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7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圃&r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15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等 12 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二 、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 A 类基础性必做题:
1、拼一拼,写一写。
(1)在科学 lǐng yù(
),“ǒu rán(
)的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2)奶奶 xí guàn(
)每天早上去后院的 huā pǔ(
)转一转。
(3)课后他 sōu jí(
)了很多关于 qīu yǐn(
)的知识。
2、先将本课出现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填序号)
①司空(
)(
)
②追(
)求(
)
③(
)(
)有偶 ④不可(
)(
)
⑤见(
)知(
)
⑥(
)(
)不舍 (1)表示“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的词语是
。形容“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
(2)根据语境从上面的词语中选词填空。
要善于从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从小处着眼,
,然后,善于不出提出新问题,
地探索,
,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下面哪些事例可以用来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请把合适的打上“√”。
(1)祖逖闻鸡起舞,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后被封为“镇西将军”。(
)
(2)王献之练字,用尽十八缸水,在书法上终于突飞猛进。(
)
(3)化学家波义耳无意间发现紫罗兰遇盐酸变色的现象,利用这一特点,后来他制成了石蕊试纸。(
)
(4)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
)
4、想一想,填一填。
B B 类提升性选做题:
1、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下面任一观点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国籍
人物
发明或发现
英国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是人容易做梦的阶段 玩也能玩出名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失败乃成功之母
C C 类拓展性挑战题:(2 2 选 选 1 1 )
1、下图中的人物是
国著名物理学家
。你知道他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吗?
2、与学习伙伴合作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史上这些偶然发现的故事。
(1)脚气病与维生素的发现。
(2)天花与牛痘。
(3)傅科摆。
(4)弗莱明与青霉素。
任选一个故事,搜集并整理资料,完成下面的表格,跟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人物
发现
过程
三、设计意图:
A 类基础性必做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加强对拼音等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B 类提升性选做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C 类拓展性挑战题: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感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精神。
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
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实际效果:
A 类基础性必做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较规范、认真。个别同学选词填空出错,不理解词意。
B 类题难度稍有提高,有的事例运用不够准确,部分学生较好。
C 类题目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选做第 1 题较多,但概述不够全面。选做第 2 题的学生搜集资料全面、认真。
六、调整设计: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以便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
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
(1)推荐书目,《朝花夕拾》《城南旧事》《雾都孤儿》《童年》《鲁滨逊漂流记》丰子恺读物等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
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因材施教的特长。
(3)写心里话,把自己当时心态写出来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二: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级语文《6 、北京的春节 》结合闽南文化教学案例 长泰县枋洋中心小学徐振松 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为人教六年级下册第 2 单元“中华民风民俗”的开篇之作。文章改编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同名作品,描写的是富有老北京特色的春节风俗,充分展示了老北京春节的隆重、热闹、温馨、美好的气氛。学习此文时,孩子刚过完春节返校,现实的感受有助于孩子理解文本。此外,本文朴素平实,文字富有京腔京韵,具有浓厚的老舍“俗白”文风,再加上条理清晰,脉络鲜明,详略得当,正是孩子习作难得的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阅读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能体会课文的写法。
4、结合闽南文化了解我们闽南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话说春节。
春节作为中华第一节,她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有着特殊的位置。说特殊,因为她不像一般的生活文化现象,可以简单替换或改变。春节,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她负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亿万中国人聚合情感的重要时机。“有钱没
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团聚,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习惯。过年不仅在于享受与亲人久别重逢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寻求文化的归属感与心灵的慰藉。中国人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有着相似的文化功用,而且春节更富于人情伦理色彩 2.教师告知孩子“年”字的历史和传说。(“年”的概念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物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中就明确标注:年,谷熟也。后来人们约定成俗地将一年中春至之始,农人最为悠闲的日子定为“年”,也就是后来的“春节”。当然,民间也有关于“年”是怪兽的传说,已经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
