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形成性评价3篇布鲁姆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业成就评价体系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鲁姆形成性评价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布鲁姆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业成就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中医文献检索;层次分析法
摘要:为了改进文检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通过介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作用及特点,并结合文检课程的自身特点,构建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实例应用加以说明。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014-05
“基于 PBL 方法的《中医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 NZY1127)的研究成果之一。只要有教育的出现,就会有教育评价的产生。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它可以对教育起到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根据评价的功能和用途不同,一般将其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过去教育工作者们一直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单凭
2 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过分地强调了教育评价的鉴定、监督和管理功能,忽略了其导向、激励、诊断和调节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倡,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终结性评价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教育工作者们已逐渐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习活动的调节、导向和激励作用。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介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分析《中医文献检索》课程现有的评价方式,构建出一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起到对学生真实评价,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习的目的。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理论概述
1.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
于 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一书。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形成性评价引至课堂教学,他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
3 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发展等做出解释与判断。它具有改进学生的学习、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强化学生的学习和给教师提供反馈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一般地说,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教师的资格鉴定都是属于此类评价。它具有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及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的作用。
1.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定期进行,测查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它能及时发现问题,能发现个人的学习目标,能反映学生个人的进步,其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可以说,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当然,它也存在着形成性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反馈信息利用不够和非评价因素易干
4 扰等缺点。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完成后进行,其测查的是几个单元的学习。它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测查最终结果,发现学生的长期学习目标,可用于不同学生间成绩的比较。终结性评价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社会、家长和学生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成绩的评判。它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它只反映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来看,依照教育的终极目标,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评价功能,以达到通过教育评价来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2-5]。
2 中医文献检索课程评价方式的现状
2.1 文献检索现有的评价方式
文献检索(简称文检)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已有20 余年的历史,它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技能课。笔者通过对 10 余所中医药院校的文检课程教学情况电话访谈得知,该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多属于限选课的一种,以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而考查的具体形式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教师在上课时进行点名和让学生回答课堂
5 问题,将学生的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所讲授内容进行开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两个成绩的和为该门课程的总成绩。第二种,教师在上课时布置测试题目,该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自拟,或者教师统一安排,最后上交综合实习报告,教师根据综合实习报告情况给予考试成绩。第三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撰写一份文献综述上交,教师对其文献综述评改给予考试成绩,可以说这种评价方式与第二种类似,只是最终上交的综述不要求写出信息检索方法。第四种,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要求学生上交二至三次文献专题实习作业,一般是一次手检作业,一至二次的机检作业,将这几次的作业汇总作为平时作业成绩;最后在课程结束后,再出具考试试卷,对该课程的理论部分进行开卷考查,将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根据专业的不同,二者的比例会有所变动,如中医专业,二者的比例一般是 1:1;护理专业一般是 3:2),最后汇总为总成绩。第五种,教师出具检索题目,学生通过手检或上机直接查找,最后交卷评分,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
郝桂荣,张稚鲲,王大妹,杜友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郝桂荣,张稚鲲,王大妹,杜友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2.2 现有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6
从上述的几种评价方式分析,可以归纳出这几种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种弊端:
