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5篇

时间:2022-11-05 20: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5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技术浅谈等级保护视域下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高方明(吉林省财税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咖)摘要:财政信息安全建设,是财政管理改革持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5篇,供大家参考。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5篇

篇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技术浅谈等级保护视域下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高方明(吉林省财税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咖)摘要:财政信息安全建设,是财政管理改革持续深化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立财政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优化财政系统,向社会公众披露财政信息,实现财政信息的大范围共享。财政性系统由于自身特性,系统中存储大量的保护数据和信息,如何能够保证信息安全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文从等级保护视角下进一步加强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有助于推动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关键词:等级保护;财政管理;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在财政管理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要,提升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推动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选择。通过建立财政信息系统,大范围覆盖各级财政部门,辅助财政核心业务工作开展,为财政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财政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大量数据信息需要做好保护工作,直接关乎到系统运行安全,这就对新时期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等级保护视角下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信息安全保护流程,提升财政管理工作成效。1.信息安全保护的基本流程在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迫切的需要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和完善,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提升信息安全处理能力。由于工作需要不同,所运用的信息系统也不尽相同,对于安全保护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将安全技术和管理策略有机整合在一起,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管理。1.1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多个安全保护等级,结合相关规章制度和规划要求将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一,是用户自主保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访问控制和身份识别,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其二,系统升级保护,在上一级基础上增加审计和客体重用;其三,安全标记保护,在前一级基础上加强安全访问控制和标记;其四,结构化保护,在前一级基础上增加隐蔽信道;其五,访问验证保护,增加可信恢复条款。在信息安全保护中,结合不同要求建立安全信息系统,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掌控和管理,明确等级安全保护目标。尽管安全保护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内容不尽相同,随着保护等级的提升保护能力也在不断提升。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流程就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流程来看,主要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在等级保护工作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划分,确定安全等级后方可开展后续的工作:在备案阶段,通过重新定级后进行备案管理;充分发挥第三方测评机构优势,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综合测评;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对项目进行整改。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中,等级保护工作也在不断变化,迫切的需要进一步完善。2.等级保护视角下的财政信息系统安全有效途径2.1等级保护为工作外部驱动力,加强信息化规划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规划,从等级保护视角进行统一规划。信息安全保护应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作为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参考依据,等级保护管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较为突出,信息技术映射后为后续的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提供有效依据。2.2建立完善的等级保护工作机制,落实等级保护工作为了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手段切实将等级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提升安全保护工作成效。提升等级保护管理工作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将等级保护工作纳入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范畴,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由于财政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结构较为复杂,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架构模式中,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业务平台,由于安全等级不同,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安全防护措施。财政信息系统规模较大,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划分,包括采购管理、核心数据中心、预算管理和业务门户网站等几个部分,动态修改数据信息,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模型。此外,对于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等级防护,可以根据等级区域进一步划分,结合系统特点划分等级区域,提升安全防护工作成效。将财政信息网络安全等级防护区域进一步划分,包括办公用户区域、业务和兴趣和网络信息交换区等。2.3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机整合管理过程为了有效提升等级保护工作成效,切实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落实,结合相关等级保护管理制度和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方法。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将等级保护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30天后进行备案工作,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阶段满足安全要求。当前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逐渐成熟化,在等级保护工作中进一步对比和优化流程,将等级保护工作中落实到实处。系统规划中,应该加强信息系统定级操作,结合系统安全保护要求,将财政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实处,尽可能建设满足等级保护需求。系统发布后,及时备案处理,定期组织信息测评、自查和变更工作。3.财政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要点在财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中,应该明确技术和管理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制度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将等级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提升财政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同时,制定各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根据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有针对性进行安全保护,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3.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结合网络开放性和虚拟性特点,通过增设入侵防护设备和防火墙,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建立起安全防护屏障。局域网通过物理隔离方式,结合不同的业务类型物理隔离网络,建立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保证数据信息的交换安全。此外,定期对系统漏洞进行扫描,及时安装补丁;根据实际需要优化配置系统参数,对网络行为实时追踪和监控,切实提升财政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3.2系统备份防护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从等级保护视角下进行分析,应该通过定期自动备份方式来保护财政信息安全,配备存储备份设备,避免系统出现故障后造成财政信息丢失或被(下转第48页)万方数据

