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城管的看法5篇

时间:2023-05-01 13: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家对城管的看法

  

  城管工作心得体会3篇

  城管工作心得体会500字1城市管理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依法行政是城管部门为城市建设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根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法行政就是服务。所以不仅要切实转变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合法、公开、公正、便民和权责一致,还要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新形势,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通过服务加强管理,同时以管理带动服务,提供服务。城管窗口是城市行政管理执法的延伸和补充。窗口设立和新增的行政审批许可的根据有两块:一块是国家的法律和条例。如、等等;另一块主要是各省以及各

  城市制定的各类城市管理条例、规定和办法。以苏州市为例,主要实行的是***等。

  一、现状

  城管窗口除了在市一级的行政服务中心有设立外,现在各乡镇上的城管中队也都设有对外窗口,主要就是负责以下几个方面:户外广告设置行政审批许可;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城市道路开挖审批;树木砍伐、移植许可审批等事项。通过笔者了解发现,市一级城管窗口所受理的绝大部分业务内容为户外广告设置行政审批许可,第二是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城市道路开挖审批只占很少一部分,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市区树木、竹、地被植物及草坪砍伐、移植、截干、切根等许可,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迁移、拆除许可等。而笔者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城

  管窗口**年**月-**月办理户外广告共28件,道路开挖共计84件,其他绿地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地临时占用等共计6件。在户外广告中沿街店面招牌占了21件而其他户外广告占7件,在道路开挖审批中设置道口占20件,其他类型的道路开挖占84件。

  二、存在的问题

  许可项目收费标准不统一。笔者所在的城管窗口,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前来申请城市道路开挖审批事项的人员经常向笔者反映,笔者所在地与市一级的行政服务中心收费标准不一致。类似的工程量在市一级的服务中心要比笔者所在地的费用要低。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市一级服务中心城管窗口对于工程量的测算是由市政有关部门进行的,再由他们反馈给城管窗口。笔者认为,引入专业化的工程评估,虽然手续上有点繁琐,但可以使许可项目的收费更加专业化和透明化,也可以使申请人对所产生的费用更加的信服,增强了窗口的权威性。

  窗口设置重复。除了笔者所在的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城管窗口外,其辖区内各个乡镇上的城管中队也设置有对外窗口,其部分职能与开发区城管窗口的职能存在一定的重叠。这些窗口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各乡镇的企业和群众而设立的,使他们不出镇(社区)就能感受到方便和快捷。这样做,客观上分流了一部分的业务量,减轻了主城管窗口的负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城管窗口的主体性和唯一性却提出了挑战。

  窗口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城管窗口所涉及的业务如城市道路开挖审批事项,和市政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对各种道路的开挖赔偿(补偿),此外,还需掌握园林绿化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就笔者所在窗口而言,比如新进在编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主要就是由本人提出培训申请,然后是被派到市一级的服务中心城管窗口实地学习,时间控制在一星期左右;其他人员,如合同制工作人员,则是把培训放在了日常的工作中,靠有经验的同事传、帮、带,在解决

  实际的问题中提高业务能力,比起纯粹的学习理论知识而言,更多的是实践。但是,这样做缺乏了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理论指导和支持。短时间内,可以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时间一长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窗口在实行轮换制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考虑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定期的培训。

  城市道路开挖审批和户外广告审批没有一套完整的软件,只是分别建立了简单的一些电子档案,如word和e*cel文件,受理通知书、决定书等并不是由系统软件生成,笔者所在的窗口目前的档案可满足基本的查询需要。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一套软件系统,把城市道路开挖审批、户外广告审批、城市道路占用审批放在一起,这样一个甚至是多个项目的审批流程就能在软件中完成:从资料录入受理通知书决定书送达回证许可证实现一步到位,另外还可以进行实时统计、查询,大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升窗口工作满意度

  笔者认为,第一,窗口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意四个环节:一是同等服务待遇环节。不管是老面孔,新面孔,企业,个体,只要来到城管窗口办事,工作人员都用同样的热情给予同等的服务;二是拓宽服务领域环节。窗口受理行政许可项目,经常会涉及到实地踏勘等后续服务环节,为方便办事对象,窗口经常出面协调、沟通;三是推行绿色通道环节。对

  企业或个人的特急办事项,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身心进行处理和解决,着力推行绿色通道,四是打造服务环境环节。从和谐角度出发,窗口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软环境,平时,接听电话做到用语文明,说话亲切,通知办事对象付款等事项注意时机及方式方法。

  第二,窗口工作要突出办事质量、行政效率二大重点,大力拓展工作思路。

  一是完善机制,行政许可运行规范。在办事程序上,重新对行政许可事项的内容、办事流程、办事人员资格、ab岗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热点难点、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自查、互查和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提出合理建议;二窗口受理审批申请不仅要从效率上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办事质量上提高。与其他一些业务量大的窗口相比,城管窗口的绝对业务数量是不占什么优势的。但是与其一味地追求受理业务的数量,还不如认真搞好手头现有的业务。把从单纯追求数量变成以追求高效、准确、及时的受理风格上面来,把经办的每件业务不说牢记于心,也起码应该了解和熟悉,争取做到“件件有数”。

  第三,窗口的主要工作涉及到收费,而对于现行的城市道路开挖审批收费标准以及店招广告费用,很多来申请的人并不是很了解的,除了在窗口上进行告知外,还在出具给申请人的相关赔偿(收费)明细上给予详细说明收费标准以及

  依据,使得申请人一目了然。这么做的目的不仅让申请人了解到其相关项目的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第四,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每天前来窗口办理业务和咨询的群众很多,对属于窗口工作范围的,立即办理,不属于或者超过职能范围的,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随着中心菜场的提档升级改造,菜场内部及周边设施全

  面提升,店招店牌统一制作,交通设施等标志齐全规范,深得广大市民赞许,但提档改造后堵疏结合、正确引导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没有得到全面推行,导致菜场周边秩序杂乱,对周边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现象,为进一步规范中心菜场周边的市容市貌

  和环境秩序,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确保菜场周边道路畅通,秩序井然,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城西中队对中心菜场周边进行了综合治理,效果良好,现将本次治理经验总结如下:

  治理马路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统筹兼顾、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马路市场滋生的土壤。领导重视,周密部署。为加强对中心菜场周边马路市场的综合治理,市政府专门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马路市

  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查处力度。多次召开协调会,由工商部门牵头落实整治工作,公安、城管、卫生、环保等部门也从自身职能出发,服务于马路市场整治,有关街道、社

  区居委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积极会同职能部门做好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拆除违法建设等工作。在整治期间,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将中心菜场周边的马路市场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多次到现场了解基本情况,沟通联系,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整治前,会同相关部门,对马路市场的形成时间、原因、从业人员性质、摊位数量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准备工作到位。加大宣传,注意引导,营造整治氛围。为做好前期教育引导工作,减少阻力,在马路市场取缔前,中队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文明劝导,规劝马路交易的业主自觉撤离,形成强烈的整治宣传氛围。同时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商户进行疏导分流:对蔬菜种植户引导至江南农副食品城;对自产自销农民疏导到中心菜场内部(菜场内腾出200摊位);对流动摊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疏导和到小区内,以上各市场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都相应减少或免去摊位费用。“宣传发动”是提前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中队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并扎实开展教育先行、劝导在前,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整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为“马

  路市场”整治的圆满结束赢得了“先机”。强化执法力度,坚决取缔违章行为。针对马路市场的特点,根据其集散的时间、规律,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机动巡查与错时执法相结合的办

  法,对马路市场进行不定期的集中整治行动,防止出现“真空”现象,坚持重典治乱,建立严管重罚的执法威慑机制。坚持长效管理,落实相关责任。为落实长效,中队组织力量对已取缔的马路市场进行“定人、定岗、定位、定责”管理,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实行严管重罚。坚持管理与疏导并重,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收集器、统一停放车辆、统一管理标准,彻底解决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问题。执法人员与市场内部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内外结合、整体联动,形成“有标准、有人管、管到位”的管理机制。

  城管工作心得体会500字3成为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对城管执法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其中让我感受最深,也让我最为困惑的是:为什么城管执法工作异常艰辛,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呢?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发现矛盾主要集中在流动摊点的整治工作上,结合太仓市当地特点,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多数群众缺乏法制概念。流动摊点无证经营、占道经营,属于违规行为,我们城管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执法。但多数群众对相关的法规不了解,认为摆摊只是谋生手段,是个人自由,不是违规行为,限制流动摊点只是城管的单位行为或个人行为。

  二是多数群众认识不到流动摊点的危害性。如:妨碍交通和周围的环境卫生,对于合法的个体户造成不公平竞争,商品质量无保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等。

  三是多数群众对我们的执法程序不了解。在他们印象中,我们城管就是扣东西、罚款,觉得简单、暴力,忽视了我们是在进行了大量宣传和多次要求整改无果的情况下才实行暂扣、罚款。

  四是流动商贩中确实有部分是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没有生活,处于贫困的境地,只能靠摆摊维持生活。

  五是部分流动摊点给当地居民和民工生活带来便利,随时随地能买到,便宜,因此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

  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推动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罚与教育的关系,把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城管执法工作中粗放式、突击式和生硬式的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长效化、由“人治”

  型向“法治”化转变,努力实现精细化、长效化和人性化管理。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重处罚、轻管理的工作方式,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探索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有计划地放开地摊管理,有条件地增加弹性市场,不断强化管理疏导,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路子,把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变为“一家领唱、大家合唱”,有效发挥各级组织、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管理拳头,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努力形成调动社会力量和执法资源,实现社会化大城管的氛围和格局。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一是加强宣传。一方面是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强化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是制作一些宣传片,特别是从反面突出没有城管的城市是多么混乱,让百姓感同身受,认识到