2.2.1 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目前文检课的学业成就评价片面强调了学生课业成绩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评价主体主要是文检教师,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完全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学生只能接受评价而无权参与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评价模式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2.2.2 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在文检课评价实践中,笔者发现其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把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是纸笔测验,而且对评价的理解仍旧停留在授课结束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只重视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及其完成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的行为表现,只是对学生的成绩简单地进行排队和比较。
2.2.3 评价内容的单一性
文检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对文检教材的知识与内容的掌握情况来测试学生成绩,将学生在知识数量上的积累等同于学生在信息搜集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作为对认识能力发展的有效指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转变,过分强化了分数的作用。
7
2.2.4 教育评价功能弱化
目前,文检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是鉴定、管理和监督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把少数优异者选拔出来,从而弱化了形成性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
可见,现有文检课的评价方式仍旧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一种评价模式,它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改革这种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4-5],应该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各自特点,逐步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指导原则
任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对评价对象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笔者遵循以下原则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
3.1.1 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形成性评价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的主体,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而
8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强调了教师的评价主体性,而且也强调了学生的自评和互相评价,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多样。
3.1.2 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
纸笔测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评价形式,虽然其具有方便、快捷、评分容易等优点,但是文检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检索理论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不是通过笔试能完成的。形成性评价中的课堂讨论、作业与小测验等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因而本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对文检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包括测试型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的非测试型评价。
3.1.3 评价内容全面化原则
对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既要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1.4 导向性原则
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对学生的评价应
9 有利于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评价应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就应给予适当的正面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
3.1.5 可操作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而言,他们所要改变的只是做作业的出发点、作业形式和学习心态等,谈不上增加学习负担;就教师而言,确实增加了对学生各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任务,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可以说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笔者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借鉴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6-9],从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角度、学生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生之间互评的角度,探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信息意识、信息获取及甄别能力和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几方面因素,构建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 1。
(备注:该指标体系中“+”表示参与评价,“-”表示不参与评价。)
2.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强烈的求知欲,表现为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以及勇于提出问题与教师探讨。11+11-11-信息
10
意识
及认知 111.掌握信息的基础知识;
2.明确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能够随时随地想到查找信息;
4.根据个性需求寻找信息途径,识别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
2.熟练掌握检索系统的检索技术及特点;
3.构造合适的检索策略;
4.利用网络及各种检索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5.判断所选信息与需求的符合程度;
6.从所收集的信息中进行整理,摘录主要内容;
7.将新旧知识加以比较分析,得出创新点、不同点及独特性判断新知识,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修正最初的检索提问。11+11+11-信息
综合
利用
能力 111.任务小组组员能否积极参加合作活动;
2.任务小组组员能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3.能否根据命题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4.能否利用新信息和原有信息,提高研究能力;
5.能否针对所搜集的信息背景,修正研究过程;
11
6.能否通过某种形式,有效地发表研究成果。11+11+11+表 1 文检课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 3.3 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10]。根据所构建的文检课程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选取 2~3 位文检教师和 3~5 位学生对各层次中的准则、指标及最底层的各个方案两两比较其重要性,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权重。在构建判断矩阵 D 时,采用了 1~9 比例标度,其标度见表 2 所示。判断矩阵中指标间两两比较有如下特点:dij>0,dij=1,dij=1/dij,i=1,2,…,n。