 安全技术止各种黑客窃取其中的信息,破坏信息传输通道,保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3.3数据加密技术在虚拟网络中的应用另外,数据加密技术还应用与虚拟专用网络,人们通常称为VPN网络。局域网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网络系统,而且现在很多企业单位和学校等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局域网络,如果在局域网之中各个用户在不同的区域就可以通过专门的线路来将各个局域网连接,形成广域网络。在VPN中,有应用一些数据加密技术的情况,主要就是当相关的传输信息脱离VPN时,会自动在路由器上采取硬件加密来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从而让整个广局域网的传输信息都是加密的,当信息传输完成时,路由器又会采用特殊的解密方式来进行解密。让信息转化回来。3.4数据加密技术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网络传输是保障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切实做好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处理,避免在传输中出现信息的丢失、窃取等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常用的网络数据传输加密方法主要是节点加密、端点加密以及链路加密等。节点加密可以保护从源信号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保护;端点加密则是以源用户和目的用户之间数据的传输保护;链路加密是保护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1)节点加密。节点加密技术的实现是在密文经过该节点时利用同网络传输节点设备相连接的密码设置装置对密文加以解密和再次加密。利用节点加密,必须是相关信息不可以明文形式传输,同时要求两个节点的加密设备保持高度同步。(2)端点加密。端点加密即端到端加密技术,通常是把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密文传输,在目的用户接收之前不进行信息的解密。这种模式可以避免出现节点解密所带来的信息被窃或破坏风险。端点加密技术操作简易,便于维护。(3)链路加密。链路加密技术是通过对网络通信链路进行基础性信息加密来实现对于相关数据的安全保护。这个模式也被称作为在线加密。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多数是在进行数据网络传输之前来做好信息加密。在网络传输中,链路加密会实现多次解密、加密过程,这种递进式连续密钥可以达到层次化安全保障目标。4.结语总的来说,数据的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这大大地保护了网络信息的使用安全。另外,通过加密技术的成熟使用,也有效地推动了网络中交易的进行,让政务的公开和电子商务等企业可以迅速得到发展,这大大强化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力度。但是在整个技术方面来说数据的加密技术只是一种加密的方式和手段,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现如今网络安全的问题出现越来越多,数据加密技术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对于电子邮件的发送时,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计算机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都是离不开数据加密技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密技术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理论创新,从而让其可以更有力、更可靠得服务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参考文献:【1】解海燕,马禄,张馨予.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实践应用D】通讯世界,2016,(7):11卜112.【2】朱闻亚.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Ⅱ】.制造业自动化,2017,(6):196—197.【3】吴苏娟.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研究Ⅱ】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6):155—156.作者简介:孟雅辉,女,本科,现在职称:工程师(中级)(上接第46页)篡改。在系统运行中,服务器双机热备模式运行,一旦主服务器出现故障问题,备用的服务器可以代替主服务器运行,促使系统业务正常运行,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同时,在异地建立财政数据备份中心,即便数据丢失也可以在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恢复数据。加强容灾系统建设,一旦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可以通过远程恢复功能,及时恢复丢失和损坏的数据。3.3安全运维保障和安全测试财政信息系统运行中,加强安全运维保障体系建设,首要一点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等级保护规章制度和数据备份制度,以及等级保护管理体制。运维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建立相配套的应急预案机制,即便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构建安全组织机构,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为财政信息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对于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需要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源代码。在具体执行安全测试中,应该及时挖掘和处理其中的安全漏洞,记录下来的同时,同开发人员联系确认问题和修复问题。对系统安全功能进行回归测试,尽可能避免系统出现新的问题。加强安全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描述,编制安全测试报告后,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和维护提供可靠。3.4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是保证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48一个重点所在,在专业培训前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和职业素养,了解如何编写安全代码,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为财政信息系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安全测试阶段,对于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及时测试和解决,缩短开发时间,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切实提升信息安全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推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4.结束语综上所述,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直接关乎到财政信息的价值发挥,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等级保护工作成效,应该从等级保护角度下开展工作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可以正确认识到财政信息系统安全重要性,从以往被动式安全防护转变为主动保护,借助先进技术维护系统数据安全,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可以安全稳定运行。参考文献:川张世琼.基于等级保护的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探讨D】.计算机安全,2012(10):40—44.【2】张世琼,吴沛然.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分析和建设Ⅱ】.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03):34—36+72.【3】3闫妍.基于等级保护的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研究o】电脑迷。2017(04):121.万方数据

篇二: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政 部 印 发 关 于 推 进 财 政 科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的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知

 财 办 〔 2009〕 37 号

 各 省 、 自 治 区 、 直 辖 市 、 计 划 单 列 市 财 政 厅 (局 )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财 务 局 , 部 内 各 单 位 , 财 政 部 驻各 省 、 自 治 区 、 直 辖 市 、 计 划 单 列 市 财 政 监 察 专 员办 事 处 :

  全 面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 是 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必 然 要 求 , 是 做 好 新 形 势 下 财 政 工 作的 迫 切 需 要 。

 加 强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 意 义 重大 。《 关 于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指 导 意 见 》对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作 了 全 面 部 署 , 明 确提 出 要 树 立 六 个 现 代 管 理 观 念 、 七 条 基 本 要 求 、 八项 重 点 任 务 , 是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指 导性 文 件 。

 现 予 以 印 发 , 请 认 真 学 习 贯 彻 , 并 按 照 突出 重 点 、 统 筹 兼 顾 、 远 近 结 合 、 分 步 实 施 的 原 则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 抓 紧 制 定 实 施 办 法 , 明 确 工 作 进 度 ,强 化 协 调 配 合 , 切 实 抓 好 落 实 , 确 保 取 得 预 期 成 效 。

 附 件 :

 关 于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指 导意 见

  财 政 部 ( 章 )

 二 ○ ○ 九 年 八 月 三 十 一 日

  附 件 :

 关 于 推 进 财 政 科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指 导 意 见

  为 进 一 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更 好 地 发 挥 财政 职 能 作 用 , 提 高 财 政 管 理 绩 效 , 促 进 科 学 发 展 与社 会 和 谐 , 根 据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强 财 政 管 理的 一 系 列 重 要 指 示 精 神 , 结 合 面 临 的 新 形 势 新 任 务和 财 政 管 理 工 作 实 际 , 现 就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管 理 提 出 如 下 意 见 。

