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9篇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二战后西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研究(上) 2016年03月28日摘要:探究西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弄清当今职业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后西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研究 ( 上 )2016 年 03 月 28 日 摘要 :探究西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弄清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二战后,西方各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英、美,德、澳四国的职业教育演变也尤为明显,以英、美、德、澳四国为例,有利于通过各国具体情况,对西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进一步指导。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发展趋势,西方,二战后 一 、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框架建构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是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具体培养要求。[1] 它是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对培养对象提出来的,对职业教育的整个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适当的培养目标一定是可落实的。这不仅体现在目标定位的合理性,也表现在其要求是清楚明确的。因此,探索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一个系统化的、逐层分解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构建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系统论,一切系统都是诸要素间及其与外界环境间相互协调的作用与方式构成的一定组织的整体,没有整体联系,就没有整体功能。[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自身包括了许多子系统。因此,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时,可用系统论的观念来进行整体性的构建,整体考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诸要素间相互协调的作用与方式。
按照系统论的分析方法,依梯级纵向延伸的逻辑思路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框架。可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分解为国家层面的总目标、分类层面的分目标和专业层面的基层目标。其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所属分目标和基层目标作用的发挥。分目标作为总目标下的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和组合,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本研究以此作为框架,对二战后西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二 、 西方各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分析 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框架为依据,对二战后英、美、德、澳四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进行整理分析。
(一)英国 1.总目标。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濒于破产边缘,实力严重削弱,维护殖民统治的能力急剧下降。在严重的形势下,如何医治战争创伤,振兴大英帝国,成为英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战后几十年,英国教育行政机构经历多次变更,从“国家教育理事会”变为“教育
部”、“教育与科学部”,再变为“教育与技能部”等。这一系列更名的变化中,反映了出英国继续教育在国家层面的发展方向。2001 年,英国政府把“教育与就业部”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此次更名将“就业”替换为“技能”,将技能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技能与技术是层次关系,技能是基于人的技术,功能在于开显基于物的技术。先进技术和工作组织模式的改变对技能要求发生变化,越来越要求在特定领域,甚至交叉领域具备高层次知识上的高度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所指的职业技能,是在普适性基本技能基础之上的,既包括初始技能开发,又涵盖伴随技术进步的各种形式的更新技能和提升技能。
回顾英国职业教育变迁,尽管其教育主管部分的更替与工党和保守党的政治主张相关,但是,各届政府对“技能”一次却有共识,并在各届机构的称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技能提升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英国职业教育,技能的涵义扩展更显重要。
2.分目标。从分类来说,在英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不作为教育类别而只被看做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包含的内容出现,这是英国职业教育在分类层面的最大特点。继续教育起始于职业培训,1944 年颁发的《巴特勒法案》使其在英国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法案作为二战后英国教育改革的基础,对中等教育进行了全新诠释,改变了之前以文法中学为核心的学术性教育,将技术中学纳入教育体系中,开始体现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20 世纪50 年代中后期,英国经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956 年,《技术教育》白皮书发表,反映出工业界和教育界日益增长的忧虑。白皮书呼吁发展各级技术教育,强调发展高等和中等技术教育,指出应培养技术专家、技术员和熟练工人三类技术人才。1957年,英国收到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的震动。1959 年,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布《克劳瑟报告》,对继续教育给予关注,强调继续教育主要培养“作业员”,即操作机器和各种设备的半熟练工。在 20 世纪 60—90 年代间,英国出现过一段时间的高等教育双轨制,也对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但在 1992 年再次回归单轨,在回归过程中,原本许多原属于技术教育范畴的多科学院上升为大学,多科学院也与继续教育剥离。即便如此,经过重新组建至今的继续教育仍是英国教育领域中一个恒大的概念和领域。
3.基层目标。在专业层面,英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演变集中体现在关键能力的演变。关键能力,也叫核心能力,是一种普通、可迁移、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3]劳动者需要这种能力,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中能够灵活、有效地找到和更换工作,获得成功。回顾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演变,正式规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79 年,之后的 20 多年中,关键能力内容发生了多次变化。总体来说,英国关键能力的演变,有五点值得我们关注:(1)交流及与数字有关的能力一开始就在关键能力清单中出现,表明读写及数理能力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1989 年,贝克对关键能力的规定中没有“信息技术”一项,而同年英国工业联盟的规定中却有,表明了政府与产业界在这一点上的意见相左。英国政府当时还没意识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对劳动力的潜在要求。(3)只有贝克的关键能力清单中没有“问题解决”,而之前及之后各部门对关键能力的规定中都有这一项,但是这一项却最没什么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问题解”难以进行评估。(4)“与他人合作”和“学习与业绩的自我提高”两项关键技能,是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 1986 年和 1991 年首创的,而此后各部门对关键能力的描述都包含这一点。英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关键能力的演变到目前已历经 30 多年,整个发展过程是学术上对关键能力
研究的深入过程,也是社会经济与各方力量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反映。英国关键能力的演变仍未结束,关键能力的清单还会随情况而变化。
(二)美国 1.总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显示了强大的军事与工业力量,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有战争激发的军事工业得以继续发展,推动了化学、电子与航空工业的兴起。为适应经济发展,美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进入 21 世纪,经济形势和社会格局的发生变化,美国职业教育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呈现出新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过去“职业教育”的称谓,改为“生涯与技术教育”,成为一个为青年与成人就业和继续终身学习做准备的教育系统,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转向。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协会”2006 年指出,生涯与技术教育主要包含三个具体目标:(1)通过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良好生活习惯和态度、核心知识基础等,为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做准备;(2)鼓励学生参与专门学习组织或活动,帮助其未来教育、培训或就业做出选择;(3)确保高中毕业就就业的学生具备适应期职业领域的技能和知识。[4] 2007 年,美国又提出的目标开始更多强调帮助学生、工作者和所有年龄段的终身学习者实现他们的工作潜能,强调情景学习、就业技能和生涯探索,指出生涯与技术教育也是培训的代名词,要为未能就业的或想扩展自身职业技能的人提高进一步增强其就业能力或促进其生涯发展提高机会。
2.分目标。在分类上,美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发展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而其演变主要体现在中等层次职业教育目标的发展。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经历了升学为目的——就业为导向——职业训练和生活适应教育为目标的演变。最初的美国中等教育以文实中学为主体,授以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美国中等教育开始意识到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培养目标转向为学生中学毕业后的就业谋生做准备。《史密斯——休斯法案》颁布后,综合中学逐步成为中等教育主要形式,分为普通科、学术科、职业科,开始分流,升学和职业教育并重。目前,美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很少单独设置职业技术学校,而是通过综合中学的职业科来实施,注重的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基层目标。2006 年,美国国会在“帕金斯法案四”中加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新目的。即生涯与技术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快速掌握新兴高新技术职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以保持美国经济的强盛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获得工作技能,即帮助其获得工作所需技能和行为方法,包括特殊职业技能、基本学术技能、沟通技能、社会技能、一般工作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等;(2)提供职业信息,提高学生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信息,通过美国劳工部网站开展职业选择和探索学习;搭建学生与雇主坚的桥梁,提供实习机会;(3)促进合作学习,关心学生成长;(4)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生涯教育和生涯探索经验,提高学术课程吸引力,保证学生基本具备工作能力,又要让其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三)德国
1.总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造成毁灭性破坏,战争结束,德国立即开始全国上下教育事业的重建工作。其中,尽快恢复职业教育和被关闭的职业学校成为重中之重。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广泛开办,联邦德国创造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复苏。职业教育一系列改革中,德国把培养能力作为职业教育主要目标,逐渐由技能型向能力型过渡。1969 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职业进修和转业培训三种,职业培训的目标是为职业提供基础训练,同时传授熟练从事职业的必备技能。职业进修的目标是受培人能够继续保持并提升职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技术和职业发展。2005 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包涵几种,即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职业改行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的目标是教给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的基本内容,使其能顺利进入国家认可的职业。职业教育则是针对不同劳动环境,传授符合要求以及进行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进修教育的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保持、适应、扩展职业能力和升迁的可能性。职业改行教育是传授给劳动者从事另一职业的能力。
作者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2013 级硕士研究生 王梦晗 黄也佳 来源 :《职教通讯》2015 年第 31 期 责任编辑 :李巧娜
篇二: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社会◆实践 研讨西方中等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研究综述—— — 以美国为例李晓亚(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1)[摘 要]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综述法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关 键 词]职业教育;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历史发展[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7-0203-01中等职业教育为美国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在美国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威力。本研究的文献检索主要通过两大途径:一条途径是通过 CNKI (中国知网)系统检中文核心期刊、重要会议论文和硕博学位论文;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超星数字图书搜索相关的图书。一、美国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研究状况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以下角度:一是以时间脉络,以美国发展史为线索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中主要分为殖民地时代的技术教育、合众国独立后的技术教育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19 世纪 20 年代萌芽,但将其纳入正规中等教育体系,是在 20 世纪初。二是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法案为线索进行分析,其中《莫雷尔法案》推动了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美国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基础;《退伍士兵权利法案》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防教育法》开启了联邦教育的新时代,其最突出的历史作用在于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深远; 《职业教育法》出台,表明了联邦政府全面干预和管理职业教育,规定所有人都有获得平等的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史密斯—休斯法案》奠定了美国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法律的基础。二、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消极政策路宝利认为,1894 年美国经历了百年工业国革命,中等职业教育尚未进入国家关注的层面。张能云认为,美国南北战争的推进促使美国农民大量的迁徙,农业成为美国的主导产业,高级中学对农民的支持较为有限。续润华认为,美国国会于 1862 年颁布了《莫雷尔法案》,奠定发展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二)发展全民职业教育美国的职业教育以 1917 年《史密斯—休斯法案》为标志。这就为美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63 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在观念和决策上的变化。在1968 年通过的职业教育修正案中更把对个人发展需要的重视变成具体的辅助规定。周加仙、石伟平认为, 《1963 年职业教育法》和《1968 年职业教育修正案》重新确立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1984 年颁布的《伯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使得职业教育的功能增大,从而确立教育的平等性。张能云提认为,1997 年的《残疾人教育法》以及 2002 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确立了中等教育的平等性。(三)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史旦旦、陈湘认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然是学校与雇主密切合作的结果。周加仙、石伟平认为,由工作本位学习、学校本位学习以及联合活动组成的学校—工作多途径模式兼收并蓄了美国历史上实施过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各种优点。郄海霞、王世斌、董芳芳认为,多元参与的外部评价体系确保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四)普职教育融通孙丽丽认为,21 世纪至今,在逐渐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价值得到了重视。李双雁在帕金斯法案四里提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必须通过综合的渠道整合起来,包括改进职业教育学术课程内容”。王辉认为,在普职互补式改良进程中,职业教育成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新生力量。惠刚认为,在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逐渐融合,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普及化。三、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从稳定发展到繁荣发展,法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专门的法律法规较少,我国应健全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立法。在终身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职业教育逐渐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而不再是阶段性教育或终结性教育。职业教育被当成一种主流教育渠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将逐渐建立衔接沟通的机制。在平等理念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降低或取消入学条件,成为真正面向全民的教育,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参考文献:[1]祁占勇,王锦雁.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基本特征[J].职教论坛,2017(34):58-64.[2]续润华.五个重大法令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路宝利.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37(3):60-61.[4]张能云.美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8(4):97-101.[5]李更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四部经典法案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20-121.[6]周加仙,石伟平.20 世纪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历史演变[J].外国教育资料,2000(2):45,64-66.[7]史旦旦,陈湘.近三十年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49-52.[8]孙丽丽,赵蒙成.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美国的历史与经验[J].职教通讯,2012(34):51-55.作者简介:李晓亚(199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3 - -万方数据
