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7篇

时间:2022-12-07 19: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7篇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报告5篇 1.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报告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持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7篇,供大家参考。

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7篇

篇一: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风貌提升工作报告 5 篇

 1.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报告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专项整治工作。我镇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有力抓手,扎实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挂村、村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三级联动,按照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总体目标,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镇主要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等多次进村入户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宣传发动,做好政策的解读、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拆”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组织“三清三拆”群众会议近 x 次/x 人次。三是狠抓落实促成效。根据《2019 年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相应方案,层层落实责任。2019 年以来,我镇清理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建筑垃圾共 x 吨,清理非正规垃点 x 多处;清理池塘沟渠 x 米,清理池塘淤泥 x 处;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共 x 间,拆除广告牌招牌 x 块;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 x 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 x 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

 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三)加强乡村农房管控工作。认真抓好农房管控的全面工作,集中精力在全镇范围内扎实深入地推进农房风貌管控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挂点领导干部带头,村委干部配合通过与群众直面交流,宣传整治政策等相关问题,广泛发动群众配合农房管控工作。二是加大整治管控力度。严格把控群众建房“准入”,严格实行“先拆后批”。由镇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联合摸排村庄危旧房、一户多宅、违建房情况;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 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 2019 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 元,实际支付 x 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 x 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 x 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 x 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

 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2.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报告

  20**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专项整治工作。我镇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有力抓手,扎实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挂村、村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三级联动,按照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总体目标,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镇主要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等多次进村入户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宣传发动,做好政策的解读、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拆”

 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组织“三清三拆”群众会议近 x 次/x 人次。三是狠抓落实促成效。根据《20**年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相应方案,层层落实责任。20**年以来,我镇清理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建筑垃圾共 x 吨,清理非正规垃点 x 多处;清理池塘沟渠 x 米,清理池塘淤泥 x 处;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共 x 间,拆除广告牌招牌 x 块;各村均成立有 XXX 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 XXX 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 x 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 x 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三)加强乡村农房管控工作。认真抓好农房管控的全面工作,集中精力在全镇范围内扎实深入地推进农房风貌管控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挂点领导干部带头,村委干部配合通过与群众直面交流,宣传整治政策等相关问题,广泛发动群众配合农房管控工作。二是加大整治管控力度。严格把控群众建房“准入”,严格实行“先拆后批”。由镇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联合摸排村庄危旧房、一户多宅、违建房情况;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 20**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 x元,实际支付 x 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 x 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 x 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 x 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今年以来,江南区认真落实自治区、XXX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和各镇、村实际,吸取“真经”,借助外力,以“四个确保”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顺利开展,活动成效初步彰显。

  谋定而动,确保突出精品。江南区从去年开始对所有行政村基本现状、地理分布、人口密度、农户布局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划分为基础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三类建设模式,研究并制定《江南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范围、工作目标、年度计划、激励政策、保障机制。同时,注重探索建设精品工程,在乡村规划、宅基地规范、村庄基本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精品示范创建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村庄环境和文化内涵,争取打造一

 批典型示范精品村坡。目前已完成三类村屯选定工作,开展“三清三拆”基本整治型村屯 11 个。

  扩大声势,确保人人参与。江南区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氛围。印制一批宣传资料,利用节假日及圩日等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发放宣传资料,在公共场合、公告栏张贴宣传海报,在田间地头竖立宣传牌;唱响一批宣传歌曲,利用百姓小舞台,通过农村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的歌舞、平话山歌、小品等开启文艺汇演宣传模式,并穿插知识抢答,进一步加深群众对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认识;动员一批模范先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农村党员带头整治,以身示范,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

  借助外力,确保取得成效。江南区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乡村风貌提升行动,鼓励公司、企业、社会人士、乡贤能人通过投工投劳、送技术种子等方式参与“三清三拆”、“四微”整治、装扮农房等工作。

  吸取“真经”,确保少走弯路。江南区坚持“多看、多学、多探索”的工作思路,组织相关单位到区内外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不断将所学的“他山之石”归纳、总结、吸收、利用。同时,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协调会、现场会等方式,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坚定干部群众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信心和决心,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3.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报告

  为探索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试点村庄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为全面推动“三年行动”打好工作基础,现就开展试点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试点任务范围

  (一)完成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龙河屯、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新安村小博屯、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崇山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罗塘屯和田寮屯、田阳县五村镇巴某村加旭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平略村陇造屯、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

 乡巴善村怀善屯、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温和村弄冲屯、扶绥县渠黎镇岜宁屯等试点建设。

  (二)总结试点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为三年行动顺利实施打好工作基础。

  二、试点主要内容

  (一)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⒈按照“一清二拆三整理四美化”的要求,组织群众自觉清理自家庭院杂物,主动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清除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危房、乱堆乱放杂物等,腾出空间安排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其中,龙河屯拆除旧房31 间,腾退宅基地 2250 平方米;小博屯拆除旧房 13 间,腾退宅基地 350 平方米;崇山屯拆除旧房48间,腾退宅基地2614平方米;罗塘屯和田寮屯拆除旧房15间,腾退宅基地 300 平方米;加旭屯拆除旧房 45 间,腾退宅基地 2800 平方米;怀善屯拆除旧房 4 间,腾退宅基地 325 平方米;岜宁屯拆除旧房 30 间,腾退宅基地 1000平方米。

  ...

篇二: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建设美丽宜居幸福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XX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考察时提出“五个扎实”要求,其中包含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求用三年时间,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 1 月我到 XX 工作以后,市委安排我负责全市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通过深入县区、村屯进行专题调研,对当前XX 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谋划细化下一步工作思路举措。

 一、XX 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的现状特点

 XX 农业基础较稳固,X 万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有 X 万人,占 X%,全市共有 X 个行政村(社区),X 个自然村屯,典型的点多、线长、面广。部分村屯经过前阶段全面实施“美丽 XX·幸福乡村”活动、“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等,村屯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群众满意度提高,建设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乡村示范样板。同时也发现,全市的村屯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有新房无新貌。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但同一片的房屋方位和朝向相当杂乱,房屋宽窄、深浅、高低十分随意;“内外两重天”的房屋随处可见;“建新不拆旧”现象比比皆是;“一户多宅”更是屡见不鲜。

 二是有保洁不整洁。农村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脏乱差”现象回潮反弹严重。垃圾处理模式比较单一。有的村收集点布局不够科学、合理,收集设施建设简陋。部分村庄因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等特殊原因,垃圾收运系统难以覆盖,导致运输处理和集中处理成本过高。

 三是有生产缺产业。XX 市农民收入现在主要还是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还很低。农民的种植养殖更多是传统式的自给自足,精深加工的少,处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标准问题、品牌问题、平台问题、政策问题都还没有破题,实质上还是放大了的“小