  一 、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总 体 要 求

 (1 )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

 近 些 年来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采 取 了 一 系 列 加 强 管 理 的 措 施 ,财 政 管 理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同 时 , 仍 存 在 财 政 管 理 法律 法 规 体 系 有 待 完 善 、 预 算 约 束 力 不 强 、 预 算 编 制较 粗 、 预 算 执 行 迟缓 、 管 理 基 础 工 作 比 较 薄 弱 等 问题 。

 财 政 管 理 贯 穿 于 研 究 制 订 和 实 施 财 政 政 策 、 编制 和 执 行 财 政 预 算 的 全 过 程 。

 财 政 管 理 水 平 的 高低 , 直 接 影 响 到 财 政 职 能 作 用 的 发 挥 和 财 政 资 金 的使 用 效 率 。

 推 进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是 落 实 科 学发 展 观 的 必 然 要 求 , 符 合 现 代 管 理 发 展 趋 势 , 是 新形 势 下 做 好 财 政 工 作 的 迫 切 需 要 , 也 是 有 效 应 对 国际 金 融 危 机 、 促 进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的 重 要 手 段 。

 (2)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内 涵 。

 财 政 科 学化 管 理 , 是 指 从 实 际 出 发 , 实 事 求 是 , 积 极 探 索 和掌 握 财 政 管 理 的 客 观 规 律 ,按 照 财 政 法 律 法 规 要求 , 建 立 健 全 管 理 制 度 和 运 行 机 制 , 运 用 现 代 管 理方 法 和 信 息 技 术 , 发 挥 管 理 人 员 积 极 作 用 , 把 握 加强 管 理 的 方 向 和 途 径 。

 财 政 精 细 化 管 理 , 是 指 树 立精 益 思 想 和 治 理 理 念 , 运 用 信 息 化 、 专 业 化 和 系 统化 管 理 技 术 , 建 立 健 全 工 作 规 范 、 责 任 制 度 和 评 价机 制 , 明 确 职 责 分 工 , 完 善 岗 责 体 系 , 加 强 协 调 配合 , 按 照 精 确 、 细 致 、 深 入 的 要 求 实 施 管 理 , 避 免大 而 化 之 粗 放 式 的 管 理 , 抓 住 管 理 的 薄 弱 环 节 , 有针 对 性 地 采 取 措 施 , 增 强 执 行 力 , 不 断 提 高 财 政 管理 的 效 能 。

 科 学 化 、 精 细 化 管 理 是 有 机 的 整 体 。

 科学 化 管 理 是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前 提 。

 精 细 化 是 在 科 学 化指 导 下 , 按 照 统 筹 兼 顾 的 原 则 , 把 科 学 化 管 理 要 求落 实 到 财 政 管 理 各 个 环 节 , 落 实 到 财 政 干 部 的 岗 位职 责 ,体 现 集 约 管 理 、 注 重 效 益 的 要 求 。

  (3)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指 导 思 想 。

 以 邓小 平 理 论 和 “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全 面 落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认 真 贯 彻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的 一 系 列方 针 政 策 和 对 财 政 管 理 的 各 项 要 求 ,坚 持 依 法 理财 、 科 学 理 财 、 民 主 理 财 , 牢 固 树 立 全 局 观 念 、 法

 治 观 念 、 创 新 观 念 、 效 率 观 念 、 服 务 观 念 、 责 任 观念 , 把 握 财 政 管 理 的 系 统 工 程 特 征 , 按 照 突 出 重 点 、统 筹 兼 顾 、 远 近 结 合 、 分 步 实 施 的 原 则 , 建 立 完 整的 政 府 预 算 体 系 , 完 善 预 算 编 制 制 度 , 加 强 预 算 执行 管 理 , 强 化 预 算 监 督 , 建 立 预 算 编 制 与 预 算 执 行 、预 算 监 督 相 互 制 衡 、 有 机 衔 接 的 运 行 机 制 , 提 高 财政 管 理 绩 效 , 保 障 财 政 职 能 作 用 充 分 发 挥 , 为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开 创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新 局 面做 出 新 的 更 大 贡 献 。

  (4)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的 基 本 要 求 。

 突 出依 法 理 财 。

 按 照 法 律 法 规 行 使 权 力 、 履 行 职 责 , 做到 依 法 行 政 、 合 理 行 政 、 程 序 正 当 、 高 效 便 民 、 诚实 守 信 、 权 责 统 一 。

 注 重 流 程 设 计 。

 根 据 精 简 程 序 、理 清 环 节 、 分 清 责 任 、 明 确 标 准 的 要 求 , 健 全 和 优化 财 政 管 理 工 作 流 程 , 使 预 算 编 制 、 预 算 执 行 、 预算 监 督 、 绩 效 评 价 等 各 项 工 作 均 依 流 程 运 行 。

 完 善岗 责 体 系 。

 从 机 制 上 保 证 权 责 一 致 , 促 进 责 任 落 实 ,做 到 分 工 明 确 、 各 司 其 职 、 协 调 配 合 。

 加 强 绩 效 考核 。

 遵 循 “ 奖 优 、 治 庸 、 罚 劣 ” 的 原 则 , 合 理 确 定考 核 标 准 , 坚 持 定 性 与 定 量 考 核 相 结 合 , 强 化 考 核结 果 的 运 用 。

