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9篇

时间:2022-12-10 19: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9篇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2021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2021年11月MinistryofEducati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9篇,供大家参考。

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9篇

篇一: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吴岩2021年11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吴岩2021年11月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2016.12.07~2016.12.0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12.07~2016.12.0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09.10全国教育大会2018.09.10全国教育大会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019.0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0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1.04.19在清华大学考察时2021.04.19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指示精神任务 :立 德 树 人目标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路径 :全员 全程 、 全方位期待 :成为大先生 、 大老师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2019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中央做出决策部署2020年5月28日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狠抓落实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召开本省、本校工作部署会议,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各地各校积极行动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再解读:深刻领会《纲要》精神提 纲一再落实:全面推进工作见功见效 二再深化:将课程思政推向高质量 三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再解读:学习领会《纲要》精神 一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总体思路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理念上更突出“ 教学口 ”  文字上更突出“ 专业味 ” 内容上更突出“ 新要求 ” 举措上更注重“ 真效果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高校教师的 80% 以上是 专业教师 高校课程的 80% 以上是 专业课程 学生学习时间的 80% 以上是 专业学习 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 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纲要》解读:课程思政是一件大事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课程思政是一件大事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所有课程担负起育人责任所有课程担负起育人责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 学 体 系教 材 体 系学 科 体 系管 理 体 系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课程思政是一件大事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课程思政影响甚至决定着 应有之义 必备内容 至关重要 必须做好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一对关系”4+1课程关键课程4+1课程关键课程所有课程关键环节所有课程关键环节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两味良药双管齐下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两味良药双管齐下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立德树人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内容重点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一条主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五大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 法 法 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 法 法 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从 着手 从 着力《纲要》解读:思政工作、科学工作、系统工作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建立一整套教育教学体系: 符合 专业育人特点 符合 认知科学要求 使教师 理念认同和能力胜任 使学生 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使思政工作 落地见效 从 着眼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科学性和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科学性和特色化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 、 原则 、 路径 、 方法 、内容 、 评价等各个环节要素大水漫灌 → 精准滴灌 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专业建设怎么做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经管法: 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教育: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工: 科学思维、科学伦理;工程伦理、大国工匠农学: 强农兴农、知农爱农医学: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艺术: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文史哲: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课程建设怎么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质 体育 美育拓展广度 深度 温度知行合一 敢闯 会创综合素质 体育 美育拓展广度 深度 温度知行合一 敢闯 会创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实践类课程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课堂教学怎么做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整体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 、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备 课 课件 、 教案 、 教材 教材 教 学 授课 、 研讨 、 作业论文 、 考试 考试 手 段 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党史讲专业,结合专业学党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政法实务、经济、新闻传播、艺术中国系列 四大讲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实践实习活动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将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纳入《纲要》解读:评价激励怎么做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双一流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双高计划评价学 科 评 估专 业 认 证教学成果奖全国教材建设奖本科教学评估高教学绩效考核教师评奖评优等高校 、 院系教学绩效考核真 评价 真 激励 真 成效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教师是关键教师“第一主角”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纲要》解读:教师是关键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用心用情用心用情热爱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学生用心、用情、用爱去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刻苦钻研把课程思政当做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刻苦钻研“ 金课”:有知识、有学问、有信仰、有力量“”:有知识、有学问、有信仰、有力量“ 金师 ”:政治立场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技术方法娴熟、育人水平高超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党委统一领导  教务部门牵头 党政齐抓共管  相关部门联动  院系落实推进《纲要》解读:组织保障谁来做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教育部“总指挥” 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 各地各校“总导演”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构建覆盖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规划《纲要》解读:做好教师培训“四个全”全周期 全类型 全范围 全手段 入职培训 在岗培训 师德师风 教学进修 经验交流 学术研讨 教学观摩 竞赛比拼 省级培训 校级培训 区域培训 学科专业培训 线下有深度 线上有广度 交流平台多维度 成果时效有速度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再落实:全面推进工作见功见效 二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狠抓七大工作工作部署示范选树教学指南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宣传推广措施有力 进展积极 广泛参与 成效显著工作部署示范选树教学指南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宣传推广措施有力 进展积极 广泛参与 成效显著教学研究教学研究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整体推进工作部署2020.06: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2020.12: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调研推进会2021.06: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2020.06: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2020.12: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调研推进会2021.06: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再部署再推动《纲要》实施1周年总结部署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整体推进工作部署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召开全省高校工作会议 各地各校积极行动重庆市 黑龙江省河南省 上海市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遴选认定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门699教学名师和团队 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个6993069930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全覆盖2.遴选认定示范项目 省 份 课程类型学科门类 全覆盖 全覆盖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全 覆 盖教育部各地各校各地各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形成国家、省级、校级普遍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形成国家、省级、校级 三级示范体系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启动研制教学指南①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还存在 “ 表面化 ”“ 硬融入 ” 的问题②教师深入的问题②教师深入 挖掘 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不够③教师课程思政 育人意识和能力 需要进一步 提升问题 帮助教师 把握 课程思政教学 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 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与借鉴 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目的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启动研制教学指南92个专业类 教指委3个专 业 教指委研制指南研制指南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 教学重点 代表性课程的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明确各专业类的8个课程类 教指委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4.指导开展教师培训大力提升专业教师 教学能力山东省 四川省 江西省培训研讨现场观摩教学竞赛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成果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的 积极性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5.组织开展教学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面向15家示范中心,建立 年度工作报送机制 推动中心 解决 学校、院系、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困惑 发挥 示范引领 作用,带动本校本地建设工作形成成果,形成特色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5.组织开展教学研究 启动组建 专项工作类 教指委 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

