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17篇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 在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突出地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1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
在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突出地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随后,四项基本原则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把它进一步放在了“立国之本”的位置。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论概念,它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来的,但就其内容,则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流血牺牲做出的历史抉择,是基于中国国情而得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立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我们“立国"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中国和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如果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国“本”动摇,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和强调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邓小平说:“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但是这些原则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却都有新的意义,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这样才能够教育全国人民,全国青年,全国工人,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也才能够说服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邓小平认为,“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给四项基本原则充实了新的时代内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在一系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向新世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站在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内容、新的时代精神,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实质“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只有把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深刻地把握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
二、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认清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人类社会展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在解救自身历史苦难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不仅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而且正在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事情都需要不断探索,有一些曲折,有一些潮涨潮落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邓小平早就说过:“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而且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后,“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20多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得多,这就是一个明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历史事实证明的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书本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外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合乎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我们都要为建设和不断完善、巩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坚持我们已经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原则,如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都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还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观点,如,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革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等等。我们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摒弃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认识,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如果离开或否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这些新的认识,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坚持。
三、深刻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依法严厉
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国家机器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国内阶级斗争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国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咄咄逼人的情况下,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就不可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所以,邓小平强调:“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专政的主要职能是对敌斗争;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和平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职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提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这些观点,进一步充实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坚持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了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进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是任何脱离法制轨道的主观随意行为,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机构来行使专政的职能,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决不能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对立起来。
四、深刻理解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实质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其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胜利地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整个现代化的建设,都要靠党的领导。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没有了团结的核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所以,“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必然要求相应地调整和改变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加以改革和创新。所以,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
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面向新世纪,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党必须强化执政意识,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于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做好把握政治方向、决策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几个机构、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但总揽不是包揽,协调不是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执政意识,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自觉贯彻党的部署,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代表基础和执政基础。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冲击,都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新的世纪,党的生命力依然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存在于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之上。我们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牢记自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也是为人民所用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通过党的各方面工作,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把人民群众当作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深刻理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都没有成功。只有马列主义为在黑暗中徘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中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1979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时,当然不可能包含邓小平理论在内。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现在说四项基本原则,理所当然应该把邓小平理论包括在内了。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尤其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有效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人民;能够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当代中国,什么理论能起这样的作用?当然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莫属。经过80年的努力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前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这种地位和作用,对于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乃至中华民族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会使党和国家失去思想准则,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动荡。对这种后果,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僵化,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意味着以僵化的态度,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固守某些本本上已经过时的条条或被扭曲的东西。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就是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运用、创新和发展统一起来的典范。坚持邓小平理论,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庄严的历史责任。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不仅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且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在新世纪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和善于研究新问题,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实际,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推向前进。
六、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相辅相成,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是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基础。20多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的体系。它科学地规定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政治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精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个中心,最为重要。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中心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一个中心不能变成两个中心。同时,一个中心也不能离开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要靠两个基本点来支撑。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也上不去,或者会走偏方向。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看,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基本点不能变成一个基本点。如果只讲一个基本点而不讲另一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归根结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五大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基本路线,要与坚持“三个代表”结合起来。“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党是坚持基本路线的主体,坚持基本路线,就要更好地当好
“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要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建设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党的意志,是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所以,邓小平一再告诫,基本路线不能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都要矢志不移,毫不动摇。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些年来,我们积累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我们就越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不懈奋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能变。这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真正做到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思想上理论上牢固地确立这些基本的东西,从而在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时有一个主心骨。”
邓小平的再三告诫,党中央的一再强调,说明了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这些基本的东西,坚持还是不坚持,动摇还是不动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前进的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问题,因此,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都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20日第3版
篇二: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第十五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篇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改革开放伊始,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坚定地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对现阶段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和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在改革、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稳定。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在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持社会稳定。
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消除一切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篇二:第十五章
习题
◎<第十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五章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D.党纲党章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实现共产主义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
C.马克思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主要是()A.经济上的领导B.政治上的领导
C.文化卜的领导D.军事卜的领导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B.民主集中制
C.集体领导与分工合作制D.群言党与一言党相结合
6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工作路线D.思想路线
7.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A.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D.少数服从多数
9.在改革开放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A.消灭剥削B.消除两极分化
C.反对腐败D.反对封建主义
10.总结党成立80多年的历史,我们得出的最得经验是()A.必须始终紧紧依靠群众
B.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11.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是由区别的,其本质区别在于()A.坚持三个代表B.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点是()A.坚持从严治党B.发扬党内民主
C.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D.保持党的先进性
13.当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A.坚持从严治党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发扬党内民主
1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
C.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D.坚持于是俱进
I5.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A.反腐败斗争B.改善党的领导C.祖国统一D.党的建设
16.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A.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B.建设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采取批评与白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D.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7.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
D.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18.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A.坚持民主集中制
B.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C.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D.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19.“三个代表”的实质是保持党的()A.阶级性B.先进性C.群众性D.纯洁性
20.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A.重视党的领导B.服从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D.改善党的领导
2I.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除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外,还有()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艰苦奋斗
C.理论联系实际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置于首位的是()A.作风建设B.组织建设C.制度建设D.思想建设
23.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A.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B.改革开放
C.生产力水平低D.剥削制度、剥削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A.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B.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D.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E.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2.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A.思想建设B.制度建设C.经济建设D.组织建设E.作风建设
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D.为人民服务E.批评与自我批评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A.面临执政的考验B.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C.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D.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E.面临全球竞争的考验
5.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
部要“三讲”。“三讲”是指()A.讲团结B.讲奉献C.讲政治D.讲正气E.讲学习
6.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A.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先进生产方式前进的方向
C.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先进社会制度的发展要求
E.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民主集中制的主要依据是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原理
C.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D.领导的意志决定一切的独断主义E.凡事群众说了算的尾巴主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为什么说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3.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4.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
3.加大反腐致力度必须掌握哪几条原则?※<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C3、D4、B5、B6、C7、B8、C9、C10、C11、C12、A13、D14、A15、D16、A17、D18、D19、D20、D21、C22、D23、D二、多项选择
1、ABCDE2、ABDE3、BCE4、ABCD5、CDE6、ABC7、ABC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不相容的,消灭剥削制度、消除腐败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腐败现象不得到有效惩治,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走向自我毁灭。
3.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4.实施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切实加强:
篇三:读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笔记
读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笔记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
设计
师和大战略家。寒假,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读历史文献等方法了解到其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攻击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极少数人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立国之本的深远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不仅牢固地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也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一,邓小平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同志,并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在一九四九年获得全国解放,在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在晚年发起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毛泽东同志,否定毛泽东思想。
第二,清除林彪、“四人帮”的思想流毒,解放思想。号召既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发扬民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又要努力解决一小部分群众的思想混乱。
第三,邓小平提出了对当时理论工作的要求,指导理论工作。他要求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即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的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符合国家性质的民主。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
现在的中国,我们任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就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篇三: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第十五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篇一:第十五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师和大战略家。寒假,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读文献等方法了解到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认为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立国之本的深远意义。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不仅牢固地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也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
/12
泽东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
不可动摇的结论。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的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符合国家性质的民主。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现在的中国,我们任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
/12
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就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
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走向新的胜利!
