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20篇

时间:2022-12-16 12: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20篇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谈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解决建议  摘要:随着近几年PPP模式在我国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被广泛应用并迅猛发展,PPP模式不仅有效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20篇,供大家参考。

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20篇

篇一: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谈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解决建议

  摘要:随着近几年PPP模式在我国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被广泛应用并迅猛发展,PPP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而且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PPP项目遇到了较大问题,本文对PPP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浅显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管理;解决建议

  引言: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PPP项目加强整改、监管的政策文件规范下,结合我市PPP项目清理及存量推进的现状,就PPP项目运行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风险情况

  (一)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不足。由于大部分PPP项目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后就同步开展PPP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及物有所值论证的评审工作,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基本上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作为基础数据测算,导致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计算不准确,造成投资估算数与实际投资不符,使得项目在后期推进过程中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分歧较大,工作较为被动,实际投资往往远超于前期估算的投资数。

  (二)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部分PPP实施方案编制质量较差,主要是方案内容不全,风险分析和分配不合理,项目市场调研不足,项目的技术指标和绩效产出参数不明确,比较常见的就是容易混淆不同现金流量表,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从财务角度分析,不同的现金流量表可能测算的结果不同,在测算政府补贴时,社会资本方可能会使用有利于自己的现金流量表进行概念偷换,以此获得政府更多的补贴,该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

  (三)前期数据失真,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当PPP项目在确定意向社会资本方时,政府出于减少前期工作经费支出节约成本的考虑,会让社会资本方在可研阶段甚至是更前期的阶段就提前介入项目,社会资本方自行聘请咨询机构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这样会导致项目完全按照社会资本方意愿推进,社会资本方会以优化设计、利于施工等理由提高概算,导致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批复的投资估算,与上述(一)情形一致,直接结果是投资不可控,大大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无形中也给社会资本方提供了谋取PPP项目暴利的契机。

  (四)建设、运营分别考核,无法体现绩效付费。现行PPP项目政府付费分为可用性付费和运维绩效付费。可用性付费,是政府支付给社会资本方的项目全部建设成本(扣除政府建设期出资)、合理利润和财务费用;运营绩效付费,是政府根据项目运营绩效考核,支付给社会资本方的运营费用及基本利润。此模式下,社会资本方一般都“重建设轻运营”,仅可用性付费就能赚取足够的施工利润,因此,社会资本方在建设期结束后会逐渐退出,造成项目运营无法正常进行。

  (五)PPP项目包边界不清,增加政府付费成本。在复杂的PPP项目包中,可能会包括道路交通配套、给排水配套、电力电路配套、环卫设施配套、旅游设施等若干个经营性、准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子项目,在政府补贴测算时,未将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子项目全部纳入一个现金流量表,直接导致经营性项目收益未能弥补到可行性缺口补贴中,政府不但未能从经营性子项目中获益,还为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子项目支付了大量财政补贴,增加了政府付费成本。

  (六)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建设的各项准备不足。部分社会资本方急于获得项目,但项目采购完成后各项准备工作不足,一是前期工作从资金和技术上协助力度不够;二是对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报建手续不熟悉,推进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三是对接、沟通工作不够紧密,导致项目采购完成后还存在未达成共识的争议性问题,影响项目签约落地;四是项目公司成立后资本金未能及时到位,融资准备不足。

  (七)征地拆迁和管线迁移影响实施进度。长期以来,征拆问题一直是项目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我市先前一般规定PPP项目征拆的费用由项目公司支付,在

  项目公司成立之前,由于历史、制度等原因,我市管网基础数据差,造成道路开挖后管线变更频发,加上前期拆迁经费不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征拆工作开展。

  1.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重要性。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主要考察政府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支撑PPP项目实施,如财力不济,会产生政府违约风险,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建议增加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对PPP项目的一票否决权作用。

  (二)调整机制,充分利用市属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落实政府方主体责任,强化政府方对项目的监管。政府出资方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即从项目立项至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阶段)的组织、管理,征地拆迁和管线迁移的管理和外部协调工作,对项目融资及项目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进监管等相关管理工作。

  政府出资方的服务管理费用可通过与社会资本方签订服务协议和实施机构的建设单位管理费让渡方式,合理取得归属于社会资本方的部分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和归属于实施机构的建设单位管理费。

  (三)强化合同履行,完善退出机制。建议实施单位按合同约定严格考核社会资本在成立项目公司、资本金到位、融资行为及项目进度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严格处罚和执行退出机制。对于合同约定不明确、不易执行等问题,要及时梳理总结,在今后的实施方案和合同签订中加以完善;逐步将项目考核结果与诚信体系挂钩,对于多次提醒仍违规的社会资本,由实施单位提出后列入黑名单。

  (四)设立资金池,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中分设前期经费资金池,资金池由市财政局筹集和管理,用于支付项目磋商落地前的项目前期费用,待项目磋商落地后,由项目公司承接前期工作成果并将已付费用返回资金池,循环使用。

  (五)加强规范PPP项目相关费用的使用。一是调整PPP项目施工监理和跟踪审计费用资金来源,为理顺施工监理和跟踪审计工作从属关系,更加严谨地做

  好施工监理和跟踪审计工作,施工监理和审计费用应由政府方支付;二是对于PPP项目在项目合作期内争取的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可作为财政专项补助由实施机构拨付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应严格按资金用途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并专账核算,同时冲抵项目直接投资或应由政府方承担的可用性付费及运营服务费。

  (六)完善形成PPP分类标准化合同。建议根据实施情况对已落地PPP项目的合同进行分类梳理总结,查漏补缺。其中,一是在进行政府付费测算时应强调项目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关联性绩效考核,并在PPP项目合同中增加“当运营考核严重不达标、或项目建设质量影响运营时,扣除运营绩效付费和可用性付费”的条款,少补建设多补运营,避免建设期政府大量出资,以此约束社会资本方认真运营项目;二是特别明确政府付费的财务测算,规避政府付费陷阱,节约财政支出,使得PPP项目对政府平滑财政压力的效果最大化;三是固化实施效果良好的合同措施,形成范本并加以推广应用,提升项目监管水平。

  结束语:综上,主要风险的把控直接影响着PPP项目的推进、运营,要提高PPP项目的落地质量及后期运营维护效益,首先应从实施方案(包括财政能力承受论证和物有所值评价)对项目的功能定位、PPP模式可行性进行严格把控;其次,在进行PPP项目招标采购前,加强PPP项目合同边界条件设计和条款内容把控;最后要对社会资本方资质、建设管理能力等进行核实,务必匹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相信在国家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PPP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并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晶/郭永梅.浅谈PPP项目开发、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建议[J].2020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149-151.

  [2]徐婉莹/谢柳芳.基于全程视角的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应对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8(05):32-37.

  [3]赵超霖.PPP物有所值评价并不神秘应回归可行性研究框架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4月/20日/第B05版:投融资与项目周刊

  5

  

  

篇二: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项目阶段风险来源主要风险因素银行风险类型准备阶段招标阶段银行内部忽视贷前管理的风险缺乏相关经操作风险融资阶段项目项目合规性风险对项目重要指标评价及预测不充分的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借款主体还款能力不足风险担保物流于形式风险可编辑债权虚置风险法人实体不明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私人投资者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信用风险银行内部贷款决策失误风险战略风险贷款负责人经营不足风险管理不当风险审批条件不落实操作风险全面协议签订不当法律风险建设阶段项目市场因素造成成本超支市场风险建设周期长贷款回收缓慢流动性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技术劳资纠纷等引起的成本超技术落后引发完工风险资金用途风险不可抗力造成工程停建信用风险项目公司政府部门政策变动风险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协议不能执行或有变动法律风险可编辑银行内部贷后疏于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造成难于管理操作风险运营维护阶段项目产品价格调整市场风险项目低收益贷款回收缓慢流动性风险三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专门ppp项目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手段

  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

  一、PPP项目银行贷款特点1、PPP项目一般融资组织结构为PPP项目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包括国际银团、商业银行、出口信贷机构、投资信托机构和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中商业银行目前仍是最基本的债务资金提供方。另外,由于PPP项目资金规模庞大,一般需要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组成的国际银团对项目提供贷款,称为辛迪加银团贷款(Syndicate)。PPP项目银行贷款主要涉及如下内容: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该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政府向借贷机构作出承诺,将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这个协议使项目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应的,私营企业也承担一定的贷款担保责任。在经营期限内,项目管理公司以向享受公共产品服务的使用者收费的方式回收资金,偿付贷款本息。2、PPP项目银行贷款特点①PPP项目建设期长,且投资回收期长,对银行资金占用时间长,资产流动性差。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0年以上,有的达30年甚至更长。②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且回报率较低。有些项目自身收益并不十分理想,甚至无回报或项目本身没有还款能力,还本付息资金需协调解决。如污水处理项目等。

  ③风险因素多,预测难度大。在项目建设经营期较长的情况下,来自项目投资者信用、项目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增加,而同时准确预测市场前景难度加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一定的考验。

  ④通常受政府担保,但政策性影响大。PPP项目大多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并享有优惠政策。在项目还款和担保等问题上政府与银行间往往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一般较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贷款质量。但同时该类贷款受政府政策影响大,该类风险较为突出。

  二、商业银行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1、PPP项目寿命周期的界定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时间为自变量,可以是离散的,即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也可以是连续的,即从理论上讲,其风险管理的各要素均是时间的函数。这种思想体现了商业银行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动态性和持续性。PPP融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准备阶段、招标阶段、融资阶段、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项目移交共六个阶段。2、PPP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基于以上分析,PPP项目风险来源主要有项目公司及项目本身两个方面。项目公司是政府与私营企业通过特许协议所成立的,对项目公司的评估就是对政府和私营企业的评估,因此,银行在PPP项目各个阶段都要从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及项目本身这三个角度去识别风险因素,以弄清风险来源,有针对性进行风险管理。另外,PPP项目的

  复杂性要求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方法都要适应PPP项目的要求,因此,在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中都需要考虑银行内部风险。下面分阶段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将其归类到银行更为熟悉的八大风险中,以便于银行对其进行专业性的管理。

  ①准备阶段和招标阶段由于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项目准备阶段政府和私营企业通常会对融资来源有初步的构想,对银行的选择也较其他项目有所提前,因此,银行尽早接触PPP项目的前期工作是可行的。在这期间,银行主要是对项目及其投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作出初步的评估,为银行的贷前风险管理打下基础,更有效地减少日后的风险损失。而这期间银行主要识别的风险是来自内部的操作风险,即银行管理不完善导致的对贷前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贷前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所引起的操作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影响银行对是否放贷作出正确的决策,该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即成本的增加。②融资阶段融资阶段是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目标即完成银行与政府、银行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各项协议。这是银行对项目及其投资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详细分析的过程,也是银行识别该项贷款各类风险并通过协议进行合理规避的重要过程。银行在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表现在所签订协议当中,若在此阶段风险管理出现漏洞,那么对银行效益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预料的。从项目角度来看,银行在融资阶段面临着由于对项目重要指标难

  以预测和对项目合规性评价不当而导致日后难以收回贷款的风险;在项目公司角度,由于特许经营公司有着特殊的组织形式,放贷银行面临着法人实体不明、担保物流于形式、债权虚置等风险;另外,银行还面临着私人投资者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PPP项目建设营运周期长,对各种因素的识别受时间的影响大,如若在融资阶段评价失误,没能通过协议规避风险,将对日后埋下风险隐患。

  另外,在融资阶段银行签订融资协议时需要从银行发展战略角度考虑银行长期的发展情况,以规避贷款决策失误造成的战略风险。此阶段对银行主管经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管理不当将使银行面临操作风险。最后,对银行在签订贷款协议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尤其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银行,需要审慎解决协议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

  ③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从建设到运营维护是PPP项目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阶段,是成本大量投入到贷款逐步收回的阶段,是还款风险的主要发生期(阴影部分代表还贷风险的主要发生期),也是各种风险因素识别较难的阶段。因此,做好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建设阶段银行需识别影响成本投入的各种风险因素。从项目角度来看,包括项目周期长而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导致项目成本超支的如利率增加、通货膨胀等市场风险;项目公司角度主要考虑私营企业技术、劳资纠纷等引起成本超支、技术落后引发工程延期、资金使用不当等引起的不能按时还款的信用风险;PPP项目受政策影响大因而银行需关注政府政策变动的风险;项目公司的公私双方投资者违反

  协议的法律风险。在运营维护阶段,银行主要识别影响贷款收回的各种风险因素,

  在项目角度,各种市场因素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因而银行需谨慎做好该阶段的市场风险管理。在项目公司角度,银行主要面临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变动等信用风险及违约风险,以及项目公司的公私双方投资者违反协议的法律风险。

  同样,银行在这两个阶段面临着贷后管理不当、信息不完善造成管理疏忽等引发的操作风险。

  ④移交阶段通常PPP项目在移交之前银行已经收回贷款,但是直到此时银行仍然不能忽视项目公司投资者某一方违背贷款协议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在收回款项后应对贷款整体情况作后评估,以为其他的项目提供借鉴,这样银行同样面临着内部忠实度不够的操作风险。

  表1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

  项目阶段

  风险来源

  主要风险因素

  银行风险类型准备阶段招标阶段银行内部忽视贷前管理的风险缺乏相关经验操作风险融资阶段项目项目合规性风险对项目重要指标评价及预测不充分的风险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借款主体还款能力不足风险担保物流于形式风险债权虚置风险法人实体不明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私人投资者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信用风险银行内部贷款决策失误风险

  战略风险贷款负责人经营不足风险管理不当风险审批条件不落实操作风险全面协议签订不当法律风险建设阶段项目市场因素造成成本超支

  市场风险建设周期长,贷款回收缓慢流动性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技术、劳资纠纷等引起的成本超支技术落后引发完工风险资金用途风险不可抗力造成工程停建信用风险项目公司(政府部门)政策变动风险

  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协议不能执行或有变动法律风险银行内部贷后疏于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造成难于管理操作风险运营维护阶段项目产品价格调整

  市场风险

  项目低收益,贷款回收缓慢

  流动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专门PPP项目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手段。体现在PPP项目中,良好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设置专门针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机构。这在国家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广泛应用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该机构的专业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培养专门的PPP项目风险管理人员。PPP项目贷款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适应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兴融资模式,银行应当培养一批具备项目融资相关知识的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使其了解PPP项目的特性及其特有的风险因素,以提高银行对PPP项目贷款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是建立专门适应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针对PPP项目特性,贷款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如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银行需要从PPP

  项目的特殊组织模式角度考虑,建立一系列针对政府、私营企业和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充分了解特许经营协议的内容,分析其中的风险漏洞;为PPP项目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模型,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风险、评估难以量化的风险;在PPP项目的全过程中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等。

  2、建立全寿命周期的动态化管理理念PPP项目从立项到完工、运营、移交,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各个阶段相辅相成,这样,上一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防范将直接对下个阶段产生影响。并且在各个阶段各个风险因素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银行需建立针对项目全寿命的动态化管理理念,即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时间变化的因素,综合考虑各个风险因素,采取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将各个风险管理单元统一起来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统筹全局看风险。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并随项目发展而呈现不断向前滚动的趋势,使得风险管理覆盖项目周期各个时间段,并充分考虑前后风险因素的关联。

  图4动态化风险管理流程

  3、重视贷前管理PPP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银行应及早介入,全面掌握投资规模、工程投标、资金预算等情况。尽管这样银行将面临项目未能实施的风险,但相对于后期融资阶段相比,银行只需投入很少的成本,只要项目能够实施,将大大降低融资阶段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该笔贷款的全局考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完善对PPP项目贷款协议的管理贷款协议是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完善对贷款协议的管理将在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基础上尽可能地达到银行规避各类风险的目的。风险管理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贷款协议的管理:①首先是设置逻辑严密、有效的担保体系PPP项目贷款风险化解的核心环节,是由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以及其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向贷款人提供特定的担保。贷款人防范风险往往是通过一系列严密有效的担保来实现的。通常应该包括项目完工担保、产品购买担保及必要的物权担保。另外针对特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还可以要求政府对贷款人的利益作出承诺和担保。②其次是在贷款协议中确定风险承担限度贷款人应当认真审读项目发起人和政府所订立的特许经营协议,充分了解特许协议中如项目特性、特许权经营的期限、政府承诺保障PPP项目权益的有关条款等。为使贷款人的收贷风险减少,贷款人须明确规定支付贷款前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和明确各项风险的承担限