  城管工作重要性;另外,举办一些由各行业志愿者参与的系列活动,联合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报道,让更多人认识城管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

  二是文明执法。我们城管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执法,同时在执法过程中摄像,执法过程和结果向公众公开,一方面让群众更了解城管工作,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接受群众的监督,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三是“疏堵结合”。为了满足当地群众购物方便的需要,同时也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可考虑在局部地区设臵疏导点,但是需要登记申领许可证,并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内经营,同时搞好责任区内卫生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无证经营或违规经营的摊点应加大查处力度,坚决予以取缔。

  城管执法工作非常的艰辛,也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在自身艰苦奋斗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和谐城市,共同推进城市全面发展。

篇二:大家对城管的看法

  

  对城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走上城管工作岗位已经十多天了,通过这段时间的行政执法实践,我对城管工作的认识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充分感受到了城管工作对维护城市面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现简单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在走上城管工作岗位之前,我对城管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管的工作领域不是十分的清晰,以为城管主要是对小摊小贩进行治理;二是对城管工作的重要性不甚了解,认为城管可有可无。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是很狭隘的,城管的工作涉及到市容、市政、园林、环保等多个领域,对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维护公共秩序不被扰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城管,小摊小贩占据道路妨碍交通会得不到解决,工地外运渣土污染路面会得不到解决,商业宣传噪音扰民会得不到解决,市政设施、园林绿化遭人破坏会得不到解决。观念的转变给我带来了更加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在行政执法实践中,我也意识到了城市管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困难之处就在于我们面对的往往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民众对他们的同情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对法律的尊重。要想扭转这种不利的执法环境,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必须长期加强宣传,宣传我们行政执法工作“服务于民”的本质,宣传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对大家的重要性,引导群众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在情与法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正确的取舍。同时,对我们执法者来说,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和执法水平,做到法律法规适用准确,程序合理,另一方面要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更多地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增进交流,拉近与执法对象的心理距离。对待违法行为,要坚持教育为主,但对待一些屡教不改者,我们则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执法者的形象,做到该罚的罚,该取缔的取缔。

  对于我们新队员来说,可能都会有一个心理调适期,由于我们的行政执法能力和经验都还有所欠缺,所以执法效果可能会不明显,我们不能因此而变得愤怒和消极,愤怒可能会使我们逾越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作出过激的执法行为,消极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变的难以开展。我们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工作,为建设一个美丽文明的滨湖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大家对城管的看法

  

  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城市管理处于城市治理的末端环节,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城市管理领域发生冲突,如收入差距加大、贫富不均、就业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在城市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本人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

  城管工作现在所面临的困难。

  1.城管工作缺乏统一的执法及制度标准。

  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全国性的主管部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执法体制比较乱。

  用社会上流行的话语说,我们城管部门上面没爷,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城市管理的模式,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执法难题。

  好消息是,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成为城管部门的领头,值得广大城管员期待。

  2.城管工作群众基础欠缺。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人员,这些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结,面对代表政府行为的城管执法时,难免有抵触。

  导致城管执法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

  而且因为各地执法情况不一致,甚至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城市管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都缺少很好的解析依据,导致执法相对人更多的不解甚至反抗。

  加之,近年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城管的负面报道,使城管形象在市民心目中进一步下降,也是造成城管执法工作群众理解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3.城管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随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大执法格局形成,城管执法事项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执法范围越来越广,而相对的执法人员数量,却远远跟不上执法需求。

  就拿我们端州区城管执法分局来说,需要面对的执法事项有十大类162项,城管执法也要求往小巷社区下沉,而分局执法力量却只有100多号人,远远达不到执法所需。

  另外,执法后勤保障(车辆、执法工具)等缺乏,也使城管执法力量显得薄弱。

  4.城管执法缺少专业执法力量。

  随着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城管执法事项不仅是社会大众认为的处理小摊小贩,而是深入到住建、环保、卫计、水务、燃气等专业领域。

  而对于这些领域的执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噪音污染怎么界定,违章建筑的确认,怎样的排水沉积池才算合乎标准等等。

  这些都不是城管部门可以制定,也不是城管部门可以确认的,但

  是至少城管执法人员要熟悉相应的标准,不然当执法对象询问整改标准时,城管执法人员都没办法回答。

  所以城管执法队伍需要有一批专业执法队伍。

  5.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城管执法工作大多是带有强制性质的,比如说拆除违章建筑、清楚占道经营等。

  可是城管执法手段,除了靠人力强制执行的暂扣外,没有任何强制措施。

  这在执法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执法对象的不配合。

  也不利于后续案件的跟进处理。

  二.

  针对城管工作现状的一些看法和思考1.需要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扭转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负面印象。

  这不仅要加强宣传城管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宣传,也要从一定的角度宣讲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以更好的让群众在理解城管工作的同时,支持城管工作。

  2.需要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立法进度,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上要考虑增强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强制性手段的应用,因为城管执法事项大多是带有强制性的,比如说拆除违法建筑,清除占到摆卖等,先行城管执法中除了暂扣物品外,没有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执法手段,3.引进专业性执法人才。

  在加强执法队伍人才培养的同时,在新招考时要有针对性引进一批专业性执法工作人员。

  可能的话,要求其他部门在移交执法事项的同时,移交专业执法人员。

  4.加强执法队伍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

  城管执法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基层工作,作为城管执法人员,如何学会和基层群众打交道,拉家常,掌握群众工作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充电学习,提高素质。

  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工作艺术,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善于化解社会矛盾,使每个同志既是称职的工作人员,又是义务宣传员、更是为民服务员关于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officeopertions文/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风景区管理处项颉管理与实践经纬办公室业务?办公室业务?管理与实践经纬关于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摘要加快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绿化工程建设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美化,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现状,然后对如何完善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现状;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绿化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大量的绿化档案应运而生,作为记录城市绿化建设情

  况,以及指导城市今后绿化工程开展的重要材料,对城市绿化工程的继续推进,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绿化档案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做好绿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以为城市形象的美化起到积极作用。

  一、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一)对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对绿化工程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绿化工程档案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甚至认为绿化工程档案的建设过于形式化,实际意义不大,这种偏狭的认识,严重制约了绿化工程档案的全面建设,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次,部分人员片面强调绿化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对绿化工程档案工作的同步建立健全以及管理。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一般较为复杂,工程涉及项目较多,部分工作人员盲目赶进度,求效益,而忽视对绿化工程相关情况的认真记录,对绿化工程档案工作的整理以及管理均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归档内容不完备,管理体制有待完善首先,绿化工程档案的内容建设还不完备。

  要建立合理的绿化工程档案需要涵括国家以及各省、市、县有关绿化工程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划,各项绿化工程的具体建设以及变更情况,绿化工程年度计划以及相关的设计图标、合同、文书,绿化工

  程建设情况的验收以及总结材料,城市绿化情况的总体记录,以及对违背绿化行为的惩处情况记录等,但当前的城市绿化工程档案内容还不够完善,影响了绿化工程档案的全面管理。

  其次,绿化工程档案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在绿化工程档案的具体管理上,并没有实现各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或者统一管理,现存的绿化工程档案一般存于公园、植物园以及动物园等不同管理部门,保存情况较差,且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予以规制,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负面作用。

  (三)对绿化工程档案的利用率较低绿化工程档案的一项重要功能便是为今后的城市绿化工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水平,而当前的绿化工程档案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鉴于绿化工程档案自身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以及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制约了绿化工程档案的利用率。

  二、完善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的建议(一)提高对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首先,园林工程相关人员应认识到绿化工程档案对城市绿化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绿化工程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价值,从而能在绿化工程建设中,同步加强对工程相关情况的严格认真记录,以为绿化工程项目归档和管理工作起到基础作用。

  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切实将绿化工程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认真落实,通过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档案管理方向的专业性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并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细致做好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健全档案管理体制首先,档案收集工作应全面进行,通过制定收集制度,对收集内容予以明确,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将绿化工程所有具有归档价值的内容均予以认真整理,最大化保证绿化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便于档案的管理。

  其次,应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对绿化工程档案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避免散存现象对档案的完整性以及有序管理产生制约。

  在具体管理中,还应通过将健全责任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等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督促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切实保证绿化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

  (三)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应在不断完善绿化工程档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档案的应用价值,为绿化工程的长远发展起到应有作用。

  借助档案可以熟悉绿化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规范,保证工程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建设目标;可以从档案中提取有效的工程施工经验,以指导今后绿化工程的高效开展等;可以通过了解城市整体绿化情况,对今后的绿化项目作出合理规划等。

  加强档案的利用率,有效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将为城市绿化工程的更加科学化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加强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应在熟悉当前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对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完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健全档案管理体制;以及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等措施,不断促进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以及相应效能的充分发挥,以为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刘筱,李连彩.关于园林绿化档案的管理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2]何艳.略论城市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才智,2011(30).[3]吴随英.浅谈园林绿化档案的管理[J].山东档案,2010(03).办公室业务2012?9183城管工作认识

  对城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事城管工作快三个月了,谈不上对此项工作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但个中感受还是各各不同。

  借此机会,把几点对城管工作的愚见与各位领导、同仁分享,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其实我们的规范称呼不叫城管,叫市政监察执法人员。

  乍一听城管这名字,心中感觉有些酸涩,这主要是市政执法人员社会印象差,公众对市政管理工作认识有误区导致的。

  这些误解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结合工作实际,就城

  管工作被误解的根源、当前城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破解这些桎梏的建议作以下分析。

