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6篇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篇1
已近不惑之年,时常对年少往事多有牵绕。春节假期回家,领着妻女来到老屋旧址,老屋虽已荒废多年,但青砖的门楼依见,寒风中,冥冥间,点滴成像,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透过残存的瓦砾,仿佛又见爷爷书写在青砖之上的方块字,刚劲有力又带着温度。我的童年就是倚在爷爷怀里听他诵读,听他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爷爷一边教我认字,一边给我讲解道理,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融四岁,能让梨”,从“孟母三迁”到“与宜多,取欲少”等等,青砖上的方块字和朗朗的读书声便是我对童年、对老屋的印象了。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但我一直不能忘记的是爷爷温暖的怀抱和我懵懵懂懂时爷爷教给我处事之道,其中爷爷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亏是福。
我的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一辈子都工作在教育一线。爷爷是教小学语文的,他说他爱这份工作,从教孩子们认识第一个字,读第一个句子,懂得第一个道理开始,既是教书也是育人!我印象中爷爷总是很忙,有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文章,多少次夜里醒来,都能看见爷爷挑灯夜读、奋笔疾书。爷爷对待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教学水平极高,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全国优秀班主任金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爷爷从教的三十余年里有多次提升的机会,但爷爷说他不适合当官,只爱这三尺讲台,一直潜心教学。奶奶没读过书,起初她无法理解爷爷的做法,她认为像爷爷这样优秀却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真是傻,真是吃亏!爷爷摆摆手不与她争执,却会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吃亏是福啊。”爷爷从教一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经常会有学生回来看望爷爷,无论多久不见,师生们总是围坐在一起,相谈甚欢!我终于明白,对于一位园丁来说,桃李满天下就是最大的福报啊!
现在想想,爷爷这种厚道的处事之风,早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全家人,“吃亏是福”俨然已成为我们的家风。自主创业这几年,无论是面对客户还是合作伙伴,我始终记着爷爷的那句吃亏是福,并且一直秉承着待人以信,谦让厚道的经营之道。一次偶然机会读到记着采访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的报到,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籍?”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交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少拿二分,看着是吃亏了,实际是在给自己修路。爷爷的吃亏是福与李嘉诚的少拿二分不都是同样的道理吗?我不禁暗暗地佩服爷爷的大智慧。
回到家里,我又找出了爷爷满满一箱子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给我的女儿讲爷爷的故事,讲我们质朴的家风。爷爷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会一直传承下去。我们这一代人在享受国家改革红利带来的美好生活时,要铭记家风家训,继承优良传统,共同实现小家与大家的中国梦。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篇2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以系列报道形式播出了持续很多天的专题节目《家风是什么》,让“家风”这个离我的有些遥远的词语瞬间成为被大家讨论的热点。家风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来,却又隐隐想起什么,也许是看到的一部电视剧,也许是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是要坚持的一种品质,也许就是一句挂在耳边的不经意的教导。
每个行业都有行风行规,而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也有着历久传承的家风。家风是什么呢?家风就是一种家庭规范,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或者是有据可依的古法门规,或者是口口相传的人生哲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这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传承。家风一般通过家规、家训等有形的行为遵守,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无形的道德精神氛围。自古以来,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传承,很多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泱泱华夏文明中,很多经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风传承的影子,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如《国语》、《论语》等许多典籍中都蕴含家风家教精神,《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成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处事公道,积德行善;有的则自私自利,背信忘义。因此,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的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的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的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的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篇3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家中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说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风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自从我记事以来,我家就是人人羡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和我,还有两个叔叔、三个姑姑、二爷爷一家人,再远一点家族成员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员的大检阅。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员的集体努下都能圆圆满满的完成。
2006年,小外甥出生了,围绕着取名的问题,爸妈还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围坐一起讨论起来,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团聚一起没有矛盾争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亲的提议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风吗?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们国家的和谐。
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每个人都坚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作为孟子的后辈,我们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为先”。老爷爷七十多岁时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爷爷却毫无怨言,每日端茶喂饭,必亲尝冷热,温度合适才给老爷爷。夏天天热,爷爷每天必给老爷爷擦洗身体;冬天天冷,一定将炕烧得暖暖和和的。老爷爷晚年虽是久病之躯,却没有遭一点罪,他走时是安详的,因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
