设置惠企纾困政策汇总专区,按照发布机构、行业对政策进行分类,并设置专门的政策搜索框,提高政策检索效率。

  (三)推动惠企政策直通尽享

  各省市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一网通办”“掌上办”“智能推动”“跨区办理”等已经成为惠企服务的主要平台。如上海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设置智能服务专区,包含免申即享、线上帮办、好办快办;福建大力推广“政策云配”,实现政策供给端和企业需求端有效对接;江苏打造“苏企通”平台,实现政策发布、政策查询、政策申报、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建立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让企业和群众享受便利的“同城服务”。

  三、惠企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执行惠企政策过程中,存在企业对惠企政策的获得感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自身的制约

  部分惠企政策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明确性、连续性。制定惠企政策时,只专注于制定该份惠企政策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考虑,容易出现同一政策措施在不同文件中重复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惠企政策采用“支持”“鼓励”“推动”等词语表述,未明确具体的支持措施,导致政策缺乏执行要点;部分惠企政策未充分征求利益相关者意见,政策条件较高、扶持力度较小,导致政策落地率较低;政策有效期一般是从文件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1年内、2年内、3年内等,每份政策有效期不一致,容易出现政策断档的情况。

  (二)政策直达不到位

  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各类惠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印发涉企政策国家级100余份、省、市、县、乡政府也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涉企政策,此外,往年印发但仍在使用的涉企政策也不在少数,惠企政策数量多、体系复杂。虽然在传统惠企政策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方式推送政策,知晓率有一定提升,但发布渠道多、杂、乱,企业要从海量政策中寻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效惠企政策难度大。惠企政策文件库细分匹配度不高。为了方便企业检索政策,不少地区建立惠企政策文件库,可以使用关键词检索或使用特征词筛选,但惠企政策存在量多类繁、收录不完整且缺乏细分、解读及关键信息提炼等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惠企政策的细分匹配。政策不易理解。由于惠企政策语言存在专业术语多、解读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看不懂、读不透政策,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三)数据共享不畅

  惠企政策文件库与企业“画像”库双向匹配是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直达的核心。企业“画像”汇集企业税收、用水、用电等各类数据信息,用关键特性、标签来描述企业形象。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务数据,数据完整、有标签和分类科学是政策精准匹配企业的基础。但是,目前政务数据资源存在底数不清,数据目录不完整、不规范、来源不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协同共享不畅,数据壁垒孤岛未打破等问题,影响涉企信息归集和数据共享,执行部门对企业的基本信息、荣誉、经营情况、投融资情况等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掌握不够,影响服务效率。

  (四)政策落实效率不高

  执行部门不作为、少作为。有效落实政策的关键是政策执行部门,有些好的政策没有进行宣传解读和制定政策指南,导致政策没有执行;政策执行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或标准,主观随意性大;政策兑现流程复杂,包括企业申报、各级业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或第三方机构审计)、执行部门党组研究、联合财政部门下达指标并拨付资金,申报以线下申报为主或线上线下申报为主,企業需要准备的佐证材料繁多,影响惠企政策实施效果。执行主体不够明晰。由于可能出现职能重叠,部门或部门内部科室之间可能就政策执行主体进行推诿。部门协同不足。部分惠企政策在受理审核环节,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认定或评价,但由于缺乏协同协作机制,容易出现部门间沟通不足、配合不够、联动协同不顺畅的问题。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目

  前,审计、纪检部门对惠企政策执行的监督以事后为主,缺乏事前、事中的全过程监督和指导;惠企政策落实可能面对各种复杂问题,监督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税务、金融、科技等专业能力;惠企政策审计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可能出现同一份惠企文件要接受各级各部门多次重复检查或审计。

  四、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建议

  (一)构建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

  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打造“1+2+3+4+N”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1”是平台集“政策需求征集、发布、咨询、匹配、申报、执行、评估、监督”功能于一体,“2”是建设惠企政策文件库和企业“画像”库,“3”是参与对象有企业、执行部门(含)、监督评估部门,“4”是梳理认定培育类政策、项目类政策、资金类政策、其他类政策的政策清单,“N”是按照“先试先行、先易后难、逐步推广”原则分批上线N项惠企政策;以惠企政策服务为核心,吸引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服务机构,提供信息管理咨询服务、融资投贷服务、创业辅导服务、政企互动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N项涉企服务。