篇二: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
从邓小平同志的视野看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熟知的号召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政治课本上常见的标题。但是对此我也只是背得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却从未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看完,从未真正主动地去了解邓小平同志的主张、思想和政治魅力。
而在这次老师提供的资料中,我看到了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一口气看完了,甚至还重新看了三遍。虽然这只是节选,却让我受益不浅,它让我领略到了邓小平同志长远的目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可贵的人格魅力;也让我对中华
/12
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查阅资料,我分析了《四项基本原则》诞生的背景。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
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尖锐地批判了那些鼓吹所谓“社会改革”的人的实质就是指望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在节选篇的开始,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他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
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和“人口多,耕地少。”。于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政治原则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12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这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了。
在分析中国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总结取得成就这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破除了林彪和“四人帮”所制造的精神枷锁,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和革命史上应当享有的崇高地位。”这是对神化领导人物现象委婉的批评,是对个人崇拜主义的抨击,也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对辩证法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因为,他明白,“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
在分析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天“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其次,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他以这样简洁的一句话推翻了极少数人对社会主义道路可行性和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怀疑的观点,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是有前途的,中国目前落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摧残。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而且他还表示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信心,他说:“我们的经济建设
/12
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在我们总结了经验,纠正了错误,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坚定决心和远大志向,无疑是对全中国人民最好地鼓励和号召了。我想,如果没有像邓小平这样一代领导人的在大方向的领导作用,今天的中国也不能让重新审视甚至叹服。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在这之前,还没有人能像邓小平同志这样如此系统而科学地讲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加以细致区分,因为,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因为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众志成城,一心就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走去,而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的只是私欲横流,所以,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科学。
在第二条“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中,邓小平同志阐述道“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
/12
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他还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当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科学地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社会里,何谓民主,何谓无产阶级专政,也进一步指出了二者的重要性。
在第三条“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所以不但引起全党而且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踢开了久经考验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领导者中国共产
党。”“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在此,邓小平并没有将党的科学性夸大化和理想化,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但之后也指出“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这是何等全面而精
/12
密的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在第四条“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邓小平着重谈了毛主席,他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
?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这是对毛主席功过的科学评判,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有力的支持。从而巩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地位,稳定了民心,引导全中国人民更坚定而饱含信心地迈向共产主义的彼岸。
以往的我总是绞尽脑汁,难以下笔,或者是支离破碎地拼出了足够的字数。而在这篇里,我却显得有些“滔滔不绝”了。原本只需20XX年字,我却写了3000多字。我想,这就是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我的触动如此之深的缘故了,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对我的启示如此之大的缘故了,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决定的了。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里我也想套用这句
篇三:读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笔记
/12
读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笔记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师和大战略家。寒假,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读历史文献等方法了解到其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攻击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极少数人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立国之本的深远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不仅牢固地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也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一,邓小平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同志,并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在一
/12
九四九年获得全国解放,在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在晚年发起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毛泽东同志,否定毛泽东思想。
第二,清除林彪、“四人帮”的思想流毒,解放思想。号召既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发扬民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又要努力解决一小部分群众的思想混乱。
第三,邓小平提出了对当时理论的要求,指导理论。他要求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即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的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符合国家性质的民主。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
/12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
现在的中国,我们任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就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11
/12
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2
/12
篇四: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我们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宪法理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有益的争鸣,法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办好一个刊物,同样也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贯彻繁荣和发展学术的“双百方针”,为了办好本刊,从本期起特设“争鸣与意见”专栏,欢迎作者惠寄争鸣性文章,欢迎阅者对本刊提出建议和意见。对这方面的稿件,除作必要的文字和技术处理外,照发原文。前几年,在我国法学理论界,有的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散布了一些极其错误的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倾向。本文试就有的学者就修改宪法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解释和阐明法律现象(包括宪法现象)还是在改革和观念更新的口号下去兜售和推崇资产阶级和其它非马克思主义的法律学说,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
法是如何起源的?法的本质是什么?这似乎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我国有的学者在今年早些时候撰文宣称:“法高于法律法规,是法律法规必须遵循的规则。事物之所以美好,生命之所以演化,人性中之所以有其善良的一面,均出于自然而受其一定法则的支配,从而形成和谐与平衡,并出现造形的完美。”于是,古老的自然法观点又被堂而皇之地搬上了中国法学论坛。
关于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就指出过,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和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才是法的本质。法不能脱离开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由人们去凭空杜撰,从这一角度讲,法有客观性。但,法毕竟又是人制定的,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的产物。对于同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由于制定法律的人们所属的阶级不同、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法律。从这一方面讲,法又有主观性。至于谈到“法则”,如果指事物本身有一种独立的法则或规则的存在,那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法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反映和描述事物的这一规律,从而制定出反映本阶级意志、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法律来。但我们通常讲的法或法律,绝不是这种“法则”,两者虽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当然,在人们制定法律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规则或叫立法规则,可以去遵循,但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任何情况下,不能把人为的法律与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等同起来。
有的学者曾正确地说过,美国宪法就是从一个难以驾驭的国家那难熬的实际需要中“逼出来的”“妥协篓子”。它不是在学究式的讨论中产生的,而是在讨论中充满冲突和协调,既进行思想上的交锋,也有幕后交易,一面是崇高的理想主义,同时而搞阴险狡诈的勾当,总之。宪法是在政治纠葛中产生的。显然,作为法律的美国宪法同一切资本主义宪法一样,决不是遵循什么另外高于法律法规的“法则”制定的,而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和体现,是为了形成资本主义的
“和谐与平衡”,追求的自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造型的“完美”。
有学者认为,从实质而不是从形式上看,宪法总是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一种“约定”,是当事人必须平等地遵守的、是政府治者与被治者的一种“契约关系”。这无疑是自然法学派在关于国家和法的起源问题上的社会契约论。
对于这种学说,连资产阶级学者也早就提出过批评,认为这是个毫无根据的假设,这不是人的自然状态,在一切可以想象的状态中,这种状态最违背人的天性、最不容于人的感情、最相悖于人的需要,并断言说,人的自然状态是社会和政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阶级利益对立的出现,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成的国家来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推行的行为规范,是为了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固然,法律被统治阶级作为一种控制社会的手段,在制定时,要想方设法使被统治阶级就范,考虑压迫和剥削的限度,当然也照顾到其同盟者的利益和注意其内部关系。但无论怎么说,在对立阶级之间法律不是一种双方的“约定”,也不是一种平等遵守的“契约”。而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体现,是一方依仗国家暴力强加于另一方的。美国一个州的参议员说得明白,在美国“如果你干脆让那些有权势的人为所欲为,你就不会进监狱,就不会陷入困境”。
“那些享有特权的人总是有办法通过一项法律,使他们的任何要求合法化。他们总是有办法可以从别人手中夺走财产或权利而不会进监狱”。
