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5篇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实践创新思维碰撞多维对话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发现诊断运用解决研讨印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
1
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
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
“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在教研活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经验为导向,按照步子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发现
诊断
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
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
多维对话
运用解决
思维碰撞
主题教研
实践创新
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
研讨
印证
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
2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教师在研究策略、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成册,建立策略库;通过教研对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于是,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我们的策略库就成了一张策略网!例如:“小红花”是老师们常用的激励手段,使用一段时间激励作用会衰减,很多老师经常会在上面加注释或表扬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行为!这个办法改变了许多孩子,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新策略时,研讨梳理为:“表扬花”策略,这种说法易学好记,方便传播;老师们在使用“表扬花”的过程中,发现“表扬花”都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全体学生不起激励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开发了新的小策略——“七色花”,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评价,如自学、合作、倾听、表达、质疑、展示、反思等七个方面,每方面一种颜色。当有的学生集得花儿数量越来越多,又提出“星级豆”策略,即铜星、银星、金星、钻星,星级按进制升级。集齐七种颜色,换一朵表扬花;五朵表扬花换一颗铜星,四颗铜星换一颗银星,三颗银星可以换一颗金星,两颗金星可以换一颗钻星。操作中,老师规定七色花可以借贷,由班里五位星级最高的同学负责七色花的借贷,利率由老师决定:优生的利率要高些,待优生的利率很低——常常是负利率。这张策略网的产生得益于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研讨产生相应策略,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这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问题到策略的循环,也是没有终点的思考,没有止境的研究!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投入地“编织”策略网,织就一张张策略网的老师就会感受研究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二)主题教研的树形网状结构“三小”是我校主题教研的模式架构,有实践性和惯习性的作用;树形网状结构是我校主题教研的实践框架,有网络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具有统领性和激励性。
3
我们确立学校主题教研的总主题是“基于教研共同体和学本课堂建设,进行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
动团队活动。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学本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实施有效教学
突出主体探究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校本课程乐学善学主题教研
中年级: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低年级:实施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搭桥主题教研
高年级:实施有效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在学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口哨在体育教学
技能学科培中妙用
智育能主题
教研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研究
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读写联动主题教研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中年级读写结合途径的研究丰富语言积累培力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动团队活动
智动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研究
智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研究
英语灵动智慧课堂主题
教研
数字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的研究
对学生听、说、阅读技能的即时评价和反馈
基于学本课堂建设的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主题教研树形网状结构
4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5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设计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执教人观课者班级学生数观察日期(此行下表中省略)
原有学习目标
分析内容参考
处理后的目标
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
目标1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
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
目标2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
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
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
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此表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可由观察者依据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文稿填写,也可由执教者填好后,让观察者对照目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张表,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看重要的目标是否得到重要支撑,是否有活动设计
6
没有对应目标。对上课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一致性分析可使用下表。
目标——课堂活动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人生感悟”主题拓展阅读
执教人聂娱燕
班级五四
观课者
学生数48人观察日期
原有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孩
学习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丰富想象,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2.注重调动孩子们的情感领域,激发对美好世界的热爱,激发孩子们更浓的阅读兴趣。
处理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
后的伸,从中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
础。目标1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
带领学生赏析朗诵背诵《跌倒》《向
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课本着明亮那方》,让学生获得人生启示,领
人文性拓展延伸,领悟人生悟人生哲理。
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重点赏析指导
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第九段,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了百合花
言,增强语感。
怎样的品质?并齐读这一段。
目标3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
《跌倒》讨论描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
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又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还能想到哪些
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美丽的跌倒呢?这样做到了以读引说;
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第九段后,让
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描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7
作奠定基础。
做到了以读引篇。
