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乡村旅游9篇

时间:2022-12-11 14: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智慧乡村旅游9篇智慧乡村旅游文化和旅游部等717部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乡村旅游9篇,供大家参考。

智慧乡村旅游9篇

篇一:智慧乡村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等 7 17 部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 号)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文物局 国务院扶贫办 2018 年 11 月 15 日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 号)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强化规划引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 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开发与保护并举,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强化有序开发、合理布局,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以农为本,多元发展。坚持以农民为受益主体,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农民的全过程参与,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释放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丰富内涵,品质发展。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吸收现代文明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面貌,丰富乡村旅游的人文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三)主要目标 到 2022 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富农惠农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 (四)优化乡村旅游区域整体布局 推动旅游产品和市场相对成熟的区域、交通干线和 A 级景区周边的地区深化开展乡村旅游,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旅游规 模化、集群化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围绕服务中心城市,重点推进环都市乡村旅游度假带建设,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鼓励中西部地区围绕脱贫攻坚,重点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文化村镇,打造“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大环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鼓励东北地区依托农业、林业、避暑、冰雪等优势,重点推进避暑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康养旅游、民俗旅游等,探索开展乡村旅游边境跨境交流,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体育总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促进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东、中西部旅游协作,促进旅游者和市场要素流动,形成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乡村旅游产品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乡村旅游的支持,促进城乡间人员往来、信息沟通、资本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性,鼓励相邻地区打破行政壁垒,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探索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四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各地区要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和发展状况调查,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鼓励突破行政区域限制,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制定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符合当地实际,强化乡土风情、乡居风貌和文化传承,尊重村民发展意愿,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注重规划衔接与落地实施。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并实行特殊保护。独立编制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应符合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 (七)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乡村景观,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地的道路交通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鼓励有条件的旅游城市与游客相对聚集乡村旅游区间开通乡村旅游公交专线、乡村旅游直通车,方便城市居民和游客到乡村旅游消费。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标准,鼓励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引导自驾车房车营地、交通驿站建设向特色村镇、风景廊道等重要节点延伸布点,定期发布乡村旅游自驾游精品线路产品。加强乡村旅游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停车、环卫、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引进推广厕所先进技术。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厕所建设、改造和设计,注重与周边和整体环境布局协调,尽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配套设施始终坚持卫生实用,反对搞形式主义、奢华浪费。积极组织开展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游客、群众文明如厕教育。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有条件、游客数量较大的乡村旅游区建设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标识标牌建设,强化解说、信息咨询、安全救援等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商品购物、文化展演、民俗体验等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网上预订、支付、交流等功能,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 (九)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 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 产品开发。促进文物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发挥文物资源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支持农村地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创新表现形式,开发一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依托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推动传统工艺品的生产、设计等和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鼓励乡村与专业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文化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在乡村地区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对接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科普、文化体验等多样化需求,促进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加快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乡村山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地热冰雪资源等,发展森林观光、山地度假、水域休闲、冰雪娱乐、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乡村旅游和中医药相结合,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开发建设乡村民宿、养老等项目。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民宿,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提升,完善行业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探索精准营销,避免盲目跟风和低端复制,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促进乡村民宿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体育总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制定完善乡村旅游各领域、各环节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经营者、管理者、当地居民等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当地居民旅游观念和服务意识,提升文明习惯、掌握经营管理技巧。鼓励先进文化、科技手段在乡村旅游产品体验和服务、管理中的运用,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知识含量。大力 开展专业志愿者支援乡村行动,鼓励专业人士参与乡村景观设计、乡村旅游策划等活动。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会员制、分时制、职业经理制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建旅游品牌,加大市场营销 (十二)培育构建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各地整合乡村旅游优质资源,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开展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村、精品单位。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群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支持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点申报创建 A 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等品牌。(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发挥政府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鼓励各地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拓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依托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资源,利用旅游推介会、博览会、节事活动等平台,扩大乡村旅游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支持电商平台开设乡村旅游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等。(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注重农民受益,助力脱贫攻坚 (十四)探索推广发展模式 支持旅行社利用客源优势,最大限度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并组织游客前来旅游,并通过联合营销等方式共同开发市场的“旅行社带村”模式。积极推进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乡村与景区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景区带村”模式。大力支持懂经营、善管理的本地及返乡能人投资旅游,以吸纳就业、带动创业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人带户”模式。不断壮大企业主导乡村旅游经营,吸纳当地村民参与经营或管理的“公司+农户”模式。引导规 范专业化服务与规模化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推广多方参与、机制完善、互利共赢的新模式新做法,建立定性定量分析的工作台账,总结推广旅游扶贫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突出重点,做好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建立健全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好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提高农民参与性和获得感。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途径,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以...

篇二:智慧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Rural Revitalization 2021年 4月下 6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刘 云 , 王更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重要动力,完善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乡村居民收入,完善了乡村产业结构,同时也加快了乡村的发展进程。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阐述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仅供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21)08-0064-020 引言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动力,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张志雄(2018)提出了包括开发旅游衍生产品、重视线上营销、完善基础配套建设、打造个性化品牌、进行结构调整和重视游客旅游体验等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1] 。谢珈等(2019)以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基础,找到了可以使乡村文旅快速有效发展的必备条件,并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创新乡村文化产品和充分发挥政府决策四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乡村文旅快速有效发展的方法[2] 。邓小海和肖洪磊(2020)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低、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转换乡村旅游发展动能和方式、优化发展政策,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3]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将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改善乡村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缺乏、乡村旅游同质化、品牌效应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而添砖加瓦。2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2.1 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沉淀,具备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随着乡村的现代化发展,乡村文化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乡村文化的传承遭遇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乡村文化的未来传承充满了未知与危机。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慢慢被遗忘的乡村文化被发掘利用,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并得以传承。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增强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爱护观念,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促进优秀乡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2 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乡村产业结构在中国的广大乡村中自古以来农业都占据主导产业地位,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改善。通过充分挖掘乡村现有的可利用资源,发展附加利润值高的乡村旅游,在减少农民劳动力付出的同时还延长了乡村农业生产链,改善了乡村传统的单一产业形式,带动了乡村运输业、食宿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布局。2.3 乡村旅游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长期以来,传统农民通过种植农作物、外出务工等方式来维持家庭收入,导致乡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显著,同时在旅游上的支出也越来越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服务岗位增多,从而使得乡村居民就业率得到了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形式也随着就业岗位的增多而增多,且劳动附加利润逐渐增多,进而提高了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2.4 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发展乡村旅游应当依托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变为景区,家园变为花园,让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维护,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中使之更加有利于乡村旅游。并且景区各部门应积极引导、监督游客做到文明旅游。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3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3.1 乡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自城乡分化以来,农村与城市产生了较大差距,乡村人口资源流失十分严重。在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在“十四五”期间呈现新的特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会有0.8亿人口进入城镇,乡村就业人口占比下降到20%左右,乡村就业人口会作者简介:刘云(2001—),女,山东定陶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 乡村振兴 Rural Revitalization 2021年 4月下 65持续流失。伴随着乡村就业人口的流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的服务业人力资源会出现匮乏的现象,难以支撑乡村旅游进一步的发展。3.2 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趋同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农村旅游缺少个性化,没有太多特色,使得旅游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4] 。在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上,不管是旅游内容,还是经营模式都极度相似,往往是照搬已有的爆红旅游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乡村的条件是否适合,没有充分挖掘利用自己独特资源,使得乡村旅游毫无特色,难以吸引游客的目光。3.3 品牌效应低,宣传不到位在各个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多数景区难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出现很多旅游景区知名度低的现象。在乡村旅游行业中也同样存在着旅游资源发展程度低、景点建设依旧处于较低层次、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这也使得多数地区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低。与此同时,乡村旅游还存在宣传途径单一、宣传方式少、缺少宣传点、自身建设不足等问题,难以形成知名度。3.4 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化程度低乡村旅游尚未形成完善的链条和区块服务,旅游过于分散和独立,不能充分满足旅客的所有需求,难以做到服务系统化。传统的旅游服务往往只包含基础的相关景区服务,这些虽然可以满足人民大众的普通需求,但是难以形成针对游客个性化的服务,不能做到服务专业化、组织化,难以满足游客所需的更高的旅游体验。3.5 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程度低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正在朝着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智慧旅游的不断发展,其相对于传统旅游的优势正在日益显现。相对于各大著名景区的智慧化旅游服务,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应用程度极低,且缺乏可支撑乡村旅游智慧化的服务平台,同时众多零散分布的小型乡村旅游景点自身也缺乏构建智慧化旅游的能力,从而造成智慧化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项缺陷。4 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4.1 吸引并留住旅游发展人才拥有人才是发展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要努力吸引并留住旅游服务业人才,为乡村旅游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旅游服务人才看到乡村旅游稳定且良好发展前景。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建设,统筹兼顾乡村各个方面,实现乡村各行各业全面发展,逐步缩小乡村和城市之间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差距,提高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在良性循环中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4.2 根据独特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创建和发展不能仅仅照搬现有的成功模式,各地区应该充分挖掘现有独特资源来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可以从乡村民俗文化、乡村风景、生态休闲、文化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特色,使景区朝着历史文化独特性、风景独特化、美食独特化等方面发展,以此增强景区的个性化特色,提高当地乡村旅游服务的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4.3 多元化宣传建立品牌效应可以通过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强化品牌体验、加强建设品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宣传,建立品牌效应[5] 。可以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有机结合构建乡村旅游立体、丰满的品牌形象。通过吸引游客体验免费乡村特色项目等途径,展现乡村独有的风采,提高吸引力。加强乡村设施建设,提高技术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增强保障机制。同时,建设乡村旅游立体化品牌,还需要结合乡村资源、地域条件、区域经济等条件系统化的制定战略。4.4 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链条首先,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应当依托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进行科学预判,应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和突发情况,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良好精准的系统化服务。在完善自己服务的同时,要与其他乡村旅游区建立旅游服务链,与其他乡村旅游地区相互结合,建立四通八达的乡村旅游关系网。4.5 发展现代化智慧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加强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面向游客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网络营销系统等方面发展现代化智慧乡村旅游[6] 。可以通过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3D景区影像等方式构建面向全体游客的全方位、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收集游客旅游时所产生的大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精准获得游客旅游爱好点、消费偏好等。同时利用互联网搭建数字旅游云平台,使游客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云旅游、云购物等,从而全方位实现客户需求。5 结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乡村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乡村旅游存在着人才不足、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品牌效应低、服务组织化低、旅游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吸引人才、提高品牌效应,同时发展具有个性化特色和完善服务体系的智慧化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完善从而推动乡村的进一步发展,以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参考文献:[1] 张志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6):34-37.[2] 谢珈,马晋文,朱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J]. 企业经济,2019,38(11):88-92.[3] 邓小海,肖洪磊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转向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5):42-49. [4] 庞筑丹. 如何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 [J]. 人民论坛,2020(4):84-85.[5] 陈博.产业兴旺战略下陕西省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研究 [J]. 农业经济,2020(8):58-59.[6] 于婕 .智慧旅游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J].乡村科技,2020,11(30):12-13.

