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9篇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教育探索·344·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文献研究张鑫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秋溪镇中心小学摘要:本文以提高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教育探索 ·344· 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文献研究 张 鑫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秋溪镇中心小学 摘要 :本文以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小学生口语水平情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能帮助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教学技巧。技巧研究中,笔者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交际情景,维持和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情感、学习和生活的本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注重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发展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关键词:英语口语;英语口语教学;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296(2019)10-0344-01 1 1 选题背景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日渐突出。截至目前,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已超过七十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对英语人才尤其是口语流利者的需求超过了历史的任一阶段,已把能否用英语与外国人熟练地交流作为人才衡量标准之一。家长们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如果掌握了英语,有助于孩子将来获得教育优势和工作优势,他们甚至还认为孩子越早学习英语越好,因此越来越多的儿童很小就开始了英语学习之旅。近现代研究也证明,青春期以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在外语学习方面占有相当的优势,尤其在语音方面。
由于我国国情的原因,绝大多数小学都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的,而且一周只有三节课,多数又是大班教学,很显然在每节课只有 40 分钟的情况下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口语操练时间,不利于新目标中提及的"面向全体学生" 的学生的口语发展,长期以往,降低了对口语练习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也渐渐消失。又由于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无形作用,口语能力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仍然最薄弱,众多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用恰当的英语与人交流,"哑巴英语"还普遍存在着,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1 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的特点出发,激发和培养兴趣为主,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无疑是个举足轻重的时期,该阶段培养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语感是关键,让学生乐于说,敢于说,让说英语成为日常生活的"口头禅";该阶段的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力、记忆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能够准确发音,把握语调,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日后深入学习英语铺平道路。
2 研究方法和意义 本课题从教师的视角出发,通过查阅相关理论著作和大量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来系统分析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小学生口语水平现状和教学中存在困惑的原因及口语能力一直相对薄弱的诸多因素,继而探究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技巧及其实施的原则,希望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性,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脱口说英语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 3 .1 国内关于小学英语 口语教学的文献研究 3.1.1 有关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启示 (1)王智丽,认为天津市小学英语教师对口语教学在重视的观念和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专业意识、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论证了城郊小学的显著差异和城市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之间的差异。
(2) 周莉,认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会话环境缺乏、语言焦虑、教师口语水平较低、大班教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
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首先要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认为小学英语在小学阶段是副课,只要认认读读玩玩就可以了。老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并维持小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勇气,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说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课后也能尽情地用英语交流。
3.1.2 影响英语口语教学因素的分析 (1)顾华凤,认为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水平,拥有良好的语感,学生就能更轻松自如地运用英语;增强语感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同时语感又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语感需要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吕叔湘也说"一个学生的语感能力强了,他在理解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2)吕国宏,从何克抗教授的语觉论即"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几年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发现,英语教学要真正贯彻"以言语交际为中心",教师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师的提问(即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邻座学生的两人对话、小组对话和学生自主说等课堂活动。指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读输入,因为大量的听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也是学生在交流中灵活表达语言的重要前提。
(3)朱旭,在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所农村重点小学做了一项实验后发现:和实验前相比,实验班学生的情感、动机、自信心和学习策略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口语能力在语音程度、流利程度、语法准确性及内容表达方面都更强。朱旭的学生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口语教学方法,但他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和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点设计出适合我国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新民,吴立宝.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8. [2]刘玮.数学思想的本质意蕴及建构策略---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78. [3]贺荣.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0(11):4. [4]张国华.我教低年级学生学外语---浅谈兴趣第一.趣味教学[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C];2002(5):95.
篇二: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2022 年 1 月第 20 卷第 1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Jan. , 2022Vol.20No.1双语教育理念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启示———以美国当代小学汉语教学为例*吴登鹏, 徐彩华(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 通过对美国同一个地区两所不同汉语教学模式的公立小学进行调查,考察其教育指导纲领、课时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发现美国小学汉语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不论哪种类型的汉语教学项目,其指导思想都是 ACTFL 语言标准和“ 5C ”外语教学目标,而且都采用主题式教学设计;( 2 )两个汉语项目的课程特点有所不同,沉浸式汉语项目课时量大、注重汉字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巩固,因此年级间的重复少、教学内容更为广泛;普通小学汉语双语项目课时少,各年级间教学内容必须有较大重叠度,教学内容围绕某些高频词和常用句子展开;(3 )汉语拼音对海外小学儿童汉语口语词语和句子学习有较大影响,即使是沉浸式项目也要注意汉语拼音使用的持续性;(4 )校本文化对小学儿童汉语项目的课程设计有深刻影响。[关键词] 双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美国小学汉语教学;汉语课程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 ( 2022 ) 01-0044-08一、美国双语教育实践与理念儿童双语教育是 20 世纪初以来美国教育实践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课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①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移民大国,美国双语教育实践的历史很长。然而出现系统的、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的历史则并不长。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系统整理了双语教育领域的争议问题和相应理论 ② ,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使得人们对儿童双语教育的特性和认识越来越清晰。(一)英语同化1568 年,耶稣会在佛罗里达州为印第安学生开办了一所双语教育学校。③这可以看作是美国双语教育的开始。此后,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纷纷涌入美国,19 世纪后半叶,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以某种形式提供双语或非英语教学。这一时期的双语教育是放任的,但占上风的教育思想是不重视原族裔语言教育,重视英语教育、重视英语教育的同化作用。④这个时期推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法令。一是 1889 年美国保护协会( AmericanProtectiveAssociation )通过的《纯英语学校法》(English-onlyschoollaws ),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全部使用英语。⑤二是《1906 入籍法》( TheNaturalizationActof1906 ),规定要入籍美国的移民必须会说英语。到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萧条和移民结束才暂时阻止了移民“美国化”的*①②③④⑤作者简介:吴登鹏,陕西汉阴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通讯作者:徐彩华,湖南芷江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二语学习,儿童汉语教学等。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国际少儿通用汉语能力标准研究”(17ZDA10 )。卢丹怀 . 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 J ] . 全球教育展望, 2004 ,( 2 ) .MacSwanJ , ThompsonMS , RolstadK , etal.Threetheoriesoftheeffectsoflanguageeducationprograms : AnempiricalevaluationofbilingualandEnglish-onlypolicies [ J ] .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 , 2017 , 37 : 218~240.何兴 . 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与模式全书( 1 )[ M ] .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6 : 586.OvandoCJ.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 Historicaldevelopmentandcurrentissues [ J ] .Bilingualre-searchjournal , 2003 , 27 ( 1 ) .OvandoCJ.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 Historicaldevelopmentandcurrentissues [ J ] .Bilingualre-searchjournal , 2003 , 27 ( 1 ) . 努力。(二)双语教育理念的出现与争议二战期间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美国政府开始通过各种语言培训计划培养外语人才。二战后为了与苏联竞争,美国政府继续推进外语学习。