篇三: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ellip;教育论丛}缀臻三雠7I黝;………………~・一、 ………………. ~j国夕I、 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借鉴研究荣新艳赫连志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泰皇岛0 6 6 0 0 0 )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各国都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尤其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因此。
有必要对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模式进行研究, 以便寻求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一.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现状1. 1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模式德国推行的是“双元制” 实训模式。
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为“一元” , 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 。
学生的实习、 实训主要由企业组织实施, 同时在三年的职业教育中, 有一年的时间要到企业接受实践技能的实训。
在校学习期间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 各种实验设备是当时许多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 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
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 有的由企业直接投资, 有的则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创新, 由企业联合投资, 还有的是企业无偿捐献, 德国的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大部分经费。
约占政府支付职业教育经费的4 倍。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 实训模式下的“双主体” 。
受训的青少年具有“双重身份” 。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与企业签定培训合同. 学生也就成为了企业里的学徒。
他们要接受“两类课程” 的培训, 职业学校执行文化部分的教学计划、 大纲, 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职业知识; 企业执行培训规章、 职业目标培训大纲规定的实践培训课程。
以技能培训为主。
其中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
7 或2:
8 .可见德国的“双元制” 实训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实际培训为主。
职业学校教育为辅. 两者平行进行, 密切合作, 融为一体的形式。1. 2 i奥大嘲亚职业教育宾诩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 ( T e c h n ic a la n d F u r th e rE d u ca tio n 。
以下简称T A F E )实训模式。
澳大利亚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是T A F E 学院, T A F E 对学生实训教学十分重视, 着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行业中岗位的需要。
政府和行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除了进行宏观管理、 负责课程开发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实施国家资格证书制度。
为T A F E 的成功提供了基础。
此外。
作为以就业为目的的T A F E , 行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参与T A F E学院的办学过程. 对于岗位技能培训进行投资。
还主导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宏观政策。
而且负责教学质量评估。
目前. 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T A F E 学院职业教育与培训离不开行业。
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T A F E 的教育培训。
学校将企业看成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企业将学校视为企业未来员工的加工厂。
T AF E 学院与行业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良性、 可持续发展循环格局。
因此.T A F E 模式也可以归结为是一种以国家资格证书为基础的、 行业主导的、 互动互利产学合作的实训模式。1. 3其他国隶职业教育实训模式1. 3. 1英国的“三明治” 实训模式采用“三明治” 实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用一段时间学习理论知识. 一段时间到工厂企业参加生产劳动, 以验证理论。
接着再学习一段理论, 接着去实践。
如此交替进行, 直到掌握所学专业, 通过考试得到毕业证书为止。在英国, 政府通过立法给予绝对的支持。
19 6 4 年“产业训练法” 规定了“产业训练委员会” 的设置。
在法律上保证了政府对产业训练的宏观控制。
保障了产业训练的有关各方在组织上的协调统一。
19 8 9 年政府宣布成立培训与企业协会. 目的在于让企业在当地组织中起主导作用, 赋予它们培训青年的重任。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 提供实训设备、 场地外, 雇主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 雇主直接参与学校领导班子; 企业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 企业参与对学校的评估; 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资助;19 8 8 年起开展的“共训工程” ,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以企业方为主。
企业为学生提供业余或暑假打工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以及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讲解:
我学生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 企业还会为老师提供工作岗位, 支持企业职员到学校工作。加强校企交流。1. 3. 2新加坡的“教学工厂” 实训模式该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借鉴德国“双元制” 经验. 结合本国国情实行的一种工艺培训模式。
其特点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 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 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 形成的学校、 实训中心、 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训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校为本位, 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 通过生产。
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协调能力。= 、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2. 1深化政行企校联合通过对上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分析, 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在实训基地建设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该根据我国实t¨ l基地方面的实情。
出台些相应的政策、 法规给予大力的鼓励。
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规范政府部门、 企业、 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权利、 义务等具体事项. 保障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能够顺利的开展。要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政行企校合作的激励机制. 调动社会、 企业、 学校、 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形成跨部门、 跨地区、 跨领域、 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鼓励建立董事会、 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 探索行业( 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发挥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优势。- 14 9 -( 下转第151页)万方数据
如. 在平面几何、 空间几何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将几何体表现出来. 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几何、 空间几何的实质。
正确打造学生的平面几何、 空间几何的第六感知。6 . 高职数学多媒体网蓐课程可以建立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高职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数学方法也应用在财经、 会计研究中。
财经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规模、 地区分布、 资本结构、 分红计划、 债务契约的关系、 企业的外部利益关系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等. 都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果将上述问题给予抽象, 它们所涉及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都可以归结为数学问题; 在研究随时间变化、 具有随机性而又前后相互关联的动态数据时, 可以运用时间序列分析:
在讨论多元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时, 可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典型相关分析.由于会计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与正态分布相关的检验方法也被大量使用。数学方法还应用于园艺设计, 如:
高效节能温室设计中, 材料温热性、 日光、 采光、 表面积、 取暖、 测量等都要用到数学原理。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将数学与专业有机结合, 形成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或者设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
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
通过课件的画面、 声音。
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 音乐方面的熏陶。数学方法还应用于医学设计。
如:
在“定积分概念及应用” 的教学中. 研究医学上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截面的血流量。
可以通过课件的动画画螯育p丛……( 戮囊露■㈣j面、 声音. 让学生形象地看到血液流过血管的过程, 从直观地建立定积分在医学上应用的数学模型。因此, 以多媒体为媒介不仅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索质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7 . 使用高职数学多媒体网蝽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抽主义观念高职数学中,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
这里仅举一例说明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如。
在定积分的几何应用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圆柱是由一个矩形绕其一条边旋转而形成的过程制作成动画。
突出矩形旋转形成圆柱这一量变过程, 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
观察以上量变过程如何引起二维平面图形到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质变, 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
还强化了学生对旋转体概念的理解。综上所述, 可以总结如下:
通过高职数学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究探讨, 可以在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探索, 在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 形成一定的课程资源、 促进学习方式、 教学形式改进的同时, 提供可供借鉴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基金项目】
本文系20 10 年度河北省教育厅科技处立项课题“高职数学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课题编号:
Z 20 10 17 6 )” 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刘金民( 1964年7 月 一). 男. 河北唐山人。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大学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
数学教学研究与应用、 行政管理。( 上接第14 9 页)2. 2开拓多元化实训基地经费未源果遭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和设备的持续性投入。
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一大瓶颈。
仅仅靠政府划拨、 高职院校自筹是不能满足其建设和发展的。
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 开拓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 从而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发达国家的行业、 企业也非常清楚他们出资给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他们来说, 是何等的有利。
经营者开办企业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要是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单靠职业教育的理念或信仰去参与, 去投资, 那必然是不响应或者简简单单应付。
所以政府要出面调控, 这点值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在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时借鉴。2- 3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棋式在职业教育活动中。
要更新观念。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不再做知识的传授者、 讲解者。
而是指导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设置学习任务。由学生或小组独立获取的知识、 技能。
总结经验制定若干不同的实施力案。
锻炼其学习能力、 创造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其次。
强调“能力本位” 培养原则。
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就是职业技能, 不仅具有知识基础性、 心理稳定性、 职业适应性、 整体发展性相统一的职业素养。
还应具备面向职业岗位的应知、 应会、 典型性专业能力。
因此. 在专业设置上. 课程设计上、 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坚持“能力本位” 的原则。再次。
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促成实训基地各种环节和资源合理配置和协调有效。
要引入企业化管理方法, 借鉴企业中实施的IS 0 9 0 0 0 系列( 质量认证)、 O H S A S l8 0 0 0 认证等标准, 运用于教学管理中, 将实训基地企业化, 以实践为主, 岗位与职业标准作为质量依据。
由企业参与评价教学、 教育质量的测评。2. 4 提高教师水平. 遮到“双师” 素质教师是造就人才的工程师.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因此应该重视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
逐步形成继续教育、 学历教育、 短期培训、 出国深造、 专家培训等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 全而提升高职教师整体素质。