 农经济”。农村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不强,人口人才外流现象突出。

 四是有宣传少内涵。农村宣传教育方式单一,大多乡镇仍停留在贴标语挂横幅,乱贴滥挂现象频频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直抵人心和让群众喜闻乐见、美观多元的形式少,农村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生活趣味没有充分彰显出来。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的制约因素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不四欠”:

 一是思想意识不强,主动自觉欠缺。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去抓落实。农村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浓,等靠观望思想严重。有的想抓,但对结合村屯实际抓推进找不到突破口。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的是用管理城市的办法来管理农村;有的政策之间互相矛盾,标准、要求不一,基层无所适从。

 二是资金筹措不力,学用政策欠缺。建设进展缓慢的村屯,很多都是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来投工投劳、捐料捐资,没有推动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有的对国家政策不敏感、不熟悉,没有学用政策推动有关工作。部分地方建设资金没有落到实处。建设项目的管护资金没有保障,只给建设经费、不列维护经费。

 三是举措办法不多,创新施策欠缺。有的村屯,村头随处可见的砖头、石头、瓦片留在原地不用,偏想花钱购买新的红砖、石头来修建房屋、景观;有的将村中常绿植物铲掉砍掉,又花钱去买树木、草皮回来种、铺;有的将旧的器具毁了,却在为没有材料来打造特色小景苦思冥想。

 四是乡建人才不足,常态管护欠缺。一是本土乡建人才缺乏,外面优秀乡建人才难请进来。二是有的村屯花高价聘请城里的规划专家来做“高大上”的村屯规划,因不切合实际,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最终规划难以操作落实;三是有些已经打造好的村屯,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的努力方向 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提升乡村风貌的“颜值”和“内涵”。

 (一)坚持实用性建设规划引领。实用性建设规划是当前最大的短板弱项。要以《XX 自治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为契机,加快补齐规划这一短板。实用性建设规划,关键要务实管用,不能像做城市建设规划那样做“高大上”的规划,要做群众看得明白、接地气、可操作落实的规划,要在认真调研和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通过航拍技术,

 将原本零星分散的区块逐一摸清,明确功能分区,科学定位布局,突出村屯特色,对村屯中的住宅、道路、公共设施、产业用地等要素,作出有序合理的布置安排,减少在推进过程中走弯路、来回折腾,避免造成时间、成本和物料的消耗浪费。

 (二)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根据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群众期待,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精准确定目标任务,不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高大上”。要在具体操作中采取灵活措施,注重就地取材,突出特色、变废为宝,做到物尽其用。要对清理出来的坛罐、瓦片、瓷器、石器、家具、农具、老物件等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加工和二次利用;对清理出来的场地运用扎篱笆、砌护砖、铺步道等手法进行处理,变成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等,打造意想不到、意趣横生的景观,实现村庄环境基本整洁有序。

 (三)

 坚持挖掘传承文化内涵。要更加注重村屯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把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一要传承历史记忆,通过收集农村旧器物等,展示村落文化历史、发展沿革、历史名人、村庄现状及成就,讲好“家门口”的好故事,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挖掘特色文化,坚持“一村屯一特色”,聚焦民间技艺、民族风俗等非物质的活态,

 在规划布局上渗透文化元素,在环境营造上体现地域特色,在生活方式上丰富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充满地域特色的新乡村。三要弘扬文明风尚,充分运用墙体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新理念,摒弃陈规陋习,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

 (四)

 坚持建管结合立足长效。重建更要重管,形成长效管护机制。一要健全合法合理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更好发挥作用。村规民约尽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二要实现垃圾分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变革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传统方式,规范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三要落实管护责任。每一片花园、菜园、果园、草地,都安排管护认领人,明确管护任务和责任。村屯要安排人常态化保洁。

 (五)

 坚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的重要力量。要多措并举,拓宽多元投入渠道,形成农村集体出一点、老板乡贤捐一点、村民群众筹一点、政府部门奖一点、政策红利兜一点的格局,提

 高资金保障能力。要注重整合项目和资金,克服“撒胡椒面”的做法。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通过乡建专家培养带领一批、办班专门培训一批、现场指导培育一批等形式,建设好本土乡建专业人才队伍。要充分运用《XX 市美丽村屯建设操作图示》,边干边学,创新思维,探索创造出更多可借鉴、能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

 )

 (六)。

 坚持点线面示范带动。一方面,要坚持试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汇聚新型村庄风景带。力争 2020 年建设 30 个示范村屯、2021 年建设 X 个示范村屯,把 XX 区、XX 区作为人居环境垃圾分类试点整县推进试点区,浦北县作为乡村风貌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灵山县作为农村污水整治、“厕所革命”工作推进试点县,带动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回乡美化家园行动,让各级领导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回到自己的家乡,与群众一起想办法、谋建设,示范带动“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深入开展,为实现全面开花结果提供丰富经验和典型样版。

 (七)

 坚持发挥人大推动作用。紧扣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实地检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力度和监督实效。对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焦点问

 题,适时运用各种监督方式,督促各乡镇、村屯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召开民情反映会,收集代表意见建议向政府反馈,推动美丽村屯建设。适时开展立法调研,将乡村风貌提升、美丽村屯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中的表率作用,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深入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活动。给各级人大代表发放《美丽村屯建设操作图示》和培训视频,强化人大代表培训力度,帮助代表详细了解上级关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动员和鼓励基层代表利用微信群、接访走访、宣讲等多种方式深入群众中宣传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意义,加快群众观念转换,提高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鼓励村民自觉参与到美化家园行动中。

篇三: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省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前

  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粤府〔2020〕43号)要求,根据有关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广东省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指引》提出了乡村风貌修复提升的要素、具体内容和基本做法,内容共11章,包括总则、整体空间格局引导、大地景观风貌引导、农房建筑微改造、公共和生产建筑引导、乡村文化景观营造、公共环境整治、道路环境整治、标识系统整治、农业设施风貌引导和指引实施路径。《指引》还附有广东省传统乡村风貌特征,并配套高精度电子版案例图集。《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并联合发布,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条文解释。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地方有关指引,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我省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水平。

 4.4 门窗……………..………………………………………………………………………………………………………………………… 404.5 庭院……………..………………………………………………………………………………………………………………………… 435. 公共和生产建筑引导…………………………………………………………………………………………………….………………..