在法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不仅要坚持,而且要发展。离开发展讲坚持,就陷入僵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生命力;但离开坚持讲发展,就迷失方向,就再也不成其马克思主义了。具体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方面不能再“以阶级计争为纲”;并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在社会上,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敌特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子,还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新剥削分子,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国际上的阶级斗争也必然反映到国内来。在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下,将法仅称作阶级斗争的工具,有其片面性,但也还不能否认它依然是阶级斗争工具的一方面。
今天,如果否认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是法的起源和存在的一个关键原因,否认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宣扬法是抽象的、超阶级的“约定”、“契约”,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法律观。
2.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统治的二百多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无疑,其中有的属于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包括对于资产阶级的宪法原理,是美化吹捧、全盘肯定、一切照搬呢?还是实事求是地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我们的经验,去吸取其合理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呢?这是需要我们明确的另一个原则问题。
有的学者提出,“理论问题大抵没有中外之分”,并主张要拿外国宪法学者的理论来“补充和修正毛泽东们所无法了解的宪法原理”。我认为,理论问题虽不能分东方西方,但当今世界却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界。中国人民并
非无法了解资产阶级宪法原理,而是借助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武器,能透过资产阶级宪法原理的虚假现象,揭示、批判其掩盖的阶级本质。有的学者在说明宪法的来源时,引用某位外国宪法学者的话,即“现代宪法的出现是由于人们需要一次重新开始”,并以此来补充和修正我们所无法了解的宪法原理,说什么“立宪政府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政府权力不能无限,有权不能就有一切,权力必须受限制,而宪法便是授予和限制权力的根本法”。并讲这就是现代宪法的由来。
将宪法说成是由于人们需要一次重新开始,是授权、限权、控权法,这非但没有揭示、反而掩盖了宪法的本质。资产阶级宪法首先是要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列宁曾指出:“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社会主义宪法,“记载了无产阶级群众反对国内和全世界剥削者的斗争经验和组织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就是把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如果仅抽象地谈论授权、限权和控权,并未指出是哪个阶级、是谁对谁授权、限权和控权,也没有指明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显然,并没有道出宪法的实质。
我国有的学者一再强调的资产阶级宪法原理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对公认的资产阶级宪法的五个基本原则试加以分析。
第一,私有制原则。我国有的学者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没有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并断言“生产力下降,贫穷落后成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言外之意是清楚的。我认为,这是无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剥削现象存在的根源,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现在虽然在经济领域里尤其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问题,甚至大量犯罪现象,这决不是公有制本身造成的,相反,正是公有制遭到破坏的结果。今天,我国在根本上和整体上讲是消灭了剥削现象,人民之所以相信和拥护我们的党和政府,其关键也就在这里。广大人民群众最害怕和担心的正是恢复和助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为“以前所有一切宪法,以至最民主共和的宪法的精神和基本内容都归结在一个私有制上”。④贫穷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富裕的,而实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贫穷的。况且那些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发家的,不是众所周知的吗?即便如今,它们国中贫富悬殊,矛盾重重,不也是事实吗?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靠掠夺别国资源和劳动力致富,也不能靠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去积累,它只能靠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靠本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振兴,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美国的《独立宣言》宣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法国《人权宣言》宣布“整个国家主权的本源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林肯总统并提出“民有、民治、民享”为内容的人民主权原则。而实际情
况又是如何呢?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姆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在谈到美国制宪时说,资产阶级“他们主要关心的是维护法律和秩序,人类权利的保证在他们只是次要的”,“他们赞成强有力和有效能的政府,是否人民当政倒还在其次”。⑤在美国,谁有钱,谁就有权,是美元的统治。对“主权在民”要进行阶级分析,这里所说的“民”决不是广大劳动人民,而是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第三,分权与制衡原则也是资产阶级一再强调的一个宪法原则。《人权宣言》第16条称,“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我国有的学者也认为,没有分权,没有对权力的限制,从实质而不从形式上看,也就没有宪政可言。
资产阶级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对于防止封建专制,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使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无产阶级在确立自己的统治、进行政权建设中,也应该探索、吸取其中合理的因素,但决不能照搬硬套这一制度。这是因为:首先,对于这一原则历来就有争论,且褒贬不一。有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主权是不可分的;有的认为,三权分立在政府中制造摩擦,分散责任,迫使一成不变的政党去克服分立所引起的对抗,总之,“是造成混乱和含糊,而不是简单明了,人人都可以监督”。⑥早就有人指出,尽管政府权力的分立和平衡在理论上被承认,但是理论所要求的那种均势并未实现。因为,实际情况是,起初抬高了立法机关,后来又抬高了行政机关的地位和权限,这一原则经常地遭到破坏。
其次,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实行这一原则。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并不普遍,如英国就是以立法为重点,法国则以行政为重点。再次,分权与制衡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手段或方法,是政体而非国体。开始时,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分权,在自己完全取得政权以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工。正如马克思讲的,“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简化和监督国家机关而实行的日常事物的分工罢了”。⑦这些形式可以蒙蔽群众,作为阶级斗争的“缓冲器”或“烟幕弹”。另外,西方国家政党政治影响的加强,形式上的三权分立也被政党所操纵和利用。
第四,法治原则自然也是一些人崇尚的资产阶级宪法原则。有的学者一面推崇资产阶级法治,一面贬低我国法治。说什么,一个城市在一夜之间所起草的《暂行规程》可以全面限制“游行、示威的自由”,并称,谁有权谁就平反,谁下了台谁又被抓起来,错案、冤案,恶性循环。前者是公然无视事实,后者是以偏概全。众所周知,法律与自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无法律则无自由。世上还不存在一个只有自由而没有法律的国家。问题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谁的自由。更不能认为,我国宪法是“强人们手中所决定的工具”,“受到伤害的百姓”根本不相信宪法的作用和最高效力,并且发生了“宪法危机”。
我们坦率地承认,我国现行宪法难免存有不足和缺点,为此,我们才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它,但整个说来,现行宪法是好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力工具。我们也承认,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有许多违背社会主义法制的现象存在。但是,依照宪法,受到伤害的“百姓”应该说绝大多数是那些违法犯罪、作奸犯科的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制才是经常遭到破坏的,这不仅来自被压迫者,而且也来自统治者自己。林肯总统本人就承认:“一些措施,本来是不符合宪法规定的,但由于它们对于通过维护国家来维护宪法这一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结果就变得合法了……如果为了保全奴隶制或任何较次要的东西,我竟然容许把政府、国家和宪法全部毁掉,那么,我甚至称不上已试图尽全力维护宪法了”。⑧
第五,权利和政治自由原则。当今世界,人权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时髦原则。遗憾的是,美国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众知周知,是在宪法制定四年以后才制定的,仅批准过程就经历了一年多。在美国历史上,黑人与白人,妇女与男子,有产者与无产者何时才有了平等权利?美国历史上,确实通过了不少的宪法修正案,即使法律上规定了平等权利,但仅是建立一种形式上的民主的制度而已,由于缺乏行使权利的必要的物质手段,每个公民拥有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虚幻。就拿参政权来说吧!从1860年至1976年的30次总统选举,有23次是竞选开支超过对手的一方获胜,当选为美国总统;相反的结果只有7次,但其中有4次是发生在罗斯福身上。用“金钱是政治活动的母乳”来形容美国的政治自由是再贴切不过了的。
谈到人权,尼克松任内对于阿提卡监狱暴动的镇压可窥见一斑。对于这次事件的态度,连纽瓦克市长肯尼思??吉布森也认为是“属于文明社会从未采取过的一次最残暴、最明目张胆的镇压行动”。“有证据证明,官方人员玩忽职守、残暴凶狠、违反纪律、任意妄为――甚至公然谋杀”。⑨在这儿,他们所提倡的所谓
“人权”的含义不是照然若揭了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宪法原则,在美丽动听的词藻掩盖下所具有的阶级实质,难道我们能不加分析地硬套照搬吗?
3.在到底用什么理论作为我们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有的学者与我们是有分歧的。有的讲,凡是堪称现代宪法的人类创作,当然会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法则。并称有着“一条普遍的人类共同的宪政道路”。宣称宪法是“从崇尚个性解放,保护私有财产出发的”等等。
果真有“一条普遍的人类共同的宪政道路”吗?我认为,或者是资本主义的宪改道路,或者是社会主义的宪法道路,不存在一条人类共同的宪政道路。因为两种民主的性质和目的不同,所走的道路也就不同。
仅拿制宪过程来讲吧!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是人民代表们平等协商、讨论和反映最广大人民意志的过程。而资本主义宪法的制定是各种互相冲突的利益和原则的妥协,是各种互相倾轧的局部利益和普遍利益的调节。资产阶级的立宪者,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使被统治阶级就范,往往花言巧语,蒙蔽和欺骗人民。连资产阶级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宪法条文只有依靠宪法以外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才能懂得。不仅如此,宪法条文是含糊其词的,专家们即使能力相同,即使同样真心实意想把事情搞清楚,也完全可能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两个同样精通宪法的人,对于宪法的精神可以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而社会主义宪法,既然它是人民自己意志的
反映和体现,就没有必要含糊共词,更勿需欺骗自己和别人,而是在宪法通过以后,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讲解,尽量做到家喻户晓。
我国宪法能从“崇尚个性解放”出发吗?人的“个性”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中,又是一个阶级的概念。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阶级的人,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没有抽象的、超历史和超阶级的个性。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过程中,尤其针对中世纪的黑暗统治压抑了资产阶级个性的发展,提出了个性解放的口号,当时,无疑是起了进步作用的。但作为社会主义宪法绝不能以崇尚个性解放为出发点。我们是崇尚那些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膨胀所表现的个性呢?还是崇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的个性呢?显然,绝不能是前者,而是后者,对于前者不仅不能解放,反而应去反对、限制和改造。
社会主义宪法能从“保护私有财产”出发吗?一切资本主义宪法的出发点都是要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因为私有财产是一切剥削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而我国宪法根本的出发点是维护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公有财产,其它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因为没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目前,在我国虽然并不排斥公民个人生活资料和部分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存在,这些虽然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这种私人所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国宪法绝不能从笼统的“保护私有财产”出发。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宪法理论呢?回答只能是一个:我们需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的宪法理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并将进一步得到证明的真理。
有学者问,我们建国以后每一部宪法“新”在哪里,“好”在哪里?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新在规定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提出的各项历史任务上,好在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有的责备我们宪法序言是“歌德”的政治宣言,不满意我们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称我国“四部宪法都是一个党派所取得的成果的记录和意志的表现”。宪法序言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的真实,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今后的奋斗目标,阐明了宪法的地位和效力,这又的什么不恰当呢?宪法固然不是党章,可据世界上142部宪法统计,有关政党的规定的就有93部,占65.5%.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唯一出路,难道在宪法中,唯独我们就不能反映这些真理吗?
