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伴我远行作文600字(精选文档)

时间:2023-04-15 12:2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籍伴我远行作文600字(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书籍伴我远行作文600字(精选文档)

篇一:远行——读书的真谛

赵文渊

如果说人的心灵是混沌初开时的一个起点,他在漫长地发展中遇崎岖而弹跳,收获内敛宽容;遇上坡而推进,收获毅力坚持;遇平坦而加速,收获自强不息……最终拥有了旷达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起点的整个旅程俨然是一次充满体验和意义的远行,如同燎原之火,虽星星点点却在远行中聚成令人生畏的大火,俞烧愈烈、渐行渐远,而火团中包含了知识、阅历、道理,这就是读书。

远行是读书的真谛。起点远行伴随发展,人远行则伴随着读书。其间,或是以诗词作友,以山水为伴;或是心胸宽阔、遗世独立;或厚德载物,与圣人同行。令神之愉悦心之向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诗词山水远行的代名词。在路上,或游历三山四水,或走访悬寺古刹,同时吟诗作赋,借景抒情。巍峨黄山上,徐霞客感慨万千“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皓月当空,孟德君亦高呼“解我忧郁,唯有杜康”;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江水,善长兄信手拈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他们相伴读书远行,时而诗兴大发,时而感伤时事,远行为读书增添了活力与动力。

能寻乐趣于山水却不如能寄情趣于山水,真正做到心胸宽阔,不随流俗。吴冠中老先生所著《我负丹青》能把东西方艺术结合,他笔下的三味书屋以黑白灰江南主调加之印象派写意,以简快明亮的线条勾勒出无比鲜活的水乡青砖房,把自己对画作的热爱寄于倾情的山水。如此清新,怎不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神似之处呢?这样的精神远行为读书插上了翅膀,朝着最高境界飞去。

那最高境界又在何方?若是把远行比作攀登一座高达万丈的山峰,最高境界一定是修身的穹庐之顶。顶上能参惮到思维上的“无为而治”,领悟到意识上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清醒了品质上的“食无以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一时间大彻大悟、若醍醐灌顶,逐渐情志脱俗,通晓万物之理,与圣人结伴而行,生命便有了无比的宽度与厚度。

远行,读书的真谛。是远行,将读书的收获转换为思考,把浩瀚的文化积淀聚集为精魂。让远行与读书共同翱翔在蓝天之下吧!

篇二:亦读亦行

薛登荣

静抚书卷,独坐窗前,被封闭的空间挡不住心灵的远行。我在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书中有惺惺相惜的友人在分离。三秦大地环绕着雄伟的京城,长安城外弥漫着薄烟,一草一木似乎在悲泣,而两人在悲伤的气氛之中豁然分别。我行到了巴蜀大地,望见杜少府在喧嚷的人群内,独自向北眺望;我走在王勃身旁,看着他孤坐高台,思念千里之外的友人。我进入他们的心,体会四海之内知已间的思念。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书中有满腹惆怅不满的英雄。北固亭上,满眼尽是中原的茫茫大地,然而可望却不可及。当年孙仲谋年少意气风发、谋才大略,而现在朝廷却无能、昏庸,偏安在江南,无法恢复中原。同样有半壁江山,同样有万千军马,却无这英雄之士。我走入朝中,遇到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我来到北固寺,发现辛弃疾暗中叹息,眼泪欲下。

沉稳迈步,驶向远方,在山河之河方能感受身体的阅读。我在行……

独立在沙坡头的沙丘上,一面是青山翠树,一面是黄沙漫天,还有波光粼粼的江水,以及一轮映红了天的夕阳。大江如丝绸,一边是蔚蓝,另一边被落日染成了火红;大漠似地图,骆驼的步伐,孤烟的袅袅,成了美丽的行迹。这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以诗为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属于古与今的共响,这是王维最美的写照。