  一、城管工作被误解下的反思《三字经》里面首先讲到人之初,性本善。

  诚然,人本善良,大多数都具有同情心,都本能地同情弱势群体。

  城管执法工作的对象特殊,正是管理着这批被大多数人同情着的人,加之在管理过程中,极少数执法人员的粗暴言行,导致了城管工作被误解的必然。

  第一,城管被误解的根源在于执法对象的特殊性。

  城管和不法商贩的矛盾是涉及生存权利的问题,游摊、小商贩为了养家糊口,把成本降到最低,时常占道经营,和城管打游击战,保持敌来我闪,敌撤我上的战略方针,这给市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加之规范游摊、商贩占道经营、非法经营的手段有限,主要就是暂扣物品,收缴营运工具等办法,这就等于是要砸破他们手中的饭碗,出于生存本能,小商贩就有可能冲动地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如果言行粗暴,执法方法欠妥,一旦矛盾激发,老百姓当然会站到小商贩一起,因为他们在执法过程中处于弱势,值得同情。

  第二,赋予城管执法工作的职能职责和法律支撑有待完善。

  当前市政管理的许多执法权并未得到真正体现的原因在于缺少一部有针对性的城市管理法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是有法可依的。

  但是,城管执法虽然有法可依,但一旦发生暴力抗管,城管只有求助公安部门拨打110,身为执法人员却没有强制执法的权利,这造成城管工作比较被动,导致民众对城管执法的种种质疑。

  因此,一部完整独立的城市管理法规的出台是规范城管执法的需要,也是提高城管公信力的需要。

  第三,城管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重塑城管形象任重而道远。

  由于近年来少数地方发生的种种城管暴力执法行为,城管这一个社会群体,已经在公众的印象中贴上了诸如暴力、蛮横的标签,还有一部分人对城管恨之入骨——或许他本不是小商小贩,因为他们觉得城管讨嫌,经常欺负老百姓,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我们自身难辞其咎。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当中,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各种违法行为,同时,及时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法素质,做到文明执法、高效执法。

  二、当前城管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对城管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新的形势赋予了城管工作新的任务和压力,然而,目前城管工作

  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对城管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拙见当前城管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宣传手段单一,教育培训没有深入人心。

  目前,城管工作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利用执法车扩音器宣传,虽然能够达到众所周知的目的,但老百姓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却比较有限,还不能真正理解宣传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精髓。

  究竟他们的哪种行为触及了那项法规哪款规定,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在他们应当清楚的情况下却还不尽清楚。

  比如,在花溪这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老百姓习惯性的认为房屋的产权界限和农村一样,所有权属应在房屋周围四界滴水线以内,他们认为摆烟摊、冰柜、打遮阳伞只要在自家房屋的滴水线以内,就没有占道,更没有影响城市市容。

  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是自己花钱买的,怎么就不可以利用自己的屋檐呢?怎么就不可以在自家门前晾晒几件衣服,撑把伞挡下酷热的太阳呢?他们甚至认为政策搞左了。

  其实,这些都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的,禁止在道路两旁临街商场、门店超出门窗外墙设臵摊位摆卖、经营,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的业主或使用者,不得在建筑物顶部、平台堆放影响市容的物品,不得在建筑物临街面超出建筑物墙体设臵防护网或吊挂物品,不得设臵遮阳伞、篷盖。

  由于老百姓对法律法规的不理解,给市政执法工作带来了难度,根源不在于他们对法律的抵触,来自于对法律法规的不理解。

  (二)执法方式单一,处罚程序欠严谨。

  根据法律规定,对占道经营、超出门市外墙设臵摊点、遮阳伞、篷盖的,责令改正,可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可暂扣占道经营物品或强制拆除。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种类,但真正在城管工作中用到的处罚方式主要就是警告(打招呼)、暂扣物品,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规范性操作,比如没有统一着装、亮明身份,没有出示执法证件,暂扣物品没有出具文书登记造册,没有让对方签名确认等等,当然这主要是受许多客观条件限制,但是这种和游摊争抢水果、蔬菜的行为往往让群众误解,他们看到的是一群没有着装的不明身份人员在哄抢一些小商贩的水果、蔬菜或秤杆,然后钻进一辆印有市政监察的皮卡车就逃之夭夭,难怪少数人认为城管就是土匪。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尽管当前城管工作有其具体性、特殊性和局限性,但是只要是执法工作,就不能化繁为简,草略程序,否则就是违法执法,其后果不言而喻。

  (三)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没有做到有章可循。

  正是由于商贩的不理解和老百姓的误解,加之执法手段的单一和程序的不严谨,在执法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暴力抗管现象,因此,制订一套完备流畅的应急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摊贩追抢经营物品和工具时,我们采取的办法主要就是阻拦和撤退,如果一旦群众围集,场面就更加难以控制,试想在追抢过程中发生抓扯、或者因商贩自己的不小心受到的意外伤害,责任谁来承担?所以,必须要形成一套应急预案,在不得已发生意外情况后,便于应急操作,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措施可靠、效果明显,当然这只能是一种预防措施,或者说叫补救措施更为确切。

  三、破除城管桎梏的几点建议一套政策的出台,一项制度的推行,一支队伍的成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正如哲学思想讲到: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进步的。

  针对城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一是要营造氛围,争取支持,形成合力。

  城管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城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抓好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得到社会支持,领导重视,人人参与。

  城管工作辛苦,用5+2、白+黑来形容莫过贴切,但是光靠这支队伍不分日夜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主动与交通、公安、建委、国土等职能部门搞好配合,强化措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同时,还要争取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努力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局面,只有公民整体素质提高了,真正做到自觉自治,城管工

  作才会深入人心。

  今后的城管工作中,要切实转变执法与管理理念,将市政工作人员的职能更多的转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切实行动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各方利益,做到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把该疏的地方疏到老百姓关心的节点上,从而真正营造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增添措施、强化职责、完善立法。

  完善市政管理的立法工作,切实落实社会对城管合法性地位的认同问题,使城管执法有法可依,在新形势对城管工作的要求显得很为必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关于城管这个职业的合法性问题,甚至因为这个问题而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并引发暴力冲突。

  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而关键就在于没有一个适当和科学完备的相关法律来制约城管的行为,并且向社会彰显城管的合法地位,造成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一些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同时也引发社会对这一职业领域合法性的怀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一领域的立法与约束机制建设。

  同时,对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便于操作。

  三是要强化培训、严于管理、反思提高。

  五个重庆的建设,新的形势对市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是关键保障。

  首先要强化学习培训。

  市政执法内容多、任务重,在具体工作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城管人员认真学习市政业务和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其次要执法公正。

  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好执法的尺度,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做到合情合理、不偏不倚,掌握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技巧;其三要强化考核。

  制订完善的考核办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人尽其用,用其所长,奖罚分明,逐步建立起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充满生机活力的市政队伍,要高标准,严要求,彻底改变城管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将城管这个职业塑造成执法队伍的一面标旗;其四要反思进取。

  针对市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勇于反省,不断提高。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要广纳贤言,广集民智,针对性地提高市政管理和服务质量;最后要抓好廉政建设。

  城管执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所涉及的多是群众的切身利益。

  城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市政工作人员能够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做到在人情关系面前讲党性不讲人情,讲原则不讲关系,敢于冲破关系网,顶住说情风。

  四是要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打开局面。

  针对市政执法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市政工作人员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并解决问题。

  要尽快消除老百姓对城管工作的误解,打开工作局面,和管理对象打成一片,让商贩们不是见了城管就躲,而是主动向城管反映问题,寻求城管帮助的良好氛围。

  比如,可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主动向商贩、店主讨教取经,寻求合理有效的市政管理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市政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实现被误解到被理解的转变,完成城管的自我救赎!对城市管理的认识误区对城市管理的认识误区城市管理不只是城市运行管理由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阶段性局限,通常人们将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并列,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或者叫城市建设与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首先认识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进而认识到了城市管理是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加强城市的运行管理,并进一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的协同和互动。

  城市管理不只是城市专业管理许多城市管理者认为城市管理就是城市交通、环卫、绿化、水务等的专业管理。

  随着城市结构由简到繁,城市管理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程。

  城市的日益繁复与发展推动了城市的专业化管理分工,由专业的城市管理部门来对城市管理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而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以强调分解简化和专业化,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职能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为城市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复杂交错性使其难以切割,而切开来的小系统已不是原来的系统了,对这个系统的点滴研究也很难进行综合。

  如要实现城市水务的绝对统管,最后发现城市水务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公用事业系统、甚至是随供排水一起铺设的各类电力、通讯、热力等地下管线及其之上的道路交通都是交融在一起。

  而如要实现交通系统的绝对统管,我们也发现交通系统也与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各类地下管线、甚至是连接交通指挥灯的电力、连接道路排水系统的水务系统等等都是无法分割的。

  仅通过分解、简化来解决城市管理这个复杂性问题越来越是徒劳。

  这些冲突不仅反映在众多子系统局部利益之间的相互冲突,更多的体现在局部利益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冲突上。

  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交叉、管理粗放、缺乏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的普遍诟病。

  采用把城市管理简单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分别进行研究和专业管理,然后再叠加的办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已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

  众多子系统的发展未必带来城市整体系统的优化发展。

  城市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其发展不仅在于各子系统的良好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各个子系统与城市系统总体发展管理目标的协同上。

  如何发挥城市管理的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使整个城市系统高效和有序的协调运行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加强城市的综合研究、综合管理与综合协调是城市管理复杂性的必然要求[3]。

  [2]城市管理不只是城管执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或城管执法(社会上俗称城管,chengguan)是城市管理中位于决策、执行之后的一个末端环节。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设置仅仅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决策与执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加强相互的监督,同时加强各专业执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加强执行效率。

  但由于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往往很难实现,往往是各部门将不好管的让城管来管,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