 455.1 总体要求……………..…………………………………………………………………………………………………………………… 465.2 公共建筑……………..…………………………………………………………………………………………………………………… 475.3 生产建筑及设施……………..…………………………………………………………………………………………………………… 516. 乡村文化景观营造…………………………………………………………………………………………………….………………..…. 536.1 总体要求……………..…………………………………………………………………………………………………………………… 546.2 传统文化空间……………..……………………………………………………………………………………………………………… 556.3 现代文化空间……………..……………………………………………………………………………………………………………… 606.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617. 公共环境整治…………………………………………………………………………………………………….………………..….…… 657.1 总体要求……………..…………………………………………………………………………………………………………………… 667.2 四小园……………..……………………………………………………………………………………………………………………… 677.3 文体活动场所……………..……………………………………………………………………………………………………………… 717.4 公共厕所……………..…………………………………………………………………………………………………………………… 747.5 垃圾收集点……………..………………………………………………………………………………………………………………… 777.6 三线整治……………..…………………………………………………………………………………………………………………… 807.7 围墙及门洞……………..………………………………………………………………………………………………………………… 818. 道路环境整治…………………………………………………………………………………………………….………………..….….... 838.1 总体要求……………..…………………………………………………………………………………………………………………… 848.2 村道……………..………………………………………………………………………………………………………………………… 858.3 巷道……………..………………………………………………………………………………………………………………………… 888.4 机耕道……………..……………………………………………………………………………………………………………………… 898.5 特色步道……………..…………………………………………………………………………………………………………………… 90

 5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

 1.1

 工作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省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粤府〔2020〕43号)以全面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既要攻坚克难落实目标任务,又要因地制宜坚持久久为功,特别是要科学施策实现共谋共建共享。通过制订《指引》,明确乡村风貌内涵、工作目标原则与总体要求,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2

 工作目的解决多年来存在的广东乡村风貌缺失、岭南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建设广东精美农村,使之成为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后花园。通过突出各地乡村风貌的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与弘扬历史遗产,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风貌修复与提升的理念、路径和经验,以乡村风貌提升促进农村优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樟溪村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01

 总

 则2

 1.4

 基本原则山水林田湖草和乡村建(构)筑物全域全要素覆盖,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空间肌理,通过连续性的线性空间串联乡村重要节点,延续村落整体格局。(1)融合自然,道法自然,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突出本土乡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征,恢复和重现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2)尊重风、光、水、地等自然元素特征,挖掘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及少数民族等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强调功能、形态、材料、工艺的有机统一,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构造简单、技术适宜提升乡村风貌。(3)发挥现代建筑工艺新技术的作用,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新材料,鼓励使用乡土材料或具有乡村风格的替代材料;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设计和呈现体现新时代特色的乡村风貌。(4)坚持以人为本,传承优秀的乡风民俗,注重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宣传引导村民提高审美水平,鼓励发动村民与社会等各方在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积极参与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全过程工作。(5)按照循序渐进、有利维护、简洁实用的理念,将除险加固与风貌提升相结合,引导全省乡村优先大面积按照先干净整洁、后生态宜居的顺序开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有条件的乡村可按照特色精品村的建设标准,对风貌进行进一步美化提升。(6 6 )突出整体性坚持原真性强调在地性增强时代性注重参与性遵循渐进性01

 总

 则4

 1.6

 工作方式按照“重点整治村核心地段-打造样板示范村庄-连线连片推进”的“三步走”工作路径,结合《指引》 中“大类-中类-小类”三级分类要素构成的广东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内容体系,系统性开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建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岭南美丽乡村。1.7

 政策依据(1)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经发〔2019〕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粤府〔2020〕43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加强传统建筑保护的通知》(粤建村函〔2018〕1320号);(2)国家标准规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50445-2019);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范标准和规划成果。“三步走”工作路径重点整治村核心地段重点整治村核心地段打造样板示范村庄打造样板示范村庄连线连片推进连线连片推进01

 总

 则6

 13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夏富村8

 2.1

 总体要求2.1.1 尊重自然:将村落与山水林田湖草作为整体进行格局保护与乡村风貌塑造,加强村庄与自然山水的融合与协调性,不得随意破坏现有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以及农田园地,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1.2 适度整治: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村庄用地布局集约高效,不得以集约用地为由进行大拆大建。2.1.3 传承历史:尊重村庄传统的营造思想,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环境和风俗习惯,注重传承乡土文化,体现富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格局,不得搞破坏乡村风貌格局的拆建活动。2.1.4 分类引导:根据村庄与地形地貌、山水田园的关系,结合广东省实际,将村庄聚落形态(农村居民点)分为平地型、坡地型、水乡型与滨海型四个类型,进行分类引导。平地客家围屋平地潮汕村落平地广府村落坡地客家村落 平地潮汕村落 坡地瑶族村落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汕尾市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02

 整体空间格局引导10

 指地形起伏较大处的村庄。维育周边的山林植被、梯田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呈立体的带状、团状退台式布局;村道应顺应等高线形成盘山路,沿坡地上下的巷道可用台阶形式连接;新建建筑应延续现有肌理格局,体量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粤北少数民族坡地村庄粤北坡地村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新寨村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粤北坡地村庄海岛坡地村庄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2.3

 坡地型村庄02

 整体空间格局引导12

 指沿海岸线分布的村庄。一般在背风处选址,应保护好防风林、海滩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自然形态,采取组团式、带状布局形态;村道可结合海岸建设,但应注意防风和退让海岸带;巷道结合地形和风向采用灵活的路网形式;新建建筑应满足海岸带保护的相关管控要求。2.5

 滨海型村庄海岛村庄 海岸村庄湛江市麻章区硇洲镇 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浅澳村海岸村庄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旦海村海岸村庄02

 整体空间格局引导14

 阳江市阳春市马水镇马兰村16

 3.1

 总体要求3.1.1 保护生态景观,延续山水田园的传统风貌,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自然景观特色,从山水林田湖草来整体塑造大地景观,不宜照搬城市型景观营造手法。3.1.2 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形成连线成片的大地景观特色。3.1.3 大地景观应与环境、农业生产、村落风貌相协调。水网密布的水乡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03

 大地景观风貌引导18

 重点整治提升乡村主要道路两侧及村庄周边的田园景观,借助农用地整理形成连片集中的特色田园景观,宜种植水稻、荔枝、龙眼等乡土作物,利用乡土植物美化田园的机耕道,并保持田园洁净。3.2.2 整洁田园集中连片的稻田荔枝园 整齐的菜园支架3.2

 田园风貌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浮月村深圳市深汕合作区鹅埠镇上北村 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两侧树林茂盛的村道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田间整齐的机耕道江门市鹤山市址山镇昆阳村火龙果园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那仙村03

 大地景观风貌引导20

 3.2

 田园风貌3.2.3 美化提升(2)在不破坏田园自然景观前提下,适当修建休闲设施;建设凉亭、观景台、栈道、步道等游憩休闲设施,营造趣味景观小品,丰富乡土田园景观;有条件的区域,可引入游乐项目,将田园转化为游乐体验空间、拓展探索空间等场所。瓜果长廊竹木凉亭彩虹长廊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 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道大埔围村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步道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道大埔围村东莞市麻涌镇 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观景台草垛03

 大地景观风貌引导22

 (1)水域驳岸尽量保持自然形态,不应采用简单的混凝土硬质化,应根据水体的功能需要,合理采用自然放坡驳岸、叠石驳岸、生态石笼驳岸、植草护坡驳岸等生态驳岸形式;因功能需要须采用硬质驳岸时,不宜过长,在断面形式上宜避免直立式驳岸,可采用台阶式驳岸;已硬质化的驳岸可加以绿化改造、图案美化,软化滨水界面。自然形态驳岸 自然形态驳岸 叠石驳岸保留原水道(古港河)形态 自然放坡驳岸 绿化改造后的硬质化驳岸3.3

 水域风貌3.3.2

 岸绿景美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矮车...

