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篇)

时间:2023-05-04 13:1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长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规划和建设县、乡、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站),逐步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完善网格化工作考评体系,网格化建设管理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和9个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81个村(社区、作业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配齐配全网格信息管理员和单元网格管理员,实现了全县网格化全覆盖。全县共录入人口信息20.05万条,录入率达100%,家庭信息7.2万条,车辆信息3.3万条,网格事件1957件,收编社会面视频监控1882个。为进一步提高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效,日前,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了专项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基层网格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泰县网格化建设工作从2013年至今已有4个年头。从目前网格运行态势上看,还存在公共服务(志愿服务)方式匮乏、社会共治理念尚未形成、信息平台智能化管理薄弱、网下服务“最后一公里”存在盲区、群众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具体体现在:

  网格化服务管理宣传尚待强化。不少乡镇领导和部门领导还没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多数人认为建立网格化平台易,但动员群众融入和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难,对此积极性不高。有的乡镇干部对网格化服务管理持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认为这是“摆设”,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再加上目前绩效考评量化体系尚未成熟,因此基层领导干部主动参与和深化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明显。

  部门沟通协作尚待通畅。网格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运作,齐头并进,按各自分工狠抓落实。例如,县综治办担负着协调、组织和检查指导工作的职能,但在现实中却成为网格化平台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单打独斗;而组织部门的社区135、农村168等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宣传部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矛盾排查、纠纷调处以及社区矫正等系列综治维稳工作,迟迟未融入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此外,电信部门的网络平台运营维护与技术保障工作也还未跟上网格化服务需求。

  网格员队伍建设尚待加强。调研发现,当前全县网格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信息技术偏差、待遇偏少等“四偏”现象突出;二是村一级“网格业务”被包办代替严重,不少村网格信息全部由镇级网格员一手包办录入了事;三是村级网格员难以做到“专职专网”,目前村级网格员普遍由村两委或村管理员兼任,但在很多村实际上仅是挂名,服务和管理跟不上。

  网格动态巡查尚待监管。多数网格在党建、综治、司法、计生、民政等静态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基本完成后,对于突发事项、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社情民意的动态信息的排查、发现、上报和预警工作基本是空档,更谈不上达到便民、利民服务常态化。如对于出租房、流动人口的实时登记与注销、代理代办城镇农村的各类保险和救助、社区网格的特服热线、家政服务及便民呼叫中心、社区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建立。

  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实效

  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要落实“健全网格、强化管理,健全队伍、强化责任,健全运行、强化实效”的工作机制,加强面上统筹与点上深化,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共识,在运行管理上下工夫,在服务上取得实效。

  一是围绕“实战实用实效”标准求实效。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抓具体落实,精耕细作管理好这块社会治理“责任田”。要制定出结合本地实际、可操作性的工作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例如,旅游工作可以结合平安景区创建,加快推进“游、购、娱、吃、住、行”等要素入网,全面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全覆盖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网格信息平台;工业区则可针对外来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问题,在网格化管理(网格6633模式)的基础上,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为平安工

  业园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乡镇、村(社区)要把网格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在劳动就业介绍、供电供气供水、电讯网络、农村旅游开发、农副产品营销、农机具修理等与“三农”相关的社会组织中加入网格化服务内容,在网上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生产问题,形成社会各界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互动治理格局。

  二是确保“定网定人定责”求实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县、乡、村网格层级管理,确保网格化服务的责任制平台运行。各乡镇(场、区、办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高标准建设2~3个网格服务管理示范点,以点带面,在加强和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领域,提升服务实效;要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规划要求,“定网、定人、定责”,把光纤网络、电脑设备、办公设施和乡镇(场、区、办事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村(社区)平台工作人员等配齐配强配备到位;要按照网格化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及时对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社会纠纷问题及实有人口信息等情况进行采集、上报、更新,确保网格正常运行;要借助手机翼通、微信公众号、数字地图等先进手段,如期完成网格信息平台的建设任务,切实发挥信息平台主动、快捷的服务功能,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领域。

  三是解决网格员“四偏问题”求实效。首先,要拓宽视野选贤任人,配齐配强村级网格管理员。可以从比较年轻、文化程度高、熟悉电脑操作、文字基础与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村(社区)

