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5篇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1 课题 湘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3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课型 造型·表现核心 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湘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 3 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课型
造型·表现 核心
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7-9 年级)第一学段“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单元大观
念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单元基本问题
1.怎样去认识和走进色彩? 2.画家如何用笔下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
小问
题
1. 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 2. 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3. 色彩的联想以及不同色彩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有哪些? 4. 画家的创作手法以及色彩使用的方法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2 教材
分析
《画家笔下的色彩》是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范畴,教材共 6 面,有主体文字 6 处,辅助文字 7 处,图片 17 幅,思考与练习 4 个,学习活动 2 个,教材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夏日阳光下的向日葵图片导入,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意义出发,从而引出梵高的《向日葵》,认识并分析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从而认识色彩、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并能运用色彩表达情感,能够运用准确的色彩知识分析和欣赏画家作品。
本课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教材紧扣色彩美来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索活动。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大师作品,并自主探究,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情
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色彩的产生及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堂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应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存在问题:
1、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审美意识的培养,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赏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学习目标
1、通过色彩调配小实验,能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要素。
2、通过欣赏图片感知色彩,感受色彩所传达的不同的感觉。学会能够用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情感的方法。
3、通过对梵高和蒙德里安作品的鉴赏和比较,能够感受画家笔下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对比以及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养成积极观察、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3 评价任务
1、在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
2、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
3、运用不同线条、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表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水粉颜料等 教学活动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 补救措施
一、导入新课
欣赏无色彩图片,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无色彩的图片。
教师提问:当我们的生活中再无色彩,你会感觉如何?
教师小结:正是色彩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来探寻色彩的奥秘。
引出课题《画家笔下得色彩》。
学生可以准确说出没有颜色的图片带来的感受。
二、小实验,识色彩
学生通过和老师一起观察,做色彩调和实验,认识互补色和色彩的三要素。
1、 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2、互为补色:对比最强烈的三组颜色 红绿 黄紫 蓝橙。
色环中 180 度相对。
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红、黄、蓝)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能否准确说出三原色,三间色和三组互补色
能否明白色彩的三要素。
预设:学生说不出间色和三组互补色 。
补救措施:教师讲解,事物观察。
预设:学生自己没法说出明度和纯度的概念。
补救措施: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感受色彩的变化。
4
三、冷暖对比,感受色彩
1、欣赏沙漠,雪地两幅图片,说感受,认识冷暖色 色彩中的红色,黄色,橙色会给我们温暖、热情、喜庆的感觉,因此我们把这类色叫做暖色,而蓝色、绿色常常有冰凉、幽静,寒冷的感觉,所以他属于冷色。
2、两幅相同的画,只是改变了色调,使我们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
能否理解冷暖色
预设:学生思维不发散,无法构建感受到冷暖色的不同。
补救措施:教师引导思考,图片视觉刺激。
5
四、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感受
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相关的联想。看到不同的颜色有什么感受。
红色:血、火、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蓝色:大海、天空、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绿色:小草、春天、希望、青春、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总结: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与色彩使人产生的联想有关。
能否联想到颜色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
预设:学生分析不全面 。
补救措施:教师播放图片进行引导
五、色彩与情感的表现
1、 欣赏梵高作品《星空》和《向日葵》,找到画面中相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背景色,所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梵高擅长用具象手法,高纯度,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听音乐,选图片 结合所听音乐,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选出一幅与所听音乐给人感觉相同作品。
能否看出相同色彩不同搭配带给人的不同感觉 预设:学生看不出两幅画相通的地方 补救措施:教师适当点拨,但是需要学生自己说出搭配后的心理感受
6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他的作品善用几何图形为创作元素,颜色纯度高,色彩明亮表现出作者追求的一种秩序与均衡之美。
六、独立创作
根据这节课我们所学到的色彩的知识和搭配方法,用抽象或者具象的手法来表现你心中的四季。
注意:1.造型构图与色彩的搭配
2.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为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1.学生坐姿、拿笔、绘画方式是否正确? 2.能否用一种或者多种创作方法方法,绘制出完整的作品。
预设:1.学生坐姿不够端正,拿笔和绘图方式不对;2.未在规定时间绘制完整作品。
补救措施:1.教师及时提醒和纠正;2.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教师及时点评。
七、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
作业评价表 作 品 名称 主色调 色彩搭配 表达情感
篇二: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湘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 2 课 《黑白世界》
课型
造型·表现 核心
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四个学习领域的基础,在七年级的设置相对集中。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活情趣,使学习既源于生活中获得的审美经验,又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提升。
本课应以培育五大学科素养为目标,在内容选择、任务设计等方面,突出强调学生造型能力,能够探索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单元大观
念 多彩世界可以用简括的黑白加以表现,黑与白交错形成丰富的节奏和韵律。
单元基本问题
1.怎样用点、线、面来装饰黑白画作? 2.了解木刻版画的基本方法?
