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13篇)

时间:2022-12-15 13: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13篇)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五篇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所谓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就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13篇),供大家参考。

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13篇)

篇一: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五篇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所谓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就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所具备的与后两者教育类型所不同的一些性质元素。在学习完王新和卢红学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__,我深刻的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以下方面不断丰富和深化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的认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者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以培养生产或者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服务等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内容的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定位,即: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二重性。高等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

  生必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能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实物,把决策、设计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形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要求一直都是十分明确的。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不是仅指某项或几项具体的操作技能,也不局限于心理学上的能力概念,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工作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一岗位

  群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基本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基于此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体现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和课程结构体系,并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理论教学要适度。这和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注重学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不相同,在教学计划中强调受教育者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把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强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理论教育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而定,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讲清要领、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技术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求系统性、完整性,着重于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准确运用。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专业设置的适应性、教学目标的能力化、培养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毕业取得双证书”五个基本特点。

  三、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群需求的专业本位特征。

  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其高职专业设置通常都是宽窄并举的。所谓“宽”是指以学科本位的逻辑设置体系来设置专业,“窄”是指以能力本位有针对性地按照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素来设置专业。如电气设备施工与维护专业,适用于各行各业的用电系统,它的技术领域较宽;而空调专业、通讯专业只适用于高层建设的空调系统、通讯系统,专业针对性较强,口径较窄。西方发达国家高职专业设置虽然宽窄分布不一,但均为宽窄并举。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专业设置针对某一职业,二是专业设置针对岗位群,三是专业设置与某种技术相关联。就总体而言是专业口径宽窄并举,但专业种类较少。

  四、师资队伍的“双师型”

  高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

  验,又应当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所谓“双师型”教师,指教师既是“讲师”(教授、副教授),又是"32程师”“律师”“会计师”“服装师”等。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新一代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确定高职学生的培养规格等方面,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和其独特性,更好的,合理的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努力建设好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中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________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

  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微、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教育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所以,我们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的受教权。对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同时,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

  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体罚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层出不穷。

  总之,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爱字当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

  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

  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

  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

  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爱字当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

  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本学期我们泰山小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视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口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学习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为人师表,忠诚于教育事业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

  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保护学生的安全,又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

  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总之,教师必须先为人师,必先行为示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

篇二: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精选作文:职业教育伴我成长(500字)作文

  进入职校已经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磨练,已经变得成熟了,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了。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第一学期我是住校生,在没有入校前,都向往着哥哥姐姐们住校的快活和悠闲。但是当自己真正的走进这个校园时我才明白有什么叫做自由,在住校期间有许多的烦恼,刚进学校许多人都不认识,甚至哪是哪都不清楚,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我,要是真正离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我看到那些走读生,看着他们走出校门,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地滋味。

  我用这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去认识了职校的一切生活,知道了一些事情,在上课期间应该怎么做,在课余时间又该怎么做。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在第一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也慢慢认识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职校的生活我过的很好,很多事情本来做不下去,我就会想到一些给自己鼓励。

  在职校里,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很喜欢在职校所学的一切。当我毕业时,我还怀念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时间还很短,可是却已经毕业了。有时候想想,时间如果能停留,那该有多好。可是,那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却不能成为现实。还是想想职校外面的生活。

  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记住一句话:职业教育伴我成长。高一:闫文艳

  篇一:职教风雨伴我成长

  职教风雨伴我成长

  进入职校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懵懂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经过了一年的磨砺,已经变得成熟,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高二:赵云1008篇二: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伴我成长

  承德县职教中心教师

  陈艳杰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读书伴我成长》。“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特点就要求我们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来教育和感召学生。“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中国人自古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古人读书可以汗牛塞屋,韦编三绝,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功利之心蔓延,人心日渐浮躁的社会,读书渐行渐远,教育的世界也没能脱离现实世界独展自己的高洁。都说孩子服老师,那是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孩子们认为我们拥有文化,而事实上,在盛名之下我们真的名副其实吗?我们距离文化人的要求可能太遥远了。冰心曾说过,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教师不爱读书,很难谈及引导学生的言行,浸润学生的生命。所以教师作为这个崇尚读书的伟大国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让读书促进我们的专业成

  长。

  一: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我们只有通过

  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地“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终于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不用再为读书考试而整日忧心忡忡了,凭自己的知识储备,应付这些小东西,那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呀。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走进课堂,但一节课下来我彻底的蔫了,我精心准备的知识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我没准备,几个问题把我难在了讲台上。幻想中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被灰溜溜的退场取代。尴尬之余,我变得虚心了,去听老教师的课,照着他们的样子上,复制的课总不会有错吧。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沉闷无趣,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精神走私,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

  后来我虚心请教高人,经过她的点拨我才悟出教学实际是一

  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不是

  一个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师生的互动过程,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的。我们要上有自己烙印和特色的课,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师生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这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如此一来,我们的学习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因为以前我们只要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满足的是几十个渴求知识,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的需求。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明白了这一点,我立刻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本学段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臵,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由于我所教的语文学科知识庞杂的特点,我的阅读不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更是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大家都说我成长的快,其实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富兰克林也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唯一,便全无用处。”两者都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光读书不思考,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赵括熟读兵书,但并无

  用兵经验,他把战场生死视同儿戏,只会纸上谈兵,最终误国害己。马稷言过其实,照搬兵法教条,导致街亭失守、自己被斩。用兵如此,教学亦如此。我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个体差异,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要像华应龙那样在每节课之前都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一定是这样吗?只有不断地追问,课堂才有思想,有创新,有文化,让学生乐在其中。课后深刻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反思宏观教育,反思教育细节,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的成长起来。因此我们要边读边思,这样有些问题才可能会豁然开朗,内心才可能会一片澄澈,思想和学识才会上一个台阶。

  另外,要让写作成为读书思考后的一种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其实“教师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学校搭建的一切平台都是外因,关键是老师自己的主动自学发展,这是内因。读书是汲取别人的东西,写是收拢自己的东西。读书时,课堂上,反思中,时时会有你自己的思想冒出来,那就赶紧用你的笔,你的键盘记录下来,哪怕是零零碎碎的几个词,几个句子,因为那是你精神成长的痕迹。长久的积累会让我们变得气质高雅,谈吐不俗,精神自由,情操高尚。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成长的喜悦。读书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让我们在读书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吧。

  篇三:师爱伴我成长

  献爱心关爱弱势群体

  ——明德小学帮困助学结对活动

  3月27日下午,明德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教学楼前,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师爱伴我成长”帮困助学结对仪式。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学校25名家庭困难和学习有困难,行为习惯偏差的学生接受了结对的教师的资助,倾听了谆谆善诱。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爱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和体验教育的幸福,从而成人成才,是我们坚定的理想与追求。”政教主任冯玉莲的发言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校长李树茂亲切的询问了贫困生马雅洁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状况,并把自己刚取得的500元工资亲手交给马雅洁同学。每位教师也都向结对的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品,细心的和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受助的学生拿着礼物爱不释手,和身旁结对的老师热切的交流起来,心灵的距离缩短,自信洋溢在脸上〃〃〃〃〃〃