 健 全 配 套 制 度 。

 在 执 行 好 已 有 行 之 有效 的 工 作 制 度 的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健 全 各 项 工 作 规

 范 ,做 到 反 映 财 政 工 作 规 律 ,符 合 财 政 工 作 实 际 ,可 操 作 、 可 检 查 。

 运 用 科 技 手 段 。

 运 用 先 进 科 学 技术 , 大 力 推 进 财 政 管 理 信 息 化 建 设 , 以 信 息 化 推 动科 学 化 精 细 化 , 提 高 财 政 工 作 质 量 和 效 率 。

 坚 持 以人 为 本 。

 以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为 目 标 , 加 强 财 政 干部 队 伍 建 设 ,充 分 调 动 财 政 干 部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性 , 为 加 强 财 政 科 学 化 精 细 化 管 理 提 供 组 织 保 障 和智 力 支 持 。

  二 、 健 全 政 府 预 算 体 系

 (5) 建 立 完 整 的 政 府 预 算 体 系 。

 按 照 完 善 社 会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要 求 ,建 立 由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和 社 会 保 障 预算 组 成 的 有 机 衔 接 的 政 府 预 算 体 系 , 全 面 反 映 政 府收 支 总 量 、 结 构 和 管 理 活 动 。

 按 照 各 自 功 能 和 定 位 ,科 学 设 置 政 府 预 算 。

 将 应 当 统 筹 安 排 使 用 的 财 政 资金 统 一 纳 入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 将 具 有 专 款 专 用 性 质 的政 府 性 基 金 纳 入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

 社 会 保 险 基 金 预算 相 对 独 立 ,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要 支 持 社 会 保 险 基 金 预算 ,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部 分 收 入 可 用 于 安 排 公 共 财政 预 算 和 弥 补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

 根 据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政 府 宏 观 调 控 的 需 要 , 加 大 对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和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的 统 筹 调 配 力 度 , 通 过 预 算 编 制 形成 资 金 合 力 。

  (6) 完 善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是 政 府凭 借 国 家 政 治 权 力 , 以 社 会 管 理 者 身 份 筹 集 以 税 收为 主 体 的 财 政 收 入 , 用 于 保 障 和 改 善 民 生 、 维 持 国家 行 政 职 能 正 常 运 转 、 保 障 国 家 安 全 等 方 面 的 收 支预 算 。

 提 高 公 共 财 政 收 入 质 量 。

 按 照 强 化 税 收 、 规范 收 费 的 原 则 , 充 分 发 挥 税 收 在 筹 集 国 家 财 政 收 入中 的 主 渠 道 作 用 , 完 善 收 费 制 度 , 不 断 提 高 税 收 收入 占 财 政 收 入 的 比 重 , 优 化 财 政 收 入 结 构 , 提 高 公共 财 政 保 障 能 力 。

 增 加 公 共 服 务 领 域 投 入 。

 按 照 广覆 盖 、 保 基 本 、 多 层 次 、 可 持 续 的 原 则 , 不 断 加 大对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领 域 的 投 入 力 度 , 优 先 保 障 和 改 善民 生 。

 在 完 善 年 度 预 算 的 基 础 上 实 行 中 期 预 算 管理 。

 科 学 准 确 预 测 中 期 经 济 发 展 和 财 政 收 入 趋 势 ,根 据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政 策 目 标 和 优 先 次 序 , 合 理 确定 政 府 中 期 支 出 水 平 和 结 构 , 并 以 此 作 为 年 度 支 出预 算 编 制 依 据 ,采 用 滚 动 方 式 编 制 预 算 。

  (7) 全 面 推 进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

 国 有 资 本 经营 预 算 是 国 家 以 所 有 者 身 份 依 法 取 得 国 有 资 本 收益 ,并 对 所 得 收 益 进 行 分 配 而 发 生 的 各 项 收 支 预算 。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收 入 是 指 各 级 人 民 政 府 及 其

 部 门 、 机 构 履 行 出 资 人 职 责 的 企 业 上 交 的 国 有 资 本收 益 。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支 出 , 根 据 国 家 宏 观 经 济政 策 以 及 不 同 时 期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任 务 安排 确 定 。

 理 顺 与 国 资 监 管 部 门 的 关 系 。

 建 立 财 政 部门 与 国 资 监 管 部 门 协 调 互 动 的 工 作 机 制 。

 完 善 国 有资 本 经 营 预 算 收 支 政 策 。

 研 究 规 范 国 有 资 本 收 益 范围 ,合 理 确 定 国 有 企 业 利 润 收 缴 基 数 和 上 缴 比 例 ,进 一 步 研 究 细 化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支 出 范 围 , 合 理安 排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支 出 。

 扩 大 试 点 范 围 。

 积 极扩 大 中 央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试 行 范 围 , 除 有 特 殊 规定 外 , 所 有 符 合 要 求 的 中 央 部 门 所 属 企 业 和 中 央 管理 企 业 集 团 都 要 逐 步 纳 入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实 施范 围 。