我们一定要更好地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宪法,贯彻宪法精神,保卫宪法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篇五: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理论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
开放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立国、治国之
本,后者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进一
步深刻认识,对全面理解和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国之本。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概
括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当
时的提法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还谆谆告诫共产党员和党的思想理论工作
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四项基本原则中的
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建设事业。批判了主
要来自右的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
史和现实都证明是立国、治国之本。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
的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前途。而在
这四项原则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其他一切
都无从谈起。党的“十三大”已经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和改革开放一
起,构成的两个基本点中的一点,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它大大地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自觉性,从而保证中国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二)改革开放是强
国之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它的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迄今为止
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
不能继续前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
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是,刚建立起的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它需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
到比较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个长期发展过程,根据实践经验的启示,是要通过一系列符合实际、相互衔接的改革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才
能及时正确地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改
变那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形式、管理方法,使它们不断地适应
和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及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革命胜利初期,基本上照搬苏联的一套制度。苏联政治、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在中国也是
基本存在的,不过当时矛盾还不很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思想文化领域里存在着的种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开始
严重地影响生产力发展。所有这些,都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改革,用改革来促进生产,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
就会被葬送。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使社会主
义所固有的优越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
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消灭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决定性
的条件。因此,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坚定不移地改革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那
些不合时宜的具体制度。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
革中国就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国家革命
和建设事业,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自力更生并不
是盲目排外,更不等于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张对外开放,主
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
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能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
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确立
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效果就和前30年大不一
样,这是有目共睹的。有了这个对比,中国人民对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的认
识就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了。总之,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三)两个基本点是相
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是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
容。坚持两个基本点,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缺少了哪一个
也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者离开
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人民民主专政,离开马克思主义,都不可能迅速发展
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在生产力仍然受到束缚的条件下,没有改革、开放,不解除这种束缚,也不可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前2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过了。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
点必须同时坚持,缺一不可。就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来说,二者之间必
须互相结合、互相贯通,同样也是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个,另一个也就不
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所确定的意义上存在。这也是非常清
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路线。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只有同时
坚持两个基本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结合为一,两个基本点统一
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缺少了哪一个也建设不了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缺少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就没有
正确的方向,即使搞出什么“中国特色”来,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
色。缺少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个基本点,所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能变成坚持原来的旧体制,这样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有中国特
色,不可能有什么朝气和活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正确地更好地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才能丰富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使四项基本原则获得了新的
面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总之,两者缺一不可,一软一硬也不可,两点
必须相称,两者必须并重,达到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际上,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包容、互相渗
透的。什么叫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今天的条件下,就是坚持把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
创造性地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过去那种脱离中国国情的体制,进行全
面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所以,坚持改革本身就是坚持
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
出: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改革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相互
结合、相互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改革对立起来,把改革看作
是社会主义以外的东西,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可以不要改革的,这都不是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篇六: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现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我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入党宣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党员的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6党员的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的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驶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8党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9申请入党的要求: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成人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坚持民主集中制。
政治
思想
组织
12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1·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2·提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3·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4·修改党的章程
5·选举中央委员会
6·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篇七: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有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下面我整理的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有感,欢迎阅读借鉴。
要想更好地使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服务,必须首先要对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形势和它所肩负的任务作一个全面的了解。19XX年XX月XX日,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在国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是为什么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在中央专门讨论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要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说讲话呢?这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伽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气象。但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党内和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党内一部分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有极少数人甚至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极少数人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他们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有人成立非法组织、出版非法刊物,甚至出现了少数人闹事的现象。对此,党内一些人不但不认识这种思潮的危害,甚至直接间接地对其给予了某种程度的支持。实践证明,如果不对来自左和右的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两种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会遭到破坏,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另外,虽然当时中国经过两年多的大量的外交工作,为实现现代化争取到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但是国际环境仍不容乐观。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而没有按比例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定可靠的高速度。为此我们必须下决心进行必要的正确的调整,是我们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发展的前提。而此次的调整工作涉及而很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集中领导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如果不大力强调稳定社会工作和教育,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我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而要完成搞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有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熟知的号召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政治课本上常见的标题。但是对此我也只是背得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却从未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看完,从未真正主动地去了解邓小平同志的主张、思想和政治魅力。而在这次老师提供的资料中,我看到了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一口气看完了,甚至还重新看了三遍。虽然这只是节选,却让我受益不浅,它让我领略到了邓小平同志长远的目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可贵的人格魅力;也让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查阅资料,我分析了《四项基本原则》诞生的背景。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尖锐地批判了那些鼓吹所谓社会改革的人的实质就是指望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在节选篇的开始,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他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
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和人口多,耕地少。于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政治原则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这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了。在分析中国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总结取得成就这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破除了林彪和四人帮所制造的精神枷锁,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上应当享有的崇高地位。这是对神化领导人物现象委婉的批评,是对个人崇拜主义的抨击,也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对辩证法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因为,他明白,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在分析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天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其次,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他以这样简洁的一句话推翻了极少数人对社会主义道路可行性和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怀疑的观点,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是有前途的,中国目前落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摧残。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而且他还表示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信心,他说: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在我们总结了经验,纠正了错误,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坚定决心和远大志向,无疑是对全中国人民最好地鼓励和号召了。我想,如果没有像邓小平这样一代领导人的在大方向的领导作用,今天的中国也不能让世界重新审视甚至叹服。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在这之前,还没有人能像邓小平同志这样如此系统而科学地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加以细致区分,因为,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因为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众志成城,一心就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走去,而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的只是私欲横流,所以,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科学。在第二条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中,邓小平同志阐述道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他还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当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科学地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社会里,何谓民主,何谓无产阶级专政,也进一步指出了二者的重要性。在第三条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所以不但引起全党而且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踢开了久经考验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在此,邓小平并没有将党的科学性夸大化和理想化,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但之后也指出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这是何等全面而精密的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在第四条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邓小平着重谈了毛主席,他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这是对毛主席功过的科学评判,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有力的支持。从而巩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地位,稳定了民心,引导全中国人民更坚定而饱含信心地迈向共产主义的彼岸。以往的读后感我总是绞尽脑汁,难以下笔,或者是支离破碎地拼出了足够的字数。而在这篇读后感里,我却显得有些滔滔不绝了。我想,这就是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我的触动如此之深的缘故了,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对我的启示如此之大的缘故了,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决定的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八: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试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
选项A、强国之路
选项B、立国之本
选项c、富民之道
答案:
B、立国之本
解析:
党章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相关题目】
党章《总纲》指出,坚持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选项A、社会主义道路
选项B、改革开放
选项c、四项基本原则
选项D、马克思主义指导
答案:c
【相关阅读】
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好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现阶段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好处:四
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务必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透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务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就是透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务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邓小平指出:中国“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国透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持续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必须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
邓小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几十年来的革命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不愧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他的思想有的直接体此刻他的著作、报告和讲话中,有的体此刻他亲自领导下中国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化。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是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和党中央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本身就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多样性的理论。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是社会
主义;另一方面,这个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主义,而是活生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的。但在他们的时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毕竟还是没有变成现实。列宁领导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曾提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状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但是,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以后长时期内,却出现了认为社会主义只有一种模式,苏联模式是唯一标准模式的僵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包括中国在内,基本上都是照搬苏联模式,照抄苏联经验;有的国家开始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建设道路,则被视为异端,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否定。但是,各国历史条件不同,只要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迟或早地必然会出现社会主义的多样性,也就是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本身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多样性理论,而且必将鼓舞和推动各国人民在探索走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更多的各自特色。
(二)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的深化和发展。这个科学结论的重大好处在于,它把中国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而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个结论无疑也具有普遍性的好处。因为,社会主义建设到这天这个时候,各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普遍地认识到,照搬照抄别国模式,别国经验,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实际,开辟自己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这个结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有普遍好处的新论断。
(三)在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这更鲜明地反映中国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的伟大贡献。大家明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社会发展阶段曾明确提出过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学说,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尽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一些探索,但他仍然未提出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列宁逝世后,各国马克
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尽管不尽相同,但共同特点都把社会主义阶段看成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对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普遍是脱离实际,估计偏高,都犯了一种“左”的错误。因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展。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是中国党对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认识由盲目转入自觉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针对再次出现的冒进倾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底子薄,人口多,80%是农民,这个现实状况就应是中国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透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
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之后1982年9月,中国党再一次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此刻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论断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里。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透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重申这一科学论断,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和精神礼貌特点作了分析后指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务必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群众主义精神,发展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对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含义、历史前提、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基本路线,等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科学论述,它不仅仅证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趋向成熟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国党针对中国国情而提出来的,但它对经济文化落后的
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有普遍好处。
(四)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一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多数礼貌国家取得胜利后,全国一切生产资料直接归全社会占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将不复存在了。列宁斯大林在十月革命胜利前,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解决了过渡时期是否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是否还要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否还起作用?这个问题,列宁还没来得及解决就谢世了。在很长时间内,苏联理论界相当多的人一向持否定态度。直到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作了总结和概括,在理论上才前进一步。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生产资料两种公有制,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它和“货币经济”一齐为共同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事业服务;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里起调节作用,在
生产领域内只起影响作用;消费品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等等。这些论述,对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斯大林这一理论是很不彻底的。他不承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不承认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也起调节作用,尤其是没有把商品经济看作是
社会主义经济所固有的东西,而仍然把商品经济看作是和社会主义经济不相容的东西,把社会主义看成带有商品经济外壳的产品经济,仍然没有摆脱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斯大林这些观点,不仅仅在苏联,而且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新中国建国以后,中国在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上,尽管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在总的框架上基本上是沿袭斯大林的观点。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党认真总结中国建国30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吸收中国经济学界有关科研成果,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突破。1981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在马克思主义已有的文献中,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不断改革,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外开放,这样的原则是有的。但是把改革、开放提到这样的高度,尤其是把它们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没有的,完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新的东西,是中国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原则,但是,把这四项原则概括为中国在思想政治上务必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却是第一次,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30日一次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来的。他说:中国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务必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第一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它作为立国之本,这是中国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大贡献。第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党的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发展。改革开放是党的新时期的总方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正是这个总方针,才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资料,使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显示出重要的阶段性:在此之前,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以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传统理解为前提的,是在缺乏活力的旧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坚持的;在此之后,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则是以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贴合时代实际的创造性理解为前提的,是在逐步构成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过程中坚持的。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
