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10篇

时间:2023-05-01 17: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崇高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去感染学生,如同在师范读书时的那句校训:学高为师,身正是范。通过师德教育活动学习、交流,剖折和整改,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工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爱岗敬业,忠于教育事业

  选择教师职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因此“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是我紧记的,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是我要做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恰恰就是不平凡。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也就有了动力。

  三、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热爱学生不仅是人民教师道德的一个标志,而且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标志。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老师必须具备的学生观。教师热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形成学生的良好情感,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要

  热爱学生。做为班主任,应该更好的了解、爱护学生。只要我知道的,我力所能及的,我都管。学生闹矛盾,我给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说服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并改正错误。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材施教,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不但要在教学和工作中遵纪守法,而且还要肩负起教育学生识法、懂法、守法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运用生动的现实例子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懂得法制的重要性,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其为教师的关键。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会逐步丧失。到那时学生对你已没有信心可言,对你所教授的学科也不可能再有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随着美术课程特别是拓展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仍有许多能力目标把握不住,钻研得还不透彻,上起课来有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他不同于其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总之,我认为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仍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回顾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我对教师师德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是教师个体成长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其它行业的浓厚的商业气息而使教师这个职业沾染铜臭味儿,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堕落而放弃自己的追求、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感要加强。

篇二: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呼唤着新型的教师,新型的教师有新的要求,“博爱”、“亲合力”、“创新性”、“人文性”正是教师应对新形势发展的最具有力的武器。

  [关键词]

  素质

  创新

  改革

  人文性

  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轨,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新时代呼唤着新型的教师。我个人认为,新时代的教师至少必须拥有以下素质。

  一、博爱

  对学生有爱,才会产生责任感,才会产生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动力。这种爱,尤其应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未完全建立独立健全人格的中学生。爱一个人不光爱他的优点,同时也包括爱他的缺点,所以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学会宽容,又有什么样的学生是一无是外,无可

  救药了呢?教师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

  二、亲合力

  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更是我们的老师。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权利经常摆出一副权威的派头,让学生低着头盲目地崇拜呢?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有自己创新见解的学生反而是我们现代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接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不以虚

  言欺骗学生,完全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而不是过去的盲目崇拜。这些都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合力,能和学生溶为一体,象朋友似的交往,象亲人般的接触。当然,在现代的社会大环境中,这种转变还有一定的压力,因为它暂时未能得到所有家长和学校领导甚至学生本人的认同,但是它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与其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为何不勇敢地走在最前面呢?

  三、创新性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新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教师要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相信自我,直至超越自我。教师个人更不应只满足于做一教书匠,而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是否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是否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求知要求。否则哪怕有30年的教学经验,或许也只是3年经验的简单重复,教学方法总是老一套,授课缺乏新意,课堂了无生趣。“课程标准”的提出,正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一次反思和高整的绝好机会,因为它只规定了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却并没有规定采取何等的方法去达到这些要求,这正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探索,去体验的领域,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并实施一套与此相匹配的教学措施。这才是一个对学生对教育事业负责任的态度。

  四、人文性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只是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

  对自己的潜能的挖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篇三: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教师的四个要求

  1.坚定理想信念。从古至今,教师都是人类发展的工程师,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指明灯,可以说教师个人素质与品德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未来,这个一点都不为过。新时代教师要充满理想与信念,同时也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学生心中撒下梦想的种子,这样民族与时代的发展才有希望,国家才能变得更加富强。

  2.不断提高道德情操。教师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个人道德与品行发展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资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情操,提升个人品质与人格素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明礼诚信,尊老爱幼。

  3.掌握扎实的教学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知识与内容也纷纷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扎实的教学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多抽出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4.永远保持仁爱之心,这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基础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要给予帮助,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听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和老师教的课程感兴趣,最终化为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篇四: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摘要: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都很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和崇拜,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作为未来祖国人才的培养者,合格的教师应符合怎样的标准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要求,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合格教师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__)03-0069-02小时候有个梦想:"长大了要当老师",所以会经常手拿粉笔,在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的小黑板上写写画画;长大了真的当了老师,才明白当一名合格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记得刚进北航教书的那一年,收到人事处这样一条短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果说以前还没有认识到这份职业的神圣,在那一刻,我就全然明白了。的确,这份职业是需要每个从事的人带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做的。在我看来新时代下合格教师的标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德才兼备",具体说来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自身修养良好,三观正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是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要求。"做事前先学会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人师表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工作中利于不败之地。试想,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老师,即使学问再高、名气再大,最后还只是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怎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人人敬仰的好老师呢?