  在许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类社会矛盾的焦点[4]。

  认识我们的城市

  我先要说明,绝对的真实或许并不存在,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罗生门陷阱,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我眼中的桂林。

  既然100个观众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那么100个读者眼中也会有100个桂林。

  我只是这百分之一。

  当下的城市叙事,无论是学院派的研究,还是散文作者的倾诉,都在有意无意试图重返现场。

  我相信,在严谨的学术和散淡的闲聊之间,有一个广阔的灰色地带,这个地带或许有异样的风景,或许有沼泽,我愿意冒险走一遭,一步一步靠近真相,去认识我们的城市。

  很多城市是可以定位的,比如在历史上,北京叫城、上海叫滩、天津叫卫、重庆叫码头。

  那么,桂林叫什么呢?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桂林是漓江流出来的城市。

  没有园林的苏州,不叫苏州;没有漓江的桂林,不叫桂林。

  桂林的特点不是被导游说滥了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这样的说法不具备识别系统,使得桂林无法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比如桂林旁边的柳州(柳州也是这样说的)、比如湖南的张家界、比如贵州的荔波。

  在这个地球上,有比桂林更青秀的山,有比桂林更清澈的水,有比桂林更神奇的岩洞,有比桂林更锦绣的田园,也有比桂林更美丽更宜居的城市,但是山——水——-洞——城——田园风光组合在一起、五绝合一的城市,全世界就只有桂林。

  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了。

  顺便说一下,有关部门为了经济利益把象鼻山遮挡起来,不让游人看到和拍摄,这是不妥当的,应该尊重第一自然。

  其实,诸如象鼻山此类的山峰,说近一点,桂林的灵川县、资源县都有;说远一点,日本、法国也有。

  但是,他们没有象鼻山的五绝合一,更没有古人在山上刻写的历史遗存。

  我还知道,桂林是以山峰命名城区的城市。

  这个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桂林的五个城区:七星区、雁山区、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恰好是它们所在的位置。

  因地质运动形成的独特的漓江景观,是大自然对桂林的恩赐。

  没有山的水,好比寡妇,寂寞而艰辛;没有水的山,好比鳏夫,孤独而痛苦。

  漓江两岸,山是水的影子,水是山的等待,山和水永不分离。

  山倒影着水有千般妩媚,水缠绕着山有万种风情。

  桂林的山并不崇高险峻,却可爱可亲。

  桂林的水并不浩荡澎湃,却温柔恬静。

  试想,如果西湖没有苏东波、白居易的故事,没有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没有雷峰塔、灵隐寺、岳王庙等等这些历史文化硬件,那么西湖再美,也只是一个大大的鱼塘。

  桂林的山水和桂林的城市一样,是有故事的。

  桂林的山上还有许多摩崖石刻,这是古人和前人在山上留下的心灵史。

  桂林的漓江两岸,每一座山峰都流传着动人的故事,都诉说着美妙的传说,这就使桂林的自然美走向了人文美的境界,桂林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共生,如同花草相掩映,云霞共吐吞。

  我最想说的是,桂林是淹没名人的城市。

  桂林是一座故事堆成山的城市。

  故事是由人物来完成的。

  桂林人没有忘记康有为,因为桂林是变法维新的桥头堡。

  唐景崧在文昌门创办体用学堂,当年康有为两次来到桂林,办《广仁报》,办圣学会。

  在叠彩山上,他身穿皮大衣,头戴红风帽,演讲大同思想,把莲花世界播种于桂林,用今天的话来说,康有为在桂林,为变法维新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他离开桂林,要去说动皇上变法维新的时候,离岸登船,顺流而下,那漓江上渐渐远去的红风帽,在桂林学子们的眼里和心中,是一颗永不凋落的红豆。

  桂林人也没有忘记孙中山,因为桂林是北伐大本营。

  孙中山在桂林王城里,创立了历史上的许多个第一:首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首次用革命精神武装、整顿旧军队,首次确定中华民国国旗的图案,首次誓师北伐。

  桂林这座城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桂林的名人实在太多了,多得桂林人的记忆仓库里实在堆放不下,于是许多名人只好被淹没在精彩的漓江里了。

  湖南的凤凰古城,那里的名人数来数去主要只有三个:沈从文、黄永玉、熊希龄。

  而从古至今,桂林的名人可谓众星闪烁,数不胜数。

  比如桂林人张其锽,辛亥革命后担任湖南军事厅长,黎元洪做总统时,张当过广西省长。

  张是一个奇才怪才,高个子,大白脸,五柳长须,平时手拿一把鹅毛扇摇来摇去(这是跟诸葛亮学的),夏天也穿宽大长袍。

  他能掐会算,以博学多才、精通奇门遁甲著称于民国时期,自号无竟居士,熟读《墨子》和《庄子》,著有《墨子通解》。

  张曾经做过军阀吴佩孚的幕僚。

  吴佩孚很佩服张其锽,常向他请教周易八卦和相术。

  (见《北洋军阀史话》)

  比如桂林人邓家彦,他是著名学者、国民党政要,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司法部判事、同盟会广西支部长。

  邓家彦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

  一件事情是1919年春,邓家彦首先透露北京政府对日借款、签订卖国条款等消息。

  此消息一经公开,举国震惊,引发了北京大学生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个中国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因桂林人邓家彦所引发的。

  另一件事情是孙中山去世前的遗嘱,由汪精卫草拟、吴稚晖当众诵读,逐句讨论。

  读到联合苏联,共同奋斗时,邓家彦说:今日联苏固然待我友好,他日如万一国际情势变化,则又将如何?且总理之遗嘱必公开发表,昭告国人与世界,岂能如此措词?,结果遗嘱按邓家彦的意思修改为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邓家彦平生有三不原则:一不续娶;二不治私财;三不杀生。

  孙中山曾五次邀邓家彦出任广西省长,邓都婉辞了。

  (见《邓家彦自传》)。

  由于某种原因,邓家彦先生长期遭到大陆冷藏,备受争议。

  我想,历史是不怕冷藏的,也是不怕争议的,历史只怕遗忘。

  说了前人,再说今人。

  比如桂林人陈绶祥,也许有的桂林人并不知道他的分量。

  他是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介绍的第一位文化学者。

  节目称他为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都提出了独到见解。

  陈绶祥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是当今中国"新文人画"的领袖人物,擅长中国画,精通美术史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评价陈绶祥:博闻强记、机锋敏锐,比同龄人具有更广博的知识。

  作家王祥夫在《走近陈绶祥》文中写道:在我认识的人里边,思

  维之敏捷,对答之机智而让人防不胜防,而又妙语如珠者,好像没有人能超过陈先生。

  他就是在那里胡说,也好听,他就是在那里胡说,也能引经据典,陈先生是当代奇人。

  ……陈绶祥先生是个有着十足魅力的人……只要坐在他旁边,你便会振奋欢喜起来。

  陈绶祥跟我说起,有次他到大学里演讲,一个美术系的学生问道:陈老师,我们学画画,有没有用啊,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他答道:我只能告诉你,世界上没有一条被饿死的狗!我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样回答,学生消受得了么?他说,问得蠢,只好答得蠢。

  这件小事,可见陈先生的率真性情。

  要说的人物,三天六夜都说不完,限于篇幅,只能说到这里。

  风起了,云落了,桂花开了,一年又一年。

  历史是一条河,就像我们的漓江。

  漓江穿越时空,不舍昼夜地流,淌过了星星和月亮。

  遗憾的是,桂林的一些名人,消失在茫茫的夜空里......作者简介

  王勇(笔名王咏、王布衣),编剧、作家,广西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师大出版社文化旅游分社艺术总监,主要从事非虚构文本创作,有纪实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文学报》等多家报刊,有2篇作品分别入中国作协年选,出版有《阳朔西街》、《震惊世界的广西农民》等著作13部。

  电视艺术片《苗族斗马节》获全国第四届骏马奖一等奖,《震惊世界的广西农民》获广西文艺铜鼓奖,电视纪录片《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广西》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音像出版物。

  对城市规划及其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对城市规划及其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内容

  本文以城市和城市规划的产生为切入点,观察其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等的变化,从人类学、生物学的方面探讨了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本质原因;在哲学、城市规划学的角度探究了城市规划的理论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在生物学、环境学的立场论证了在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关生态的问题,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

  城市

  城市规划

  实践

  规划师

  公众参与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理论

  正文:1.什么是城市?对于城市,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如在地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对其的定义都略有不同。

  概括起来,对城市可有如下认识: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发挥城市特有功能;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吴良镛,1988)。

  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V.G.Childe)称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一次革命,他还强调了在产生古代文明的泛滥平原上灌溉过程与广泛贸易活动的兴起在城市革命上的重要性。

  但是,美国著名城市学家芒福德(L.Mumford)却认为: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参变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

  这是因为从埃及、苏美尔、中国等地城市兴起原因看,王权制度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腓尼基、希腊等城市兴起的因素中,商业的作用更大一些。

  因此,各个地方城市起源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

  从公元前1000年以后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为止,欧洲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罗马文化。

  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产生了可以与之媲美的春秋战国及秦汉文化,同样是以城市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中世纪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罗马帝国消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续达1000年。

  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仍较小。

  据估计,1400年,仅巴黎的人口达27.5万,布鲁日、威尼斯人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萨、根特等人口在4到5万之间。

  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到40万,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中世纪末期,即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中工厂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

  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

  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总而言之,城市是人类集聚居住的场所,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笔者认为,城市的本质就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生存的产物。