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去世,此时爷爷也已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父亲看到爷爷憔悴的样子,主动将赡养老奶奶的责任承担过来。这时老奶奶七十六岁,身体也不好。父亲和母亲将老奶奶接到家中,以孙子身份尽行孝心,成为当时我村的一段佳话。我从小在这样的家中长大,上有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的疼爱,也深知孝之含义。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因为有爱心孝心而乐于奉献,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绝不会做违法乱纪、有辱家风之事。懂孝尽孝,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的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确,好的家风,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才,现在我的儿子也已九岁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国家的和谐,我们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让我们家“尽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风永远流传。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篇4
已近不惑之年,时常对年少往事多有牵绕。春节假期回家,领着妻女来到老屋旧址,老屋虽已荒废多年,但青砖的门楼依见,寒风中,冥冥间,点滴成像,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透过残存的瓦砾,仿佛又见爷爷书写在青砖之上的方块字,刚劲有力又带着温度。我的童年就是倚在爷爷怀里听他诵读,听他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爷爷一边教我认字,一边给我讲解道理,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融四岁,能让梨”,从“孟母三迁”到“与宜多,取欲少”等等,青砖上的方块字和朗朗的读书声便是我对童年、对老屋的印象了。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但我一直不能忘记的是爷爷温暖的怀抱和我懵懵懂懂时爷爷教给我处事之道,其中爷爷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亏是福。
我的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一辈子都工作在教育一线。爷爷是教小学语文的,他说他爱这份工作,从教孩子们认识第一个字,读第一个句子,懂得第一个道理开始,既是教书也是育人!我印象中爷爷总是很忙,有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文章,多少次夜里醒来,都能看见爷爷挑灯夜读、奋笔疾书。爷爷对待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教学水平极高,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全国优秀班主任金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爷爷从教的三十余年里有多次提升的机会,但爷爷说他不适合当官,只爱这三尺讲台,一直潜心教学。奶奶没读过书,起初她无法理解爷爷的做法,她认为像爷爷这样优秀却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真是傻,真是吃亏!爷爷摆摆手不与她争执,却会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吃亏是福啊。”爷爷从教一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经常会有学生回来看望爷爷,无论多久不见,师生们总是围坐在一起,相谈甚欢!我终于明白,对于一位园丁来说,桃李满天下就是最大的福报啊!
现在想想,爷爷这种厚道的处事之风,早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全家人,“吃亏是福”俨然已成为我们的家风。自主创业这几年,无论是面对客户还是合作伙伴,我始终记着爷爷的那句吃亏是福,并且一直秉承着待人以信,谦让厚道的经营之道。一次偶然机会读到记着采访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的报到,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籍?”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交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少拿二分,看着是吃亏了,实际是在给自己修路。爷爷的吃亏是福与李嘉诚的少拿二分不都是同样的道理吗?我不禁暗暗地佩服爷爷的大智慧。
回到家里,我又找出了爷爷满满一箱子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给我的女儿讲爷爷的故事,讲我们质朴的家风。爷爷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会一直传承下去。我们这一代人在享受国家改革红利带来的美好生活时,要铭记家风家训,继承优良传统,共同实现小家与大家的中国梦。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篇5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家中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说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风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自从我记事以来,我家就是人人羡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和我,还有两个叔叔、三个姑姑、二爷爷一家人,再远一点家族成员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员的大检阅。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员的集体努下都能圆圆满满的完成。
2006年,小外甥出生了,围绕着取名的问题,爸妈还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围坐一起讨论起来,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团聚一起没有矛盾争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亲的提议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风吗?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们国家的和谐。
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每个人都坚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作为孟子的后辈,我们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为先”。老爷爷七十多岁时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爷爷却毫无怨言,每日端茶喂饭,必亲尝冷热,温度合适才给老爷爷。夏天天热,爷爷每天必给老爷爷擦洗身体;冬天天冷,一定将炕烧得暖暖和和的。老爷爷晚年虽是久病之躯,却没有遭一点罪,他走时是安详的,因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
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去世,此时爷爷也已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父亲看到爷爷憔悴的样子,主动将赡养老奶奶的责任承担过来。这时老奶奶七十六岁,身体也不好。父亲和母亲将老奶奶接到家中,以孙子身份尽行孝心,成为当时我村的一段佳话。我从小在这样的家中长大,上有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的疼爱,也深知孝之含义。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因为有爱心孝心而乐于奉献,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绝不会做违法乱纪、有辱家风之事。懂孝尽孝,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的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确,好的家风,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才,现在我的儿子也已九岁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国家的和谐,我们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让我们家“尽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风永远流传。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经典优秀范文篇6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假如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假如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假如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假如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