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7篇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法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基层法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XX 县人民法院不断探索创新多元解纷、诉源治理工作模式,加强与党委政府、司法局、公安局以及综治网格员、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多元主体的沟通协作,在工作中进行良性互动互补和共建共治共享,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和民族团结进步。
一、基层法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作为推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职责。研究制定《XX 县人民法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分解项目化实施细 则》等,建立形成以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牵头,民事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等其他 12个部门(含 3 个派出法庭)协同配合的统一战线,发挥各自整体作用,认真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化解重大经济社会风险等重点工作,并做到工作留痕,分门别类整理台账,严格按照时间定期向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XX 县委政法委等汇报和报送相关工作等,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多方面支持。
(二)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主动搭建平台,以法院作为牵头力量,主动与县司法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局等多个部门建立联动调解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的渠道,构建“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大调解格局。
(三)大力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建成信息化诉讼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互联网+立体化诉讼服务”模式,集线上与线下、自助与辅助诉讼服务于一身,为群众提供安全检查、咨询查询、立案登记、信访接待、调解速裁等“一站式”全方位诉讼服务。充分依托应用广西电子法院、广西移动微法院、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调解平台以及 12368 热线等诉讼服务平台,强化网上分案、调解诉讼服务,实现导诉、立案、交退费、保全、庭审等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
(四)能动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积极组织开展特色司法服务“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法律“六进”、舆情导控、涉诉信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一村一法官、法官工作站等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配强配优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明确补贴标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主动与 X 个特邀调解组织签订调解协议,选聘 1 名特约调解员和 X 名特邀调解员参与化解纠纷工作,在 X 个乡(镇)司法所设立“法官工作站”,在全县X 个乡镇 X 个行政村(社区)推行“一村一法官”制度,法官不定期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说法、法治宣传、指导调解、提供咨询等法律服务工作,确保小矛盾不出屯、大纠纷不出村。
二、基层法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依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思想认识有待加深。XX县地处桂西南部偏远大石山区,山多地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法院个别领导和干警便误以为小地方自身发展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影响和作用甚微,没有深刻认识到法院依法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 大作用,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在重视不足、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统筹谋划和组织推进不够,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和纵深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工作成效和社会效果不够明显。
(二)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有待深化。受限于地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对于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扶绥县人民法院、江州区人民法院而言,地处偏远山区县的 XX法院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智能治理的水平较低,出现某些信息化平台实际应用率偏低、使用成效不够明显等现象。
(三)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经验有待打造。一些部门领导和法官没有主动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同自身办案质效和业绩挂钩,在落实工作中只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于有成效的工作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无法及时归纳、总结、推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大多参照上级法院的指导精神进行落实,或通过视频座谈、资料学习等方式模仿借鉴其他法院的先进模式和经验,且较多为同一地区(县、市)的法院,对外交流范围较小,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开拓创新的部分较少。
(四)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法院与各政府职能部门未能密切联系,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一定程度上存在个别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利用媒体宣 传不够、法律宣传不够、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认识不足,主动配合和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五)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和专业人才建设有待强化。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目前法院仅配备 1 名技术员和聘请 2 名运维技术人员,在智能治理深度应用的专门研究和全面指导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社会治理的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以及一些法官思想理念不够解放创新,运用新时代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难题的能力水平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应有的实际效果。
三、基层法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等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法治轨道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稳步推进疫情防控、边境地区矛盾纠纷风险防控、平安创建等工作。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 断健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摸索实施“党建+”工程,强化沟通联动,不断建立健全与各村综治网格员的沟通和意见反馈机制,实现党员与综治网格员之间的职能互助、资源互动、优势互补。
