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前三章总结8篇思政前三章总结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论断。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前三章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思政前三章总结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论断。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指导思想、价值意蕴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从价值、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重维度,高校应从加快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程建设、推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建设、完善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打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育人环境等,以期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键词: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大学生思政教育;三重维度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总第142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重维度陈宜大 雷国铨∗ 作者简介:陈宜大,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雷国铨,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21-12-09。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论断,其内涵包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 显然,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不但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包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尹俊先生对“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 [2] 进行了研究。然而,鲜有学者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重维度进行专门研究。为此,加快落实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教育是党、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新时代牢牢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及实践维度,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迫切课题。一、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维度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及时将党的最新成果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以更好地造就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其中,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价值维度,是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前提。(一)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战略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之义,不仅关系着思政教育的效果,而且关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传承千秋万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3] 在新阶段,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引,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了重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大成就,以浓重的笔墨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绚丽的诗篇,俨然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最生动、最精美的教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常人难有的毅力走过了追寻真理、运用真理、践行真理、谱写真理的伟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苦难而毫不退缩、饱经风霜而岿然不动,究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诚然,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蕴含的信仰魅力也应成为大学生担当时代使命,奋发新时代的精神指引,这将是大学生自觉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动力之源。发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正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还有助于大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二) 培养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内在需要奋斗向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承者,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将奋斗的优秀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中。党的百年历史恰是一部恢宏的爱国奋斗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接续奋斗,迈过了最为艰辛的战争年代,走过了最为火热的建设年代,迎来了最为振奋的强国时代,取得了无人不晓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党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尤其是伴随着伟大复兴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有可能出现新变化,这些将给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带来一些冲击。为此,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育人作用,加强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教育,不仅促使大学生尤为珍惜先辈们锲而不舍的奋斗果实,而且还能更深刻地感悟到爱国奋斗是时代主题,从而增强对党伟大事业的情感认同,争做新时代的爱国奋斗者。(三)推进思政教育开拓创新的现实需要“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4]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始终重视把历史成就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这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之一。回顾历史,历史成就的教育一直占据着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篇章。在革命战争年代, “党的建设”等课程已经成为红军大学、陕北公学的重要课程。此后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随着国情、社情的发展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不断创新。在创新和发展中,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核心议题日趋规范化。例如,课程时数、教师队伍、教学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经费等逐渐趋于标准化,这对大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学好历史成就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等不断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政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实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性”[5] 依然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应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充分梳理各种成就蕴含的育人功能资源,探寻其与大学生认知的结合点,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维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但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理清的前提性问题,而且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维度所在。这一理论维度主要体现在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贯通、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融通,以及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相通。(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贯通就指导思想而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致的,彼此相通。第一,从思想角度而言,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是具有鲜明的资政育人功能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政育人功能以政治属性为首要前提。其一,主要为科学的和正确的思想指导。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获得的,在新征程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飞跃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二,主要指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指南。为了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必须认真研读习近平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相关论述,尤其是要着重领会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成立百年庆祝大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论述,细细研读重要论述的内涵、思想精华、成功密码、理论高度、未- - 85 2022年9月来指引等。鉴于此,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6]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7] 正是有了这种认识,在实践中需要真心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从思政教育而言,大学生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才能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入脑、入心、入微、入魂等,最终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功效。总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思想贯通的,两者结合能激发大学生思政教育焕发永恒魅力。(二)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融通从教育内容而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融通、彼此相融。第一,从成就内容来看,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内容非常丰富。以重大精神为标准,划分为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以党的伟大历史转折会议为标准,划分为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八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等。这些是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第二,从思政教育内容来看,其内容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具有内在相连。譬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近现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党在各阶段的革命、经济和社会建设成就、党的重大历史会议等; “思想道德与法治”涉及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等。总之,其内容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关联问题,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维度所在。两者的内容是融通的,两者结合能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三)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相通就立德树人目的而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相通、内在一致。第一,从目的来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需要了解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党的成就相关知识、党的相关理论,这些是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基本要求。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还需要在弘扬中总结历史经验、解读成功密码,发挥重大成就的育人功效,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从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我们能领略伟大真理的魅力,进而分析世界和我国历史发展规律,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内心深处,从而争做伟大复兴的接班人。简而言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既不是从已有成就中变得骄傲自满,也不是遮掩现有困难,更不是躺平在现实中错失良机,而是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动力。第二,从思政教育的目的而言,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灵魂活动。思政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伟大信仰的时代新人,以及时代新人形成爱党爱国的强大情怀。总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是相通的,两者结合有助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于我国的强国之业。三、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维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的实践活动,要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根本目的,需要把加快课程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打造育人环境等维度作为切入点,以扎实推进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一)加快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建设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大学生思政教育涵盖了大学生道德、信念、理想等相关要求,这就促使大学生思政课要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优势,以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一,创新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尽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思政课中多有分布,可是现有思政课程的特点和内容等却各有不同。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思政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设置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专题化教学内容,促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获新生来之不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获得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陈宜大等: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重维度 - - 86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等,从而强化大学生对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理解和认同。第二,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手段。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分析坚定理想信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法治和道德思维和素养,以及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等。第三,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思政教师需要借助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传统教学和新技术教学的结合,尤其是运用虚拟仿真、数字技术、云平台等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大学生全新感受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价值魅力。大学生运用VR和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展览馆、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也运用翻转课堂、腾讯课堂、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超星学习平台,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性。第四,明确思政课堂的教学目标。要夯实思政课育人为本的教学目的。思政教师应想大学生之所想、思大学生之所思、解大学生之所虑,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堂中,使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新理念,从而自觉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成为社会主义的忠实建设者和拥护者。(二)推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 为此,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发挥各类课程的积极作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题同频共振。第一,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尤其是寻找专业课程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衔接点,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的人物、...
