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8篇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 阮青;邓文钱【摘要】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农业生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阮青;邓文钱【摘要】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农业发展环境的审美化,农业生产运行的系统化,农业产品质量的优质化,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化.文章结合广西智慧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路,对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桂海论丛》【年(卷),期】2013(029)002【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广西【作者】阮青;邓文钱【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O
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世界各国都力图从智慧农业理念出发,构建一种农业科技与人类健康相互关照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本文结合广西智慧农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路,这对实现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智慧农业的兴起及特征(一)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农业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产业之一。在原始社会,人们偶然发现掉在土地上的植物颗粒可以发芽,长成新植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人类终于获得关于植物耕种的季节、气候、水土、种子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形成原始农业。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原始农业发展为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人们主要依靠经验来判断农时,依靠简陋的手工工具来耕种,主要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为单元从事生产,整个种植过程主要是靠自然恩赐,如靠下雨解决浇水问题,靠人和畜的粪便解决施肥问题,靠植物自身的抵抗力来抵抗病虫害,靠人的感觉来选择农作物的种子,等等。这个阶段的农业是很脆弱的,农作物产量很低,人们靠天吃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便会大面积饿死人。如何发展农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的现代化带来农业的现代化。大面积的改良土壤,化肥的发明和应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大面积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然而,现代农业机械、单线的思维方式,在将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科技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片面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商业利益,忽略了环境保护和人类自身安全需要的价值趋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量的农药、化肥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美国科学家卡奈尔就说过:“日常供应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已大不如以前,食物虽保持了原来的外形,但受大量生产的影响,品质已经变化。化学肥料只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却无法补充土壤中枯竭的‘全部元素’,因此影响到了食物的营养价值。”[1]大量研究表明,现代疾病与人们的饮食有很大关系。大量农药、化肥用于农田,导致土壤品质的退化,化学成分的流失,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些都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在我国,由于受当前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农民的科技意识淡薄,对农作物生长条件、土壤结构、害虫防治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分析,盲目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药使用国,特别是生长期短的蔬菜、瓜果类食品,由于虫害多,超量施药,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日渐加重[2]。解决农药的过量使用、盲目乱用,合理控制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人类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推动农业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这就是智慧农业的阶段。智慧农业实质上是适应新信息技术革命、新型智能化革命和关注人类身体健康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智慧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既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管理和科技方法,又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3]。(二)智慧农业的主要特征第一,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主要指农业思考方式的转变。发展智慧农业必须坚持自然规律和人类价值诉求的有效结合,体现科学原则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超越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人们因过分追求眼前物质利益而忽视人类伦理关怀的价值倾向。智慧化的农业改变了过去机械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认识倾向,注重从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最终实现规律性和目的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物质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第二,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主要指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精细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农业的精细化离不开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智慧农业通过农业生产的高度智能化,管理的科学化,控制的自动化,实现对农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实现农业整体发展的目标。第三,农业发展环境的审美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外在形式的转变。创造愉悦审美的农业环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优美愉悦的自然环境和健康舒适的人文环境为目标,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人性化、自觉化的现实关怀。智慧农业的发
展,不仅遵循着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而且协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是破坏自然本身的内在平衡,而是使自然环境更美,让人类生活更舒心。第四,农业生产运行的系统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对象的转变。智慧农业把农作物生产、自然环境与人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深入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最终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从整个系统来看,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作为自然再生产,农业生产离不开它周围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影响因素,不能超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作为经济再生产,农业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劳动者参与其中,必须依靠社会生活中人的智力和体力才能持续,同时农业生产也必须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为人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整个农业生产活动才能得以持续。所以农业是由农业生物、自然环境和人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体现了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第五,农业产品质量的优质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内容的转变。智慧农业强调生产健康、安全、生态化的农业产品,还要保证土地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幸福。发展智慧农业,不仅要维持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优质化的农产品要求在农业生产源头上保证产品的无污染,在农业生产领域,加强对健康环境、健康技术和健康食品的监督和管理,从而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从根本上维护人类生命安全。这体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的统一。第六,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化,这是农业发展过程的转变。智慧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它不仅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而且不能损害后代和满足他们需要的那种能力,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资源的总体平衡。智慧农业倡导多元化的农耕方式和种植方式,吸取传统有机农耕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土地有效的轮作复种、间作套种的用地制度和生物养地的耕作经验,充分利用家畜和微生物等生物
养分分解为土地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充分发挥沼泽和湿地净化功能。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了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统一。二、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智慧农业在美国兴起。由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作物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成为早期智慧农业发展的萌芽。到了90年代,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农业生产获得极大的发展。到了21世纪,智慧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成为持续高效产业。智慧农业不仅是一场技术信息革命,而且还是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它利用现代智能技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实现对农业生产和农业产品的控制,从而达到更加智慧的目的。中国发展智慧农业起点比较晚,缺少对智慧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应有的重视。在实践层面上,又面临着思想观念和现实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一)农民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智慧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推广与应用,没有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比较低,科学素养不高,农民受到的科学知识培训比较少,在广大落后农村地区,农民仍然停留在小农意识中,过分依赖农业生产经验,忽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二)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智慧农业得以推广的前提,也是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农户无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更新市场信息,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农业生产被压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严重影响了智慧
农业的发展。(三)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现代信息化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前提。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水平。计算机是信息化推广和普及的重要载体,为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计算机的普及率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实现完全的农业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四)农业发展的综合化机械水平有待提高农业发展的机械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将突破50%,标志着我国农业从依赖人畜力为主向依赖机械化为主的历史转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业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面临困难。由于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经济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面临的自然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三、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对策智慧农业的发展涉及到农业发展理念、农业发展目标、农产品质量、农业技术信息以及农业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要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广西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智慧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向和相应对策。(一)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智慧农业发展强调从过去单纯重视农业产品健康环保转变到以人为本的根本关注。智慧农业关注的中心目标不仅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更重要强调农业发展首先要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把人从过去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真正地解放出来。未来农业生产从“自然式”的发展转变到“设施式”的农业发展,在农业专家的设计下,农场式的生产改造为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融
为一体。这种环境下,农业生产不仅仅单纯是一种生产活动,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的运动。智慧农业生产不再完全依靠化肥、农药等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效益,而是考虑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过程,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减轻人类体力劳动强度,通过生态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智慧,创造高质、健康、高效的农业产品,从而使人们真正地享受到农业生产带来的成果。例如,广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多方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让农业示范园成为农业良种良法的展示平台,农民当起农业观光导游,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城里人的“自选超市”,实现了市民高高兴兴游乐、农民轻轻松松增收。其主要做法是:坚持以农促农,打造精品线路;突出绿色生态,树立旅游形象;创新主题活动,营造热烈氛围。现在,广西农业休闲游已经初步建立起绿色、生态、健康的旅游形象,各类节庆及主题活动的举办,使农业生态游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亮点纷呈。(二)重视农业发展目标设计智慧农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整体上对农业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从农业发展的目标方面,可以把未来农业分为两个阶段,以提供健康生态绿色产品的发展阶段和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阶段。在中国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各地农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农业发展的模式也存在不同。在发展目标层面上,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由于目前条件的限制,可以先发展初级信息技术,建立初级智慧农业,鼓励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智慧农业示范区的模范和引领作用,寻求在点上突破,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带动发展。在政府层面,通过对农业政策的谋划、农业人才的培养等,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业发展格局。在实践层面,还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知识宣传、项目评估等方式和手段,及时把握智慧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举办智慧农业发展经验交流会、高层次专家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智慧农业建设的思想认识。
广西积极实施智慧农业发展目标设计,提出“南北农业大合作”,把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作为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举措。特别是2009年以来,开展南北农业合作活动,以“南北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主题,积极有效进行对接交流、招商引资、深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农业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三)加强农业生产质量控制智慧农业必须考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量化的手段实现对农作物质量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把握,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农产品的总量。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广西扎实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三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队伍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四)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支持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到来,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也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资金和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更新农业生产的技术设备,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重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特别是重视对农业的测土栽培技术的应用,重视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作物监督管理技术宣传,真正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信息农业方面,广西于2002年全面启动信息农业建设,开启了信息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建设的新阶段。目前,已建成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等15个龙头网站,同时还建成了由20多个自治区级涉农专业网站、100多个市县农业信息网、700多个乡镇村信息站、6000多名农村信息员队伍构成的信息服务网络。
“12316三农热线”已经覆盖全广西,农业信息服务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五)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农业必须充分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未来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应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生态意识,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能把握市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更多青年科技知识分子投身于农业发展。“十一五”以来,广西实施“千万农民大培训”活动,以此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百万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农民科技书屋建设、百万农民科技口袋丛书赠书行动等项目,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农民职业技能显著提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大批智慧农民的培养,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中国农业发展已从传统农业进入到现代农业,对自然环境认识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也在深化。面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困境和难题,如何从更高的视角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思路,关系到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导向。我们必须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精神,依据当今人类普遍倡导的伦理价值,对未来农业发展进行认真的思考。未来的农业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也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前途命运。参考文献:[1]余永跃.中部地区发展永续农业的研究[J].中州学刊,2008(11):71.[2]艾才琴.农药残留即使2%也很可怕[N].沈阳日报.2011-06-12.