还要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 安排教师到相关的企市业、 教学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通过锻炼“下厂实践” 增加自身实践技能,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达到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的“双师” 索质。参考文献:【1】
张齐坤. 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 】
. 天津:
天津大学。
2010:
16—23.【2】
黄日强李凯晨. 以行业为主导:
澳大利亚T A F E 学院职业教育的特征叨.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4):
54- 55.【3】
田丽娜杜晓荚. 西方国家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 17 ( 6):
131.[ 4 】
刘娜.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一以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为个案【D 】
.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 0 8 :
23.【5】
徐恒山丁明利王文华唐突陈志. 借鉴国外实训模式理念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刀. 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2008, ( 2):
62.- 151—万方数据
国外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借鉴研究作者:荣新艳,
赫连志巍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0刊名:改革与开放英文刊名:Reform & Openning年, 卷(期) :2012(6)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ggykf201206111. aspx
篇四: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探索20 0 5年第2期H ig h e r E d u e a ti。nE x p lo r a ti。
n欧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比较的视角4邓耀彩摘要欧洲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分立竞争型的高等教育系统, 美国高职教育是弥散选择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模式。欧洲和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的知识价值观、 学分制的推广以及竞争体制的差异。关键词欧洲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必然受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 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但是在这种必然之中也包含偶然性, 或者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或然性, 即在同一社会政治环境中有对多种高职教育的定位方案进行抉择的可能。
这种选择性和或然性, 表现了人对于制度建构的能动性, 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与外界的交流, 向其他的国家与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制度, 根据自己国家的现实情况加以取舍与改进, 从而促进制度创新。
这也正是本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本文通过对欧洲与美国两种不同的高职教育定位体制进行研究, 提出欧洲的高职教育定位属于分立竞争型模式, 而美国高等教育定位模式属于弥散选择型模式, 并对这两种不同模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以期有助于对我国高职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一、 欧洲高职院校的定位模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指出:“在许多国家, 除大学外,还有一些高等院校, 其中有些院校参加挑选优等生的过程,另外一些院校建立的目的是提供为期2至4 年的针对性强、 质量较高的职业培训。
这种多样化的作法无疑符合社会的需要以及国家和地区一级经济的需要。
” 这其实是对以欧洲为代表的分立竞争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所进行的概括。从英国、 德国和法国这三个主要欧洲国家来看, 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 近二十年来在一些州发展了一些职业学院)、 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是这些国家主要的高职院校。
这些院校在定位模式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以德国的高专为例进行介绍。从入口来看, 高专与大学具有不同的生源系统。
大学招收具有完全中学毕业资格的学生, 凡是完全中学毕业的学生都有资格上大学。
高专招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以及通过各种继续教育途径取得入学资格者。
完全中学的毕业生如果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 也可以上高专。
随着高专吸引力的不断增加, 从19 7 5年到19 8 8 年, 具有完全中学毕业资格的学生进入高专的比例增加了7 %一14 %, 目前大约有4 0 %的高专学生具有完全中学的毕业资格。
[ ”从出口来看, 高专毕业生的失业率低于大学毕业生, 在理论上高专的学位与大学的学位有着同等的价值, 但实际上有一些差别。
在学位证书上, 凡是高专毕业的都要特别注明。在工业界的招聘广告中, 有52%的广告并不区分大学和高专的学位。
拥有高专学士学位的人和拥有大学学士学位的人,在企业的起薪大体相当, 但对公职人员而言, 高专的文凭被认为低于大学文凭; 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而高专毕业生则不能。
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起, 高专就在为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权而努力抗争, 目前已经取得了成果。19 9 2年12月 ,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决定优秀高专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目前已有16州修改了相关的法律。从教师的地位来看, 德国高专和大学的教师资格同样受《高等学校总纲法》 的限制, 但是高专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有5年以上的高教系统以外的实际工作经历。
高专的教授工作性质、 科研类别与大学教授不同, 高专的教授只在某种程度上从事应用性研究。
大学教授每学期每周的教学时间只有8 小时, 而高专教授的教学时间则达到18 d x 时。
高专教授地位上也略低于大学。
德国的教授共分c2、 c3、 C 4 三级, 其中C 4 级教授可以与学校谈判获得特殊津贴, 但高等专科学校不设c4级教授, 可见高专教师的地位还是稍低于大学教授。
[ 2]从教学和管理上看, 高专的课程一般分成基础学习阶段收稿日期:
20 0 4 —0 5—20作者简介:
邓耀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副主编、 副研究员、 教育学博士。( 深t111/518000)}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定位研究”( 课题批准号D IA 0 30 155)的阶段性成果。・33・ 万方数据
与主要学习阶段, 结束后要通过严格的中间考试, 毕业后可获得高专学位[ D ip l( F H )]。
高专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教学过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
德国高专规定学制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分别为6—9 年学期不等, 大多数学校的学制为四年, 其中包含1—2个实习学期, 而且高专周学时量比较多, 学生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少, 在教学管理上表现相对较强的刚性,与德国大学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情况相反。从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 欧洲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由一类独立于大学教育之外的专门学院承担的, 这些院校自成体系, 地位与大学教育大体相当但略低一些, 在生源、就业、 师资、 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大学不同的特点, 从而与大学教育一起构成分工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 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既互相独立又在一定的领域内互相竞争、 互相替代的关系, 这种体制在英国被称之为双重制( th e b in a r ysy stem )的高等教育体制, 其定位模式可以命名为分立竞争型模式。二、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欧洲国家将高等职业教育集中一类独立的高校中从而与传统大学形成分立竞争格局的定位模式不同,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构成方面表现出弥散性的特点, 即高职教育广泛存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之中。1. 初级学院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初级学院是上个世纪初产生的, 到上个世纪60 年代, 公立的初级学院改名为社区学院, 而有些私立的初级学院依然叫做初级学院。
二战以后, 初级学院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高等教育部门之一。
初级学院或者社区学院的课程五花八门,有真正属于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课程, 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家政课程、 休闲类课程甚至补偿性课程。
同时, 美国的社区学院还是由政府补贴的社区公立文化中心, 为社区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
就社区学院培养人才的主要功能而言, 包括两种教学计划——转学性教学计划和终结性教学计划。
转学性教学计划与传统大学相衔接, 学生在社区学院修完两年低年级大学课程之后, 可以直接入读传统大学的高年级课程, 这种转学性教学计划是美国多样性高等教育渠道的一部分; 终结性教学计划则为学生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教育,毕业后可授学士学位, 直接就业。
从这些性质看, 初级学院并非专门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2. 四年制文理学院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埃德蒙金认为美国的四年制文理学院不只提供普通教育, 其中约有一半左右的课程是职业性的。
事实上, 对于四年制院校而言, 虽然不是所有的四年制院校都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至少有相当多的四年制院校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有的完全采用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帝国州立学院( E m p iresta teco lleg e)与纽约电话公司的伙伴模式便属此列。
纽约电话公司根据该公司对“20 0 0 年劳动力需求” 的内部分析, 同纽约帝国州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一公司与・34 ・学院的合作是从纽约市中学里吸收有前途的毕业生, 既向他们提供全时制的工作, 又为之提供四年制大学学位。
他们的学习全部由纽约电话公司资助, 在上班前后和周末, 课堂更设在公司的办公室里, 力图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帝国州立大学标准的毕业生, 同时使之积累一些可成功地完成工作所需的具体技能。
【313.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高级职业教育在美国的大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学院( p r o f essio n a lsch 0 0 1), 是不同于研究生教育的本科后职业教育( p o st—co l—leg e ed u ctio n )。
职业学院与研究生教育的区别可以从历史和性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历史上说, 美国在创办研究生教育之前, 法律和医科类的这种高级职业教育已经存在, 在设计研究生教育的架构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高于普通学院课程的教学, 但又不同于法学院、 医学院和神学院的教学” 。
因此, 这类教育不能够归于研究生教育。
从性质上来说, 研究生院研究的是基本学科和基础理论, 而职业学院培养的是一个行业里面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以目前美国的法律教育为例, 美国没有本科一级的法学学位, 第一级法学学位是硕士级的Ju n sD o cto r( J. D . )( 不是博士学位, 美国律师协会明确规定取得J. D . 学位的人不得自称为博士), 是在其它专业拿了学士( 或硕士、 博士)以上的学位之后才有资格攻读的学位。
除了法律之外, 工商管理、 医学、 工程、 建筑、 行政、 牙医、 公共卫生等高级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还对今天的文科类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为许多职业教育追求的范例。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美国高职教育不是由单一类型的院校独立承担的,而是广泛分布在不同层级、 不同类型的院校之中。
美国的高等院校可以把各种性质不同、 类型不同、 层次不同的教育松散地综合到一起。
在同一个院校中,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与学术教育混合存在。
几乎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有多个教育目的,提供多个选择方向和多样化的课程, 即使低层级的初级学院也包括各种不同类型与性质的教育, 表现出弥散性与混合性的特点。第二, 美国高职教育并非一个单一的教育层次, 在两年制、 四年制本科等学术性教育终结后, 都有更高层级的职业教育可以选择, 使之成为学术教育通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出口。学生几乎在每一个教育阶段终结时, 都可以在学术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进行选择, 可以在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之间比较容易地相互流动, 这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选择性特点。以上表明,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欧洲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立竞争型体制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是以弥散性和选择性为主要特点的, 可以称之为弥散选择型。三、 欧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比较为何美国能够形成弥散选择型高职教育体制, 从而较好 万方数据
. 国际与比较教育.欧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地解决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业培训的科目就堂而皇之在哈佛这样的传统大学获得了地位,1・平等的知识价值观从而使大学教育的目的、 类型日益多样化。一般认为, 美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是实用主义价值观,3. 不同的竞争体制但具体谈到其知识价值观, 则称之为知识的普遍价值无差别有人认为, 欧洲最好的商学院基本都在大学之外, 而美观念更为恰当。
例如, 哈佛学院的皇家特许状( 16 50 年)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一定在大学之内, 其原因在于欧洲与美国确规定办学目的之一, 是促进“一切良好有益的文学、 技艺大学体制在竞争方面存在的差异。
美国的大学体制高度灵活,和科学的进步” , 康乃尔大学的创始人埃兹拉・康乃尔先生一旦社会产生了对管理教育的需求, 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大( E zra C o m ell)提出康乃尔大学要办成一所“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任何学科的教育” 的学校( 1w o u ld f o u n d a n学必须满足这种需求, 商学院就会从传统大学应运而生。
而in stitu tio n欧洲僵化的管理体制, 使得大学根本没法根据社会的需求设w h e r e a n y p e r so n c a n f in d in str u ctio n ina n y stu d y ); 密歇根置新的专业, 商学院只能在传统大学之外生长出来。
这种解大学校长塔潘( H ery P . T a p p a n )阐述了美式综合性大学理念,释对竞争的强调是完全正确的, 实用性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能他认为学术知识与实用知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所有真正的够广泛存在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各个部分之中, 确与美国高等知识都是实用的; 人类不同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支撑的, 知识教育强调竞争的特征有关。
正是由于竞争机制的作用, 大学~旦被孤立就会衰落。
因此, 大学应该足够大, 并把各种不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办学,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同知识领域的人才集中到一起, 使之具有多重功能, 既要重育也必然受到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视, 从而形成弥散性的视学术, 又要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 4 3所有这些说法都不是分布结构。单纯强调实用知识, 而是强调所有的知识都很重要的, 当然然而, 竞争体制与美国高等教育弥散选择型的体制之间这态度本身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
这样的知识观与英国的纽往往呈现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方面, 竞争体制促进了弥散选曼、 德国的洪堡等相比就有明显的不同。
纽曼持有先验的知择型体制的形成, 反过来弥散选择型的高等教育体制又为高识等级观, 认为普遍知识( 1ib era l k n o w led g e)是真正的知等院校之间的全面竞争创造了条件。
欧洲的高等院校都受到识, 是大学应该教授的高尚知识, 而专业职业性知识是不能类型的严格限制, 双方之间的竞争往往在这种类型限制下被称之为知识的具体知识, 是大学不应该教授的。
纽曼还反对扭曲了, 从而经常演化不同类型高等院校之间的地位之争,大学进行科学研究。
洪堡的知识观比纽曼要更开放一些, 他例如德国的高专争取其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争论就属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价值, 强调大学要从事科学研究, 但是于地位之争。
在英国, 19 63年按照罗宾斯委员会《高等教育他对职业教育持排斥态度, 认为不应该在大学教授职业性知报告》 提出的建议, 将原先的10 所高级技术学院改组成为多识。
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知识观, 自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高科技术学院, 而在上世纪末又把这些学校全部都提升为大学,等教育构成模式。
美国的大学里什么都能教, 职业性教育能目的也在于提高高职类院校的地位。
但是美国却很少看到这够相对平等地进入大学, 而欧洲的大学则只能教古典科目,种情况, 其原因在于美...
