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10篇

时间:2022-12-06 17: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10篇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河南建材2017年第6期关于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意见建议张军鼎城区尧天坪镇林业管理站(415100)油茶又叫茶子树袁是我国特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10篇

篇一: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建材2017 年第 6 期关于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意见建议张 军鼎城区尧天坪镇林业管理站(415100)油茶又叫茶子树袁 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袁主要是指茶科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袁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袁与油橄榄尧油棕尧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遥 中国是世界油茶栽培与分布中心袁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袁 在油茶之中袁普通油茶是目前的主要栽培树种袁 约占油茶面积的98%遥茶油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优质上等食用油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 90%以上袁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袁 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袁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遥色泽金黄袁味香可口袁营养丰富袁容易被人体吸收袁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袁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袁具有很好的健康效益袁 常被人们称为益寿油或长寿油袁有野东方橄榄油冶之称遥 经过精炼的茶油已不仅仅限于产区传统消费袁 已具有稳定的城市消费群体遥近年来袁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袁基地建设在继续扩大袁苗木得到进一步良种化袁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袁油脂工业的精炼油生产技术应用到油茶产业袁开发的产品正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遥湖南省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袁是油茶最适宜栽培区袁油茶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袁广大农村地区素有经营油茶的习惯袁逐步形成了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门类遥 在一些集中产地袁油茶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袁是当地林农重要的食用油料和主要收入来源遥鼎城区是湖南油茶主产区之一袁在鼎城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到袁打造农业强区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袁使野鼎城茶油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能够长久地发扬光大袁努力把油茶打造成为鼎城农业增效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袁使油茶产业作为加快现代林业发展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袁让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遥 鼎城区的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袁前景广阔遥1 关于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以鼎城区尧天坪镇为例袁该镇是鼎城区油茶主产乡镇之一袁地处鼎城区西南端袁下辖 12 行政村和2 个居委会袁共有山林面积 8.1 万亩袁其中油茶面积5.5 万亩遥 该镇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袁 土地较为肥沃袁光照充足袁十分适宜油茶的生长袁油茶品种均为寒露籽遥 该镇花莲冲村村民肖铁城经过十几年的精心选育袁 培育出了常德市唯一一个油茶杂交良种野铁城一号冶袁该品种十分适宜在当地推广遥总体来讲,乡镇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袁具体来讲:从市场需求看袁油茶产业有巨大潜在空间遥 粮油安全已成牵动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世界性问题遥 近年来袁由于全国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袁产量徘徊不前袁 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不断扩大袁生产自给率越来越低袁据相关资料袁我国近几年每年要从国外进口食用油不少于 3 000 万 t袁 人均 12.7斤遥 粮油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袁破解我国食用油供应紧张袁保障国家油料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袁挖掘木本油料植物的生产潜力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袁逐步提高油茶等木本油料的比重袁改善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结构袁对维护国家油料安全具重要作用遥 当今世界野食用油木本化冶已成为解决食用油供需矛盾的主渠道和趋势遥2007 年国务院出台叶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曳,并于 2008 年在长沙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袁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维护粮油安全袁推动山区综合开发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产业来抓袁可以说当前开发油茶资源面临难得的机遇袁理应作为乡镇的重要产业加快推进遥从茶油品质尧功效看袁茶油为木本植物油主要品种袁不饱和脂肪酸高达 90%袁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袁比橄榄油高近 2 个百分点袁油酸和维生素比橄榄油高 7 个百分点和 1 倍,食用茶油对高血压尧心脏病尧动脉硬化尧高血脂等心脏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袁倍受消费者亲睐遥从开发潜力看袁油茶产业正处于食用型向深加综合论述249

 河南建材 2017 年第 6 期工转变袁增产潜力大袁多年来袁农民在增收方面更多是耕地做文章袁对耕地精耕细作袁但对于山林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袁 现在的油茶林经营方式粗放袁基本上是人种天养袁广种薄收袁粗放经营袁集约化程度没有袁效益相当低袁平均亩产 3~5 kg袁产值仅 200元左右袁产量低下袁经济很差袁近几年来袁随着实行油茶品改袁选用野铁城一号尧常林系列尧湘林系列冶等优质油茶品种袁亩产可达 30~50 kg袁每亩收益 2 000元左右袁今年袁茶油售价为 100~120 元/kg袁且供不应求遥从生长周期看袁油茶系多年生长树木袁从栽种到挂果 3~5 年袁挂果期为 60 年袁成活率高袁一次栽种袁终身收益袁惠及子孙袁一旦形成产业化袁能吸纳剩余劳动力袁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遥2 当前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袁由于受观念尧市场尧品种尧管理及其它等因素影响袁 油茶产业发展也还存在传统管理粗放袁大面积单产较低袁经营方式落后袁产业发展不完善等问题遥 为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袁大力开发油茶资源袁配套跟进相关政策和技术袁精心培育油茶产业袁势在必行遥 其主要制约因素表现为:2.1 资金投入不足袁扶持力度不够由于油茶栽植后袁一般 5 年后才能收益袁相较而言前期投入大袁且还存在一定风险袁国家对每亩油茶补助为 600 元袁补助标准偏低袁农民在此方面热情并不高遥 一般来讲袁油茶新造前期投入需要挖山 600 元/亩尧种苗 400 元/亩尧植苗 60~80 元/亩袁其它 100 元/亩尧前三年管护费用每年约 300 元/亩袁预计每亩油茶要到盛果期至少要投入 2 200 元/亩遥2.2 宣传力度不强袁技术培训不够油茶品种仍然较为单一袁多数油茶林是解放前栽种的袁存在树龄老化尧品种退化袁农户对于油茶高冠嫁接和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袁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中对油茶种植技术精通的不多袁很少上户宣传尧指导袁致使油茶种植比较效益不高遥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袁有的村民不知晓油茶有补贴政策袁有的村民道听途说杂交油茶的油品质不好袁有苦味袁有的村民不懂油茶栽培技术袁2.3 遗留问题欠账袁农民顾虑较多以该镇为例袁2012 年袁 开发公司在两个村流转林地 1 822 亩渊公司已全部内部转让冤袁实际油茶新造 757援6 亩渊至今未进行管护袁每年 30 元/亩的已三年未给付村民冤袁还有 1 064.7 亩林地已流转却未开发袁现尚在村民手中的林地袁其中有部分林地栽种杉树已成材袁申请采伐证时却因林权证流转而无法办证袁对此袁村民怨气很大遥 两村村委会已委托律师提起申诉袁以收回林地承包权遥2014 年袁另一家开发公司在另外两个村共开发林地 2 337.8 亩林地进行油茶新造袁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袁造成现在林班分散袁林块面积窄小袁新造林地无人管护的情况遥 村民多次集访镇村袁后经多次协商初步达成协议院改造林地归还给原林权使用村民袁公司无偿退出袁镇政府一次性筹资以 100 元/亩的经费补发村民用于管护遥因历史形成的原因袁农民林块过于分散袁插花山多袁面积狭小袁大多农户山地面积不大袁但地块却有 6~10 余处袁有的林块并不是以面积划分袁而是以当时茶油产量或树木划分袁至使林权不明晰袁难以形成集约化规模遥 因近几年外去务工人员多袁家中只剩老弱病残无劳力者袁16 户村民中有 11 户家中无劳动力袁大部分油茶林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袁且相当一部分农民分家不分户袁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很难找到户主袁部分找到的农户也存在宁愿抛荒袁不愿失地的心理袁不愿将土地流转遥 因为前面两家公司在该镇进行油茶开发矛盾很多袁村民在心理上有些不愿意公司进行开发遥2.4 加工规模较小袁利用水平不高林下经济开展不红火袁油茶面积荒芜袁产值低袁没有形成产业链遥 油茶加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袁以该镇为例袁仅有 10 余家油茶加工作坊袁加工作坊设备陈旧袁出油率低袁茶枯茶壳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袁综合经济效益不高遥2.5 经营管理欠缺袁缺少专业组织没有成立以村为基础的油茶专业合作社袁为本村油茶发展建言献策袁做好宣传规划尧林地流转尧动员布署尧技术培训尧种苗采购尧管护采摘等工作遥 在调查中发现袁16 户村民有 13 户村民同意进行油茶改造袁但都不愿带头开发袁都抱着有人改造就同意开发的态度遥3 对加快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建议1冤加大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袁抢抓各级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契机袁搞好油茶产业建设的规划组织尧协调和重点项目的实施袁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袁建立像粮食一样建立长效补贴机制袁条件许可的话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袁对发展油茶产业的镇尧村尧林农给予补贴和奖励遥2冤强化科技支撑力度袁以林业站为骨干袁以油综合论述250

 河南建材2017 年第 6 期茶合作社为龙头,以茶苗圃基地和油茶基地为依托袁以点带面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袁多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袁大力培养专业油茶技术人员袁加大油茶良种推广和科技服务力度袁推广丰产栽培技术袁强化油茶新品种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袁通过技术示范袁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袁提高油茶林地生产力及广大林农科技素质袁建议可采取野区培训镇骨干袁镇骨干培训村组骨干袁村组骨干培训农户冶的形式进行遥 广泛印发油茶栽种技术资料袁通过广播尧座谈的形式宣讲国家的油茶优惠政策袁让农民家喻户晓袁以掀起油茶改造的高潮遥3冤积极招商引资袁引进资金雄厚的油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乡镇袁通过进行油茶开发尧林下经济种养殖尧观光休闲尧油产品深加工等方式袁打造好油茶品牌袁 还可以尝试性走好油茶采摘旅游观光这步棋袁以促进乡镇油茶产业良性发展遥4冤健全林权流转机制袁积极打造平台袁做好林地流转袁以市场为向导袁引用公司+农户模式袁按照公司建基地袁 基地带农户种植促经济发展的模式袁逐步把项目做大做强袁吸引财力雄厚尧全心全意发展油茶产业的公司或个人来乡镇进行油茶品改的投资袁并以村委会为主袁细致耐心的依规做好林地流转相关程序袁公司发展油茶以新造为主袁承包以资金租赁为主袁开发以整山推进为主遥 上级油茶办制定相关规章袁对有意向进行油茶开发的公司或个人实行准入机制袁优奖劣汰袁让油茶产业得以分为有序号的发展袁以充分发挥组织袁监管服务职能袁变强制为引导袁变干预为服务袁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袁使之体现土地本身的价值袁又能保障公司与农民双方的利益袁大力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袁提高农民收益袁使乡镇油茶产业能持续尧快速尧健康的发展遥ABB Industrial IT 系统在国内首台 120 万 t/aLGMS 5725 型立磨矿渣微粉生产线上的应用刘庆元 卫 东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450002)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瑞士 ABB 公司的 IndustrialIT 系统在天瑞集团营口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国内首台 120万 t/aLGMS 5725 型立磨矿渣微粉生产线上的成功应用。文章针对矿渣立磨的生产工艺及过程控制的要求,阐述了 ABB Industrial IT 系统在整条矿渣立磨生产线的生产控制系统方案。关键词:LGMS 5725 型; 国内首台;120 万 t/a 矿渣立磨;ABB Industrial IT 系统;现场总线;PROFIBUS 活性;掺合料1 项目背景及系统概述我国是钢铁大国袁每年产生大量的矿渣遥 这些矿渣既要占用大量土地袁又会造成环境污染遥 矿渣立磨就是将炼钢产生的废矿渣磨成细粉袁由于这种细粉达到了一定的细度袁 因此具有很好的活性袁可在一定条件下参与化学反应袁将其掺入水泥便可得到高质量的矿渣水泥遥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袁不仅可使严重污染环境的废弃矿渣得到利用袁还大大节约了一般水泥生产的原料资源遥 同时袁由于立式辊磨机采用受限料床粉磨原理袁 因此粉磨效果好尧能量利用率高袁能更好地落实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的战略方针遥 故而矿渣粉磨是近年来矿渣综合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遥作为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综合性能尧 大幅度降低水泥成本的新型水泥掺合料袁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使得矿渣微粉的价格节节攀升遥 天瑞集团营口天瑞水泥有限公司 120 万 t/a立磨矿渣微粉生产线经过紧张地施工安装调试袁已顺利投产遥 该矿渣立磨生产线由洛阳重工矿山机械工程设计院设计袁主设备选用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 LGMS 5725 型立磨袁该型矿渣立磨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大型粉磨设备袁 集破碎尧 研磨尧选粉尧烘干尧物料输送五大功能于一体袁是一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采用的节能环保型重大技术装备遥自动控制采用 DCS 系统,由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硬件成套和软件编程工作遥 DCS 系统产品选用瑞士 ABB 公司的 IndustrialIT 系统遥 ABB Industrial IT 系统是在 ABB 原有控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新的企业自动化解决方案遥 该系统融传统的 DCS 和 PLC 优点于一体袁支持综合论述251