篇二: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3, 2021Sum No.5192021 年第 3 期总第 519 期摘 要 该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自我意识”单元为研究对象,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论述了大学生为什么要认识自我以及怎样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该文主张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将个体的小我融入伟大事业中,以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关键词 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我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 "Self-Consciousnes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 LIU Lili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nit "self-consciousness" in thecours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draws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new Era" in this unit, and discusses wh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learn to know themselves and how they improve themselves. It issugges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hrow themselves into thegreat career?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improve themselves.Key words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self-consciousness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是为了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二者的目的相同,内容相辅相成,将课程思政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的要求。1 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生理状况的认识(如对身高、体重以及毛发变化状况的察觉)、对心理状况的认识(如感情变化、兴趣爱好等)、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如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同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等)[1] 。根据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层面。生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生理特征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看法;社会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看法;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以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认识与体验 [2] 。2 认识自我的目的2.1 通过认识生理自我以树立自信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对此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生理方心理健康教育中“认识自我”单元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刘丽丽(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 广东·中山 528436)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21.01.073作者简介:刘丽丽(1983—),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64万方数据 心理园地面的一些特点而自卑,例如身高偏矮、身体偏胖或是脱发严重等生理特征。对此,教师应该给以正确指导。外貌天生优质,固然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遭人喜欢,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但人们毕竟不能只靠长相存活或取得成功。有些人天生丽质,但因为缺乏道德或无知而锒铛入狱,自毁前程;有的人其貌不扬,但善于思考、敢于进取而名扬四海。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亦是如此,人们在乎的不是个人形象,而是健康的人格。2.2 通过认识社会自我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大学里面有很多的社团和组织,有些学生由于在一些组织中担任较高职务,例如学生会主席或是各部的部长等而备受师生青睐,从而自信心爆棚,自以为高人一等,结果却是遭致众人的疏远,难以与同学和谐相处。对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名利,自信心过于膨胀便会发展为自负,往往会导致偏激行为的发生。有些学生的家庭状况相较困难,其看到别的同学在吃、穿、用等消费方面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自古英雄不论出身”的道理,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人士都出身寒微,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最终获得成功,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代的商贾李嘉诚、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中国的影帝周润发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2.3 通过认识心理自我以调适情感心理自我是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信念、理想等个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以及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类兴趣爱好社团,例如,音乐社、摄影协会、演讲协会以及各类体育社团等,通过这些社团和协会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健康爱好的养成,同时以达到情感调适的目的。3 如何认识自我3.1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和整个世界观)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3] 。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新征程,中华民族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大学生奋进新时代、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青年大学生只要充分认识了当代的中国国情,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就一定能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升自我,进而达到理想的自我状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具体的,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除了努力学好功课之外,积极投入社团工作或是志愿者工作都是社会实践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际,国家和民族处于公共卫生危机之中,部分现当代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于抗击疫情的志愿者队伍行列,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同时,他们也获得了自我的提升。3.2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自我心理与健康课程在介绍认识自我的途径中提到了“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这其实与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一致的。毛泽东曾总结了一句名言: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青年大学生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虽然接受他人的批评比接受赞美会更痛苦些,但这个痛苦是暂时的,经过他人真诚和善意的批评,个体才能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改进自我、提升自我,使现实的自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将又会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3.3 用优秀的文化滋养身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青年大学生作为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希望所在,应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领悟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汲取坚定前进、滋养身心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利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知识、提升内涵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 [3] 。3.4 认识自我,做到知行合一知行观,或者说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尚书》就将知和行并提,指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新时代大学生要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承担责任,在学习理论上要舍得花精力,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参考文献[1] 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7-72.[2] 马春生,庄丽,马浩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2-46.[3] 李会,魏国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31):131-133.[4] 应中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青年大学生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N].中国青年报,2018-05-16.编辑 江嫣萍165万方数据

篇三: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教育论坛 330 2020 年 11 月 04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设计 周 娟 薛翠平 东北大学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10819 :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教师,作为中共党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课程思政”有效开展,大学思政课程不仅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是理工类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受众面广泛,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课程”和“思政”有机的结合,是授课教师需要潜心思考和钻研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理论知识”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探索;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孔子曰:德者,本也。“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1 “ 课程思政 ” 的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清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股清风,改变了原有的疲沓的、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的说教,大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1)“课程思政”要站在时代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的一切都为育人。育人之本在育德。我们必须以正确的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统领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状况。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校教育回归本来,让学校的所有课程都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担当育人之责,共同落实好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课程思政”要构筑德育的“大熔炉”。课程思政真正意义上说是一种课程观念,而不是指具体某一种课程,即以高校思政教育贯穿所有的课程教育中,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结合了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大思政的教育目标。

  (3)“课程思政”要培养复兴的“担当者”。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的在校学生,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主要担当者。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为实现民族复兴造就人才、培育力量上实施教育,要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有理想信念,能担大任,勇于奋斗,勇于进取。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2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开展 “ 课程思政 ” 的必要性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本课程是理工类、管理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及效益,最终达到系统最优的目标。本课程实用性强,在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国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最优化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方法[1] 。最优化方法这门课程受众面广泛,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有利机会,将“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和“理论知识”巧妙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祖国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应该关注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品德的树立,课堂是育人主渠道,教师要立足工作岗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本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 。高等教育要培养勇挑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教师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实践,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扣对、扣牢人生第一粒“扣子”,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3] 。

  3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挖掘 “ 课程思政 ” 元素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计算不准确,无法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种种困难,所以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了解课程发展过程,明确课程在祖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与学生贴得更紧、融入更深。

  第一章引导同学认识了解《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我们通过中国古代成功最优化案例让大家理解什么是优化思想,比如我国历史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 250 年)川西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目标是利用岷江上游的水资源灌溉川西平原,追求的效益还有防洪与航运。巧妙结合:“鱼嘴”岷江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整严密,相得益彰。两千多年来,这项工程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最成功的水利工程。如果做事情能够纵观全局,合理优化各部分,可以使得利益最大化。

  我国古代优秀的优化案例还有很多:孙武与《孙子兵法》;孙膑与齐王赛马;围魏救赵;减灶之法;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贾思勰与《齐民要术》;丁渭修皇宫;沈括运粮;高超治河等等。

  第二章引入线性规划发展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的事迹,告诉大家,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不急 (下转第 332 页) 教育论坛 332 2020 年 11 月 04 引导学生观察溢出水的多少。推想,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质量有密切关系,浮力是力学物理量,考虑到物体排开液体质量同类物理量,因此,进一步推想,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也密切相关;对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与反思——第五次探究顺势而出,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如图 4 所示,得到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也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五次探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经过自主的深入探究,发现规律并深刻理解规律,认识得到升华,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大致方法,也就是问题——猜想——求证——解决问题的科学大法。

   图 3 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盘子里 图 4 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图 3 结束语 表 1 沪版和北师大版两种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教学表 沪版——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北师大版——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论证——质疑 实验探究——多层次探究 表 1 所示,沪版和北师大版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两种不同角度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阿基米德教学,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注重联系生活,巧用学生实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等等,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物理观念,除了要掌握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科学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要用科学探究方式学习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得他们更聪明、更智慧,能真正解决以后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文凑.活化科学思维乐于科学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4). (上接第 330 页) 不躁,有耐心,有恒心,总有成功的一天。

  1939 年,苏联学者 Л.В.Канторович 发表了重要著作《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针对生产的组织、分配、上料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极值问题。这种问题不能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是一类新问题,他还提出了解乘数法的新方法。1960 年他的著作《最优利用资源的经济计算》出版,为此他获得了经济学的诺贝尔奖金。

  1947 年,美国数学家 G.B.Dantzig 给出了一般的线性规划模型和理论,他所创立的单纯形方法奠定了这一理论的基础,阐明了其解集的组合结构,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应用得最广泛的数学方法之一,这些又导致以网络流为代表的运筹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开拓了人们目前称为组合最优化的一个组合学的新分支。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开展课程思政,不仅促进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促进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使理论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解可新.最优化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3]艾四林.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9-04-19(1).

