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5篇

时间:2022-12-11 11:1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5篇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市场竞争与分析目前国内的陶瓷制造市场处于低迷的经营状态,从目前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制品创新、营销策略、品牌策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考察,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5篇,供大家参考。

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5篇

篇一: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

市场竞争与分析 目 前国内 的陶瓷制造市场处于低迷的经营状态, 从目 前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制品创新、 营销策略、 品牌策略、 发展方向等多 方面考察, 我们分析陶瓷产品发展的市场环境后, 还要对陶瓷产品本身进行分析研究, 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可百战不殆。

  公司 的内 外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将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 机会) 和不利条件( 威胁) 与公司 内 部条件中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起来分析, 有利于制定公司 正确的发展战略。

  其中, 优劣分析主要着眼于公司 内 部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公司 的可能影响上。

  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意味着本次创业具有良好的市场背景。

   5. 1 市场分析 5. 1. 1 巨大的市场潜力 DIY陶瓷制品在未来几年里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主要原因如下: ( 1) 从目 前行业形式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 陶瓷行业经历了 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中1998年至今, 是佛山陶瓷企业在产品、 技术、 品牌、 营销方面全面开花的阶段,目 前众多 一线陶瓷品牌企业都是经过最近10多 年的发展而成长起来。

  他们在企业团队建设、 生产销售及品牌市场运作和管理等方面刚刚上手, 急需通过销量的提升以提高利润。

  行业人士反映, 最近这两年是陶瓷企业进行品牌塑造、 不断进行市场开拓的重要时期, 市场运作投入日 渐高企。

   ( 2) 市场容量: 陶瓷行业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垄断性品牌, 新中源、 东鹏、 新明珠等也刚刚完成渠道的建设, 大众品牌刚刚迈进一只脚, 其它中小企业所谓品牌还处在商标阶段, 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销量和产品附加值。

  目 前陶瓷行业在一级省会城市的平均品牌数为1500家, 而在全行业有4000多 家企业, 品牌5、 6千个, 这也就意味着在省会城市中, 将近1/3陶瓷品牌还未覆盖到。

  通过最近5年的市场推广和渠道商家整合, 新中源、 东鹏、 新明珠、 欧神诺等一批极具实力的一线品牌企业, 已经初步完成渠道资源的整合, 他们身边已经聚集了 一批经营实力强、 分销网 点多 、 经营理念超前的实力派商家, 其它陶瓷企业只能游离于这批渠道之外。

  要培养自 己的实力派商家, 现在陶瓷企业要花费原先企业几倍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方能完成。

  虽然目 前陶瓷行业在众多 行业媒体推动下, 行业信息越来越便捷和透明化。。

   ( 3) 发展现状: 陶瓷企业由于市场人员 少, 市场信息收集不全, 商家反馈不及时, 在时间就是金钱就是销量的大背景下, 一些陶瓷企业根本无法及时了 解市场最新的市场需求, 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

  特别是在产品研发设计上, 由于缺乏一线信息, 产销不对称极易造成压货和库存。

  金融危机的发生,给各个行业都造成了 一定的冲击, 陶瓷业也不例外, 目 前的大环境不利于陶瓷行业的发展, 给企业带来了 巨大的冲击, 再加上市场的调节将使陶瓷企业即将面临一场 “大洗牌” , 无疑成了 陶瓷行业发展途中的分水岭 ( 4) 设计创新: 目 前陶瓷制品有一定的局限范围, 品种不齐全、 丰富, 且一般是批量生产, 无法满足消费者展现个新的需求, 这是陶瓷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所在。目 前陶瓷行业主要是建筑行业, 为其提供大量产品和资金, 即对生活和装饰方面仅仅依靠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形式, 当前的时代社会是一个个性突出 的时代, 千篇一律的形式已让消费者心生厌倦, 这在生产和消费上的不足与缺陷恰好给我们提供了 机遇, 同时陶瓷材料制品还可以代替生活中大量的塑料制品而增添生活情趣。

   ( 5) 售前、 售中、 售后服务: 目 前诸多 陶瓷公司 对售前、 售后的服务工作形同虚设, 我们在消费者有意向之前给他们提供咨询、 讲解、 实物欣赏, 在DIY过程中, 为消费者提供操作的指导, 在售 后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的相应的服务, 并让顾客对我们的服务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与客户 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分析上述原因 可知, 只 有提供一体化DIY陶瓷生产制作整体服务, 打造高质量的品牌DIY陶瓷设计、 选材、 操作、 包装才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这种定位可以使公司DIY陶瓷生产从目 前众多 的普通陶瓷生产行业中脱颖而出, 并形成强有力的产品差别化, 利用 其优质的整体服务品牌连锁工作站服务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并试图通过示范效应建立行业标准。

   5. 1. 2陶瓷市场的主要问题 自 2007年以来, 佛山、 淄博两大产区都已经掀起了 一场大规模的企业迁移浪潮, 节能减排令、 能耗标准出台 、 原材料上涨、 燃料价格高企, 已经让众多 企业苦不堪言,众多 企业已经放缓扩张步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屋漏偏逢连夜雨, 天灾地震, 房产市场低迷, 销售疲软, 渠道成了 他们的救命稻草。

  据悉, 目 前陶瓷企业渠道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专业市场上, 企业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 特别是优质客户 资源已经奇货可居, 而对于潮州 、 淄博、 夹江那些品牌匮乏、 销售 网点不健全的企业来说,渠道已经成为其致命硬伤。

   资金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差 近两年因 为企业迁移、 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 加上市场竞争激烈, 利润越来越薄,没有形成真正让企业腾飞的资本积累 , “过冬论” 正是企业实力不济的一重要表现。目 前陶瓷行业众多 企业销售额都在亿元以下, 生产和销售 规模还偏小, 加上品牌及渠道建设时间比较短, 没有形成稳定的销售 通路,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销售模式, 一旦市场上风吹草动, 企业立马遭遇销售危机。

  除极个别之外目 前几乎所有陶瓷企业都没有上升至资本运作层面, 缺乏雄厚资金实力做后盾。

   投入不到位 企业提升成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 陶瓷行业经历了 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中1998年至今, 是佛山陶瓷企业在产品、 技术、 品牌、 营销方面全面开花的阶段, 目 前众多 一线陶瓷品牌企业都是经过最近10多 年的发展而成长起来。

  他们在企业团队建设、 生产销售及品牌市场运作和管理等方面刚刚上手, 急需通过销量的提升以提高利润。

  行业人士反映,最近这两年是陶瓷企业进行品牌塑造、 不断进行市场开拓的重要时期, 市场运作投入日 渐高企。

  据悉, 一些内 迁陶瓷企业因为市场不景气, 生产厂房建设完备也没有点火, 处于犹豫和观望状态。

   市场运作欠佳 产品销售乏力 7月 份, 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公告表示, 因我国 部分地区遭受了 较严重的自 然灾害, 冰雪冷冻、 四川 地震和南方水灾等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 影响了市场, 致公司 销售收入增长趋缓。