篇三:智慧乡村旅游

502015年6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谈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创新——以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发展实践为例何 非据国家旅游局最新测算,中国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达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00亿元,约占全国出游总量三分之一。每年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占70%,约6000万人次,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新增长点。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在众多乡村旅游品牌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共同关注的课题。对此竹泉村有着自身的思考和创新。一、竹泉村基本情况竹泉村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城西北12公里,不足500人,是典型的沂蒙小山村——两面环山,寨子河自西向南绕村而过,整个村子山环水绕,村内翠竹丛生,泉水潺潺。虽清泉、翠竹、古村浑然一体,独有北方竹乡泉韵,但因村民多以农为生收入微薄,居住分散,道路排水不畅,生活极为不便。为改变落后面貌,当地政府深入调研、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了竹泉旅游景区。二、竹泉村旅游开发的模式创新(一)创新规划思路2007年竹泉村着手旅游规划,作为山东省第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古村落开发项目,竹泉村特点鲜明。1、规划思路明确。以古村生态和民俗为优势,打造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休闲、度假、观光一体。2、规划理念清新。围绕“ 沂蒙竹乡、泉上古村” 突出生态、民俗特色,营造移步易景、四季不同、诗情画意意境。3、空间布局独特。

  打造“ 一条文脉主轴、六大空间,三街六巷九潭十二大空间节点” ,动静相间格局。(二)创新开发模式作为村庄整体搬迁项目,如何赢得群众理解、配合,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是政府首先要思考的问题。1、政府引导、协调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坚持不牺牲群众利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先安置后建设,确保绝大多数群众不花钱或花小钱实现居住条件根本性改变。2、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既要实现自然生态有效开发,又要让群众改善居住环境” 。对新村实行高标准规划设计、民主监督建造质量、配套完善管网建设。(三)创新经营生态竹泉古村经营中注重继承文化、活化民俗,丰富和创造了经营业态。1、挖掘整理当地传统民间小戏,使游客感受当地民间文化。2、挖掘沂蒙民俗、展现劳作场景、吸引参与体验。如土法榨油、土法酿酒、摊煎饼、编竹筐、纺线织布、制粉皮、做黑陶茶具等。3、设置竞技性游乐项目,如荡秋千、梅花桩、平衡木、滑草、漂流、碰碰车、动物表演、骑马、射箭、拓展训练等。(四)创新营销策略。1、“ 打文化牌,唱生态戏” ,注重铸造良好品牌,通过文艺、文学作品做隐性宣传,热心公益,树立责任企业形象。2、注重营销,拓宽市场,对旅行社、专线、4S店、自驾游组织、户外俱乐部、拓展公司等做好沟通、推介,培育重点客源。

   3、注重网络和新媒体营销,建立竹泉村、红石寨景区企业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帐号。加强与在线运营商合作。三、竹泉村旅游开发启示和思考自开业以来,竹泉村景区每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攀升,2013年游客量达到近50万人次,景区收入4000多万元。竹泉村旅游开发中规划思路、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等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有很强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一)政府重视、部门联动是旅游业发展前提。政府对旅游的主导作用,既体现在产业定位,引导科学发展,又表现在科学决策,引领产业跨越发展上。根据旅游产业运行规律,实施三放四抓:三放就是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手管理。四抓就是抓规划、抓设施、抓品牌、抓营销。2013年,县政府出台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财政扶持、税费优惠、项目用地、奖励政策、人才培养、宣传推介“ 六位一体” 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跨越提升。(二)高端创意、科学规划是旅游业发展关键。沂南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择了以“ 妙手点金、创意无限”为核心竞争力,以“ 智慧创造奇迹、规划赢得市场” 为发展观念,以“ 一流成果、一流服务” 为服务宗旨,以“ 团结创新、开拓进取” 企业精神的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新思路、大手笔、大创意,注重独具特色、吸纳人气,聚集财气、拉动消费、活跃市场,为竹泉村旅游兴村带来了可能。(三)有效宣传、合理营销是旅游发展保障。按照“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渠道营销” 的策略,全力开拓旅游市场。一是利用节会平台,扩大沂南旅游影响力。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彩蒙山樱桃节、竹泉村泼水节、红石寨帐篷露营节、南泉冰枣节等。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从2009年县里沂南县设立每年100万元旅游发展促销基金,带动旅游业每年投入宣传营销资金600万元。2013年出台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文件设立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和200万元旅游市场营销基金。三是加大网络宣传营销。发挥沂南旅游政务网、沂蒙乡村旅游网和7个景区网站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加大营销力度。推出“ 沂南旅游一票通” 与同程网、携程网、淘宝网、途牛网、去哪儿网等知名网站合作,扩大沂南旅游知名度、影响力。(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篇四:智慧乡村旅游

江苏商论 2021.1收稿日期: 2020-11-02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浙江乡村优质旅游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Y201840263作者简介:马颖杰( 1995 —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胡卫伟( 1979 — ),女,博士,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海岛旅游。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原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以“华夏城乡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掀起我国乡村旅游高潮。

  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接待人数和收入每年都在持续增加, 2018 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 30 亿人, 乡村旅游收入超过8000 亿元, 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达 886 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休闲旅游的新方向。

  浙江省作为乡村旅游起步较早的地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

  基于以上背景,发展优质旅游是后疫情时代突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方向之一,更是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做法之一。一、优质旅游的本质和内涵(一)优质旅游的本质旅游活动属于经济活动,其本质是打造一系列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来满足人的真实需要,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商品所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个属性来分析研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供给方提供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旅游相关商品,游客则是作为需求方付出货币来换取真实商品。

  旅游经济的发展从低速到高速的过程,专注的是旅游经济产出即旅游产品、服务供给量上的不足。

  所以,这也是旅游供给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是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衡量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旅游收入、旅游对 GDP 的贡献额等,遵循的是“质 -价”对等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质量和价格并不完全对等,尤其是在衡量旅游产品的质量时,因其所参照的是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

  所以,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供给方盲目的追求交换价值的增加,而忽视了提供给需求方有用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有悖于我国当前旅游需求多样化的趋势。

  旅游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优质旅游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二)优质旅游的内涵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优质旅游发展研究—— — 以浙江省为例马颖杰,胡卫伟1(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22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进一步的铺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有 40 多年,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也经历着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旅游需求从单一、均质向多元化的转变。

  因此,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进行研究,是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优质旅游发展理念的本质和内涵,再借助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果,分析总结出浙江省在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优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运营管理机制滞后、村民参与形式单一和游客代入感差、缺乏旅游安全保障以及专业人才和队伍匮乏的问题。

  由此提出要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提高村民参与度、深度贴合游客需求、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培养、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的针对性措施。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优质旅游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旅游经济·69万方数据 江苏商论 2021.1表 2 2015 — 2017 年德清县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分析表表 1 2016 — 2018 年浙江省乡村旅游收入与接待游客统计表优质旅游是产品内涵化、规划全程化、服务标准化的旅游。一个具有内涵文化的旅游项目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不仅需要旅游开发者、旅游运营商的挖掘、情怀、创新,更是需要有耐心、有责任。

  把日常运营和管理放进旅游规划之中, 让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标准化, 这是将旅游业从低级的价格竞争转向更高级的非价格竞争,体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一个过程。这既是尽可能延长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扩宽旅游目的地生命宽度,又是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向服务质量更好、品质更优的方向转变。优质旅游是共商、共建、共享的旅游。

  在共享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这块空间不再仅仅只承担着利益输出的功能。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在这块空间中不仅要实现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更需要实现职业尊重的需求。

  因此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主体,当地居民需要更加丰富的参与感,政府、企业与当地居民需要共商共识。

  游客也是优质旅游的建设者和推动者,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是以多元的视角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方式、感知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应尊重当地的道德习俗。

