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基金6篇工伤保险基金 优质论文硕博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社区』1/47优秀毕业论文 学校代码: 10285学 号: 20134211026 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伤保险基金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工伤保险基金
质 论 文 硕博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社区』1/47优秀毕业论文
学校代码:
10285 学
号:
20134211026
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学位)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The Dilemmas of China’s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dvance Payment System and Ways Forward
研 究 生 姓 名 程隽怡
指导教师姓名 沈同仙
专 业 名 称 经济法
研 究 方 向 劳动法
所 在 院 部 王健法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16 年 4 月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2/47优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社区』3/47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4/47优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社区』5/47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6/47优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社区』7/47优秀毕业论文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内容摘要
I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内容摘要
工伤补偿先行支付制度,是指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由于雇主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无法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雇主或第三人又不依法支付劳动者工伤待遇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或其他基金先行支付补偿,再由相关机构向雇主、第三人追偿,或以其他方式弥补资金不足的制度。
2010 年 10 月 28 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社会保险法》;2011 年 7 月 1日起,《社会保险法》得以正式施行。其中,第 41 条、42 条对工伤补偿先行支付制度作出了规定。这标志着该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根据规定,我国工伤补偿的资金来源为工伤保险基金。因此,在我国该制度被称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
对于我国原有的工伤保险制度,设立这一制度是一种重要补充。有了该制度,工伤劳动者能够更及时地得到补偿,并接受治疗,其权益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可以说,该制度的建立是一项“立法亮点”。
然而,实施四年多以来,该制度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面临实施困境,被诟病为“执行难点”。其表现具体包括:申请主体不清,用人单位疑似被赋予了申请权;非法用工单位的工伤职工求偿无门;申请程序复杂,需经过工伤认定、劳动关系认定等多个阶段,且还需公安机关与社会保险机构出具证明材料,整个过程耗时过长;在资金保障方面,未设置专项资金,且追偿困难,基金安全受到威胁等。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现行制度在申请主体、申请程序与资金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缺陷。其他国家与地区,如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在工伤补偿先行支付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因此,应当参考域外经验,规范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主体资格,明确用人单位无申请权,而赋予非法用工单位的工伤职工以申请权;简化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申请程序,取消工伤认定的前置要求与提供公安机关与社会保险部门证明材料的要求;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资金保障机制,其手段包括: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8/47优秀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II 建立专项基金、完善追偿机制、提高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等。
关键词: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申请主体;申请程序;追偿
作
者:程隽怡 指导老师:沈同仙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9/47优秀毕业论文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英文摘要
III
The Dilemmas of China’s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dvance Payment System and Ways Forward Abstract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dvance Payment System refers to the system where after an industrial injury happens to an employee, he or she cannot get th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compensation because the related employer has not paid the insurance fee, and the employer or the related third person also does not pay the compens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then the Industrial Injury Fund or other funds pay the compensation in advance and the related agency recourses against the employer or the third person later, or recovers the loss of the fund by other means. On October 28, 2010, China’s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released the Social Insurance Law, and the Law came into force on July 1, 2011. The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dvance Payment System is stipulated in the Article 41 and 42 of the Law. According to them, the resource of China’s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is the Industrial Injury Fund. Therefore, this system is called the Industrial Injury Fund Advance Payment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system wa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to China’s original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With this system, employees suffering from industrial injury could get the compensation and the treatment more timely. Therefore,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could be better protected. We could sa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system is a “legislation highlight”. However, during the four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many problems have arisen, and the system has faced difficulties. It is criticized as an “enforcement difficuly”. The problems include: the scope of applicants is ambiguous, because employers seem to have the right to apply; employees from entities involving illegal employment have no ways to get advance payment;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re too complicated, involving many steps like industrial injury identification, labor relationship identification and providing certificates issued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social security organs, and the whole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0/47优秀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IV procedures take too much time;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fund is threatened because the special fund of advance paymen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and recovery of the money paid is difficul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flaws in the Advance Payment System’s applicant scop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fund security mechanism. Other countries and areas, like German and Taiwan, have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dvance Payment System. Therefore, we should refer to their experience, firstly, to standardize the applicant qualification, making it clear that employers have no right to apply and giving employees from entities involving illegal employment the right to apply; secondly, to simplify application procedures, waiving the requirements of injury identification and providing certificates issued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social security organs and thirdly, to improve the fund security mechanism of China’s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dvance Payment System, and the means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special fund of advance payment, improving recovery machanism, and increasing penalties on illegal companies.