  首先,要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方阵和政策、不做危害国家和民族的事、不向社会恶势力低头,有一颗博爱之心,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其次,从小事做起,身边的事做起,所谓"言传身教",教师平时在课堂和校园里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到学生,他们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然后"依样画葫芦",如果老师的行为不文明,学生的行为也会不文明,这就是"耳熏目染"的力量。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高要求,从细微处把关,那么学生也自然而然就受到感染,点点滴滴地融入到他们的为人处事之中。

  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当学生中间出现歪风邪气时,教师要第一时间给予制止和纠正,因为如果放任不管,则可能酿成大错,最后追悔莫及。比如:在我任教的过程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上课迟到整整一个小时不说,还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完全没有愧疚之意,我当时就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可我还是严厉地告诉他,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一个合格学生的准则,希望他好好反省,也希望其他学生不要效仿。这件事过去之后,这个班的学生再也没有迟到和无故缺席的情况,而更令我惊讶的是,在多年之后我教研究生班的课堂上,我又看到了这位当年我批评过的学生,他不仅每次第一个到教室,还永远坐在第一排离我最近最显眼的位置。有一天,下课后他没有走,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一年级上课时迟到,您当时批评我是对的,我当年对您态度不好,我错了,请您原谅"。现在想来,如果当年我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没有批评他,可能他不会有改变,天天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班里的其他学生看到我对他放任不管,可能也会有样学样,不好好上课,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不要无原则的讨好学生是每个教师应该明确的一点,否则就是害了他们,学生终有一天会明白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地对他们好,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2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

  如果说品德是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那么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就是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渊博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积累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一番成就,人常说"才高八斗方为师",如果老师的知识有一桶水,那他所能给学生的也就只有一碗水,如果老师的知识有一碗水,那他能给学生的也就剩下了一滴水,所以说:一个教师没有真才实学就失去了其立足的根本。

  有些年轻的教师往往不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能小看那三尺讲台,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该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要多观察学生的反应,注意和学生的互动,现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被舍弃,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应该多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才是扎实的,才能被举一反三,并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良好运用。

  其实,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前者输出知识,后者接受知识的关系,有时这种知识的传递是相互的。我现在所教的学生们是理工科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专业,而我是学外语出身的,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经常会用法语给我解释一些物理、化学现象,我很开心,因为他们的讲解中,我也了解了不少自己未知的领域,"教学相长"是件很快乐的事。

  3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古人说"文人相轻",的确是这样的。每一个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应该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有为人师长的资历和本事,当一群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时,难免就会出现你看不上我,我也瞧不起你的局面,这种矛盾在许多教学团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那么怎样使大家能团结合作,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团队呢?

  首先,每一个教师要有大局意识,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先,一切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这样大家会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其次,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虚心地向同行学习和求教,这样才可以不断地进步,如果天天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就会和所在的专业领域脱节,不知道最新动态和走向,必然导致自己的教学落后于时代和社会需求,所以多多和同行交流、沟通、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坚决杜绝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学校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和同事们精诚合作,铭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准则。

  4独特的个人力

  如果一个教师能做到以上三点,就算是合格的了;如果再能做到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这最后一点,就可称得上是名好老师了。一个人一生中,从小学到大学会遇到很多位老师,可是真正能让我们铭记在心的好老师却少之又少,最终决定能否征服一名学生的法宝,应该就是教师的个人力了吧。

  学习本就是件苦差事,怎样"寓教于乐"便要看各位老师"过海,各显神通"了,那些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身边总是能聚集一大批学生,学生们一般都喜欢去上课堂氛围活跃的课程,试想,一个照本宣科的教师再加上一间死气沉沉的教室,又有谁会感兴趣呢?

