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4篇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1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 54 万亿元增长到 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文体框架基本确立。(修宪: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强调改革过程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部曲”的充分体现。) 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 2 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修宪:“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修宪:“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3 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国两制”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在港澳进一步彰显,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
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 4 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篇二: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 摘 要: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建设,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关键词:社会建设;民生;成就 社会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是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指整个社会的建设,而狭义的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中的“一位”。本文以狭义社会建设为研究对象.我国社会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力量,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指导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突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教育事业方面体现一下几点: 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和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院校师生树立了“四个意识”、增强了“四个自信”和始终做到了“两个维护”,政治觉悟不断提升。
教育普及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总体发展水平步入世界中上行列。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小学阶段净入学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7 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 13.5 年,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超过了 4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更加体现了机会公平。
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进一步増强。教育的城乡、区 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缩小,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保障。
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学生自带桌椅上学、在 D 级危房上课等现象已基本消除。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在整个全球经济放缓的形势下,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失业问题,引发了大量群众不满,社会动荡不安,而我国从 2012 年到 2017 年创造了超 6500 万就业岗位、解决了 2500 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了 650 万左右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 26 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据央视媒体报道,我们平均每 25 分钟就解决一个人的就业问题,2018 年新增就业近 1300 万,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4.9%,比上年末下降 0.1 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8%,下降 0.1 个百分点。
三、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报告首次提出"两个同步",体现了从“国富”向“民富”的转变、体现了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
居民可支配收人实现稳步增长。2013 年到 2018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为 7.27%,GDP 年均增长为 7.07%,略高于 GDP 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有所缓解。2012 年城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3.1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917 元)。2018 年城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2.69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251 元、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617 元),城乡收入比有所缩小。
四、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参保类型不断扩大、保障层次稳步提升。
全民参保基本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9 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 13 亿人。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2015 年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以往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保障层次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住院费直接结算,特别是部分地区实现由“一站式”结算向“一单式”结算转变。完善了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制度。
五、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也是花精力最多的事。六年多来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部署,取得了巨大成效。
我们向世界庄严承诺:“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 2020 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证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落队。从 2012 年到 2018 年全贫困人口从 9899 万人减少到 1660 万人,累计减少 8239 万人,832 个贫困县有一半已摘帽,贫困村还剩 2.6 万个,据央视媒体计算平均每三秒钟就有一人脱贫。
我们取得的成效普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也是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方法之一。
六、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第一,通过改革,作者简介:杜金梅(1979-),女,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三: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心得体会 范文( ( 八 篇) )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篇一 我们在网上党校收看了中央党校沈传亮教授所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专题。沈教授从我们党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时代背景、怎么正确地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些成就和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原因与经验等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党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实施的伟大变革,本次授课既有理论上的深入思考又有实践中的高度升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一、集中系统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极其艰难的改革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篇布局、励精图治,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成而未能办成的大事,取得了让世人难以想象的科技发展成就,快速打赢了全球突发性新冠肺炎疫情国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疫情后时代第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正增长,平 稳推动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让国民为之骄傲,让世界为之点赞。回顾这些卓越成就和伟大变革,我们心中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更加赞赏我们党的英明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坚定了我们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心中的“四个自信”。
二、集中系统学习党史,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民族自豪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戮力同心,国家建设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中国标准、中国速度正在被世界日益接受,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等耀眼全球……神州大地朝气蓬勃、喜气洋洋。国民幸福感与日俱增。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联合国设定的富足标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圆满完成了全民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极大提升了国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民主法治体系日益完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取消、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全面依法治国有效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破冰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更加突出。大国外交阔步前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 APEC 北京会议、G20 杭州峰会、亚信上海会议、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全面铺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拥有越来越多国际话语权,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文化自信更加灿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社会主流舆论日益壮大,媒体融合深入发展,时代楷模层出不穷,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次引发世界瞩目。国防力量显著提升。军事体制结构性重塑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军事科技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航空母舰、载人飞船、中国天眼、新一代作战飞机、导弹、潜艇等国之重器呼之欲出,国家安全防御能力得到有效加强。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这些长足进步,我们对自己是中国人倍感骄傲、无比自豪。