Keywords: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Advance Payment; Applicant; Application Procedure;
Recovery Mechanism
Written
by: Cheng Junyi Supervised by: Shen Tongxian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1/47优秀毕业论文
目录
引
言.................................................................................................................................... 1 (一)选题背景 ................................................................................................................ 1 (二)文献综述 ................................................................................................................ 1 (三)研究方法 ................................................................................................................ 2 一、工伤补偿先行支付的概念、分类及其制度正当性.................................................... 3 (一)工伤补偿先行支付制度的概念 ............................................................................ 3 (二)工伤补偿先行支付制度的分类 ............................................................................ 3 1、根据资金来源的分类............................................................................................... 3 2、根据适用情形的分类............................................................................................... 4 (三)工伤补偿先行支付制度的正当性 ........................................................................ 4 1、政府责任................................................................................................................... 4 2、社会保险关系自动发生主义................................................................................... 5 3、保险法代位权理论................................................................................................... 7 二、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法律规定现状及其实施困境............................ 9 (一)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法律规定现状 ............................................ 9 1、《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9 2、《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9 3、《工伤保险经办规程》的相关规定....................................................................... 10 (二)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困境 .................................................. 11 1、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面临实施困境的表现..................................... 11 2、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面临实施困境的原因..................................... 13 三、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走出困境的出路.................................................. 21 (一)规范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主体资格 .......................................... 21 1、明确用人单位不是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申请主体..................................... 21 2、赋予非法用工单位的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申请主体资格......... 22 (二)简化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申请程序 .......................................... 23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2/47优秀毕业论文
1、取消工伤认定的前置性要求................................................................................. 23 2、取消提供公安机关与社会保险部门证明材料的要求......................................... 25 (三)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资金保障机制 .................................. 26 1、建立独立于工伤保险基金的专项基金................................................................. 26 2、完善追偿机制......................................................................................................... 27 3、提高对不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惩罚力度................................................. 29 结
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4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3/47优秀毕业论文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引
言
1 引
言 (一)选题背景 2010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了《社会保险法》;2011 年 7 月1 日起,《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该法第 41 条、42 ...
篇二:工伤保险基金
市 工 伤 保 险 待 遇 简 介主要法律依据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
3、《省工伤保险条例》(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号)
工伤保险待遇核付项目及标准 一、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可享受的待遇
工伤医疗期间待遇
项目
计发基数及标准
支付主体
医疗费 定点医疗机构、符合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总额 工伤基金 康复费 定点医疗机构、符合规定范围内的康复费(含康复器具)总额 住院伙食补 助费 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按市标准支付(按出差标准的 70%)
工资福利 停工留薪期间,按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单位 护理费 停工留薪期间,按《省工伤保险条例》支付
二、工伤医疗终结后职工享受的待遇
工伤职工医疗终结后可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经鉴定达到伤残等级的,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3、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一)未达伤残等级(含声明放弃鉴定)
工伤职工未达伤残等级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一至四级伤残
方式一:
(三)五至六级伤残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伤残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伤残津贴、3.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4.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工伤医疗待遇 (四)七至十级伤残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伤残职工依法与用人单
