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6篇

时间:2022-12-06 21: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6篇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第77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自主复习】 考点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主干知识】 【名师点拨】 1.法国共和政体的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6篇,供大家参考。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6篇

篇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 7 7 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 自主复习 】

 考点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主干知识】

 【名师点拨】

 1.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历程

 3.美、法总统大选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

  【认知深化】1875 年宪法的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经典例题】

 (2021 全国Ⅰ卷·33)18 世纪 90 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 20 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 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答案】B 题干的大意是在 18 世纪末,法国国民议会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门审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纷来代替家长或者家族直接把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同时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控制权被取消,这意味着国家所指定的专门机构才有权处理家庭中个人之间的纠纷,这等于把个人权利用国家法律来保障,建立了公民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而取代了家庭中家长或者家族对子女问题进行处置的关系,故选 B 项;题干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主旨不是体现个人意志问题,排除 A 项;题干中只有“21 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

 父权的管辖控制”体现了男女地位问题,属于以偏概全,而且也与题目主旨不一致,排除 C项; “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 20 岁以下子女的争讼”、 “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等信息说明国家利益是高于家族利益的,排除 D 项。

 考点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主干知识】

 【名师点拨】

 1.德意志帝国宪法

 2. 英、德政体的差异

 3.德国皇帝的权力与地位

  上图为漫画《德国皇帝的木偶戏》,从中国特有的木偶戏角度来反映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漫画自后往前依次为帝国皇帝、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该漫画表明:帝国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认知深化】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 ①只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成因 ①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②现实原因: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不充分,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经典例题】

 (2020 全国Ⅱ卷·34)19 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答案】B 由材料“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可知俾斯麦因与新皇帝意见不同被迫辞职,结合德国宰相、议会对皇帝负责的特点,可知德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故选 B 项;帝国议会权利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限制,对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监督权的,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德国的对外政策,排除 C 项;这时候的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更谈不上分权制衡体制的成熟,排除 D 项. 【课时检测】

 1.(2021·皖南八校联考)从 1789 年大革命开始到 1814 年波旁王朝复辟的 20 多年间,法国政权走马灯似的更换以致宪法频繁更迭,宪法的形态也大起大落,这场热闹的制宪运动最后以闹剧式的结尾而告终。材料主要说明法国 (

 ) A.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B.近代宪政思想尚未成熟 C.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 D.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答案】C 材料信息说明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以致宪法形态不断更换,故选 C;材料中的宪法并不是封建性宪法,无法说明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A 错误;材料旨在说明法国政治斗争持续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以致宪法形态不断更换,并非由于宪政思想不成熟,排除B;材料现象说明民主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故 D 中“逐步发展完善”的说法错误。

 2.(2021·益阳模拟)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的法令需要经过有关部长副署;总统不得出席议会两院发言,而应通过政府部长以咨询方式同两院联系;总统非经议会两院同意,不得宣布战争。这些规定表明当时法国 (

 )

 A.总统为虚位元首

 B.内阁是权力中心 C.部长由议会任命

  D.权力间相互制约 【答案】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 1875 年宪法虽然规定总统权力极大,但对总统权力也作出种种限制,体现了权力间的相互制约,D 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拥有实权,A 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权力中心为议会,B 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部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C 错误。

 3.(2020·佛山模拟)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腾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这说明 (

 ) A.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 B.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C.经济发展有助于巩固帝制 D.民主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 【答案】A

 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统治者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维持了国内的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帝制已经逐渐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法国之所以在帝制下取得一定的进步,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维持了国内的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C 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会促进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不能巩固帝制;D 错误,民主制度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4.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 (

 )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C.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D.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 【答案】C 根据“总统有较长任期”“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该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 C 正确;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A 错误;美国的 1787 年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总统提出的法案不需要政府部门部长签字,B 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D 错误。

 5.1701 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在安妮女王去世后,王位传给詹姆士的外孙女——信仰新教的索菲亚。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旨在 (

 ) A.防止旧王朝复辟 B.加强议会的权力 C.确立共和制 D.维护君主立宪制 【答案】A 根据材料“1701 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信仰新教的索菲亚。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说明英国和法国的制度设计均是结合了自身封建传统并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复辟,维护民主制度,A 正确;题干所列

 两项内容和议会权力无关,排除 B;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 C;法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排除 D。

 6.当政府同国民议会发生冲突时,总统在同总理及议会两院议长磋商后,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总统在解散议会之前虽然要征求总理和议长的意见,但不受他们意见的约束,解散议会的命令也无需任何人副署,因此总统有行使该项权力的完全自由。据材料,法国 (