  另 外房地产市场受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公司 产品销售的增长。

  与此同 时, 有媒体报道,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 80%的陶企都没有完成销售 计划, 有的企业甚至表示只希望下半年能完成任务。

  而据本报抽样调查, 全国 非知名 品牌和渠道匮乏的中小企业, 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60%,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仿制成风创新缺乏渠道销售 体系 薄弱 陶瓷企业不仅在产品上模仿, 在管理、 经营模式甚至品牌宣传上, 众多 企业也常搞拿来主义, 跟风经营是诸多 企业得以生存的保命法则。

  产品上看见别人好卖, 自 己立马生产。

  目 前陶瓷行业已经在全国 掀起思想馆、 创意馆、 文化馆风潮, 大店 经营一浪高过一浪, 只要别人在使用 , 陶瓷企业也是一拥而上。

  同质化而又缺乏本钱的企业只能亦步亦趋, 无法进行市场突围, 甚至被淘汰出局。

   目 前众多 陶瓷企业更多 的市场营销集中在形象、 品牌宣传和终端展示上, 对于渠道的布点、 物流的控制、 商家库存的合理分配以及二三级市场的开拓上, 并没有形成实用 而完善的销售体系 , 造成渠道管控薄弱, 制约了 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提升。

   品牌影响力弱 产品附加值低 陶瓷行业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垄断性品牌, 新中源、 东鹏、 新明珠等也刚刚完成渠道的建设, 大众品牌刚刚迈进一只脚, 其它中小企业所谓品牌还处在商标阶段, 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销量和产品附加值。

   据悉, 佛山近来一批企业包括行业内 的龙头, 都已经停掉部分陶瓷生产线,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 为成本上升, 而利润薄弱, 企业只 要开工生产就亏本, 所以企业不得不选择放弃部分生产线。

  佛山作为国内 高端品牌的主要集中地是如此, 在潮州、 夹江等众多 品牌匮乏的地区, 由于缺少利润, 经营成本又不断上升, 企业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甚至被淘汰。

   渠道资源少销售 通路堵塞 目 前陶瓷行业在一级省会城市的平均品牌数为1500家, 而在全行业有4000多 家企业,品牌5、 6千个, 这也就意味着在省会城市中, 将近1/3陶瓷品牌还未覆盖到。

  通过最近5年的市场推广和渠道商家整合, 新中源、 东鹏、 新明珠、 欧神诺等一批极具实力的一线品牌企业, 已经初步完成渠道资源的整合, 他们身边已经聚集了 一批经营实 力强、 分销网点多 、 经营理念超前的实力派商家, 其它陶瓷企业只能游离于这批渠道之外。

  要培养自 己的实力派商家, 现在陶瓷企业要花费原先企业几倍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方能完成。

   信息渠道窄产销不对称 虽 然目 前陶瓷行业在众多 行业媒体推动下, 行业信息越来越便捷和透明化, 但这些信息最主要的是集中在佛山和企业本身, 对于终端销售市场, 特别是二三级城市的销售情况, 这一部分信息还处于空白 状态。

  由于多 数媒体的局限性, 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点对点传播。

   陶瓷企业由于市场人员 少, 市场信息收集不全, 商家反馈不及时, 在时间就是金钱就是销量的大背景下, 一些陶瓷企业根本无法及时了 解市场最新的市场需求, 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

  特别是在产品研发设计上, 由于缺乏一线信息, 产销不对称极易造成压货和库存。

   服务体系 不健全市场跟踪不及时 在产品、 技术、 包装、 渠道、 价格、 宣传甚至促销方式都日 趋同 质化的今天, 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最大法宝。

  很显然, 缺乏资金, 缺乏人员 , 缺乏渠道, 更缺乏服务体系的企业, 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只 能放任自 流, 这对于企业稳定销量, 进行客户 资源积累 和品牌塑造是极为不利的。

  不仅缺乏资源的企业服务跟不上, 众多具备实力的陶瓷企业, 也只是认为退换货即为服务,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资金周转量大库存积压严重 自 2007年央行六度加息后, 截止今年4月 份, 2008年再度加息3次。

  银根紧缩, 房地产投资和建设承受压力最大, 作为依附于房地产业的陶瓷行业, 将直接造成行业增长空间的压缩。

  此外, 因为银根紧缩, 各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将大幅上升, 先前存在的赊上游、 拖下游的三角 债矛盾将更加突出 , 而近年陶瓷企业因 转移搬迁,大规模购置土地及置办厂房, 陶瓷产业现金流已经出现低谷, 特别是原材料涨价、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需要更多 资金流来维持企业运作。

  快速回笼资金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现金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有企业表示, 企业虽 然做得大, 就是没钱,钱全部在固定资产上, 投了 地、 建了 厂房, 买了 设备…… 像股市一般, 被套牢了 。

   整体素质偏低企业运作太传统 陶瓷行业在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还很传统, 行业从业人员 素质不高, 因 此诸多 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通病: 只 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较知名 的品牌和相对完整的渠道; 产品高度同质化; 以佛山为首的企业虽然品牌、 品种和花样繁多 , 但却跟风模仿, 自 主创新还很弱; 陶瓷企业自 身渠道和销售管理都明显不够规范, 市场网点薄弱, 多 品牌运作模式急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经销商对产品的选择集中于经验和良好的客情关系。

  此外, 众多 企业没有运作品牌的能力, 没有系统的营销团队和经营模式, 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 没有面向客户 的服务标准, 没有针对客户 的服务体系, 没有针对市场的研、 产、 供体系, 资金投入周期长且风险大, 这都成为置企业于死地的不定时炸弹, 随时可能一招致命。

   5. 1. DIY——L UCKYstar印记坊的解决方案 中国陶瓷市场发展面临许多 不利因素, 因此为了 获得更多 的发展机会必须另 蹊径。

  多 处于发展型战略的实施阶段。

  发展型战略也可称为扩张型战略, 因此本论文所探讨的中国 陶瓷公司 扩张与发展模式主要属于四种战略类型 中的发展型战略范畴。

   发展型战略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集中型发展战略、 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多 元化发展战略。

  集中型战略主要指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 以快于以往的增长速度增加公司 目 前的销售额、 利润和市场份额, 适合于对公司 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正在增长的市场。

  一体化战略指公司 充分利用 自 己在产品、 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 随着物资流动的方向使公司 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战略, 它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协作, 提高资源的利用 深度和综合利用 效率, 一体化战略可分为后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三种。

  多 元化战略可分为关联多 元化和无关联多 元化两种类型。

   ( 1) 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市场不正当竞争的管理力度,逐步健全市场管理的法制法规, 同时也要加强公司 自 律和自 我约束能力。

   对不正当 竞争, 任意压价、 垫资、 拖资等损害公司 合法权益和行业发展的行为要严肃整治, 市场的准入请出制度抓紧完善。

  对陶瓷生产公司 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和自 觉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企业采取一定的惩奖制度。

   ( 2) 树立陶瓷生产公司 的品牌意识, 扶持公司 做强做大。

  帮助中小公司 , 采取联合、 重组、 清出等方式整合资源, 提高档次, 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成长, 以达到推动行业的全面发展。

  在行业中提倡...