工伤医疗终结后一次性发放待遇(1 1- -0 10 级伤残)
项目
计发基数
计发标准
支付主体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本人工资 一级 27 个月 工伤基金 二级 25 个月
工伤医疗终结后定期发放待遇
(定期待遇可按有关规定一次性计发)
项目
计发基数
计发标准
支付主体
伤残津贴 本人工资 一级 90% 工伤基金 二级 85% 三级 80% 四级 75% 三级 23 个月 四级 21 个月 五级 18 个月 六级 16 个月 七级 13 个月 八级 11 个月 九级 9 个月 十级 7 个月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本人工资 一级 15 个月 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 关 系时,由工伤基金支付 二级 14 个月 三级 13 个月 四级 12 个月 五级 10 个月 六级 8 个月 七级 6 个月 八级 4 个月 九级 2 个月 十级 1 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本人工资 五级 50 个月 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 关 系时,由用人单位支付 六级 40 个月 七级 25 个月 八级 15 个月 九级 8 个月 十级 4 个月
五级 70%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六级 60% 生活护理费 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护理一级 60% 工伤基金 护理二级 50%
护理三级 40% 护理四级 30%
因工死亡待遇
项目
计发基数
计发标准
支付主体
丧葬补助金 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6 个月 工伤基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 倍 工伤基金 供养亲属 本人工资 配偶 40% 工伤基金 (五)因工死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
1.丧葬补助金、2.一次性工亡补助金、3.供养亲属抚恤金 备注:
1、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2、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3、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按 2003 年劳动保障部令第 18 号《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执行。
4、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在本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十二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单位为工伤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不足十二个月的,以实际月数计算平均月缴费工资,以工程项目(非实名制)参加工伤保险的,以受伤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 60%作为本人工资。
5、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的,上述各项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抚恤金 其他亲属 30% 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待遇申领流程
一、何时申领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终结后,应及时向各区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领工伤保险待遇,并办理相关手续。(工伤医疗待遇请到医保局申领)
二、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一)工伤职工待遇申领需提交材料
1、《市社会保险工伤待遇申请表》一式两份;(表格网上下载) 2、《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3、《市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原件及复印件;
4、工伤职工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双面复印,原件备查); 5、跨统筹区户籍职工被评定为一至四级伤残,选择《市社会保险工伤待遇申请表》方式三,且本人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一次性享受工伤待遇的,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一份,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定协议一式两份(《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协议》网上下载); 6、被评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的工伤职工选择不保留劳动关系的,应提交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7、申请待遇发放途径为对私的以及非实名制(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工伤保险待遇申领,需提供待遇享受人半年内有使用记录的本市工、农、中、建行、邮政银行或农商行结算帐户存折原件及印有帐号的页面复印件或银行卡的开卡申请表(原件及复印件)。
8、申领工伤伙食补助费的,需提交《市城镇职工工伤保险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单》或《市工伤医疗康复费审核单》原件及复印件,如无则需提供工伤病人的疾病诊断证明、出院小结或住院病历首页原件及复印件。
非实名制(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工伤保险待遇申领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另需提供
(1)总承包公司社会保险登记证;
(2)需要办理不缴费人员增员的,还需提供增减员表(若工伤职工所属单位为分包方,则增减员表需同时加盖总包及分包公司公章)
备注:
被评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选择《市社会保险工伤待遇申请表》方式二进行待遇申领,即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才办理退休的,需在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
(二)工亡、失踪职工待遇申领需提交材料
1、《市社会保险工伤待遇申请表》一式两份;(表格网上下载) 2、《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3、工伤死亡的提供死亡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死亡报告书》、《死亡殡葬证明》、或注明死亡日期的户籍注销证明);工伤失踪的提供失踪认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工亡职工亲属待遇申领需提交材料
1、《市社会保险供养亲属待遇申请表》一式两份;(表格网上下载) 2、被供养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存在供养关系的证明及小一寸相片一张【对于上述材料均无法证明申请人和工亡职工之间关系的,还需提交公证书,以确定申请人是否可被纳入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内(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按 2003 年劳动保障部令第 18号《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执行】; 4、街道办事处、镇一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养人经济状况证明。
5、供养亲属半年内有使用记录的本市工、农、中、建行、邮政银行或农商行结算帐户存折原件及印有帐号的页面复印件或银行卡的开卡申请表(原件及复印件)。
6、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还应当分别提交相应材料:
(1)被供养人属于孤寡老人、孤儿的,提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 (2)被供养人属于养父母、养子女的,提交公证书; (3)被供养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交市劳鉴会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4)非本市城镇常住户籍的因工死亡职工,其供养亲属需要申请要求一次性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一份、协议书或单位证明一份(该协议书由参保单位和遗属就垫付费用进行签定),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定协议一式两份(《一次性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协议》网上下载。
7、委托他人申领待遇的,须提交委托公证书原件。
三、已经办理了定期待遇申领的,还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
领取工伤保险定期待遇的 1—4 级伤残职工,供养遗属每年 6 月前必须进行生存认证,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生存证明到社保经办机构,没按时提交证明的,将会停发待遇。
四、对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结论有异议的,如何处理?