[3]徐丹.“智慧农业”路在何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2):96.
篇二: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关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韩晓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18期
韩晓丽
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来说,农业不仅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产业,更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农业可以说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唯一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我国城乡未来发展道路再次明确了其方向性,那就是要逐步加大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在我国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并推行智慧农业。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率日益增加,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已经开始向智慧农业方向转移,因此,智慧农业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的相关研究也在从多个角度同时开展。
一、智慧农业相关概述
1、智慧农业的涵义。“智慧农业”一词其实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和完整的定义,现在对于该词的公认的大致涵义就是利用技术创新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重新完善农业发展体制的一种应用新形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大量研究和总结,基本上可以得出当前研究都将智慧农业发展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智慧生产、智慧管理、智慧经营以及智慧服务。
2、智慧农业的特点。与传统农业发展形式相比,智慧农业具备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通过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模式来达到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智慧农业不仅在时空上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打破限制,同时还推出了一套以三定位为核心的农业管理操作体系。基于此,智慧农业技术就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业思考方式转变显著,从传统的农业思考模式中进行了创新,把优秀的思考形式留下来,遵循农业思考模式发展规律。第二,农业发展的外在形式有所突破,智慧农业的普及除了要遵循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外,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生产活动、人以及自然环境三种因素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科学化的农业发展外在体系。第三,农业生产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业生产技术手段智能化,将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与当前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全自动化的监督控制,使农业产品质量有最有效的保障。
二、我国发展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智慧农业发展迅速,逐渐全面完善,力求不断创新,努力推动国内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但由于智慧农业初期起步相对较晚,缺少相应的发展理论和形态的分析研究,同时,又受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制约等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在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主导智慧农业的唯一主体,因此,从决定发展智慧农业之初,就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而当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教育不到位时,就很难出现农业科技的专业性人才,智慧农业发展更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在农业科技文化知识上还是很薄弱的,接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农民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限制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2、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偏低。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规模化生产,这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我国传统农业一直以来坚持的农业发展模式都是小农模式,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质量和价格上的根本优势,往往使农产品处在商业链的最低端,对于发展智慧农业来说非常不利。
3、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硬件条件就是农业的信息化和机械水平要达到一定标准。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覆盖到农业生产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也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人工正式向机械化生产过度。然而,由于受到地质条件、自然资源以及社会历史等众多因素影响,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比较大,同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时有发生,自然资源在近几年也更是日益短缺和紧张。
三、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具体对策
1、重视顶层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情况整体上比较复杂,一些农民对智慧农业在观念上还存在偏差,这也是造成各个地区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在思想认识上做不到统一,在日常工作中就难以形成合力,自然不利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发展智慧农业,首先要在发展观念上下功夫,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道路和方向性的优化,对于智慧农业发展前期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要积极给与支持,使发展智慧农业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集合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使智慧农业发展更加有凝聚力。
2、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优化控制力度。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物质前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从生态环境系统角度来说,智慧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因此,二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只有科学把握生态环境和智慧农业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发展智慧农业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加强智慧农业规划。从整体上科学规划智慧农业的发展道路其实是一项比较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农业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们进行反复探讨和实验。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论证来,来做到对智慧农业的科学规划和控制,使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从而节省农业资源和资金投入,保证智慧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率。通过在几个地区的试点实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智慧农业工作作出指导和借鉴,使智慧农业发展更具科学性和经济性,让全国人民切实享受到智慧农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总而言之,发展智慧农业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与传统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特殊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关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径,由于我国智慧农业起步比较晚,加上社会历史、地质条件以及社会历史原因等众多因素,使得我国现阶段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待提高空间比较大。因此,对于智慧农业发展来说,一定要从我国农业实际情况出发,从思想观念、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整体规划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循序渐进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农业。
(作者单位:150001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篇三: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方法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产物,可以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但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职业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建立
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
并且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
因此,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困扰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亟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系统。
2、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由于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其培育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当前农业科研体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研进
度缓慢且难以应用于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之中。首先,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
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
其次,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一些智慧农业科研成果体系精准度不够,运行波动过于频繁。
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多数牲畜禽舍的基础设施仅限于照明和取暖,其他现代化养殖设备几乎没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设施仅是简陋的水道沟渠,只能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所需的运输管道仅在部分地区建成使用,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田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要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对策:
1、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物资、人力方面加大对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媒体在农村全方位宣传智慧农业,调整农民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结构,鼓励他们主动创业创新。其次,充分发挥运营成功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农民定期参观了解智慧农业运行模式,深入学习如何建设管理智慧农业。最后,结合我国农业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优势,将职业农民培养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适合培训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长效教育机制,教授农民和青年学生智慧农业理论知识,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人才。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强化政府顶层设计职责,加大农业科研体系的资金、物质和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业科研体系。促进农业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农业科研项目井然有序地进行,减少重复研究,强化集成创新,并统筹兼顾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各项高科技技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全国农业信息网上交流平台,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充分利用其广泛接触农业生产者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尽职做好农技推广,促进土壤修复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技术的应
用,广泛收集农业生产问题和生产数据为农业科研提供反馈,及时检验农业科研成果效用,完善农业科研成果的功能。
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统筹兼顾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绿色灌溉、数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现状,推进通风、采阳、温控、清理垃圾以及饵料投喂自动化建设,建立全封闭式现代化种养殖舍棚。加快现代化农机设备进入农田,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机设备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扩大农机设备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投入量,并加强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据农业经济)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智慧农业在世界各国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应用方面都早已大规模展开并
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智慧农业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地
适宜创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也已形成并在日益完善,精准生产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资本、提高产能和质量也都在逐渐实现。政策方面
国外的一些国家都早已不遗余力地出台、落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来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率先提出“精确农业”构想的美国,先后出台了6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都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推进农业发展,为“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
农业资源匮乏、人地分配严重不足的荷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便开始推行农业保护政策,荷兰政府和欧盟一直坚持大额农业补贴,用以建设农业发展设施以及农业知识创新体系。科研方面
农业发达国家也早已创建不同结构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以适应性促进本国智慧农业发展。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组成主体多样化,但都基本以政府、高校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要主体,且政府为主要管理者、研发推动者,企业的重要程度各国略有不同,其他农业相关者紧密配合主要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应用方面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完善的配套规章制度和专项资金池以推进农业科研技术快速应用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国家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推广体系,并且目前各国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显著。