含义 11 标度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11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 113 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篇二:布鲁姆形成性评价
学类专业形成性评价参考资料(认证办整理于 2014 年 3 月 19 日星期三)一、基本概念1967 年,美国哈佛大学评论学家斯克里芬(Scriven)发表了《评价方法论》,第一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现在已经在美国、英国、欧洲多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评价中广泛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效果显著。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泰勒(Tyler)认为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在目的上,Rolfe 等强调形成性评价是为了帮助或促进学习;在内容上,Hudson 等和 Rolfe 等都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是在无压力、无威胁的情况下进行的评价;在结果上,Rentschler 等认为其是作为信息运用于最终的临床课程的目标设置中,而不是来预测课堂或项目的潜在成功。综上所述,评价具有的特性包括:动态性、反馈性、评估性、调整性和促进性。二、国外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应用方式(一))试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e Objective d Structured l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又被称为临床多站考试(Multiple Sta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1975年由英国 Dundee 大学的 Harden 首先提出来的,其使用经过严格、系统培训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来模拟真实患者,通过多个连贯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模拟临床真实场景的考试站来测试临床医学生的临床能力。经过将近 40 年的使用,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在各国的应用现状也不尽相同。近期美国已把 OSCE 运用于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二部分临床能力测试中,而其学者认为在相同的作业程序下,可以确保 OSCE 的品质,同时,不断发展,设计出复合式模拟
2更加增添了标准化病人的真实性。加拿大则是建立一个控制中心,各医学高校可以制定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原则和目标,全国在统一时间内考核统一的内容,考核结束后由控制中心派出观察员在全国各地收集回馈,作为下次改进的参考。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使用中发现,建立站点时需要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设置不足会引起推广的局限,课程链接设置的不完善会影响其使用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让老师和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综合考试评估中 OSCE 是一种他们真正需要的考核模式而不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二)学习档案袋评估(o Portfolio Evaluation )Learning portfolio 1987 年第一次由英国学者 Schwartz&Bridwell-Bowles提出,是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者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笔记、读后感等,还有其他相关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其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并且深度发掘建立了评价标准,完善了学习管理系统。美国的多个综合性大学也都在评价中纳入了此种评价方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学生的信赖。(三)计算机模拟病例评价(d Computer-based e Case Simulation , CCS )依靠编写的计算机软件,由计算机对患者诊疗环境进行复杂的、没有提示的、动态和人机交互的模拟。作为成绩评定的一种工具,其目的是用来在逼真的环境下,通过模拟时间的推进和临床病例情境的逐步展开来测量管理患者的能力。美国医学会在 2000 年的报告中重新指出要关注预防医疗事故和重视临床病人的诊疗安全,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医学考核委员会引入了 CCS 在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三阶段,其中包括 9 个计算机模拟病例。相关的计算机化病人处理问题考试系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在 90 年代就已经开始自主研发并使用至今;意大利也将此种评价方式重点应用在全国医师执照考试中;而加拿大等国家也在以不同形式推动和发展 CCS,发展临床技能评价中的多种评价方式。(四)网络信息化模拟和高科技模拟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模拟、仿真人教学技术越来越向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培养实习医生条理性的逻辑思考做出适当的医疗处理中发挥着极
3大地作用。美国 METI 公司开发的(Human Patient Simulator,HPS)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教学中,该系统将高级生理驱动仿真技术与仿生学技术结合,可以在模拟人身上表现出各种真实的生理参数以及疾病特征,并对所给予的各种治疗措施(药物,操作等)做出相应的反应。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均在医生执照考试中加入了医学模拟训练,特别是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价委员会已推荐住院医师训练应加入医学模拟训练。澳大利亚 Sydney MedicalSimulation Center 和墨尔本 Southern Health Simulation Center 都提供病人模拟器的操作培训。台湾部分医院利用病人模拟器对实习医学生在急诊重症等医疗处置中提前给予训练,收效显著。(五)口试考核评价欧洲高等院校应用比重较大的评价方式,学生要面对一名教师或者多名教师,在一种创造出的“社会模拟情境”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于问题的思考、综合、概括、表述、答辩等环节。口试的全过程可以用录音或者录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口试资料以电子版本保存。其考核过程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及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大脑快速运作,最大限度调动了创造力。(六)课堂评价高等院校经常运用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最为常见的课堂评价就是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还有在诸如挑战赛、辩论赛、角色扮演、游戏等趣味活动中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课堂评价增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三、国内的“本土化”改良运用我国学者在九十年代引进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而国内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教学过程中通过诊断教学方案与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为目的的评价。但是各医学院校中对其课程的评价方式大都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现在全国各高校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教学评价中将其与终结性评价整合运用,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国内外对于形成性评价体系尚没有规范的认定标准,而国内也基本是将
