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4篇

时间:2022-12-17 20: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4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让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4篇,供大家参考。

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4篇

篇一: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让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因而,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研究的价值追求是要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或者说是要建立起一所学习化的学校。本文拟就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立足校本教研,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和体会求教于各位同仁。一、更新观念,解读校本教研,正确定位角色科学的校本教研观,能使校本教研变成自觉行为,特别是在校本教研刚刚实施阶段,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此时更应该从观念入手,解决教师关于校本教研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校本教研”并不是一种新的科研形式,而是将“被异化了的”传统“学院型科研”归位于“以学校为本”的科研,将原本属于学校教育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机会和权利归还他们。通过学习,使老师们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弄懂新课程校本教研强调的七个基本理念:第一,校长是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第二,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第三,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第四,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第五,中小学与校外机构的合作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成功的保障;第六,新课程校本教研是整个教研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二、理清思路,建立健全制度,营造教研氛围

  我校依据艾里奥特的行动研究模式,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确定研究思路为“设计—实施—观察—反思”。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其次,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一整套角色的行为规范模式,使得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章可循。为此,我校制定了《铜陵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条例》,拟订校本教研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校本教研规划制度、教后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例会制度、互相听课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目标激励制度、教研成果推广制度等。我们还利用教工例会,宣传栏和《教改前沿》简报等阵地宣传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作用和措施,在校内营造“校本教研兴校”的文化氛围。三、资源共享,实施专业引领,提升教研层次专家参与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在校本教研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因此,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十分重要。实施专业引领,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是开展校本教研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所谓“请进来”就是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诠释新课程,同时我校还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新的沟通手段与专家、名师对话。所谓“走出去”就是派本校教师外出进修深造,几年来,通过各种途径,我们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自己的专家,目前,我校已拥有18位教师获得省、市、区、校“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

  师”的称号。他们的作用在新课改中业已得到彰显。学校对这些校本教研中的骨干实行动态管理,并继续积极扶植,送出去培训,引领他们向更高一层发展。同时为了发挥这些校本教研骨干的作用,还给他们委以重任,如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带徒弟等,让他们的专业特长充分地展示出来。四、搭建平台,倡导同伴互助,促进专业发展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创设,可以让教师有机会在活动中一试身手,培养自己的校本教研能力。校本教研活动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但都必须突出一个“研”字,突出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探究,体现“主题性”、“全面性”、“创新性”、“有效性”、“多样性”、“科学性”六个特点。1、建立读书常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现今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迅速,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为了激励老师们继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坚持“四确定”和“一展览”。“四确定”:即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一展览”:即学期结束举办一次展览,校长室在检查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将优秀笔记对全体教师展览。每周一次政治学习,由校长带领大家学习,提高教职工政治理论素养,加强教师师德修养;一周一次业务学习,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需要,自行选择教育书籍阅读,做笔记。2、扎根课堂教学,锤炼教学艺术

  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一是教师事关重大;二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众多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集体备课。语、数大学科以年级划分备课组,英、音、体、美、自然等学科以学科划分备课组,设备课组长一名。由备课组长负责召集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轮流承担一周主备课人。大家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制定教学预案。最后各自执教,互相听课,评价反思,并形成文字,交教导处。课堂观摩。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分阶段推出“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成长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要求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达一定节次,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评课不仅指出优点,而且要提出改进建议,每学期听课达10节,学期结束,教导处将检查听课笔记。三大教研组每组每学期至少开设10节公开课,学期开始学校统一做出安排,确保每周有课听,人人有机会交流和研讨。拜师学艺。学校指定骨干教师与新来的教师结为师徒,签定“拜师学艺”合同,并要求双方认真履行合同内容。合同期满,由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对徒弟进行满师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不合格者,延期学艺,直到合格。跟踪指导。将各学科优秀教师组织起来,成立若干个“校本教研专家组”。将成长教师和新上岗教师分成几个组,承包给校本教研专家组,由该专家组制定随堂听课指导计划,定期听课、交流、评价、指导。学期末专家组为被指导的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发展鉴定。

  教学擂台。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一课多教”:不同的老师上同一篇课文;“一案多教”:同一篇教案不同的老师教;“一人多教”:同一个老师同一篇教案教多次。通过比较,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彼此分享。双项交流。每学期举行多次教学观摩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老师观摩指导;一方面发挥实验学校的辐射作用,将老师们送出家门,到教学条件差的农村学校支教,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3、实施主题研究,教科研一体化为了将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我校把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研究主线。围绕课题调整学校各项工作,把教学、教研、科研三者整合起来,把校本教研活动变为课题研究的过程,使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血液循环之中,使学生和教师自然地归属到课题研究实践中,确保研究的步步落实到位。转变教师的课题研究取向,引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大课题和小课题兼顾研究。所谓大课题,是指已立项的课题,我校要求教师们留心教学中生发的新问题,个人解决不了的,经过提炼形成课题,以课题为龙头,组织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我校现有13个课题在国家、省、市立项,正在研究中,已结题的三项省级课题均获省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所谓小课题,是指未立项的校级生成课题,我校将有研究爱好,有研究热情,有一定研究水平的中青年志愿者组织起来,成立“青年研究会”,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主持人,但不定中心发言人。对我校教师日常教学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会诊”,展开研讨,形成共识,指导教学实践,解决本校的教

  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每次活动确定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探究,如拼音教学、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等,每次倡导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获得一种完整认识。4、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诞生,使教师获得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工作,既可以使教师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又可以使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找准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现开发研制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不断总结反思,升华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开展“六个一”活动。为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我校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典型案例;每月交一份教学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案例。坚持“六会”制度。建立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我校每学期召开“六会”已形成制度,即面向全校教师的“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和“学术报告会”;面向实验教师的“新课程研讨会”;面向中青年教师的“读书报告会”;面向优秀教师的“我为学校献良策”座谈会,面向青年教师的“奉献教育事业”的演讲会。五、结束语

  实验以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引领着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迈进。我们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校本教研,与教师建立校本教研共同体,推动校本教研向深层发展。关于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校本资源,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四者如何有效的整合,我们还很困惑,有待于下一步实践和摸索。

  

  

篇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中渐进式的呈现了南亚的一些民族风情图片揭示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同学们眼睛为之一在讲述南亚的内容时以地图为切人口分别运用了位置图民族风情图等对南亚的知识进行了对比学习突破了学生读图难的这一教学难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课多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肥城市地理联片教研活动反思活动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队伍。专业人士曾经指出:“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寻求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提供教师成长的空间,让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与现实,学会合作,更成为了一种工作的必须,它能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它能集每个人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智慧特长为一体加以整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教研的活动形式,“一课多研”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活动过程一、一般项目1、时间:2010年4月9日2、地点:新城镇中学3、课题:南亚4、执教人:陶冬玲二、教学特色1、第一节课的教学特色由《西游记》直接导人新课,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电视剧中导人,兴致高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中渐进式的呈现了南亚的一些民族风情图

  片,揭示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同学们眼睛为之一亮。在讲述南亚的内容时,以地图为切人口,分别运用了位置图,

  民族风情图等,对南亚的知识进行了对比学习,突破了学生读图难的这一教学难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以分组的方式,结合课前准备的学案,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注重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陶老师的这一课,基本按照“学——导——结”的框架,从地图学案人手,进行了层层知识的学习。

  听完这节课后,老师们聚在了一起,进行了课的评价。以下是评课要点:

  龙山中学:在读图方面,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读交流,最后教师做适当总结。

  仪阳中学:本节课的重点是南亚的地形。印度的牛可以让学生作为一个课外阅读材料处理。

  安站中学:及时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总结读地图的方法。2、第:节课的教学特色陶老师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及时的修改,然后又上了第二节课。这节课的基本流程是:情境导入:运用电视剧《西游记》与大量图片导人南亚位置,地形,河流的学习:多媒体展示地图,学生看图讨

  论,交流知识,教师引导,学法总结。宗教信仰的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自己的所得。总之,陶老师的这一课,大体按照“读图——交流——总结”

  的框架,和第一节课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更突出了,整节课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时间也感觉不到紧了,学生既尝试了读图,又得到了学习方法。整节课从导人人手,构思精巧,线索分明,材料丰富,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充满激情,语言和蔼可亲,师生交流自然,富于教改精神。

  三、总体评价本次肥城中片地理教研活动。秉承“一课多研”的理念,围绕“南亚”同一课题,由陶老师来任教,致力于搭建一个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平台,引导老师们思考,分享,讨论,反思,改进,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1、评教材处理南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的独立的单元。针对教材内容容量大的特点,陶老师能够有合理的安排,在教学设计上能够突出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2、评教学方法“南亚”这部分内容量多而不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学习。陶老师的两节课都精心进行了准备,在对教材进行处理的同时,还研究了教法。如准备了课前学案,有关南亚的

  各种图片,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拓展,更重在培养学生读图,筛选处理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搭建必要的知识平台;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有益于学生思维多角度。多层次的碰撞与交流,更大程度上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探究的过程,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讨论的话题,注重知识内因的生成过程;重视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等。

  教研反思一、群策群力,取长补短要上公开课,且要充分体现创新,体现课改理念。首先教师在教学案上要下一翻功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教学案的编写。因为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合一,能够激活日常教研,激活课堂教学。当然,教学合一的课改要想取得圆满成功,学校还应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的内在机制,才能形成教改的氛围,产生推动教改的力量,取得教学的高效。二、听评结合,精雕细刻评课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多数人,都是教研。只有在评课中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才能取得。教师在台上讲课是在“炼”,课下大家给评课是在“锤”,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要经过千锤百炼,千锤百炼出真才实学,千锤百炼能激活学校的教学,千锤百炼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是对一节课的精雕细刻。