篇二: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

摘要:集成电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美之间持续升级的大国博弈和不断深化的利益脱钩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日美国出台《2022 芯片与科学法》、并联手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组建“四方芯片联盟”,构建“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试图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孤立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通过梳理美国在科技立法上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点,以及《2022 芯片与科学法》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战略部署,对由此带来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新变化以及对我国的影响进行研判,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引言 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正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逐步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国家对中国采取制裁、脱钩、遏制等一系列打压手段,试图推进全球产业链重构 “去中国化”,集成电路产业首当其冲。

   美国对外不断采取“小院高墙”政策遏制中国集成电路领域关键科技进步,同时拉拢盟友组建“四方芯片联盟”;对内强推《2022 芯片与科学法》[1],试图通过大额度的投资补贴,引导先进制造等高附加值集成电路产业环节回归本土。一系列“筑墙”“脱钩”的做法,严重扰乱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竞争形势。

   在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体系深度调整和产业链加快重塑的大趋势下,我们需要认真梳理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立法的历史沿革、特点和趋势,也要客观研判当前外部竞争形势下带来的发展挑战,在此基础上,作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发展格局下的应对之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一、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立法的历史沿革、特点和趋势 长期以来,科技立法就是美国激烈争夺尖端技术领导地位不可或缺的手段,并且非常重视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性。受大国竞争、科技变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发展格局下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更加重视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更加注重维护或争取大国优势地位、更加受到大国内部政治 力量的推动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近期美国出台《2022 芯片与科学法》,更是高科技产业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表现。

   目前,美国联邦层面有《国家科学基金会法》[2]、《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法》[3]、《美国国家标准局机构法》[3]、《美国竞争法案》[4]、《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5]等;科技专项立法[6]有 1980 年修订的《专利法》、1980 年《拜杜法案》和《史蒂文森—怀勒技术创新法》、1984年《陆地遥感商业法案》和《半导体芯片保护法》[7]、1993 年《绿色技术促进法》等。《2022 芯片与科学法》则是最新出台的联邦层面的法案。其中与集成电路密切相关的除了《2022 芯片与科学法》,还有1984 年《半导体芯片保护法》、2007 年的《美国竞争法案》、以及 2014年的《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

   1 、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立法的历史沿革 美国是最早制造出集成电路的国家,因此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单独立法保护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国家。1979 年美国国会就开始讨论“以知识产权保护集成电路掩膜”的议案, 1984 年美国通过了《半导体芯片保护法》, 为固定在半导体芯片中的掩膜产品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并把它编入《美国法典》第 17 编——《版权》第 9 章。

   此后短短的几年里,先后制定类似单行法的国家有日本、瑞典、德国、英国、法国、荷兰、丹麦、西班牙等。尽管各国给法律所取的名称不同,但其实质内容大致都是一样的。

   2007 年,《美国竞争法案》由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后生效。《美国竞争法案》的主旨为保持美国在 21 世纪的创新性,增强美国竞争力,要求对联邦政府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研究项目投入多达 336 亿美元的资金。

   按法案的规划,在 2007-2010 年内,联邦政府将对一系列与科学有关的联邦机构实施注资计划,包括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下属的一些科学计划等。在法案提议下,还将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支持一批新的政府项目,另外再新设一个“技术创新项目”,资助中小型公司进行那些“高风险、 高回报”的研究[8]。

   2014 年,《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其前身为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 源于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动制造业回归的重大国家战略。该法案对《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法案》进行修改,授权商务部部长在 NIST 框架下实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

   该法案还明确了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关注纳米技术、先进陶瓷、光子及光学器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先进材料、混动技术、微电子器件工具开发等领域。2014~2024 财年商务部和能源部资助金额分别不超过 0.5亿和 2.5 亿美元[5]。

   2022 年 8 月 9 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资金规模庞大的《2022 芯片与科学法》。此法案从酝酿到正式签署经历三年立法拉锯,几易其名,在通常势不两立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推动下,反复磋商,最终形成。

   这份两党联合推动的法案涉及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支持规模和覆盖范围都远远超越了之前的所有相关法案,被认为是“数十年来政府对产 业政策最重大的干预”,将为“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提供长期战略支持,可能将对美国产生有史以来最重大、最深远的影响之一。

   2 、美国《2022 芯片与科学法》的内容与影响 2020 年 6 月,美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产能现状与战略危机促使美国参议院提出《为美国制造芯片创造有利倡议》,后历经多轮修改和博弈,2022年 8 月 9 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 芯片与科学法》[9],标志着该法案正式成为法律。

   《2022 芯片与科学法》总额 2800 亿美元,分 5 年执行。其中涉及到支持芯片发展的资金额度在 527 亿美元,旨在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并为这些企业提供 25%的投资税抵免,价值 240 亿美元。因此未来 5 年内美国在芯片领域投入的政府资金接近 800 亿美元。

   3 、美国重点支持先进芯片制造产能建设 《2022 芯片与科学法》中资金分配计划如表 1 所示,对集成电路领域的金额中接近 3/4 的部分直接支持了芯片制造业,显示出了美国急于改变当前全球集成电路先进制造能力在亚太地区过于集中(全球芯片制造75%的产能已转移到亚太地区)的局面,旨在扭转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从 1990 年的 38%下降到 12%的趋势。

   《2022 芯片与科学法》对制造业的直接支持额度达到了 390 亿美元,其中有 20 亿美元用于传统芯片生产,其余 370 亿美元则全部投入先进工艺节点(14 纳米及以下)的产能建设。

   根据《2022 芯片与科学法》中规定的流程,每个项目获得的补贴额度最大不超过 30 亿美元,则说明五年内在美至少会增加 12 条先进工艺生产线。

   按照为这些企业提供 25%,价值 240 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来测算,企业对先进工艺生产线的总投资接近千亿,加上政府补贴的 370 亿元,预计五年内美国将有接近1 400亿美元的金额投入到先进制造产能建设中,按照先进工艺产能每万片/月投资额在 20 亿美金测算,也就是未来五年在美国将会增加超过 70 万片/月的先进产能。而目前全球的先进工艺产能仅为 122 万片/月,而五年后,可以预计,美国的新增先进产能将占据全球先进工艺产能总量的 30%-40%,有望全面提升美国芯片制造业在全球的话语权。

   4 、美国首次通过立法方式针对性的遏制中 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 《2022 芯片与科学法》文本中关于补贴资助对象资格的内容里,明确写到,禁止接受联邦奖励资金的企业,在中国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特定国家扩建或新建某些先进半导体的新产能,期限为 10 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可能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法案中还要求接受 NSF(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机构,每年披露对受重点关注的外国(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的财政支持,并允许 NSF在某些情况下减少、暂停或终止资助。

   这是美国首次通过立法方式,有针对性的通过限制补贴资格遏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这与法案出台前,美国拉拢欧洲、日本、韩国等盟友和合作伙伴,成立“四方芯片联盟”多管齐下全面压制中国的策略遥相呼应,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启“围剿”之势,企图通过控制欧日韩和中国台湾在集成电路工艺、封装、设备、材料以及存储器等领域的关键资源,关键技术和关键供应链,将中国挤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版图。