 指 导 和 推 动 地 方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工 作 , 未试 编 的 省 级 政 府 要 尽 快 开 展 ; 已 试 编 的 地 方 要 进 一步 规 范 完 善 ; 实 行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和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算 混 编 的 地 方 ,要 将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剥 离 出 来 ,单 独 编 列 。

 中 央 财 政 抓 紧 编 制 201 0 年 中 央 国 有 资本 经 营 预 算 草 案 , 将 向 十 一 届 全 国 人 大 三 次 会 议 报告 。

 已 实 施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的 地 方 , 省 级 财 政 要抓 紧 编 制 201 0 年 地 方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草 案 。

 财政 部 负 责 汇 总 全 国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草 案 。

 研 究 制

 订 金 融 企 业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管 理 办 法 , 建 立 完 善金 融 企 业 国 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

  (8) 规 范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是政 府 通 过 向 社 会 征 收 以 及 出 让 土 地 、 发 行 彩 票 等 方式 取 得 收 入 , 专 项 用 于 支 持 特 定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社会 事 业 发 展 而 发 生 的 收 支 预 算 。

 清 理 规 范 政 府 性 基金 项 目 。

 对 现 行 纳 入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管 理 的 项 目 进行 全 面 清 理 , 取 消 已 失 去 收 入 来 源 、 不 能 适 应 现 行管 理 体 制 要 求 以 及 违 规 设 立 的 政 府 性 基 金 项 目 , 严格 控 制 设 立 新 的 政 府 性 基 金 项 目 。

 强 化 政 府 性 基 金预 算 管 理 。

 全 面 修 订 政 府 性 基 金 收 支 分 类 科 目 , 清晰 反 映 各 项 政 府 性 基 金 收 入 来 源 以 及 政 府 性 基 金支 出 的 总 量 、 结 构 与 方 向 , 项 目 支 出 细 化 到 具 体 事项 , 保 证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的 完 整 和 准 确 。

 地 方 财 政按 照 财 政 部 规 定 的 基 金 项 目 范 围 和 收 支 科 目 编 制本 级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并 按 统 一 报 表 格 式 逐 级 上报 , 财 政 部 汇 总 形 成 全 国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

 从 201 0年 起 全 面 编 制 中 央 和 地 方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

  (9) 加 快 推 进 建 立 社 会 保 障 预 算 。

 社 会 保 障 预算 是 政 府 收 支 预 算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政 府 编制 的 全 面 ...

篇三: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VESTMENT ANDFINANCING投资理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付丽涵摘 要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其实现科学化内控管理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问题。本文拟从相关问题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信息化 内部控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改变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工作模式。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单位服务运作模式改进、网络建设技术支持、资金配套支持等系统问题。因而,它总是前行在不断暴露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路上。为此,本文拟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入手,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对策,为其后续深入推进的内控体系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含义国家财政部2012发布、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指出: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根据这一规范原则,我们知道,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在遵从国家法规指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完善的、与内部控制体系有关的、专业指向非常清晰的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根本目标,是可靠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合法合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合理使用公共资源、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到位等诸多方向,获得科学、有效、精准的管控。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具体到实际操作来说,就是将单位内控部门当前执行的现有的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与业务、信息和控制流程,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相融合,完成对内部控制流程所赋予的、对单位各部门运行的业务行为,涉及的资产、资金、成本等的实时变化,进行信息录入、查询、梳理、调整、储存、移动和监控、警示等系统控制管理工作。二、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如财务、资产、预算、档案、人事工资管理等业务范围,目前基本都进入了信息化运行和管理范畴,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基本都通过电子化录入、存储、传输,实现了业务处理的信息化。这种变化,直接给单位内部的控制环境、控制范畴和控制节点等诸多要素,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同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完成内控系统与单位各部门业务数据的全面精准对接,使内控系统对核心管理业务体系的监控管理,由传统模式中的“人控”向“人机联控”和“机控”方向转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消除核心业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类不良人为干预,对单位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负面作用。显然,加快内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一环。(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能力在完成信息化建设以后,内部控制流程和单位核心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全面融合,使得单位各部门所涉及的相关制度、业务流程,更加容易透明和规范,业务数据更加容易溯源,各项信息、数据可从根本上得到及时、精准和可靠的管控。在完成信息化建设之后,由于可以深入加强对单位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合,因而可以在正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实时发现业务漏洞和薄弱管控环节,可使单位领导,通过系统的警告和提示,随时无盲区地观察到:一是单位目前的运行情况;二是当下存在的业务短板;三是流程缺陷;四是资产风险;五是成本漏洞等具体控制点,以便及时作出决策或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纠正偏离单位正常运行轨迹的业务活动,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提升单位的风险管理和防御能力。(三)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内部控制78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1.02.037