(二)强化智慧法院深度应用,提升智能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司法数据管理和应用制度、机制,扩宽司法数据资源,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部署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打造“智慧法院”升级版,加快建设涉诉信访、司法救助等实战平台,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深化智能治理平台应用,配齐配全信息化设备设施,争取地方党委、政府为法院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多政策指导和物质保障。积极推进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系统软件功能开发与应用,强化与信息技术部门、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不断推动信息化平台功能转型升级。持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通“智慧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交流学习,善于借鉴先进经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发挥调查研究作用,切实将市域社会治理与党建、审判执行、队伍建设、智慧法院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发现问题短板,积累经验、完善机制,有针对性地拓展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强化对先进法院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推工作向前发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一步 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努力将做法和实效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观能能性。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大调解”体系,不断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化、协同化水平。不断加强法院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完善立案与审判执行、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审判与执行等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链接,实现审判管理、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结合 XX 地域特色、文化传统、民风习俗等,积极培育弘扬平安文化,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发挥乡贤文化、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营造浓厚的市域法治文化氛围。积极深入村屯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服务活动,加强普法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借助媒体平台,综合运用新闻报道、典型宣传和专题专栏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报道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效,积极引导当事人主动用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提升诉源治理的社会知晓度。
(五)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壮大社会治理专业力量。加强对综治网格员、特邀调解员、村民代表等社会治理主体的业务培训,切实做好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解读工作,全面提 升法律政策运用、科技应用、防控风险、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严格实施和落实激励奖励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设备发放,加强规范化管理,按照标准给予适当奖励,提高社会治理主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引进复合型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强化社会治理智能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提供人才力量和技术保障。
篇二: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平台 需求 1.1 建设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
2019 年12 月 3 日,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推进“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以智能化促进精细化,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新亮点。健全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切实将评价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2020 年 2 月,中央政法委正式下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文件,明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 3 年为一期,2020 到 2022 为第 1 期。
为了落实部署 X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建全三级领导指挥架构,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所有相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扬办发【2020】7 号、《关于成立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扬委【2020】10 号等文件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五大制度。
1.2 总体要求 1.2.1 建设目标 X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平台项目是推进 XX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平台总体定位是通过先进的技术、依托城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和各部门资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关联、挖掘和分析,以数据大集中推进业务大协同,为社会治理提供更科学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和异地合作能力,推动 XX 市市域社会治理向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模式转变。
X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平台相当于 XX 社会的治理“大脑”,要求实现城市状态的实时监测,城市异常的智能预警,关键问题的智慧决策,重大事件的协同处置,治理工作的动态监督和考核,打造社会治理运行管理闭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