如,美国早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帮助农场主精细化耕作并提质增效;日本也早已利用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了个性化“网上农场”式农业运营新模式,使消费者可实时自主远程精准控制自有农产品生产,并获得理想的农产品。
篇四: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智慧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傅思维;赵姗;石丽丽;刘轩志;吴金山;陈桂芬;曹丽英【摘要】伴随着国家农业经济模式的转变,农户的科技服务需求呈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传统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需求.针对目前吉林省智慧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的现状,对吉林省农安县22个乡镇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与农村科技供给关系本质,对农村科技供给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好地设计信息服务策略,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完善吉林省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体制.【期刊名称】《农业网络信息》【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5页(P81-84,91)【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智慧农业;吉林省【作者】傅思维;赵姗;石丽丽;刘轩志;吴金山;陈桂芬;曹丽英【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农业信息服务对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始终处于信息服务的中心位置,农民的基本状况和信息需求决定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模式[1]。针对普通农户服务需求强烈但帮扶不对症、服务方式较为传统等
问题,本研究以吉林省为调查范围,力图掌握吉林省智慧农业技术服务的现状,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为地方政府、各级服务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支农服务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2]。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吉林省农安县的22个乡镇,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问法。在2017年7-8月期间,对该县乡镇级别的农户、基层干部、农民企业家、教师、科技推广人员等进行结构式抽样问卷调查1000份,经整理统计,合格问卷996份,有效率达到99.5%以上[3,4]。表1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项目人数所占比例项目人数所占比例身份文化程度农民76076.31%小学18218.25%基层干部555.52%初中22322.37%农民企业家404.02%高中25625.68%教师343.41%大专27427.48%科技推广人员10710.74%大学及以上626.22%性别收入等级男70770.98%最高545.42%女28929.02%中上19419.46%年龄中等61361.48%21~30515.12%中下11211.23%31~4015915.96%最低242.41%41~5024925%农业生产方式51~6029829.92%完全靠传统经验38738.86%61~7014914.96%在传统经验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41341.47%71~80909.04%完全依靠现代技术19619.67%表2农业信息获取途径项目人数比例电视27927.98%广播818.12%电脑网络10110.13%手机网络19919.96%朋友乡亲告知20420.46%书报杂志787.82%各类科技服务机构555.52%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地带性土壤为黑土、黑钙土,在全省耕地面积最大,全县人口120万。本次调查针对种植业,调查样本中农民占比76.31%,其次是科技推广人员占比10.74%;男性占70.98%,女性占29.02%;51~60岁的人占比最多。被调查农户的平均文化程度大专占27.48%,高中占25.68%,位居
前两名。收入等级中等级别占比最多,高达61.48%。在农业生产方式方面,调查样本中在传统经验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占比最高,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新老交替阶段,农民愿意接受并使用现代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达到提高农田生产率的最佳效果[5]。二、吉林省智慧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现状(一)农村劳动者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系根据表1问卷调查中文化程度与收入等级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农村劳动者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程度提高一个高度,相应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增加,因为一般文化程度越高,对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就会更强,劳动技能的增加会提高收入。(二)电视是智慧农业科技普及传播的主要工具在调查农民在农业信息获取途径方面时,其渠道十分相似。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表2),有27.98%的调查对象依赖电视,占比最高。(三)调查对象对智慧农业科技信息呈一般了解状态农民对于智慧农业科技的了解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农业科技了解的人数达到了65.3%。这主要是政府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对农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对于精准农业、变量喷药、精准播种、智慧农业、现代农业技术、3S技术以及专家系统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表3农业科技信息了解情况统计表项目非常了解一般了解很少了解不了解精准农业13.64%44.23%19.76%22.17%变量喷药13.24%37.61%27.28%21.87%精准播种12.94%42.03%23.47%21.56%智慧农业12.84%41.83%23.67%21.66%现代农业技术15.35%39.82%18.76%16.65%3S技术11.13%37.71%27.38%23.77%专家系统12.74%37.71%28.49%11.03%表4调查对象对农业发展的需求项目人数所占比例农业补贴12312.34%提供技
术支持25926.00%购农机补贴15215.26%加大信贷支持力度393.91%抓好政策落实19319.38%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力度434.32%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出售渠道11611.65%加强农资和农场品市场调控606.02%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111.1%表5采用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风险承担值项目人数所占比例无风险28728.79%500元以下26826.88%500~1000元18118.15%1000~10000元11011.03%全部承担939.34%投保616.12%(四)调查对象对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显示,农民需要科技的支持和政策落实各占到了26%和19.38%,占比最高,由此可见目前农户对农业发展的更多需求是提供科技支持和抓好政策落实。(五)采用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风险承担值在该项调查中,可承担无风险占比28.79%,其次是500元以下风险占比26.88%,足以见得当今农户在面对新形式的农业信息技术变革,仍持观望和保守态度,但并不绝对,仍有少部分人群选择接纳与相应。三、智慧农业技术服务供求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总结出以下吉林省智慧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问题如下:(1)农民普遍文化程度在高中和大专,收入情况多数在中等级别。说明农村教育仍需重视,文化程度及认知水平亟待提高。(2)智慧农业科技普及传播方式过于狭窄,农民平均年龄在50岁,他们对网络概念薄弱,仍依赖于传统的电视传播,但是这种方式过于被动。智慧农业科普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3)针对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新名词变量喷药、精准播种、智慧农业、3S技术等科技信息呈一般了解情况,说明农民对农业科技敏感度明显提高,但运用的熟练程度仍需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农民最关心的是技术支持和政策落实,农民信息化需求愈加强烈。(5)农民普遍能够承担农业信息科技的风险性过低,不愿轻易更改传统耕作方式,并且没有合适的农业技术保险产品供农户选择,导致过高的农业科技风险费用成为了农民敢于冒险创新的阻碍。四、智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需求对策研究(一)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认知水平提高农民的知水平,当农民遇到生产技术问题时,不是独自“闭门造羹”,而是能够准确表达出问题现象,挖掘其根源,与专业技术人员多沟通、多交流,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意愿需求。鼓励农民认可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为其农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积极参加精准农业、3S技术等科技信息技术培训,响应政府号召,敢于承担风险性,选择投保等规避风险方式[6]。(二)增强村委会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村委会作为政府与村民群众的重要衔接,应当及时掌握村民耕作动态、入户访问需求、组织经验交流、收集需求信息、并向上级反馈。鼓励农民自愿联合成立农村合作社,集体劳动,各尽所能[7]。定期开展农民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针对播种、灌溉、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实行互动式课堂,做到有问必答,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农民能够有效结合农业科技知识,达到妥善经营管理农田的目的。(三)完善政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供给策略与推广方案政府作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广的主导者,应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参与到农村科技推广中来,充分发挥推广传播作用[8]。政府在电视传播途径应主要选择与本地农民种植相关的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产品品种,科普变量喷药、精准播种、3S技术等科技信息技术。同时节目中将惠民信息与农业技术讲解均匀配额,内容通俗易懂且具有指导性,接近百姓生活,力争在内容、方式、渠道、数量上满足农
户需求,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效率[9]。(四)改善农技推广站管理制度,激发技术员潜能农技推广站要严格落实政府政策,加强在现代化智慧农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农技推广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时建议农技推广者设立考核制度,每名农技推广人员除基本工资外,提成奖励部分以群众评分票为参考依据,以此激励农技推广人员认真为农户办实事,真正的带来技术支持,共同推进和完善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建设[10]。(五)大力推广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完善农村合作社管理执行模式,大力推广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好乡镇企业领导带头作用,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这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首要克服难点就是创新,如何带好农民抓创新,这是重中之重。接下来如何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提高农户科技素养技能,这是难中之难。明确发展布局、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加快发展[11]。五、结束语智慧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呈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传统的服务方式过于单一保守,已无法满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需求。通过对吉林省农安县的调查问卷分析,获悉农民农业信息服务需求特征,并提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认知水平;增强村委会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完善政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供给策略与推广方案;改善农技推广站管理制度,激发技术员潜能;完善农村合作社管理执行模式,大力推广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对策。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需求,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篇五: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战略探讨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不断发展中也慢慢的进行创新,现在有一种智慧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快。现在时代不同了,这种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很多行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农业行业来说也是这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智慧农业的发展与创新,慢慢的从数字化到了网络化,最后再变得更加智能,对于整个农业发展史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农业在发展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和知识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智慧农业不断地进行战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智慧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探讨;战略
智慧农业是整个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农业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对农业的生产进行一个管理和控制,不断的提高农业的经济收益。农业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发展与进步,农业经济也在不断的创新,所以进行智慧农业经济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对于智慧农业不断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断的进行战略分析,让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
1什么是智慧农业
现在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农业来说也有了智慧农业的展开,就是使用各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农业的展开,把它们都运用到传统的农业中,现在现代的信息技术都和农业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已经应用到了农业发展中。现在智慧农业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高科技技术让农业发展的越来越智能化,和传统的农业相比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对于农民来说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智慧农业生产就是使用现代的新型技术对于农业在生产时的状态进行监督和控制,对于实时的环境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护农业的生产环境抵抗灾害,智慧农业也可以进行智慧的管理,就是用更加科学合理的
方法来管理农业的生产,让农民能够更加高效率的生产,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现在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只需要使用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各种农业生产,缓解了劳动力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也不断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让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2现在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1发展不均衡