篇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广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全力建设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使广州真正成为一座既有金山银山更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建村〔2021〕47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粤发〔2021〕9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粤府〔2020〕43号)、《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广州市“十四五”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工作方案》(穗美丽乡村办〔2021〕4 号)等有关政策要求,以及《广东省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和负面清单》等技术规范和相关规定,结合广州市城乡发展特征与乡村特色进行细化,现制定《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和负面清单》(下简称《指引》),以指导本市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提出了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八类要素,围绕各类要素指引要点,形成市域、风貌分区、美丽乡村群三级指引体系,并对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优秀案例进行赏析。《指引》共分 4 册,第一册为总则 / 市域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第二册为风貌分区 / 美丽乡村群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第三册为优秀案例赏析、第四册为负面清单。《指引》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并联合发布,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条文解释。各区可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地方有关指引,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我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水平。

 01 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02 美丽乡村群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总体说明山地浅丘风貌区

  农村住房指引

  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指引

  村落开放空间指引

 标识与宣传系统指引

  道路路径指引

  基础设施指引

  农业空间指引

  生态空间指引田园风貌区

  农村住房指引

  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指引

  村落开放空间指引

  标识与宣传系统指引

  道路路径指引

  基础设施指引

  农业空间指引

  生态空间指引水乡风貌区

  农村住房指引

  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指引

  村落开放空间指引

  标识与宣传系统指引

  道路路径指引

  基础设施指引

  农业空间指引

  生态空间指引历史文化遗产集中风貌区

  总体要求

  总体空间格局

  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

  一般存量农房

  新建建构筑物

  村落开放空间指引

  标识与宣传系统指引

  道路路径指引

  目录总体说明现代农业型美丽乡村群渔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群生态涵养与生态发展型美丽乡村群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型美丽乡村群乡村文旅型美丽乡村群新特产业型美丽乡村群………………………………………6………………………………14………………………………………14…………………18…………………………………20………………………………22………………………………………24………………………………………26………………………………………28………………………………………30……………………………………32………………………………………32…………………36…………………………………38………………………………40………………………………………42………………………………………44………………………………………46………………………………………50…………………………………52………………………………………52…………………56………………………………58……………………………60……………………………………62……………………………………64……………………………………66……………………………………68…………………70…………………………………………70……………………………………72……………………………………74……………………………………………76……………………………………78……………………………………82……………………………………84………………………………86……………………………88……………………………………90………………..…………………94…………………100…………………114……128……142…………………156…………………176

 1

  总体说明2

  山地浅丘风貌区 3

  田园风貌区4

  水乡风貌区5

  历史文化遗产集中风貌区01 风貌分区乡村风貌

  修复提升指引

 6 7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总体说明1 总体说明山地浅丘风貌区山地浅丘风貌区主题定位山地浅丘风貌区总体指引策略 ■ 注重生态涵养与生态发展,保育并修复提升乡村现有山水生态格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质乡村生态空间。

 ■ 结合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农村住房风貌修复提升,营造功能多元的居住空间。

 ■ 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与善用,丰富村落开放空间的服务功能,形成多样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载体。

 ■ 营造层次丰富的线性景观带,结合村道、碧道、南粤古驿道等线性空间打造游览路径景观带。

 ■ 引领新文明新经济的生态家园山地浅丘风貌区关键要素指引策略农村住房 传承传统建筑特色,鼓励结合本土化的生态与人文特色要素进行整治建设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 鼓励与山地浅丘地区特色资源相结合,打造怡人的设施空间村落开放空间 顺应山地浅丘地势,适度结合村落周围山林及山林步道设置村落开放空间标识与宣传系统 可适度结合山水等特色意象以及木、石等生态材料进行设计道路路径 适应山地浅丘地形完善道路路径排水和防护基础设施 鼓励结合乡土建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空间 注重山体农业空间及其配套设施打造生态空间 结合山地浅丘自然地形开展生态空间维育与发展 ■ 集中分布在广州市北部、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

 ■ 村庄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发展,村落呈斑块状、带状或以岗为中心布局。

 ■ 风貌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化,文化特征明显。

 8 9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总体说明田园风貌区田园风貌区主题定位田园风貌区总体指引策略 ■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结合田园地区地景特征,打造与周边城市风貌融合、与乡村特色产业协调的高品质多元化乡村风貌。

 ■ 丰富农业空间,提升农田、农业建筑和农业设施风貌,将农业空间与都市乡村的休闲生活方式有机结合。

 ■ 塑造高品质的村落开放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形成有效衔接和有机补充,打造适应多元化乡村生产生活的开放场地。

 ■ 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与资源特征,完善与丰富乡村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提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品质设施服务。

 ■ 营造高品质多元化的都市乡村 田园风貌区关键要素指引策略农村住房 突出都市乡村特色,鼓励打造创意性庭院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 鼓励结合都市乡村新型化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村落开放空间 适度利用村庄人居环境周边田园打造生产、休闲相结合的村落开放空间标识与宣传系统 适度提取田园意象符号融入标识与宣传系统中道路路径 注重道路路径绿化对农作物光照的影响,突出沿径绿化田园乡土特色基础设施 鼓励围绕田园风貌区特色,打造个性化、景观化的基础设施农业空间 适度优化田园种植及其配套设施,增强田园景观效果生态空间 建设适宜的观景设施提升生态空间观景体验 ■ 集中分布在广州市中部平原地区,村落呈斑块状或沿道路呈带状布局。

 ■ 在保留现代农业基础上,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新型化、多样化趋势明显。

 10 11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总体说明水乡风貌区水乡风貌区主题定位水乡风貌区总体指引策略 ■ 注重延续水系水网布局,优化河涌、基塘、湿地等周边自然环境,彰显岭南水乡风貌时代特色。

 ■ 结合水乡特色资源打造岭南水乡高质高效农业空间,以规模化、现代化的农田、鱼塘展现现代农业风光。

 ■ 延续水乡传统文化,以河涌及周边开放空间为重要载体打造水乡特色的道路路径。

 ■ 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建设与现代农业生产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效率,提供高质量保障。

