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20条8篇

时间:2022-12-08 16: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国有企业改革20条8篇国有企业改革20条 第六章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下)——微观经济构造、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变迁路线研究 第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企业改革20条8篇,供大家参考。

国有企业改革20条8篇

篇一:国有企业改革20条

章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下)——微观经济构造、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变迁路线研究

 第一节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研究一、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概述(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认识1.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市场取向的。面向市场是国有企业从产品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必然行为。2.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模式及其前景问题3.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一、20 世纪8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概述(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研究1. 两权分离是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关系的变革2. 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理解3. 两权分离会导致所有制性质发生变更4. 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合一(三)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1. “产权虚置”与重构公有产权主体2. 所有权多元化3.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组织选择

 一、20 世纪8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概述(四)关于股份制的讨论1. 股份制经济产生的宏观、微观经济背景2. 股份制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资产结构3. 关于股份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1)股份制可以最终解决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问题。(2)股份制是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紧密相连的。(3)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不具备客观条件。(4)股份制本身解决不了国有企业现存的问题。(5)如果把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就必然要走向私有制。

 一、20 世纪8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概述(五)关于承包制的讨论1. 承包制的内涵 “承包制”内涵是: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2. 承包制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3. 坚持和完善承包制4. 承包制的契约性质分析

 二、20 世纪9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概述(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进程(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2.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① “双重产权结构”② “两种职能分离”③ “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④ “分级分类管理模式”⑤ “国家所有、授权营运、企业经营”⑥ “银行代理制”⑦ “企业代管制”、“经理集团制”、“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制”等

 二、20 世纪9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概述(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研究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与治理结构改革观点综述2.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3.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一)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思想及学术研究(二)企业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三)国有企业改革中经营者持股的争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研究一、通货膨胀及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 总需求持续大于总供给引起通货膨胀2. 结构失衡引起通货膨胀3. 通货膨胀的微观经济原因及制度因素(二)通货膨胀的治理1. 对待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主张2.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研究3. 关于通货膨胀预期的研究

 一、通货膨胀及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研究1. 社会主义经济波动非周期性2. 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不是周期性危机3. 通货紧缩研究

 二、宏观经济运行研究(一)关于经济过热的讨论(二)关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对应性的研究(三)关于财富结构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的研究

 三、宏观经济调控研究(一)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政策思想(二)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中国特色”路径标志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中国特色”路径标志一、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1. 关于市场取向改革的意见2. 关于改革姓“资”、姓“社”的讨论3. 关于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宽松学派”和“产权改革派”1. “宽松学派”介绍 所谓“宽松学派”,是指强调宏观经济管理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宽松环境的理论主张。

 一、20 世纪8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2. “产权改革派”介绍 产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吸收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探讨多元产权主体的产权结构,以构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微观基础。(三)对东欧国家改革理论的引进1. 兰格模式Ⅲ2. 布鲁斯分权模式3. 锡克模式4. 南斯拉夫市场社会主义模式5. 科尔奈概括的ⅡB模式

 二、20 世纪9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一)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讨论 “渐进主义” 与“休克疗法”1.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出发点与条件 以重工业为优先发展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利率、低汇率、低工资和低物价为主要特征的宏观政策环境;以计划分配资源、重要部门的国家所有制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体制。2.

  实行渐进式改革的原因

 二、20 世纪9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3. 渐进式改革道路的特征 三个特征:增量改革、试验推广与非激进改革。 两个特征:一是非国有部门的持续进入与扩张不是因为中央政府改革方案中有意识的设计造成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地方的积极性,走的是一条演化式的而非革命式的路线。二是非国有企业的组织和发展模式在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4.

  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优越性和必然性

 二、20 世纪9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二)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性质研究1.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就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2. 制度变迁成本3. 制度变迁方式选择4.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二、20 世纪9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缺陷分析1.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分析(1)增量改革。(2)试验推广。(3)非激进改革。2. 渐进式改革的缺陷分析3.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帕累托改进”性质

 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制度变迁路径研究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制度变迁路径研究(一)“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内在逻辑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存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的安排。

 四、中国制度变迁路径绩效研究 有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体制转型—结构转换的“异质性”。 有学者分析,要理解中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就,有5个转变最关键。一是资源配置信号由计划指标转向市场价格;二是经济决策的主体由政府官员转向企业家;三是个人权益基础由政府职位转向私人财产;四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由中央政府推动转向地方竞争;五是经济运行系统由封闭转向开放。

篇二:国有企业改革20条

有企业改革改制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 2016-09-15 浏览:分享人:孙馨芸手机版

  据新华社北京 9 月 13 日电 题: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务院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毅就《指导意见》制定和实施有关问题,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

 答: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对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国有企业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作出重大部署,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意见,起草了《指导意见》。文件稿经多次研究修改后,先后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公布实施。

 答:《指导意见》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要坚持的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三是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四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五是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

 答: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 2020 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围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要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领导人

 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三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四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五是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六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

 答: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指导意见》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一是依法落实企业自主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法

 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由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二是推动企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三是促进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向和重点。为此,《指导意见》提出:一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

 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二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保值增值责任。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四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答:《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

 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快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在试点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公开公正,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权益,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答:国有企业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做不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这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工作要求。为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指导意见》强调: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审计、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工作的闭

 环。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问责机制,坚决遏制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等腐败现象,严厉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指导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二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企业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日常监

 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三是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纪检机构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加强党性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案双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反“四风”规定,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答: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国资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动摇,按照“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标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是认真学习文件,确保吃透精神。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指导意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实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努力作为。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整体谋划。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将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亲自部

 署协调、亲自督察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既要统筹好改革的整体情况,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实现改革的突破;既要抓好当前,更要抓好长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次序、节奏和力度,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改革。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在推进改革中,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抓起,从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害抓起,从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制约抓起,从职工群众的热切期盼抓起,精准把脉、精确制导,精准发力、精确落地,确保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试点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宣传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同时,要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协调落实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篇三:国有企业改革20条

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定义

 • 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 国营企业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 中央政府 或 联邦政府 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 中国 ,国有企业还包括由 地方政府 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 经济组织 。不包括 有限责任公司 中的 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弥补 市场失灵 ,在制度、目标和管理诸方面具有特性的现代契约组织。它的内涵是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政府占有终极所有权的企业。