篇九: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在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突出地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随后,四项基本原则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把它进一步放在了“立国之本”的位置。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论概念,它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来的,但就其内容,则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流血牺牲做出的历史抉择,是基于中国国情而得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立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我们“立国"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中国和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如果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国“本”动摇,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和强调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邓小平说:“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但是这些原则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却都有新的意义,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这样才能够教育全国人民,全国青年,全国工人,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也才能够说服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邓小平认为,“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给四项基本原则充实了新的时代内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在一系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向新世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站在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内容、新的时代精神,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实质“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只有把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深刻地把握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
二、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认清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人类社会展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在解救自身历史苦难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而且正在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事情都需要不断探索,有一些曲折,有一些潮涨潮落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邓小平早就说过:“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而且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后,“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20多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得多,这就是一个明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历史事实证明的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书本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外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合乎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我们都要为建设和不断完善、巩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坚持我们已经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原则,如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都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还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观点,如,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革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等等。我们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摒弃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认识,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如果离开或否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这些新的认识,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坚持。
三、深刻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国家机器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国内阶级斗争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国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咄咄逼人的情况下,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
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就不可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所以,邓小平强调:“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专政的主要职能是对敌斗争;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和平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职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提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这些观点,进一步充实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坚持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了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进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是任何脱离法制轨道的主观随意行为,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机构来行使专政的职能,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决不能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对立起来。
四、深刻理解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实质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其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胜利地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整个现代化的建设,都要靠党的领导。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没有了团结的核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所以,“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必然要求相应地调整和改变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加以改革和创新。所以,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面向新
世纪,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党必须强化执政意识,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于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做好把握政治方向、决策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几个机构、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但总揽不是包揽,协调不是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执政意识,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自觉贯彻党的部署,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代表基础和执政基础。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冲击,都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新的世纪,党的生命力依然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存在于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之上。我们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牢记自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也是为人民所用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通过党的各方面工作,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把人民群众当作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深刻理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都没有成功。只有马列主义为在黑暗中徘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中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1979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时,当然不可能包含邓小平理论在内。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现在说四项基本原则,理所当然应该把邓小平理论包括在内了。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尤其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有效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人民;能够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当代中国,什么理论能起这样的作用?当然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莫属。经过80年的努力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前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这种地位和作用,对于全党的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乃至中华民族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会使党和国家失去思想准则,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动荡。对这种后果,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僵化,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意味着以僵化的态度,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固守某些本本上已经过时的条条或被扭曲的东西。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就是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运用、创新和发展统一起来的典范。坚持邓小平理论,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庄严的历史责任。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不仅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且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在新世纪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和善于研究新问题,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实际,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推向前进。
六、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相辅相成,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是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基础。20多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的体系。它科学地规定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政治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精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个中心,最为重要。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中心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一个中心不能变成两个中心。同时,一个中心也不能离开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要靠两个基本点来支撑。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也上不去,或者会走偏方向。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看,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基本点不能变成一个基本点。如果只讲一个基本点而不讲另一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归根结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五大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基本路线,要与坚持“三个代表”结合起来。“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党是坚持基本路线的主体,坚持基本路线,就要更好地当好“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要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建设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党的意志,是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所以,邓小平一再告诫,基本路线不能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都要矢志不移,毫不动摇。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些年来,我们积累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我们就越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不懈奋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能变。这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真正做到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思想上理论上牢固地确立这些基本的东西,从而在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时有一个主心骨。”
邓小平的再三告诫,党中央的一再强调,说明了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这些基本的东西,坚持还是不坚持,动摇还是不动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前进的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问题,因此,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都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20日第3版
篇十: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政治原则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这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了。下面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欢迎阅读借鉴。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
要想更好地使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服务,必须首先要对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形势和它所肩负的任务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19XX年XX月XX日,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在国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是为什么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在中央专门讨论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要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说讲话呢?这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伽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气象。但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党内和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党内一部分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有极少数人甚至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极少数人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他们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有人成立非法组织、出版非法刊物,甚至出现了少数人闹事的现象。
对此,党内一些人不但不认识这种思潮的危害,甚至直接间接地对其给予了某种程度的支持。实践证明,如果不对来自“左”和右的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两种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会遭到破坏,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另外,虽然当时中国经过两年多的大量的外交工作,为实现现代化争取到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但是国际环境仍
不容乐观。
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而没有按比例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定可靠的高速度。为此我们必须下决心进行必要的正确的调整,是我们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发展的前提。而此次的调整工作涉及而很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集中领导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如果不大力强调稳定社会工作和教育,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我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而要完成搞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大战略家。寒假,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读历史文献等方法了解到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
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认为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19XX年XX月XX日,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立国之本的深远意义。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不仅牢固地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也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
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的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符合国家性质的民主。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而有
效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现在的中国,我们任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就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走向新的胜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熟知的号召语。《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这也是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政治课本上常见的标题。但是对此我也只是背得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却从未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看完,从未真正主动地去了解邓小平同志的主张、思想和政治魅力。
而在这次老师提供的资料中,我看到了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一口气看完了,甚至还重新看了三遍。虽然这只是节选,却让我受益不浅,它让我领略到了邓小平同志长远的目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可贵的人格魅力;也让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查阅资料,我分析了《四项基本原则》诞生的背景。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
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
本前提”。他尖锐地批判了那些鼓吹所谓“社会改革”的人的实质就是指望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在节选篇的开始,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他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
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和“人口多,耕地少。”
于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政治原则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这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了。
在分析中国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总结取得成就这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破除了林彪和“四人帮”所制造的精神枷锁,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上应当享有的崇高地位。”这是对神化领导人物现象委婉的批评,是对个人崇拜主义的抨击,也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对辩证法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因为,他明白,“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
错。
在分析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天“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其次,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
他以这样简洁的一句话推翻了极少数人对社会主义道路可行性和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怀疑的观点,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是有前途的,中国目前落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摧残。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而且他还表示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信心,他说:“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
现在我们总结了经验,纠正了错误,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坚定决心和远大志向,无疑是对全中国人民最好地鼓励和号召了。我想,如果没有像邓小平这样一代领导人的在大方向的领导作用,今天的中国也不能让世界重新审视甚至叹服。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
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
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在这之前,还没有人能像邓小平同志这样如此系统而科学地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加以细致区分,因为,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因为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众志成城,一心就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走去,而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的只是私欲横流,所以,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科学。
在第二条“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中,邓小平同志阐述道“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他还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当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科学地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社会里,何谓民主,何谓无产阶级专政,也进一步指出了二者的重要性。
在第三条“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邓小平同
志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所以不但引起全党而且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踢开了久经考验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在此,邓小平并没有将党的科学性夸大化和理想化,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但之后也指出“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这是何等全面而精密的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在第四条“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邓小平着重谈了毛主席,他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
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这是对毛主席功过的科学评判,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有力的支持。从而巩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地位,稳定了民心,引导全中国人民更坚定而饱含信心地迈向共产主义的彼岸。
以往的读后感我总是绞尽脑汁,难以下笔,或者是支离破碎地拼出了足够的字数。而在这篇读后感里,我却显得有些“滔滔不绝”了。我想,这就是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我的触动如此之深的缘故了,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对我的启示如此之大的缘故了,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决定的了。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里我也想套用这句。
篇十一: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浅谈四项基本原则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其中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是基本路线的一大基本点和立国之本。
当然,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着一个莫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思想问题。从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一切思想付之一炬的十年文革动乱,都揭示了新中国,新文化,新思想的光辉历程与丑陋伤疤。如今,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党和人民经历了过去的种种迷茫,开始觉悟,开始懂得了端正思想的重要性。正是如此,才有了两个基本点的出现。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四项基本原则,则是邓小平三起三落,亲眼目睹文革流毒造成国家满目苍夷的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后所再一次强调的思想准则。
邓小平在党的工作务虚会议上讲过,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而是党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从粉碎“四人帮”至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一直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可在当时,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除了给党和人民在经济和政治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之外,更在思想上扭曲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文化
体系,给党和人民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导致少部分人开始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散布诽谤党中央的反动言论,动摇了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所换来的新中国事业的基石。
如今,新中国虽然经历了如此惨痛的历史教训,开始步入正轨,但也免不了要去回顾认清并坚定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宪法的基石,更是国策的基石。因此,可以说,十年文革浩劫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没有十年文革这一反面教训,党中央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上的腾飞。而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与改革开放并肩的一大基本点,其重要性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思考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文革风波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国家在物质方面极度匮乏,人民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小部分反动分子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张望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政策。而姓“资”还是姓“社”这一社会舆论也让党中央倍感压力。正当党和政府决策不定,犹豫不决的时候,邓小平站了出来,在党的工作务虚会议上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列入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第一条进行了讨论及定位,端正了全党和人民的思想,并强调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会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如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解放以
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造成的。而且应当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正是有了社会主义,才有了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等特点,人民才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和绝望。正是有着以上的种种原因和优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在中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作为新中国新社会的青年,更应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先进技术等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剥削思想,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独善其身以至兼济天下,才能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去继承和发展邓小平花尽毕生精力所确立的指导思想。
文革期间,举凡中华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夕扫地荡尽,昨日课堂的学生、家长膝下玩童,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号召下转眼变成了暴徒,瞬间冲垮了各级党政机关现成的运行体系,对国家行政体系、社会秩序、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千千万万人的无辜生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各种滔天罪行罄竹难书。这就是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后果,而林彪、“四人帮”反动集团所宣传的全面专政更是极度错误的,是不可取的。正是有了文革惨痛的教训,才使得党和政府知道什么样的专政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专政,什么样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什么样的阶级斗争才是应当坚持的方向。因此,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条----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无产阶级专政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
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邓小平也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依然有反革命分子、敌对分子和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与他们的斗争依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只有对这些腐败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才有幸福,社会才会安定,国家才会发展。常备军、公安机关、法庭和监狱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正确有效的工作运转更能保证国家的民主化。而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就不可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可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多么重要,这不仅保证了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更是避免了历史悲剧的重演,防止重蹈覆辙!