  聆听游客的声音,深度贴合游客需求,以游客满意作为发展优质旅游的最高标准,推动新时代“政、企、主、客”共商、共建、共享的优质旅游发展。优质旅游是舒心、安全、有保障的旅游,旅游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要重视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普及。

  重视游客的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和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旅游安全问题。

  树立更加正确、科学的旅游安全价值观,以更加完善的旅游安全政策和制度为保障,促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保险、旅游应急救援等与高速发展的旅游经济相协调。

  加强旅游安全的支撑力和拉升力作用, 以降低旅游安全下滑的负面影响,是确保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二、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作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 浙江省滕头村在 1993 年就已经成为浙江省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6 年,浙江省在富阳启动的“魅力浙江乡村游”开游仪式正式掀开了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幕。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收获了许多成果。(一)乡村旅游成旅游休闲新主流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 游客对于旅游形式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浙江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游客选择的主要旅游形式, 促进了浙江省乡村旅游收入的增加,推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表 1 )。

  根据表 1 分析, 2018 年浙江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 17.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20.9% 。

  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营业收入占全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重逐年提高, 2017 年开始, 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超过全省旅游人次一半。(二)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乡村旅游品牌代表了当地的特色,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宣传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的手段。浙江省乡村旅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性的乡村旅游品牌,以“诗画浙江”作为全省乡村旅游金名片。

  近几年来,通过扩大品牌营销范围和力度,从整体上塑造了浙江省乡村旅游文化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旅游地区影响力。德清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培育“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的旅游新业态,发挥生态优势,探索低碳环保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塑造“洋家乐”高端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2017 年德清县乡村旅游接待国内游客比2015年增长了 42.3% ; 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了 36.55% ,比 2016 年约增加了 8 个百分点; 旅游外汇收入是2015 年的 1.5 倍,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三)乡村旅游发展氛围愈发浓厚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在历年旅游业发展规划中都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 浙江省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不仅努力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年份旅游营业收入 / 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接待游客量 / 亿人次占全省旅游人数2016 291 3.6% 2.8 47.95%2017 353.8 3.8% 3.4 53.04%2018 427.7 4.27% 4 57.97%年份接待国内旅游者 / 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 /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2015 1390 11.3 51812016 1730.1 14.5 58542017 1978.1 19.8 8421·旅游经济·70万方数据 江苏商论 2021.1表 3 2016 — 2017 年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情况统计表表 4 2011 — 2017 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浙江省)示范点, 也推出了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点。

  当前,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浙江省大部分行政市也都制定了相应的乡村旅游发展补助政策,鼓励各乡村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

  表 3 是近 3 年来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情况统计表和近 7 年来浙江省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的公示名单。三、优质旅游视角下浙江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通过浙江省乡村旅游十几年的发展,对当地乡村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乡村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在研究分析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优质旅游的本真意义和实际表现形式,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梳理。(一)运营和管理机制滞后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旅游目的地又具有生命周期的局限性。

  新的旅游产品固然能使旅游目的地渡过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但若想使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得长,更需要健康完善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机制。

  浙江省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由于后期缺乏健康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机制,经常造成乡村旅游产品“晒太阳”以及管理混乱的情况,导致许多优秀的乡村旅游产品往往昙花一现。(二)村民参与形式单一,游客代入感差旅游业的本质终究是旅游目的地的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 推动优质旅游发展就需要让旅游目的地的服务人员更具有参与感以及让游客更具有代入感。

  要想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原始性,就需要更多的村民结合其日常生活与习俗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原始性也是增加游客代入感的关键因素。当前,在浙江省乃至我国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发展中, 相当数量的乡村旅游都是由政府统筹、企业承办,村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被市场化,扮演的角色单一,较少地保留了特色的日常生活情景。

  如浙江省有许多丰富体验性的农耕文化和渔业文化,但往往都缺乏村民展现和引导。(三)缺乏旅游安全保障乡村旅游的活动场所是以乡村社区为主,还有少数活动区域位于山区、林区、湖边。

  比起安全保障相对成熟的景区和治安程度较高的城市景点,乡村旅游活动区域的安全保障易被忽视。

  加之乡村社区本身治安程度偏低,这就造成了乡村旅游安全保障的缺乏。

  浙江省的智慧科技化发展程度在我国属于较高地区,但在乡村旅游的活动场所里,安全监控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仍然跟不上高速发展的乡村旅游规模。(四)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基于我国乡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的背景,浙江省乡村也面临着“外扩内空”的现象,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而留在乡村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

  导致专业旅游人才和队伍的匮乏和不足。四、浙江省乡村优质旅游的发展对策(一)科学规划、管理乡村旅游,提高居民参与度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旅游目的地日常运营和管理条例,保证切实按照条例运营、管理,才能使乡村年份 农家乐特色村 / 个 经营农户 / 万户2016 1103 1.92017 1155 2.052018 1162 2.2时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浙江省)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浙江省)2011 桐庐县、遂昌县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台州市三特渔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温州市瓯海白云山农业观光园区、腾头村、宁海县欢乐佳田农场2012 仙居县、长兴县、余姚市杭州明朗休闲农庄、龙泉金观音白天鹅观光农业园区、湖州荻港渔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浙江在水一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观光园2013 上虞区、江山市建德市红群高科技草莓园、湖州市德清县浩雄生态园、金华市金东区锦林佛手生态农业观光园2014 兰溪市、新昌县、宁海县杭州市余杭区琵琶湾生态农庄、台州市三门农博园、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野藤葡萄休闲观光园、嘉兴市南湖区梅花洲农业休闲园2015天台县、开化县、德清县、象山县长兴县城山沟桃源山庄、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股份经济合作社、温岭市四季生态农业园、丽水市庆元县莲湖休闲农业综合体、嵊州市飞翼生态农业园区2016 丽水市、桐乡市、浦江县 暂无2017永嘉县、衢州市柯城区、丽水市莲都区暂无·旅游经济·71万方数据 江苏商论 2021.1● 敬告作者:我刊已开通电子投稿,投稿信箱:jsslwb@163.com ,除这个信箱,我刊没有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代办电子投稿事务。

  所有作者请直接向我刊电子信箱投稿,因本信箱不涉及经济往来,如有人因此索取费用请立即电告我刊, 以免上当受骗,权益受损。● 警 告:最近发现有些网站和个人冒用我刊名义开设“江苏商论”电子投稿信箱,向作者索取巨额费用,这是严重违法行为,我刊已向公安部门报案,请有关网站和个人立即停止侵权。本刊编辑部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Quality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 Take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Ma Yingjie, Hu Weiwei(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22)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sprea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re鄄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my country has been more than 40 years. Whilerural tourism is developing in full sw...

篇五:智慧乡村旅游

调查研究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0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发挥互联网平台企业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大学生创客等入乡开展“互联网+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创业项目。2020年 11 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22年,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村镇和城市,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新时期“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使其不仅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成为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建设乡村旅游品“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张义鑫 唐小平摘 要: “互联网+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产物,依托大数据等优势搭建乡村信息服务智能云平台,建立乡村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便捷化、智慧化、多样化的服务。文章对“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机遇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硬件基础设施滞后、整体关联度低等问题,提出注重整体规划、加强安全监控、重视人才工作等建议。关键词: “互联网+”;乡村旅游DOI:10.16653/j.cnki.32-1034/f.2021.015.007- - 38。

  。. .。

  。 调查研究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更是现阶段国家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推动力量。一、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1.整合信息资源,打破贫困孤岛“互联网+乡村旅游”首先结合互联网的信息在线化、消费精众化、管理数字化等功能特征 [1] 链接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新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平台,实现乡村旅游业创新发展。该模式在整合乡村文旅、体旅、茶旅、果旅、药旅、牧旅等产业一体化信息建设上 [2] ,打造乡村信息服务智能云平台,建立乡村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便捷化、智慧化、多样化的服务。因此,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运用至关重要,同时也驱动着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市场将从最初的旅游观光向乡村度假、乡村休闲、乡村康养等内容转变,进入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回归自然的旅游阶段,且在宣传项目与产品的形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化、全面化。创新整合资源方式将乡村旅游优势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所有的消费者,吸引大众目光,在“互联网+乡村旅游”的背景下,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动能。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开发当今的旅游业是一项集吃、住、游、购、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而以农为本、以乡为魂 [3] 的乡村旅游业,除了涉及第二、三产业外,更与第一产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包含农业资源、农村村落、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丰富了传统乡村旅游业的内容,延伸了旅游的产业链条,使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从“点”向“面”延伸,充分挖掘、调动乡村旅游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另一方面以游客的购物、休闲、娱乐、文化、餐饮、住宿和观光等多项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传统农耕向集约、高效的农旅结合方式转变,逐步形成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大大提高了乡村地区经济附加值。与此同时, “互联网+乡村旅游”还将进一步带动农产品销售、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形成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价值高端链、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3.改善地区设施,强化服务能力“互联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网络平台等科技优势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相对接,构建起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旅游经济体系,推动我国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的开发更是将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理念融入其中,在尊重乡村文化、保护村庄特色与建筑文化的同时,不断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为乡村治理模式提供可靠保障。在新时代旅游背景下,传统乡村旅游模式无法满足游客更高的需求, “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提升了乡村智慧旅游的服务水平,通过社交网络、相关应用软件满足游客沟通需求,让游客出行放心。同时,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在村庄建设、景区规划上更加接近智能化、现代化。例如,通过景区虚拟展示技- - 39。

