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决策研究】走生态之路 让旅游增效 加快推进XX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决策研究】走生态之路让旅游增效加快推进弥泉国有林场转型发展
近年来,常宁市弥泉国有林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省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认真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用开放理论、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改革后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林场基本概况
常宁市弥泉国有林场地处常宁市西南部,属南岭山脉余脉。距常宁市城区35公里,距衡阳市85公里,距省道214线5公里,距岳临高速5公里,交通便利。林场经营总面积8.39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7.22万亩,森林蓄积量1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9%,是衡阳市第二大国有林场。
1、林场的历史发展进程
1958年3月,经湖南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国营弥泉林场(1959年建立国营铜钟岭林场);1960年3月,由林场改为垦殖场;1961年11月,又由垦殖场改为林场;1973年,原国营铜钟岭林场搬至双河村;1980年,弥泉林场场部搬至立新村大湾亭子。
1995年湖南省撤区并乡,常宁市将原国营弥泉林场和铜钟岭林场合并为湖南省常宁市弥泉国有林场,将原国营铜钟岭林场所辖的狮园、塔山、鳌头三村划归塔山瑶族乡管辖,同时设立常宁市弥泉乡人民政府,形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场乡合一”的管理体制。2007年12月,以林场为基础,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铜钟岭省级森林公园。2009年9月,国家林业局批复设立湖南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2015年7月,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撤销弥泉乡,确定弥泉国有林场为正科级公益性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护林管理、生产经营、计划财务、社会事务股5个股室,下设方家桥、周家排、铜钟岭三个营林管理区。同时剥离林场代管村、医院和学校的社会职能,将林场原代管的四个行政村划归塔山少数民族乡管理。
2、林场的地貌、土壤及动植物资源
林场境内有天堂山、铜钟脑、青山土老、狮子脑等十几座主要山峰,群峰起伏。其中最高峰天堂山,海拔1263.7米。林场地貌类型属中山地貌。弥泉属中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寒冷期短,垂直温差较大,雨水充沛,光照富裕等特点。林场成土母岩为板页岩和浅变质砂岩,少部分花岗岩。土壤湿润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成垂直带分布。土层厚度多在50cm以上,土壤呈酸性,PH值一般5.0-6.5。适宜杉木、楠竹、杜仲、楠木、银杏、茶叶等多种树木生长。
林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1379种野生植物。青山土老一带上千亩的原始次生林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堪称弥泉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天堂山连片几千亩的杜鹃花林已为外界知晓,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观赏。境内已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这些植物是南方红豆杉、花榈木、穗花杉、银钟花、青檀、银杏、罗汉松、香果树、金荞麦、金毛狗、八角莲、樟树、紫茎、黄连等。位于立新村南江园的古银杏有近500年的历史,位于立新村河垄里的花榈木树有400岁高龄,位于狮园村的南方红豆杉已经历800余年的沧桑岁月。野生动物有14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8种。另外,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录的动物有24种,这些动物有花面狸、黄鼬、华南兔、穿山甲、红腹锦鸡、林麂、娃娃鱼等。
3、林场在生态经营实践中积累的几点经验
弥泉国有林场作为国家森林培育的示范区,从1958年建场至今,60多年的森林培育管护实践,让林场、林场职工及境界内林农积累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
一是有丰富的生态林营建经验。60多年的营林管护,一代一代人的星火相传,职工、林农在封山育林、林道布局、山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建设经验。近些年来,通过实施珍贵树种培育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林场经营已逐步由商品经营型向生态培育型进行转型发展,一改过去重点培育杉木、楠竹(用材林)的经营理念,逐步转向培育乡土珍贵树种和景观彩叶树种为主的生态林。林场造林一改过去的炼山整地造林为免烧山造林,旨在保护天然植物物种,注重培育多功能森林资源。
二是形成了一套实用的森林防火预防管理机制。林场由内到外积累形成了一套实用的森林防火预防管理机制:其对内的管理,首先是培养职工、林农良好的用火、防火习惯。村民清明节祭祖自备铁桶上山,冥纸、鞭炮放在铁桶里燃放,近年来,村民逐步改用纸花、植树祭祖;境内行政村将森林防火写入村规民约,村民日常耕种也非常注意野外用火;其次是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机制。林场在三个营林管理区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过往行人进行查验,从源头上予以控制;通过向境内村民、过往行人发放森林防火温馨提示卡片,时刻提醒村民、行人注意防火;通过建立巡逻机制,安排职工在全场范围内进行喇叭广播宣传森林防火常识和法律政策,确保森林防火意识深入人心;第三是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防火应急分队。紧急待命,随时扑灭发生的森林火灾火警。这支队伍同时承担着常宁市森林火灾扑救的随时调度。其对外的管理,就是建立护林防火护竹护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的清明节前,由我们林场牵头,召集组织林场周边的行政村负责人到林场召开联席会议,以保障林场周边森林资源的安全。林场通过由内到外进行森林火灾联防,做到了近五年之内境内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三是培育了一些天然景观。通过林场几十年的保护管理和职工、林农有意识的辛勤培管,为我们培育了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较高的森林景观。弥泉林场境内现有集中连片几千亩的杜鹃花林,有成片成片几万亩的竹林竹海,有上千亩集科研、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原始次生林。
四是有浓厚的助农惠农传统。建场初期,林场反映,由国家解决的统(定)销粮政策;林场全包干的提留上缴政策;民政低保补助;争取项目造林支持;为山区林农解决了生活之忧,经济之困。乡(场)党委、政府为鼓励山区多出人才而制定的教育鼓励政策,对林场职工、山区林农子弟考取大学实行助学资金奖励。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引领着山区林农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面貌的逐步变化。
五是引领山区林农致富的有益尝试。近几年,乡(场)党委、政府大胆尝试,通过租赁土地、提供宽松投资环境的方式,吸引投资开发商来弥泉投资开发山区特种种养和生态旅游业。像松青果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高山水果(甜柿、猕猴桃等),实行提供种苗让老百姓种,果实收摘实行保护价包销,既解决了林农的就业,又增加了林农的家庭经济收入;林场所在鳌头茶场由常宁市天堂塔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承包,引领当地林农投劳、投资入股,实行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经营,解决了林农的劳动就业;东江峡谷的投资开发,为林场旅游开发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旅游景点如花榈木的发现,猴子滩的开发,杜鹃花林的游客赏花等带动了弥泉山区农家饮食、旅游特色产品的兴盛。
二、弥泉国有林场改革的情况