  “两委”、“大学生村官”、村计生管理员、财务专管员等村务管理人员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当中选配网格管理员,并切实解决网格员能“上”的问题和待遇偏低问题。其次,对于因人事变动等各种情况而不在岗的、工作不合格或不配合的网格管理员,要及时调整;要建立网格管理员工作业绩考评制,奖优汰劣,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网格员待遇问题,充分调动积极性。第三,要定期开展网格员培训,不断提高网格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还可通过组建网格员QQ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答疑解惑,提高网格员队伍素质。

  四是在加强网格化宣传和引导上求实效。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村社区要在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等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公布网格责任人(网格员)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管理服务职责等信息,让群众知道出事向谁报、有事找谁解决,让群众主动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好网格平台的群众基础。村、社区要向每个居民(群众)发送网格服务倡议书信,向每个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服务联系卡,网格员要做到随身带网格联系卡、民情记录本、手机翼通等,有事没事常在格中走一走,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学会与居民良好沟通,营造浓厚的网格服务氛围,更好地提高群众对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多管齐下,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各级党委要用“三比三看”的工作态度和力度,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回应百姓所期盼,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

  注重从三个方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一是创立《网格民情快报》,强化网格平台每日巡查机制。县级网格中心网格员每日要登录网格平台,浏览查阅平台内各乡镇(场、区、办事处)上报的基础信息和网格事件,进行收集、筛选、汇总后编制《网格民情快报》,呈报县领导审阅、审批,为领导工作决策提供现实依据。二是定期召开网格工作例会。如季度分析会、半年总结会等,总结近期工作,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三是定期检查村级网格员民情日志记录情况,加强日常工作落实,要下沉到网格中走访民情、排查问题、及时通报,以形成有力的督查模式。

  其次,要抓住服务这一环节提高管理水平。要广泛开展创“四项优化”活动:一是优化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按照“一岗多责、结对互补、一组多格、综合履职”原则和“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前后台互动,AB岗互补”的工作模式,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健全网格平台;二是优化职能,提高服务实效,优化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村(社区)机构人员服务职能,使网格员真正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政策

  宣传员、民情收集员、信息采集员、事务代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维稳信息员;三是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建立网格员

  “一日双巡、错时服务”工作机制,对不能现场处置的问题进行“上网分流处理”,优化网格办理流程,倒逼政府各职能部门“围着基层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四是优化培育,增强树立典型意识,积极打造和培育农村网格特色,发现典型并总结推广。

  第三,要突出地方特色提高管理水平。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网上110”。提高管理水平需要突出地方特色,一要以网格为依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为群众释疑解惑,预测预防各类安全隐患;二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将辖区单位工作人员吸纳到社区网格中参与服务管理,以形成统一完善的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综合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三是要突出平安综治这个重点,充分利用城乡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力量,开展村(社区)义务巡逻,实现对村(社区)社会稳定的应急处置机制。例如不少乡镇开展了群防群治活动,汇集群众自行安装的监控探头,为各类案件的侦破、为建设平安乡镇、村(社区)提供了力量支持。■

篇二: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格化管理”模式?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近期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城市社会管理的改?创新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以数字城市建设、政府社会治理的技术化和城市管理体制变?为核?的“?格化管理”治理?式已经逐步在全国推?。虽然“?格化管理”虽然已被政界和城市管理界看作是?种新的社会治理?略,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些有待商榷的地?。?、“?格化管理”模式的来由从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时起,在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构建的过程中,社会形成了“国家——单位——个?”三个层级的“总体性社会”治理结构。“国家—单位—个?”模式是?种纵向联结动员和控制机制,即单位成员依赖于单位组织,单位组织乃政府实施社会动员和控制社会的组织?段。在这种机制之下,城市“社会管理”问题被最?限度地弱化了,因为单位制度凭借其“合?性”特点,将政治、经济、社会、?化诸要素结合在?起,构成了资源分配和社会整合的封闭堡垒。以政府机关和企事业组织为核?的“单位”始终居于社会的“中?地位”,?量的社会事务基本上都由单位??办理,形成了“单位办社会”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的主导思想?配下,延续了30多年的单位制度开始发?变?。在?系列??度的改?措施推动下,以单位为核?的“蜂巢社会”不可避免地?向解体,在单位之外出现了庞?的“?由职业者”和“?正规就业群体”。单位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属物?遭到批判和抛弃,长期居于国家和民众之间的“联结纽带”—“单位”开始?向消解。政府城市管理的压?空前加?。?对压?,政府必须寻找新的?法和管理运?模式,以应对?趋复杂的城市管理难题,实现由“总体性?配”向“技术治理”的转变。?格化管理正是作为城市治理的?种创新?法应运??的。?、“?格化管理”模式的运?情况当前,我国?部分的“?格化管理”模式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管理辖区内,以1万平??左右区域为基准划分单元?格,建??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事件实施管理,实现市、区、专业处置部门和?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推??格化管理,其?的在于打破以往?政部门条块分割、各?为政、推诿扯?、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步下放事权,构建?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意义上,“?格化”的核?并?仅仅是增加?级更?的基层管理单元,?是改写了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构造。伴随着城市管理的复杂化及任务量的加?,使得?政科层体系?临巨?的管理压?,不得不主动努?推动??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格化主要是将城区?政性地划分为?个个的“?格”,从?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了“?格”这?新的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到2005年后,?格化治理术发?了?些值得注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格化治理开始与以“维稳”为主要?标的社会管理体制改?相结合,其应?范围不断扩?,开始扩展到党的建设、?会、妇联等领域,并延及其他?业的管理,“?格”开始作为社会管理的?个重要层级?发挥作?。三、“?格化管理”模式?临的困难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基层?作?员,发现在我国?格化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作局限,笔者所接触的“?格化管理”?作情况主要应?于城市社区之中,因此本?的讨论范围默认为城市社区):?是各?格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地区在运?和推?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加上?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预、组织形式上?政?彩浓厚,难免产??些问题。特别是?些?中城市或特?城市地域?积?,??众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组织多元,城市核?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差异,社会治理任务