  其次,要学会尊重学生,因为只有这样,他在可以在一个平等的环境找到自我、认真学习。我虽然还是名青年教师,但对这一点也是有深刻体会的。所在学院的学生课业很繁重,除了学习理科专业课程外,还要同时学习法语和英语,加之法语又是一门很难学的外语,有个别学生难免到了我的课堂上会打起瞌睡,我一般看到这样的学生,不会疾言厉色地大声训斥,而是走到学生身边,小声问到:"昨晚是不是学到很晚?如果实在太困了,就回去睡吧",学生听到我的问话后不会感到反感,反而会很羞愧表示歉意,立刻抖擞精神重新融入课堂。其实,我也明白,他们或许并不是因为学业才打犯困的,但我并不想当众揭穿,让他们难堪,这种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从而自觉改正。所以,对学生的尊重和巧妙的批评方式是教师们应该好好研习的。

  再有,现身说法也很重要,教师的个人经历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许多时候和学生谈谈自己做学生时的心历路程和奋斗经历不仅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不少感悟,反思自己现阶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比单一的说教来的更有效,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任重而道远,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2十九大对于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谈谈你对新时代教师地位的看法。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在新时代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地位将大幅提升。

  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教师行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在20__年11月审核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可见党和国家对教师的重视。

  其次,文件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得教师有更多的荣誉感、责任感。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最后,我们作为教师,要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在新时代教师地位不断提升,我们也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做一名合格教师。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3xx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这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在此基础上,高质量基础教育需要的高质量教师,其素养要求和专业标准还需进一步细化和清晰。

  "教师素养要跟学生的素养对应一致。我们要求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坚定,要成为信仰,才能真正影响学生。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一个模型,有它的道理。

  教师的素养还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李政涛将新时代教师素养概括为两个基本功,一是"大基本功",二是"新基本功"。大基本功就是于漪老师所说的,新时代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大基本功。"新基本功",包括研究学生的新基本功,教学开放、重心下移的新基本功,教学资源捕捉利用提升的新基本功,"五育融合"的新基本功,等等。"教师没有这些功夫,很难走向高质量的教育、高

  新时代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三篇

  质量的课堂。"传统的教师培养方式也需要改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师培养要把握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和办法。他提出"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路径。职业认同,激活教师的发展动力机制;专业发展,包括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提高教师的成长品质。评价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接受《人民教育》提到,正在研制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三个评价标准)。区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结构性的质量",在于区域教育发展生态以及教育内部的科学协调均衡发展。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过程性的质量",在于学校课程教学与管理的水平以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水平。评价既要关注基础性,又要重视发展性;既要重视差异性,又要重视过程性。学生发展质量主要反映其全面发展的状况,是"结果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的统一。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更要关注质量形成的过程。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跃发展,社会对就业人才要求也就更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要思想素质良好。

  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表现在为人师表,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上。使学生认为你是最了不起的人,值得敬佩的人,是他们的榜样。

  教师工作对学生始终具有示范性,教师只有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在学生眼中一是老师,二是模范学生。论师生关系我们是老师,讲表现,我们又是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都要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的工作注定是一种奉献,它不仅需要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还要作出一定的牺牲,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乃至“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心理准备。

  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良好的道德素质还体现在关爱学生,做到民主平等。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捷径。这

  种爱,是一种比母爱更高尚、更理智、更无私的情感。师生之间洋溢着愉悦的气氛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关爱学生最根本还要做到民主平等。关心学生不能因个人的好恶和学生的优劣来面对学生,尤其是那些你心目中的“调皮蛋”更要倾注心血、精心培育、忌讳讥讽、挖苦、歧视、辱骂甚至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二、要博学多才。

  教师要有雄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理念、心理理论知识。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使每一朵“鲜花”都灿烂地绽放。

  三、要良好的教育管理能力。

  (一)了解学生实情。教育的明智就在于: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情况,抓住学生中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正确及时地引导、指导、疏导。

  (二)要有耐力。《论语》中说: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其要求显而易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