 ) A.中央政府权力不断强化 B.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 C.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 D.民主政府与国民议会矛盾重重 【答案】B 从材料可以看出,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却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反映出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错误;材料强调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不涉及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故 C 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法国政府的运作程序,不能反映出政府与议会的矛盾,故 D 错误。

 7.1871 年 8 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C 依据题干中“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可得出法国政体最终确立得益于妥协,这只是材料中表达的一个方面,故 A 排除;卢梭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排除;依据材料中“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 年宪法’获得通过”“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等信息可得出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得益于政治现实与妥协精神,故 C 正确;巴黎公社是法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法国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 D 排除。

 8.有学者在论及法国 1875 年宪法时说:“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

 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而且他是要向议会负责的。总统任期七年,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皇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中办法。”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 A.共和政体得到各派的支持 B.制宪过程出现制度性妥协 C.广大民众反对实行共和制 D.共和派最终接受了君主制 【答案】B 从材料信息可知,共和国总统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总统任期七年是共和党与保皇党人折中的产物,可知制宪过程出现制度性妥协,故B正确;A中的各派支持与史实不符,其中保皇派就是反对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广大民众坚决支持实行共和制,排除 C;D 对材料理解错误。

 9. 1875 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 7 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 353∶352 票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法国 (

 )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巩固 【答案】A 题干中描述的是法国内部共和派和保皇派通过议会选举,最终共和派以一票胜出,确定了共和政体,可见这是妥协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 A;B 中的“合作”不能体现;C 错误;题干中是指共和制的确立;不是巩固,排除 D。

 10.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德意志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

 ) A.奠定了欧洲和平的基础 B.结束了德国的政治分裂 C.推翻了德国君主制度

 D.改善了德国与法国关系 【答案】B 材料中“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

 国的统一,这一举动对德国而言具有革命性的功能,因为其结束了德国长期的政治分裂,极大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答案为 B。A,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革命”只是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欧洲和平的基础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 “德意志革命”完成德国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D,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革命”中打败了法国,并在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德意志建国仪式,这对法国人而言是极大的耻辱,此举只会恶化两国关系,不会改善二者的关系,排除。

 11.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B.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C.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D.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答案】C 材料“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强调的是德国政体确立是和本国国情相适应的,C 符合题意;美国式的民主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 错误;德国统一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是符合当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趋势的,B 错误;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 排除。

 12.1862 年俾斯麦在议会中说:“...

篇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学设计 吴忠中学

  马永荣 【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要求:

 比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法、德扩展历程( 背景、 过程及结果影响)

 的异同, 解读政治文明成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宪法的主要内容, 汲取政治智慧, 引 导学生形成“各国既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又要走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等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第 9 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和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学生已经了 解了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这两种新式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 这一课继续探讨这两种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在法、 德两国的确立与实践的历程, 目 的有二:

 一是让学生领略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多样性, 探求近代西方政体的共性与差异; 二是让学生认识西方民主政体的确立, 完善与 实践过程的艰辛, 体会人类政治文明的坎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难点: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分析材料、 对比讨论、 发现问题、 史论结合。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和高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基本上了 解了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德国走向统一等基本史实。

 刚上高二的文课学生, 求知欲比较强烈,但是自 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 没有真正的知识结构体系, 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上难度较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

 前两节课我们通过对英、 美两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发展的学习,同学们已了 解了 英、 美两国在政体的确立上都具有开创性与 示范性。

 那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提问:

 英美两国各是哪种类型的政体? 具有哪些特点? 回答:( 略)。

 两国政体为什么会不同? 回答:( 略)。

 从历史传统上说, 英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封建势力强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没有君主制传统, 再加上曾 是英属殖民地, 憎恨君主制。

 单从这个角度来

 看, 作为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法国很大可能会选择君主立宪制, 但我们知道法国选择了 共和制, 为什么?

 (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导入设计, 力求达到两个目 的:

 复习——以提问的方式, 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以巩固知识; 点题——以对比提问的方式, 营造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将学生思维带入本课重点内容。

 学习新课:

 教师:

 18-19 世纪, 欧洲大陆上在思想和经济领域发生了 重大变化, 启 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先后影响欧洲大陆, 启蒙运动大大提高了 人们的思想觉悟, 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 资产阶级的力量。

 大家想一想:

 当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中 处于支配地位, 当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在社会思想中 处于支配地位时,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会提出 怎样的要求呢?

 (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本课相关知识的铺垫以及提出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同时按学生的认知逻辑展开课堂探究。

 学生:

 资产阶级要推翻旧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教师:

 确实。

 那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44 页第 1 段, 说一说 18 世纪晚期,作为启蒙运动的高潮地区和工业革命已开展的法国,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学生:

 是君主专制。

 教师:

 法国是当时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封建势十分强大。

 当 时法国人民最大的政治要求就是结束专制统治, 争取民主自 由。

 那么法国人民是用怎样的手段来结束封建统治的呢?