1、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2、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篇三:工伤保险基金
机构代码:小计等级鉴定费9导致疾病确认费配置更换确认费备注1234= 5+6+7+85678= 9+10+11101112合计填报人:联系电话:辅助器具费医疗费合计单位:个、 人、 元(保留两位小数)公民身份号码 2、 备注栏需要按以下方式填写:
如果是辅助器具, 需要填写辅助器具名称; 如果是劳动能力等级鉴定费, 需要填写首次鉴定、 再次鉴定、 复查鉴定单位负 责人:填表说明:
1、 此表由单位填报, 一式二份, 单位、 社保经(代) 办机构各一份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实时支付个人明细表(工表六)报送日 期:
年 月 日单位名称( 章)姓 名伤残等级装订线………………………………………………………………………………………………………………………………………………………………工伤保险待遇金额劳动能力鉴定费工伤康复费
北京利贞 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 朝阳最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 面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社会保险代理服务、 住房公积金代理服务、 劳务派遣
遣服务热线 010-56102096
纪传猛13301327199
篇四:工伤保险基金
stract2摘 要先行支付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里的制度创新,其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纠正了工伤保险向私人保险的偏向,禁止社保基金以未缴纳保费为由行使抗辩。将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也纳入到了工伤保险体系,扩大了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使得工伤保险回归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由于该制度产生于社会实践的总结,因此在合法性论证伤存在瑕疵,在实际的社会运行中产生了过多这样或那样大的问题,导致在保护未缴费工伤职工这一立法目的上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怎样完善该制度,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劳动者,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内容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阐述了先行支付制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其立法目的是什么。这是设法完善该制度前所不能回避的前提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阐述清楚了才能把握住该制度的重点问题。在第二部分中,笔者回答了该制度是什么。即其制度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属性,通过分析,对原有观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并通过对该制度的基本介绍,为下文指出该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打下了基础。第二章论述了我国先行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首先从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与工伤认定程序两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就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立法问题进行了论述,包括申请主体的范围存在争议、申请条件不明确。最后追偿是先行支付制度的逻辑延伸和现实保障。先行支付这一概念中的“先行”二字隐藏了一个信息 , 即真正的责任人并非工伤保险基金,而是另有其人。因此追偿是先行支付的必然后果。这一章的最后对追偿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第三章中,笔者提出完善我国垫付型先行支付的相关建议,首先,在工伤认定程序方面,应当明确工伤认定时限的性质、简化工伤认定时限;其次,在垫付程序上,应当对主体资格和申请条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最后,在追偿上,对追偿机关和追偿程序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上述建议能够对我国垫付型先行支付制度的完善添砖加瓦。关键词:;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缺陷;完善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的完善——兼评《社会保险法》第 41 条I IAbstractThe advance payment system is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security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 of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from private insurance and prohibit social security fundsfrom exercising defense against unpaid premiums. Workers and workers who have notpaid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have also been included in the work-related injuryinsurance system, which has expanded the coverage 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and has returned the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traditional sense. However, because the system is derived from the summarization ofsocial practice, there is a flaw in the legality of the evidence, and there are too manyproblems in the actual social oper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protecting unpaid workers. The ideal effect has not been achieved. Therefore, how toimprove the system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broad masses of workers has become animportant issue.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expoundsthe basic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advance payment system, that is, what is thepurpose of its legislation. This is a prerequisite for avoiding the system before it can beimproved. Only by clarifying this issue can we grasp the key issues of the system. In thesecond part, the author answers what the system is. That is to say, the constituentelements and legal attributes of the system, through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viewson the original viewpoint. And through the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system, it laid thefoundation for the problems that existed in the system below.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China"s advanced payment system.The author firs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time limit of the work injury identification andthe work injury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gislationon the advance payment of the current work injury insurance fund in China, includingthe dispute over the scope of the application subject and the unclear applicationconditions. The final recovery is the logical extension and realistic guarantee of theadvanced payment system. The word “ advanced ” in the concept of advance paymentimplies a premise that the payment subject of these treatments should be someoneelse such as an employer or a third party infringement. Therefore, recovery is the
AbstractII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advance payment. The final chapter of this chapter analyzesthe issue of recovery.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advance payment ofadvance payment in China. First of all, in the work injury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thenature of the time limit for work injury identification should be clarified, and the timelimit for work injury identification should be simplified. Secondly, in the advancementprocedure, the qualification should be An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were furtherelaborated; finally, in the recovery,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recoveryagency and the recovery procedure. With the hope that the above suggestions can addto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advance payment system.Key words: ; work injury insurance fund; first pay; defect; perfection