  最后马雅洁代表全体受助学生发言,她说:“一贯自卑的我们这些贫困生和学困生后,今天却坐在这里备受关爱和重视。我想,只要老师真心爱我们,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师爱润物细无声,明德小学的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温暖去体贴学生,用

  知识去帮助学生,用成功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爱的教育独辟蹊径,抓质量、促和谐、聚人心,使学校更具魅力。

  报道员:马磊

  四:中华经典伴我成长征文

  诗醉光阴

  五千年,铸就了一种深邃的文化,它的名,为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诗而醉,而诗却醉于光阴。

  ——题记

  古有云“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的确,诗是一切艺术的统称,也被理解为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有一个人,他与酒相伴,与剑相随,穿梭花间,留下无数诗篇,却没有一篇能够概括他传奇的一生,他就是李白,那个仿佛来自天上的男子。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一生游山玩水,尽情的观赏自然,用浪漫的诗语记叙他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理解,人们说他是诗的神仙,而在我心中他更像是这个世界的孩子,他能够看见我们看不见的罪恶,能够品味我们不及的美好,他不懂得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埋在心底,无论如何,他会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和灵魂献给他所爱的,而他的一切,都记录在了诗中。

  李白反对权贵,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心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他不仅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还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李白的诗中充斥着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他就像诗歌的精灵,时间和空间仿佛都限制不了他。他从不克制他那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或许,他是上天送至人间的神话,抑或是,诗歌铸就了他在人间的神话。

  诗歌记载着诗人的情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动人的爱情。人道是: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两阙《钗头凤》记录着一曲动人的爱情悲歌。

  陆游年轻时娶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不久,唐琬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琬,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向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诗词之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琬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唐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阕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两人的爱情虽是一段悲剧,但这两阙《钗头凤》却带给我们对凄美爱情故事的追忆与感慨。他们没有做成夫妻,白头偕老,但他们为彼此而作的《钗头凤》,却始忠实地记录着这段感情,使人久久不能够忘怀。

  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结构是诗,雄浑激越是诗,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

  作为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

  诗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诗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超越科学实证的美妙的幻想的直觉的把握。诗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让无根的漂萍般的人生还有一个皈依,让茫然无助的人生还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往和追求,是的,诗歌给予我们灵魂的需求,让我们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终极真理。

  人生醉诗,诗醉光阴。

篇三: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教育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提高教育质量就能够提高我们劳动者的整体水平!

  关注教育,认识教育,深入教育不仅仅是我们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家庭的事情,其实,是我们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教育的进步就是一个民族的进步,教育的希望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教育是我们人类走出愚昧踏向文明的阶梯,这就是我们教育的责任,教育的使命,教育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源泉,来自其人力资本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人力资本构建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对于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一九一五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到美国考察以后就撰文指出:“观其职业教育之成绩,益觉我国教育之亟宜改革。”此后即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还积极带头,将自己的儿子黄大能从沪江大学附中转入职校。然而,整整九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还是轻视职业,以致总理亲自出面呼吁:加强职业教育迫在眉睫,飞速发展的工业、农业、信息产业……急需成千上万的高级技工!

  陈旧的习惯势力相当顽固,千军万马宁可争走独木桥,大学毕业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肯进职校踏踏实实地学一门技术,当一名高级技工。不少家长看不起职校,一听到别人的孩子进了重点中学,就埋怨自己的孩子进职校,感到脸上无光,自惭形秽。

  以下,就职业教育的话题,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仅共参考!

  一、关于社会的人们将社会比喻成大熔炉,所以它的包容性和排斥性也就相当的明显。

  1、观念

  可以这么说,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

  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

  2、舆论

  “职高无用论”可以说是四处蔓延,这与有关报告所提的“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的观点是相违背的。关于前者,无非是三类人传起来的。

  一是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适应不了职业学校那种自律式的管理模式,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

  二是社会招生人员搬弄是非,严重影响了本应纯净的招生环境。社会招生员受到利益诱惑,而部分生源不佳的学校又以高额回报诱之,所以以赚取人头费为目的的社会招生员,便对所宣传的学校大肆吹捧,而对其他学校则嗤之以鼻。结果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所宣传的大相径庭。巨大的落差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业,而又将矛头转向学校,进而转向整个职业教育。

  三是部分家长的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再有,多数家长以为我交了费,孩子就归你们学校管,能不能学成都是学校的事。学得好是孩子出息。学得不好,找不到事做罪在学校。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寄希望于学校的严格管理,自己疏于管教。殊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3、宣传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仅仅靠职业学校和初高中学校及良莠不齐的社会招生员的宣传达不到根本目的。不能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和一些就业信息及时地真正地传达给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所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一知半解。如果能把对职业教育的宣传象当年扫盲、实现两基、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宣

  传的话,相信人民群众会更理解、支持职业教育。

  二、关于学校的学校应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一是初中学校迫于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以完成规定额定招生人数为终极追求目标,未曾真正关心学生的前途,更极少关注职业学校的状况。未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能将有效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的学校,学生平时所表现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给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其工作多限于被动。

  二是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质量意识不浓,赚钱是其主要目的学校应该是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学校最重要的王牌、是生命线。然而一些学校却过分依赖于政府的扶助,过分追求人头数,过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要把学生“忽悠”进来了,学不学全是他们的事了,从而忽视了如生命重的质量。国家现在舍得花钱,每年都会下拨很多经费,如‘阳光工程款’‘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费’‘贫困生补助’等,而民众对此却毫不知情。

  其次是重硬件不重软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引进了,校园环境是美起来了。然而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教师根本不懂教育,教育观念落后,责任心不强。同时,对教师的评价缺乏必要的尺度。而学校常规管理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应该注意到,读中专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学校的学困生,包括学习成绩差、纪律行为差,平时表现差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而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要么过于严格,要么太过松散,没有找出一套适合中专生这个特殊学层的管理办法,国内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也不完善。

  再次是只要“生源”不管“生原”职业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扩招,“有奶便是娘”,不管学生的素质如何,能招一个算一个,只要进了这张门管他张三李四都一个模子培养。殊不知,有些学生根本无心学业,是来混日子的;而有些学生却是因为文化成绩不佳来学技术的。不说一定要做到“分槽饲养”,至少要为那些想学真本事的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莫让那些无所谓的学生把学校、班级的风气给败坏了吧!