  三、注重积累,及时反思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得到升华,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一课多研的教学模式更要求我们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追求完美。四、一课多研,共同进步开展“一课多研”活动,教师们获益非浅。首先,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能根据目标选择教材,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切性。有些教师能凭借集体的力量,不断学习新理念,反思教学行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激发了教师的研究兴趣,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活动中,教师学习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尝试,研究的成功感,萌发了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再次,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氛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集体环境,“一课多研”活动创造了分享合作与支持的条件,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讨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因此,“一课多研”教研活动真正是“零距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将鼓励着我们每位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前进。

  

  

篇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hightemperatureexpansion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吴桥县铁城学区仓上小学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文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是一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师进修紧密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吴桥县铁城学区仓上小学宋秀金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文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是一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师进修紧密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形式。为使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我们小学始终坚持“一个主体,两种保证,三个核心,四项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一、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教师在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研究活动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师,他们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校本教研内容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以往的教研都是自上而下,内容服从于上级的任务与安排,教师在研究活动中只是实施者和执行者,很少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我们把教研内容的决定权交给教师,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由教师说了算,不再是校领导决定。每学期的期末我们都发放《教研活动问卷调查》,一是了解教师对本学期教研工作的满意度,二是摸清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而后,由教研小组人员分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践,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

  究对策。教师自行确定了一些课题,如语文科的“生生教学生字”“批注式学习”、数学科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英语科的“提高低年级口语对话能力”等。这些问题来自于教师实际工作,因此他们感兴趣,在研讨时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二)转变管理理念,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中,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自主研究提供适当的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展开研究。因此,管理者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由管理转向服务。学校行政班子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掌握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疑惑,尊重每位教师的想法,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氛围,并以此制订出相应的教研内容。每个年级都有一个领导分管,除进行日常事务性的管理外,每学期结合校本教研进行具有校本管理特色的“四个一”工作,即本年级发现一个问题、在校务会上提出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组织一次相关专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最后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针对全校有共同性问题,学校在校务会上商议形成全校教研方案,由业务校长带领教学处实施。二、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保证落实校本教研(一)理论先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保证之一。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结合”来提升理论水平——请进来与

  走出去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所谓“请进来”是指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或力争配合市、区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外出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写出了学习的体会和反思,供大家学习。“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则是指学校为每位教师订阅不同种类的教育杂志.让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推荐、交流。此外,学校在教师办公室开辟了“心得体会交流栏”,每个教研组定期组织成员将自己喜爱的教育名句、人生格言、精彩文章,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反思与大家共享,让教师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也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一种有效学习策略。业务学习是由全体教师根据带班时间的不同而组成的学习形式.由业务副校长负责组织、安排,内容以理论学习、集中交流为主。而教研活动是由不同年级组教师组成的学习形式,由年级教研组长负责,内容以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而安排的专题学习或研讨等,针对性更强。(二)建立全员参与、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两年学校相继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作为保障,如校本教研

  制度、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使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校本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一)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在校本研究中,学校推行三种形式的实践反思制度:一是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学处组织下,以“一节多人上,多人上一节”的形式进行实践——共同反思——再换人实践一再集体反思——再换人实践,以达到共同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一个问题为目的;另外一种是以个人预约课的形式进行“课例解剖法”反思性研究,由教师本人向教学处提出申请,学校安排“校本研究指导中心”相关成员和电教室为教师进行现场拍摄,并刻录成光盘送给教师本人,使其反复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并进行分析解剖;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结合课后小记、教育札记,利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实践性语言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过的故事,定期以“我的教育故事”为题开展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二)同伴互助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即建立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强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它是授课教师在同伴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公开课作多次反思的过程,即案例跟踪,具体过程如下:公

  开课之后,即时进行课例研讨,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出关于这堂课的经验或教训并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总结的经验或教训;针对特定的主题,在授课、反思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案例,并在相关的研讨会上进行创新性案例交流;重新对课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反思的结果。同伴互助制度强化备课组功能,重视集体备课(当然更强调张扬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开展协作教学,倡导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同事互助观课”。它既不含有考核成分,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听课。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的教学难题,且不涉及褒贬奖惩和评价,从而使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使课堂教学自然展现。“观课者”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观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有较强的针对性,观课更多地指向提高,这样就使“外控”的教师专业发展向“内控”的教师专业发展转变。(三)专业引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研究人员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多次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指导工作,还与区各学科教研员开展师徒结对,帮助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转化教学行为,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等,使教师原本

  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为新课程提出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奠定了基础。学校还邀请校外名师和本校教师同上一堂课,课后请专家作精彩点评和讲座,通过比较找出两者教学的风格和差距。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探索可以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四、四项举措彰显学校教研特色(一)互助式研讨教学观摩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学校自从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公开课研讨形式由过去单一的课后评议改为如今的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比较研讨。课前互助研讨是指课前全体教师或年级组教师围绕教材利用多种渠道,查找相关的知识背景,再集中分析教材、共同讨论,找准重难点和切入点,初步制订活动目标、准备及教学策略,并在课前就某些重难点环节或教具的提供开展必要的预操作和访谈,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这样不仅执教者受益匪浅,每位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收获。课中分析研讨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听课教师先进行分工,根据不同的听课重点(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反应,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记录、分析,以便更全面地评析每节活动。课后比较研讨是指教师改变评议标准“同课异构式”或“连环跟进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对活动本身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将几种设计的教学活动相互比较、分析、反思,以便肯定成功,找出不足,及时改善。这样,教师的教育策略不断提高。

  这种课程的研讨形式得到教师的一致肯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主动地和同年级组教师在课前、课后开展同课异构式的比较研讨,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自我,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快乐。(二)师生预操作预操作是指在学生开展某项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先进行该项探究活动,即由小组形成先经历探究活动,再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反思、积累经验,对学生学习进行预测,从而提供更适宜的指导。教师对活动的操作部分进行亲自操作,明确操作过程的重难点,适当地修改教学指导策略,再请水平不一的部分学生进行预操作,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学生相关的经验能力,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研究适宜、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使操作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预操作,教师们更加注重在活动前关注和研究学生,保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三)师生访谈访谈是以口头形式,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间的交流和互动,搜集有关态度、情感、知觉或事实性材料的方法。由于访问者与受访者口头交流,甚至直接面对面交流,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受访者愿意回答提问,便于访问者了解更多的“故事”。访谈时较多地使用开放性问题,便于受访者充分表达内心所想,容易了解问题的核心。因此,我们将这种方法引入到校本教研中来,在师生预操作之后、教学观摩之后,总会按照预设的提纲及活动中师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执教者和学生分别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活动设计思路和

  教学策略的选用,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习得和感受,为教师更准确的指导学生、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四)微格式评析微格式评析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教学活动录制后的评议与反思,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在课例研讨过程中,教师边看录像边进行评议,这是教学活动的再现。教师们在研讨中可以根据需要定格重播。便于教师在深入行动的基础上反思,同时还可发现许多教学过程中细节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教师们十分欢迎这种评析方法,他们觉得观看每一节教学活动,都是自己再次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从中受益匪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研促教正是学校发展的动力,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间的互动、分享使得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学校凝聚力大大增强。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发展,学校声誉提高。

  继续教育作业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工姓

  作单位:吴桥县铁城学区仓上小学名:宋秀金、

  继续教育证号:2810120002

  

  

篇四: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实践创新思维碰撞多维对话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发现诊断运用解决研讨印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

  1

  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

  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

  “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在教研活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经验为导向,按照步子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发现

  诊断

  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

  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

  多维对话

  运用解决

  思维碰撞

  主题教研

  实践创新

  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

  研讨

  印证

  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

  2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教师在研究策略、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成册,建立策略库;通过教研对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于是,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我们的策略库就成了一张策略网!例如:“小红花”是老师们常用的激励手段,使用一段时间激励作用会衰减,很多老师经常会在上面加注释或表扬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行为!这个办法改变了许多孩子,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新策略时,研讨梳理为:“表扬花”策略,这种说法易学好记,方便传播;老师们在使用“表扬花”的过程中,发现“表扬花”都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全体学生不起激励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开发了新的小策略——“七色花”,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评价,如自学、合作、倾听、表达、质疑、展示、反思等七个方面,每方面一种颜色。当有的学生集得花儿数量越来越多,又提出“星级豆”策略,即铜星、银星、金星、钻星,星级按进制升级。集齐七种颜色,换一朵表扬花;五朵表扬花换一颗铜星,四颗铜星换一颗银星,三颗银星可以换一颗金星,两颗金星可以换一颗钻星。操作中,老师规定七色花可以借贷,由班里五位星级最高的同学负责七色花的借贷,利率由老师决定:优生的利率要高些,待优生的利率很低——常常是负利率。这张策略网的产生得益于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研讨产生相应策略,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这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问题到策略的循环,也是没有终点的思考,没有止境的研究!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投入地“编织”策略网,织就一张张策略网的老师就会感受研究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二)主题教研的树形网状结构“三小”是我校主题教研的模式架构,有实践性和惯习性的作用;树形网状结构是我校主题教研的实践框架,有网络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具有统领性和激励性。

  3

  我们确立学校主题教研的总主题是“基于教研共同体和学本课堂建设,进行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

  动团队活动。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学本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实施有效教学

  突出主体探究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校本课程乐学善学主题教研

  中年级: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低年级:实施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搭桥主题教研

  高年级:实施有效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在学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口哨在体育教学

  技能学科培中妙用

  智育能主题

  教研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研究

  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读写联动主题教研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中年级读写结合途径的研究丰富语言积累培力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动团队活动