 从历史上看,国企由来已久,到了现代社会,国企才在许多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二战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相继组建了相当数量的国企,其中,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并视为立国之本。时隔不久,由于先天和后世的种种原因,导致国企经营效率低下,严重亏损,债台高筑,难以为继,接着又几乎在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采取种种措施,改变或改造国企的这种不景气状态,其中,通过拍卖将国企改变成民企最为普遍。

 国有企业改革

 1. 国有国营 2. 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3. 政企合一 4. 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5. 国家统负盈亏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特征:

 1. 产权不清 2. 政企不分 3. 权责不明 4. 机制不活 5. 激励不足 6. 约束不硬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缺陷:

 人浮于事 无人负责 管理落后 效益低下 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危害:

 • 回顾我国国企改革30年来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83年

  进入初期的放权让利阶段,主要是进行国企经营层面的改革。

 第二阶段 1984—1992年

  主要是进行国企从经营权向所有权过渡的改革。

 第三阶段 1993—1997年

  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第四阶段 1997—2002年

 我国开始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步伐加快。

 第五阶段 2003年至今

  我国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一、放权让利 企

 业扩大自主权

 形成激励机制

 利润留成

 奖励制度

 内容 :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特点 :这一阶段的改革试图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通过向企业放权让利来增强企业的活力。但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仍居主导地位,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受指令性计划的控制,市场体系尚属萌芽状态。

 存在问题 :

 1、 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

  2 、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

 二、实行两权分离 :

 企业承包制

 推行股份制试点

 利改税

 拨改贷

 主要是进行国企从经营权向所有权过渡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企业的产权问题,使人感到不进行产权改革没有出路,相应的也产生了两种不同改革思路:

 一种思路是主张将国企改革仍限制在原有财产关系之内,进一步推进或深化经营权层面的改革,从1987到1992年,国有企业经历了两轮企业承包制和租赁制改革。

 另一种思路提出了深化国企所有权层面改革的主张,即进行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问题:

 缺少整体规划

  政企未分

  股东大会架空

  有效约束机制 欠 欠缺 缺

  承包制问题:

 政企难分

  负盈不负亏

  企业行为短期化

 内部人控制

 穷庙富方丈

 鞭打快牛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自1992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沿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99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出台。

 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市场经营机制

  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企业优胜劣汰、

  经营者 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技术不断创新、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

 砸三铁

 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再就业工程

  年薪制、期权制

 稽查特派员制、独立董事制

 国企转机改制 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 ( 产权明晰 、 权责明确 、 政企分开 、 管理科学)

 )

 股份制为主 , 股权多元化 公司治理结构 ( 各负其责 、 协调运转 、 有效制衡)

 )

 三改一加强 ( 改革 , 改组 ,改造 , 加强管理)

 )

 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整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经济 调整布局

  抓大放小,有进有退,加强控制力

  (一股就灵、一卖了之)

 国资监管体制:

 五龙治水

 国资委

 利 税分流、核销债务

 国企上市(吃财政、银行、股民)

 债转股、国有股减持

 分离 办社会 职能,减轻国企 负担

 五、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2003年3月16日 国务院直属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

 五龙治水、九龙治水

 一龙治水

  解决出资人到位问题,监管机制改善

  )

 利于政府公共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政资分开)

  利于国有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经营权分开 (政企分开)

 问:

 1出资人能否真正到位变“真老板”?

  2出资人能否不越位当“老板加婆婆”?

 3如何激励并监督“老板”?

 五、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2. . 国企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中心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五、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3 .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

  这一阶段,如何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的重点。

  非公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在许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个体、私营、外资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如非公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以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已经开始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拓展。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如石油行业的民营资本问题。此外,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迅速膨胀,外资的并购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非公经济遇到了重新定位和判断的问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扫除了人们对非公经济去向问题的担忧。

 • 五、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为了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扫除了人们对非公经济去向问题的担忧。

 改革存在问题 • 重要改革延后 • 国有资产流失 • 拉大分配差距 • 效益不高 • 政企不分 • 国企分红问题 • 国进民退存,在不合理垄断

 1.重要改革延后

 从渐进式改革的特点看,改革需要现存体制的推动,因而不得不受到现存体制的束缚,经常要迁就现行体制的利益。因此,渐进式改革的最大不足是改革的妥协性与不彻底性。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有时会出现“进两步,退一步”,甚至“退两步”的事例。

  改革的突破采取了先易后难的顺序,相对容易、难度较小的改革大都先期完成了,而“硬骨头”问题都被留到后面。这一点在国有企业改革领域(不仅于此)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一般竞争性行业与基础、垄断行业相比,都是前者的市场化改革更为充分彻底,而对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与市场运行效率具有关键意义的基础、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则被延后。这种不彻底性在被认为是渐进式改革范例的价格双轨制改革中同样存在。目前虽然高达95%的产品定价已基本由市场决定,但余下5%的基础产品与包括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定价仍受国家管制,市场化进程迟缓。这种分化的状况已被归纳为具有累退性质的“新双轨制”。

  因此,重要改革的延后既加大了后期改革的成本,也腐蚀了前期改革的成果,使渐进式改革呈现出后期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

 2.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我国的国有资产涉及面广、比重高,更因为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滞后、监管不到位,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前些年爆发的“郎顾之争”便是这类现象的集中反映。一些国企经营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信息,借国企改革、产权流动之机,钻体制、制度的空子,采取搞场外交易、在产权交易中与中介机构联手、低值评估、蓄意制造投资“失误”等各类手法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花一元钱买下十元钱的国有资产”被形象地概括成全国企业改制的平均情况。虽然国资委和财政部后来出台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管理层出资受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条件、范围等进行了界定,但为时已晚,而且具体执行并不整齐。

  按照保守的估计,30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规模应该在万亿元的量级上。这也可看做是国有企业改革付出的巨大成本。只是现在还难以辨认是否所有的成本支付都是值得的。

 中国的MBO MBO概念:它主要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

  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MBO最大的魅力:理清企业产权,实现所有者回归,建立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

 “MBO热”在2002~2003年间兴起。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层收购的规则不全面以及监管不到位,种种不规范的操作致使MBO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2004年8月,郎咸平对海尔、TCL的产权改革、以及收购多家上市国企的格林柯尔的“不正当收购”行为提出置疑,从而引发了就MBO为主题的产权改革大争论。

 中国的MBO 反对派--- 郎咸平

 “保姆理论”: 一个作为服务者的保姆, 在打扫了顾主的房子一段时间后就提出要购买, 而且价格要由自己来决定, 所谓收购, 用的却还是主人的钱( 即向银行贷款)

 在国有企业的转轨改制和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指出中国在法制化未完善前,一切MBO都应该停,甚至提出“中国应该立即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

 MBO 在中国 反对派--- 华生

 在中国现在国有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MBO这种方式很难做到程序公正。因为,它是内部人,因为它有信息优势,因为它掌控了谈判的位置,所以这种方式就不能提倡,MBO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企业为什么发展?关键建立在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职业经理人出现就是分工专业化的需要。鼓励MBO的文化是毁灭性的文化,是对产权的不尊重。

 MBO 在中国 赞成派--- 张维迎 “冰棍理论” :

 许多国有资产 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 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MBO 五大风险:

 一是定价环节中的风险;

  二是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风险;.