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的完善——兼评《社会保险法》第 41 条1 1目 录导 论 ·······························································································1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三、写作思路及方法 ····································································3第一章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的概述 ······································ 4第一节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的含义 ·················································4一、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的构成要件 ··········································· 4二、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的法律性质 ··········································· 5第二节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的立法目的 ·········································· 6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6二、弥补政府的监督过失 ····························································· 7三、维持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稳定 ················································· 8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0第一节 工伤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一、工伤认定申请时限的规定存在缺陷 ··········································10二、工伤认定程序冗长 ·······························································11第二节 申请程序存在问题 ······························································ 13一、申请主体的范围存在争议 ······················································13二、申请条件不明确 ··································································16第三节 追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 19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19二、追偿措施缺乏强制力,追偿效率较低 ·······································20三、追偿条款存在漏洞 ·······························································20第三章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的完善 ·····································22第一节 完善工伤认定程序 ······························································ 22一、明确工伤认定时限的性质,完善救济途径 ·································22二、简化工伤认定程序 ·······························································23第二节 完善先行支付的申请程序 ·····················································25一、申请主体资格的完善 ····························································25
目 录2二、明确申请条件 ·····································································27第三节 完善追偿程序 ···································································· 30一、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地位 ··········································30二、强化社保经办机构的追偿权 ···················································30三、填补相关的程序漏洞 ····························································31参考文献 ··························································································33
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的完善——兼评《社会保险法》第 41 条1 1导 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自 2011 年我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我国用人单位所支付的工伤保费逐年增加。就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可知,相比于 2011 年的 1.9 亿人次支出 406亿元元元相比, 2018 年度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达到 662 亿元元,参保人数达到22 , 724 。工伤保...
篇五:工伤保险基金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82 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 已经2003年11月10日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 《征缴条例》 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具体情况逐步纳入。
第三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
全市建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和储备金。
第四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 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五条
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征缴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到所在区县
自治县、市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跨地区、流动性较大的用人单位到市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的区县自治县、市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工伤保险费基准费率的确定及费率水平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工伤保险执行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经办机构首次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时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实际经营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不一致的以实际经营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 跨行业经营的 以经营 的最高风险行业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
第七条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难以确认工资总额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按照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人数作为缴费基数。新设立的企业以当年申报的职工月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全额向地税机关缴纳工伤保险费。
经办机构应当为每个职工建立工伤保险缴费记录。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查询缴费记录。
工伤保险费征缴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地税部门制定。
第八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按月将实际征收的工伤保险基金的 50%上解到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建立全市工伤保险调剂金。调剂金上解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商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辅助器具费
九工伤康复费
十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
十一按规定支付与工伤保险业务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结余部分作为储备金存入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用储备金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市财政垫付。储备金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商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地税机关征收的工伤保险费直接划入国库然后由国库划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存入经办机构支出户的工伤保险基金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计息;财政专户资金按照不低于同期居民银行存款利率计息。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参保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在市经办机构参保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由其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职工在参保地之外发生事故可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事故发生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区县自治县、 市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因工伤认定管辖发生争议的 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三条
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 日内向负责工伤认定的区县 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 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 3 人以上包括 3 人的伤害事故应在 24 小时内报告。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时限内提供补充证据。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五条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发给《工伤证》 作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凭证。
《工伤证》应准确记载职工受伤害时间、伤害部位、职业病名称或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与工伤有直接关联的疾病等。
《工伤证》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由负责工伤认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保存。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鉴定中心、办公室挂靠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承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以下鉴定或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的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疾病与工伤关联的确认
五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六职业康复的确认
七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其他受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在市经办机构参保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组织必要时可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指定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报《劳动能力鉴定表》 并提交《工伤认定通知书》或《工伤证》 、病历及其他诊疗资料。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申请作其他工伤鉴定确认 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和确认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 15 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 并提交区县自治县、市劳 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首次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 15 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 。参加过首次鉴定确认的专家不能参加再次鉴定确认 。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条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 1 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负责首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第二十一条