 学生:

 自 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教师:

 法国爆发了 资产阶级革, 1789 年 7 月 14 日 巴黎人民起义, 攻占了 象征专制王权的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开始。

 从 1789 年至 1870 年, 在这七十多年间, 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一直围绕着君主制和共和制展开反复斗争。( 出 示 PPT: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的较量)

 1789 年前

 君主专制

  1789 年—1792 年 君主立宪制 1792 年—1804 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 年—1814 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 年—1830 年

 波旁王朝复辟

 1830 年—1848 年

 七月 王朝 1848 年—1852 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 年—1870 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年—1940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提问:

 大家看一看, 到 1875 年在法国政体变化过程中, 出现了 几次共和国和几次帝国?

 学生:

 三次共和国, 两次帝国 教师:

 三次共和国, 两次帝国的交替出现, 体现了 法国走向共和道路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

 艰难、 政权频繁更迭, 政治复杂多变。

 教师:

 为什么法国走向 共和的道路会如此艰难?

 学生:

 ( 略)

 教师:

 封建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法国的封建势力力量强大; 另 一方面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再加上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及其不断斗争, 直到 1870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即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 各派力量就建立什么 样的政治体制不断地展开激烈斗争。

 ( 设计意图)

 整合教材, 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归纳能力。

 教师:

 归纳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 出示 PPT)

 一、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板书)

 1、 确立背景:

 ( 1)

 18 世纪晚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仍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

 ( 2)

 1789 年—1870 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不断斗争, 直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 3)

 受启 蒙思想的影响,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拥护共和制。

 教师:

 道路是曲折的, 但前途是光明的。

 法国为了 巩固共和制, 直到 1875

 年国民会议最后以一票之差通过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法国的共和政体,

 学生:

 一起朗读课本第 44 页 1875 年的宪法的内容, 然后根据理解回答。

 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知识结构, 用 PPT 演示。

 2、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板书)

 ( 1)

 内容:

 议会—立法权

 众议院:

 成年男 子直接选出 , 任期 4 年;

 参议院:

 间接选举产生, 任期 9 年, 有权否决众议院决议案;

 参、 众两院联席会议可选举总统。

 总统—行政权

 产生方式:

 议会, 任期 7 年 , 可连选连任;

 地位:

 国家元首、 军队最高统帅;

 权力:

 ①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 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②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教师:

 通过对 1875 年宪法内容的理解, 体现了 法国政体都有哪些特点? 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学生:

 ( 略)

 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意义, 并用 PPT 演示。

 ( 2)

 特点:

 ( 板书)

 ①一票共和。

 ②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又互相制约。

 ③共和派和君主派相妥协的产物。

 ④皇室成员 及其后裔不得当选总统。

 ( 3)

 意义:

 ①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 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基础。

 ( 设计意图)

 引 导学生自 主阅读, 分析、 归纳、 得出结论,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

 想一想, 我们知道与德国有关的知识, 德意志民族曾 经号称“思想家

 和诗人的民族”, 涌现出 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 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学生:

 例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就是德意志人, 20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此外,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教师:

 回答的非常好,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与德国有关, 就这一点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德国政体是否有关联?

 ( 设计意图)

 通过有针对性的举例来创设情境, 引 导学生进入对德国政体的学习。

 二、 德国君主立宪法制的确立( 板书)

 1、 确立的背景 教师: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 45 页倒数 1、 2 段, 分析归纳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学生:

 ( 略)

 教师:

 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是 1871 年德意志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那么, 德意志完成统一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要求学生, 再次阅读教材第45 页倒数第 2 段, 提问:

 19 世纪中期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是什么 ?

 学生: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教师:

 历史上的德意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由大大小小的邦国如奥地利, 普鲁士等组成。

 到 19 世纪中期的德意志仍是有民族无国家, 显然德意志在政治上是分裂的, 四分五裂的局面成为德意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 同样是要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德意志要完成首要任务却是统一。

 法国为了 推翻专治统治爆发了 自 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那么德意志是不是同法国一样通过自 下而上的革命来完成自 己的历史任务呢?

 学生:

 不是, 德意志通过了 自 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

 教师:

 从政治方面, 四分五裂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从经济方面,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统一提供了 物质保障, 因为它是第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在具备了 统一的政治经济条件之后, 在德意志众多邦国中为什么统一的重任会落在普鲁士肩 上, 与其它邦国相比, 普鲁士具有哪些优势? 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 用 PPT 演示):

 普鲁士有欧洲有最强大的陆军, 其现役军人在人口 总数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一位……. 普鲁士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 这成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源泉。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教师:

 显然, 普鲁士在哪两个方面占有优势? ( 军事和经济)

 不仅如此, 普鲁士还有一个优势, 是其他邦国不能比拟的, 那就是拥有一位特别 有才干的领导人——首相俾斯麦。

 ( 用 PPT 展示首相俾斯麦的图像和演讲词)

 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演讲:

 德意志看得起普鲁士不是它的自 由主义而是它的实力……当 前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 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 有用 铁和血…… 教师:

 这段话是 1862 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后不久, 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发表的一篇著名 演说。

 这里的“铁” 和“血” 主要指什么?