   5 、美国通过法案构建完备的生态化支持体系将继续拉大与中国的技术代差 《2022 芯片与科学法》对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不仅仅局限在先进制造层面,还包括高达 110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提供给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国家先进封装制造计划以及其他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以及接近 30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和劳动力培养,军民融合以及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在先进半导体技术及供应链上的协作。

   另外,该法案还将在五年内拨款 1 700 多亿美元,授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商务部等增加对关键领域科技研发的投资,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制造、6G 通信、能源与材料等领域;部分用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美国在尖端科学研究能力。

   由此可见,《2022 芯片与科学法》通过精心的顶层设计,为美国继续引领集成电路产业构建了一套从先进制造能力、前沿技术研发、再到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以及联盟合作等完备的生态化支持体系,足见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长远布局之心,旨在逐渐拉大与中国的技术代差。

   6 、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立法的主要特点 从美国自建国以来的科技政策与立法中,涉及到与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相关的法案数量不多,但价值越来越大。根据这些法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6]: 一是与时俱进的立法政策。美国的科技立法非常注重与时代的同步性,科技立法政策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例如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开发工作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法规,如修改反托拉斯法;颁布 1984 年《国家合作研究法》;颁布促使科研成果商品化的 1986 年《联邦技术转让法》;支持小企业创新活动,制定 1982 年《小企业创新研究法案》及 1987 年《技术竞争力法案》。而在集成电路愈加重视的今天,为争取更多先进芯片制造能力回归美国本土,即出台了《2022 芯片与科学法》。

   二是特别注重对科技前沿领域的法律保护。纵观美国的科技立法,其保护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对集成电路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在 1984 年《半导体芯片保护法》、2007 年的《美国竞争法案》以及《2022 芯片与科学法》中,都对前沿领域的关键集成电路技术予以资金支持。这些对于促进美国的科技发展与创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使得美国的集成电路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前沿领域的科技成果更是源源不断。

   三是在对集成电路领域的立法尤其体现其霸权至上的价值取向。美国当前科技发展速度和力量出现明显颓势,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产能方面,在全球占比从 1990 年的 37%下降到 2021 年的 12%。

   因此希望通过高额的产业补贴政策和严格紧密的法律制度,阻止获得补贴的全球顶尖芯片制造厂商在 10 年内在中国扩张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产能业务,同时禁止相关机构人员参与“外国人才招聘计划”,以防止科技交流带来他国技术进步,压缩他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和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增强本国科技领域的排他性。

   四是对集成电路领域的法案执行的连续性和实施效率难以保证。美三权分立的制度设定,使得一些重大政策落地程序繁琐,即使相关政策经由法案的形式出台,也会由于往往要向有利于选举倾斜,相关政策很容易追求形式,力求短期震慑效应,而影响其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例如 2007 年《美国竞争法案》的执行,就因为次贷危机触发了财政资源短缺遭遇阻滞,在 2007 年 12 月核准的美国 2008 财年拨款当中, 《美国竞争法案》所承诺的条目几乎全部消失。在随后布什政府建议的 2009年国会预算案当中,科技和教育两部分经费也都大幅度跳水[10]。

   7 、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立法的趋势变化 随着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立法对其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保护的价值取向不断加强,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立法未来可能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对集成电路领域立法涉及到的支持资金规模将越来越大。在本次推出《2022 芯片与科学法》之前,美国科技立法中涉及到集成电路领域的法案屈指可数,且从来没有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给予大规模的资金补贴。

   2007 年的《美国竞争法案》和 2014 年的《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中,集成电路产业都不是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涉及的支持资金规模也非常有限。《2022 芯片与科学法》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对单一行业进行补贴。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对国家安全及战略地位的作用与日俱增,加之先进集成电路技术的研发成本呈指数级提升,未来美国对集成电路领域立法涉及到的支持资金额度将会越来越高。

   二是出口管制水平不断加强,尤其是前沿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一直以来,美国就不断推进《出口管理法》、《出口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企图进一步收紧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技术的出口,尤其是会特别关注高科技领...

篇三: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

液压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 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 美国著名学者伯德• 施密特博士在其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主张,体验式营销是“站在消费者的感觉、情感、思考、行动、联想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 1、感官式营销策略 感官式营销策略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等以人们的直接感官建立的感官体验。感官营销可以突出公司和产品的识别,引发消费者购买动机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等。如在超级市场中购物,经常会闻到超市烘焙面包的香味,这也是一种嗅觉感官营销方式。

   2、情感式营销策略 情感式营销策略通过诱发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旨在为消费者创造情感体验。情感营销诉求情感的影响力、心灵的感召力。体验营销就是体现这一基本点,寻找消费活动中导致消费者情感变化的因素,掌握消费态度形成规律,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如何在营销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方法能使消费者自然地受到感染,激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促进营销活动顺利进行。情感对体验营销的所有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产品的研发、设 计、制造、营销阶段都是如此,它必须融入每一个营销计划。情感营销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哈根达斯公司。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哈根达斯冰激凌的营销总是如同营销浪漫情感一样。

   3、思考式营销策略 思考式营销策略通过启发智力,运用惊奇、计谋和诱惑,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引发消费者产生统一或各异的想法。思考式营销策略往往被广泛使用在高科技产品宣传中。在其他许多产业中,思考营销也已经被使用在产品的设计、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上。

   4、行动式营销策略 人们生活形态的改变有时是自发的,有时是外界激发的。行动式营销策略就是一种通过名人、名角来激发消费者,增加他们的身体体验,指出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丰富他们的生活,使其生活形态予以改变,从而实现销售的营销策略。

   5、关联式营销策略 关联式营销策略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层面。关联营销超越私人感情、人格、个性,加上“个人体验”,而且与个人对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让人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产生关联,从而建立个人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 进而形成一个群体。关联营销已经在化妆品、日用品、私人交通工具等许多不同的产业中使用。

   二、 营销环境的特征 (一)客观性 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二)差异性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

   (三)多变性 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四)相关性 三、 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 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液压行业主要的上游是钢铁及有色金属行业,下游则包括现代装备制造的几乎所有行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冶金、汽车、机床、水利工程、船舶海洋工程等行业。

   1、上游行业对液压行业的影响 液压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是钢铁,钢铁价格变动对液压缸和液压系统等大体积产品的成本有一定的影响,而液压泵、液压阀等元件产品由于体积小,耗用钢材少,其生产成本对钢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高。

   近年来,钢铁产品的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钢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液压产品主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增加液压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由于下游主机企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也为钢铁,对液压行业根据钢铁价格调整销售价格的做法基本能够认可,因此钢铁产品价格适度的波动对液压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相对可控。

   2、下游行业对液压行业的影响 作为现代装备的基础配套件,液压产品的应用十分广泛。我国液压件市场的下游行业以工程机械、重型机械、机床工具为主,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在液压行业中的应用占比约为 40%,是液压产品最主要的应用行业,除此之外,水利水电、煤炭钢铁、风电设备、新能源领域的液压产品应用也较为广泛。