1.2.2 建设依据 本次项目实施需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同时满足相关要求,需遵循以下标准和规范: 1.2.2.1 国家层面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2020 试行版)》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 号) 《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GB/T 36344-201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 号)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高技〔2017〕1272 号) 1.2.2.2 省级层面依据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政法办【2020】1 号 《江苏省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区域特色工作指引(2020 年试行版)》 1.2.2.3 地方层面依据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扬发【2020】25号 《关于成立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扬委【2020】10 号 《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扬办发【2020】7 号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督察督办制度》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 《XX 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平台联动指挥制度》 《全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计划书(讨论稿)》 《全市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讨论稿)》 《XX 市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工作实施方案》扬府办发〔2017〕122 号 《云上 XX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指南(2018)》 《云上 XX 项目建设管理和考核的实施意见(试行)》 1.2.3 总体要求 1.2.3.1 技术要求 1、技术路线采用 SOA 框架、J2EE 技术体系。系统的功能应满足当前业务处理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未来业务种类不断增长和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各系统功能模块采用组件化结构设计,同时能够满足未来新增业务系统的复用和共享。
2、在系统开发中,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合理设计应用体系结构,同时,系统需要提供友好的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的对功能进行增加和修改。
3、整个系统必须要易于管理,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便于进行系统配置。安全性、易操作性、适应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等达到市场先进水准。
1.2.3.2 性能要求 序号 平台名称 性能需求 1 全领域分析系统 (1)系统响应时间,高峰期满足操作用户要求,具有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高峰并发数不少于 600 人。
(2)项目信息交换<1 秒/条。
(3)地图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 3 秒。
(4)网络平台性能:数据传输网络畅通、快捷、高带宽、安全、可靠、可扩展。
(5)系统平台性能:采用通用性好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吞吐能力强,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
(6)结合本系统的建设范围设定的性能要求,系统从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可扩展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集群部署等方式,提高用户并发量等性能要求。
(7)应用系统性能:应用系统满足用户的要求,稳定、可靠、实用。人机界面友好,输出、输入方便,图表生成灵活美观,检索、查询简单快捷。
(8)数据性能:系统数据应完整、准确和及时。
(9)系统维护性能:提供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管理和维护功能。
2 全事件指挥系统 1.健壮性指标需求 (1)系统年有效工作时间≥99%。
(2)系统每次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 12 小时。
(3)系统平均年故障时间<24 小时。
(4)系统同时在线用户数不少于 100 个。
(5)当系统处理能力不足时,可通过增加相应的处理节点或多应用负载的方式来增长系统能力。
(6)数据传输网络畅通、快捷、可扩展。核心网络设备、线路均具有冗余,设备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整网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7)采用通用性好、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以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
2.数据服务响应指标 (1)事务处理(包含各类查询业务、主要页面平均响应时间等)≤2s(100 名并发用户); (2)各类固定统计报表形成时间≤20s。
3.易用性及可扩展性需求 (1)系统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习惯,提供美观实用、友好直观的中文图形化用户界面以及在线联机帮助手册。
(2)系统采用组件化框架,划分和设计功能模块;根据业务实际需求,以组件编排和组合方式实现系统功能。
(3)系统提供整体运行机制,在不影响整体运行前提下,实现以组件方式进行功能迭代升级; (4)系统不仅实现与现有其它的系统集成;同时预留扩展接口,实现与第三方接口对接,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可扩展性。
4.安全性需求 系统中存储着大量政府、企业、个人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的指挥业务活动参与情况数据等,所以系统必须建立完备的安全机制,保证操作用户身份的合法性,杜绝越权操作情况的出现。
同时,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等都会对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系统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其能够应对大多数的病毒和网络攻击。
3 全流程监督系统 1.健壮性指标需求 (1)系统有效工作时间≥99%。
(2)系统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 12 小时。
(3)平均年故障时间<24 小时。
(4)系统并发数不少于 100。
(5)当系统处理能力不足时,可通过增加相应的节点和处理能力来实现系统处理能力的动态增长。
(6)数据传输网络畅通、快捷、可扩展。整网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7)采用通用性好、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以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
(8)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发生系统不可控制的 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法正常操作。
2.数据服务响应指标 (1)简单事务处理(包含各类查询业务、主要页面平均响应时间等)≤2s(100 并发用户数); (2)复杂事务处理≤10s(100 并发用户数); (3)各类固定统计报表形成时间≤20s。
3.易用性及可扩展性需求 (1)应用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实用。
(2)人机界面友好,输出、输入方便,图表生成美观,检索、查询简单快捷。
(3)系统采用便于升级的模块化设计,包括采用软件升级来简化系统扩展和修改,模块组合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4)提供标准服务接口,便于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应用。
4.安全性需求 (1)应具有较完备的用户权限控制管理; (2)应对数据库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包含数据库权限等设置; 4 考核评价系统 (1)系统响应时间,高峰期满足操作用户要求,具有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高峰并发数不少于 600 人。
(2)项目信息交换<1 秒/条。
(3)地图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 3 秒。
(4)网络平台性能:数据传输网络畅通、快捷、高带宽、安全、可靠、可扩展。
(5)系统平台性能:采用通用性好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吞吐能力强,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
(6)结合本系统的建设范围设定的性能要求,系统从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可扩展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集群部署等方式,提高用户并发量等性能要求。