 学生:

 武器和战争。

 教师:

 所以, 由于普鲁士军事实力强大, 经济基础雄厚, 再加上俾斯麦的大力推动, 普鲁士王朝以武力统一徳意志的进程正式开始了 。( 用 PPT 演示德国统过程)

 教师:

 这样到了 1870 年, 经过三次王朝战争,

 在世界版图上终于出现了 一个以普鲁士为核心的统一的德意志。( 归纳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原因、 条件和方式,并出示 PPT。)

 1、 确立的背景:

 1871 年德意志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板书)

 ( 1)

 原因和条件:

 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统一提供了 物质条件;

 ③普鲁士经济、 军事实力强大;

 ④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

 ( 2)

 方式:

 王朝战争 教师: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完成了 德意志人几个世纪的梦想。

 当 大家在欢欣鼓舞时, 也有人对帝国的未来表示出忧虑。

 他们忧虑什么呢? 帝国建立后, 它将如何巩固统一, 又将如何发展呢? 就在帝国建立后不久, 1871 年 4 月 , 德意志

 帝国颁布了 德意志帝国宪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2、 确立的标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板书)

 学生:

 一起朗读课本第 46 页 1871 年宪法内容及“资料回放”, 然后根据理解填写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的表格。

 ( 用 PPT 展示表格)

 ( 1)、 国家 德国 英国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议会构成

  权力中心

  特点

 ( 设计意图)

 表格的设计, 不是纯粹的填表格, 而是在填充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利用 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方法得到训 练; 并且通过填表格, 与 英国进行对比, 加深学生对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理解; 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 将本节重难点与前面两课的重点内容联系起来, 汇成知识体系。

 教师:

 填完表格后, 大家对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有了 具体了 解和基本把握,同是君主立宪制却与英国有着天壤之别。

 请大家结合课本第 46 页的 “学思之窗”,思考、 讨论这一问题。

 教师:

 首先大家是否同意“德意志帝国保留了 浓厚的专制残余”, 为什么 ?

 学生:

 同意。

 在宪法中就可以看到德意志皇帝权力很大, 比如皇帝有权决定议会的召 开、 闭会; 有权任命官员 ; 有权统帅军队等。

 (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思考、 讨论教材中 的“学思之窗”, 旨在理解、 把握德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及作用 、 影响。

 教师:

 确实是。

 从宪法条款中就可以看出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尽管是君主立

 宪制, 但实际上君主是实、 立宪为虚; 并且宪法规定帝国是联邦制国家。( 用 PPT展示德国政体的特点)

 ( 2)

 特点:

 ( 板书)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权是实立宪为虚 ③联邦制 教师:

 从德国政体特点来看, 它保留了 大量的封建残余, 是一种不完善、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浓厚的军事专制残余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严重的后果. 那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究竟算不算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呢?

 (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设计, 目 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德国以及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学生; 应该算。

 以前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 德意志的发展,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成资本主义强国, 所以应该算。

 教师:

 很好。

 这位同学从结果来看的,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 可靠的保证, 使得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在 19 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二。

 学生:

 我也觉得算。

 因为虽然说专制色彩浓厚, 但德国毕竟有宪法了 , 而且议会还有否决预算等权力。

 教师:

 很好...

篇三: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 的扩展 Teacher T"ang Ch"iu-yüan

 •

 英国在 1689 年发动“光荣革命”,美国独立后颁布了 1787 年宪法,两国先后建立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民主制度。

 •

 英国是一个岛国,不属于欧洲大陆

 。在英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欧洲大陆的两个国家法国和德国也进行了内部的重大变革,其中法国的道路格外艰难。并且两个国家都有一位传奇人物,那就是 拿破仑 和 俾斯麦 。

 本课导言

 法国历史概述 • 1 、法兰西王国:843~1792 年 • 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年 • 3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814 年 • 4 、拿破仑百日王朝:1815 年 • 5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 年 • 6 、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1830~1848 年 • 7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年 • 8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年 • 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年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法兰西王国版图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 背景:

 •

  1789 年,法国爆发了反对君主制的大革命,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在法国生根发芽,另外 启蒙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

 另外,有不少法国 志愿者 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受到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影响。