虽然说现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种智慧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时间是比较晚的,所以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一些地区每个环节之间却有着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是使用高科技技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一些技术进行农业各个环节的精确化以及智慧化的管理,让农业生产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化,如果发展不均衡就会导致智慧农业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影响可持续发展。在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个学科进行技术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缺乏一部分专业的人才,缺少有能力的新型农民来进行支撑,虽然现在因为对于智慧农业的重视也成立了一些信息化的培训,但是结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有的地区的农民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素质偏低,让培训工作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2.2没有形成健全的农业体系
智慧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的,所以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对于一些科技的东西就会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却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体系以及科技研发体系,这样就会造成一些科学技术没有办法进行农业生产的相互转化,进而不能进行优质的农业生产。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要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设施,但是有一部分的农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水平比较低,对智慧农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机械化水平比较低,也没有让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设发挥好。现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农村的一些劳动力也慢慢的向城市进入,所以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时候也缺乏专业人才,一些低素质的农民也无法理解智慧农业的重要性以及重要的价值,
不能够跟他们进行良好的普及,也就得不到农民的认可与支持,缺乏完整的农民教育系统,所以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就会越来越慢。
3智慧农业发展的探讨与策略
3.1促进智慧农业均衡的发展
智慧农业经济在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时候,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均衡起来,首先要有一个主导就是政府,这样能够让智慧农业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在政策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方案与策略,让政策显得更加的科学合理,智慧农业在发展的时候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多的,所以要鼓励智慧农业的发展就要构建一些专项的资金,建立一些带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国家也在不断的倡导要建设美丽新农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智慧农业的发展,把握好机遇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资源分配方面要公平公正,让多种社会人员参与到智慧农业经济发展中去。
3.2培养技术人才
智慧农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需要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首先要有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然后积极的培养技术人才,加大对于农业核心人才的培养,要重视起来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在发展智慧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的文化水平以及思想素养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智慧农业经济水平的建设,所以对于农业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生产的能力。可以成立一些专门的培训小组,为农民宣传一些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知识,教会他们智慧农业机器设备的操作。不断的培养农业和信息相结合的人才,在一些高校开展智慧农业的相关课程,鼓励高科技的人才开展相关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进行技术的培训,增强智慧农业发展的队伍。
3.3不断进行创新
智慧农业是现在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型模式,一些农民对于这种模式知道的比较少,所以要不断的增强推广的力度,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教给农民。政府要
对智慧农业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不断的完善智慧农业的科研体系。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些方面也要进行资金的投入,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不断的完善各种基础的设施,为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的进行创新,让智慧农业紧跟时代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借助信息服务的平台将农业生产的一系列过程都能结合在一起,不管是在生产还是在监督管理方面,都能为农民带来很大的便利,对于农村来说,要不断的增强信息网络的覆盖,让互联网发挥优势,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智慧生产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实时的观察和控制。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不断的分析,探讨适合的方法与措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再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
4结束语:
智慧农业的开展对于整个农业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能让农民的收益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技术上的问题以及一些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分析与讨论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智慧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使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让农业生产经营变得更加智能化,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融合起来,制定相关的智慧农业发展政策与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凌雯,张琪军.智慧农业生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29(4):117-118.
[2]申格,吴文斌,史云,等.我国智慧农业研究和应用最新进展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8(2):1~14.
篇六: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在建设智慧经济的过程中,智慧农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农业是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将互联网及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一名大三的在校生,即将要面临实习,为了能够对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进行完善,对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各大高校都在将培养大学生智慧化的思维方式当做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我国的智慧农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同时也已经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智慧农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的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只要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很快就能实现全面提升。
1.当今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1.缺乏专业的综合性人才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远,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都选择到城市中谋生,导致农村的人口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依然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女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全面,
对信息化农业生产的认识也不充分。另外,我国对农民的现代化教育系统也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民的专业教育,很难培养出职业农民,再加上农村缺乏专业的综合性管理人才,这对智慧农业的构建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智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核心力量,所以在我农村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缺乏专业的综合性管理人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一现状的重视。[1]
1.缺乏完善的科研体系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智慧农业缺乏重视,所以智慧农业的科研体系一直不能得到完善,即便已经研究出了科研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成为农业生产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并未根据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构建系统性的科研体系,虽然已经设立多个科研机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各个科研机构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小型的科研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重复,浪费了很多资源,但是大型的科研课题单靠一个科研机构很难完成,需要多个科研机构共同合作,正是因为科研机构不能进行有效合作,所以大型的科研课题也一直没有提升日程。其次,科研机构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研究出的成果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推广,这就意味着科研成果在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缺乏大规模的生产数据当做参考意见,科研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检验,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
1.缺乏先进的基础设施
现如今虽然智慧农业已经开始进行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基础设施,更加谈不上机械化的农业设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我国有些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道路建设也不够完善,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甚至会影响到道路的通行。有些农村用于农业生产的牲畜一般都是在家庭中圈养,牲畜禽舍也没有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基本上只能维
持正常的照明和取暖。我国还有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光方式,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会使土地资源中的养分严重流失。除此之外,我国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价格较高,市场上的投放量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在加上政府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一些个体的农户根本买不起专业的机械设备,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1.当今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1.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政府管理部门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智慧农业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且还要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的智慧农业进行推广和宣传,同时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养,引导他们能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自主创业。其次,加强对示范农业基地的构建,这样就能够为农业智慧的推广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还要组织先进的生产力到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参看和学习,促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最后,国家的各个高校也要着重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将培养职业农民的重任纳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规划中,将培养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吸引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回到农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
1.对系统性的科研体系进行完善,推动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政府管理部门要增加对建设智慧农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为科研体系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构建系统性的科研体系。各个科研机构之间也要进行相互沟通,确保科研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重复,各个科研机构之间还要在合作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农业技术退工工作也要进行创新,并且还要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建立线上的交流平台。农业推广人员与基层的农业生产人员接触较多,所以就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推广形式强化农民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并且还要将先进
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后,推广人员在基层还要负责对农业成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业生产的数据进行全面搜集,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可以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促使科研人员根据基层群众的需求对科研成果进行完善,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虽然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境,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制定出更加全面的完善措施。最为一名高等院校的大三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所以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对创新模式的学习,离开学校之后要投入到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颢.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以新疆额敏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2(6):92-93.
[2]赵文,李孟娇,王芳,王静.探析国外主要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09):134-137+196.