3.以“春节”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学习老舍先生于 1951 年发表的《北京的春节》,一起来感受这京味十足的“年”吧。)
4、北京春节的童谣导入 5、结合闽南童谣《天黑黑》学生齐唱 二、阅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3、在这一段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请把它们画下来。
三、品文漫谈,细嚼“年”味。
1.畅谈:初读课文后,北京的“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 1: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生 2:春节两大形容词:清闲、忙碌:所谓清闲,在过年的时候最闲,不用收割庄稼、施肥、或播种,因为时候不对,想干也干不成;所谓忙碌,大家伙儿买这个买哪个,四处采购,四处拜年逛庙会、看花灯、洗宅子等,所以人们忙碌。
2.鼓励孩子细读文本,做好“批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读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读者,每读一遍,感受也不想同。老舍先生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请大家再次回到文中,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品一品。作为一个南方的读者,看看这京味十足的“年”留给你的是什么味道呢?一边读,一边提笔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好批注。)
3.孩子汇报感受,并配合朗读相关语句。
生 1:“年”有些火药味。(孩子们准备过年……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爆竹纸皮;元宵节……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生 2:“年”有些饺子味。(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把蒜瓣……吃饺子用。)
生 3:“年”有食品的香甜味。(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正月十五……必须吃元宵啊。
生 4:“年”有古老的味道。(文中各种民俗,有的现在不常见,有的南方地区没有,属于北方特色。)
生 5:“年”有欢乐味。(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庙会,元宵灯会等。)
生 6:“年”有些汗味儿:北京有句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春节时,北京一般是大雪纷飞,而庙会上又是人头攒动,每人出点汗,整个春节不就是汗味的吗?)
四、指导朗读,凸现“年”味。
1.回读全文,寻找自己感觉“年”味最浓的段落,多读几遍。
2.个别学生展示朗读。
3.教师重点引导孩子欣赏“除夕”、“元宵”两个部分,指导集体朗读。
A、今夜无眠话“除夕”。
(1)集体朗读“除夕”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除夕真热闹”。
生 1:体现在大家做相同的事: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生 2:体现在大家都很兴奋: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生 3:体现在浓浓的亲情: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教师指导孩子朗读:(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
它表现出来。
B、万家灯火闹“元宵”。
(1)集体朗读“元宵”部分。
(2)感受元宵灯多。
生 1.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生 2.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 3:观灯的人多,热闹。
(3)指导孩子朗读,表现元宵的热闹。
4.口语表达。(学习课文的“俗白”表达,结合文本内容,尝试以导游身份,向未到过北京的旅客介绍“除夕”或者“元宵”。)
五、归纳总结理清文章的思路,填写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六、结合闽南“春节”的习俗活动说说闽南“春节”有哪些活动。
1、学生讨论交流。有哪些风俗习惯?(尾牙、送天公、迎接安、祭祀天公等)
2、教师总结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七、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理会北京春节的习俗。
2、了解我们闽南春节的习俗。并模仿课文写一篇《长泰的春节》
篇三: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2 2 、 腊八粥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 18 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 1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腊八粥》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 A 类基础性必做题:
1、根据拼音写字词或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每逢腊八,母亲总会为我们áo(
)一锅 nóng
chóu(
)软糯的腊八 zhōu(
)。有一年,因为枣子和赤豆搁多了,锅里的颜色变成了 shēn
hè(
)色,这让弟弟想起了 rǎn gāng(
)里的脏.(zāng
zàng)水,但是锅中溢出的香甜的味道,还是让他忍不住 yàn(
)口水,最后大匙.(chí
shi)大匙朝嘴里塞灌。
2、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
(1)小王呜咽(yè
yān
yàn)着对医生说,他咽(yè
yān
yàn)喉红肿,吞咽(yè
yān
yàn)困难。
(2)汤匙(chí
shi)、钥匙(chí
shi)都放在桌子上了。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3)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4、按要求完成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缩句)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B B 类提升性选做题:
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八儿)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弼正在叹气。
这句话描写了八儿的
, ,“进进出出”说明
, ,
表现出了八儿等待喝粥时
的心情 。
(2)“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句中 “
”一词最能体现八儿想喝粥的急切,这是对八儿的
描写。
(3)“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这是一段
描写,既写出了八儿的嘴馋,又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小孩子的
。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吧。
C C 类拓展性挑战题:(2 2 选 1 1 )
1、腊八节这一天,妈妈想把她熬好的腊八粥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但是她不知道配什么文字合适,请你帮她想几句话,要求语言简练,体现民俗文化。
2、美食人人爱,给美食制作一张推荐卡,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家乡的美食吧!