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范围所产生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用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鉴定确认结果为疾病与工伤无关联、供养亲属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再次鉴定确认或复查鉴定的结论没有变化所产生的鉴定确认费用由申请者承担。未参加工伤保险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发生的鉴定确认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收费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经认定为工伤的按《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应向经办机构填报 《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 提交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或《工伤证》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
申请享受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的根据所申请的待遇项目提交以下补充材料
一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户籍管理的生存证明
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出具的无生活来源证明
三学校出具的在校学生的证明
四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
五养子女的收养证书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 经参保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12 个月。
用人单位不同意延长的或工伤职工要求延长未获确认的 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申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确认。
第二十五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要求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可由工伤职工或其所在用人单位根据负责工伤治疗的医疗机构的建议 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安装、 配置的 由经办机构安排到签订服务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安装、配置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与配置机构结算费用。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先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垫付待工伤认
定后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由经办机构予以报销。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自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次月起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工伤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其实际领取的伤残津贴不得低于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八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自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次月起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五级、六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工伤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其实际领取的伤残津贴不得低于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或者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或者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而终止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全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其中五级 12 个月六级 10个月七级 8 个月八级 6 个月九级 4 个月十级 2 个月。五级、六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按月发给的伤残津贴为基数计发初次领取伤残津贴的按 15 年计算已经领取了伤残津贴的应扣除已领取的月份但扣除后支付的年限不得少于 5 年。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全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 其中七级 15 个月 八级 12 个月九级 9 个月十级 6 个月。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10 年以上含 10 年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全额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 9 年以上含 9 年不足 10 年的按 90%支付以此类推每减少 1 年递减 10%。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1 年的按全额的 10%支付。
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工伤职工应将《工伤证》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关系终止手续符合失业保险规定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后新发生的工伤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工 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按照新鉴定的伤残等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因工死亡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 54 个...
篇六:工伤保险基金
商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目录 引言 ............................................................................................................... 2
一、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阐述 .................................................. 3
(一)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概念 ......................................................... 3
(二)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立法现状 ................................................. 3
二、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 5
(一)
申请主体的范围较窄 ................................................................................. 5
(二)
申请条件严苛和标准不统一 ..................................................................... 5
(三)
社保机构消除代为求偿权危及保险基金的资金安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域外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相关规定 .................................. 8
(一) 德国的工伤保险基金先行行支付制度 .......................................................... 8
(二) 英国的工伤保险基金先行行支付制度 .......................................................... 9
(三) 域外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借鉴 .............................................................. 9
1. 保险对象覆盖面广 ....................................................................................... 9
2. 申请条件较为简单和基金支付及时 ......................................................... 10
3. 工伤保险基金由政府兜底资金安全 ......................................................... 10
四、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建议 ................................ 11
(一)适度扩大申请主体 ...................................................................................... 11 (二)放宽申请条件且统一标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社保机构行使代为追偿权 五、结语 ..................................................................................................... 12
参考文献 ..................................................................................................... 14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本文将以现行法律规范为主,对我国工伤保险现行支付制度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基于概念、立法条文、现状不足以及域外立法内容,开展多方位的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探讨,也有助于该制度的完善。该制度是对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拓展,能够实现权利保障的覆盖面扩大,真正的落实保障民众权益的宗旨。
关键词:工伤保险;先行支付;
- 1 -
English Title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existing legal norms and conduct a deeper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payment system of China"s work injury insura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legislative provisions, current deficiencies and the content of extraterritorial legislation, to carry out a multi-faceted discussion on the system of prior payment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funds, which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This system is an expa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work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an realize the expansion of the coverage of rights protection and truly implement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people"s rights and interests.