  。. .。

  。 调查研究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术、智能讲解系统、视频远程浏览等方式,大大增加了游客的兴趣,提升了服务效率。4.助推生态建设,实现振兴目标“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推进过程,是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过程。该模式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振兴与发展,更将乡村生态环境融合为一体打造其独特优势,在乡村旅游建设上将绿树、清水、石林等自然环境相融合,助推生态环境建设。

  “互联网+”的综合运用,使得乡村旅游设施、人居环境(乡村生态圈)变得更加透明、清晰、明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5] ,要积极统筹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充分发挥乡旅联动优势,在综合发展中改善民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双赢”目标。二、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1.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服务配套能力不足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硬件设施及服务配套能力滞后已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与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 4 个方面。(1)交通道路方面没有合理规划进入景区路线,无合理标识,道路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出现进入景区受堵情况,造成交通事故。(2)通信设施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地区已逐步覆盖,但仍然存在信号弱或无信号等情况,导致游客需要与外界联系时受阻,在电力配套上也存在着供应紧张、紧急断电等情况。(3)餐饮与住宿方面卫生条件较差,餐饮、住宿设备简陋,商家只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考虑游客感受。(4)旅游项目方面景区整合资源力度欠佳,乡村旅游项目过于单一,缺乏游客体验性、休闲性旅游项目。游客整体感受性不强,大部分景区特色产品、商业模式等同质化严重,难以真正留住游客。总之,交通、通信、餐饮、住宿、水电等行业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面供给不力,都会给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危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2.整体关联不强,亟须改造升级“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创新发展模式,其总体目标是达到“1+1>2”的效果,具有解构性、融合性、现代性与共享性特征。

  [6] 当前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已经把握住了“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开始探索乡村旅游智慧网络的经营思路与发展方向。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乡村旅游主体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我国传统乡村旅游业与互联网的衔接度、关联度较低,在整个广度、深度、契合度上的融合甚少。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村旅游信息构建网络系统功能不健全,不仅缺少针对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私人定制服务,还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和有效监督管理体系。二是由于村民互联网意识淡薄、重视程度- - 40。

  。. .。

  。 调查研究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较低、观念上难以接受新技术的运用且成本偏高等情况,打造出的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定位狭窄,功能简单且质量参差不齐,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缺乏网络互动,多数仅宣传旅游景点、产品、民俗文化。三是互联网交易安全系数低。当前支付安全性、旅游信息真实性等都是困扰供需双方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网站预定门票无单、订后无房等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已成为阻碍乡村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限制因素。3.农村需求型人才匮乏,缺乏专业指导式发展“互联网+乡村旅游”涉及网络信息技术、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知识,对于人才需求有多方面的标准,需要新媒体营销运用型人才、专业型服务定制人才、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管理型人才以及综合服务发展型人才等。

  [7] 近年来,我国注重农村教育培训,整个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乡村旅游业务、互联网技术及其他行业技术比较擅长和精通的专业人才依然十分匮乏。这不仅影响着乡村旅游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运营、维护等工作,而且限制了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结合的发展进程。三、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1. 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配套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乡村地区路、水、电、通信等基本配套设备建设,既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备条件,也是改善乡村地区“软、硬”环境,重视民生的内在要求。

  “互联网+乡村旅游”依托大数据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带动乡村旅游开发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首要的便是不断完善硬件短板,在供电、供水、消防、交通设施、网络设施、景区设施等建设上狠下功夫。只有保障硬件服务的整体实效,才能激活运用,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使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协调统一发展,推进“软实力”和“硬实力”双提升。与传统旅游城市景点的规范化、规模化相比,乡村旅游属于小而巧类型,乡村旅游借助互联网平台给农村市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互联网式营销、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不仅整合多方乡村旅游信息,还带动乡村产业链的连锁发展。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乡村农庄” “乡村休闲度假胜地” “乡村创客实践基地”和“精品民宿”等项目,打造一批山清水秀的旅游精品路线。例如,根据当地历史文化风俗,建设旅游文化休闲博物馆;针对红色旅游资源,规划乡村红色教育基地;针对水源丰富的乡村,设计亲水娱乐项目体验。2.拓宽宣传渠道,注重整体规划,加强安全监控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长以及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乡村旅游”成为新兴旅游推广的新常态。对此,政府部门或者企- - 41。

  。. .。

  。 调查研究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业应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扩宽宣传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造势,包括打造乡村旅游宣传平台,利用微信、QQ、微博等宣传营销手段,全方位拓展乡村旅游影响力,提升公众对“互联网+乡村旅游”的认知度,扩大乡村旅游的受众人群,促进“互联网+乡村旅游”新发展进程。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乡村旅游最基础的工作。因此,要因地制宜,在规划中突出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运用大数据评估、监控、试效,从长期稳定、整体布局、统筹平衡和良效发展的角度对一个地域综合体旅游相关要素全面系统地策划与部署,加深对互联网平台的融合运用,设计出功能合理多样的乡村旅游信息平台。例如,将大数据引入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借助信息采集与挖掘,对游客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人口消费年龄段、消费者喜好等影响因素,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区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科学客观的参考信息。此外,政府自身也应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重视,为其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与支持,使互联网助力乡村旅游形成较为完善的宏观体系,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做好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检验与实时监控,保证平台信息的实时有效、安全可靠,减少游客对旅游风险的担忧,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提高人们的参与度与信任度,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3.重视人才工作,做好长远规划目前,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多为村干部或者当地村民,他们往往缺乏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或者管理经验不足。培养乡村旅游产业综合性专业人才,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乡村旅游建设管理型人才,通过政府帮扶遴选优秀人才,出台相关政策待遇和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留住人才。第二,组织乡村旅游英才培训项目、专项培训计划,围绕乡村旅游工程实施、乡村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互联网与乡村产业联动等内容开展重点工作,以推进乡村旅游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三,积极搭建创客空间平台,引进乡村旅游创客团队,通过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走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意乡村旅游道路。鼓励旅游管理、文化传媒、数字媒体等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提升乡村人才质量。第四,建立乡村旅游实训基地,加强政府与旅游院校间的合作,组织优秀师资团队对乡村旅游工作展开指导,定期安排专业学生下乡锻炼,同时组织一定批量管理者在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工作的顺利展开。四、结语“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更推动着我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在困境中找到生机,在全新的发展模式中谋篇布局,将“输血”与“造血”功能相结合,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的衔接度、契合度,搭“互联(下转第57页)- - 42。

  。. .。

  。 保障民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2021年第15期总第564期网 + ”便 车 转 型 升 级 发 展 ,实 现 乡 村 振 兴之梦。参考文献[1]徐金海,王俊.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3):123-129.[2]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 贵州农业科...