美食名称:
美食产地:
主要食材:
味道特点:
三、设计意图:
A 类基础性必做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加强对拼音等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B 类提升性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学习课文细节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C 类拓展性挑战题: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实际效果:
A 类基础性必做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较规范、认真。第 4题错误率较高。
B 类题难度稍有提高,介绍美食抓不住特点,部分学生较好。
C 类题目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学们很乐意做美食推荐,介绍的有声有色,积极性很高。
六、调整设计: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以便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
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
(1)推荐书目,《朝花夕拾》《城南旧事》《雾都孤儿》《童年》《鲁滨逊漂流记》丰子恺读物等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因材施教的特长。
(3)写心里话,把自己当时心态写出来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四: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案例南漳小学
连旭兰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 是这篇童话的特点, 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
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 天下着雪, 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
接着, 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 五次擦燃火柴, 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祥的奶奶, 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 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 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 会写 6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乖巧、 围裙、 硬币、 裂缝、橱窗、 圣诞树”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课堂实录:
师: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是那样悲惨, 她的幻想是那么美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的最后 3 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 提出你们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读书交流。
)
师:
谁来说一说, 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生:
课文说小女孩和奶奶飞到“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 我的问题是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师:
好, 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
小女孩为什么死了, 嘴角还带着微笑呢?
生:
我注意到结尾用了两个幸福, 小女孩死得那么惨, 为什么还用“幸福” ?
师:
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
那你们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讨论交流。
)
师:
找到答案了吗? 谁先来说。
生:
我想“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可能是小女孩梦想中的天堂吧。
因为现实生活中穷人是不可能没有寒冷、 饥饿和痛苦的, 只有传说中的天堂才有可能。
师:
是的, 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 实际上是说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生:
我读懂了为什么小女孩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这个问题。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 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 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 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师:
读到这里, 我们的心情是那样沉重。
一个有着美好幻想的小女孩, 一个想过幸福生活的小女孩, 却悲惨地死去了!
接着说, 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
第二个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说她“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实际上就是说她死了。
生:
我对结尾的两个“幸福” 是这样想的:
小女孩并没有真正的幸福, 但她在临死前看到了她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特别是能跟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一起, 她觉得幸福。
师:
你们的理解都有道理。
安徒生这位伟大的作家, 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善良仁慈的心, 他是多么希望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人, 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谁还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课文第 8 自然段写道: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
来, 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 读到这个地方我心里十分难受, 因为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不知道这一次要到上帝那儿去的就是她自己。
生:
这段话也让我很感动:
“第二天清晨, 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 两腮通红, 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 这里让我有一种十分凄凉的感觉。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快乐地迎接新年, 可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看不到新年的太阳了。
师:
同学们, 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活是这样痛苦, 幻想是这样美好, 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
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
有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 深受感动, 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 这是为什么》 ,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生读。
)
师:
《卖火柴的小女孩》 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年过去了, 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课后, 请同学们写几句话, 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
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 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
在这节课的最后, 老师向大家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 。
希望同学们像今天一样用心去阅读, 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藏戏》 教学案例 南漳小学
连旭兰 教材解析: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有据可考的就有 275个剧种。
, 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 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 600 多年的历史, 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 多年, 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许下宏愿, 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 座铁索桥, 同时, 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 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