翻开近代史书扉页,国家濒临危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群众和组织为救亡图存而流血牺牲,却始终无法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令人叹惋。但不得不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性使得它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三座大山的地位,也奠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拯救中国的历史事实,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更是肩负着建立新中国,带领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的历史重任。当然,历史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和共产党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昔日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今有共产党为人民死而后已,从毛泽东带领人民站起来到邓小平使得人民富起来,共产党员以身作则,从基层干部到中央领导集体,无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心系人民温饱,一心为国家发展而奉献。而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踢开党委闹革命、闹民主,结果使整个国家处于瘫痪之中,邓小平也说过,如果任其公开
削弱甚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甚至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而这是人民群众所绝不容许发生的。只能说,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党和人民的联系已是血溶于水般无法分割的,人民对于党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各种坎坷,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发展起来的。1976年天安门悼念周恩来总理的群众运动不正说明了这一点么?林彪、“四人帮”打压群众的悼念情绪,妄图破坏党和人民的感情是倒行逆施的行为,只能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因此,“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三条,其存在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在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反动集团伪造、篡改、割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其精神实质,抛开实践的标准,把毛泽东所说的每句话都当作真理,都当作法律和教条,严重地束缚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遵循和坚持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其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并不意味着要绝对服从毛泽东的个人论断,毛泽东之于共产党,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其所在的老一辈革命家所建立的毛泽东思想更是中国革命的旗臶,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邓小平也说过,党和人民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臶前进,这是毋庸臵疑的事实,但毛泽东的事业思想不只是个人的,而是其老一辈党员和革命者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可以说,创造历史的,不是个人,而是人民。因此,盲目地抛开事实发展规律而去服从毛泽东的错误论断是不可取的,党和人民都应当从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去坚持和应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制定正确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方针。可见,四项基本原则第四条----“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明确党和政府执政思想方面起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项基本原则,每一条都是血的教训,每一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载入宪法和党章,更是经历了文革时期的风风雨雨之后党和政府的一致态度,也是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的最好归宿。改革开放,新中国新时期的发展离不开它,更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这一基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方法,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则是他在党和人民思想迷惘时的指路明灯,有了原则,才有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换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邓小平三起三落、鞠躬尽瘁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传颂,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更值得我们后来者去继承和发展。
其实《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开设目的不仅是让我们学习共产党以及革命先烈的思想结晶,更是让我们去明确个人人生的方向和理想,其中更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隐含其中。政治并不是那些滔滔不绝的领导讲话和会议,更有着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所应当遵循和学习的规则和思想。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作为社会集体的一份子,我们也应当参与其中,从点滴知识和思想学起,吸取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精髓,摈弃那些错误的思潮,认真学习贯彻老一辈革命家所遗留的宝贵精神遗产,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人,在各行各业中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二: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党的建设四项基本要求》试题:
党的建设四项基本要求
答案:
党的建设务必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相关阅读:
党的建设务必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务必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齐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务必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用心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状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我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持续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我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务必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用心性创造性。务必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个性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我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
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情绪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的建设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法宝之一,也是实现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务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潜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党章规定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这四项基本要求。这既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原理。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必须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总路线、总政策,党的一切工作都务必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建设也务必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在这天,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资料。因此,在党章中,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中的第一条提出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务必把党的基本路线长期坚持下去。
(一)党的建设务必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
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发展和成熟的一条基本规律。
1。从党的政治路线对于党的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来说,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从党的建设对于党的政治路线的影响和作用来说,加强党的建设能够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
(二)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要求来建设党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务必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来统一全党的思想行动。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务必使党的建设密切联系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务必有正确的组织路线作保证。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务必正确开展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主要资料
我们党在80多年的建党实践中,构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中,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理解,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运用普遍原理去分析中国实际的历史经验。
(二)解放思想是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认为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首要资料,他还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密切联系起来,指出两者是辩证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必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党执政的状况下,大批共产党员担负着各种领导职务,更要求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才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政治优势
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防止脱离群众,就务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更就应经受住各种考验,发挥好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个性是在如何掌权和用权、立党为公还是为私、清廉与腐败等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上,尤其不能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有着个性重要的好处。
(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务必有一个能够代表和贴合人民利益的纲领和政策。
2。务必与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密切的联系
3。务必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4。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人民服务,要求共产党人务必掌握新的知识,务必虚心向群众学习。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章总纲中规定的加强党的建设的第四项基本要求。
(一)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党章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中外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反复证明: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与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章坚持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四项基本要求的一个重要资料,这对于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的好处。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务必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决策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关键要贯彻好群众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的。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高度的热情和用心性,为实现党的建设要求而努力奋斗。
篇十三: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任现职以来本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任现职以来本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学校的各项决议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作风民主,以身作则,工作大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和认可。团结同事,一心扑在教育上,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进行辅导,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探索教育理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正确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关心、爱护、尊重自己的同事和学生。
在教学中,本人关心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兼顾好中差,既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也不忘对那些“差生”的关注与帮助。本人担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家长”,也是学生的“大哥哥”,更是学生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在课内外,本人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本人向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看齐,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本人曾经担任班主任的xx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同行和社会的好评和认可。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认真履行教师工作职责,严守教学常规,认真钻研大纲和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学习和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做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热爱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自己在教学上创造优良成绩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大胆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摸索使用“对话法”、“课前英语五分钟演讲法”、“微笑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6年中学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砥砺出本人这把教学的宝剑,也酿制出一杯杯甘醇的美酒。中教二级履职5年多来,教学成绩斐然,深得学校领导的信任,连年安排本人承担毕业班英语教育教学任务,本人是本人校的毕业班英语教育教学的把关教师,历年中考、统考成
绩都名列前茅。
任现职以来本人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个开始,今后的路还很慢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将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努力争取做一名具有学者型的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在本学期,本人按照学校的安排,任教计算机一班、数控一班数学,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
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和取得优异的成绩,一直以来,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课前准备——备好课。在本学期工作中,我坚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坚持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但也坚持严格要求学生,逐渐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了老教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我和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提优扶差是这个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不断提高自己
数学知识很枯燥。要求我们要认真、虚心。在备课过程,除了依仗手头材料外,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材料补充新知识。刚刚踏上讲台,还缺乏很多教学经验,所以更加努力工作,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成绩与反思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也希望各位老教师多指正我的缺点,从而不断提高我自己。
在过去一年的英语教学中,现作如下几点总结。
一: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
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Morrow)曾说过:“Tolearnit,doitonlybypractisingcommunicativeactivitiescanwelearnto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
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老师说:“It’snicetoseeyouagain./It’sfinetoday,isn’t?/Howareyou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youhaveagoodtimeintheweekend?”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这种做法一定要坚持到高三年。
2.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般上课堂表演。
3.多鼓励,少批评。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新学期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人人必备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学生勤查字典。
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具体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还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英语角、讲故事、各类竞赛等。老师课后应当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体育运动。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然后再到学校进行交流。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批改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被忽视的环节。在此,我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对批改作业的看法。
1巩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
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自学,最终成为一个能独立工作的合格人才。课内教学的双边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生多,时间少,而学生主动活动机会则不多。所以,课外作业便是学生个体完成作业的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独立钻研,这对学生有充分的实际锻炼机会。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发展智能和创造性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能培
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和责任心,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教师要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下工夫,不仅要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唯一性,还要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如,学了高二上册Unit9的Savingtheearth,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Whatdoyouthinkisthemostseriousproblemsintheworld?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如何由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2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环节
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教师批语应多加鼓励,并且在讲解时要具体详细,对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难度较小,作业一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批语应该严肃恳切,并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同时,教师可利用批语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征求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单元教学的意见,使自己对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学生主动接受性、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作业里用批语征求意见:Doyouthinkthisunitisdifficultforyou?Whatdoyouthinkisthemostdifficultpoint?或者What’syoursuggestiononhowtodealwiththenextunit?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主动向教师反映上一个单元中还没有弄清的教学内容和在新课文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3交流师生感情促进学生求知
人的心理结构是有智力、意志、情感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采用教学情感性若干策略:①激励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
特长,正面诱导。②支持性。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
③愉悦性。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学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师生书面语言的交流是中学阶段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通过长期的师生书面交流,能够使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盎然,使教师课堂内外教学得心应手,达到教与学的高度配合。例如,一个学生曾有抄袭作业的毛病,我批阅:I’mgladthatyoucanhandinyourhomeworkontimeandyourhandwritingisbeautiful.Butisitwrittenbyyourself?Whynotdoitbyyourself?Ifyoumadeanymistakes,itdoesn’tmatter.又如,某学生在初中没有认真学英语,进入高中发觉自己和同学差距较大,就产生了放弃英语的念头,对作业马虎应付。我发现情况后,在作业中写到:AlthoughyourEnglishispoor,itdoesn’tmatter.Don’tloseheart.Tryyourbest.I’msureyouwillbebetterandIwillalwayshelpyou.Wheneveryouhavequestion,justcometome.后来,他经常向我请教英语学习的各种问题。我鼓励他积极上进,指导他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强调我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进步。经过努力,他的英语成绩接近班级中等水平。更有一些学生,在与老师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愿意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烦恼甚至个人秘密,用英语或中英夹叙与教师交流。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展。4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虽然想学好英语,可是由于方法不得当,进步缓慢,事倍功半。这些问题都可能在作业中反映出来。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某学生老是拼错单词,我写道:Whycan’tyourememberthespellingofwords?What’sthematter?Canyoutellme?后来她找我谈话,我给她一些单词记忆法,并鼓励她自信,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另一些学生上课开小差,作业有时漏做,我批曰:youarealwaysgood,buttrytonotbeabsent-mindedagain,OK?他回答:Ok!Icandobetterinthefuture.师生交流如同行云流水,自然顺畅。5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学生情操
高中教材图文并茂,教材丰富,这为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语言实践素材。在学生作业中教师应巧妙地利用这些教材,为学生设计一些高质量的练习题。例如,学了高二上册BritishIsles,我让学生作文:Huadu。学生利用本单元的短语勾画出花都的美丽图画,多了解花都,我用优美的词语批阅,鼓励他们为故乡美好的未来
而勤奋努力。又如,学完Firstaid要求学生作文。让他们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帮助救人。教师批语中教育他们:在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地自救,还应想到他人的安危。这样,教学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提供了内容、体裁多样、品位高雅、紧扣时代的文章。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鉴于高中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对基础语法基本了解。我在作业批改中做到:①尽量用英语批语。在批语中,不故意避免使用新词汇,因为个别生词反而可以刺激学生求知欲,可扩大他们的词汇;同时鼓励学生用中英夹叙来回应老师批语。②批语尽量使用学生最近学到的词汇句型,以利用学生巩固掌握。③批语应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分别对待,切忌千篇一律。④批语书写尽量工整、简洁、标准,以起到示范作用。⑤批语以肯定、鼓励为主,如果提出批评或建议,语气尽量平和以利于学生接受。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作业和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互助共长,也是师生交流增进感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使,教学取得更大成效,适应教育的转型。
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从上学期开始,在全国上下刮起了”杜郎口风”,在全国掀起了
一场”杜郎口教学模式”改革,经过研究和探索,我认为”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全国推广,有其特殊性和先进性,另外,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经验都不能照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将杜朗口先进经验和本校实际想结合,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所以,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在这些方面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
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辅。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给他们介绍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它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四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转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现奖英语老师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广州学生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结果后来下课一调查,一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反应跟不上,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有的以前从来未学过。于是,我在课后更多的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