  度。5、充分利用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提升风险管理的竞争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建立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PPP项目这种周期长、风险因素较多的项目贷款来说,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其效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随时更新风险信息并及时作出分析和判断,以适应在PPP项目建设运营的漫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减小可能信息不对称对银行带来的影响。

  

  

篇三: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如表21表21项目风险分担方案风险因素分组风险因素双方共担政府项目公司政府出资代表社会资本设计政府部门要求改变项目功能性要求合同实施时项目公司提出一个比较经济的施工或运营方案融资在投标截止日到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期间贷款利率提高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贷款利率提高初级债务再融资产生的利润融资未及时到位建设在特许经营权合同谈判期间司被要求增加投资致使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运营运营费用超支由于恐怖袭击而关闭政府部门人员的过失导致迟延支付补贴移交移交的资产不达标特许经营期满后本项目仍可以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满足即时的新要求政治和政府政策资产征用法律一个特殊的法律出台要求改变设计指标进而导致设计发生改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追索自然可抗力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如风险应对措施如表22表22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设计风险建设风险加强建设期监管资金工期质量安全强制保险方案建立履约保函体系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完善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收费的调价机制明确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产出说明完善保险与保函临时接管移交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建立法律政策变更的解决机制科学规划与配套建设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增加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做好资格审查工作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制定应急处置现条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明确临时接管和提前终止的条件强制保险方案

  PPP项目风险与应对

  一、风险分配原则

  按照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

  原则,工程建设、运营维护风险由中标的投资人承担,融资风险由本项目的

  投资人承担,法律、政策风险由市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各方共同承

  担。二、风险分担方案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较多,涉及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设施建设和安置房建设等内容,且投资额大,实施周期长,涉及的利益

  相关者较多,社会影响面较大,全面识别和妥善处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

  种风险是实现项目落地、维护公共利益的得要保障。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

  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如表2-1:

  表2-1项目风险分担方案

  风险因素分组

  风险因素

  双方共担

  设计

  政府部门要求改变项目功能性要求合同实施时,项目公司提出一个比较经济的施工或运营方案,致使项目功能性要求改变

  设计缺陷

  政府√

  项目公司政府出资

  社会资本人代表

  √

  √

  √

  融资

  在投标截止日到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期间,贷款利率提高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贷款利率提高

  通货膨胀率比预期的高

  √

  √

  √

  √

  √

  √

  初级债务再融资产生的利润

  √

  融资未及时到位

  政府方要求赶工期而导致的项目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在特许经营权合同谈判期间,项目公司被要求增加投资,致使进度延误,成本超支

  建设费用超支

  √

  √

  √

  √

  √

  √

  建设

  建设质量不合格过多的合同变更

  √

  √

  √

  √

  分包商/供应商的违约

  √

  √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发现文物

  √

  完工时间延后

  √

  √

  运营费用超支

  √

  √

  运营收入低于预期

  √

  √

  低运营生产能力

  √

  √

  运营

  维护费用高于预期维护要比预期频繁

  √

  √

  √

  √

  由于恐怖袭击而关闭

  √

  政府部门人员的过失,导致迟延√

  支付补贴

  移交的资产不达标

  √

  √

  移交

  特许经营期满后,本项目仍可以

  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满足即时

  √

  的新要求了

  政治和

  资产征用

  √

  政府政策政府决定过程的低效率

  √

  很强的政治反对/不友好

  √

  法律

  一个特殊的法律出台,要求改变设计指标,进而导致设计发生改变

  税收政策的变化

  √

  √

  √

  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

  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追索

  不可抗力

  √

  地质条件

  √

  自然

  气候

  √

  环境

  √

  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如风险应对措施如表2-2。

  表2-2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加强建设期监管(资金、工期、质量、安全)

  设计风险、建设风险强制保险方案

  建立履约保函体系

  完善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

  融资风险、运营风险

  建立绩效考核收费的调价机制明确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产出说明

  完善保险与保函、临时接管、移交

  法律风险、政策风险

  建立法律政策变更的解决机制科学规划与配套建设、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

  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增加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明确临时接管和提前终止的条件强制保险方案

  

  

篇四: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合作关系是指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友好协商在成本最少风险最小的基础上为了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扶持履行监督责任社会资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创新机制各参与方各司其职遵循契约精神将项目整体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社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夏传信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PPP模式在城镇化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准确的风险分析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PPP模式运作中存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应通过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参与方权益;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协作配合新格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各参与方利益等对策防范和化解PPP风险。关键词:PPP模式;融资模式;风险分析;公私合作;城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53-06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部门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负担不断加重,金融供给不足成为抑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PPP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新型融资模式应运而生。PPP不仅仅是简单的融资模式,它是指政府借助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管理、创新机制等优势,合作完成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而完成政府部门职能,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资本的获利机会。目前,政府部门积极推广PPP模式的应用,《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均提出,未来要建立起政府、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推广PPP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争取实现各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化,准确的风险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深入研究PPP模式运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PPP模式运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PPP模式的探索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与此同时,国内PPP模式应用起步较晚,理论层面研究较为浅薄,政府和社会资本缺乏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析经验。因此,深入分析PPP模式面临的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对保障PPP项目的成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利益最大化意义重大。一、PPP模式的类型、功能与特征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起源于土耳其,发展完善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英美政府为解决资金不足危机,主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供给;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为解决债务危机、推动经济发展,1984年,土耳其提出BOT(建设—运营—转让)概念,并应用到阿科伊核电厂项目当中,随后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将引入私人部门作为核心内容,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PFI(私人融资计划)模式,随后PPP模式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逐渐得到推广。目前,PPP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并逐步得到完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将PPP模式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2000年后,PPP模式得到认可并逐渐得到开展;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抑制了PPP模式在国内的推广;2014年,国家新城镇建设规划的出台,使得PPP模式重新得到推广和发展。随后,政府相关部门从定义、理念、操作等层面对PPP模式进行完善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应用。(一)PPP模式的类型在国内,PPP模式被定义为一种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长期合作关系。狭义上,PPP模式指在利益共享原则下,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构成特殊机构,共同实施基础设施构建,期满后移交公共部门;广义上,PPP模式包含所有因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而在两部门之间建立的合作模式,包括特许经营权类、外包类以及私有化。外包类PPP项目指由政府部门投资,整个项目的所有权归属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负责整个项目建设、运营阶段的一项或几项职责。在此类PPP项目中,社会资本只是受政府委托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得相应回报,积极性相对较低,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特许经营权类PPP项目是指公共部门给予社会资本特定的权利,允许其参与项目投资,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共同享受项目收益、分担项目风险。在此类项目中,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较高,根据合同约定,负责整个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在后期将整个项目的所有权转移给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补偿或收取一定的经营费用。这类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一平衡关系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公平公正地对项目实施管理,充分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保障各方利益,提高项目运行效率。私有化类PPP项目要求私人部门全权负责项目的投资,并通过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实现投资回报。在此类项目中,社会资本具有项目的所有权,政府部门仅负责监督,这使得社会资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也较大。PPP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服务协议(ServiceContract)、运营和维护协议(O&M)、设计—建设(DB)、设计—建设—维护(DBMM)、租赁—开发—经营(LDO)、租赁—经营维护(LOM)、租赁—更新—经营—转让(LUOT)、建设—转让—运营(BTO)、建设—运营—转让(BOT)、购买—更新—经营—转让(PUOT)、建设—运营—拥有—转让(BOOT)、设计—建设—融资—维护(DBFM)、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维护(DBFOM)、购买—建设—运营(BBO)、建设—拥有—经营(BOO)、购买—更新—永久经营(PUO)、建设—拥有—永久经营(BOO永久)等。(二)PPP模式的功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模式不仅具备融资功能,还可以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创新机制以及新型的技术。第一,融资功能。PPP模式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是融资功能,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而获得一定的投资收入,实现政府的社会效益与社会资本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第二,PPP模式具有专业化的管理程序,兼具设计计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需要不同专业公司专业化分工合作完成。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PPP的可行性是由专业机构通过物有所值评价、风险评估报告、绩效监测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等研究报告来确定;其次,PPP项目的实施是有专业机构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对项目的建设成本、实施进度运营效果等进行控制;最后,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价格实施有效监管是公共部门的工作重点。第三,完善创新机制。PPP模式在运营过程中,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实现其从经营城市向运营城市、从依靠土地财政向依靠主要税种等的转变;引入社会资本,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政府计划经济向社会资本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种机制的创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缓解了基础资本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增长。第四,提供新技术。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建设模式,在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新技术。可见,PPP模式在解决政府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促使社会资本开发新的技术,制定新的管理方法,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实现了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双赢的局面。(三)PPP模式的特征PPP模式具有全程合作、利益调节、风险共担的特征。在这些特征中,合作关系是最主要的特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在合作关系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特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友好协商,在成本最少、风险最小的基础上,为了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扶持、履行监督责任,社会资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创新机制,各参与方各司其职,遵循契约精神,将项目整体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社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PPP模式中,各参与方建立的合作关系是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建立的,与此同时,由于PPP项目是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存在公益性,若社会资本在项目中获得高额利润,必然会使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若私人部门获得收益低于一般水平,则无法维持自身经营。因此,公共部门要对私人部门的获利情况进行调节,对私人部门的高额收益进行控制,对较低收益进行补偿,进而保证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行。PPP模式的合作特征决定了各参与方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特征。为使PPP项目实现风险最小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应当在考虑风险性质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前提下,找出应对风险的最佳策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利用各方的特有优势,将风险分配给有相对风险承受优势的承担者,降低PPP项目的整体风险,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二、我国PPP模式运作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PPP模式运作中的风险特征分析风险指特定条件下,实际和预期结果间的差别,即损失的不确定性。PPP模式运作风险是指PPP项目在设计计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进而导致项目受到损失。PPP项目风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预测,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潜在的风险,对于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危害性、潜在性、相对性以及可测性等特征,PPP项目因资金具有投入量大、周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其风险具备了复杂性、偶然性、阶段性以及渐进性等特点。1.PPP项目风险具有复杂性。由于PPP项目参与方多、结构复杂,各风险因素对参与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各个参与方衡量风险的标准不同,同一风险在项目不同时期作用效果不同,导致PPP项目的风险具有复杂性。2.PPP项目风险的偶然性特征是指风险的不可预测。由于PPP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项目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项目风险处理方法的可借鉴程度不高,每个PPP项目都有其独特性,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再加上参与者众多,造成了PPP项目风险的偶然性。3.PPP项目的阶段性特征即指项目在不同阶段中面临不同的风险,有些风险伴随着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但每阶段风险发生的程度不同,例如法律风险;有些风险只出现在项目运行的特定阶段,例如运营风险。4.PPP项目风险的渐进性是指PPP项目风险的大小和影响会随项目的实施过程、内外条件的变化而慢慢凸显,由于PPP项目具有社会效应,因此公共部门会对项目的社会效应进行监管、调控,这必然会给私人部门的经济效应带来影响,进而对项目产生影响。(二)我国PPP模式运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我国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风险隐患比较严重,成为影响PPP模式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1.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公共部门对PPP模式制定的各种政策对项目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地方公共部门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往往会作出不切实际的担保,引发信用风险。公共部门在进行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经验,导致前期准备不充分、决策能力不足以及审批过程繁琐等问题,引发决策和审批风险。由于PPP项目具有公益效应,公共部门会对其加以干预,过度的干预会给整个项目带来较大风险,进而引发过度干预风险。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对公众利益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损失,会引发公众反对风险。2.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法律风险。PPP模式下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变更、税收调整等。PPP模式在国内起步较晚,该模式下项目的建设运营在制度上还存在缺陷、配套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很可能引发某一参与方偷钻法律空子,造成合同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效;现行的相关项目建设法律仅针对普遍意义上的项目建设,对于PPP模式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各参与方之间的矛盾问题未作出具体规定,造成PPP项目实施应用过程中引发股权转让和特许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PPP项目相关法律变更,包括税收、环境、补贴等方面法律的变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PPP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项目的运营。项目各参与方责任、权利、义务分配不合理,会导致PPP项目在运营时没有相关协议遵循,从而引发合同风险。国内现有PPP相关法律政策对社会资本参与方的限制较多,对标书的形式、具体的项目运作要求缺乏灵活性,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合作方式,现有政策不能充分发挥PPP模式的灵活优势。3.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经济风险。PPP模式运作过程中,利率、汇率变化以及通胀膨胀等情况的发生会引发经济风险。在PPP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利率的变动会给项目的运行带来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等风险;在以外汇计价的运营项目中,汇率变动、外汇兑换困难也会给项目运营带来风险。项目运营过程中,由于物价水平的总体上升,使得项目原材料价格上升、员工工资上涨,导致项目建设、运用成本上升,会引发通货膨胀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在投入经营阶段获得的资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和债务,可能会造成债权人利用法律手段逼迫项目公司破产,给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风险。4.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融资风险。PPP项目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充足的运行资金,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运行的项目,在资金融通时面临一些特殊风险。首先,目前PPP模式的发展情况显示,PPP项目的运作机构是由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联合出资成立的项目公司(SPV)担任,由于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政府和社会资本资金流不足时,社会资本作为主要出资方,理所当然地成为资金融通方,而基础项目载体融资的项目公司没有存量资产,在抵押上缺乏优势。作为临时成立的SPV,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不会提供全额担保,一旦项目失败,给金融机构的融资追索造成风险。其次,一些PPP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而项目公司融资周期较短,这样会使PPP项目面临二次融资的风险。5.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运营风险。PPP模式下的运营风险即项目进入运营阶段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指同质项目间竞争、供给不足、需求不足、费用调整、支付风险、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以及产品损耗等风险。由于已投资建设的PPP项目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可能引发其他公共部门投资者新建类似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将会大大分流规划不合理项目的需求,导致该项目资金无法顺利回收。公共基础设施在建设初期,可能面临很大需求,但在项目建成后,或在项目运营期间,由于同类项目的竞争、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人们对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降低,进而给项目的运营带来风险;同时,由于已建设成功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市场需求增加等原因,导致项目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给项目运营带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运营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正常运营的风险。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价格定位不合理、项目费用无法按时收回、产品损耗、产品运营不合理等原因,也会给项目的运营带来风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我国PPP模式风险应对中存在的缺陷(一)市场规则不完善,参与方职能不明确在PPP模式中,合作方虽规定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但由于缺乏第三方责任机构的监督、市场规则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参与方职能不明确,制约了PPP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当PPP项目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不按约定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导致项目失败。其次,政府部门仅将PPP模式当作一种融资方式,在需要时积极鼓励并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最终造成自身的失信行为。最后,各参与方的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政府部门在PPP项目的投资运营中仍处于强势地位,政府部门的违约行为会给项目造成直接损害。(二)法律层级不高,政策衔接不畅PPP项目大多涉及公众利益,法律制度的缺失、法律层级不高等问题不仅增加私人部门的运作难度,而且容易引起民意反弹。首先,国内目前关于PPP的法律文件大多是部门、地方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此类法律规章层级较低,缺乏全局性考量,地方差异性较大。其次,现有法律法规的制定多由政策推动,而政策的变动复杂且和法律规章的衔接程度较差。最后,法律规章的制定缺乏有效的监督,效力较低,导致社会资本承担额外的风险。(三)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PPP项目持续周期较长,各参与方责任不同、风险分担能力不同,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不合理的利润分配给项目参与方造成较大损失,公共部门承担过多的风险会使PPP项目徒有其表,社会资本承担不合理的风险,则无法获得合理回报,抑制项目的持续运营。其次,目前国内监管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因此对风险分配、运营监管等方面缺乏统一管理。(四)融资渠道不足,运营模式单一目前国内PPP项目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且多为抵押、担保贷款,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融资方式有待开发。2014年11月,国务院就“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等作了批示,为推动融资方式改革打下了基础,但新的融资机制仍有待开发。国内PPP项目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于公共服务等领域涉及较少,运营模式单一;当前国内PPP项目运营期限普遍较短,违背了政府解决融资问题的初衷,不利于PPP模式的发展。四、防范和化解PPP模式风险的政策措施(一)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参与方权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诚实守信是PPP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推进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参与方利益。首先,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应该建立诚实守信、平等互助、互利互惠的契约关系,禁止政府部门利用特有的权利和地位将风险随意转嫁给社会资本;同时,社会资本也不能借助自身获取市场信息的优势来隐瞒政府部门签订不平等契约。其次,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对私人部门的承诺,认真履行合同约定,因违约侵犯其他参与方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同时,制定详细的约定,降低公共部门“随意签约,肆意毁约”的发生概率。最后,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契约制度,明确公、私部门的责权利分工,建立相应的惩戒措施,并形成规范性的书面文件,便于各部门之间进行监督。(二)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协作配合新格局要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协作配合的新格局,需建立健全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效合同得到有效执行。首先,从精神方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增加自我认同感,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针对PPP项目中规划、招标、采购、运营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监管,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促进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强投资者资金来源的信贷审核,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贷风险。最后,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需要充分协商,就利益分配问题达成共识,提出各参与方均认可的利益分配方案,并签订完整的协议来规范各参与方的行为,以此规避合作过程中因各参与方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风险。(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从PPP各方的出发点来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均希望顺利完成PPP项目,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因此,根据PPP项目实施进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参与方实施有效的法律约束,消除各参与方对PPP项目的顾虑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强PPP模式下项目实施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从PPP项目的应用范围、操作流层、风险分担、责权关系等方面完善法律体系构建。同时,PP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应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不同部门应出台更具体的PPP操作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其次,通过对公、私部门权利和义务的合理界定来缓解甚至消除外部法律环境变更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情况,事先作出明确规定。最后,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法律变更对项目的建设、运营产生损害时,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应相互协商,对已经发生的收益损失和成本变动,确定补救办法,及时讨论并确定更适合法律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四)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各参与方利益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未知因素,项目风险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担,是PPP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合理的风险分担应遵循“承担风险与获得的收益相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配、承担的风险要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各参与方的风险承担程度要有一定上限”原则。其次,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对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此类风险应分配给公共部门参与者承担。融资风险、经济风险、运营风险与社会资本的经营活动相关,此类风险应分配给私人部门参与者承担。此外,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风险,应由双方协商、共同承担。最后,在PPP项目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管,签订合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收益分配规则,合理均衡各参与方的利益。项目运行时,对社会资本的利益进行调节,确保项目在代表社会效益的同时,使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五)鼓励联合投资,创新融资方式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保障其经济效益,需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打破现有的信贷政策限制,加大新的资金供给,完善经营回报。首先,积极鼓励联合体参与投资、运营和建设,使各公司共同分担融资风险,同时,探索尝试各类联合体模式,解决SPV运营能力的不足的问题,如担保+PPP、基建+产业+金融、基金+基建等模式。其次,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创新融资方式,多开发一些适合PPP模式的融资产品,与银行共同构成为PPP项目服务的金融机构。最后,在PPP项目运行中,为提高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公共部门应为私人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在私人部门申请银行体系贷款时,公共部门可为其提供担保,增加其信誉度;在税收、利息方面,公共部门应为私人部门提供一些优惠政策等。同时,私人机构作为融资主体,应该提升自身对融资风险的认识,选择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融资模式,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应对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六)完善运营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国内PPP项目运营尚不成熟,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技术以及支撑服务机构等,进而提升PPP项目的管理能力。首先,提供必要的支撑服务,减少项目运营过程中可避免的风险,提升整体收益。其次,提供事前的法律咨询服务,减少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违规概率。最后,提供技术咨询,可以减少因技术问题造成的减缓项目进度问题,从而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七)加强理念创新,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PPP模式的推广是为了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只要在控制成本、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引入创新机制,为私人部门的参与提供更大的空间,调动其积极性,使各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和优势,保障PPP项目的顺利推进。首先,对于特许经营期较长的项目,引入仲裁机制,负责重新审核PPP的财务条件以及相关成本,帮助合作各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保证合约的有效执行。其次,给予私人部门更大的灵活性,提高其积极性。最后,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鼓励每个项目参与方根据项目特点,创新性地采用PPP新模式,如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八)加强PPP专业人才建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专业的人才,PPP项目也不例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项目研究方面做到战略引领,在运营管理方面实现人才保证。首先企业要通过内部培养、外聘专家等方式建立独有的“PPP智库”,成立一支具有项目识别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以及风险识别能力的研究团队,全面、及时地了解政府部门制定的PPP政策并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其次,PPP项目涵盖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资金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因此,企业需打造一支专业化的PPP项目管理团队,统筹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参考文献:[1]杨俊龙.PPP模式的效应、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7(3):40-46.[2]史丁莎.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背景下我国PPP项目利用外资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3):48-55.[3]李凯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研究[J].求索,2016(1):109-113.[4]王树文.“一带一路”PPP模式中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6(5):68-75.[5]龚鹏程,臧公庆.PPP模式的交易结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J].经济体制改革,2016(3):144-151.[6]黄艳敏,宋琦,张岩贵.公共财政支出变动的机会再分配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5(8):85-94.[7]贾康,孙洁.公私合作伙伴机制: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64-71.[8]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模式的特征与职能[J].经济纵横,2009(8):7-10.[9]姚东旻,李军林.条件满足下的效率差异:PPP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J].改革,2015(2):34-42.[10]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1):78-89.[11]严晓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应用及审计重点探讨[J].审计研究,2014(5):45-51.[12]朱相平.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与政府的责任边界——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2(7):11-16.ResearchontheRisksandCountermeasuresofPPPModel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XiaChuanxin(SchoolofStatistics,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ewurbanization,theapplicationofPPPmodelintheconstructionofurbanizationismoreandmorewidespread,andaccurateriskanalysisisoneofthekeyfactorsofPPPproject'ssuccess.Thereexistspoliticalrisk,legalrisk,economicrisk,financingriskandoperationriskintheoperationofPPPmodeinChina,soweshouldenhancetheconstructionofcreditsystem,andsafeguardtherightsandinterestsofallparticipantsearnestly,improvetheconstructionoflong-termmechanism,formanewpatternofcooperationandcoordination,improv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provideasafeexternalenvironment,establishareasonablerisksharingmechanism,andprotecttheinterestsoftheparticipantstodefusethePPPrisk.Keywords:PPPpattern,financingmode,riskanalysis,public-privatepartnership,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篇五: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会岩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1年第11期

