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胸怀大义,手握未来——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完整文档)

时间:2022-12-26 21: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胸怀大义,手握未来——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胸怀大义,手握未来——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完整文档)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毕业典礼。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培育你们的导师、关心支持你们的亲友和所有为你们付出辛劳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北京疫情持续反复,打乱了大家正常的毕业节奏。学位论文答辩会无法在线下举办时,你们就在线上接受答辩委员会的质询;
社会面疫情散发影响了与用人单位见面时,你们就参加元宇宙招聘双选会;
不能毕业聚餐时,你们就把“散伙饭”变成了东操的集体夜跑和紫操的桌游。在完成毕业流程各环节任务的同时,你们也身体力行参与到疫情防控清华园保卫战中,留下了一张张穿着防护服的别样“毕业照”。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有些同学下一步的住宿、交通等问题还没有最后落实,一部分同学只能在线上参加毕业典礼。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难免会对未来有更多不确定性的感受。

回想我自己二十多年前博士毕业时,面对不同的就业选择,心中也有过不安和迷茫。最终,我遵从内心的学术志趣,选择做一名“青椒”,延续博士论文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但是,学术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是有不确定性的,我也做好了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我体会,不确定性并不只是在我们作选择的时候才出现,不确定性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所认为的确定性其背后有着各种不确定性,反之,我们所认为的不确定性其背后一定也有着某种确定性。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来分析思考。

首先,从个体自身来看,人生轨迹虽千回百转,但初心使命不能变,要胸怀大义。人生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每一次关键选择都可能导致不同的人生转向。当选项太多、选择太难的时候,靠什么厘清自己的心绪、明确选择的优先级?靠的是内心的价值坚守。

回望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在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凄风苦雨中,连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晦暗不明,个人更难以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但有一群心怀理想的年轻人,以“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刚毅执着,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面对风雨如磐的斗争形势和各式各样的“主义”,最终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他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与早期共产党人一道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在神州大地上,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李大钊所坚信的就是“大义”,这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看似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问题,在这一规律那里得到统一,从而就显现出确定性。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胸怀这样的大义去考察和改造中国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同学们,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希望你们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人民至上,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私欲所蔽、不为艰难所阻,胸怀大义,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第二,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生角色虽千变万化,但责任在先不能变,要勇于担当。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为人处世责任在先。当你们进入新的工作单位,先不要期待能够获得什么,而要先问问自己应该承担什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决定组建疫苗与抗体药物研发攻关团队,他的博士生李明茜同学第一个报名,成为团队的第一位正式成员。正月初八,她就赶回学校,和团队里的老师同学夜以继日加快研发,一刻也不敢停歇。目前,她所参与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她说,每株疫苗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守护生命健康的战士。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同学都像李明茜一样,在抗疫科研攻关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冲在一线,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更为你们在危急关头的勇敢逆行点赞!

同学们,清华人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在有需要的时候都应该挺身而出,勇于做“大白”,勇于做“战士”,毫不犹豫地扛起责任,用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从更长远的时空维度来看,人生前景虽千姿百态,但务实肯干不能变,才能手握未来。“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未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掐指算出来的,而是用双手一点一点干出来的。我们能够干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内心所设定的理想。只有心怀正义的理想,才能按照理想的样子去打造未来,成就正义的事业。也只有成就正义的事业,才能证明我们心怀的是正义的理想。

我们的老校长王大中院士,1958年毕业后,作为青年骨干与当时平均年龄23岁半的团队一起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用6年的时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的屏蔽试验反应堆。他带领团队设计建造了世界上首座5兆瓦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和世界首座10兆瓦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实验堆。去年12月,由清华牵头研发设计的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并网发电。这是几代清华人“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结果。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王大中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我们内心充满了感动、充满了敬意!以王大中院士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用60多年的苦干实干、默默奋斗,践行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铿锵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同学们,未来的二三十年是你们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期。希望你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踏踏实实往前走,勇敢战胜前进征程上的一切未知挑战,让强国梦在你们手中变为美好的现实。

清华人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清华人有厚德载物的胸怀,责任面前上一步,利益面前退一步。清华人有行胜于言的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同学们,希望你们将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保持清华人该有的样子,胸怀大义、手握未来,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祝大家毕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