  智动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研究

  智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研究

  英语灵动智慧课堂主题

  教研

  数字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的研究

  对学生听、说、阅读技能的即时评价和反馈

  基于学本课堂建设的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主题教研树形网状结构

  4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5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设计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执教人观课者班级学生数观察日期(此行下表中省略)

  原有学习目标

  分析内容参考

  处理后的目标

  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

  目标1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

  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

  目标2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

  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

  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

  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此表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可由观察者依据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文稿填写,也可由执教者填好后,让观察者对照目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张表,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看重要的目标是否得到重要支撑,是否有活动设计

  6

  没有对应目标。对上课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一致性分析可使用下表。

  目标——课堂活动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人生感悟”主题拓展阅读

  执教人聂娱燕

  班级五四

  观课者

  学生数48人观察日期

  原有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孩

  学习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丰富想象,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2.注重调动孩子们的情感领域,激发对美好世界的热爱,激发孩子们更浓的阅读兴趣。

  处理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

  后的伸,从中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

  础。目标1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

  带领学生赏析朗诵背诵《跌倒》《向

  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课本着明亮那方》,让学生获得人生启示,领

  人文性拓展延伸,领悟人生悟人生哲理。

  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重点赏析指导

  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第九段,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了百合花

  言,增强语感。

  怎样的品质?并齐读这一段。

  目标3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

  《跌倒》讨论描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

  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又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还能想到哪些

  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美丽的跌倒呢?这样做到了以读引说;

  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第九段后,让

  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描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7

  作奠定基础。

  做到了以读引篇。

  想法和建议围绕一致性分析: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三)追求卓越,绽放精彩本学期,我们借助教研室和教科所搭建的平台,承办了2次较大的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课堂,在超越中,绽放精彩,成就自己。4月22日,全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本”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展示我校多年来的主题教研成果。我校辛娟老师执讲了《圆明园的毁灭》;修洁老师执讲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亲临课堂观摩,并作现场点评。对我们的学本课堂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现场观课议课活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教师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呈现出的教研意识和研究氛围。我校作为学校联盟的发起学校,十分清楚教研共同体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携手协同发展。5月25日、6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在育才小学、发城二小、盘石小学进行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的三校“学本”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赛课活动,交流各校“学本”课堂研究成果,激发教师对“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会思考、能说、会说、学得深刻的目标。尽管是小范围的展示,但每个学校都对参赛教师的课堂组织磨课活动,实践证明,教研室的专家见证,也都奉献了一节精品课。正如骆老师说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烟台市级优质课的水平。会后,授课教师,都根据本学校老师的观课议课撰写了教学反思;参会教师都写了活动体会。主题教研活动是阶段性的,但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老师们的收获与激励是长久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磨练是终生受益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将凝心聚力,强化管理,为推动主题教研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8

  

  

篇五: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在评课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通过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目前我县各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新的形式、新的任务要求下,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新知,交流经验的机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的组织,不仅让教师领略了新知识,观摩了新课程,而且拓展了新视野,获得了新感受,起到了引领、示范、传承的作用,对于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教研,为新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年轻富有朝气,他们有着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拼劲。然而在教学工作中,他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渴望通过校本教研在实践中探讨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新教师走进课堂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可是备课层次浅,要求低,思路窄,他们往往只备如何教教材,没备如何培养人。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形式之一,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新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校新教师李晓燕在备《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只备教材没备学生,只备章节没备体系,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李晓燕老师的备课做指导,对教学目标提出建议,对教学内容做出补充,对教学环节做出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李晓燕老师在一遍又一遍的教案修改中,很快就能发现自己备课中出现的问题,能自觉地改变教学构思,从单纯的写教案转变到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来,以备实施策略性教学。新教师在课堂上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驾驭课堂能力差、情感因素不够、教学术语不准确、学生能力培养不到位等。为了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尽快胜任课堂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并及时做指导。记得刚上岗那一年,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头雾水,上完一节课后,既不知道自己课上得好不好,也不知道学生学会没有。当时,我们中心校林汉清教导经常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我的课堂做指导,课后总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他们不仅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而且每一句话的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严肃认真都做点评。当时我们学校的吴梅兰等很多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教研中快速成长起来的。教研在新教师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备课、学习课堂教学的机会,有利于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课堂教学,使新教师对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二、教研,为一般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公开课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又一种形式,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一般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进行思想交流和经验交流。每位教师的课堂都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比如我校的黄文中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十分严紧,学生的学习态度严肃认真,课堂教学效率很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好。我校的陈喜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却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爱学乐学。像这样的两位教师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反射给其他听课教师。听课教师可以吸取开课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一些优点,以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评课不仅是对开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而且是通过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评课活动,让教师不但亲身经历了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了对教学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对很多细节性问题进行了反复分析与斟酌,对于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评课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通过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目前,我县各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研活动为一般教师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教师不仅在公开课教学中交流经验,而且在观摩教学录像,学习教育杂志等活动中交流理论知识,学习课改动向,学习新课标精神。各位教师在交流与融合,在相互启示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素材,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快速增长,使课例式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卓有成效。三、教研,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成功的经验只有通过展示、交流,然后传承给其他人,才能发挥它的价值。骨干教师是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手段。教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骨干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经验传承给一般教师提供了机会。骨干教师优质课的开设,对一般老师来说,既是欣赏和接受,又是学习和借鉴。在国家教育部提出课程改革时,在广大教师茫然于新的课堂教学如何上时,我县骨干教师沙冬辉老师一节优质课《圆》的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课改下新课堂教学范例。沙老师不仅教学设计新颖,而且在课堂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都是值得教师们学习的。很多教师听了这节课后都纷纷效仿教学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随后逐渐出现了很多课改下新课堂课型。广大教师常常把骨干教师当向导,当楷模,当航标,他们容易把优质课与自己上的课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在此过程中,也许是愧疚,也许是遗憾,也许是欣喜,也许是愉悦,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思想的激励,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延伸,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骨干教师通过教研活动,与一般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一般教师从骨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业务水平。骨干教师的示范,能加快一般教师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运用,能加速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总之,教研活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我们教师应该在教研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六: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

  1

  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研究中积累,创新中积累,现象中诊断,现象中反思,现象中提炼

  构建和美幸福生态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学习中探寻,研讨中开发,行动中印证,研究中实验,行动中建库

  “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图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在教研活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经验为导向,按照步子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发现

  诊断

  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

  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

  多维对话

  运用解决

  思维碰撞

  主题教研

  实践创新

  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

  研讨

  印证

  多维循环的“三小”式主题教研

  2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教师在研究策略、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成册,建立策略库;通过教研对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于是,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我们的策略库就成了一张策略网!例如:“小红花”是老师们常用的激励手段,使用一段时间激励作用会衰减,很多老师经常会在上面加注释或表扬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行为!这个办法改变了许多孩子,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新策略时,研讨梳理为:“表扬花”策略,这种说法易学好记,方便传播;老师们在使用“表扬花”的过程中,发现“表扬花”都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全体学生不起激励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开发了新的小策略——“七色花”,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评价,如自学、合作、倾听、表达、质疑、展示、反思等七个方面,每方面一种颜色。当有的学生集得花儿数量越来越多,又提出“星级豆”策略,即铜星、银星、金星、钻星,星级按进制升级。集齐七种颜色,换一朵表扬花;五朵表扬花换一颗铜星,四颗铜星换一颗银星,三颗银星可以换一颗金星,两颗金星可以换一颗钻星。操作中,老师规定七色花可以借贷,由班里五位星级最高的同学负责七色花的借贷,利率由老师决定:优生的利率要高些,待优生的利率很低——常常是负利率。这张策略网的产生得益于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研讨产生相应策略,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这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问题到策略的循环,也是没有终点的思考,没有止境的研究!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投入地“编织”策略网,织就一张张策略网的老师就会感受研究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二)主题教研的树形网状结构“三小”是我校主题教研的模式架构,有实践性和惯习性的作用;树形网状结构是我校主题教研的实践框架,有网络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具有统领性和激励性。

  3

  我们确立学校主题教研的总主题是“基于教研共同体和学本课堂建设,进行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

  动团队活动。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学本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实施有效教学

  突出主体探究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校本课程乐学善学主题教研

  中年级: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低年级:实施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搭桥主题教研

  高年级:实施有效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在学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口哨在体育教学

  技能学科培中妙用

  智育能主题

  教研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研究

  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读写联动主题教研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中年级读写结合途径的研究丰富语言积累培力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动团队活动

  智动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研究

  智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研究

  英语灵动智慧课堂主题

  教研

  数字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的研究

  对学生听、说、阅读技能的即时评价和反馈

  基于学本课堂建设的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主题教研树形网状结构

  4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5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设计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执教人观课者班级学生数观察日期(此行下表中省略)

  原有学习目标

  分析内容参考

  处理后的目标

  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

  目标1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

  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

  目标2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

  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

  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

  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

  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此表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可由观察者依据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文稿填写,也可由执教者填好后,让观察者对照目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张表,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看重要的目标是否得到重要支撑,是否有活动设计

  6

  没有对应目标。对上课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一致性分析可使用下表。

  目标——课堂活动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人生感悟”主题拓展阅读

  执教人聂娱燕

  班级五四

  观课者

  学生数48人观察日期

  原有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孩

  学习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丰富想象,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2.注重调动孩子们的情感领域,激发对美好世界的热爱,激发孩子们更浓的阅读兴趣。

  处理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

  后的伸,从中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

  础。目标1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

  带领学生赏析朗诵背诵《跌倒》《向

  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课本着明亮那方》,让学生获得人生启示,领

  人文性拓展延伸,领悟人生悟人生哲理。

  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目标2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重点赏析指导