篇七: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汪懋华院士:关于智慧农业释义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佚名【摘要】6月15日,在WGDC2018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院士就智慧农业发表了专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本人确认)。汪懋华: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界的朋友,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这次WGDC2018大会智慧农业高峰论坛。【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年(卷),期】2018(038)021【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智慧;驱动;创新;释义;高峰论坛;企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
6月15日,在WGDC2018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院士就智慧农业发表了专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本人确认)。汪懋华: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界的朋友,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这次WGDC2018大会智慧农业高峰论坛。我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工程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过去隶属于农业部。1995年北京两
所国家农业重点大学,一个是北京农业大学,一个是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要做现代的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用现代的工程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农业的发展,命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也是属于我国重点的农业大学之一。我本人在这个时间点工作,已经半个世纪了,一直从事于农业装备技术和信息科技技术,即怎么样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我们学院培养研究生教学是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另外,在教育部现代精细农业信息系统研究中,是教育部部署的重点实验室。还有一个农业部部署的信息实验室,重点在这两个实验室做农业工作和技术研究。今天根据主题,我想到关于智慧农业释义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前面介绍释义方面的问题,第二个是信息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谈一谈我们怎么样把握信息科学技术跨时代的特征和促进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第三,谈过去二三十年国内做的精细农业的研究,精细农业的实践助推智慧农业体系发展。最后,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思考。近几年来,“智慧”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众多领域,大家听到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农业。首先要提到1998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在加州第一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期,IBM公司向奥巴马提出了建设智慧地球,其实是智慧星球(SmartPlanet)的建议。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在这种信息技术下,更好的运用科技动力,推进世界的智慧进程。智慧在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使人们能够做出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发展智慧农业,被列入我国“十三五”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国家“十三五”提出了现代种业、建设农业机械化、智慧农业,这作为“十三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八大重大工程之一。
中国工程院经常会做一些为国家、为国务院提供发展战略的研究,其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完成了一期建设项目。第二期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研究,到2035年会取得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这个项目研究分成总体课题组,下面七个课题分成七个课题组从事专门研究。例如基础支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都把智慧当作是我们国家战略里面重点的研究。我想谈的是智慧农业,十七大就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八大提出:新兴工业化与新兴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的融合发展,我觉得推进信息化,就应该是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九大以后,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系统的实施方案之一。十九大主席报告里面提到,尽管经济、社会、农业都有比较好的发展,但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有长远的目标,但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在研究国家的科技创新、支持国家现代发展方面,要着力于解决农村现代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要把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跟产业变革融合发展方面,面对了一些问题,要理解这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家都在谈智慧,再加上人工智能。“智能”两个字,我觉得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智能和智慧两个词汇混淆起来。有人把Smart也称之为智能,它不符合本身科学的道理,我是这样的理解。信息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研究当前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数字科技、大数据进入新时代。2016年7月2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在信息化占据制高点,
谁就能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国家提到这样的高度,我们产业界的朋友都要理解和学习、把握《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纲要》里提出:至2020年,信息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的发展。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根本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纲要》的21条,就谈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施《工业制造2025》,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纲要》第22条: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制高点。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哪一项农业技术能够像信息科技发展那样,深刻广泛的引领着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和推进产业创新的能力。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计算机以3-7年性能提高十倍、计算成本降低十倍、可靠性提高十倍、体积缩小十倍地发展。多数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变成不到一天就能完成,使许多不可能的应用成为可能,导致了巨大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各领域的革命。2013年-2015年,中国“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在每半年一次的全球超算500强评比中,实现了“六连冠”。2016年6月20日,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又取代了“天河2号”,登上榜首至今“四连冠”。它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刚才我讲计算机和计算模式,每15年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这也是一个规律,所谓15周年的计算模式变革。从大型计算1950再到小型计算机1965,到1980年的微型计算机,又到1995年的桌面互联,最后到2010年新一代的ICT。到了现在以互联网为中心、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的发展。数据移动通信技术快速更新换代,1G、2G、3G、4G、5G,1982年问世,那个时候手机只能打电话。到了2G,开始有数字化、短信。到3G可以接收视频信息、
图像。到了4G,高清视频。现在马上5G启动,5G将会实现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国家从2G跟着走,一直到4G走在世界前列。到了5G,我们也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国家。5G是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它带来的将不仅是网速的提升,毫秒级的时延和每平方公里百万个连接等,而是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和大容量实时传输的时代。日前国际标准组织公布:我们国家在5G国际标准于2018年6月正式公布,这对于我们5G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感移云大”,成为信息技术新时代的特征。首先要互联,外界要先有感知。然后“移动”,1G到5G,一个云计算这么多的感知数据集中到云平台中管理起来,云平台可以提供服务。最后到云平台的数据越来越集中,数据越来越庞大,因此可以在云平台当中获得大数据,提高认知。下一步的人工智能时代,就是以大数据做基础。通过大数据的深度计算,来模仿人脑思维。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驱动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快速成长。软件正在重构生产模式、组织体系、资源配置方式,孕育新的产品生态。当前无处不在的软件世界,正开启着信息经济的新模式。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到去年年末网民7.72亿户,普及率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手机超过人口的一半以上,电话用户16.1亿户,每人不止一部电话。移动电话超过全国总人口,移动电话达14.2亿户,这是信息科技的手段、互联的手段,我们国家走在最前面。2017年11月末,中国国办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2018年将是中国IPv6大规模应用的元年。过去我们应用的是IPV4,那是美国搞的,这对于我们的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都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国家在IPV6有128位的二进制,可以想象有无限多的IP地址。中国已经开
始启动IPV6研究工作七八年以上,我们在推动IPV6的进程,中国处于世界前沿队伍里面。用了IPV6,我想在座每一位同志,都有自己的IP地址,你的网络速度和存储速度都可以显著提高。IT正向DT新时代演进,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的融合,互联网产业的成熟,互联网、云计算概念的落地,大数据又成为信息科技与应用创新的热点话题。大数据科学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后起之秀,将引领科学认知世界、促进产业发展方式、商业经营模式转变和社会公共管理等重要变革。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把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管理有力抓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2017年达27.2万,占GDP的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后一节,我们谈信息化。什么叫信息化?不要把信息技术跟信息化等同起来,信息化是重复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的发展是从数字化开始的,逐步向网络化、泛在化、智慧化、智能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信息化要有数据,数据有了之后要快速传输,传输之后把数据集中到云平台中去,云平台提供服务。通过这些信息,利用产业的智慧融合起来,还是用脑袋处理的事情。你拥有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你面临的问题理不理解?这都需要智慧。你没有这种智慧的理解,没有对客观解决问题对象的理解,你怎么样去应用信息化?因此,我觉得信息化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泛在化、智慧化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我们推动精细农业实践助推智慧农业体系发展,要掌握好信息科学发展的态势。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农耕,自古以来精明的农民孜孜以求的就是基于信息和经验的提炼知识,凭知识谋划决策。实际上脑袋是CPU,用眼睛获取信息,然后存在脑袋里面。然后耕地怎么走?是施肥、施药,会很精细、很仔细的施到根
部去。首先要有数据CPU,然后分成信息,这个信息强要用脑袋的智慧进行农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信息和知识管理复杂的农业生产系统,要基于农田空间差异性信息的精细农作管理;由经验型、定性化为主的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化农业的转变。海湾战争结束后,GPS产生很大的民用化,推动了PrecisionAgriculture应用研究的发展。像这块地,不是一块地里面怎么样施肥,是不同的地方肥料情况不一样,缺什么不知道。它是你缺什么我给你补什么。在中国1994年初,我国农业工程科技界就开始研究海外发达国家PrecisionAgriculture技术的早期实践。海外PrecisionAgriculture机械装备技术产品提供商,开始探索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国内研发机构积极到发达国家开展技术考察和交流。迅速建立了一批PrecisionAgriculture机构和输出实践经验,支持PrecisionAgriculture实践的现代农业装备快速发展,搞PrecisionAgriculture要有定位,到目前为止四大品牌GPS系统,实现差异性的农作耕种。GPS农机方面装备的电子系统,拖拉机驾驶用了很多电子的屏幕,你怎么操作,驾驶舱里面就有电子屏幕了,用了这个东西都可以了解作业正不正常,构建了拖拉机农业机械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要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1997年德国的标准我都参加了,后来形成了ISO国际标准。整个拖拉机农业机械的标准有七个大部分,都是搞标准化工作,对于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变革,农业制造业角度开发了很多的新技术、新装备,开发以后卖给农户用的,和机械组织用的,农民用得好还是不好,农民用你这个设备能赚钱吗?如果农民用你这个设备赚钱效益更高,农民也喜欢。因此,在2011
年美国做了调查报告,英国皇家协会也有调查,当时他们的结论在过去精细农业早期实验里面,从技术角度,要解决农业现代化系统,让农户用着有效益,让农户愿意应用。我们搞智慧农业把产业搞上去,不只是技术问题,经济效益问题,你技术能不能为农业用户操作、使用,能不能帮助农户赚钱,它里面包含经济系统、效益系统。终端用户需要高新技术能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前一段时间密西根莱克教授做了一个报告,说我们面对的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问题,工程绝不仅仅是科学的简单应用和堆砌。工程除了要懂得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善于处理好科学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社会要素、环境要素等多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所以,Precisio与Production必须要理解好Precisio的理念,才能使用好工具。什么叫智慧农业?推进新一代信息科技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知识要搞,技术要搞,把它跟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起来。人口增长、资源制约和环境恶化,凡是能有效提高农业土、水、肥、药、光、热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都将成为智慧农业发展研究的新热点。基于信息和智慧管理的农业系统,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智能化,转变农业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经济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时代。推动信息科技与农业产业变革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具有智慧,把握信息科技发展态势和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要对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有智慧认识。要对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智慧认识和理解,要研究问题导向。你不管不问,究竟要用什么占领市场,才能为百姓、为农村、为农民、为消费者带来
效益?搞智慧农业不但要有信息技术的知识,还要具备生物系统工程相关领域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理解,具有善于和相关分支学科团队协同创新的智慧。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第一要务,中央马上要公布关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让我国智慧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与实践。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等。要关注新一代人工智能农业领域产业化应用发展研究,赢得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未来。我们周围出现了互联网、超级计算、可穿戴设备、云计算、搜索引擎,以及由这些设备传输出来的大数据。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已经出现,基于网络的群体智能已经萌芽,人机一体化的混合智能越来越多地出现,听觉、视觉、味觉之间跨媒体推理已经兴起;无人系统快速发展,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点方向是研究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助的智能系统,并优先在各领域应用推进创新研究。我们在谈到这个事情上,注意AI在农业应用创新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对人工智能发展热潮要有冷思考。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有模拟、延伸和扩大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苦练基本功,研究行业具备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器,在顶层设计方面优先定制人工智能在农业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应用创新研究规划。推进农业领域产业应用研究。要有高质量的大数据基础,模拟人脑智慧的先进算法,强大的深度算法能力和高水准计算平台。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认真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要突出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篇八:关于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农业产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2、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4、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5、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全文总字数:18055字