20 世纪 60 年代,出于对少数族裔权利的关注,国会于 1968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也称为《双语教育法》)。该法案标志着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在学校生活中得到了承认。
1974 年,《双语教育法》明确指出双语教育的目标为向“有限英语使用者”教授英语,并开始大力推广过渡双语教育。在此模式下,学生接受三年的母语教学内容,以便学好英语,然后退出过渡双语教育。①此时的双语教育以过渡性质为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补足母语或族裔语言,更早学好英语进入社会主体语言生活中。广泛的双语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发现双语项目中的学生学习成就普遍低于普通学生。再加上同期双语的儿童有时会出现双语儿童词汇发展慢于单语儿童以及有时双文学习会出现语言间迁移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儿童期只进行双语教育不应该进行双文教育的观点,更极端一些的观念则认为双语会损害儿童词汇发展。因此,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在很多情况下“儿童双语”成为英语差、必须用原族裔语言进行教学的委婉语,对儿童双语教育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混乱。不过,有一些州还是认为双语双文有益处,坚持双语双文教育。争议与混乱状况引起了一些重要学者的关注,进行相应调查后,他们撰文对相应现象进行了澄清和整理,提出对双语教育的批评大多来自糟糕的课程评估结果 ② 。如果更好地对学生的背景和课程评估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那些得出双语儿童学业成绩更差的项目往往来自减法式双语学习,学习者来自少数族裔,而且是用英语替代了其母语或者族裔语言。得到双语促进儿童学业成绩的报告则来自相加性双 语 学 习,学 习 者 是 社 会 主 要 族 群,是 在 有 良 好 英 语 母 语 基 础 的 条 件 下 学 习 另 一 种 语 言 的。Cummins 提出的阈限理论、相加式和减法式双语学习现象 ③ 极大地启发了研究者对双语项目的研究热情,大量研究继续深入探讨了双文双语学习中的特点,提出了阈限理论的升级版理论促进效应理论 ④ 。近些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更多的研究发现双语学习对儿童的核心认知机制,如注意与中央控制系统有促进作用,双文学习对于促进早期文字意识的萌发、语音意识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⑤ 。于是,主流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对双语双文教育都越来越支持,双语双文教育在美国中小学得到了普遍开展。
1997 年,11 个州有法律支持某种形式的双语教学。⑥1999 年,克林顿政府恢复了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在 1994 年至 1996 年期间削减的 38% 的双语教育资金。⑦ 目前,绝大多数州都开始支持双语项目,沉浸式双语项目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家长们竞相报名的热门教学项目。·5 4· 第 1 期 吴登鹏,等: 双语教育理念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启示①②③④⑤⑥⑦GarciaO , BartlettL.Aspeechcommunitymodelofbilingualeducation : EducatingLatinonewcomersintheUSA[J ] . InternationalJournalofBilingualEducationandBilingualism , 2007 , 10 ( 1 ) .OvandoCJ.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 Historicaldevelopmentandcurrentissues [ J ] .Bilingualre-searchjournal , 2003 , 27 ( 1 ) .CumminsJ.LinguisticInterdependenceandtheEducationalDevelopmentofBilingualChildren [ J ] .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 , 1979 , 49 ( 2 ) .MacSwanJ , RolstadK.Modularityandthefacilitationeffect : Psychologicalmechanismsoftransferinbilingualstudents [ J ] .HispanicJournalofBehavioralSciences , 2005 , 27 ( 2 ) .SlavinRE , CheungA.AsynthesisofresearchonlanguageofreadinginstructionforEnglishlanguagelearners[J ] .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 , 2005 , 75 ( 2 ); WilligAC.Ameta-analysisofselectedstudiesontheeffectivenessofbi-lingualeducation [ J ] .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 , 1985 , 55 ( 3 ); GreeneJP.Ameta-analysisoftheeffectivenessofbilin-gualeducation [ M ] .Claremont , CA : TomasRiveraPolicyInstitute ,1998 ; RolstadK , MahoneyK , GlassG V.Thebigpic-ture : A meta-analysisofprogrameffectivenessresearchonEnglishlanguagelearners [ J ] .Educationalpolicy , 2005 , 19 ( 4 ) .GándaraP , EscamillaK.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 J ] .Bilingualandmultilingualeducation , 2017 ,10.OvandoCJ.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 Historicaldevelopmentandcurrentissues [ J ] .Bilingualre-searchjournal , 2003 , 27 ( 1 ) . (三) ACTFL 与 5 “C ”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跌宕起伏,随着政治、经济和移民人口规模的变化而在容忍与压制之间不断变化。①不过,在美国双语教育争议不断的情况下,外语学习标准的制定并没有被忽略。美国很早就启动了外语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美国基础外语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 AmericanCouncilontheTeachingofForeignLanguages ,ACTFL )成立于 1967 年,总部位于Virginia 州 Alexandria 市,是现代语言协会( 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 , MLA )的一个小分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 13000 多名成员组成的个人会员组织,会员为全美大学和中小学的语言教师、研究人员、管理者,以及政府部门和行业代表。②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于 1986 年首次出版了《 ACTFL 语图 1 ACTFLProficiencyGuidelines2012 ③文能力大纲》,该大纲是美国定义的外语能力量表,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CommonEuropeanFrameworkofRefer-enceforLanguage , CEFR )一起成为西方世界两个主要的外语能力标准,它们构成了作为主要的测试和认证系统的基础,主要用于教材开发、课程开发和教育标准。《 ACTFL 语文能力大纲》从听、说、读、写 4 个方面制定了多个语种的语言能力标准,描述了在真实外语环境中,个人在听、说、读、写 4 项语言技能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对于每项技能, ACTFL 确定了 5个主要的能力等级:优异( Distinguished )、优秀(Superior )、高级( Advanced )、中级(Intermediate )和初级( Novice )。具体见图 1 :以汉语口语为例,《 ACTFL 语文能力大纲 2012 版———口语》( TheACTFLProficiencyGuidelines2012 — Speaking )确定了 5 个主要的口语能力等级:优异(优异水平的讲话者能够熟练、准确、简练、有效地运用语言)、优秀(优秀水平的讲话者能够准确、流利地交流,在正式及非正式场合就多个主题在具体及抽象层面充分有效地进行谈话)、高级(高级水平的讲话者以积极的参与态度加入对话,就与个人生活相关的话题以及社区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话题交流信息)、中级(中级水平讲话者的主要辨别特征是他们在讨论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熟悉话题时所具有的语言创造力)、初级(初级水平的讲话者能够就极具预测性、直接影响他们的日常话题交流简短讯息)。④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在美国教育部( USDepartmentofEducation )和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fortheHumanities )为期 3 年的拨款资助下,组成了一个由多种语言、教学水平、课程模式和跨地理区域的 11 名成员组成的工作组,承担了为外语学习定义内容标准(学生应该知道和能够做什么)的任务,于 1996 年出版了《外语学习标准:为 21 世纪做准备》。这份文件代表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商界领袖、政府和社区对语言教学在美国教育中的定义和作用的共识,被州和地方各级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课程开发人员用于改善美国学校的语言教育。⑤最重要的是这份文件提出了 5 “ C ”目标,即沟通(Communication )(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发挥作用并达到多种目的)、文化·6 4·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 20 卷①②③④⑤GándaraP , EscamillaK.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 J ] .Bilingualandmultilingualeducation , 2017 ,(10 ) .AboutACTFL [ DB / OL ] . https :// www. actfl. org / resources / about-actfl.GeneralPrefacetotheACTFLProficiencyGuidelines2012 [ DB / OL ] .https :// www.actfl.org / resources / actfl-proficiency-guidelines-2012.AACTFL 语文能力大纲 2012 版———口语[ DB / OL ] .https :// www. actfl.org / resources / actfl-proficiency-guide-lines-2012 / chinese / simplified-characters / %E5%8F%A3%E8%AF%AD.World-ReadinessStandardsforLearningLanguage [ DB / OL ] . https :// www. actfl. org / resources / world-readiness-standards-learning-languages. (Cultures )(获取并理解其他文化的相关知识)、贯连( Connections )(与其他学科联系,并获取信息)、比较( Comparison )(深入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和社区(Communities )(参与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多语言社区活动)。
5 “C ”目标现在是美国各类中小学语言项目的指南。《 ACTFL 语文能力大纲》与《外语学习标准:为 21 世纪做准备》结合使用,用以描述学生的外语能力达到的程度,深刻影响着美...