  三是收购者融资渠道不明的风险;

  四是运作风险;

  五是收购主体合法性不能保证的风险。

 国资委对MBO的态度:

 从“不反对”到“不宜”,再到“不” 2004年9月25日,国资委彻查国有资产流失,MBO被列入检查重点; 9月30日,国资委称国有大型企业不宜实施MBO,国有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影响相对较小,可以继续探索。

 3.拉大分配差距

 国企改制过程由于受到少数内部人的操控,许多企业改制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而且是只让极少数人掌控企业的“权贵私有化”。这种私有化的企业改制给公有财产和职工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继而不合理地拉大了国民分配的差距。

 2007年8...

篇四:国有企业改革20条

难。朱副总理指出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是管理 不严.而并不是“资金紧缺”、“市场疲较”。他所强调 的要严格管理 ,很值得每位企业经营者认真对照和 反思。攀钢和 睦虹能严格管理,为什么有些企业在 管理上要严也 不起来?关键还是班子 ,关键是经 营者想不想严、敢不敢严、能不能严 因此,电气集 团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形成 一种使 经营者 自觉严格管理 ,敢抓敢管 的机制 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员工 素质 电气集团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只有一流 的事 业,才能吸 引一流的 人才 ;反 之 一只有 具备一流的人才、才能开创一流的事业 今年,重点 抓好企业经营 者 、资产经营专 家和科技专家 这三支 队伍的建设 ,带动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

 企业经营者建设要以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管理 方法来展开;在激动机制上,要进一步完善年薪制 和经营者等级制,对优秀企业经营者要给予重奖, 并适当延长优秀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年限 在约束机 制上,一要将企业厂长经理、党委书记、财务总管的 工资收入纳入集团公司管理范围,与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考棱指标挂钩,建立风险抵押制度 二要建立 起集团内部审 计制度 ,对厂长经理 的经营业绩 进行 不定期的、动态的内部审计和考核 资产经营专家队伍建设 ,既要从外招聘 ,也要 注意从内部从事金融、财务工作的人员中锻炼和培 养 要通过培训和流动,让专长于的资产经营人才 脱 颖而 出 科技专家队伍建设,当前最迫切是要解决企业 中许多利技人员无事做,“英雄无用武之地”以及人 才外流等不正常现象 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主动 权掌握在企业经营着手 中,经营者在经营实践中一 定要克服“短期行为”,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和市场 竞争的发展趋势出发 ,自觉、主动地把“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为了提高垒体 员工索质,今年起要在集团内开 展大规模的培训 培训要根据不同的层次 ,确定切 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要注重素质培训、 意识培堋,经常保持 20艋左右人员的脱岗培训 要 在全行业内掀起“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的“三 学 ”热潮 通过 三学”和开展培 训 ,端正和净化行业 的风气,形成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

 编者按: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 的重点和 难点 。这期 刊登 了季 家镐 、赵 晓 雷等 同志的两篇不 同见解的文章 。欢迎 理诧 工作者 和实际工作者就此 问题 来稿 ,展 开讨诧 。

 ·6 · 一、 改革初 级的社会主义 ,才能 解放 国有企业 生产 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一 段时间内曾有力地解放国有企业生产 力,在短短十 年左右时间内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即使在政治运 动和经济政策大变动中,总体看国有经济仍在向上 发展。以上海而论,1987年百元工业产值实现利税 仍达 26.18元 但初级阶段对国有企业的最大束缚是 :在相当 大的程度上剥夺了企业内部自我积累和企业 内涵 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决策权;同时也没有利用市场机 制建立 自在与自为结构的、更能激活国有企业的经 济制度和相应的企业制度。所以,国有企业的后劲 逐渐衰减 如不改革,国有企业会日益陷入困境。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综合经济 ]997年第d期 二 、完善 发展社会 主义 ,国有企 业才 能获得 活力 并非所有称之谓“改革”的改革都会解放 国有 企业生产力 ;只有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 解放国有企业生产力。如果我们用“生产力标准”衡 量改革的得失 ,那末不仅要看非国有生产力是否解 放 ,更应首先看 国有生产 力和高 素质 (技术含 量高 ) 生产力是否解放;以及改革是否为它们的持续解放 台 造了更完备的体制、机制。用这样内涵明确的“生 产力标准 ”来衡量 ,显 然 :

 第一,“休克疗法”是错误的、非社会主义方向 的 改革” 萨克斯的“休克疗法”是医治拉丁美洲某 些资本主义国家恶性通胀的一帖猛药。它的基本点 是:控制货币.放开价格 ,使高通胀率在较短时间内 下降 可是 ,也使劳动人民失业率上升,生活承平下 降 ,在 一段n~l可内陷入困境 这 也就是 我国在 1988 年甚嚣尘上 ,不同资本主义环境还是社会主义环境 的所谓“长痛 不如短痛”的改革思路 。

 第二,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成功的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以后,接着进入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的 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 中全会制订的厨绕搞 活全 民所有制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配套协 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路线是正确的。它能够 解放全民所有制经济生产力。如果坚持这一方针,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在社会主义改革太方 向 “不可逆转”前提下纠正改革中的偏 向和失误,那幺 社会主义制度必将 日趋完善,国有和非国有经济将 形成有主有辅、相互推挽的两个“经济生长点 ,翩 度发展与经济发展便会同步、协调、持续发展。