 MONEY CHINA / 2021 年 1 月中 财经界http://www.zgcjj.cn程序化和常态化的实现,将逐渐凸显其直观、便捷的先进优势。内控管理者和单位领导,对单位运行的一览无余特性,不仅利于曝光传统内部控制模式下存在的死角和盲区,最大限度消除人为因素对内控工作的影响,提高提升内控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而且还能显著降低内控人员工作强度、节约人力资源、降低财务成本支出,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还可以显著提升单位内各部门、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有效排除沟通障碍,拆除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信息孤岛”之间的沟通藩篱,摧毁部门相互之间“数据烟囱”林立的问题,促进单位的运转效能获得新的提升。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一)信息化建设体系起步晚,急需改善基础环境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尚需健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起步时间较晚,尤其是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相比国际上先进企业或者国内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更是刚刚起步。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制度建设也未完善,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既缺乏配套的、方便执行的硬性政策支持,也缺乏系统的、指导意义显著的操作理论。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需要整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存多个信息系统并列运行的状况,各系统间相互独立,不仅缺乏良好的互通和协同性,而且部分系统还存在内容重合,这给内控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若能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时,整体规划并整合好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便可大幅提高信息化平台的易用性,减轻内控人员的工作负担。3、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通常缺乏内部控制专职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行政办公室代理。本来应该由一把手牵头内控部门,各部门协同参与的单位内部控制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组织上的缺位,各专业部门办理业务和审批的人员,缺乏内控系统具体的工作流程指引,在遇到问题时,通常只会咨询财务部门和行政办公室,甚至让他们代为处理,一旦出现问题时,又彼此推诿扯皮,成为难以解开的死结。(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动力不足单位内控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多方面资源保障作为推动力才能进行,但由于下述原因,表现出目前建设动力明显不足:1、管理层态度(1)由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在短期内的硬性效果并不明显。直接表现的,就是不能很快为单位从主打业务上,带来经济效益或者工作业绩,加上很多单位领导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没有用全面、辩证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化的建设,因此不愿意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更多推动精力。(2)由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难以与经济效益和政绩等硬指标直接挂钩,很难纳入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的刚性考核。因而,这就直接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领导,难以重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常表现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基本流于形式。也有一些领导,为了追求本单位的社会形象,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盲目组织内控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实际效果远离初衷,甚至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2、专业人员缺乏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当前多数还主要由单位财务人员承担,由于专业所限,多数财务人员,往往只擅长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对内部控制的系统任务和工作要求了解并不深入,一般偏重本职业务,而自然轻忽内控管理,缺乏从“ 核算型”向“ 管理型”方向转化的发展思维。同时,加之当前从事内控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多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足,使得内控信息化工作的推行容易出现偏差。3、资金支持缺乏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坚决压缩各项支出,财政等部门对于各项经费的管控日趋严格,即便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有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需求,但由于经费不足或层层审批,也难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或者信息化建设进行缓慢,特别在财政并不富裕的地方,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三)系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倚重于行政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已形成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但目前来看,即便是主体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大多也存在系统规划、设计配套不合理的情况。一般内控系统的工作流程,一旦接入主体业务系统,很容易就发现其并不符合内部控制所需满足的要求。同时,内部控制流程和需求分析的设计缺陷,往往也同时表现出来。另外,由于缺乏软硬件的维护经验,系统运维和安全措施也很难到位,信息化技术应用浮于表面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加之信息系统的易操作性不良,经常使得各部门(科室)之间难以顺畅沟通,反过来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和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必须重视在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数据信息,都需要在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政府公共网络平台上交换和流通,而这些数据信息都有严格的、等级不同的安全和保密性要求。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环境非常复杂,病毒、木马、恶意软件泛滥,黑客攻击时有发79

 INVESTMENT ANDFINANCING投资理财生,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单位面临的不仅是重要文件信息和数据被窃取、修改和恶意披露,甚至日常业务和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可能因此被迫中断,这些都会给单位后续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一)优化政策环境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政府机构的履职能力重要途径。这已经给我们开展内部控制信息体系的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因此,建议政府部门,能够借鉴国际或国内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等经济组织,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及成果运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积极的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并牵头组织由内控管理资深研究人员、软件设计开发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网络专家和有丰富传统内控经验的管理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队,在统一研究政府及行政事业机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其内部控制要求的、科学的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构建模式,配套制定出台关于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并自上而下层层强制推行,保证内控信息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强化资金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赖信息科技支持提升起来的工作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同样也是生产力。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可靠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建议政府财政部门,明确加大对内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预算,用于增大行政事业机构内控管理相适应的软件配套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力度,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保证整个内部控制的科学运行,通过不断提高整体内控有效性,实现单位运行水平的提升。(三)科学设计、建设和维护内控信息平台1、关于内控系统的科学设计(1)内控体系顶层设计针对内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具有系统性强、复杂程度高、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在进行具体的建设行为实施之前,应该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层顶设计,详细编制出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并要求信息系统建设单位的“一把手”,带头提高内控信息化意识,组织各部门认真梳理、完善相关内控的业务流程和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找准内控流程的关键点,将内控体系完整准确地嵌入到单位信息化系统中,实现对从上层机关到基层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控。(2)内控专职机构建设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顶层设计的同时,应当同步将内控职能从财务部门或办公室进行剥离,组建专职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条文清晰的内控规范,明确内控工作的责任和权力。通过制度和流程完善,主动熟悉和理清内控点,引导规范各部门,对本单位的业务行为,适应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业务信息系统,使所有业务活动的开展,在内控规范的指导下进行。2、加强内部控制前期调研为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实施顶层设计的专家团队,应组织单位承担内控工作的专职人员,到信息化建设水平高的单位或者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通过与相关对象的交流,充分了解对方就系统构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当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建议,形成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并在遵循”统筹规划、统建统用”的系统建设原则下,遵循集约化建设理念,通过统一的办公系统,实现各级、各部门统一使用的、完成个性化改造的新型信息系统,并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性建设。3、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涉及重要数据信息的管理,重点就在信息的出入、留置和修改的安全。因此,最大限度保护网络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从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开始,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第一,从安全软件上,科学选用高级版本的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技术,设置可靠的网络防火墙,从软件上提高网...