舞台简朴; 剧情靠解说、 说唱来描述; 开场、 正戏、 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 动作丰富多彩; 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 有点有面、 有详有略的描述, 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 人文性、 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 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 在内容、 表达顺序、 表达方法、 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 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 《北京的春节》 介绍的是节日风俗, 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 《北京的春节》 以时间为序, 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 《北京的春节》 运用了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等方法, 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 反问、 象征、 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 《北京的春节》 的语言自然、 平实、 准确、 精练,京味浓郁, 耐人寻味, 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 生动传神, 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 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剧种、 面具、 激流、 发誓、 旷野、 布施、 鼻祖、柔顺、 压抑、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蜂拥而至、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等词语。
2. 默读课文,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积累语言, 领悟表达方法。
课堂实录:
师:
藏戏有什么特色呢? 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
课文一开始, 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
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 1—3 自然段)
。
从这三个自然段, 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 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 “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的特点。
师:
你很会读书, 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 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 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
同学们, 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
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 在课文的 8—16 自然段。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 8—16 自然段。
)
生:
从这里, 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 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
我来补充一下。
在 16 自然段, 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面具运用象征、 夸张的手法, 让人物形象突出、 性格鲜明。
师:
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 分工汇报, 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 谢谢你们。
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 谁能再具体地说说?
生:
我来说。
比如, 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 白色代表纯洁, 红色代表威严, 绿色代表柔顺, 黄色代表吉祥等等,
就是象征手法。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 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 比如,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 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 眼睛、 嘴唇处挖一个窟窿, 以示朴实敦厚” , 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 性格鲜明了。
师:
补充得非常好!
了解藏戏的面具, 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 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
除了面具, 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 我们继续交流。
…… 师:
同学们, 我们回顾全文, 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 中间写藏戏的形成, 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大家仔细想想。
生:
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 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 而且用反问形式, 情感非常强烈。
生:
我想, 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 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 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 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人民服务》 教学案例 南漳小学
连旭兰 教材解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 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 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 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团结起来, 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 是一篇演讲稿, 属论说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 论述缜密, 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 自然、 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的宗旨──完全、 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 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树立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的生死观; 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三是搞好团结、 克服困难、提高勇气、 互相爱护,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 有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 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 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读读写写“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炊事员、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的意思。
2.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 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课堂实录:
师: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 我们体会到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 的观点, 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 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
其实, 毛主席在讲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 同样把意思讲得非常清楚、 准确和全面, 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比如第 3 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 深入地想一想, 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生默读, 思考, 讨论。
)
生:
我觉得这段话就是围绕一个意思来说的: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师:
那么毛主席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 他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呢?
生:
这段话共有 6 句。
我着重说说前两句。
第一句讲我们如果有了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第二句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 革命队伍内部的人也好, 党外人士也好, 敌人也好, 都可以指出我们的缺点。
师:
谁接着说下去?