4国外的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方式进行“本土化”的改良运用。四、值得借鉴的一种应用做法(一)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1. 机能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环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课堂评价1.课堂提问 1.1 情绪状态1.2 预测策略1.3 复习策略2.综合性问题讨论 2.1 学习专注度2.2 参与状态2.3 获取/利用信息能力2.4 逻辑思考能力3.PPT 小组讲演 3.1 自主学习能力3.2 团队协作能力3.3 解决问题能力3.4 语言表达能力4.试题库阶段运用 4.1 复习策略4.2 记忆精确度实验评价5.实验操作 5.1 实践动手能力5.2 合作状态5.3 整合信息能力6.实验报告 6.1 分析问题能力6.2 书面表达能力6.3 学习再加工能力7.实验口试 7.1 提取信息能力7.2 语言表达能力7.3 心理承受度
52. 形态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环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课堂评价1.学生互动问答 1.1 提出问题能力1.2 语言表达能力1.3 参与状态1.4 复习策略2.小综述 2.1 自主学习能力2.2 学习再加工能力2.3 获取/利用信息能力3.PPT 小组讲演 3.1 自主学习能力3.2 团队协作能力3.3 解决问题能力3.4 语言表达能力4.试题库阶段运用 4.1 复习策略4.2 记忆精确度实验评价5.实验标本观察 5.1 情绪状态5.2 学习专注度5.3 自主学习能力6.实验标本制作 6.1 实践动手能力6.2 合作状态6.3 整合信息能力7.实验标本绘图 7.1 观察精确度7.2 动手能力7.3 绘画表现力8.实验口试 8.1 提取信息能力8.2 语言表达能力8.3 心理承受度
63. 临床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环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课堂评价1.课堂提问 1.1 情绪状态1.2 预测策略1.3 复习策略2.案例讨论 2.1 学习专注度2.2 参与状态2.3 获取/利用信息能力2.4 逻辑思考能力3.PPT 小组演讲 3.1 自主学习能力3.2 团队协作能力3.3 解决问题能力3.4 语言表达能力4.试题库阶段运用 4.1 复习策略4.2 记忆精确度见习评价5.见习笔记 5.1 医患沟通能力5.2 职业情感自省5.3 整合信息能力6.学生间模拟问诊 6.1 分析问题能力6.2 书面表达能力6.3 学习再加工能力7.模拟人 体格检查 7.1 提取信息能力7.2 语言表达能力7.3 心理承受度实习评价8.床边考核 8.1 医患沟通能力8.2 分析问题能力8.3 实践动手能力9.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称临床多站考试)9.1 利用信息能力9.2 临床程序性思维9.3 临床诊断性思维9.4 实践动手能力9.5 医患沟通能力10.CCS(计算机模拟病例评价)10.1 临床诊断性思维10.2 利用信息能力
7(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分类说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对本专业贡献率较大的主干课程,同时亦是国家执业医师考核的重点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课程特点,可分为三个类别,机能类课程、形态类课程和临床类课程。1. 机能类课程。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2. 形态类课程。研究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外形和内部结构及其与功能变化的相关医学科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学、病理解剖学。3. 临床类课程。介绍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分类鉴别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相关医学专业课程,如诊断学、外总外科手术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三)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方法 --- 以机能类课程为例1. 理论课评价细则。(1 1 )课堂提问评价。现有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采用了此种评价方式,只是缺乏系统的记录课堂问答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情绪状态、学习再加工的能力和复习策略。应当在 2-3 学时内至少提问五位同学。五分的赋值细则是:①正性情绪(+1):兴奋、稳定、紧张;负性情绪(-1):烦躁、敌意②对专业名词概念记忆准确(+1)③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回答问题(+1)④回答问题思路清晰(+1)⑤能高度总结,综合、全面、系统整合所学内容(+1)(2 2 )综合性问题讨论评价。教师书写相关综合性问题,小组讨论围绕综合性问题形成,以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为解释主线,调动学生在课堂中思考问题、讨论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多角度理解各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知识间的联系,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合作状态。每 4 周组织一次,1-2 学时/次;发言人数≥6 人。
8五分的赋值细则是:①主动在讨论中贡献资料,并予以解释(+1)②能把握和区分综合性问题中的有效信息(+1)③能将信息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1)④分析准确,合理运用到讨论中(+1)⑤能理解并综合运用小组其他同学的学习要点和信息(+1)(3 3 )T PPT 小组讲演评价。随着学习年数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评价必须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自学,理解之后讲解给其他同学,注重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好方法。这种自主学习后的再加工,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受到启发、创新思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每 4周组织一次,1-2 学时/次;讲演人数≥5 人。五分的赋值细则是:①准备充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1)② PPT 制作形象、新颖、有趣味性,色彩搭配协调,界面美观(+1)③团队分工明确,参与积极,相互间协作和谐,荣誉感强(+1)④能主动分享自主学习中的困难点,融合进讲解过程,激发共鸣(+1)⑤讲演中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提示信息详细、准确、恰当(+1)(4 4 )试题库阶段运用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新疆医科大学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开展若干次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与讲授的内容同步。试卷来自网络题库计算机结构化组卷,学生在计算机中心机房统一时间进行网络在线答题,考试完毕,计算机评分即反馈成绩。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知识点的正答率,及时反馈教学,查漏补缺。2. 实验课评价细则。(1 1 )实验操作评价。在清楚实验原理和实验的过程后,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教师全过程给予指导,在实验完成后记录实验结果,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利于考察学生对于操作实验的态度、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每次实验课后每位同学都要有。
9五分的赋值细则是:①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听课认真(+1)②积极参与实验动手实践,与同组其他同学合作愉快(+1)③态度谨慎,实验操作台干净、整洁(+1)④按要求规范操作实验器械,使之得到实验结果(+1)⑤及时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结果(+1)(2 2 )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结束后,学生独立、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是对整堂实验课的梳理和总结,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诊断反馈学习薄弱环节,帮助教师选择更加合理全面的授课素材。采用这种方式进...