  (三)要有严格的班级管理。要管得科学、管得民主、管得严格、管得得力、管得有效,要确立奋斗目标、协调人际关系、控制教育情境、正确的舆论引导。同时教师要关心学校的大事,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其它同事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

  (四)要有吸收新事物的能力。

  教师要不断吸收新事物,并经过加工、运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任务重、责任大,这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有效而牢固的记忆力、灵敏而准确的思维力、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还要有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动机、广泛的爱好。只有这样才能

  善于鼓励学生,古人曾云:良言一句三冬暖。对学生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从情感上去感化他们,让孩子读懂老师的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传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的飞跃。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篇六: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社会的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应该适应新形势,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信息时代的教育首先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身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技能,并且能够自觉地将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此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当代科技前沿的最新进展,并将这些内容及时融入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并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首先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建造学生可参与的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的"学生主体性"的宽松教学环境。此外,教师必须通过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要尊重、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个性,特别是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个性的条件与环境。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是他人生中所学知识的一小部分。因此,教师传授的知识是远不能够满足需要的,每个人必须学会自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研究适应本学科的教学方法,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篇七: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三篇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篇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召唤教育,教育召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进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宠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进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期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进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学问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需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事,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到达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当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当着一种特别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肯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进展步伐所抛弃的危急。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事的信念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喜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改变应当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特别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加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育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期望全部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需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喜爱关怀学生必需以爱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需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需树立"以人为本"的素养教育理念,讨论教育规律、讨论青少年的身心进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究。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养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需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敬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惜学生、爱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喜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怀;以身示范,敬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养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观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主动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看法、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看法。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需具有科学的看法。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看法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看法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看法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育,只有教师具备肯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导。为此,魏书生同志曾洪亮地提出"今日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觉,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需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冗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日,就应当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需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如今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到达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正确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敬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敬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敬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当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当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看法、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育学生们科学的看法、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养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学问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学问灌输给学生,阻碍了各种人才的培育。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养,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养,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学问,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讨论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养。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学问,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需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学问、人文学问和美学学问。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需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学问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学问武装自己的头脑,把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养。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擅长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擅长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学问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看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学问、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学问、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灵,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学问,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问基础、社会阅历、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开心的气氛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进展。

  3、身心素养。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进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养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足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当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养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留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留意加强自己的独特修养。教师的独特不仅影响学生学问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敬重、陶冶学生的独特,而一个无任何独特特色的教师,他培育的学生也无任何独特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久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进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日,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进展。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二篇

  信息社会的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应当适应新形势,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育首先是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身也要不断更新学问,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教师应当学习和把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技能,并且能够自觉地将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此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当代科技前沿的最新进展,并将这些内容准时融入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的学问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并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首先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建筑学生可参加的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敬重学生、关怀学生,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的"学生主体性"的宽松教学环境。此外,教师必需通过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要敬重、培育和进展学生的独特,特殊是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独特的条件与环境。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以传授学问为主转变为侧重学生能力的培育。在信息社会中,学问更新快,在学校学习的学问只是他人生中所学学问的一小部分。因此,教师传授的学问是远不能够满足需要的,每个人必需学会自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学问,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纳讨论型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沟通,帮助学生发觉规律,把握学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展,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3)主动进行教学讨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主动进行教学讨论,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讨论适应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讨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时,不断总结教学阅历和教学成果,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三篇

篇八: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定位和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训练技能的知识输出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工业高度发达,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社会,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知识输出者,其主要的职能从教转变为导,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感情和调动者、协调者,学生品质的示范者,教学评价的参与者。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基本角色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是引导型的、方法型的、创新型的、人格魅力型的。作为研究者,教师应该是研究型和研究型的。

  1、成为引导型的教师。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权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转变为给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持的导师。

  2.成为方法型的教师。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新知识以爆炸的速度更新和递增,人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得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教师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何况这些知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可能很快就过时。知识经济时代要救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研究,而对于终身研究者来说,拥有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材料,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主人翁的过程中,新课程要求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方法的渗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过程中,探究的问题的结果如何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要成为方法型的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人。同时还应该在自己的工作、研究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尝试,并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方法型的教师不仅是有方法和善于