 这一方针和路线的基本特点是 在国有企业生 产力不断集约化增长的情况下,保持国有企业资产 存量全民所 有前提下.利用国有企业创造的部分 增量”(即表现为利润、税金等的新创造的价值 )去 支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其基本方法是:让国有企 业和国有企业密集地区保持高税收和高财政性收 入上缴 ,而给非国有企业和某些地区以减免税、让 利、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等等很不规范的特殊“倾 斜政策’.和经营活动自由度 。这种方法在一定限度 内是可行的、正确的 因为只要掌握适度,就有剃于 当时经济的 总体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但是,从 1985年 中开始,正确的方针、方法起 了变化 用中囝社科院樊纲博士的话说:

 在以市场 为导向的非国有经济这一块去寻找新生长点”(《上 海改革 M995年第二期。樊纲:《中国“渐进式改革” · 7 的特点究竟是什幺?》)就是说:从两个经济“生长 点”变换成 只要 一个“新的生长点 ”了。由谁 来支持 “新的生长点”呢?他说:“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 体制”(同上文 ),就是说:用国有企业的 增量”去支 持非国有经济发展 于是,国有企业的历史荷载尚 未来得及解脱 ,却又掭加了新的荷载。这就是国有 企业陷人当前境地的最深层次原因。

 三 、发展战略与 改革战略 的辨证关系 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是正确的。但 ,“渐进”未 必一定保证通向社会主义 它有两种可能前途 一 种就是樊文中说的前途 ,即国有企业资源不断被剥 夺,环境越来越严酷,最终将在“包装”得十分迷 人 的新名词和利益机制驱动下实行全盘私有化 另 一 种是达到完善发展了的社会主义制度新阶段 国有 企业在完善发展了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获得 活力,同时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也趋于合理。要取得 这一前途关键是正确掌握改革、开放、发展三者关 系。稳定则是正确处理三者关 系的结果。为此 ,以下 问题 需很 好掌握 :

 1-改革究竟是 经济高速增长为导向.把所有 制仅仅看作追求高速的手段 ,或者以追求高速的权 宜性政策措施去替代社会主义改革,还是应以社会 制度为导向,在制度完善发展基础上正确运用政策 措施,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2 经济发展与改革究竟以国有经济和非国有 经济两个经济“生长点”为目标,还是只以非国有经 济一 个 “新 生长 点”为 目标 ,而使 改革服 务于 一个 “新生长点”? 3.经济增长究竟以粗放式超高速为导向,使改 革服务于超高速增长的短期 目标,还是 以集约化、 高技术、高效益、具有与发达社会主义相称的高素 质生产力及其发展机制为导向,使改革服 务于集约 化和建立高素质生产力发展机制? 4对外开放、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究竟是为国 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服务还是为集约化、技术进步 和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服 务? 所以,第一要正确掌握经济发展战略与制度改 革战略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社会主 义制度发展基础之上,这才是协调、均衡、持续,经 济目标与社会 目标的同步发展。如果 ,二者处理不 当,不问制度发展,片面追求经济超速发展,而 国 有企业增量无限支持一个 新生长点”的超速增长;

 鼓励消费基金或企业资金大量转化为投机资本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综合 经济 1997年第4期 私 凡资本,纵容从 泡l 徕经济”里去“赚大钱 ; 不 规范、无发 展战略 目标的“盘活存量”来 实现实质上 的私有化;⋯⋯并为此制订政策和”改革”措施,那 未 ,不仅社 会主义制度不能完 善,就是经济 也必将 在 超高速度 ”和“治理整顿 之 间往复震荡 ,谈不上 资源优化配 置”。

 第二 要正确掌握经 济技术 发展战略和开放弓I

 进战略的关系:开放和引进 ,像改革一样,应是长期 国策,应有社会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等指导和 控制,以求得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 制的长远正面效果和技术、经济发展的长远正面效 果 。它不应肤 浅地理 解为“接轨 ”,也不 应片面地作 为追求超速发展,获得技术的。捷径”,而不计社会、 经济、利研、意识形态的负面后果 第三,正确处理 改革、开放、发展与稳定的关 系。改革 、开放 、发展都需要在社 会稳定、政局稳定、 经济稳定条件下进行。但是,只有改革遵循社会主 义方向,开放遵循社会 经济 、产业 、技术政策 ,发展 堪循 综合国 力可能 ,才会导致真正的稳定 ,或者 叫 “稳态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即使过程中发生一些 难 免的偏差也 会获得基本 群众的理解和谅解 ,只要 及时纠正 ,仍能保持稳态稳定 反之,充其量只能获 得 非稳态稳定”。如果某些改革家借口“改革不可 逆转”而坚持 正确的方向、政策、措旌 ,那么,这种 “非稳态稳定 有可能被某种微小的“扰动”导致不 稳定。当然,

 :稳定终将转化为稳定,但这要消耗很 多能量,而 且最终究竟达到什么内涵的稳定,也还 存在某种不确定性 四 、必须警惕“殊途同归 ” 在方向、目标确定之后,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关 键是正确掌握各种相互关系之间的“度”。如果没有 掌握好“度”.即使出于良好的愿望也有可能偏离原 定的方向、目标,走向它的反面 这就是:真理越过 某种限度就会变成学误。