篇二: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士 学 位 论 文  韶 关 市 油 茶 产 业 发 展 问 题 研 究  '■■ .  作 者 姓 名 陈 君 华  学 科 专 业 农 村 与 区 域 发 展 指 导 教 师张 眉 副 教 授  培 养 单 位 经 贸 学 院  论 文 提 交 日 期2 0 1 8 年 1 1 月  

 分 类 号:

 S 7 9 4 . 4  密 级 :

  学 校 代 号:1 1 3 4 7  学 号 :

 2 4 7 1 6 0 6 0 0 3  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在 职 攻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学 位 论 文  韶 关 市 油 茶 产 业 发 展 问 题 研 究  S t u d y o n t h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n  C a m e l l i a  i n d u s t r y i n  S h a o g u a n C i t y 陈 君 华  导 师 :

 张 眉 副 教 授  培 养 单位 ( 二 级 学 院 )

 :

 经 贸 学 院 学 科 门 类 :

 农 业 硕 士  专 业 ( 领 域 )

 :

 农 村 与 区 域 发 展  答 辩 日 期:

 2 0 1 8 年1 1 月 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怀脅( 姓 名 )

  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声 明 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人 在导 师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宄 成 果。

 据 我 所 知, 除 了 文 中 特 别 加 以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 外 , 论 文 中 不 包 含 其  他人 己 经 发 表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 包 含 为 获 得 仲 恺 农 业 工 稈 学 院 或 其 他  教 育 机构 的学 位 或 证 书 而 使 用 过 的 材 料 。

 与 我一同 工 作 的 同 志 对 本 研 宄 所 做 的 任  何 贡 献 均 己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 表 示 谢 意 。

  学 位 论 文作者签 名 ( 手 写 )

 : Mrf 签 字 曰 期:

  厶丨 年/丨月2 :

 曰  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 本 人 完 全 了 解 学 校 有 关 保 留、使 用 学位 论文 的 规 定,即:

 学 校 有 权 保 留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磁 盘,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 制 手 段 保 存 、 汇 编 学< 立 论 文。

 同 意 学 校将本 人 的 学 位 论 文 提交清 华 大 学 中 国学术  期刊 (光 盘 版 )

 电 子 杂 志 社 全 文 出版和编 入 CN K I《 中 国知识 资 源 总库 》,传播  学 位 论文 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 保 密的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应 遵 守 此 规定 乂 本学 位 论 文 属于 :

  □ 保 密 , 在  年 解 密 后 适用本授权书 。

  ^不保 密,同 意在 校 园 网上 发布 ,供 校 内师生 和与 学 校 有共 享 协 议 的 单 位浏  览。 (请 在 以 上 相 应 方 框内 打“V ”)

 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名 (手 写):导师签 名 (手 写 ):

  签 字 曰期 :

 年 /丨月 ^ 曰  签 字 曰 期 :

 年I丨 月日  

 摘要I摘 要我国是油茶主产区,油茶是我国特有食用油料树种,全球茶油 90% 产自中国,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于一身,发展油茶不仅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和身体健康、而且可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国土绿化进程。自2008 年国家大力扶持油茶产业以来,各地加大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全国油茶产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广东作为油茶主产区之一,紧跟国家各项扶持,从政策、科技、资金等各方面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各项成效。虽然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化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茶的发展情况,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且速度也较慢。文章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介绍了韶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韶关市油茶产业存在政府投入不足,缺乏政策引导、缺乏专业高校指导,油茶生产技术不足、油茶种植农户松散等问题;通过借鉴广东省梅州市、湖南省衡阳市、江西省赣州市等地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依托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创新科研培育优良种苗、树立品牌效应、成立本地油茶产业协会等对策建议。关键词:韶关;油茶产业;产业化

 AbstractIIABSTRACTChina is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Camellia. Camellia is a unique tree species foredible oil in China. 90% of global tea oil is produced in China, and Camellia oleifera is alsoknown as the world"s four major woody oil plants, including olive, oil palm and coconut.Camellia combines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Developing Camellia not onlymaintains national grain and oil security, improves people"s dietary structure and physicalhealth, but also increases forest coverage and accelerates greening of the country. Since2008, the state has vigorously supported the oil tea industry,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increased oil tea industry policy support an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national teaindustry has embarked on a rapid development path. As one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Camellia, Guangdong has closely followed all kinds of support from the state, and hasmade every effor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industry from polic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unds, and has achieved various results. Although the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has been relatively fast in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ashad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peed is slow.Taking Shaogu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re is still insufficientgovernment investment, lack of policy guidance, lack of guidance from specialize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uffici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oil tea, loosely planted oiltea farmers, lack of unified management, small-scale enterprises, leading enterprises withinsufficient motivation, and the whole city as a whole. Camellia industry has insufficientbusiness organization, lack of brand effect, obvious seasonality, low output, small businessscope, low income, lack of publicity,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lowpurchase dem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among existing companies, and failure todevelop local Camellia oleifera Collaboration and healthy competition and other issues.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tea industry inMe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nd Ganzhou City,Jiang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countermeasures, whichmainly include: policy support, combined with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university

 AbstractIIIcooperation,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ltivation Seedlings; Leading companies todrive, innovate management models, establish brand effects; Travel pull, forest downhill,special scenic spots; Under the forest economy (planting, breeding), upgrade to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Make good use of geographicaladvantages to expand sales area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s an opportunityto innovate the sales model; set up a local oil tea industry association to promote soundexchanges in the industry.Key Words: Shaoguan;oil tea industry; industrialization

 目录IV目 录1 前言.................................................................................................................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研究意义.........................................................................................31.2 选题目的..........................................................................................................51.3 国内外研究现状..............................................................................................51.3.1 国外研究现状.................................................................................51.3.2 国内研究现状.................................................................................61.3.3 小结评价.........................................................................................71.4 研究思路..........................................................................................................71.5 研究方法..........................................................................................................8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92.1 概念界定..........................................................................................................92.1.1 油茶.................................................................................................92.1.2 茶油.................................................................................................92.1.3 产业链...........................................................................................102.2 理论基础........................................................................................................10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102.2.2 区域发展理论...............................................................................112.2.3 对比分析理论..............................................................................113 韶关市油茶产业现状...................................................................................123.1 韶关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23.1.1 韶关市农业发展概况...................................................................123.1.2 韶关市林业发展概况...................................................................133.1.3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概况...............................................................14

 目录V3.2 韶关市油茶产业现状....................................................................................153.2.1 韶关市油茶产业历年发展概况...................................................153.2.2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163.2.3 调查数据描述统计分析...............................................................164 韶关市油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224.1 政府投入不足,缺乏政策引导....................................................................224.2 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油茶生产技术不足.....................................................244.3 油茶种植农户松散,缺乏统一管理............................................................244.4 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254.5 油茶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264.6 油茶产业收益方式单一,销售渠道不畅.....................................................265 我国其他地区油茶产业经验借鉴...............................................................275.1 广东省梅州市油茶产业分析—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例.................................275.2 湖南省衡阳市油茶产业分析—以科研技术提升为例.................................285.3 江西省赣州市油茶产业分析—以建立品牌效应为例.................................295.4 经验启示.................................

篇三: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 v:r.  # ? ■ ;  v ^  ^  >  ^wi  ,、:

 W 魏:

 V ":、f '.-- , ^:

 ::-  m 气^ inf x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人 f丨現入  -t  % c  J- :兮 二 ”.、 .:

 …,。

 、—^" d  v(欠  \ 龙 川 县 油 茶 产 业 发 綱 願 究  一..; 。

 ; r ^..:

 7=孓 . ?〕 參 ; ^ .、_■' .   ^a ? :

 、 巧卜拎 谈 …n .:.. 今 二」站 韻广 ■、  I  .:.、 - 二二二 弩 :

 夂:t  \  X d,:'.  V ■/-:- < 作 者 姓 名  丁 明 杰 产每 遲农 村, 隨 ? —變 義  指 、 导教 师  张 眉 鼢 教 授  —: — ^  ̄  ̄- ■、 ' 所 在 学 院一经 咖. . . — :一  〇片论 文 提 交 B 期 美 坳7年竹 _  1 趙、:一  ;'2> .h'. S  於  f, - 

 分类号:F323 密级:学校代号:

 11347 学号:

 211150600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 位 论 文龙川县油茶产业发展问题研究Longchuan county camellia industry development question research丁明杰培养单位(学院):经贸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张眉、副教授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农业推广硕士学科专业名称: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答辩日期:2017 年 11 月答辩委员会主席:王莉 教授

 摘要I摘 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南方各省市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对于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也日益重视。如何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发展油茶产业的各项政策,取得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极大调动农户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龙川县虽然拥有悠久的种植油茶历史,但是在产业发展和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阐述了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山区发展油茶产业的现状,对龙川县的油茶产业与经济发展做了简要说明,分析了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油茶林的单位产量偏低、技术革新不足、创新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科技研发项目较少等,并根据问题提出必须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技术科技水平、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对策。.关键词:龙川县;油茶产业;科技培训;资金扶持

 AbstractIIABSTRACTCamelli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crops in China,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s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policysupport for camellia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seriously. How to make full use ofthe policies of the state and local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ject funding support,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thus greatl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oil-tea production development, fully miningindustry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Is the focus of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Although longchuan 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 of planting oil and tea, there are many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expounds the longchuan county,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mountainous area of the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industry of longchuan county camellia industry andeconomic development made a brief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Lin of the unit output is low, lack of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is not strong enough, 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such as less and according tothe questions must strengthen training,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andother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Longchuan County; Camellia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Funding support

 目录III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2.1 选题目的··············································································11.2.2 选题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3.1 国外研究综述········································································21.3.2 国内研究综述········································································31.3.3 简要评价···············································································4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41.4.1 研究思路··············································································51.4.2 研究方法··············································································5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62.1 概念界定······················································································ 62.1.1 油茶·····················································································62.1.2 油茶产业···············································································62.1.3 茶油·····················································································72.2 理论基础······················································································ 72.2.1 产业组织理论·········································································72.2.2 比较成本理论········································································8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9第三章 龙川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03.1 油茶市场整体现状分析··································································· 103.1.1 油茶市场现状分析·································································103.1.2 油茶需求预测分析·································································103.2 龙川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13.2.1 广东省油茶产业基本情况························································113.2.2 龙川县基本情况····································································123.2.3 龙川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123.3 龙川县油茶产业实地调研数据分析····················································13

 目录IV3.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133.3.2 油茶出籽率与出油率调查························································143.3.3 油茶种植投入产出情况···························································153.3.4 龙川县油茶加工产业现状调查··················································153.3.5 龙川县油茶营销现状调查························································163.3.6 油茶主要种植模式调查···························································16第四章 龙川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4.1 对油茶产业认识不足······································································ 204.2 农户技术不成熟············································································ 204.3 政府扶持推广力度不够··································································· 214.4 综合利用率低,品牌建设不足·························································· 224.5 企业营销渠道服务水平低································································ 224.6 油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234.7 油茶生产区环境问...