  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第九段,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了百合花

  言,增强语感。

  怎样的品质?并齐读这一段。

  目标3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

  《跌倒》讨论描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

  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又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还能想到哪些

  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美丽的跌倒呢?这样做到了以读引说;

  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第九段后,让

  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描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7

  作奠定基础。

  做到了以读引篇。

  想法和建议围绕一致性分析: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三)追求卓越,绽放精彩本学期,我们借助教研室和教科所搭建的平台,承办了2次较大的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课堂,在超越中,绽放精彩,成就自己。4月22日,全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本”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展示我校多年来的主题教研成果。我校辛娟老师执讲了《圆明园的毁灭》;修洁老师执讲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亲临课堂观摩,并作现场点评。对我们的学本课堂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现场观课议课活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教师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呈现出的教研意识和研究氛围。我校作为学校联盟的发起学校,十分清楚教研共同体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携手协同发展。5月25日、6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在育才小学、发城二小、盘石小学进行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的三校“学本”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赛课活动,交流各校“学本”课堂研究成果,激发教师对“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会思考、能说、会说、学得深刻的目标。尽管是小范围的展示,但每个学校都对参赛教师的课堂组织磨课活动,实践证明,教研室的专家见证,也都奉献了一节精品课。正如骆老师说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烟台市级优质课的水平。会后,授课教师,都根据本学校老师的观课议课撰写了教学反思;参会教师都写了活动体会。主题教研活动是阶段性的,但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老师们的收获与激励是长久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磨练是终生受益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将凝心聚力,强化管理,为推动主题教研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8

  

  

篇七: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深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转变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研究氛围

  幼儿园的生存靠管理,幼儿园的发展靠教研,教育研究是促进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必须提高幼儿园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要想贯彻实施新《纲要》教育理念,必须有适宜的管理做保障,要想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园长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将原有的封闭型,静态型,外控管理性的管理方式变为开放性、动态性以及自我管理性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创设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让每位教师能够主动的、自主的、有创造的工作、学习和发展。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是:一个表率、两个支持、三个突出。

  (一)一个表率

  要想让教师成长为研究者,园长首先要成为研究者,因此,在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做到及时的、为教师提供帮助、支持和指导。(以下是与教师交流指导的照片)

  (二)两个支持

  1、支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及一日活动安排去做弹性调整,大胆尝试主题生成课程,允许过错研究,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班的课程安排上都可以看到。

  2、支持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的把握以及个人的兴趣及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创新研究。

  例如: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支持教师敢于大胆创新。

  开放的管理,给教师带来的是创新的空间,开放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不断发展的空间。

  (三)三个突出

  1、突出人人参与研究

  一个<BR><P></P>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而非一个或几个优秀教师力所能及,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研究者,为了使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我们建立了园长――业务园长――级部

  主任――教研组长――全体教师等五级研究网络,强调问题来自于教师、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

  通过多次理论学习和组织教师参与式培训,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困惑。教师们的困惑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帮助教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突出研究的真实性

  教研活动不是搞形式,摆花架子,是要实实在在结合本园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不求搞大研究,只求解决小问题,鼓励教师从点滴做起,从每天的具体教学做起,注重过程对幼儿的真实体验,不刻意追求成功的结果,并在实践过程中,经常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发现问题共同研讨解决,促进园长、教师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例如:中班“神奇的瓶子”的主题活动作品记录。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恐龙”创作活动。

  3、突出家园互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让家长理解、支持、并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促进课程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家长工作,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为此,我们在每学期都有计划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培训,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需要家长帮助<BR><P></P>配合我们要做的工作,二是经常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活动,亲自体验幼儿的学习过程。三是请家长来园做代理园长、代理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活动。

  这个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受益非浅,对家长来说,能使家长详细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在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中,同时也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来说,家长的参与,能增进父子(母子)交流,对幼儿园来说,提供了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对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

  例如:中班主题活动中《你真好》的分题活动,“爸爸的爱好”的一组父子对话记录。

  例如:中班主题“我喜欢”的分题活动“巨人爸爸”的亲子互动活动:大脚与小脚。

  诗文:父者乃子生命之源,子者乃父生命之延续,手足同图,生命同源也,勤劳双手,能创造美好未来,健康双足能走好人生之路,父母未能陪伴你一生,只能在你童幼少时扶你学会走路,今后人生之路还须自己走好,儿子:父母扶你起步,祝你走好人生每一步。

  这是一位父亲在活动后而写的诗文,非常亲切感人。

  通过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只有唤起家长内心深处的热情,才能获得家长最有力的支持,家长资源的利用已成为我园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家园互动不断促进了我园教学研究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纲要》精神,促进课程发展,我们将教育研究过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教师在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真实而有效的教研活动。下面从几个切入点给大家介绍:

  (一)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是《纲要》所倡导的、也是我们<BR><P></P>所追求的.,通过理论学习及相互交流,教师们明白了所谓“以人为本,终身教育”是指从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怀幼儿、珍惜幼儿的角度出发,赋予幼儿教育全新的意义:幼儿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再是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目标完成,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更加关注幼儿情感态度的体验过程,是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去操作体验表达,教师们逐步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对话、从而更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在解读幼儿记录过程中,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并用欣赏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幼儿,记录已成为师幼沟通的一座桥梁。

  下面是一组幼儿的记录:

  例1:主题“我从哪里来”的一个活动内容“我自己的名字”,在询问了爸爸妈妈关于自己名字的含义后,幼儿将自己的理解用画面表现出来了。如:张向尚小朋友。

  例2: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瓶子”中的一个内容“我眼中的瓶子”。

  例3:中班主题“来来往往”中的一个分题,“认识公共汽车”中的一个内容,孩子将自己真实的社会情感认知生动地表现出来。

  例4:中班主题“你真好”中的分题<BR><P></P>活动“了解医生的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孩子将生活中真实经验如此逼真地展现画面上,特别是对妈妈动态的表现可以说是活灵活现。

  如果用传统审美观去欣赏,这几幅作品并不漂亮,但它表现了真实的童心世界,孩子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的学习方式。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运用不同的象征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可以说通过解读幼儿记录,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大教育是用小活动来体现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幼儿、尊重幼儿,才能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现在我园将幼儿记录按主题整理成大画书,作为教师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整理反思幼儿记录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行为,教师专业能力在这过程中逐步成长。

  (二)怎样理解课程整合的意义

  课程改革走过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到整合课程,课程发展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如何区别综合与整合,教师们在初期探索中是模糊的,有的教师简单将一个学科内容融进多个学科内容、象个大棋盘,为了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整合,我们反复学习“《纲要》解读”,从理论上正确认识整合的意义:明确了课程整合是目标、内容、资源及方式方法的整合,在实践中,我们做了浅显的探讨。下面以音乐活动为例,分析一下我们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和运用。

  中班上学期主题“动物真有趣”中的音乐活动,“五只小绵羊”,歌词是:“五只小绵羊,一只走失了,数一数小绵羊只有4只喵喵叫,”然后从数量上依次递减,很明显渗透了数概念的教育,体现音乐智能与数理逻辑智能的整合,从游戏设计方面分析,是由易而难的四个阶段:即自我游戏――两人游戏――五人间游戏――邀请他人游戏,幼儿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发展了合作与交往能力,体现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整合,此外,本活动还通过“制作绵羊手偶”绘画歌曲内容等活动,从音乐和美<BR><P></P>术方面对幼儿进行“通感”教育。以上属于领域间的整合。同时,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对于音乐教育本身各种元素的整合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借助于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手势和节奏训练方法,在活动中先后运用了“小绵羊爬楼梯”、“音乐火车”、小绵羊捉迷藏等游戏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音乐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和旋律的起伏等,从多角度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培养。

  通过对音乐活动整合的研究,给我们教师的音乐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智能,从教师中挖掘音乐人材,以点带面,利用说课、观摩等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园本培训,促进教师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加深了教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如何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

  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把集体教育活动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新《纲要》颁布后课程的含义更宽泛了,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纳入了教育活动的范畴,在理论上教师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义,但在教育实践上很难落实,通过教研活动,我们提出: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在实践中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

  1、<BR><P></P>生活教育化

  生活教育化即把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的意义。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寻找教育时机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在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关注点上生发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例1:这是一组幼儿洗手的绘画记录,洗手对于幼儿来说是常见的生活小事,便往往被教师忽略,于是,教师将它作为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影响,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这是孩子活动后的记录表达,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幼儿对此活动的理解。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学会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例2:这是一个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教师利用它进行了两个月的完成,一是对幼儿进行了点名。二是对幼儿进行了数概念的积累。

  例3:豆腐虽然有营养,但多数幼儿不喜欢吃,教师将其内容生成为教育活动,这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记录。

  2、教育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即将教育活动内容以幼儿生活活动来表现。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内容大多是选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纲要<BR><P></P>》所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身边生活取材,这样才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要让幼儿在自身生活活动中体验、发现、学习、表达,能更好地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大班主题“秋天来探访”的一个分题“中秋节”中生成的活动:制作月饼。

  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了制作过程:和面、调馅、上油、模具印制等,如果没有亲自的实践,幼儿不会有这样的经验积累,而且幼儿还将其获得经验运用到其它活动中,如:他们会将运用模具的方法运用到玩沙、玩泥、玩石膏等活动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小班上学期主题活动“小叶子”中的分题活动,制作“水果沙拉”,通过录像我们看到生活体验中,获得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教育目标就在快乐的生活活动中实现。