与林场改革前相比,改革后,林场体制保障、管理面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经营理念实现转型。国有林场改革后,撤销乡镇机构,保留林场建制,剥离代管行政村、医院、学校,林场可以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森林经营管理之中,这非常有利于林场的长远发展。管理体制的转变促使了林场经营理念的转型。林场管理阶层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现代林业经营发展理念,按照******提出绿色发展三大理念: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以及《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林场发【2016】3号)精神,将林场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调整到生态发展、旅游开发上,注重培育多功能森林资源,创造多彩森林景观,打造景区、景点,实现生态资源共享。
2、职工福利得到保障。2015年国有林场改革,在***、省、市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林场职工工资于7月份纳入市财政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算,平均工资大幅度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原来停薪离职外出务工的60余名职工强烈要求回场上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逐步理顺。
3、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林场职工全员上岗,代管行政村完全剥离,林场领导班子得到调整,场乡合一管理体制退出弥泉的历史舞台,林场经营管理体制予以明确,林场管理方式势必发生变化。林场管理实行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将绩效工资与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实绩挂钩,严格奖罚制度,提升管理效益。林场根据经营性质,林场科学设置管理岗位,配足配齐护林管护岗位,合理划分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探索创新森林生态景观培育机制。
三、林场改革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林场改革后,制约林场发展的管理体制得以理顺,林场债务得以化解,林场经营性质明确定位,职工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林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但是,对加速促进弥泉林场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旅游增效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因素仍然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林场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通工班公路较少,林场场部、工班的办公房屋全部为石头、泥巴堆砌而成的瓦房;90%以上的工班房屋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已摇摇欲坠,甚至倒塌。林场内连接各景区之间的道路行走不畅,给部分分散景点的旅游线路组织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林场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缺乏消费购物健身娱乐等场所,减少了旅游效益。林场急需作为全市生态发展的重点,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范围,以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和生态旅游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加速“绿色弥泉、生态弥泉”的开发进程。
2、相关专业人才较缺乏。20年场乡合一管理体制的运行,20年林场务林人员的流离失所,20年林场各方专业人才培养的缺失,造成了林场当前生态、绿色发展管理人才的缺乏。
3、财政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林场作为正科级公益性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财政仅是保障了林场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实施生态经营,林木全面禁伐后,林场毫无其他经济来源,已根本没有财政发展资金投入到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林相景观改造、林场绿色发展和旅游开发建设上。财政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已严重影响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加速林场绿色发展、旅游开发的进程,更无从帮助解决山区林农的脱贫致富。
四、改革后林场的发展方向
******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要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实现弥泉跨越转型发展,最终还是要坚持走生态之路,让旅游增效。
一是推进旅游开发。加快改造林相景观,栽植彩叶植物,增加弥泉的彩色景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解决林场管理、旅游开发和职工生产、生活所需的水、电、路、通讯等问题;投资规划建设工班林道、公路、旅游公路及游步道;打造旅游景点,将罗市湖休闲垂钓,公主湖水上乐园,黄土坳观景瞭望列为重点打造对象;引导旅游产业平台发展。以开发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解决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通过国家、省在弥泉实施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倾斜项目资金,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景区、景点,吸引游客到弥泉来休闲旅游,提升弥泉人气指数;让旅游推动弥泉境内林农积极投身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山区林农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自觉开发建设休闲农家乐及森林人家,开发山区特色产品,化解山区林农就业难题,转变林农发展观念,实现山区林农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
二是尝试建立林场全域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弥泉作为生态功能区,实施全面禁伐后,应参照以前的国家统销粮政策,对林场、山区林农按人口、山地面积进行生态补偿,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解决林场及山区林农的生产、生活所需,一定程度缓解山林权属矛盾纠纷,切实保护好弥泉的森林资源免遭破坏,提升弥泉的森林生态质量。
三是制定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将林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派送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跟班学习、培训,以提升专业实践业务技能;同时把上级相关部门业务技术骨干请到弥泉来现场授课,现场讲授、培训相关业务技能,以实现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提升;根据林场生态、绿色发展需要,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弥泉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弥泉林场制定人才招录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生态保护、病虫害防治、规划、旅游开发等方面专业人才到弥泉工作,逐步优化弥泉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同时多关心弥泉的技术人才,为弥泉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宽松的品台,鼓励弥泉的技术人才积极工作,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
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多方宣传弥泉,为弥泉搭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平台和扶贫就业产业平台,给予立项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打造生态文化,开发生态产品;引进、扶持商业能人、龙头企业投资落户弥泉,开发茶叶、蕨、笋、瑶药、高山特色水果、林下经济等休闲经济及种养经济,引领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合理划分森林培育功能分区,分类培育森林生态资源,全面绿化弥泉的荒山荒地,增强弥泉的生态财政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