- 2 -
引言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在我国一被制定,自然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此项制度的立法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无疑是给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给予权利保护。但鉴于我国是首次立法确定此项制度,该项制度的并不成熟。因为是首次立法,理论研究就相对较少,大多理论仅见于学术论文及期刊。认真细读诸位学者们的作品就不难发现 ,他们的研究方向大多偏向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基础理论、普遍性质及它现有的实施效果等方面。
- 3 -
一、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阐述 (一)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概念 基于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 ①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是实现保障职工工伤权益的规定,即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无法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赔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存在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行为或者是第三人的逃避支付医疗费用的行为。在该种情况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起先行支付责任,为职工依法支付相关费用,保证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同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获得追偿权,能够依法向用人单位或者第三人进行费用追偿,以实现最终费用义务的承担。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工伤职工是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权利主体,这类职工有权利向相关机构提交申请,反之社会保险机构是其相对应的义务机构。我们更清楚的此项制度最终义务主体是违法用人单位与侵权第三人。先行支付行为其实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垫付性行为。我们对“基金”已经具有了初步认识,该制度已然在各社会领域中有所适用。对于工伤保险而言,该保险类别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者入职单位后,单位必须要履行缴纳报工伤保险的义务,目的在于预防劳动者在工作中所突发的工伤及职业疾病。由此可见工伤保险基金的适用对象具有指向性,即劳动者。
(二)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立法现状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是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具体条文,该条文与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时间一致。在该文件中,针对于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有关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表现为:第一,申请条件。即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需要提交相关的书面资料,包括工伤认定书以及其他资料,同时若是工伤事故中存在第三方的责任,则也应当要将第三方赔付情况进行说明,若是不予赔付也要进行书面的说明。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使得社保经办机构详细了解案件过程。同时社保经办机构也应当要对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审核,认定用人单位是否履行了缴纳保险费用的义务,若是存
①
黄灵.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 4 -
在未履行情况,则经办机构需要发出书面催告,时间为接到职工诉求的三日内。用人单位在接到催告后,应当要及时履行义务,仍不履行且时间超过五日,则经办机构可以从基金中抽取资金,为职工治疗进行垫付费用。在《暂行办法》中,在用人单位拒不履行支付的义务情况下,该办法明确提出要优先保障员工工伤待遇支付,落实先行支付程序,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第二,申请支付的范畴。对于这一内容,《暂行办法》也做出了规定,在一般的工伤事故中,用人单位存在不履行支付保险费用的行为,因此经办机构需要先行垫付,垫付费用类型为工伤保险费用。而在第三人导致职工工伤损害的事故中,第三人存在逃避支付费用的行为,此时经办机构的垫付行为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即医疗费用。在实施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程序时,我国立法者为了规范程序的流程,在《暂行办法》中对各项先行支付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条件、支付程度以及追缴等,有效的为实践提供了确切的依据。在 2012 年,针对于实践中工伤保险流程,我国出台了《工伤保险经办规程》,该文件指出在一般工伤事故下,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在申请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时,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同时针对于用人单位拒不支付的行为,在提交材料中也应当要涉及,该证明需要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认定,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而在第三人损害的工伤事故下,先行支付的条件更多,且《暂行办法》与《工伤保险经办规程》中的要求不一致,前者仅要求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对象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后者则是要求提交证明,从而证明该第三人存在不支付的行为,且该证明需要由公安局进行认定。同时提出了在申请先行支付时,需要经过工伤鉴定的标准,从而获得不同等级的工伤待遇。