  生活小事中蕴涵着许多教育价值,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已成为我园教师们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研究已成为我园工作的核心,通过教学研究,使我们的课程更加趋于园本化,使我们的教师也逐步从劳作型成长为研究型,使我们的孩子多种能力和

  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但受能力和水平所限,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篇八: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大家知道,教师主动拓展学习,是校本教研的着眼点。每位一线教师要明确学习的动机,把个人与教师的群体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本校的特色,使学校真正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和研究型群体。鉴于这一点,我们认为要推行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教师团队,培植教师的学习、研究、合作和创新意识,等等。为此,于2006年秋季学期初,在全校教师中掀起了“读教育书籍、建书香校园、促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教师征文活动,得到了市、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深入学习新课改专业理论的同时,我们先后举办了教师论坛。这些活动对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育人理念,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具体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教育工作中“热点”为子课题,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在新课程标准中,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都包含有合作交流这一要求。同样,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也要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是说要打破教师之间沉默、保守的壁垒,倡导教师间开展交流互助,引导教师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了彻底消除教师间课堂交流的心理藩篱,打破教师彼此孤立、自我封闭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教师论坛”活动,让教师真正做到“听一说一交流一提升”,为了使教师在论坛初能够充分活跃起来,我们就选择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让老师自己畅所欲言。所以在论坛初始,我们要求主讲教师每人可以讲1分钟,然后剩余的时间由其他教师进行共同交流,时间虽短,但一定要保证它的质量。这样教师通过共同交流,认识到问题的可行性,如学校下午放学比较晚,学生的安全成了一个重大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呢?就这个敏感的话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论坛,通过论坛教师都献计献策,并分别说明解决此问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有位教师就“学生安全问题”在论坛中这样写到: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老少两代只看护一个孩子,因此,孩子就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说一不二,蛮横无理;再加上个别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溺爱心理,更是要太阳不敢给星星,唯恐委屈了“小祖宗”、“小心肝”,在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在外也是占点便宜就沾沾自喜,吃点亏就恼羞成怒,观战助威;久而久之,就因一点小事便结伙成群,打架斗殴,有恃无恐:成了“天下老子第一谁敢惹”的问题学生,致使最后惹下是非官司,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就这个问题让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问题论坛的积极性,这种的论坛形式不但提高教师论坛的水平,而且还从侧面解决了学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论坛过程中就是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论坛使他们接触到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做到“融百人之长为吾所用”,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二、专业引领为突破点,促进教师互动成长。在开学初,学校会同教导处,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和要求,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了

  “教师课前论坛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我们把这一课题细化,分解到一些学科或若干个子课题,教师的选题范围可以针对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安全、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上级部门下发的材料、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影响教师积极向上的因素、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探究、课程综合化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探究、新课程中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探究、你对学校的建议,等等。选题的方法也应该多样,论坛初始应该固定一些问题,然后让教师再按照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三个层面有序地选择子课题,学校对论坛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有新课程的理念,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个案分析,要有细节并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这种建议,等等。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除父母之外最早的老师,他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心灵烛燃是深刻久远的,他不仅对学生在校时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人生的道路。我认为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所需求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学生的所见所闻使教师单纯依靠书本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为此,在老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一改过去那种单纯培养知识“塞囊”的教育,它是将读写算、实验、学习、测量以及音乐、美术、科学、社会、劳动实践的素质成果,通过教学途径,系统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扎实地全面地把知识学到手,把素质技能提高。

  总之,通过教师课前论坛,达到转变教师观念,引导教师的成长,让教师在教师论坛中体验自我发展的需要,去感知自我成长的社会必然。这也是我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点。

  

  

篇九: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多维度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教育改革。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改变,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焕发了学生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香新小学与建成小学资源整合以后,我们在校本教研方式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让校本研修基于教师的需求、直面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努力探索团队研修的策略和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多维度地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校长身先垂范,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理论,使学习成为学校领导的个人

  生活的必须,为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全员参与——抓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加强教师学习,做到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坚持业务学习(班主任专项培训和校本培训);三是坚持党员学习。学习中,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展讲师德、练师能活动。观摩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于永正、钱守旺等全国著名教师的研讨课,聆听了魏书生、周玉仁、姚尚志、华应龙等全国著名专家的精彩讲座。联系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使教师的心灵受到精华;优秀班主任代表进行经验交流,身边实实在在的点滴小事,使教师学习到了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师德素养进一步提高。在学习中坚持做到“四结合”即学习、教研、实践、总结四结合。在全员参与的学习中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面对面地探讨,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交流中,使教师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

  不断的学习交流,不断的思想碰撞,观念的转变,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课堂实践,深化教学改革

  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与根本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修养。我们深知,

  培养一流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流素质的教师群体来支撑,教师群体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特色与品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即通过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实施“绿色教育”培养名、特、优教师群体。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功,敬业的事业观,理性的教育观和现代的师生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

  实”即抓好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双基。做到备课求扎实,上课求充实,训

  练求落实,反思求务实。

  研”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推科研。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

  生命线,一所学校要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知名度,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立足课堂实践,深化教研改革。

  1、深层对话教材,探索有效备课途径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决定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研读教材既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备课效益的高效途径。

  抓好个人备课,提高教师备课认识水平。如我校数学教研组每学期初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研读,抓住内在联系,把握好每部分知识发展的线索,从而依据教材内容的结构,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认真的通读教材,从整体上分析全册内容、认真分析每单元的教材,使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知

  识的纵横联系了然于胸。抓好个人备课,提升备课设计水平。教师一备时,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为达到目标必须知道的

  前提性知识是什么?如何操作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题,活动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

  ••只有先回答了这些问

  抓好集体备课,突破备课实效瓶颈。学校领导经过思考,找出了教师内涵发展之路,确立了通过校本研修,加强集体备课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思路;恰逢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定点助教”工程,经过我校与进修学校积极地协调,成为教师进修学校首家“定点助教”单位;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管理制度,规定每月前三周的周一的三四节、周三下午为学年集体备课日,第四周为教研组集体备课展示日;进修学校对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扶持、指导、引领,各学科教研员每月到我校开展一次助教活动,参加集体备课、跟踪问效听课、评价等工作,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水平,凸显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反思和提炼,创建了“同题备课,错时上课”集体备课观议课模式:即“个体初备、集体备课、组内第一次试讲、观摩研讨、集体再备课、组内第二次试讲、形成案例,校内推广”。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又体现了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加强了课堂教学研究。目前,这种教研形式已赢得教师的广泛认同和主动参与,成为承载教师成长的基本平台,并逐渐形成体现本校特色的教研文化。

  2、强化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思考

  为充分体现教师校本研修的成果,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校面对全体教师,

  开展了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如骨干教师观摩课、校内名师展示课、全校教师常态课。第一骨干教师观摩课,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中坚

  力量,她们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学校创设机会,组织

  骨干教师上观摩课,从教学实践上进行专业引领。

  第二校内名师展示课,在校内

  广泛开展名师结对活动,师徒共备一节课,再由徒弟展示,然后评议,助推

  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打造名师梯队;第三全校教师常态课,抓好常态课,就能切实有力地抓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加强常态课监管力度,学校制订了常态课评价标准,将常态课分为“有准备的课”和“无准备的课”两种情况。通过听常态课,深入了解教师的常态课质量,并及时反馈,加强落实,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教师逐步树立起“常态课”也要上成“公开课”的意识。

  每年度举办一次“探索杯”教学大赛,为教师搭设了一个课堂教学改革和

  探索的平台。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身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重新认定自己的角色,重新看待我们的学生,重新设计教育教学过程,重新制定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师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改变重继承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个性轻合作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课改促教改,使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帮助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学习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倡导“以学为本,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互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课改探索新经验。本学期,我们以香坊区“卓越杯”教学比赛为契机,对校内“探索杯”教学比赛的比赛形式做了调整,以学年、学科为单位,同伴组成学习共同体,紧紧围绕“落实新课标精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通过单元教学分析、新课标知识问答、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评课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而精彩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展示。结合教学实践,展开了网上研讨发帖,同伴间对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片断进行深入反思,不断完善并再设计,同

  

篇十: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精品文档】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与天使同行学校的教研工作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我们在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立足本园实际,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1、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化: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了以园长为站长,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交错的培训网络,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畅通。(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合并后,我们在吸收两个幼儿园优势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级制度(一级:园长、副园长、园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2、校本教研管理质量化: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的质量管理,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2)重视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规范建设,注重良好组风建设。定期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会议,统一认识。要求各部教研组与年级组、学科组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场子,切实提高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成效。同时,园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指导与检查,重视活动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力,使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据。(3)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研活动中来,尝试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成绩,评选园优秀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教研活动中开展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竞赛活动,如教师建构技能比赛、演讲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等,教师积极性高,参与踊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二、改革传统校本教研模式,浓化校本教研氛围。1、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专题化:每学期初,我们根据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和当前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为每位教师提供若干专题,引导教师从自身特点和幼儿园整体的幼教改革两个角度确立研究专题,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实践和探索,并注重学、做、写相结合。学,学理论、学经验。做,重操作、重实践。写,学心得、写认识。这样形成对教育理念的“收支的平衡”,使每位教师的能力和理论素质呈螺旋式的上升态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校本教研活动创新化:1)理论学习方式创新化: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打破以往教研组长“一言堂“的做法,注重采取多种激励的学习方式,让每位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之中。如在理论学习中,教研组事先将学习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并提出若干思考问题,然后集体学习、交流、讲座并在教研园地中展示教师学习心得,对有独到见解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通过有效的形式,如菜单式自主学习、五分钟教研论坛、读书交流会、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形式培养教师从想说到敢说、到会说、能说,深化了教研氛围。2)活动内容、过程的创新:在改革传统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与过程的创新,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专家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自我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