驻足于泰山之巅,五岳之首的岱宗伫立在齐鲁大地,高大巍峨的山峦集中了大自然的一切神奇与秀美。郁郁葱葱的草木青翠欲滴,令人啧啧称奇,不愧为“天下第一山”。高耸入云的山峰,如一把利刃,一个巨大的屏障,将天地截为两段,将山的南北分成了拂晓与黄昏,让人咋舌,一定是世间的一道奇迹。正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生秀,阴阳割昏晓。”

读乃行真情,行乃阅山水。读是心之远行,行是身之阅读。心与身,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让我们出发,亦读亦行。

篇三:带一本书去旅行

芦娇阳

每次翻开«边城»,总觉得那个如诗如画的凤凰古城在眼前普呈开来。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便是从那凤凰古城为背景的写就的故事。翠翠、傩送、天保、爷爷,书中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就像那详细的凤凰古城人的剪影。那凤凰古城便更显得神秘动人清新淡雅。我知道我与这个湘西的“边城”已有约定,只是假期未到。

去年暑假,我终于可以携一卷«边城»,去赴这等待已久的约会。凤凰果如«边城»中描写的一样,绿水环绕,清水相拥,大而厚的青石板已被时光打磨的透着温润的光。“夹道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脑中一闪而过的片段却仍无法精确概括,呵,倒真想住下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畅想着,漫步在这古城中,忽地瞧见三两个孩子,闪着晶亮的眼睛打量着我们这些误入“桃花源”的旅人。有的光着小脚丫,水面上被激起一圈圈涟漪,有的干脆跃入水中,扬起的晶莹水花打湿了渔家休憩的船。

我不由得想,翠翠是否也曾赤着脚丫,奔跑在光滑的青石板上,或为买一包香甜的姜糖,或为提一瓶清冽的米酒?

那绿绸子一样清澈的水,映着水道两边高高的吊脚楼和不远处青翠翠茂的山。时不时有撑着篙的船夫驾着小船划开平静的水面,冲破率汪汪的浮萍。那黝黑虎虎生威的脸透着一丝神气。我想,那便是天保双眸中的傲气吧?只是不知这船夫,只否有傩送那动听的歌喉。

夜幕如此迅速的来临,好似有人突然关去了所有灯光,四合的夜色衬着青山环拥的凤凰古城更加静谧。侧耳谛听,依稀传来低沉的歌声,莫不是来找翠翠的傩送?倏地睁开眼,耳中却再无声响。微笑着刚要走开,却被两个男孩儿缠住买河灯。我禁不住孩子软儒的童声与眼中的闪烁星光的吸引,小巧的河灯在蜡烛淡光下渐行渐远,也愿凤凰古城永存风姿,待我多年再来,依旧是旧时光里的那座城……

带一本书去旅行,在«边城»中领略凤凰的美,在凤凰中体会«边城»的真挚静好。我期待着下一次背起行囊、带上心爱之书,踏上又一段新的旅程。

篇四:生命的修行

李燕侠

读书和远行,归根到底都会是心灵的升华与精神的跃进。

——题记

一、那一抹顾盼留连

远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是向着朝阳前行,直至登上巅峰,终赏得一轮红日徐徐升起时的激荡?

是夜深时独自漫步于海岸边,耳畔只剩下细细的浪花声和浅浅的呼吸声,那种平静和丝丝愉悦萦于心间的美妙?

抑或是盘坐在沿黄公路边,闭眼,侧耳倾听黄河水奔流而过,仿佛思想也被冲刷荡涤后达到的澄明之境?

……

有万千美景,就有万千情思。

何以如此?