想法和建议围绕一致性分析: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三)追求卓越,绽放精彩本学期,我们借助教研室和教科所搭建的平台,承办了2次较大的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课堂,在超越中,绽放精彩,成就自己。4月22日,全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本”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展示我校多年来的主题教研成果。我校辛娟老师执讲了《圆明园的毁灭》;修洁老师执讲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亲临课堂观摩,并作现场点评。对我们的学本课堂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现场观课议课活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教师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呈现出的教研意识和研究氛围。我校作为学校联盟的发起学校,十分清楚教研共同体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携手协同发展。5月25日、6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在育才小学、发城二小、盘石小学进行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的三校“学本”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赛课活动,交流各校“学本”课堂研究成果,激发教师对“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会思考、能说、会说、学得深刻的目标。尽管是小范围的展示,但每个学校都对参赛教师的课堂组织磨课活动,实践证明,教研室的专家见证,也都奉献了一节精品课。正如骆老师说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烟台市级优质课的水平。会后,授课教师,都根据本学校老师的观课议课撰写了教学反思;参会教师都写了活动体会。主题教研活动是阶段性的,但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老师们的收获与激励是长久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磨练是终生受益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将凝心聚力,强化管理,为推动主题教研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8
篇二: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发挥团队力量,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我是大连市软件园双语学校的音乐教师,我们学校音乐组的工作理念就是: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不断地突破自我,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快乐和自信。
沙河口区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在教研员王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得及时、生动、高效,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个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9年12月,我承担了沙河口区中学音乐教学观摩研讨课,经过我的精心准备,成功的上了这堂名为《走进草原》的音乐课,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称赞,2013年11月,我承担了大连市校本比赛课《鼓浪屿之波合唱教学》,同样得到了教研员和老师们的称赞。2014年5月上了一堂沙河口区高效课堂调研课,并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些课的磨练,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更加自信,同时也让我越来越成熟。
我作为沙河口区中学音乐教学联合体第五小组的组长,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作为组长,我要本着对我们第五小组每位教师负责任的态度去工作,努力为大家营造快乐宽松的的研究环境和发展环境,借助教学联合体这一平台,提升小组内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我们这个团队整体水平快速提高。
下面是我设计的几种活动形式1.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备好课,积极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
在小组内选出年轻教师上组内展示课,课后,大家进行点评总结。让教研员和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上课教师给予指点和建议,促进年轻教师的更快发展。也让上课教师把自己一些独到想法和新颖尝试拿出来与组员们共享,并通过大家的点评来验证自己的创新是否可行,是否成功。年轻教师的展示之后,还会选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起到给年轻教师引路示范的作用,也是推动联合体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联合体所有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课上的多了,看的多了,大家的思路也就越来越宽,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更加多元化。通过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听课、评课效果。我设计的这种活动形式重点是通过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小组奉行的原则是认认真真地备课、尽心尽力地上课、实实在在地评课
2.建立小组聊天群,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即时交流,实现资源共
享。
我们不可能随时有问题或想法就召集联合体活动,所以要充分利用
网络。一个人在群里提出了个问题,在线的其他老师就可以共同讨论
了。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或几个小难题,在群里寻求帮
助,会很快得到大家的支援,即使当时大家无法解决,也会调动起全组
的力量去查找答案,找出解决办法。谁有了好的资料和创意可以在群里
和大家共享,大家互通有无,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业余时间,
在群里交流交流也增进了我们的友谊,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3.开展专题研究讨论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我们提
倡“从小处着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
出符合实际,又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好方法。我们不是专家教授,也不能形成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我们是一线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我们积极倡导以解决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实际课堂教学为手段,以实例分析为载体,以具体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全组每位教师都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并围绕这些问题查阅相关的理论书籍。让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让实践帮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专题研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实现思与行统一,言与行一致,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4.组织集体备课的教学交流互动。只要时间允许,邻近学校的备课组完全可以一起备课。人多思路也多,集思广益,事半功倍。大家坐在一起,如促膝谈心一般,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在畅所欲言的沟通交流中,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都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这种活动方式增加了学校之间相互学习探讨的机会,加强了及时交流与沟通,能够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增进大家的友谊。我认为开展教学联合体活动有三个离不开。第一,离不开教研员的引领和指导。我们每次活动都邀请王老师光临指导并对我们的活动进行点评并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让我们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联合体活动,不断改进活动内容、方法及形式,提高了我们的教研水平。第二,开展教学联合体活动,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例如安
排独立安静的活动场地、教师的课节调节等,让我们能顺利地、专注地、高质量地完成联合体活动。有了领导的支持,我们联合体的活动会开展的更加有效。
第三,开展教学联合体活动,离不开全组成员的精诚合作。一个团队要想做成一件事、做出点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我们只有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才能把活动搞好。在活动理念上,我们组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立足各校实际,以解决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为目标,推动我们组内各校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我认为,教学联合体就是要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平台,打破了固有的全区集体教研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机会,让我们在互动中得到了提高。