  三、关于家庭的中国人向来爱面子,子女的求学也就成了父母荣辱家庭兴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如今以上高中读大学为正统。相对于大学来说,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能算是新生事物,大多数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及至每一个家庭,似乎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鞭策自己的孩子们。尤其是邻舍之间谁的孩子考了高中上了大学,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更高了。不顾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与之较个高低,哪怕是花钱买名额,也要进高中,进不了重点,只要是高中便成,高中在有的家长眼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智力、前途一个最重要的风信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确实是为父母在读。

  一是很多父母喜欢走极端:一是固守“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打心底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这是浪费钱的事。除了有些职业学校确实在家长心中留有阴影外,一方面苦于家贫无法负担每年几千元的学杂费,加之对职业学校心存疑虑,干脆送子女去从师学艺。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好不容易把九年义务教育送满,法定义务已经履行,既然上不了好的高中,那只能去打工养家了。或者眼见别人家的子女初中门都没进,也能挣钱盖楼房,眼红得不行,哪会有心去送孩子读书呢?

  二是有些家长把中专当成“托儿所”。无庸置疑,中专招收的都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大部分学生只是学习能力不如别人,一旦碰上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无限的潜力,其前景并不比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但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的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送进学校,花点钱财,但求平安,不问学业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两三年之后,孩子大了一点,再出去也就放心了。所以,要改变家长们的这些想法还任重道远。

  四、关于个人的学生现实状况从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有减弱。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

  (2)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以往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4)也不排除部分学生有“读写困难症”。国际上有研究认为,此症并非疾病,也不是学习者智力低下或不健全,而是对常规教育的读写理解方式不能适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就是读写困难症者。此类人可能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后,常常显示他们特别聪明或具有创造力。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职业学校招生数连续增长,就业形势非常好。专家分析指出,与普通高中比起来,职业教育具有注重实用技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即可高考等三大无可比拟的优势。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发展成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涌现矛盾和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尽管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篇四: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谈谈你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倾向力度会逐渐加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多次发表讲话强调:“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任何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体都不能忽视、轻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遍观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其综合实力为什么能够力压传统两强英法?位居欧洲第一?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列世界第三。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德国政府特别重视本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将本国的职业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对于职业教育体系培育之下的众多人才,德国政府都是给予其最大的支持力度。甚至政府想尽办法要为这些职业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以保持他们参加本国各领域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使得大部分德国职业教育人才能够贡献其自身的最大力量来为本国发展服务。我个人不得不佩服德国政府的这一明智之举!

  反观我国,尽管政府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建设的不可或缺性。但真正的自主选择权还是在学生和家长的手里面。(附:德国政府要求,凡完成全日制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年,只要不再继续就读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和其它形式学校,就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一般学习3年到3年半。)直到今天,某些学生和家长还是对职业教育持有不解和偏见,甚至还带着一些鄙视的眼光去看待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没

  出路,比不上正规的大学本科教育;职业学院里面出来的学生大多能力和素质都比不上正规大学里面的本科生;读职业院校出来找不到工作、读职业院校就算找得到工作也是低收入、出体力、受窝囊气的工作。”

  看看吧!这些荒谬至极的言论!说这些话的人大脑是多么地迂腐至极!一个个的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分别?你们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和污蔑职业教育和职业学院的学生?难道你们个个都是创建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和创建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吗?别扯淡了!这就是你们最大的悲哀!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就业现在和招生一样,成为构建高等院校口碑、名气、实力的砝码。其实想一想,读了四年本科,最终的目的还不是为了要就业吗?既然大家拼得就是一个就业,那么谁的就业形势好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学历固然是一块敲门砖,但是自身的能力更为重要!

  个人觉得,我国要想缩小与西方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搞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用于我国自身的发展。现在明显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很薄弱,那为什么不能像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研技术一样引进他们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呢?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要畸形地偏向于某一种呢?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嘛!

  摆正观念,理智分析、平和对待。在骄傲祖国建设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师夷长技以制夷,一百多年前魏源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当代,汲取西方教育模式里面的精华来完善我国的教育模式,不就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吗?

  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重中之重!

篇五: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首先我要明白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其次要清楚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

  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我认为职业教育不光是对我们技能的培训,我们也要掌握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成为现在技术学校合格的双师型教育工作者,这样我们才能跟全面的把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再次,关注教育,认识教育,深入教育正确认识职业学校所处的环境。教育是我们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教育的进步就是一个民族的进步,教育的希望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教育是我们人类走出愚昧踏向文明的阶梯,这就是我们教育的责任,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职业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1、转变观念

  可以这么说,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只有转变对职业学校的认识,认为只有在职业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对社会的作用才会更大。

  2、挺住舆论

  “职高无用论”可以说是四处蔓延,这与有关报告所提的“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的观点是相违背的。

  一是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适应不了职业学校那种自律式的管理模式,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部分家长的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3学校多办自己特长专业,加大学生的就业率。

  4学生对学校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有减弱。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以往入学分数较高精选资料,欢迎下载。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从而导致他们到毕业的时候没有把专业知识学好,就业困难。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Welcome!!!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篇六: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精选作文:职业教育伴我成长(500字)作文

  进入职校已经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磨练,已经变得成熟了,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了。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第一学期我是住校生,在没有入校前,都向往着哥哥姐姐们住校的快活和悠闲。但是当自己真正的走进这个校园时我才明白有什么叫做自由,在住校期间有许多的烦恼,刚进学校许多人都不认识,甚至哪是哪都不清楚,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我,要是真正离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我看到那些走读生,看着他们走出校门,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地滋味。

  我用这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去认识了职校的一切生活,知道了一些事情,在上课期间应该怎么做,在课余时间又该怎么做。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在第一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也慢慢认识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职校的生活我过的很好,很多事情本来做不下去,我就会想到一些给自己鼓励。

  在职校里,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很喜欢在职校所学的一切。当我毕业时,我还怀念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时间还很短,可是却已经毕业了。有时候想想,时间如果能停留,那该有多好。可是,那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却不能成为现实。还是想想职校外面的生活。

  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记住一句话:职业教育伴我成长。高一:闫文艳

  篇一:职教风雨伴我成长

  职教风雨伴我成长

  进入职校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懵懂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经过了一年的磨砺,已经变得成熟,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高二:赵云1008篇二: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伴我成长

  承德县职教中心教师

  陈艳杰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读书伴我成长》。“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特点就要求我们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来教育和感召学生。“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中国人自古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古人读书可以汗牛塞屋,韦编三绝,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功利之心蔓延,人心日渐浮躁的社会,读书渐行渐远,教育的世界也没能脱离现实世界独展自己的高洁。都说孩子服老师,那是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孩子们认为我们拥有文化,而事实上,在盛名之下我们真的名副其实吗?我们距离文化人的要求可能太遥远了。冰心曾说过,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教师不爱读书,很难谈及引导学生的言行,浸润学生的生命。所以教师作为这个崇尚读书的伟大国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让读书促进我们的专业成