  因为在自然界中,人类缺少保护自己的武器。

  比如锋利的獠牙、利爪,优秀的奔跑能力,强健的肌肉,以及作

  为双足直立行走的动物而言所失去的树栖能力等。

  但是,人类却拥有如同蚂蚁以及蜜蜂一样强大而又比之复杂的集体意识,以此来弥补自身能力的缺失。

  作为一种营群居生活的集体性动物,多个个体集聚生活不仅可以为集体的每个个体提供更好的保护,也大大提高了狩猎的成功率。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界中人类所独占的制造工具的能力使得群居的人类能够利用以及制造各种各样的工具来使自己和集体免受损害并且谋取更大的利益(如狩猎等)。

  所以在我看来,这两方面的因素就是城市形成的本质原因。

  2.什么是城市规划?上文已经提到,城市是作为一个保卫人类利益的场所而存在的。

  但是,当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时候,他们就不满足于城市仅仅的保卫的功能,而是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就预示着城市必须要发生改变来适应人类新的需求。

  城市规划,就是人类为了更好的与自然对抗,更好的保卫自身利益并按照人类的意愿来改造城市使其能满足各种新的需求而创造的。

  如果一个物种的繁殖能力远远大于其它物种的,那么这个物种的衰败就不远了(物种起源)。

  正当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为其征服自然的胜利沾沾自喜的时候,死神的镰刀划过了大地。

  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

  人所称的黑死病。

  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到黑海地区,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

  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

  根据今天的估计,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

  而实际上鼠疫(即黑死病)于公元541年(查士丁尼瘟疫)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至1666年伦敦大火为止死于鼠疫的人数不胜数。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但是,直到黑死病猖獗之后,人类才真正重视城市的规划。

  有学者认为,是下水道系统的不完善为鼠疫菌的携带者(如老鼠、跳蚤等)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导致了病菌在人类当中广泛传播。

  从此,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城市规划这门科学。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规划科学,它也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并且具有规划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未来导向性。

  它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并且在针对目标达成的行动过程中不断地趋近目标。

  而这种未来导向性,就由它的价值观、理论基础、实践意义等来

  实现。

  理想主义是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必然要带有某些超越于现实的理想。

  缺少了这种理想,城市规划也就只能成为对现状的描摹,相对于城市现实的发展而言,它便只能是一种倒退。

  比如乌托邦。

  乌托邦这个词在学术的语境中并不具有在汉语中所具有的贬义性成分。

  美国学者赫茨勒在《乌托邦思想史》中认为,乌托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认为现实社会是一个不完美的社会,它有必要而且可以进行改造以符合某种合理的理念,最终使社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但是,鲍曼提出,乌托邦有一种悖论的性质,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非现实性。

  社会主义和一切其他乌托邦都有一种令人不快的性质,只有当它存在于可能的领域中,它才保有其丰富的生命力。

  当它宣布它作为经验实在已经完成时,它就失去了其创造力,而不是激发人的想象力。

  实践论是城市规划的意义所在。

  城市规划正是以实践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为目的,通过对城市发展的预先协调,制订城市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对城市建设行为的引

  导和控制,使城市能够协调有序地发展。

  城市规划中许多原理、原则的提出也并非完全是理论探讨的结果,而恰恰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或者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然后,它们又指导了以后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只有转化为实施活动,也就是说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因素,它才是真正具有了实践性。

  实践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学科的存在和发展。

  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理论所反映的是观察力,它所受的严格训练足够使它识别不可见的,经过构建过的秩序,识别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秩序。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理论本身也就是一种实践。

  人不是在自由实施自己认真考虑过的计划的意义上‘活动’,相反,实践和他人有关,并依据实践的活动共同决定着共同的利益。

  与理想主义对立的是理性思想,也就是城市规划的方法论基础。

  理性主义是近代哲学的起点,是近代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同时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

  理性思想在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规划能够从传统的注重直觉和观念的思想转变为现代的对科学和现实的关注,其关键就在于规划过程中理性思想的发挥,它所倡

  导的并加以推崇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依然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方向。

  当然,现代城市规划并不仅仅只是理性的分析思考,它的意义更多地来自于多元化的社会实践。

  除此以外,系统思想、生态思想以及权威的参与都为城市规划的完善、实施以及系统的建立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规划并不是由原因到结果的循序过程,而是先发生的事情或过程必须由后发生的事情或过程来说明甚至决定,也就是说,规划是以作为组织现在行动和过程的原因和依据,并将成为以后事件发生或过程演进的规范。

  这样,规划者(规划的编制者、决策者、实践者)就参与到事件发展过程之中,他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技术手段、时代背景等等,都将通过他在规划过程中的行动而影响了事件发展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他已经成为事件未来状态的创造者。

  因此,规划者本身已经成为对事件发展进行描述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说,事件发展的未来状况已经不仅仅是事件自在发展的结果,而且已经融入了规划者对此的有意识的控制。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因果观念受到了挑战。

  P.S.Laplace曾对因果概念作过总结:我们应当把宇宙的现状看作它先前状态的结果以及它的后继状态的原因(陈克艰,1987)。

  原因与结果这一对范畴之间关系的揭示,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他在分析事物构成要素的四因中就有一个是动力因,即事物运动或静止的根源。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因果性已经成为思维赖以进行的框架和模式。

  康德认为因果性范畴是根植于人类精神本性之中的,并且是人类认识基础中几个最基本概念中的一个。

  爱因斯坦则认为因果性是人类理智长期适应的结果,同时他又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无疑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理性经验的产物。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揭示出在因果框架内容纳不下的科学事实,如量子现象等,现代哲学也将对因果性、归纳理论等内容的讨论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3.谁是规划师?对城市规划这门学科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其位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领域,而更多的倾向人文科学。

  作为一个规划师,不仅要在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层面上进行规划,同样也要兼顾到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治、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规划师的背景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背景中,唯一相同的就是都经过正规的规划训练。

  但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也吸收了许多有其它背景的人士,特别是大的代理机构和咨询公司。

  对于规模足够大的代理机构来讲,可能会雇佣有经济学或统计学

  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分支研究机构;而做交通规划的代理机构可能会雇佣具有土木工程,特别是交通工程背景的人士。

  大的代理机构经常会处理大量基础数据,因此,也会雇佣一些具有编程和数据处理专业知识的员工。

  做环境规划的机构还要雇佣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遥感方面的人才。

  规划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制图和空间数据的组织,所以,一定数量的地理学者和制图人员也会在规划中找到他们的专业方向。

  规划涉及许多法律问题,特别是关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因此,许多律师和具有法律和规划双重知识背景的人员也会进入规划界。

  国外的公众参与也是规划师的一种组成形式,它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物质建设规划、数理模型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几个阶段。

  规划工作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由政府行为转向市民的角度,由理论性、专业性和集中的权力转到感性、具体、由下至上的参与。

  二战后,早期的城市规划理论方面功能主义盛行,认为只要有了形态建设规划即良好的物质环境,就可以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甚至文化的种种问题;在对人的认识是单一并且抽象的,把城市中的各种不同的人和集团的价值观念看成是相同的,认为所有人对建成环境的需要也是一致的,因此,建筑师和规划师似乎可用自己的知识和价值现来判断城市空间的布局。

  这段时间的公众参与仅仅限于了解和聆听,处于谢莉·安斯汀在《市民参与的梯子》一文中所描述的市民象征性的参与阶段。

  上世纪60年代期问,城市规划受系统论思想的影响,规划师希望借助数学模型来整合城市发展的过程,协调城市发展中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把系统方法论运用在规划的各个阶段,于是数理方面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成了规划师追求的重点,而公众参与被视为只能增加种种非理性的、人性的价值观和行为,因而,在建立规划模型时为了其合理性和逻辑性而有意回避公众。

  既便是征求公众意识,公众面对如此复杂而抽象的数学模型也难以理解,很难真正参与,这样公众参与仅仅限于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的精英层次。

  60年代后期,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碰擅,使得部分欧美国家的城市、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一些社会底层人士和少数民族在旧城区发生骚乱,使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处于瓦解的边缘。

  在美国城市中发生了非常尖锐的、情绪化的公众参与浪潮,这是市民不满现状的表现。

  60年代后,联邦政府开始下放规划权力,满足市民自治的要求,以增加市民的信任,去对抗市民的离心倾向,公众参与也被用作解决这些不满的一种手段。

  因此,公众参与在当时成为解决社会政治冲突的一种手段。

  1962年,保罗·

  戴维多夫提出倡导规划,他认为规划师应该正视社会价值的分歧,并选择与社会底层人士相同的价值观。

  约翰·福里德曼认为规划师要从群众那里学习社会的脉络和价值现,群众从规划师身上学习技术和管理,二者共同发展城市规划。

  这时的城市规划更注重社会科学,价值观念及判断、人和人性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重点,城市规划也更注重政治科学,认为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建设和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公众参与和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是制度和立法。

  规划师是一种既为政府,也为各类委托人服务的职业。

  一些规划师直接被像土地开发商和房地产企业这样的私人组织雇佣,还有一些是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工作,因为这些群体需要规划师为他们在公共论坛上的观点提供有力证明,他们有可能是邻里或社区群体、环境组织和某类公民团体。

  笔者以为,在规划的编制以及实施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规划师应该是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一领域中的人才。

  在这个团队中应该包括有经济学、统计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编程及数据处理、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地理学专业背景以及律师等从事政治生涯的人士组成,同时规划还应采纳有代表性的公众意见并适当修改内容来满足公众的需求。

  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该由这个团队协同合作来完成,而城市规划专业人士一枝独大,甚至规划由某些政府部门说了算的行为显然是

  不可取的。

  4.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范围的广泛决定了规划师背景的多样性,而且在规划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城市规划师就能够解决的。

  这里笔者主要以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来论述。

  生态是城市规划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当中,而城市只不过是整个生物圈中的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人的生活离不开生态系统,或者说,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能脱离生态系统而独立存在的。