篇五: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己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勋缛
签字日期:
沙怍年中月/o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
年
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张乐
签字日期:秒/阵朔乃日
号燧名:擀
签字日期:a。(¥年髟月弓日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 III
绪论⋯⋯⋯⋯⋯⋯⋯⋯⋯⋯⋯⋯⋯⋯⋯⋯⋯⋯⋯⋯⋯⋯⋯⋯⋯⋯⋯⋯⋯⋯⋯⋯· 1
一问题提出二研究意义⋯⋯1
三相关研究现状2
(四)研究方法⋯⋯⋯⋯⋯⋯⋯⋯⋯⋯⋯⋯⋯⋯⋯⋯⋯⋯⋯⋯⋯⋯⋯⋯⋯⋯⋯5
一、1
8-1
9世纪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7
一工业革命的发生⋯7
(二)经验方法论的出现⋯⋯⋯⋯⋯⋯⋯⋯⋯⋯⋯⋯⋯⋯⋯⋯⋯⋯⋯⋯⋯⋯⋯8
1培根与归纳法⋯⋯⋯一8
2.笛卡尔与理性演绎法⋯⋯⋯⋯⋯⋯⋯⋯⋯⋯⋯⋯⋯⋯⋯⋯⋯⋯⋯⋯⋯⋯10
(三)学徒制的衰落⋯⋯⋯⋯⋯⋯⋯⋯⋯⋯⋯⋯⋯⋯⋯⋯⋯⋯⋯⋯一11
二、18.19世纪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13
(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英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13
1初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曲折萌芽⋯⋯⋯⋯⋯⋯⋯⋯⋯⋯⋯⋯2.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和其他形式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初步建立⋯⋯⋯⋯14
(二)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缓慢发展· 1
0......15
1.政府机构或委员会的设立⋯⋯⋯⋯⋯⋯⋯⋯⋯⋯⋯⋯16
2.职业技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1
63.专f-J l 积, 业教育机构的建立⋯⋯⋯⋯⋯⋯⋯⋯17
(三)18—19世纪英国职业技术教育演变的特点⋯⋯⋯⋯⋯⋯⋯⋯⋯⋯⋯⋯· 19
1.职业技术教育总体落后,初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缓慢萌芽,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艰难前行⋯⋯⋯⋯⋯⋯⋯⋯⋯⋯⋯⋯⋯⋯⋯⋯⋯⋯⋯⋯⋯⋯⋯⋯一1
92.政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关注不够,相关立法和管理落后⋯⋯⋯⋯⋯⋯20
三、18.19世纪英国职业技术教⋯⋯⋯⋯⋯⋯⋯⋯⋯⋯⋯· · 21
(一)政治因素造成的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一2l
1.国家缺乏对教育的关注和统一管理造成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出台迟缓⋯21
2.宗教派别的纷争造成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缓慢⋯⋯⋯⋯⋯⋯⋯⋯⋯23
(二)文化因素造成的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问题⋯⋯⋯⋯⋯⋯⋯⋯⋯⋯· · 23
1绅士文化的传统,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3
2.渐进式发展模式造成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固守传统学徒制⋯⋯⋯⋯⋯⋯⋯25
(三)经济因素造成的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 · 27
四、18.19世纪英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31
(一)国家出台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 · 31
1皇家委员会对技术教育的调查· 1
2.《技术教育法》的颁布⋯⋯⋯⋯⋯⋯⋯⋯⋯⋯⋯⋯⋯⋯⋯⋯⋯⋯⋯⋯32
(二)学校积极进行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改革⋯⋯⋯⋯⋯⋯⋯⋯· · 33
1传统大学改革3
2.新大学运动⋯⋯⋯⋯⋯⋯⋯⋯⋯⋯⋯⋯⋯⋯⋯⋯⋯⋯⋯⋯⋯⋯· 34
(三)个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倡导和支持⋯⋯⋯⋯⋯⋯⋯⋯⋯⋯⋯⋯· · 36
1.约翰· 斯考特· 拉塞尔(J ohn
Scott
Russel l )⋯⋯⋯⋯⋯⋯⋯⋯⋯⋯⋯⋯⋯· 36
2.里昂普雷法尔爵士(Ly
on Pl ay
fai r)和贝哈特塞缪尔森爵士(Bernhard
Samuel son)⋯⋯⋯⋯⋯⋯⋯⋯⋯⋯⋯⋯⋯⋯⋯⋯⋯⋯⋯⋯⋯⋯⋯⋯⋯⋯⋯⋯⋯⋯⋯⋯⋯⋯⋯⋯⋯· 38
五、18.19世纪英国职业对我国的启示⋯⋯⋯⋯41
(一)国家主导是职业技术技术教育发展的保障⋯⋯⋯⋯⋯⋯⋯⋯一4l
1的立法予以重视和规范· 1
2国家层面提供资金支持⋯⋯⋯⋯⋯⋯⋯⋯3.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42
二)企业和个人的参与是职业技动力⋯⋯⋯⋯⋯⋯· · 42
(三)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创新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43
结
语⋯⋯⋯⋯⋯⋯⋯⋯⋯⋯⋯⋯⋯⋯⋯⋯⋯⋯⋯⋯⋯⋯⋯⋯⋯⋯45
参考文献⋯⋯⋯⋯⋯⋯⋯⋯⋯⋯⋯⋯⋯⋯⋯⋯⋯⋯⋯⋯⋯⋯⋯⋯⋯⋯⋯⋯⋯⋯⋯⋯⋯⋯⋯47
致
谢⋯⋯⋯⋯⋯⋯⋯⋯⋯⋯⋯⋯⋯⋯⋯⋯⋯⋯⋯⋯⋯⋯⋯⋯⋯⋯⋯⋯⋯⋯⋯⋯⋯⋯⋯⋯⋯⋯⋯⋯⋯⋯53
摘要 18—19世纪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及
对策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京
指导老师谢长法教授
摘
要
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生产业革命的国家。被称为“ 日不落” 帝国。在很长一
段时间里,无论是产品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处在世界遥遥领先的位置。但是,
就是这个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8—19世纪,尤其是在第四次世界工业博
览会之后,逐渐丧失了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和优势,被欧美等其他国家赶上
并超越。究其原因,英国国家政府和民众忽略本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原因。
本文把关注的时间重点放在了18—19世纪产业革命发生之后,全世界的经济都
处在激烈竞争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优势逐渐丧失的开始。
文章首先梳理了这段时期内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情况。然后从横向及纵向分析
了阻碍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而深入研究探索英为了摆脱职业技术教
育发展落后的困局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总结出这些方法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不可否认,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上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自然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英国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上所积累教训,所走过的
弯路也值得我们吸取,尤其是在影响和阻碍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中和我国目
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困局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职业技
术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职业技术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大背
景。包括方法论理论基础,英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的学徒制的衰落。
第二部分:梳理了产业革命之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整个脉络,理清其发
展的线路,找出问题。
三分析影响英国产业革命之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问题。
第四部分:归纳总结出英国在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
法。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根据英国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走的弯路及
其补救措施,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因此,本文力求在英国18-19世纪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教训中为我国职业
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18-19世纪,英国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s
and
Stregi es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Egl and
i n
18
and
19
Century
Studenof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Zhang
J i ng
Supervi sor:Professor
Xi e
Changfa
Abstract
Engl and
IS the
fi rscountry
i n the
worl d
to
l aunch
the
Industral
Revol uti on
i n hi story.Engl and
was
known
as
the
empi re
that‘ "the
sun
never
set".But,It
i s the
country,whi ch
l aunched
the
Industral
Revol uti n
fi rst,l ost
i ts
advantages
and
l eadi ng
posti on
duri ng
the
i ndustri al
devel opment
i n
the
8and
19century, especi al l y
after
the
fourth
Worl d
Industry
Exhi bi ti on.Engl and
had
been
surpassed
by
other
countri es,such
as Uni Stated
and
Europe.The
reason
i s
that
government
and
peopl e
i n Engl and
di d
not
pay
attenti on
to
the
devel opment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Thi s
paper
i s
forced
on he
ti me
of 8and
19century
whi ch
Was
the
kay
stage
of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economi c
i n
the
hoe
worl d.It
Was
al so
he
i me
that
Engl and
began
to
l oe
i ts
advantages
i n
the
economi c.The
paper
teases
the
si tuati on
of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Egl and
i n
thi s
peri od.Then,anal yses
the
facors
that
hi ndered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n Engl and.After
that,The
paper
studi 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 es
the
Engl and
ook
to
sol ve
the
probl ems
about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mi on.Fi nal l y, the
papr
tri es
to
gi vsome
useful
suggesti ons
to
the
devel opment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n
Our
country.