生:
我来接着说。
第 3、 4 句话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就是“说得对, 对人民有好处” 。
第 5 句话是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 再次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
到第 6 句话, 毛主席总结提出了我们的队伍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
师:
这 6 句话, 围绕“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展开, 层次非常清楚。
生:
我还发现毛主席用了好几组关联词语, 让意思表达非常完整和严密。
师:
在第 3 自然段中, 毛主席用了哪些关联词语呢? 请同学们把这些关联词语标出来。
(学生默读, 标注关联词。
)
生:
我发现毛主席用了这些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就…… 师:
同学们, 抓住这些关联词语, 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注意体会这段话议论的严密。
(学生齐读第 3 自然段。
)
师:
同学们, 在毛主席的整篇演讲词中, 像这样一句一句联系紧密的还有哪些地方呢? 请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课文, 用心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
生:
我发现第 2 自然段围绕“怎样看待生和死的问题” , 也是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
篇五: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的内容,具体内容: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反应出六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为语文老师提供了反思的经验。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反应出六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为语文老师提供了反思的经验。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学案例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 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3、给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
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分步骤自学课文,使学习的过程目标准确,且由浅入深有序进行。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教师的引导是永远不可或缺的,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决定因素)
三、自学反馈,互动交流
1、分段指明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1)字音:"壤"声母是 r,读第三声。
(2)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注意右下方有三个横。
(3)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 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 5~10 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4 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
的熏陶教育)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大禹的事迹。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学案例篇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具准备
1、查找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2、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入: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复习旧课,导入学文,兼顾了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理清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为讲述故事作好铺垫)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7 和第 10 自然段)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活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相应大禹的号召,投
身于治理洪水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部入",体会大禹为开凿龙门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经典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洪工程的历时之久。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之不易,是大禹与成千上万的老
百姓付出多少血汗才实现的。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自读感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大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为民造福、无私奉献。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回归整体,前后文对比理解,通过再次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及采用的不同方法,深入感悟两者共同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登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
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御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3、搜集中国的其他民间传说,加以阅读。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反思:
神话故事通俗易懂,而且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学效果更佳。课前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并找一找,读一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的特点,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课内赏析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
篇六: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六 年级 下 册)教学 案例 教材:广州版六年级下册 Unit 7
课题: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
课型:
词汇课
授课:邓志东
Unit 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围绕礼貌用语活动展开,并通过让学生阅读绘本 《Welcome to the earth》中 BB 初次来到地球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区别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并对不礼貌的行为提出规劝,同时也学习本课的单词和短语,学生能理解情景并做出正确的回应。并能熟练上口和达到能交际运用。由于学生有以往学习的语言积累, 学生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就更有自信了。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小组比赛的过程中,提高了同学之间互相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礼貌用语的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于区别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比较感兴趣和熟悉。在这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词汇,以旧知识带出新知识。由单词过渡到句型,单词读得朗朗上口,然后词不离句,在句型中再操练,达到双收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合作交流、勇于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能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本课的单词和词组。
2. 能区别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并对不礼貌的行为提出规劝。
3. 四会掌握且能在情景中恰当运用 Don"t... ./
should/shouldn"t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描述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
难点:
:如何用英语做出正确的情景反应 五、教学策略
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描述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六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and revision:
呈现场所的指示牌。让学生复习 Don"t...这个句型,并引出新单词manners.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复习学过的短语,突出主题,并引出新知识)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创设情景,呈现新内容 (1)分享绘本《Welcome to the earth》,引出 BiBi 的一系列不文明行为。
T: It is BiBi’s first time to our earth. He was very surprised and excited at first .But at the end , he was not happy. what happened?
(2)让学生通过 phonics 小组合作自学小书里画线单词并再一次理解绘本。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初步知道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承接创设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短语。
wait until we finish eating
be kind
talk with our mouth full
laugh at another pupil
keep the ground clean
give our seat to people in need
throw
things on the ground
share with others
take all the food from the dish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勇于开口、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区别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 3、Let’s chant . (设计意图:通过 chant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再一次突出本节课话题) 4、创设情景,操练以下新句型。
We should...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
We shouldn"t.../please don"t...