  【摘要】对于PPP项目来看,它是政府实现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则必须要实现对风险措施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风险;对策【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1.050

  对于PPP项目合作开展来看,在融资的方式选择上,如果只是依靠原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必然会给企业在发展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PPP项目融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看,如果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有所不足,或者产能已经达到市场的实际需求,但是盈利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想要单纯依靠这种方法来获得盈利,进而不考虑市场的总体需求量,必然就会导致在开展此项目合作时,由于融资工作出现偏差而出现风险的问题。因此,对于项目融资工作开展来看,必须要依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效选择。

  对于PPP项目来看,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经营中是否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对称。而且,在经营中,对于同一事件来看,不同的管理者其实在进行信息掌握时,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所差异,并且也会使管理者有不同的看法与结论。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管理者习惯用标准或以平均的方式来对事物进行判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好,投融资机会越来越多,投融资项目也越来越多,很多投资者希望能够以此来实现扩大自身的发展,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风险[1]。此外,随着PPP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当前阶段中想要单纯地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融资工作,其实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运行需求,所以外部融资方式在PPP项目当中,实现了迅速崛起。但是,对于这种模式来看,由于外部资金在获取时必须要搭配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这也使得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贷款的成功率几乎能够达到100%,但是私有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其成功率往往达不到50%。这就会导致部分私有企业在新开展的PPP项目在中标之后,其融资无法到位。项目融资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此,对于项目的融资而言,在其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则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在当前阶段中的融资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也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但是这时就会存在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其技术被收购的风险。同时,当前外资在行业的垄断行为上,其实也导致了很多小型企业只能够以被收购的下场进行市场运作。比如,以当前的小型公司运行来看,即使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国家性奖项,而且也能够实现满足基础运行需求,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固定资产抵押等条件无法满足融资工作的

  开展,这就导致这类型企业只能够以高价被收购为结局。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也导致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对于企业来看,在运营中,可以借用融资来实现满足自身的运行发展需求,但是这有一个关键性条件,就是必须要保证其诚信度较高,且有较为强大的管理队伍,还能够使用高新的生产技术,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生存力。如果是以股份制为主来进行融资,则可以通过选择回购投资者的股权,或者是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融资来实现各项工作的运行。对于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开展来看,由于现实环境的影响导致对直接投融资无法进行有效支持,即使当前国家给予了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支持,但是由于企业资金不多、品牌效应不高,且投融资条件不能够满足实际运行需求,就直接导致投融资的模式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其实建立了很多发展机制的基金会,也实现了由国家财政部门开展全新的投融资方式,并积极推行基金的发展。这种投资方法其实是从规划分配来实现对市场局面的转变,它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对于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来看,我国的资金分配一般是以财政和银行为主,这两种模式会为社会资金的基调做好调控。但是,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后,银行也开始了自由市场模式的改变,这时投融资机制也在不断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约束性条例,这就导致投融资模式始终以单一形式存在,进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其次,对于项目的融资模式而言,其风险投资也属于融资技术中的一种,而且它能够实现通过融资渠道的有效优化来实现满足加快企业的运行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工作开展中仍存有一定的漏洞,所以这也使得融资工作不能及时开展。毕竟,当前政府部门财政拨款进行风险投资,其实是针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重点支持,而进行对外风险投资以及对民间主体投资的内容较少。与此同时,对于政府所参加的风险投资主体能够对社会风险投资产生的影响因素来看,在政府资金不足时,就会对风险投资产生影响。并且,由于我国当前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层次有所不足,且不能够实现以规范化行为为主来对投资对象进行科学评价,这也导致风险投资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发挥的作用。此外,对于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来看,对于资本撤离工作的開展而言也有一定的漏洞。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项目的融资方式应用来看,由于金融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中对其存货融资与收账款融资的应用方式不多,这也直接导致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往往这种投融资方式是在非正式渠道上进行运作,这在短时间内虽然能够达到实现提高企业的运营需求,但是其应用方式风险较高,进而必须要通过必要措施的有效应用来实现帮助企业规避诈骗问题和非法集资问题。同时,由于我国投融资担保机制仍存在漏洞,想要实现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也必须要保证其信用担保机制存有较高的支持力。基于此,PPP项目的融资条件其实并不符合我国社会运行常态,融资方式也不适用于现行发展的实际需要。

  最后,对于项目融资风险因素来看,由于当前资本结构不合理,且内部管理水平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遭遇风险问题。首先,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在整个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而且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抵抗力较差,这也导致在进行融资工作开展时,无法实现满足自身的运行发展需求。其次,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了管理力度和必要经验,且核算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较低,同

  时财务报表又不能进行妥善完善,更没有实现将业绩体现进行优化,这就导致在进行内部运转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实现通过数据分析来满足对风险的有效抵抗。最后,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尤其是新兴企业,其自身的诚信度较低,且在进行贷款时,由于其抵押资产存有不足的情况,因此他们也无法受到第三方的担保保护,从而就加大了融资风险。

  2、PPP项目融资风险的解决对策

  2.1实现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

  想要实现通过项目融资来满足企业运行的发展实际需求,则必须要先保证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规范法人的治理结构。因此,这时就需要保证企业具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要拥有保护股东权利的内容。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必须要包括实现对所有股东进行平等对待,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侵害,则必须要通过补偿机制的应用来实现满足各项工作的运行。同时,对于项目应承认利益的相关者而言,必须要保證他们具有合法的权益,还要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提升企业的财富创造机会,并保证企业的良好信誉。对于项目应用来看,必须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业务相关的重大信息[2]。此外,公司法人在治理结构中,也要确保能够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指导与监督,这样才能实现使其对股东进行负责,进而才能保证其融资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2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实际作用

  想要保证在项目中,通过融资来满足企业运行的发展需求,并实现有效规避风险问题,则必须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毕竟,内部审计管理是其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法律法规中的要求。对此,这就必须要认清内部审计在控制工作开展中起到的实际作用。首先,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来看,它可以通过监督会计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将项目管理的漏洞进行有效筛查,这样就能在源头处进行问题处理,并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对于内部审计来看,它能够实现对项目的生产经营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并通过改善其管理内容来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内部审计也能够保证该项目能够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最后,对于内部审计来看,它能够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各部门的活动做出公平、客观的审计结论,以此就能保证其评价起到作用。因此,对于项目审计来看,必须要有效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还要实现确保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权力来执行其自身的工作。

  2.3全面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想要实现防范项目融资风险,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处理。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体系,并提升财务信息应用的准确性,以此才能通过以单项财务管理办法的改善,来满足企业运行的实际需求。同时,企业要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内部控制来实现满足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责任意识与工作动力,从而防

  范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融资工作开展做好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建立来看,也必须要通过全员意识的提升来满足各项工作的运行。因此,这也需要通过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之前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全员风险抵抗的意识。

  总结:

  对于PPP项目融资风险问题来看,想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就必须要保证企业在融资工作开展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要实现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才能减少融资成本不断扩大的问题,并通过融资渠道的有效拓宽来实现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从而降低风险问题的出现,推动项目的科学有效进行和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若初.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金融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159-160.

  [2]张诺.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8):219.

  

  

篇六: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谈高速公路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措

  施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地区之间的纽带,是工业、物流、旅游等板块的基础,为现代化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石。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并达到通车标准的高速公路约有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对于绝大多数省市,高速公路路网覆盖率已达到98.23%。由此可见,高质量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对地区发展、拉动城镇内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周期相对较长,政府投资资金压力大,为了减少资金压力,许多地方政府选择采用PPP模式建设高速公路。这种投融资模式虽然优势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高速公路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对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种类;风险防范措施

  一、高速公路PPP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可知,高速公路PPP项目大部分存在征拆受阻、业务流程审批不及时、总投资超概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可能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正常推进;或因项目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力、安全质量问题,导致社会投资人投资收益受到一定的影响;或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预期目标无法实现,都属于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高速公路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如何成功的运作PPP项目,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和风险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现列举几个常见的风险种类并予以分析。

  (一)政府方风险

  政府方风险是指政府不履行或以各种方式、借口间接不履行PPP合同(或特许经营协议)中规定的政府方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实施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危害。在高速公路项目实操中,主要体现在资本金出资不到位、履约能力差、征地拆迁工作滞后等问题。导致政府方风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政府的契约精神和契约意识不强,存在“地方特色”或“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二是政府实际财政承受能力差、负债率偏高,没有出资能力。

  政府方的信用和履约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为使高速公路PPP项目在特许经营期内能够成功实施,作为社会投资人,首先应当在财承能力强的地区筛选高速公路项目;其次,在运作和实施过程中,要与政府保持常态化对接,持续高端经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有超前意识,提前谋划、提前预判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两评一案”真实性风险

  “两评一案”的真实性风险是高速公路PPP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高速公路,单纯靠使用者付费收入基本无法覆盖投资,则需要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模式。而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承空间有限,为了项目能够顺利通过财承论证,“包装”过会,大多数实施机构会在工程可行性报告或者实施方案中“做文章”,采用提高车流量的方式,从而增加使用者付费预估值,以减少政府支出责任。而实际操作中,社会投资人通过对高速公路进行OD调查后,计算出的使用者付费收入与工程可行性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有偏差,导致政府实际支出责任超过预估值,其实质是将支付风险转移至社会投资人或未来政府。

  以上情况是高速公路PPP项目中“两评一案”真实性风险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风险对政府和社会投资人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只有客观的进行数据分析,开展“两评一案”工作,才能更好的降低项目风险,从而保障高速公路PPP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三)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投资超概风险

  在高速公路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总投资突破概算的情况。主要原因:一是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实际征地拆迁费用超过原投标时的概算金额。或者由于征拆工作进展缓慢,导致前期施工工作面较少,造成人员、设备等窝停工现象,造成成本增加;二是项目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处理不及时、不恰当,施工方管理不当等导致成本增加;三是实际施工图纸与招标图纸差异较大,导致实际成本增加等。

  目前,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回报机制都是以“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政府每年需承担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为:

  常规情况,车辆通行费收入不会随建设成本变化而改变。当建设成本增加后,项目总投资增大,根据公式计算可知,政府需要承担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额就越高,而超出部分的资金没有纳入原财承论证的范围内,社会资本是否能按期足额的收回投资,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大的风险点。当概算突破10%后,政府方需重新开展财承论证和物有所值报告。

  由于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期基本都在3-5年之间,施工周期长,为更好的控制总投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项目前期阶段,要充分调研项目规模、红线范围、征地拆迁、人材机涨幅、工程地质复杂程度等方面因素,根据前期勘查和车流量实际预测情况,引导政府预留充足的预备费。同时,与设计院进行论证,尽可能优化设计方案;二是由于征地拆迁费不受控,根据以往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超过原概算中金额。因此,在项目谈判中,作为社会投资人可建议征拆费用由政府承担,或采取总价包干模式,从而降低总投资超概风险;三是在合同条款中,需考虑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利率变化、通货膨胀带来的金融风险;四是在编制财承报告时,建议政府和咨询机构需留有空间,将一定范围内可能发生的总投资超额费用纳入财承论证中,实施过程中若出现总投资变化的情况,就能找到合理的渠道解决增加部分的资金问题。五是与地方政府、实施机构商谈,以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适当增加项目合作年限,以便收回项目投资。

  (四)高速公路PPP项目运营期风险控制

  高速公路PPP项目运营是项目能否持续的核心,也是社会资本提高公共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社会资本主要是央企、地方国企等大型施工企业,关注更多的是施工利润,而非项目运营。在投标报价时,为提高项目中标率,降低运营维护费报价,项目进入运营期后由于运营经验不足,运营风险认识不到位,导致绩效考核扣分严重,增加了运营期风险,影响了可行性缺口补助金额。

  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期长达30年左右,运营绩效考核的分数直接与可行性缺口补助金额挂钩,因此需要我们高度引起重视。为体现项目“物有所值”,社会投资人需要在运营监管和绩效考核上加以研究。一是加强与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力度,针对PPP合同中关于运营条款约定不清,责任不明确的地方,以补充合同的形式完善;二是在项目决策期,参考同类型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客观建立财务模型,完成项目决策;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其他高速公路运营方面成功经验,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坚持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减少运营期风险;三是加强通行费征管工作,与公安机关、公路路政管理部门“强强联合”,打击偷逃通行费行为,有效确保通行费的不流失。

  三、结语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物有所值”,需要国家、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规范措施,加快推动PPP项目立法,从法律法规层面上保障PPP项目规范运作,既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又能达到政府和社会投资人合作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强.央企PPP项目的风险解析与控制研究[J].商业观察,2021(16):3234.