篇四: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落实一统三分战略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丹江口市油茶产业开发的调研报告 丹江口市林业局

  温大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丹江口市的林特产业创新发展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林特产业不再是简单的干鲜果种植业林农也不再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林地经营者。

 林特产业日益融入到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大格局甚至一定程度上融入到经济全国化、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我们确立标准化、油茶一体化发展思路就是充分考虑到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国际国内扶持政策的驱动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区域规划、 分产业布局、 分类型指导的指导思想 以油茶产业为纽带为抓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林农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一、 丹江口市油茶生产现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叫茶子树具有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的特点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土地来发展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 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又能绿化荒山、 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据 1999 年我市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我市于 1954 年开始引种栽培至今已有 55 年的栽培历史。19721981 年是我市油茶

 2 发展的高峰期期间累计造林 2 万余亩。目前全市油茶保存面积仅有1000 余亩其中低产面积 500 亩中产面积 300 亩高产面积 200亩分别占总量的 50%、30%和 20%。主要分布于我市库区、江南低丘的三官殿、牛河、土关垭、浪河、丁营、六里坪、均县、官山、盐池河、土台等 10 个乡、镇办、林区 。由于人们对油茶的价值认知不足重视不够管理措施削弱很多地方油茶林的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粗放经营只取不予单位面积产量偏低比较效益差科技落后加工利用水平低等多种原因油茶产业在我市的发展日益萎缩。全市没有一家油茶加工利用企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保 健食品的不断渴求油茶产品研发有了较大突破使得茶油价格稳步上升国内外市场扩大油茶生产效益显著提高油茶又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如阳新富川油脂有限公司、 武汉黄陂中排粮油有限公司、湖北省景辉科技有限公司等拥有“富川茶油” 、 “中排茶油” 、 “景辉茶油”等油茶品牌。油茶巨大的市场空间引起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把油茶种植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新的油茶热开始显现。同时国家对开发生物质能源和木本油料的日益重视 一些企业和个人正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中来 如武汉凯迪电力上市公司到目前为止已与我市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和木本油料的框架协议 计划投资数十亿元。因此我市发展油茶产业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二、我市油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油茶生产虽然经历了较长时期 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建设高潮

 3 期但长期以来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有一定规模但产量低在油料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依存度低。由于比较效益差又缺乏扶持优惠政策致使油茶产业发展缓慢。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油茶分布地多属于山区经济欠发达。油茶新品种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 1500 元左右低产林抚育改造每亩成本也在 600 元左右一般农户没有能力承受前期这么大的投入。

 三是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建国前后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 没有重视优良高产油茶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穗圃的认定和建立经营粗放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

 由于其产量低、 经济效益不高、 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大大削弱了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三、油茶产品市场分析及需求预测 目前我国年产油茶籽 106 万吨产茶油约 27.7 万吨全部为国内生产茶油占我国食用油不含动物油下同总消费量的 1.23%。随着人们对茶油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食用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油茶产品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食用油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上人口增长的原因食用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高品质精炼油的需求开始上升。为满足需要我国于

 4 1985 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脂。1993 年我国油料市场放开后国内油脂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急剧上升这一时期我国食用油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用油消费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4 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 1750 万吨人均年消费量 13.5公斤2007 年食用油消费量达 2250 万吨人均消费量 17.3 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 45 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油茶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 1.23% 与欧洲、 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 40%以上相比 差距更大。

 因此 优质茶油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二是食用油料供给严重不足油脂工业潜力巨大。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进口大国。根据海关统计2007 年我国进口油脂油料总计折油 1509 万吨较 2006 年增加 306.6 万吨增长 25.5%。2007 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为 1035 万吨自给率仅为 46%是我国历史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最低的年份。可以看出我国的食用油还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食用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的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进口中国原料制作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油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大力发展油料作物尤其是优质木本油料油茶将是我国未来食用油发展的方向之一。

 预计到 2015 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 14 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 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 3000 多万吨。目前我国各

 5 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 1000 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 100 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 年后产量仅能达到 2000 万吨需增加约 1.8 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 1000 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约为 27.7 万吨仅相当于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23%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茶油人均占有量仅 0.21 公斤/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 20 公斤/年的水平 发达国家一般橄榄油的消费量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 40%以上。要达到人均茶油占有量 2公斤/年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 10 倍缺口达 250 多万吨/年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茶枯、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四、我市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缓解食用油供给矛盾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将更

 6 加严峻 人均耕地面积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 0.8亩 大力发展油茶林可有效缓解耕地紧张局面。因此发展油茶产业 无论是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水平还是增加食用油供给能力以及维护国家粮油安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市 70的土地面积是山区有 60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资源是我市山区最具特色的经济林资源发展油茶基础条件好。据测算种植 1 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 1.15 亩油菜或 2.3 亩大豆但其产值相当于 4.2 亩油菜或 4.63 亩大豆。农户种植 10 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 2 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市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3、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档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成为习惯希腊等橄榄油生产和消费国橄榄油人年均消费量达到 20 升。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 是我国的特产发展茶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4、是加速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

 7 土地来发展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 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五、丹江口市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1.油茶产业面临绝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深受各方专家推重。在 2005 年 7 月召开的“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营养学、生态学、医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及林业、农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负责人、产业界人士围绕茶油与健康,茶油生产现状与未来展望,油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等议题进行了客观、科学、充分的讨论并形成共识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对于改善国民健康、解决“三农”问题、优化环境生态、发展区域经济、形成中国农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同时中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全力推动。

 二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2006 年 10 月在江西召开的全国油茶现场会明确提出我国将加大力度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建设 50 个油茶高

 8 产示范基地形成 30 个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 30 个茶油知名品牌精品茶油比例达到 70%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2006 年 12 月27 日 国家林业局出台了 《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林造发 „2006‟274 号 明确提出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广西、福建、贵州、湖北、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三是可享受多项惠农政策。油茶产业可争取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等多部门项目资金扶持而且符合农业信贷政策。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 “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对油茶高产示范基地进行扶持。有条件的省区 要结合退耕还林、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安排丰产示范林建设。要充分发挥林业贷款资金的作用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在精深加工、带动辐射和市场开拓方面引领油茶加工业的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重大农产品新品种推广专项经费 加快油茶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为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项目立项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更多渠道投入油茶发展。

 3.我市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天时 即如前所述 人们对油茶产品价值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国家制定了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为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油茶产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

 9

 地利即我市具有上天赐予的适合油茶栽培的地理条件和山林资源曾有油茶林近 3 万亩全市大部分乡镇都有宜种山地、过去都有成片油茶林目前全市还保留油茶林资源 1 千余亩且部分油茶树品种优良只要引导发动进行全面垦复、低改并加强管理就可以取得初步成效如能逐步恢复原有茶林面积施以良种良法必见大效。

  人和即我市农民有油茶种植的传统和习惯掌握相应的技术目前油茶产区群众有复兴油茶产业的强烈愿...

篇五: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林务副处长公开向宪法进行了集体宣誓。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显阳强调,要永远铭记誓言,切实履行承诺。黄显阳强调,一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始终保持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始终保持依法行政的严谨作风,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带头学法,模范遵法,办事依法,做宪法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四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五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奋斗精神,坚守务林人初心、践行务林人使命,奋进新时代建设壮美广西、发展壮美林业的新征程,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邓建华主持宣誓仪式。(作者单位:广西林业信息宣传中心)廖宏俊

  张

 敏全区林权交易量同比增长近三成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区通过林权流转服务网络进行林权交易累计挂牌金额32.55亿元,成交金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28.11%。除交易量大幅增长外,交易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广西林权交易服务系统正在从“卖青山”(活立木)扩展到林产业加工产品、花卉苗木及林下经济产品,努力打造林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此外,林产品电商业务、东盟国家跨境业务、林权收储、融资租赁、罚没木材公开处置交易和法院涉林案件资产处置等业务正有序扩展。广西林业部门不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林权交易流转服务站点建设,林权交易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林权交易活跃度持续升温。通过支持广西林权交易中心作为自治区林业要素综合服务平台核心,加强林权交易中心信息化建设,构建自治区、市县、乡镇三级平台信息化联动网络服务站点已涵盖桂林、柳州、玉林、梧州、百色、钦州等市。在规范国有林场进场交易方面,今年上半年,广西林权交易中心已对接国有林场65家,占全区未进场国有林场数量的50%以上,涉及全区5个市20个县(区)。广西林权交易中心还成功引入广西国旭、广西浩林、广西藤县东林等7家林业企业进场交易,与广西国控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瀚诺物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丰林木业公司、桂海林浆纸公司、林海互联网金融公司等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作为立足广西、连接全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林业要素专业市场,广西林权交易中心通过跨省区产业协作,首次引进福建省国有林权交易项目,3月22日福建省国有林场首批木材定产定销(活立木)交易项目全部顺利成交。采购类业务也已拓展至非林业行业,成功签约引进首家集体经济组织隆林桠杈忠义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作者单位:广西林权交易中心)韦振懂国家林草局到罗城对接帮扶2019年7月2-3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委会扶贫办主任狄森率国家林草局扶贫办考察对接罗城帮扶项目。考察组实地查看了罗城•深圳实验小学、罗城高中、罗城中医院、龙岸镇卫生院、黄金镇寺门村卫生所、四把镇集环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天霜毛葡萄基地、中天领御酒业公司、宝坛乡西华村林下种植白芷基地等。中国初保基金会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签订了帮扶框架意向书。狄森说,国家林草局扶贫办与罗城县要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希望双方积极沟通对接,洽谈合作。国家林草局扶贫办(规财司)先后与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委会扶贫办、平安信贷、蚂蚁金服、中国碳汇基金会和罗城县府进行多轮洽谈,初步摘选了一批有关“安全饮水”“送医入户”“教育资源均衡”等民生项目和产业扶贫、金融(信贷)扶贫、对口结对帮扶项目。

  (作者单位:河池市林业局)关

 伟

  梁

 旭黄海昆在玉林考察油茶产业2019年7月9日,玉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海昆在北流市调研时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广西林业2019. 725

 时政林务韦吉伟刘有明在崇左考察雷卡园区2019年6月19日,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在东门林场调研时提出雷卡园区建设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路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二是力争在2019年7月底前,实现招商引进的29家贵港木材加工企业入驻并开展项目建设。三要继续加快广西德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新型OSB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2019年11月底前投入试产。崇左市副市长劳宁军等陪同调研。(作者单位:东门林场)潘

 文王永海到广西林科院调研2019年6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永海在广西林科院调研时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王永海调研了试验基地实地油茶、香樟、竹子新品种创制及种质资源收集情况。他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的理念,激励、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特别要增强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提前保护核心技术。他表示,国家林草局科技发展中心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广西林科院林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建设,在平台建设、项目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向林科院倾斜,助力科技成果研发,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龚玉梅,自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广西林科院院长安家成陪同调研。(作者单位:广西林科院)韦振懂尹刚强赴罗城推动林业技术扶贫潘正伟国家林草局在邕培训林业质检机构2019年6月26-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在广西林科院举办2019年林业质检机构培训班。全体学员认真学习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制度改革措施、林业质检机构建设和管理相关要求、2019年林业质检机构能力验证工作总结(木质林产品和食用林产品),并讨论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林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质检机构年度工作报告(模板)》,修订了《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承检工作规范(试行2014版)》。部分学员还参加了食用林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和木质板材表面耐磨检测比赛,评审专家现场打分,均取得较好成绩。全国各省林业质检机构的80多名人员参加培训。2019年6月1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尹刚强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技术扶贫培训班(罗城)开班仪式上强调,要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尹刚强说,国际竹藤中心将结合地方竹藤产业发展和林业扶贫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技术、机构平台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林业及竹藤实用技术、扶贫培训,为推动地方林业及竹藤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帮助竹藤产区和贫困地区解决就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长齐联参加培训班开班仪式。此次培训时间为17-19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主办,国际竹藤中心承办,罗城县政府协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镇扶贫一线工作人员、林业基层技术骨干、林业站站长、林农群众和致富带头人等42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林业扶贫政策解读、毛葡萄丰产栽培技术、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整形修枝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结果技术、核桃丰产栽培和抚育技术等。培训前,尹刚强实地调研了小长安镇龙腾村尖山屯仫佬族竹编工艺馆。