篇三:布鲁姆形成性评价
姆的教育理论以及对我的启示布鲁姆的教育理论以及对我的启示 文/西边间 一、布鲁姆其人 布鲁姆(Benjamin S。Bloom1913--)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兰斯富。1935 年 2 月和 6 月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文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1940 年在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任职。1942 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以后一直在该校任教直到在该校任教育学荣誉教授。退休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学说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目标布鲁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更加可观公正地评价而不是表达理想的愿望。(当然这是站在老师对学生的立场来说对于自己来说制定目标还是一种表达理想的愿望)。有的老师认为"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看上去代表理想的学习结果但是这一目标太一般化了要确定学生是否已经形成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欲达到的理想状态而且还要考虑是否能对该目标作出可观公正的的评价否则制定出来的目标时虚设的。
思考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叙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那么按照布鲁姆的观点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在一节课后就很难知道是否已经实现评价非常困难。这一目标在书写教学案例的时候是否要列出呢?而现在新课程标准这样强制性给出三维标准仅仅是为了教学而不是为了评价吗?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1)知识(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
个主要类别(1)接受或注意(2)反应(3)价值评估(4)组织(5)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个子类别。由此可见布鲁姆的分类学时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计性。行为目标时由简单到复杂递增的各目标不是孤立的。后一类目标时建立在已达到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思考布鲁姆这种按递进的方式制定教学目标是可以借鉴的遵循知识学习的序进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所以我们在制定一些教学目标总是应该先把一节课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放在最前面保证学生在掌握或者达到基本要求以后在进行拔高这样能力的提升才不是显得是揠苗助长。同时在平常解题教学以及诊断性测试题目的布局上面也要考虑这种递进的方式。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本分类是适合所有学科的。他只是给出了目标分类的一种大的方法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学科知识所以他的实用性是广泛的。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门工具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目标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三、关于认知与情感的论述 布鲁姆把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在他看来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学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没有考虑到使学生实现某些情感方面的目标。然而对于一些由思想的老师对学生的兴趣态度和性格的发展都是相当警觉的。有的学校在开始的目标陈述中可能业有列举进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由于情感目标无法或者有困难进行考察结果都会被一些大大小小的测试冲没调。
情感目标被销蚀原因使多方面的。(1)教师无法根据情感目标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都是根据认知考试的结果而对学生进行评价(2)教师很难区分学生的情感表现是真诚的反应还是为了取悦教师的反应。而且人们往往把学生对学
习的兴趣态度等归结学生自己的事情那是学生与之具来的好像与教师自己无关一样(3)情感目标被销蚀很可能它实现起来比较缓慢有关系因为任何一项知识与技能可以很快习得并直接表现在认知方面得考试中而学生得兴趣态度和个性特征形成起来比较缓慢有些甚至是在毕业后才能见效。
布鲁姆把学生得学习分类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而且他们强调这几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得。不能孤立的把他们分割开来。
思考我非常赞同布鲁姆得这样分类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终身发展得立场为学生着想高中阶段毕竟是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所学习得内容多数是两百年前得东西(数学)而这些知识绝大部分可能对他们以后得工作帮助不是很大所以我们一味地强调知识目标那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得一种表现只有尽可能让他们通过学习得过程培养出一种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探求一种执着精神凡事都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兴趣我想培养出来的他们的这种优良的品行才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实际上这样来制定教学目标并尽力去实施好这些目标对同学的知识目标达成也是有帮助的。能力使相通的兴趣有了作事情有毅力了我想就那点书本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这么年轻的小孩子来说使没有什么问题的。正如爱因斯坦呈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呢?如何在课堂上来达成这些情感目标呢?这些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体系 布鲁姆侧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鲁姆认为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成绩测验都用着总结的目的总结性测验的结果主要被用来对学生进行分类。(比如竞赛选拔考试现在的高考研究生考试)传统的做法都是一旦学生做完测验就给他评各分数但很少给学生纠正错误或者重新测验的机会。在布鲁姆看来评价是或测试的目的在于如何处理所测得到学生水平和教学效用的证据。因此测验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内容而是作为一种矫正性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布鲁姆主张在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一种评价方法―――形成行评价或形成性测验。
(1)把教学内容分呈若干教学教学单元在每各小单元教学结束后都安排一次反馈测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保证学生从事下一个学习任务时完全掌握了前一单元的学习内容。
(2)形成性测试有两个方面功效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同学通过测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肯定了他们目前的学习方法时奏效的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好学习内容的同学通过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不久措施能保证知识的有序衔接 (3)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最好不要给分数因为一个分数很容易将学生定格特别对于那些自信心不是很足的同学更时要小心谨慎地选择评价结果呈现方式 (4)每一次形成性测试结束后都要详细分析不是分析谁好谁差重点分析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时哪些?为什么还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怎样及时地把这些知识补给学生?也就是说每一次诊断后都要有一纸详细的处方。
(5)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去。