  [2]宋沛奇.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及管控[J].交通财会,2021(04):47-49+54.

  [3]何凤凤.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2):18-19.

  [4]杨平.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探析[J].居业,2020(08):154-155.

  1

  

  

篇七: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意义在ppp项目运行中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合作政府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公共基础的特许经营权或是和社会资本一同开发公共项目保障资本可以良好运行促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升建设项目经济效益

  PPP项目资金风险及管控措施

  摘要:本文先对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的意义进行简析,进而在国家政策变化、金融环境改变等相关环境下,总结PPP项目资金中存在的风险。然后在加强风险应对、扩宽融资渠道等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PPP项目资金风险的管控措施。关键词: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

  所谓PPP项目,其是一种融资模式,也就是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方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使用在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中,比如铁路和公路等项目建设中。在最近几年中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经过对PPP项目模式的使用,可以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提升了建设项目效益。但是在PPP项目实施中,由于合作的时间跨度长,国家对PPP管控政策变化以及金融环境不断改变,以致存在着很多资金风险,这种风险对项目的建设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本文对PPP项目资金风险和管控进行分析有对应现实意义。一、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意义

  在PPP项目运行中,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合作,政府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公共基础的特许经营权,或是和社会资本一同开发公共项目,保障资本可以良好运行,促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升建设项目经济效益。PPP项目是一种重要的合作融资模式,做好对其的资金风险管理工作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提升项目投资效益,在通常情况下,PPP项目一旦出现风险,则会致使资金被浪费,同时还会为项目工程建设带去很大的损失。经过风险管控,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经过科学的融资,做好项目运行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率,以此来提升PPP项目投资效益;其二是项目工程建设效益,PPP项目存在风险时,不但会提升融资难度,同时还会为PPP项目的实施形成很大的损失,限制了资金利用率的提升,无法保障项目工程建设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预防风险对工程项目形成的不良影响,保障项目投资效益,让资金被合理使用。二、PPP项目资金风险

  PPP项目除了通常意义上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外,其还存在着相应的特点,比如生命周期很长,PPP项目都要经过“两评一案”,其中的两评是物有所值论证与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而一案则是初步的实施方案。其中的谈判周期很长,然后再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还有就是投入成本大,投资回收期很长。通常PPP项目投资的数额超出了10亿元,合作期限超过10年以上,项目投资回收期也要好几年,其中需要特许经营权和收费权等方式来回收。正是因为PPP项目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才使其存在以下资金风险:

  (一)政策风险和行政干预风险PPP项目模式是在2014年开始实施的,相对来说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在PPP项目模式的实施中,政策与信息等社会环境依旧还在逐渐的健全,特别是2017年以来,为规范PPP项目管理,国家出台了各项监管政策与红线标准,所以在PPP项目实施中会受到当地政府颁发的政策影响,这样就很容易让PPP项目存在资金风险。PPP项目实施机构是政府方面来确定的,作为PPP项目实施主体,在授权范围中负责前期的评估论证、方案编制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等相关工作。在项目开展中,政府方面要负责两评一案、项目招标以及竣工验收等相关的工作。

  还有则是作为公司股东之一,要参与到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其有着双重角色,无法有效分离管理与运营的身份,这样也会让PPP项目存在资金风险。

  (二)筹资和财务风险PPP项目投资金额一般都很大,项目公司股本金占据了总投资额的20%以上,其他剩余的部门要向银行等机构进行间接融资,或是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在筹资中,政府只能是以未来项目收益当做背书增加信用,但是却不能够完全担保。而作为项目公司的股东,经常都是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其所具备的融资能力和资源也不够,在资管新规及国有银行对PPP项目融资政策的改变,这样极易产生融资不到位的风险。。PPP项目方案中要求政府和项目企业一同承担因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增加费用。所以,PPP项目在实施中可能存在以上方面的这些问题,然后导致风险出现。除了以上的风险之外,因为社会的发展,所以市场会出现变化,PPP项目在实施中也会面临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还有则是运作前期和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风险对PPP项目实施有很大的阻碍,所以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风险的控制管理。三、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措施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上文的风险,企业要在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并实施相关的管控措施,保障PPP项目可以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收益。(一)风险应对主要措施首先是进行风险的规避,要对超出本身风险承担能力的风险,实施改善或是回避的态度,及时放弃或是停止和风险相关业务活动,从而减少损失。然后是风险承担,在判断分析和风险和收益之后,认为产生的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影响,则就可以继续进行项目的实施。最后是降低风险,评估和分析成本效益以后,要实施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是减少损失,把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范围。此外风险的转移或是分担,在PPP项目的实施中,可以购买保险,或是以外包业务等相关方式分担部分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中。(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营造好的经营环境政府部门需要以长远的目光和长期性的目标,建设和完善政策制度和项目运行的体系,以此促使PPP项目模式的完善和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此来减轻当地政府的债务压力,尽可能丰富投资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各个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PPP项目的政策,要形成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认知,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企业都可以主动参与到设施建设中。作为PPP项目中的企业,在项目投资之前就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投资要趋向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业,避免存在法律误区,选用政府信用好和地方政府实力强的地方来进行投资。同时还需加强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规范政府行为,要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障社会资本合法权益。各个政府要注重PPP项目合作效能性的建设,转换身份角色,精准定位。合作中要尊重社会资本的意见,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三)优化资本金制度,扩宽融资渠道首先是对资本金制度的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合理降低资本金的比例,其余部分则是以债权性资本当做补充,固定收益的产品大量参与进来。或者在保持项目资本金当下比例的基础上,完善对项目资本金出资来源的认定制度。。然后

  是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大,除了将项目未来的收益权抵押给银行这类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之外,还可以引入优先股等相关的工具,采用创新的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对项目合作结构进行优化。另外企业与政府均应加强信用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增信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还可以在项目开展阶段中降低付款比例,以此来减少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结束语:

  因为PPP项目投资数额大,并且周期比较长,所以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着政策、行政干预等相关方面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些风险的预防,扩大融资渠道,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需要优化资本金制度。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对PPP项目资金管理,以此促使项目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1]游洋.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8,No.685(14):169-172.[2]孙玉栋,孟凡达.PPP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化解[J].现代管理科学,2017(5):24-26.[3]周兰萍.新常态下PPP项目风险控制难点及对策[J].建筑,2015(20).

  

  

篇八: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此外国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体制和政策因其对项目的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税收前应先进行税务筹划既要对项目税收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评估也要于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使ppp项目的交易模式得到优化降低税负和交易成本合理分配好各方的风险保证项目可以顺利进行

  PPP项目各阶段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大的经济压力。若采用以往的融资模式继续建设,不但不会减轻资金压力,反而会增加政府的压力。PPP模式的出现就缓解了这一现象,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实施PPP项目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使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就针对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便于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标签:PPP项目;问题;措施;分析

  PPP模式最早起源于西方,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有些单位还没有完全的了解。从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PPP模式才被逐渐的渗透,并被逐渐的熟悉和应用。PPP项目主要包含了5个阶段,主要有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对PPP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运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在其运行中仍有问题存在。以下就是对PPP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从而为深入的了解PPP奠定基础,也为其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1、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正确的思想认知

  在进行PPP项目时,由于对PPP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学习不够,没有深入的研究,导致部分人对其了解不足,在正确认知上存在误差。认为PPP是政府财政危机下的权宜之计,目的只是为了得到融资,导致极端的存在:一方面过分让利,大风险由政府承担,承诺固定回报率等,没有办法将实物发挥其应有价值;另一方面当社会资本大量盈利时又想方设法分一杯羹,社会资本于政府之间缺乏良好的平等关系,以至于使项目开展受到阻碍。

  1.2项目收益测算存在问题

  在进行项目收益测算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点:一是有经营收入的项目,有些咨询机构在测算时过于随意,只做简便的估计,没有依照相关内容和标准规定进行。二是折现率的确定。依据我国制定的有关制度规定,“年度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但在进行PPP项目实际测算时由于其折现率的选择有所差异,所以在计算时也容易出现差错,以至于使项目政府运营的补贴金额受到影响。三是税收的确定。现阶段,对于有关PPP项目税收的政策并未制定完全,對税收收缴不够明确,也使项目收益测算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1.3项目风险分担问题

  根据以往的PPP项目实施的数据和经验来看,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收益和风险二者关系不对等情况时有发生,且在纠纷发生后不能使利益得到良好的保证,从而为社会资本增添了顾虑。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在定价机制方面缺乏合理性,加之有利益输送情况的产生,使得已经开展的PPP项目出现亏损或暴力的现象。由于项目的主体、责任以及风险承担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也会使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政府要求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产品服务公共的效率性,而对于私人投资者来说却更加注重经济利益,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参与者目标的多样性,使PPP项目开展受到阻碍。

  1.4缺乏健全完善的PPP模式法律制度

  现阶段,我国在实行的规范文件中大多数以指导为主,没有专项针对PPP模式而设立的有关规范。因为缺乏国家层面的PPP法律法规,只有行业性或地方性的相约束,其法律效力无法充分发挥,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加之社会资本于政府合作没有有效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也使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受到影响。

  2、PPP项目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提高思想认识

  要对参与PPP项目的有关人员或部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或研讨等形式,定期的来学习PPP相关政策和文件,深入的了解有关PPP的内容,了解推广PPP模式的背景,使人员可以正确的认知PPP实质。认识到PPP模式不只是政府达到融资目的的一项手段,更重要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时常的活跃力得到激发,充分使市场的作用得到发挥,做好资源配置,从而为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全面发挥作用。

  2.2做好定价策略、投资回报研究和税收筹划

  一方面,在咨詢机构在进行测算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到当地相关项目的数据,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和公开招标,也就是为实现项目的应有价值提供保障,这样也可以给予投资方合理的收益和回报;另一方面,针对折现率来说,就要求地方政府每年年初依据同期本地债券收益率来确定,要保证其利率的合理性,以免出现咨询机构随意选择利率测算,使政府的责任数据支出受到影响;此外,国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体制和政策,因其对项目的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税收前应先进行税务筹划,既要对项目税收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评估,也要于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使PPP项目的交易模式得到优化,降低税负和交易成本,合理分配好各方的风险,保证项目可以顺利进行。

  2.3加强风险管控

  由于PPP项目投资的回收时间较长,且风险较大,所以就要强化对风险管控力度。在进行PPP项目时,建议政府与投资方构建合理的风险调整机制,对

  项目风险要合理的进行分担,以使双方的风险得到良好的规避,当PPP项目因为某客观原因引起投资者难以收回成本,政府要在合同确立时明确相应的补偿措施,若收益较大,可对收益进行共享。这样通过合理的进行风险管控,不但使双方的投资风险得到了降低,而且还有益于收益的获取,从而促进了PPP项目的开展。

  2.4提供稳定的PPP模式法律环境

  在有关PPP相关规范或体制方面一定要尽快制定并落实,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界定,以激励社会资本的投资行为,要将PPP项目的法律条规提升到立法阶层,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事项,如:项目的交易结构、流程、参与方式、主体、期限等等,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PPP项目能够得到保障。

  总结:

  总的来说,要想PPP项目可以顺利广泛的应用并落实,就需要有法律法规、人员意识为基础,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对待PPP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可以长久的促进PPP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篇九: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但对于发起人和项目融资人来说必须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约定类似担保和风险防范措若能有国际性组织共同参加bot项目这样可以调动国际上各方面的力量对项目所在国施加影响是项目所在国政府对没收或国有化bot项目有所顾忌即使没收或国有化也需要给项目融资人和项目发起人予以充分的补偿

  海外PPP项目的风险及应对策略(以BOT模式为例)

  在“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指引下,在丝路基金和中国信贷支持下,中国对外投资与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正如火如荼。由投资带动建设是当今实施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开花,其中PPP(公私合作)模式下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的投资与施工的方式最多。为了防止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建设中盲目跟进项目,节约企业投资和建设的宝贵时间,依据中伦律师事务所实施国际工程投资与建设的法律服务经验,提出以下探讨。PPP项目概念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形式,是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公私合作模式。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学概念而言,公共设施的投资、运行、维护是由政府行政部门承担。但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地增长,由政府单一投资公共设施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国家人口增长的要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安全问题。为了解决社会对公共设施的强大需求与政府资金不足的矛盾,世界发达的欧洲国家创造了PPP的模式。PPP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机场、港口、码头、收费公路、轨道交通、电站、输变电系统、污水处理厂,甚至医院、学校和监狱等。具体到所实施的项目本身,PPP是指社会公共部门在合法的授权下与非公共经济组织就提供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而建立的公私合作法律关系。在这种合作法律关系中,社会公共部门把投资、建设和/或运营公共设施的权利在一定的期限内,一般采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的方式,通过公开、透明方式,有条件的让渡给非公共经济组织。

  特许经营“Concession”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从法国私人投资为公共提供服务而出现的。19世纪的“特许经营”主要在铁路、燃气和电力系统方面。1854年,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许可经营期为99年的苏伊士运河被公认为是比较成功的特许经营项目,虽然项目的工期和投资远远大于在可研报告中的预期。在法国,特许经营归属于法国行政法管理。根据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PPP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了BT、BOT和BOO等多种模式。以BOT为例的法律风险分析与应对在国际实施的BT、BOT或BOO项目中,因项目本身跨越不同国界、不同文化、不同法律制度、不同政治体系,项目本身时间特别长,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以下用BOT模式作为讨论法律风险的代表。国际工程项目的成功完成,必须是项目参与各方都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利益。项目的风险必须分配到最能控制该风险的一方来承担。因此,在起草BOT项目协议过程中,有效分配项目风险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实施国际BOT项目的主要风险分析立项风险BOT项目中,在融资开始前,项目的发起人(sponsors)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项目进行论证,BOT项目立项阶段是从跟进项目直到融资机构介入提供融资为止。首先,项目发起人应核查项目所在国对特许经营的立法,然后是审核项目所在国对项目立项、环境评估的推进力度,再是评估项目所在国就该项目对外公开招标程序的合法性。因此项目发起人或项目公司需要完成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技术的审核评估、环境评估等报告。发起人需要成立项目联合体,项目联合体属于项目所在地的公司法人,该公司法人联合体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从中可以看出,项目发起人在这一阶段,投资风险比较大,但一旦项目发起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了特许

  经营协议后,项目公司的股东(发起人)亦可以通过项目转让或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取项目利润。但大部分情况下,项目许可人与项目发起人会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有相应的约定,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项目发起人对股权的出让,防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夭折。完工风险一般而言,BOT项目公司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会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也可以是邀请招标的方式)将项目的施工用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and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方式发包给项目发起人中的一方或第三方,从而使项目的完工风险完全落到EPC总承包人身上。EPC合同占据了BOT合同的绝大部分资金,因此控制好项目完工风险,是控制BOT项目风险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了建设风险、试运行风险和工期风险。1、BOT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应主要把握:(1)详细设计风险:设计是否详尽,不但关系到工程进度,而且也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控制成本;(2)技术标准与规范风险:遵循何种技术规范与标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造价,因此必须在项目投标时就清楚技术与标准要求;(3)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性风险:在项目招标中,业主会对项目选址提供基本的地质资料,当然业主同时会强调,对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要求EPC总承包商对项目选址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并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因此,EPC承包商需要对一般性的地质条件差异承担责任,若在施工过程中,确实发现了有经验的施工方不可以预见和勘测到的地质条件,则EPC承包商需要与项目发包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