篇六:智慧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民宿规划设计方案 21. xxx乡村旅游民宿的产业植入1.1 植入思路主导产业:现代农业 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现状 xxx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现状xxx县总体规划定位优势及问题辅助产业:乡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品种试验基地东府文化农耕文明主题花海感受关中乡村旅游民宿落、体验传统农耕、身临紫薰花海淡乡村旅游民宿镇为旅游型城镇(乡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布局项目策划乡村旅游民宿 31. xxx乡村旅游民宿的产业植入1.2 产业发展优势及问题 产业发展选择优势区域农业基础雄厚 自身农业条件较好区位优越便于流通 政策鼓励现代农业存在问题主导产业薄弱缺乏特色耕作分散没有科技支撑已有企业潜力挖掘不足缺少其他类型产业辅助培育“一乡村旅游民宿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合理开发发展乡乡村旅游民宿旅内生动力 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益激发乡村旅游民宿活力主导产业——现代农业辅助产业——乡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发展策略乡村旅游民宿 4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发展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培育一乡村旅游民宿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合理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农家旅游结合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及种养殖业发展耕地、养殖进行集中,统一管理1.3 产业发展策略主导产业——现代农业辅助产业——乡乡村旅游民宿旅游乡村旅游民宿 5xxx 乡村旅游民宿将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粮食、林果、蔬菜等种植产业及奶山羊、生猪规模养殖和特种养殖;建设 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印象东府”田园旅游特色乡村旅游民宿落 ,重点发展以休闲、体验、拍摄为主的乡乡村旅游民宿度假旅游。1.4 产业发展定位乡村旅游民宿 1.5 产业布局规划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内容优质粮种植基地 在解决生产性基础设施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主要种植高产小麦、玉米,打造优质农品名片,与周边区域形成供销渠道设施蔬菜种植园 利用设施农业及温室效应生产反季节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 利用生态农业造景、农林科技示范造景、现有自然景观造景,形成结合种植、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种植园 以种植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为主,形成绿色食品的原料种植基地优质果品示范区 主要以退耕还林柿子种植为主,改善现状病症,提升种植技术,同时可结合多种类型果品(桃子、苹果等)种植特色苗木种植园 以向日葵及其他搭配薰衣草的经管类苗木种植为主特种养殖基地 以生猪和奶山羊养殖为主,选择靠近塬面、较为安静、向阳的废旧民居进行特种(兔子、乌鸡、蝎子、壁虎、蜈蚣)养殖七个现代农业园(基地)分布乡村旅游民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 1.5产业布局规划第一部分辅助产业——乡乡村旅游民宿旅游乡 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基地发展内容薰衣草花田观光区位于南权组以西,由多个品种薰衣草形成七彩花田,以休闲观光为主婚纱摄影及影视拍摄基地基地南侧紧邻现状南韩组所在地,依托薰衣草园,提供小型且风格多样的婚礼举办、婚纱摄影及影视拍摄场地香草集市体验区 该体验区以整合更新后的南权组为依托,区内以薰衣草产品的简单工艺展示、体验,及产品的销售为主东府文化体验区 该体验区依托东刘组内空废院的改造区域,通过开展传统竞技、乡土文艺、民间杂耍等休闲游乐活动,展示东府文化农家生活展示区 展示区主要依托东刘组西侧的农家院落,展示传统民居和农家生产、生活、节庆等民俗活动农耕文化展示区 位于乡村旅游民宿域最西侧,展示区主要展示农业生产中沧海桑田的演变历程,让游客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农耕文化智慧。农耕文化体验区 位于田家组和东刘组之间,区内主要开展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乡村旅游民宿生活、民俗活动等体验活动 8乡村旅游民宿农耕文化展示香薰作坊 花海客栈 香草客栈东府文化微缩展示及体验馆 节庆风俗表演农家生活院落东府文化微缩展示及体验馆传统农业体验区 现代农业体验区 农耕文化表演区 时光农耕博览园 整合原则居民意愿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趋势特征各组发展综合评价乡村旅游民宿空间布局特征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整合基础研究选择保留乡村旅游民宿民小组选择取消乡村旅游民宿民小组农用地评定产业布局整合方式空间布局2、xxx乡村旅游民宿的乡村旅游民宿整合乡村旅游民宿 102、xxx乡村旅游民宿的乡村旅游民宿整合2.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地形坡度分析图 县道影响分析图 乡乡村旅游民宿道路影响分析图服务设施分析图地质灾害分析图乡村旅游民宿 11东乡村旅游民宿、南韩、南程、田家南边部分用地均为禁止建设用地,东刘、南权建设用地条件较好。东乡村旅游民宿南程南韩南权东刘田家乡村旅游民宿 122.2 各组发展条件一级系统 二级系统人口条件 各组人口规模长期打工人数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 农民人均收入设施水平拆迁成本环境质量用地条件 空废院乡村旅游民宿内空闲地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宅基地通过评价,东刘组发展潜力最大,其次是田家组、南程组、南权组、南韩组、东乡村旅游民宿组。各组人口规模东刘组 田家组 南权组 南韩组 南程 东乡村旅游民宿456 385 186 312 244 283 长期打工人数比例(%)12 20 10 32 22 16 设施内容 乡村旅游民宿委会、医疗站、幼儿园、商店商店、排水设施商店 无 无 无道路硬化 主要道路硬化主要主要道路硬化主要主要道路硬化无 无建筑质量好比例 (%)42 32 56 49 51 86 户均年收入 0.5-1 空心率 (%) 9.7 19.6 5.26 8.23 6.7 3.9 空闲地面积hm2 0.45 0.57 0.05 0.45 0.54 0.62 户均耕地面积 (亩)8.3 6.2 7.9 3.2 8.3 10 人均宅基地面积 (m2 )324.9 287.3 251.2 310.1 233.9 247.7 乡村旅游民宿 132.3 用地整合本次规划以农田景观的保护为基础,采取乡村旅游民宿域内部适度整合的方式进行用地的重新整理。xxx乡村旅游民宿作为关中农乡村旅游民宿普遍类型的代表,农业用地广袤,建设用地非常充裕,但布局较为零散。规划一方面考虑到效益集约、结构完整、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共享各个设施的同时,另一方面出于安全及生态保护的考虑,将敏感区域乡村旅游民宿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撤并型南程南韩东乡村旅游民宿保留型东刘控制发展型南权田家乡村旅游民宿 142. 4各类用地布局 用地性质面积(hm 2 )比例(%)乡村旅游民宿建设用地 29.48 8.05基本农田 252.1 69.78林地 59.68 12.99薰衣草种植 33.64 8.88农业设施用地 7.19 0.29乡村旅游民宿域用地 382.09 100总体用地布局图用地性质面积(hm 2 )人均建设用地(m 2 /人)比例(%)住宅建筑用地 18.53 112.30 61.40 公共建筑用地 1.69 10.24 5.60 对外交通用地 1.75 10.61 5.80 道路广场用地 4.78 28.97 15.84 绿化用地公共绿地 0.653.94 2.15 防护绿地 1.237.45 4.08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855.15 2.82 总计 29.48 178.67 97.68 表10-5用地平衡表表10-4xxx乡村旅游民宿乡村旅游民宿域用地控制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乡村旅游民宿规划技术规范>(DBJ61-51-2009)人口规划期末1650人。注:由于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基本与现状建设用地面积持平,而人口减少 216 人,因此,人均建设用地量稍有增加。 153xxx乡村旅游民宿的用地整理3.1 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农乡村旅游民宿住宅用地:33.5公顷有条件建设区域:5.08公顷基本农田:252.1公顷园地:27.26公顷林带:59.68公顷乡村旅游民宿 16基本农田的控制: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图,266.61公顷划定为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数量,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控制各类用地规模。占用多少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二)蔬菜生产基地;(三)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四)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3.2 各类用地控制产业用地控制:农耕文化博览园仍然是以农业种植及培育为主,因此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规划,农博园占地68.68公顷,主要以田家周边的土地进行流转。薰衣草规模在保证基本农田面积及退耕还林面积的前提下,进行控制。薰衣草用地布局尽量围绕南权组进行布置。区域基础设施用地控制:对外交通: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中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规定,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富淡二级公路为县道,因此道路两侧建筑建设范围,沿道路用地外延扩出10米作为防护绿地,严格控制建设。xxx乡村旅游民宿无区域市政基础设施。乡村旅游民宿 17乡村旅游民宿建设用地控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38.58公顷,人均206.7平方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住宅用地的面积按照户来 控制。《陕西省农乡村旅游民宿乡村旅游民宿建设规划导则(试行)》,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乡村旅游民宿,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50平方米。现状新批宅基地面积2分8(187平方米)。在保留三个组住宅的基础上增加其余三个组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用地。3.2各类用地控制综合确定人均建设用地170平方米以内。最终建设用地控制在31.72公顷以内。严格控制田家组及南权组用地规模,做到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尽量不占用基本农田。东刘组所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以取消组进行同质同量置换。 18置换名称面积(公顷)改造住宅建筑用地 9.77新建住宅建筑用地 7.76原住宅建筑用地复垦为农业用地5.82废旧住宅拆除置换为文化设施用地0.59闲置地置换为公共建筑用地1.1闲置地置换为广场用地 0.22闲置地置换为绿化用地 0.65现状建设用地 规划建设用地31.59 29.48规划前后建设用地比较各类置换用地面积3.3 用地整理乡村旅游民宿 19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乡村旅游民宿肌理梳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整治绿化景观整治建筑风貌整治公共空间整治庭院整治文化注入共享引导性乡村旅游民宿 201.乡村旅游民宿肌理1.1 规划理念规划提取xxx乡村旅游民宿四大特色要素为: “田”、“院”、“林”、“塬”。在探寻四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次方案总体规划理念为:阡陌纵横田院共融塬林相连一次“田”与“院”的完美邂逅1、注重农田阡陌的基底作用,提取纵横肌理。2、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围绕公共空间,组团附生。3、探索新型田乡村旅游民宿关系,引导乡村旅游民宿空间田院共融。乡村旅游民宿在田中 田在乡村旅游民宿中院落空间公共空间院落空间纵横肌理院落空间院落空间院落空间院落空间农田公共空间4、塬景渗透,绿网接连,提升乡村旅游民宿空间环境品质。田院共融组团附生塬林相连乡村旅游民宿柿林塬上乡村旅游民宿 211.2 方案生成根据规划任务书文件精神,乡村旅游民宿空间规划应以整治为主,因此,在规划理念的指引下,方案本着 “延续—整合—提升—激活” 的思路进行乡村旅游民宿空间全方位的整治,逐步形成了规划方案。延续乡村旅游民宿肌理确定基本骨架整合新旧院落融合主体空间提升空间品质打造田院共融激活乡村旅游民宿活力复合功能植入乡村旅游民宿 22规划前规划后1.2.1 延续乡村旅游民宿肌理 确定基本骨架田家组东刘组乡村旅游民宿 231.2.2 整合新旧院落 融合主体空间东刘组田家组乡村旅游民宿 241.2.3 提升空间品质 打造田院共融田家组东刘组绿脉相连,斑块镶嵌,田园渗透,内外交融乡村旅游民宿 251.2.4 激活乡村旅游民宿活力 复合功能植入功能单一功能多样功能复合延续主体功能,整合新旧功能,优化功能布局,使其复合化,必将激活整个乡村旅游民宿的活力。居住特色居住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新的功能体乡村旅游民宿 26规划总平面图 27规划鸟瞰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乡村旅游民宿,依依墟里烟 281.3功能结构会议展览、科研教育居住民俗体验、农耕展示、休闲服务在前文整体乡村旅游民宿域整体功能结构基础上,以产业策划以及空间规划理念为指导,构建乡村旅游民宿的功能结构布局。乡村旅游民宿 29综合公共中心居住片区组团内部绿化节点骨架轴线1.3.1 田家组团“一轴一核,绿带渗透”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教育展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民宿 301.3.2 南权组团南权组团最终形成 “一轴一核,花带渗透”的空间结构, 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薰衣草旅游服务功能。薰衣草主题空间推导演化:入口广场骨架轴线花海渗透旅游接待居住片区南权组功能结构 南权组平面图乡村旅游民宿 311.3.3 东刘组团东刘组团最终形成 “二轴双核,田院共融”的空间结构,功能上 以居住为主,兼顾民俗展示与体验功能。骨架轴线入口广场公共服务中心民俗体验区传统风貌展示区农田渗透手工作坊农田渗透绿化集核居住片区乡村旅游民宿 32序号 设置项目一级公共服务设施 二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1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100㎡)★建筑面积480~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80㎡)含“两栏两站九室”:乡村旅游民宿务公开栏、宣传栏;社区服务站、卫生计生站、;党组织办公室、乡村旅游民宿委会办公室、财务室、乡村旅游民宿民议事室、档案室、教务室、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社会保障服务室2 教育设施 幼儿园 ★幼儿园六班,占地≥1400㎡...