 但是,国内的旧势力和欧洲传统旧秩序反对法国的革命和制度的变革。因此,法国的共和道路显得格外艰难。

 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 • 1589~1792 年、1815~1830年 年统治法国。路易十六最终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1793 年1 月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 •

 生于1754 年,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死的国王。

 路易十六夫妇上了断头台 •

 拿破仑· 波拿巴(1769~1821 )

 1799 年 11 月(共和历雾月 18 日)雾月政变,拿破仑自此开始 15 年的统治。

 1804 年拿破仑加冕为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的彻底覆灭与波旁王朝复辟 •

  1815 年6 月18 日,拿破仑军队同英普军队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 滑铁卢战役 。英军由威灵顿率领,普军由布吕歇尔元帅率领,最终法军大败。这场战役法军伤亡3 万多人,拿破仑逃回了巴黎。6月 月22 日,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结束了“百日王朝” 。不久,他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 圣赫勒拿岛 ,并于1821 年病逝。

 拿破仑在荣誉军人院圆顶大堂内墓

 1814~1830 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彻底推翻(欧仁·德拉克洛瓦杰作《自由引导人民》)

 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侄子)

 •

 1848 年当选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 年当上了第二帝国的皇帝。

 1870年法国惨败给普鲁士,他被迫流亡英国。

 封建 专制 君主 立宪 共和制 帝制 政体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七月王朝七月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 反映了法兰西共和之路曲折艰难

 普法战争(1870~1871年)

 阿尔封斯 · 都德的代表作 《 最后一课》 》

 都德的代表作 《 最后一课》 》 •

  1870 年7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 9月的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

 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1940)

 •

  1870 年9 月2 日,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色当向普鲁士投降。9 月4 日,巴黎爆发革命,第三共和国建立。1940 年,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打败而垮台。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

 1870 年,第三共和国成立。但是法国的政局并不稳定, 1871 年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并且,法国内部依旧分裂,对于实行 君主制 还是 共和制 ,各派意见难以统一。

 •

 1875 年初,在广大群众的坚决拥护下, 国民议会 通过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1 、内容 • a 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 b 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议案。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

 • C 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2 、意义:

 •

  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各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拥有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产 产

 生 任期 权力 行政权: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立

 法

 权 参议院参议院 众议院众议院 7 7 年

 可连选连任

 ① 掌国家行政大全 ② ② 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③ ③ 任命高级官员、缔约和特赦 ④ 经众议员同意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可解散众议院 间接选举 9 9 年 ,每3 3年改选其中 1/3

 有权否决众议院的议案 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4 4 年

 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总统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 背景:

 •

  德意志民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邦国林立。962~1806 年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皇帝的权威很弱。1806年后到19 世纪中期,这个分裂局面继续。最终由俾斯麦实行 “ 铁血政策 ” ,发动三次王朝战争,成功完成统一,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双头鹰旗帜

 1789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这一漫画( 1834 年)讽刺了德意志各邦国收费站的广布

 普鲁士王国:德意志的最强邦国

 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1 、1864 普奥对丹麦 2 、1866 普奥战争 3 、1870 普法战争

 威廉一世(左)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

 德意志帝国( 1871~1918 年)由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建立

 产 产

 生 权 权

  力 行

 政

 权 皇帝皇帝 宰相宰相 世袭 掌握国家大权,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帅, 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统帅军队,权力巨大 由皇帝任命 掌握行政大权 ,主持 内阁 ,拥有绝对权力 力, 任期由皇帝决定, 只对皇帝负责 立

 法

 权 联邦议会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帝国议会 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 权力较大 ,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作用很小 ,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不拥有任何行政权监督权 两大方面 :

 ⑴ 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⑵ 实行联邦制

 1871~1918年的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二元君主制指国家政权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权力中心的一种政体形式。

 •

 1871~1918年的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 君主仍然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 。议会和君主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君主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拥有全部执行权,政府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

  宪法由君主钦定,是君主意志的反映,君主的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议会只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

 1895 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赠给尼古拉二世的 《 黄祸图》 》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

 体

 行政权

 立法权

 特点

 相同点

 君主立宪制

 内阁首相

 皇帝

 宰相

 总统共和制

 总统

 总统

 国民议会

 国会 议会

 联邦议会

 国王无实权

 责任制内阁

 皇帝是

 权力中心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

 四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比较

 1. 都设有议会 (代议制民主)

 2. 都体现了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

 评价德意志帝国的制度 • 1 1 、确立了联邦制,巩固了德国来之不易的统一成果。

 • 2 2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中,皇帝权力很大,议会权力相对较小。这是资产阶级和容克阶层妥协的结果,保留了很多专制残余,民主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给世界和平带来挑战。

 • 3 3 、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统一和民主),使德国历史进入新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领导者:拉法耶特 •