  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差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各区域在?格化管理的过程中?般很难照顾到区域??特点。?是?格化管理?标存在偏差。?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式?法的创新,?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标。过于寻求?具性?法的创新应?,简单呆板的管控,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治?作带来了负?效应,使?格化管理的?作重?集中于维稳、计?、办证等琐事上。三是基层筹资渠道有限。?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络等,?且社区??的党建、治安、计划?育、卫?医疗、?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员及培训等诸多?作均需要配套资??持,但基层尤其是社区?级??筹资能?有限,各个城市经济?平参差不齐,状况各异,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当前?格化管理的资?仍主要依靠政府投?,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收?和积累在资?来源中只占很?的?例,?社区?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这势必加?地?政府的财政压?。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量?泛参与,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从?提?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在实际的?格化管理中,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仅依靠?政命令和简单宣传,?法充分调动居民?泛参与社区?治的积极性。随着社区?作?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些年轻的社区?作者对社区?作热情不?、信?不?,使他们难以全??投?到社区?作中来,进?使整个?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四、完善?格化管理的措施?是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作格局。??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主权,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治?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泛参与社区?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是因地制宜推进?格化管理。建议由县级政府主导各个社区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格化管理的可?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发达、??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范、引领作?,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格化管理的改?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平较?,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觉投?社区?格化管理?作。三是拓宽资?筹集渠道。对于市场有能?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要果断放?,对于不愿投?或能?不?的?政府组织要适时进?引导性资?投?,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建?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社区??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泛吸纳社会闲散资?,不断增强社区?我积累和资?募集能?。四是加强?格化管理信息?络建设。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个统?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投?,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作?员、?格管理?员的分?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五是加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社区?作者、?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格化管理?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作经验的社??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学?加?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员专业化?作梯队建设,建?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社区?格化管理职业化?平。

篇三: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社区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阜康市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虽然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当前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组织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网格的划分及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社会经济成分、生产方式、利益分配模式、就业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集居到社区,社区的人员构成日益复杂,承担的服务管理职能日益繁重。社区人口的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网格”内人员构成和工作量的不断变化,这对“网格”的及时调整划分、联络服务人员的配备、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机制保障等提出了新要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经常化、精细化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目前社区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在社会职能转换过程中,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分配到社区,加之事权下放、“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还没有相应建立,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不断涌向社区,致使社区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社区行政类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使广大社区干部深入“网格”、深入群众,搞好管理与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受限,从根本上弱化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特别是与“网格”管理服务经常性、精细化的要求形成了矛盾。

  (三)社区

  “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及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在

  城市扩容、小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等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社区的调整设置还不能及时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致使社会管理出现空白点和薄弱点。由于受党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网格”无法建立党的组织,特别对一些“两新”组织和商业门店等不能有效覆盖。部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突出,对“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领导、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发挥不够。“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能定位还不明晰,普遍存在工作任务不明确、活动开展不正常、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四)个别社区干部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构成相对复杂、结构还不尽合理,从人员身份看由在编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街聘民选干部和机关下派干部等几部分构成,从年龄、知识和性别结构看以