因为自然之道,博大精深。宛若无穷尽的宝藏,哪怕已被人们一代代地挖掘了数千年,时至今日,仍能以智者身份指点迷津。

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在地域的变换之中体味人生的奥秘,管中窥豹,窥得些许真意。

二、那一种心旷神怡

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是在拔云散雾,更是在一步一步丈量自身的价值,一点一点窥探人类的精神世界。

恍然间,我已与书相伴度过了十个年华。心境、思想……都在改变,可无论怎样,我都会把最柔软的一面,最本真的一面……全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书。因为那里,宛若天堂。沃野千里,金银百万,信手一拈,就是绝代的芳华。

从“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孤篇横绝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清雄豪健;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之苦到“断肠人在天涯”的迷茫之忧;他们把千年的文明汇聚成河,穷尽毕生修行,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从纪伯伦式的美到都德式的讽刺,从高尔基式的激情澎湃到王尔德式的返璞归真……他们各具风采,姿态万千,如绚丽油画,永不褪色。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我认为的精彩,就是肆意行走在山水之间,书籍之上,在穿梭中领悟,在游走间升华。如此,才不虚度吾生。

篇五:让心灵载着书香远行

任诗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喜欢上了旅行,喜欢背着相机,穿行在绵延不断的风景中,更喜欢踏着霞光,浸润在盎然四溢的诗情里……

随手翻开一本书,一行行宁静、平和而愉悦的文字便在心上徐徐漫开。是沙漠无边无垠的壮阔写意,是欧美简洁雅致的异域风情,是深海湛蓝神秘的喃喃低语,是山村朴质温馨的民俗欢歌。读书让我感到文字的力量:那些美好、困惑与感动,那些等待、转身与成长,指引我在年少的迷雾中穿行,使我不断憧憬远方;那些陈旧、光辉和思考,那些哲悟、人性和力量,带领我走向一个崭新的天地,渐渐走向成熟。书如一杯温厚的清茶,温暖我心房,带来满园馨香。

从儿时起,便喜欢趴在窗边,打量外面的世界。如今,也勉强算是看了不少风景。山城火炉,热气氤氲;青海湖畔,梦影壮丽;浩浩长江,风光旖旎;绵绵长城,历史沧桑……走过了蔚蓝的大海,迈上了碧绿的草原,无论是亭台楼阁的典雅秀致,抑或高山流水的雄壮激昂,都吸引着我,引我走近。从前只知道玩,并未留下太深的回忆,但即便如此,每逢遇到绚丽的景色,孩童时的我也会抑制不住地惊呼——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

时光流转,风景变换。

当我读到“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的气魄,眼前似乎浮现出三峡秀丽雄壮的千姿百态;当我读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宁静,似乎走在青石黛瓦的江南小巷中;当我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心弦似乎被叩响,恍然间似乎正沿着骆驼金色的足印,绵延至远方……

随着成长,阅历渐渐增加,我终于感受到读书和远行的缕缕关联。没有书的提点,就无法懂得风景的内涵;没有行的见证,就无法切身体会而付诸实践。若携一卷书香,踏在自然安宁的怀抱中,该是一种多美好的享受啊!

——那就不妨让心融于情,情寄于景,让心灵载着书香远行!

篇六:做一个真正的行者

廉杰熙

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

从前,我认为读书远远不如走进大自然那样,在欣赏自然绮丽风光的同时还能愉悦身心。但随着心智的成熟,我才发现读书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远行。

翻开一本厚厚的诗集,我看到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在看尽苏东坡的壮心殆尽后,我似乎又看到了赤壁前那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长江的大浪咆哮如雷,后浪猛击前浪,犹如千军万马在怒吼。细小的浪花,像善舞的戏子舞出的层层衣袖;像大风掀着的云朵一样狂奔,层层叠叠拍打到岩石和沙滩上,向岸边的一切展示着自己的威力。

长江,不是风平浪静的池塘,不是流水叮咚的小溪,它有一条跳动不息的脉搏,一腔奔流不止的热血。它像极了此时的苏轼,在被贬后仍能有如此旷达的胸怀,写下了这脍炙人口、令人拍案叫绝的名篇。