  (作者单位:河池市林业局)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黄海昆考察了清湾镇陈冲村香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和兆周林产有限公司。他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其“造血”功能。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一体落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作者单位:玉林市林业局)广西林业2019. 726

篇六: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来 源 :

 衡 阳 市 统 计 局

  |

  发 布 :

 湖 南 省 统 计 局

  |

  发 布 时 间 :

 201 3-05-20 1 0:22

 常宁油茶历史辉煌, 素有“全国油茶看湖南, 湖南油茶看常宁”之说。

 作为全国油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之一, 常宁的油茶栽培历史长达 1 700 多年, 油茶林地面积曾经达 78.8 万亩, 占林地总面积的 45%, 是常宁市的农业传统优势产业。然而,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浪潮的兴起, 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 加之油茶林严重老化、 火灾和公益事业占地以及退耕还林种植其他树种, 造成大面积油茶林抛荒减收, 传统优势几乎不复存在。

 近些年来, 全市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围绕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目标,举全市之力发展油茶产业, 取得了扎实成效, 但在产业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瓶颈。

 近日, 市统计局走访了市林业局、 荫田镇、 西岭镇和江山生态公司等相关单位和企业,就如何利用常宁独特的产业优势, 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的油茶产业, 将其打造为常宁的特色产业品牌? 如何突破产业“瓶颈”, 全方位激活油茶产业活力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 常宁市乘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建设东风, 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产业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产业基础夯实。

 现全市油茶林面积达 74

 万亩, 占林地总面积的 42.3%, 占经济林面积的 90%。

 其中, 全市新造高产油茶林 1 2 万亩, 低改垦复油茶林 25 余万亩。

 油茶产量达 5000 吨, 年产值突破 5 亿元, 油茶产业重现了上个世纪七、 八十年代的辉煌, 步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二是油茶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

 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 常宁市油茶基地建设以每年新造 3 万亩、低改 6 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 省道 320 线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百里油茶走廊已具规模, 油茶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

 目前, 全市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企业有 3 家,

 200 亩以上的种植户有 300 余家, 组建了 油茶专业合作社 20 余个。有连片 2.2 万亩的荫田镇白马油茶新造高产示范林基地, 连片 1 0 万亩的西岭油茶产业圈低产林改造基地, 九眼泉油茶高接换冠实验基地。

 三是油茶开发企业增加。

 常宁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社会参与、 新造与低改相结合, 引进了湖南江山生态、 西施生态、 鸣天科技、 湖南大三湘等 1 0 多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 引进中粮集团在常宁市设立油茶研发中心和精深加工企业, 已基本形成集种苗、 基地、 加工、 科技、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油茶产业链。

 四是完善了良繁体系。

 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油茶优良品种 9 个, 建成良种采穗圃 50 亩,已被纳入“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定点采穗圃”, 201 0 年又新建 1 05 亩的油茶采穗圃。

 积极加快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建成 2 个油茶定点苗木繁育基地 200 亩, 选用优良无

 性系作为主栽品种进行苗木繁育, 大力推广应用油茶芽苗砧嫁接和轻型基质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 可年产优良嫁接苗600 万株, 实现了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

 加大对种苗质量的监管力度, 确保良种壮苗造林使用率达 1 00%。

 此外,全市还建设了 300 亩的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 现已收集油茶优良品种 84 个, 并新建油茶新品种试验区 45 亩和湖南省油茶高产新品种区域试验项目 350 亩, 集南北良种于一体。

 目前, 全市已基本形成集种源收集、 品种试验、 穗条供应、 苗木培育为一体的种苗繁育基地。

 (二)

 基地经营模式多样。

 基地建设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常宁市在产业化进程中探索出了四种油茶开化模式。一是公司租赁经营。

 引进一批有实力、 懂技术善经营的公司从事油茶规模开发经营, 公司直接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 以租金形式支付土地承包款, 根据土地类别不同, 租金为 5—50 元不等。

 如湖南江山生态公司于荫田镇 5个行政村签订林地承包经营合同, 租赁土地 3 万亩, 现已成片造林 2 万亩。

 二是企业+ 农户联合经营。

 鼓励农户以地入股, 与油茶开发企业共同经营, 企业与农户签订油茶籽定向保底收购协议, 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开发模式。

 湖南大三湘茶油科技公司在西岭镇平安村与 600 余户农民签约, 平均每户入股土地近 5 亩, 现已恳复油茶老林 1 000 余亩, 新造 2000 余亩。

 江山生态公司在我市盐湖玄塘村开发的万亩

 移民油茶示范基地, 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 明确收益期间利润三七分成。

 三是专业合作社经营。

 秉着:

 “乡 村引导、 入社自愿、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原则, 引导农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

 西岭镇桐江村 234 户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 组建成立全市第一家油茶专业合作社, 共同经营 3000 余亩油茶林,通过统一经营管理, 油茶效益大幅度提高, 去年每亩油茶林产茶油 1 5 公斤以上, 入股社员每户纯收入 5600 多元。

 四是大户承包经营。

 支持有实力、 懂技术、 善经营的大户兴建油茶林基地, 充分发挥经营者在发展油茶产业中的辐射、 示范和带头作用。目前全市经营 200 亩以上的油茶大户有 302 户。荫田镇衡市村返乡 农民工刘福宏综合开发利用我村生态能源, 经营油茶林 1 600 余亩, 实行精细化管理, 利用机械化作业, 来势十分看好。

 经营模式多样化有效解决了基地分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林权从静态的资本转化为动态的活力,油茶山成了百姓的“金山”。

 (三)

 资金投入渠道多元。

 发展油茶产业, 资金保障是关键。

 全市不断加大投入, 多渠道融资。

 一是财政“投”。

 近几年市财政投入油茶产业建设资金达 5000 余万元。

 从 2006年起, 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 对连片新造高产油茶林 50 亩以上的, 无偿供应种苗, 次年每亩给予 50 元肥料补助, 低改恳复油茶林的每亩奖励 1 50 元, 对油茶新造和恳复组织有力的乡 镇按每亩 5 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今年, 市财政

 新增投入 1 000 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同时提高了油茶产业建设补助标准, 对新造油茶林从第二年起给予每年每亩100 元的抚育管护费, 连续补助 3 年; 对集中连片油茶恳复每亩奖励 300 元, 次年即以后的油茶复垦每亩补助 1 00 元。二是招商“引”。

 先后引进中粮、 江山生态、 西施公司的等 1 0多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 引进油茶产业发展资金近 1 0 亿元。中粮集团与江山生态公司合作, 投资 2 亿元建设建设中粮江山油茶产业园; 台湾田野休闲公司计划投资 1 .5 亿美元, 首期投资 5000 万元, 打造油茶文化风情园; 西施科技公司投入 7000 万元, 在蓬塘乡 建设 1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 鸣天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已投入 5000 万元, 在烟洲镇建设 5000 亩高产油茶基地, 后续投资将达 1.3 亿元。

 三是向上“争”。

 先后争取到油茶示范林基地(县)

 市、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向上级争取油茶产业建设资金 2500 余万元。

 整合了扶贫开发、 国土整理、 水土保持等涉农资金, 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四是银行“贷”。

 下发《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资金贷款的通知》 , 开展油茶林专项贷款。

 201 0 年以来, 常宁市信用联社、 农行常宁支行、 邮政储蓄银行均设立油茶林专项贷款,共发放贷款 4000 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建设。

 201 1 年启动油茶林权抵押贷款, 油茶贷款由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达 50%, 政府贴息共 500 万元。

 五是社会“筹”。

 积极引导、 鼓励民间资

 金投入油茶“绿色银行”。

 一大批回乡 创业人士租地造油茶林,现有规模经营油茶户 286 家, 累计投资 3000 万元。

 (四)

 品牌创建稳步推进。

 品牌就是效益。

 常宁市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 着力提高常宁油茶的影响力。

 一是对接央企创品牌。

 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中粮集团, 签订油茶产业合作协议, 开发系列油茶产品。

 201 2 年 6 月份, 中粮·江山油茶产业园奠基开工, 建设一条年产 2 万吨冷榨茶油的生产线, 打造“福临门”茶油品牌, 力争今年年内投产, 力争把中粮常宁茶油加工厂列为国家林业局油茶实验工厂, 把中粮油茶全产业链研究中心列为国家林业局的认定中心, 为全国的茶油加工制定行业标准, 成为真正意义上得“中国油茶第一市”。

 二是宣传造势树品牌。

 自 2008 年以来, 已成功举办了三界中国油茶旅游文化节。

 先后为全省林业暨油茶产业发展会议、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提供现场, 分别作了经验介绍, 这些活动, 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常宁油茶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三是科技支撑建品牌。

 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先后举办油茶资源培育高峰论坛和油茶营养高峰论坛, 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油茶栽培技术。

 与亚林所、 湖南省林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建立科研协作关系, 共同建立油茶科技园、 低产林改造基地、 有害生物防治实验示范区等。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油茶优良品种 9 个, 建成良种采穗 50 亩,被纳入“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定点采穗圃”。

 建成油茶定

 点苗木繁育基地 2 个, 面积 200 亩, 选用优良无性系作为主栽品种进行苗木繁育, 可年产优良嫁接苗 600 万株, 实现了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

 油茶可持续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在常宁市建立实验基地。201 0 年, 率先成立油茶学会, 为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四是拉长链条做品牌。

 在拉长油茶产业链条上做文章, 成为全省油茶产业链最全面、 上下游配套最完善的油茶产区。

 油茶深加工方面, 齐家茶油有限公司采用物理冷榨方式, 日产国标一级精炼油 100 吨, 成为一家集油茶种植、 精深加工、 销售于一体的本土油茶产业规模企业。

 市场建设方面, 开工建设湖南省首家油茶批发大市场,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油商品的集散地。

 旅游文化方面, 引进台湾田野休闲公司在罗桥建设油茶文化旅游风情园, 打造全国第一家油茶文化旅游景区。

 (五)

 产业发展全民化氛围浓。

 做足了油茶产业宣传发动文章多方造声势, 层层抓动员, 营造了 空前浓厚的发展氛围。

 一是组织保障高规格。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 市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明确政府一名市级领导专抓专管。

 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议案; 市政府下发了《常宁市油茶产业保护管理办法》 , 划定油茶基本保护区, 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保护和发展。

 出台《油茶产业建设考核实施方案》 , 把油茶产业建设纳入市委、

 市政府重点项目 考核内容, 实行“一把手”工程, 各乡 镇建立油茶生产“书记、 乡 长带头抓, 分管领导包干抓”的工作机制,把油茶生产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二是规划布局大手笔。制定 《常宁市 2008—2020 年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了 “五个一”的发展规划, 即建成一个百万亩的高产油茶林基地, 建成一个知名品牌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 建成一个以油茶为主的食用油交易市场, 建成一个油茶生态文化园, 油茶产值达到 1 00 个亿以上的规模。