篇四: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经验交流203本案例名称为“我愿做一颗螺丝钉——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来自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授课班级为20数控1班和20海工班。案例为课程模块四之项目一“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装配图是机械图纸的一种类型,包含若干个零件,每个零件既是独立的个体,又相互连接成机械部件,特别是有些结构简单的标准件,如螺丝钉,看似微不足道的,却是机械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装配图中细小标准件的作用与我们颂扬的雷锋品质之螺丝钉精神特别吻合,故在本部分课程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我愿做一颗螺丝钉”。课程由部件装配动画引入,对螺丝钉和螺丝钉的作用进行设问,此部分与生活常识相连,同学们均能踊跃回答,从同学回答的螺丝钉作用中总结提炼“螺丝钉精神”,继续对螺丝钉精神的来源进行设问,针对00后学生对螺丝钉精神认识模糊的特点,在课堂介绍螺丝钉精神的来源,引出雷锋七问及雷锋精神。本节课程教学内容为“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具体为先绘制零件图,由零件图组装成装配图,同学四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完成后选两组同学分享整体任务中个人干了什么,怎样理解个体任务与整体任务及对螺丝钉精神的理解。一、案例解析(一)思路与理念1.价值引领知行合一 “每个历史时代都需要造就属于自己时代的社会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依据时代命题,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与学,知与行的问题,没有好的“思政”德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引领,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内容与价值标准撕裂,甚至产生冲突。本部分课程内容为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一台机械部件包含很多零件,有一些标准件,如螺丝钉,它们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但它们是机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梦想,每个个体都是梦想的建造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甘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螺丝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点紧密融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润入思政元素,增强课程教学的立德树人作用,破解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两张皮”的问题。道器合一 课程思政的目标为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知识传授与品德培育相统一,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放大效应,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之大局观。道器合一之器可以理解为具体的课程内容,如本案例中则为“装配图”,道为道德品质、价值观,为这些知识与技术背后的思想,原理与价值立场。将具体课程内容与道德品质培育目标相融合,寓道于器,为思政提供具体的载体与实现途径。2.目标重构将价值观引导置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在目标维度上,从传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二维体系升级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相融合的三维体系。知识作为一种力量,其运用具有方向性,除了“怎样运用知识”的科学性问题外还有“为谁运用知识”的伦理问题。洞悉知识背后的辩证关系,厚植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合理正确使用知识。螺丝钉之于机器如同个人之于家国。个体能够正确认识成长的历史性和条件性,运用家庭社会提供的条件,准确定位自我发展,将自我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浪潮,自觉将个人价值观与时代,社会,国家价值要求融为一体。3.路径多元将课程知识与技能置于国家、社会的横向维度,置于历史与现实的纵向维度之中。在纵横的框架体系中赋予知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课程学习成为情感认知、品德养成的良好契机。装配图中的螺丝钉正如雷锋同志提出的“螺丝钉精神”。1960年1月12日,雷锋写道: “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机械制图与 CAD 课程为例陈建丽(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摘 要:以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中“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为内容载体,引入思政元素“螺丝钉精神”。从目的、目标、手段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引入、课程实施、教学反思三阶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以贯通学科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质内在脉络,凸显课程教学育人功能。关键词:课程思政;螺丝钉精神;课政融合作者简介:陈建丽(1981—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工程材料。课题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项目编号:2021GCZX018)。。

  。. .。

  。 经验交流204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穿越时空依然滚烫,这种精神可贵之处在于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蕴含着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永远都不会过时。(二)设计与实施1.引入阶段零件与装配部件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零件加入整体,成为整体一部分后才能实现预定功能;整体由每个独立的零件构成,缺一不可,既是是一个最细微的螺丝钉松动,也会影响整台机器部件的运转。螺丝钉的作用每个同学都有所了解, “螺丝钉精神”也都听过,但缺乏深入的思考,缺乏将“知”转化为“行”的实践过程。本部分课程思政从教学内容入手,润物细无声的载入课程思政,在层层设问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引出本案例课程思政背后的故事。2.实施阶段引入课程思政后学生对“螺丝钉精神”会有一定的理解与感悟,此时借助同学们的热情在课堂当场实施,让学生体验到“德”并不是对个体的约束,而是个体与整体的互赢。课程讲完基本知识点后则四人一组完成装配图绘制,首先需要绘制零件图,四个同学都参与零件图绘制,每个零件图都是装配图的组成部分,零件图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装配图正确与否。此时同学应像螺丝钉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特别重要。在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同学深入体会到甘于岗位的“螺丝钉精神”并不是对个体的约束,而是助力整体任务完成的利器,感受到“守德”带给个人和他人的愉悦,从而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3.反思阶段现实中一台机器安装好后需要试运转,检验安装效果;课程项目完成后也需要“回头看”,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从“我学会了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体会到什么”三个方面去谈,分别对应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思政目标,结合同学所谈所悟,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实现知识与道德、价值、精神的内在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三)实效与经验1.教学相长,凝聚课程思政合力通过本部分学习,学生掌握了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知识点,具备绘制典型部件装配图的能力,了解“螺丝钉精神”来源出处与背后的故事,领悟到“螺丝钉精神”在工作中的应用,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以具体教学内容作为思政培育的载体,在思政方向的引领下完成教学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与之前单纯讲授课程内容相比较,教学内容完成更高效,同学在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螺丝钉精神”,并将之运用于课程实践,贯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品德养成内在联系,增强了课程育人功能,凸显思政促进课程学习功能。2.师生联动,激发课程思政活力课堂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课程思政的培养对象也是学生。长期以来,课程思政在教师层面探讨比较多,本案例中,从学生熟悉的螺丝钉与螺丝钉作用入手,剥丝抽茧,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学习工作与螺丝钉精神的内在联系;进而通过小组学习任务,在完成学科知识的同时践行螺丝钉精神;最后是学生反思体会,学生表示: “螺丝钉精神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螺丝钉精神看似‘我为人人’,实际是‘人人为我’,我们小组因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责任田,整体项目很快就完成了”。二、案例反思(一)创新之处1.课程内容与思政紧密融合由装配动画开始课程,从同学们熟知的螺丝钉与螺丝钉作用入手,引入“螺丝钉精神”,进而延展螺丝钉精神来源,带出雷锋七问与“螺丝钉精神”,思政引入过程与课程引入紧密融合;机械部件包含很多螺丝钉,它们结构简单,看似不起眼,却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2.教学实践与思政紧密融合对接企业工作流程,装配图由多人共同完成,整体项目由每个人所完成的子项目组合而成,工作过程与部件装配过程相似,同学所承担的内容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体一部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守自己任务,让整体项目正常运转是每位同学职责。思政实践过程与教学实践过程紧密融合。3.教学反思与思政紧密融合部件装配完成后需要试运转,检验装配效果,教学完成后也需要总结反思,检验教学效果。同学们总结自己完成的项目任务,在总项目中所占的地位,是否有在团队中发挥螺丝钉精神。思政反思过程与教学反思过程紧密融合。(二)下一步改进措施结合本次活动的效果,下一步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思政元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特别是结合00后学生爱看的知乎,B站,抖音等媒体;二是课堂活动加强学生主体功能,引导他们自我探究核心价值观。三、结语通过上述课堂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将“螺丝钉精神”融入课程实践过程,同学们了解了“雷锋七问”,知道了“螺丝钉”精神的来源,融合了道德品质与课程内容,内化了自身价值观。参考文献:[1]王刚,朱家存.新时代课程思政:价值、目标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5):4-10.[2]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2):4-9.[3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度教育,2018(15):28-29.。