 ■ 探索全球化本土化的水乡人居水乡风貌区关键要素指引策略农村住房 传承创新岭南水乡特色,鼓励利用特色元素进行风貌修复提升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 结合水乡风貌区村庄空间肌理特征设置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村落开放空间 有效利用桥头、码头、沿河涌空间等水乡风貌区特色场所打造村落开放空间标识与宣传系统 结合水乡特色意象进行设置道路路径 顺应水网肌理打造水乡特色道路路径基础设施 丰富基础设施景观效果农业空间 围绕丰富水乡“塘 - 基”特色复合种植模式提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 注重保育生态空间自然形态,适度结合村落开放空间建设 ■ 集中分布在广州番禺东南部及南沙区。

 ■ 以渔业农业为基础发展,岭南水乡特色明显。

 ■ 村落主要沿河涌或河岸呈带状逐次展开,与水体联系密切,线性特征明显。

 12 13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总体说明历史文化遗产集中风貌区历史文化遗产集中风貌区主题定位历史文化遗产集中风貌区总体指引策略 ■ 结合历史文化遗产要素特性,注重岭南文化要素提炼,打造新时代岭南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 注重对传统空间格局、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与修复,延续岭南乡村传统格局与村落肌理。

 ■ 延续村落原有传统特色建筑格调,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农村住房风貌修复提升。

 ■ 注重开放空间风貌修复提升,将文化特色与新时代生产生活特征相结合,打造更具活力与文化特色的开放场所。

 ■ 重塑文化性时代性的岭南人家历史文化遗产集中风貌区关键要素指引策略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和保持原样,以求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历史建筑 以不改变外观特征为前提进行适当维护和改造,鼓励兼容公共设施功能传统风貌建筑 可进行特色化改造,鼓励结合业态置入打造特色经营设施一般存量农房 需与周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相协调新建建构筑物需与周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相协调,以民居、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不得建设破坏风貌或污染环境的建筑和生产设施村落开放空间 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活动功能相协调,运用传统风貌特色元素展现乡村民俗风情标识与宣传系统 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得影响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风貌道路路径 延续传统街巷格局、材质与工艺 ■ 保留有传统村落格局、特色山水格局、特色空间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历史文化氛围较为浓郁。

 ■ 村庄传统要素保存相对完好,并且具备一定规模,表现出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

 14 15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山地浅丘风貌区农村住房指引官靴、官帽、燕尾脊 新式屋脊平屋脊结合传统纹样进行涂刷装饰屋脊硬山墙女儿墙装饰屋顶 ■ 鼓励采用坡屋顶进行农村住房风貌修复提升,或采用平坡结合的屋顶形式。

 ■ 鼓励选用官靴、官帽、燕尾脊等传统样式,或采用平屋脊、新式屋脊等现代简洁样式。

 ■ 女儿墙可结合传统纹样进行涂刷装饰。庭院 ■ 鼓励使用乡土材质进行围墙提升,鼓励降低庭院围墙高度,丰富村落开放空间。广州市从化区南平村 ▼ 结合坡屋顶和仿木防盗网进行农房风貌修复提升2 山地浅丘风貌区

 16 17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山地浅丘风貌区玻璃栏杆栏杆勒脚鹅卵石勒脚木色铝合金防盗网 木防盗网窗外立面 ■ 栏杆可选用设计简约的铁艺栏杆、玻璃栏杆或铝合金栏杆进行提升。

 ■ 可选用浅色门窗套进行优化。

 ■ 防盗网可选用木色铝合金或木防盗网进行提升。

 ■ 勒脚除涂料和面砖勒脚外,也可选取鹅卵石勒脚。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 ▼ 通过白色涂饰与青砖饰面结合进行农房风貌修复提升铁艺栏杆 铝合金栏杆涂料 / 面砖

 18 19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山地浅丘风貌区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指引 ▼ 将传统风貌建筑泥砖房改造成手工市集 ■ 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环境应与山地浅丘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打造怡人的设施空间。

 ■ 公共设施与生产经营设施应体现地域及文化特色,鼓励结合传统文化交往空间和场景记忆进行组织。

 ■ 鼓励村史馆、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驿站、民宿、特色农产品体验店等设施对村落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

 ■ 鼓励延续传统建筑格调,鼓励结合传统文化要素、老旧物件内容等进行设施风貌修复提升。原散落泥砖房过于密集拥堵屋顶抬高,并重新建造屋顶拆除附属用房,打通巷道安装可旋转竹编门扇保留泥砖房两侧山墙加建室外竹棚,串联各个泥砖房

 20 21

 01风貌分区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 山地浅丘风貌区...

篇五: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mdash; 1

 — 高明区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 风貌提升的实施方案 (征求公众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粤府〔2020〕43 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实施意见(佛府〔2021〕10 号)》,全面推进全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建设和发展水平,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全域推进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为我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通过 2021 年逐步完善的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政策体系,农村违法违规建房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

  — 2

 — 作进一步深化,全面高质量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建成首批 4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一批乡村风貌微改造成效明显的示范自然村,建成超过 15 公里覆盖超过 3000 户以上居民的乡村风貌带,引领推进全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2022 年年底前,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农村违法建设基本杜绝,存量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农房管理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11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基本建成,4 个区级示范村和全区主要的铁路、国道、高速公路沿线重点乡村基本完成风貌提升工作,美丽田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整体成效呈现。

 2025 年年底前,全面建立规范有序、管控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新秩序,农村住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全面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全区 15%的村(居)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30%的村(居)完成三线整治,全区 80%以上存量农房完成微改造,100%的村(居)完成“四小园”建设;“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为全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与尊重民意相结合。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坚持遏制增量与整治存量相结合。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

  — 3

 — 规建房行为,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实行“零容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整治工作,对存量农房分策分批微改造。

 坚持示范创建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领,逐步铺开原则,以彰显特色为目的,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打造,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

 坚持传承历史文化与塑造现代风貌相结合。既重视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又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生态环保材料,打造体现乡愁又各尽其美的高明乡村。

 坚持财政投入与多方筹资相结合。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拓宽资金来源,广泛动员村民、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入建设打造。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结合实际有序推进农房管控 1 1 、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年满 18 周岁的子女可视为“一户”,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我区规定的标准,历史建成的多宗住宅和附属生活设施用地面积总和未超过区规定面积标准的,可视为“一宅”。引导通过易地建造、集体回收等方式逐步解决历史建成的一户拥有多宗、零散的住宅和附属生活设施用地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农村村民应当严格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

  — 4

 — 积占用宅基地。经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应当严格按照“建新拆旧”要求,将原宅基地交还村集体。若原有宅基地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佛山市古村落活化名录等历史文化资源的,要按照《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规定进行保护,不能擅自“拆旧”,可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实现异地建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和农民住宅。对历史形成的宅基地面积超标准和“一户多宅”等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类进行认定和处置。