篇三: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的中柬教育协同目标探析 [提 要]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来提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求,为中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教育协同指明了方向,定下了目标,需要在“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上高质量推进。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剧烈演变,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正加速布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区域冲突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波谲云诡,我们面临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
截至 2022 年 3 月 23 日,中国已经同 149 个国家和 32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0 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来提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求,擘画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新图景。同时,这也为中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教育协同指引了方向,定下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为实现目标指明了方向。
一、中柬教育协同高标准建设的“硬联通” 教育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是中柬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硬联通”。柬埔寨是最早对“一带一路”表示赞同和进行合作的国家之一。2016 年 10 月,中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以及《2015—2025 工业发展计划》《柬埔寨教育2030 路线图》等高度契合。因此,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柬教育协同高标准建设既是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也是中柬教育协同发展到今天所必须提升的内在驱动,而对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的援建成为教育建设合作“硬联通”的具体体现。
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从 1956 年开始后一直延续至今。不仅跨度时间长,而且受柬埔寨国内政治环境影响大;援助模式也从早期无偿援助为主转变为以提供优惠贷款为主,从而带动投资和双边贸易合作等以促进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从 2003 年开始,中国对柬埔寨援助的重心转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共建筑、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等偏重于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而在与普通民众所关心的民生工程上偏少;援建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而民间力量有限;援建的标准以国内为主而与柬埔寨实际建设标准存在偏差。在中柬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以来,中国在关乎柬埔寨民生工程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援建上,成绩斐然。柬埔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基础设施等在整体上与东盟国家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援建的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主要有:桔井大学(包括教学楼、阶梯教室、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等,以及食堂、农机实习、设备用房等 11 个单体建筑及相关室外工程,总面积约 6650 平方米);柬埔寨教育环境与设施改善项目(项目覆盖金边、干拉、磅湛三省 27 所学校,将建设 23 栋教学楼、17 栋实验办公综合楼、1栋宿舍及足球场、篮球场、水井等基础设施,并提供部分教学设备、 家具和供水设施);“丝路学校”项目(包括柬埔寨24 省市内 35 所学校 239 间教室、140 卫生间及 24 处教师宿舍 72 房间);暹粒省荔枝山国父国母中小学校舍项目等等。 这既是在实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有关“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的具体体现,也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教育领域“要夯实发展根基”的基本保障,更是“民心相通”的“硬”保障。
柬埔寨“四角战略”的第四个战略四角形是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其中的第一角就是加强教育质量。而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寻求外国援助,帮助提供教学器材、图书馆和实验室,为学生建宿舍,特别是女生宿舍。随着中国对柬埔寨教育、文化、农业、医疗等领域的综合性援助的延伸和中柬教育协同的深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硬联通”不仅打下了“软联通”的基础,而且为“心联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根基,高标准势在必行。首先,教育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是中国形象的 “硬”展示和“软”提升。外国援建的项目在柬埔寨比比皆是,这些项目不仅帮助柬埔寨发展了经济、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和方便了民众,其质量优劣更是相关国家国家形象的直接比拼,成为各国“讲故事”的直接窗口。而西方国家在对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援助相对较少,这为我们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高标准建设不仅提供了树立中国标准的机会,而且可持续在柬埔寨几代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其次,教育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是尊重柬埔寨教育方面的现实需要。柬埔寨《四角战略》《全国战略发展规划》《教育战略规划》《高等教育 2030 政策愿景》《高等教育政策 2013》《柬埔寨发展、就业、平等和效率的矩形战略》《2019—2023 年教育战略计划》《2024—2028 年教育战略规划》《柬埔寨高等教育路线图——2030 及更远》《通识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课程框架》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文件,其内容几乎都涉及到教育基础设施和提升教育质量,显示了迫切需求的愿望。在中柬“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指导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援建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既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具体体现,更是为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发展动力的基石。再次,教育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是符合柬埔寨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繁荣的技术时代的基础。根据《柬埔寨教育 2030 路线图》,“柬埔寨的国家教育愿景是通过开发知识渊博、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有技能、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有创业精神,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有团结统一的民族愿望……柬埔寨的 2030 年课堂愿景:柬埔寨的学校教室将逐步转变为智能教室,配备良好的教育和技术资源,为所有人提供精心组织、安全和有利的学习环境”。而要达到这样的愿景,没有高标准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技术,根本无法达到。中国援建的柬埔寨各级各类学校,不仅充分考虑到柬埔寨的现实需要,还结合柬埔寨教育愿景,满足其未来发展要求。所以,教育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是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也是必须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最后,是打造“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教育合作样板工程的需要。教育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中国对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的援建,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宣扬任何意识形态或价值观,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如援建的桔井大学,不仅为柬埔寨东北地区开展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弥补了柬埔寨教育资源的不足,而且对培养高端现代化技术人才、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起着不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示范效应显而易见。
二、中柬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可持续的“软联通” 可持续是“一带一路”包括教育规则标准在内的“软联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已满五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硬联通”是过去五年的重点,而向规则标准“软联通”的转变则是当下或者今后合作的重心。相比较于教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硬联通”,规则标准互联互通的“软联通”则更紧要、更持久、更具挑战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所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核心内涵,中柬在教育规则标准“软联通”高质量发展协同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中柬在教育上的可持续互联互通。
首先,在国际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建设方面亟须加强教育合作。“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既是推动沿线各国务实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边合作平台,也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发展的国际合作机制。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区域冲突、文明冲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全球经济秩序进一步失衡、多边主义严重受挫,全球经济治理和发展体系正在重塑,规则标准建设亟待加强。教育作为直接沟通的有效途径,需要中国在对柬埔寨教育 援助及协同上要加强除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华文教育之外的更广泛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中柬培养更多高级综合型人才。这样,中柬在规则标准上才能够更好地排除外部干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高质量发展。
其次,柬埔寨各级各类教育是较为开放和多元国际化的,加强教育规则标准建设是更好服务中柬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需要。目前,我国在柬埔寨有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及师资培训体系,在华文教育规则标准制定参与上不可替代,但却缺乏对柬埔寨本土文化、风俗和教育差异的深入调研,从而使华文教材、 培训内容、规则细则等方面与柬埔寨实际有不少出入,严重影响了高标准的落地。而在柬埔寨各级各类本土教师的教育、培训等体系中, 我们的参与和影响则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目前在“一带一路”合作的背景下有所加强,但离影响甚至参与其各级各类教育规则标准制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基于教育或者教育之外的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建设。
再次,要加大柬埔寨高层次人才来华留学的比例,为规则标准的可持续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结构不断优化、中国政府奖学金吸引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教育部出台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文件,依法依规保障来华留学质量提升,保证了包括柬埔寨来华留学生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随着奖学金向“一带一路”国家倾斜,来华柬埔寨留学生开始向除学习中文之外的医学、工学、经济和管理等发散,成为柬埔寨国家战略人才和人脉储备的重要渠道,为中柬规则标准“软联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
最后,要警惕西方所谓“规则破坏论”炒作,建构包括教育在内的可持续规则标准话语权。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通过教育援助,“不仅影响着柬埔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才培养这一核心活动来提升这些国家在该国乃至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所以,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所谓“规则破坏论”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不希望中国在柬埔寨教育援助上取得话语权,不希望中国参与到柬埔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因为“一带一路”这个“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是更好的规则标准建设者和遵循者,介入了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意让中国介入的包括柬埔寨教育在内的领域。所以,我们需要在教育规则标准上有更高的标准,才可能有更好的可持续协同的机会。
三、中柬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惠民生的“心联通” 惠民生是中柬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心联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柬埔寨首相洪森在谈到“一带一路”时认为,“人民之间的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关键,政党、立法机构、金融机构、教育机构、青年之间要进行更加密切和有效的交流,以构建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交流网络”。印证了“心联通”的重要性。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除了对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援建外,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理念也在柬埔寨实践,柬埔寨第二所孔子学院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由马德望大学和中国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建设,2019)和第三所孔子学院柬华理工大学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柬埔寨王国柬华理事总会、柬华理工大学合作建设,2021)相继成立,既可以进一步增进中柬教育协同、中柬文明互鉴,深化两国人民友谊、密切两国文教领域合作,也可以在中柬民间外交、民间交流上发挥积极作用。为满足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发展的人才需求,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柬埔寨鲁班工坊、柬华师资培训中心等一大批人才培训类机构应运而生,不仅为柬埔寨培训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而且缓解了中资企业的人才...