  长。

  一: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我们只有通过

  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地“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终于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不用再为读书测试而整日忧心忡忡了,凭自己的知识储备,应付这些小东西,那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呀。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走进课堂,但一节课下来我彻底的蔫了,我精心准备的知识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我没准备,几个问题把我难在了讲台上。幻想中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被灰溜溜的退场取代。尴尬之余,我变得虚心了,去听老教师的课,照着他们的样子上,复制的课总不会有错吧。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沉闷无趣,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精神走私,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

  后来我虚心请教高人,经过她的点拨我才悟出教学实际是一

  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不是

  一个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师生的互动过程,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的。我们要上有自己烙印和特色的课,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师生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这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如此一来,我们的学习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因为以前我们只要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满足的是几十个渴求知识,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的需求。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明白了这一点,我立刻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本学段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臵,及其和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由于我所教的语文学科知识庞杂的特点,我的阅读不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更是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大家都说我成长的快,其实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富兰克林也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唯一,便全无用处。”两者都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光读书不思考,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赵括熟读兵书,但并无

  用兵经验,他把战场生死视同儿戏,只会纸上谈兵,最终误国害己。马稷言过其实,照搬兵法教条,导致街亭失守、自己被斩。用兵如此,教学亦如此。我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个体差异,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成

  了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要像华应龙那样在每节课之前都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一定是这样吗?只有不断地追问,课堂才有思想,有创新,有文化,让学生乐在其中。课后深刻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反思宏观教育,反思教育细节,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的成长起来。因此我们要边读边思,这样有些问题才可能会豁然开朗,内心才可能会一片澄澈,思想和学识才会上一个台阶。

  另外,要让写作成为读书思考后的一种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其实“教师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学校搭建的一切平台都是外因,关键是老师自己的主动自学发展,这是内因。读书是汲取别人的东西,写是收拢自己的东西。读书时,课堂上,反思中,时时会有你自己的思想冒出来,那就赶紧用你的笔,你的键盘记录下来,哪怕是零零碎碎的几个词,几个句子,因为那是你精神成长的痕迹。长久的积累会让我们变得气质高雅,谈吐不俗,精神自由,情操高尚。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和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成长的喜悦。读书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让我们在读书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吧。

  篇三:师爱伴我成长

  献爱心关爱弱势群体

  ——明德小学帮困助学结对活动

  3月27日下午,明德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教学楼前,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师爱伴我成长”帮困助学结对仪式。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学校25名家庭困难和学习有困难,行为习惯偏差的学生接受了结对的教师的资助,倾听了谆谆善诱。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爱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和体验教育的幸福,从而成人成才,是我们坚定的理想和追求。”政教主任冯玉莲的发言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校长李树茂亲切的询问了贫困生马雅洁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状况,并把自己刚取得的500元工资亲手交给马雅洁同学。每位教师也都向结对的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品,细心的和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受助的学生拿着礼物爱不释手,和身旁结对的老师热切的交流起来,心灵的距离缩短,自信洋溢在脸上〃〃〃〃〃〃

  最后马雅洁代表全体受助学生发言,她说:“一贯自卑的我们这些贫困生和学困生后,今天却坐在这里备受关爱和重视。我想,只要老师真心爱我们,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师爱润物细无声,明德小学的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温暖去体贴学生,用知识去帮助学生,用成功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爱的教育独辟蹊径,抓质量、促和谐、聚人心,使学校更具魅力。

  报道员:马磊

  四:中华经典伴我成长征文

  诗醉光阴

  五千年,铸就了一种深邃的文化,它的名,为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诗而醉,而诗却醉于光阴。

  ——题记

  古有云“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的确,诗是一切艺术的统称,也被理解为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有一个人,他和酒相伴,和剑相随,穿梭花间,留下无数诗篇,却没有一篇能够概括他传奇的一生,他就是李白,那个仿佛来自天上的男子。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一生游山玩水,尽情的观赏自然,用浪漫的诗语记叙他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理解,人们说他是诗的神仙,而在我心中他更像是这个世界的孩子,他能够看见我们看不见的罪恶,能够品味我们不及的美好,他不懂得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埋在心底,无论如何,他会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和灵魂献给他所爱的,而他的一切,都记录在了诗中。

  李白反对权贵,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心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的《山中和幽人对酌》在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和溟涬同科。”又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他不仅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还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李白的诗中充斥着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他就像诗歌的精灵,时间和空间仿佛都限制不了他。他从不克制他那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或许,他是上天送至人间的神话,抑或是,诗歌铸就了他在人间的神话。

  诗歌记载着诗人的情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动人的爱情。人道是: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和今番同。两阙《钗头凤》记录着一曲动人的爱情悲歌。

  陆游年轻时娶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和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不久,唐琬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琬,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向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诗词之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琬和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唐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和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和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阕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两人的爱情虽是一段悲剧,但这两阙《钗头凤》却带给我们对凄美爱情故事的追忆和感慨。他们没有做成夫妻,白头偕老,但他们为彼此而作的《钗头凤》,却始忠实地记录着这段感情,使人久久不能够忘怀。

  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结构是诗,雄浑激越是诗,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

  作为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

  诗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诗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超越科学实证的美妙的幻想的直觉的把握。诗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让无根的漂萍般的人生还有一个皈依,让茫然无助的人生还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往和追求,是的,诗歌给予我们灵魂的需求,让我们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终极真理。

  人生醉诗,诗醉光阴。

篇七: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精选作文:职业教育伴我成长(500字)作文

  进入职校已经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磨练,已经变得成熟了,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了。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第一学期我是住校生,在没有入校前,都向往着哥哥姐姐们住校的快活和悠闲。但是当自己真正的走进这个校园时我才明白有什么叫做自由,在住校期间有许多的烦恼,刚进学校许多人都不认识,甚至哪是哪都不清楚,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我,要是真正离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我看到那些走读生,看着他们走出校门,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地滋味。

  我用这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去认识了职校的一切生活,知道了一些事情,在上课期间应该怎么做,在课余时间又该怎么做。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在第一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也慢慢认识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职校的生活我过的很好,很多事情本来做不下去,我就会想到一些给自己鼓励。

  在职校里,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很喜欢在职校所学的一切。当我毕业时,我还怀念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时间还很短,可是却已经毕业了。有时候想想,时间如果能停留,那该有多好。可是,那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却不能成为现实。还是想想职校外面的生活。

  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记住一句话:职业教育伴我成长。高一:闫文艳

  篇一:职教风雨伴我成长

  职教风雨伴我成长

  进入职校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懵懂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经过了一年的磨砺,已经变得成熟,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高二:赵云1008篇二: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伴我成长

  承德县职教中心教师

  陈艳杰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读书伴我成长》。“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特点就要求我们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来教育和感召学生。“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中国人自古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古人读书可以汗牛塞屋,韦编三绝,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功利之心蔓延,人心日渐浮躁的社会,读书渐行渐远,教育的世界也没能脱离现实世界独展自己的高洁。都说孩子服老师,那是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孩子们认为我们拥有文化,而事实上,在盛名之下我们真的名副其实吗?我们距离文化人的要求可能太遥远了。冰心曾说过,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教师不爱读书,很难谈及引导学生的言行,浸润学生的生命。所以教师作为这个崇尚读书的伟大国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让读书促进我们的专业成