 我国的改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大 方向完全正确。但自1985年以来,理论与舆论导向 却产生偏移.印不是支持国有和非国有两个 经济 生 长点 ,却偏 重于 支持非 国有 一个“经济 新生 长 点” 1988年起鼓 吹“国有企业 的唯 一出路在于私 有化”的文章在《世界经济导报》和其他报刊上连篇 累牍。这是导致 1989年“六四”事件的一个重要理 论、舆论导向旧素 虽然,九十年代p』来党中央多次 强调搞好国有企业,但在理论、舆论和各地的实践 ·8· 上常遭干扰 ,以致在国有企业现状分析上回避根本 矛盾,在 实际措施上缺少针对性 。那些使 国有企业 陷入困境的因素还未有力蒲翠决.有些则固采用表层 性 、权宜性缓解办法而更向纵 深发 展 这些都应清 醒地看到 当一个经济过程开始以后 ,往往不是裉容易地 技领导 八的 主观意志所能左右 。尤其当过程所造成 的利益格局变化达到一定阐值时,过程的进行更不 以领导人意愿为转移了 所谓“错 了就改”,默有在 初姑阶段才有可能,以后就难 改动了。最后,当利 益格局带来 力量对 比起 了根本性变化 以后 .纵然发 现“错 ”了,那 时 已不 是我 『 『]要 “改 它 .而是 它要 “改”我们了!潘朵拉的匣子一旦打开.再要盖上恐 怕要历经剧烈震荡才有可能。否则,过程就会像樊 纲博士设想那样“不可逆转 了。他说:“中国的渐进 式改革是在存量改不动的时候 ,先通过增量改革来 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 经济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改革创造条件。” (同上)把这段话 译成通俗 的语 言就 是:“当中 国的 改革不采取 国有 企业急剧私有化方针的时候 ,可 先通过将国有企业新创造价值私有化的方法来发 展非国有经济的新体制。随着国有企业新增价值量 的 断私有化,就会不断积累壮大非国有经济,于 是.整个经济的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成分比重就 会发生体制结构的变异,为现存国有企业最终全盘 私有化创造条件 ”现在看来,这并非樊博士的个人 想像,他描述的是我国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实际进 行着的过程。如果各级政府领导层缺乏清醒的认 识,不能正确和有力地掌握好多种所有制的。度”, 那幺,不仅国有企业搞不好.而且最终会同别 几“髀 选同归”,即,增量、存量一起私有化 在我国现实中,少数局部地区其实 已经 主、辅 倒置了 如 1996年 11月2日《中华工商时报》头版 报道:“三资拉着厦门走高速 中说:“今年 l一9月 垒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04.83亿元,比去年同期 增长 21.o6 ,⋯⋯工业 总产值完成 268 57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z5.77 从工业生产上看,国有 工业生产量呈下降势,增长比例为负 1.84 ,而三 资工业的增幅却高 达 32.68 ,其在全 市 乡及 乡以 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达到 76.05 。由些可见(三 分天下占其二>。

 局部对全局尚无大碍.如果全局 如此t那么记者也许不舍用如此轻松、赞许的 u吻 报道这类事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国有企业改革20条

有企业改革创新举措

  国有企业改革创新举措

 国有企业改革创新举措 2016-09-24 浏览:分享人:覃婵佳手机版

  今年上半年,按照既定的国企改革路线图,山东省属国企改革起步稳、力度大、进展快、势头好,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省属国企改革“1+5”文件出台以来,省国资委和省管企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推动落地实施。省国资委及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分解落实 70 项改革任务,形成集全委之力坚持不懈抓改革的工作局面。省管企业均成立了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督查机制,在做好改革规定动作的同时,还结合各自实际启动了部分自选动作。经过努力,省管企业深化改革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创造了一批宝贵经验,贯彻落实“1+5”文件总体形势积极向好,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

 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省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和制度体系基本成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实现重要突破。

 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了《省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董事会、党委会的职数和构成,厘清了企业党委成员与公司治理结构成员的关系,明确

 了对经理层实行契约化管理的原则。

 目前,省国资委党委配齐了 17 户企业董事会,占委党委管班子企业总数的 70%;新聘董事 43 名,其中外部董事 10名,外部董事总数达到 47 名,占全部董事人数的%。

 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按照分工扎实推进建立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和外部董事、外部监事人才库工作。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共有 1954 人申请入库;外部董事人才库共有 1330 人申请入库,经审核进入基础人才库 403人,经评审进入候选人人才库 111 人;外部监事人才库共有199 人申请入库,经审核进入基础人才库 50 人,经评审进入候选人人才库 19 人。

 我省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建工作。批复了鲁信集团和省国投公司 2户企业改建方案,并督促企业抓紧组织实施。指导兖矿集团、山东能源、山东高速、山东黄金、华鲁集团等第二批 5 户企业制定了改建方案,已提报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

 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齐鲁交通集团、省发展投资集团、省财金投资公司等 3 户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紧组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省管企业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后,与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关系更加明确,资源配置方式也更加科学。省国资委对投资运营公司、投资运营公司对所出资企业均以股东身份按

 出资比例依法行使相应权利,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运营模式。

 省国资委向投资运营公司下放了投资管理、收入分配、改革改制等方面的 7 项股东会职权,促进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公司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价值管理为中心,以资本运营为手段,重点是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有序进退。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省管企业触动很大,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认为,“一旦改革成功,公司的视野、格局、发展方式将完全不同了”。

 在推进管理层契约化管理中,绝大多数管理层成员逐步消除疑虑,认可并选择了契约化管理方式,对任命制干部产生了较大触动。

 山东重工等第一批 4 户试点企业的实施方案已经批复,新增省交运集团等 4 户企业、鲁信集团等 7 户改建投资运营公司企业开展试点,试点企业扩大到 15 户。第一批 4 户试点企业 23 名高管中,有 19 名选择了契约化;其中齐鲁证券已完成经理层契约合同签订工作,除 1 名因年龄较大而选择任命制外,其他 9 名高管均选择了契约化。

 齐鲁证券早在 2016 年就用契约化方式聘任总裁,去年整体引进了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团队,在上海工作、签署契约合同、支付市场化报酬,一系列市场化、契约化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40 亿元,

 同比增长倍,为全国 22 家上市证券公司净利润平均增幅的 2倍。公司董事长李玮表示,“职业经理人制度对齐鲁证券的发展起了决定性推动作用”。

 我省对省管企业按上市公司标准强化监管,一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经营行为规范化程度明显提升。

 一是加强企业财务监管。财务总监完成轮换并实现全覆盖,“出资人委派”和“集团公司委派”相结合的逐级委派、垂直监管、层层负责的财务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建立常态化审计机制。制定了全面审计工作方案,明确了审计内容和方式。目前,省审计厅和省国资委分别对鲁信集团等 6 户企业进行的全面审计已经展开。

 三是按期公开省管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各企业制定了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全部按要求在省国资委网站、本企业网站公开披露了 2016 年度财务决算、2016 年度财务预算、2016 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等重大信息,财务管理阳光化迈出重要步伐。

 我省建立了省属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报告说明制度,并指导企业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加严的原则,制定了回避和报告说明实施细则,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

 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 185 名企业领导人员中,有 57 名企业领导人员报告 136 名亲属在本企业、出资企业或业务关系单位工作,其他企业领导人员全部书面承诺没有任职回避

 事项。目前,已有 4 名领导人员的 4 名亲属按规定调整了工作岗位。

 鲁信集团对任职回避坚持从严要求,明确规定在员工招聘、人才引进等工作中,对管理岗位人员亲属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关系人,原则上不纳入录用招聘范围。