  40岁以上、中专以下、女性为主体。社区干部的参差不齐导致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高,这与新时期社区工作的创新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部分社区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网格化”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的本质认识不清、概念模糊,与“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新要求存在差距;部分社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服务意识不强,认为推行“网格化”是额外负担,疲于应付,极大地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五)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社区的人员保障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百户一人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社区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区的经费保障还不到位,“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成立后,仅靠社区现有的经费无法满足活动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以及社区阵地逐步扩大后

  水电暖等费用的不断增加,使社区经费更趋紧张。社区阵地保障还需加强,个别阵地危旧狭小,没有居民活动场所。制度机制保障还不完善,“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分片包户干部与“网格”的紧密衔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书记,楼道(巷道)长、信息员“两支队伍”的激励保障、监督考核、教育培训等机制还不健全,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对策及建议

  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强化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按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推动“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水平。

  (一)科学划分网格。健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使所有区域管理服务无空白,是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以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建立的居民台账为基础,经常性组织社区干部对社区内居民、单位等构成情况进行详细摸排,始终做到情况准、动态明。充分利用摸排结果,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使“网格”覆盖到社区所有居民群众、属地管理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以及所有商业门店等,实现“网格”管理无缝对接,切实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薄弱点。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确保每个“网格”规模大小相当、服务的居民群众相当、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相当。要从“四知四清四掌握”工

  作机制中推进“一口清”、巩固“知晓率”的角度出发,研究“网格”的划分,“网格”确定后,原则上不易再做大的调整,以确保分片包户的固定性和“知晓”情况的连续性。社区居民增加的,可视数量情况,通过每新增100户增加一名工作人员或重新设置社区等方式予以解决。

  (二)健全组织体系。推进党组织设置创新、健全党的组织网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一是要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并在每个居民小区的楼栋(巷道)或单元建立党小组,切实形成社区党总支(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巷道)或单元党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构架;仍为党支部的社区,要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全部建立党小组,切实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两级组织构架,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结合“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党组织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物业公司、商铺店面集中区和建筑工地等延伸工作,努力实现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覆盖,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全部纳入社区党(总)支部,归入相应“网格”进行管理,并帮助建立群团组织,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网格”与“商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近、业务相关、关系相连”的原则,在一些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多、集贸市场多、个体商业门店多的商业型“网格”,积极开展餐饮、娱乐、医药超市、美容美发、综合服务等行业商会组建工作,并依托“网格”建立各类行业商会党组织。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量化目标,大力推进“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规范化建设。“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要在开展好

  正常的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上明确职能、发挥作用。要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为依托,切实强化直属党员、在职党员的带动作用,全面开展“网格”党员亮身份、先锋岗、责任区、奉献日、联帮带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立足“网格”,在楼栋院落、生产生活区域作表率、树形象,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延伸工作触角。确保党的工作延伸覆盖“无盲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对因受党员数量等限制,暂时不能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网格”,由社区党组织统管,实现组织全覆盖;并通过强化包片干部联系、发挥在职党员、楼栋(巷道)、单元长作用等,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注重做好在社区居民、楼栋(巷道)和单元长、信息员、个体从业者等群体的先进分子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切实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建创造条件。二是针对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难的实际,将承担分片包户任务的社区干部(网格联络服务员),全部确定为本“网格”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切实实现每个属地管理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都有专人指导的目标。三是全面拓展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和部门联系(包扶)社区工作,将辖区单位和联系(包扶)部门责任进“网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一些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重点人员多、困难群体多的“网格”,强化联系包扶,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做好维护稳定、帮扶救助等工作,并纳入部门、单位党建工作考核,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将在职党员按居住地全部划归相

  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进行双重管理,8小时外参加所在“网格”活动,就近就便联系服务群众、发挥模范作用,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实现双监督的管理机制。四是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的作用,大力整合“网格”内各类维稳资源,强化与维稳专门力量、信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防线。健全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加大重点“网格”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力度,认真研究制定“以房以证以业管人”的有力措施,确保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牢管好。建立与专业维稳力量更加紧密、顺畅、高效的工作衔接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公安派出所对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双向管理、双向考核”机制,确保社区民警真正下沉到社区、深入到“网格”开展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物业管理企业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党组织的领导,把物业管理企业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情况,作为服务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共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大信访工作格局,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制定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组建常备、预备工作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定期开展演练。