篇二:思政前三章总结
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思政育人,其实也是自育的过程。只有苦练内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感动他人。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3 月 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____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指出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要点。
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意义深远。____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内生动力。
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有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传业授道解惑。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三、办好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是出路。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思政课要想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要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努力编好教材、创新教法、发展学科、壮大队伍、建强机构,让思政课堂变成魅力四射的网红课。
少年强,则中国强。办好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根据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总体部署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总支结合学院自身学习状况,于 2019 年 11 月6 日下午在行政楼 235 会议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四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会。本次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进行集中专题学习后,在场教工党员就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等问题开展充分研讨,并就下一步具体工作的开展达成高度共识。
首先,由李楠同志、张洪涛同志和秦国伟同志领读,大家共同学习了《意见》的全文,再次深入学习和领会《意见》文件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接下来,在党总支书记李楠同志主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展开的交流和讨论。
讨论中,李楠同志提出要意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要在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内容及教材建设,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具有先位优势,希望在场党员积极投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教师。张洪涛同志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发表了他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心得体会。秦国伟同志认为要更好推进思政课在新时代的建设工作,根本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责任,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思政课机制。王维国同志表示,办好思政课要意识到“两个关键”,抓好“四个重点”,要按照____总书记的要求把教材编好、把课上好、把队伍建设好,并综合分析我院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启发大家找到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径。
思政课一线教师谢菏生、周华珍、孙帅同志就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应将我院本科生的经典原著选读课程提前开设,并建议将授课时长由一学期拓展为一学年,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应协调各门课程的具体安排,以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建议增加史料内容的课程讲授,让学生更好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具备历史分析的能力。向征同志认为要建设属于我院的优势学科,发挥我院的比较优势,更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期待、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青年教师和辅导员张瑜、梁璐、刘欢同志就学生们所反馈的相关课程问题同在场党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开设相关课程以帮助同学们尽早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尽快进入到学科话语体系等具体建议。在场全体党员,站在思政课教师和中国社科大马学院建设者和开拓者的角度,深度关切并对即将面临毕业的首届本科生的出口选择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形势,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就业选择和考研选择,并提供相关经验和技能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李楠同志做会议总结,他对在场党员的教学热情和情怀表示充分肯定,对我院未来的思政课建设充满信心,并进一步指出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日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我们日后工作的根本方向。
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x 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2020 年 9 月 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____总书记2019 年 3 月 18 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求是》杂志自 2019 年 1 月 1 日改版以来,首次发表的____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章,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深刻认识深入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精神的重要意义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从 2019 年 1 月 1日出版的第 1 期起全新改版,每期发表一篇____总书记重要文章,这是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全党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重大举措。《求是》发表的____总书记重要文章,集中体现了____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将学校思政课建设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会议召开一年多来,党情、国情、世情、教情又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战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各项 工作,充分体现“双线作战”总布局和“两个确保”总目标,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学年开学之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教育战线面临的又一重大考验。深入学习贯彻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____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有力推动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二、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认真抓好重要文章精神的学习贯彻 1.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要把学习重要文章精神,与学习《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第一卷、第二卷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____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有机结合起来。教育系统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组织专题学习,深刻领会文章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办好学校思政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全员学习讨论,坚定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进一步凝聚办好新时代学校思 政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2.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学。要对照文章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要求,对标检视、明确差距,结合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落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集中力量加快解决编制保障、教师配备、岗位津贴、经费投入等问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切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
3.深化研究、宣传阐释学。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加大对文章的研究宣传阐释力度,从学理角度、学术高度深入剖析____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充分彰显思政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培养一代又一代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神圣事业中的重大责任。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是各级各类重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开展主题聚焦、形式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各高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类学术期刊,要积极开设专栏、编发专刊,为思政课教学科研优秀成果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党委中心组率先学习。要压实主体责任,分层分类组织学习,进一步学深悟透文章精神,确保全体教职员工和相关学科专业学生全覆盖。
2.创新形式,务求实效。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确保师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学习贯彻文章精神、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主动对接中央和本地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立体传播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氛围。
篇三:思政前三章总结