三、集中系统学习党史,进一步升华了我们的职责使命感 党史学习教育,使我们的心灵再次得到全面洗礼、再次受到震撼和启发,使我们更加懂得今天幸福的来源、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再次坚定了我们为党奉献一切的决心。一是率先垂范,全力践行初心使命。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中国道路需要依靠党、依靠中国人民,依靠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梦不在远方、不在彼岸,就在我们的初心使命当中,我们将铭记和传承初心使命,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干劲,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勇做新时代的捍卫者、奋进者、搏击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二是立足岗位,勇做人民美好生活创造者。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以前任何时候更渴望、更期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努力拼搏,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大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三是奋发图强,争做新时代有志青年。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认为“时代新人”的基本特征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奋斗精神无疑是当代青年成为时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领时代新人立鸿鹄之志,传承接力奋斗精神;用中国革命精神激发时代新人内生动力,坚定永久奋斗精神;用改革创新精神激励时代新人练就过硬本领,彰显艰苦奋斗精神。最终将我们自己锻造成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时代新人。
同志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热潮此起彼伏,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干劲如火如荼,作为中青年干部,我们责无旁贷,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 就和历史性变革 篇二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全党全国人民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不仅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而且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信念的执着、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几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胜利完成“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顺利组织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最是激动人心,新征程并非一帆风顺;惟艰难方显勇毅,惟磨砺始得玉成。在党旗飘扬的抗击疫情战场,有敢医敢言、勇于担当的钟南山,有“宁负自己,不负使命”的张定宇,有许许多多的“90 后”“00 后”,他们以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苍生,诠释了“每个人都了不起”的生动内涵。在红旗招展的脱贫攻坚一线,“扶贫之花”黄文秀乐做百姓贴心人,“吃亏”书记李连成甘为群众领头人,扶贫“硬汉”隋耀达勇当致富开路人,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的发展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让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好党史“下基层”,更能将党史作为基层建设的“教科书”,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对全体党员来说,开展好党史教育,既是寻根之旅,也是铸魂之旅、开拓之旅,唯有真正学深悟透,才能从中汲取丰富滋养,厚植发展基础以历史智慧注入前进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踏踏实实、励精图治,帯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成功开辟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新境界。但也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而学习党史为弥补不足、解决困难和应对挑战提供了新的历史遵循。学习党史,要善于学以致用,充分用好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经验、方法和理论,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锻炼以历史思维、历史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理念,走好开拓创新之旅,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小康走向富裕,从大国走向强国,从边缘走向中心,党时时刻刻带领着人民在发展的长河中激流勇进,记录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成就是累积起来的,无数的辉煌与成就汇入这历史的长河中。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回顾往昔,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注重“回头看”,不忘初心。传承革命先烈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传承“农村包围城市”果断决策的执行能力,传承“黑猫、白猫论”的敢做敢拼的改革创新。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记忆永远留存,守住自己的初心本色,在总结回望中砥砺前行。
坚持“低头看”,坚强实干。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坚定敢涉险、敢啃硬骨头 的革命意志,坚定行稳致远、踏上新征程的拼搏精神。传统与精神永不过时,使我党永葆生机活力,秘切党和人民血肉联系,长路漫漫,唯有奋斗,坚强实干,把握现在,大展宏图。
全面“向前看”,传递信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一百年并将一直发展下去,当工作中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党史传递的信仰力量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当遇到阻碍,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党史的信念守护着我们。路途未必一帆风顺,但是“前进”方向永不偏移,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了解党,更爱党,回头看走过的路,走好脚下的路,远眺前进的路。这段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我认识到只有明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把很多问题看得深、看得远。学习党史,须认真思考,深刻体会,入脑入心。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牺牲,牢记党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篇三 观看了中央党校沈传亮教授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感触颇深。这已经发生和正在发 生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是我所亲自经历的;取得这样伟大成就的原因和经验,也是我所切身感受到。
一是要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极其艰难的改革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篇布局、励精图治,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破解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成而未能办成的大事,尤其是快速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国内防控阻击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还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不断凝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不断开创执政为民的新实践、新成效,不断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境界。要想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全局、立足实际,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平稳有序,法治氛围更加浓厚,党风政风更加好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就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之策,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防止不良风气“树倒根存”“反弹回潮”;就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更具公正性、稳定性、长效性的体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人民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防止“躺平”“佛系”;就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和社会运转在法治轨道内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或者“劣币驱逐良币”。
四是要提升国家安全思维。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在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避免被人“卡脖子”。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
篇四: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年历史性成就回顾 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髙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增长位居世界前列 2012-2021 年,我国 GDP 年均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保持在 30%左右,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 的“稳定器”。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XX 年经济增速降至 2.3%,但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21 年增速大幅回升至 8.1% 0 (二)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2012-2021 年,我国 GDP 从 53.9 万亿元大幅增至 114.4 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2021 年我国 GDP 达到 17.7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 18%。人均 GDP 从 6300 美元上升到超过 1.2万美元,超过全球人均 GDP 水平,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门槛。