There
i s
no doubt
at
the
advantaged
experi ence
and
successful
patterns
are
worth
studyi ng
i n
Uni d
States
and
Europe.But,we
can
l earn
al ot
from
the
l essons
wi ch
the
Engl and
had
experi enced
i n
devel opment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The
fi st
rt:the
paper
i 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n Engl and.
The
second
:thi s
rt
pays
attenti on
to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Engl and
i n
18—1
9cntery
Te
thi rd
:thi s
part
anal yses
the
factors
whi ch
have
i nfl uences
on the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evel opment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Egl and
i n
duri ng
18—1
9century.
The
fourth
:thi s
part
i ntroduces
wat
the
government
and
whol soci ety
di d
to
devel op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n
Engl and
i n
18-1
9century.
The
l s:thi s
part
tri es
to
gi ve
suggesti ons
to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n
Chi na
now.We
Can
earn
al ot
from
what
Engl and
met
and
di d
i n
18—19
century.
Therefore,thi s
papr
tri es
to
gi ve
some
suggesti ons
on the
devel opment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i n
out
country
through
concl udi ng
the
l essons
and
strategi es
of the
devel opment
of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Keywords:devel opment
ofvocm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1
8and
19century;
Engl and
绪论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现实需求: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产业发展培
养人才的重任
作为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一个国
家人才培养,支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以我国为例,“ 中国制造’ ’ 之所以代
表了最初的不成熟甚至是劣质产品,而我国的制造业也一直处在世界的最低端,
“ 世界工厂” 的称呼对于如今的我国是一个略带贬义的称呼,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
于我国没有一批能够从事高端工业产品生产的产业工人,而这,归根到底在于我国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落后。没有较为成熟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缺乏相关制造业从
业人员的培养模式,不能在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培养出一批能够从事产业创新
和开发的产业工人,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无法J l l 页N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
重要因素之一。
2.国家诉求:英国克服本国不利因素对其职业教育发展影响为我国职业技术
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它较早的形成了成型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却明显慢于其他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也成为了导致其丧失霸主地位的因素之一。纵观英国的历史和
教育史乃至职业技术教育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在18.19世纪的英国,
无论是英国本国内在文化因素对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不利影响,还是政治经济等
其他因素对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阻碍,和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困局具有
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梳理英国18.19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脉络,找到其在
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并探究其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
为我国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相似问题提供借鉴和方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深化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的研究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于英国整个社会及其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这不仅仅因为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产业人才,
使得英国能够在后来的发展中迎头赶上;也在于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古典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英国有得一席之地。也为20世纪
之后英国职业技术...
篇六: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世纪美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嬗变赵蒙成 孙丽丽
摘 要: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80 年代, 职业教育针对特殊的弱势群体, 培养学生具体的工作技能; 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80年代至 20 世纪末, 职业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 培养学生特定的工作技能; 第三阶段从 21世纪初至今, 职业教育呈现出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趋势, 越来越具有灵活性。
关键词:
美国; 职业教育; 工作技能; 灵活性
一、 培养具体工作技能的职业教育: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正式的学校职业教育始于 20 世纪初期, 并在其后获得了较快发展, 其影响因素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 当时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为年轻人参加工作作准备的需要。
米勒(Miller)
认为,20 世纪初期, 美国大部分年轻人需要为职业、 工作作准备, 而公立中学仍然恪守传统文法中学注重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的做法,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1]。由于看不到学校教育对未来工作的价值, 很多年轻人在几乎没有任何工作技能的情况下离开学校参加了工作。
据统计, 在所有 17 岁青年中, 只有不到 10%的人持有高中毕业证。
第二, 推进教育民主的需要。
职业教育国家资助委员会(Commission on National Aid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指出, 20 世纪初期, 美国的学校没有为大部分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虽然学校对所有孩子开放, 但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少数准备进入大学的学生服务, 而忽视了大多数要就业学生的需要[2], 导致他们不能利用公共经费资助的学校教育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准备, 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因此, 一些支持者呼吁在公立学校中进行职业教育, 相信职业教育能够使中学毕业就离开学校的孩子受益, 扩大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范围, 从而使学校教育更加民主。
第三,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的优势。
职业教育延长了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限, 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
通过把不具备工作技能的青年培养成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 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年轻人收入。
职业教育有助于优化学校教学过程。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主动操作来进行学习, 有利于促使学校教育系统重视实用目标, 并有助于把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 从而使教育具有更丰富的意义和功能。
第四, 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促进了实践的进展。
当时一些教育家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巨大价值, 努力推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斯奈登 (Snedden)、 杜威、 普洛瑟 (Prosser)是其中的代表。
斯奈登指出, 20 世纪初期美国有不少弱势家庭儿童、 非洲裔移民家庭儿童,以及孤儿、 身心残疾儿童, 他们需要实用的职业教育。
由于自由教育不能传授给学生实际技能, 因而在公立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对这些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谋生能力,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即通过专门教育来培养高效率的生产者。
他把职业教育划分为专业教育、 商业教育、 工业教育、 农业教育、 家政教育等几种类型, 并认为专业教育以培养律师、 医生、 教师、 牧师为目标, 这些早在中世纪大学时期就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 20 世纪早期, 包括师范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工程教育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更
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 在中学进行职业教育完全是合理、 可行的[3]。
杜威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考察职业教育。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 杜威对教育本质、 目的、 方法的观点中都包含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因素。
他认为工作的性质与类型多种多样, 既包括个人赖以谋生的工作活动, 也包括扮演家庭成员或朋友的角色、 担负公民责任等活动, 因此, 广义上的职业应是指一切“有目的的持续性活动” [4]。
只有通过职业活动与教育, 个人多方面的知识、 能力与兴趣才能得到发展。
职业活动为学习提供了真实场景, 使学习具备了直接的目的、 兴趣、 思考、 纪律等, 这样学习就成为个人成长的活动, 而不是由外力强制进行的活动, 因此,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 职业教育最具备进行有效学习的各种条件。
同时, 也只有职业教育才能使青少年为某种工作作好准备, 自由教育不是最合适的职业预备教育。
必须指出, 杜威反对狭隘的职业训练, 他所提倡的职业教育是广义的, 即为青少年提供可以藉此谋生的各种职业所需要的普遍性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教育的优势不是进行狭隘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为导向的训练, 而是在培养学生一般性工作能力的同时, 关注他们道德与智力的发展, 帮助他们获得与工作有关的经验、 兴趣、 思维方式以及纪律。
普洛瑟被称为美国职业教育之父, 他提出关于职业教育的 16 条基本原则:
学习者接受培训的环境与未来的工作环境越相似, 职业教育就越有效; 只有用与工作本身相同的操作方法与工具进行培训, 职业教育才能奏效; 当使用工作本身所需要的思考方式与操作习惯进行培训时, 职业教育会是有效的; 当职业教育最大化地适应个人兴趣、 爱好和天生的智力时,它将是有效的; 任何行业的职业教育都是针对需要这种教育、 并能够从中获益的群体的; 当特定的培训能够养成学生正确的操作和思维习惯、 并且不断重复直至达到熟练水平时, 职业教育才是有效的; 当培训者在他所教授的领域拥有成功的工作经验时, 职业教育是有效的;每种职业都有胜任该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生产技能, 如果职业教育不能使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水平, 它将是无效的; 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市场的状况, 并教导学生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只有在真实的工作中而不是通过模拟的练习甚至虚假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培训, 学习者才能理解工作过程, 并养成有效的工作习惯; 如果培训内容是针对某种职业的具体工作的, 那么, 培训内容唯一可靠的来源是该职业领域内专家的经验;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其他职业则没有实际效用; 当职业教育能够在某一群体需要时、 以最有利于他们的教学方式提供培训, 它就能有效地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当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合特定群体的具体特点时, 它就能很好地发挥社会效益; 当职业教育的管理灵活而不呆板时, 它的管理才是有效的; 虽然要采取各种合理措施来减少人均成本, 但有效的职业教育需要最低成本的投入, 低于最低成本, 职业教育不可能有效[5]。
普洛瑟提出的这些原则涵盖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教师资格、 管理等诸方面, 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实用性的理论指导。
第五, 《史密斯—休斯法》 的颁布。
1917 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法案规定, 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包括农业、 商业、 工业、 家政和师范教育等在内的公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得到这些资助, 各州政府必须按联邦政府资助的数额划拨相应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 并且保证:
联邦政府资助的职业教育项目必须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 职业教育的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有效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程度低于大学或学院, 它应满足年满 14周岁、 已经参加工作或准备寻找工作年轻人的培训需求; 州政府或当地社区应为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厂房和设备[6]。
法案强调要把新的职业课程与传统的学术课程区分开, 职业课程应注重实用技能的培训, 应更符合工人阶级家庭孩子的需要, 实行“50-25-25”原则, 即学生50%的时间在工厂工作, 25%的时间用于学习与工作相关的职业课程, 25%的时间用于学习一般性的学术课程[7]。《史密斯—休斯法》 适应了当时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 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并使联邦政府在形塑美国中等及中学后职业教育方面开始发挥重大作用。
同时, 《史密斯—休斯法》 也奠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 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史密斯—休斯法》 的颁布意味着美国的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获得了正式的、合法的地位, 并促使职业教育强调具体工作技能的养成, 几乎完全排除了理论性、 学术性的内容。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美国职业教育在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80 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
例如, 美国 1888 年出现了第一所农业中学, 1913 年增加到 2300 所, 1915 年更是迅猛增加到 4665 所[8]。
此外, 这一时期职业学校的类型或课程直接与工业类别及其他行业——商业、 卫生、 家政、 工艺等相对应。
每个行业的职业教育都有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 培训课程、 教师资格制度、 主管部门等, 这使得职业教育系统总体上呈现出隔离和分裂的状态。
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影响。职业教育经费的划拨主要由职业教育家控制、 操作, 并不在普通教育的经费范围之内。
职业教育起步时期主要目的是提高移民和蓝领工人的实际工作技能, 其后的关注点不断有所变化:
20 世纪 20 年代是国防建设, 30 年代是减少失业, 40 年代是为战争服务, 50 和 60 年代是为和平时期的经济发展服务, 60 年代以后则是着力为弱势群体——残疾学生、 贫困家庭学生、 移民学生等服务。
二、 关注学术素养的职业教育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末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职业教育掀起了改革浪潮, 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是原有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操作模式已不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化。
80 年代以后, 随着计算机、 网络以及其他高新科技的迅速推广应用, 工作性质发生了巨变。
现在的工作既需要动脑, 也需要动手。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应用技能, 又要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
在这个变化剧烈、技术复杂和充满国际竞争的时代, 美国经济有落于别国的危险, 而一些改革者认为, 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比美国更有优势的根本原因是高质量的普通教育, 而不是职业教育。
因此, 狭窄的、 培养具体工作技能的职业教育已不能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 把教育系统人为地分为学术性的普通教育与技能性的职业教育已不再合适。
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
职业教育拒绝贫乏的书本内容、 非情景化的学习, 追求实用的工作技能而不是书本知识, 是其优点。
然而, 职业教育从诞生时就与阶级、 种族、 性别等纠缠在一起, 被认为是属于弱势阶层、 工人阶级家庭和移民家庭子女的, 是次等教育, 这就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工作环境、 收入、 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明显低于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
另外, 有些职业培训教程(比如机械和建筑行业)
被认为是男性的领域, 对女性不合适,这有性别歧视之嫌。
在男女平等意识强烈的美国, 这也会招致批评。
总之, 从提高社会声誉
的角度看, 美国的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理论研究者也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判。
杜威重视职业教育的价值, 但他对美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较早的提出了批评, 认为它违背了民主、 公正的原则,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普通公民获得自由选择从事劳动的能力并从劳动中得到自身的价值与解放, 而是为了让资本获利。
20 世纪 70 年代, 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们, 如伯格、 鲍尔斯、 金迪斯、 拉泽尔松等, 批评美国的职业教育已沦为为资本家控制劳动力供应的手段。
20 世纪 80 年代, 许多人批判狭隘的工作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做法, 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错误。
美国国家优异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tion)
出版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A Nation at Risk)
指出, 优异的学术教育是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重获优势的必由之路, 必须明确生产效率、 经济竞争力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牢固联系。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 美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刻改革。