《地理教学论》 “ 课程思政 ” 教学设计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 地理教学论授课章节 三板的绘制二、学情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对于大三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接触过“三板教学”,但对于三板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不太熟悉,缺乏绘制板图板画的技能,国家版图意识比较单薄。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一方面,大三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抉择,心理普遍迷茫,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存在较大疑问;另一方面,大三学生即将面临着教育实习,许多学生对地理教学技能的掌握有着迫切需求。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经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已普遍适应大学教学的方式和节奏,辩证逻辑思维较强,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自主性与选择性较强,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并基本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地理三板教学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尤其是板图技能,更是中学地理学科的特色技能。因此对于地理师范生来说本节内容极为重要。同时,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板技能的培养,因此总体上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实践性高。教材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三板”概说、地理板书技能、地理板图技能、地理板画技能、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其中“三板”概说属于理论研究,后四者属于实践研究。而地理板书技能、地理板图技能和地理板画技能的重点是分类。因此,本部分内容可以重组为三个部分:地理三板概说、地理三板技能的分类、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三板的概念,理解地理三板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和绘制三板,能够熟练绘制中国轮廓图。价值目标:能够提高地理三板教学的审美情趣,提升国家版图意识。教学思路依据“理论学习——问题思考(内化于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实践(外化于行)”的逻辑线索,将教学分为五个环节: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育 ,””,研习——学科竞赛——教育实习。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项目学习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如果你教育实习要讲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请你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学生翻阅《新疆》一节教材,在作业本上设计板书。(一)【设计原理】: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课堂导入断断向前发展。因此,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情境来导入新课,目的有三: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一节地理课的板书,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三是学生设计的板书可能会有板书、板图、板画等多种形式,从而为“三板”概念的提出做好铺垫。1. “ 三板 ” 概说【教师呈现部分同学的作品并承转】:大家的板书多种多样,有的同学使用了“文字的方式,还有的同学使用了“图”和“画”的方式,我们分别称之为“板书”“板图“板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板”。(1)三板概念【教师提问】三者有何区别?学生看书自学,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设计原理】最新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关于“三板”概念教(二)材已有明确展示,而教师的问题教材没有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答案,新课讲授因此通过提升课程的深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三板功能【教师提问】1.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否不使用课件,也不使用板书?2.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否只使用课件,不使用板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设计原理】依据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观点,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师的提问联系了之前所学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知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 三板的分类(1)三板的分类 【合作探究】对小组内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的板书、板图、板画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用 ppt 总结板书分为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综合式板书;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图;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和动态画。并重点提醒学生务必绘制世界大陆轮廓图和中国轮廓图。【设计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主,学生要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不断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构知识,完善意义。(2)中国轮廓图(国家版图)的绘制【案例呈现】学院一位教师在向某国际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投稿时,编辑要求删除中国地图九段线,认为南海诸岛不全属于中国,否则作退稿处理,被该教师严词拒绝。据该教师反映,他的多位朋友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其中一位朋友主要研究青藏高原,所以做了曲线处理,不用行政区划图,而使用自己做的高原及其附近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但是不标出国界,只标注自然地物。【教师提问】1.中国地图的九段线是什么?2.正确的国家版图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展示】中国轮廓图(国家版图)的两种画法学生绘制,教师指导,然后学生绘制中国国家版图。【教师总结】教师呈现错误地图(见图 1),总结错误地图的问题,强调绘制中国国家版图应重点关注:正确表示台湾;正确表示香港和澳门;正确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正确表示南海诸岛。问题地图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地图,错绘藏南和阿克赛钦地区国界线;漏绘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等重要岛屿;错将台湾省按照国家表示。一类是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问题地图,如标注涉密信息等。(图 1 学生绘制的错误地图)【教师提问】3.国外期刊编辑为何做如此要求?4.学院教师为何严词拒绝?5.你有何 启示?【教师总结】地图无小事,国家版图关涉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国家版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用正确的国家版图是《测量法》明确规定,否则是违法行为。高中地理选修 7 已明确规定“要说明我国国家版图的空间构成,认识国家版图统一、完整的重要意义。”换言之,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已纳入中小学教育。国家版图意识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使用正确的中国版图地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大家应提高国家版图意识。【教师提问】6.你知道从哪获取正确地图吗?7.你知道如何举报问题地图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获取正确地图两个渠道:①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或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下载正确的地图。【设计原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他强调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后获得原理等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使用身边教师的真实案例,主要目的有:其一,起到身教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国情怀;其二,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版图跟自身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版图原来如此重要,提高警惕,提升国家版图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从认知——认同——形成自觉维护的习惯,既让学生能够辨认错误地图,知道如何维护国家版图,真正地形成国家版图意识。3.“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内部选出最优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的板书,并说明原因【教师呈现】教师呈现如下板图,然后比较与同学内设计的板书的异同,并引出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设计原理】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因此三板教学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比较多种比较,可以总结出相关经验。通过这种归纳式的建构,学生体悟更深刻。(三)课堂小结 学生到黑板绘制本节课的内容结构图,教师进一步总结。 (四)课堂延伸【布置作业】收集身边你发现的中国地图的错误,练习中国版图的正确画法(后附)【教育研习】中学生国家版图意识水平的测量研究(后附)【大创项目】中学生国家版图意识的提升研究(学生申请中,不宜附申请书)【教育实习】创设一次以“国家版图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或者班级活动(3 月底才开始教育实习,因此未附附件)。【设计原理】依据“深度学习”思想,学生应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才能收获意义,获得发展。从课堂教学到教育实习,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一连串“挑战性的学习主体”,帮助师范生实现国家版图意识从“认知-认同-行动”的升华。依据“理论学习——问题思考(内化于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实践(外化于行)”的逻辑顺序,课堂学习主要理论学习,解决国家版图意识的认知与认同问题。而课后作业是学思结合,主要是“关注自我的行动”,教育研习是教学研究,实现“关注他人的行动”,大创项目是项目式学习,主要“反思他人的行动”,教育实习整体性教育实践,是“改进他人的行动”,从而实现师范生作为未来地理教师的社会责任担当。五、教学反思教学背景:绘制国家版图是地理师范生的重要教学技能,但是绘制是否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但不少地理师范生和地理教师缺乏相关意识。因此为了帮助地理师范生能够熟练地绘制中国国家版图,并提升国家版图意识。设计理念:整个设计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首先整个教学贯穿了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课后作业(掌握技能)——教育研习(问题研究)——大创项目(项目学习)——教育实习(教育改进),通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不断创设情境,提供案例,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建构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与改进:第一,按照“六翼”的设计,应该设计一个“课前故事”环节,但是任课教师一直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故事,因此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第二,由于本届学生的教育实习还未进行,因此,师范生创设“国家版图意识”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的材料未能放入附件,这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篇四:思政前三章总结