  平台通过惠企政策文件库和企业“画像”库进行智能分析、条件双向匹配、多重校验后,将适合申报的政策推送给企业,以高质量的数据和业务协同支撑政府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在企业申报时,对申报表格、申报材料智能校验,通过系统自动填充、数据抓取、对比分析、校验审核等,提供政策辅助申报服务。执行部门按照行政职能职责范围、审核时限进行线上审核并反馈,企业实时查询办理进度和结果,实现惠企政策全链条服务的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平台定期对惠企政策的申报企业数、奖补资金额、审核效率、企业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反馈惠企政策的实施效果、优化建议等。同时,对新制定政策的覆盖行业、企业数量、资金需求进行评估,预测实施效果,提前调整、精准施策,避免政策资金闲置,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二)制定惠企政策服务规范标准

  制定惠企政策全链服务工作规范,提高惠企政策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成立惠企政策服务的工作机构,组成一支提供包括惠企政策梳理、发布、解读、咨询、匹配、申报、兑现、评价等全链条服务的专业队伍;规范惠企政策分类方式,按照政策层级、主题、适用行业、所属区域、主管部门等进行分类;标准化梳理惠企政策,将政策“最小颗粒化”、标签化后纳入惠企政策文件库;加快推进政务数据目录、资源、标准一体化建设,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其他标签、信息进行关联,分批逐步导入各类政务数据,不断完善属性、业务、行为、荣誉、兴趣等企业标签,丰富企业的“全景画像”;制定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完善数据安全防护和监测手段,建立数据分级分类、安全审查制度,按照职责、审核要求、必要性等合理设置数据管理权限,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简化、规范惠企政策申报流程,压缩申报材料和审核时限,实现线上、并联审核,提高惠企政策执行效率。

  (三)健全政策落地监督评估机制

  以数字赋能审计、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数据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系统追踪、审批、兑现进程等数据,及时预警、督促执行部门抓紧执行;建立健全惠企政策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以政策制定、拆解、发布等是否规范合理为内容进行事前监督,以材料审核、企业材料完备度等是否合规为内容进行事中监督,以资金到位、使用情况为内容进行事后监督;科学制定监督计划,避免出现重复检查、检查频次多、检查不深入等情况;制定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政策执行人员、监督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政策申报要求、流程、材料等政策业务和财务、税务、金融、科技等专业知识,提升惠企政策执行和监督水平。

  (作者单位:漳州市龙文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叶佩玉,女,1990年5月出生,汉族,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分析等。

篇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助企纾困出实招

  精准服务稳经济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小微企业虽小,但贡献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不小,其社会地位和重要性不“微”。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深刻领会总行印发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落实方案》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文件提出的19条具体举措,以金融服务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以优质服务为前提,立足“企业有需求,我们有回应”,针对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贷款难等“燃眉之急”,多渠道多产品“快、准、稳”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需要,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一对一”助企纾困

  邮储银行客户经理深入科技型企业调研

  南京长江工业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设计制2造各种工业炉、燃料炉和热处理设备的高新企业,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供配套服务。企业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科技创新,其生产的设备不断创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新高。今年疫情期间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0%。热处理设备一个订单的资金达到上千万元,而客户按惯例只付30%的订金,生产和回款周期极为漫长,导致财务报表的数据让很多合作银行“望而生畏”,企业的生产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

  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了解概况后主动上门对接,调研企业需求。在多次实地考察企业后,认定企业完全符合邮储银行专精特新科技贷的准入标准,并根据邮储银行总行搭建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第一时间为长炉集团提供了1500万元贷款,而这也是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成功发放的首笔专精特新科技贷。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始终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每家对接企业都有自己的专属客户经理,实现上门一对一服务,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打造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融资计划。疫情期间,更有线上签约等高效融资服务,让企业在线上安全高3效地完成融资前的必要流程。如遇到资金需求紧急的企业,该行更是开辟了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企业拿到急需的资金,解企业燃眉之急。

  “没有资产抵押,只靠信用贷款就在这么短时间内收到了资金,邮储银行的办事速度和服务态度让我很感动。”南京长江炉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周德福坦言,“邮储银行是在实事求是地为企业解决问题。”

  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邮储银行溧水支行客户经理走访水果种植户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5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取得明显成效。

  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工作上重点发力,积极走访辖内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围绕专精特新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位于南京江宁的某数控机床制造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的企业,目前公司60%-70%的业务量应用于航空航天技术,某知名大型客机飞机零部件机床就出自这里。