  利用方法的人,还应该是善于将方法意识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型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

  3.创造型的教师。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作出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其次,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学生创造力都能够自由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研究、生活和发展。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自主、和谐、向上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第四,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并在本人的教学事情中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学生供给各种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落实到实处。第五,存眷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动态,把相干的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深刻地领会到:只有创新,社会才有进;只有创新,中华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4.成为人格魅力型的教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最有教育意义的,不是客观知识,而是教师自身,是教师的人格。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一代英才。教师的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爱心的贡献,执着的追求,从容的表达,启迪智慧,张扬道义和公正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生活准则的象征。

  5.研究型的教师。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多样化的时代,人只有不断从情况中吸收对本人有益的知识来发展自身、完善自身,通过不断的研究、研究、再研究,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必须成为地个终身研究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成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也会遭到社会情况及各种媒体的影响,他们会比任何时代的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颖的事物,因此,他们对周围情况与事物的疑问会越来越多。这样要求必须迅速回应学生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他们对情况与事物探讨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地熟悉周围的事物。这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充实本人和专业知识和其它方面的知识,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具有如下的素质。第一,树立终身研究的意识,把不断研究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为职业对本人的根本要求。第二,必须把研究惯彻在本人的教学实际中,将研究与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接洽实际,同时在不断地反思本人的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与研究过程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第三,在厚实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遍及地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步自身的知识修养,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第四,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和网络手艺,不断地扩大本人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它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其它的专家探讨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步本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6.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优秀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根基,更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研究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更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者,实现学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站在教学的第一线上,对教育实践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烦恼、挫折、评价对学生研究的影响。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上障碍,促

  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教育科研活动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其次,教师应该重视与其它教师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探讨教育规律,使教育工作更全面、更客观。第三,教师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研究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改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最后,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和交流与合作,使课程改革得到之社会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广泛的教研空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进步本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进步教学质量。”这是《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1世纪,根据教师角色特征和职业特性以及教师的劳动特性,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21世纪,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

  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复兴、民族素质的进步。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化,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研究。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名誉,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神,都应象XXX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XXX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伍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贡献精神。要正确熟悉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高文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事情的强盛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XXX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

  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研究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为人师表。XXX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知识修养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勤于研究,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比力系统的素养。“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流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系统的理论修养。理论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事情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怎样的世界观的问题。

  为此,教师必须讲政治、讲正气、讲贡献;必须当真研究、和,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时了解党的门路、目标、政策,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熟悉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从而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进步本人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2、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为了完成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所教专业的知识深钻吃透,准确把握,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所谓深,就是要比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在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地研究,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尽量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上。因为科学知识的日益融合和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精通本专业,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也影响教师自身在学生中的威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只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有“长流水”、“新鲜水”,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渊博的学识,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三、能力素养

  一个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都要通过能力素养来发展和实现,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能力素养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关键。

  1、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真实的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

  的语言、表情、姿态、行为等方面的表露出来的情态,准确的判断学生的思想活动,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处理。

  2、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理论、德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品质教育的能力;教学能力则是指教师的教学根本功以及在教学论的指导下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教育能力与教学能力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它是教师品德、知识、智慧得以充分发挥的凭借,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主要能力。在教育事情方面教师要善于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教师要进步本人的教育教学能力,就要积极参加岗亭练兵活动,苦练过硬的根本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还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成为熟练的把握所教学科的教学行家里手,形成本人共同的风格。

  3、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因为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语音准确、语汇厚实、表达连贯、语音机敏等一般特性之外,还必须体现教育教学事情的特殊要求。具体而言,对教师语言表达的要求有:①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要求教师做到发音标准,用语适当,表达确切、通俗易懂;②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要求教师讲话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推理严密;③教师要借助语调、语速、姿态、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手腕传递信息,共同语言,增强教育效果。

  4、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指教师能够应用教育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探索及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教师只会传授知识,只能算做教书匠,而教书匠是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科研的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专家型教师。教师应该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悉心研究、认真探讨诸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研究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研究和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探索的成果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心理素养