·187··教学实践探索·“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效应。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状态下病变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研究,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转归和结局,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在日常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等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做到春风化雨立德,润物无声树人,取得学生的一致好评,现总结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心得体会如下:一、精心打磨课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有机融合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医学名家的学习成长经历,相关的新闻热点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掘与整理课程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在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 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新冠肺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案例灵活的引入到病理学总论炎症章节及各论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肺炎章节的授课当中。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及绩效彰显了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彰显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敬业精神,彰显了广大人民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学习总论中炎症的基本概念,炎症的病理学过程,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以新冠肺炎病例引导学生进行病毒性肺炎的学习,掌握病毒性肺炎的基本病变特点: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形成,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为单核和巨噬细胞,易见多核巨细胞。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可见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通过结合新冠肺炎病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 将科学创新精神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重要原因,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 / 医学获奖得主马歇尔教授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不惜以身试菌,把自己当作动物模型来验证这一理论,并最终证明利用抗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从而为患者解除病痛。然而马歇尔教授获得诺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于 1982 年提取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细菌引起胃溃疡”的学说,该假说在刚刚提出时被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嘲笑,他们不相信会有细菌能在酸性很强的胃液中存活,这直接挑战了当时的主流观点 ——“消化性溃疡是由情绪性的压力及胃酸引起,只能够以制酸性药物疗程来治疗”。正是因为马歇尔教授的不断坚持,使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只要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患者痊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医学生的学习道路漫长而艰辛,这种不断坚持、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3. 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病理学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无处不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在病理学的很多授课过程中都可以很好的渗透。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掌握某种疾病的病理学改变,要先了解该器官的正常解剖和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才能掌握疾病状态下发生了怎样的形态学改变。要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才能很好地掌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而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比如讲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心得与体会三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 黄益玲 鲁 华 尤程程 唐勤彩 倪毅然摘 要: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迫切要求。我们在病理学教学 过程中,精心打磨课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创新精神、辩证唯物主 义思想及人文关怀等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并革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 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 课程思政 有机融合文章编号:2095-6711-09-2021-01-0091万方数据 ·188·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随着脂质沉积的增多和疾病的演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构成不断地动态演变,由最初的脂纹期发展为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脂质沉积可导致中膜的平滑肌发生压迫性萎缩并进一步形成动脉瘤。内膜受损形成纤维帽,有利于血栓形成。泡沫细胞中的脂质释放坏死崩解,可释放入学形成栓子,同时坏死的组织可有异常的钙盐沉积,使血管壁脆性增加,容易发生破裂。这一系列继发改变都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以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预测疾病可能出现的后果,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矛盾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很多病理过程既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在讲渗出液的作用对机体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不要只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其实这些病变对机体也有有利的一面。看待人、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得到尽可能全面的结论。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又培养了辩证思维。4. 将人文关怀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诺贝尔奖得主卢里亚曾指出,“医学既包含了自然科学,也包含了人文科学,人文对医学的发展进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讲授创伤愈合的内容时,通过临床手术的案例对比分析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及发生条件,引导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让他们明白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要从患者的心理层面和对美的追求方面予以认同,做一名卓越的医生。此外,病理学中一些新概念的提出也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比如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因为重度非典型和增生和原位癌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因而将之统一称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减少癌症二字对患者的心理冲击。特鲁多医生(E.L.Trudeau)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告诉我们,医生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二、革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与病理学专业知识传授有机合,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有力地保障了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即时互动,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四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教育提供了全面立体的信息服务支撑,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有效的途径。我们精心挑选与病理学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医学名家的学习成长经历,相关的新闻热点、新冠疫情中医护工作者的典型事件等素材,提前将视频资源上传至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新闻或其他文字资料制作到课件中作为课程引入,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隐性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前传统的病理学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病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病理学成绩由 40% 的平时成绩(病理学各章节的小测验)和 60% 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将课程思政与病理学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后,要改革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线上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线上观看视频资源后写出观后感,并分成小组线下汇报大家的学习心得,形成性评价由思政案例读后感、小组讨论及小组汇报得分及课程知识思维导图绘制得分构成,占总成绩的 30%,期末考试对病理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占 70%。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可以让学生真正将课程思政的学习落到实处。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坚持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总之,将课程思政与病理学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断强化,切实将“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进行深度对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最终为培养专业能力扎实、医德高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2]步 宏,李一雷.病理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黄益玲,尤程程,鲁 华,倪毅然,王艳华,唐勤彩.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黄 罡,刘轶永,李 钢.新形势下加强医科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5]孙灵芝,汤巧玲,陈昱良,等.学医以慈悲学史明喜舍——医学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本文系2020年三峡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DKC202010;三峡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项目,项目编号:K2020032;2018年三峡大学开放办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2018013)作者简介:黄益玲(1978—),女,汉族,湖北麻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病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万方数据