  。. .。

  。

篇五: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年第 30 期/ 10 月(下)—136大数据专业课程《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傅伟司(东莞理工学校 广东·东莞 523830)摘 要 在教学中,把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对人才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中职《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课程中,借助“腾讯课堂直播+腾讯 QQ+问卷星”平台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在线教学,以“数据实例”为载体,以数据思维、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为引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大数据 数据可视化 线上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1 课程教育背景《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是我校新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商业智能工具的应用以及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原则,以 Tableau Desktop 为例,从商业智能工具的基本知识,应用场景,数据可视化优秀案例的学习等方面介绍了商业智能工具和各种常规和高级可视化图形的使用方法。中职《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线上课程的开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前热点,从疫情数据可视化、“数据重现传奇,致敬篮球之神”、“数据车生活:你会选什么颜色的车”、 “数据话环保,垃圾分类之谜”这些案例出发,基于学情和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表 1 所示。表 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熟悉 Tableau 工作界面的主要操作教学难点 理解 Tableau 的维度和度量借助“腾讯课堂直播+腾讯 QQ+问卷星”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在线教学,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使用案例法、类比法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网状型”互动教学方式,因为是线上学习活动,因此信息和资源开放,教师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源,师生平等参与。2 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习总书记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为例,通过对该专业的介绍、发展趋势和热点案例的分享,使学生形成大数据思维,具有数据敏感力;通过对可视化工具 Tableau 的介绍和应用,从数据可视化到分析,数据分析中的疑难点处理,使学生明白灵活运用数据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具有创新精神;通过了解业内优秀的数据分析师所具有的技能和素质,例如交流沟通和归纳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并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以此方式把思政贯穿教学过程,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3 思政教育与网络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方案3.1 培养数据思维——案例分析+类比法在第一次直播课《用数据讲故事》中,让学生知道,通过把数据可视化,可以观测到数据更深层次的内容,而在第二次直播《数据指的是数字吗》这一课当中,让学生了解到数据不仅仅指的是数字,还包括图片、文字、音频、视频、xml 等。可视化是一种高效的手段,意义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主要是寻找什么呢?《在数据可视化中寻找什么》中,我主要通过案例结合文字阐释的案例教学法讲授模式、关系和异常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数据思维方面扩充知识面,而在《Tableau 视图类型简介》中,则向学生对可视化工具 Tableau软件里的视图类型作简要介绍,主要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但学生在看到这么高大上的案例和图片时,直呼“这太难了,看起来好难学”。我认为学生有这想法主要是因为还没接触 Tableau,其实这是一款没有 IT 背景的小白也可以上手的软件。为了初步打消学生的疑虑,在教学中类比日常生活例子,更加生活化地讲述。3.2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课前学情分析在平台发送视频和课件学习资料,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图 1:Tableau 工作区练习数据可视化分析课 | 程 | 教 | 学 —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年第 30 期/ 10 月(下)— 137主学习和探究,并完成预习练习。教师收集预习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剥离知识的重难点,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图 7 所示,学生对 Tableau 工作区标记的关键字统计和词云图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出,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是 14,说明大部分学生对重要知识——“度量”和“维度”的工作区还不够理解,因此在后续教学中,有对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3.3 知行合一,培养创新精神——课堂实施过程3.3.1 掌握重点——熟悉 Tableau 工作界面的主要操作课前把 Tableau 工作界面分析窗口图片发到班级QQ群,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各个区域的功能,课中教师使用腾讯课堂直播讲解,并通过用“度量名称”和“度量值”实现“两列不同数据共用一个轴的小案例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各个区域的功能如何在实际案例中真实呈现有一个直观感知,并再次在直播中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快速回顾功能区域,课后通过发布问卷星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详见本文中的“教学效果反馈”。同一份数据实例,可以有不同的可视化视图表现方式,在学生初步理解重点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自定义视图类型显示,例如动态图,突破传统视图知识的界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3.2 突破难点:如何理解 Tableau 的维度和度量对于Tableau的维度和度量这一难点,如果粗暴简单地带领学生读一遍概念,估计学生会水过鸭背,因此,我在腾讯课堂直播中通过把维度和度量的使用与纵横切蛋糕的生活化案例进行类比讲解,并且结合胶囊颜色与 Tableau 操作,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课后通过发布问卷星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详见本文中的“教学效果反馈”。3.4拓宽新思路——“网状型”互动教学模式培养责任意识在《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课程中,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采用“网状型”互动教学模式,面对信息和资源全面开放的线上学习,教师不是唯一的学习源,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互动中师生凝聚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师生是网中结点。例如在专题内容《用数据讲故事》中,教师抛砖引玉后,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案例故事并分享,以下为部分文字讨论截图,其中,18 计算机应用 1 班的谢同学通过举手上台的方式向大家用语音分享了他的案例。此外为了避免直播课气氛冷清,把学生名单用PPT做一个抽号轮盘,课堂中抽两个同学上台发言,这种方式比较有效地活跃了直播室里的气氛。在直播课最后一周的安排中,再将学生分组,每组组员共同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设计,组长主讲组员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度,没人负责一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3.5激发新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导图记忆法在直播教学中,我巧妙将“思维导图”引入到直播教学中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中,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从关键知识点中心出发,把内容延伸到每一个分支,再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复习整合旧知识,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4 教学效果检验和分析课堂笔记和练习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以保证听课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上课期间为了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我会通过不定时点名提问的方式随时监督,为了保证学生全程在线听课,课上互动的时候对于先答的前10名学生记为抢答加分,安排课代表做好登记。通过问卷星测试的结果反馈,可以看出,教学重难点得以掌握和突破,但仍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辅导,因此在批改的备注留言中我会写下要点,优秀的学生则做星标。图 2:问卷星平台反馈的测试结果5 案例反思(1)了解学情,批改好每一次作业,为直播课互动做好准备。线上教学的学生作业,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批改中要分析学生的情况,反思教学方式,直播课中给学生作简要汇报,在互动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学案例视频。如果教学中要使用案例视频,最好在播放视频前,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从而做到有的放矢。(3)腾讯课堂直播使用反思。每次上课前试用设备能否正常播放课件和视频,可以让家人进入直播教室试听,以确保教学质量,尤其是要熟练运用腾讯课堂的小工具,例如使用分享屏幕的方式在自己电脑播放视频的时候要开启系统声音,而系统声音则需要在关闭举手功能的前提下才能打开,同时还要关闭麦克风,切记在播放完视频教师讲解的时候要重新打开麦克风,否则学生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线上直播的时候虽然没有直面学生,但也要保持高度注意力,特别是关注讨论区学生的发言。6 结语本文以中职《商业智能工具应用与数据可视化》线上课程为例,借助“腾讯课堂直播+腾讯QQ+问卷星”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在线教学,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使用案例法、类比法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网状型”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Tableau 工作界面的主要操作”的教学重点,理解“Tableau 的维度和度量”教学难点,以达成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参考文献[ 1 ] 罗晓琴,李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J ] .法制与社会,2019( 13 ) :192-193.[ 2 ] 刘宏富,李盛,黄拓,谢娟.高英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 J ] .科技教育,2020 ( 09 ) :78-80.课 | 程 | 教 | 学