   液压行业的下游基本上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2018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着力补齐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因此,相关国家政策也显示随着基建投资加速,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冶金等行业亦将得到持续的重点支持,从而对液压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较强的推动力量。

   四、 行业周期性和区域性 1、行业的周期性 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行业所属制造业,受宏观经济景气周期影响较大,因此基本呈现与国民经济走势相关的周期性市场表现。液压产品作为下游主机的配套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和工程车辆、航空航天、冶金、农业机械、汽车、机床等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下游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同步效应,因此液压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2、行业的区域性 作为机械行业的基础配套行业,液压企业的区域分布倾向于与主机企业或终端客户相一致,以便获得靠近市场的优势,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就国际范围而言,美国、中国、德国、日本等机械制造大国 液压行业较为发达。国内液压行业呈现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液压产业集群带。液压产品的需求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及建筑业开发等工程的规模影响,上述工程规模大的地区对液压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大。

   五、 行业发展概况 液压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是各类主机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成功与否的标志性产业。液压产品对于一国的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液压传动与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工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机床与工具、重型机械、工程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各领域。

   国外液压件行业发展历史较长,行业较为成熟,产业集中度较高。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液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和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液压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 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以上的自动生产线以及 95%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液压技术,并且随着液 压技术不断向高压、大流量、集成化发展,其应用的范围还将不断得到扩展。

   我国液压件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80 年代起加速对国外先进液压产品和技术的有计划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经过 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初步完整的液压工业体系。我国目前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阶段,因液压产品特别是液压元件基础研究水平不高,严重阻碍了制造业核心技术的提升,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

   不过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了全球液压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我国的液压行业自主化水平明显提高,已形成门类基本齐全、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在全球装备制造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六、 行业竞争格局 从全球行业格局来看,国际液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前 6 至 7家主要企业占据了国际液压市场 80%至 85%的市场份额,德国、美国、日本的液压产业在全球保持领先。目前全球的高端液压市场几乎被博世力士乐、派克汉尼汾、川崎重工等少数几家液压生产企业所垄断,除通过国际贸易直接出口中国市场以外,在国内均设有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

   从国内行业格局看,我国本土液压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生产技术和收入规模较国外企业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目前国内液压企业超过 1,000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300 多家,主要企业 100 多家。尽管国内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优质液压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尝试,取得了技术突破,实现了高端液压件的量产,正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垄断格局。国内液压行业主要企业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强技术研发投入,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为国家重大装备主机提供了配套,逐步改变了国内液压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局面,发展成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高端液压件国产化,从国内市场竞争向国外市场竞争转变。我国液压工业多年来持续保持逆差状态,但随着液压工业实力的逐步增强,液压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液压工业进口额持续下降,出口额持续上升,对海外产品的依赖度逐步降低。

   七、 行业发展趋势 1、液压系统向机电液一体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机电液一体化可实现液压系统的柔性化和智能化,充分发挥液压传动出力大、惯性小、响应快等优点,其主要发展动向如下:由过去的电液开式系统和开环比例控制系统转向闭环比例伺服系统,同时对压力、流量、位置、温度、速度等传感器实现标准化,且流量、压力、 温度和油污染度等数值将实现自动测量和诊断;与计算机直接连接的高频、低功耗的电磁电控元件和电控液压泵等电子直接控制元件将得到广泛采用;借助现场总线,实现高水平的信息系统,简化液压系统的调节维护等。

   2、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方向转变 我国液压行业通过多年来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近年来,业内主要企业加强了研发投入,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方向转变,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国家重大装备主机提供了配套,逐步改变了国内液压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局面。

   3、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新型材料如陶瓷、聚合物或涂敷料的使用,将显著拓展液压产品的应用前景。例如生物降解迅速的压力流体替代矿物液压油,将取得巨大的环保效益。在铸造工艺方面,通过改良工艺可大幅提高液压元件性能,如在阀体和集成块中采用铸造流道工艺,可优化元件内部结构,减少压力损失和降低噪声,实现元件小型化。

   八、 行业壁垒 1、研发和技术壁垒 液压系统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调试检测三个环节。由于不同主机乃至于同一主机的不同部位,对压力、流量、方向控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液压件制造企业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高匹配度的个性化精密设计,其范围涵盖集成设计、性能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外观设计等多个部分,因而液压系统的制造是一个兼具技术工程和结构设计的多学科复杂技术作业。此外,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液压件作为液压主机的基础构成元件,下游客户对其性能、寿命、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入液压件尤其是高端液压件行业的企业,往往需要能够构建完整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系统科学的产品开发流程,逐渐积累形成较为先进的液压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调试检测等研发技术能力,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和不断变化升级的市场,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对新进入的企业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具备上述能力,因而研发技术水平构成了液压件行业的进入壁垒。

   2、工艺、设备和资金壁垒 生产液压系统的企业,其设备通常包括研发设备、设计开发及生产加工设备、测试设备和仪器等。设备配置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性能、使用寿命、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的高低,同时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因此,新进入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先期设备的购置,才能具备一定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检测能力。而对于试图进入高端液压件领域...

篇四: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

1 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及其历史影响 孟庆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病菌和细菌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是战争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至今不衰的一个问题 也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致命的细菌病毒 炭疽菌的历史久远在当今世界更是被称为“最理想的生物武器” 。但迄今为止炭疽菌在战争中的使用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

  本文主要就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战中初登战场 炭疽又称炭疽热 英文名称 anthrax 源自古希腊文 “anthrakos”  经由拉丁文 “anthrax”痈疔转至中古英语“antrax” 恶性疖子演化而来1863 年被卡西米尔·达韦纳Casimir Davaine首次正式冠之以现名肤呈典型黑痂而得名。

  炭疽杀伤力非常惊人 只要一亿分之一克的炭疽杆菌便可将一人致死。①。其中文之意取自煤炭因人感染发病后皮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 1993 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用炭疽菌进行攻击可能会造成比核弹还要②。人类感染炭疽的危险性约为 1/100,000。

  大的灾难炭疽的历史相当久远。

  根据 19 世纪学者的推测 公元前 1500 年埃及发生的对牲畜影响很大的第五次瘟疫和史称“疖子boils瘟疫”的第六次人畜共患的瘟疫可能是有史以来关于炭疽流的最早记录。此后古巴比伦历史中留有炭疽为患的印迹③。中国的《黄帝内经》中对此也有所记载。17 世纪欧洲发生的被称为“黑祸”的炭疽大流行造成 6 万头牛死④。1607 年中欧有 6 万人因患炭疽而丧生。俄国 1875 年有近 10 万人死于炭疽亡⑤。进入 20世纪后自然传播的炭疽流行依然是人类的主要威胁之一如 1945 年伊朗发生的炭疽大流行就导致了 100 万只羊死亡。