 在产业布局上出“二带三群”, 即以S320 线和衡桂高速为轴的两条产业带; 以荫田等十个乡 镇为主、 以三角塘的五个乡 镇为主和以兰江等 4 个乡 镇为主的三个产业群, 打造了 “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油茶走廊。三是宣传发动全方位。

 连续举办两届油茶旅游文化节, 实现了 油茶与文化、 旅游、 科技、 市场、 政府职能“五大嫁接”,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 坚持“荒山不绿化、 责任不解除、 油茶不垦覆, 干部部称职”, 在各级干部中树立“既要金山、 更要青山”的发展理念; 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人要衣装、山要绿装”的生态理念; 在业主群体中弘扬“栽摇钱树、 荫后来人”的经营理念, 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规模开发油茶,呈现出万名干部垦茶山、 百余单位办基地的喜人态势, 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参与、 干部群众齐上阵的浓厚氛围。

 二、 油茶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 常宁市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 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有产业、 无产品; 有投入、 无效益”的困局。

 要突破这一困局, 必须破解“五大瓶颈”:

 ( 一)

 资金瓶颈。

 据了 解, 油茶新造林每亩需投资1500—2000 元, 加上整地、 造林、 抚育、 病虫防治等投入,每亩油茶林投入至少在 2000 元以上。

 而且油茶林从种植到产出至少要 5 年时间, 盛产期在 7 年以上, 一年不投入就会荒废。

 因此, 油茶林需大量资金持续投入。

 近年来, 尽管常宁市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 拓宽了融资渠道, 但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更是广大油茶经营户最为渴望解决的呼声。

 一是贷款融资难。

 广大油茶经营户到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存在“一贷难求”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

 贷款渠道窄。

 目前, 在全市开展油茶林专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有信用联社一家; 贷款额度小。

 联社的单笔放贷额度较少, 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

 而目前全市从事油茶经营的公司和大户的油茶基地建设往往是成千上万亩, 20 万元对此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贷款周期短。

 油茶贷款期限一般为5—1 0 年, 而油茶产业本身见效慢、 周期长, 新造林要 5 年以上才会有产出, 尚未产生利润, 就要还本付息, 企业资金压力很大。

 贷款门槛高。

 油茶经营户的有效贷款抵押难以落实, 油茶林地使用权受诸多政策法规约束, 无法进入融资环节, 特别是信用担保、 油茶保险等体系不够完善, 林农或油

 茶经营企业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而得不到贷款支持。

 二是资金整合难。

 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资金, 发改部门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资金、 农开办有农...

篇七: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吴延旭摘

 要: 随着赣州 市农业 产业结 构的 调整, 油茶这个传统的产业得到新的迅猛发展。

 栽植的 品种不 断更新, 栽种 的面积 不断扩大, 基地化造林越来越被广大林农和企业看中, 经济效益越来越显示它的强劲之势, 油茶产业正逐渐成为 赣州 新 农村建设和山上再造工程新的 经济增 长点和亮 点。

 要振兴油茶产业, 必须从改造油茶低产林, 建设高产油 茶丰产林着 手; 必须 依靠 良种良法, 科学造林, 集约经营; 建立多种形式模式的油茶生产基地;加大油茶产品的开发力 度, 提高经济效益。关键词: 油茶产业; 基地建设; 发展与对策中图分类号: F123. 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CN43- 1027 /F( 2008) 9- 021- 02作

 者: 赣州 市林科所; 江西, 赣州 , 341000油茶是世界四大食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也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 和特种经济树种。

 茶油与 橄榄油品 质相 媲美, 富含不饱和脂 肪酸 85% 以 上及天然的 维生素 A 和 维生素E, 营养丰富, 口感上佳, 耐贮藏, 易于被人体吸收, 长期食用, 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与心血管 疾病。

 油 茶适应性很强, 多生长在深山或低 丘山岗, 病虫害极少, 基本上没有环境污染, 因此, 茶油被誉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有/东方的橄榄油 0之称。一、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随着赣州市农业产业结构 的调整, 油茶这个古 老传统的产业得到新的迅猛发展。

 栽植的 品种不 断更新, 栽种 的面积 不断扩大, 基地化造林越来越被广大林农和企业看中, 经济效益越来越显示它的强劲之势, 油茶产业正逐渐成为 赣州新农村建设和山上再造工 程新的 经济增 长点 和 亮 点。

 赣南 栽培油 茶已 有2300多年的历史, 据 20世纪 80年代调查, 全区油 茶面积达 26 .666 7 @ 104 ha , 占 当时林业用 地面积 ( 301. 333 @ 104 ha)的 8 .84% , 人均半亩茶山, 1. 1 kg茶油, 年平均产油 774. 16 @ 104 kg ,茶油在人们食油中 所占的 比例 平均为 56% 。

 然而随着 经济的发展, 油茶及其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 据 1999年全市第 3次资源清查, 赣南油茶保存面积为 15 .73 @ 104 ha ; 在 2004年全市第 4次森林普查中, 赣南的油茶面积只有 10 . 973 @ 104 ha 。2006年, 全市产油茶籽为 8959. 5 t , 折合茶油 477. 975@ 104 kg , 平均亩产油为 2. 9 kg 。目 前, 赣南超过 10 000 ha以 上的县有兴国, 赣县和上犹等县, 超过 0. 333 @ 104 ha以 上的 县 (市 ) 有 11个, 超过 0. 033 @104 ha以上的乡 镇有 65个。

 兴国县曾经是江西第一油茶大县,历史上油茶面积曾 达 9. 4867 @ 104 ha , 1984 年调 查为 6 . 673 @104 ha , 1989年为 5. 16 @ 104 ha , 2003年清 查油茶面积为 1. 833333 @ 104 ha 。

 该县油 茶主要分布在均村、 茶园、 南坑、 高兴、 枫边、 良村、城岗、 永丰、古龙岗、 兴江和东村等乡 镇, 其中均村乡 油茶面积达 0. 9167 @ 104 ha , 约占 该县油 茶面积的一半。

 该县现有的油茶林分中, 残、老、 稀疏林占 80 % , 产油 量最高年份 ( 1972年 ) 为 326. 5 @ 104 kg , 最低年低为 35 @ 104 kg, 平均年产油 量在150 @ 104 kg左右, 亩产油量约在 2. 5 kg 。年 ), 产油量为 51. 25 @ 104 kg 。赣县 20世纪 80 年代油 茶面积 达 2 @ 104 ha以上, 2004 年清查油茶面积为 0. 673 @ 104 ha , 主 要集中 在五云、沙地、 茅店、2006 年为欠产 年 (小南塘、白鹭等乡 镇。

 1992至于 1994年, 赣县列 为江西省的油 茶低产林改造县, 新造丰产林 0 . 031 7 @ 104 ha , 低改油茶林 0. 2467 @ 104 ha , 其中高接换冠 0. 017 3 @ 104 ha 。

 2006年全县产茶籽1 140 . 25 t , 折全产油 28. 506 @ 104 kg 。上犹县为赣南油 茶大县之一。茶保存面积为 1. 798 @ 104 ha ; 现保存油茶林面积约 在 1. 333 @104 ha 。

 油茶林主 要集中 在寺下、 兰田、 紫阳、 陡水、 安和 等乡1999 年第 3次资源清查 油镇。

 该县新造油茶优良无性系良 种幼林约在 0. 133 @ 104 ha左右, 完 成油茶低产林改造在 0 . 3 @ 104 ha 。

 目 前新造油茶经营 比较好的有犹江林场的刘经贵栽种面积达 0. 001 3 @ 104 ha , 自 行办起了 小型加工厂, 2000年新造林, 2004年挂果, 亩产桃 50 kg ,种后 6年、 7年每年收茶桃 1. 5 @ 104 kg~ 2 @ 104 kg, 今年测 产亩产茶桃为 345 . 25 kg , 折算产油为 20. 55 kg 。此外, 赣南油茶林面积较多的还有南康、崇义、 于都、会昌 等县, 1999年全市清查的油茶林面积: 南康为 1. 266 @ 104 ha , 崇义为 0. 960 7 @ 104 ha , 于都为 1. 146 7 @ 104 ha , 会昌为 0. 922 7 @104 ha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中可知, 赣南油茶栽培历史悠久, 面积 广大, 但面积逐年递减, 产量极低, 其主要原 因为: ( 1) 林相 衰老,品种退化, 管理粗放; ( 2) 油茶产业的效益低下, 产 品的 综合利用率低, 极大地影响了 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 3) 工业化 和城市 化进程的加速, 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 过去投入到油茶生产经营的大部分强劳力 都转移到 工业、 商 业、 服务性行业和果 业开发上, 农 村现有剩余的人员多为妇女、儿童、 老人, 造成农村现剩 余劳力价格上扬, 许多农户和家 庭根本无 力从事山上油 茶产业的经营生产, 是造成大量现有油茶山林荒芜的原因。二、促进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要振兴油茶产业, 必须从改造油茶低产林, 建设高产油茶丰产林, 加大油茶产品开发力度及其附加值的综合利用, 增加产 业经济竞争力和政府扶持等多方面下功夫。(一)对油茶低产林加以改造。赣南现有 10. 973 @ 104 ha油 茶林多 为稀疏 老残林, 或被飞籽成林的马尾松和杉木杂 树所挤压或被杂草灌木所覆盖, 油 茶濒临灭绝的边缘, 必须加以改造。20世纪 90年代, 赣州市林科所曾在赣县、 兴国、 上犹、 崇 义、 安 远等县开展 5油 茶低产 林改造6项目 的试验研究 工作, 通过采取林地 垦复改善林地 土壤结构, 清除杂灌茅草改善林相 结构; 疏密补稀改善林分结 构; 去 劣留优改善品种结构; 修剪整形改善树体结构; 除虫防病改善林间卫生结构。

 通过实施低改, 取得了 显著成效, 今后应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21宏观管理 /

 (二 )积极营造高标准油茶示范林, 实行集约经营。首先是要依靠良 种良法, 科学造林, 集约经营。

 以往赣南的油茶产业主要是靠吃 祖宗饭, 对油茶林的 经营 多数是/ 自 生自长, 只收不管 0 /人种 无养0 的 状况。

 加 上品 种杂 混, 树体老化,产量极低, 每亩产油量不足 3 kg , 效益低 下, 极大地影响了 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阻碍油茶产业的大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 赣州市林业科研人员早在 60年代就开始着手进行油茶良种 的选育工作, 历经 28年, 选育出了 12个高产油 茶优良 无性系, 丰产期亩产油达 50 kg以上, 最高 67. 25 kg , 属国内 高产水平。

 这批良种的选育, 极大地推进了 赣南乃至全省的油茶产业的大发展。油茶良种的推广 应用, 1991年列入原赣州 地区 星火计划 项目 ,1993)1997年列为江西 省推广 良种, 1998年列为 国家 / 油 茶跨世纪先导工程0 , 2001年国家科技部列为 星火计划项 目 , 创 造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次是要建立多 种形式模式的油 茶生产 基地。

 目 前, 赣南的油茶产业发展主要 有以 下几 种模式: ( 1) 千家 万户 经营 模式赣南 18个县 (市、区 )现有人口 800多 万, 且多数农 民生活在乡村山区; 山地面积广大。

 油 茶的适应性极强, 平原山地、 丘陵这个广阔的天地, 都适合于它的栽植生长。

 当 前农村实行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别 是通过林权制 度改革, 山地 林权落实 到户, 油茶块状小范围的栽植, 适合以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

 种植油茶是赣南农民的传统产业, 经营生产具有丰富的经验; 它既可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山地和劳力资源。若每户都能种上 3亩、 5亩或 10亩左右 油茶, 农户 既可解决自己的吃油问题, 又可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商品油, 从而创造出较好( 2)油茶专业大户种植模式。