  【精品文档】与园内相互观摩研讨相结合、学历进修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从多种角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都有任务,需要填写学习反馈单,一边学习一边反思,并以小组商讨共同汇报的形式在学习后回园向全体教师进行传达、汇报最新的教育信息,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英特网查找信息、找资料、寻找研究的合作伙伴。(3)活动方式的创新:①以游戏为载体,促进教师快乐学习。②开展参与式培训,促进教师主动学习③积极开展区内园际合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培训方式。三、多方位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师自我成长。1、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幼儿园的岗位培训每年有计划、每学期有重点;同时注重面向每一位教师,分层培训,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不断提高;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派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特长的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学习,不断给老师们输入新信息;重视教师的实践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通过个案追踪、教学微格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消极面作为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组织教师研究幼儿动的学习过程,把握师生互动的内涵,引导教师去思考一些问题,直接面对一些矛盾,不断建构自己的新认识。2、教科研与师训相结合。科研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必须让每个教师提高独立的、主体的科研能力。我们坚持“以自我探求为主、专家辅导为辅”的科研指导形式。通过指导者与教师之间、教师同伴之间的“聊”,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通过指导者与教师之间、教师同伴之间的“问”,提升了自我的研究水平;通过课题与课题新建构理念的互“借”,努力形成研究群体的坚强牢固的合力。同时,我们也寻求到了这样一条教科研轨道:从实践反思中继承与发展,从继承发展中开拓创新,从开拓创新中再实践反思,这样的循环可保证我园的可持续性发展。3、建立双向互动的带教模式。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转变以往拜师学教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提出“一个明确、二个分明、三个要求”。“一个明确”即带教目的明确。“二个分明”即师徒职责分明、奖惩分明。“三个要求”即要求定期签订带教协议、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有实效的活动,完善过程记录,注重反思和积累,写好总结;要求在思想上,师傅要为徒弟做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在业务上,师徒定期互相听课,探讨与保教业务有关的问题,并进行小结和汇报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同时,认真分析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效地发挥和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4、进一步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在教师个人收集、整理、编辑的基础上,努力展现教师个人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全区起了一个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通过研讨、交流进一步思考了教师成长档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我们认为教师成长档案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资料叠加,而是应该通过档案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而使档案真正为教师所用。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研促教。1、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参“研”。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领导坚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了解并鼓励每位教师,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园领导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教师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为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指导教师开展研讨,使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增强了对“研”的兴趣。2、立足教师实际,注重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努力以“研”促教。观念的更新需要扎实地扎根于实践。我园把校本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上,注重结合本园实际及当前幼教改革动态与《纲要》精神,从教师教育、教学及一日保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精品文档】入手,积极开展研讨,寻找最佳教育策略。3、以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科研为契机,使教师勤于钻“研”,善于钻“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逐渐从“学习知识”向“学会学习”转移,我们也把目光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幼儿,我们积极寻找契机,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吴庆麟教授联系,进行合作研究。同时作为区《纲要》试点园。我们结合《纲要》实施中的困惑,把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作为实施的突破口,试图缩短新《纲要》精神与教师现有观念之间的落差,关注幼儿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努力改革教育学的方式,促进幼儿主动、生动地学习。在课程结构上,探索和研究生成性和预成性的关系;在指导策略上,研究和探索顺应与推动的关系;在组织形式上,研究和探索集体与小组、个别的关系,使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方面有新的突破。五、几年来的成绩几年来,我园积极承担区公开课任务,全园教师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认真准备,向区里开的课质量高,受到同行的好评,我们还认真参加区里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各项竞赛。每次研讨踊跃,发言积极,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曾两次向区里展示校本教研活动,受到同行的好评,在江东区校本教研探索上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快,近两年有6人次在市、区教学基本功比赛、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评比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新增市、区教坛新秀三名,现在幼儿园已经形成优质师资梯队,有市教坛中坚1名、市教坛新秀4名、区教坛新秀6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骨干教师3名;并培养了5名园骨干教师。全园教师还能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爱的教育工程与运行》研究报告分别在省、市获奖,整套活动目标、内容、评估方案等编辑成册,并汇编了研究产生的教案、经验论文。另外有4篇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3篇获全国二等奖;有2篇全国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2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篇案例在省级获奖;有5篇在市级交流或获奖;有三十余篇在区里获奖、交流。我们坚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全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需要我们立足于幼儿园的校本教研,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立足幼儿园实际,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新路!

  

  

篇十一: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重要策略。走向校本教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的生活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的激发学校、教师的创造热情,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大副度提高,使学校更具活力。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话文化。校本教研要重机制,强管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走专业化道路,未来的学校教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较原传统教育方式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要求教师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去发现,创造。教学的改造即不是老生常谈,又不是“老歌新唱”,更不是“教学的花样翻新”,它是一种思考,一种理念,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从教师的自我改变去实现。加强“以教师为本”的教研管理观念。多年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领导主动,教师被动,教师习惯于听从指挥、调度、埋头干活,完成领导的教研活动设计。这种“束缚式”的管理思想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喜欢模仿,顺从他人,这决不是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也不利于教师自主发展。我们提倡校本教研的主角是教师,提倡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管理者要积极创建和谐的以校为本的激发每一名教师的教研氛围,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服务,与教师沟通、交流、对话,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使广大教师体会到校本教研教师是主人,有自主权,可以实施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内趋力,避免产生负压力,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2.建立“组合型”教研机构。我们必须清楚,校本教研教师是主角,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研究氛围,宽松环境,教师成长条件的创造者。因此要建立以校长为首的实施机构。由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学年组长、骨干教师,组建成立领导小组,策划出针对校本师情,符合实际校情,具有特色的每学期校本教研思路和活动载体。并在此基础上适时邀请本地名教师,学科教研员参与重要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以实现专业引领,达到预期高度。

  3.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作保障。“有效教研”与“无效教研”的区别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学校要从校本教研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出发,把制度建设的理念定位在“指导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保障于教师”上。构建起具有规范性,指导性,保障性,可行性强,实效性显著,理念性先进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如:《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学年组集体备课制度》等。拟定学年组或学科组教研活动每月一次,活动要求由领导小组定,活动方式可由教师自己定。每学期教师自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教师要参与讨论制定,形成自我约束。且每学期全校性的专题研讨或教学观摩活动不少于一次,积累过程材料,记录教师参与情况,进行情况分析。力争从制度上分别对教学研究的任务、时间、形式、要求、奖励、教师评价、年终考核等方面明确要求,使教师积极的参与校本教研,以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二、重行动研究,改善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是教师与新课程、与自身、与教师、与学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和智慧的一种“对话文化”。校本教研的要素是:(1)以教师与自我对话为主要形式的“自我反思”;(2)以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同伴互助;(3)以实践与理论对话为表现形式的专业引领;这是校本教研主要的三个方面。

  建立新型的教研方式既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从观察体验到反思再到行动,为需要而研,为问题而研。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活、新、广、实”的思路。既:机制上求活、方法上求新、空间上求广、内容上求实。

  1.“三课”研究式教研—源于教学,归于课堂。教研的目的就是研究和解决问题。上教研课虽说是传统做法,但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使其成为寻找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的途径,从这个角度上讲,任何一节教研课,都是在揭示问题,提供方法,是研究的惯例,不要趋于完美化和展示化,它不同于示范课,观摩课。教研课的基本运用程序是:课堂发现问题—确定教研课主题—上教研课—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回归课堂。如:个别教师把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发展成了近乎“放任自流”。课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基础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这是问题。那么教研课就应该以如何合理调控课堂、指导行为养成、收放有度等方面为主题,来提供典型课例进行研究,让教师感受、讨论,最后达成“学生自主,自由不等于放任”的共识,然后再运用到课堂。尤其是学年组、学科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问题,随时开展行动参与研究活动,校本、组本有机结合,化整为零机动灵活,切合教师教学实际,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形成研究氛围。示范课:发挥校内名教师的骨干作用,让教师看有准备的课,目的是给大家提供比较典型的模式。如:“课标理念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的创设情境”等问题,首先由主任或学年组长(学科组长)指导教师备课,试讲由研究组成员参与,提出改进意见后所有教师做示范课,大家取长避短,减少弯路,充实自己教学实践启发灵感。

  观摩课基本程序:观摩—研讨—反思。既由学科组或学年组每人上一节,大家互相听,然后选出具代表性的课在全校范围内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评课,最后总结经验、体会、感悟。

  2.自主反思式教研—源于自我,归于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1)自我反思:教师经常自省自查、自我选择、自我改进,找出自己在知识、能力、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主动查缺补漏,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写案例反思,写“最得意的一课”、“最失败的一课”(杏坛回眸)目的是使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反思中成长。(2)诊断性反思:课前自我反思—课后自我反省—听课人员诊断评价—改进性反思。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是研究组成员的诊断性评价活动,教师从中得到启发,再写出反思记录,从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创新意识。3.培训式教研—源于理论,归于实践。校本教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教给方法,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积淀,“没有理论的滋养,实践就是空洞的”也是低水平的重复。因此,教师要参与各种校本培训。学校要注重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学校要整合资源,请本地名师、校内学科带头人,教研专业人员,专家为教师搞专题培训、讲座。但要避免那种“教师记、记后弃”,“过目忘,过耳空”的形式上的事倍功半的做法。要注重运用管理制度和机制,促进当场学习,当场吸收,及时内化,知道实践的效果。建议程序:“确定培训主题—确定交流对象—听讲座—小组研究—交流收获。”这样使教师当场把理论内化,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加了实效性。