课时
小问
题
1.黑白画的定义是什么? 2.黑白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黑白画的特点是什么? 4.了解木刻版画的基本方法?
2 教材
分析
学习内容: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第 2 课《黑白世界》。本课教学主要围绕理解黑白造型的特点展开。通过黑白画的学习,深化对于黑白艺术的了解。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黑白画,第二课时是木刻版画。让学生了解黑白画,强化黑白对比与互衬,弱化中间明暗层次
学情
分析
黑白画相对于其他画种更易掌握,让学生体验黑白关系转换,明确掌握黑白对比关系,是表现黑白魅力的基础,从而有意识的进行黑白处理,为第二课时的黑白木刻版画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运用点、线、面的结合变化,表现黑白画中的多种对比衬托关系。
2、能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处理黑白画中的画面形象与与空间层次的变化。
3、能运用黑白的组织变化,体现黑白画中不同的造型情趣与情感。
4、基本了解黑白木刻版画的方法,并尝试黑白木刻小作品的创作。
评价任务
1.归纳“黑白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2.总结黑白画的特点。
3.给单体纹样加以装饰(运用构成要素)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黑白画样本、黑勾线笔、中性笔、作品纸等 。
教学活动
3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收集评价信息、及时调整学习进程)
预设与 补救措施
一、范画展示导入新课(对应学习目标 1、评价任务1)
一、以黑白装饰画样本引出本课主题。
能准确认知黑白画的装饰构成要素?能否准确看出作品的类型?
预设:1.学生无法准确判断装饰 画 的 构 成 要素;2.学生无法说 出 作 品 的 类型。
补救措施:1.概括讲解黑白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说出正确答案,引出本课主题。
二、思考推理、合作探究 (对应学习目标 1、评价任务1)
1 、思考:什么是黑白画?
黑白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狭义是指有黑白两色组成的画,比如黑白装饰画。
能否区分三种形式?
通过定义加以对以白衬黑,以黑衬白及
:
预设:学生找不出或找不全构成要素。
预设:学生找不出或找不全构成要素。
补救措施:
通过定义加以分析
4
2、总结:在黑白画中,不同的黑白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 。
【设计意图】:展示木刻版画图片,让学生理解版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衔接。
黑白互衬加以理解
引出版画
能否区分三种形式?