(三)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2012-2021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 10.1:45.3:44.6 调整为7.3:39.4:53.3。服务业占 GDP 比重超过 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 2012 年的 9.4%、28%提高到 2021 年的 15.1%.32.4%, (四)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改善 2012-2021 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比重由 51.1:46.2:2.7 调整为 54.5:43.0: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55.4:42.1:2.5 转变为 65.4:13.7:20.9 O 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内连续突破 5 万亿美元、6 万亿美元关口,达到 6.05 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 8000 亿美元,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分别为 1735 亿美元和 1136 亿美元,外汇储备保持在 3 万亿美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4.1 万亿元。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持续努力和不懈奋斗,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 70%。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一)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XX 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已达 10740 元。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胜利完成,960 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我国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全部通动力电,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
(三)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开展精准脱贫,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明显提升。贫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几乎都是“空白村”发展到村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扶贫干部用心用情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贫困群众奔小康信心更足。
(四)为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 脱贫攻坚集中了全党智慧和人民群众实践,探索了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包括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档立卡、精准施策,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强化实绩考核制度等,为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持续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链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12-2021 年,我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从 1.03 万亿元增加到 2.79万亿元,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研发投入强度从 1.91%提升至2.44%,超过 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 34 位跃升至第 12 位。研发人员总量和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60%O (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载人深潜、北斗通讯,以及量子通讯、干细胞、脑科学等战略高科技和应用基础研 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和重要原创新突破,在金属纳米材料、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 第三代核电装置、复兴号高速列车、杂交水稻、海水稻等方面跻身世界前列。
(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 我国的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已布局建设 57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全超导托卡马克、散裂中子源等一批设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面向集成电路、生物育种、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围绕解决实验室技术熟化、工程化和成果转化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加快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初步形成 xx 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性科研体系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院校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加快优化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重点领域产学研协同攻关,聚集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不断强化。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的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 4.9 万家,增加到 2021年的 33 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 70%;上交税额由 2012 年的0.8 万亿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2.3 万亿元。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xx 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 90%。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不断健全。
(五)创新驱动发展效果凸显 我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 49.9%、52.1%、43.5%,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重大技术突破和科研攻关为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复兴号高速动车、特高压输电、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解决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确立并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扶持力度。我国城镇化取得历史性成就,重大区域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新型城镇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 1 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12-2021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53.1%提高到 64.7%, 户 籍人口城镇化率从 35.0%提高到 46.7% o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现代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城市功能显著提 升,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稳步推进,特色小镇规范有序发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效显著。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接轨,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顶层设计不断向纵深推进,XX 非首都功能疏解稳妥有序进行,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展开,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综合运输大通道加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廊"“两点"建设框架初步形成,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顺利开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新局面,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一批流域治理和生态环保修复重大工程谋划实施。
(三)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釆取新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区域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人均 GDP 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得到有效保障,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通达均衡程度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 局高度,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我国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20XX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7%,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地表水达到或好于 m 类水体比例提高到 83.4%,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消除比例超过 96%o20XX 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7%,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基本实现。国土绿化行动有序开展,森林蓄积量超过 175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 23.04% 0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草原荒漠化、沙化、石漠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海洋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