  历史上首次把炭疽作为武器使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人。

  根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生物战顾问、药业巨头乔治·W.默克George W. Merck撰写的绝密报告美国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早在 1915 年德国特工就在美国纽约港口“给马和牛接种可致病的细菌”。研究生物恐怖主义的专家、美国国防部顾问 W.塞斯·卡勒斯博士Dr. W. Seth Carus2000 年也在一份工作报告中说1915 年时德国特工携带装满液化炭疽的瓶 ① 王旭东、孟庆龙著《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6 页。

  ② “炭疽菌——‘穷人氢气弹’”《联合早报》2001 年 10 月 11 日。

  ③ 王旭东、孟庆龙著《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 26 页。

  ④ CNN_com - Timeline Anthrax through the ages - October 16, 2001 http://www.cnn.com/2001/HEALTH/conditions/10/16/anthrax.timeline. ⑤ “炭疽令人恐惧的瘟魔”《科技日报》2001 年 10 月 17 日。

   2 子渗透到曼哈顿范科特兰园林的马圈里用粗糙的针头给马匹注射①。美国军事情报局的解密文件透露1916 年隐藏颇深的普鲁士医务官安东·迪尔格Dr. Anton Dilger在美国马里兰州切维猎场的一个秘密实验室里制作了炭疽孢子 准备用在美国巴尔的摩港的动物身上。同年在阿根廷德国秘密行动人员仔细检查了几个港口用装有炭疽的注射器给准备运往欧洲的马匹注射。

  1916 至 1918 年英国情报局的文件和截获的电报显示德国特工在美索布达米亚给近5000 头正在使用的骡子和马匹注射了炭疽 而且这些特工在 1916 年 8 月又把炭疽送往罗马尼亚 给即将运往俄国的羊注射。

  文件还显示 德国特工巴伦· 奥托· 卡尔· 冯· 罗森 Baron Otto Karl Von Rosen准备在挪威用装满炭疽的小瓶子给许多驯鹿注射②。此外德国特工还分别于 1916 年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1917 年在法国给牛和马注射炭疽造成大量牲畜死亡严重干扰了协约国军队的后勤供应③。

  美军微生物学家西奥多·罗斯伯里Theodor Rosebury博士在他 1949 年出版的《和平或瘟疫》一书中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瑞士之外的国家活动的德国特工在试图对德国“周边国家人口中”传播炭疽和霍乱方面 “可能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 。除了罗斯伯里上述粗略、 无法核实的记述外 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哪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认真考虑过针对人类目标使用炭疽。

  其中大概最重要的原因是 战时双方都广泛发展的毒气毁灭性太强了以至于全世界都认为对人类使用细菌战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但这种情况在 20 世④ 纪 30 年代初期却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二战中肆虐中国 真正对人类使用致命的炭疽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

  侵华日军在中国许多地方多次进行了丧心病狂的细菌战炭疽便是其用于“实战”的主要细菌之一。

  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本逐渐感到兵力不足开始找寻解决办法细菌武器便成为其选择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哈尔滨 731 部队、广州“波”字第 8604 部队、南京“荣”字第 1644 部队、北平北支甲第 1855 部队、长春满洲第 100 部队及其分支部队 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人体活体解剖实验和实战攻击 犯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残酷、最无耻、最罄竹难书的累累罪恶。其中 731 部队最为臭名昭著。

  20 世纪 20 年代末日本青年军官、细菌学博士石井四郎提出细菌战可以弥补缺乏征服中国和世界资源的日本的不足 说服其上司允许他对细菌战的潜能进行研究 从此细菌战成为日本侵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 年至 1930 年石井被派往欧、亚、非、美 25个国家和地区考察细菌战。回国后石井晋升为军医少校着手建立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932 年日本东京陆军军医学校组建防疫细菌战教研室研究战地供水和生产大量细菌。1933 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背荫河建立石井任队长的细菌战部队。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本愈益重视对细菌战的研究。1936 年 8 月日本天皇命令在哈尔滨东南郊平房镇和长春南郊孟家屯建立细菌战研究基地平房镇的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1941 年改称第 731 部队其中第一部和第四部负责进行有关炭疽菌的实验与制造。

  731 细菌部队在平房的基地占用了 150 多座房屋由近 3500 名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组 ① BIOLOGICAL WAR-FEAR, The secret history of anthrax. http://www.worldnetdaily.com/news/article.asp?ARTICLE_ID=25220. ② BIOLOGICAL WAR-FEAR, The secret history of anthrax. http://www.worldnetdaily.com/news/article.asp?ARTICLE_ID=25220. ③ 王旭东、孟庆龙著《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 28 页。

  ④ BIOLOGICAL WAR-FEAR, The secret history of anthrax. http://www.worldnetdaily.com/news/article.asp?ARTICLE_ID=25220. 3 成。石井的手下集中研究如何强化炭疽当时又称脱脾疽 、伤寒、鼠疫、霍乱等疾病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效能。

  当时 731 部队拥有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细菌实验仪器 他们培养炭疽菌的周期只需 48 小时制造工厂里配备的传送式皮带设备更增加了细菌的产量。另外在距离平房 120 公里的安达设有野外实验场有飞机场、实验室等设备用以测定炭疽菌和鼠疫菌的效果。

  为了准备细菌战争731 部队丧心病狂地研制炭疽、鼠疫等数十种病菌其生产能力之大 数量之多 十分骇人听闻。

  1938 年 石井自己设计了一种原型瓷壳炭疽炸弹 prototype porcelain anthrax bomb 此炸弹爆炸后可以将数百万致命的炭疽孢子洒向空中。在日本军方声称俄国特工用炭疽和霍乱进攻驻华日军、 并杀死近 6000 名士兵和 2000 匹战马后 石井的细菌战部队的规模和人员都增加了一倍。731 部队开始进行炭疽试验进一步研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钢壳炭疽炸弹并进行了多次试验。短短几年的时间731 部队便建立起一条月产炭疽菌粉末 200 千克的生产线。到 1940 年时731 部队已能每月生产炭疽杆菌 500 至600 千克。根据有关资料估计此时 731 部队已经制造并储存了超过 5 吨的炭疽炸弹。为了使日本特工能够在近战和秘密接触中有效地攻击个人目标 石井的手下还研发了炭疽感染过的巧克力和口香糖以及装有炭疽菌的自来水笔、帽针和伞等。除了炭疽炮弹外731 部队还用携有致命炭疽的热气球进行了大量漂浮投放试验①。

  日军首次使用细菌武器是在 1939 年。这年 5 月日军侵犯哈桑湖边界挑起哈桑湖事件却损失惨重遂求助 731 部队。此后不久石井便派人将 22.5 千克的炭疽、伤寒、霍乱病菌散播到哈尔哈河及附近的水源和地面使该地区随即出现大量伤亡。