篇三: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杜志民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
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
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
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
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通过合作,让教师增强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地推进。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引领式教研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引领式教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篇四: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以研促教,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团队教研为例
【摘要】近年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各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利用教研团队打磨示范课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对研究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以所在的教研团队打磨《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为例,分析青年教师教材把握不准、思路琢磨不顺、课堂把控不强三大问题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团队教研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城区各中学新进了很多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经在中学教育舞台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怎样利用教研团队打磨示范课来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对研究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以所在的教研团队通过打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着重关注和解决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以期让组内的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改进不足,提升专业能力。
一、教材把握不准——研读教材正确把握
青年老师在备课环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内容把握不准。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思政教师的教材把控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在一线授课时发现,有个别老师没有准确研读教材,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接收到的是表达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点,这是我们思政课堂的大忌。因此,教研团队要求全体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回归课本、课标、教参,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这节课行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和重难点,正确把握教材想要传递的内容。
二、思路琢磨不顺——厚积资源厘清思路
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后,全组的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在“一师一优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习强国”等教育资源网站上观摩优秀课例,看看人家是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来上这节课的。
在教研团队第二次集体备课的时候,主备人就先讲上课思路,她想选用疫情、抗灾、救人某个案例作为大背景来营造情境。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些案例能很好地解决“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这个问题,但突破不了本课的重难点“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不能从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求生命意义的努力是人的最原始的推动力量,及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一个人对自我、对生命的认识越深入,他体会到的生命意义越深刻。
这时候笔者想到可以结合建党一百周年的事迹材料来做背景情境。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其实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而这些模范人物的精神投射在我们普通人的身上,又有很多生动具体的表现。所以我们就决定选取党员模范代表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用她在教育事业上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的付出来说明“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自编两个党员教师的案例,一个用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守,说明“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另一个用年轻教师热心公益事业,说明“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最后再由情境引申到学生自己身上,让学生完成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
三、课堂把控不强——转变思维贴近学生
主备老师先后按照团队讨论的思路进行第一次试课以后,我们就发现了两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自编案例的文字材料没有可研究性。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其实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他们通过观看和阅读视频材料或文字材料来画关键词句,来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自编的文字材料容易受限于教师的文字功底,导致呈现的材料很“假”,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情境,最后就变成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就取消了自编案例,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展现南宁本土精神风貌的南宁市新时代好少年的材料,通过同龄人事迹的对比将生命意义具体化,再顺利延伸到学生自己如何探索生命意义。
教学环节的问题好解决,但是第二大问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及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强,这个问题就很考验青年教师。而课堂把控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后面的第二、第三次试课的时候凸显得特别明显。青年教师在跟学生的互动中要么被学生带跑到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要么一堂课就提问两三个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生成性的东西太少,照本宣科地念教材,把这堂课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灌。
要解决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导致满堂灌的问题,青年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维,必须要明确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定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做到“一心多用”。
第一是“用脑”,就是将上课思路和各环节的衔接烂熟于心。我们的课堂可以是发散的,但是关键的核心要点必须要抓在自己手里,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上课的思路不能跑偏。这样,你的课堂始终有一根线抓在自己手里,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是“用心”,就是在备课时尽量去想:“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们希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的很多个环节教师都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生成,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在试课中发现这些环节我们对学生回答的预设不足,只会生搬硬扯到原来限定的几个词上,课堂氛围十分沉闷。随后我们做了反思,要求上课的青年教师做无生试讲,其他青年教师扮演各类学生,全组成员开拓思维,尽可能多做预设,让上课教师做到有备无患。
第三是“用眼”和“用耳”,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动作甚至小声嘟囔的话。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问题导向,他们可能就会出现疑惑的表情、不自信的小声嘟囔。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引导学生在生成中所提到的关键词、句,用正向引导的方式将这些关键词句落实到备课环节的预设里,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