篇五:思政前三章总结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篇一: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心得体会 随着 2022 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到来,北京即将成为首个世界“双奥之城”。2022 年冬奥会的举办并不容易。首先是处于疫情期间,如何保障参赛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将成为中国举办冬奥会必须面临的重点问题。中国政府向东京奥运会以及北京冬奥会的参赛人员免费提供新冠疫苗,体现了中国承担国际防疫重担的大国担当。其次,国际舆论对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恶意中伤。西方国家妄图联合起来,以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抵制中国举办冬奥会,但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公开表示,北京冬奥会的设施准备工作已经正式完成,中国为此也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为冬奥会,为世界所做努力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不容诋毁的。最后,冬奥会赛场的修建也是一大重点。中国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在冬奥会的方方面面落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我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精神。2022 年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着重要意义、价值和作用。对于世界而言,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将成为人类摆脱和超越疫情的标志性事件,展现人类向更美好的未来进发的期望和理想;对于中国而言,北京冬奥会场馆规划设计是中国发展成果和建党 1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涵的集中展现,也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冬奥会的重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价值,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稳步前进。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即:胸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一个人是一点微光,但我们合在一起便聚成了火炬,点亮了中国的未来,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青年是奥运精神的积极实践者,我们必须弘扬冬奥精神,坚定奋力拼搏信念,热爱祖国,争做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是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篇二: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心得体会 在观看了“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课程后,我的心中对于我们青年个人与国家时代又有了许多思考与感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寄语青年的讲话中所述,“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也是代代青年的伟大传承。青年,是人生最具朝气、精气神与活力的顶峰阶段,是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推手,每一代青年,都始终于危难中挺起脊梁、于困境中逆风而行、于盛世中担负重任,在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中,扮演着重要的着墨人。让我们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奋斗中不断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执笔“奋进”谱写出人生最华美的乐章! 篇三: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心得体会 我们成长在奋进的新时代,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担。冬奥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我能为国家做什么?”当五星红旗在面前升起,国歌在耳边响起时,当身旁的志愿者和我一起热泪盈眶时,我想我们能够为深爱着的祖国付出一切。对于冬奥工作,我反复沟通确认每一个细节,丝毫不敢懈怠,为颁奖仪式的成功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我坚定爱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志愿者的身份令我在冬奥这场思政大课中有了更多的收获,在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将冬奥精神延续至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篇四: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心得体会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 立春日,雪花舞。每一朵雪花,都在讲述一个冰雪故事。这次冬奥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的“竞相开放”,更是每一个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冬奥精神的盛放。
平视世界——自信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是一种风格,一种姿态。中国人的风度和浪漫浓缩到了在那个立春日,鸟巢夜里。这不仅是中国与冬奥会的冰雪之约,更是中国敞开怀抱,真挚地拥抱世界的鲜活写照。讲座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刘迪波与 ASOIF 主席弗朗西斯科-里奇-比蒂成为了朋友并且相约米兰的故事尤其触动了我。璀璨的中华文化和勤奋智慧的中国人民给了每一位“中国故事”讲述人底气和自信。从觉醒年代的追赶,到如今强国时代的超越,代代更迭,薪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火相传,我们如今也接过了前辈手中的火炬,以一种自信、开放的从容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风采。他的自信从何而来呢?因为他的身后,站着一个托举我们而且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中国。我们应当传承这份勤奋努力的厚重,迎难而上的顽强精神。
冬奥会,“中国门”徐徐打开,门外走来各代表团运动员;“中国窗”铺展开来,窗外是美景风光,大好河山。前辈的庚续努力绘就了今天的中国,而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承接这份责任,让中国的未来更上一层楼。未来已来,我们已经要从“注目礼”的姿态转为躬身入局,用自己的青春力量把无数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一切困难“碾平”,真正迸发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姿! 听到冬奥精神之一——“追求卓越”时,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这也正是我高中母校的校训和我一生的追求。追求不断的超越,追求至臻至善,追求更上一层楼,不断突破,创造奇迹。卓越不是一种比较,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和精神,也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才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孜孜不倦,从工匠到总设计师都在创造着“中国奇迹”。
愿以寸心寄华夏,望以此生献中华! 篇五: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心得体会 “挑战极限,才能做到极致;不断超越,才能造就卓越”这一预告一发出,就引起了我的无限期待。在观看过冬奥健儿们精彩绝伦的体育竞赛后,我一腔热血难凉,此次冬奥精神宣讲又会引起我怎样的自豪,激起我怎样的自省。
在冯秀军老师引领我们回到的历史长河之中,北京这一双奥之城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丰富,北京冬奥精神的概念与理解也在我的心里深深的扎根。从 1908 年~2008 年,经过了这百年的努力,是中国人民艰苦不懈的追求,是奥运健儿们奋勇向前的拼搏,我们方能圆梦奥运。而最终又在我们不断强大的如今,我们并未把上一次奥运当做巅峰,我们只是再次迎来了新的起点。也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初心未变,携手共行,“飞跃”了 14 个春秋,共同度过疫情肆虐的严暑,在这个冬日实现了曾经难以置信之梦,令北京闪耀起“首个双奥之城”的荣光。
武大靖为我国夺得首金;刘迪波与弗朗希斯科的友谊;杨洪琼碾平的三个“不可能”;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跨越;丁明虎冰雪科技的追求;修远对眼中奥运的感想……这一个个丰富有趣又温暖人心的分享,向我具体展现了这次冬奥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画像,是我明白本次冬奥的光芒之内,是无数人捧出心之所想的点点微光熔铸而成的明目朝阳,也令我对本次冬奥的背后了解不完全而感到惭愧。他们心中的点点愿景,散而化作满夜繁星,聚而形成灿烂阳光,使得本次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在我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愿以寸心计划下,且将岁月赠双奥”在这样的激励下,我要怎么放下“新时代有我”这样的誓言。
脚下是层层冰雪,冰上是炽热之心,冬季见证了荣耀的时刻,冬后将继承荣耀的曙光,让我们致敬每一片燃烧的雪花,让我们化为春流,一起向未来吧!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篇六:思政前三章总结
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三篇 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行动心得体会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怎样应对课改的浪潮,才能在课改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要想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先来了解一下新的课程标准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本人多年来从事农村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从起初的照本宣读到新课程改革,再到推行的导学式教学,我有颇多的感受。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政治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独立思考。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我们的政治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那么,政治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政治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政治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 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地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生可能短的时间内回答出要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 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行动心得体会 本学期,担任高一年级四个班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得;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科任教师的我,不敢懈怠,一开始就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在实施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创造力和潜能得以开发,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 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作学生的表率。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因为我相信: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师德品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时刻注意修养自己的人格---师德。