 省国资委制定了省管企业关联方交易监管办法,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从制度上切断利益输送的通道。督促企业全面实施公开招投标制度,健全企业领导人牵头和审计、法律、财务等部门参与的监督机制。把企业招投标管理、关联交易监管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重点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摸底了解,并结合掌握情况制定了专项效能监察工作方案。积极推广兖矿集团做法,推动省管企业组织职工对招投标过程及结果是否合理提出评议意见,对招标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公允价格的招投标活动进行倒查,尽快建立完善职工评议制度。

 我省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调整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逐步形成。

 一是加快实施国有资本划转、筹建股东会工作。省国资委与省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加紧工作,将 18户省管企业 30%的国家资本共计亿元,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工作顺利完成。划转完成后,及时研究制定省管企业股东会议事规则、建立股东沟通

 协调机制意见,并在部分企业重大事项上试行了新的股东会决策机制,股东多元化效应开始显现。

 二是积极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省国资委与省直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确定了统一监管的操作步骤、监管方式和相关政策。7 月 8 日省政府印发了《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方案》,7 月 15 日召开了推进统一监管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启动了统一监管工作。纳入统一监管范围的省直部门所属一级企业共有 465 户,资产总额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亿元,涉及企业职工 41479 人。

 总的方法步骤是,在深入细致核查、全面摸清底数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实施计划,按照整合发展一批、划转重组一批、另行处置一批的原则推进统一监管,力争到 2016 年 6月底前,部分企业完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并正式运行,列入整合划转范围的企业完成产权划转,困难企业形成处理方案,总体上完成统一监管任务。

 对省属文化领域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组建了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负责领导决策、综合协调工作,省政府授权省财政厅履行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职责,由省国资委履行基础管理职责,由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 30%国有资本。

 省管企业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扎实措施深化内部改革,

 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山东能源积极完善权属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采取“3+2”模式(由权属企业分别产生 3 名内部董事、职工监事,集团公司分别委派 2 名外部董事、外部监事),全部配齐了权属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山东重工在权属企业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已有 100 余名海内外人才被聘为 CEO 或业务总监,他们的薪酬待遇多数高于重工集团高管成员。

 山东高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上半年实施各类审计 48项,审计资产总额 1000 余亿元,提出审计建议 120 条,问责 211 人次。

 山钢集团对企业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查摸底,形成了关联交易事项调查报告。

 华鲁集团建立以岗定薪和绩效工资分配体系,目前一般员工之间收入差距、子公司负责人间的年薪差距最高达 4 倍左右,较好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

 齐鲁证券控股的鲁证期货 7 月 7 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是国内期货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香港联交所第一家上市的期货公司。

 兖矿集团选择 6 家权属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已完成混改的金通橡胶公司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倍,充分显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针对部分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意识不强、有效办法不多、工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不断强化企业各级党组织的党建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在省管企业部署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企业紧密联系自身实际,集中梳理查摆出了一批不严不实、影响班子和干部队伍形象、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按照边学、边查、边改的要求进行了认真整改。通过开展省管企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表彰推广党建典型经验做法等措施,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研究制定了《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等 7 项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从制度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对违规使用干部“零容忍”。对 13户企业纪委书记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调整 7 户企业纪委书记的兼职,解决了企业纪委书记不健全、不专职、不流动等问题。

 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建立了省管企业巡察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严格执纪,上半年省管企业受理信访举报 388 件,立案 89 起,移送司法机关 7 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77 人次,组织处理 34 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1800 多万元;省国资委纪委受理信访举报207 件,直接和牵头查处 13 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2 人次,组织处理 6 人次,移送司法机关 1 人。

篇六:国有企业改革20条

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 全文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资委统计,从 2013 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 4000 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 1.5 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 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 68%,利润占到了 86%。今年 1-8 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 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 28%。

  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 6000 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 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翁杰明表示,一直以来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他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而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股比 5%及以上战略投资者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对此,翁杰明表示, 对于下一步推进混改工作的安排,国资委将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 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

  第四,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翁杰明表示,推进混改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是底线,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是具体路径。

  本次发布会上,国资委还向媒 体推荐了 21 个国有企业混改案例,包括:航天科技推动彩虹无人机相关资产注入民营上市公司南洋科技,合肥江航引入央企军工企业、地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实施核心骨干持股,中国电科所属海康威视引入外部民营资本并实现员工持股,中国电子收购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

 公司,环球医疗通过增资引入中信资本和聚宝龙两家战略投资人,国机集团所说中国电器院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正泰电器,太盟集团受让中国宝武所属宝钢气体51%股权,中国宝武所属欧冶云商引进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和三井物产等六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和绿地集团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中化集团所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战略入股荃银高科,国投高新引入华侨城资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国改双百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等。

  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 不设限

  9 月 27 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一提法将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

  对此,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国资委理所当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当然这肯定要适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都会做相应支持。”翁杰明说。

  近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混改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翁杰明表示,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 1000 家,大概占 A 股市场的 26%左右,市值大概占 32%左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在跟各类所有制不断合作当中进行股权改革,来进行多方面创新,来推进企业上市。

  形成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金融运行模式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翁杰明再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翁杰明说。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翁杰明表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此外,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力争 2022 年央企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 5%以上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创局,并从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9 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达到 8190 亿元,同比增长了 17.5%。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效益加回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指标权重,加大科技奖励在考核当中的加分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力争到 2022 年,中央企业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 5%以上。

  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要加快推动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应用,加速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将持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国资委将积极履行出资人职责,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科技创新。

篇七:国有企业改革20条

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犹如人之两臂,鸟之两翼,浑然一体,不可或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习近平早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工作时,就大力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同时,也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搞活国有经济”,进而推动浙江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明确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纳入“八八战略”的顶层设计

 “八八战略”首先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战略中,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个私经济不断上规模、上水平”的“两坚持、两推动”要求。

 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在民营先发、市场先发的同时,浙江国有经济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一大批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成为行业排头兵和领头羊。很多不知情的人以为浙江只是个私经济发展快,其实浙江的公有制经济也发展得很好……正因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才形成了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这实际上是说,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不仅在民营经济,而在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思想理论的集大成,是推动浙江新发展的工作主线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把“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八八战略”第一条的重要内容,摆到重要战略位置,充分表明他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

 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指导思想

 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前途和命运。对此,习近平有着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他多次强调,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做强做优做大省属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2003 年 3 月 15 日,习近平在《经济日报》发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文章中指出,“我们将切实按照‘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浙江国有经济再创新优势,推进浙江个私经济再上新台阶,努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着力提高国有经济和个私经济的整体素质,努力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现代化经济的进程中,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里,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按照“两个毫不动摇”,实施“两个推进”的要求,即推进浙江国有经济再创新优势,推进浙江个私经济再上新台