游完东坡笔下的大江,我来到了诗仙眼中的瀑布。一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如诗如画般展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看到了气吞山河的瀑布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急湍翻腾,撞到山根的石头,霎时间水汽蒙蒙,珠玑四溅,溅得满山谷地一片雾气蒸腾。它又好像无数猛兽一般搏斗着、怒吼着、厮打着翻滚下来,发出惊人的轰响,犹如万马奔腾。我似乎又看到了李白内心的兴奋、激动与豪迈,以及他绝妙的才华和壮阔的心境。

一本诗集,让我在吟诵和想象中游尽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也使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慰籍与远行。看来,读书和远行是相辅相成的。在“读万卷书”的同时,既可积累哲学思想,亦能欣赏自然美景,还会丰富人生情感,既是视觉的山珍海味,又是心灵的饕餮盛宴,这不就是“行万里路”吗?我们要把读书和远行相结合,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行者,游遍天下,找到真正的快乐。

篇七:做读书者,做远行家

梁文涛

读与行彼此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们应既做位读书者,又做位远行家。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明理明智,陶冶情操,怡情悦性中,培养不随流俗,胸襟坦荡的品质。“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书卷气,这种书卷气雅雅的,淡淡的,表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苏轼一生命途多舛,他的作品被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上纲上线,最终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就在众人感叹苏轼的命运就此终止时,他又寒灰更燃,写出千古绝作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让那些苟延残喘的宦人膛目结舌。苏轼之所以内心强大,来源于他对书的热爱与痴迷。

何谓远行?这里的远行与“行万里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远行的内涵不言而喻,行即实践。实践出真知,爱迪生通过实践发明了电灯,证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当今社会,投资创业更离不开实践。学会亲力亲为,动手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与行应该有机地结合。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既要做位读书者,又要做位远行家。

行与读具有一致性。倘若只读不行,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书呆子”,缺乏创新意识,最终沦为书本的奴隶,高贵与不随流俗的气质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实践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倘若只行不读,没有渊博的知识做基础,高尚的思想做保障,实践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读书的必要性至关重要。只有真正做到读行结合,才能拥有古人的温文尔雅,满腹经纶,拥有紧随时代的头脑与思维。

读书与远行的关系是互相沟通,共同有利的,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读行结合,对拓宽我们的能力与知识面大有裨益,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我们的人生应受书香浸润,我们的心灵应拥有一次真正的远行。多品味经典,多投身实践,既做位读书者,又做位远行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准确把握读与行的关系,在实践中读书,在读书中实践。既做位读书者,又做位远行家,让读行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篇八:带着书去远行

张焕敏

今夜,繁星点点,天空中,星光璀璨。今晚的我又坐在阳台上,微笑着期待流星的出现。流星似乎被我的真诚和恒心打动了,终于肯出来见我一面;在它划来的瞬间,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忘许下我多年的愿望:我要远行,我要远行。那颗流星听到我的愿望后,停在半空中,和蔼地问我:“小妹妹,你年纪轻轻,为什么有如此特别的愿望呢?”我欣喜地说:

“因为远行能给我带来无穷的欢乐。每晚,我都会在梦中梦见自己化作一只小鸟,从充斥着喧闹的城市,飞到乡村田野中,嗅到成熟的小麦发出的阵阵芳香,看到农民伯伯们满足的笑脸,听到羊肠小道上那些小孩哼着歌儿归来的欢笑声。远行,如此简单。因为远行能带给我诗人的情趣。每当翻开书,阅读到关于历史名胜古迹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也想着今后要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旅游家。潇潇洒洒,游遍大江南北,去感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独特魅力;去倾听‘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的奔溅声;去观赏热情好客的黄山奇松。远行,如此心旷神怡,有谁不心动呢?谁说,远行不是另一种阅读呢?”