1984 年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委员会发布了《一项未竞的事业》(The Unfinished Agenda)
的报告, 提出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
个人的技能与态度; 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以及技术素养; 与工作有关的技能; 广泛而又具体的职业技能与知识; 职业规划与终生学习的基础。
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职业教育的目的有所变化, 即从狭窄的职业技能向宽广的基本能力转变。
同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 《帕金斯职业教育与技术法案》( Perkin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pplied Technology Act)
. 该法案的两个主要目标是改进职业教育课程、 扩大职业教育学生数量,并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考虑到当时美国的经济与教育状况, 这两个目标总体上过于激进, 而且模糊不清。
一开始帕金斯法案把联邦资助各州经费的 57%用于各种形式的弱势群体学生身上, 而 43%的经费用于改进课程。
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早期, 越来越多普通群体的学生退出职业教育转去学习学术性课程, 而且援助经费更青睐于接受职业教育的特殊群体, 职业教育中特殊群体的学生比例大大增加。
《帕金斯法案 II》和 《帕金斯法案 III》进一步促使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发生巨大的变化。《帕金斯法案 II》 呼吁职业教育应发展所有阶层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职业技能。
通过改进课程, 使之能够培养学生获得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所需要的学术能力和职业技能, 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联邦的职业教育法案第一次把重点置于学术能力的培养上, 并且经费可用于所有阶层的学生。
通过设立高标准、 建立中学课程与中学后课程的连接《帕金斯法案 III》 继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学术能力、 职业技能与技术能力, 取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资助, 并要求每个州都要向联邦政府提供关于学生...
篇七: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及启示教育视野 刘 琼约 4349 字
摘要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急需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促进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双元制 三元制 教学工厂
职业教育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思想萌芽于清末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近二十多年才得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晚对于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经验不足。因此只有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几个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1.美国灵活开放的职业学校。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社区学院可为学生提供大学转学课程即学生可以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学习杜绝了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思想。并实行开放式招生凡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入学不用进行入学考试。而对于师资质量把关很严格教师除了要有政府颁发的教师资格证还要具备职业技术教师的实践经验。在美国的社区学院里兼职教师占 65都是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讲授应用性、针对性强的课程。而专职教师只占 35主要从事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 。
美国的职业学校不仅聘用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还和工商企业联手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职业学校每年都要派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随时掌握本专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美国联邦政府运用立法和拨款的方式对各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先后颁布了《莫雷尔法案》和《斯密斯——休斯法案》 规定联邦政府为帮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向各州赠地拨款 各州要获得联邦政府的赠地和拨款必须提供一定的匹配资金用于发展该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并要接受联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 这有效的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2.德国实训与学校相结合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1969 年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颁布了职业培训法该法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双元化 。1984 年德国前联邦德国教育委员会首次使用“双元制”的名称。这一教学模式也始终贯穿着德国整个的职业教育。德国的“双元制”强调技能培训是一种重能力的职教思想。一元是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课文化课的时间集中在每学期的一周到两周或者每周 12 学时集中在一两天学习完其余的时间则用来在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另一元是培训企业。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在师傅的指导下在工厂做工。另外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由企业根据岗位要求提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学生的结业考试是由相应的行业协会负责 而不是学校 从而学生是否真正被培训成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为企业所接受也有了现实的依据。由此看来德国的职业教育绝大部分是企业行为政府主要是制定框架型的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和实施。
3.瑞士三元制教学模式。
瑞士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该国有着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人非常尊重并且在国家政策上给予职业教育扶持教育经费上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倾斜。瑞士的职业教育实行著名的“三元制”教育模式整个教育过程一般在职业学校、企业和职业培训中心入门培训机构中进行。学生在学徒期间每周在企业工作 3-4 天这样学生就能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而为了加强学徒的培训很多行业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或实训车间形成了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三条腿支撑的三元制教育模式。在瑞士政府企业各种行业、职业协会及工会等都参
与职业教育的管理或实施各司其职同时密切合作。政府的职责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助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考试。企业则提供培训场所、设施和岗位提供实习培训经费并向学徒支付一定的薪金。各种行业和职业协会组织就制定、修改职业培训及考证的标准、内容、条例向政府提出建议并向社会提供本行业的职业培训方法和教材 。这样职业教育就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4.新加坡 “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新加坡借鉴德国的“双元制” 提出了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新的“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学生每学期有 8 周时间到工厂企业实习工厂企业对每个学生都有考核评估。有办学条件的学校如南洋理工学院甚至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 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下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提前具备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职业素质毕业即能胜任本职工作。并且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学阶段就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天赋开始分流教学 。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是新加坡的职业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的学历而且很多学校都要求具备5 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
二、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合以上几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决策性的作用社会的参与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支持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保证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 “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们自己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
” 20 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它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思考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1.加强职业教育的技能学习和宣传工作使社会认同职业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一直被社会认为是“二流教育” 、 “次等教育” 。
“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让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多偏见。
一方面 在人们心中 上重点高中 考名牌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直是学子们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难以被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蓝领的企业所接受。
因此 学校应致力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为社会提供需要的“能动手”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政府应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作用彻底根除传统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的影响形成全社会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国的高职教师队伍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高职教师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角色缺少实际的操作经验。而在美国和德国有高达 60以上的教师为各行业有实践技能的人员 。借鉴他国的经验我国对新进教师可以开展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培训学校适当地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让教师了解各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知识并引进企业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技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师更应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加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毕竟技能型的教师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的前提条件。
3.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励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比较以上发达国家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点企业和学校的联系非常密切部分国家的企业已经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有的甚至起着主导作用。而我国的职业学校相对封闭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上是理论学习较少进行手工操作仅仅只在毕业前一年学生集中出去找单
位实习。而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造成很多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单位。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即失业” 而社会却存在着“高级技工荒”的问题。有些企业高薪聘请高级钳工、高级电焊工却依旧是良将难求。这反映了我国的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我国的职业学校应主动和企业进行合作随时了解企业的真正需要积极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技术人才。而国家应通过立法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适当减税以刺激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愿望。企业也应具有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指导课程内容的更新为学校提供真实的操作平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不仅具有本行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具有本行业熟练的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能从中挑选优秀的毕业生为己所用节约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4.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扶持职业教育。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比如瑞士在立法和经费上对职业教育多有倾斜。1993 年瑞士的公共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经费占 16学术高中占 8高等教育占 17。可以看出瑞士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亚于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可通过立法明确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经费问题。并且国家也可通过立法给予与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适当减税以刺激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愿望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主人翁精神。
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并不是学校的个体行为而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同时 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 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的先进经验并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而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报春.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177.
2续润华.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进程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 5下60.
3姜峰秦晓林.从德美职业教育的视角分析影响职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的因素J.教育与职业2007 6中48.
4林冬华.浅谈瑞士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J.职业教育研究20079176.
5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 12 177.
6闫永.中国与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差异与形成原因J.教育与职业20076中60.
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教育体制改革文献汇编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7.
8 彭爽.美国、 德国、 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与启示 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12177.
篇八: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喀麟 Vocational Study 圈团臣 辽宁高职学 报
J0 U R N A L
O F
L IA 0 N n 、 『 G
H I G H E R
V O C A T IO N A L
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 高玲 ,刘 艳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 宁 盘锦 124010) 第 16 卷 V 0 I_16 。
第 4 期 NO. 4
摘要 :通过分析 美国和德 国的职业教 育体系构建的历史成 因和现实依据 ,阐述 了不同职业教 育体 系的特点与 优势,从 而提 出我 国职业教育体 系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通过分析认为,在全 国统一的职业教 育框 架下 。我 国职业教育应针对各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和 劳动力市场 需求的差异 ,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差 异 ,在 不 同地 区 ,发展 各具 特 色的职 业教 育 。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 系;比较 ;策略建议 ;德国;美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_ ■ _ ■ -中图分类号 :G710 _ -● _ _
_
一 ⋯⋯一 %
⋯●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9"- - 7600 (2014) 04_- 0O1o_ -03 G A O L ing, L IU
Y ah (P~ jin Vocat i onal Technical College, Panj in ~240t0, China) A bl血 允 Through analyzing historical causes a n d realistic basis of
A merican and German v 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uilding,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 s and adv antages of
dif f erent v ocational educat i on sy stem, SO as to put forward t h e basic ideas of t h e reform a n d developm ent of
v ocational educat i on sy stem in OUr cou n try .Through the analy sis,u n der the unif i ed nat i onal framework of v ocat i onal ed u cat i on,vocat i onal education i n
C hi n a should aim at regional dif f erenc es i 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 n d the labor mark et d e mand, regional di 粥翻ccs.cultural and econom iregions,a n d dev elop v ocat i onal ed u cat i on with d i f f erent character i stics.