  4.集中交流—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群体的智慧是不容忽视的,校本教研的重要标志和灵魂就是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自然、人文的自发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建议每月开展一次教学论坛或教学沙龙活动。要灵活,不要套路;要实在,不要长篇大论;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学习,相互支持,分享经验,同步发展,形成研究氛围。建议模式:“构思—交流—写个案—讨论—总结经验。”这要求教师把平时遇到的问题随时记录,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困惑进行交流,有感而发,开展个案研究。每月学校要给出时间,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是教研组领导、学年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提倡在这种氛围中有不同呼声、不同想法、不同理念、不同感悟的出现。平时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做好记录,定期检查,有些教师的听课记录能成为反思能力提高的佐证。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记、思、论、讲、评”的形式中创造研究氛围。三、以校本科研促进校本教研,提升校本教研之品位校本教研是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指向,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故学校要把发展规划与教科研联系起来。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专家型”转变,用教科研带动教师成长。最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应该是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以校为本的科研课题,不追求级别的高低,而是追求教师是否乐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研究、解决。也不追求有多宏伟,只是追求教师在一个小的方面有所研究,有所见地。应该注意的是学校要对教师的研究定期给予诊断、点评、指导,开展交流活动,这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是提高科研意识,树立人人可以搞科研的理念。二是教给方法,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理性的升华。

  三是科研实践不是纸上谈兵,只有“下水”才能真正学会“游泳”。我们要求教师要:“沉下去”在教研中摸索,在科研中提升。有的教师认为搞科研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我们要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校内小课题的研究,教师自己选题,可以是学校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立足本岗,立足本职,定期交流经验,写出分析文章、论文,这可以大大提升校本教研的品位。关于制度建设的解读.前面我们说到,有效的校本教研的开发,必须有切实可能的制度作保障,但是综观我们现在的制度建设,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对应检查十足,促进实践作用较差的弊端。那么针对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下列举几项来进行说明:1.学习制度:要求从校长到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开展不定形式的学习活动,把学理论,用理论作为校本教研的基础和支撑。通过专题辅导,合作论坛,检查验收等形式保证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的校本教研定是有源之本,不是空穴来风。2.交流制度:建议从三个层面建立对话交流制度。3.课题研究制度。一是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但决不是人人都立一项课题,每人每学期参与一项校本教研课题,并弓身实践进行行动研究。二是建立学校课题组,定人定责。负责讨论制定研究方法、步骤、指导调控课题有效运行。三是突出过程研究。课题的价值并非是唯一的成果,而是研究过程,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完善、提高。要注意完善各方面的过程资料的积累,每次活动要实录记载。四是总结研讨,推广成果。4.激励制度。建议:(1)建立校内星级教师挂牌制,从无星到五星,从德、能、勤、绩各方面进行评价考核。年评一次,可对某一个人增减星。(2)建立校内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每年召开一次科研年会。届时评出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课

  题组,选进个人,形成崇尚学习,崇尚科研的氛围。(3)建立骨干、星级教师激励制度。支持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学有样版,奔有目标,在激励中成长,在激励中发展。

  六、校本教研的预期功效校本教研应该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于一体。应成为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工作主线,应充分挖掘校内潜能发挥重大作用。它既是一种方式又是一种手段,更是学校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校本教师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办学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

  

  

篇十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了解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后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当培训者的角色明确要求每一名教师参加县等级的培训回校后不但要上交个人的培训心得总结还要承担培训工作在全校教研会上做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对于一些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还要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等

  提升校本教研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有效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又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要使校本教研不流于形式,使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学有所获,专业化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就要注重校本教研的质量,着力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然而,在乡村的一些学校中,“校本教研”却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是由校长或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听讲的教师无动于衷,根本谈不上有所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由于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沟通,成为了教学中不可逾越的盲区,教学水平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很难谈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由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着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引导教师逐步走向教学科研之路。我校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建章立制,确保培训的时间,努力做到每一节培训课都有新的内容。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利用学校行政会、教研专题会等形式,专题研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制度》等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校本教研时间不准看课外书,不准批改作业,要认真做好记录并交教科室主任检查等等,使教师明确教育科研的具体要求。学校规定,每个双周的星期一的下午4:15——5:30为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时间,教师无特殊理由,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每期开学,教科室主任都要按时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丰富教研培训的内容,提前2周通知主讲教师准备,使每一次培训都有具体的内容。

  二、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课题开展之初,许多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概念很陌生,不知从哪里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这一阶段,我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导主任做新课程下怎样上课等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教科室主任做新课程的专题辅导,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和困惑,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校长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引导教师以健康的心理对待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邀请州县专家莅临培训现场,讲解教育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引导教师逐步走上教学科研之路,不再单纯地做“教书匠”。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教师们的观念得到了转变,新课程意识得到

  相应的提高。同时,学校要求在校的省、州、县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多次上示范课、研讨课,为教师提供讨论的平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注重校本培训的实效。

  三、动员教师全员参与,人人都当培训者,提升教师的专业表达能力。

  在了解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后,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当培训者的角色,明确要求,每一名教师参加县、州、省等级的培训回校后,不仅要上交个人的培训心得(总结),还要承担培训工作,在全校教研会上做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对于一些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还要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师在交流培训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表达能力,培训的目的具体、明确,培训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对于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不再感到做培训者的困难,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文章和论文。

  四、经过校本教研培训后的变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过深入的研究,促使教师的意识行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有了自觉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逐步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并能自觉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参加培训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质量较高的心得体会或论文,写作论文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每年都有

  很多篇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得州级、省级、国家级的奖励。如在州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结题的过程中,我校就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倾听、交流、协作与分享》,该书被列入国家级“教研训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丛书”系列,获得了省州专家的高度评价。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们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主动做平等中的首席,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上教学公开课、研究课成为了常态,参加教学竞赛课的热情也逐步高涨,一些教师在县、州竞赛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反思上,主动反思在教学中的得失,教师们写出了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如《我的学生长大了》、《灵机一动、快乐教学》、《学生的进步就是你的快乐》等等。很多教师能主动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容器,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多数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生们不再怕老师,他们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烦恼都愿向老师倾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如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在接手是全校

  最差的班级,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年平均成绩缓慢的上升了3.5分,今年的平均成绩大幅攀升了13.4分,赶上了同年级的正常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们不再只单纯的看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教师们俯下身子,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课题研究,讽刺、歧视学生的少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能看到更多的是激励性的评价。家长的满意度也大幅攀升,近年来,我校的学生人数激增,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开展的校本教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我校校本教研培训的经验反思。乡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必须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平台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有所提高。要着力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学校领导必须有清新的意识,牢牢把握住校本培训的研究方向。学校领导在每期开学之初就要开展前瞻性的工作,了解在新学期的培训中要着重解决哪些问(转下页)

  

  

篇十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依靠于教育科研和老师的教研力量,提高教研科研力量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我整理的促进老师专业成长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促进老师专业成长措施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育老师的成长热忱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老师教学讨论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老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老师的成长热忱。开展教研活动,必需创设公平和谐的环境,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老师成为活动的仆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

  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

  这些活动中只有让老师们参加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

  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加的热忱度上。当然,

  行政领导也应深化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加争论讨论,对集体备课、业务

  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老师参加教研的热忱。

  3、有评比总结,让老师看到进步与胜利。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对理

  论的把握有了肯定的提高,实践操作力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

  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脚印

  ,让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如开展优

  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确定,

  也将会成为老师成长的永久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

  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

  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特别重视学问型、学习型老师的培育,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老师,让

  教育的飞速进展,给老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胜利的老师带领落伍的老师,让进步的老师带动安于现状的老师,开展传、不仅要有有效的阅历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索,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

  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

  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不断沟通自己的见解。老师既不能依靠习惯和阅

  计促进老师的整体进步。

  历工作,又不能等待讨论者供应新成果。每个课堂都是试验室,每名老师

  二、以课题讨论为突破口,培育老师的创新探究精神

  都是科学讨论队伍中的成员。老师要成为批判的、系统的考察自己实践的

  对老师而言,课题讨论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觉的

  讨论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教学和改善自己的实践。通过课题讨论,

  问题进行讨论,依据形势的进展探究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促进了老师角色转变,深刻熟悉到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老师,专家型的

  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肯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老师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乐观参加者和主动适应者。

  明显。在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加课题讨论,

  2、教科研培训提高了老师的专业化熟悉

  在讨论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与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

  教科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制度,深受很多老师的宠

  收集的讨论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试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差异性评

  爱,教科研培训主要是由学校科研、教学骨干和部分成长较快的年青老师

  价与分析,课题讨论结束,讨论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

  依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的阅历在学习与

  验收,评出等级。对于好的课题,在校级推广并推举申报上一级课题讨论。讨论的基础上,依照肯定的主题向老师们作了汇报,这样能引起其他老师

  1、课题讨论促进了老师角色转变

  的共鸣,产生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对汇报老师也是一次熬炼和提高。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通过课题培训,全部的老师都觉得自己成长较快,虽然很苦,但苦中有

  反思、对比理论指导实践,由于没有反思这样的阅历只能是狭隘的阅历,

  乐,通过课题讨论,使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具备了广泛的专业学问,知道如

  所以老师仅仅满意于获得阅历,更应对阅历进行深化思索,那么他的进展

  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主动地改革教育,对同事也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将不受限制。

  都感觉到通过教科研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学问。

  1、通过学写教育教学案例关心老师提高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案例来自

  3、立足校级课题讨论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

  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实践贴近老师工作,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

  校级课题的讨论是我校乐观开展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课

  例多,是老师撰写教育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撰写教育教学案

  题讨论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也可以说它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科