作为教高一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任务重要性,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广泛搜集材料以多种多样形式授课,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在自学、自修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了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看报纸、杂志,听新闻、广播,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到网络世界中畅游,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本学期,由于在实践中努力摸索领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仔细研讨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前进;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并在实践中臻于成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我连续三次取得教学成绩第一名的成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需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 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行动心得体会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 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篇七:思政前三章总结
收稿日期:2020-07-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口述史的红旗渠精神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18AKS019);2018年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18-CXTD-07);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生活向度研究”(2021-ZZJH-174)作者简介:陶利江,男,博士,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论以及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陶利江(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含有实践因素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其现有范式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网络实践教学。深度体验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它是多层次体验的综合,包含精准体验、多维体验以及持续体验,这三个因子是紧密相关和环环相扣的。其中,精准体验是前提,多维体验是发展,持久体验是保障。只有实现了精准体验、多维体验和持续体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才能真正得以彰显。在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仍有一些瓶颈制约着其深度体验的实现,这些瓶颈的破解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即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顶层设计、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素质、搭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以及优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和总结方式。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20)11-0091-07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深度体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所谓深度体验指的是以体验为起步,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超越感性刺激和感性认识,最终构建新的经验、知识、方法和技能。深度体验是自我发展的内动力,正是因为具备深度体验这种功能,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拓深教学空间和提升数学实效。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瓶颈制约着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实现,亟待破解。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意蕴思政课实践教学并不是独立于思政课的教学活动,而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两大板块,二者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论修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后者侧重培养大学Nov.,2020Vol.28 No.11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20年11月第28卷 第11期· ·91 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虽然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是二者紧密相连,存在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其现有范式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学界存在一些争议。有学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指的是在社会中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还有学者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包括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还包括校园实践教学活动。不难发现,以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解和划分都是按照教学场所进行的。其实,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不应局限于教学场所,而应注重教学内容是否包含实践因素。正是基于此种理解,笔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含有实践因素的思政课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呈现动态性,目的是让大学生真正“动起来”,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区别于静态的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依据上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义,可以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式进行梳理。具体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现有范式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网络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的表现形式有主题演讲、案例探讨、视频赏析和讨论等,园实践教学的表现形式有情景剧演出、红歌比赛、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教学的表现形式有参观考察、义务帮扶、社会专题调研、理论政策宣传等,网络实践教学的表现形式有网络问答、网络辩论、网络视频展示和研讨等。(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在逻辑首先,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基础和实施依据。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处于主导地位,不能因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而否定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主导作用。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所讲授的是国家历史、社会现实以及世界发展大势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要紧紧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而不能偏离,否则就会丧失实际意义。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有益拓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让大学生“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回溯、带动和激活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凸显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真实性。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所讲授的理论往往较为抽象,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等,由于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理论功底有限,在理解思政课理论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难以有效感知思政课理论所指向的社会现实,这样会引发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产生误解,如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深入农村、城镇等进行专题调研,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接触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所指向的大量社会现实素材和案例,不断加深其对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使其真切感受到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间接提升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思政课实践教学采取“互动式” “体验式”的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方式有别于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静态灌输,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情景剧表演,在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下,大学生把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改编成情景剧进行实地演出,这种方式生动、活泼、有趣,可以使大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发现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精彩性,能够间接提升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是相对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初步理论感知而言的,它是多层次体验的综合,包含三个必要因子,即精准体验、多维体验和持续体验。也就是说,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实现了精准体验、多维体验和持续体验,其深度体验才能真正得以彰显。(一)精准体验精准体验是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的“主题性”层次而言的,具体指的是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对某一历史精神、价值观念和现实成就的真切感知和体会。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准体验的获得离不开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的精心设计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的精心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的设计需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具备科学性和时代性。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 ·92 设计要以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资源、思政课热门话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体系为依据,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二是具备全面性和逻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设计都应覆盖到。同时,各个实践教学主题之间也应有严密的逻辑,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三是具备针对性和创新性。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身好奇心强,渴望探索未知事物。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设计应契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另外,实践教学主题设计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热情。