- 5 -
二、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现有的问题 (一)
申请主体的范围较窄 基于先行支付制度的内涵,界定主体范围是实施该制度的应有之义。对于工伤保险而言,该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工伤保险权益,因此劳动者应当作为改制的主体。但是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可以发现在保险法、暂行办法中对于工伤保险的主体均是采用职工表述,且该职工隶属于未依法缴纳工伤费用的用人单位。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劳动者的范畴远远大于职工,表明先行支付的群体范畴较小,无法涵盖所有的劳动者,这就意味着把非法职工排除在外了。
所谓非法用工单位 [2] 是指那些营业执照本不存在或者已被吊销的用工主体以及非法雇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因为该类用工主体本就是非法用工单位,所以它不具备参缴保险的资格,从而导致在这种情况下工伤劳动者排除在工伤保险制度外有违公平原则。
(二)
申请条件严苛和标准不统一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是保障受伤职工权益的必要途径,也是有效应对用人单位或第三人不作为时的有效方式,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让工伤职工寻求经办机构的帮助,快速的支付工伤费用、医疗费用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提高效率,实现救济的必要性。根据我国《暂行办法》中的内容,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工伤鉴定流程较为繁琐,工伤职工在提交工伤申请时,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的事实证明。因此可以看出,工伤认定具有前置程序的重要性。而根据我国《工伤认定办法》中的规定,整体的工伤认定流程复杂,达到了 90 天,这也导致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无法及时的获取先行支付的保障。这也说明了先行支付的标准过高,难以落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宗旨。在实践中,在认定工伤事故时,也要对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认定,只有存在法定的劳动关系,才能够获得应有的劳动工伤赔偿,反之,工伤者无法获得任何的赔偿费用。
[2]
赵倩.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21.
- 6 -
而这一劳动关系的认定也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部分不法的用人单位可能存在故意拖延的心理,不断的进行仲裁、一审、二审等,导致工伤认定过程被故意拖延,无法有效保障职工权益。
《社会保险法》[3] 中有限的法律条文并没有对申请条件及追偿机制的具体的规定。《暂行办法》中规定了申请先行支付需要提交工伤认定书、用人单位不支付的情形下社会保险机构的处理原则及追偿方法。该规定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经办规程》规定用人单位或第三人不支付的,需要提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若是存在第三人不支付的行为,也需要公安机关进行认定,并且出具相应的材料,从而证明工伤职工处于无处救济的处境。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规定对于先行支付的程序要件进行严格的规定,但是却设定了过高的申请标准,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难以落实。
(三)社保机构消除代为求偿权危及保险基金的资金安全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制度,以现收现付制度作为核心机制,因此我国保险基金的资金流通较快,仅能够应对本时期的社会保险支出,无法支出多余费用。而本文所探讨的先行支付制度的费用来源于工伤保险基金费用,表明工伤保险基金费用需要承载多方支付压力,不仅要承担程序规范的工伤保险申请,而且也要支付不规范程序下工伤职工的费用,导致工伤保险基金的费用支出过大,不利于基金的良好运转。
我国《暂行办法》中规定了先行支付的偿还义务,即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职工能够提前获取相关的费用,而该费用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支付,同时职工仍然可以主张工伤费用,要求用人单位或者是第三人进行支付,在获得了相应的赔偿费用后,可以将该费用予以返还给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可以省略追偿程序。该条本意是实现高效的先行支付宗旨,但是在实践中不法分子故意利用法律漏洞,偷偷暗示职工主动要求经办机构进行支付,在获得了一定的费用后,要求职工放弃对本单位的工伤费用的追偿,同时也对经办机构的代位求偿进行拖延,从而达到骗取目的,导致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受损。并且这对于这一行为,我国立法
[3]
[1]易婷婷.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7.
- 7 -
缺乏相应的规制措施,惩戒力度不强,无法对不法分子进行有效的处罚,导致国家财政流失。
[4]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其第 84 条中便提出了不当用人单位的惩戒措施,即当用人单位存在故意拖延缴纳保险费用或拒不支付工伤费用时,有关部门应当要进行督促提醒,在屡次提醒仍然不整改,则可实行处罚,即罚款,但是我国立法中规定的罚款数额较低,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导致实践中用人单位的不当行为屡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