  (4)在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所发生的自然环境变化是否给履行EPC合同带来巨大的实质性的影响。(5)项目所在国劳务许可,国际、国内材料采购、进出口许可、税收变化风险;(6)为项目提供的水、电、道路条件的变化风险;(7)实施项目成本失控的风险:在BOT项目中,项目公司和融资机构非常普遍地要求项目建设需要采用EPC方式,这样把项目的成功与失败的责任完全转移给EPC总承包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BOT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的风险。(8)政治风险与不可抗力的风险:因为大型BOT项目的建设期一般比较长,发生政治变故的几率也高,项目投保政治风险保险就显得非常必要。2、BOT项目完工的试运行风险项目试运行是项目建设风险从EPC总承包人转移到项目运营维护方的节点。EPC总承包人在成功地满足项目要求指标考核的试运行前,仍然承担着项目失效的风险。因此,在起草EPC合同时,须对项目的测试和试运行(TestandCommissioning)作非常详细测试方法和考核数据方面的约定。3、工期风险对于EPC总承包人来讲,除了达到项目要求的技术指标、施工质量之外,就是工期风险。EPC施工的工期不仅与EPC总承包人有关,而且与项目融资人是否能按期回收其投入、项目发起人是否能按预计的时间开始回收投入及项目所在国政府向社会

  承诺可以使用该公共设施有很大关系,工期违约也会使BOT项目中项目公司与原料供货方以及与下游产品购买方之间存在合同违约风险。汇兑风险BOT项目投资人,包括项目融资人的回报,须在项目完工后正常运行过程中,用产生的现金流来作为项目的还款和回报保障。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在项目所在国,因此项目发起人所在国与项目所在国之间的汇率与汇兑,也成为BOT项目风险之一。在BOT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所在国经济通货膨胀对项目的营利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项目运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甚至建设成本的增加、运营维护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BOT项目产生现金流的降低,增加项目发起人和融资人的投融资风险。运营与维护风险BOT项目公司一般会选择有丰富运营类似项目经验的运营商来运营、管理和维护BOT项下的公共设施,从而使该项目达到最佳设计目标,为投资者赚回预期利益,为项目所在国提供公共服务。但在BOT的长期协议下,社会环境、人力资源、技术熟练程度、原材料价格、零部件的价格等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BOT项目下,运营与维护又是另外一大项目风险。选择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运营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在BOT项目下,投资人的回报基本上靠项目市场运行而产生的现金流来保障。BOT项目运营原材料投入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和产成品的价格完成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因此项目发起人选择有经验的咨询公司提供全面的可研分析,是预防市场风险的一种途径。政治风险

  在实施BOT项目过程中,政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给予充分重视。1、内乱或战争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内乱、政权颠覆、政府违约、法律变化等。一般而言,以上风险发起人会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把这一风险推给项目所在国政府,但有些风险也不是政府能够控制的,比如内乱、战争等。2、合法授权在政治风险中,首先需要考虑谁能代表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其次是特许经营是否有立法;再次是政府机构改组、政府人员变动以及不同党派的执政,对BOT项目的影响。控制类似风险的手段一般有:(1)让当地政府在BOT中有一定利益;(2)在项目发起人中争取当地人参与发起和银团贷款;(3)尽量使国际组织能加入BOT项目中,以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3、国有化在政治风险中,当地政府没收BOT项目,也是重要的一项风险。从国际法角度来看,项目所在国政府有权没收或国有化BOT项下的基础设施。但对于发起人和项目融资人来说,必须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约定类似担保和风险防范措施。若能有国际性组织共同参加BOT项目,这样可以调动国际上各方面的力量对项目所在国施加影响,是项目所在国政府对没收或国有化BOT项目有所顾忌,即使没收或国有化,也需要给项目融资人和项目发起人予以充分的补偿。4、税法变化

  BOT项目实施周期很长,不能排除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的调整。因此须在特许经营协议中需明确约定税收条件和税法变化后的救济措施。在多数情况下,项目所在国政府会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调整税收的条件和税收变化的比例,这样可以使双方共同承担因税法变化而带来的BOT项目增加的成本和费用。5、BOT项目中技术要求变化的风险在实施BOT项目过程中,除了法律、法规、行政规定的变化,技术规范、施工标准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把技术要求的变化也列入法律变化中加入约定。这样可以防止因技术要求、设计标准变化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的风险。6、主权豁免问题主权豁免是指每个主权国家在本国和外国司法下具有一定的豁免权。根据国际法准则,主权国家在本国和外国司法管辖和司法执行中具有豁免权。主权豁免问题,主要需要审核实施行为人和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属于主权豁免对象。同时在特许经营协议或其他协议中,需要项目所在国政府就该BOT项目声明放弃主权豁免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放弃司法主权豁免权,不会自动构成对司法执行豁免权的放弃。因此,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需要项目所在国政府放弃司法管辖和财产执行豁免权。若BOT项目所在国政府对放弃主权豁免权有很大障碍和阻力,那就建议双方考虑采用世界银行下设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nternationalCentreforSettlementofInvestmentDispute,ICSID)。这个机构可以裁决私人投资公共设施领域的纠纷,且缔约国必须根据所签订的缔约协议来执行该机构的裁决。7、政治风险保险面对以上无尽的政治风险,BOT项目发起人,除了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最大化地让项目所在国承担责任,另外一个普遍使用的手段是投保政治风险保险。

  每个国家都有类似政府主导的保险机构。在中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需要清楚的是,对所有项目而言,保险公司难以提供100%覆盖风险的保险,有相当一部分免赔范围。BOT项目发起人需要明确这部分的风险,若能引入国内与国际共同保险机制对项目进行保险,对降低BOT项目风险会起到很大作用。8、适用法律和司法管辖在国际BOT项目中,因为涉及到非常多的合同关系,每个合同关系都会涉及到适用法律问题和司法管辖的问题。一般而言,特许经营协议适用项目所在国的行政法(每个国家都不同,需要研究其特许经营法),这样一来,BOT项目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当地的行政法来调整。但BOT项目的贷款协议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是融资机构与BOT项目公司之间形成商业法律关系。在这一法律关系中,金融机构需要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的担保,如非国有化,这又是一个商事行为。因此,EPC合同、运行与维护合同、银团贷款协议,可选择不同的适用法律和司法管辖方式。结语国际BOT项目涉及的参与方多,合同文件复杂,法律关系错综,项目实施时间长,不可预见的风险层出不穷,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和法律团队是防范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需要相信“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企业“一带一路”的投资与建设,任重道远,路途坎坷,需要不断认真探索和审慎实践。文章来源:走出去智库

  

  

篇十: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资本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使私营、民营企业与政府公共项目建设间的联系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由于PPP模式运转的周期长、投资规模较大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些风险,给企业和政府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就PPP项目投资过程易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PPP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我国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改革是确保社会资本正常运转的主要动力源泉。PPP项目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推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有效干预与市场资源配置效应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地方债务形势较为紧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流转不畅,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然而,如何动员社会资本参加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PPP模式进一步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1PPP项目模式的投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全称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最早于1982年由英国政府提出并开始应用,其核心理念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私营、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共同治理”(见图一)。由于国情、经济体制的不同,实践期间在不同国家出现的阻碍因素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主要还存在以下两点关键风险:

  社会资本

  政府

  契约精神相互信任

  合作关系

  社会利益多赢

  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保障

  图1PPP模式概念1.1风险分担机制原则不明确项目投资风险预测,管理以及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对于PPP项目来说,是能否成功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每个PPP项目都可能由于某些影响要素而面临着一系列的系统性和不可知性风险,但我国国情相对特殊,PPP项目的投资风险更加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的不定期调整和变化,产业经济结构内部的优化等问题,加上政府并没有相应的契约合同机制,参与PPP项目的私营企业更难预测将要承担的风险。1.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PPP项目当前在我国的实践情况表明,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无法确保模式长期发展下去的。我国针对PPP项目设计、实施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法律细则。而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指导来保证投资收益,则会导致投资者面临承担投资法律责任的风险。同时,法律与政策法规的一致性,中央政府政策法规与各级下属政府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对PPP社会资本参与模式产生了制约作用。

  2针对PPP项目风险的对策建议

  2.1健全动态的风险分担、协调机制

  政府是否能够贯彻诚信精神是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是否能顺利投资PPP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合同制度,明确各部门应尽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对于项目审核流程的违规操作制定相关责罚依据。一些发达国家对于PPP项目的重要经验就是及时建立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正确、有效地规避风险,给项目各方参与者相应的风险预防保证。企业财务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加强沟通的前提下,在PPP项目中引入动态地融资理念,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健全动态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实现各管理部门工作透明化,保证信息共享,实时跟踪项目进度。

  2.2建立多元化的PPP资本投资市场

  积极引导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资本大户参与PPP项目,将基金、债券等融资形式引入PPP投资市场,形成多元化发展体系,将PPP项目分布在各个发展领域(见图2),从而更加调动社会整体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延长项目生命周期,加快PPP贸易建设。另外,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项目不同阶段创新融资形式,如股权投资、资产证券等方式。除了对PPP项目进行融资之外,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协助等服务。

  图2英国PPP项目分布

  2.3培养PPP项目模式的专业型融资人才

  PPP项目的设计、运营等阶段都涉及到许多专业,如财政、金融、法律等领域,因此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相关领域资质。政府及企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对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制定一系列规范、科学、标准的细则,寻找能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的合法金融中介机构,长期下来必然有所回报。

  2.4创建合理的价格核定和财政补贴机制

  PPP项目的价格核定要满足社会资本投资的有效收益,也要相应减轻政府财政预算压力,政府和企业双方应就项目价格问题预先做好备案,确定合适的标准。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定期审核制度和相关流程,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管力度,确保能够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政府部门要对PPP投资项目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对于回报周期长、项目收益效果较差,但社会效益较好的PPP项目及时给予评价,如

  经过各种因素的周全考虑后决定继续投资,则可以合理地提供相应财政补贴,给予支持,并建立动态的资金补贴机制,稳定支出。

  3总结

  总的来说,针对PPP项目优缺点,其衍生出的各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并决定着PPP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完成。由于PPP模式项目在不同的地区的实践程度具有差异性,并且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企业在后续推进PPP项目的进程中,可以借鉴上述应对措施来确保项目的成功。想要保持政府和社会投资合作的长期稳定联系,双方要围绕项目投资风险分配最优方案,综合健全政府的风险管理机制,考虑项目回报率以及市场整体投资环境等因素,保持PPP项目模式的长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凤亚红,李娜,左帅.PPP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2017(06):51-58.

  [2]河南省财政学会课题组,胡兴旺,项勇,李俊杰,金学星,王佳,郭晓丽.PP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财政科学,2016(12):117-133.

  [3]王刚,何利辉.我国PPP项目的融资困境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75-78+85.

  [4]杨俊龙.PPP模式的效应、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7(03):40-46.

  [5]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09):82-95.

  3

  

  

篇十一: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的风险管理及对策

  风险和风险管理

  风险回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自留

  用科学的方法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并设计、实施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PPP工程的主要风险

  按风险类别分

  类别

  风

  险

  政治风险•国有化、取消、扣押、没收

  •工程唯一性(没有竞争工程)

  •法律变更•工程审批延误•政府的无所作为或负面作

  为

  •当地合作夥伴的可靠性•现有设施状况及相关规定•税率提高(通用、特别)•政治不可抗力•政府中止合同•政府不支付费用

  建造风险

  •土地拆迁与补偿•设备/材料进口限制•本钱超支•融资本钱增加•工期/质量风险•承包商违约•工程公司(特许工程公司)

  违约•工程变更所引起的工期、

  本钱变化•环境破坏(潜在的、现行

  的、持续的)•考古和历史文物的保护

  运营风险•政府部门违约•工程公司违约•运营商能力缺陷•工程公司中止合同•环境破坏(潜在的、现行的、持续的)•运营不可抗力•劳资争端•技术风险•停机时间过长•设备状况(维护)

  市场和收益•收费/收益缺乏

  风险

  •市场对产品(如电/水/气等)的需

  求发生变化

  •产品输送途径(如电网、水、气管

  等)中断

  •产品使用费(电/水/气/过路/桥费

  等)收取困难

  •其它收入缺乏•偷窃行为(如偷水、偷电、偷气

  等)•燃油/煤等原材料的供给和价格发

  生变化

  •政府对利润和收费价格的限制

  财经风险法律风险

  •通货膨胀•利率•外汇兑换率•外汇可兑换性•设施抵押权/出租权•设施所有权•担保/合同构造•工程公司破产•违反融资合同•担保/抵押权实施/生效•文件/合同(歧义、争端、仲裁和

  适用法律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施工不可抗力

  •建造阶段:设计不当、承包商不当、本钱超支、工期延误、施工技术不当等

  •运营阶段:原材料供给和价格、管理水平、市场需求/销售量、销售价格/竞争、环境污染、合作夥伴信用、合资风险等

  •全阶段:不可抗力、可保险灾难(火灾/洪灾/地震/盗窃/事故)、政治风险(许可证)/国家风险、国有化/没收、外汇、利率、通货膨胀等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风险应对策略和主要措施

  •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回避

  –

  –风险转移–风险减轻

  风险控制

  –风险共担风险准备金/风险融资–风险自担•

  –风险应对主要措施–合同(构造/机制/条款,界定责权利含定价和调

  节)、保险、准备金(不可预见费/备用资本金/备用贷款)等具体措施–取决于对风险的态度、控制力、承受力错误观念–官员:把尽量多的风险转移给企业,甚至不承当任何风险–企业:承当更多的风险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把承当风险看成是获得高额回报的时机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回避

  –使其不发生或遏制其开展,如不投标风险大的项目。这是消极的手段,因为回避风险固然能防止损失,但同时也失去获利的时机

  •风险转移

  –将风险向其它单位转移而消除或减少风险:

  •通过购置工程保险进展转移(有时本钱高)/减轻•将不可保险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转移给他方,如按"固定

  工期固定总价"合同分包而把建造工期延误和本钱超支风险转移给分包商

  •风险减轻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如购置工程保险可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风险应对策略(续)

  •风险分担/分散

  –增加风险承当单位以减轻风险压力,到达共同分摊风险的目的,如:

  •企业通过内部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风险,或•企业通过联合其他企业以加大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自担/自留/承当

  –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纯风险只会造成损大不会带来收益,只能想方法尽量减少或转移;

  •投机风险存在着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只要认识到该风险的可利用一面,可变不利为有利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风险应对策略与管控能力的关系

  转移风险可以承当责任,但前提条(不承当件是风险发生后将由其风险)他方承当后果和处分

  任何情况下都不承当责任

  应

  对

  局部承当承当特定的已达成协议

  风险

  限度的有限责任

  策略承当风险承当责任

  可以承当责任

  任何情况下都不承当责任

  任何情况下都不承当责任

  具有管理能能够实现所没有管理能力

  力

  需管理能力

  风险管控能力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风险分担的主要公平原那么

  由对某风险最有控制力的那方承当相应风险

  –在开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一般由工程公司主要承当工程的融资、建立、采购、经营和维护的风险;

  •工程公司会通过合同和保函/保险等方法把有关风险再转移给承包商、供给商、运营商、银行、保险公司等

  –当地政府主要承当土地、法律变更和外汇的风险;

  –双方共同分担不可抗力和(最低市场需求)风险。风险由管理/控制该风险本钱最低的那方承当所承当的风险与所得回报要相适应所承当的风险要有上限(超过上限后要启动重新谈判或实施调节/调价机制)

  →更多目的和原那么

  实现方式:主要是签好合同/保险/备用金,但要注意:

  –不同国家/地方的风险分担不同(如通胀等),不能照搬–每个风险都要合理管理,因为“一粒老鼠屎也会坏一锅粥〞–千万不要利用对方的暂时无知和贪婪签定“不平等条约〞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PPP风险管理措施–特许期全阶段

  •不可抗力和可保险灾难

  –政府担保–保险

  政治风险

  –政府担保

  •外汇

  –政府担保–灵活收费(多货币)