一方面,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三、四班的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做好工作计划,教学计划,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3.lesson9》的时候,这课的
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
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当讲到“half”和“quarter”时的时候,我通过画图,用数学上的“圆”来加以充分形象的讲解和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说明。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学生听懂了,也就显得颇有积极性。因此在练习”what’sthetime?it’s……”的句型时,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在三班和四班,我把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方法,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我想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口语操练时,我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精讲多练是我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我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我每次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把他们易错的习题和知识点重点记在错题本上,以便于平时有重点地去记忆和理解。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切实可行,也行之有效。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效果,也是我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见证,更会促使我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
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
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八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3.lesson9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half”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圆卡纸,把它剪成一半,告诉学生这是圆的一半,也就是half。讲到”quarter”时,又把半圆剪成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而讲到如何表达时间时,我用了一个用红卡纸做的大钟,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用实物让学生练习”what’sthetime?it’s……”的句型,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
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原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来文秘写作网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更帮部分同学交上了”penfriendinamerica”,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在七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
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
们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从中段考试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水平相当,八班的差生面相对较大。所以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八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差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篇十四: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3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一】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大战略家。寒假,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读历史文献等方法了解到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认为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19XX年XX月XX日,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立国之本的深远意义。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不仅牢固地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也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
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的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符合国家性质的民主。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现在的中国,我们任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就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
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走向新的胜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二】
要想更好地使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服务,必须首先要对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形势和它所肩负的任务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19XX年XX月XX日,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在国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是为什么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在中央专门讨论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要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说讲话呢?这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广大干部
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伽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气象。但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党内和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党内一部分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有极少数人甚至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极少数人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他们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有人成立非法组织、出版非法刊物,甚至出现了少数人闹事的现象。
对此,党内一些人不但不认识这种思潮的危害,甚至直接间接地对其给予了某种程度的支持。实践证明,如果不对来自“左”和右的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两种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会遭到破坏,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另外,虽然当时中国经过两年多的大量的外交工作,为实现现代化争取到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但是国际环境仍不容乐观。
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而没有按比例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定可靠的高速度。为此我们必须下决心进行必要的正确的调整,是我们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发展的前提。而此次的调整工作涉及而很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集中领导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如果不大力强调稳定社会工作和教育,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我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而要完成搞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熟知的号召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政治课本上常见的标题。但是对此我也只是背得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却从未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看完,从未真正主动地去了解邓小平同志的主张、思想和政治魅力。
而在这次老师提供的资料中,我看到了这篇《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一口气看完了,甚至还重新看了三遍。虽然这只是节选,却让我受益不浅,它让我领略到了邓小平同志长远的目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可贵的人格魅力;也让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查阅资料,我分析了《四项基本原则》诞生的背景。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
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尖锐地批判了那些鼓吹所谓“社会改革”的人的实质就是指望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在节选篇的开始,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他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
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和“人口多,耕地少。”
于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政治原则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这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了。
在分析中国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总结取得成就这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破除了林彪和“四人帮”所制造的精神枷锁,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上应当享有的崇高地位。”这是对神化领导人物现象委婉的批评,是对个人崇拜主义的抨击,也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对辩证法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因为,他明白,“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
在分析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天“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其次,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
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
他以这样简洁的一句话推翻了极少数人对社会主义道路可行性和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怀疑的观点,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是有前途的,中国目前落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摧残。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而且他还表示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信心,他说:“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
现在我们总结了经验,纠正了错误,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坚定决心和远大志向,无疑是对全中国人民最好地鼓励和号召了。我想,如果没有像邓小平这样一代领导人的在大方向的领导作用,今天的中国也不能让世界重新审视甚至叹服。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
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在
这之前,还没有人能像邓小平同志这样如此系统而科学地讲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加以细致区分,因为,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因为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众志成城,一心就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走去,而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的只是私欲横流,所以,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科学。
在第二条“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中,邓小平同志阐述道“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他还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当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科学地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社会里,何谓民主,何谓无产阶级专政,也进一步指出了二者的重要性。
在第三条“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所以不但引起全党而且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踢开了久经考验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领导者中国共产
党。”“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
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在此,邓小平并没有将党的科学性夸大化和理想化,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但之后也指出“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这是何等全面而精密的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在第四条“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邓小平着重谈了毛主席,他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
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这是对毛主席功过的科学评判,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有力的支持。从而巩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地位,稳定了民心,引导全中国人民更坚定而饱含信心地迈向共产主义的彼岸。
以往的读后感我总是绞尽脑汁,难以下笔,或者是支离破碎地拼出了足够的字数。而在这篇读后感里,我却显得有些“滔滔不绝”了。我想,这就是这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我的触动如此之深的缘故了,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对我的启示如此之大的缘故了,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决定的了。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里我也想套用这句。
篇十五: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理论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
开放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立国、治国之
本,后者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进一
步深刻认识,对全面理解和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国之本。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概
括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当
时的提法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还谆谆告诫共产党员和党的思想理论工作
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四项基本原则中的
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建设事业。批判了主
要来自右的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
史和现实都证明是立国、治国之本。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
的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前途。而在
这四项原则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其他一切
都无从谈起。党的“十三大”已经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和改革开放一
起,构成的两个基本点中的一点,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它大大地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自觉性,从而保证中国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二)改革开放是强
国之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它的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迄今为止
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
不能继续前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
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是,刚建立起的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它需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
到比较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个长期发展过程,根据实践经验的启示,是要通过一系列符合实际、相互衔接的改革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才
能及时正确地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改
变那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形式、管理方法,使它们不断地适应
和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及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革命胜利初期,基本上照搬苏联的一套制度。苏联政治、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在中国也是
基本存在的,不过当时矛盾还不很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思想文化领域里存在着的种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开始
严重地影响生产力发展。所有这些,都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改革,用改革来促进生产,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
就会被葬送。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使社会主
义所固有的优越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
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消灭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决定性
的条件。因此,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坚定不移地改革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那
些不合时宜的具体制度。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
革中国就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国家革命
和建设事业,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自力更生并不
是盲目排外,更不等于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张对外开放,主
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
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能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
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确立
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效果就和前30年大不一
样,这是有目共睹的。有了这个对比,中国人民对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的认
识就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了。总之,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三)两个基本点是相
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是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
容。坚持两个基本点,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缺少了哪一个
也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者离开
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人民民主专政,离开马克思主义,都不可能迅速发展
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在生产力仍然受到束缚的条件下,没有改革、开放,不解除这种束缚,也不可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前2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过了。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
点必须同时坚持,缺一不可。就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来说,二者之间必
须互相结合、互相贯通,同样也是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个,另一个也就不
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所确定的意义上存在。这也是非常清
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路线。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只有同时
坚持两个基本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结合为一,两个基本点统一
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缺少了哪一个也建设不了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缺少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就没有
正确的方向,即使搞出什么“中国特色”来,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
色。缺少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个基本点,所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能变成坚持原来的旧体制,这样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有中国特
色,不可能有什么朝气和活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正确地更好地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才能丰富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使四项基本原则获得了新的
面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总之,两者缺一不可,一软一硬也不可,两点
必须相称,两者必须并重,达到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际上,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包容、互相渗
透的。什么叫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今天的条件下,就是坚持把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
创造性地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过去那种脱离中国国情的体制,进行全
面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所以,坚持改革本身就是坚持
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
出: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改革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相互
结合、相互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改革对立起来,把改革看作
是社会主义以外的东西,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可以不要改革的,这都不是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篇十六: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在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突出地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随后,四项基本原则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把它进一步放在了“立国之本”的位置。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论概念,它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来的,但就其内容,则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流血牺牲做出的历史抉择,是基于中国国情而得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立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我们“立国"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中国和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如果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国“本”动摇,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和强调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邓小平说:“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但是这些原则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却都有新的意义,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这样才能够教育全国人民,全国青年,全国工人,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也才能够说服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邓小平认为,“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给四项基本原则充实了新的时代内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在一系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向新世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站在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内容、新的时代精神,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实质“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只有把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深刻地把握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