流星叔叔满意的点点头,我继续说:“远行,更能带给我冒险的活动。如果不勇敢地远行,怎能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壮举?怎能有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并证实地球形状为圆的成功?又怎能有赵子允征服‘生命禁区’——罗布泊的胜利呢?远行虽有风险,但风险中充满意义。我读过一篇文章,叫《蓝蓝的威尼斯》。我跟随者作者的笔墨,仿佛跨过千山万水,来到了梦幻般的威尼斯:这里是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相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合书,闭眼,我眼前出现了一幅令人心醉的人间奇景图。谁说阅读不是另一种远行呢?”

我一鼓作气说完,流星叔叔夸赞了我,并变出一个装满形形色色的书籍的包袱,还让我驾上一个能飞的扫把,笑着对我说:“孩子,勇敢地去吧!带着书去远行,我祝福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在远行中阅读,在阅读中远行。

篇九:文字·远行

王昕琪

每读一本好书,每赏一个典故,就如同一次远行,在书中浏览别有一番风味的美景,也在典故中领略一个人的悲欢离合。那远行又何常不是一次身心上的阅读呢?

青崖间

李白的诗几乎处处都有浪漫之情,随着他的仙气,仿佛到了那白鹿跃鸣的青崖间。

清晨,沽一壶浊酒,“脚着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在晨风中衣袂轻拂,在青崖间独自酌饮。那“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那“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激昂,都在那一樽浊酒中交会、凝聚、升华!“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仿佛让我也看到天姥的高耸入云;他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仿佛让我也梦到镜湖的清澈见底……梦醒时分,只留下“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让人默默地在那青崖间,驻足远行……

易水边

荊轲与高渐离的故事充满了悲伤,随着他们,我仿佛也到了寒风瑟瑟的易水江边。

一个席地而坐,一个仰天高歌;一个舞琴,一个低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歌声、琴声仿佛在诉说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弦断,心碎,一个持樽相送,另一个挥泪而别。凄凄易水江边,夹着风沙,壮士磨剑,英雄系马,一种悲壮油然而生。漫步在易水江边,听着一曲《易水寒》,在荆轲与高渐离的世界中渐行渐远……

大漠中

汽车在沙漠中前进,扑入眼野的是一片金黄。夕阳的光辉铺满大漠,又仿佛给大漠镀了一层金,整个大漠都在熠熠生辉。可在这雄壮的背后,却有一份悲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悽怆在我脑海中漫漫浮现。当王维被贬时,一腔热血无以发泄,只得感叹大漠之悲壮。在这大漠之上,在这远行中我再次领略出文字的魅力。

我又策马上路了,在文字中远行,在远行中阅读,沉浸在李白的青崖间,荊高的易水边,悲壮的大漠中……在文字的熏陶下,我学习着……

篇十:路漫漫,诗随行

王卓文

昏黄的台灯下,我轻柔布满血丝的眼睛,眼皮好重,好重,再也睁不开。

焦躁、苦闷在心头潜滋暗长,我是多渴望一丝宁静!随手翻开诗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本壮阔之景此刻却透出几丝凄凉、几丝萧瑟,我一时颓然伏案,哑然失笑,我也有这样愁苦之时……

这是?我微睁双目,周围滚滚沙尘,天际几黛远山。“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便是这番壮美吧。一位剑眉英气的男子俯身问:“在下张骞,看兄弟你一身褴褛,便随我们行吧!”我是在——西汉!一丝迟疑,我微点头,嘴角含笑。

驼铃声起,一行人茫茫穿行。他目光坚定,望着远方。“还远吗?”我问。“不远了。”他低语。一时心中担忧尽解。

已行十几日,烈日炙烤,汗水涔涔,嘴唇干裂似乎已忘记干渴是何。真的不远了?为何我望不到边。恍惚间,“恶风卷地吹黄沙”,天地混沌,渺渺沙尘似“过江千尺浪”,我猝不及防。身体摇摇欲坠,眼神闪过绝望。张大人猛拽紧我,惊魂未定。风沙过,人员伤亡不少,我们就地休整。入了夜,眼前浮现几位离去将士的笑容。我无心仰望“七八个星天外”的净朗夜空。弦月高挂,一丝苦涩,这便是“人有悲欢离合”的滋味儿吧。我低头问:“快到了吗?”坚实的大手放在我肩上,张大人答:“已不远了。”他未看到,我的眼神已迷离。