思考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我也很欣赏我们教育学生最后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体现方式就目前我们国家来说就是高考选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高中的学期有三年也就是说要形成最后的大的目标需要靠一些小的目标去实现而这些众多小的目标的实现由往往不是一考就实现的而时要借助于平常的形成行反馈测试去给出评价方向查出学生现在学习状况给诊断治疗一个方向及时有序地保证每一个小的目标能在学期阶段顺利完成为成功达成最后大的目标作好贡献。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当面对学生在反馈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数的多少上面更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分类划分等级上面我们应该去积极思考如何调整教学去弥补这些过失。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帮助学生及时度过难关而顺利前行。
五、布鲁姆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各种差异大多时由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造成的。也就是说时人为的不是天生造成的。造成学校学习中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的这种班级授课制度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学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肯定时适应。因此在平常的反馈测试中出现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讲我们不能把过程单单归结为学生如阿如何更多应该想到时我们提供的教学没有适合这位同学。但是班级授课这种现状就国家的财力人力物力都不允许。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建立一种基本上无差错的或者差错较少的教学体系。布鲁姆认为只要对下面三个自变量予以适当控制就由可能使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都达到掌握水平。
(1)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前期的知识基础)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结果上显示出来的差异可以归纳为学生开始学习事掌握的有关知识技能上的差异。学校中的学习任务通常事指每门学科的教学单元或教科书中的章节。这些学习任务通常事按照顺序进行排列的后面的学习任务是建立在前面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的。许多教师在开始教授新课的时候都假设全体学生已经掌握了前面的全部内容而从学生这方面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这就从一开始给部分学生提供不适合他们自身发展水平的教学。因此差异也就很快体现出来。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呈现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前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让后面的学习变得困难一旦有了困难后面不会的问题就会更多如此下来堆积的问题会出现一种"指数爆炸"的增长方式。所以一定要摸清底细给最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把问题消灭及时这样他们学的顺利轻松。兴趣也就提高。进入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
(2)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 布鲁姆认为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情感准备态度决定了学生为完成该任务主准备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同时还部分决定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试图克服他们的程度。反之学生学习某一任务的有效性也将影响他们以后学习类似任务的动机和努力的程度。
而学生对以往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看法往往与学校里的考试成绩(不管难还是易)联系在一起他们把这些成绩解释为自己学得好或学得差得证据(他们不会象教师那样还要客观就试题得难易程度分析)然后把它对以后遇到得有关学习任务得看法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使学生能用一种积极得方式看待自己就必须给他们许多得到奖励得机会。反之如果经常给与学生失败和不适应得学习得证据必然会伴随学生日益增加自我怀疑。形成"习得性无力感"去挽回就很困难了。
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一般有下面三种某学科的态度对教师教学态度对自我能力的态度。所以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提高学生情感动机。
(3)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即教学质量) 有些人认为教师的特征、班级和学校的特征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很大。而布鲁姆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一些研究表明教师的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的程度工作经历的长短教师的态度薪水)与学生的成绩没有多大关联。根据布鲁姆的估计教师特征至多能说学生变化的 5左右的原因。教学理论探讨的重点不是教师而是教学不是班级和学校物质上的特征而是课堂里的学习环境。而这两者的问题在于教学质量。他认为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或内隐)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鉴于目前学校的教学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经常会有差错和困难因此反馈-纠正系统是必需的。这样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反馈-纠正。
①线索任何教学都涉及教学内容以及告诉学生如何学习的线索。线索是指要学生学习什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作些什么的指导。由于学生领会线索的能力不同教师应该知道线索的哪种呈现形式容易被打多数学生接受理解而对不理解的学生需采用另一种呈现形式。
②参与布鲁姆相信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观察学生积极参与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如果只有个别学生在积极参与那么这说明整个教学质量是糟糕的。
③强化强化是在教与学的过程起一定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上几乎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学习予以奖励或强化的必要性而且时时都在起作用。但另一方面教师所使用强化的类型频率以及给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强化次数是不同的。
④及时反映和掌握学生情况阶段反馈测试也是必须的。
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怀着一颗真切的心去与学生沟通他们虽然说是小孩子但是当你付出真心去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内心深处是感激你的。与学生打成一片试着让学生喜欢自己。"亲其师信其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仅可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美感让学生沉醉其中。
必要的反馈测试也是需要的我们无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要试着去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修正和完善。
必要的鼓励和奖励也是需要的一个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的自信心是很足的他们又战胜苦难的决心和勇气。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把知识加深加宽。有一种"不轻易服输"的霸气。这样对理科学习是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北京 2001 西边间于金开利花园 2006.10.29 2218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