  生态这个概念贯穿整个城市规划的过程,但是有些建筑师、设计师、甚至是规划师本人对生态的概念都是曲解的。

  那么,何为生态?生态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一种普遍的关联,它既可指生物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可指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rnst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它是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过程、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一类开放型人工生态系统,是城

  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自然要素形成了城市中的自然生态,而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人文生态,这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

  生态在城市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往往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在建设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时候,生态部分往往是由规划师来完成的,而规划师恰恰是缺乏专业的生态知识背景的,由不懂生态的人来规划生态,何来生态?比如在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等级过程中,规划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两方面的因素,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这些条件都是为人类自己的生活所服务的,或者说,是城市建成以后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生态,而在城市建设前却并没有考虑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自然方面的生态因素。

  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前期就没有考虑到建设城市这样一个行为对生物圈或城市所属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那么,建设的城市如何算得上是生态城市?从某些方面来讲,生态系统是脆弱的;从某些方面来讲,生态系统又是稳定的。

  但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却远远不及人类对其的破坏性。

  生态系统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食物网,若食物网中某一或某几个环节遭受破坏,那么整

  个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崩溃。

  在确定某一块即将成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时,在生态方面首要考虑的就是这块土地本身的生态功能以及开发这块土地会对其所属的生态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来确定这块土地是否值得或者能够开发。

  而这一环节,是不应该由单纯的规划师来处理的,而应该由具有生物学、环境学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士来参与的。

  城市本身即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具有自己的组成以及发展形式,但是它又隶属于另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也有可能毁灭城市。

  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不能脱离生物圈而独立存在的,所以,在规划中生态是一个必须要深思熟虑的严峻课题。

  5.需要理论吗?理论是不是单纯的浪费时间,提出这样问题的就是讲求实际人想取笑讲求理论的哲学家。

  然而,理论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我们都有些自己的理论,它们构成了我们行动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关于事物如何构成,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等等。

  这两种人之间的区别是,讲求实际的人并非没有理论,只是认为这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而理论家有意识的去思考理论并且使其明朗化。

  当一个人采取行动时,无论他如何轻视理论,或者他本人就是一个理论家,都不可避免的遵循某些事物如何运作的理论。

  如果无所遵循,一个人能行动吗?MaxWebber: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质利益和理想利益。

  但由思想所创造的世界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头所推动的行动轨道。

  爱因斯坦:理论决定着我们所能观察的问题。

  T.Parsons: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是它的系统理论水平。

  科学哲学家指出:许多所谓的事实都是‘渗透着理论的’事实,它们的呈现方式、乃至它们的真正含义,都依赖于理论解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在1936年,他写道:……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的思想,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他们的威力总是比一般人能想象到的还要强大得多。

  诚然,世界是由别的少数人统治着。

  讲求实际的人,他们自信自己并没有收到知识界的影响,其实,通常都是受某些已故的经济学家的奴仆。

  掌权的狂人,听信来自空灵的诉说,正在挥发显耀那些从已经落伍几年的拙劣学究那里得到的暴躁(出自《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

  凯恩斯所提到的掌权的狂人是指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要人,特别是指希特勒、斯大林和墨索里尼。

  但是,他所强调的论点至今仍然像当年一样有效,即使是最有权威的人仍不免受他们所持有的思想支配。

  假定一座城市受到住房问题的困扰,要求规划师评论一下颁布控制租费的法令是不是一项良好的对策。

  如果不知道房屋市场如何运作的理论,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呢?说的广泛一些,进行控制之后必然会给某些人带来利益,而是另一些人遭受损失,如果不知道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论,我们根据什么去判断该法令是好是坏呢?如果规划师接到一项任务,要求他设置若干程序规则,社区可以根据这些规定考虑问题做出决策,比如,是否可以利用公共资金再为公园增加100亩的面积。

  这个规划师就必须有某些理论,关于社会群体是如何运作的,关于社区本身如何自行管理的等等,这样才能够去思考如何制定所需要的程序和规则。

  既然理论是躲不过去的,干脆,就把它明摆出来,越清楚明白越好。

  任何学科中的理论都是对该领域中普遍规律的反映,并且采取理论的形式来把握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普遍规律性。

  理论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理论所揭示的现象及其结果,而在于揭示这些理论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把握的是理论考虑问题的方式及其

  内在的思维方式。

  实践本身有其自身的逻辑,在其展开的过程中,理论必须通过对其已被抽象的内容进行再具体化,然后才能正确地指导行动的开展。

  区别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实践好像是很普通的事,可是往往容易夸大它们之间的区别。

  从广义上讲,理论就是通过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的检验,才得以发展起来的。

  因而,有一种说法是,从某种程度上衡量,有实践经验的人就是理论家。

  反过来,实践经验能是理论家更好的鉴别和选择工作。

  不接触实际的所谓理论家,他们那些理论化结构就经受不住考验,就没有验证其有效性的基础。

  没有实践经验就难以鉴别什么是良好的理论,什么是恶劣的理论,什么是切实有效的理论,什么是空洞无物的理论。

  所以,理论对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必要的。

  将实践中的得到的经验积累成为理论,反过来再将理论作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的到的经验又再进一步修改以及完善理论,从而形成这样一条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反馈链。

  城市规划的理论就是指导规划师进行城市规划的引导以及约束,失去了理论,规划实施将寸步难行。

  参考文献:《城市规划哲学》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

  约翰·M·利

  维

  《城市规划原理》

  李德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吴相钰

  陈守良对城管信息工作的一点认识对城管信息工作的一点认识来源:宁波江东城管执法局

  发布时间:

  2009年10月12日

  做好信息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党政机关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管部门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组成部门,除了要在城市管理与执法两方面下功夫外,也同样应该把信息工作视为是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信息工作的见解,专家们早有深入的研究,这里,本人也结合自已的工作实际,谈谈对信息工作的认识。

  总得来说,包括三个部分:

  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工作是一项扩展城管形象的重要内容,信息工作是政府工作的耳目,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之一。

  1、信息工作可以对领导的决策与管理工作起到参谋作用。

  一个决策的出台,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调研,而信息的有效传达会大大节省领导者的信息收集过程,事半功倍,换一句话说,信息的流通与采集贯穿于任何一个决策形成的全部过程。

  2、信息工作可以实现下情上达,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

  信息已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趋势的晴雨表,管理者通过各种可用的信息,可以对辖区实际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在

  处理日常事务时做到更符合客观实际。

  3、信息工作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有监测作用。

  信息是沟通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信息是领导者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控制局势的有效手段。

  4、通过信息报送,可以展示整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城管部门的工作水平,通过信息报送,可以起到推广经验的效果。

  5、信息工作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有超前预测作用,可以说,信息是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6、信息工作还是领导者发现、培养本单位人才的有效载体。

  二、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从现行体制与实际工作出发,城管信息工作有以下几块内容:

  1、对部门总体工作的宣传,这里主要包括城市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宣传。

  我们要管理一方百姓,就必须让百姓知道我们是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也就是说,应该让老百姓认识我们,我们也应该更贴近百姓,让主人详细地了解仆人,这是我们这些仆人的应尽义务。

  2、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

  宣传法律法规的目的是让行政相对人更好地懂法、守法,从而减少违法事件的发生,堵住源头,总是解决问题的最省力的妙招。

  从宁波来看,现在所应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还是比较全面的,应用得比较多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宁波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宁波市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宁波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宁波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等等。

  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包括了规划、市容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无照经营、城市公用、市政、环境保护和建筑施工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条款的宣传,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

  3、运用社会力量,赢得一个全社会理解城管、支持城管的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

  从全国来看,虽然这一方面工作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实际来看,宁波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我们通过城管联系社区、推广城管义工制度等形式,大大扩大了城管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积极宣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起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起到用先进促后进的效果。

  5、信息工作还包括对城市管理以及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理论研究

  和探讨。

  办案人员应该对自身工作心得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总结,要加强理论文章的创作,理论从实践中来,理论又用来指导实践,再进一步,实践也应该继续来验证和推动理论的发展。

  6、应该加强对辖区内城管方面的重点、热点事件的追踪报导。

  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寻找新闻线索,及时反馈居民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信息工作成为联系城管与居民的桥梁。

  三、城管信息工作的注意点

  总体来说,信息工作要从信息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入手,重在保证质量,要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开展工作,信息经过我们的手,必需保持原貌原样,报送必须及时快捷,要杜绝迟报、漏报、瞒报,任何歪曲、篡改都是信息工作人员的大忌。

  首先,在反映事情时要做到实事求是,要言简意赅;其次,在信息报导中要着重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新经验;再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反映情况和问题要力求公正全面;最后,在进行理论创作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层次挖掘事件的内在涵义。

  四、城管信息工作的主要实现形式

  城管信息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实现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这里列举一些常用的形式,和大家一起探讨:

  1、运用网络的力量,建设管理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站,及时更新内容,提高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和质量,增强影响力,使为数庞大的网民队伍在城管网站中对我们加深了解。

  2、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合作,扎实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宣

  传,通过与各媒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城管工作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介与百姓见面,使城管工作深入人心。

  3、利用户外大型广告和公用电子屏的力量,发布必要的公益性广告用语,大力进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宣传。

  4、积极参与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服务活动,通过社区服务日等活动,把服务为民的理念推向实际,达到扩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社会影响,提高我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5、促进城管知识宣传上公交的活动,制作和发放宣传资料,在宣传中做到方便、快捷、有效。

  6、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各类专项整治等行动,适时进行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在主干道、重要的交通路口、专项整治区域悬挂横幅标语。