 拉法耶特是法国贵族,率先参与支援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1789 年出任法国国民军总司令。他是美法两国共同的英雄人物。他非常拥护自由民主政治。

 拉法耶特与华盛顿并肩作战

 拉法耶特墓

篇四: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单元第二课课标要求:

 概述《人权宣言》 中有关“自然权利” 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的基本思想, 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回顾必修一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 背景:

 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建立起法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后七十余年间,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22、 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行政权归出, 可连选连任。

 立法权归, 由选。3、 意义:

 为法国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议会资本主义

 问题探究《人权宣言》 颁布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路易十四在位时宣扬“一个国王,一个法律, 一个上帝” “朕即国家” 。材料二:

 路易十五在位时更加荒淫无度, 他“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及时行乐” 。材料三材料三; 路易十六在位时, 财政危机日 益严重, 在三级会议上, 他闭口不谈政治改革、 给予资产阶级平等参政的权利, 只要求解决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位时财政危机日 益严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与法国大革命有何关系?答:

 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法国封建统治日 益腐败,君主专制日 益加强, 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一. 《人权宣言》 颁布的背景1、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社会的发展;2、 启蒙运动的发展为革命提供了思想舆论准2、 启蒙运动的发展为革命提供了思想舆论准备(结合必修3复习伏、 孟、 卢的思想主张)3 、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 爆发:

 1789年7月 14日 , 巴黎人民发动起义, 攻占了一向被视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监狱, 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17891794、77·14君主立宪派君1792、8吉伦特派1793、5-6雅各宾派君 主 立 宪 制法 兰 西 第 一 共 和 国宪制 宪 议 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法国大革命时期(1 789---1 794)政局的演变示意图

 2、 结果:

 制宪议会(君主立宪派) 实际成为法国革命的领导和国家立法机关①、 颁布废除封建权利的八月 法令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②、 发表《人权宣言》③、 制定《1 791 年宪法》制宪议会的贡献见课文31页

 《人权宣言》 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其思想基础和主要内容是什基础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1、 思想基础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 和“社会契约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立国原则2、 内容①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上是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 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财产法治人权③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④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天赋人权民主主权在民

 3.影响(P31页)①、 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 :

 揭示了…否定了…体现了…成为…实际上…(P31)②、 摧毁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③、 作为 …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④、 对欧美、 对世界、 对亚洲和中国的作用

 《人权宣言》 的局限性宣言突出规定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的原则, 没有提出反封建的根本问题, 如取消农民的封建义务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规定集会、 结社的自由和国家政体的问题, 这些正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背景思想基础法国《人权宣言》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社会最根本的立国原则自然法、 社会契约思想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意义基本原则天赋人权(自由、 财产、 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比较《独立宣言》 与《人权宣言》(一)

 相同点1 、 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为理论根基2、 都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宣言对其他家的主法治进程产生定影响3、 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二)

 联系《独立宣言》 催生了《人权宣言》 , 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三)

 不同点目的侧重点人权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依据谴责英国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具有局限性(种族、 性别、财产)财产)《独立宣言》宣言》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更重视对基本民主原则(自由、 平等、 法治)

 的阐述更具体、 更广泛, 更具普及性《人权宣言》

 国旗: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 平等、 博爱。 国徽:

 法国没有正式国徽, 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

 上绘束棒, 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 是权威的象征。

 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 平等、 博爱” 。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 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所以决定把自然的、 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材料二:第三篇 国家权力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制制定的权利;(2)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第一条 为了 组成国民立法议会, 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 必须:……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 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 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摘编自《1791年宪法》 (法国)(1)

 根据材料一、 二, 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和《1791年宪法》 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5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与《1791年宪法》 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10分)(1)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

 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目 的在于否定封建制《1791 年宪法》 :

 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 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 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第(2)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

 目 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 从普遍人权着眼, 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章 国民立法议会《1791年宪法》 :

 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

  1. 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于A. 1 788年C. 1 792年B. 1 789年D. 1 785年 2. 法国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其标志是立了共和政体, 其标志是 A. 《人权宣言》 , 颁布 B. 1791年宪法颁布 C. 《拿破仑法典》 颁布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3. 经过仁人志士数十年奋斗, 法国颁布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法国为A. 君主立宪制国家C. 人民民主共和国4.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A. 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B. 该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 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D. 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总统制共和国D. 联邦制共和国

 1、 法国大革命前夕三级会议召开期间, 第三等级提出的要求中不包括A. 制定宪法B、 限制王权C、 实行改革D. 废除国王6、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等级制度之下各等级的对立十分严重C. 启蒙思想为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的准备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

 7、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 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是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洛克8、 人们将伏尔泰、 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