  从 1940 年下半年起日军开始在中国使用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从 1939 年哈桑湖事件到 1942 年之间731 部队生产炭疽等病菌达数十吨之多主要投放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1940 年 7 月731 部队派出细菌远征军把包括炭疽菌在内的 270 千克细菌用飞机运到南京及华中地区在宁波、浙江衢县等地散布造成这些地区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传染病广泛流行导致华中地区大量中国军民伤亡。1942 年夏石井亲自率领“细菌远征队” 携带 130 千克炭疽菌等病菌到达南京参加浙赣战役。石井的部队同日军 1644 部队一起用飞机把细菌运到浙江金华等地然后向水源地、沼泽区和居民区投撒使这些地区陆续暴发疫情中国军民大批死亡。1942 年 7 月731 部队又派出远征队乘火车到南京对重庆及沿浙赣铁路干线的金华、龙游、衢县、玉山、浦江一带进行细菌战。他们事先把 130千克的炭疽热菌、 副伤寒菌和鼠疫菌装入标有 “蛋白消化素”字样的瓶子里 用一架印有 “给水”字样的飞机运至预定地点尔后在石井统一指挥下用飞机投掷到重庆一带的水源、沼泽地及居民住宅区附近。8 月 31 日以后又在衢县、金华等地活动两个星期致使这些地②1942 年 9 月至 12 月光是浙江省衢县患炭区陆续发生大范围疫病造成大批人死亡。疽、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的人数就有 2 万余人死亡 3000 余人。到1943 年 5 月全县炭疽等传染病流行已波及 34 个乡镇发病近万人。

  日本战败后 为了掩盖罪行 731 部队在撤离中国前 进行了大规模的毁灭证据的活动。除了把所有秘密文件、跳蚤、老鼠、细菌等烧毁外他们还把关押在监狱中用以做实验的数十人全部枪杀了并由工兵队把监狱、研究室和生产工厂全部炸毁。更为可恨的是他们还将不便携带的大部分炭疽菌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丧生。③在当年日军从飞机上撒下大量炭疽、鼠疫等细菌的村庄金华市郊的雅宅当时共有四五百人死于细菌战的就有两三百人。最多的一户人家死了 13 人。据悉二战期间金华市有 6000 人左右死 ① BIOLOGICAL WAR-FEAR, The secret history of anthrax. http://www.worldnetdaily.com/news/article.asp?ARTICLE_ID=25220 ② “细菌战”http://kjapan.sdedu.net/731/731-01.htm ③ “细菌战史话——炭疽在中国的罪恶”http://www.china.org.cn/chinese/junshi/93917.htm 4 于日军细菌战其中近 1/3 死于炭疽①。

  据美国学者尹集钧领导的 “日军细菌战罪行调查委员会” 的调查研究 从 1939 年至 1945年侵华日军共在华实施细菌战攻击 161 次攻击达 190 个县市初步计算有 5000 多万中国民众因日军细菌战攻击患疾近 100 万人死亡。

  731 部队更加残忍的是对人的活体进行的感染炭疽菌的实验 其主要方式是野外投弹实验、 活体解剖和注射实验等。

  它把基地选在中国东北遥远的北边就是为了便于用人体进行试验 其中在人身上进行的炭疽试验尤为骇人。

  现已解密的关于 731 部队人体试验的美国陆军文件表明许多实验人体“裸着腿和屁股作为几码远爆炸的炭疽炸弹的实验品”用来测试他们在炭疽炸弹爆炸时死得会有多快。

  文件显示 无人在感染炭疽后存活时间能超过一周。其他的实验人体被秘密地食用涂有炭疽和其他细菌的食物 更有一些人被强迫喝下含有被炭疽或伤寒病菌污染过的液体。

  野外投弹实验主要是在安达靶场等实验场进行炭疽热传染“原木” 当时日本细菌部队中对活人实验体的代称 的接种实验。

  石井及其 731 部队的研究者专门为炭疽菌孢子设计了高空投放的薄壁钢壳钢弹里边装上“1500 个浸在 500CC 炭疽菌乳状液的圆柱小片” 由飞机从不同高度进行投弹实验。

  因对钢壳炸弹实验的效果不满意 石井于是又制造了陶瓷材料的炸弹。

  1943 年至 1944 年期间 731 部队在安达实验场定期进行炭疽菌弹爆破的野外实验。

   731 部队在哈尔滨进行的活体解剖实验中 有关炭疽菌的实验占有相当的比例。

  在 1943年至 1945 年间 731 部队进行的 200 例活体解剖实验中...

篇五:设计陶瓷产品行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产品

数控刀具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 一、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 1、市场 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一是购买者群体,二是有购买愿望,三是有货币支付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市场规模取决于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人数多少。

   2、消费者市场 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终点,因而消费者市场也称为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相对于组织市场而言的。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形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或履行组织职能。

   二、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 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

   “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 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

   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

   三、 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行业竞争格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刀具行业按照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市场策略等差异,都将刀具企业分为三类:欧美企业、日韩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但最近几年来,这个分类开始有些模糊起来。第一梯队品牌代表主要以欧美山特维克、山高、肯纳金属、玛帕、伊斯卡等为主,主要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加工设计方案等为主,刀具多为高效 刀具、先进涂层刀片、高精度刀夹等,主要使用在高精度、高效的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是我国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业主要依赖的刀具。第二梯队以日韩系品牌的日本三菱、东芝泰珂洛、日立、京瓷、BIG 等为主。主要面向批量加工,通用性能较好且价格适中,加工精度较高、品牌知名度较高,会部分涉及整体解决方案或加工方案,并在某些领域具有独有优势,对第一梯队产品也具有一定威胁。第三梯队刀具品牌以国内头部硬质合金企业如株洲钻石、厦门金鹭为主,过去产品大多用于中、低端数控机床的机械加工。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数控刀具企业也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研发成果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验证,产品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逐渐快速向高、中端刀具市场浸润。但仍没有彻底改变国内企业起步较晚,高端刀具供应能力相对不足的现状。

   随着中国造数控刀具的快速进步,这三个梯队已经开始互相渗透,中高端的不断降价,中低端的不断提质,互相替代甚至在市场上互相绞杀。一个新的切削刀具市场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山特维克领跑国内市场,国内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切削技术网数据,2018 年山特维克(拥有可乐满、山高、瓦尔特等品牌)在国内市占率为 7.41%,显著高 于其他国内外企业。国内企业除株洲钻石市占率约为 3%外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价格优势来挖掘细分市场份额。

   四、 市场规模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数控刀具从单一刀具制造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刀具智能管理系统、数显刀具到数字补偿刀具,从机床功率检测到刀具切削力实时监测,从被动减振到主动智能减振等等,国外刀具制造企业在智能刀具领域已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智能化技术将基于自动化技术的基础,运用更多的自学习能力,根据不同工况及机械加工要求,结合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最佳的加工工艺参数及监测指标,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智能诊断和智能补偿。配合数控机床和其他辅助设备,实现智慧制造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奋斗目标。

   数控刀具是工业的“牙齿+牙床”,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数控刀具,再高端的数控机床就是一堆废铁”,因为产品是靠金属切削成型的,而金属切削的精度、效率、成本等高度依赖的就是数控刀具(3D 打印属于增材制造,冲压锻造等属于等材制造,金属切削属于减材制造)。当加工效率提升 30%时,生产成本可能降低 15%以上。数控刀具本身的质量和应用技术,直接决定了 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制造水平,更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全球刀具市场近 380 亿美元。全球切削刀具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稳步增长趋势。2016-2020 年全球切削刀具消费量从 331 亿美元上升到 370 亿美元,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39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 2.8%。而在中国,金属切削刀具的市场复合增长率远远高于这个水平。