征途漫漫,风沙打磨着我的意念。群狼突袭,匪敌打劫,粮草耗尽,一次次与死神擦肩,不是庆幸,是绝望,我只剩一副驱壳。有一瞬,我想离去,去另一个世界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不必再受极热极寒、人情冷暖之苦。“还远吗?”明明已经知道答案的我仍挣扎地问着。还是那三个字,彻底打碎心中的梦。

嗟叹间,小城渐现。落日殷红,霞光四溢,孤烟直升,长河奔流,这才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大雁西飞,带走忧伤;野草摇曳,点亮希望。“还远吗?”张骞笑问。不远了,山重水复后才是柳暗花明。

“咚——”我惊醒,轻揉双眼,困惑间,诗又引我远行。此刻,心中“拨开云雾见青天”,愁闷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渐渐远去。心间多了份坚定: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漫游书海,诗,这位胸怀雅韵、阅尽芳华的女子款款而来。她一袭长裙,牵着我的手行着。低迷时的陪伴,昂扬时的赞赏。无数黄昏黑夜,她指点迷津,只为你看到黎明中十里桃林的芬芳。

漫漫旅途,有你相伴远行,足矣。

篇十一:葳蕤在心底,脚下有远方

梁文姣

我喜欢读书,我喜欢远行。因为读书,我的心底葳蕤繁茂,我的心路无限延长;因为远行,我眼中的风景千姿百态,我脚下的远方明朗轩阔。

——题记

读书让我迈开脚步

我喜欢的作者曾在博物馆工作过一段时间,她的文章里多是对博物馆的描写。慢慢地,很潜移默化地,我开始关注博物馆,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博物馆。

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去的是当地博物馆。就好像会见老友似的,品读着描写它的文字,熟悉又陌生地穿梭其中,使我如痴如醉。每踏入一个展厅,就像在眼前缓缓舒展开一幅新奇的画卷……

在博物馆里,人们的心灵会变得谦卑。我们积极配合安检,寄存好包,脱掉外衣。我们轻声细语,唯恐惊醒一个个沉睡的灵魂;我们不敢喧嚣,唯恐误伤宁静与高贵。生命仿佛从庸俗的沉重中解脱,我愿一直静立于此。

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也是最厚重的地方,那是人类历史的沉淀。这里藏有唯有借生老病死历史更迭才能传递的玄奥,学习再多现今历史知识也无法获得的玄奥。

这大概是远行的意义,也是读书的意义。

远行让我翻动书页

在看到清华园的荷塘之后,我才理解了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意境:一池绿云绵延,几枝红莲挺立其间,那样的似开未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我想看到更多的、千姿百态的荷,于是,迷恋上了有关荷的文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我听得到“兰泽”之中传来的欢笑戏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读懂了元公的洁身自好;“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我看到莲真诚不虚伪的美德……一笔简单的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

我陶醉在书香中,觉得自己走了很远很远,心灵仿佛浸润在莲的清气中,愈发空灵。

我爱读书,我爱远行。读书是一种心灵的远行,期待着心底葳蕤的时刻;远行是一次深刻的阅读,用脚步丈量、拓宽人生。

篇十二:读书,一场心灵的远行

郭馨蔚

坐在书桌前,轻轻合上这本扣人心弦的书,心却还是在书中,沉浸在书的情节里无法自拨,仍然跟随书籍,去了那遥远的国度……读书让心灵远行,在书中去到自己从未到达的地方,领略独特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书写的经历,在书中用心灵品味远行。