  长。

  一: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我们只有通过

  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地“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终于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不用再为读书考试而整日忧心忡忡了,凭自己的知识储备,应付这些小东西,那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呀。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走进课堂,但一节课下来我彻底的蔫了,我精心准备的知识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我没准备,几个问题把我难在了讲台上。幻想中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被灰溜溜的退场取代。尴尬之余,我变得虚心了,去听老教师的课,照着他们的样子上,复制的课总不会有错吧。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沉闷无趣,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精神走私,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

  后来我虚心请教高人,经过她的点拨我才悟出教学实际是一

  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不是

  一个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师生的互动过程,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的。我们要上有自己烙印和特色的课,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师生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这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如此一来,我们的学习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因为以前我们只要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满足的是几十个渴求知识,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的需求。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明白了这一点,我立刻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本学段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臵,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由于我所教的语文学科知识庞杂的特点,我的阅读不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更是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大家都说我成长的快,其实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富兰克林也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唯一,便全无用处。”两者都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光读书不思考,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赵括熟读兵书,但并无

篇八: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职业教育伴我成长作文500字

  进入职校已经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磨练,已经变得成熟了,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了。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第一学期我是住校生,在没有入校前,都向往着哥哥姐姐们住校的快活和悠闲。但是当自己真正的走进这个校园时我才明白有什么叫做”自由“,在住校期间有许多的烦恼,刚进学校许多人都不认识,甚至哪是哪都不清楚,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我,要是真正离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我看到那些走读生,看着他们走出校门,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地滋味。

  我用这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去认识了职校的一切生活,知道了一些事情,在上课期间应该怎么做,在课余时间又该怎么做。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在第一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也慢慢认识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职校的生活我过的很好,很多事情本来做不下去,我就会想到一些给自己鼓励。

  在职校里,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很喜欢在职校所学的一切。当我毕业时,我还怀念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时间还很短,可是却已经毕业了。有时候想想,时间如果能停留,那该有多好。可是,那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却不能成为现实。还是想想职校外面的生活。

  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记住一句话:“职业教育伴我成长”。

篇九: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精品文章

  《职业教育心得体会5则范文》

  第一篇:职业教育心得体会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广东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李兴昌

  参加河南科技学院“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一周,学校聘请旦勇刚教授,申家龙教授,赵一鹏教授为我们学员讲授了《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三个专题讲座。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些专题讲座的标题的时候,我认为又是一些没有用的理论知识,但是当我听完讲座之后,方知自己井底之蛙,教授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讲授、深入浅出的引用,让我受益匪浅。俗话说,没用对比就不知差距,听完讲座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我们学校的差距,从理论到实践上的差距与真正的职业教育还相距甚远。就这几个讲座,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心理感受。

  一、对照职业教育,我校的一点成绩

  市场营销专业创办了6年时间,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带头人,在营销专业办学过程中,基本能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带动老师编写符合市场实际的校本教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际当中等等,当然,对于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

  二、自身存在的不足

  1、职业教育理论不足

  以前总认为,作为学校的老师,只要备好课,上好课,能够教育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但学习了之后才发觉,职业教

  精品文章

  育远远不是那么回事。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我发现自己理论学习方

  面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前几乎为零。本次学习印象深刻之处很多,简单举几个

  ①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方针的一个依据,大到国家的教育政策,小到班级的教育政策。一个班级应该有班级的教育政策,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对班主任、对学生都是一个制约作用,同时又是一个导向作用,这个导向性有利于班级的向心力,班级的同学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②学术论文的写作

  以前总认为学术论文那是离我比较遥远的事情,是教授、是学术大家的事情,与我们平头百姓不相干,出来学习方知道,论文是对理论研究的总结、是升华,对教育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③对职业教学的认识

  教授有句话说的好,要想教给学生发财,首先自己要会发财,而我们学校很多职业教育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踏出学校,没有实践,营销专业一个没有实践的老师,来教导营销的学生如何赚钱,确实只是从理论到理论。

  2、实践不足

  职业教育应该是技能教育,生存教育,而我们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理论的讲授上,上课的老师觉得累,上课的学生也觉得枯燥,实训实践环节是我们的弱项。教学脱离了公司、企业的实际要求。

  精品文章

  三、工作展望

  职业教育是生存教育,是技能教育,更是终身教育。教授说的好,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于渔。营销的教育应该从知识的教育转向技能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作为教学的主体。

  1、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学习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而我们学校的老师基本是大学毕业就来参加工作,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肤浅,以后多组织老师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首先从思想上解决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2、从泛泛的营销教育转向行业营销教育

  我校营销专业的中职生从毕业走向来看,主要集中在服装,药品,地产,电子通讯,电器等几个行业,而我们教学的实际跟学生的工作又在专项上又脱离了实际。以后努力的方向是,一年级的教学以营销的基本模块进行,二年级进行分流,按照学生的行业意愿进行行业教学、岗位教学。

  3、加强营销教师的实践能力

  让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仅是证书上的“双师型”,而是要做到真正的“双师型”,利用轮流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每个学期指派2到3名教师到企业实践,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参观。

  4、加强学生的实训、实践训练

  积极争取早日实现校企合作,争取与汕头的新大地公司有个新的突破口,积极争取与钜鑫集团的合作。

  精品文章

  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创建两个校内公司,一个营销咨询策划公

  司,一个“淘宝格”店铺,从而让营销的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来。

  总之,本次职业教育的学习,让我看到了我们学校,我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同时也激发了很多想法,感谢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xx年10月21日星期日

  第二篇:职业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心

  得

  体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

  会

  心

  得

  体

  会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其次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才观、评价观、能力观、教学观。了

  精品文章

  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1)

  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

  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具体的拆平和任务。

  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精品文章

  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同时,在课程的建设中,专业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教“课”,不要“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

  (2)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写的课本也不行。因为书写的逻辑和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从课本到课堂需要一个教学设计过程。(3)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

  (4)要能力,不要单纯理论。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己有兴趣的课做好、做精。以这个课为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

  精品文章

  平和教学水平。

  (6)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则最终目标是效果,要鼓励创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职业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换进和企业氛围,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以企业理念、企业威化改革课程和教学;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革学校管理。

  第三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职业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xx年1月,我学习了天津大学肖教授、王梅教授关于《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开阔了职业教育的视野,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仿佛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洗脑更新。这次学习,我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

  目前我校已是全国示范职校、准备今年全国技能大赛,这些重大事情,促进我校的向前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就不能团结和凝聚教职工。我们要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进行落实。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根本,一个没有自己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学校,很难想象会办成一个有什么特色的学校。我校学生中学厌倦了学习生活,被家长送进中职学校;这些学生主要还不是身体