  –调价合同–易货合同

  –保险

  –外商政府出口信贷

  –与政府背景大公司合作

  •国有化/没收

  –国际财团融资–外商政府出口信贷-与政府背景大公司合作

  –海外专用帐户–期权/期货/远期合同

  •利率、通货膨胀

  –调价合同–第三方评估–灵活贷款合同

  •水电供给

  –政府提供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不可抗力风险

  定义:一般不能预见、不能防止或不能克制的灾难或不幸事件

  等,通常无法通过技术、经历、预先判断或小心对待来躲避,

  例如:

  •地震、洪水、风暴、应对要点:

  雷击、辐射、音震

  •明确各参与方均要分担

  •火灾、爆炸;

  •不同参与方对“不可抗力〞

  定义要达成一致

  •怠工、破坏、罢工

  •能够转移的不可抗力风险

  •政府非法作为

  要尽量转移,如购置保险

  •战争、内战、骚乱

  •不能转移的局部要进展风

  险控制以降低风险,如准

  其他“上帝的行为〞

  备不可预见费

  •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PPP风险管理措施-建造阶段

  –设计不当1技术/工艺流程担保

  2设计保险

  •承包商不当

  1有经历/可靠的承包商2合格的建筑材料3足够的水电供给4通畅的交通5充足可靠的原材料

  PPP风险管理措施-建造阶段(续)

  •本钱超支•技术不当•固定总价合同–成熟的技术•备用信用/贷款–履约担保•备用资本金•工期延误

  –有经历/可靠的承包商–竣工担保/违约罚金–成熟的技术–专用寄托帐户

  保险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PPP风险管理措施-运营阶段

  •原材料价格

  –原材料储存–由独立第三方评估

  •原材料供给

  –原材料运输–由独立第三方评估–长期供给合同

  •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资质

  –有经历/可靠的运营商

  •市场需求/销售量

  –可靠分析+第3方–或取或付合同

  –灵活收费方式–易货交易–外汇匹配融资–保险

  –政府担保

  –开展商/股东担保

  –其它开展时机

  风险管理措施-运营阶段(续)

  •销售价格/竞争

  –或取或付合同

  –价风格整协议–固定资产抵押–利益冲突保险

  •环境污染

  –保险

  •合作夥伴信用

  备用支持/夥伴

  •运营效率/技术

  –成熟的技术–履约担保–运营商资本金–技术效率合同

  •运营/维护

  –有经历/可靠的运营商

  –承建商/制造商参与(资

  本金)

  •实例:以色列轻轨|柬埔寨水电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通过合同实现风险分担

  •四类主要(长期)合同:

  –股东协议:股东之间–特许权协议:政府和工程公司之间–履约合同:工程公司和承包商/运营商之间–贷款/融资合同:债权人和工程公司之间

  •五类重要文件

  –融资文件–工程文件和公司文件–政府支持和保证文件–担保和保险文件

  专家意见/咨询参谋建议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合同允许,中止合同并向政府索赔资本金和预

  计利润的损失剩余风险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府公司行动

  工程工程公司公司

  按拆迁合同索

  赔

  工程公司索赔承包商的违约赔偿金

  从银行支取备用金

  注新资本金或主办人备用金

  从银行支取备用金

  工程公司索赔承包商的违约赔偿金

  承包商索赔工程公司的违约

  赔偿金

  向保险/违约方索赔

  向保险公司索赔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延迟完工,实际经营期比方案经营期短。•工程公司承当完工风险:如果提前完工,享受比方案长的经营期所带来的收入;如果

  延迟完工,承当因经营期缩短所造成的损失。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政府应主要承当的风险

  •征用/公有化、政府信用、政府干预、政府决策失误/过程冗长、土地获取风险、政府官员腐败、工程审批延误、配套根底设施风险、招标竞争不充分、唯一性、法律变更和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

  •这类风险的共性

  –大多数属于国家层级风险–与政府机构或者其官员的行为相关

  企业应主要承当的风险

  •工程/运营变更、残值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特许经营人能力缺乏、企业投资者变动、供给风险、完工风险、融资风险、运营本钱超支和技术风险

  •这类风险的共性

  –属于工程层级风险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双方应共同承当的风险

  •政治/公众反对、税收调整、收费变更、不可抗力风险、费用支付风险、环保风险、工程财务监管缺乏、工程测算方法主观、合同文件冲突/不完备、通货膨胀、外汇风险、气候/地质条件、市场需求变化、第三方延误/违约和利率风险

  •这类风险的共性

  –可能无法由某一方单独来承当–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双方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篇十二: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投融资风险及防范策略探讨

  【摘要】我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积极推行PPP项目投资模式,该种项目模式具有参与方多、投资规模大、交易结构复杂、合作期限长、合同体系庞大等特点,风险因素比较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以更好地发挥出PPP项目模式的最大效益,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先分析了PPP项目投融资风险,然后重点总结了防范策略,以供PPP项目管理实践借鉴。

  【关键词】PPP项目;投融资风险;风险防范;防范策略

  PPP项目指的是政府与社会或私人间形成合作关系,亦或是为供应某种公共财物与服务,是一种近年来才开始实施的项目模式。PPP项目在我国基建行业中逐渐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PPP项目已经改善了诸多民生问题。PPP模式能够把政府的各种责任部分转移给企业,减轻政府在财务方面的负担与人力,还能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对于国计民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PPP项目模式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项目模式整体发展时间并不长,在许多管理制度上还存在欠缺。同时,大多数项目的投融资规模大、回报慢,同时对于社会资本融资的能力要求较高,存在一定风险。为保障各方的合法利益,需要加强PPP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与防范,以降低风险发生几率,推动PPP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PPP项目投融资风险分析

  我国PPP项目整体规模不断提升,据财政部PPP中心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2月24日,累计入库PPP项目9965个,投资额15.4万亿元,涉及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镇综合开发等领域。然而规模的增加,也会导致PPP项目投融资管理的风险,主要如下。

  (一)资本金来源不正规

  财金113号文件中规定,项目融资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负责。通常而言,PPP项目资本金需要由投资方的自由经费形成,不管是项目企业、社会资本或者政府出资表示的债务性经费均不能够作为资本金。部分社会资本本身资金实力较低,但是又想参与到PPP项目当中,就和其他金融组织共同构成联合体投标PPP业务,表面上符合了资本金投资额需求。然而,一旦投资方因为债务问题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这部分投资资金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给整个PPP项目投融资管理带来风险。

  (二)投融资不彻底风险

  PPP项目投融资涉及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资本金主要渠道构成是通过社会各个企业、政府等,其中投资占比较大的一般由银行、保险出资为主,部分资本金的渠道是以非金融组织融资的私募资金为主。因为PPP项目周期很长,收益率较低,在具体使用中,债券融资是经过银行贷款来实现。第一,项目企业因素投资不全面。当前PPP项目大多以项目企业为融资对象,由的项目企业在融资时,是才注册好的新公司,也有很多PPP项目资产不是项目企业,不能以土地和今后产生的资产提供抵押,商业银行只能考量应收款项来完成贷款,应收款项属于财务计算中的信息,是否稳定、长久,缺乏必要的支持,完全凭借项目企业的实力获取银行贷款难度比较大。第二,银行因素融资不彻底。社会资本与银行真正展开贷款时,银行依旧是根据常规要求实施借贷审批,对主体授信要求、信用评价、增信担保策略等均有明确规定,而且商业银行对PPP项目了解不多,对风险防控更为严格,导致融资始终不彻底,阻碍了PPP项目的有序推进。

  二、PPP项目投融资风险及防范策略

  (一)提升PPP项目自身盈利能力

  为了确保PPP项目的顺利实施、获取相应的效益,政府方、社会资本方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PPP项目技术经济合理性,降低项目风险,增强项目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项目公司在其中需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纽带作用,提升PPP项目经营的技术可行性,使项目各成本管控与盈利创收环节设计更具合理性。使项目通过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

  吸引到更多社会资金,从而依靠项目本身的资产以及收入便可以解决资金问题。此时,各资本方也愿意投资,金融机构方面也愿意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创建起良性的盈利模式[8]。

  (二)选择优质的PPP项目进行投融资

  优质的PPP项目投资将能为政府带来巨大的公共效益,为社会资本参与方与金融机构带来丰厚的回报,为人民群众带来生活上的极大便利。因此,优质项目的筛选在投资初期显得十分重要,各方在前期的项目甄选阶段,就应该注意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识别及论证,合理区分项目类别,测算预期投资收益率,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机制,做好相应股权策划以及融资工作,及时发现并去除掉预期收益率低、不可控因素过多、竞争激烈的项目。

  (三)严格审查社会资本

  在社会资本的购置文件上,需要社会资源有足够的经费实力与融资水平,避免因为社会资本无充足的经费,或是因为运营情况恶化造成社会资本没有充足的经费用作PPP项目资本金。同时,还应要求社会资本具有较强的融资水平,在投标文件上,需要出示和贷款组织签订的对于本项目的融资合同或是贷款意向书等融资资料,中标后保证立即支出。对于PPP项目而言,优质的社会资本,不但能解决项目资金来源问题,更能全面提升项目公司的管控能力,规避各项潜在风险,提升项目效益。

  (四)引入中长期融资工具

  PPP项目的当前债务融资多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且多数银行的贷款期限为10年以内,而PPP项目的运营回收期在20年左右,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展。为此,可尝试运用私募基金、股票、债权以及其他金融工作进行融资,还可以引进保险基金、设备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方式。这些方式具有贷款周期长、融资成本低等优势,能丰富PPP项目的融资渠道,分散投融资风险。在提升融资征信方面,在融资过程中,往往以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因其自身缺乏历史经营业绩,很难获得高级别的信用评级,因此,还需要项目公司的股东方以及项目利益第三方或者商业机构来为PPP项目提供增

  信支持。可让地方人大常委会出具与之相关的“人大决议书”,将项目列入长期财政预算中,通过政府各项背书,来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信誉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PPP项目模式现逐渐成熟,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力度,优化了资源配置。但PPP项目涉及社会各方的利益,对于投融资管理的要求更高,应当采用科学的风险防控方法,来不断提升投融资风险控制水平,使PPP项目实现健康发展,价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芬容.PPP项目投融资管理与风险防范探究[J].商展经济,2021(23):5759.

  [2]李瑛.企业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与防范[J].投资与创业,2021,32(17):7-9.

  [3]唐伟.PPP项目融资管理及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21(26):137-139.

  

  

篇十三: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检测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应鼓励项目参与者主动参与到项目融资风险预测与识别工作中提出降低风险及应对不利后果的举措以此保证风控过程中的检查与调整合理从而形成及时完备的风评报告实现融资风险的动态集成化管理从而应对建筑工程ppp项目的融资风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及应对策略

  作者:熊文雯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09期

  摘要:建筑工程PPP项目与传统模式存在许多异同,其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亟需吸纳先进技术、知识、专业理念,系统研究和分析常见风险,提高风险危机与防范意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建筑工程PPP项目健康发展。以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为切入点,论述了PPP项目融资基本架构及运作模式,通过识别融资环节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提升建筑工程PPP项目应对融资风险的效果。

  关键词:建设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9-0155-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83;;;;文献标志码:A

  PPP项目于十八大后被引入国内,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该模式由政府规划并以社会资本为主导,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一般而言,PPP融资模式具有消除费用超支、利于政府职能转换、减轻财政负担、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能与政府和民间组成战略联盟,取长补短、共担风险,但也存在收益周期较长、融资规模大的弊端,增加了融资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应对融资风险的策略是保障PPP项目融资模式稳步发展的关键。

  1;PPP项目融资基本结构及运作模式

  1.1;PPP项目融资基本结构

  PPP项目融资方案涵盖股权资金结构、信用结构和资金来源3大方面。股权资金结构由政府和社会合作体共同募集;信用结构决定PPP项目公司能否获取必要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源自股权资金和各种债务资金,股权资金构成公司资本金,而债务资金能够为项目执行提供外在动力。實际工作中,PPP项目股权与债务资金比可体现项目投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建筑工程PPP项目融资难易程度及社会合作体自身的融资与偿债实力。

  一般来说,债务资金占比越大,越能说明具有较强融资能力的社会合作体可以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也就意味着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而PPP项目公司债务资金提供方最常合作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其在短期内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开发了贷款业务、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投资模式,促进了行业间联动发展[1]。

  1.2;PPP项目融资运作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来看,根据基建项目的不同,可将PPP运作模式分为委托运营模式(O&M)、管理合同模式(MC)、建设—运营—移交模式(BOT)、建设—拥有—运营模式(BOO)、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BOOT)、转让—运营—移交模式(TOT)及改建—运营—移交模式(ROT)等。

  运作模式多种多样,但具体选择运作模式时,需综合考虑项目类型、政府市场化目标、政府参与方式、定价调价机制等多种因素。为了弥补现存运作模式的不足,在新兴模式领域预判风险隐患后,才能建立PPP融资模式下分担风险的伙伴式合作关系,共同管理、优化控制,进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合作方的“双赢”与社会收益最大化。

  2;识别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方法

  融资风险与财务及经营风险密不可分,财务风险指资产变价带来的风险,而经营风险指因经营不善导致的损失,其本质是投资品价值低于融资成本。由此可见,二者本质相同,但诱因却存在差异,应根据融资流程依次识别对应风险。

  2.1;分析融资成本时考量利率风险

  开放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充裕,满足风险预期降低趋势,则利率下降。而PPP项目营运周期较长,在分析考量融资成本时,应着重分析偿还融资过程中利率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可见,各国央行降准时,利率下调空间都极为有限,从长远来看,利率走高,风险概率也就提高,故PPP项目融资风险会大幅提升。若PPP项目实行证券化管理,则部分投资人会充分利用各国率差转换中间汇率,而汇率下降会再次导致待偿本金增加,也就意味着资产相对贬值。因此,若民间汇率与离岸汇率低于在岸汇率,项目融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风险敞口继续加大[2]。

  2.2;评估投融资对象时涉及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常指上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意外中断融资协议所承受的连带风险。PPP项目融资规模大,金融部门一般会选择分期支付借款资金,但金融部门一旦预判融资者的偿付风险加大,或资金流不充足,就会选择主动终止协议,并下调PPP项目参与体资信评级,提高项目再融资的困难度,严重时会导致融资企业资金链条断裂,使项目后期难以维系。因此,上游违约风险加剧会引发融资成本、信用等级、项目运转等一系列融资问题。

  2.3;项目经营过程中潜伏经营风险

  建筑工程中,工程投资的本质是合理、高效地利用筹集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再通过专业能力使用各类生产资料建设工程项目。但在这一个循环中,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参差不齐会影响项目运营成果,若决策不当,还会使投资项目所产生的价值低于初始投资额而出项净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值为负数的情形,加大期初融资风险。施工环节浪费物料,设计环节忽视环保要求,部分项目改变设计而使综合成本远超预期,部分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等,都会给项目整体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融资风险“多米诺效应”,使整个局面陷入失控状态。PPP项目施工复杂,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工作将是大幅降低融资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3]。

  2.4;建立退出机制时存在退出风险

  无论选择哪种融资模式,都必不可少的存在退出机制,即投资人撤资离场的一种保障措施。在新兴建筑工程PPP项目中,投资人将资金投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完成时,项目本身始终保持投资品属性,而现存投资人有权选择以证券或完整形态将该项投资品出售给其他投资者获取所需资金。但现实环境下,多数PPP项目无法达到证券化要求,难以成功离场困难重重,若退出机制不完善,项目因无法变现而长期套牢,PPP融资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3;建筑工程应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举措

  要想精准识别各环节的潜在风险,合理分担建筑工程中的PPP项目融资风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合理。强调PPP项目中政府公共部门及社会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互惠合作关系。二是坚持风险最优分配与可控原则。基于此项原则,在寻找最小成本的前提下,由拥有最强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以此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实现风控成本最小化。三是强调权责利统一原则。既关注建筑工程中PPP项目参与方的风险管理成本,又要保证与之匹配的相关收益,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四是坚持风险上限原则。分担风险时设置风险上限,避免让一方单独承担风险,良性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在贯彻落实上述4项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应对融资风险的新举措就更具可操作性[4]。

  3.1;提高金融、政府部门的参与度

  在国际贸易中应对汇率风险,应综合选择合适的兑换货币与兑换时机。为了降低融资风险,双方可以提前商定一个基本汇率,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时,鉴于履行合同的周期较长,可以通过洽谈固定利率以应对利率上行风险。如果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也可在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中提前建立调价公式及补偿机制,以保证项目收益。

  除此之外,在PPP项目中,为了降低利率、汇率、金融机构违约、退出壁垒带来的融资风险,可采取政府部门书面担保或承诺等方式。政府部门投保,可减少政府干预、避免腐败,也可以提高合作部门的办事效率,维持彼此的信用和商誉,以保障建筑工程PPP项目融资顺利进行[5]。

  3.2;加强建设单位风控意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工程PPP项目中,政府部门、社会合作主体(包括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都应通过合同联系在一起,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是核心。政府部门应衔接好项目的相关法律与监管体系,实现依约办事,并贯彻到各个合作体中。

  在此过程中,合同及法律风险依旧会连带出融资风险,建设单位应提高风控意识,研读条款,以实现双方效益。在合作基础上,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应选择优良供应商,采用先进技术,对项目全过程实行跟踪监督管理,保证工程按期按质完工,这些都是降低运营风险的必要手段。鉴于应用PPP模式的项目规模通常较大,建设单位应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实施专项管理和提供技术支持,协调项目发展,并确保项目质量、进度与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项目期满后顺利移交。

  3.3;全面构建融资风险监控体系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控应实时搜集并分析与潜在融资风险有关的各种信息,预测风险发生概率,进而对其进行预警和监测。风险监控主要包括检查识别风险是否发生;监测识别新的风险隐患;检查应对风险的措施是否發挥了作用及最终是否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等。

  检测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应鼓励项目参与者主动参与到项目融资风险预测与识别工作中,提出降低风险及应对不利后果的举措,以此保证风控过程中的检查与调整合理,从而形成及时、完备的风评报告,实现融资风险的动态集成化管理,从而应对建筑工程PPP项目的融资风险。

  4;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片面地将这些风险理解为借款带来的风险难以对其进行有力控制。管理者应加强对各环节风险的分析与预判,做好事前准备、协议沟通、融资风险识别与应对工作,保障建设工程PPP项目可持续开展,提升应对融资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寅.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7(8):187-247.