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需要按照实践教学主题确定、实践教学动员、实践教学实施以及实践教学评价和总结等步骤逐步展开。在实践教学主题确定环节,根据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进度,教师从多个实践教学主题中遴选和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在实践教学动员环节,借助动员大会,教师为学生讲清楚实践教学的意义、开展形式、具体计划、调查方法、任务目标等;在实践教学实施环节,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并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评价和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另外,高校主管校领导、具体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也应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结工作,通过召开校级层面的经验总结大会,及时提炼和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鲜活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为今后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二)多维体验多维体验是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的“多样性”层次而言的,具体是指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多种体验,包括知识体验、技能体验、过程体验、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等。实际上,大学生从某个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能获得多方面体验,只是每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要实现的体验目标侧重点不同。就知识体验而言,其侧重开阔眼界和丰富知识体系,如参观大型科技展和成就展等;就技能体验而言,其侧重动手和操作能力,如尝试使用新的生产技术、先进仪器等;就过程体验而言,其侧重感悟和追忆历史过程,如观看历史纪录片和重走长征路等;就方法体验而言,其侧重做事的流程、思路、技巧和效率等,如参与科技发明和各项竞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侧重心理感受和精神洗礼等,如参观革命圣地、参加义务帮扶活动、与时代楷模座谈等。(三)持续体验持续体验是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的“长久性”层次而言的,具体是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开展过程中,大学生从中获得的不间断体验。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体验的获得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形成长效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形成主要依赖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高校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在人员使用、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应给予思政课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充足而优质的师资队伍。从教师数量上看,由于参与学生人数以及实施环节较多,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师资支撑;从教师素养上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教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需要教师拥有较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三是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持续开展需要建设好课堂、校园、社会以及网络这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并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可以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建立和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师生积极性。师生的积极性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开展的动力和关键性因素,师生积极性取决于自身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以及考评方式是否科学。需要指出的是,精准体验、多维体验和持续体验这三种不同层次的体验都是针对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某次具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此外,这三种不同层次的体验作为深度体验的必要因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关和环环相扣的。在深度体验综合体中,精准体验是前提,多维体验是发展,持久体验是保障。具体而言,精准体验是多维体验和持久体验的逻辑前提,只有实现了精准体验,多维体验和持续体验才有可能;多维体验是在多项精准体验的基础上获得的,是精准体验的进一步展开和发展;精准体验和多维体验· ·93 的长期维持需要持续体验长效机制的支撑,持续体验是精准体验和多维体验的坚强保障。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实现存在瓶颈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充分发挥深度体验的功能,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瓶颈制约着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实现,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思政课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历史重任。如前所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早在 2008 年 9 月,中宣部、教育部就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① 。但是,一些高校管理者未能认清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耗时较长并且意义不大,提出只要抓好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就能建设好思政课,忽视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价值。也正是受这些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相对滞后和趋于边缘化,即便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也是流于形式:例如,依据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安排,“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须开设36学时的实践教学,然而一些高校却简化环节,仅仅要求学生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实践报告,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高,教学目的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二)教师素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这一角色至关重要。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素质与实践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政治素质不过硬。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可是,一些教师政治素质不高,如被网络曝光的一些思政课教师教马列而不信马列,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
篇八:思政前三章总结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阶段性总结汇报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 XX 市委强有力领导推动下,XX 教育系统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
一、 市委高度重视、统筹推进贯彻落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统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 去年 12 月 10 日,市委常委会对学习贯彻全国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2017 年 2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市长应勇同志、市委副书记尹弘同志,副市长铁慧同志、光辉同志等到我委调研,专题听取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筹备 XX 高校思政会有关情况汇报。韩正同志要求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摸透 XX 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有效的破解办法和行动方案,立足长远长效,强化制度性安排,层层抓好责任落实。3月 16 日,市委常委会再次就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作了重要部署。韩正书记、应勇市长还决定带头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正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下,XX 高校思政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有序展开。
2. 市委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3 月 16 日,市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市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相关重要工作开展;依托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 小组和委办局协调机制,协调推进高校思政重点工作;坚持和完善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点,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学期到高校给师生讲思政理论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依托部市共建重点支持制度,每年将高校思政重点工作纳入教育部和 XX 市共建计划;按照中央要求为市属增加或明确高校分管教师思政工作副书记,明确落实高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担任党委常委或不设常委会的党委委员;明确要为高校思政提供人财物保障等,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极端重视。
3 3 、建章立制, 制定 XX 《实施意见》。
和《委办局分工方案》。
我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牵头起草了 XX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和《贯彻落实全国和 XX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委办局分工方案》(简称“XX《委办局分工方案》”)。XX《实施意见》共 9 个部分 34 条,不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了中央 31 号文的要求,而且结合 XX 城市定位和 XX 高校思政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 XX 高校思政工作的短板和特色也提出了许多专门的举措,以有效补齐短板、巩固优势、强化特色,促进发挥 XX 高校思政工作在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委办局分工方案》对标中央《部委分工方案》,共 66 条,给相关委办局进行了任务分工,促进构建起全员育人良好工作格局。
4 4 、 召开全市会议,全面部署落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4 月 7 日-8 日,XX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高校党政负责专题干部研修班举行。韩正同志出席大会并讲话,应勇同志主持大 会,另有 5 位市领导出席会议,除高校书记校长外,各委办局、各区县和在沪中央及 XX 主流媒体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韩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高校思政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做了全面部署,要求各高校按照“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更加扎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 两委系统规划、深入推进工作开展 1 1. . 开展分类分类培训,传达学习全国高校思政会议 精神 。