  精品文章

  的残疾,而是在学习的压抑中长大,许多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职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毕业后就业。所以我校采取“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政、行、企、校”的联动办学模式,力争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二、以高涨的工作热情投身职业教育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我们要饱含热情,努力工作,追求卓越。

  三、宽容公正的对待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

  我们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职专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

  精品文章

  出公正的意识。我们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我们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我们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改变“冷面孔”和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感情上温暖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心理上开导他们,在目标上指引他们,在学习上激励他们。

  第四篇:职业发展教育心得体会职业发展教育心得体会

  信息学院计科0902吴丽佳xx48140203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就业能力

  作为迈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讲,一开始,大学、社会对我来说都是很陌生的,甚至有时候觉得它们距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当前的大学生活除了孤独,就是对大量课余时间无法利用的茫然,整天过着一种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一个

  精品文章

  整体的规划。甚至没有正确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专业。而经过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引下,我开始慢慢地拨开眼前的团团迷雾,掺望自己的未来,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和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甚至也开始构画自己未来的职业蓝图。我想在职业生涯中我的收获和体会是颇多的。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失业,就业问题随之凸显。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课,有的高校将课程的时间跨度从大一延续到大四,还有很多高校建立了针对本校学生的就业网站,初步实现了“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然而,职业发展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而与这门课程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的课程既强调职业

  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的—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能够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做好就业准备,并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课”;既是一门“知识课”,又是一门“技能课”。学习这门课程之后,让我对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具体实践当中以规划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

  精品文章

  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的是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自我认识出发,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许,再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那个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高考压力解除,接触到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够明确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要么就跟风的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在升迁的路途中并不顺利。我国高

  校在职业发展教育上有所短缺。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健全的职业教育组织。很多学校只是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就业中心,而中心仅仅指导大学生如何去获得一个职业,并没有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就业指导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精品文章

  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工作,可不明白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联系学生正处在职业的探索期间,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他们所需求的远远要超出一门职业教育课所给予的。没有专门机构的负责,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在需求给本得不到满足。社会也要对职业教育的缺失负起责任。现代社会商业化、市场化的转变是必然的。这就意味着大学教育和要和市场紧密的接轨。大学教育固然要负起指导职业教育的重任,市场也不例外。很多企业公司只在用人的时候抱怨员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责教育的不完善,却不明白自身对职业教育知道的不作为。一些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将来所就的职业和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没有关系的。这个理论在社会上甚是流行。好像还得到了很多认可。甚至有的学者专一写书来阐释:大学的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生活态度。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无助于就业,大学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态度。这就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这是对大学教育的否定。这是对知识的否定。这种理论将会误导整个社会。职业发展教育对学生的择业、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需求是很强烈的,仅仅几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

  精品文章

  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再者,我觉得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

  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分为四个时期:①职业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②职业选择期: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③职业适应期:择业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④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⑤职业结束期: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原因,逐渐减弱职业活动能力与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所以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应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

  精品文章

  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职业目标的日渐清晰,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明确的定位,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更积极地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使自己更多地具备职业目标对我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职业发展教育课也有利于我们把握现阶段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自己今后的目标中,找寻自己现阶段所必须把握住的东西,有重点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让我重新开始重视社会发展的趋势、考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甚至对每个人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的要求。使我的职业规划能更为贴近现实社会的实际需求,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以及它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重大意义,也使我对职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解开了我原来对职业诸多的偏见和迷团。。

  在总体上,大学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规划与指导,不断完善其指导服务体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以此为突破口,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我觉得职业发展教育课十分贴近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论文题目

  精品文章

  教师个人发展

  :论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到

  论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到教师个人发展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都是专家教师级别的人亲自授课,内容从职业院校专业发展到课程开发、示范校建设、作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内容可谓丰富,所以本次的职业教育培训受益颇多,除了单单考虑作为职业院校如何长远发展,还应该考虑的问题的就是作为专职教师,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

  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国家、企业培养了大量可用之才。但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却越来越陷入“唯学历论”的现实桎梏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承认和被需要,但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不仅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甚至还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而不断被削弱。高考、中考未达线就被认为是人生的失败,不得已接受职业教育对不少考生来说是无奈的选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办出特色,还不适应社会需求。另一

  精品文章

  方面则是因袭传统观念带来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人为制造了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观念至今仍然反映在当下的现实中,很多行政事业部门、国企都存在着简单以毕业学校、学历判断求职者能力的情况。青睐重点高校的“豪门”,歧视普通高校的“寒门”,热衷高学历,冷落低文凭,“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似乎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学历“查三代”现象。一个“985”高校的博士生,如果被查出原来是专升本的本科,用人单位会把其第一学历作为“污点”,直接排除在笔试、面试名单之外。

  任何好的学校都有差的学生,差的学校也有好的学生,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实际上,中国大学已经培养出来了太多眼高手低、缺乏实际能力的学生。每年大批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已经说明,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普通文员白领,而是具有实际技术能力的产业蓝领。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也说明这个问题,他们最终找到的还是技术性蓝领岗位,而为此却需要重新学习岗位技能和适应职业需求,这样的选择不仅是一种变相的人才浪费,更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是靠有多少官员、公务员,而是靠真正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靠的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各种人才。现在很多企业招人,都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这说明我们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的员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并不愿意花费大量成本来培养那些高学历的“屠龙”之士来回炉学习就业技能,因为培养这些技能

  精品文章

  和

  技术,本来就应该由我们的职业教育来承担。因此,要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首先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不能将其作为一个解决就业的途径,而应该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上,破除职业教育身份在社会身份上的歧视,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使其获得与普通高等教育平等发展的机会。

  我们的教育观念不能再以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作为唯一目的,而应该推进生活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将技术、职业教育作为受教育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选择。而我们的企业则需要这样的学生:

  1.拿来就用;

  2.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将学生培养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只知道传授简单的书本知识,“讲死理论,死讲理论”这样的简单机械的授课方式。那么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为了从根本上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不愿学”(态度)和“学不会”(能力)是我们目前面临教学的两大难题

  下面的图示就是我们目前在教学改革上面临的难题:

  清楚了面临的难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是:

  ?让学生参与动起来——愿意学

  ?让学生感到能学会——学得会

  ?让学生今后用得上——用得上

  精品文章

  ?让学生有成功喜悦——有成就

  ?学得会,用得上——职教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所以,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提出以下改革方向:

  1.能力本为教学

  2.行动导向教学

  3.任务驱动教学

  4.项目教学

  5.一体化教学

  除了对课堂教学提出改革,那么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上也应该提出相应的提升措施,:

  (1)建立保障机制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办好一个专业,师资队伍是关键,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