 2 2 、 摸清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现状底数。各镇(街道)要结合农村地籍调查、“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确权等数据资料,构建农村宅基地和住宅信息数据库,涵盖宅基地单元、空间分布、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权属人、户内人口数量、利用现状及权属人是否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否为城镇居民、是否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是否为华侨或外籍华人等信息,力争在 2021 年年底前全面摸清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现状底数,建成农村宅基地和住宅信息数据库,为宅基地审批管理和相关决策及评估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数据。

 3 3 、 全面建立宅基地资格权管理制度。各镇(街道)要衔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宅基地资格权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在此基础上形成宅基地资格名录库,梳理出各集体经

  — 5

 — 济组织的宅基地需求缺口数据情况,及时做好资格权名录库的动态更新维护。为了有效化解历史形成的“一户多宅”问题,要注重解决事实上形成“一户多宅”的近亲属之间转入宅基地及其上住宅的问题。严格宅基地资格权管理的应用工作,确保宅基地及其上住宅的转入对象须具有相应的宅基地资格权。

 4 4 、 明确宅基地用地面 积标准。我区在结合本地土地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区域规划、用地类型、户内人口等因素的条件下,规定我区新批准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按每户 100 平方米以下的标准执行。

 5 5 、 发挥基层组织的宅基地管理作用。各镇(街道)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宅基地管理中的自治功能,探索建立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制度,协助宅基地日常管理巡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制定农村宅基地和住宅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宅基地使用分配规则,保障宅基地分配使用公开、公平、公正,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报送审批前对村庄规划进行讨论,提出宅基地规划布局选址的初步意见,协助开展宅基地资格权情况审查,受理、公示和审核村民提出的宅基地用地申请,编制形成本地农房建设管理台账,制定本村农村住宅建设风貌管控公约和负面事项清单,探索闲置宅基地集体回收和利用制度,配合政府部门落实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巡查监管工作。

 6 6 、 落实宅基地的村庄分类管控措施。各镇(街道)要在摸

  — 6

 — 清宅基地需求缺口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可安排用于建设农村住宅用地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相关限制要求等情况,在宅基地管理方面对村庄进行评估分类,采取不同类型的宅基地管控措施。对于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村庄,可以安排单宗独院的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我区规定的标准。应当充分利用村内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节约用地;对于城镇开发边界线内的村庄,原则上不应新安排单宗独院的宅基地,主要通过建设公寓等集体联合建房方式解决当地的住房需求;对于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各镇(街道)应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确保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7 7 、 加强村庄规划衔接和引导工作。各镇(街道)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结合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节奏,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以第三次国土调查的行政村界线为规划范围,对村域内全部国土空间要素作出规划安排。各镇(街道)要依据村庄类型,因地制宜,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科学安排农村住宅布局,划定建设范围,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满足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对于紧邻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可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对村域内全部国土空间要素作出规划安排。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统一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也要

  — 7

 — 科学安排农村住宅布局,确定农村住宅用地规模,满足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要在村庄规划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农村住宅建筑风貌等进行规范,或由镇(街道)政府引导、村集体选定相关风貌设计方案报镇政府审定后实施,以增加风貌管控实施可行性。

 8 8 、 加强农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保障。贯彻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实施细则的通知》(粤自然资发〔2020〕29 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我市“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市人民政府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涉及农转用和未利用地转用的市级权限审批事项调整为由市下放各区实施(佛山市中心城区除外)。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做好农村村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承接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各镇(街道)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农村人口户籍、不动产登记、存量宅基地数量、宅基地分配计划及现状等情况,结合宅基地资格权名录库情况,组织开展宅基地用地需求情况统计调查,征集宅基地用地申请意向,每年年底前真实准确提出下一年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需求,调查结果作为安排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用地计划指标纳入省级统筹保障。当年保障不足的,下一年度优先保障。

 9 9、 、 加强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管控。村民住宅建设应当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依法申请办理取得《乡村建设

  — 8

 — 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规划许可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地块位置、用地范围、用地性质、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风貌等要求。农村宅基地建房,不得超过建 4 层、15 米高,并符合《高明区农村宅基地建设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要求。住建水利部门要优化农房设计图集,大力宣传推广应用,鼓励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元,选用 1—3 种设计图集,形成协调和谐的农房设计建设风格。

 10、 、 严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审批。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细化优化审批工作程序和办事指南,强化审批管理。各镇(街道)要引导村民进行规划选址建设,在规划区外原则上不得新增宅基地用地。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涉及农民新批准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我区规定的标准,对宅基地用地选址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要求的,不符合“一户一宅”或用地标准规定的,将原有住宅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一律不得批准宅基地用地。各镇(街道)要推行村庄规划、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投诉举报方式“五公开”制度,全面落实申请审查到场、批准后丈量批放到场、住宅建成后核查到场的“三到场”要求,规范农村住宅建设管理。

 11 、 严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审批。各镇(街道)负责属地村民住宅建设的审核批准,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镇

  — 9

 —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下负责属地村民住宅建设的申请审查。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农村住宅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村民依法改建、重建或新建农村住宅。农村住宅建设审批总体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核准申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部门联合监管验收”3 个阶段实施。各镇(街道)负责村民住宅建设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及验收工作。区住建水利部门负责建设管理业务指导工作,并组织开展村民住宅设计图集编制和协助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培训等工作,引导农村住房风貌提升。

 12、 、。

 严厉打击农村住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各镇(街道)要加强所辖区域内农村住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构建巡查监管网络,依法组织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农村村民违法规划建房、违法使用宅基地、乱占耕地建房、乱搭乱建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各镇(街道)应当建立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城建水利、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强化信息连通、资源共享,共同指导和推动做好村民住宅建设的管理和执法工作。

 (二)因地制宜提升乡村风貌 13、 、 深入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整治环境脏乱差,特别是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突出问题,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

  — 10

 — 健全村庄公共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并形成约束力强的长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引导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和支持垃圾分类工作,避免垃圾乱扔乱放不文明行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形成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14 、 深 入开展 农村“厕所革命”。在实现无害化户厕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农村地区厕所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彻底解决群众如厕难...