篇六: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现代电气控制》“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现代电气控制》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教学对象为本科生(大学三年级),教学总学时为54 学时,其中包括 12 学时的实验。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低压电器及电气控制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编程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旨在“项目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建设理念和总体思路:《现代电气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服务于装备制造大类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技术改造及研发等岗位,是国家科技工业进步的基础应用技术之一。让“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进该课程,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同时,涵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既能体现教书育人,又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分别从行业需求、岗位要求、专业培养、课程项目、任务节点六个层次思考和融入思政元素,并将设计体现在教案、PPT、教学过程等载体上,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向、课堂翻转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地逐步认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任务,掌握开发和设计装备制造类控制装置及系统的方法,在实践中传扬“工匠精神”; (2)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项目中不断体会“自主创新、用于探索、科技强国”的精神内核。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本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以工业生产中的典型控制过程为切入点,通过“该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包括哪些”、“系统控制过程如何拆分”“如何实现”等角度,引入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工匠的责任担当。

  (2)“项目讨论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讨论组,每组 2-3 人,共同完成课程项目,并通过课上 10-15 分钟的成果展示,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提出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友善互助、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的能力。

  (3)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块中,分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团队自主评价,学生可按照评价标准,互测互评,真实评价,树立学生公正公平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自觉践行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案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3.2 电气控制常用技术”,授课中采用“案例分析+启发互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熟悉复杂控制过程“分析、分解、查找问题、优化、实现”的分析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本模块内容主要是各种电动机的起动、制动等控制线路,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信息量大,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示教板演示教学,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动画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控制过程。以项目驱动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让其明白一张不论简单还是复杂的电路原理图,都是由一个一个既简单又最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另一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同时,注意深入浅出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工匠精神”的体会。

  教学方法具体应用举例如下: (1)掌握电气控制过程的分析方法,学会将复杂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控制任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逐一实现。

  在本节课设计框架如图 2 所示,将“工作台在 AB 两点间自动往返控制”作为目标控制线路,利用动画复现工作台自动往返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该过程,并根据特点将该过程分成两个控制任务,即:工作台从 A 到 B 的移动过程及从 B 返回到 A 的移动过程。

  两个工作过程依靠电动机带动工作台移动实现,因此,引入“单台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控制线路”,让学生了解最简单最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

   问题 1:该电路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够实现工作台的两个阶段的运行过程吗?不能的话如何解决? 学生讨论并分析该线路的特点,引导其发现接触器线圈不能持续通电的现象,即只能实现点动控制,并让学生找出点动控制使电动机运行不连续的原因,通过加入“自锁”,即可实现了单台电动机的连续运转,但控制线路又出现了不能停车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满足了要求。并且,通过“提问和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控制过程中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问题 2:该电路是否能够满足电动机回路的各种运行状态(如故障等)的要求? 从加强保护功能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利用第二章关于低压电器的知识判断控制线路中的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失压保护是否齐全,培养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及安全责任意识,使学生具备专业交流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问题 3:是否能够将两套“单台电动机的长动控制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工作台自动往返运动的两个过程?如何实现? 由学生分组讨论,找到能够实施的方案,并从经济型及节能减排等非技术因素的角度分析各方案的可行性,选择最佳方案即“利用 1 台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对两个不同方向的工作台的运行”作为下一控制线路的具体实现任务。

   后续又通过“问题 4:如何完善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线路?”、“问题 5:自动往返控制可以实现了吗?”及“问题 6:“限位开关”在自动往返过程中的贡献是什么?其具体的功能如何在电气控制线路中实现?”,锻炼学生不断优化控制方案的能力,最终得到能够实现实际生产线中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的控制系统方案,以动画演示整个过程。