  我国很多职业学校,是整合了几所职教资源后组建而成的,师资队伍往往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专业课教师中讲理论的多,会实践操作的少。特别是与新兴产业对接的新专业中,专业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各职业学校要专、兼、聘多条腿

  走路,从政策、体质、机制、财力上保证师资队伍建设。

  (2)加快“双师”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岗前、职后培训等形式,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

  精品文章

  践技能。实施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学校每年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做好兼职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行业专业家到校兼职。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招聘有专业特长的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到校任教,通过多种形式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合作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强化培训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帮助兼职教师领会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要求。

  所以要想给学生传授一碗水的知识,作为老师得准备一桶水的知识,借用陶行知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做一名乐教、好教,乐学好学的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我是大学生,我自己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我的大学口号就是“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它有了自己的特色,也有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只有重视能力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为社会输送既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目前社会上都讨论,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首先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还有就是社会招生人员搬弄是非,严重影响了本应纯净的招生环境。还有社会招生员受到利益诱惑,而部分生源不佳的学校又以高额回报诱之,所以以赚取人头费为目的的社会招生员,便对所宣传的学校大肆吹捧。结果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所宣传的大相径庭。巨大的落差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业,而又将矛头转向学校,进而转向整个职业教育。再有就是家长的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找一个称心如意

  的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殊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这就说明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

  我们的观念认为高中读大学为正统。中国人向来爱面子,子女的求学也就成了父母荣辱家庭兴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相对于大学来说,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能算是新生事物,大多数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及至每一个家庭,似乎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鞭策自己的孩子们。尤其是邻舍之间谁的孩子考了高中上了大学,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更高了。不顾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与之较个高低,哪怕是花钱买名额,也要进高中,进不了重点,只要是高中便成,高中在有的家长眼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智力、前途一个最重要的风信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确实是为父母在读。一是固守“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打心底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这是浪费钱的事。除了有些职业学校确实在家长心中留有阴影外,一方面苦于家贫无法负担每年几千元的学杂费,加之对职业学校心存疑虑,干脆送子女去从师学艺。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好不容易把九年义务教育送满,法定义务已经履行,既然上不了好的高中,那只能去打工养家了。?有些家长把中专当成“托儿所”。无庸置疑,中专招收的都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大部分学生只是学习能力不如别人,一旦碰上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无限的潜力,其前景并不比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但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的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所以,要改变家长们的这些想法还任重道远。

  职业教育终身化。我以为人受教育是终身性的,但是职业教育只是人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事实很简单,人只有在就职前和就业中才会接受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或职业继续教育,退休退职以后和幼年,一般不接受职业教育,即使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也未必终身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我以为教育是面向人人的,但职业教育只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面向想要获得技术技能型职业的人。事实上,有些人一辈子主要接受普通教育,从普通中小学读到全日制普通本科、硕士、博士。而另外一些人既接受普通教育,又接受职业教育。比如,有的人从普通中小学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求学后工作,有的再接受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有的人从普通中小学读到普通本专科,再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实际上,想要并有实力获得学术型、工程型、高层管理职业的人未必人人都接受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当可以培养技能人才。毕业生上岗工作以后,一部分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经过实践锻炼才有可能成为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一般不能直接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技能人才进行职

  业培训也有一部分成为高技能人才,但是,现阶段这种培训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比重还很小,与就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现实中很难做到。

  职业教育观。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提倡大职业教育观,那是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时代不同了,现代教育分化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几大块,且都有了法律法规的规范。职业教育要“大”,就有可能与其他教育重叠,产生矛盾和冲突,支付“大”成本。职业教育界定在扩“大”,职业教育的理论大厦也不稳固。因为职业教育这一中心概念的正确界定,是建筑职业教育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

篇十一: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我是大学生,我自己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我的大学口号就是“着手动脑,全面发展”。它有了自己的特点,也有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自己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

  ,只有重视能力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为社会输送既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涵养,又娴熟掌握现代职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材的需要。

  目前社会上都议论,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材。第一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专心,混日子,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

  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少必需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可以脚扎实地的工作,反而责

  怪学校不负责任。还有就是社会招生人员挑拨离间,严重影响了本应纯

  净的招生环境。还有社会招生员遇到利益诱惑,而部分生源不好的学校

  又以高额回报诱之,因此以赚取人头费为目的的社会招生员,便对所宣

  传的学校大力吹捧。

  结果学生实质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所宣传的天地之别。

  巨大的落差使学生不可以放心学业,而又将锋芒转向学校,从而转向整个

  职业教育。再有就是家长的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简单尽了

  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不再想给自己增添负担了。而常常部分

  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内心就不想送,还各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

  几年必定就能找一个满意如意的工作。略不满意便将锋芒指向学校。却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满不一样样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各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止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这就说明社会上对于刚才在中国流行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议论其实不是这样的必定,特别是人们此刻还广泛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材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但是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方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近似原由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类教育模式只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计。

  我们的看法认为高中读大学为正统。中国人向来爱面子,儿女的修业也就成了父亲母亲荣辱家庭兴衰的一个重要的标记。相对于大学来说,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好算是新惹祸物,大多数民众还未真切认识到其重要性,及至每一个家庭,忧如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们。特别是邻舍之间谁的孩子考了高中上了大学,则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值就更高了。无论儿女的实质状况必定要与之较个高低,哪怕是开支买名额,也要进高中,进不了要点,只若是高中便成,高中在有的家长眼中忧如成了衡量孩子智力、前程一个最重要的风信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确是为父亲母亲在读。一是固守“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打心底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这是浪花销的事。除了有些职业学校的确在家长心中留有暗影外,一方面苦于家贫没法负担每年几千元的学杂费,加之对职业学校心存疑虑,干脆送儿女去从师学艺。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好不容

  易把九年义务教育送满,法定义务已经推行,既然上不了好的高中,那只好去打工养家了。?有些家长把中专看作“托儿所”。无庸置疑,中专招收的都是一些上高中绝望的学生,但其实不是收留所。大多数学生但是学习能力不如他人,一旦碰上了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无量的潜力,其远景其实不比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但一些家庭状况好的家长既不肯孩子过早的出门打工受累,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作为,因此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因此,要改变家长们的这些想法还任重道远。

  职业教育一生化。我认为人受教育是一生性的,但是职业教育但是人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事实很简单,人只有在任职前和就业中才会接受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或职业连续教育,退休离职此后和幼年,一般不接受职业教育,即便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也未必一生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我认为教育是面向人人的,但职业教育但是现代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只面向想要获取技术技术型职业的人。事实上,有些人一辈子主要接受一般教育,从一般中小学读到成天制一般本科、硕士、博士。而其余一些人既接受一般教育,又接受职业教育。比方,有的人从一般中小学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修业后工作,有的再接受一般本科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有的人从一般中小学读到一般本专科,再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实质上,想要并有实力获取学术型、工程型、高层管理职业的人未必人人都接受职业教育。