篇四: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2014.3“小学数学课程的历史嬗变” 之三 ■课ke cheng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1949~1957 年,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从学习欧美转向借鉴苏联,试图在学习国外经验和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一、课程背景1. 国际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机构在 1950 年联合召开的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提出,小学数学教育应强调重视儿童的自发活动。1950 年,苏联颁布的 《苏联初等学校算术教学大纲》 规定的课程目标是:“保证学生自觉地和牢固地掌握算术知识和直观几何知识,并保证学生得到实际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技能。”“促进儿童发展合逻辑的思维,促进他们提升决定数量与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和作出正确判断的技能。”1955 年,苏联颁布了新教育计划,进入数学课程现代化的探索阶段。美国 1951 年在伊利诺斯州大学成立了“中小学数学组” (UICSM),要求在中小学强调数学基本概念,尽量减少运算的活动;要求引入严格的演绎数学体系、使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这个组织的主席贝伯曼 (M.Belerman) 后来被人称为“新数学”之父。2. 国内背景1949 年 10 月 19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马叙伦为教育部部长。同年 11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同年 12 月 23~31 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明确了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针。会议指出:“建设新中国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取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是要借助苏联建设的先进经验。”马叙伦部长强调:“全国教育的制度,各级学校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都要求彻底地,同时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变革和解决。”1950 年 7 月,教育部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 《小学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其中《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要求在五年的时间内学完原来六年的算术教学内容。这是建国后小学数学课程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1952 年 2 月,教育部组织翻译出版了 《苏联初等学校算术教学大纲》;同年 7 月,教育部成立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起草委员会,根据“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先搬过来,然后中国化”的方针,以 《苏联初等学校算术教学大纲》 为蓝本,组织编写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统一实施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结束了各地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统一的局面。1956 年 5 月,教育部公布了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二、课程目标1. 《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规定的小学算术课程目标《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规定的小学算术课程目标是:“增进儿童关于新社会日常生活中数量的正确观念和常识;指导儿童具有正确和敏捷的计算技术和能力;训练儿童善于运用思考、推理、分析、综合和钻研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思想,并加强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的国民公德。”这一课程目标和新中国成立前相比,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变化不大,但对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更明确,而且第一次在算术教学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 汤雪峰改造旧教育与学习苏联——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数学课程26 2014.3课程 ke cheng中提出了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当时教育方针的精神。课程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方法、习惯和德育等几大方面。2.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草案)》 的课程目标《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草案)》 将苏联小学四年的内容拉长为五年,对课程目标的表述是:“小学算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儿童自觉地掌握和巩固算术知识和直观几何知识,并使他们获得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算术教学应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使他们理解数量和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利用算术知识使儿童理解我们祖国建设的基本知识与其伟大意义,并培养儿童对劳动有自觉的态度。”“培养儿童自觉的纪律性,工作的明确性与准确性等优良品质。”“培养儿童善于钻研、创造、克服困难、有始有终等意志和性格。”这个大纲提出了算术知识与直观几何知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明确了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的双重任务,体现了我国数学双基教学体系“初步构建”阶段的一些主要特征。同时,明确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要求,第一次提出了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性格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教育的任务。3.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的课程目标《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是在原五年一贯制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草案)》 的基础上,参考苏联新修订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总结新编“四二制”小学算术课本使用经验修订而成,是全面学习苏联小学算术课程经验的一次总结。《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为:“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能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算术教学必须有助于儿童智慧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算术学习应该做到使数和量成为认识周围现实的工具。”与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草案)》 相比,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特别强调运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并将原来的“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修订为“有助于儿童智慧的发展”,将原来培养儿童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性格等提高为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三、教材教法1. 教科书概述1951 年 2 月,国家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明确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本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由国家统一供应的基础”。(1) 《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背景下的小学算术教科书《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提出的课程要求对当时我国的小学算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还未来得及编写全国统一使用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0 年 7 月,教育部和国家出版总署联合发出《1950 年秋季中小学教科用书表》,规定 1950 年秋季全国小学选用两套算术课本,一套为刘松涛等编写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审定的老解放区初级小学算术课本和高级小学算术课本 (1948,华北新华书店),另一套为俞子夷编写的初级小学算术课本和高级小学算术课本 (1949,大东书局)。1951 年秋季起全国范围都换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俞子夷编写的小学算术课本。自此,全国小学算术教科书得以统一。俞子夷版小学算术教科书力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各小节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围绕一个主题。俞子夷先生在其 《五十多年学习研究算术教法纪要》 一文中谈到:“大东书局本趋极端。此乃 《社会化算术》 之影响,注重实际,但实用主义色彩颇鲜明。”例如,初级小学适用临时课本 (1950 年春季修订本) 《算术》 第六册各小节分别为“复习前册、一数人数、二数茶杯、三数东西、四做游戏、五排队、六种树、七合作社、八欢迎解放军、九慰劳解放军、十过生日、十一种菜、十二厨房用具、十三看书、十四小商店、十五饭厅里、十六裹粽子、十七认字、十八画图画、十九操场上、二十远足、二十一种花、二十二分水果、二十三买柴、二十四做豆腐、二十五卖布、二十六买米”。(2)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草案)》 规范下的小学算术教科书根据当时“先搬过来,再中国化”的思想,算术课本在内容和体系上照搬了苏联当时的课本,只将苏联初等学校四年的课程内容拉长为五年。1953年小学学制沿用过去的“四二制” (初小四年,高27 2014.3课程 ke cheng 课程 ke cheng小二年),于是又将苏联初等学校四年的算术课程内容拉长为六年。这套教材最主要的特点是尊重小学算术自身的知识结构,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小学算术教材体系,重视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套教材采用习题汇编的形式,按照教学的顺序统一编上题号,不分教师讲的例题和学生做的练习题。按照“四二制”新编的全套算术教科书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①教材的系统性比较强,组织比较严密。②加强了口算。③比较重视概念和知识的教学。④应用题比较注意联系儿童实际和生产实际,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但仍存在一些不足:①六年所教学的算术知识基本相当于苏联四年的内容,降低了难度。②口算要求偏高,应用题过于复杂,严重脱离我国的社会实际和儿童的接受能力。③教材编排过细,重复较多,特别是整数部分循环圈过多。④课本继续采用习题汇编的形式,教师讲授的和学生练习的不易分清,课时也不易划分,给教学造成很多不便。(3)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规范下的小学算术教科书为了使教材符合修订后的大纲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修订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的同时,参照苏联新出版的小学算术课本,于 1955~1956 年间修订了原来的“四二制”小学算术课本,但没有多大变化。2. 教学方法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小学算术教学方法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造旧教育”阶段 (1949~1952 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被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受到重视。二是“学习苏联”阶段 (1952~1957 年)。苏联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深刻影响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1) “改造旧教育”阶段的小学算术教学方法国内教育界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随机教学、设计教学法等被完全否定,老解放区原来采用的一些教学思想受到重视。①算术教学原则与方法。1949 年 11 月出版的《小学各科教材及教学法参考资料》 明确提出了小学算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是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从旁辅导,提倡启发儿童多发问,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进行谈话讨论。即使儿童有错误,也由儿童自己找出错误所在,自己订正,教师不直截了当地帮学生订正。二是在“用”上学,在“用”上教。教师每教一个数或者一种方法,都要引到行动上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学到什么就用什么。三是先明理,后记忆,即强调让学生先弄懂为什么,再熟记口诀、法则、规律等。②典型教学模式。这一阶段,我国小学算术教学模式主要受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影响,一般教学步骤是:第一,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标,准备教具、学具,布置学习材料等,一般在前一节课下课前布置好相关要求。第二,自学阶段,主要包括个别学习和分组学习 (讨论)。儿童根据布置的学习内容,结合课本,各自学习后分组学习,优秀生要特别帮助后进生。第三,讨论阶段,主要包括大组讨论、归纳结论(概念或规则) 和尝试练习。讨论时,各小组轮流交流自学成果,大家共同补充意见,教师适时讲解,并启发儿童归纳结论。第四,练习阶段,主要包括练习、订正和测验。教师把握练习时间与练习量,小组订正与教师检查相结合,适时安排单元检测或周测。第五,应用阶段。要求儿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巩固学习,使其更具有意义。(2) “学习苏联”阶段的小学算术教学方法凯洛夫著 《教育学》 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基本教学原则。凯洛夫 《教育学》 等苏联教育著作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直观原则,二是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三是巩固性原则,四是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五是教学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②主要教学方法。1954 年 5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郝荫圃、许椿生编著的师范学校课本《小学算术教学法》,提出了以下几种小学算术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类是“讲述”,包括谈话、叙述和讲解。谈话主要是问答的方式,目的在于维持儿童的注意力,启发儿童的思考力。叙述主要用于提出应用题、编写数学故事,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解则常常用以帮助儿童形成有关算术名词和术语的新概念。第二类是“课本作业”,即借助课本强调数学阅读、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以及对问题的数学理解等。例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学会用课本类似的语言来表达所学的概念和规则。第三类是“练习和复习”,即注重通过多次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正确、迅速地计算,并对某些算术规则进行深刻理解。复习也是巩固知识和熟练技巧的必要方法之一。第四类是“实际应用”,强调算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获得。28 2014.3课程 ke cheng 课程 ke cheng(下转第 43 页)③典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基本采用凯洛夫教育学中所倡导的“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步骤是:第一,组织教学。其目的是建立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做好进入学习活动的准备。实施方法是,教师走进课堂,学生行礼,教师答礼,学生坐下;接着,值日生检查缺席人数,检查学生上课时的用品;然后正式上课。这个环节大概一两分钟。第二,检查复习。其目的是使儿童能够巩固原来所学知识,同时给儿童提示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实施时,教师主要采用问答法、板演法和检查作业法,复习以前学习过的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第三步,新课教学。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一般力求精确执行课前所定教案,但必要时也会作出相应改变。讲解前,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新课题,也可以启发儿童提出。讲解时,教师强调计算方法和儿童不易理解的地方,力图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注重照顾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适当应用直观教具;通常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讲述、问答、谈话等方式。第四,巩固练习。其目的是使儿童把所学的新知识巩固起来,同时检查讲授新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般采用问答、显示卡片或游戏...