  在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工作无疑将在各级政府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们城管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对做好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城管信息工作新局面,推动城管事业的新跨越。

  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只有热爱安全工作,才会体会自己的工作价值,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去。

  二、全面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坚强的意志,面对众多的困难和挫折不能畏难、不退缩,不消沉,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解决困难。

  三、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人信服。

  让员工听话,接纳意见,服从管理,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四、必须讲原则,不讲私情,不怕打击报复,不怕威言相迫,不怕流言蜚语。

  五、安全管理是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有大肚能容天下事之风范,要有苦中作乐的毅力,时刻激励自己保持高昂的工作风貌。

  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他人的安全负责,积极、主动、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保护作用,认真查找隐患,及时制止违章,保证安全。

  对基层管理工作的认识对基层管理工作的认识------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基层管理岗位是工作任务分解实施的最后一层,基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对于整个工程服务环节来说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基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如何,一般都是针对某项任务最终执行的结果,表面似乎更多的是评价管理者对某一项工作目标推进的态度。

  而仔细的考量,管理者的态度仅仅是完成任务的最上一层条件,也是最容易解决的条件,顺利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还要求团队具有完成具体任务的客观技术能力以及健全合理的协作沟通机制等重要因素,没有这些基础,执行力仅仅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具体到工程片区来说,部门的日常工作目标是完成所负责区域的工程现场调试、维护任务,但同时不定期会有质控反措等临时任务,以及像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外工程等新产品新领域推广的重要工程项目,此类任务一般时间紧迫并且要求较高,且对公司后期的发展有较大影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精力,与日常工作有相互争夺资源的关系。

  而公司一贯以来人员配臵都是相对紧凑,如何在人员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做好日常工作与重点任务的平衡,确保所有工作的顺利完成,我认为这是考验基层团队的执行力的关键点。

  要保证片区的团队在不同的工作要求下能够张弛自如,始终保持比较高的执行力,我认为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保持足够的关注度:一、做好部门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倡一专多能的同时着重培养技术带头人工程中心在工作中一直提倡一专多能,这包含一专和多能两个方面的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公司产品范围的拓展和服务任务的压力,使得管理人员对

  多能有着天然的重视,再加上目前片区的人员构成比较年轻,导致片区中能上手多个专业方向工作的多面手很常见,而在一个专业方向上钻研很深、能够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技术权威反而比较难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针对主要的专业方向挑选出合适的人选,在任务安排和培训机会上给予倾斜,最好的局面是能在每一个专业方

  向能够培养出一名以上的技术带头人。

  这样一是在关键时候能够有人有能力解决问题,不出现结构性的人员短缺;二是可以把技术带头人作为一个辐射源去带动其余同事,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学习氛围。

  今年的情况较之以前更为特殊,目前片区的人员有一半左右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如何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实习期,形成战斗力,是一个紧迫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更多的同事都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发挥老员工的传帮带效果,制定适当的倾斜政策鼓励老员工与新同事交流,要传授技能,更要引导新员工建立自我学习的方法。

  一方面要发挥师徒模式利于沟通,教学灵活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传统师徒模式对于知识传授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发挥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安排技术骨干根据新员工实际情况去制定明确的指导目标,并且在过程中进行督导,保证新同事的学习过程可知可控。

  另一方面,目前公司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电力系统二次方面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我们在技能培训上要根据片区的合同情况适当有一些前瞻性,等到任务逼上门再来培训就难免会有点手忙脚乱。

  二、知人善用,提高员工对部门工作的参与度,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在目前片区的团队关系中,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的企业文化,员工对管理者的工作安排服从度很高,执行也比较顺畅。

篇四:大家对城管的看法

  

篇五:大家对城管的看法

  

  城管个人心得体会

  关于铸就学习型城管个人心得体会

  学习型城管,就是要使每个城管队员都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执法能力、创新能力,使自我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来实现完善本我、成就自我、实现超我的过程,铸就成为有思想、有理念的城管队伍。

  通过这几天培训学习,使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了充分认识,为我们今后规范行政执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可见,铸就学习型城管是必要的,紧迫的,长期的。

  铸就学习型城管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不断扩展,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学习型城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凡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都是城管执法机关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学习研究的新领域。

  铸就学习型城管要明确方向与目标。一是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建立学习型城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在学习中应当有所侧重,将相关法律作为学习研究的重点内容。二是加强技能学习。随着执法环境的变化,对各项城管执法工作、执法方法同样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造就适应

  时代发展需要的城管执法人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城管执法者,办出更多的精品案,创造出城管执法工作的新榜样,这都需要通过学习去解决,通过实践去检验。

  铸就学习型城管需要建立健全学习长效机制。必须长期坚持组织学习,构建思想文化,以先进的思想武装成员组成队伍以身作则,坚持每月带领全体城管队员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和心得;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采取召开座谈会、网上交流心得、走访帮扶对象、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全面提高城管队伍的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城管队伍的执政文化意识、创新文化意识、大局文化意识、服务文化意识。在全系统开展先进文化思想队员评选活动,在各中队和城管队员中开展“创建先进文化思想中队、争做学习文化优秀队员”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积极拓展党员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载体和机制,提高学习效果,快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决定生命力,激发创造力。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是求新求变的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学习作为我们城管队伍的基本特征,铸就学习型城管,必定能够在永不停歇的时代步履中,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此次实践亲临执法第一现场,听了很多,看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可谓心得体会颇多。

  首先,是对城管这个国家行政执法部门的进一步的了解。因为以前都是通过媒

  体来了解这支队伍的且大多都是不好的报道,如今深入他们之中,以一个同行的身份来看待他们和他们的工作确实得到了很多不同的体会。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城管行政执法部门绝对不是很多人说的“强盗”、“流氓”!我试着将这支队伍分为三类:素质差、脾气暴躁、对行政执法事业没有真正认识的一类。他们主要是一些协管和雇佣临时协管员(国务院已下发批文,命令禁止行政执法部门聘任临时执法人员,对已聘任人员应予解聘和调离,这对优化执法部门人员配置,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社会公信力有巨大的帮助)他们往往行事急躁,易走极端,行为不知检点,没把自己当作一个国家执法人员看。对于这类人执法部门内部甚至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应给予大力整顿,从制度上杜绝这类人进入行政执法队伍,从制度上教育执法队员不要成为这类人。而对于我们老百姓,对这类人也应该大胆检举接发,但要保持克制,深知以暴制暴于己于人都不利。国家刑事执法部门对于违法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制裁。我们所谓的映像不好无非于两个方面,即亲眼所见和媒体报道。我们亲眼所见的就是这类城管败类,但这类毕竟不是大头,只是极少数人,我们不应以片盖全,看到一两个败类就全盘否定整个行政执法队伍,这不符合辩证法的要求,也显然是错误的。而媒体喜欢报道什么?当然是新闻,越爆炸越好,而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是个管理社会日常小事的执法部门,没什么大新闻可以报道的,唯有那样的“暴力新闻”才够爆炸,它毕竟是国家执法部门,国家执法部门和暴力挂上钩当然会引来巨大的关注。也可怜我们的行政执法部门,平时工作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唯有到出事的时候才够资格上一回新闻。以城管为业,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平平凡凡工作的一类。此类是行政执法队员中的大多数,像我在实践中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是属于这一种人。他们或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或是深知这一行的难处和“危险”所在,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深知自己是国家执法人员,代表着政府,是纳税人养着他们,城管是他们的职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对得起政府,对得起纳税人,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依法执法,违法必究。但同时他们也深知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直面矛盾,如果处处和这矛盾对抗于己于人都不好,所以他们懂得变通,懂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灵活机动,以理服人,尽量不让矛盾激化。显然这一类人占据了城管人员的大多数,从本质上看也不难理解。无论是城管还是公安、军队都是国家机器维护部门,其人员也是由平平凡凡的人组成的,并没有那么神秘。第三类,就是那些刚正不阿,完全按章办事且具活力,积极创新的人。这类人主要是刚进这一行的高学历年轻人,怀着一腔热情和性格刚直的人。他们其实是城管届的精英,但将他们放在基层的话,因为直面现实的矛盾和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的大多数人会被同化成第二类人,一小部门被同化成第一类人。由上可见,城管部门绝不是什么“土匪”、“强盗”,却也存在这一类人。城管内部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讲城管分为两类,即“鸽派”(被人打和砍的)和“鹰派”(打和砍别人的),虽然有点极端和不全面性,但也足见这行人的无奈。

  其次,是对政府部门尤其是国家执法部门工作流程、工作生活状态、处事状态及经验等有了进一步直观的了解,消除了对它们的神秘感。我是学行政管理的,而这一行对经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考mpa还要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考公务员也是。所以能在政府部门实习那对我这个专业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机会,对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有很好的帮助。这次实践让我了解到政府部门及执法部门也是一个普通的单位,并没有那么神秘,唯一不同的只是国家是它们的“后台”,法律是它们的“纲领”,纳税人是它们的“衣食父母”。每一个公务员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他们也是拿工资办事的,并不是“公家的强盗”。我们说官员要理解百姓,但将心比心,百姓也应理解官员,大家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考虑相互的利益,但这个在现阶段的我国还比较难做到,因为官本位意识还太浓。当然在其位谋其政,公务员毕竟是国家权利的代表,是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执行者。他们应该切实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以法律法规为行事准则,开展自己的工作,在满足国家和人民利益后适当寻求自己的利益,这也是敬业。其实本质上政府部门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国内外都一样,只是我们把它理论话,升华了,且经常挂在嘴边,形成一种精神学习。在升官这个问题上我到比较欣赏我几个同事的看法,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成绩想不被提拔也难(当然特殊条件除外),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种道家“功到自然成的”“无为主义”名利观,当然其它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还是要发挥的,但绝不能失原则。