  培育高技术人材。职业教育应该可以培育技术人材。毕业生上岗工作此后,一部分人成长为高技术人材,技术人材经过实践锻炼才有可能成为

  高技术人材。职业教育一般不可以直接培育高技术人材。对技术人材进行职

  业培训也有一部分成为高技术人材,但是,现阶段这类培训在我国职业教

  育系统中比重还很小,与就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大多数情

  况下都但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现实中很难做到。

  职业教育观。我国职

  业教育前驱黄炎培先生曾建议大职业教育观,那是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提

  出来的。此刻时代不一样样了,现代教育分化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

  育等几大块,且都有了法律法例的规范。职业教育要“大”,就有可能与

  其余教育重叠,产生矛盾和矛盾,支付“大”成本。职业教育界定在扩

  “大”,职业教育的理论大厦也不坚固。因为职业教育这一中心看法的正

  确界定,是建筑职业教育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

篇十二: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我是大学生,我自己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我的大学口号就是“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它有了自己的特色,也有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只有重视能力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为社会输送既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目前社会上都讨论,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首先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还有就是社会招生人员搬弄是非,严重影响了本应纯净的招生环境。还有社会招生员受到利益诱惑,而部分生源不佳的学校又以高额回报诱之,所以以赚取人头费为目的的社会招生员,便对所宣传的学校大肆吹捧.结果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所宣传的大相径庭。巨大的落差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业,而又将矛头转向学校,进而转向整个职业教育.再有就是家长的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殊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这就说明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

  我们的观念认为高中读大学为正统。中国人向来爱面子,子女的求学也就成了父母荣辱家庭兴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相对于大学来说,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能算是新生事物,大多数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及至每一个家庭,似乎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鞭策自己的孩子们。尤其是邻舍之间谁的孩子考了高中上了大学,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更高了.不顾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与之较个高低,哪怕是花钱买名额,也要进高中,进不了重点,只要是高中便成,高中在有的家长眼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智力、前途一个最重要的风信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确实是为父母在读。一是固守“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打心底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这是浪费钱的事.除了有些职业学校确实在家长心中留有阴影外,一方面苦于家贫无法负担每年

  几千元的学杂费,加之对职业学校心存疑虑,干脆送子女去从师学艺。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好不容易把九年义务教育送满,法定义务已经履行,既然上不了好的高中,那只能去打工养家了。?有些家长把中专当成“托儿所”。无庸置疑,中专招收的都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大部分学生只是学习能力不如别人,一旦碰上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无限的潜力,其前景并不比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但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的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所以,要改变家长们的这些想法还任重道远。

  职业教育终身化。我以为人受教育是终身性的,但是职业教育只是人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事实很简单,人只有在就职前和就业中才会接受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或职业继续教育,退休退职以后和幼年,一般不接受职业教育,即使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也未必终身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我以为教育是面向人人的,但职业教育只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面向想要获得技术技能型职业的人。事实上,有些人一辈子主要接受普通教育,从普通中小学读到全日制普通本科、硕士、博士。而另外一些人既接受普通教育,又接受职业教育.比如,有的人从普通中小学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求学后工作,有的再接受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有的人从普通中小学读到普通本专科,再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实际上,想要并有实力获得学术型、工程型、高层管理职业的人未必人人都接受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当可以培养技能人才。毕业生上岗工作以后,一部分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经过实践锻炼才有可能成为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一般不能直接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技能人才进行职业培训也有一部分成为高技能人才,但是,现阶段这种培训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比重还很小,与就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现实中很难做到.

  职业教育观。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提倡大职业教育观,那是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时代不同了,现代教育分化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几大块,且都有了法律法规的规范。职业教育要“大",就有可能与其他教育重叠,产生矛盾和冲突,支付“大”成本.职业教育界定在扩“大",职业教育的理论大厦也不稳固。因为职业教育这一中心概念的正确界定,是建筑职业教育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

篇十三:对职业教育的看法500字

 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我是大学生,我自己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我的大学口号就是“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它有了自己的特色,也有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只有重视能力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为社会输送既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目前社会上都讨论,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首先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还有就是社会招生人员搬弄是非,严重影响了本应纯净的招生环境。还有社会招生员受到利益诱惑,而部分生源不佳的学校又以高额回报诱之,所以以赚取人头费为目的的社会招生员,便对所宣传的学校大肆吹捧。结果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所宣传的大相径庭。巨大的落差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业,而又将矛头转向学校,进而转向整个职业教育。再有就是家长的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

  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殊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这就说明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

  我们的观念认为高中读大学为正统。中国人向来爱面子,子女的求学也就成了父母荣辱家庭兴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相对于大学来说,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能算是新生事物,大多数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及至每一个家庭,似乎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鞭策自己的孩子们。尤其是邻舍之间谁的孩子考了高中上了大学,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更高了。不顾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与之较个高低,哪怕是花钱买名额,也要进高中,进不了重点,只要是高中便成,高中在有的家长眼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智力、前途一个最重要的风信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确实是为父母在读。一是固守“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打心底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这是浪费钱的事。除了有些职业学校确实在家长心中留有阴影外,一方面苦于家贫无法负担每

  年几千元的学杂费,加之对职业学校心存疑虑,干脆送子女去从师学艺。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好不容易把九年义务教育送满,法定义务已经履行,既然上不了好的高中,那只能去打工养家了。?有些家长把中专当成“托儿所”。无庸置疑,中专招收的都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大部分学生只是学习能力不如别人,一旦碰上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无限的潜力,其前景并不比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但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的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所以,要改变家长们的这些想法还任重道远。

  职业教育终身化。我以为人受教育是终身性的,但是职业教育只是人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事实很简单,人只有在就职前和就业中才会接受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或职业继续教育,退休退职以后和幼年,一般不接受职业教育,即使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也未必终身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我以为教育是面向人人的,但职业教育只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面向想要获得技术技能型职业的人。事实上,有些人一辈子主要接受普通教育,从普通中小学读到全日制普通本科、硕士、博士。而另外一些人既接受普通教育,又接受职业教育。比如,有的人从普通中小学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求学后工作,有的再接受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有的人从普通中小学读到普通本专科,再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实际上,想要并有实力获得学术型、工程型、高层管理职业的人未必人人都接受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当可以培养技能人才。毕业生上岗工作以后,一部分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经过实践锻炼才有可能成为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一般不能直接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技能人才进行职业培训也有一部分成为高技能人才,但是,现阶段这种培训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比重还很小,与就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现实中很难做到。

  职业教育观。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提倡大职业教育观,那是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时代不同了,现代教育分化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几大块,且都有了法律法规的规范。职业教育要“大”,就有可能与其他教育重叠,产生矛盾和冲突,支付“大”成本。职业教育界定在扩“大”,职业教育的理论大厦也不稳固。因为职业教育这一中心概念的正确界定,是建筑职业教育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