篇五: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实践案例 Practical Cases79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张红艳1,2 谭婷 2(1. 石河子大学 兵团教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 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摘 要:项目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练习,教师再进行知识的讲授,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练习开始,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一个指导者,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换位,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本文分析了项目式教学运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着重论述了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3-0079-062017 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于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因而仅用课程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 2017 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本文提出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问题。项目式教学是一个较实用的新教学模式,由美国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它的核心教育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一些基本的训练和原则来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能积极独立地掌握知识[3] 。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收稿日期:2018 - 12 - 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18XJJA880001)作者简介:张红艳(1975— ),女,新疆呼图壁人,博士,石河子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绩效技术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谭婷(1992— ),女,新疆昌吉人,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与技术教育。一、研究背景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其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017 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的科学课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开设改为从小学一年级起开始开设,国家层面对科学课程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上好科学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以往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主要场所,以课本为教学内容,以落实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式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概念性知识或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2] 。课程式教学模式会注重到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但是缺乏课程知识生活化的运用。在 80数字教育 DIGITAL EDUCATION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并且需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所要教学的对象分成许多的小组,将学习的学科内容知识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教师和学生则围绕制定好的项目开展教育教学,让学生直接来参与整个项目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4] 。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在项目的牵引下和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去认知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5] ,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完成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小学科学教师基本都是运用课程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概念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教师无视科学概念知识的渗透理解的过程,以及断开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忽略概念之间的灵活运用,最终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成效。在许多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小学科学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讲述、文字书写、图片展示等教学方法进行感官性的教学,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基础性、系统性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自己去思考的过程。笔者观摩过一些优质的小学科学课,例如辽宁省沈阳市新国际学校李丹梅老师上的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示范课,可以说这节课上得十分成功,课堂氛围也比较积极活跃。但是,课堂中还是会出现有些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部分坐在后排的同学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是传统的课程制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弊端,它没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时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为了完成一个小组活动,就必须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科学是以项目开发的形式去组织学科活动,是根据项目式教学的特点以及开发的进程来设计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除了有很强的主动实践性,还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带着动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课堂中去寻找答案,实现主动认知—动手实践—课堂学习这样一个过程[6] 。项目教学注重合作学习和加强课外知识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强化小组之间的协作,往往课程内容由校内向校外延伸。项目式教学还具有很强的牵引性,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学习科学知识也需要有较强的牵引性,达到知识间的互通与对接。因此项目式教学的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二、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一)基于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项目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教育教学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与美国学者埃德加 . 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相吻合。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所提高,学习金字塔理论同样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所以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论证项目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7]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留下 5% 的知识;学生用眼睛去阅读,能保留 10% 的知识;学生耳朵和眼睛结合起来,即自主阅读与听教师讲授结合起来,可以保留 20% 的知识;在教学中采用演示法或示范法,学生可以记住 30% 的知识;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记住 50%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记住75% 的知识;向别人传授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可以记住 90% 的学习内容[8] 。由此得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的学习效果有所不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中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里所说的学习效果是指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对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所掌握的程度。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与项目式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案例 Practical Cases81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配合完成一个项目的团队意识。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为理论基础,通过金字塔理论论证了项目式教学的学习成效。以项目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合理定位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把教学的内容融入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中,以整个项目为主线,按照项目开发的路线来实施理论的教学。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项目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更加地多元化,学科内容间的关联性更强,在教学目的和侧重点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及自学能力。一个成功的项目式教学能够培养21 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5C 和包括项目制教学中需要包含的六大方面 6A 的特点。5C 是指 Creative(创新)、Communicate(沟通)、Cooperation(合作)、Cogitate(思考)、Complicated(复杂问题解决),这五方面的能力是现在 21 世纪创新型人才所要具备的竞争能力。6A 是指 Academic Rigor(学科目标)、Authenticity(真实)、Agency(student)(学生的自主权)、Adult Connection(成人及专业人士链接)、Audiences(听众)、Assessment Practices(评价),这些方面是设计一个成功的项目式教学所要包含的六个方面。所以说项目式教学的模式符合现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符合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二)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标准与项目式教学的结合依托项目式教学与学习金字塔理论,重新认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项目为基础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是基于多样学习途径的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是基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的直观学习及探究式、互动式学习[9] 。课程设计突出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程主要形式要以“项目”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创设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尝试、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10] 。1. 项目式教学的总目标总目标是培养 21 世纪的新型人才,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科学活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11] 。2. 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以三维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和情感目标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科学知识目标:运用声音、图片或视频以及演示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生物体的主要特征、太阳系和一些星座,以及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科学能力目标:小组合作、实践演练是学生提升科学能力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用科学语言和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科学方面素质与情感目标:在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立即应用,所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探究过程中保持质疑的精神。在活动中乐于倾听别人不同的意见,实事求是,用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互动,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三)项目式教学设计结构 如何设计一个优质成功的项目式教学呢?这是这篇文章中所考虑的中心问题。1. 设计课程主题,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前先理解项目目标并了解项目学习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知道这些能帮助学习者实现最终的项目目标。尤其是在小学科学的项目学习中,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项目式教学目标设计,是用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去描述通过项目式的实践活动后最终的学习行为状态, 82数字教育 DIGITAL EDUCATION这种学习行为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每一个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到知识技能后达到的一种状态。2. 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应该遵守的几个原则是:(1)根据制定的主题,让主题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加强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2)营造的学习环境必须带动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3)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个学生的角色及任务。(4)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是什么,制作好的成品有什么作用。3. 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的好坏是决定主题课程进行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采用分组的形式,而且还要分任务、分模块,以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发挥创意与多元思考。学习任务设计时,应该掌握以下这几个原则:(1)采用螺旋式的结构将整个任务分割成小模块进行,明确指引学生如何去探索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如何指引学生学习。(3)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用学习流程图、思考图等对学生进行指引,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相机让学生把他们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4)除了让学生以文本或简报来处理学习成果,最好能协助学生借助相机把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拍摄下来,让他们以这种形式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给其他同学。(5)提供学生作品分享展示的机会,也可以邀请家长观摩,并提出反馈意见。4. 项目式教学过程实施的框架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框架,如图 1 所示。图 1 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框架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下面以小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 3 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一项目主题为例,详细介绍其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1. 框架结构单元标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基本问题:岩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单元问题: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地形地貌?内容问题:观察不同岩石的变化,查阅相关资料并总结岩石变化的原因;准备相关的材料模拟岩石变化的实验,并记录岩石变化的过程;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解释生活中...