我喜欢《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知识,让我大开眼界。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我的心灵也跟着浏览了一番。看着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我仿佛潜入了德兴千年矿洞,见证了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我仿佛飞身到怒江大峡谷,观察到了鸡类祖先红原鸡的独特魅力;我仿佛登上了冰天雪地的嫩贡山,成了登山第一人……跟随书的脚步,我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赞扬古人的心灵手巧。唯有这样的远行,才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

我喜欢克莱儿的《摆渡人》。它所讲述的是一个灵魂空间,从生到死,由死赴生,每个灵魂都要经历荒原的磨难才能到达天堂。故事中迪伦意外死亡,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与她的摆渡人相爱。虽然她最后成功穿越荒原,但在爱的魔咒下,她不顾一切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的重返荒原,带着她的摆渡人重返现实世界。读这本书时,我的心灵好像被注入一股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温暖,让我激动,让我流泪,更让我真正体会了爱,让心灵在书的远行中得到了充实。

我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虽从小命运多舛,但他敢于直面黑暗从未放弃斗争:加入共青团、上战场、写书……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成为他成长的拦路虎,反而让他更加强大,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翻开书,我仿佛走到他身旁,聆听他那激动人心的声音:“不因虚度年华而悔限,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顽强、执着、刻苦是他的代名词。是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在远行中理解了奋斗与拼搏的真正含义。

读书,一场心灵的远行!每读一本书心灵就会来一次远行,在远行中让心灵逐渐丰富,变得强大,坚不可摧,腹有诗书的心灵也会由内而外散发一种独特的气质。我坐在书桌前,又一次翻开了书,进入了那遥远的国度……

篇十三:一次相逢一次暖

周子钧

静静地看着流光飞舞,任思绪徜徉在泛着些许墨香的文字中,如玉城雪岭般的情愫立即涌上心头。氤氲间,似忆起从前伴着书香欣赏潇潇暮雨中的江南柔情,追寻萧红儿时的匆匆步伐,饱览漫林碧透的瑯琊风光。让心灵与褪尽铅华的文字碰撞,的确,一次相逢一次暖。

一桥轻雨一伞开

几场梅雨,几蕊残香,周庄愈显古朴幽静,令人心醉。烟雨濛濛,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

蓦地,想起那句"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心中泛起一阵暖意。瞧,那荡漾驶来的桥文化,不正是江南水乡停住的瑰梦吗?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妙的身影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见证,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中的坚强在鼎立。谁知它那娇小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明艳欢笑,多少国恨家愁?无人应答。惟有那条青青石板路,和着潇潇暮雨,悠悠地通向远方……

一笔勾勒一世途

一墙颓圮,一城空寂,呼兰县伫立在北方的风雪之中,在现代化的飓风中瑟瑟发抖,呼兰河静静流淌,寂然无语,似在为这里无数被封建迷信牵扯的魂魄哀悼。

一踏上这片土地,忽然想起《呼兰河传》中那个身居北城的小姑娘,在朔风中数着小黄瓜、矮倭瓜,日复一日地等待,抑或是期待着宿命。那质朴的文字中,饱含着对故乡深沉的爱,似看到她坟茔中无边无际的沉郁直直蔓延向北,蔓延向她颠沛流离的一生的起点……

一树繁茂一潭清

几缕芳香,几汪清泉,醉翁亭掩映在瑯琊的青山碧水间。青树翠蔓,古藤碧水,书写钟灵毓秀;雨沁花香,朝芳晚霞,映衬绝代风华。

倏地,忆起那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抬头绿树滴翠,脚下怪石卧波。醉翁亭亭尖是深沉的枣红色,亭柱是古朴的棕色,再加上潺潺流水,愈引发了人们的思古幽情,令人感到返璞归真的自然美。