  过去,评价教师的优劣,每每更多着眼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事情立场,至多再考察一下身体素质,却很少注意心理素质,这是很不周全的。在教学事情中,常常由此而造成一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失误。比方,某些学历较高,在学科研究方面有造诣的教师,虽然兴趣狭隘、性情呆板,缺少热情,却仍被视为优秀教师。其结果是,他们的学生每每不能够被教师

  激发起研究兴趣,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兢兢业业,起早贪黑的事情,但对学生冷酷无情、严厉苛刻、缺少师爱,以无限加码为事情特性,由于他们常常能拿出较高的分数,也被“理所当然”地视为优秀教师。其结果是学生每每带着各种百般的心灵创伤在研究,视研究为惩罚,视师生关系为敌对,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方面有较高的素养,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搞好教育事情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成材的可靠保证,是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归结起来,教师应具有博识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

  1、博识的兴趣。具有博识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事情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要遍及地涉猎相干知识。只有具备遍及而厚实的兴趣,才能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兴趣爱好、生活惯等;才能研究、探索并把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2、热烈深厚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只有具备深厚而热烈的情感,教师才能深深热爱教育事业,挚爱学生;才能有

  源于内心的不尽的动力,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使整个人都属于教育事业,属于学生。

  3、顽强的意志。教师顽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事情的保证,也是学生研究的榜样。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教师才能跨越各方面的障碍,不因艰巨而退缩;才能以自身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现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意志顽强,勇于奋斗的榜样!

  一、“角色定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下,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究竟上,教师专业自主以及教师角色的变革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XXX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的嘉赞,使许多教师沉浸在自豪与幸福中。关于教师的各种比喻虽然各具特征,但都与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时代内涵相距甚远。人们常说,教师是“春蚕”,是“红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殊不知,这些赞誉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对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带来不良影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赋予教师新的历史重任,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

  舞台。当我们以新的理念去看待今天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以一桶水倒满一杯水”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关系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交流者、互动者与合作者,要与学生之间真正形成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互动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翻开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天地君亲师”,教师这一职业被列入神牌,供人们顶礼膜拜。由此可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长期处于“教师中央”范式之下的,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此范式下,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然而,将教师职业神圣化是农耕经济社会文化传承体式格局的单一性决定的,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教师职业的神圣性逐渐消失,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众多平凡职业中的一种。

  应该说,教师告别神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长久以来,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人们之所以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红烛”等来比喻教师,实际上是将教师作为一个道德角色来讨论的。过去,人们赞扬教师,是因为教师为社会和别人作出了贡献,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这种在传统观念下的角色定位并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愿望。

  的确,在许多人看来,教师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初的灯火”。教师的贡献理所当然应当得到社会的恭敬。尽管如此,人们对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却很少赐与存眷。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为“教书匠”了。今天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已经有了根本的分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路子,尤其是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事情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事情,成为具有本人共同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的概括与反映。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召唤下,学校要真正落实学生的周全发展,就必须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前所述,“师道尊严”的时代离我们早巳久远,处在基础教育改革XXX推进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去熟悉教师的角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在我看来,今天的教师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同时,首先要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当然,教师的发展也是需求激励的。首先,学校要尽可能在外部情况上改良教师的研究、事情和生活条件。有不少学者呼吁“教师也是人”,作为个体的人,教师也有很多需求——需求关爱,需求恭敬,需求发展。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要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学校应该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去关心教师的成长,让教师通过“反

  思、研究、研究、交换、实践”等自主发展路子,不断熟悉自我,晋升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教师的成长才能高远。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如同医生、律师、会计一样,应该有其特定的职业标准,诸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教师”。XXX(W.Doll)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amongequals),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没有教师的快乐,就没有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就没有学生潜力的开发。教师不发展,就会出现教师的“平庸化现象”。