篇一: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
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
摘要:多年来,辽宁省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但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理念已经逐步不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提出是对农业信息化的一种升级、补充和完善,是从农业生产、经营、监管和服务领域的一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1引言
研究的目的: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2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辽宁省连续多次向国家申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完成全省11个市3775个行政村的光纤升级改造工作,其中涉及贫困村501个。截止2019年底,全省115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并具备12M以上宽带接入服务能力。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缓解了省内农村地区宽带安装难、网速慢、网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为农民享受信息通信便利、搭建智慧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支撑。
3组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自2014年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启动以来,在各市县农业部门和运营主体大力协助下,截至2018年底,辽宁省依托农村商超建设益农信息社9800个,约占全省所有行政村的86%以上。通过农村商超加挂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牌匾,安装50寸触摸屏电脑、农行POS机或壁挂式转账机具等服务设施,植入移动、电信、保险等代办业务,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体验到了“互联网+农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益农信息社已逐渐成为农村信息集散地、便民服务点、电商新领域,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推广“互联网+精准施肥”
2015年,开通了“辽宁省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指导服务工作。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
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省已在33个县(市、区)开通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实现了对农户施肥的点对点服务。
5结语
总体来看,智慧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交汇发展阶段的笼统概念。大体可以将它概括为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流为驱动的农业感知、处理、应用与控制的闭环系统,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管理决策服务体系智慧化,是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和发展方向。智慧农业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体现着方法论;也是一种生产方式,体现着生产力水平。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发展智慧农业也日益重视。发展智慧农业,不断开拓农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进步,乡村振兴,助力数字辽宁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字数:1578
篇二: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摘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等,多措并举,发展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高效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服务特点;合理分析
1发展设施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对有棚贫困户要加强技术扶持,帮助他们选择有市场前景的作物,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拉练参观,安排技术人员经常入棚进行技术指导,让贫困户尽快掌握实用技术,实现高产高效,二是对没有棚的贫困户要鼓励建棚,要通过实地技术宣传和典型参观,鼓舞他们通过建棚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建议政府筹措一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新建大棚和旧棚改造资金补助,并协週金融部门,帮助争取低息扶贫贷款,政府可通过扶贫资金予以贴息。三是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贫困户从事高效设施农业,通过补血达到造血的目的,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2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贫困户脱贫
针对目前玉米价格偏低的实际情况,要引导贫困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适当合理调减非优势玉米种植面积,结合种植业结构
补贴,引导农民种植谷子、酒高梁、中药材等高效农作物,提高大田经济效益。
3发展特色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
采取“贫困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借助朝阳本色、大地农产品、健源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南瓜、食用菌等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在贫困村落实基地,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到基地务工。
4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带动贫困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要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三委”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骨干核心作用,由“三委”成员和村民小组负责人带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产业发展增加合作社收入,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实现脱贫致富。
5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贫困户脱贫
结合农业部门自身优势,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移动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让实用技术覆盖偏远山区,做到服务无死角。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推进“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精准扶贫”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信息帮助,解决偏远地区买难、卖难问题。采取集中办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普及现代种养加技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时季节,不断深化“技术走基层”活动,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贫困村授课。通过不同形式加大对贫困户在信息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让实用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使贫困人口劳动力掌握至少两门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全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字数:1650
篇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2009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在镇江召开,主题是贯彻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会议精神,启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传达贯彻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议精神,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研究落实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学习专项资金管
理办法。文章对农业产业技术对蚕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蚕业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蚕业发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举措,2007年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链开展试点,2008年启动包括蚕桑产业的50个农产品产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2007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亚链开展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后,从目标规划深入研讨到对职能定位认识,各阶段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对我国现代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支撑作用凸显。
1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是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依托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机构,以产品为主线,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建设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农业社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农业部启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在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40个农产品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蚕桑农产品进入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框架由研发中心与试验站构成,设有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首席科学家岗位,研
发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岗位聘请专家,由中央财政支持基本研发费。从事产业技术发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解决国家产业技术发展重要问题。收集分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监管功能研究室运行。另一层级按农产品区域生态特征,中央财政支持试验站每年30万元研发费,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调查生产实际问题,监测分析疫情等动态变化。全国设置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54个岗位专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技术管理机制创新,50个产业技术体系吸纳近2000位农业科技专家,创新了科技管理方式,选题立项把握产业需求,重点考核技术应用效果,经费支持实行以任务定经费的方式稳定支持优秀专家。促进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加强应急科技服务能力。产业技术体系抓住农业产业特点,蚕桑产业纳入50个体系中,推进蚕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架
蚕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拥有67多万hm2,丝绸工业年产值愈3000亿元,蚕业成为许多区域农民增收支柱,根据蚕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提出提高蚕茧单产的指导思想及提升中部发展西部的战略,规划桑园面积达150万hm2,根据蚕桑产业区域布局,经深入调研研讨,提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报告,主要内容是专项研究框架。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技术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提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实验站构成,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西南大学,下设6个功能研究室,遗传种研究室依托西南
大学,养蚕研究室依托农科院研究所,病虫防控研究依托农科院研究所,加工综合利用研究依托广东农科院,设施与机械研究依托四川农科院,产业经济研究依托浙大,中心由11个科研教学单位一线从事研究专家组成,科研单位占58%,蚕桑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25个岗位科学家聘用基本覆盖范围广蚕茧总量95%以上产区,整合蚕桑领域优势科技资源,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技术体系工作任务是对蚕桑产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及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产业发展储备性与前沿性研究,解决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可行建议,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是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增加农户收入。我国蚕桑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带来系列产业技术需求变化,对产业技术需求广泛调研,提出产业技术核心任务,但随着亚热带蚕业的发展,必须从新的视角思考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技术支撑,要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必须改革创新,解决产业发展新问题。
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下的蚕业发展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立,是我国蚕业振兴的机遇,通过东桑西移加大对产业投入、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对应用科技投入,以家蚕基因组代表的基础科学成就为蚕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面临重大任务,为建设好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要通过提高认识,落实任务,强化管理创新,促进我国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要充分认识到体系建设
的重要性,转变为以产业为主线发展的模式,是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对农业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当前蚕业面临改革发展历史机遇,科技人员与参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者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刻苦攻关,深入蚕业生产一线,为蚕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要把握建设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中心要针对蚕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开展关联科技基础工作,通过各功能研究室实现研究工作。需要功能研究室专家深入调研,把握产业需求,落实任务,取得直接应用于生产技术的成果,试验站需发挥实验示范功能,为农户提供服务,建立先进典型示范基地,造就现代蚕业。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岗位职责,需要发挥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需要体系专家讨论制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细则,制度建设是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专家要以自身行动实现管理制度创新,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坚决杜绝挪用项目资金情况发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成整合了全国优势科技资源,任务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产学研农科教专家成为推进产业发展核心队伍,要求体系专家有强烈的合作意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体系内紧密合作,团结其他岗位科技人员,做到开拓创新,完善历史赋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巫国军,刘蕊,钟进良,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梅州水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26.