K 。
y
word~ v ocat i onal educat i on system;comparison;strategy
suggest i ons;G ermany ;t h e U nited St a t~s c development i n
dif f erent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 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欧美发达 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特 点 ,分析其建构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及成因,对于我国职业 毅 胃 网 及 腱 伺 看 下
各个 国家职业教育体孬
史文化特征 ,另外一 择了美国和德国作为髟
体系,通过阐述两种 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 与培训体系的建设与改 乍 收稿 日期 :2014. 02. 07 基金项 目:辽宁省教育厅 2
作者简介 :高玲 ( 198O 一 ) 2014 年第 4 期 ■圈曙l叠 ■ 一 。
总体 说 来 ,影 响 点 ,一是本国的历 展的特点 。本文选 代表性 的职业教育 成因,分析借鉴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一、 美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美 国,并没有明确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特 点是普职融合 ,职业教育 以课程 、项 目的方式散落至各个 阶段 的教育系统来开展。通过课程植入和各级各类普通教 育相互间强大的学分认可来实现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 的实施方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初等 、中等教育阶段开始 ,美国的学校教育工作就 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在接受学校教育 的同时,必须不断明确地寻找实习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活 动。与此相应,在地方的劳动力市场 ,也完全支持学生们 W2012266) 助教 ,硕士 ;刘艳 (1965一) ,女 ,辽宁大连人 ,教授。
第 16 卷V01 . 16。
第 4 期 N0. 4 高玲 ,刘 艳 :欧 美国 家职 业教 育体 系构 建及 比较 的兼职行为。因此 ,美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积累了一定的 实践经验。例如,在美国的高中阶段开始,就将实习实践 经验纳入到学分认证体系中。高中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高 中学习的最后一年完成特定的与实践有关的课程 ,这些课 程的成绩在人大学的考核中占很大 比重。从 1998 年开始,
美国各联邦州开始实行高中课程改革 ,尝试推行高中毕业 会考。这种考试虽然没有全国范围性 的统一标准 ,根据 自
愿原则进行 ,但高中会考的成绩将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作 用 ,将学生推荐给高校或者用人单位。
美国的高等教育有两种 ,一种是两年大学 ,又称为社 区大学(Community C ollege) ,另一种是 四年大学 ,分为 专业性大学(College) 和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 。
在 美 国约 有 1600 所 社 区大 学 ,这些 社 区大 学 承担 着 主要的职业教育职能。在 1999 年 ,大约有 40%的高中毕 业生进 入了社 大学 ,开始接受职业教育。但是 ,美 国的 这种社 区大学设置的课程十分广泛 ,这些课程不仅仅是职 业教育课程 ,也不仅仅 是只针对高中毕业生的课程 ,还包 括老年兴趣课程 、业余爱好培训课程。这些课程的领域涵 盖 四年大 学 的预科 班 、艺术 、 自然 科 学 、社 会 科学 、文化 以及 各 种 专 门 职 业 培 训 (A ssociate of A rt) ,相 于副学士学位 。学生毕业 以后可 以申请 BS (Bachelor of Science) 学士学位。因为在社 区 大 学里 面 的课程 涵 盖范 围广 泛 ,其学 生 的年龄 、成 分 也很 学 生 毕 业 达 到 A
A S 水 平 广泛 ,i 分 之 二 的学 生超 过 2l 岁 ,另外 三 分 之一 则超 过 30 岁,包括失业者 、转学者 、继续进修者以及老年人 。由 于大约 分之二的学生是非全 Et制学生 ,因此 ,学生完成 学分要求平均需要i 年左右时间。
美国高中生毕业后普遍进入 的是四年制大学,四年制 的大学有入学考试 的要求 ,最初两年是基础教育阶段,后 两年是专业课阶段 ,毕业后拿到学士学位。其 中值得一提 的是 ,在进 入这类大学的入学考试中,高中阶段的实践课 程成绩 占很 大 比重 。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校教育 ,半数以上的美国人得到正 规的职业教育是在人职 以后 ,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O 年 代。当时一大批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从欧洲和其他国家 移 民至美 国 ,他 们 中大 部分 人是 受 过 良好 职业 培 训 的手工 业者和零售业者,这些从业人员可以在工作中通过师徒形 式 ,在实践中掌握和传授专业技能。
由于美国整体呈 现低福 利 、高 收入 、高就业 率的特 点,因此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强。无论 是 自愿或者是非 自愿的原因,
见的行为 。很多美国 16~ 22 岁年龄段 的年轻人 ,在从学 校进入正式职场的过渡阶段 ,通过从事一些 门槛较低 、专 业水平要求很低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在这里 ,职业技能 资格认证并不扮演重要 的角色 。由于在求学期间的实践和 频繁跳槽尝试不同工作 ,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年轻人 “跳槽 ” 在美国都是十分常 由此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人 ,并在相应领域中固定下来 。
优秀的人才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得到进修 。例如 ,参加两年 制大学的职业教育课程 ,或者参加一些大型公司内部的员 工职业 技 能培 训 。
二 、德 国 “ 双元 制” 职 业教 育模 式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严谨成体系的 ,这与德国人 严谨 思辨的文化传 统和国民经济类 型有关 。在产业结构 上 ,高端的制造业始终占主导地位。因此 ,在德国劳动力 市场上 ,需要大量 的具有较高资质 的专业技术人员 。同 时 ,在劳动力市场上呈现着一种高福利 、高收入 、低就业 率的特点 。人们一旦从事某一行业的工作 ,则 “ 跳槽” 的 几率不高 。因此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与结构是根据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 的需求来确定的。每一层次和类型的 职业教育,都有严格规范的具体要求 、资格认证和法律保 障 ,以满足德 国劳动力市场不 同层次的劳动力需求。总体 说来 ,德国职业教育体现着 “ 双元制 ” 的特征。
具体说来,德国职业教育的 “双元制” 强调的不仅 是 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 ,它还强调一定的资质认证和法律保 障。与此相应 ,它同时对职业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具有较 高 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相应领域 中的实践经验 ,更需要 具有教师资格和相应领域 中的专业知识 。
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认为 :
与其称它是一种教育制度 ,不如称它为一种教育思想 ,是 种 注 重 实 践 、技 能 ,为 未 来 工作 而 学 习 的思 想 ” 。
元制” 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手段 ,是一 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模式。企业在这里 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 ,更是提供给学 生课程且与学校并生 的教育场所 。在企业教育部分 ,具备 完整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模式 ;在考核上 ,灵活之外更注重 恪守原则。因此 ,德国的职业教育的学历 、文凭和岗位证 书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 。
“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 系 ,
一“ 双 三 、美 国职 业教 育培 训 与德 国 “ 双元 制” 职 业教 育体 系的 比较 美国是高度发达 的工业 国家 ,因此国民经济中的大部 分领域都需要高技术支持。因此 ,一般大型的公司内部都 有完善的员工职业培训体系 。另外 ,美国工会 、手工业协 会和各大企业联合实施的一些职业培训项 目,完成了职业 教育 的任务。但是,这种职业教育实施方法类似于传统的 “学徒制” 教育 ,也并没有全 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资格认 证 ,这点与德国的不同。在德 国的 “双元 制” 职业体 系 中,职业教育通过正规的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同 时实施 ,在学生毕业后会得到正规的学历 、学位以及职业 资格认证 。
在德 国,职业教育受到广泛的认可 ,其学历 、学位与 般综合类大学 的学历学位在价值上处于平等地位嘲。而 在美 国,对于职业培训的认 可度 不高 ,参加 职业培训 的 一2014 年第 4 期
0
Hr 噶 由 悖 r VocationaI
study 豳臣 辽 宁 高 职 学 报
人 ,其动机主要是为了得到 良好的职位 ,一旦进到工作岗 位,就会 自动中止职业培训。与德国相比,可 以说美国人 的职业教育行为是一种在职业抉择期 的自我充电行为,而 不是 必要 的 自我发 展手 段 。
在教学 内容和结构上 ,美国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德国相 同,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最后 的考试上。德国的考核是在整 个学习结束后 ;而美 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分模块进行 ,学 徒只要完成了必修的模块 ,便可被视为该模块范围内的专 业 人士 。
在师资来源上 ,由于美 国职业培训 的可能性很多 ,不 像德 国那样成体系[5 1,因此 ,美国职业培训 的教师均来 自
于各 自专业工作领域的专家。他们并没有进行过大学教育 或者系统 的教师资格培训 。而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大 部分是专业 的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阎 。
四、总结及 借 鉴 美国的职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对于在职人员的专业 技能培训系统成效显著。然而 ,针对美国社会 目前的失业 率不断上升 ,高 中肄业生求职困难 ,一些就业 问题导致的 严重 社会 问题 以及政 府 对职 业教 育 财政 支持 不 足 ,社 会 对 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普遍不够重视等现象 ,建立一种 “ 后学校” 教育 ,或者一种类似德国的具有严格法律保障 的,能将正规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机制 ,
将职业资格认证与学历学位教育有效衔接 ,是美 国教育界 目前 所 重点关 注 的问 题 。
在我国,从 “ 十一五” 至 “ 十二五” 规划纲要的实施 期间 ,在中央和各地区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不 断完善;在一种 “ 国家框架” 体系的支持下 ,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不断创新 ,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 。
第 16 卷 V O1 . 16 。
第4 期 N0. 4 然而,在职业教育需要满足不 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 力市场不同层次 的劳动力需求问题上 ,缺乏灵活并且有针 对性的体系建构;同时 ,职业教育的学历 的社会认可度与 综合性大学相 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 ,根据各地 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 同,以及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 的 差异 ,在全 国统一性 的职业教育体系下 ,在不 同的地 区,
发展具有地 区特色 、适 合地区经济和文化社 会发展要求 的,灵活并且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 ,将是当前在职业教育 发展领域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 问题之一 。
参 考文献 :
『 11李海宗, 冯旭芳. 德 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对我 国的启示 [J]. 教育与职业, 2007(8):
31-32.