  目前来看,教师“平庸化现象”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生涯的“头号杀手”。但大多数人并非一开始就出现这种情况,而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文化不自觉”中,惯于“教书匠”的角色,惯于按照上级指定要求行事,在工作中没有追求,没有激情,没有新的挑战,于是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工作似乎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面对新一轮课改,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将怎样和学生进行有效、和谐的沟通,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讲,“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教相同”,如此往复,教学工作成为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以致教师与精彩事件无缘。所以,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教师仅仅满足于过去的经验、单靠埋头苦干是不够的,因为教师职业毕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最终还要落实到创新上来。

  教师是平凡的,但不应该是平庸的。今天,我们已经步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新时代,我们的教师不能再停留在“春蚕”、“蜡烛”的层面,而应该重新确立自己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学生。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正确的社会定位和自我定位,对教师是一种解放。卸下沉重的道德十字架,让教师告别神性、恢复人性,在自由的天空下,教师可以自由地层现人性的多姿多彩,张扬独特的个人魅力,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XXXXXX教授说:“我们应该还教师一个感受到生活幸福、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角色。只有一个人感受到生活美好时,他才能更富有爱心,为社会作出有价值的努力。”

篇九: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_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引导家庭、社会协同配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3.总体目标。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师道尊严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加深,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4.坚持思想铸魂,用_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_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加强____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依托高水平高校建设一批教育基地,同时统筹党校(行政学院)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使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__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__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5.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充分发挥

  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身教重于言教,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重视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增强工作针对性。

  6.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建强教师党支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开展好三会一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涉及教师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应征求教师党支部意见。

  三、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7.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生涯全过程,师范生必须修学师德教育课程,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

  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8.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组织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开展师德宣讲。鼓励各地各校采取实践反思、情景教学等形式,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

  9.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四、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10.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严格规

  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高度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全方位考察,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11.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12.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督导,将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测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地方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监督,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教育主管部门反馈,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13.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推动地方和高校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范,制定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

  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建立并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

  五、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14.强化地位提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制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充分听取教师代表意见。各地重要节庆日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依法依规在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教师中开展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评选授予工作,健全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后续支持服务。

  15.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职权,研究出台教师惩戒权办法。学校和相关部门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教师尊严不可侵害,对发生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履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严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学校及教育部门应为教师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

  16.强化尊师教育,厚植校园师道文化。从幼儿园开始加强尊师教育,加

  快形成接续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通过尊师第一课、9月尊师主题月等形式,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进学生的价值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结合实际统筹有关资源,因地制宜安排一线教师特别是长期从教教师进行疗休养,重点向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倾斜。做好教师荣休工作,礼敬退休教师,弘扬尊师风尚。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

  17.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教师优先。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等对教师实行优待。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或通过依法成立基金、设立项目等方式,支持教师提升能力素质、进行疗休养或予以奖励激励。

  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18.加强工作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高校要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财政部门要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师德师风

  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加强工作支撑,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____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每年教师节总书记都会前往学校看望师生,或致信祝贺问候,为全党做出了尊师重教的表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____总书记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对标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__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__教育辉煌成就,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

  从明形势的角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环境的风向标,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范跑跑事件、幼师虐童案、教师体罚学生等与教育相关的重大舆情热点频频曝光于网络,师德师风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可以说,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省研究制定了《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师德考核机制和师德考核办法,建立教师自评、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考核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等方面情况。各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我省教育工作与新时代及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学校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落实教育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

  从强修养的维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但要教授知识,而且要塑造人格,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明道信道传道。立师德是教师的终生之责。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为道德观念和自觉行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彰显新时代的师德风采。要坚定信念,锻造师德之魂。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清楚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人生的坐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__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教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以学识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展现怎样的行为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语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汉朝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善于做教师的人,既完善自己的道德,又谨慎自己的言行。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而且要善于身教,要自己先要作出表率,以端正文明的行为举止和美好高尚的道德品格赢得学生的尊敬,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最终实现对学生美好行为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要专心治学,牢筑师德之基。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实现这一职责必须以渊博扎实的知识为前提。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高尚的师德为知识的运用指明方向,而精湛扎实的学识又是践行师德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建制度的深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要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引导教师增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师风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师风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师风内涵,切实增强师德师风教育效果。要建立健全激励制度。要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集中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要适时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和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要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要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学校为单位,分学年实施,分级管理,统一登记,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在年度考核、评优奖励、岗位聘用、职务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一票否决,撤销荣誉称号和奖励,5年内不得申报上一级教师职务。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要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年度评议制度,师德师风问题报告制度,师德师风状况定期调查分析研判制度和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

  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

  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

  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

  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篇十: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要素。

  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外,尚需具备基本的专业人格,比如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快乐情绪。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要素。

  教师的主动精神

  主动精神何以让某些教师顺利地展开职业生涯并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成功教师?一直让自己陷入被动的教师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学校中的“失败者”?