  利用此方法还可继续开展关于“顺序控制过程”等控制线路的具体实现。

  (2)“案例分析+启发互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的优势: ①能够启发学生如何去开发设计的思路,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把“设计”的理念融人了平时的教学之中。

  ②培养学生的独立进行方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方案设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通过教师不断提问“电路设计好了吗?”帮助学生熟悉复杂控制过程“分析、分解、查找问题、优化、实现”的分析方法,为学生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问题夯实基础,并且,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创新的过程及工匠精神的含义。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有形且可以显性评价的;但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隐形和长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课程思政在本门课程中的建设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尤其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生科技中,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将在本课程中学 到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安全责任意识融入到各个环节中,成果明显。

  六、教师感悟 《现代电气控制》中的课程思政,以“养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及“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为目标,潜移默化地在每一节课堂上开展,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工匠”的优秀品质、慢慢地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精神。

  经过两个学期的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尤其是小班教学的效果更佳,学生能够将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经验”灵活应用到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类教学环节的完成中,能够较从容地面对电气工程领域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反思“课程思政”在《现代电气控制》中的建设,作为一个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仍然缺少必要的“评价机制”,无法有效地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按照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拟从短时间、中时间及长时间的三个尺度,将评价逐步与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毕业时所具有的专业能力以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事业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相结合,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育人新范式。

  

篇七: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赵应红摘  要:当前ꎬ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ꎬ小学教育中ꎬ思政课被边缘化ꎬ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ꎬ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ꎬ小学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ꎬ构建体验式学习课堂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ꎬ构建“知行合一”的思政课堂ꎮ关键词:小学思政ꎻ实践教学ꎻ改革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ꎬ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ꎬ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ꎬ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ꎮ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ꎬ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思想ꎬ导致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视不足ꎬ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普遍存在ꎮ 同时ꎬ在教学的过程中ꎬ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象ꎬ导致思政教育的思想、精髓等没有落到实处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ꎮ 针对传统小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ꎬ作为教师ꎬ要立足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思想ꎬ立足思政课的实践教学ꎬ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引领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ꎮ 文章中ꎬ笔者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ꎬ探索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性对策ꎮ一、 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近年来ꎬ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ꎮ 然而ꎬ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ꎬ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作祟ꎬ导致思政课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一)思政课被边缘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ꎮ 由此可见ꎬ在学校教育中ꎬ“德”在“智”之前ꎬ“德”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ꎬ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ꎮ 然而ꎬ就实际的教学而言ꎬ在小学基础教育领域ꎬ重智育、轻德育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ꎮ 唯分数、唯成绩的教育思想ꎬ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因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ꎮ 这种轻德育的思想ꎬ使得小学思政课成了广大师生、家长眼里的“副科”“豆芽科”ꎬ似乎可有可无ꎮ 这种被边缘化的学科地位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ꎬ进而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的提升ꎮ(二)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ꎬ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ꎮ 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ꎬ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ꎮ 小学思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应当从理论层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引领ꎬ并指引学生将学习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实践ꎬ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ꎮ 然而ꎬ在当前的小学思政教育中ꎬ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ꎮ 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政教育ꎬ常常会使学生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问题ꎮ 这样的教育现状ꎬ难以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ꎬ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ꎮ二、 小学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ꎬ小学思政课堂中强化实践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必要性:一方面ꎬ强化实践教育的改革创新ꎬ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ꎬ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充分认识到实践教育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ꎬ促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模式ꎬ教学手段ꎬ提高教学质量ꎻ另一方面ꎬ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ꎬ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课程ꎬ构建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思政教育模式ꎬ能够有效地改变过去思政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现状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ꎬ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ꎮ三、 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对策(一)立足体验式学习ꎬ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所谓体验式学习ꎬ是以学生亲身经历和反思内省为核心的一种学习模式ꎮ 在体验式学习中ꎬ学习者会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ꎬ并由此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ꎮ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ꎬ它不是一次性学习ꎬ而是连续的学习ꎬ力求通过实践ꎬ促使学生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ꎮ在小学思政教育中ꎬ体验式学习主要是通过“做中学、做中悟”的方式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ꎮ 因此ꎬ在小学思政教育中强化实践课程的改革创新ꎬ教师要科学通过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ꎬ提高教学质量ꎮ例如ꎬ在«这些是大家的»体验式教学中ꎬ笔者将«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这两个模块作为体验式学习的内容ꎮ 为了实现好的体验式学习效果ꎬ笔者采取了小组合作调查研究法ꎮ 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ꎬ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当时ꎬ精心设计调查表ꎬ让学生小组开展实地调查研究ꎬ充分了解学校的公物有哪些? 这些公物是否完好? 如果有损坏ꎬ损坏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调查结束之后ꎬ需要填写调查表ꎬ并做出数据分析:如学校公物的类型ꎻ数量ꎻ完好的数据ꎻ损坏的数据等ꎮ 通过数据分析ꎬ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ꎬ概括总结ꎬ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ꎬ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明理践行ꎬ知行合一ꎮ(二)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ꎬ创新实践课堂小学思政课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ꎬ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开展ꎬ提高教学质量ꎮ笔者在小学思政实践课教学中ꎬ主要是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ꎬ结合某个教学主题ꎬ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调研活动ꎬ取得了好的实践教学效果ꎮ 例如ꎬ“可爱的家乡”教学中ꎬ笔者开展的调研活动如下: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ꎬ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信息ꎬ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有很多ꎬ如通过互联网搜集ꎬ以小记者的身份问长辈、问邻居ꎬ充分了解家乡的变化ꎮ 在此过程中ꎬ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ꎬ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ꎬ将过去的家乡、现在的家乡以及想象的家乡写下来ꎬ画下来ꎬ让学生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ꎮ 这样的教学方式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ꎬ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也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ꎮ综上所述ꎬ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ꎬ小学思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要紧密结合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ꎬ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ꎬ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ꎮ参考文献:[1]孙锦慧.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ꎬ2018(25):61-62.[2]唐正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ꎬ2018(7):68.作者简介:赵应红ꎬ贵州省贵阳市ꎬ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ꎮ8 0 2。