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打磨《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的过程中暴露出青年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存在着许多不足。引领青
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探索,用团队教研的力量助力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玲.中学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及提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篇五:团队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在评课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通过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目前我县各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新的形式、新的任务要求下,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新知,交流经验的机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的组织,不仅让教师领略了新知识,观摩了新课程,而且拓展了新视野,获得了新感受,起到了引领、示范、传承的作用,对于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教研,为新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年轻富有朝气,他们有着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拼劲。然而在教学工作中,他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渴望通过校本教研在实践中探讨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新教师走进课堂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可是备课层次浅,要求低,思路窄,他们往往只备如何教教材,没备如何培养人。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形式之一,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新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校新教师李晓燕在备《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只备教材没备学生,只备章节没备体系,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李晓燕老师的备课做指导,对教学目标提出建议,对教学内容做出补充,对教学环节做出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李晓燕老师在一遍又一遍的教案修改中,很快就能发现自己备课中出现的问题,能自觉地改变教学构思,从单纯的写教案转变到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来,以备实施策略性教学。新教师在课堂上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驾驭课堂能力差、情感因素不够、教学术语不准确、学生能力培养不到位等。为了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尽快胜任课堂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并及时做指导。记得刚上岗那一年,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头雾水,上完一节课后,既不知道自己课上得好不好,也不知道学生学会没有。当时,我们中心校林汉清教导经常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我的课堂做指导,课后总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他们不仅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而且每一句话的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严肃认真都做点评。当时我们学校的吴梅兰等很多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教研中快速成长起来的。教研在新教师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备课、学习课堂教学的机会,有利于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课堂教学,使新教师对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二、教研,为一般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公开课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又一种形式,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一般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进行思想交流和经验交流。每位教师的课堂都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比如我校的黄文中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十分严紧,学生的学习态度严肃认真,课堂教学效率很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好。我校的陈喜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却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爱学乐学。像这样的两位教师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反射给其他听课教师。听课教师可以吸取开课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一些优点,以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评课不仅是对开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而且是通过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评课活动,让教师不但亲身经历了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了对教学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对很多细节性问题进行了反复分析与斟酌,对于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评课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通过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目前,我县各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研活动为一般教师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教师不仅在公开课教学中交流经验,而且在观摩教学录像,学习教育杂志等活动中交流理论知识,学习课改动向,学习新课标精神。各位教师在交流与融合,在相互启示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素材,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快速增长,使课例式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卓有成效。三、教研,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成功的经验只有通过展示、交流,然后传承给其他人,才能发挥它的价值。骨干教师是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手段。教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骨干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经验传承给一般教师提供了机会。骨干教师优质课的开设,对一般老师来说,既是欣赏和接受,又是学习和借鉴。在国家教育部提出课程改革时,在广大教师茫然于新的课堂教学如何上时,我县骨干教师沙冬辉老师一节优质课《圆》的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课改下新课堂教学范例。沙老师不仅教学设计新颖,而且在课堂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都是值得教师们学习的。很多教师听了这节课后都纷纷效仿教学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随后逐渐出现了很多课改下新课堂课型。广大教师常常把骨干教师当向导,当楷模,当航标,他们容易把优质课与自己上的课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在此过程中,也许是愧疚,也许是遗憾,也许是欣喜,也许是愉悦,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思想的激励,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延伸,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骨干教师通过教研活动,与一般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一般教师从骨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业务水平。骨干教师的示范,能加快一般教师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运用,能加速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总之,教研活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我们教师应该在教研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