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当月,我委就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专题研修班,专题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此后又依托教卫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高校宣传部长会、专题调研会、专题座谈会、辅导员骨干研修班等方式,对高校相关负责人传达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
2 2. . 牵头制定 X XX 实施意见 , 凝聚 思想 认识 。
我委在牵头起草 XX《实施意见》过程中,先后召开 10 多次专题调研座谈会,高校校领导、宣传部、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近 300 人参加,梳理大小问题 100 余项,提出解决建议数十项。文件起草的过程,也是两委向高校干部师生宣讲中央和市委精神的过程,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有力促进了高校干部师生对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认知和把握。
3 3. . 系统谋划,着力推进思政工作重点领域深入开展 我委认真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精神,系统谋划,着力通过实施 八个专项行动计划 ,推动全市高校 深入贯彻落实思政工作各项任务。
一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项计划。重点建设 1-2 个马学科协同创新同城平台;分批建设 10 个左右特色学科,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成“高原学科”;支持 1-2 所市属高校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每年设立 20 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研究和实践研究重大项目;分批建设 10 个左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智库等。支持建好复旦、华师大全国重点马院,支持建设 15 所市级示范马院;整体提高高校马院教学质量,增强教学亲和力和吸引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支持建设30个教学科研骨干团队;设立人才发展支持计划,每年评选 10 名教学名师予以奖励;遴选一批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全国建立 50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实践基地等。
二是 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专项计划。成立 XX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工程“精彩一课”建设,支持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案例建设;推进“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建设一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思政理论课同城平台建设;落实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推行思政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推动学校和院(系)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政课等。
三是“ 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 改革专项计划。从这学期开始,在全市高校全面推广“课程思政”,继续推进“中国系列”品牌课程建设;推进综合素养课程改革试点,每年重点建设 30 门综合素养品牌课程和 30 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课程。推进专业课程育 人试点,要求所有高校至少有 2 门以上专业课程开展试点,推出10 所整体试点高校和 30 门专业课试点品牌课程。
四是 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专项计划。完善“文教结合”机制,推进本市“文教结合工作行动计划”和“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本市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行动计划,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紧密结合 XX“党的诞生地”挖掘宣传工程,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强化校训、校史、校歌育人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
五是 “易班”内涵建设专项计划 。制定实施“易班”网络文化创新和信息安全管理专项计划。加强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重点,打造学校网络文化内容创新和传播体系,把“易班”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思政工作示范平台。加强“易班”事业发展与企业化运行、全国共建与分布式运营等机制建设,完善优秀网络文化内容供给机制,生产更多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内容产品。
六是 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加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培养,开发教师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师训课程标准和课程样本,建立师训实践基地,推动高校教师进行入职和职中轮训;推动高校切实强化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学校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加强 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训。
七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计划。严格按照中央要求配齐坚强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推动两支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落实两支队伍“双重身份、双线发展”,落实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列标准、单独评审,把专职辅导员和思政理论课教师纳入“市属高校教师本科教学激励计划”适用范围,并且明确平均激励力度不低于其他教师的平均水平。
八是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计划。根据中办发[2016]78 号文,修订出台 XX 加强改进民办高校党建《若干意见》;抓好党组织建设,抓好选配书记,抓好党政班子交叉任职,强化党组织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决策权,明确董(理)事会决策前要征得党组织同意等,使民办高校同样成为立德树人重要阵地。
4 4. . 强化 宣传,营造 推动 思政工作 开展的良好舆论 氛围。
我委提前谋划、主动策划,会同中央和本地主流媒体研究制定了新闻宣传专门方案,在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前后,以及 XX 高校思政会召开前后,加强主动宣传,掀起了高校思政工作宣传报道新的热潮。截至目前,中央和 XX 权威媒体共计开展相关报道 100余次,在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全社会形成了推动思政工作的浓厚氛围。近期,我委按照平均每两周一次的频率,召开新闻策划会和新闻发布会,就高校贯彻落实情况推出系列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种报道频率将一直持续到十九大召开,为推动 XX 高校思政工作发展持续提供舆论支撑。
三、 高校迅速行动、积极推进任务落实 全国和 XX 高校思政会召开后,XX 各高校热情高涨、迅速行动起来,纷纷从传达学习、顶层设计、政策制度制定、机构设置和人财物配备等方面积极推进落实。
一是学习传达促认识,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复旦大学、XX 交通大学、同济大学、XX 财经大学、东华大学、XX 海洋大学、XX商学院等高校通过召开全校思政会议、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研究、党委会专题部署、召开中层干部会,举办辅导员专题培训班、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等方式,推动全校党政干部和思政工作者学习全国和 XX 高校思政会精神。
二是领导带头促落实,推动思政工作开展。XX 各高校书记校长带头落实思政会议精神,率先垂范,推动相关工作落实。最近,很多高校书记都去给学生上思政课,比如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XX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林在勇等,都带头讲课,亲自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和相关工作开展。
三是建章立制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要求。高校纷纷制定实施本校贯彻落实全国和XX高校思政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比如 XX 交通大学为了强化阵地管理,研究制定了 XX 交通大学《教材选用审核备案制度》《加强思想育人和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及工作方案;为了优化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认定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等,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 与思政工作。
四、贯彻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后,XX 高校广大思政工作者欢欣鼓舞,认为迎来了“新的春天”。大家表示要坚决拥护中央决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努力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困难或疑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 上位文上位法尚不完备 高校反映: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具体有哪些硬指标?有什么样的建设标准?希望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意见。
又比如, 关于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 ,31 号文要求高校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导向和质量把关,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理。认定违规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希望国家教材局等部门尽快出台指导性文件。
再比如, 关于教师管理和纪律约束。31 号文要求对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具体依据哪些法规?希望教育部能出台类似《高校教师条例》之类的上位法,为高校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2 2. . 相关概念尚不明晰 高校反映:31 号文提出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并且规定了配备比例。“党务工作者”具体包括哪些人?首先,高校党委工作部门是不是全部包括?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算,那么党办(有的高校是党办、校办合署)、机关党 委算不算?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要新成立的党委教师工作部,院系党组织,以及武装部、校区党工委、产业党工委等算不算?这些岗位是不是也实行“双重身份、双线晋升”? 3 3. . 有关干部配置工作 尚不能完全 落地 高校反映:31 号文提出高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要担任高校党委常委或不设常委会的党委委员,三部长入常后,和非常委副校长的关系如何处理?此外,部属高校三部长要担任常委需要教育部直接推动,高校希望教育部尽快启动该项工作。
五、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1. . 指导高校做好思政工作顶层设计 目前,我委正在督促全市高校重新审视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重新谋划学校的思政工作体系,从制度规范、机构人员、资源投入、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方面,推动思政工作改革创新。
一 是 制定 学校贯彻落实的思路和方案。要求高校按照教育部思政司提出的“2017-2020 四年行动计划”,按照“一年开局、两年攻坚、三年决胜、四年见效”的思路,做好 2017 年开局之年各项工作,高校要制定自己学校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把学校思政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