  有些年轻教师是同年一起进入同一所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最初几个月,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但一年两年之后,这些同时进来的新教师逐渐显示出差别:有的教师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而且成为其他教师心目中的好同事;有的教师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学生讨厌的教师,而且校长和同事也因他的存有而感到不舒服。

  一个年轻教师以何种姿态进入一所新学校,以何种方式展开职业生涯,确实是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一些年轻教师在还没有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就不以为然地走上了讲台,待他们尝试了失败的痛苦经历之后,才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

  教师的主动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在学校中遇到的成功教师以及在文本、电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师来看,教师的主动精神至少意味着:第一,善于创造性地执行,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和琐碎;第二,善于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第三,像蚂蚁一样自强不息,遇到任何障碍都不断寻找新的出路。

  教师的乐观心态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的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的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要选择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生活方式。乐观的第一个指标是宽容。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因他人不注重自己而一味抱怨。乐观其实很简单:停止抱怨。

  乐观的第二个指标是“赏识”。不但宽容,还能做到对他人赏识,这是一个进步。渴望赏识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

  乐观的第三个指标是内心“宁静”、有“激情”、能快乐地生活。人总是喜欢和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快乐是一种水平。能够把笑声带给别人的人,有一种水平,叫感染。喜欢把痛苦带给别人的人,也有一种水平叫传染。

  怎样成为快乐的教师

  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教师的快乐与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不快乐,他的学生往往不会有好日子过。万一教师不能拥有完整的快乐与幸福,那他至少要让自己过得有希望。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

  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拥有创造性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谓痛苦的人,是那些生活在种种束缚中的人。

  对于教师来说,他的作品可能是以前改变了某个学生,可能是上了一节好课,可能是发表了一篇文章或出了一本书,也可能是参与建设了一个新班级或一所新学校。所有的作品都意味着某种“改变”。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自己的作品,是由于他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陷入机械的重复。为什么你无法发表一个新作品?由于你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既没有新的“阅读”,没有新的“观察”,也没有新的“做法”,当然无新作品可言。

  创造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可能生活”或“理想生活”。这种人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梦想是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在自己将来要抵达的地方。人过得好与不好,全靠人有没有自己的梦或理想。

  史怀泽因《敬畏生命》而享有盛名。史怀泽建议人在走路时也要爱惜路上的生命:“被你踩着的蚂蚁在那里挣扎,甲虫在艰难地爬行,而蠕虫则蜷缩起来。”这令许多读者感动。不过,史怀泽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人,不在于他建议人要保护所有动物的生命,而在于他热烈地建议每个人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充满激情、有理想、有活力。在史怀泽那里,“敬畏生命”意味着“拒绝成熟”。人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整个生命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伟大的奥秘在于,作为充满活力的人度过一生”;真正有力量的人,“什么也夺走不了他的理想”。我们成年人传授给青年一代的生活知识,不应该是“现实将排除掉你们的理想”,而应该是“坚持你们的理想,生活不能够夺去你们的理想”。

  生命力及其蕴含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长相。人的长相在进入学校之前由母亲负责;人的长相在进入学校之后,由自己负责。教师的使命,是激励学生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任。学生的使命,是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能够呼吸高山空气,让人能够扬眉吐气。

  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这就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期待。

  于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有教养的民族”,显示为人的“活力”:神采奕奕、生机盎然;热情、冲动、才情、抒情、机灵、智慧、敏感、勇气、冒险、探索、拓展、开阔;争执、挣扎、执著、反抗、超越、拯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