[2】
贾钢涛, 潘建红.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 “双元制” 模式的特点与 启示[J 】
. 人力资源, 2006(3):
137. 138.
[3]HE IDEMANN,WINFRIE D. Zwischen Flexibilisiert mg und Regulierung[J ]. Mitbestimmn n g,1 999(4):
39·42.
[4]DE ISSINGER T.
Berufsausbildung in USA -Chancen dualer Bemfsausbildn n gsgaiige [J 】
.BWP,1996, 25 iiber die (5) :
32-34.
[5]Bundersministef i um fuer Bildung,Wissenschaft,Forschung und T echnol og ie:
B erufsausbil dung im dualen S ystem i n D eutschland[R].Bonn,1997:
120· 121.
[6]Wuerttembergische Verwaltungs-und W irtschatts-Akadamie,
Inter n ships[J ]. Edition J a n uary, 2005(6):
11-13.
【 责任编辑,盘锦职院:王德 印】
(上接 6 页) 高职院校应一如既往地在高职教育 “ 国际化 ” 的道路上大胆探索 ,走 出一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国际化 发展 之路 。
参考文献 :
【 1】
简·奈特. 激流中的高等教 大...
篇九:欧美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3期(总第975期)2020 年 12月上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从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依靠政策手段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逐步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实施办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事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取得诸多突破,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但是,受体制机制等多种现实因素影响,仍存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领域较为领先,拥有相对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本文拟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特征审视,积极吸纳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先进经验,以期对我国产教融合事业实现卓有成效的发展、稳步迈进产教融合2.0时代、呈现引企入教新景观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一、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保障许多职业教育先发国家均拥有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并基于政府的力量,结合先进的产教融合理念,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构建了完备的产教融合政策体系。[摘要]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在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拥有完备的政策体系、注重与产业相匹配、发挥企业重要参与作用、倡导新型现代学徒制模式、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细化多元主体协调合作机制等,是先发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审视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基本特征,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还需要在体系建构、协调联动、激励保障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关键词]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作者简介]王羽菲(1994- ),女,河南郑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北京100048)祁占勇(1978- ),男,宁夏彭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陕西西安 71006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弘扬工匠精神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18VSJ086)[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3-0021-08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基本特点与启示王羽菲 祁占勇专 题21第23期(总第 975 期)2020 年 12月上(一)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体系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直是整个欧洲争论的重要议题。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把升级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放在项目的核心地位,以此提高欧盟相较于美国和其他亚洲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在德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政治责任,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人们融入工作的关键。德国的双重培训体系更能与工业和实际工作需求相联系,这使得德国的公司能够从现代组织结构中获利,呈现出技术上更先进的生产过程。这种双重培训制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是德国对组织效率和技术优势高标准的体现,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法律条款和组织结构的相对连续性。处于职业教育“双元制”中的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即工作场所和职业学校。相比于其他国家,德国在“双元制”中更为强调在工作场所的培训。受训者与私营公司签订培训合同,每周去一所公办的职业学校学习一到两天,以补充实际工作经验,并接受他们职业领域的理论指导和通识教育。1982 年,法国政府制定了一项新的国家职业教育计划,以解决16~18岁之间的学生离开学校系统的全国性问题,使其接受充分的职业准备。该计划在教育体制内建立了新的制度,如合作教育,同时建立了评估和观察制度。(二)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律保障1966年英国正式颁布的《工业训练法》确立了以下原则:第一,国家干预工业训练,规定工业部门必须承担起职业培训的法律义务;第二,强调所有就业者都需要接受训练;第三,确保因工人接受培训而受益的企业分担培训费用等。该法通过设立由雇主、工会成员以及教育和科学部派出的人员组成的工业训练委员会,保证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工业训练法》的颁布使得产学合作成为可能,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共同承担起职业技术训练的任务。在法律保障下,职业教育与工业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法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受到国家立法的强烈影响,国家立法将培训体系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公司培训计划中规定的培训,二是员工行使个人权利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性培训。2004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法》,决定将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技术教育法》和1981年颁布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法》合并成新《职业技术教育法》。政府在颁布新《职业技术教育法》时指出,要把青年人和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期待纳入一个能确保其人口、质量并具备动机与创新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之中。二、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匹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重心各国政府都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与市场产业发展需要紧密相连,从而避免陷入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产业需要“两张皮”的尴尬处境,有效解决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断裂的问题。(一)贴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毫无疑问,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这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现实前提。各国政府将职业教育技能发展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联系起来,以避免供应和需求不匹配,在促进经济转型、工业增长、技能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支持出口导向型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苏联1984年的《学校改革纲要》草案指出,学校的改革应该使年轻人适应国民经济中对社会有用的劳动,并为此做好准备。劳动教养应被认为是塑造个人的重要事实,是满足国民经济对劳动资源要求的一种手段。国外学者珍妮强调了职业培训、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罗马条约》中关于平等程度、建立权利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规定。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的基础是《罗马条专 题22
第23期(总第975期)2020 年 12月上约》第128条,它要求部长理事会制定实施职业培训的一般原则以及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和共同市场和谐发展的政策。欧盟职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制定了若干非约束性决议,设立职业培训中心,目的是提供信息并支持工人的自由流动,加强了职业教育与欧盟经济责任之间的联系。(二)符合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重振经济,对职业教育及其所培养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1950年,日本成立了“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法促进委员会”,其制定的《产业教育振兴法》以第228号法律公布。该法明确了有关振兴职业技术教育的国家任务,规定了中央及地方产业教育审议会的设置、组织、权限、专门委员会等事项,为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世纪 80 年代,劳动力市场的恶化和经济基础的压力导致了澳大利亚部分经济的重组,因此职业教育政策的重点是更多的出口导向和进口竞争。特别是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通过贸易培训与职业教育的长期联系、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微观经济改革来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景。2018 年,美国颁布《加强 21 世纪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以下简称新法案),对 CTE 生态系统进行了改善,及时、准确地把握劳动力市场信息,使 CTE 项目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三)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促使人们努力制定以职业培训为核心的欧洲倡议,以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体现出职业教育与工业产业的密切联系。20世纪80年代,失业率的急剧上升提升了职业培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是对欧盟长期失业情况的一种战略反应,同时也需要通过培训工人来适应技术变革,以支持劳动力市场的重组。1983 年,理事会决议强调了职业培训的战略作用:一是积极的就业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结构;二是确保年轻人为工作生活做好充分准备,以及他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三是促进所有工人平等进入劳动力市场。欧盟委员会于1994年正式提出列“奥纳多·达·芬奇计划”,荷兰和奥地利等国认为该计划在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欧洲维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该计划专门针对职业训练系统的需要,促进职业融合并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该计划将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欧洲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联系起来,表达了其政策目标与抱负,即制定一项欧洲共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以继续并促进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2002年,英国成立了行业技能开发署,各行业也都设立了行业协会,其主要任务就是满足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以面对未来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挑战,通过政策指导下的行业协会将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有效地整合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去。三、发挥企业参与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关键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政策手段打造二者交流的平台,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地位和作用,是各国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一)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世界银行在《1991 年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政策文件》中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由原来的“学校本位职业技术教育”变为“企业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开始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该文件强调,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直接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的作用应逐步淡化,要将兴办职业教育的职责逐步由政府转向企业,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由学校本位转变为企业本位。面对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的职业技术教育吸引力下降、企业提供培训位置不足和课程更新缓慢等问题,1997 年德国政府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计划”,重点专 题23
第23期(总第 975 期)2020 年 12月上鼓励企业参与。国外学者桑托什指出,世界上最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是有强大企业雇主参与的国家,例如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巴西等。个案研究显示,在一些亚洲国家,对计划的过度控制有时不仅无效,而且阻碍了私人企业的培训。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雇主参与程度较低的国家往往是由政府驱动与供给驱动,而非企业驱动与需求驱动。企业及雇主参与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提供企业培训,另一种是雇主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系统。(二)促进企业与学校的交流合作欧盟白皮书的内容包括通过学徒培训和企业培训,促进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在学校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并逐步摸索出校际教学生产联合体的形式是苏联教育的特色,是综合技术教育的深化。1974 年,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学生劳动教学和职业定向教育的校际教学生产联合体》的决议,要求为普通中等教育高年级(九、十年级)学生提供就业前培训与职业指导。该决议要求校际教学与生产联合体由所在市、区教育机关管理,并由企业与联合体订立正式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企业的责任包括:按照现代生产需要,装备实验室和车间,并有计划地负责检修和更换;挑选工程师和技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保证工作条件符合安全标准;审査学生制造的工件。联合体的责任包括:学生和实习教师的行政管理事务;安全教育及相关生产规程的培训;根据学生的志趣和能力进行分组。美国新法案要求地方产业领袖参与到 CTE 项目从州到地区层面的开发过程与绩效目标设定,建立更为 适切的合作联动机制。在州层面,各州教育领导者需要与各类团体或群体代表共同协商计划内容;在地区层面,新法案提出“综合性需求评估”,要求符合条件的接受联邦资金的地方 CTE教育机构每两年进行一次与CTE相关的、全面的当地需求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当地计划。(三)优化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在南亚,特别是印度,面对的顽疾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需求不匹配。桑托什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由供给驱动和政府驱动,而不是需求和企业、行业和产业驱动。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和各类企业联合方面。
“如果要实现南亚经济的结构转型,就必须采取公私合作的措施来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仍然是私营部门承担更大的责任。”韩国的培训体系满足了供需双方的需求,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供应方面,韩国有一个培训账户系统,通过这个培训账户,求职者可以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并支付培训费用。该系统为失业人员提供了权利,以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接受培训。在需求方面,韩国有培训成本报销制度作为其就业保险制度的一部分,公司提供就业保险费用,并且可以根据就业保险基金支付最高金额。日本的经济奇迹主要依赖于完善的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 — —企业培训,这是真正推进日本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的强大动力。欧盟通过国家资格框架(NQF)以及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转换系统(ECVET)等政策工具,为企业雇主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反应性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支持,同时使得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青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四、倡导新型现代学徒制模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根本学徒制的发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