篇四: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试论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汪晨曦

 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摘

 要:

 财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应用中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为了使财务会计人员、各类企业更好地了解及开展财务信息化工作、对相关软件开发商更深入地研究开发财务信息化系统提供帮助,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飱读者。

 关键词:

 图书馆; 用户需求; 行为分析; 服务特色;

 前言 我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开展会计电算化试点至今, 财务信息化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我国财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得以大大增强。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而且也为企业其它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以中国一汽开展电算化为起点的探索阶段 以 1979 年财政部拨款用于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电算化试点为起点, 我国开始正式步入会计电算化历程。

 1981 年 8 月, 中国人民大学与长春一汽召开了专题总结会, 会上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国内少数单位开展针对单项业务的电算化, 最常见的是工资和固定资产的电算化, 处于电算化的试验探索期, 随着应用的逐步开展, 人们已开始逐渐认识到了电算化的重要性。

 二、以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导的 PC 电算化阶段

 八十年代中后期,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以及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广泛应用, 也推动了电算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认识到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组织本系统部门内部力量进行财务软件的自行开发工作, 许多单位也采取组织自行开发、委托开发、或者联合开发等方式, 开发出许多适合本单位的电算化软件, 主要功能大多以帐务处理为核心, 扩展开发其他功能。这个时期会计电算的开发与应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也出现了各自标准不统一, 仅仅解决局部问题, 与其它软件无法数据共享等情况。总体上这个时期的电算化是以自我开发为主导的阶段, 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以 DOS 操作系统下DBASE\FOXBASE 单机数据库技术为主。

 三、以商品化软件占主导的 PC 电算化阶段 九十年代, 随着企业自主开发经验的不断积累, 一些企业内部的应用开发人员走出企业, 组建了一些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销售的服务公司, 开始了商品化软件的时代。如早期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先锋公司的会计软件 CP800, 以及后来出现的万能 YYX, 安易、用友、金蝶、金算盘等。

 这个时期的早期系统仍以 DOS 下的 POXBASE 为主开发, 后期系统则主要以基于WINDOWS 平台下的 ACCESS\FOXPRO 等小型数据库为主。这类软件一般包括:凭证处理、帐务处理、报表处理、期末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系统维护等相关功能。

 四、以实施大集中财务核算系统平台为主阶段 2000 年前后, 开始进入企业级财务软件阶段。主要财务系统平台包括如:用友NC、金蝶 EAS、浪潮 GS 等平台产品。这个阶段的财务软件则是以集团大集中财务核算系统平台为特征, 站在整个集团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设计的财务软件, 它以资金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管理过程, 充分考虑和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衔接, 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类软件多基于 C/S 三层结构开发, 采用 SQLServer、Oracle 等大型数据库, 面向大中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应用。

 五、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为牵引的三算合一阶段 2010 年到现在, 主要以实施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为牵引, 带动并实现三算合一 (清算、结算、核算) 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软件不仅包括三大传统财务软件公司用友、金蝶、浪潮的产品, 还包括如中兴、久其等新兴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产品。技术上多采用 B/S 方式三层结构开发, 以 SQLServer、Oracle 等大型数据库做支撑, 面向大中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应用。其应用特点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与人员设计及业务流程设计的基础上, 系统平台能够实现财务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 包括:资源规划 (预算系统) 、信息采集 (电子报账、电子影像) 、账务处理 (核算系统) 、资金管理 (资金系统、银企直联) 、信息归档 (电子凭证) 等。

 六、未来,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实现财务与业务完全融合、开展价值创造、实现全面综合管控为主的新阶段 六、未来,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实现财务与业务完全融合、开展价值创造、实现全面综合管控为主的新阶段 未来十年, 在以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信息集成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 通过开展集团财务、业务、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企业将会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综合全面系统地提升, 财务管控能力大大增强。

 在财务会计方面, 对内将实现财务与业务全面集成, 对外实现与银行、税务等外部系统的紧密连接;在管理会计方面,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成本管控及加强成本分析, 最大化实现管理会计价值创造;在风险内控方面, 将支撑企业制度的标准化, 流程的科学化和精简化, 实现管控预警, 有效防范风险;在辅助决策支持方面: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的经营风险与绩效评价系统, 将为经营决策层提供经营状况的数据和分析预测, 以及风险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 通过以上说明, 就我国财务信息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其目的是便于财务人员、各类企业全面了解财务信息化的历程与未来发展, 更好地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及其它相关系统的建设, 以及为软件公司研发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为我国财务信息化工作更好地开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勇忠.大集中·集团企业管控信息化创新应用[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9.

 [2]李守武.管理会计工具手册及案例[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6, 5.