[2]向仲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蚕业新的发展——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蚕业,2009,30(2):4-6.
本文字数:2900
篇四: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决胜时期,总结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增收成为农民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期为推动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扶贫;成效;对策
2018年,西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攻坚战难点,紧盯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积极探索“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3”: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3”:“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统一科学的品牌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农户发展产业品牌不响亮、管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长期稳定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转方式,抓关键,补短板,强基础,全力助推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产业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1.1依托区域优势,全面精准地谋划扶贫产业
按照省上提出的六大产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东果、南菜、北畜”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广“中盛模式”,突出肉羊产业,紧扣“一户一策”落实,大力带动发展。同时,扬长避短,着眼短平快,扶持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明显的畜禽养殖和小杂粮、瓜菜、中药材种植,推动产业扶贫多元发展。发展规模养殖户3200多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多个。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留存多年生牧草达13.5万亩,年青贮氨化饲草10万吨。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肃中盛、正大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两投两收”(企业投放良种羊,政府投放优质牧草种子及地膜;企业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措施,引导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建办养殖场、种草养畜。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扶贫贷款等多种方式入股,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900多户贫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瓜菜产业以“331+”产业扶贫模式为主线,以全区15个精准扶贫村为重点,探索推广效益带动、入股分红、项目带动和农旅一体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区上确定每
户贫困户1370元的产业扶贫补助标准,确保产业帮扶取得实效。至目前,全区瓜菜产业扶贫144户,其中:脱贫户129户、未脱贫户15户,共种植各类瓜菜390亩,预计瓜菜产业提供贫困群众人均收入1500元。坚持“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理念,创新“合作社+贫困户”抱团经营和贫困户自主经营两种模式,通过产业到户项目投放果苗、地膜、农药等生产要素,对甘肃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个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聚在苹果产业链上。通过几年的连续抓促,东部什社、温泉、董志3个乡镇2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民一半经营苹果,收入一半来自苹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树”的“三个过半”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1.2增强帮带效果,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5个;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全国休闲农庄示范点2处,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250个,家庭农场54个,加入农民合作社成员6584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4912户。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149家,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全区15个贫困村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其中,产业合作社103家,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15家。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59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45155.2454万元,有经营收益的村24个,占行政
村总数的24%,比上年增加了12个,增长率100%,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97.8905万元。
1.3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链条
通过“组团发展”,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实现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合作社的职能。政府从原来的大包大揽、管得过宽、管得过死的产业结构中调整解脱出来,由参与式引导变为协调式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强制、群众不情愿的局面。企业和合作社逐渐成为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在产业培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上日益提高。群众变身“股东”和“产业工人”,在取得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还可获得经营收入、股份分红和劳务费用,实现了收入的稳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由初级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8.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84%。形成以籽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初步形成了彭原工业园、董志工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全区种养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增加了贫困户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
2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措施
2.1紧扣脱贫需求,认真完善制定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西峰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西峰区推广“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西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西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多个方案,实现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有发展意愿的所有贫困户,完成了产业扶贫与“一户一策”数据的对接。同时,为建立健全“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局拟定了《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和《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
2.2针对技术需求,开展产业扶贫培训
结合我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全区7个乡镇15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围绕“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主导产业办班,以点带面,采取现场讲解、答疑解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共完成产业扶贫培训27期18天,培训1171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户995户。发放果、菜、养殖书籍1303本,果树管理年历1720份,发放培训学习奖品1485份。
2.3加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2018年6月份,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区1125个合作社和15个贫困村合作社建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特别是对“空壳社”“挂牌社”
“家庭社”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准确掌握贫困村合作社运行情况及贫困户入社情况,共清理出“空壳社”348家。通过摸底调研,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等逐一列出名录,逐项核销整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社务公开程序,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
3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虽然政府抓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已有多年,抓点示范的力度只增不减,宣传教育引导的办法措施不断创新,但农民的恋土情结还比较深厚,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难度大。加之新一代农民勤劳致富意识和吃苦耐劳美德有所淡化,宁愿外出务工,放任土地粗放耕作,也不愿按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格局创新发展。
3.2区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区级财政主要用于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更需要有效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由于我区没有被列入六盘山特困片区扶持范围,一些扶贫上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无法享受,仅靠区级财力保障扶贫资金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我区在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区财政在资金调度上捉襟见肘。
3.3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
尽管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贫困群众增收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依然不宽,巩固脱贫成效难度较大,仍需要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持续跟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但目前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交通、水利上的一些项目,贫困县有非贫困县没有,贫困村有非贫困村没有,省上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也在逐年的减少。
3.4服务保障不够到位
个别乡镇、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户、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能力、手段不够灵活,不能正确面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倾向于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动员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导致部分产业政府包袱沉重。特别是销售渠道的拓宽、互联网营销手段的运用、流通环节的对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进。
4农业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打算
4.1分类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按照“扶贫主攻抓产业、产业深度抓覆盖、覆盖分类要达标、达标力争见效益”的思路,精准界定,分类施策,全域全产业推广“331+”
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产业培育上实行分类抓捉,畜牧局主要抓好牛、羊、生猪以及饲草料种植等畜牧产业培育,瓜菜办主要负责瓜菜产业培育,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中药材、小杂粮、旱作农业产业培育,种子管理站主要负责马铃薯产业培育,农培中心负责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散养户产业提升工程,测算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规模,制定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帮助补齐产业缺额,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帮助农户获得更稳定持久的收益。对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互助合作工程,大力支持发展以养羊为主的“331+”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用入股、务工、分红等方式开展互助扶贫,培植稳定增收产业,增加收入。
4.2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
严格落实省上出台的《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持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吃透政策,下功夫培育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跟着干,跟着富。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省上对龙头企业的贴息补助、用地、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庆、中盛、正大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效发挥白银今日阳光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积极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在不具备培育和引进龙
头企业条件的地方,鼓励周边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4.3抓好合作社建办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要切实将合作社建办工作抓在手上,根据我区出台的《西峰区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创新组建方式,严格规范推进,确保合作社建设按期完成任务。按照“六有标准”(有营业执照、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备、有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整的财务管理流程、有保障社员利益的分红机制),确保新建合作社覆盖当地种养产业,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有一套带贫机制和模式,把投入到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的一部分量化成股份,把合作社资金按股份量化到贫困户,确保扶贫产业到村到户覆盖面。同时,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合作社发展,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331+”产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7):44.