篇六: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OBAL DYNAMICS 环球动态四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 划 用 3 - 5 年 发 展 稻 渔 综 合 种 养 50 0 万亩、■ ^ 者 日 前 了 解 到 , 四 川 计 划 用 3 - 5 年时 司,以 乡 镇 为 基 本 单 位 ,发展稻渔综合 种 养 超 500万 亩 ,通 过 稻 渔 综 合 种 养 产 出 的 水 产品达到50万 吨 :四 川 省 农 业 农 村 厅 相 关 负 责 人 表 示 ,四川 约 有 3000万 亩 水 稻 面 积 ,其 中 冬 水 田 面 积 600 万 亩 以 上 ,开 发 潜 力 巨 大 。在稻渔综合种养模 式 下 , “一 地 双 业 、一 水 双 用 、一 田 双 收 ”是 破 解 种 粮 效 益 低 、农 民 种 粮 积 极 性 不 高 的 重 要 举 措 。

 目前,四 川 首 批 启 动 了 邛 崃 市 、新津 区 、隆 昌 市 、开 江 县 4 个 县 (市 、区 ),崇州 白 头 、广 汉 高 坪 等 10个 乡 (镇 )开 展 “鱼米之 乡”创 建 试 点 示 范 ,验 收 达 标 将 获 得 “先建后补 ”奖 励 。四 川 将 构 建 以 省 级 星 级 水 产 园 区 为 核 心 、市 级 为 主 体 、县 级 为 支 撑 的 梯 级 水 产 园 区 发 展 格 局 。继 续 加 强 省 级 星 级 水 产 园 区 培 育 ,打 造 一 批 渔 业 产 业 美 、渔 业 文 化 美 、渔 业 生 态 美 、村 民 生 活 美 的 美 丽 渔 村 ,大 力 培 育 和 引 导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进 园 区 。

 同 时 , 四川 将 全 力 推 进 “质 量 兴 渔 ” 行 动 ,今 年 将 新 建 水 产 养 殖 示 范 基 地 56个 ,力 争 创 建 全 国 渔 业 健 康 养 殖 示 范 县 2个 、国 家 级 水 产 健 康 养 殖 示 范 场 20个 、省 级 水 产 健 康 养 殖 示 范 场 100个 , 确 保 全 省 产 地 水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监 测 合 格 率 保 持 在 9 8 % 以上 。

 D广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出 台 指 导 意 见 全 面 推 进 农 房 管 控 和 乡 村 风 貌 提 升q

 g

 9 日,广 东 省 政 府 网 站 发 布 《广东省 &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全 面 推 进 农 房 管 控 和 乡 村 风 貌 提 升 的 指 导 意 见 》 (下 称 《指 导 意 见 》 )。

 《指 导 意 见 》提 出 ,2020年 底 前 ,建 立 以 “一 户 一 宅 ” 为基础的农房管控制度机制 和 乡 村 风 貌 提 升 “1+ N ”政 策 体 系 ,农村违法 违 规 建 房 乱 象 得 到 初 步 遏 制 ;2022年 底 前 ,宅 基 地 “一 户 多 宅 ” 、农 村 违 法 建 设 明 显 减 少 , 存 量 整 治 成 效 显 著 ,新 建 农 房 管 理 进 人 规 范 化 法 治 化 轨 道 ;2025年 底 前 ,宅 基 地 “一户多 宅” 、农村违法建设基本解决。《指 导 意 见 》分 为 五 个 部 分 ,分 别 为 总 体 要 求 、切 实 抓 好 农 房 管 控 、着力提升乡村风貌 、强 化 支 持 保 障 、加强组织领导,在 切 实 抓 好 农 房 管 控 方 面 , 《指 导 意 见 》 对 于 宅 基 地 管 理 作 出 了 明 确 具 体 的 规 定 ,要求 严 格 执 行 农 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 法 律 规 定 。

 同 时 ,规 范 农 村 宅 基 地 建 房 审 批 , 村民建房应向具 有 宅 基 地 所 有 权 的 农 村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或 村 民 自 治 组 织 提 出 申 请 ,经公示和村 级 组 织 审 核 ,符 合 资 格 条件的报乡镇人民政府 (街 道 办 事 处 )审 批 ,禁 止 未 批 先 建 、超面积 占用宅基地。此 外 ,在尊重村民意愿和维护村 民 合 法 权 益 的 前 提 下 ,依 法 通 过 有 偿 转 让 、有 偿 调 剂 、有 偿 收 回 等方式引导村民有序规范退 出宅基地。047

 环球动态

  GLOBAL DYNAMICS在 着 力 提 升 乡 村 风 貌 方 面 , 《指导意 JL 》 从 打 造 样 板 示 范 村 庄 、分 类 提 升 村 庄 风 貌 、推 进 存 量 农 房 微 改 造 和 新 建 农 房 风 貌 塑 造 、沿线 连 片 建 设 美 丽 乡 村 几 个 方 面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举 措 。

 《指 导 意 见 》分 三种类型指导提升村庄风 貌 :整 治提升类村庄要重点清理整治破旧泥砖 房 、削 坡 建 房 、危 房 和 违 法 建 筑 ;保护修复类 村 庄 要 全 面 保 护 和 活 化 利 用 文 物 古 迹 、历史建 筑 、传 统 民 居 、工 场 作 坊 遗 址 以 及 古 驿 道 等 ; 地 域 特 色 类 村 庄 要 重 点 挖 掘 山 区 、平 原 、海岛 及少数民族村庄的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 习 俗 。对 于 沿 线 连 片 建 设 美 丽 乡 村 , 《指 导 意 见 》指 出 ,在村民住宅的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打 造 “四小园” (小 菜 园 、小 果 园 、小 花 园 、小公 园 )丰 富 村 容 村 貌 形 态 ,引导形成兼具生产 性 和 观 赏 性 的 特 色 农 业 景 观 ,鼓 励 各地规划打 造地域特征鲜明的乡村风貌一县一品牌。在 强 化 支 持 保 障 方 面 , 《指 导 意 见 》从 政 策 、资 金 、用地以及人 才 和 技 术 支 持 等 方 面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支 持 保 障 举 措 ,提出发挥金融支 农 作 用 ,在 不 新 增 隐 性 债 务 的 前 提 下 ,各地可 在 省 级 涉 农 资 金 中 安 排 部 分 资 金 用 于 贴 息 ,支 持 村 民 或 企 业 贷 款 ,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参与新 建 、改造农房和乡村风貌提升。在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方 面 , 《指 导 意 见 》明确 将 农 房 管 控 、风貌提升纳入广东省推进乡村振 兴 战 略 实 绩 考 核 。建 立 定 期 通 报 、函 询 约 谈 、 追究问 责 等 制 度 机 制 ,压实各级责任 。

 :is上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 定 进 口 冷 链 食 品 加 工 经 营 疫 情 防 控 工 作 规 范期 ,上 海 市 食 品 安 全 工 作 联 合 会 会 同 上 海 市 食 品 安 全 工 作 联 合 会 食 用 农 产 品 专 业 委 员 会 制 定 了 《关于进口冷链食品加工经营 疫 情 防 控 工 作 规 范 》 (下 称 《规 范 》 ),供本 市 从 事 进 口 冷 链 水 产 品 、肉类等相关食品生产 经 营 企 业 落 实 企 业 主 体 责 任 ,做好常态化疫情 防 控 。