 阶,并把“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推进”,作为“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部署。

 2004 年 6 月 23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提出要按照“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从整体上搞好搞活省属国有企业,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2007 年 1 月 26 日,习近平再次主持召开浙江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进一步强调,要按照“两个毫不动摇”方针,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完成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省属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明确“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搞活国有经济”的思路

 对如何搞活国有经济,是一枝独秀,还是百花齐放;是计划保护,还是市场竞争,习近平洞见深远、思路清晰。他多次强调,要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搞活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2006 年 1 月 16 日,习近平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说,“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浙江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宏观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源泉。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陷国有经济于绝境,反而为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实现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展。这就是说蛋糕做大了,蓄水池做大了,国有企业相应地也就壮大了。这个民营企业多的地方、先发的地方,民营经济的一些市场属性对国有企业在客观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起着促进观念更新的作用,制度参照的作用,市场开拓的作用,参与改制、分流人员的作用。”

 明确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三宜”原则

 国有企业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如何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是一道难解和必解之题,亟需一把破解的钥匙。2004 年 6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的“三宜”原则,明确以产权多元化作为国企改革主要内容。这“三宜”原则,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是解决企业改革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一把钥匙,是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原则。

 2007 年 1 月 26 日,在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围绕完成三年目标,切实抓好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实施,继续按照‘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做大做强做优省属国有企业。”习近平提出的“三宜”原则,是针对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对省属企业改革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的高度概括,是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灵活性、策略性和长期的指导意义。

 明确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设定,是引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指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习近平高度重视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设定,2004年 6 月 23 日,他在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提出,

 “今后一个时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继续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产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对这一目标设想,习近平早在 2003 年 3 月 15 日《经济日报》发表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文章中就有所考虑。他在文章中指出,“对于国有经济,下一步,一是要全面完成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职工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省市两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做优做强’国有经济。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企业整合、增强企业活力结合起来,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发展壮大一批、优化重组一批、关闭退出一批。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四是大胆探索国有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大外资、民资进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区别类型,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与上述三年目标要求,思路相同,精神契合,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说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五个坚持”的工作任务

 目标是工作的指南,任务是实现目标的抓手。习近平不仅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还明确提出了工作任务。2004 年 6 月 23 日,他在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在工作指导上必须做好的“五个坚持”的具体任务。

 坚持突出发展,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加快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围绕发展这个主题,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的布局和结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省属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坚持积极稳妥,不断探索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子。牢牢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突破体制上的瓶颈,着力在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必须精心制定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做到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成功一家,使我们的改革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分类指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推动改制。在推进改革时,必须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改制方式,不搞一刀切,不搞单一模式,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的可以继续保持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有的可以通过招标招募等办法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有的可以进一步突出主业,优化配置资源,整合相关产业和资产,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的可以产权转让、兼并拍卖或让经营层控股,

 整体转制。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有利于经营机制转变,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浙江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权益,是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也是执政为民的充分体现。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做到改革方案经过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经过职代会通过,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要切实把职工的合法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解决好改制企业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好职工身份的转换问题,解决好职工的就业问题,决不能轻易地把职工向社会一推了事。

 坚持规范操作,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改革,可以制定和实施一些必要的配套政策,但必须守住一条“底线”,就是一定要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全过程规范。从企业改革方案到组织实施;从国有资产的核定、评估,到国有资产的转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程序办,规范运作。二是全方位公开。要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引进市场经济的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决不能出现低估贱卖、暗箱操作、自卖自买的现象。要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机构和国内外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发现价格、决定价格的机制。三是全社会监督。不但要发挥好国资委的监督管理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界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监督机制。

 这“五个坚持”,从突出发展主题,到积极稳妥原则,到分类指导方法,再到以人为本目的,最后到规范操作程序,内容全面,逻辑严密,浑然一体,为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明确了任务和政策举措。

 总体上说,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八八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来源,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地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感谢下载我们的文档,请进入我们的主页,下载更多相关公文材料,或通过“联系作者”获取海量公文材料库,一站解决写作难题。也可以添加 zq44597253 获取一站协作服务。为表示衷心感谢,现赠送一篇材料:

 以立德立言立行树立新时代党员形象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成长发展历史,从执 政兴国的具体步骤、从战略发展的宏观角度,系统学习了我们党成立 100 年以来所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瞩目成就、探索的宝贵经验,也使我更 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的精神 实质和理论内涵。下面,我围绕“学史崇德”专题,从立德立言立行树立 新时代党员形象这个角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史崇德,就要把立德作为党员干部的修身基础

 习总书记对立德问题十分重视,曾经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 立”。党员干部立什么样的德、怎样立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修养, 也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我们要坚持学史崇德,着力培塑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着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精神和道德情操。一是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仰。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难险 阻,但没有任何困难能压垮我、没有任何敌人能打败我们,靠的就是千千 万万党员对党的信仰的无限忠诚,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 舍生取义,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信仰的大德。我们要在党史知史中, 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切实铸 牢精神支柱,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考验面前勇于担当、在各 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二是始终忠于党的事业。党的建设事业经过了 100 年沧桑巨变,由一代代忠诚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缔造而成。进入新 时代以来,面...

篇八:国有企业改革20条

企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一):国有企业大部制改革方案

 对国有企业改革决不能只满足于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更不能变成国资委系统内部的修修补补、分分合合,而必须按照产权多元化、改制市场化、重组资本化、目标国际化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尤其是中央企业,目标必须是国际化、全球化,而不是眼睛向内,只会与民争利。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媒体记者从国资委权威人士处获悉,国资委正着手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下一步国企改革方向和路径进行相关调研;如进展顺利,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这也意味着,在整个宏观环境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也有望在今年或明后两年取得重大进展。

 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既然此次改革方案被称之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那么,就必须突出“国有”两个字,像大部制改革一样,能够覆盖整个国有企业,而不仅仅是国资委监管的企业。

 众所周知,国资委是根据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置的,是一个新设机构,也被称作特设机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也是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的必要措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却不是职能定位和概念上的“全国有”,而是部分国有。金融国有企业、资源型国有企业,包括一些部门和行业协会管理的国有企业,也没有纳入到国资委统一监管,更别说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了。