 [3]王纹, 孙健.SAP 财务管理大全[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

 [4]邓志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J].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篇五: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材 装 饰 2016 年 3 月政策法规,跟踪建筑市场的动态,对评审工作中出现新问题、新动向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从而不断总结、优化评审工作流程、改进审核方法,以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审核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1]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财建[2009]648 号.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9.[2]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3]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2009 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4] 《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2010 年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5] 《财政投资评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财建[2005]1065 号.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5[6]焦桂云.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的思考及建议.财政部网站,2008.收稿日期:2016-2-6作者简介:林 冰(1982-),女,工程师,本科,高工申报专业为工程造价,主要从事土建工程造价工作。!!!!!!!!!!!!!!!!!!!!!!!!!!!!!!!!!!!!!!!!!!!!!!!!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分析姜 莹(广西地质矿产信息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3)摘 要 :新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对于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后提出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做好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关键词 :企业;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6)10-0234-02前 言企业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企业中引入信息技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展开阶段、发展阶段),具体见表 1,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管理方法、思维和发展规划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1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1.1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企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优势产品强化市场竞争主体的优势,获得经济效益。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不进行改变,将很难对外界反应作出判断,而采用信息化技术,企业可简化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浪费,实现组织结构的精良、敏捷、创新,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1.2 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决策性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极大的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距离,企业与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联系,使企业可以快速的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及时改变设计思路和经营战略,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另外,企业的信息获取、收集以及传递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管理者较容易的获得企业内部准确、完备的资料。增强了企业管理者案评价选择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快速性,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提高了企业的决策的效率。1.3 加快产品与技术的创新企业获取新工艺、新技术、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因信息化建设而得到提高,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管理、制造和营销的集成化,增强了企业的适应性。使企业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1.4 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都会应用到信息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后,可降低企业的各项支出,例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种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信息、市场信息、相关竞争信息),进而减少某方面的成本,信息技术辅助设计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库存信息化管理减少企业的库存量,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一系列成本的降低,都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1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企业信息化得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①企业领导者的认识;②企业员工的认识。对于领导者而言,部分领导者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即便是意识到,也仅仅是购买几台电脑设备和系统软件,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部分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结果并不理时间 发展阶段 主要事项1984~1993 准备阶段 启动“863”计划,普及计算机硬件1993~1997 起步阶段 启动金桥、金卡、金关等信息化工程,明确信息化的任务1997~2000 展开阶段 召开全国信息化会议,设立信息化推进司2000 至今 发展阶段稳步快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表 1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经济·管理·综述·234·

 与建 材 装 饰 2016 年 3 月想,影响到领导者建设信息化的积极性。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缺乏,无力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目前许多企业仅仅是简单地增加了信息化设备,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影响。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多数员工习惯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担心信息化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员工的抵制情绪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完善后,加大了员工考核的规范化,使部分人感觉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影响,进而会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2.2 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缺乏,进而阻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少、资信度不高,寻求融资的方式很难实现。即便是这些年国家和银行给予了许多的资金支持,由于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网络设施的投入和开发费用达不到国家要求,进而制约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2.3 信息化管理基础差目前,部分企业由于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制度法规不健全,落实工作不到位,人员考核不理想,导致企业运行过程的效率低,且混乱。在没有做好流程规范管理,就开展信息化建设,其制度的推行毕竟十分困难,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改革现有机制,引入新的管理系统,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2.4 信息化建设效率不高在电子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使用电脑和办公软件进行办公已经成为了常态,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的电脑数量有限、不能及时更新,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样,软件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更换,也会影响到正常的数据共享、汇总与交流。即便是具备最新的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就不能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同时也就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2.5 企业信息化人才缺少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就要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因此,还要具备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当前,由于部分企业的资金有限,企业信息化人才十分有限,多数是聘请的专业性人才,对于公司业务方面的了解少,价值企业管理不善,缺乏员工的激励机制,信息化人才留不住,无法充分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3 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3.1 强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如果想取得成功,必然要强化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作为企业的领导,需要认识与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正视信息化建设,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到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经营理念的更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将企业的发展规划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一定的效果。其次要提高企业员工的认识,让企业员工接受新的知识,提高员工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增强他们对于企业发展实施信息化的信心,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3.2 加大资金投入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一问题,企业首先应合理使用资金,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好统筹安排与总体规划,做出最有把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齐心协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其次,通过调查研究,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合作伙伴,例如与高校、研究所合作,减少信息化成本,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第三,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信息化服务商,了解它们的产品性能,借助信息化服务商的实力,确定其可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第四,寻求相关政策扶持,利用国家实施的财税支持、抵押担保、优惠贷款等优惠条件,尽可能的筹集更多的资金。3.3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生产力的创造源泉,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在人才引进上,需要招聘一些优秀的信息化人。同时,企业还要自己对员工进行培养,设置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小组,定期分析与讨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问题,定期组织讲师简述企业信息化知识,促进信息化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3.4 加强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会遇到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有效控制安全问题的出现,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稳定进行。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化突发事件,企业应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见图 1)。4 结 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一项周期长、行业涉及部门多、见效慢的统综合工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切不可盲目求成,因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结合国家政策,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卫向荣.基于新能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J].财会学习,2016,05.[2]刘锦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6.[3]王志辉.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4]史晓燕.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经济师,2015,12.收稿日期:2016-1-24作者简介:姜 莹(1973-),女,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工作。图 1 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经济·管理·综述·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