二、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认清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人类社会展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在解救自身历史苦难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而且正在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事情都需要不断探索,有一些曲折,有一些潮涨潮落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邓小平早就说过:“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而且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后,“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20多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得多,这就是一个明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历史事实证明的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书本的社会主义,不是照搬外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合乎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我们都要为建设和不断完善、巩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坚持我们已经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原则,如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都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还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观点,如,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革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等等。我们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摒弃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认识,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如果离开或否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这些新的认识,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坚持。
三、深刻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国家机器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国内阶级斗争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国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咄咄逼人的情况下,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
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就不可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所以,邓小平强调:“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专政的主要职能是对敌斗争;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和平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职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提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这些观点,进一步充实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坚持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了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进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是任何脱离法制轨道的主观随意行为,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机构来行使专政的职能,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决不能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对立起来。
四、深刻理解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实质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其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胜利地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整个现代化的建设,都要靠党的领导。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没有了团结的核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所以,“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必然要求相应地调整和改变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加以改革和创新。所以,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面向新
世纪,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党必须强化执政意识,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于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做好把握政治方向、决策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几个机构、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但总揽不是包揽,协调不是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执政意识,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自觉贯彻党的部署,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代表基础和执政基础。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冲击,都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新的世纪,党的生命力依然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存在于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之上。我们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牢记自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也是为人民所用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通过党的各方面工作,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把人民群众当作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深刻理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都没有成功。只有马列主义为在黑暗中徘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中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1979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时,当然不可能包含邓小平理论在内。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现在说四项基本原则,理所当然应该把邓小平理论包括在内了。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尤其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有效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人民;能够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当代中国,什么理论能起这样的作用?当然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莫属。经过80年的努力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前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这种地位和作用,对于全党的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乃至中华民族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会使党和国家失去思想准则,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动荡。对这种后果,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僵化,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意味着以僵化的态度,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固守某些本本上已经过时的条条或被扭曲的东西。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就是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运用、创新和发展统一起来的典范。坚持邓小平理论,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庄严的历史责任。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不仅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且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在新世纪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和善于研究新问题,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实际,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推向前进。
六、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相辅相成,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是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基础。20多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的体系。它科学地规定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政治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精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个中心,最为重要。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中心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一个中心不能变成两个中心。同时,一个中心也不能离开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要靠两个基本点来支撑。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也上不去,或者会走偏方向。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看,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基本点不能变成一个基本点。如果只讲一个基本点而不讲另一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归根结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五大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基本路线,要与坚持“三个代表”结合起来。“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党是坚持基本路线的主体,坚持基本路线,就要更好地当好“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要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建设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党的意志,是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所以,邓小平一再告诫,基本路线不能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都要矢志不移,毫不动摇。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些年来,我们积累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我们就越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不懈奋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能变。这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真正做到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思想上理论上牢固地确立这些基本的东西,从而在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时有一个主心骨。”
邓小平的再三告诫,党中央的一再强调,说明了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这些基本的东西,坚持还是不坚持,动摇还是不动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前进的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问题,因此,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都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20日第3版
篇十七:对四项基本方针的认识
第九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一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总方针
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就是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服务的方针。既要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又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既要为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又要为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只有坚持这个总指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
1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1983年4月,邓小平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含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了精辟○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这就告诉我们,建设物质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
(2)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邓小平同志指示的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在集中力量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抓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如开展了“三讲”教育,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思想,使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为三个文明建设,逐渐发展为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战略思维。
(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高度重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而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理念。
(4)党的十八大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就形成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应坚持的总方针,其最终目的是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坚持和贯彻这一总方针呢?
(1)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统筹兼顾方针的自觉性。
1从理论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使领导干部把“五位一体”统筹兼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方针。
2面对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着重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和滞后的主客观原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教育好这些掌握重要权力的党政领导干部。这些人思想重视了,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容易见效果,坚持统筹兼顾就有了可靠的思想基础。
(2)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培训、考核、选拔干部的主要内容,从组织制度上保证这个方针的贯彻落实。
坚持统筹兼顾的战略方针,不仅要反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政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而且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并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
必须坚持疏导的具体工作方针
为了更好地坚持统筹兼顾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总方针,还必须坚持疏导的具体工作方针。
(1)实行疏导方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我们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历来主张坚持疏通引导、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方针。
1早在延安整风期间,就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便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2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整天抓阶级斗争新动向,压制不同意见,他们所采取的方针,实际上就是堵塞、压制和残酷斗争。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正确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左”的错误,进而明确提出疏导这一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针。
(2)实行疏导方针是建立在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
我们必须相信群众、尊重群众,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必须明确认识到人们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
(3)实行疏导方针符合人的思想发展规律。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支配人的行为的思想,是人所处的客观世界作用于大脑的结果。而人的某种思想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而疏导方针正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的。
(4)疏导方针是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根据的。
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对于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方向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这一原则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相一致。
1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长期目标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一目标和宗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2.怎么做?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方向:
(1)既要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的教育,又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既要引导社会成员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又要引导人们将自身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帮助人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
(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2必须增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自觉性。
○3坚持方向原则需讲究科学性。○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方面社会活动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成员。
二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引起广大政工干部的高度重视。
1.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依据和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依据这个科学论断,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了发扬革命精神与坚持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的重大措施。
这一原则既可以使广大群众从物质利益上高度关心、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可以使广大群众正确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妥善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使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新布局健康顺利地发展,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
2.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的辩证关系
(1)两者的联系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能够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存在着对劳动者的共同要求:
1两者都要求劳动者必须树立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
○2两者都要求劳动者必须从全局出发,协调各层次利益之间的关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
3两者都要求劳动者必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互助,绝不损人利己。
4两者都要求劳动者必须承认差别,反对平均主义,提倡勤劳致富,反对剥削行为。
○(2)两者的区别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和工作原则比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要广泛深刻得多。
物质利益原则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需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根本保证。这种保证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
2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般工作原则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两层基本含义:
(1)一定要掌握科学理论。
因为科学的理论能给人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给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并预测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发展趋势。
(2)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因为科学理论是从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它只有面向实践、知道实践、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发展,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质上就是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把工作做到点子上,使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
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又要进行正确指导,把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
(1)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
(2)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坚持民主的原则,而且还必须把民主和指导很好地结合起来。因为我们讲的民主,是由领导的民主。
各级领导和政工干部,要在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
1要教育群众正确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发扬民主的关系,○是民主生活在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行。
2要善于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不断改进工作;对群众中的不正确思想,要积极加以引导。
三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物质鼓励,就是指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对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超额劳动的先进生产者、工作者,给予实物奖励。物质鼓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运行。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谓精神鼓励,就是运用表彰先进、给予荣誉等办法,激发群众的生产和工作热情。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脱离了物质鼓励,离开了群众实际利益,就会变成单纯的说教。反之,只搞物质鼓励,就必然把群众的思想引到邪路上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而且强调以精神鼓励为主导。
四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1)思想问题主要是指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指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摆事实和讲道理。
2思想意识问题主要是指人的思想品质、动机、理想、道德和其他意识观念等。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实际问题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难以处理的实际矛盾。
我们在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时,要注意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把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
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我们的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讲道理启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还是不够的,必须把言教同身教结合起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
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既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说服
力和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又是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
(1)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做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2)必须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3)必须学习科学知识,熟悉本部门的业务和生产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模范作用。
六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我们的事业正是在先进与后进、积极与消极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因此,在表扬先进时,还必须鞭策后进,切实把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
在表扬和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1)进步面、积极面是主流,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2)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工作对象的优点和长处,善于把工作对象身上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抑制消极因素,保护积极因素,促使人们更快的进步。
七
主体原则
主体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影响只有通过他们自身主动地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主体原则,(1)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以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2)要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
八
渗透原则
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经济、文化、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各种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教育对象、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各方面工作有序地开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渗透原则,要强化教育者结合各项具体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意识,使其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对受教育
者实施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