  [2]尹丹妮.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2018(2):137-138.

  [3]吕汉阳.PPP模式全流程指导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4]张鸣昊.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J].纳税,2020,14(6):17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5]冷静静.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1):155156.

  

  

篇十四: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财务风险与管理应对措施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进展和投资市场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渐渐衍生出了PPP这种政府和社会资本严密结合的新型投资模式。采纳这种模式,既能够不断地增加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控流力度,又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但由于这种新模式还未完善,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受到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方面的各种状况的影响,进而导致PPP工程在现实运行中消失财务风险问题。

  关键词:PPP工程;财务风险;治理要想尽快适应经济进展的速度,满意广阔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政府必需大力推动根底设施的建立。可是,只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根本无法满意公共效劳的浩大的资金需求,因此,PPP模式就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PPP模式可以通过汲取社会资原来维持对公共效劳的修建,从根本上缓解了基建工程的供需冲突。一、PPP模式概述(一)PPP模式的概念在目前形势下,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公共效劳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升。要想进一步提高公共效劳的水平,就得依靠于政府部门下放大量的资金来投入修建。可是假如政府当下存在财政缺乏以及资金缺乏的情形,那么公共效劳工程的修建就无法完成。在这种状况下,只能将盼

  望寄予于社会资本上,这也就催生了PPP模式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给PPP模式下一个比拟明确的定义:由于修建城市根底设施或者公共效劳,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投入资金支持修建的一种特殊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既要签订权责明晰的详细协议,还要以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赢为目标。

  (二)PPP模式的特征(1)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要依据合同来表达。虽然二者对PPP模式实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可是由于二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也会存在权责失衡的现象。就政府而言,政府盼望能够通过这个模式最大限度地满意公众对社会公共效劳的需求,而社会资本方所盼望的是通过这个模式能够将投资的经济效益到达最大化。二者所追求的目标截然不同,难免会引起冲突。而一旦产生冲突或者利益冲突,便可以通过之前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来界定权责,保障双方的应得利益,维持共赢的局面。(2)运用PPP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双方的优势,将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这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和资源方面的特长,又能够实现社会资本在经营和资金治理方面的特长。这一模式的产生,促进了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进而推动了公共效劳和根底设施的进步,能够更好地满意人民群众的需求。(3)合作周期较长且关系简单。在PPP这一新模式中,社会投资方与政府签订合同之后,还会有后续的双方多个部门之间的接触与洽谈。比方,在地段拍卖时期的国土资源部门、公共设施建筑时期的城建部门和在PPP模式运作全过程中

  起作用的税收部门等,这都是社会资本方需要接触和对话的政府部门。通过多个部门的融洽协商,会增加该模式中的合作双方的关系,并进一步造成运营简单困难的局面。并且,PPP模式中允许社会资本介入的缘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修建社会公共工程工程规模大、工作多、资金需求量大且风险较大。这种状况下,工程合作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其中有的周期较长的工程,甚至会造成政府和社会投资方进展连续的长达数十年的合作。

  二、PPP工程财务风险类别分析(一)融资风险分析PPP模式既需要数量浩大的资金,又需要消耗很长的合作周期,且利益牵扯非常广泛。和社会资本不同,PPP工程从全面的工程收益和利润来说,都比拟低。这个明显的特征就造成了PPP工程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并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进展形势,也由高速进展阶段向中高速进展阶段迈进,且金融方面也被供应侧改革影响,政府部门对社会金融的管控力度也随之提升。这就造成了银行不仅要上调贷款利率,还要提升对贷款审批环节的管控力度,这就造成贷款审批日渐困难,且放贷时间也随之增长。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下,银行只得一步步地加强对社会贷款环境地监控与治理。就参加到PPP模式的社会资本方而言,因种种变故,最终导致合作时间与贷款审批时间过长,埋下了资金断裂的隐患,即使是在工程竣工后也很有可能会对工程造成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另外,我国PPP

  工程产生的时期比拟晚,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在详细合作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在操作中存在缺陷与缺乏,这也会影响PPP工程的融资。

  (二)本钱超支风险分析在PPP模式运作时,也会被地理、政治、风俗等详细因素影响,造成施工时间延长以及修建本钱增加的状况。并且,由于PPP工程双方合作周期较长,在这一较长的时间内,也会被通货膨胀等不行抗力的社会因素影响,造成选购原材料与根底设施时价格激增的状况消失。在这种状况下,工程的本钱不行避开地提升,运营本钱也随之增长,此外,施工单位的治理水平也会对施工本钱造成影响。比方,施工单位治理水平较低,既缺乏科学的岗位培训和工作阅历,又缺乏节省工程本钱的理念,这就会造成工程运转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损耗和铺张状况加重,并且由于对施工设施的治理与保养工作的不到位,进而加重机器的负荷,导致磨损严峻而影响使用寿命。对上述任何问题的无视,都有可能会严峻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另外,由于PPP模式的双方合作周期和施工工期都相对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会随之增加。假如社会资本方与政府签订了协议,其中却没有关于价格波动方面的详细细则,也没有涉及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风险的躲避方法,那么当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消失后,全部的风险将由社会投资方自己担当。这样的结果,将造成企业投入的资金面临严峻的风险,严峻影响了企业在投资公共效劳建立工程中的经济效益。(三)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分析

  PPP工程在运作之时,还会受到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会对财政政策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以期能够推动经济持续进步。比方,政府推行的“营改增”和调整增值税税率等,这些政策的推行都是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各地方也会依据本地实际的经济进展状况,规划出与其经济进展状况最匹配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动,既给社会资本方带来了税收方面的巨大压力,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阻碍。从市场方面分析的话,现阶段增值税率持续下调,随之受到影响的是企业的增值税额度。但是,由于受PPP模式的影响,相对较长的合作时间将造成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引起更大的资金投入,过多的资金支出会形成大量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在PPP模式下,工程公司在建立期不用缴纳增值税,但公司可以依据长时间的留底进项税额,等到进入运营期再进展抵扣。现实生活中,许多的PPP工程都没有享受到尽享退税等政策的帮扶,这就造成了企业在推行PPP模式时,一般都会面临因税收政策的调整而引发的风险。

  

篇十五: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目录一ppp项目融资的风险性分析二ppp项目融资风险因素分析及关注点一宏观层面二微观层面三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一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二制定公平合理动态可调整的合同机制三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四构建互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四结语正文摘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作者:杨少丽骆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08期

  摘要:PPP项目融资活动比传统融资方式更为复杂,存在诸多的风险点,是决定PPP项目能否成功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让PPP项目融资活动顺利进行,应该对PPP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融资风险分析;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333-01

  一、PPP项目融资的风险性分析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公共服务领域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发挥在行政资源、组织协调上的优势,社会资本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形成多方合力,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能力。

  二、PPP项目融资风险因素分析及关注点

  根据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PPP项目融资风险从宏观(外部)和微观(项目)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风险主要是源自于项目外部,主要包括政府信用、法律变更、经济环境和不可抗力等几大方面。

  第一,政府信用风险。政府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政府履约能力和政府履约意愿。政府履约能力决定了政府承诺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其它优惠条件能否兑現,在很多PPP项目中,政府提供的各项支持是项目得以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政府付费类项目中,政府支付的可用性和绩效服务费更是项目偿还债务资金的唯一来源;政府履约意愿影响着项目的可持续性,特别在政府领导换届之后,对PPP项目合同的履约意愿直接决定了政府对项目的持续支持力度和资源投入。

  第二,法律变更风险。约束风险边界。法律变更风险可能引起项目所在领域技术标准和强制性规范的变化、税负的变化,使得项目投资费用、运营成本的增加,导致项目经营效益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三,经济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主要包括物价、利率水平、市场需求、价格标准变化等因素。最低保底量,定期的价格调整机制,设定风险边界。物价变动影响项目原材料、能源动力、工资福利及其它经营成本的变化,利率水平影响项目财务成本,市场需求影响项目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数量,价格标准影响产品服务的单价水平,这些因素影响经营收入或经营成本,使得项目的经济效益发生波动。

  第四,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意外事故等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均无法控制的风险,通过保险适度转移,加强风险预案。如自然灾害、战争、大范围罢工等事件造成的项目停滞甚至失败。

  (二)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风险主要是源自于项目自身,主要包括项目完工风险、投资控制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等几大方面。

  第一,项目完工风险。PPP项目中政府向社会资本方支付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对价通常是从项目建成并进入运营期后开始的,因此如果项目没有如期完工,其时间成本会大大增加项目融资费用。引起项目完工延误的风险可能有很多,比如政府审批延误、技术工艺变化、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等多种原因。

  第二,项目投资控制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前期设计工作深度不足、技术规范变化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项目投资增加,需要不断增加融资规模,可能会提高融资成本和运营期的财务压力。

  第三,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项目进入运营期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项目收入不足、成本超过预期等原因使得项目经济效益不如预期,项目现金流无法满足还本付息的要求。同时,在找社会资本方的时候,就要选择拥有良好建设、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方。

  三、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PPP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包括项目技术层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传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和PPP模式层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两评一案),这两个层面的研究是项目可融资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中,项目技术层面的重点研究项目总投资、建设内容、工艺技术、经济效益、项目产出等,解决项目可行的问题;PPP模式层面重点研究风险分担机制、投资回报机制、社会资本方准入条件(关键在于财务实力、建设能力和运营能力)、绩效考核和付费机制等,解决模式可行的问题。只有完善了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金融机构才能较为科学合理地评估PPP项目的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成本、宽限条件、还款方式等因素,为PPP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制定公平合理、动态可调整的合同机制

  PPP项目合同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权利义务、风险分担、合作边界等商务条件的具体细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PP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风险分担的不合理可能导致风险承担一方无法有效控制项目风险,从而导致项目的全盘失败。因此,有必要坚持风险由最有能力掌握的一方承担的原则,对于政府信用、法律变更等风险主要由政府承担,对于经济环境、项目完工、投资控制、经营管理等风险主要由社会资本方承担,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分担,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合理转移。此外,每类风险都应有承担上限,对于超出风险上限的损失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分担方式。

  (三)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专业的社会资本方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确保金融机构放贷资金安全的保障。因此政府在选择社会资本方时,应尽可能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使得项目实现有效充分竞争,从中选择最优合作者;另一方面不应将价格因素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而是应该全面充分的考察社会资本方的财务、建设、运营能力,确保项目融资活动顺利开展、项目建设如期完工、项目运营持续优良。

  (四)构建互信守约的信用环境

  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合作是一个动态、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双方本着互信守约的契约精神、建立牢固的信任才能解决过程的各种风险和问题,给予金融机构支持项目融资的充分信心。因此,一是需要有上位法律来加强对政府履约行为的约束,对政府失信行为进行惩戒;二是政府应增强自身的法治和契约意识、审慎承诺、依法行政,避免失信违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PPP项目各种融资风险因素,可以从加强项目前期研究、提前引入金融机构、制定公平灵活的合同机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注重契约精神等方面入手应对,以合理防范PPP项目融资风险,促进PPP项目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十六: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作者:李慧来源:《商讯·公司金融》2018年第5期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被译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一、PPP项目风险识别

  PPP项目风险识别方法:(1)分阶段识别法是指按照PPP项目操作流程,根据不同阶段风险的成因与特点识别风险的方法,对项目风险从前期、执行、移交三大阶段进行识别。(2)参考类似项目识别法是在以往类似项目的数据资料以及项目参与者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PPP项目进行风险识别。(3)专家咨询法是通过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专家经验和常识,判断该项目存在哪些风险,并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主要风险因素。总结下来,PPP项目常见风险有:法律变更风险;项目审批风险: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移交风险;公众反对风险;政府信用风险;政府监管不足风险;融资风险;项目竞争性风险;金融风险;环境保护风险;不可抗力风险。

  二、PPP项目风险分配

  PPP项目风险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风险分配优化原则、风险对等原则和风险可控原则。PPP项目常见风险分配结果:一般的,法律变更风险、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社会资本选择风险、政府信用风险、政府监管不足风险和项目竞争性风险等由政府承担:建设风险、运营风险中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运营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移交风险、融资风险和环境风险等由项目公司承担:运营风险中的市场收益不足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收益变更风险、公众反对风险、金融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由双方共担:而项目审批风险则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形而定。

  三、PPP项目风险应对

  PPP项目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PPP项目常见风险应对措施:(1)规避法律变更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委托正规且具有实力的法律咨询机构,审慎地就该项目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分析意见。(2)项目审批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措施有负责报批审批的一方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审批程序报批,提前准备好报批所需材料。(3)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主要由政府引起,所以项目公司可以通过与政府签订严密的特许经营权协议来规避该风险。(4)社会资本选择风险,政府可以采取公开项目招商信息,与意向投资人进行前期沟通,从类似项目经验和业绩、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财务能力对投资人筛选。(5)建设风险,项目公司可以要求承包商签订保证承诺,确保工程按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公司负责监督与控制。(6)运营风险可以通过签订合同、选用成熟、适用的技术以及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等措施来规避。(7)针对移交风险,项目公司和政府签订严密的特许经营权协议,明确项目移交范围、产权争议解决办法等条款。(8)应对公众反对风险措施:提高运营项目透明度,公开项目运营环境监测数据,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9)政府信用风险应对方法有增强自身法制意识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10)面对政府监管不足风险,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项目招投标、建设、运营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11)关于融资风险,项目公司需要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选择恰当的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还需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12)项目竞争性风险,对于使用者付费PPP项目,项目公司应尽力获取政府唯

  一性承诺,以避免过度竞争引起项目收益下降。(13)规避金融风险可以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并且设置合适的合同条款。(14)关于环境保护风险,在项目前期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且在合约中明确列出各方应采取的措施。(15)对于不可抗力风险,应在项目进行之前,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综合所有因素选择最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另外还可以通过投保和寻求政府支持。

  四、结语

  总之,PPP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面临的风险因素较一般工程项目多,需要政府和项目公司的共同努力,一起应对诸多风险,最终实现该项目的利益最大化,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篇十七: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市场开发中PPP模式项目的风险识

  别与应对措施

  摘要: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现实工作中很多市场开发人员遇到PPP项目时不知道从何着手,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项目是否具有跟踪价值,本文从实操角度对PPP项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

  一、引言

  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广PPP项目,国务院PPP政策也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市场开发工作中PPP项目对从业人员的全局性理解能力、综合性知识储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身业务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市场开发工作层面对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说明,从而判断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确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二、市场开发工作中PPP项目的风险分析额判断

  (一)开展PPP业务区域的选择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均开展了PPP项目,财政部(财金〔2015〕21号)文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业务时应选择财政实力强,政府债务负担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地域开展PPP业务,建议在近三年GDP全国前十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PPP业务,其他省、省、自治区、直