  例的过程,是重新熟悉教育教学事实的过程,也是反思、讨论、总结、提

  学地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种讨论,即理性地对待教育、教学,克服随便性,从

  高的过程。正如胡教授所说的: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

  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带着新的方案走„„要写好教育教学案例,需要把教育教学案例涉及到

  三、教科研结合,在反思中促进老师专业成长

  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化分析讨论,取得清楚的熟悉,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

  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依靠于教育科研和老师的教研力量,提高教研科研

  因此,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在提高老师教育讨论力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力量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老师专业的成长。

  波斯纳提出一个老师成长公式:阅历+反思=成长。一个工作十年的老师或

  2、坚持写教育教学小故事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鼓舞老师多挖掘身边

  许有丰富的教学阅历,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无法从阅历中通过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困惑点加以讨论,积累阅历,写成小论文或者

  

篇十四: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内涵

  关于主题教研,早年时我们曾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一年一个教研主题,年年有所变化,以突出我们工作的创新和进步。几年下来,有的老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批两本作业来的实际”,“多研少研一个样,研和不研一个样"等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时的主题教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缺少研究主题的体系架构,导致教研随意、盲目,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资料,对付检查,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教研活动存在较重的形式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主题教研多形式、少主动;活动内容多常规、少研究;教师个体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大讨论,撰写了研究报告。

  基于对主题教研存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我们逐渐明确了: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研模式,是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的教研活动。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的框架与结构

  经反复思考、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三小”式主题研修,即引领教师们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进而全面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一)“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研究始于问题,主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搞的真研究。为了让主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我们构建了“三小”式主题教研框架,(如下图)

  小问题现象中发现,反思中积累

  小案例

  构建

  1

  和美幸福生态

  的教育教学生活

  小策略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以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小现象,发现存在的小问题确立研究小主题,在教研活动中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案例积累小经验为导向,按照步子小,起点低、节奏快、实效高的原则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其基本步骤如下图:

  发现

  诊断

  确立小主题研发小策略

  反思小现象发现小问题

  多维对话

  运用解决

  思维碰撞

  主题教研

  实践创新

  查策略风险建策略库网

  研讨

  印证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多中维遇循到的环习的以“为三常小,”见式怪主不题怪教的研小现象进行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

  焦一点,确定为小专题进行研讨开发小策略,把这些小策略拿到教学实践中印证,查看是否有效;教师在研究策略、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汇集成册,建立策略库;通过教研对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于是,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我们的策略库就成了一张策略网!例如:“小红花”是老师们常用的激励手段,使用一段时间激励作用会衰减,很多老师经常会在上面加注释或表扬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行为!这个办法改变了

  2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许多孩子,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新策略时,研讨梳理为:“表扬花"策略,这种说法易学好记,方便传播;老师们在使用“表扬花”的过程中,发现“表扬花”都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全体学生不起激励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开发了新的小策略——“七色花”,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评价,如自学、合作、倾听、表达、质疑、展示、反思等七个方面,每方面一种颜色。当有的学生集得花儿数量越来越多,又提出“星级豆"策略,即铜星、银星、金星、钻星,星级按进制升级。集齐七种颜色,换一朵表扬花;五朵表扬花换一颗铜星,四颗铜星换一颗银星,三颗银星可以换一颗金星,两颗金星可以换一颗钻星。操作中,老师规定七色花可以借贷,由班里五位星级最高的同学负责七色花的借贷,利率由老师决定:优生的利率要高些,待优生的利率很低--常常是负利率。这张策略网的产生得益于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研讨产生相应策略,每个策略都不是终点,仍存有风险,每种风险都应有新的应对策略!这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问题到策略的循环,也是没有终点的思考,没有止境的研究!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投入地“编织”策略网,织就一张张策略网的老师就会感受研究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二)主题教研的树形网状结构“三小”是我校主题教研的模式架构,有实践性和惯习性的作用;树形网状结构是我校主题教研的实践框架,有网络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具有统领性和激励性。我们确立学校主题教研的总主题是“基于教研共同体和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四课联动团队活动。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学本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实施有效教学

  突出主体探究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校本课程乐学善学主题教研

  中年级: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低年级:实施有

  在学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口哨在体育教学

  技能学科培中妙用

  智育能主题

  教研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研究

  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读写联动主题教研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中年级读写结合途径的研究丰富语言积累培力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3

  备课说课观课议课

  智动课堂的教学目标

  智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研究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总主题便是大树的根部主干;而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二级主题如同在根部主干上分出几个比较粗大枝干,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后,当主题教研活动需要总结了,也就是这棵大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总结时先从“枝杈”上总结,教师把每一次探索得来的收获甚至每一课时得来的积累撰写出成果总结文章.而接下来“枝干”的总结是在每个“枝杈”的总结中梳理概括出的典型经验材料。最后“根部主干"的总结,再从每个“枝干”的典型经验材料中概括并归纳出学校的主题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综述.

  三、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主题教研的框架和树形网状结构,是基于学校实际引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顶层设计,是教师从平淡乏味的被动教研,到自觉、轻松愉快地主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和保障.

  (一)确立主题,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首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遴选主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或专题.我们基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学校多年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学本课堂建设工作重点,确立“基于学本课堂建设,进行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的总主题,然后,分层级确立学科、学段、年级、个人的教研主题。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观课、议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从学科内涵、学科教学特点中找主题;从教师自身素质中找主题……语文教师在潜下心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现:修订版课程标准较实验版,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鲜明的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语

  4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用情况”的研究。所以,语文学科提出了“读写联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四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研究主题,刘红华老师确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并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实践,教研打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古诗教学方式:创情境,入新课;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识字词;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写诗情;拓天地,促提升。刘老师在学期盘点中由衷地说:如果把主题教研比作一段路途,可能它没有终点,但它却可以记录下你行进中的的串串足迹,因为过程永远会比结果更加美丽,我期盼通过主题教研使自己的素质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会更加珍惜在我达到目的之前的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成熟。"

  (二)打造课例,凸显主题主题研讨课是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也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精心打造主题教研课例,让课例传达主题教研的思想,让课例印证问题解决的预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给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以引领.下面以蒋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以上课程目标中的关键词,我们进行了分解、扩展和剖析。确定《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学生正确认读并能用多种方法记住“姑、娘”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星、雪、姑、请、盼、就、帮”7个字。(匹配课标1、2、3、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医生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心情的变化.(匹配课标5、7、8)3。借助图片认识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能捉田地里的害虫,啄木鸟能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能捉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匹配课标6、7、8)最后,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及教与学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观察工具来校正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设计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执教人观课者班级学生数观察日期(此行下表中省略)

  原有学习目标

  分析内容参考

  处理后的目标

  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

  目标1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

  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

  目标2

  对应环节

  一致性分析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

  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

  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

  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

  5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此表是对教学

  问题?

  主要设计

  的文本分析。可由观察者依据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文稿填写,也可由执教者填好后,让观察者对

  照目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张表,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看重要的目标是否得到重要

  支撑,是否有活动设计没有对应目标。对上课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一致性分析可使用下表。

  目标——课堂活动一致性的观察表

  课题:“人生感悟”主题拓展阅读

  执教人聂娱燕班级

  五四

  观课者

  学生数48人观察日期

  原有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孩

  学习

  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丰富想象,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2.注重调动孩子们的情感领域,激发对美好世界的热爱,激发孩

  子们更浓的阅读兴趣。

  处理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从中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后的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目标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

  目标1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1、引导学生读和教材

  带领学生赏析朗诵背诵《跌倒》

  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向着明亮那方》,让学生获得人生启

  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领示,领悟人生哲理。

  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

  示.

  目标2

  对应活动

  想法与建议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重点赏析

  词句段,感悟道理,并积指导第九段,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

  累语言,增强语感。

  了百合花怎样的品质?并齐读这一段.

  6

  目标3

  对应活动

  (完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想法与建议

  3.通过阅读,学生能

  《跌倒》讨论描写了什么事物跌

  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倒了又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还能

  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想到哪些美丽的跌倒呢?这样做到了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以读引说;《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赏析

  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第九段后,让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描写

  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一种熟悉的植物,做到了以读引篇。想法和建议围绕一致性分析:目标有环节支撑吗?环节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合理吗?总的来看,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怎样?这样的一致性能否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是有质量的?如果不是,是因为目标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三)追求卓越,绽放精彩

  本学期,我们借助教研室和教科所搭建的平台,承办了2次较大的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

  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课堂,在超越中,绽放精彩,成就自己。

  4月22日,全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本”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展示

  我校多年来的主题教研成果。我校辛娟老师执讲了《圆明园的毁灭》;修洁老师执讲了《公因数

  和最大公因数》。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亲临课堂观摩,并作现场点评。对我们的学本课堂研究方向、

  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现场观课议课活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教师

  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呈现出的教研意识和研究氛围。

  我校作为学校联盟的发起学校,十分清楚教研共同体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

  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携手协同发展。5月25日、6

  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在育才小学、发城二小、盘石小学进行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的三校“学

  本”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赛课活动,交流各校“学本”课堂研究成果,激发教师对

  “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在课堂上“动”起来,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会思考、能说、会说、学得深刻的目标。

  尽管是小范围的展示,但每个学校都对参赛教师的课堂组织磨课活动,实践证明,教研室的

  专家见证,也都奉献了一节精品课。正如骆老师说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烟台市级优质课的水平。

  会后,授课教师,都根据本学校老师的观课议课撰写了教学反思;参会教师都写了活动体会。主

  题教研活动是阶段性的,但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老师们的收获与激励是长久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

  中的磨练是终生受益的.

  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将凝心聚力,

  强化管理,为推动主题教研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