篇七:智慧乡村旅游

· 35 ·第 33 卷第 13 期 2020 年 07 月Vol.33 No.13July 2020艺术科技新媒体环境下乡村民宿旅游营销模式研究——以德清莫干山为例孙  煜(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旺,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动力十足。在此背景下,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大新兴主体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掌握新媒体营销渠道就掌握了新时代对于营销的要求。乡村民宿旅游经营者应具备互联网思维,积极学习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实现乡村民宿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升级,进而实现乡村民宿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以德清莫干山乡村旅游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的新媒体营销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乡村民宿旅游营销模式展开研究。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乡村民宿旅游;营销模式;德清莫干山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3-0035-051… 乡村民宿旅游新媒体营销乡村民宿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工作与生活方式都与乡村居民有很大差异的城市居民。旅游者以满足自身赏景、求知、休闲与度假需求为目的,前往与城市空间相对、距离城市较远的具有极强的自然属性的乡村地区,开展以乡村民宿为主要活动载体的旅游观赏、消费等行为。我国乡村民宿主要以村民家庭空置房间为主体,全面与当地的各类旅游资源相结合展开经营。乡村民宿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一大主体产业,是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业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过程。乡村民宿作为此乡村旅游活动的一大旅游产品,它的核心利益就是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等这些精神层面的文化需要 [1] 。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是利用时代新媒体产物,丰富乡村民宿营销渠道,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是一种结合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新媒体营销使得传统传播者的传播方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对于需要大量传播宣传信息的乡村民宿旅游有极大的帮助。互联网交流从单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转为多维度的全民参与,这个时代潮流推动着旅游业出现旅游者通过网络社交互动进行旅游信息交换的现象 [2] 。我国乡村民宿旅游的品牌营销普遍做得不足,加之以前传统媒体的宣传费用十分昂贵,乡村旅游在需求方面展现不足,财力方面又很匮乏 [3] 。宣传上的效果跟不上时代发展,并且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的情况。新媒体营销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性价比高并且传播范围广,应用渠道多样化,在对乡村旅游产品营销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大的积极带动作用。新媒体营销结合电商平台,精准定位,拓宽营销渠道。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是旅游经营者借助互联网将电脑技术、电子通信。

  。. .。

  。 · 36 ·文化产业技术运用到乡村旅游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新型营销活动。现阶段,网络直播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电商平台的销售效益。电商企业通过网络直播带货、APP 首页喜好推送等方式大大增加营销渠道,将传统的“一对一”服务模式演化为“一对多”,借助用户流量构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新入口。新媒体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改革,营销模式不断结合“互联网 +”的思想进而不断改头换面,创新型营销模式不断产生,引入现代先进营销理念以及拓宽宣传渠道等都做出针对性的创新与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宣传面,通过专业团队的各类资源,实现高端绑定、大面积推广等,将产业 APP落实到位,以新奇方式特抓住消费者。同时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用户信息开发独家算法,精准推送,以高频率的推送与宣发实现产品交易率的大幅度提升。2… 德清莫干山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现状莫干山地处浙江省德清县的西部山区。莫干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4] 。乡村民宿旅游是现代城市居民追求休闲活动的主要去向,而莫干山依托当地自然景观,打造独特乡村精品民宿与特色的园区,成为莫干山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主体内容。莫干山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的成功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其一,莫干山交通环境便利,基础交通硬件设施齐全,距离省会杭州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其二,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地处发达地区交汇处中心区域。周边城市为上海、宁波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在开展休闲度假时会优先选择距离较近的莫干山地区。其三,莫干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丰富,自然资源与历史遗迹并存。这是莫干山乡村旅游成功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其四,莫干山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品牌打造的成功。莫干山乡村旅游在近年来结合新媒体的营销模式,积极打造乡村精品民宿的特色与王牌品牌,例如“洋家乐”等品牌都有着很强的地区效应。2014年,德清地区平均每张床铺创造年产值1.5万元。在旅游效益上,莫干山民宿发展大大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经济创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使得消费者对于乡村民宿质量的提升十分看重,这关系到他们之后能否顺利开展乡村田园生活回归活动。正是这些促使我们对于乡村精品民宿的打造都需要更上一个台阶,从民宿的特色化、多元化与品牌化等方面进行总体的提升。民宿是中国乡村振兴和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兴业态和空间利用方式 [5] 。现阶段,莫干山精品民宿中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市场大环境的成熟导致的趋同化,并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其中具体包括:整体规划与完善的有序性缺乏;当地历史人文文化深度挖掘的匮乏;民宿质量等级严重两极分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内统一调度管理的缺失。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与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业农业等新业态 [6] 。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是其中极为关键与重要的组成部分,抓住莫干山精品民宿的打造与精进,就抓住了莫干山乡村旅游中的“牛鼻子”。因此,结合新媒体营销环境下的营销策略,对于推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德清莫干山乡村民宿旅游新媒体营销出路3.1… 新媒体思维下乡村民宿多元化主导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营销思维对莫干山精品民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主导作用,这些。

  。. .。

  。 · 37 ·第 33 卷第 13 期 2020 年 07 月Vol.33 No.13July 2020艺术科技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品民宿的价值主张、产业链延伸、营销推广等。其一,莫干山乡村精品民宿需要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开发酒店产品,制定酒店发展方向,进而实现乡村精品民宿的价值主张。万豪酒店集团下的万豪 JW 酒店,在酒店预订平台的建设问题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上,都比后坞生活更高一个台阶。后坞生活即使也拥有其独自的网络预定平台,但是平台缺乏一站式预订服务,在网络平台上操作后还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再次确认,不能够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互动,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整体偏差,进而导致其经营状况不佳。其二,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莫干山乡村精品民宿的营销要求即跨界融合,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品牌化发展不够及机械模仿城市营销模式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粗放,综合发展水平偏低 [7] 。以安吉帐篷客为例,其有效实现产业融合等问题,开发设计“篷友三宝”概念产品,包括莫干山土鸡蛋、安吉白茶与有机笋干,开创了“网红精品民宿 + 文创微商 + 特色文化 IP”的新媒体经营策略,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掀起了抢购热潮。将自身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文化定位,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要 [8] ,真正将“1+N”模式落实到地,有效延长了精品民宿的产业链。其三,新媒体营销推广。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如何真正运用新媒体渠道实现乡村精品民宿的宣传推广,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例如,安吉帐篷客精品民宿采用的即为零营销成本的营销模式。通过每一位消费者的粉丝效应,有鼓励机制,让他们自发通过个人媒体账号发布民宿的精美照片与文案,形成二次宣传与再传播,进而形成巨大的动态宣传能量,一跃成为人气网红民宿。不仅如此,帐篷客还在驴妈妈平台充分做了营销工作,形成了客房均价超3000元,年入住率超90%,旺季入住需提前一个月预定的行业神话。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与推广是何等重要。3.2… 实现新媒体渠道下乡村民宿旅游智慧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亟待在政府主导和立体扶持下进行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模式创新和智慧营销,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9] 。莫干山精品民宿的智能化升级主要依托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多种渠道,主要包括宣传推广、服务、管理与多元几种模式。莫干山地区的精品民宿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性与思维性,在不断创新与改造的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升级。首先,宣传推广策略变革升级。新媒体环境下,莫干山精品民宿的营销模式升级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以产品为主导向顾客为主导转变。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满足顾客的需求,成为现阶段莫干山精品民宿一切营销工作的出发点。第二,从服务大众向服务特定目标人群转变。莫干山精品民宿通过新媒体大数据手段对于现阶段市场的细分,划定目标人群,展开营销攻势。精准营销是新媒体环境下乡村精品民宿的工作重点。第三,从传统经验决策向数据化科学化决策转变。当前,莫干山的精品民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促进消费者形成新的消费观念,进而刺激消费者主动消费的欲望。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并非完全取代传统营销,而是互相结合,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达到营销程度最大化。。