补救措施:
分析阴刻阳刻。
预设:通过图片,学生无法区分是以黑衬白,有白衬黑还是黑白互衬 补救措施:进一步举例分析
5 三、 精 讲 点拨,重点突破 (对应学习目标 2、评价任务 2)
四、教师示范
五、学以致用
二、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黑白木刻”,老师要先做简单的示范 1、利用“三要素” 2、讲解点线面
3、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精讲黑白画三要素
运 用三要素进行示范
6
六、视频讲解
1.教师展示作品,学生自评或互评;
2.教师展示,学生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三、由黑白画延伸到版画 1、版画的制作方法:
2、播放制作版画小视频 观看视频,教师对应讲解要点,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版画的制作过程,为下一节版画制作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由黑白画延伸到黑白版画,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预设:学生思维不发散,或不理解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的过程,无法 构 建 新 的 装饰。
补救措施:教师绘画示范,并观看视频,详细讲解。
七、板书设计
1. 黑白画 2. 定义 3 .构成要素:点、线、面。
7
篇三: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 广而告之(一)教时 第一课时 执教 宗洪玉 日期
教
学
目
标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特点及构思、绘制的一般过程。运用所学过的美术字、图案及色彩知识完成一个海报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研究海报基本知识及,能够学会将色彩的情感象征性应用到绘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报色彩、主题、构图应用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第 1 课。校园艺术节第一个活动是以校园网络、校会、广播、招贴等形式发布信息,广而告之,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艺术节活动。本课时将设计海报作为第 1 课的内容。海报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平面设计种类,设计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个过程充满了创意的乐趣,能极大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对海报有了广泛的接触,所以教师通过典型海报各个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进行深入学习,并能对优秀作品赏析,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领会创意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魅力。
2.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活跃,都乐意并且积极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只要给他们一点点提示,他们的思维会漫无边际的发散。因此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同时,通过看海报图片和教学课件,直观的图片对比观察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海报的构成以及形式表现等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还要在引导学生上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在启发引导上做到收放自如,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地联系校园生活,确立创作主题,进行设计制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开放式导入
1、欣赏歌曲片段。
2、教师针对歌曲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3、展示明星演唱会海报,教师总结海报的用处,从而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课题——海报设计。
学生欣赏,直入学习情境
结合教学目标,利用多形式导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核心过程推进 (一)、海报的定义:
海报又称招贴画或宣传画,是一种平面形式的宣传广告。请一名学生朗读之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海报名称的由来吗?教师总结:
(二)、海报的分类(结合课件中范图讲解)
海报的分类很多,根据宣传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公益海报。是通过表现的主题来碰撞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的海报。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是绿色环保和创造人类和谐环境的基础”海报;以人类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吸烟有害健康”海报。②商业海报。以宣传商品,获取经济效益为目而制作的海报。如惠普照片打印机的海报;手表的海报。
③政治海报。传播政治思想,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海报。如“我们不能忘记”、“喜迎十七大”。
④文体海报。传递文化、体育信息的海报。文体海报根据宣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如运动会海报、音乐节海报、电影海报。
(三)、海报设计的三要素(结合课件中范图重点讲解)
1、学生欣赏海报,教师提出问题,从而总结出海报设计的三要素:文字、图案、色彩。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三要素在海报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①文字。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
②图案。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产生强烈的艺术形象,达到宣传的目的。
③色彩。色彩具有象征性。
(四)、海报设计的特点 1、通过表现同一主题的两张海报的对比,师生共同总结出海报的特点:
①画面形式感强(文字醒目、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②作品具有独创性。
2、欣赏若干幅有创意的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海报。
(五)、海报设计的步骤(结合图片教师提 引领参与学习活动
展示种类呼应的海报图片,结合课件展示海报的种类
展示优秀海报作品,由学生分组讨论三要素的特点
短时间记住三要素
教师示范海报的组成部分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明确概念
深入了解海报种类
引导学生说出个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以及主要内容。
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它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
引导学生分析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的独到之处,培养形
出问题,学生分析、教师总结3步骤注意事项。)
1、确定主题 2、构思构图 3、充实完善
学生欣赏以小 组 为 单位,说出思路和想法
象思维能力。
3.开放式延伸 1、部分小组的学生展示作品,并请代表讲解设计的特点。
2、海报设计的表现方法(图片展示)
(1)、绘画制作(2)、电脑制作(3)、绘画与摄影相结合(4)、摄影制作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选出优秀作品级部展评 作业 设计 布置作业:
1、分小组设计,安排每小组学生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海报。
2、展示教师准备好的优秀学生作品。
板书 设计 广而告之 1、定义,种类
2、设计要素 3、海报特点
4、制作步骤
反思重建
篇四: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美术作品 的欣赏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目标: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3.方法目标: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4.情感目标: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设计思路 1 .本课虽是美术常识课,但要让学生有上美术课的新颖感、艺术感; 2 .学生在初中是在不同的学校学习的,美术知识层次不一,同时从《美术鉴赏》的审美性质出发,本课的教学要面对学生全体,要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 3 .审美教育的实施不是灌输给学生美学方面的理性知识,而是更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所以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 4.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如学生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积极能动的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强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
教学重点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
教学难点 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
教具、学具 电脑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电子课件、照片,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铅笔、橡皮、绘画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是否准备好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
(在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拍摄的觉得漂亮或美的物象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如先前的课一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
二、导入新课 师:在课前有很多同学准备好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请学生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教师对学生提出表扬)
师:请大家说说拍摄照片时的情形。
学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的同学善于观察发现美的形象,而且还善于分析、比较、辨别,抓取了最美的地方。其实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大家留心观察,你们会发现美真的是无处不在!