  (四)提升服务水平。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一是以“网格”为依托,根据“网格”内单位、居民等构成情况,按照“一网格一特色”的要求,努力打造单位型、服务性、文体型、维稳型、养老型等特色“网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切实增强实效性。结合特色“网格”服务工作

  需要,进一步明确“网格党组织服务重点,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网格”内各类人力资源,大力开展“组团式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支持和鼓励居民成立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体科普组织以及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开展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主体多元、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强化社区服务与政务服务的有机衔接,将社区代办点延伸到所有“网格”,明确代办项目,细化办事程序,健全保障制度,实现居民申请办理事项“一条龙”办理。继续深入落实昌吉州党委《关于在街道(城镇)社区全面开展“六民”服务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拓宽领域,提升质量,大力实施便民利民、扶危助困、帮助就业、文体娱乐等服务项目,精心打造爱心超市、党员互助金、居家养老、乐老托小、大管家服务社等一批“网格”特色服务品牌,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壮大“网格”志愿者、义工等服务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服务认证制度,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形式、壮大力量。加强与“网格”内服务网点、机构的联络,开通服务电话,制作便民利民联系卡,帮助居民做好文体娱乐、家政服务、商品派送、急诊救护、代缴费用等方方面面的服务,让居民时刻感受到便利。

  (五)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强化人员、经费、阵地、机制等基础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证。一是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要高度重视“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队伍建设,采取从是党员的包“网格”社区干部中确定,从“网格”内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退休党员、居民党员

  中推选等方式予以选配。建立“网格”与分片包户工作有机衔接机制,每个“网格”至少明确1名社区干部作为“网格”联络服务员,与“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负责、统筹受理“网格”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各类事项,切实形成“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社区经费保障体系。要增加“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经费,既可由财政予以保障,也可通过适当增加社区办公经费的方式予以解决。要落实“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以及楼栋(巷道)长和信息员专项补助经费,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阵地保障。要采取网格内单位资源共享、租借、新建等办法,协调解决好“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场所问题,使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参加活动、享受服务。“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场所可通过与物业公司、辖区单位资源共享等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依托社区阵地综合利用。四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考核机制,将“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作为县市委综合目标考核,以及社区党建工作专项考核的重要项目,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汇报履行职责情况的重要内容,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社区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局面。建立争优机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总结推广工作中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选树表彰先进“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和先进个人,抓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培训机制,将网格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与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等培训统筹安排,坚持每年对

  “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以及社区党员进行集中轮训,并加大外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篇四: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名称:社区管理与服务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2BAK27B02)。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标签: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社区服务站87931个,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高

篇五: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衡水市杨树社区作为较早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城市社区之一,在管理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也出现了社区成员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政府定位不清、社区利益机制缺失以及社区居民归属感的缺失所导致。杨树社区所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居民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标签: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基层政府;居民参与

  网格化管理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随后,201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再次指出要加强网格化管理,并将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衡水市杨树社区自2012年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治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解決。对杨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杨树社区自身在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其他地区网格化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杨树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成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社区成员对网格化管理认识不清,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管理模式,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参与方式。但是,从杨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实来看,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网格化的管理缺乏基本的认识,对待网格化的管理态度也相对比较冷漠,甚至部分网格管理人员也对网格化的管理存在问题。目前杨树社区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仍然以被动的参与为主,当社区举行活动时,活动的相关事项由社区工作人员安排,居民只是被通知什么时候参加。整体上而言,社区居民包括部分网格化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之中,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意识明显滞后于网格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社区成员参与渠道存在不畅

  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社区成员参与渠道仍然不畅通。虽然衡水市杨树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社区成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渠道仍然存在不畅通的情况。在社区日常管理过程中,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之下,社区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仍然将自己作为基层政府的一部分,对于居民反映的相关问题时常不能够及时地给予回应,甚至存在居民与社区网格管理者失联的情况。例如,在社区公共事务的日常管理中,当社区成员遇到乱堆放垃圾无人处理、存在危险性物品等问

  题时,由于牵涉到多方利益主体,网格管理人员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回应居民的利益诉求,或者通过制度漏洞将本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进行推诿,严重阻碍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三)社区成员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