 赣州市 通过林权制度的改革, 涌现出了 一大批造林专业户, 通过长期租赁山地 ( 30~ 50年 ) 开发油茶产业, 营造油茶基地 林。

 这批造林大户, 一般具有资 金、管 理或技术上等优势, 租赁一方土地, 营建原料基地林, 兴办小型加工厂, 产供销 于一体, 建成 私营企业。

 他们 清山整地具一定的规 模, 造林实行良种 化, 抚育施肥标准化, 加 工基本半自动化, 吃住管理农庄化。

 目 前赣南已 涌现出 许多个体造( 3)公 司 + 农户 + 科技股份制 经营 模式。要壮大油茶产业, 必须具有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目 前赣南已建有三家规模比较大的油 茶加工企业, 并注册商标: 即座落在兴国的 0 山村茶油 0, 章贡区的 /仰山正茶油 0 和经济开发区的的经济效益。林大户的成 功典范。/ 山宝树0 茶油。

 年生产茶油的能 力都在 1 000 t~ 2 000 t间。由于原料严重不足, 每年生产时间不足半年, 产品 多销往北京、上海、 香港、台 湾等地, 供不 应求。

 因此, 要使油 茶产业做强 做大, 必须发挥公司资金雄厚, 信息灵通, 管 理先进、 市场 广阔、 技术设备优越, 产品开发优 先的龙 头作用。

 而 农户以 其山地 资源丰富, 造林、管理、 技术熟练, 劳力、 生产资源方便配套, 起到 原料的保障作用。( 3)加大油茶产 品的开发力 度, 提高经济效益。油茶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力发展油茶, 不仅能够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而且使农民特别是山 区农民 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下, 有效地实 现增产、 增 收。

 然而, 油茶毕 尽不是一项高效产业, 只是一项 长效的产业, 见效比较慢, 主要经济收入在丰产期。入丰产期; 前期需要投入, 丰产 期才有回报。

 据初 步统计, 高标准地造林一亩油茶, 前 5年需投入约 1 600 元 /亩, 第 8~ 9年收支持平, 第 10年后每亩净产值达 2 000 元 /亩 (每亩按 50 kg , 茶油按 20 元 /斤计 ) , 丰产期可长达 50年以上。

 因此, 农民要实现基地造林, 没有劳力和一定 的资金是不现 实的。

 要发展油茶产业, 就必须加大对油茶产品 的开发力 度, 提高茶油的附加值, 提升油茶的价值和价格. 开发茶油, 不仅仅是提供给人们生活食用所需; 提升价值, 可以开发皂素、 茶粕, 研制 高档保健品, 加工高级护肤霜, 制造洗发香波, 从附产品中提取茶碱、 栲胶, 生产生物农药, 抛光粉等, 从多方面体现它的价值。

 只有全方位的综合开发利用, 才能提升它的价值, 只有 (农民 ) 从种植中得到 实惠, 才有积极性, 才能得到发展。( 4)完善油茶产业的运行机制。种植油茶是/ 种一树而创百业0的 公益性事业, 发展和壮大油茶产业, 对于促进社会、 经济、 环境都是非常有益的。

 谁都知晓, 茶油好, 全身 都是宝, 现在 的问题是如何发展? 农民 们资 金不足, 但有自 留山, 自 留地, 每户种植 3~ 5亩, 拿出来开发, 应该不是很大问题; 许多 有一定经济实力 的个体专业户 (老板 ) , 从事开发一定规模的基地造林, 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中坚力量; 兴办的加工公司企业, 必须是走基地原料加工一体化的道路, 企业要想从茶油的产品中获得商 利, 就必须与 广大农 户一道共同联手营建油茶产业基地, 保障原 料, 吃足吃 饱, 共同发展。

 政府是导航的明灯, 应给予农户更多 的惠民 政策和 扶助政策。

 支持种 植油茶使用良种良法, 大力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更新。

 支持企业研制加工新工艺, 开发新产品, 形成产业规模化, 品牌化。总之, 赣南发展油茶可以走两条路子: ( 1) 改造现 有油茶低产林 (改造 ); ( 2)兴建高产油茶丰产林基地 (幼林造林 )。

 建议:在赣南的主要油茶县市区, 设立油茶基本政策保护措施, 如果 财政可能的话, 给予 油茶新造林补助良种 苗木经费 100 元 /亩; 每年每亩给予垦复抚育油茶经费 50元。

 经过 3 年 ~ 5年的时间,使赣南的油茶产业发展壮大, 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按照 市委市政府/十一五 0规划提出的 要求, 至 2010年, 全市应用高产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新造林 2 @ 104 ha , 低改油茶林 6. 667 @ 104ha , 全市高产 油茶林面积达 13. 333 @ 104 ha以上, 年产 值达 20亿, 可谓赣南 人民 在自 己 的 山 上建起了 一个长效的 / 绿色 银1年种植, 3 年抚育, 4 年始 果, 约 10年左右 才能 进行0。参考文献:[ 1] 姚小华, 王开 良, 罗 细芳, 等. 我国 油茶 产业 现 状及发展 思 路[ J]. 林业科技开发 2005, 19( 1): 3 - 6.[ 2] 刘跃进, 欧日 明, 陈永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与对策 [ J]. 林业科技开发, 2007, 21 ( 4): 1- 4.[ 3] 谢年馈, 宋敬祺, 曾远华等. 赣南油茶生产近况调查及其经 营探索 . 赣南林业科技, 2007( 64).(责任编辑: 柳玉华 )22 企业家天地 # 下旬刊 / 2008 / 9

篇八: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8 卷第2 期20 10 年2月嘉应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JO U R N A LO FJI A Y I N GU N IV E R S IT Y ( N a tu r a l S cien ce)V 0 1. 28N o 。

 2F e b . 2 0 10梅州市油茶产业的S W O T 分析刘德良(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梅州514 0 15)摘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梅州油茶产业健康、 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油茶魅力和梅州市油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 运用S W O T 分析方法, 阐述了梅州油茶产业的优势( stren g th )与机遇( o p p o rtu n ities)、 劣势( w ea k n ess)与挑战( th rea ts), 以便为梅州宜林荒山荒地的开发、 农民致富奔康及生态梅州建设等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关键词:

 油茶; 梅州; 现状; S W O T 分析中图分类号:

 Q 9 4 9 . 9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6—64 2X 【20 m }0 2—0 0 68 一0 5油茶( C a m ellia oleifera A b el), 一种特产于我国的食用油料树种, 属山茶科( T h ea cea e)山茶属( ca -m e lliaL .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lJ, 与油橄榄( O leae u r o p a e aL )、 油棕( E la eis g u in e e n sis Ja cq )、 椰子( C o co s n u c if e r aL )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此外, 在越南、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以及日本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在我国油茶生产中, 普通油茶( C a m ellia oleif-e r a )是目前的主要栽培树种, 约占油茶面积的9 8 %, 其他的栽培品种还有:

 小果油茶( C . m eio ca r-p 口)、 越南油茶( Cv ietn a m en sis)、 攸县油茶( C . y u h ・sien en sis)、 红花油茶( Dch ek ia n g o leo sa )、 广宁红花油茶( C . sem iserra ta )、 腾冲红花油茶( C . reticu la ta )、 博白大果油茶( C . g ig a n to ca rp a )、 茶梨( c. o cto p eta la )、白花南山茶( c. sem iserra ta v a r. a lbif lo ra )、 南荣油茶( C ・n a n y o n g en s厶)、 西南红山茶( C ・p ita rd ii)等心】

 。油茶是一种广泛分布于N 18 。

 一34 。

 , E 10 6。

 一122。

 的宽生态幅物种, 而梅州市地处N230 23’ ~24 。56’ , E 1150 18 ’ ~1160 56’ 之间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交界处, “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山区土地利用格式和丰富的水热条件使梅州具有发展油茶生产得收稿日期:

 20 10 —0 1—0 6作者简介:

 刘德良( 19 64 一), 男, 湖南邵东人, 副教授,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园林植物与城市林业。天独厚的条件, 为此, 本文运用S W O T 分析法, 在对油茶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梅州油茶生产的现状, 阐述梅州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 stren g th )、劣势( w e a k n e ss)、 机遇( o p p o r tu n itie s)和挑战( th r ea ts), 以便为梅州宜林荒山荒地的开发、 农民致富奔康及生态梅州建设等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1油茶的魅力及梅州市油茶产业现状1. 1最好的食用油及其副产品是油茶发展的魅力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 其种子提取的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 有“东方橄榄油” 的称誉。据测定茶油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占9 0 %以上; 亚油酸为C 18 脂肪酸,含量最高。

 茶油没有芥酸和山俞酸, 仅含极低花生酸, 食后容易消化, 又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故而油质极好。

 茶油中没有胆固醇, 食后不会使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加, 不易引起人体血管硬化和血压增加。

 茶油耐储藏, 不易酸败, 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 用茶油煎炸食品, 颜色鲜黄,味香可口, 是烹制食品、 加工罐头、 制作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

 茶油除食用外, 还是肥皂、 凡士林、 生发油、 机械润滑油、 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 链霉素的原料¨ f 3J。万方数据

 第2 8 卷第2 期刘德良梅州市油茶产业的S W O T 分析6 9茶饼为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 每生产1 t茶油,同时就会有4 t左右的茶枯饼和7 t左右的茶壳旧】

 。据测定, 茶饼中含粗脂肪25%、 皂素lO n k 。

 脱脂去皂后的饼粕还有14 %粗蛋白、 5%的无氮浸出物和12%粗纤维。

 果壳中单宁含量高达50 %左右, 含糖醛率达18%以上, 比棉籽壳、 玉米秆等含量都高。皂素、 粗蛋白、 粗脂肪、 单宁都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

 特别是皂素, 在医药、 制皂、 农药等方面具有特殊用途。

 茶枯还可当肥料, 酸解后的腐机酸是很好的氮肥, 施于水稻, 既能杀虫, 又能增加产量。

 脱脂去皂饼含12%~16 0 k 粗蛋白和30 %一50 %淀粉,可作饲料, 其营养价值与米糠相似, 比山芋藤等青饲料好。1. 2梅州市油茶产业现状近年来, 梅州高度重视发展油茶产业, 按照“政府推动、 市场拉动、 机制促动、 加工带动” 的思路, 做规划、 抓引导、 搞服务, 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油茶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 形成了“育苗、 种植、 加工、销售” 一条龙的产业链, 被国家确立为“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 茶叶产业带” 。

 目前, 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4 0 万亩, 油茶果总产量达5万吨, 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5个, 建成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油茶加工厂3间, 年加工油茶籽5万吨, 年产精制茶油1. 4 万吨。

 其中, 兴宁市被授予广东省第一个“中国油茶之乡” , 平远县被列为“油茶丰产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区” 。

 同时, 梅州市还积极探索“公司+ 专业合作社+ 承包人+ 农户” 发展新模式, 大量吸纳民间资本、 工商资本投入油茶产业, 全市涌现出一批适度规模经营、 集约化管理、 效益显著的油茶生产基地。

 目前全市新种油茶10 0 亩以上的民营企业有662户, 创办优质油茶示范基地1. 3万多亩。

 油茶产业正逐步成为梅州林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㈨】

 。1. 2. 1以“绿色崛起” 的理念, 谋划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梅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梅州推动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来谋划, 纳入了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绿色现代产业基地的重要内容, 制定了《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 20 0 6—20 15年), 进一步明确了茶叶、 油茶、 南药等八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并按照新建和低产林改造并举的方针, 专门制定了《梅州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 计划至2011年全市油茶基地总面积达6 0万亩; 计划到20 20 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8 0 万亩,投产面积6 5万亩, 实现年产茶果32万吨以上, 建成较大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5个, 全市年加工茶籽7万吨以上, 成为全省重要的油茶种植、 加工基地, 努力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梅州绿色生态产业的一大特色品牌。1. 2. 2以政策扶持为驱动, 促进油茶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 坚持走集约化、 规模化发展路子。