 也正因为这样,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如何制定,如何确定改革的范围、内容、目标和要求,就不能局限于国资委监管的这些企业。可是,从媒体了解到的情况看,此次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完全是由国资委负责。那么,也就可以这样理解,

 接下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主要是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而不包括其他部委和行业管理的国有企业。

 显然,这是不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的,也不符合国有企业的现状。

  对改革方案来说,必须涵盖所有国有企业,包括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其他行业、其他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如金融性国有企业、资源型国有企业、行业和部门办的其他国有企业等。方案的内容也要兼顾到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思路有两种,一是各种内容和要求都体现在一个方案之中,不管什么性质的国有企业,都执行相同的政策。优点是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缺点是不符合行业特点,改革的效率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改革的难度会加大,矛盾会增多;一是方案只谈原则性意见,不同的行业再出台具体的细则和操作办法与规程。优点是符合实际,便于向纵深推进,缺点是比较复杂,如果考虑不周密,会影响改革的积极性,增加改革的难度。

  但是,不管怎么说,将国有企业改革全部纳入到改革范畴,对改革向纵深推进、向“深水区”推进是有好处的。不然,只对着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动改革的刀子,其他国有企业仍然躺在国家身上,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对需要实施改革的企业不公,会增加这些企业改革的难度。

 新的方案,除对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提出改革要求之外,对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要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工作路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因为,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真正难点,并不是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而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也是社会各方面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被认为是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能否在新的改革方案中对垄断国企的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明确一下推进的进度与要求,对此次改革的成效关系极大。

 除此之外,如何结合地方特点,制定出台符合地方要求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和思路,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也要有所交代、有所明确。因为,虽然地方国企已经很少,但大多是地方政府十分倚重的企业。特别是政府投资类企业,更是地方政府舍不得改、舍不得放的。如何在这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要求和思路,是完全需要的。

 而对公益性国企如何确定改革目标、改革方向、改革步骤,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的事。要知道,公益性国企一旦改革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公益性国企如果不改,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总之,对国有企业改革决不能只满足于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更不能变成国资委系统内部的修修补补、分分合合,而必须按照产权多元化、改制市场化、重组资本化、目标国际化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尤其是中央企业,目标必须是国际化、全球化,而不是眼睛向内,只会与民争利。

 国有企业改革,也必须像国务院机构改革一样,实行大部制,达到全覆盖。(谭浩俊)

 国有企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实施方案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国有企业改制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全县企业改制步伐,使全县企业改制工作按目标、分步骤、高质量、按程序进行,全面完成改制任务,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国退民进”为改革方向,采取股份制改造、依法破产、资产重组等方式,加快国有资本退出,增加企业活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 2009 年 11 月底,全部完成全县企业改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县企业改制工作在县推进企业改制指挥部的领导下统一进行,整体推进。

 2、坚持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将改制与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企业资产重组相结合,淘汰劣势企业,做强优势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

 3、坚持按照程序、依法依规改制的原则。企业改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切实做到企业生产秩序稳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有资产不流失。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相结合,和谐推进改制。

 四、企业改制的范围

 本次企业改制的范围包括丝网集团、工业集团、化工集团、安隆集团、安基集团、鬃尾集团、粮食集团、商务局、物产公司、县社、外贸公司、农牧局、水务局、中小企业局、交通局、电力局等各系统的全部国有集体企业。

 五、改制形式:

 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类推进”的指导方针,改制形式采取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股权多元化、依法破产等多种形式,淘汰劣势企业,壮大优势企业。

 六、改制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 年 3 月 1 日至 2009 年 4 月 25 日)

 搞好调研、摸清家底;召开全县企业改制动员大会;搞好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班子及企业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推进企业改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制定和完善改制政策;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企业主管部门制【国有企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定改制规划,对所属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做出改制详细安排布署,明确完成时间、任务和要求。

 2、全面实施阶段(2009 年 4 月 26 日至 2009 年 10 月 31 日) 全县改制企业全面进入改制程序,严格按照建立企业改制筹委会,制定并报批企业改制规划方案,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

 资产损失认定,资产评估,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产权转让,期间专项审计和补充评估,新公司设立,建立改制档案,检查验收的程序进行改制。综合办公室工作组全部入驻企业,全程指导企业改制工作。10 月底前,全县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3、总结验收阶段(2009 年 11 月 1 日至 2009 年 11 月 30 日) 按照改制总体要求组织验收,认真总结我县的改制工作,查找解决遗留问题,检查已改制企业的规范运作情况,全面总结上报。

 七、保障措施

 1、协调联动,合力攻坚。推进全县企业改制工作不仅关系安平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县的政治和谐和社会稳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全县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增加紧迫感,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服务意识,全力支持企业改制工作,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相互配合。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形成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同台大合唱”的局面。

 2、创新思路,破解瓶颈。按照充分利用和统一处置企业现有国有资产,适量补充政府可支配财政性资产的思路,加大政府对企业改制的资金支持力度。要与全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国有企业土地由政府集中收储,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的方式筹措改制资金。在此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改制企业退城进郊、退出黄金地段到一般地段的力度,盘活企业土地,提升土地资产价值,拓宽改制资金来源渠道。

 3、规范运作,加强监管。要认真做好企业改制的各项工作,把好改制方案审批、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现场交易、职工安置费用支付等关键环节;为保证职工利益,将未改制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时间统一定为 2009 年 11 月,并在此时间测算职工经济补偿金;在改制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要明确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审批程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监督,对企业改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

 4、有序推进,确保稳定。要全力做好国企改制中的稳定工作,信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财政、公安及企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协调处理改制工作中涉及的上访问题,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改制工作的宣传和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参与改制、支持改制的积极性,形成加快推进企业改制的强大氛围。

 6、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调整组建安平县推进企业改制指挥部,完善和充实改制工作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抽硬人,硬抽人,组织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县工业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物产公司、丝网集团、鬃尾集团、安隆集团、安基集团、县社、粮食集团等分别成立系统分指挥部,具体负责指导本系统的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三):2015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第 1 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发[20xx]6 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 6 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立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任何的经营活动。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机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康复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教育考试机构,承担义务教育的少年体校,公益性宣教、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

 彩票管理事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献情报、档案馆,地方志编纂机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土地储备、土地整理机构,地震、气象、环境等监测预报机构,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机构,离退休(老龄)服务机构,应急救助机构,战略物资储备机构,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完全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信息机构、基础或公共科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