  社区成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结构失衡。社区治理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事务,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加。但是从杨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来看,社区成员主体结构严重失衡。就年龄阶层来说,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是老年人,小学生也会在假期阶段参与其中,社区的中青年的参与则相对不足;就性别比例来说,参加到社区管理的以女性居多,男性则相对的参与不足;就受教育程度来说,一般学历低的社区成员参与次数较多,而学历相对较高的成员则参与意愿较低;就是否在职人员来说,在职成员并不是很积极地参与其中,而非在职的社区成员则参与社区管理与活动的次数更多。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缺乏制度建设以及自身定位不当,使居民参与率降低

  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下,杨树社区的居民参与较之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参与制度以及相关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没有实现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由于衡水市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区居民对居民参与的途径、方式以及相关程序等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没有相关制度、机制的保障,社区居民也就会失去参与的方向,当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事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无法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可以说参与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居民参与率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政府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定位不当,导致社区网格化管理独立性缺失也是影响居民参与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杨树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时间不长,政府仍然还存在较多干预,社区的很多事务都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比如社区举办活动的资金要由政府来拨款,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府在社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对网格化的管理认识不深,只是将其作为形式,并没有深入贯彻实施。这些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参与热情,进而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社区缺乏利益机制以及资金不足,使居民参与率降低

  社区利益机制的缺失也造成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不足。在网格化管理中,居民会从事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务,例如,在杨树社区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比较高,这是因为他们的健康、娱乐与社区活动场所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工作的社区居民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工作获得利益、福利、医疗保险等,他们与社区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使得他们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事务管理中,这也会影响成员参与的主体结构失衡。

  社区的居民参与需要资金支撑,杨树社区缺少自己募集资金的渠道,不管是在社区网格化中选举委员还是举办相关活动等,都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即使社区想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其中,有时也会因为没有资金而不得不取消。因此,社区在举办活动时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问题,如果上级部门拨款,则这项活动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反之其可行性就较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参与水平。

  (三)居民自身缺乏主体意识和归属感,导致其没有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居民的主体意识是社区成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的内在动力。近些年来,随着杨树社区开始为居民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居民与社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但这只是社区单方面的行为。居民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体制以及“单位意识”的影响下转变出来,社区服务主体的“社区意识”没有良好地建立起来,居民对于自身在社区中的权利与义务也不是很清楚。这种主体意识不强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造成了居民参与率相对较低。

  归属感是社区成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的另一个内在因素,社区成员归属感不强造成了部分成员没有参与到社区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长期的居住环境的影响,使得社区居民习惯于认同家庭,对于网格化管理这个新出现的事物比较陌生,社区居民只是被动参与其中。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杨树社区的居民也逐渐流动,也有一小部分是外来人口,这些都导致了部分社区成员对社区没有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三、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基层政府完善参与制度,正确定位自己角色

  政府要完善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要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居民参与的法制建设,首先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杨树社区的自治地位,给予其更大的权力。其次,政府部门,尤其是区级政府要制定网格化管理中居民参与的法律法规,确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途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的参与程序等,使社区居民知道怎样参与、如何参与,保证居民参与的合法性。

  政府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一方面,区政府部门应该在“有限政府”理念的指引下,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理顺好与杨树社区之间的关系,在把职能下移的同时也应该给社区更多的权力,防止社区无权办事;另一方面,对于河西街道办事处来说,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理顺自己与杨树社区之间的角色定位,知道自己应该管理哪些事务,哪些事务又是放手让社区去做的,逐步建立起“工作主导、业务指导、财力支持”的新型工作关系。

  (二)社区要完善社区成员参与机制,拓宽社区成员参与渠道

  完善社区成员参与机制。首先,推进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目前杨树社区的志愿者组织主要有寸草心志愿者之家、社区健康保健公益岗位等,志愿者组织

  不论是数量还是成熟程度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发展志愿者组织,可以推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基层民主建设。其次,杨树社区可以依托网格化的管理,建立居民—楼长—网格管理人员—社区委员会的社区参与机制,居民可以把相关问题反映给楼长,楼长再向上反映。传递信息时也比较方便,可以使社区居民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

  拓宽社区成员参与渠道。首先要拓宽居民参与的领域,目前杨树社区居民参与主要限于娱乐活动等方面,杨树社区居委会应该从居民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探索出一些其他的领域。其次,要扩大居民的知情权。杨树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听证会、信息平台等把相关信息告诉居民,引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再次,拓宽居民参与的途径。杨树社区除了通过居民热线、召开楼长会议等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居民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使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发挥出网格化管理的动态化功能。