 为扶持、 鼓励油茶产业加快发展, 梅州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 , 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八大项目之一, 给予重点扶持, 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 鼓励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高标准建设大型油茶林基地。从20 0 5年起, 由市财政给予每株0 . 3—0 . 5元的种苗补助; 今年起, 对新造高产油茶10 0 亩以上的, 连续两年给予每亩每年20 元的抚育费补助, 极大激发了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全市油茶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自20 0 5年来, 全市用于新发展油茶林和油茶林低改的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 新发展油茶面积23万余亩, 构建了以兴宁、 平远、 五华、 丰顺和梅县,为中心产区的油茶区域化、 规模化产业格局。

 另一方面, 坚持发展精深加工, 努力延伸产业链条。

 以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为依托, 大力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积极引导企业延伸油茶产业链, 做到建厂与种植同步规划, 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有效对接,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快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步伐。通过与省内科研院所合作, 实现了对茶壳、 茶饼和茶粕等加工附加物的开发利用, 研发制造了洗涤、万方数据

 嘉应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20 10 年2月化妆、 保健、 肥料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不断延长产业链, 迸一步提高附加值, 促进油茶产业集聚发展。1. 2. 3以科技服务为支撑, 打牢油茶产业发展基础梅州紧紧围绕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传统种植、 加工和市场情况, 指导企业科学调整种植布局,促进林地流转, 实现油茶种植规模化发展。

 严禁“毁林造林” , 规定油茶林只可在无林地、 现有火烧迹地和疏残林地上种植, 提高开发水平, 保持生态平衡。

 加大技术扶持力度, 林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 从优质油茶的繁育、 选苗、 备耕、 种植到抚育管理, 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并在加工工艺、 新产品开发、 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苗木选育服务, 组织技术人员, 对苗木选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和实验, 选取推广广西岑溪软枝油茶等一批适合种植的优质品种。

 加强种植户培训服务, 专门开办油茶种植管理培训班, 无偿印发油茶栽培技术小册子l万多份, 使广大群众掌握先进适用的栽培、 植保技术。

 专门成立了油茶协会, 建立了企业、种植户和科研部门沟通平台, 与科研所、 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走产学研、 林科教一体化的路子。2优势与机遇2. 1优势( stren g th )2. 1. 1丰富的水热条件适宜油茶生产梅州气候条件优越, 适宜油茶生产。

 梅州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 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 日照充足、 气温高、 雨水充沛且集中, 光、 热、 水气候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20 . 6- 21. 4 ℃, 7 月 气温最高为28 . 3~28 . 6 o C , 1月 最低为11. 1—11. 3℃之间; 日照平均年值为7 14 . 6—20 10 . 5h , 年日照百分率4 l~4 7 %, 太阳年辐射量高低值为5 125兆焦( M J)/m 2、 4652兆焦( M J)/m 2; 年平均降雨日为150 d 左右,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l 4 8 3. 4 一l 7 9 8 . 4 n吼[ 6】

 。2. 1. 2充沛的宜林山地资料梅州全市土地面积159. 3万}IIIl2, 其中林地面积达12 1. 8 万h m 2 , 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 7 0 万h m 2, 老油茶林面积1. 15万h m 2、 新种良种油茶林面积1. 65万h m 2, “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典型山区土地利用格局, 有广阔的山地资源可供发展油茶, 充分利用宜林荒山、 丘陵, 积极发展油茶生产,对梅州市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3群众对乡土树种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油茶在我国已具有230 0 多年的栽培历史, 梅州市也有悠久的栽培油茶历史, 曾是广东省重点油茶生产基地, 20 世纪50 年代一8 0 年代经历了3次发展高潮, 但由于品种混杂、 产量低, 或由于栽植零星分散, 管理粗放, 加之油茶加工仍是作坊式的传统工艺, 没有解决好油茶深加工和销路问题, 油茶效益始终没有发挥出来, 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对油茶的进一步开发、 研究、 应用落后, 油茶的发展极其缓慢口】

 。近年来食用油价格一路攀升, 茶油作为高品质油的市场价格更是持续走高, 据专家预测, 如果我国的茶油品质再显著提高, 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可望超过每公斤20 0 元人民币0 7 1, 另一方面, 随着油茶一批优良无性系品种新品种的相继问世、 推广应用, 以及油脂工业的精炼油生产技术应用到油茶产业,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问题, 也使得油茶的产业链得以延长, 在此国内外背景下, 梅州如同全国各地一样, 再次掀起了种植油茶的新热湖。2. 2机遇( o p p o rtu n ities)2004年, 梅州市委、 市政府经过充分论证, 认为发展油茶生产在梅州市大有可为, 决定大力发展油茶生产, 把油茶产业当作生态富民的重要产业来抓, 梅州油茶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20 0 7 年梅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 , 该文件中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12万方数据

 第28 卷第2期刘德良梅州市油茶产业的S W O T 分析7 1个项目之一给予重点扶持。

 市政府专门拨出资金,给予油茶种植户种苗补助。

 从20 0 9 年开始, 市财政将每年安排350 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 3】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落实好20 0 9 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工作的通知》 要求, 梅州市在省委、 省政府和省财政厅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帮助下, 选择“韩江上游的油茶、 茶叶产业带” 作为梅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两个主导产业带, 并编制了项目20 0 9 年至20 11年建设实施方案, 该项目于20 0 9 年3月 16 日获省专家评审会论证通过; 后经省财政厅上报财政部最后审定通过, 20 0 9 年11月 17 日下午, 梅州市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梅州市财政局举行, 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该项目财政支持梅州市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项目资金5 7 00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 7 0 0 万元、 省财政支持3 0 0 0 万元。3劣势与挑战3. 1劣势( w ea k n ess)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油茶也不例外。

 梅州市虽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但仍然存在着管理粗放、 投入少, 单位面积产量低; 油茶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不够; 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没有得到普遍落实等【3】

 , 科学育林、 兴林的理念仍有待加强。3. 1. 1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仍有待加强为科学引导油茶种植户的栽培管理, 梅州市林业部门专门编印了《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供广大油茶种植户参考; 积极推广《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 B 4 4 /T 280—2005), 但油茶生产中广种薄收的现象依然存在, 广大林农对油茶林的投入少, 抚育管理不到位, 从而影响油茶产量。3. 1. 2油茶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不够过去油茶造林时选种不严, 多采用不加选择的实生苗繁殖, 品种混杂, 植株变异大, 许多植株结果不良, 产量低。

 近年来采用扦插育苗繁殖, 为完成下达任务, 对插穗的剪取未加于选择, 同样优劣混杂, 影响油茶产量。3. 1. 3大量的油茶低产林有待改造梅州现有低产油茶林1. 15万h m 2, 主要表现为“荒、 老、 残、 疏、 密、 杂” , 如何从品种改良、 合理种植、 科学管理等方面人手, 按照“综合治理、 分别对待” 的原则进行改造, 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3. 2挑战( th rea ts)3. 2. 1如何建立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总体上看, 油茶产业可划分为生产、 加工两大块, 其中生产是基础, 加工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8】

 。

 因此, 如何平衡油茶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 让广大林农得到真正的实惠, 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才能把千家万户的油茶林管起来, 也才能真正把油茶产业做成生态富民的行业。近年来, 梅州市大力整合资源,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油茶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引导油茶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 的管理模式, 促进资金、 技术、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油茶产业汇聚, 使油茶企业和农户结成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目前全市新种油茶10 0 亩以上的民营企业有6 6 2户, 创办优质油茶示范基地1. 3万多亩。3. 2. 2如何实施品牌战略, 拓展油茶产...

篇九: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和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汇编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同志,男,19 年 11 月生,19 参加工作,现任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兼市林业局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 20**年政风行风建设中,该同志立足本职,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和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基层干部群众誉为“生态文明的奉献者、林农群众的贴心人”。

 一、在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关键时期,日接访 30 多人次,确保林业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的第二次革命”,这项改革就是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和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原属于集体的林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下放给农民,进而实现“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这项改革直接关系到林区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我市林木面积 247万亩,农民 80 万户。从今年 5 月这项改革在全市农村铺开以来,每天来访的农民和基层干部络绎不绝,电话铃声不断。作为市林业局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同志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政策,嗓子哑了就含一块“金嗓子喉宝”。对群众反映的部分乡镇在落实林权中违规操作,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同志立即组成工作小组,调查了解,现场纠正。由于政策解释的清、情况把握的准、工作作的细,这项改革在我市农村波动不大,进程积极而稳妥,有力地解放了林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现代林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性地建立服务组织,为林权到手的林农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为切实解决林权到手后的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同志积极给领导当参谋,并担任林业

  2

 社会化服务办公室主任。在他带领的团队的艰苦努力和悉心培育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方兴未艾,林农群众拍手称快。一是强化了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同志在法库、新民两县(市)蹲点一个月,在两县建立了县级林业服务中心,为林农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开展的业务主要涉及林权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森林和林木交易、林业科技与法律咨询、森林抵押贷款和保险、木材、苗木运输证及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办理和种苗与林果服务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林农的生产生活。在建立县级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还在林业重点乡镇建设林业综合中心站。其中法库县建立了秀水河、慈恩寺、孟家、五台子等四个乡级林业综合服务站,新民市也在兴隆镇和柳河沟镇分别组建了林业综合服务站。两县(市)林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新民市林业中心共评估林地 297.67 公顷,实现贷款 713 万元。法库县中心开展林权业务咨询 800 余人(次),电话咨询 1200 人(次),办理林权抵押 37份,金额涉及多万元。二是推进林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同志的努力下,全市林果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 105 个,“三场一户”(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林业经营大户)规模达到 500 余个。通过抓林果专业合作社典型社建设,召开典型合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来带动林果专业合作社发展。三是为林农抵押贷款做好服务工作。目前贷款总额累计达到 1.53 亿元,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四是认真做好森林保险试点准备工作。今年我市被省林业厅列为森林保险试点单位,康平、法库两县被列为森林保险试点县,落实森林保险试点面积 26 万亩。

 三、在打造和优化林业执法环境中,服务群众,建功立业作为市林业局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同志与主管处室同志一道,逐一解剖野生动物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提出了科学的整改意见,为打造和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的行政执法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将经营野生动物审批变为核准管理,实行进审批大厅办事,一站式服务。外省进入我省经营野生动物的,取得“中国经营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的,不需办理行政许可,全面推行我市经营野生动物单位的标识化管理工作。将经营野生动物核准书发放由原来三个工作日变为当日办结,

  3

 只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身份证明即可,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对东北大药房等连锁经营单位由过去一店一书改为办理一书加附表的方法,简化办理单位的工作量,一个工作日就可办结以前需十个工作日的核准工作。二是同志经过认真调研,提出了免征梅花鹿、蓝狐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建议,经局党组会议通过后,减轻了养殖业户负担,促进了野生动物养殖业发展。同时下放辽中、新民、康平、法库的驯养繁殖行政许可工作。养殖户在家门口就可办事,节省了费用,节省了时间。三是积极组织驯养繁殖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养殖户可以实现技术信息共享、批量进货,联合销售,统一管理,从而拓宽了销售渠道,降低了生产成本,控制了疫情传播。在城区,成立了中山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站,不断完善了野生动物救护体系建设。

 四、在市林业局开展的“百名干部包百户”活动中,当先锋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做表率。在今年开展的“百名干部包百户”服务基层活动中,同志带领所在支部党员来到康平县西关乡造林大户家中,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努力担当林农果农的联络员、宣传员、信息员、技术员。把所包村户建成了市林业局的联系点、示范点和信息点,进而实现“三进三建”,即:

 进村入户,建新型家庭林场;进社入园,建林果示范基地;进山入林,建林木管护队伍。以“三进三建”为活动载体,实现作风建设与兴林富民的有效对接。活动期间,同志还邀请林果科技专家组成“林果科技大篷车”,来到康平县小城子乡等 6 各区县市的 26 个乡镇,把林果科技服务送到了林间地头,送到了千家万户。活动期间的 7、8 月份,同志在沙区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指导封沙造林,多次因为中暑晕倒在工程现场,但仍旧是坚持战斗在一线、战斗在基层,受到沙区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扬。

 市林业局 二○一*年十二月

  4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重视油茶产业建设 为生态强县添亮点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 亿元在长江以南 14 个省建立 6000 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国际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 20 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 0.1 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 15000 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 10 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 3 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 30 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

  5

 年代开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政府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年 8 月至 20**年 3 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

 5 年新发展 10 万亩,连同已存的 5 万亩,全县总体控制 15 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

 20**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 8000 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 150 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 30 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一是要重点建设种苗基地。油茶产业是百年工程,种苗质量至关重要,林业部门一定要坚持种苗管理条例、种苗审核、种苗鉴定等一系列规定,为农民把好关,服好务。二是落实低改技术,当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种改良,土壤熟化,清除杂质,施好底肥,防治病虫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机良品的生产标准,搞好培训。

  6

 5、建立一座现代化的油茶精深加工企业。

 油茶加工企业特别是油茶龙头加工企业是油茶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大力引进或自建高标准的油茶加工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优惠,只要我们咬住油茶产业不放松,**油茶一定会走出困境,象征**第二大农业支柱的油茶必将起死回生。

篇十: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p>

  录

 第一章

 项目 总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章

 项目 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4 2. 1 项目 的由来和形成 2. 2 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 2. 3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调研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 . . . . . . . . . . . . . 12 3. 1 产品用途及产品供应现状 3. 2 国内外油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 3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 3. 4 油茶产品的竞争优势 3. 5 市场定价与定位 第四章 项目 建设条件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4. 1 自 然地理条件 4. 2 社会经济条件 4. 3 林业生产经营条件 4. 4 土地资源条件 4. 5 基础设施条件 4. 6 建厂条件 4. 7 外部协作条件 4. 8 环境条件 第五章

 项目 建设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28 5. 1 项目 建设指导思想及目 标 5. 2 项目 布局 5. 3 建设内容和规模 5. 4 基础设施建设 5. 5 办公与生活设施建设 5. 6 生产工艺 5. 6. 1 造林生产技术措施 5. 6. 2 茶油加工工艺流程 5. 6. 3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 ( 生产)安全. . . . . . . . . . . . . . . . . . 33 6. 1 环境保护 6. 2 劳动(生产) 安全 第七章

 项目 组织、 经营管理及劳动定员 . . . . . . . . . . . . . . . 36 7. 1 项目 经营管理形式 7. 2 项目 管理机构 7. 3 项目 管理 7. 4 劳动定员 7. 5 企业生产安排 第八章 项目 建设进度计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8. 1 建设期限 8. 2 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9. 1 投资估算依据 9. 2 投资估算范围 9. 3 总投资估算 9. 3. 1 单项工程投资估算 9. 3. 2 总投资估算 9. 4 资金筹措与使用安排 第十章

 财务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10. 1 财务评价依据 10. 2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估算 10. 3 销售税金及附加 10. 4 成本费用估算 10. 5 财务效益分析 10. 5. 1 盈利能力 10. 5. 2 项目 清偿能力和偿还计划 10. 6 不确定性分析 10. 6. 1 盈亏平衡点 10. 6. 2 敏感性分析 10. 7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11. 1 结论 11. 2 有关建议

 附表 1-6

  附件 1

 后塘村 2000 亩油茶林基地建设及食用茶油精加工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 1 项目 提要 1. 1. 1 项目 名 称 后塘村 2000 亩油茶林基地建设及食用茶油精加工项目 .

 1. 1. 2 项目 承办单位及项目 法人代表 项目 承办单位: 后塘村农业经济合作社.

 法人代表: 彭勇军.

 1. 1. 3 项目 性质 新建.

 1. 1. 4 基地建设范围 基地范围为新邵县龙溪铺镇后塘村, 属下源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1. 1. 5 主产品及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 项目 主产品为油茶籽, 用于生产食用茶油及油枯等附属化工原料, 达产期年产干茶籽 500 吨, 茶油 125 吨, 附属化工原料 350吨以上.

 1. 1. 6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基地建设内容为新造油茶林 2000 亩; 购置茶油提炼机器设备 1 套; 建厂土建工程等建筑面积 1700 平方米.

 1. 1. 7 建设期限及进度

 项目 建设期限为 4 年, 第一年完成土地整理、 幼苗采购及栽培抚育, 第二年中幼林培育, 第三年茶林抚育, 第四年茶林抚育及厂房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

 1. 1. 8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项目 建设总投资 465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432 万元, 其中营造林 252 万元, 厂房设备 180 万元, 流动资金 33 万元.

 总投资中自 筹 165 万元, 贷款 100 万元, 政策性扶持资金 200万元.

 1. 1. 9 效益评价 (1) 经济效益评价 计划 期 内 项目 年均销 售 收入 756. 5 万元, 销 售 利 税总 额 605. 2 万元.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 该项目 税费可全免, 项目 投资利润率为 62. 1 %. 财务内部收益率 34. 3%, 财务净现值(I=12%) 804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 3. 1 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 4. 5 年 ( 不含建设期 4 年)

 .

 (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 项目 建成后, 为社会提供高档、 生态茶油 125 吨/年, 高级化工原料 350 吨/年, 直接解决劳动就业 30 余人,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60 万元/年, 增加财税收入 43 万元/年, 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 建成后, 将增加森林面积 2000 亩, 使项目 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对发展和保护下源库区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保持水平, 涵养水源, 有直接作用, 生态效益明显.

 1. 1. 10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 274号) ; 湖南省地方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DB43\T140-1999;

 《新邵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5-2010 年) ;

 《新邵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 油茶产业现状及项目 区域实际情况等.

 1. 1. 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达产期年产值 890 万元.

 2、 出产率每亩土地 250 公斤茶油籽, 年产茶油 125 吨.

 3、 全员 劳动生产率 14 万元/人.

 4、 年交税金 60. 5 万元, 年均利润 340. 5 万元.

 5、 投资收益率年均 62. 1%, 内部收益率 34. 3%.

 1. 1. 12 研究结论与建议 基地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具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项目 区自 然条件优越, 有成熟的技术条件; 项目财务状况良好, 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 项目 盈亏平衡点低, 抗风险能力强; 项目 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观, 生态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 本项目 可行.

 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尽早批准本项目 实施, 并根据林业产业这一特殊行业给予优惠政策, 把基地做大产业做强; 项目 承办单位应抓紧落实项目 资金, 立即着手基地建设.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 1 项目 的由来和形成 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以江西、 湖南最多. 全国现有油茶总面积约 5500 万亩, 茶油年产量约 15 万吨,面积及产量均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的 8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 油料树种, 属常绿小乔木或乔木, 一次种植, 百年受益. 油茶是一种优异的生态树种, 对二氧化硫、 氟抗性强, 吸氯能力大, 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 也是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 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 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 重要作用. 油茶又是一种珍贵的经济林木, 在世界范围内除我国外,仅越南有少量分布, 油茶一身是宝, 其综合利用途径广, 产业关联度高, 市场前景好. 但较长时期以来, 由于各地对油茶生产的管理措施削弱, 很多地方油茶林的树龄老化, 品种混杂, 加上粗放经营, 只取不予, 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 比较经济效益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 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中国加入 WTO 后, 加快油茶产业化建设步伐, 对于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充分利用油茶生态、 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的特点, 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 对促进南方丘陵山区区域经济发展, 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 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也都有重要意义.

 油茶产品有食用油、 茶皂素、 油脂及油枯饼等附属原料. 茶籽通过压榨后取得茶油, 茶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 脂肪酸构成合理, 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达 90%以上, 以一介不饱和脂肪油酸为主,还含有一定比例的亚油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 一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 茶油维生素 A 和 E 含量分别为 5112. 55μ g/ 100g 和20. 28mg/ 100g, 耐贮藏, 不易被黄曲酶污染, 容易被人体吸收, 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是一种优质的绿色食品. 在工业上, 茶油产品可制取油酸及其酯类, 既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产品和化妆产品原料. 中国是世界油茶产品的最大产地, 不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世界各地每年都要从中国大量求购, 供不应求.

 目 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我国油茶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下源库区属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种植油茶的自 然条件得天独厚, 是当地主要油茶产区, 种植油茶历史悠久. 在上述背景下, 下源库区后塘村农业经济合作社提出了 该项目 .

 2. 1. 2 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 274号文) 提出: 要优化产业布局, 科学引 导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产业化经营的观念, 以科学发展观作指

 导, 在宏观管理、 规划布局、 政策措施方面加大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资源配置和扶持力度. 要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 搞好工作落实, 使油茶发展成为南方丘陵山区具备巨大效益的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 要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 优化油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 建立以湖南、 江西为中心产区, 广西、 福建、 贵州、 湖北、 浙江、 安徽、 广东等省( 区)

 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 规模化产业格局. 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 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发展油茶产业,要按照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安全的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分类经营措施, 调整优化油茶品种结构, 扩大优质油茶资源,切实提高油茶生产力水平, 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 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 综合开发油茶产品, 提高产品附加值, 竭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 牌产品, 增强油茶产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 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发展油茶产业.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 274号文) 提出: 要加大政策扶持, 创造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投资渠道, “十一五”期间,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 要积极促成各级政府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渠道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 国家林业局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资金对油茶高产示范基地进行扶持. 有条件的省( 区)

 , 要结合退耕还林、 扶

 贫、 山区综合开发等项目 , 规划安排丰产示范林建设. 以示范样板的作用, 激发广大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油茶资源的不断增加和扩大. 要充分发挥林业贷款资金的作用, 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 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在精深加工、 带动辐射和市场开拓方面引 领油茶加工业的发展. 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重大农产品新品种推广专项经费, 加快油茶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为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项目 立项做好协调工作, 争取更多渠道投入油茶发展. 要重视培植油茶种植大户 , 通过相关项目 支持、 推行林权制度改革、 合理林地流转等, 为有实力、 懂技术、 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 创造好的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 示范和带动作用. 将更多的分散的农户 组织起来, 经营山地,发展油茶, 增加收入, 实现兴林富民. 要支持油茶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给予政策引 导, 支持林农按照自 愿、 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 开展技术推广、 技术培训和咨询、 代销生产资料供应、 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 , 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要加强规范管理, 抓好典型示范, 不断增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自 身活力和服务能力, 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 力, 促进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意见还提出: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地区现有油茶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 采取低产林改造、 更新改造和新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 着力推进油茶科技

 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抓好常规技术配套措施的落实; 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 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使优良无性系良种、 施肥、 垦复、 灌溉、 修剪、 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措施, 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 真正让广大林农掌握应用, 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2007 年 8 月 10 日 , 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联合发出通知, 印发 《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指出:

 要积极发展名 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 以木本粮油、 干果为重点,以调整鲜果品种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 推进经济林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 品牌型、 外向型转变. 重视野生经济林( 灌木)

 树种保护、 改良及开发利用. 鼓励科研机构、 高校与企业参与野生经济林( 灌木)

 树种的保护, 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品种选育、 改良和开发利用. 要重点扶持天然林资源保护、 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以及国有林场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相关木本粮油、 森林药材、 森林食品等森林种植业, 森林养殖业和森林采集业.

 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林业产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湖南省、 邵阳市及新邵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都提出, 要加快推进林业产...