  最后,是对基层矛盾和处理群众事务的初步了解。我们经常在各级政府报告和对外讲话中听到诸如“停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基层社会问题。以前也只是听听,知道有这些矛盾,但你不真是接触这些矛盾是很难真正体会到这些矛盾的存在尤其是它们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因为是在处理百姓日常琐事的城管部门当然要直接面对这些矛盾。比如这个停车难问题,我们的一个任务是在沿街人行道上抄车,但其中有些司机也很无奈,百姓也纷纷向我们反应,因为没地方停,没有专门的停车位,只能停人行道上。这核心是城市初始规划的问题,但在老城区很早就建好的,那时哪有那么多的汽车啊,所以这个矛盾没法解决,而我们却要直面这个没法解决的矛盾,成为冤大头。处理群众问题绝对是一件超高难度超大挑战的工作,因为群众通常是构成复杂,性格各异,利益关系复杂的群体,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基本做到平均利益,让每一方都满意,这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所以我们强调培养干部要先到基层锻炼,确实这是主要的原因,能很好地增强领导人员的能力。在本次实践中,我也初步体会到了处理群众问题的难处,这也只有在政府部门尤其是执法部门才能体会到的。比如说让我们很头疼的一个老大爷违章在人行道修车问题,如果真要管这个事那真的是有难度的。老人年纪大了在这儿摆个车摊也不容易,很多人都报以同情,而且这是附近唯一的修车点,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老百姓离了他还真不行。所以我们在劝离过程中面临的不仅有老人本身的压力更多的是周围群众的压力。我们的公开行为通常会引来一大堆的群众的围观,他们各抒己见,什么好听不好听的话都有,大多数都是与我们对立的,人多肯定不好协调尤其是一群百姓在一起的时候,那真是喊破嗓子也得不到一个答复。到最后,就一出城管的闹剧或者说笑话,如此循环城管的名声想好那真是异想天开。在经历了许多这样的群众性事件中,不仅让我了解了群众的特点和群众性的矛盾,也让我学到了处理甚至是解决群众性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和技巧,队员们都是打熟交道的有较丰富的经验,从他们那儿也能学到很多。处理群众问题一个基础就是要放得开,肯说话,会说话,这也是一门艺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有一定难度。

  在认真的学习,充分的座谈、深刻的领悟中,暂短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圆满结束了。

  孟子有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是,法律制订实施了,并不代表它就能自动发挥作用,还必须靠人去了解、掌握和执行。随着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执法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学习,提高执法队伍的整

  体素质,对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

  法工作全面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改善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中,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城市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有的已成为了长期困扰城市管理部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与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如城市的垃圾污染、市区的环境污染、城市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外来人员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直接针对困扰政府的“热点”和“难点”,从影响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着手,切实解决城市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效地改善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由此,出现了城市管理部门越来越多,执法队伍也越来越多,而城市的现代化要求,对城市的整体性、统一性、和谐性越来越高。城市的发展使城市政府管理从粗放型的管理走向专业管理,进而又从专业管理走向综合管理。城市服务功能的便捷高效,城市行政管理的集中统一,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城市综合执法相对于专业执法,部门执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克服部门之间的职权交叉和扯皮现象,管理中的交叉点和空白点,避免多头管理,重复执法,或无人管理的现象。改变执法力量分散、职责不明确的弊端,做到队伍统一、力量集中、职责明确。对各种违法行为能一次性作出执法处理,不留隐患,消除了所有即时的危险性。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涌入城市,城市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经营形式多元化,经济利益多

  元化,也产生了违法主题多元化,违法行为复杂化。而这种违法违章行为往往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才能得以解决。而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面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城市综合病”,能出现其职能不明或内容不全

  的现象,可管、可不管、有利争着管、无利推开不管的现象。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显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是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随着城市社会公共管理事务的增加,政府职能逐步细化,机构逐步膨胀,职能出现交叉。往往是实施一个法律、确立一个执法主体,一个执法主体设立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建一支队伍,而城市一处违法行为却往往涉及多部法律法规,多个执法主体,多支执法队伍,造成了“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管不好”的局面。确实使政府投入的大量人财物力,消耗在无休止的突击性整治活动中,城市面貌长期处于“脏乱——整治——再脏乱——再整治”的怪圈中。这种现象的存在,迫切要求城市管理从条条管理走向综合管理,部门执法转向综合执法。

  (五)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需要

  高品位的城市创建成果,要靠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来维持。美好的城市基础环境,要靠完善的城市法制环境来保障。开展城市综合执法工作,就是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解决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弊端,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创造一个高效、廉洁、优质的政府环境,进而打造出优美、舒适、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

  第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这部法律的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职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改革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奖惩行政工作人员”。第三,根据我国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法制要求和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执法体制要求。这也就说明,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要求。

  我们必须牢记“公正文明、执法为民”的硬道理。古人云“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要以好的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教训,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作为城管执法部门,一方面,要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去认识学习,查找差距,研究措施,着力解决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全体人员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升、工作水平大提高。”上蔡县城市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宋文标在上蔡县城市管理办公室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一席话至今令上蔡县城管办全体人员记忆犹新。

  抓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上蔡县城管办把学习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做到“五个落实”、“六个结合”。“五个落实”,即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地点落实、学习人员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效果落实;“六个结合”,即专题辅导与集中讨论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习与整改相结合、播放远程教育片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考核和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开展。学习阶段,上蔡县城管办全体人员共记读书笔记196篇,写心得体会392篇,撰写理论文

  章7篇,编发内部学习简报10期,学习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搞查摆,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实找准并解决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和旧体制,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创优意识,实现执法理念由“我为城市管人民”到“我为人民管城市”的转变,上蔡县城管办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在解决关键问题上下工夫,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尤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打造“和谐城管”,让群众满意。他们采取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印发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的办法,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限期解决。针对群众反映的个别执法人员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办事效率低以及为民服务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上蔡县城管办党支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在全体执法人员中推行以“一次亮证、一个微笑、一句尊称、一番解释”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管理模式,要求执法人员做到“三理”,即纠正违章要有理、宣传教育要讲理、执法处罚要合理,坚决贯彻“一宣传、二服务、三教育、四管理、五处罚”的工作原则,克服方法简单问题。推行了首问责任制、首查不罚制、限时办结制和销号整改责任制,对影响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不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发展,创新工作机制。上蔡县城管办着力推动“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罚与教育的关系,把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城管执法工作中粗放式、突击式和生硬式的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长效化、由“人治”型向“法治”化转变,努力实现精细化、长效化和人性化管理。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重处罚、轻

  管理的工作方式

  上蔡县城管办解放思想带来服务理念创新

  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城市管理的执法对象极大多数是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着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其艰难处境易博得市民的同情和谅解;加之部分违章者自身存在的陋习,使其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抗法。执法中稍有不慎,执法人员便会成为众矢之的,引来路人围观、起哄。令执法人员进退两难。

  在具体执法中,城管的大案要案很少,多数案件处罚数额较少,难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使违章者抗法有了可乘之机。城管执法部门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被执法者常维护其个人利益。两者发生冲突时,有些当事人不是选择合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不理智的选择了暴力抗法。被执法者普遍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低下。城管执法的对象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也相对淡薄。他们往往认识不到其违章行为的严重性,以为自己没有违法,更没有构成犯罪,谁扣其东西就跟谁急。正是这种心理,使暴力抗法偶尔发生。特别是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绝不能“动粗。”

  所以,执法与行政相对人都需要加强法制观念。必须把依法行政的执法理念铭刻在心,必须“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维护人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执法时主要采用剥夺生产资料的方式强制停止经营,执法方式单一。个体劳动者经营主体资格、地点、时间,有经营权程序性瑕疵问题,可限期改正或补办手续解决,没有达到必须剥夺所有权合法的生产资料的严重程度。“查抄”的负面效果波及面广,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市民就近购物的市场需求,是难以遏制的。

  再次,当场处罚、执行的商品、工具一般超过50元,“查抄”折算为罚款,实质是“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依法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处罚、执行。没有根据行政处罚法,告知和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权利,普遍存在违法扩大适用简易程序的倾向;同时违反应当适用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后处罚的规定,超越了法律规定的权限,在程序上违法。

  如何规范城管执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周小容认为,被查处的人确实有违章违规的行为,为了抵赖逃避处罚而出现抗法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执法部门执法时态度生硬,甚至以罚代管,引起群众不满。执法部门应该是在依法的前提下,花大力气培养一个好的市场、好的环境,但现实中,一些执法部门却简单地以罚代管,有的部门的执法人员还出现“守株待兔”等罚款的现象。既然有等待的时间,何不像公安巡逻队员和联防队员,常常到管辖的地段走走,对那些确实是

  屡教不改的人也能起到威慑作用。对初犯者,作为管理人员则应该多教育、多宣传。只有以理服人的执法,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减少冲突的发生。

  其实,周代表的愿望当然是好的,但城管暴力执法和市民暴力抗法事件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有,现已陷入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怪圈,成为了难以调和的老大难问题。所有暴力都是对法治原则和社会文明的粗暴破坏,迫切期待从根本上清除。

  城管的职责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市容环境卫生、公用事业、城市节水、停车、城市绿化、工商行政管理中的无照经营、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违法建筑、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临时占道、施工现场等百多项。但承担如此广泛职责的城管,却只具备劝说、暂扣物品和罚款等权力。如此权力实难承受如此广泛的职责,城管必然会使用一些超越权力之外的手段,而最终导致暴力执法与抗法事件发生。目前北京一些地方采取了由警察陪伴城管去执法的举措。

  城管执法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当城管遇上小贩》

  最新城管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城管

  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城管执法创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