 对“启蒙思想” 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达是达是A. 批判了旧制度, 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B. 批判专制主义. 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C. 批判教权主义, 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D. 否定封建王权, 提倡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9、 下列内容不属于《人权宣言》 的是A.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B. 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 0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1 0、 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 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 作为序言, 这是因为它A. 宣布废除君主制B. 确立了法国的政治体制C. 宣布了关于人权、 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D. 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原则但多部法国宪法都

 11. 法国1791年宪法有财产限制规定的选举制度主要违反了《人权宣言》 所揭示的A. 私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B. 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 的原则C. 取消教会和贵族特权的原则D. 天赋人权、 自由、 平等的原则12. 在思想领域, 革命前的美国、 法国与英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A. 启蒙思想得到充分宣传, 启蒙学说已深入人心B. 新教得到广泛宣传, 天主教势力荡然无存C. 颁布了法律性文件, 作了战前动员D. 人民赞同革命, 要求与专制统治作斗争

  13(2004年江苏卷)

 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 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 都体现了 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 都维护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 都确立了 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 14(2005天津文综)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 , 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

 这表明 A、 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 该宪法体现了 霍布斯的主张 C、 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 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 限制

 15、 法国大革命中,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权期间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 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 圣西门B. 伏尔泰C. 孟德斯鸠D. 洛克16、 1789年8月, 制宪议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 . 对这一规定的准确理解民和切财产均应纳税是A. 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变为现实B. 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 否定了特权等级不纳税的特权D. 标志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对这规定的准确理解

 17、 下列关于《独立宣言》 和《人权宣言》 的叙述, 正确的是A、 《独立宜育》 是《人权宜言》 在美洲的翻版B、 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体制C、 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的原则D、 都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都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18、 英国《权利法案》 、 法国《人权宣言》 和美国《独立宣言》 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 反对压迫, 要求平等、 自由、 民主C、 反对殖民压迫, 实现民族独立D、 建立资产阶级法制社会

 19、 《人权宣言》 的核心内容A、 平等、 人权、 民主B、 平等、 民主、 法治C、 人权、 民主、 法治D、 民主、 法治、 自由权案权言美20、 英国《权利法案》 、 法国《人权宣言》 和美国《独立宣言》 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 反对压迫, 要求平等、 自由、 民主C、 反对殖民压迫, 实现民族独立D、 建立资产阶级法制社会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 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 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

 建于1 8 8 7 —1 8 8 9 年。

 塔高3 00 余米, 塔身重达9 ,0 0 0 吨, 分三层。再见!

篇五: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市 2 2022 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共 0 50 分

 选择题共 5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50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兴修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可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3.《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公元 494 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汉化措施。如果用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 5 世纪初 B.公元前 5 世纪末 C.公元 5 世纪初 D.公元 5 世纪末 5.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A.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6.从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实行八股取士,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7.通过下面历史课上的学生笔记,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化》中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这里“转折”指的是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走向失败。”文中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10.1901 年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2.“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文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4.1953 年 12 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利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 13 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三名航天员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创造了新的航天壮举。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16.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希腊 D.古代印度 17.右图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份地是佃户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这种西欧农业经济组织是

 A.庄园 B.城市 C.大学 D.教会 18.14-17 世纪,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一系列变革.欧洲州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的欧洲发展阶段是 A.步入封建时代 B.进入中世纪 C.走向近代 D.迈入现代 19.“这次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文中“这次革命”指的是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921 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 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段宣告出自 80 年前 26 个国家为反对共同的敌人而签署的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2.右边的历史地图体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大陆相互怒目而视”的形势。它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是

 A.同盟国与协约国对峙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23.提出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的济南籍名医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4.北宋时期,对济南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王安石 B.苏轼 C.曾巩 D.苏洵 25.解放济南的主力部队是 A.东北野战军 B.华北野战军 C.华东野战军 D.中原解放军

 非选择题部分共 0 50 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举措(或特点)。(8 分)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能够叫响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8 分)

 27.(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部分)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编制 (1)指出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影响。(4 分)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 150 字左右)

 28.(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的图片是俄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的生动写照,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 分)

 材料二

  (2)材料二的文件颁布于哪场战争中?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文件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在明治改革年代,他们„积极认真地学习欧美的长处,实行一系列重大有效决策----坚决摧毁了幕藩封建体制,大力殖产兴业和扶植私人资本,重视开发民智和发展近代教育„但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摘自齐世荣主编《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改革的内容。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它们的共同主题。(8 分)

 济南市2022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选择题,共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1