  (三)社区居民要树立参与意识,提高自身参与能力

  社区居民要提高参与意识。首先,通过合理的渠道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使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当中。比如杨树社区曾经举办过关于消防知识的讲座,使社区成员深刻地意识到消防的重要性。只有当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参与社区管理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其次,社区居民要培养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切实感受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使自身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最后,杨树社区可以通过座谈、授课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授相关方面的知识,使居民了解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更好地参与到社区管理中。社区居民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同时经验也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从社区的利益出發,发挥出居民参与的重要作用。

  衡水市杨树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既解决了自身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为其他城市社区网格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但衡水市杨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并不具有普遍性,对于其所取得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还需要辩证地加以对待,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庆国.“村改居”社区治理的评价与建议”——基于256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

  [2]何瑞文.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困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篇六: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XX社区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阜康市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虽然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当前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组织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网格的划分及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社会经济成分、生产方式、利益分配模式、就业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集居到社区,社区的人员构成日益复杂,承担的服务管理职能日益繁重。社区人口的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网格”内人员构成和工作量的不断变化,这对“网格”的及时调整划分、联络服务人员的配备、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机制保障等提出了新要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经常化、精细化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目前社区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在社会职能转换过程中,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分配到社区,加之事权下放、“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还没有相应建立,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不断涌向社区,致使社区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社区行政类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使广大社区干部深入“网格”、深入群众,搞好管理与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受限,从根本上弱化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特别是与“网格”管理服务经常性、精细化的要求形成了矛盾。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及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在城市扩容、小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等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社区的调整设置还不能及时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致使社会管理出现空白点和薄弱点。由于受党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网格”无法建立党

  的组织,特别对一些“两新”组织和商业门店等不能有效覆盖。部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突出,对“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领导、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发挥不够。“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能定位还不明晰,普遍存在工作任务不明确、活动开展不正常、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四)个别社区干部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构成相对复杂、结构还不尽合理,从人员身份看由在编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街聘民选干部和机关下派干部等几部分构成,从年龄、知识和性别结构看以

  40岁以上、中专以下、女性为主体。社区干部的参差不齐导致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高,这与新时期社区工作的创新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部分社区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网格化”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的本质认识不清、概念模糊,与“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新要求存在差距;部分社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服务意识不强,认为推行“网格化”是额外负担,疲于应付,极大地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五)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社区的人员保障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百户一人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社区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区的经费保障还不到位,“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成立后,仅靠社区现有的经费无法满足活动的需

  要,特别是随着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以及社区阵地逐步扩大后水电暖等费用的不断增加,使社区经费更趋紧张。社区阵地保障还需加强,个别阵地危旧狭小,没有居民活动场所。制度机制保障还不完善,“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分片包户干部与“网格”的紧密衔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书记,楼道(巷道)长、信息员“两支队伍”的激励保障、监督考核、教育培训等机制还不健全,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对策及建议

  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强化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按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推动“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水平。

  (一)科学划分网格。健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使所有区域管理服务无空白,是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以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建立的居民台账为基础,经常性组织社区干部对社区内居民、单位等构成情况进行详细摸排,始终做到情况准、动态明。充分利用摸排结果,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使“网格”覆盖到社区所有居民群众、属地管理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以及所有商业门店等,实现“网格”管理无缝对接,切实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薄弱点。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确保每个“网格”规模大小

  相当、服务的居民群众相当、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相当。要从“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推进“一口清”、巩固“知晓率”的角度出发,研究“网格”的划分,“网格”确定后,原则上不易再做大的调整,以确保分片包户的固定性和“知晓”情况的连续性。社区居民增加的,可视数量情况,通过每新增100户增加一名工作人员或重新设置社区等方式予以解决。

  (二)健全组织体系。推进党组织设置创新、健全党的组织网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一是要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并在每个居民小区的楼栋(巷道)或单元建立党小组,切实形成社区党总支(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巷道)或单元党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构架;仍为党支部的社区,要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全部建立党小组,切实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两级组织构架,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结合“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党组织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物业公司、商铺店面集中区和建筑

  工地等延伸工作,努力实现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覆盖,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全部纳入社区党(总)支部,归入相应“网格”进行管理,并帮助建立群团组织,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网格”与“商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近、业务相关、关系相连”的原则,在一些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多、集贸市场多、个体商业门店多的商业型“网格”,积极开展餐饮、娱乐、医药超市、美容美发、综合服务等行业商会组建工作,并依托“网格”建