  。. .。

  。

篇八: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异同及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钟金雁【摘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差异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两个概念截然不同, “思政课程”改革是指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 “课程思政”则指“其它各门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改革;共性指两者均是课程改革,需要遵循共同的德育目标、教育教学原则和课程育人规律。两类改革因差异与共性而各有其侧重, “思政课程”改革重“主渠道”质量提升及课程育人的启发性, “课程思政”改革重“微循环”拓展创新及课程育人的显化性,两者要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尊重各自异同,求同存异,注意价值引领的统一、方法论教育的统一、课程间独立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有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协同育人【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0 年上海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项目号:ZX2020-YJ08)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任重道远,在十九大报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众所周知,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对“立德树人”起重大作用。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的,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主题,高校出现课程改革热潮,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是其中两朵浪花,要使两朵浪花相得益彰,推波助澜,形成两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类改革的异同及其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探讨不足,有必要结合“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总结。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概念内涵的异同“思政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改革两个概念的内涵截然不同。“思政课程”改革内涵明确,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在本科层面,主要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的改革。而“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学界有不同认识,多数研究成果认为“课程思政”改革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其它各门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改革。此外,部分专家认为“课程思政”改革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课程育人实践: “以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契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譹 訛还有学者将“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扩大,视之为高校所有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方法: “指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即显性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和各学科课程)和隐性课程(包括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行为层面的、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譺 訛对课程思政的不同界定反映了学者们对“课程思政”内涵的不同认识。要界定“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必须结合具体理论语境和现实问116 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譻 訛显然, “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意指“其它各门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思政化”改革。同时,总书记的这段指示也是针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其它各门课”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为政“两张皮”的矛盾,意在通过改革,解决两类课程联系不紧,甚至互相冲突的现状,实现“两张皮”变“一张皮”,形成两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本文讨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的差异及其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因此, “课程思政”概念并非泛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而仅指其基本内涵。(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不同点就课程而论改革,要形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必须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涵的异同,其实质是要分清两类改革中课程的特点。毋庸置疑,课程指以一定教育目标为准,教师精心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进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其中的“课程”就其内容、形式、具体培养目标等看,特点是完全不同的。其一, “思政课程”改革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重在“德与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五门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旨在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基。对此,教育部已明确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譼 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课程,铸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时代之魂,具体而言就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做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譽 訛从而建立大学生牢固的思想基础,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的大前提下,其首要功能作用是“德”与“红”。其二, “课程思政”改革中, “其它各门课”的特点重在“智与专”。此中的“课程”指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研究多数将它们统称“其它各门专业课”,少数把它们分层细化, “课程思政”改革先锋上海,将“其它各门课”分类为综合素养课(含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等)、专业教育课(含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两大类,并修订各层级“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和标准。譾 訛不论是统称还是分层细化,该类课程属于不同学科门类,有着自成系统的理论和不拘一格的学科特点,其课程内容、形式、具体培养目标是独特、多样、复杂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发挥不同作用,如文史哲艺等通识教育课程培养语言、逻辑、情感、理性、价值精神等人文素养,理工医农等专业课程培养物理、数学、化学等某项专业技能。总体上,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智”与“专”等基本素质,而“德”与“红”的熏陶相对不足或被弱化。(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共同点两者在“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上相同,课程育人的基本规律相同。其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在“德育”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上相同。两类课程,都要实现“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都强调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同时也都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譿訛其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所要遵循的课程育人基本规律相同。两类课程均以“课程”为教学载体,有其同质面,要搞好两类课程改革,必须尊重课程育人的基本规律,了解什么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既是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又是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建立师生互动关系,还要明晰课程教学育人的特定目的,并最终形成一定的育人效果。故要取得课程育人的117 效果,必须遵循课程育人的基本规律,如拥有德才兼备的教师;要熟悉课程及了解学生;开展有计划教学的设计(内容、过程、结果评价设计);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形成名师出高才的结果。总之,两类课程改革目标都是把“立德树人”转化为“课程育人”,都要打造“金课”,都要在总目标及基本原则指导下,遵循课程教学的特定规律,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课程的内容供给,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课程教学的载体,激活课程教学的内生动力,来实现课程育人的实效。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的不同侧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共性代表了两类课程共同的目的和方向,差异反映出特点和问题,形成改革的焦点,两类课程改革有其不同侧重:(一) “思政课程”改革重“主渠道”质量提升及课程育人的启发性其一, “思政课程”改革重在质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讀 訛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党中央把它当作“第一课程”来建设,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发挥引领作用、核心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性的。“思政课程”改革不是用“课程思政”取而代之,不是从“思政课程”完全走向“课程思政”,使两者“齐一”、 “趋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泯然众人,而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的提升来加强它的引领作用、突出其核心地位。当前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意识纷然杂陈,价值观念也多样多元,青年学生成才成长的外部影响因素复杂性空前,他们的思想困惑层出不穷,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容乐观,形势迫人,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固有的自上而下的权威性、灌输性等特点,造成“思政课程”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轻视;文件重视,实践忽视;教育教学教条化、庸俗化、娱乐化、固化、僵化等多种问题,已经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引领作用、核心地位,必须通过研究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建设需要、学生成才成长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满足时代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促进学生成才,守好主阵地。其二, “思政课程”改革重在启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第一课程”特点,由国家统一领导,有统一的学科、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及严格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五门课程形成有机整体,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三进”占领学生的灵魂,培养自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内容是上传下达的统一思想、毋庸置疑的观念意志,故是典型的显性教育。显性教育的统一性、权威性、灌输性,往往使教育的亲和力不足,因此“思政课程”改革重在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提高启发性: “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讁 訛强调课程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教学实效。“思政课程”改革要注意:首先,具有问题意识,关心学生及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并把两者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但对党忠诚的信仰,对国家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必须与学生自身的生存发展结合,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同构,提升其人、家、党、国一体的情怀,从关心学生的点滴小处着眼,才能促进学生靠拢国家社会的宏大蓝图。其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包括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要取得实效,均需要把握规律,仅仅有热情和初心而缺乏有效方法,其教学吃力不讨好,掌握育人规律才能使教育教学事半功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兼收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育人学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实效。最后,要与其它学科和课程、其它教育的资源结合,如校内外文化、组织管理、监督评价、社会实践等要素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工程,以陶冶学生品行,提高德性为目的,品行德性的锻造是多学科多因素的整体作用,不能局限和孤立于本身“单打独斗”,而要实现与其它学科、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发挥“多拳组合”效应。118 (二) “课程思政”重“微循环”拓展创新及课程育人的显化性其一, “课程思政”改革重在拓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輥 輮 訛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各门课程” (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课)为载体,挖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教育是主客体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概莫能外,要经历国家主流意识到学生个体意识的渗透,是外在教育不断自我内化,现实实践与自我反思相结合的立体整合系统,伴随着知情意信行不断冲击、反复、确认与稳定的知行合一的漫长锤炼,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需要“三全”育人来实现,需要其它课程助力, “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起“主渠道”外“微循环”的辅助作用,与“思政课程”改革彼呼此应,同向同行。但社会对知识技术工具理性的崇拜,西方文化的渗透,加上综合素质课、专业课的某些学科局限,一些课程,如本应提供有力支撑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西化、弱化、淡化,形成逆向消解,无法...