本文字数:5327
篇五: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从农业产业化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意义入手,探索农业产业化体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富顺县马安村的脱贫摘帽为例,分析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体系;脱贫;现状;对策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对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以农业生产体系为基础,农业经营体系为驱动,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的经营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奠定制度基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确保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的圆满完成。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最新表现,也是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农村大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全新思路,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农业体系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作为最终目标,保证我国农业沿着科学发展道路走,这也是十九大对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原则。现代农业产业组成要素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体系,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农业产业体系是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合作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共同体为纽带的新农业组织形式。
1.1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现联合发展
农业产业体系涉及散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确的定位,发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进行分工和合作,从而构建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人才团队、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农产品质量、销售市场等方
面,在农业产业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农民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服务组织,连接着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起到桥梁作用,在动员和组织农民加入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民合作社的主体为农民,最终让农民受益;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家庭农场(专业散户)拥有土地、劳动力和农业基础技能,主要负责种植和养殖生产。农业产业体系各成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通过合作过程、协议保障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是“龙头”,合作社是“龙骨”,家庭农场是“龙甲”,实现了信息与技术共享、效益提升和成本降低,从而达到农业经营的体系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农业收益最大化。
1.2体系内要素流通,合作共赢
农业产业体系内各经营主体按照市场资源配置规律,通过签订协议、合同实现要素流通,合理优化资金、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在农业体系内稳定合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各类风险。在农业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向家庭农场、散户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家庭农户则通过合作社向龙头企业提供过剩的劳动力、土地、初级农产品。农业产业体系内各经营主体间的要素流动,通过合理的配置获得规模效应,同时又增强了体系内成员的凝聚力,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体系。
1.3体系市场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具备了市场化发展特征。从当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上来看,已经具备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市场化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场化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并直接促进了农业企业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市场经济下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
2.1实现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体系包含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各个主体,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使各产业更加专业化,经营更加效益化,实现了产业体系内的融合,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马安村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通过着力做大做强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园、德康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园、贡醋文化产业园、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四大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多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2.2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措施
农业产业化体系内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分工协作,实行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村的要素流动,各种规模经营协调发展。马安村培育的海升现代化标准化柑橘产业基地,通过马安村的柑橘产业合作社的搭桥牵线,海升与家庭农场、散户三者间形
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推动了马安村柑橘生产基地的建设,扩大了经营规模。
2.3提高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处于产业体系内农业技术、农业资金薄弱的家庭农场与散户,通过加入产业合作社达到了弥补自身不足,发掘自身优势,产业合作社的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要素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家庭农场与散户的是散户,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搭桥”、龙头企业的带领。一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得到最前沿的生产技术、较低的生产要素,包括较低服务的农资、农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农民经营领域的收入增长;二是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和稳定的数量来收购农民的原材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位于马安村的千天百味醋厂,收购散户的过剩粮食用于酿醋原料,在酿造高峰时段雇佣本地农民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马安村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狮市镇马安村地处富顺县城北10km,是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核心区域。全村幅员面积5.17km2,总人口3935人,贫困人口425人。该村为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该村打造三基地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千天百味贡醋文化产业基地、德康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同时,马安村以一圆为基
础促进乡村旅游,即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总投资2.1亿元、占地200hm2地的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并带动5家新型经营主体入住该村;总投资5000万元的德康生猪种养循环养殖场,已经投产;总投资1亿元的百年贡醋文化产业园,传统技艺贡醋有序晾晒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总投资5000万元的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已经完成荷叶、特色水产养殖,并实现业主、群众双增收。马安村的农业发展模式呈现规模化和体系化,马安村村委引导龙头企业吸纳产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立利益共同体,并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建农产品研究所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的科研能力,如:马安村的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以柑橘产业基地为科研和实践的双重载体,既可以研究新技术,又能够将新技术第一时间运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虽然马安村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已经初步构成,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合作社规范性不够,利益联结机制较弱
马安村的生产型合作社占多数,服务型合作社少数,同时管理规范的合作社很少,因此在培育农业产业化体系的过程中,合作社发挥好桥梁作用的难度较大。一是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马安村的大部分合作社都制定了合作社的规章,但在组织运行时按照规章管理的很少。合作社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少数农民手中,合作社的盟员也很少关心这个组织的管理运作情况,盟员发现问题,很少有人能够提
出建设性的意见。二是部分合作社缺乏经营活动。由于农民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又能获得相关政策扶持,造成了个别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贴,实际没有发挥任何合作社的作用。
3.2合作社的大部分盟员观念落后
目前,马安村的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民,但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思想一时难以改变,市场竞争和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是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部分农民只会看到眼前收益,不会做长远打算,只愿意享受当前的权利,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能分蛋糕,不能做到风雨同舟。二是农民对契约的认识不够。多数农民缺乏契约精神,农民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签订的协议书、合同不能履行,导致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利益受损,甚至出现经济、劳务等形式纠纷,严重影响农业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3.3农业产业资金扶持不足
从马安村的圣果园生态旅游项目推进缓慢来看,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致使农业项目缺乏推力。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一旦放贷给农业产业,就面临资金回收慢的情况;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银行贷款时,没有信贷额度,抵押资产又较少,因此金融机构面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时,很少选择放款。马安村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体系亟须解决融资问题,体系内各经营主体提
升农机装备水平、建设灌溉设施、购买肥料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问题无法解决,农业产业体系就难以发展壮大。
4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
通过分析马安村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全新的理念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今后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方针指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指引下,为构建适合当前国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马安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规划建设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大园区、小业主、三产相融”模式,着力做大做强海升标准化柑橘产业园、康德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场、贡醋文旅产业园、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四大产业。因此龙头企业在整个农业产业体系中居于“C”位,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优势性能否体现出来,直接影响体系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必须要抓龙头企业,发挥其优势地位。一是坚持引进、本土扶持的战略构想。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技术人才优势明显、生态友好的龙头企业,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农业部门应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沟通。二是产业区域化建设。一方面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本土优势产业与文化底蕴的融合;另一方面以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引进更多的现代农业企业,并引导企业运营,发展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农业观光旅游产业。
4.2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合作社做支撑,合作社在产业体系内发挥着桥梁作用,规范化的合作社是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合作社要规范发展。一是管理制度的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说明制度的重要性,如果制度不规范,难以规范管理。合作社章程的拟定,首先应当从实际出发,需要符合本社的产业发展和人员组成,要严格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进行农业生产和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取缔机制。对区域内的合作社要建立取缔机制,取缔管理混乱和作用缺失的合作社,防止这些合作社占用社会资源,误导产业发展。同时对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加强指导和扶持,不断提升并发挥其服务功能,让农业产业体系内各成员互惠共赢。
4.3针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培训
如果农民进步与发展,那么农业产业体系也将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知识、农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农民具备加入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素养,同时引导农民支持并参与产业体系的发展。一是健全农民的教育培训机制。农业部门要建立本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同时农业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花结果。二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机构
应当以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为原则,内容设置贴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农民。通过对马安村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最需要接受契约规定方面、农业技术方面、农业法规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多种形式、方式的培训,才能让农民接受必备的农业知识,与时俱进,向现代化职业农民蜕变。
5结语
近几年,自贡市积极培育了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了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引领自贡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任务,促进了自贡市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开展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原动力,必将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超越和战略性提升,展现出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昊天.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运营特征、发展困境和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32-35.
[2]宋山梅,向俊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9):6-8.
[3]廖敦平,王川,吴芋钢,等.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产业区域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7):58-61.
[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撷要[J].新农业,2019(6):7-10.[5]程丽波.发力农业产业化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役[J].吉林农业,2017(8):42.
[6]杨仁代.农村经济中农村产业化的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97-198.
本文字数: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