  辖市优先在地级市(含)以上,以及上一年度经济百强县(含县级市)开展PPP业务。

  (二)PPP项目合法合规性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项目业务时要对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分析,首先查询项目是否已经纳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同时了解项目是否已经完成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不参与未纳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或被退库的项目,不参与不能够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

  (三)PPP项目回报机制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PPP项目回报机制分为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类项目)、使用者付费+政府补助、政府付费三种类型,财政部(财金【2019】10号)文中,PPP项目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强化财政支出责任监管,确保每年度本级全部PPP项目支出不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要求使用者付费比例不低于10%。

  目前地方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回报机制大部分为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比例不低于10%,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项目业务时要重点分析每年度使用者付费的项目收入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要重点分析使用者付费不足风险分担机制是否合理,对于使用者付费占比高,明显存在使用者付费难度大,收费成本高,收入难以保证且风险全部由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项目,要及时的向实施机构提出修改建议,使用者付费收入部分方案不能修改的项目可不在参与

  (四)PPP项目调价机制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PPP项目合作期限长,一般为10年~30年,项目调价机制设置是否合理对项目风险的分担具有重要意义,PPP项目调价机制主要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和利率变化因素。回报机制中可用性付费与利率联系密切,运营绩效费计算公式与通货膨胀联系密切。实践中经常遇到运营期政府只考虑运营绩效费的通货膨胀因素而没有考虑利率变化的影响,可用性付费在运营期是项目运营的主要收入,占比大,不纳入调价机制,社会资本金方风险较大,市场开发工作中要保证政府与

  社会资本方合理分担主要经济风险,可用性付费要引入调价机制,根据基准利率变化进行调整。

  (五)PPP项目施工利润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实践中PPP项目按专业划分主要有市政基础设施类、教育类、医疗类、环境治理类、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不同专业施工利润率不同,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业务时,要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开展与主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开展投资业务,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建安工程费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各专业投资在建安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考虑招标阶段建安下浮率,选择建安占比较高,专业利润率较高的项目开展相关工作。

  (六)PPP项目运营风险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PPP项目合作期限长,项目运营期较长,运营期风险主要有项目运营期长运营内容多,运营成本是否能满足运营要求。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业务时运营期长项目要重点分析运营内容和运营成本。运营内容主要考虑考虑设备和设施的中修、大修、重置等风险,PPP项目运营成本一般投标阶段进行报价包干,运营期引入调价机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进行调差,因此在市场开发工作中要根据运营方案对运营成本进行分析,确定实施机构确定的年度运营成本是否能满足运营所需的资金。政府年度可用性付费的30%以上与运营考核得分挂钩,如果在项目前期不重视项目运营期的分析和测算,可能会出现运营期考核不达标,项目投资资金不能按计划收回,造成项目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在此特别提出,PPP项目一定要重视运营期的分析和测算,确保项目运营期能够满足政府方考核要求。

  (七)PPP项目考核机制的分析分析和应对措施

  实施中PPP项目考核机制主要包含建设期考核和运营期考核,建设期考核主要对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考核,运营期主要对设备设施的运营维护进行考核。建设期考核主要为了确保项目投资能够按计划完成投入使用,运营期考核主要保证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为了避免出现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PPP项目采用“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加强运营期考核,运营期考核结果与政府年可用性付费挂钩比例不低于30%,因此考核机制设置的是否合理,将对项目投资

  资金的回收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决定了项目经济效益能否实现。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项目业务时,要对向考核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参照类似项目运营标准和考核标准合理设置考核内容,风险合理分担,保证项目运营期考核达标,项目资金能够按期收回。

  三、结论

  本文主要对市场开发工作中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实践中PPP项目要求业务人员要具有全面的专业能力对项目进行分析判断,PPP项目能力的建设时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相关联的领域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需要准确理解PPP政策导向和政策要点,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做好PPP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成功落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关于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

  [2]《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

  [3]《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

  [4]中国PPP产业大讲堂.PPP模式核心要素及操作指南ISBN978-780257924-8

  

  

篇十八: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三风以险及措施

  (—)PPP项目的风险提示

  各类风险分配遵循风险分担,二是全过程集成,三是产出和绩效要求明确,四是回报与绩效关联。技术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收入风险、财务风险等由项目公司承担,但其中也有属于政府责任部分,比如土地权属、服务及产品规格定义错误、政府要求变化、支付违约等,需在合同及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法规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应根据双方的权责进行分担,一般政府公共部门承担较多该曲类风险。

  另外,还应引入商业保险,用于转移不确定性大、损失额度大的风险,如某些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项目重大损失。风险分配在签约性谈判阶段已经完成,并体现在合同及特许经营协议中。在建设经营阶段,主要是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层和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及时识别、转移、化解相应风险。

  投资者判断PPP模式下的投资风险,有必要从政府财力、社会资本实力、项目收益等多个角度去判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投资风险甄别和决策:

  (1)在区县级以上PPP项目中,政府和外国资本合作建设的项目优先,其次为政府与实力雄厚国有资本合作的项目,再次为政府和实力雄厚的私人资本合作建设和运营的项目,

  最次为政府与一般私人资本合作的项目。同时发达地区的项目优先于落后地区。(2)省级及省级以上的、有良好市场前景的PPP项目最具投资价值,其次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地市级和区县级PPP项目。(3)没有现代企业运作机制而由政府官员主导的地级和县级PPP机构慎投,乡镇级PPP项目最好不投,除非其市场前景和管理机制特别优秀。(4)项目收益远远不能覆盖其建设运营成本,且又无其他可靠项目收益或政府购买作为付费来源的PPP项目,建议不投。(二)PPP项的风险控制

  市场收益不足

  政府决策不力

  不可抗力

  建造阶段:设计不当、承包商不当、成本超支、工期延误、施工技术不当等运营阶段: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管理水平、市场需求/销售量、销售价格/竞争、环境污染、合作夥伴信用、合资风险等;

  全阶段:不可抗力、可保险灾难(火灾/洪灾/地震/盗窃/事故)、政治风险(许可证)/国家风险、国有化/没收、外汇、利率、通货膨胀等盈利。

  表格1某ppp电厂项目的重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

  措施1

  措施2

  措施3

  收费事先确定每年调维持与政府良分离收费如部

  调价价公式

  好关系,企业/分固定/可调/

  政府

  项目形象

  外币支付

  获取政府准确信维持与政府特聘请独立第三

  信誉息挑选最合适的别是高层官员方评估政府伙

  电力

  伙伴

  良好关系

  伴

  与政府签或取或与政府签调度政府担保调度

  调度政策

  付

  合同

  获得政府担保,投保政治险

  设备维持与政府特

  改变如调价或延长特

  别是高层官员

  许期外汇获得政府担保

  良好关系采用双货币收采用期汇、对敲

  兑换不可获得政府担保

  费

  等

  投保所有可投获得政府资金

  抗力如期争取政府参股

  保险

  支持

  灵活收费如发挂牌上市融资

  融资审批

  展权与政府公私合作获得政府担保维持与政府良

  延误国有化贪污腐败

  /资

  好关系

  与政府公司合作国际融资政治获得出口信贷

  /资

  保险

  维持与政府良好与政府公司合签订防腐败合

  关系

  作/资

  同

  

  

篇十九: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

  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7期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开展,必须切实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等问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引导工作,实现PPP项目资金利用率的提高,有效解决资金浪费问题。这需要进行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优化,降低资金使用的压力,实现项目运营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二、项目风险与PPP项目发展的联系

  在PPP模式应用过程中,项目本身是其融资的主体,实现了项目预期收益、项目资金投入、政府对该项目扶持力度的结合。在这种应用模式下,私人投资者与政府会签订相关的许可协议,双方参与到项目的整体实践过程中,获得该项目的收益,实现债务的偿还。

  这种私人投资与政府合作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政府在财务预算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使私人投资者获得相应的利益。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双方共同参与,遵守共担风险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根据自己的实力及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风险。在PPP项目运作过程中,其考虑了私人投资者与政府的优势,实现了对科学性、合理性风险分配方案的应用,有利于降低PPP项目的整体运作风险。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对PPP项目的应用,实现了私人投资者资金的引进,有效减缓了建设项目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在这个环节中,其实现了私人投资方高效化管理手段及先进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实现了政府相关部门与私人投资者工作模式的结合。

  三、PPP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及应对

  (一)风险识别

  从可控性角度来看,融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前者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后者包括环境保护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完工风险、信用风险。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PPP项目融资存在一定的运作风险,在成功融资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朝着非理想化的方向发展。整体来看,PPP模式引导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经济风险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存在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难关,从而可能使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适应现阶段PPP项目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完善项目预期工作,做好项目风险的精确识别工作,制定相关风险防御措施,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的稳健性发展。

  风险识别即通过大量精准可靠的信息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及分析项目,从而分析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客观上看,其性质及风险识别的方法诸多,比较常见的项目融资风险识别方法如下:

  德尔菲法集中了各个专家的智慧,实现了对其想法的统筹考虑,能够有效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德尔菲法,有利于表达出各个专家意见的分歧之处,集众家之所长;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避免对不常见细微风险的忽视。这种方法对其组成成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其适用范围比较小,比较适应于一些问题简单、目标明确的情况;工作分解结构法比较适合应用于中小项目工程建设过程,能够实现对项目范围、施工建设进度、成本管理等的有效管理,这种方法亦不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二)融资风险的评估

  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项目的简易程度、建设程序的规范性、项目的直观性及可塑性,从而选择科学的风险分析识别方案,并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发生时间等展开定量、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量化研究,实现对融资风险的全面性考虑。

  融资风险的识别需要在风险分担前进行,确定风险量大小、风险性质等风险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评估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前者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从而实现不同风险相对严重程度的区分,根据其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作出相应的决策。后者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模拟分析、决策树法等。

  (三)融资风险的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融资风险,需要确定PPP融资风险分担的目标。在风险分配环节中,项目参与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由对风险最具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优化PPP融资风险分担模型,在风险一定的前提下,实现各个参与方满意度的最大化以及风险剩余整体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必须遵循风险回避原则。当项目潜在风险可能性较大,其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且当前没有什么策略对其进行解决时,需要主动放弃该项目,改变该项目的目标及方案计划。这也需要遵循风险减少的原则,通过对各种措施的使用,降低融资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避免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

  风险应对的策略主要包括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风险回避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项目的潜在损失。风险自留应用了内部控制措施,化解了融资风险。风险控制指使用积极性、主动性的风险对策进行损失的预防及减少,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预防计划模块、灾难计划模块、应急计划模块。

  为了实现对风险损失的有效分散,必须遵循风险集合原则。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小,在发生数量较多的同类风险背景下,投资者需要联合起来,实现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散化处理。风险嫁接即风险转移,其实现了一些经济方法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将融资风险转嫁给信托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为了强化对融资风险的管理,必须做好相关的后备措施,在项目开始前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如准备好应急费用、备用资金贷款等。为了切实解决融资风险问题,必须结合各类风险防范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应对措施的积极作用。在应对风险事件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手段,实现融资风险的有效规避。

  四、结语

  为了实现PPP项目投资风险的有效性识别及量化管理,需要根据实际运作场景,制定相关的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不同的风险防范方案,实现对融资风险的精确性识别及控制,满足现阶段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

  (作者单位为中铁三局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02).

  姜军,唐琳.PPP模式下的股权融资模式创新[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

  [2]

  杨莉姗.城市轨道交通运用PPP融资模式研究——基于杭州地铁一号线调查分

  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3]

  李晓琳.推广PPP要回归理性和逻辑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

  

篇二十: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多篇

  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多耗资、多污染、多危险的领域,却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比较重要的领域,因此备受各个国家的重视与关注,而中国的建筑企业在这些方面的问题相比其他国家就更为严重,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利益,为了利益他们纷纷加入其中,却不曾看到这个行业的弊端,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健康与富裕、国内建筑行业的地位提高,建筑行业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及时纠正,及时改革。

  一、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一)建筑施工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原因1.选择材料的不恰当。如今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都选用价格便宜、劣质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由不合格的化学制品制成,其中都含有大量污染空气的成分,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生活。现在很多的建筑物如:居民楼、楼阁等都要由这些材料构成,时间长了,材料的有害成分挥发出来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给人民的生存带来威胁。2.施工程序的不合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时刻伴随着污染的产生,其中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不仅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而且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据调查,很多生活在施工周围的居民曾经多次向施工企业反映污染问题,但是,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没有在意这些污染,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二)国内企业没有可以与国外企业竞争的筹码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组织上都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在规模上也及其相似,他们都进行着建筑施工业务,由于竞争的激烈,有不少的企业为了得到竞标竟然自愿降低价格,以超低的价格获得建筑权。由于价格较低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宁愿选择劣质的材料,从而使不少的员工丧失性命。如此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这个行列来,在国内他们还有相互竞争的市场,而这种情况也只能应对经济正常的环境,对于经济危机下的市场却很难操控。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的正确的对策去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二、国内建筑企业应对建筑市场竞争应采取的策略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服务项目、组织构成、管理制度等等多方面都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健全施工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的工作环境是每一个工作人员所追求的最根本的事情,要想拥有安全的环境首先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体制,并且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待不按规章制度执行的企业就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惩处,从而使所有的施工人员知道正确施工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人员的丧失与不必要的流血事件。要想保证能够安全施工,我们除了必须建立完善的建筑体系以外,还要不断地改变建筑工地的环境,并且随时关注工程的进度,能及时预防灾害的发生,使管理职能能布局到各个方面。其次还可以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随时开展一些安全防范的活动,使防范意识深入人心,使每一个人都肩负起责任,从而使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提高安全

  防范措施除了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外,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不仅减少了额外的成本与支出,还有效地提高了利润,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二)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研发提高创新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创新才有竞争,才能以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利润。而研发适当地建筑策略,既可以提高速度也可以降低成本。创新与研发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好的管理对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超强的效果,但是创新与研发才是与竞争企业竞争的主旨所在。以前的建筑企业在创新与研发方面没有太多的投入,国内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时刻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竞争优势的存在,以至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下,多数的企业都处于劣势地位,只有少数的在这两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能够表现一定的优势,并且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如今的创新与研发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同时注重开发新技术,学习先进的技术,将现在的先进技术与建筑施工结合到一块。此外还可以与其他的建筑企业合作,建立有效地联盟体制,着重提高质量、确保安全、降低成本。而且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不能一味的追求价格低,而采购劣质的材料,不要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路。(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是技术的天下,邓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受益,各个行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它不仅可以加快生产的速度而且还能有效的、准确地为企业解决难题,大大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工作

  的效率,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以至于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盈利能力。目前,计算机已经被运用到了建筑行业,主要体现在应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具体包括一些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日常企业信息的管理、财务报表的管理、企业仓储的管理等等。通过使用计算机,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了错误的概率,进而促进了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四)提高服务水准不管是什么产品,有消费者才会有市场,“顾客就是上帝”,建筑企业也是如此。因此,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要时刻了解顾客的需求,尽量让客户满意。同时,好的服务不仅仅表现在企业是多么有礼貌,而是体现在会不会办实事,会不会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有客户投诉时,不仅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消费者,还要时刻检讨自己,主动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并且要把消费者时刻放在第一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建筑企业来讲质量的好与坏可以总结为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例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实施监督的力度等。所谓能看见的就是材料的使用,而看不见的则是企业的管理力度与管理职责,就是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安全防护措施,让消费者时刻了解建筑的进程情况,如果消费者有什么建议与意见则要虚心听取,选择正确的方法办理正确的事情。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将施工中的各种设施设备与材料质量告知消费者,也可以使消费者作为监督者监督施工的全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消费者放心,而且还对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帮助。(五)加强环境保护1.建筑施工企业提供资源。建筑施工企业要安排专门的环境管理工作

  人员,该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时刻监督建筑施工周边的环境问题,如若发现有污染的迹象就要紧急采取措施,尽量使污染降到最低,实现绿色建筑。

  2.培养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企业要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里,因此,在闲暇时间,企业要适时开展一些活动,如:“有关环境保护的演讲比赛”、“书法大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绘画大赛”等等,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其他员工的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严禁将废旧的材料扔到土地上或水中。

  三、结束语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是如今的建筑企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总体的能力,使整体的水平与自己的规模相一致;其次,要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时刻确保自己团队的安全才能保证建筑质量,从而使整体的效率提高;再次,要善于改革与创新,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技术的运用,都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总之,服务水平、环保意识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服务的水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所有的建筑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