篇六: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 双塔北路小学《提高电子白板应用于各学科 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子课题工作汇报 迎泽区双塔北路小学一直秉承“以实施科研项目为先导, 以科研促教研, 以教研促教学, 以教学促发展” 的理念, 不断深化“构建深度课堂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的课题研究, 以达到学校各项工作在教科研中“求发展、 求活力, 求创新” 。
2012 年 1 月, 学校申报太原市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 教育装备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提高电子白板应用于各学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课题立项以来, 研究过程扎实, 实施效果显著, 成果收获较大。
现就具体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 阶段目标 1.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技能和教学设计的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研究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多种操作功能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交互的策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 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研究的主要进展 (一) 准备阶段(2012 年 1 月——4 月) 主要进行三项工作: 课题前测, 学习理论, 确定方案。
1. 调查研究阶段 课题组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观摩, 了解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
(1) 运用调查法, 进行了师生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 教师以前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不了解, 对白板设备的使用情况不明白。
学生希望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白板开展教学, 使课堂学习精彩生动, 效果更好。
(2) 运用经验总结法, 深入课堂, 观察各学科教师的常态课和公开课上的教学情况。
课题组成员在外出听课、 培训学习时, 着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电子 白板使用。
观摩学习后, 课题组一致认为关于《提高电子白板应用于各学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的这项课题迫切需要开展。
课题研究的方向逐渐明确, 思路基本清晰。
2. 文献研究阶段 运用文献法,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网络学习, 学习有关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知识, 掌握课堂教学使用的方法。
在专家的指导下, 课题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充分准备。
(二) 实施阶段(2012 年 5 月——今) 1.分层培训阶段(5 月——7 月) (1) 5 月 1 日——3 日,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晋机宾馆参加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培训。
学习了畅言教学系统的调试与使用方法。
观看了巨龙液晶一体机的展示内容。
(2) 5 月中旬,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西小学学习了 畅言资源库的安装与应用。
并在学校各教室安装了相关设备, 通过反复调试, 保证正常使用。
(3) 5 月下旬, 学校课题组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的培训。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 分别组织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学习。
中年教师重点掌握电子白板设备的基本用法。
青年教师重在加强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钻研和讨论, 组成备课小组, 共同钻研一课, 广泛而深刻地掌握使用技术。
并通过记录学习笔记, 进行学习反思, 不断加强学习。
(4) 7 月 1 日——2 日, 课题负责人在三桥大厦参加了课题开题大会, 学习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教育装备发展、 研究与管理工作思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开题引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等多篇报告。
充实了理论知识, 认识到这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2.熟练运用阶段(8 月——10 月) (1) 8 月底, 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时, 通过书面试卷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 重点检测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 达到人人过关。
(2) 9 月——10 月, 各学科教师通过常态课、 组级同课异构课、 校级公开课等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大胆主动使用白板, 根据不同课型、 不同内容, 合理有 效设计不同形式,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组内教研活动、 学科教研活动, 教师分别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和评课, 进一步钻研白板的使用方法。
(3) 10 月底, 课题组再次对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各学科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能运用电子白板, 操作技术基本熟练, 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彻底改革。
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方法、 能力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
全体教师通过撰写研究案例、 教育叙事、 研究论文等, 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并上升为理论高度。
3. 实践检验阶段(11 月——12 月) (1) 11 月, 学校各班电脑统一安装了语文、 数学和英语的资源库内容。
相关教师可以更加充分使用白板资料开展教学。
(2) 12 月初, 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 “白板之星” 教学大赛。
共有语文、数学、 英语、 音乐、 美术、 科学等 11 名教师参赛。
各学科组成钻研小组, 与参赛教师一起认真研究白板使用。
学校组建评委团, 重点关注在不同学科中, 电子白板的合理有效使用情况。
同时, 学校积极聘请区信息中心领导和区教研室老师到校指导课题实验, 并提出存在不足, 以利于更好改进。
(3) 12 月底, 迎泽区教育局举办“白板之星” 教学大赛, 语文老师曲霞代表学校参赛。
曲霞老师在《王二小》 一课中, 将畅言教学系统和 HItvison 两个白板教学软件灵活地应用在课堂上, 还创造性地使用了 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功能。
课堂上自然、 生动地体现了师生交互、 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 在大赛中获得了全体评委和广大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 阶段成果 1. 探索出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原则和方法。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一年来, 撰写学习笔记、 心得体会、 研究案例、 教学设计、研究反思、 研究叙事、 研究小论文等文字材料约 800 多篇。
3.根据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组撰写调研报告一份。
4.短短一年的时间, 电子白板的使用就赢得了师生们的认可, 获得了家长们的称赞。
最重要的是, 通过对比课题研究前后全校学生的成绩, 可喜地发现, 全校各班的优秀率、 合格率和均分都有明显提高。
5.自从学校课题组开展《提高电子白板应用于各学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研 究》 的课题研究以来, 学校、 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不断提升, 并在各级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中, 共获得 70 多项荣誉。
(1) 学校荣誉(3 项): 2012 年 3 月, 在迎泽区 2011 年小课题研究报告评选中, 学校荣获“优胜集体” 的荣誉称号。
9 月, 学校被评为太原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11 月, 学校参加的太原市“十二五” 一般规划课题《 “7: 2: 1” 当堂练习设计与落实的研究》 在中期评估中, 荣获优秀的等级。
(2) 教师、 学生荣誉(70 多项): 其中, 国家级 5 项, 省级 13 项, 市级 16 项, 区级 18 项, 校级 20 项。
四、 主要亮点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 全体教师踏踏实实开展课题实验, 学校真正形成“以实施科研项目为先导, 以科研促教研, 以教研促教学, 以教学促发展”的风气。
近两年来, 学校共进行 2 项国家级课题、 2 项市级课题和 8 项市级个人课题、 以及 6 项区级课题的研究。
共 18 项课题的研究。
2011 年 3 月, 按照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英语学科《 “导学—自悟” 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的安排, 学校开展《 “六环一线” 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的课题研究。
2011 年 9 月, 学校报送的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在情境中增强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顺利结题, 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一五” 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2012 年 3 月, 在迎泽区 2011 年小课题研究报告评选中, 学校报送的语文、数学、 英语和音乐共六个小课题分别荣获迎泽区小课题评选一、 二等奖。
学校荣获“优胜集体” 的荣誉称号。
5 月, 学校语文、 数学、 音乐、 美术学科共八位教师参加的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顺利结题。
11 月, 学校进行了两年的太原市“十二五” 一般规划课题《 “7: 2: 1” 当堂练习设计与落实的研究》 在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科研室组织的中期评估中, 得到全体评委的高度评价, 并荣获优秀的评定等级。
2. 电子白板课的设计科学有效, 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紧扣教学目标, 抓住重 难点。
3. 减轻了学校师生负担, 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课题实验受到了全体师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
4. 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实验教师学习课标、 钻研教材、 使用电子白板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五、 存在的问题 1. 需要提高全体研究人员的认识水平。
需要不断通过教师培训、 钻研教材和教学研讨等手段, 提高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重视程度, 提高持续学习和深入钻研的能力。
2. 需要保证使用效果, 力求做到每节课上都能够使用电子白板。
实验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 需要不断体现效果, 努力做到在每节课上发挥白板的辅助作用, 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和进行重难点突破。
3. 目前存在使用资源滞后的问题。
如本学期的学科资源, 11 月才装入电脑,在 9 月——10 月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中就无法使用。
下学期的学科资源, 白板厂家是否能否提前开发, 按时装入电脑, 目前不清楚。
4. 科学、 思品、 美术、 音乐、 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资源与使用教材不相符, 导致这些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有效使用相关资源。
六、 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1. 加强对实验教师培训, 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水平。
通过各种渠道, 利用一切机会, 继续派实验教师到电子白板技术使用成熟的学校学习, 使课题研究人员的水平再上新台阶。
2. 继续聘请高水平人员到校培训讲座, 进行课题引领, 指导课题工作更顺利进行。
3. 探索出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的方法策略, 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4. 建立学校白板使用资源库, 利于成果相互交流转化。
5. 通过白板技能大赛、 公开课等形式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篇七: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教学研究 0 2020 年 年 8 8 月 月 03 · 293 ·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现状及建议 李亚菊 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在世界各地音乐教育中广泛应用并获得了普遍的肯定,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教学法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柯达伊教学法的思想和教学手段贯彻进来,从歌唱教学开始、注重结合本地音乐、运用柯尔文手势等,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有效成果。此研究通过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来探讨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以及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提出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应用的策略,为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好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打好音乐教育的基础,我国引进和发展了许多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中就包括柯达伊教学法。因此,柯达伊教学法如何引进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话题,对于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与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1 柯达伊教学法的特点 1.1 立足于民族音乐 柯达伊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上,学生应该先学会本民族的民歌,在熟悉、热爱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其他国家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内容。民歌应该成为早期教育的理想媒介。在民歌中,语言和音乐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音调和词汇,更能让学生们获得流畅的语言输出和更深刻的语言意义的理解。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传承感。
1.2 以歌唱为主要手段 柯达伊强调要让学生参与在音乐课堂中,一起创作音乐,唱歌,这样可以让其更喜爱音乐。通过歌唱,学生很容易去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能力。尤其在合唱中,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近音乐包括音乐文学、知识,并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互相聆听的习惯。另外,器乐教学也应以歌唱作为基础,这可以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
1.3 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方法方面,柯达伊主张借鉴与传承相结合,既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注重与本国、本地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音乐教学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引进和学习,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4 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 柯达伊指出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能死守老一套的思想,填鸭式教学已经开始行不通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一个主导者。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做音乐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参与进来。
2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 堂中的运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新课标的颁布实施,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也随之增高,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近年来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的学历和能力都在提高,特别是新近毕业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善传统的音乐教学,将先进的音乐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并且都在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1 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 在见习、实习的小学中,音乐教学中都存在着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虽然穿插了游戏、娱乐活动的方式,但是效果并不好。教师专业音乐水平较差,教学方式单一。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2.2 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前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虽然有了许多进步,对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简单了解,甚至通过课外上辅导班掌握了某种乐器或音乐特长,但是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如识谱、节奏、视唱等)的掌握则不是很好,其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表现更为严重,在课堂歌曲教学中,对歌曲旋律、音准及节奏的掌握能力最差,这些问题使得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难以开展。
2.3 缺乏校 方支持 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城市与农村的音乐课程的开设还是存在许多的差异性。在市区的小学里音乐课程的开设还是比较正常,教育见习的小学音乐课都能正常开设,并且能够正常上课,而且有固定的音乐教室,但是没有小型打击乐器,所以在进行柯达伊教学法的实践时还是缺少必要的条件。
通过了解,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力和困难,音乐活动场所和音乐资料的缺乏及缺少音乐活动经费,同时,多数小学校长认为音乐课程与学校的其他课程相比,地位并不重要,所以柯达伊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并不受到学校重视,得不到学校支持。
3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要通过音乐教育提高民族素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使用柯尔文手势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柯尔文手势是由约翰·柯尔文创立的,是柯达伊教学法里的一种教学手段,用于帮助初学儿童理解首调唱名法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掌握音准手势。
教师可自己创造简单的视唱曲,让学生伴随相应的手势跟琴演唱。在练习时可以要求学生不看谱,不依赖钢琴,只是按照教师的手势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现出一个小小的音乐片段,学生按照教师的手势唱出音高,做内心的听觉训练。