It"s impolite.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新句型理解描述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5、Play a game.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合作交流)
6、Do some exercises。(Book40 Exercise2) (设计意图:此活动训练了学生听情景反应的能力。)
(三)、Development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的新单词和句型为外星人们制造一张明信片:写一写地球的文明礼仪。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整节课内容的综合练习,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Homework 1、抄 Unit7 新单词和短语。
2、 熟练朗读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短语。
板书设计
Unit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
manners
Polite
Impolite impolite
wait in line
push in
wait until we finish eating
talk with our mouth full
be kind
laugh at another pupil
keep the ground clean
throw
things on the ground
give our seat to people in need
take all the food from the dish
share with others
篇七: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08《匆匆》一、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 6 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 11 个词语。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4.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 3 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自主型分层作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基础必做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涔涔(cén) 潸潸(shān) 赤裸(nuǒ) 徘徊(pái huái) 遮挽(zhē wǎn)B.蒸融(zhēng róng) 伶俐(líng lì) 秧苗(yāng) 枯萎(wěi) 锻炼(duàn)C.三番五次(fān) 优雅(yǎ) 勃勃生机(bó)萦绕(yíng) 肩胛(jiá)D.刹那间(chà) 歉疚(jiū) 鞠躬(jū) 不知所措(cuò) 一摞碗(luó)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赤裸裸 一番 锻练 机敏 名义B.惊羡 幅度 附合 暄哗 附庸C.挪移 蒸融 幸而 基业 优雅D.消受 堂皇 薄弱 涔涔 钮扣3.照样子,写词语。例:泪(潸潸)眼( )
绿( )
急( )
乐( )汗( )
白( )
笑( )
哭( )4.给加点字注音。涔涔______ 潸潸______ 赤裸______ 徘徊______遮挽______ 蒸融______ 伶俐______ 挪移______提升选做题(3 选 2)5.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6.填空。《匆匆》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 )(2)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 )(3)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 )拓展挑战题(4 选 2)8.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2)画“_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4)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能力大提升(一)一只鸟又飞走了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 117 给他听。117 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选自《智慧背囊:拐弯处的发现》,延边人民出版社)(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安静——( )
确信——( )
喜悦——( )(2)儿子把“秒”听成“鸟”是因为 。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 是因为 。(3)对选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句话是说鸟儿应该属于大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它们。B.这句话是说因为时间是公平而无私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多做停留。(4)读了这篇文章,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0.阅读能力大提升(二)光阴(节选)赵丽宏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
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选自《精短散文》,北京教育出版社)(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 ,在文中指的是。(2)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两句。(3)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4)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5)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也来写一写吧。11.思维创新大拓展请你写出两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并说说它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由发挥)三、设计意图:基础必做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加强对拼音等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关联词、词语解释一词多义的运用、选填近义词熟悉句子的描写方法、改写句子、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词句段的理解运用,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拓展挑战题: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
养。在描写场面时,抓住印象深刻的场景,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将点面结合,把吃年夜饭这一镜头写得生动具体。四、激励措施: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五、实际效果:基础必做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较规范、认真。部分学生拼音字词掌握不牢固。提升选做题难度稍有提高,偏重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考察语言表达及概括、基本语言逻辑能力。部分学生较好。拓展挑战题大多数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并能做到有。部分学生选择小练笔,语言流畅,能够较好的达到题目要求,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六、调整设计: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以便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1)推荐书目,推荐课外书目等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家庭教育优势。(3)写心里话,把自己当时心态写出来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参考答案】1.B2.C3.眼(巴巴)
绿(油油)
急(匆匆)
乐(呵呵)汗(津津)
白(茫茫)
笑(吟吟)
哭(啼啼)4.chén shān lūo pái huái zhē wǎn zhēng róng líng lì5(1)比喻(2)拟人(3)反问(4)排比(5)设问6.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春》《背影》等。7.√ × √8.(1)—— , ; , ; , 。(2)排比 略(3)跨 飞 溜 闪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4)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5)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9.(1)吵闹 疑惑 悲哀(2)“秒”和“鸟”读音相似 时间和小鸟一样,离去了就不再回来(3)B(4)示例: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生命中的每一瞬,不要等到珍贵的鸟儿飞走了才来叹息生命的逝去。
10.(1)不分厚薄,同样看待 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决不会多施舍给谁一分一秒(2)示例: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抚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3)光阴 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4)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5)提示: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光阴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来写。11.示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名言告诉我时间飞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后才后悔莫及,现在就要树立理想、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