师:下面请大家看我这里也有几张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照片)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照片漂亮吗?美吗? 学生回答 三、讲授新课 一 什么是美?
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美?能谈谈你对美的定义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由于美是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的,这也可明白爱美为何会必然是人的天性、审美为何会产生欣喜愉悦。从形成上看,“美”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但怎样才能发现这些美呢?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一颗趋美的心,再者,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多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美的集合。(多媒体课件)
二 什么是美术作品? 再请看看我这里的这几幅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
好看吗? 提问:有谁能发现画与我给大家看的照片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答 师:对!这几幅画就是在照片上运用线条、色块、粘贴的手段,通过添加、组合、变形的方法而成的。
我还给你们看几幅你们高一的同龄人的类似的作品。漂亮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
你们也能做吗? 师:好,下面我给你们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你们可以单独也可以几人一起合作来进行创作,利用手头的材料,运用线条、色块、粘贴的手段,通过添加、组合、变形的方法创作一幅画。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说说创作意图 (教师表扬并大体说明原由:因为学生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呈现了什么)
引入问题 什么是美术作品?(如学生不能明确表达概念,也可以让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 你们刚才创作的就是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反映自然与社会现实生活,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与具体形象,它包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美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师可适当分析师生们的作品,并明确指出所谓“高”,一在于艺术之美;二在于思想之美。)
(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件宋代官窑瓷器和明代家具图片)
提问学生 这是美术作品吗? 教师总结 这也是美术作品。有许多艺术品最初是实用的器具,但因这些物品同样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且随着社会的变化,原本的实用功能退居次要地位,反而审美功能得到凸显,我们也不妨把它们看作美术作品。
提问学生 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我们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美术现象和作品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适当表扬。可提具体学生与例子)
大家列举的真是太多了!的确,生活中美的作品与美的现象真是太多了!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让我们用敏锐的心灵与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与美的作品吧!
知识小结 作业布置 观察你的家,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用手机或 DC 拍摄后发到学校电脑中我们美术的存储空间。
教学 环节 教学 策略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导入教学:
1. 初步认识形式法则
观察思考 教材中的书法作品, 但是教师对这个作品要做一定处理,使这 个“永”字看起来是倾斜的,或者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个字。
教师提间:你们觉得这些字美不美 ? 为什么 ? (教材第 1 页)
学生并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万,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会觉得不舒服。
关键点:重心平稳
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 “羊”字的图片。(教材第 1 页)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 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 “羊”字之间的联系。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 ?
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分小组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请一些同学在黑上写下自己的思考 ( 内容无需重复,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自已的发现 ) , 教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思考 研究
教师提问 : 什么是美术作品 ?