(7)应用系统性能:应用系统满足用户的要求,稳定、可靠、实用。人机界面友好,输出、输入方便,图表生成灵活美观,检索、查询简单快捷。
(8)数据性能:系统数据应完整、准确和及时。
(9)系统维护性能:提供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管理和维护功能。
5 智慧网格系统 1.健壮性指标需求 (1)系统需要满足 24 小时可用。
(2)系统发生一般性故障时,应在 2 小时以内进行恢复。
(3)系统同时满足 200 用户并发量登录请求。
(4)系统服务满足集群弹性扩展。
(5)系统服务具备负载均衡能力。
(6)采用通用性好、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以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
(7)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发生系统不可控制的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法正常操作。
2.数据服务响应指标 (1)用户登录请求时间≤3s; (2)复杂数据请求时间≤8s(200 名并发用户); (3)各类固定统计报表形成时间≤20s。
3. 易用性及可扩展性需求 (1)应用系统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稳定运行。
(2)系统界面展示美观、界面风格统一。
(3)系统界面交互友好 4.安全性需求 数据跨网络传输应通过安全边界进行传输。
6 移动 APP 1、登录、录入、修改、删除等事务性操作平均响应时间<2秒;单笔记录查询平均响应时间<=3 秒;统计或大数据量查询,单笔统计的平均响应时间<=3 秒,除单笔统计以外的其他统计平均响应时间<=3 秒; 2、当系统数据量随着时间累积增加后,每年事务性操作平均响应时间增幅<=1 秒,每年统计性操作平均响应时间增幅<=3秒; 3、系统完全支持不少于 12000 个在线用户,正常不少于 5000个用户并发访问,平均响应时间<=3 秒; 4、APP 卡顿率不高于 1%;程序响应灵敏度不高于 0.5%; 7 可视化平台 1、系统支持海量(大于 1TB)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数据、周边高风险区域与应急信息等)的展示和浏览。
2、三维画面平移、旋转响应时间≤50ms; 3、渲染速度:复杂三维场景(1000 万面片)进行漫游浏览操作(如旋转、平移、缩放等)平均帧数不低于 25 8 数据质量管控平台 1、支撑最大在线并发 200 人 2、最大并发环境下系统响应速度小于 5 秒 3、无其他并发任务下,表记录数平均为千万级别,其中稽核结果响应耗时不超过 6 小时 4、元数据最大管理对象 10W+ 5、平台元数据管理对象全文检索响应时间小于 3S 6、模型设计器最大管理对象 1000+ 7、单服务器配置为 8 个 CPU、内存 64GB 情况下,每条数据大小为 1KB,数据处理平均速率 2MB/s 8、平台能同时支撑 200 以内任务启动并发,每次响应时间控制在 5 秒以内;合理操作下,平台允许同时执行的最大任务并发,应随着节点数增加成相应倍数增加 9 融合通信平台 1. 支持 12000 个软终端注册 2. 支持 300 方 1080P30 会议同时并发 3. 提供第三方对接接口 10 视频监控共享平台 1、11 个委办局视频数据接入汇聚,行业汇聚平台 10 万路、1000 路视频流并发转发。
2、电子政务外网视频监控共享总平台满足 20 万路视频资源共享管理,2000 路视频流并发转发,满足 200 路人脸卡口和200 路车辆卡口实时的图片、数据汇聚和 180 天存储能力。
11 数据与应用集成平台 1、平台支持集成连接数≤80,支持不超过 20 个系统的对接; 2、服务集成组件支持的 API 吞吐≤6000TPS,消息集成组件支持的消息吞吐≤300Mbps,数据集成组件支持的数据...
篇三: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政法论坛】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孟 炜(丹东市公安局ꎬ辽宁 丹东 118000) 〔摘 要〕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ꎬ抓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ꎬ把机关做精、把警种做优、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ꎬ是加强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标准与方向ꎮ 当前ꎬ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ꎬ国际疫情不断蔓延ꎬ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边境地区公安派出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ꎬ需要以更具时代性、前瞻性的创新理念与发展思路推动公安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ꎬ解决制约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机制性、保障性难题ꎬ确保边境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ꎮ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ꎻ边境派出所ꎻ基层基础 〔作者简介〕 孟炜(1963—)ꎬ男ꎬ辽宁本溪人ꎬ丹东市副市长ꎬ丹东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ꎬ主要从事边境安全治理、警务机制改革和市域社会治理研究ꎮ 〔收稿日期〕 2020 -07 -18 〔中图分类号〕 D6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1416(2021)01 -002 -06①参见任如瑾:“‘一子落而满盘活!’市域治理为何如此重要?”载中国长安网ꎬhttp:/ / www. chinapeace. gov. cn/ chinapeace/ c54219/2019 -12/03/ content_12306784. shtml.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ꎬ“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ꎬ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ꎬ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ꎬ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ꎬ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ꎻ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指出ꎬ“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特殊意义”① ꎮ “基础不牢ꎬ地动山摇”ꎬ面对“六稳”“六保”的新需求ꎬ丹东市公安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ꎬ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ꎬ立足特殊地理区位ꎬ着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大局ꎬ以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ꎬ积极引领新时代派出所警务工作融入社会治理ꎬ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ꎬ全力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档升级ꎬ助力“六稳”“六保”深入推进ꎬ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了“丹东实践”ꎮ 一、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ꎬ承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指导基层一线工作的重要责任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ꎮ 公安工作的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战斗力在基层ꎬ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公安机关的最小作战单元ꎬ公安派出所警务工作意义重大ꎬ建立二者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ꎬ就是抓住了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ꎬ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ꎮ(一)基层公安的职能定位ꎬ决定了派出所工作需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局公安派出所是维护安全、社会稳定、平安建设的重要基石ꎬ是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创新、巩固基层政权的有力支撑ꎮ 丹东地区县(市、区)级总— 2 — 警力 2568 人ꎬ其中派出所警力 1162 人ꎬ占总警力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