  立各类行业商会党组织。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量化目标,大力推进“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规范化建设。“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要在开展好正常的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上明确职能、发挥作用。要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为依托,切实强化直属党员、在职党员的带动作用,全面开展“网格”党员亮身份、先锋岗、责任区、奉献日、联帮带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立足“网格”,在楼栋院落、生产生活区域作表率、树形象,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延伸工作触角。确保党的工作延伸覆盖“无盲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对因受党员数量等限制,暂时不能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网格”,由社区党组织统管,实现组织全覆盖;并通过强化包片干部联系、发挥在职党员、楼栋(巷道)、单元长作用等,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注重做好在社区居民、楼栋(巷道)和单元长、信息员、个体从业者等群体的先进分子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切实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建创造条件。二是针对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难的实际,将承担分片包户任务的社区干部(网格联络服务员),全部确定为本“网格”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切实实现每个属地管理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都有专人指导的目标。三是全面拓展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和部门联系(包扶)社区工作,将辖区单位和联系(包扶)部门责

  任进“网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一些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重点人员多、困难群体多的“网格”,强化联系包扶,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做好维护

  稳定、帮扶救助等工作,并纳入部门、单位党建工作考核,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将在职党员按居住地全部划归相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进行双重管理,8小时外参加所在“网格”活动,就近就便联系服务群众、发挥模范作用,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实现双监督的管理机制。四是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的作用,大力整合“网格”内各类维稳资源,强化与维稳专门力量、信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防线。健全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加大重点“网格”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力度,认真研究制定“以房以证以业管人”的有力措施,确保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牢管好。建立与专业维稳力量更加紧密、顺畅、高效的工作衔接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公安派出所对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双向管理、双向考核”机制,确保社区民警真正下沉到社区、深入到“网格”开展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物业管理企业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党组织的领导,把物业管理企业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情况,作为服务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共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大信访工作格局,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制定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组建常备、预备工作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定期开展演练。

  (四)提升服务水平。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一是以“网格”

  为依托,根据“网格”内单位、居民等构成情况,按照“一网格一特色”的要求,努力打造单位型、服务性、文体型、维稳型、养老型等特色“网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切实增强实效性。结合特色“网

  格”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网格党组织服务重点,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网格”内各类人力资源,大力开展“组团式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支持和鼓励居民成立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体科普组织以及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开展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主体多元、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强化社区服务与政务服务的有机衔接,将社区代办点延伸到所有“网格”,明确代办项目,细化办事程序,健全保障制度,实现居民申请办理事项“一条龙”办理。继续深入落实昌吉州党委《关于在街道(城镇)社区全面开展“六民”服务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拓宽领域,提升质量,大力实施便民利民、扶危助困、帮助就业、文体娱乐等服务项目,精心打造爱心超市、党员互助金、居家养老、乐老托小、大管家服务社等一批“网格”特色服务品牌,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壮大“网格”志愿者、义工等服务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服务认证制度,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形式、壮大力量。加强与“网格”内服务网点、机构的联络,开通服务电话,制作便民利民联系卡,帮助居民做好文体娱乐、家政服务、商品派送、急诊救护、代缴费用等方方面面的服务,让居民时刻感受到便利。

  (五)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强化人员、经费、阵地、机制等基础保

  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证。一是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要高度重视“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队伍建设,采取从是党员的包“网格”社区干部中确定,从“网格”内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退休党员、居民党员中推选等方式予以选配。建立“网格”与分片包户工作有机衔接机制,每个“网格”至少明确1名社区干部作为“网格”联络服务员,与“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负责、统筹受理“网格”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各类事项,切实形成“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社区经费保障体系。要增加“网格”党支部(党

  小组)活动经费,既可由财政予以保障,也可通过适当增加社区办公经费的方式予以解决。要落实“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以及楼栋(巷道)长和信息员专项补助经费,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阵地保障。要采取网格内单位资源共享、租借、新建等办法,协调解决好“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场所问题,使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参加活动、享受服务。“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场所可通过与物业公司、辖区单位资源共享等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依托社区阵地综合利用。四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考核机制,将“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作为县市委综合目标考核,以及社区党建工作专项考核的重要项目,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汇报履行职责情况的重要内容,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社区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局面。建立争优机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总结推广工作中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选树表彰先进“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和先进个人,抓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培训机制,将网格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与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等培训统筹安排,坚持每年对“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以及社区党员进行集中轮训,并加大外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