总结 :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讨论。
2. 形式美的来源 展示作品 彩陶和青铜器申的纹饰 (教材第 1 页)
教师提问 : 这些纹饰为什么看起来比较美 ? 它们是怎么来的 ?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将内容写到纸上。
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分析上述问题,指出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租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
观察与 展示 教师展示一些作 教师提问 : 这些物品 学生并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上
研究 3.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作品 品,包括衣服雕塑作品,一副木板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民居院落一角”。
(教材第 2 、 3 页)
那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
述作品进行归类分析。比如绘画和雕塑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而木板年画、漆盒、民居院落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但是经过历史的积淀户逐步获得较高的价值。
思考
4. 美术鉴赏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提问 : 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向全班发布讨论结果。
教师请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允许有反面意见,但教师加以积极引导)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点明:
1.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 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美的形式法则。
篇五: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校
学科 美术 教师
案序
课题 收获与激励 课型
新授 班级 六年级 审核
一、学习的具体目标 1、了解奖杯、奖牌的基本造型和结构,学生能够运用适宜的材料进行奖杯、奖牌的设计制作练习。
2、加强学生的设计意识。通过学习奖杯、奖牌的设计制作,掌握设计的构思创意要点和过程,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成功地将自己的设计意图表现出来。
3、正确认识奖牌和奖杯的价值,感悟奖牌和奖杯背后的拼搏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本单元第 1 课的运动会标志设计制作和第 2 课的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制作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运动会这一切入点和主题,以运动会奖杯、奖牌这种象征性标志物为媒介,学习美术设计的基本构思创意过程和动手制作的基本技能。按照本单元的设计,第 1 课基本是平面设计制作,第 2 课有了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两种选择,而本课则完全过渡到了立体形态物象的设计制作,单元整体设计体现了从平面到立体、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在认知、动作技能两方面的渐进规律。本课与前两课一样,都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本课内容是在“设计.应用”的基础上又向“综合.探索”方面进行了扩展。
2、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各大体育赛事的颁奖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奖牌、奖杯之于比赛的意义。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奖牌、奖杯设计创意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设计创意在主题运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理解运动文化的精神,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利用周围的废旧材料让学生有意识地设计并制作一枚奖牌或奖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开放式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留意过哪些国家级的或是国际类型的大型赛事? 那这些赛事的奖牌奖杯请大家描述一下。
猜测学生对问题的可能回应。
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导入,学生容易进入情境。
2、核心过程推进 发展阶段:
猜一猜:这是哪项活动的奖牌? (1)北京奥运会奖牌 (2)诺贝尔奖牌 你是依据什么去推断的? (奖牌的设计元素:图案、文字、色彩。)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再进一步追问其判断依据,学生思维被吸引。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很有分量的,用奥运会奖牌作为主线整体推进,很中肯的说明问题。
具体分析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正反面特点和构成材料。
找寻身边的荣誉,表扬那些为班级,为学校争光的同学,树立榜样,分析其获得的奖牌,找寻其中的设计元素。
追问:奖牌的设计除了金银铜玉这些名贵材料以外,还能用其他材料制作奖牌吗?(竹木、铁、废旧材料等。)
深入赏析:
除了奖牌,体育赛事中还常见到那种奖励形式?(奖杯)
你都见过什么形状的奖杯? 分析具体构造。
还有那些材质的奖杯? (琉璃、水晶、树脂、合成材料、废旧材料等。)
赏析奖杯的制作过程:
(1)切割(2)组合 (3)粘贴(4)装饰 创意设计大赛:
请大家利用各自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后,分别设计一个奖杯。
合作与交流:
(1)谈谈你的创意和设想。
(2)你想选择哪种材料? (3)小组怎样分工?
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后具体分析问题。
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各种材料,并能尝试合理搭配使用。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长安排分工,时间 3 分钟。
奖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奖牌的设计元素,以便后面更好地引导。
制作材料的探索,更好地给予学生德育渗透,我们最终目的是废旧材料的二次利用。
动手环节既考验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开放式延伸 小组长评选出本学期的学习、纪律、音乐、美术小冠军等,将大家制作的奖杯分别按设计风格归类,模拟颁奖仪式。
学生合理设计颁奖方案,后整体讨论通过实施。
颁奖的同时,大家写下了肯定的、鼓励的语言,收获奖杯的同时,更收获了精神上的支持。
作业设计 创意设计大赛:
请大家利用各自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后,分别设计一个奖杯。
板书设计 亲切的使者 一、奖牌的设计要素 二、奖杯的构造
反思 与重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