  。. .。

  。 · 38 ·文化产业其次,服务模式维度丰富。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看中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而莫干山精品民宿则采取了以下两个方法从多维度层面丰富其服务模式:第一,创新产品体验服务。新经济时代,一切产品讲求体验。因此,莫干山精品民宿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消费者评价并综合分析,从消费者的角度积极推进产品的体验服务工作。第二,创新服务体验新渠道建设。新媒体环境下,酒店预订等服务皆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加以实现,结合相应服务 APP等新媒体渠道完善服务流程设计,整体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再次,管理形式升级改造。莫干山乡村精品民宿的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结合互联思维而升级创新。新媒体环境下,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形式与管理思维,传统的精品民宿管理办法更多依靠管理经验,而这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精品民宿的管理。大数据思维对于实现管理模式的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性的帮助。只有高效利用新媒体渠道创新升级精品民宿的管理制度与模式,才能充分优化民宿的组织结构,为酒店的管理注入灵活性与生命力。同时,莫干山精品民宿也充分使用新媒体渠道建设属于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与满意度。最后,多元化主体的升级创新。莫干山民宿作为当地乡村旅游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创造盈利。创造经济效益是每一个企业的本质使命。产业链条的延伸可以促进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增强乡村旅游经济的集聚效应,完善了乡村旅游系统的各项功能,协调乡村旅游发展整体系统 [10] 。精品民宿需要深度挖掘当地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产业的跨界融合,最大程度上延长酒店的价值链与产业链,增设精品民宿创收项目主体,改善过往酒店仅仅依靠住宿进行效益创收的一元化局面。新媒体渠道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经营者的操作将其融会贯通展示给消费者。莫干山精品民宿经营者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新媒体渠道,通过各线上平台整合资源,实现多元化主体齐头并进为企业创收的局面。4… 结语莫干山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在现阶段充分结合新媒体渠道,从宣传推广、服务模式、管理形式与多元主体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升级,进而最大限度实现其自身产品的成功营销。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作为莫干山当地乡村旅游的创收主体,其营销效果的增强对于推动莫干山整体乡村旅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对休闲度假的需求空前高涨,在今后,人民对于乡村民宿旅游的需求与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乡村民宿旅游经营者应加强对新媒体渠道的运用。莫干山乡村旅游发展始终秉承与时俱进的先锋理念,其乡村精品民宿作为其旅游产业中的效益创收主体产业,结合新媒体渠道制定的新型营销策略应该值得广大乡村民宿旅游产业学习。参考文献:[1]…涂紫怡,封卿禄 . 南京夜间旅游产品调查及优化设计[J]. 艺术科技,2020(1):25-26.[2]…杜雅棣 . 自助游客对南京旅游形象的认知调查[J]. 艺术科技,2019(8):232-234.[3]…Callarisa…L,Garcia…J…S,Cardiff…J,et…al….…Harnessing…social…media…platforms…to…measure…。

  。. .。

  。 · 39 ·第 33 卷第 13 期 2020 年 07 月Vol.33 No.13July 2020艺术科技军歌演唱的几点技巧刘丹霞(空军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院文学与艺术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摘  要:军歌演唱是军队中凝聚军心、激励士气、弘扬主旋律最有力的武器。为了适应现阶段提升军队战斗力的要求,培养战斗精神,进一步提升军歌演唱技巧,本文从歌唱的基本要求、军歌的演唱技巧等方面入手,思考与探索演唱军歌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关键词:军歌;歌唱;发声;战斗歌曲;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3-0039-05音乐对人的影响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功能,还有理性层面的建设作用,它首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其社会功用最基本也最有效的就是对人精神的鼓舞作用,其次才是对人想象力的丰富和审美能力的促进,甚至对于意志的磨炼、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军队歌曲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在审美过程中,是潜移默化地对军人和大众进行精神滋养和...

篇八:智慧乡村旅游

收稿日期:2020-09-22作者简介:李武玲(1985-),女,山西万荣人,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经济。 2020年 10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Oct.2020第 22卷 第 5期       JournalofShanxiFinance&TaxationCollege         Vol.22 No.5【工商管理】智慧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究李武玲(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已成为高效便捷的新型旅游模式,将智慧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有效举措。通过阐述乡村旅游进行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乡村智慧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智慧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06(2020)05-0044-03  目前,智慧旅游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新业态。多年来,乡村旅游在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助力区域脱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国家振兴乡村、缩短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各区域应抓住智慧旅游建设的契机,推动当地旅游智慧化建设进程,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的作用。一、智慧旅游提出的背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催生出智慧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态。智慧旅游作为“互联网 +旅游”的产物,来自于 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这一概念。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定位为旅游发展主题年,智慧旅游的发展按动了开始键。目前,我国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深入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旅游信息服务水平迅速提升,行业监管能力逐步加强,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标杆,成为各地旅游业竞争实力的体现。二、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一)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物联网、VR/AR技术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通畅的联络信号、极速的 Wi-Fi网络、便捷的查询设备以及多样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已成为游客的基本需求,这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智慧旅游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因此,乡村旅游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提升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朝阳产业,自身产业联动性强,旅游乘数效应明显,能够有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脱贫攻坚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乡村旅游大多处于贫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设施缺乏,使得通信不畅,深层次发展受限。通过智慧旅游建设,完善信息化设施配备,既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硬件条件,也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效果,从而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是提升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三、智慧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乡村智慧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旅游4 4 业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一批特色乡镇进入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村落、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吸引力。然而,这些地区处于乡村,经济条件落后,旅游交通、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尚未完善,智慧旅游更无从谈起。在硬件方面,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信息化设施缺乏,尚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景区的智慧化通讯设施建设滞后。在软件方面,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新媒体营销、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尚未搭建。此外,乡村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与发展,商业化气息浓厚,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品牌内涵尚未形成,以上问题成为限制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阻碍因素。(二)乡村智慧旅游技术型人才短缺智慧旅游是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旅游行业的发展中,以此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是一个强关联性产业,通过发挥“旅游 +”的优势,可以带动乡村旅游相关联产业共同发展。若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乡村旅游建设中,其所需人才必须是掌握旅游和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专业划分界限清晰,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且IT行业的人才多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致使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所需人才匮乏。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大多采用外包方式解决,人才的缺乏导致乡村智慧旅游发展进程缓慢。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引进和培养信息化技术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三)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乡村智慧旅游建设能够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的官方网站;二是旅游信息平台,即新浪、网易等网站;三是旅游专业服务网站和客户交易终端,如携程、驴妈妈等。旅游信息平台、旅游专业服务网站业务范围宽泛,难以直接聚焦乡村旅游,这些平台在智慧化旅游建设中显得较为被动。因此,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智慧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旅游活动前期、中期、后期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以线上客服的形式及时解决游客咨询和投诉等问题,形成信息输入输出的动态化循环,进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四)智慧化营销程度不高由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景区景点的旅游营销意识薄弱,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仍停留在发放宣传手册或通过政府官方网站进行宣传,智慧化营销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多数为周边城市或乡村的居民,短期内会出现游客暴涨的现象,景区容易被这种假性繁荣所误导,缺乏对旅游营销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多数景区缺乏自身特色,尚未将乡村文化与产品开发进行很好的融合,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宣传主题不明确;第三,在宣传方式上,乡村旅游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宣传,没有很好地运用新媒体、旅游信息平台对其产品进行旅游推广;第四,在营销渠道选择上,很多景区没有与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既没有依托第三方平台,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智慧旅游营销平台,营销效果不佳。四、智慧旅游环境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一)完善乡村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设施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在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该在资金和政策两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改善交通、住宿以及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外,在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前提条件下,完善旅游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乡村 Wi-Fi的覆盖率以及景区智慧化建设水平,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农村习俗、田园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体现旅游特色与内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将乡土文化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给旅游者,实现乡村智慧旅游的持续性发展。(二)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人才数字化与信息化人才是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人才短缺的现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应当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注重信息化人才技术技能的培养。首先,当地政府可以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储备信息化人才。其次,注重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结合智慧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与专业的旅游信息化公司合作,对旅游企业的员工进行在岗培训,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最后,引进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产学结合,在工作中指导和培养一批企业内的技术人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5 4 (三)构建乡村旅游智慧营销系统乡村旅游智慧营销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广告宣传方面,充分借助新媒体优势,通过微信、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多种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拓宽宣传渠道,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在产品管理方面,产品内容应当经过认真筛选,才能予以展示,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产品定价应当受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确保定价合理公道。三是在金融支出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支付手段,政府作为第三方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既保证农民的利益,又保证消费者不受欺骗,防止高价欺客等事件发生。四是在智能推荐方面,利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分析游客行程轨迹,明确游客兴趣爱好,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游览线路。(四)打造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是乡村旅游的形象窗口,也是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水平的一项基础指标。为打造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首先,由政府牵头,各部门配合,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与线上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合作,打造旅游信息化体验平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农业作为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促进“旅游 +农业”的产业融合,建立能够服务乡村发展的多元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其次,景区的智慧化建设是乡村智慧旅游的一个重要元素,景区应当在电子门票、自主讲解、VR虚拟景区、旅游设施查询、旅游线路规划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完善景区智慧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与数据,综合分析并找出地区与景区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科学调研与实地走访后,调整旅游服务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旅游业的重大发展,旅游业应积极应对时代的发展。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地区脱贫减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智慧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应转变思路,采取措施突破发展瓶颈,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性人才培养、智慧化旅游营销体系构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等方面不断努力,提高乡村智慧旅游的发展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提升当地农民的经济水平,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徐艳秋,许 明.试析潍坊市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策略[J].区域经济,2020(2).[2]何 珊.江西省乡村旅游智慧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3]贺剑武.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9(8).[4]于世豹,胡家铭,陈小林,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小镇智慧旅游建设路径研究———以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为例[J].技术与应用,2020(8).[5]李 婷.基于乡村旅游的智慧旅游分析[J].旅游管理,2020(6).(责任编辑 谢红霞)6 4