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中的《草原上》这首内蒙古民歌,第一句“3、5、6”就可以用柯尔文手势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准概念。
经过教学实践后,学生对柯尔文手势很感兴趣,在刚开始时,可以先通过钢琴伴奏手势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熟悉和学习了柯尔文手势之后,教师可尝试适当减少用钢琴的次率,让学生只看教师的手势来唱出音高,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学生经过每节音乐课的反复练习后,音准概念会有一定的提高。
3.2 结合本地音乐作品,使柯达伊教学法本土化 柯达伊认为,民间传统音乐含有一个伟大的民族音乐文 (下转第 297 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教学研究 0 2020 年 年 8 8 月 月 03 · 297 · 展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给社会带来更多实用型的人才。
4.2 工学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更强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理论的知识和岗位生产的知识,从而提高了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学习是彼此联系的,因此,在工学结合教学的模式下,必须要立足于岗位的实际需求,充分使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整合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从而让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内容更加具象,能够充分和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3 工学结合教学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之一,并且评价能够对教学价值进行判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映。因此,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必须要立足于社会需求,根据一定的行业职业资格,将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及岗位需求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和实践应用情况。然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评价不再只是专业教师为主体,还需要行业专家和学生的参与,从而保证公平和公正的结果。在教学评价中,也不能只将分数作为参考,同时需要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拥有美好未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显著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产业中,电气自动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给电气自动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充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工学结合教学的模式,不断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给社会发展带来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江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24):113-114. [2]邹言云.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23):127. [3]陆梦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57. [4]罗昕,魏海燕.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J].电子制作,2020(12):64-65. [5]王斌.高职院校“123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16):115-117. (上接第 293 页) 化的精髓和形态。我国的民族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有民歌、戏曲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其引入音乐教学之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情感。
3.3 合理运用柯达伊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法 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课堂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教学设备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等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尽最大的可能来取得柯达伊教学法运用的显著成效。
4 结束语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使音乐感染每一个人,提高匈牙利国民的民族意识、文化修养,从而提高匈牙利民族的人口素质,这种理念对进一步明确中国音乐教育的目的,提升音乐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有启迪。
学习和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必须摆脱已有的音乐教育观念中陈旧的部分,吸收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其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解决国内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加以运用和发展,实现国内音乐教育的振兴和飞跃。实践证明,在中国推行和发展柯达伊教学法是可行的。希望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和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洛伊斯·乔克西著.译者:赵亮,刘沛.柯达伊教学法 1[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廖乃雄著.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4]赵戈非,乔雅荣.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意义[J].北方音乐,2012(9):129. [5]卢嘉倩.浅谈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聋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3):79. [6]刘倩.探索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J].大众文艺,2012(4):60. [7]陈寄.柯达伊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分析[J].北方音乐,2014(1):74. [8]荣源.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1(8):152. [9]骆彤.广西幼儿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运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2012(3):98. [10]孙博 .谈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J].戏剧之家 (上半月),2014(3):168. [11]郭倩.浅析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4(1):73. [12]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2(10):37. [13]阳骏.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4(2):153. [14]畅言.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如何发挥作用[J].音乐时空,2014(3):98. [15]肖素芬.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童声合唱训练的几点启示[J].黄河之声,2014(3):78. [16] 张 萍 . 农 村 中 小 学 音 乐 教 育 现 状 [J]. 大 观 周刊,2011(1):63. [17]李重霜.论奥尔夫、柯达伊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借鉴意义[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18]崔杨.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河南林州某小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亚菊(1984—),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弹唱、音乐欣赏课程教学。
篇八: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目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第 第 1 章 章 导论...........................................................................................................................11.1 问题的提出...................................................................................................................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61.3 研究内容.......................................................................................................................61.4 研究方法......................................................................................................................7第 第 2 章 文献综述...............................................................................................................132.1 核心概念界定.............................................................................................................132.2 创客教育的发展历史.................................................................................................142.3 创客教育的特点.........................................................................................................192.4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特点.............................................................................232.5 创客教育与 STEAM 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252.6 国内关于创客教育的价值及其路径分析研究现状.................................................272.7 国外对“创客运动”历程及“创客空间”建设研究现状..............................................292.8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述评.........................................................................................31第 第 3 章 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教学现状调查...................................................................... 333.1 教师对于创客教育的了解情况与重视程度.............................................................333.2 创客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方式及应用频率........................................................353.3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变化............................................................393.4 创客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与需求分析............................................................42第 第 4 章 章 中小学教学中实施创客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514.1 专业创客教师师资力量薄弱....................................................................................524.2 没有健全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544.3 缺乏创客空间或空间资源不全................................................................................574.4 忽略创客教育本质,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60第 第 5 章 章 改善创客教育在中小学教学应用中的策略........................................................635.1 合理建设创客空间,促进创客教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63 5.2 加强创客教师队伍建设,变革传统教学方式........................................................645.3 组织创客教育实践活动,关注创客文化的推广....................................................655.4 构建融入创客思想的课程资源,创立中国特色的创客体系................................67结 结 语.....................................................................................................................................69参考文献...............................................................................................................................70附录.......................................................................................................................................75致谢.......................................................................................................................................87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89 摘要I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青燕指导教师 廖伯琴教授摘 要本文是发展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战略——创客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资源建设项目及其对策的系统研究。进入 21 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 3D 打印技术、CNC 激光蚀刻、Arduino等开源软硬件平台为代表的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科技创新对的入门门槛和成本,互联网时代下的创客运动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正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新浪潮,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便利我们不容忽视,但其飞速发展的特点却导致了知识更替的周期有所收短。目前,在我国现有对的课程知识下中小学过度的强调了知识的科学性、基础性,这种单一、陈旧、僵硬化的问题忽视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创新性、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有效结合。本研究以创客教育支持中小学教学的方式、适切性与融合度为切入点,以我国一线城市 10 几所中小学、若干公益创客空间为调查样本,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了解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的部分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教师对于创客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开展创客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怎样实施创客教育教学,学校对于创客空间及空间资源建设情况等。第二部分研究实在掌握了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SPSS 方式分析影响创客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通过对中小学实施创客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得出:(1)现阶段一线城市的大部分教师已经了解创客教育,并认为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教学模式可以优劣互补。只有小部分教师不了解创客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2)目前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教学的学科教师一般有数学、物理、信息技术、通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用技术、化学等,其中信息技术教师与物理教师是最多利用创客教育教学的学科教师。(3)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通过创客教育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科知识的有效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已创建了自己的创客空间并配置了相关的空间资源,但小部分学校的创客空间资源不是很完善。2.通过对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教学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中小学有效开展创客教育教学的因素有:(1)有些学校和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有很大部分教师之所以在教学中实施创客教育是由于学校的指派或者领导的期待与鼓励,而并不是从自身情况出发。(2)开展创客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没有固定的教材,很多教师都是通过网上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学科与创客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3)有些中小学没有创客空间,或者创客空间没有配置必要的资源。(4)由于开展创客教育需要结合多个学科,并对教师的动手能力与语言编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缺乏专业的创客教师。(5)在实施创客教育教学后,没有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到如何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在得出来的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教师、等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创客教育的策略,在社会层面,我们应合理关注和推广创客文化,并最大限度的帮助学校或相关创客组织创办针对中小学生的创客教育大赛。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建设创客空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并对教师展开一定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支持创客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加强创客教师专业队伍。在教师层面,在教学中实施创客教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创客教育的初衷,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结合教学开发合理的项目,并积极建立标准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其中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一定要构建融入创客思想的课程资源,创立中国特色的创客体系。以期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育人模型上提供改进意见,使之在后国际金融时代抢占教育、科学技术以及人才的三大至高点。