   进入 2010 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刀具市场增长率排在全球刀具规模增长首位,是全球增长率的 2.5 倍。我国切削刀具市场消费情况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结构调整息息相关,受国内投资增速放缓和需求结构调整影响,2010 年至 2016 年刀具市场规模主要集中在 312亿元至 400 亿元的区间。2019 年受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汽车等下游行业下行的影响,我国切削刀具消费额下降至 393 亿元,占全球刀具行业市场的 16%。2020 年市场规模重回历史高位 421 亿元,同比增长 7.1%。

   五、 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在汽车、飞机、能源、3C、航空航天、制造等各类机械金属加工行业中,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都采用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组成现代制造生产流水线。数控机床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柔性生产效率的 主要设备。数控刀具作为数控加工的核心装备和技术,在现代制造业升级换代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母机”和“牙齿”,机床及工具行业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更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国防工业发展的保障。数控刀具是与数控机床相配的工具系统及切削用高性能刀具的总称,泛指现代机械制造中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刀具及工具系统。金属切削加工约占整个机械加工工作量的 80%以上,数控刀具和数控机床结合作为重大精密机械装备,对于现代制造业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从结构上看,金属切削刀具系统由工具系统和切削刀具两部分组成,是金属加工中起切削作用的关键执行零部件。其中工具系统包含夹持切削刀具与数控机床相连接各种工具接柄,切削刀具包含可转位刀具(车削、孔加工、铣削等)、整体硬质(陶瓷和金属陶瓷)合金刀具和刀片、超硬刀具、复杂刀具(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自动线及数控机床刀具和铰刀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的推进,对数控刀具高速、高精度、高寿命、高可靠性有了更高的依赖,也给数控刀具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进步空间。

   为了实现现代金属切削的要求,目前主要的刀具材料必须满足高的红硬性、可成型性和高寿命。现代金属切削刀具材料已经从传统的 单一高速钢材料演变为从传统高速钢过度到以粉末冶金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属陶瓷、立方氮化硼和人造金刚石、天然金刚石等多元化,加上涂层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金属切削的线速度从传统的高速钢时代每分钟十几米到现代金属切削的每分钟几百甚至几千米,和高品质的数控刀具相结合,成为现代金属切削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基本保障。

   全球切削刀具中,硬质合金刀具占 63%,高速钢刀具占 26%。根据第四届切削刀具用户调查分析报告,我国硬质合金刀具占比 53%,硬质合金刀具在国内外均占有主导地位。相对于第三届切削刀具用户调查分析,陶瓷材料刀具占比增加了 6%,立方氮化硼材料刀具占比增加了4%,人造金刚石材料刀具占比增加 3%,超硬材料(指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生产成本和工具加工成本的降低,使得超硬材料切削刀具市场占比稳步扩大,部分挤占原硬质合金、陶瓷切削刀具市场份额。

   机床工具行业属于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近三年产业、技术、业态及模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发展趋势和情况表现在以下方面:(1)刀具消费结构调整加速,数控刀具消费需求增长。我国全国范围内从事硬质合金制品及刀具制造相关的企业较多,但是大多数规模较小,以面向低端市场为主。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向着智能制造、智慧制造方向发展,追求高品质、低成本、数字化、无人化加工,数控刀 具必须进一步优化,并面临快速、高端发展的挑战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取代进口及国产化是我国刀具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提升数字化制造水平。数控刀具是数字化制造的组成要素,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的关键手段,在节约制造成本方面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国十几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是高端数控机床和数控刀具长期依赖进口,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制约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重大障碍。过去,我国大部分刀具企业生产以传统标准刀具为主的中低端产品,适应数字化制造发展趋势的数控刀具产品供应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刀具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快速进展,在个别领域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众多中国刀具制造商在产品研发、设备技改、人员培养上加大投入,中国制造的数控刀具正在快速崛起,越来越有快速替代进口刀具的趋势,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国制造 2025》目标而努力奋斗。尤其是近几年,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让进口刀具商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3)数控刀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在发达国家,数控刀具随着数字化制造一起成长。随着制造业对数控刀具的认识、使用和要求提高,刀具材料经历了材料的升级,技术、研发、营销、服务体系比之 前更为复杂,对于自主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随着现代制造业向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快速推进,小刀具制造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短板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必然被行业头部企业所淘汰。未来几年,我国数控刀具行业在某些细分领域无序、跟风式重资产投入,必将凸显产出大于市场需求,呈现中低端产品无序市场竞争,面临被淘汰或被并购的红海局面。而具有品牌、人才、资本、技术、服务、整合优势的企业在高端应用领域更具竞争优势,拥有极大发展空间,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使整个数控刀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4)国内数控刀具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国际领先的刀具生产企业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种类、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较高的研发实力为用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切削加工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我国刀具制造商的角色将发生转变,从单纯的刀具生产、供应扩大至新切削工艺及相应配套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从单纯刀具供应商的地位上升至为用户企业解决加工问题的重要合作伙伴。刀具制造商从几十年前仅提供单一切削刀具、靠技工水平来保障产品水平,已经快速过度到包含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效率数控刀具、切削方案等在内,提供整体、个性化切削解决方案,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和顾客共同创造价值的时代。

   六、 未来我国刀具市场有极大增长空间 近年来,中国刀具制造企业在技术、人才、技改、资金等多方面全方位持续高投入,一段时间里几乎买断了全球刀具专用机床制造厂的产能。国产刀具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发展迅猛,与欧美日韩厂商的差距在快速缩小,并且国产厂商相对进口刀具具备更高的性价比。另外,由于疫情的出现,导致进口刀具生产和供应出现短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战争态势也给了中国国防等制造企业在刀具高度依赖进口方面高度警醒,几十年来,中国造刀具替代进口刀具的窗口期第一次全面打开。市场层面见好。

   中国制造业刀具和机床消费比例长期严重失衡,给数控刀具未来市场带来空间制造业强国往往注重现代数控机床和高效刀具互相协调、平衡发展,同期的刀具消费规模为机床消费的 50%左右。而中国的刀具消费虽逐年缓慢提升,但到 2019 年才 25.26%,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随着国内终端用户生产观念逐渐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向“改进加工手段提高效率”进行转变,以及机床市场的转型升级,我国刀具消费规模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019 年《金属加工》杂志社发布的《第四届切削刀具用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近七成企业刀具费用仅占生产总成本 1%-4%。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改造中,往往重设备投入轻刀具投入,导致投入产出比严重 失衡,高端设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力。随着中国现代制造业进程的推进,势必会有所改变。

   数控机床市场渗透率提升,数控刀具扩容。随着加工产品的结构复杂化、汽车制造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快速成长,加工精度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快速过渡。而这个必将带动数控刀具行业的蓬勃发展。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统计,2017 年全球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为 1532 亿美元,预估至 2023 年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