篇九:智慧乡村旅游

-111-乡村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 数字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罗志慧,王 宁(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5000)[ 摘要 ] 基于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背景,归纳总结了国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数字化现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背景,针对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探讨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 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    [ 文献标识码 ]A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欧美乡村旅游模式成熟,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国外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早,模式已成熟,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利用信息搜素、现代化服务、智能服务设施的优势,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在我国发展时间短,但得益于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促使其增速发展。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已进入“产业融合、规模经营、全域发展”的3.0时代,出现了乡村旅游产业聚集类的新业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新局面。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还存在明显短板,因此,借鉴国外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策略,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国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数字化过程1.1 欧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数字化过程21世纪以来,数字化逐步成为欧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趋势。2000 年欧洲多国联合确立了“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框架,促进了欧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奠定通信基础。在欧洲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法国、英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法国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销售网络完善,拥有系统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是“政府扶持”+“行业自治”的发展模式,政府对乡村大量投资用于改善交通、通讯网络、水利、电力、教育等设施,并制定了乡村整治规划,旨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乡村设备,奠定了法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的基础。随后,法国乡村旅游开始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广大乡村旅游目的地积极建设自己的网站,让游客通过网络进行咨询和预定,形成了数字化的雏形。英国的乡村旅游与城市化进程有关。90% 以上的城市化率让英国人格外珍惜乡村,形成了独特的英国乡村旅游品牌特征。如田园风格,古堡复古风、生态农业等。英国乡村旅游依靠“经营者”+“协会”+“政府”模式发展。英国极其重视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且发展已较为成熟,各类乡村旅游设置网站,提供服务便捷的预订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吃、住、行以及景点门票等多方面。[ 收稿日期 ]2020-08-19[ 基金项目 ]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人工智能和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专项“智慧旅游背景下广东乡村旅游产业数字转型策略研究”(2019KZDZX2048)。[ 作者简介 ] 罗志慧(1982—),女,湖南浏阳人,硕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职教学。建设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心目中想要的美丽村庄一致,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4 结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开展美丽的农村建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落后的农村贫穷面貌。虽然美丽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乡村旅游要根据所在地的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定位,打造合适的旅游生态体系,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振兴乡村。[ 参考文献 ][1] 杜江,向萍 .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 旅游学刊,1999(1):15-18.[2] 谢晓岗 . 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百色市为例 [D]. 南宁:广西大学,2008.[3] 李德明,程久苗 .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 [J]. 人文地理,2005(3):84-87.[4] 马琳 . 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J]. 旅游学刊,2005(1):63-67.[5] 李秋同 . 黑龙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 [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罗志慧,等: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112-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年第 31 卷第 23 期(总第 499 期)1.2 美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数字化现状美国在产业体系、业态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营销体系、法律体系等多方面引领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其乡村旅游起源于 19 世纪,兴盛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大发展,是城市化和工业高度发展双轮驱动模式共同推进。到 20 世纪末,乡村旅游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目前,美国的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分为多个层级:在旅游销售及推荐方面,各地的乡村旅游地的相关网站、网页、广告层出不穷,详细地记录着乡村旅游的特征。其次是在 OTA 网站逐步发展,Priceline、Hotel 等基于 C2B 商业模式,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再有网络发展,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平台的流行也为乡村旅游,特别是个体小农庄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美国媒体巨头 Netflix、YouTube 也通过短视频形式推广美国乡村旅游,一时间各地涌现出“藏在深闺”的小众冷门通过短视频向游客展示,成为网红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2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数字化过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 1980 年代末,其标志是 1989 年中国乡村旅游协会正式命名。2005 年,“互联网 + 乡村旅游”行动方案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互联网 + 农业”,乡村旅游逐步进入到数字化发展时期。2.1 建立了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具有先天的制度优势,构建多级政策体系。在国家层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了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在省市层面,各省级政府也在国家战略基础上纷纷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互联网 + 乡村旅游”模式。如山东省、江苏省等地都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数字化目标。这些政策体系为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推力。2.2 促进了乡村旅游网站推广策略逐步普及门户网站是乡村旅游营销推广的主阵地,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旅游网站的建立。我国各类乡村旅游地几乎都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网络平台, 既介绍旅游特色、推广旅游线路; 也开售门票、提供旅游接待服务。但这些旅游网站的建设存在内容同质化,在旅游线路规划和景区规划设计上,创新性缺乏,容易出现审美疲劳。

  在客源竞争中,同质化建设内容大大降低游客体验感,价格成为重要的选择影响因素,不利于乡村旅游后续的持续发展。2.3 实现了乡村旅游管理流程数字化乡村旅游数字化既包括景区设施基础的数字化,也包括运维管理的数字化,这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管理运行系统建设,为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提升了管理效能,降低了运营成本。景区设施基础与运维管理的数字化,相互依托,共同促进,为景区运维管理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撑。2.4 促进了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原本分散无序、各自经营、独立运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串联起来,形成了管理高效、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综合性管理系统,改变了现有的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格局。通过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各地有效地推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网络通信、医疗卫生等方面,提高了乡村交通的通达性;确保了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和均等化分配,促进了乡村旅游整体发展。3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存在的问题3.1 本末倒置,乡村旅游数字化重结果轻过程数字化是技术层面的发展,是提升乡村旅游的外在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旅游需求和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匹配。但我国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供给者思想观念受到制约。一方面,一些经营者,并未完全理解数字化发展内涵及意义,过度重视数字化,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重结果轻过程。

  造成了数字化与乡村性的割裂;另外一方面,一些经营者,虽然建立如网站、微信公众号,缺乏数字化的基本认知,只得其形,不得要义,造成效果不佳。3.2 受制于人,乡村旅游数字化专业管理人才不够乡村旅游景区实施数字化管理,需要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来运维管理。

  当前,乡村旅游数字化管理水平与景区规划建设不匹配,探究其核心问题是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型网络信息管理人才稀少。一方面是乡村旅游本地就业人口素质不高,大多数人没有旅游信息化背景,无法承担网站维护、微信公众号编辑推送等工作;另一方面,现阶段乡村旅游对人才吸引力不够,无法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难以保障数字化基本运维。3.3 资金有限,制约着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数字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数字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投入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搭建、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景区数字化系统建设及运维、信息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等,尤其是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通信链路薄弱, 需要大量基础建设费用,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即便能够募集到一定资金,但因无法短期实现盈利,获取相应收益,会造成后续资金不足,影响并制约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3.4 基础薄弱,制约着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信息时代,网络升级更新迭代速度越发快。从 3G 智能化网络到 5G 万物互联的智慧网,我国城乡数字化鸿沟还依然存在。相比城镇区域,乡村信息化的基础仍然薄弱,无法满足云计算、物联网、VR 技术、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网络基础环境的需求。其次,当前大多数地方都未建立信息数据中 -113-乡村旅游心,无法支撑整个乡村旅游数字化运维。4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4.1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旅游数字化平台市场需求是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的目标。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内容的宣贯,逐步转变乡村旅游经营者思想观念,解决对乡村旅游认知问题,不应一味求大,建设高大上的数字化平台;其次是需要归本固原,强调乡村旅游自身发展建设,应当依托乡村环境和资源的特点,结合游客对数字化系统的需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抓住游客真正需求,使游客具有获得感,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旅游数字化平台。4.2 加强人才培养,搭建满足社会需求的乡村旅游数字化团队首先,从源头抓,提高乡村旅游经营者自身素养,改变对乡村旅游数字化认知,重视数字化技术手段应用。其次,要注重本土信息网络技术人才培养,邀请专业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或利用公共教育平台,采用远程视频教学模式教授网络信息化课程,课程的设置应轻理论重实践,以应用维护为主要教学内容。再有,委托专业公司开展数字化运维服务,或者人才引进,鼓励具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到基层来发展乡村旅游,为稳定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4.3 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数字化投资环境政府引导,行业自治是国外乡村旅游主要的发展模式。作为管理者,政府应该强化自身职责,对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出台标准,规范自身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集资,营造良好的商业投资环境,除了带动更多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自发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 通过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引入 PPP 模式等。4.4 转换思想观念,提高民众对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的认识数字化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要对社会民众开展乡村旅游数字化的科普宣讲,要让民众主动打破陈旧观念和保守思想,逐步接纳数字化发展模式,乐于接受信息技术等知识的输入;同时还应开展创新展示乡村旅游业风采宣传平台,从需求端,满足人们对乡村旅游的便捷服务需求,在功能上完善数字化全方位服务。4.5 加强基础建设,保持乡村旅游的乡土气息提高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的前提是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4G 时代,乡村旅游景区加强网络建设,在景区内实现无线 WIFI 的全覆盖,让游客在游玩中无时无刻感受到共享的快乐。5G 时代到来,乡村旅游景点率先普及 5G 网络,让高性能的网络信号,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万户互联的智慧服务。同时,要明确乡村旅游数字化真正起决定性的内在因素是景点本身固有的“乡村意象”,是开发的具有地方特色、内容的丰富多样、体验式强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要凸显乡村自身的特色,保留特有的乡土气息。5 结语本文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通过对比,找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及策略。同时认为数字化是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我国乡村旅游数字化应用前景广,如云计算与乡村旅游、AR 技术与乡村旅游应用、视频流量与乡村旅游、景区数字化、GPS 服务等。乡村旅游数字化扩大了乡村旅游影响;加快促进了农村电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乡村数字化、可视化乡村旅游;还能带动乡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韩非 .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J]. 地理科学进展,2010, 29(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