 .B

 2

 .B

 3

  .A

 4

 .D

 5

 .B

  6

  .A

 7

 .D

 8

 .A

 9

 .A

 1

 0.D

 1

 1.D

 1

 2

 .C

 1

 3.C

 1

  4.B

 1

 5.C

 1

 6.D

 1

 7.A

 1

 8.C

 1

  9.D

  2

 0.B

  21

 .B

 22.C

 23.A

 24.C

 2

 5.C

  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7 个小题,共50分 分

 26.(16分)

 (1)政治:宋代—重文轻武:元代一行省制度。

 民族关系:宋代一民族政权并立;元代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8分)

 (2)原因: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繁荣、国际间的交流增多。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8分)

 27.(16分)

 (1)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分)

 (2)观点一: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论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之后探索出井冈山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取得胜利。(12分)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面对不同的问题、实现历史性的转折

 观点三: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18分)

 (1)可以从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影响等进行说明。(4分)

 (2)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影响:解放了黑人奴隶/废除了奴隶制;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

 (6分)

 (3)内容:摧毁幕器体制;殖产兴业,扶植私人资本;提倡“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共同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8分)

篇六: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九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人教版 九下第一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为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来进行。随着时间推进,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革命高潮,单元选取了俄国,美国,日本三个典型国家。其中,美国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本单元虽是三个独立国家,但应从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它们几乎同一时段开始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推进与扩展。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重点: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南北战争;明治维新 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南北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的影响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第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美国内战 课型 新授课 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

  2. 学习者分析 九 年级学生 世界 历史 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 鸦片战争 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3. 学习目标确定 1. 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 、 过程 、 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

 。

 2. 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两个文件 , 认识这两部法律在内战中的作用;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 ,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 , 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 , 同时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 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5.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6.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 1 一 、 导入新课 视 美国有线电视C -SPAN 分别于2000年 年 、2009 和 年和 2017 年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 。

 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 。2016 年 年 4 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 , 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 样子 。“ 开玩笑的说 , 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 , 除了林肯 。

 ” 特朗普说 ,“ 因为 , 你没法超越林肯!” ” 为什么特朗普说 “ 你没法超越林肯 ” ?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

 学生活动 1 思考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环节二:

 教师活动 2 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 读教材和 “ 美 国南方种植园 ” 图文, , 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 社会经济条件)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教材和图文史料 , 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

 学生活动 2

 ① 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 ② 领土扩张; ③ 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

 引导学生分析

  归纳总结:(1)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

 (2) 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

 (3) 导火线:1860 年 年 , 林肯当选为总统 ,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

 目标导学二:《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1. 读教材, , 引导学生分析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 , 理解 “ 两部法律 ” 出台的重要性。

 。

 2. 读教材, , 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

 列表归纳林肯态度的演变:

 阶段 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竞选总统前 他同情奴隶 , 反对奴隶制 , 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由平等原则

 当选总统初期 主张用和平的方法 , 逐步废除奴隶制 , 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

 内战初期 期 幻想以保留南方奴隶制为条件 , 使南方各蓄奴州停止叛乱

 初战失利 利 站在人民一边 , 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 ,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 阅读史料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

 :

 材料一:满 凡年满 21 岁 岁, , 没有参加过叛乱 ,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 ,纳 只要交纳 10 美元 登记费 , 就可以在美国西部过 得到一块不超过 160 英亩的土地 , 登记人连种 续耕种 5 年后 , 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

 材料二:1863 年元月 1 日起 , 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 , 或一州的

 南北矛盾的表现:

 ① 关税之争; ② 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 ③ 废奴运动; ④ 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 、市场 、 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

  归纳总结:(1) 时间:1861 年 年 4 月;(2) 军事失利;(3) 民众诉求。

 。

  提示:(1)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 , 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 ,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

 指明地区之内 , 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 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 , 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

 设问: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 ?该法令的颁布有何作用? ?

 目标导学三: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 读教材 , 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

 。

 2. 马克思说:

 “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 , 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 ” 设问:

 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 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 目标导学四:美国内战的意义 1. 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 , 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

 。

 战争 性质 依据

 独立战争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 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 获得了国家独立 ,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国内战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废除了奴隶制 ,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 读教材, , 帮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 赢得了国家 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北美人民称他为 “ 合众国之父 ” 。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 ,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

  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

  经过这场战争 , 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 , 废除了奴隶制 ,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活动意图说明

 环节三:课堂总结 教的活动 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 , 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美国 , 如果没有150 多年 前的那场南北战争, , 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 , 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 , 资本主义经学的活动 3

 济史或许也将改写。

 。

 活动意图说明

  6. 板书设计

 美国内战 1.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2.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3. 林肯的历史贡献 4. 美国内战的意义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 , 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 。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 , 要实现重 点难点的突破 , 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 。

 依照传统教学模式 , 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

 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 , 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 。

 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 只有让他们感性地 、 设身处地地去体验 , 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