关键词: 中小学教学 创客教育 创客空间 创新型人才 摘要IIIA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Education in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Master Majored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Qingyan LiSupervisor:Prof.Boqing Liao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cre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In twenty-fir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 newtechnology us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CNC laser etching, Arduino and other opensourc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further reduce the threshold and cost of the Internet era recordpassenger movement not only changed the world, is als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raised a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the new wa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ducation, educationfacilities can not be ignored, but its rapid development has led to the replacement of theshort cycle of knowledge has received. At present, in the course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of our schools under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science and basic knowledge, the old singlerigid problem has neglected the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ignoring the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cultural unity.In this study, creating education support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sui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with China"s first-tier cities in 10 primaryand secondary schools, some public maxspace as sample, using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survey,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other researchmethods.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rough thefieldwork wa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China first-tier cities par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Vschools in creating education, including teacher education for creating understanding andknowledge, teachers carry out the starting point of creat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ershow to implement a customer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record passenger spaceand spac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etc..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first partof the stud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PS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reative education in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factors, and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recommendations.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can draw:(1) at the present stage, most of the teachers in the first tier cities have already knownabout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wo teaching modes ofthe creative educ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an ...
篇九:国际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2017. 06 小作家选刊100教育研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中学 孙堂琼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与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下,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够极大的发挥教师教学的作用,让教师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呢?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课堂效率有效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教学努力没有白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成功的传达给了学生,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它时都感觉到力不从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接受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时,他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会有所下降。因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具备一定的难度的。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初中而言的数学教学,在内容上更加的抽象化,因而在难度上也大为提升,很多学生在初升高后,都觉得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从而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这样的教学局面,造成了教师做了许多的无用功。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一、通过培养的数学学习兴趣来提升课堂效率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潜在的驱动力,会激发人的思维能力,引发人的内在潜能。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往往体现在人的自主能动性的提升,自主能动性指的是人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自我的驱使力,积极的投入到某一事业中。如若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他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往往会很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的很多学生都存在走神儿、打瞌睡的情况,在课堂之下,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课堂遗留的作业,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抄袭作业的学生很多。学生这样的学习情况,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因此,在促进自身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有做好自身教学趣味性的提升。那么,教师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法有哪些呢?数学游戏的课堂引入就是其中一种。例如,联想式游戏,它的玩法很简单,例如,一学生说一句:“一想到求最值,我就想到导数。”另一个学生就要根据“导数”接一句话,比如,“一想到导数,我就想到函数单调性。”,然后依次可接:“一想到函数单调性,我就想到函数图像”、“一想到函数图像,我就想到平面坐标”,等。通过这样类似于接龙的游戏,往往能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起来,同时又会增强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穿插运用。二、通过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来提升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相互合作与配合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的是搞好自己的教学,学生所需要做的是积极的发挥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如若师生双方都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会有很好的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往往是师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课堂学习氛围指的是在一个课堂之中,师生间的学习气氛格外的浓厚,学生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学生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都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其它学生的影响,如若其它学生都在学习,那么,他也往往会拿出自己的教材或则练习册开始学习;如若其它学生都在玩闹讲话,那么,他也往往会选择加入到讲话、打闹的行列中。因此,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于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往往是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完成的。例如,在教学“垂直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教室里面存在哪些垂直关系,有的学生指出了墙角,有的学生指出了课桌的几个内角和外角,有的学生指出了黑板的四个角,教师又根据学生指出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哪些属于平面垂直关系,哪些属于空间垂直关系。三、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的基础打牢固,要求成绩差的学生基础题要尽量少失分,成绩好的学生基础题要不失分,大题目不会做时不要空白尽量写些相关公式,考试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自己不会的题目上,多复查基础题保证正确率,这样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不会太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而且还需要教师做好温故知新。例如,在教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还需要将上一节的知识点做一个复习,在期中总结时,也要注重知识点的复习总结。很多学生都是“搬玉米的猴子,学一个丢一个”,因此,必要的基础复习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在教学一些知识点概念或性质时,教师也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点的概念上,把握好数学,学好数学。四、总结新课程理念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能让学生具备足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一要求下,教师的教学往往会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视觉出发,通过自身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增强自身课堂的有效性。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多,本文所介绍的几种也只是笔者的经验之谈,教师具体的教学方法应用,还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教学情况来加以选择。参考文献:[1] 章水云 .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J]. 中学数学研究:高中版,2015(8) [2] 姜莉 .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2(12)276005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 肖 雪中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 要:小学阶段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只有从小学教育抓起,才能提高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小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祖国未来的重大事业。小学教育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实力。关键词:小学教育;根本目标;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经济文化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造福社会、成就自己。就现代社会而言,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小学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创造思维、审美修养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应该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是我国教育的期望和目标。一、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国小学教育提供了极大的物质支持。传统小学教育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和发展理念,才能在教学中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小学教育。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背景下,现代小学教育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要足够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当前小学教育仍然存在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在当今主流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农村学校的小学教育只一味的以学生成绩为中心,让学生们失去了很多接受基础艺术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教育与我国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有所偏离。我国小学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仅仅是未来的科学家。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小学教育是提高大众综合素养的基础教育,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育失去了小学教育的育人意义。在学校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我国优秀传统的学习。学校应让学生深入接触我国的传统文化,汲取我国五千年来流传的文化精髓,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小学教育适应社会要求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小学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 也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核心 , 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达到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 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创新教育日益重要的现状下,我国的万方数据 2017. 06 小作家选刊101教育研究初中化学创新教学研究409812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孙福专摘 要: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文章主要论述了作者对化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几点体会。关键词:创新教育;化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一、转变教育观念,变注入为引导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作用,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是典型的注入式教学,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将学生置于被动从属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强,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知识。衡量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看教师讲解了多少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这种注入式教学是单向地从教师转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排除教学之处,使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这样的教学观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要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注入为引导。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与行为习惯,只要我们多加诱导,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真正实现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机会来探究知识,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在教学中我们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把学习的讲台让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与参与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将学生的创新的火种点燃,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1. 动机是创新的条件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 红三角 " 牌纯碱,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2. 严谨是创新的作风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贸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3. 顽强是创新的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酸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 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散思维素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是要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二是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引导学生大胆求异,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四、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学中我尽量多设计问题,把思考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课堂小结都是由几个学生来完成,但最后我都问上一句:“现在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在鼓励学生在总结本课知识点的同时,我还要想一想有没有“新”的想法,以发现和开拓学生的“新”的想法或空间。另外,章节小结我还鼓励学生撰写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