聆听文字与沿途风景的碰撞,心怀暖阳,无论行至何处,皆是诗与远方。

篇十四:路,就是书

温鹏博

“总有人在路边问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在书香中漫步

手捧一本本图书,视线在一串串文字间跳跃,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一起行走,你会感受到一份别样的情怀。

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就曾带我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与他一同远渡大洋,与巨鲨搏斗。这人生绝有的旅程让我深感酣畅,所有的体验都在这文字的远行中浸润心间了。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最后说的这句话令我深思。在阅读中我突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生之路漫长而艰险,无论何时,唯有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你才会是一个永远的胜利者。

书让我“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让我进大漠,看孤烟直冲青天;书让我涉雪原,望长城内外……漫步书香中,驰骋天地间,体会别样情怀。

在旅途中阅读

非常佩服余秋雨老师,能走遍世界的名山大川,探索各国的文明。孤身一人考察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找寻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山河、世界遗址。他带着自己的独有的思考触摸宁古塔的凄寒,慨叹都江堰的不朽。他用自己的心灵阅读阳关雪,注目莫高窟。每走一处,都如同翻开那文明的书页,让一种精神倾注于心。

回想我短暂的十五载春秋,能与余秋雨老师有相同体会的旅行,应该就是那趟南京之旅了。驻足中山陵,目光所极的是庄严与巍峨,心灵所感的是伟大的意义,不朽的精神;踏访江南四大园林瞻园,读出的是“如在图画中”的建筑美学;亲临总统府,脑中流转出近代历史的一幕幕场景……旅途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阅读。

余秋雨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读书让人的心灵得到一种滋养,远行让人的灵魂更加高尚。书读的多了,书就成了行走于历史和文化的捷径;路行的远了,路就成了心中无数的巍峨高山,滔滔大河。

篇十五:享受读书随心远行

张梓康

我爱读书,我爱从文字中嗅出浓墨书香,我爱在文字中游历大千世界,读书让我渐行渐远。

——题记

阅读开启了我的心灵之旅

绝壁

绝壁直插云霄,壁立千仞,看似无峰却有峰,嶙峋的山石,陡峭的悬崖,如何越过?如何攀登?正当我手足无措时,孙少平像从《平凡的世界》中穿越来到了我面前,他家境贫寒,自幼饱经磨难,凭着超人的毅力完成学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座右铭,他立志要用蓬蓬勃勃的向上精神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他在平凡的生命中增添了不平凡的一笔,这种精神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我的体内,是我充满了力量,助我攀过了绝壁。

冰雪

旅行还在继续,眼前一片冰天雪地,寒风如矛冰如箭,冷冽的寒风卷过,“痛”,暴风雨肆虐着这片荒凉的土地,在冰面上划出一道道白痕,誓要让这里寸草不生,狂风在耳边呼啸,它在笑,在猖狂地大笑,在笑我的胆怯与懦弱。正当我选择退缩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来到了我的面前,他手拿工具,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迎着风,与冰雪搏斗着,他如同革命风暴中最亮的星,冲在革命最前线,不屈不挠。百炼成铁,千炼成钢。用毅力成就了辉煌的一生,也赋予了我一颗钢铁之心,让我战胜了旅途中的冰天雪地。

瀚海

旅行还未结束,面前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恐怖的巨浪袭卷而来,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心灵旅行的小舟会被打翻吗?我恐惧,我畏缩,眼前展现出了《名人传》中的幅幅画面,贝多芬双目失明,双儿失聪,但他却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用大脑聆听,用感情演奏,疼痛,坚持,困苦,坚持。他给予了音乐生命,用毅力浇开了心中的音乐之花,看看他,想想自己,四肢健全,有何理由停滞不前,于是我用尽全力,渡过瀚海。

一路前行,艰难险阻,我从书籍中汲取精华,经过千锤百炼,从幼稚变得成熟,从柔弱变得强大。

读书让我的心灵远行,也让我的人生之路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