  受疫情影响,再加上进口原材料购买周期长、出货销售慢等原因,今年3月该企业急需一笔流动资金补充。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一直关注该企业融资需求,客户经理在专精特新科创企业贷款政策出来后,第一时间联系企业负责人,仅6一周时间就为企业审核通过了1200万元贷款,有效保证了企业有足够资金采购备货。

  南京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销售的本土企业,因疫情的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急需一笔资金购买原材料,保障生产运输。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得知后主动联系企业。经过调查了解,该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于是迅速开启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发放2000万元贷款。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累计发放专精特新专项贷款3.5亿元,较2022年初迅猛增长2.5亿元,真正以金融之力全力支持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规划。

  打出政策支持“组合拳”

  今年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疫情期间小微企业信贷投入力度,同时针对困难企业采取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续贷、展期等纾困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稳发展。

  张波经营一家西餐厅多年。疫情以来,餐饮行业反复受到影响,店内生意遇冷,资金周转暂时困难。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得知张波的困难后,第一时间联系客户,主动上门收集资料,了解情况确认客户符合该行延期还款政策后,为客户当场办理了延期还款。

  有了充足资金,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张波的餐厅经营持续好转,于2021年12月15日结清该笔贷款。他在结清贷款时感慨地说:“邮储银行在我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贴心和高效的服务令我十分感动,有这样的银行支持,我对餐厅经营充满信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未来,邮储银行南京市分行将继续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全面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落实落地,切实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篇五: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企业纾困政策措施

  首先,财政支持是企业纾困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企业的财政扶持。可以采取减税降费的措施,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此外,还可以通过补贴和奖励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恢复和发展。

  其次,金融支持也是企业纾困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提供低息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就业扶持政策,保持就业市场的稳定。可以提供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失业人员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可以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就业创业。可以提供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福利,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另外,产业支持也是企业纾困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可以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创新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经营困难。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企业创新和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可以提供研发经费的资助,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纾困政策措施是政府为了帮助企业渡过困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和经营,保持就业,维护经济稳定。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就业扶持、产业支持、创新支持和市场开拓等都是常见的企业纾困政策措施。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篇六: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心得体会发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储备,做好跨周期调节。会议指出,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问题,在用好已出台惠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和形势下。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双双回落。其中,制造业PMI今年以来已连续5个月小幅回落。非制造业PMI自2020年3月份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PMI的数据表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我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复苏态势仍然没有改变。虽然PMI指数有所下滑,但对比来看其仍然处于一个扩张的区间,并且这种趋势已经保持了18个月,根据当前情况预计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其次,需求端存在着明显的回落。包括疫情的反复以及汛情的影响,都让国内的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了一些影响。国内经济恢复不

  稳固、不平衡的状态还存在,再加上全球疫情的持续变化,也让外部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

  PMI的回落凸显出外部环境的严峻,包括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和外需的缩水都要求内需在未来承担更多。红塔证券的数据显示,我国原材料库存指数47.7%,未来将会进入一个被动的库存期,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政府逆周期调节和进一步扩大内需都是需要相关部门做的重点工作。

  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是外需困局的突破点。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用小微企业的发展来实现破局。

  前面已经提到,当前外部环境随着疫情的反复,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外需明显回落,而小微企业则可以从中寻求到突破口。比如,目前的原材料成本等变化大多体现在大宗商品上,而以“小而美”为特点的中小微企业受影响程度较低。跨境电商、贸易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点对点的“毛细血管式”服务反而让小微企业具有了外贸中的独特优势。

  小微企业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的关键衔接点。

篇七:为中小微企业纾困重在精准

  

  为企业纾难解困采访发言稿

  结合稳增长、保就业等目标,金融系统可以从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完善融资增信体系、不断强化中小银行能力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纾困政策的精准性。

  当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现金流吃紧,纾困、救急的贷款需求突出。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但仍需支付工资、租金等支出,亟待应急贷款以备周转;二是部分中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有一定新增信贷需求;三是受疫情影响,企业收入下降甚至中断,短期内的偿还贷款能力下降,压力增加,原有贷款需要展期、延期。

  这些特征表明,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且不同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为突出的餐饮、运输、旅游等行业,因停工停产情况更为普遍且持续时间长,这些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纾困需求更为迫切。

  为此,结合稳增长、保就业等目标,提高纾困政策的精准性,金融系统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用好这些工具,可以为特定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来源。

  要继续创新风险补偿、融资担保服务等政策,完善融资增信体系,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例如,在餐饮行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要不断强化中小银行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政策工具,夯实其资本基础、提升信贷能力,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更好地管控风险。此外,通过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机构还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中小微企业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开发,提升支持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