篇九:知行合一与课程思政

教 育 与 培 训现代商贸工业2020 年第 16 期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8 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下高校互联网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以«企业审计实务» B 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例”(jg20180781 )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宋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学深悟透思政课程 知行合一课程思政———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宋   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概念.除了思政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也需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作为财经类专业教师,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课研修,努力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关键词:课程思政;«财务管理»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9311 / j.cnki.1672G3198.2020.16.079   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师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他们上的仅仅是一门思政课程,并不能通过这一门课程便完成了所有育人的工作.高校每一门课程都具有思政的功能,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各门课都要守好自己那段“专业渠”,种好各自的“思政责任田”,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必须互通有无、有机结合.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仅只埋头钻研专业知识,课堂上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把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贯彻落实“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阅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经典论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课研修,力求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人结合«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谈一谈如何学深悟透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1  树立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基础的自信,是国家和民族永葆发展活力的根本之所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具备深沉持久的力量,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众所周知,近代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欧洲.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慢慢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通用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也都是西方财务管理研究的成果.事实上,2000 年前的中国就有财务管理思想.我国的财务管理萌芽于春秋时期,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而到西汉中期臻于成熟,在此后将近 2000 年的时间内,内容不断丰富.因此,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会上传«中国古代财务管理思想»等文章供学生学习,让他们了解以“富国之学”和“治生之学”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古代的财务管理思想,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强大的文化自信.但是,中国财务管理思想历经千年基本性质无大变化,与中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极不匹配.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千年积累而成的智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但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作为时代新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西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同时拓展财务管理新范畴,创新财务管理新运用,找到中华民族财会行业和财会人员文化自信的家园,实现复兴自强的“财务管理梦”.2  培养社会责任“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习总书记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财务管理理论基础”这个章节中提到了财务管理目标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其中之一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标准,利润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它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非常直观,高利润也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为了“最大化”,有些企业往往会使用非法的手段,报表造假、破坏环境,种种短期行为给社会、人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中国有句古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社会的一员,任何的行为都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同时,结合疫情,还可以引申出去,一个人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  宣传改革理念在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 现代商贸工业2020 年第 16 期169  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8 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资助( JG1833 , JG1835 ).会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括企业的资金预测、投资及筹资决策、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等事前、事中的管理和控制.授课时介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下财务管理的职能,如何优化资本结构,如何降低成本、扩大需求,如何遏制产能过剩,如何进行现金流量的管理等.深刻理解“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含义,在筹资环节关注金融风险,减少企业资产负债率,避免负债经营,同时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关注价值增值的情况,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价值.作为当代大学生,鼓励他们目前学好专业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立足长远,抓住时代机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为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实践出一份力,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  增强防骗意识“货币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其中的“复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利滚利”,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几年“校园贷”的实际案例屡见不鲜,学生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以及社会经验,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不知不觉中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在学习了复利相关概念和计算原理之后,结合这些案例,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复利”的威力,敲响理性消费观念的警钟,增强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避免掉入校园贷的陷阱.另外,生活、学习中也蕴含着“复利效应”.每天认真地学习知识,积极地坚持运动,点滴的努力累积起来就会让量变产生质变,让叠加的质变产生跨越,回报超乎想象.以上是结合思政课程学习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每位专业课老师都应该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不断锤炼学生品格,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祖国的思想.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努力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参考文献[ 1 ]朱强,谢丽萍,朱阳生 .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 J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 03 ) .[ 2 ]吴晔 . 课程思政渗透高职教学全过程的路径研究 ———以税收实务课程为例[ J ] .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 05 ) .[ 3 ]郑运旺 . “互联网 + ”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 J ] . 红旗文稿,2017 ,( 03 ) .《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案例库建设研究孙晓阳 1   孙红霞 2   杨秀罗 2   孔德泰 3(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00 ; 2.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3.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00 )摘   要: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为例,探讨了案例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具体实施计划,探讨如何将案例教学优势最大化,提高«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关键词:财务建模;案例库;建设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9311 / j.cnki.1672G3198.2020.16.080   案例教学是设定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一般案例由教师搜集,学生对案例情境难以产生共鸣,对于案例问题也缺乏第一感受,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尝试将学生暑期社会专业实践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案例素材,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机统一,实质上掌握理论知识和实务处理.1  案例库易存问题案例教学原起于 2000 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通过引述不同情境来启发弟子深层次思考,19 世纪开始应用于近代教学,先锋是哈佛法学院,其后蔓延至哈佛商学院及其他教育领域,200 多年应用过程中存在种种背离初衷的弊端,其中大多是案例选取不当引起的,下面讨论下案例库易存问题.1.1  案例陈旧很多教学案例是教师从各类教辅资料上搜集整合而来,教辅资料从校对、刊印、出版、发行都需要较长时间,而实务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很多新产生的案例未能整合进书稿,书稿中已包含的内容又滞后于实务界,陈旧案例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1.2  案例真实性差教辅资料中案例设定的主体、情境学生未能亲身接触,难以产生共鸣感和第一感受,分析案例的过程容易产生“为别人解决问题”的错觉,不如自己或同龄人遇到的案例感触深.1.3  案例综合性弱一般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这些案例之间是零散孤立的,不方便学生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若能整合为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在一个案例中考核多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协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性思考.2  “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内容案例库的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实验课的案例教学的质量.将案例的类型按照教学顺序进行排序,依次是课堂导入案例、课中演示案例、课中练习案例、课后 习 题 案 例 及 试 验 单 元 结 束 后 的 大 实 验 综 合案例.2.1  课堂导入案例课堂导入案例是在每堂课讲授新内容之前,为了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新内容的应用情景、功能等产生较为浅显的了解,所设计的介绍性案例.本类型案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