 《规 范 》包 括 了 落 实 主 体 责 任 、加强人 员 健 康 管 理 、严 格 落 实 食 品 进 货 查 验 、严格落 实 贮 存 运 输 环 境 清 洁 消 毒 、认真做好分割/分装 加 工 过 程 洗 消 工 作 、加 强 公 共 区 域 防 控 、做好 个 人 防 护 、做 好 冷 链 食 品 销 售 过 程 的 防 控 、消 毒 液 的 配 置 与 使 用 、异食情况处置与报告等十 方 面 ,共32条细 则 。《规 范 》对 食 品 进 货 查 验 做 出 了 详 细 规 定 。

 肉 类 、水产品及其制品必须具有检验检疫合 格 证 明 ,其 中 生 猪 产 品 必 须 具 有 “两证一报 告 ” (动 物 产 品 检 疫 合 格 证 、肉品品质检验合 格 证 、非 洲 猪 瘟 病 毒 检 测 报 告 );禽肉产品必 须 具 有 动 物 检 验 检 疫 合 格 证 明 ;进口畜禽肉类 食 品 还 应 当 查 验 核 酸 检 测 合 格 证 明 。此 外 ,冷 链 食 品 企 业 应 当 将 采 购 、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 等 相 关 追 溯 信 息 ,按要求上传至本市食品安全 信 息 追 溯 平 台 。企业也可以从食品安全信息追 溯 平 台 打 印 追 溯 单 ,随 货 同 行 。运输冷链食品 的 车 辆 在 运 输 过 程 中 不 得 擅 自 开 箱 ,每批次运 输 完 毕 后 ,应 当 用 消 毒 液 对 车辆和食品冷藏箱 内外壁实施全面消毒。《规 范 》还提到了发 现 异 常 情 况 时 的 处 置 和 报 告 。

 一 旦 接 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知 有 新 冠 病 毒 核 酸 检 测 阳 性 的 样 品 ,冷链食品企

篇七: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镇农房管控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 XX 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加大农房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不断夯实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加快建立完善符合我镇实际、体现梧州乡土特点的农房建设长效管控体系,逐步实现我镇农房功能现代、特色鲜明、经济适用、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总体目标。

 二、工作职责

 (一)镇相关部门工作职责。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牵头指导和推动全镇农房管控工作。指导和推动农房建设、农房质量安全管控、建筑风貌管控等工作;指导和推动“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和村庄规划管理范畴内未取得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依法开展宅基地改革和管

 理、违法占用宅基地查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等工作。镇“四所合一”机构办理具体工作,负责村庄规划区内村民建房的申请受理、审核上报,以及乡村房屋、公共设施、乡容村貌管控工作,查处违反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组两会”等村民自治程序加强农房管控的引导和督促,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共同推进。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成立村民规划建设理事会,优选村级监管员。在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下,组织村民共同协商,将农房管控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予以规范约束;指导村民办理农房建设审批手续,指导村民依法依规开展农房建设活动;协助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鼓励村民选用有培训合格证的建筑工匠开展农房建设。发现本村有违法建设行为的应予以劝阻,并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及镇相关部门报告。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村庄规划编制。2020 年 12 月 1 日前,镇人民政府要确定并上报有条件、有编制村庄规划需求的行政村名单,并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实施计划,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2020 年 12 月 31 日前,优先实现高铁沿线、高速公

 路沿线、江河海沿线、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高铁站等重点地区的村庄规划管控。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基本实现农房建设的规划全域管控。

 (二)严格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从 2020 年 12月 1 日起,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由镇人民政府或委托镇有关部门负责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现新建农房办证应办尽办,具体工作由镇“四所合一”机构办理。镇“四所合一”机构按照一次性告知、先收件后补充、“最多跑一次”等要求简化审批流程,将办证时间压缩至 20 个工作日以内(若有上会审议制度的,上会审议时间除外)。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管控。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进行管控,并确保符合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不得超过 100 平方米,丘陵地区、山区每户不得超过 150 平方米的上限要求。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管理规定,经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必须严格执行“建新拆旧”要求,将原宅基地交还村集体。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逐步开展农房不动产登记颁证。

 (四)建立完善宅基地使用管理工作机制。2020 年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的政策文件,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五)加强农房建设管控。2020 年 12 月 1 日前,县(市、区)出台农房建设管控办法。新建农房要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农房建筑面积和建筑层数进行管控,并确保符合农房建筑面积不得超过 450 平方米且农房建筑层数应控制在 4 层以内的控制要求。从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对辖区内农房建设项目全面落实现场踏勘、批后放线、基槽验收、竣工验收“四到场”和审批程序、申请条件、建房名单、审批结果“四公开”制度。县建设主管部门每年应完成辖区内不少于 20%的新建农房质量安全实地抽查工作。

 (六)建立农房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机制。2020 年 12 月 1 日前,建立本地农房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农房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方案,落实违法查处具体部门、人员、设备和经费,落实农房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快速查处的工作责任。2020 年 12 月 31 日前,推进本行政区域 1-3 个农房违法建设查处试点工作,并开展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建房等违法建设行为的调查统计工作,制定详细处置方案,分类、分阶段、分步骤依法依规予以处置。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严格实施农房违法建设查处制度,农房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拆除。

 (七)加强农房风貌管控。从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新建农房在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提供所采用的房屋建筑通用图集或计划使用的房屋设计方案,严格实施“带图报建”制度。镇“四所合一”机构在开展农房竣工验收时,应严格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所确定的图集或房屋设计方案要求进行验收,未达到要求的,不予通过验收;低收入家庭新建农房,在满足农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应与村庄整体环境协调一致。

 (八)有序推动存量农房风貌提升。应 结合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整合项目收益、财政奖补等资金,有序推动存量农房风貌提升。优先支持有产 业发展基础、基层党组织引领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较好的村庄开展存量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未完成“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的村庄,不予安排存量农房风貌提升资金和政策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镇乡村振兴(“美丽梧州”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农房管控工作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牵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统筹力度;其他相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指导和督促各地抓好相应工作。

 (二)强化督促检查。将农房管控作为县乡村振兴专项考评的重要内容,由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制定考核指标,组织开展年度考评。

 (三)加强指导服务。应建立完善农房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有序推进“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组建并培训一批规划、建设行业精干队伍,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实行规划全程挂钩服务。要结合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基层技术骨干培训,培养一支有热情、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技术队伍;创新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

 (四)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实施农房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将农房违法建设人员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公安、供水、电力等部门不得为违法建设的农房发放门牌号、通水接电。要逐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落实村级监管员工作报酬和工作成效激励经费,持续畅通农房违法建设举报渠道,依法兑现举报奖励。

 (五)营造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村(社区)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栏、宣传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房管控的有关政策法规、

 技术要求、典型案例等,充分发动村民及村民自治组织参与村庄规划、农房设计、违法建设查处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